大年初一在邯郸临漳县农村。早上4点多起床,家里煮好了饺子,全家人吃完饺子先给父母大人磕头。儿子,孙子,孙女,媳妇依次。
两个老人的儿子,孩子的爸爸出门了,给家族的长辈去磕头。不过现在的磕头也有点象征性,并不是真正的磕。辈分特别高要磕,一般的就是去请个安看一看。
虽然村里大喇叭,微信视频也说了,有传染病不让走街了。但是用当地的话说,老人们还是要收头。收头,就是去磕头。磕头也不用搞红包。朋友说那么多人怎么给呀?其实这种还没有被商业污染的磕头,真的是一种情分。就是给点瓜子儿,抽根烟。
家家除了祖宗的排位要供,还要供天地,共灶神,供财神。家家的门口还要放一根棍儿,说是挡着财不外流。
村里40多岁的人,串了一家儿又一家儿。除了家族的人以外还有小时候的伙伴儿,成长中的同学,同学的父母。
而即使是上大学了的孩子们,也因为随着打工的父母一直在外面,没有什么朋友同学可串,所以就躲在家里玩手机。
村子里从房子可以看出还是比较富裕的,有些房子真是大门大户大院子。不是那么新的红地毯也铺上一条。老房子和新房子在一起,可以看出这些年家里生活的变化。
而让我这个外来人最感兴趣的,还是这种乡情。家在城里,上哪儿去转那么多的亲戚家,那么多有共同的回忆,共同的成长经历的朋友呢?
这种磕头不就是一种寻根吗?虽然村里大多数人都在外面打工了,在北京,在天津,在石家庄,但是一年一次,回来找年味儿,这年味儿不仅仅是放炮,还有各家的串门儿。孝敬,友情,亲情加在一起不就是寻根吗!不就是传统吗?不就是文化吗?
和朋友一家人在大街小巷走着的时候,他们说因为这病闹的人已经少了很多了。但是不管我们走到哪一家都会见到一个家族的,一个姓儿的人还在串着。让人感慨,城里的人我们到哪儿去寻根呢?
从大年三十儿为故去的亲人烧纸,到早上煮饺子磕头,串门儿,这个年虽然过的,有点儿人心惶惶的,可是这个年过的还是有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