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的行动 汪永晨专栏 江河,大地的血脉正面临危机 

2008-10-27

江河,大地的血脉正面临危机 

文:汪永晨    

来源于:南方都市报 2007929          

 

 

  新华网武汉925日电,中国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25日在武汉召开的研讨会上表示: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安全存在诸多新老隐患,如不及时预防治理,恐酿大祸。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汪啸风透露,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国务院182次常务会议上,讨论解决三峡工程一些重大问题时认为首要的问题是生态环境问题。

  国土资源部专家、三峡库区地灾防治工作指挥部指挥长黄学斌在这一高层会上指出,时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库区民众生命安全,滑坡入江后会造成涌浪灾害,浪高最高可达数十米,波及数十公里范围。还有报告显示,水库蓄水后当地微震明显增加,共有各类崩塌、滑坡体4719处,其中627处受水库蓄水影响,863处在移民迁建区。岸边松散堆积物塌岸和局部滑移也会危及部分居民点的安全。

  因缺乏对自然的了解,水利工程遭成的灾难在国际上并不罕见:历史上,1889年,美国约翰斯敦水库洪水漫顶垮坝,死亡400010000人;1959年,法国玛尔帕塞水库因地质问题发生垮坝,死亡421人;1960年,巴西奥罗斯水库在施工期被洪水冲垮,死亡1000人;1961年,苏联巴比亚水库洪水漫顶,死亡145人;1963年,意大利瓦伊昂拱坝水库失事,死亡2600人;印度柯依那水库诱发地震,坝体震裂;1979年,印度曼朱二号水库垮坝,死亡500010000人。

  近年来中国的天灾人祸及渭河连年不断的水灾,更使得95岁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双院士张光斗、80岁的中国工程院院长钱正英——50年代中国三门峡水库的积极倡导者——在200310月开始承认了:三门峡水患。

  荷兰奈梅亨(Nijmegen)大学水利学家PietNienhuis认为:最近的洪灾应该让我们重新思考水利建设。以往当河流仍是曲折地流入大海,洪水迂回地穿过蓄洪区,滞留在湿地和内河三角洲后,便失去了势头和水量。可是今天,水不受妨碍地流入大海,意味着上游一旦下雨,水便会立即流向下游。更糟糕的是,每当人们关闭蓄洪区,流向下游的洪水变得更为猛烈和不受控制。堤防成为了最弱一环,让洪水更易找到出口。工程师企图把复杂的河流水利学,化为水管的简单物理学,承诺这是保障安全,却已经造成了危机,加大了洪水的威力。

  除了地质灾害,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三峡库区支流库湾累计发生“水华”6起,2005年累计发生19起,2006年仅23月份累计发生10余起,支流库湾“水华”呈现加重、扩大的趋势。“水华”主要发生在湖泊类的静态水体,在河流中出现实为罕见。

  长江里的四大家——草鱼、青鱼、鳙鱼、白鲢都具有半回游性。现在已有8个四大家鱼的产卵场被淹掉了。2004年四大家鱼的鱼苗锐减了80%。三年之后,今年第四期《中国国家地理》透露四大家鱼锐减的数字上升到了97%。

  去冬今春,长江支流岷江都江堰灌区出现了冬干春旱。总降水量普遍较常年同期偏少47成,都江堰渠首引水流量创10年来新低。2006116日有报道:水位下降,洲滩裸露,鄱阳湖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水位。2006年东洞庭湖渔政部门提供数据,由于大片水域干涸,已有21007600名渔民座船搁浅受困,23的渔民已无业可作,200713日,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湖北沙市段水位是-0.77米,低于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平均值,创下140多年来的最低纪录。这些不能不说和全球气候变化有关,但这些江段也正是近年来我们人类大做“文章”的地方。

  除水害、兴水利,历来是中华民族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建立50多年来,中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终于也发现,在这些建设中,因为我们对大自然缺乏了解,缺乏尊重,缺乏科学态度和科学手段,不但致使大江河灾难频发,我们人类自身也正在经受着生命及健康的严峻威胁。

  就在我们为长江担忧,开始重视三峡给生态带来的灾难时,如今,在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的大幅项目地图上显示,到2005年夏天为止,在岷江,建成的和正在建的一共是六级梯级开发;在大渡河,整个流域规划356座电站;在雅砻江上将要修建21座大坝;在澜沧江,规划了14级梯级开发;在怒江,原始生态流域相对保存完好,是我国目前西部地区还没有水坝的河流,也已经规划了两库十三级梯级开发;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将要修建12座大坝,其中包括在世界自然遗产虎跳峡上游;嘉陵江上的大坝是17座;乌江10座。

这些大坝不管是在建还是规划中,千万千万要汲取三峡的经验与教训。三峡的今天告诉我们,水电看似清洁能源,可它对生态、对自然的影响,其破坏程度正在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灾难。不要让三峡今天的忧患继续到明天我们身边的那一条又一条大江大河。(作者系知名环保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