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的行动 中国环境记者调查报告 西部江河开发与公众参与 关键词 大事纪

西部江河开发与公众参与 关键词 大事纪

《改变——中国环境记者调查报告2006年》

2007-12-01

关键词

 

跑马圈水

近些年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且能源发展失衡的情况下,在被称为中国水塔的西部,水电建设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在西部大开发的旗帜下,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的大幅项目地图上显示,2005年夏天为止,西部几乎所有的江河都被能源公司修建的大坝拦腰斩断。

 

世界水坝委员会

成立于1998年,是一个独立的、国际性的、由来自各个利益相关方人士组成的机构,致力于研究最备受争议的基础设施开发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关于水坝的争议尖锐对立,因此委员会的一个目的就是在建坝与反坝两个阵营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并对大坝的业绩进行独立的评估。更进一步地,委员会还受命开发出一套能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标准、指南和准则,以便用于大坝的规划、设计、施工、监测运行和拆除。

 

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自然遗产标准一:        

 反映地球演化主要阶段的杰出代表地

世界自然遗产标准二:  

    反映重要的、不断进化的生态和生物过程的杰出代表地

世界自然遗产标准三:  

    非同寻常的自然美和美学重要性

世界自然遗产标准四:  

 显著的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栖息地

 

符合上述标准其中的一条就可以成为世界自然遗产

 

三江并流

滇西北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行政区内,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条大河并流而行,世称“三江并流” 区。该区域内有170万公顷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是中国境内迄今为止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三江并流”区生活着纳西、傈僳、藏、白、彝、普米、怒、独龙等22个少数民族,是世界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种宗教信仰、多种生产生活方式和多种风俗习惯并存的汇聚区,是中国乃至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最为富集、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的地区之一。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提名三江并流为世界遗产地的评估里这样写到:“这里的少数民族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他们丰富的文化和土地之间的关联: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的神话、艺术等。” 

2003年7月3日,“三江并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为世界自然遗产。

三江并流中的怒江,是我国西南主要国际河流之一发源于唐古拉山南麓,流经西藏、云南两省区,进入缅甸、泰国后称萨尔温江。怒江干流中下游河段长742公里,穿越于高黎贡雪山和怒山(碧罗雪山)之间,天然落差达1578米,是地球陆地表面地形最为险峻的地区之一。

 

 

 

中国环保NGO关注江河的大事记

2003

20036月,走近四川贡嘎山的木格错,仁宗海。

20036月,质疑四川都江堰杨柳湖水库。

20037月,绿家园、绿岛主办的记者沙龙和保护国际共同召开专家研讨会,商讨如何将在大渡河、都江堰上建坝的信息让媒体、上层和公众知道。中央电视台《焦点言谈》随之赴贡嘎山采访并报道。

20038月,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怒江将修建十三级梯级电站信息公之于众

2003年8月 29日召开的四川省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上,杨柳湖电站建设项目被一致否定。在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上,省政府选择了保护。

200393日,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北京主持召开怒江流域水电开发活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专家座谈会”。媒体与NGO第一次参加了由政府部门召开的有关江河开发的研讨会。来自动物学、植物学、地学、生态学、遗产地保护和水电部门等不同领域的30多位学者、官员发表了各自观点,指出怒江大坝建设将会付了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成本和建坝意味着什么。

2003101日,民间环保组织云南大众流域”组织10名怒江边的村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怒江对澜沧江的访问与考察大众流域的于晓刚说那次考察就是要获得真实的情况!我们希望能以NGO的名义说服当地政府。” “我们把漫湾电站建成后给老百姓带来的问题告诉当地政府,我们赠送他们《世界水坝委员会公民指南》,我们与沿途各县领导交流,希望他们能够了解水坝建成后在移民、泥石流、生态方面造成的损害!

20031025日,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NGO代表发起了“请保留最后的生态江河—怒江”的签名活动。62位科学、文化艺术、新闻、民间环保界人士联合签名。这份签名被媒体广泛转载。

2004

2004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中心等民间环保组织共同在北京召开了“水电工程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影响”研讨会,随后出版《科学发展观与江河开发》一书;

2004年2月,北京、云南的十几个新闻媒体的记者和民间组织的志愿者一起第一次走进怒江,感受怒江。

200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环境NGO代表撰写的《保护天然大河怒江,停止水电梯级开发》《关于分类规划江河流域,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的提案》议案提交给了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 

2004年3月14日“世界关注水坝日”,《情系怒江》网建立;

2004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北京、云南等多家民间组织分别在北京国际邮局、昆明家乐福商场联合举办《情系怒江》摄影展。随后在北京的十所大学和广州、上海巡展;摄影展在各北京公共场所持续展出至今。

20046月,来自全国23家单位的43名关心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民间组织代表研人员、新闻工作者以及生活在“三江并流”地区的原住民代表,给正在苏州召开的联合国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写信:“保护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

2004年8月,中国9家环保NGO联合建立网上“中国河网”,呼吁“留住虎跳峡”;

200410月,联合国、世界银行、中国发改委在北京共同主办“水电可持续发展大会”。在中国NGO的协助下,5名住在金沙江,澜沧江边的农民参加了这次国际会议。在这次大会的开幕式和第一天的大会发言中,没有人提及NGO和公众参与。三天的会中,因NGO努力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因农民代表的出席,大会后两天的发言中,特别是在大会的闭幕式上,无论是联合国官员,世行代表还是中国发改委的领导,都在发言中用很大篇幅提到,并肯定了NGO的作用和水电工程中的公众的参与。

2005

20052月,58名绿家园志愿者访问怒江,并资助沿江小学的30名学生、并靠义卖所得在30所小学建立了阅览室;为金沙江之子,年仅32岁就逝世的萧亮中扫墓,并和金沙江边的老乡座谈江河保护公众参与。

20053月,与美国《时代周刊》、法国《世界日报》、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上海新闻早报、三联书店编辑、香港无线电视台记者采访怒江、金沙江。

2005413日,国家环保局召开“圆明园遗址公园湖底防渗工程项目听证会”。这中国第一次国家级的环保听证会。NGO在会上发言。

20057月,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及模拟听证会项目启动,开始向全国12个城市推广绿色记者沙龙。

20058月,中国民间组织联名上书国家有关部门,“提请依法公示怒江水电环评报告”,62个民间环保组织,300余名院士、博士生导师等科学家、知名人士和关注环境的各界人士签名; 

2005年9月,绿家园志愿者用义卖的钱到怒江,为30个沿江小学建立阅览室;

200511月,东南亚河流观察论坛在柬埔寨吴哥召开,中国环保NGO代表参加。会上怒江下游,澜沧江下游国家的学者和NGO代表在发言中指出,中国上游建坝和到东南亚开发水电,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及渔民的生活。

2006

2006111月,在天津、石家庄、上海、南京、武汉、西安、昆明、兰州、南宁、成都十个城市举办绿色记者沙龙。

2006年春节,绿家园志愿者再次走进怒江并为怒江小学绿家园阅览室捐书,捐物。

20062月,组织并参与记者、学者沿怒江采访100个潜在移民。采访报告由和北京师范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做出分析报告。并翻译成英文登在“情系怒江”网上。拍摄“沉默的怒江”电视纪录片。

20064月,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座谈,如何保护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

2006年6月,走渭河,拍摄渭河的干涸及因淤积泥沙而修的桥上桥

20067月,和怒江下游萨尔温江流域国家商讨共同保护江河的自然生境。

2006年8月,走访干枯的渭水之源

20068月,关注怒江的学者与NGO代表向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阐述:怒江建坝公众应有知情权,应有公众参与。

20069月,开始“北京问河“行动、为“中国水污染地图”定位北京水边排水不达标企业。 

200611月 118日四川日报消息:四川甘孜州停建康定木格措龙头水库及其水电开发,发展绿色经济

200611月,开始“江河十年行”将记录岷江 都江堰 大渡河 木格错 雅砻江 锦屏、金沙江 虎跳峡、澜沧江、怒江等水系和电站十间的变化。关注这些江河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寻访当地百姓的十年间的生活变迁。

200612月,开始跟踪考察北京周边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