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1
来源:新闻晨报 2007年03月3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541201.html
“海拔10米以下都是危险区域”
不久前,英国《卫报》一位资深环境记者称,如果人们不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有效控制的话,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度,“像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有被海水淹没的危险”。
28日,《卫报》记者的这个预言得到英美两国科学家的证实,来自英国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3位科学家完成了一项研究,称不仅中国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会受到水淹威胁,一些低地国家如马尔代夫有可能“全国覆没”。
这份将发表在4月份英国《环境与城市化》杂志上的报告称,全世界共有6.34亿人生活在海拔10米以下的地区,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如果全球气温升高趋势不被有效控制的话,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将更频繁地受到飓风、地陷、海岸线侵蚀和海水倒灌等灾害的影响。
报告作者之一、英国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的麦克格兰纳汗博士说:“如果你居住在这样的地区,那你真的要认真对待海平面上升这样的问
“中国沿海地区受影响最大”
报告还特别对中国进行了案例研究,称不仅中国“受灾”人口最多,而且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报告称,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中国体现得最为明显。由于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沿海地区发展超过内地,带来内地人口大规模向沿海地区迁移。以1990至2000年为例,沿海低地地区的人口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两倍,大部分都是来自内地的外来人口。“除非采取措施,不然就存在这样一个可能性,即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沿海地区的人口安全都会被置于风险之中。”
除中国外,印度、孟加拉国、越南、印尼也位于受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列。但改变这一现象则并非易事。亚洲国家不同于荷兰这样的富裕欧洲国家,荷兰、丹麦等国可通过高投入的沿海工程阻止海平面上升,而亚洲国家则只能通过改变人口走向来阻止危机。
麦克格兰纳汗说:“从低地地区迁移走人口十分必要,但耗资巨大,因此需要政府做更多努力,如以激励措施鼓励人口朝高海拔地区迁移,对人口迁移做长期规划等。”
“洛杉矶和纽约将受双重影响”
据了解,这份得到其他科学家审议的报告是对低地国家受气候影响的第一次肯定性研究。除这份报告外,国际最权威的气候变化评估机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将在下周发表另一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据称,这份报告的内容将更惊人。
在IPCC今年2月的报告中,科学家们首次将全球变暖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可能性从66%提升到90%,以前所未有的肯定语气,确认了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之间的因果关系。
IPCC将在4月6日公布的新报告将主要评估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以及天然生态的损害程度、气候变化的负面及正面影响和适应变化的方法等。据了解,这份报告将支持麦克格兰纳汗等人的观点,即海岸线已经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IPCC的报告还有望透露,到2080年,全球每年将有1亿人受到由海平面上升产生的洪水的影响,美国的两大城市———洛杉矶和纽约将受到海水上涨和灾害性风暴的双重影响。而到2090年,发生在美洲大陆的大洪水将由每100年一遇变为每3、4年就发生一次。IPCC是由世界气象组织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中国政府参与其中。
减排降温:欧洲做得多美国说得多
气候变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但对比欧洲和美国,人们会发现一个不仅政府重视,而且民间身体力行,而另一个不仅实际行动少,而且还遭到政府的层层阻拦。
在英国,部分乡村的民众已开始“从我做起”,自发安装家用太阳能和风能装置,关闭电暖炉、电咖啡壶等,为遏制全球变暖出自己的一份力。如在一个叫阿什顿海斯的小村庄,人们不仅在驾车时使用可再生能源,还计划在村里大量植树,吸收自己村子里排出的二氧化碳。
在法国,全国在2月1日开展了熄灯5分钟活动,巴黎埃菲尔铁塔、市政府等都参加了这一活动。欧盟环境部长还承诺,到2020年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并大力使用可再生能源。
但是在大西洋对岸的美国,政府则带头干扰气候变暖的研究。不少科学家称,布什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政策以及强制干预已严重影响到美国在全球变暖领域的相关科学研究,给科学家们造成了“政治压力”。
美国两家非赢利组织在对279名气候学家进行调查时发现,很多科学家都感到自己受到了“政治压力”,政府试图让他们低估气候变暖的危害性。如在研究论文中,限制他们使用“全球变暖”这样的字眼;在那些基本都认可的气候变化问题上,他们也被迫言不由衷。(田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