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7
来源:《工人日报》2007年01月22日
编者按:对于洋垃圾,中国人并不陌生。从20世纪80年代沿街叫卖的旧衣服,到近年个别沿海村镇大力发展进口废旧电脑拆解行业,在从境外获得再生资源性废物的同时,中国也一直面临着发达国家向境内转运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压力。
面对洋垃圾,把关人在哪里?一些关心中国环境的有识之士发出警示:如果再不严打洋垃圾非法入境行为,中国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变成“世界垃圾场”的危险。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有关方面应加强对洋垃圾的监管。
“被污染的土地也许几十年都恢复不了”
近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一个叫联滘村的村庄成了公众的关注焦点。冒着黑烟的烟囱,堆积如山的垃圾,黑如石油的河水……洋垃圾的大举入侵,特别是爱玛·马士基号货轮日前满载17万吨洋垃圾来到这里,使得联滘村“一夜成名”。
联滘村拥有一片方圆几公里的废品厂聚集地,连“黑水河”上都漂浮着各种垃圾。在散落满地的废弃物中,随处可见一些外国垃圾。由英文标识可以看出,不少垃圾是英国著名超市的塑料袋,此外还有各种各样来自国外的食品包装袋。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垃圾中来来往往的车辆,大多是一些重型货车。而许多小商家的店铺里,废品已经占据了约七成的空间。
在这个大型的垃圾集散地,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垃圾,也有大量洋垃圾。据了解,英国每年以合法手续出口到中国的废弃塑料和纸多达70万吨。随着外国货船的往来,联滘村的垃圾山越来越高。据介绍,联滘村的垃圾山里包括20万吨废塑料、50万吨废纸和纸板。工人们挑拣出废塑料,把它们熔化后再次利用,燃烧后的化学废物则直接排放到临近的河水里。
面对洋垃圾的大举入侵,当地政府已表示将决心改变这一局面,并进行了具体安排。他们要求该区6个村的废旧垃圾企业,在1月18日以前全面停产整顿。目前,常年聚集此地的不少废品收购厂正将囤积的“货物”转移至别处,部分小收购商已经关门。
我国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许多地方仍然停留在末端治理的思路上,忙于“亡羊补牢”,而忽视对废物流动全过程的管理。“我们处理自己的垃圾已经够头疼的了,哪还消受得起洋垃圾!”有关人士激动地表示,被污染的土地也许几十年都恢复不了。
据悉,联滘村的废旧塑料回收业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成为南海废旧塑料回收企业最集中的地区。然而这些回收垃圾企业在分拣垃圾的过程中,大部分只是对垃圾进行简单的焚烧处理。根本谈不上技术含量。专家指出,垃圾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处理成本很高,垃圾分类回收只有在二次污染控制不严格的前提下才有利可图。而垃圾在存放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废水、废气、残余物等污染物,这种污染遗害无穷。
这些回收垃圾企业的土地租金成了联滘村的经济来源之一,村民当初并未意识到该行业的危害性,才容忍该行业在当地发展壮大。等到他们发现租金已不足以抵偿垃圾造成的污染时,为时已晚,其整治已经成为当地政府的一大难题。目前,联滘村从事垃圾回收处理的就有400多个经营户,共15000多人。附近还有6个村在不同程度地从事同样的工作。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以废品为生的地区,如果全部进行处置,将使很多人失去工作。
不能成为洋垃圾倾销地
实际上,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送垃圾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事情。十几年来,我国就一直受到洋垃圾入侵的困挠,特别是我国的沿海城市。
1993年9月,韩国7家公司以“其它燃料油”名义,将1228吨废旧物由韩国运抵南京港。经查,船上装的全都是污水、腐蚀性液体等化工废弃物。
1995年6月,从德国进口678吨货物抵运江西,名称为进口废塑料,经海关人员开箱检查,发现箱中全是食品袋、饭盒、饮料罐等生活废弃物。同年7月,上海宝山海关查获从日本进口的46吨名为回收塑料,实为废弃农用薄膜的洋垃圾。
2005年3月,在荷兰鹿特丹港截获的一艘前往中国的英国货船上,54个集装箱内装满了食品垃圾、塑料废品、饮料罐、旧衣服、废电池以及废旧手提袋等生活垃圾。
由于垃圾的回收,特别是电子垃圾的回收可以获取巨大的利润,所以很多商人不惜牺牲子孙后代的幸福来换取。近年来,仅广东省就在江门、南海、汕尾等地查获了大批的洋垃圾。
作为国际民间组织,绿色和平组织曾经参与对去年8月科特迪瓦的洋垃圾事件的处理。该组织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对于不法商人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非法出口洋垃圾的手段非常了解:一种是谎报,即在报关的时候,将洋垃圾以别的名义进行报关;一种是夹带,将洋垃圾夹带在正常的物品中。
有关专家表示,发展中国家对于垃圾的处理技术本来就相对落后,加上经济支持不足,把垃圾输入到发展中国家,表面上是把环境污染转嫁到其他国家,实质上只是把船舵交给一个可能更不懂驾船技术的舵手手上,可最终大家还是坐在同一艘船上。(叶小钟 苏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