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绿色空间 生态关注 【寻找怒江源之四】走在澜沧江大峡谷

【寻找怒江源之四】走在澜沧江大峡谷

汪永晨

2021-05-25

今天早上我们离开了盐井,继续寻找怒江源的行程。
一路上美景不断,对我来说很有意思的就是这里简直就非常直观的向我们展示着地质演化的过程。有岩石,有岩石分化的土坡,有土坡长出的小草和小草身边的大树。
这些地方如果要有地质生态游一定会有意思。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一排雪山。蓝天白云下它们耀眼的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我们的司机说这有可能就是梅里雪山的“身后“,这些雪山也像极了13太子峰。可是我在网上查并没有找到这样的介绍。

我们到了红拉山口,在这里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这一大排的雪山,真美。
这里也是红拉山自然保护区,后更名为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芒康县城60 公里处。
保护区内纬度高,山高谷深,立体自然景观十分突出,从海拔2300 米至4448米,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植被,是植物的王国,也是研究动植物的基因库。还有很多珍稀的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和名贵的药材,是芒康红松的故乡。1992年被西藏列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11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不仅有藏金丝猴、小青猴,还有云南黄莲、澜沧黄杉、油麦、卡杉、红豆杉,数十种不同色彩的杜鹃花。
保护区内有三个家族的滇金丝猴。滇金丝猴与大熊猫几乎同样珍贵,是堪称第二国宝的中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金丝猴属共有4个亚种:越南金丝猴、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怒江边前些年发现了新的物种怒江金丝猴)均被列为世界濒危动物的红色名单中。
据统计,保护区内有三个家族的滇金丝猴,以滇藏公路214线为分界线,可分为两个片区。西指小昌都境内红拉山的一个家族,东指徐中乡的比拉卡、卡拉、那弟贡、玛龙普、重重普等地的两个家族。
1985年以来,芒康县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加上当地百姓保护意识的提高,即将灭绝的滇金丝猴在芒康得到了有力的保护,这个保护区的滇金丝猴已从1992年底的50只左右发展到二十世纪末的650—750只左右,每群在100只左右。呈岛屿状分布。春秋、春初、春末,走入红拉山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中常能看到滇金丝猴觅食的喜人景象。可惜我们在大山中穿行的时候并没有与它们相会。
保护区内已发现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0种,其中有云豹、雪豹、斑尾榛鸡、绿尾虹雉等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12种;及小熊猫、猞猁、马来熊、藏马鸡、鹦鹉、秃鹰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48种。区内其它珍贵动物还有苏门羚、林麝、岩羊、白腹锦鸡等。野生动物药材有麝香、鹿茸、牛黄、雪蛙等。
这些动物在考察中是否真的还能出现并不知道,这是在百度上有这样的介绍。
离开红拉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去后,我们就一直沿着澜沧江大峡谷里穿行。红色的岩石,红色的江水,我们当年在玉树采访杂多河时很象。当时我们所处的位置离玉树也就是500多公里的路程。
所以我说,澜沧江一路走来,地质地貌还是很相似的。
一路上我的手机也是仅忙活,因为这里的地貌真的非常丰富。那大山,那石岩,有的像被风吹出来的千重浪,有的又像是一张动物的脸。
今天我们在寻找怒江源的路上路过了位于西藏昌都南部的察雅。
察雅藏语意为“岩窝”。清代史料中写作“乍丫”或“扎雅”,相传17世纪中叶,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嘎曲·扎巴江措在克贡村附近山头的悬岩下修行,后人就把他修行的地方叫作“察雅”。
早在远古时期,察雅就有人类居住。在距察雅县城以西约70公里处发现的远古人类遗址──卡诺遗址, 证实了在距今46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察雅及其附近活动。
大约在公元前200─100年间,察雅开始出现原始部落,这种部落时代一直延续了800多年,到后期,已经出现了私有制的萌芽。
察雅境内高原古地形明显可见两极平面。第一级海拔5000—5200米,第二级海拔一般在4500—5000米,其次河谷地常见,1—2级谷肩,海拔高度分别为3300—3400米,3600—3700米,局部宽谷河段发育有三至四级阶地。
全县4500米以上的山有13座,其余均为4500米以下的山岭。
现代河床水面海拔在2870米至3100米之间。地形切割一般为1500—1800米,最深可达2900米。

海拔在4300米以下地带,构造特征突出,四是峡谷地貌典型的深切“Ⅴ”形容地。谷坡一般大于30度,谷宽60米—80米,大量形成的泻流坡,乱石堆河床及水利建设施产生较大的影

我们沿着澜沧江支流麦曲走了很长一段后,看着她流进了澜沧江干流。
闻名昌都的“大脚印”,位于西藏国道214线距昌都镇20公里处,在路边的悬崖上,至少8对“脚印”由上往下而行。
在路边毫不起眼的陡峭的崖壁上几个赫然的大脚印究竟是什么人留下的,是巨型动物?是泥石沉淀风化演变而成的自然现象?还是真的触怒山神?明天我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