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乐水行 乐水行——走在什刹海和玉河公园

乐水行——走在什刹海和玉河公园

文图/汪永晨

2018-12-02

2018年11月30日,绿家园乐水行从郭守敬博物馆出来,走在什刹海和玉河公园。
          这里在元代时期为大运河的一部分,历史悠久,在元代称为通惠河,由郭守敬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修建完毕,主要用于漕运。

         玉河是北京皇城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元代连通海子(什刹海)与通惠河的主要河段。后来通惠河玉河段水量减少,运粮船已无法到达积水潭,加之明朝初期将元大都改造,明永乐重建都城,水系改变,通惠河改名为玉河,漕运功能消失。
          在网上找到一篇属名山水子游写的文章,比较详细的介绍了玉河。
          文章说:京城里的通惠河已经彻底圈入皇城内,无法漕运使用,后来明朝皇家将玉河占为私有,并改名为御河,作为排水沟使用。明宣德七年(1432年),玉河被圈入皇城供排水系,正统三年(1438年)又与皇城内外金水河、筒子河等皇家用水合流。
          清代史料中大多将玉泉山至大通桥的一段称为玉河,亦有称为御河或御沟。到清末,淤积的玉河已经彻底变为干涸的废河。
          2007年考古发堀过程中,遗址范围内发掘清理出玉河河道及堤岸、东不压桥和玉河庵等一批重要遗迹。遗址大部分为河道遗存,以石质为主,保存较完好,有明清两代遗迹的叠加。
         在玉河故道及东不圧桥遗址先后淸理出来的玉河庵碑首及碑身,印证了玉河庵与玉河河道的历史关係,有较高历史价值。
         从民国七年(1918年)开始至于1956年,玉河逐渐断水被改为暗渠,最终填埋。玉河古道上面是北京的胡同,居民日渐增多。
  2002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出“历史河湖水系的保护”,明确玉河作为古代漕运河道,“将玉河上段(什刹海-平安大街)恢复”。2005年,玉河历史文化保护工程作为北京市六片文保试点项目之一,正式获批立项。到2007年,北京市为了迎接奥运会,开始重新修复玉河,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元明时期的玉河古河堤遗迹。2009年5月,玉河历史文化保护工程正式开工。 
         东不压桥,位于今东不压桥胡同南口偏西侧。明皇城墙外扩前,东不压桥曾是漕船行至运河终点码头积水潭的必经之桥,为玉河北段河道上的重要建筑。新出土的东不压桥西侧引桥由花岗岩石块铺成,东高西低,呈东窄西宽扇面形。
  如今,玉河已重现“水穿街巷”的历史景观。东不压桥南维持历史风貌,保留干涸状态;桥北则恢复水景,一汪清水直通什刹海。为确保水清岸绿,在河底铺设循环水管,安置水循环系统;河道两侧建起仿古围墙遥相呼应,整个公园已实现对公众免费开放。
  重新亮相的玉河北段水道,严格沿着古河道走向重新修复,自万宁桥起至东不压桥止,全长480米,平均宽18米、水深1米左右。河堤还重新修建了一处水榭、一处曲桥,两处船行栈道和四个挑台,使整个玉河风貌更加统一、完整,也为市民前来观景、休闲提供方便。
  河两岸整修的四合院是现今的大宅门,只有名门望族和土豪才能住进去。可不知为什么绿家园乐水行走这段河也有好多年了,那些仿古建筑都空着。
        这段河边,有北京著名的帽儿胡同。位于北京老城区鼓楼和地安门之间,东城区交道口地区,东连南锣鼓巷,西接北京的龙脉地安门中轴线,是北京幸存的25片胡同保护区中的一条非常著名的胡同,是当今北京城十大胡同之一,排行第四。
         从帽儿胡同到地安门外大街北行二三百米,就是烟袋斜街了。
      今天让我们流连忘返的还有2016年7月完工的浮雕。这一刻工精美的浮雕,描述了1700多公里长的大运河从水源白浮泉至钱塘江东归沧海整条沿线的重要风光景物。浮雕在“书写”当时的市场,人物时,如同清明上河图一般。

         在这这条“大运河”前,让我们做出决定:明年绿家园乐水行特别推出:京杭大运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