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绿家园乐水行第一站到的是北京郭守敬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我们乐水行就去了无数次了。但是因为重新装修停了好长一段时间,刚刚重新开放。
刚刚开放的郭守敬博物馆。是在今天的大运河史专家蔡蕃先生以史学、水利,哲学等思想的指导下布展的。看后让人不但对北京的水糸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对北京的河流与文化是如何息息相关的有所感悟。
郭守敬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甲60号、什刹海西海北岸的汇通祠内。
【汇通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旧称法华寺,又称镇水观音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修,改名汇通祠,并立御制诗碑。1976年修建地铁时,汇通祠被拆除。但挖地铁的土堆成的小土山上,成了今天的博物馆。
绿家园乐水行,关注水,自然是以感受河流之美,记录河流之痛为起因的。郭守敬治理北京的水糸之一,是引永定河水入大运河。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讲究“依山傍水”。作为京西屏障的西山自古便是北京城市建设中的“靠山”,是北京城皇家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而位于京城东南的京杭大运河曾是连通古代中国南北重要的漕运通道,是元明清三代维系北京城市交通运输的“水脉”。
元代以来,在对大运河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象征开放和交流的大运河文化与京城原生的西山永定河文化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
西山永定河与大运河的交汇可以追溯到元朝。据大运河历史专家蔡蕃介绍,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为将大运河通航至大都城内,曾利用三国时期在西山永定河上开凿的车厢渠引永定河水汇入大运河通州河段。
这条引水渠对沿岸的农田灌溉和运输西山砍伐的树木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后来永定河泥沙含量增大,为防止下游泛滥,郭守敬最终回填了这条引水渠。蔡蕃介绍,当年郭守敬引永定河水的山口就是今天石景山区首钢公司内的“地形缺口”。
昆明湖的前身为元代的瓮山泊。郭守敬在引白浮泉水入大都时,曾将瓮山泊作为大都城上游重要的蓄水池。清代乾隆帝兴建清漪园时,重新凿深并开拓了瓮山泊的面积,将自己南巡时看到的大运河沿岸的江南园林景观大量仿建于湖边。为效仿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操演水战的典故,乾隆帝给新建的瓮山泊起了现在的名字——昆明湖。
郭守敬在西山引水兴修通惠河时,曾在河道上设立有二十四道水闸调节水位。这其中的第一闸就是位于今天西山脚下的海淀区五塔寺与万寿寺之间的广源闸。广源闸是曾被用作京西漕运路线上的重要水闸。
清代的乾隆帝和慈禧太后在赴颐和园时,都保留了在广源闸旁万寿寺行宫下榻并换船自水路前往颐和园的习惯。
蔡蕃说,在连接了中国南北方漕运交通的同时,京杭大运河也同样是一条连接了运河两岸历史与文化的纽带。西山承载的北京文化融合了大运河带来的开放交流,让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在保留了传统的同时,兼容并蓄地吸收了来自大运河沿岸的多种地方文化,最终成就了北京城文化的辉煌。
在郭守敬的老家邢台也有一座郭守敬博物馆。里面有这样的介绍:巨星耀神州、治水树丰碑、天文建奇功、伟业照千秋,共有展品300余件。其中复制有郭守敬当年创制或使用过的简仪、浑仪、赤道式日晷等大型仪器;
邢台博物馆里的制作有反映郭守敬观天测地、兴修水利成就的邢州治水、大都治水、太空广场等沙盘、场景。整个展览以突出郭守敬在天文、水利等方面,为人类科学事业发展所作的卓越贡献
郭守敬曾制定《授时历》,精确推断以 365天为一年,并主持制造过简仪、仰仪、高表等十多种天文仪器。这些成果都比欧洲早300年。
郭守敬他最大的成就是在水利方面,从“郭守敬与大都水利”展览中可窥见一斑。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从事水利建设,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完成大小百余处河渠泊堰的治理,对大都水利的建设贡献最为突出,曾主持开发当时为大都水源的白浮堰,开通惠河,促进了元大都的经济发展。
今天㦱们走出部守敬博物馆时一群孩子走了进去,真希望他们对历史、对文化、对自然的认知能比我们这代人有进步。
什剎海,也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改造,今天在郭守敬塑像处好漂亮。
己是冬季的现在称为西海湿地的什刹海,为恢复公园的湿地景观,在水中修有步道,栽种了近2万平方米的水生植物。
水边栽种了垂柳、山桃、油松等700余株乔灌木。为方便市民游览,环湖设置了数十组座椅,并修建智慧灯杆提升照明。
2018年5月开始,西城区打通环湖堵点,景区共拆违4800余平方米。
今天,绿家园乐水行中,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住在什刹海的老人孟永给我们讲着北京人和这片水的交往,脏了,清了,美了。
领队李秀兰带我们认着菖莆、丽力花、东方香莆和一雄两䧳在一起的绿头鸭⋯⋯
中饭吃完老北京锅贴,我们又走进了也是重修的北京玉河公园,听我慢慢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