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12
城市乐水行——前三门护城河
王建 王晓娜 图/文
2007年6月
北京护城河分为:外城护城河、内城护城河、皇城护城河、皇宫(紫禁城)护城河。1953年有人算过,北京护城河的总长为41公里多一点,护城河与市内的湖泊构成了京城的水系。
随着城市扩大,中苏关系恶化,为了备战疏散人口,城墙被拆除,护城河也变成了暗河。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上世纪60年代,拆城墙、拆城门楼子时的场面。顺城街城墙下一队一队的搬城砖拉黄土的马车,还有那一辆接一辆军绿色的IZZ,据说是从日本进口的卡车,当时解放牌卡车,一车只能运4吨,IZZ一车能运8吨。城墙拆除后,这里变成了地铁,位于市中心的前三门护城河被改成暗河;西护城河、东护城河、北护城河相继在70年代被改成了暗河。
现在,北京只有北护城河、外城的南护城河还幸存,与此同时,不少颇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湖也被填埋。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8个市区内的湖泊遭填埋。
走在这条宽敞的前三门大街上,我想到了什么?想到往昔,想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脚底下是一条大河,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护城河。我太熟悉这条河了。
就像一条大河那首歌中唱的一样:一条大河波浪宽---我家就在岸上住----。就像熟悉自家庭院北屋东北角那株巨大的老槐树一样,熟悉院子里那藤萝架一样。
这是一条自西而东流淌的大河,长年累月川流不息。即便是京城严冬时节,河面冰封,那水在冰层下仍然流淌着。流动的河水就像那逝去的岁月让我怀念。
记得当年,京城每个城门处都建有一座汉白玉栏杆的石桥,那是贯穿南北走向唯一的通路,并且以这条护城河为界,划分出了城里城外。如前门里、前门外。我记得前门城楼下还有一座大牌楼。
一年四季护城河里的水都是清清的,岸边有许多大垂柳下面的小草是青青的、嫩嫩的,那数不清的五颜六色的野花,随风飘啊摇啊,摇曳着柔美的身姿,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蜻蜓、蝴蝶、小鸟飞来飞去;
水中有鱼、有虾、有小蝌蚪、小青蛙、河蚌;河面三五成群的野鸭游弋在斑斓的浮萍中,白鹅一会儿潜入水中,一会又游上岸来;河边人家在岸边开出片片菜田,;有的人家干脆种一大片向日葵。缓缓的岸坡顺着咩咩的叫声能见到草丛中的小白羊;有时岸边还能见到大骆驼。在河水的滋润下疯长的野菊花、野蒿叶,那茂盛的野草大片大片的簇拥在一起,你把脚踏进去,经常会惊飞草丛中的绿蚂蚱、螳螂和许多不知名的小昆虫。在水的滋润下,这里真是一个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世界。
夏日的傍晚,我们随长辈一起常在岸边乘凉。各种小虫子的叫声汇成一片,顺着河边向下走,潜藏在河底淤泥里的河蚌,大概是感觉到了我们的脚步声,那张开的大嘴迅速地闭合上,周围窜起串串气泡和浑浊的淤泥。
面对宽宽的护城河水,顺手抄起一粒光滑的石子,抡开胳膊一扔,跳跃的石子掀起一个个涟漪。我高兴地大喊着,一下子从地上蹦了起来,又见眼前一亮儿,河水中一条大鱼露出脊背,从隐藏的水草深处游离而去。“不许乱投石子”长辈严厉的呵斥着。”不一会儿,一位穿戴连衣裤的渔翁,手中拎着渔网,一步步费力地在河水中跋涉着。“小子,鱼儿都让你吓跑了”我直勾勾的望着他,心想:鱼儿跑了才好呢!就是不让你捞着,看你怎么办。只见他使劲地用力,一甩渔网,又小心翼翼地向自己的怀中拉回来,只捞到了一些水草;又一网下去,这回用力拉,只捞到一根树杈子,一次又一次的无功而返。终于看得连我自己都感觉没有了意思,那个打渔人也泄了气,愤愤地收起渔网,脱去水淋淋的衣裤上了岸。夕阳的照射下,古老的城楼朦朦胧胧的矗立在护城河的北岸上。护城河是一条流淌的河,她宛如一条玉带环抱着古都的城墙。可惜这都成为逝去的风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