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12
城市乐水行——亮马河
2007年3月19日 王建王小娜
早晨我们在东直门集合,今天我们要走的河流是亮马河,为了寻找它的起点还真费了一番周折。我们在东直门外香河园一家造纸厂的东门,发现了它踪迹。
亮马河位于北京市东郊,又名亮马桥沟。起自东直门东北城角外的小街,亮马河与东北护城河之间是一条长长的暗沟,它向东北流经酒仙桥,在西坝村东入坝河。全长9.3公里,流域面积14.25平方公里,是坝河的重要支流。50年代初曾进行过疏浚,但标准不高。1981年进行上段治理,上游为观赏河道,下游为排水河道。
顺着河道走,只见河水越来越脏,味道越来越难闻。当我们问晨练的人们,这里过去的污染情况时,不知不觉间几位围了过来,他们以为我们是来解决污染的,就纷纷跟我们诉起苦来。一位老人说:“河道污染得实在不象话,我每天早起跑步,可沿河臭气薰人,没法跑”。 “区环保部门、水务部门就没想办法治理吗?”,另一个老者说:“这几年居民没少反映情况,也治过几次,可就是光治标不治本。” “这污染源来自哪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位50多岁的大个说:“你看,河边几个饭馆,把脏水都倒进河里,那边的村庄驻的都是外来打工者,污水流进河里,还有几个大的排污口不断地流脏水,环卫部门雇的清洁工在深更半夜把大粪车里的粪便也往这河里倒。
走过一条路,再看看河道,真是令人触目惊心,这几乎是我们所见过的最脏的河水。水呈黑色,粘稠状,不流动,死水一潭,水面漂浮着密集的粪便块、手纸、塑料袋等垃圾,散发出臭气,水底不时有大团气体往上翻。这已经不是什么河道,简直就是粪池。这种水里没有溶解氧,别说鱼类不能生存,就连藻类也不能生长。这河边锻炼身体,那不纯粹是找罪受么。
你看!真是载不动,几多愁,一河脏水兹向东流。
我在网上曾浏览过亮马河污染扰民的情况。我觉得写博客的像是一位记者。他说:“亮马河东直门外斜街~工体西侧路河段约有400米长,紧靠河边南岸就是胡家园小区。这是北京市有名的模范小区,几十栋楼房高低错落,各抱地势,十分亮丽。小区内道路平整、干净,绿草如茵,树木鲜花错落有致、配置合理,这是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小区,管理的井井有条,一丝不乱,胡家园小区的居民是幸福的。据说,这里还住着几个说话很管用的地方干部,显然,小区规划者当初是抱着“靠水而居的”思路在这里建设一个现代小区的。
然而,胡家园小区的居民也是不幸的,不幸也是因为它紧靠亮马河。这里是整个北环水系污染最严重的地方,程度之甚令人触目惊心。我曾数次来此考察,和当地居民进行了座谈。据他们介绍,夏天这里空气充满恶臭,住在十层高的楼上都不敢开窗子,非常讨厌。”他说“居民一直不停地向市、区政府各部门,向电视、报纸新闻媒体呼吁,也不时地招来一些官员、记者来此了解情况,然而视察者最终都是无奈地摇摇头、叹口气后悻悻地离去。区政府也曾投资进行过治理,但状况始终没有改变。再往后,居民打烂了电话也没人敢到这里视察了。”
“胡家园小区的对岸是小关村,是一片平房区,据说,原居民大都搬走了,房子租给了外来人员,其中有不少少数民族,这里是“三不管”区域,也是河流的污染源。我们站在河边,望着一河臭水,对面一位老太太也站在河边望着我们,我问:“大妈!这河里的水一年四季都这样吗?”,大妈热情地打着招呼:“来吧!到家里坐坐,喝点茶。秋天好多了,夏天真没办法,蚊蝇满天飞,一个夏天我用了6瓶滴敌畏灭蚊蝇”。我真怀疑,施撒农药灭蚊蝇究竟有多大效用,因为这不是室内,在开敞的室外,灭了门前的,其它地方的不是又飞过来了么?用这么多的农药,不是又加重水质污染么。”
看来,胡家园小区是不幸的,小关村的居民也是不幸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亮马河经常因为污染问题遭到外国使馆的指责,要求主管部门尽快治理。每年人大、政协两会,也少不了关于亮马河污染方面的提案。治理没治理呢,治理了,而且投入了不少资金,治理了多次,咱们国家在突出政治的年代,凡遇到这种事,总是特别怕丢面子,不能给社会主义抹黑,把对使馆造成的污染影响当成政治任务来抓。那为什么总解决不了呢?治理了,又往里排,治理了,又往里排,就这样一直持续到现在。
到底原因在哪儿?我认为是规划上出了问题。朝阳区东南郊布置了机械工业区、化工区从化工一厂到化工六厂、化工实验厂,在农展馆东,布置了一百多家大使馆,北京夏季盛行东南风,化工区的味儿都刮到这边来,那大使馆还能不有意见。东郊安排的是棉纺工业区,国棉一、二、三厂,针织总厂都在这里;东北角酒仙桥是电子工业区,现在的创意园七九八这一带;北郊是毛纺工业区,整个朝阳区是工业区的底子,它的环境跟大使馆要求的环境当然不同,必然发生矛盾。另外又在朝阳建了数百家中高档饭店,总统套房是现代化,望窗外一看结果是脏乱差,那你这问题怎么解决。只好工业企业搬家,搬家俩字好说,企业一搬家好多设备就完了,不能用了,得花多少个亿,造成多大损失,谁能说得清,谁来负这个责,我们谁也不知道。所以我说是城市规划出了毛病,规划上如果功能不清,发展上带来的环境问题当然无穷。我们的方针是怎么定的,叫“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实际执行过程中,却把方针扔一边了,不管了。
治理,只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手段,而且是被动的手段,治了旧的,新的又出来了,治不胜治,越制越多。要知道污染治理代价是很大的。我们过去制定的环境保护方针叫做“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遗憾的是,管理者总是把它当口号,不执行。究竟是为什么呢?少数几个人脑子就那么慢,怎么也弄不明白,转不过弯来。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这是多好的预防手段啊,它是同原因作斗争,预防做好了,可以从根上杜绝问题发生。这是治本之道啊。
而治理呢,是治标。等火着起来了,再去扑救,这是同结果作斗争,那成本能不高麽。可那时,环保部门绝大多数人,都只认治理这个逻辑,都一个腔调,说污染治一个少一个。到后来“不识时务的傻人”才明白,治理污染,能抓到钱,有了钱就有更多的权,对管理者来说,能实现“良性循环”。只有“傻人”才整天呼吁开展环境评价,制定环境规划呢。事实证明“傻人”说对了,但却成了单位的牺牲品。而“识时务者”呢,结果还真应了那句古话“识时务者为俊杰”。一个个该升官升官,该享福享福。治理的结果,污染源是越治越多,国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直到现在都没人算这笔账,没人对此负责。回想起这些,真让人痛心啊!
“我们继续往下游走。亮马河壅水闸以下河段简直就是个龙须沟,臭烘烘、黑油油的水在慢慢地流着,河道又窄、又深、坡上长满野草,一片荒芜。
闸上河段虽然污染严重,但和这里比依然好得多。
前面一处排水口哗啦哗啦地响着,潺潺流水,听起来很诱人,仿佛是一泓来自天堂的山泉溪流。急急赶过去,呈现在眼前的却是一幅令人恶心的画面,一个宽宽正正的暗沟里,足有0.5立方米/秒多的生活污水正滔滔流淌。污水们前呼后拥、争先恐后地流入亮马河,松口气,整整衣襟,又继续向前流淌。这些污水似乎很光明正大、很理直气壮,似乎这里是它们的地盘,别人来这里要经过它们许可似的。闸门管理处的师傅告诉我说,这是亮马河最大的一处污水排放口,污染源来自使馆区。原来如此,怪不得使馆没有人出入,原来都躲在里面潜心制造着污水。外交人员都享有豁免权,我不知道这些污水是否也有豁免权,但知道它们与其它的污水没有什么两样,都应该流进污水处理厂。
继续往前走,走不远就有一处污水口,口门有圆的、有方的,有大的有小的,但流出的东西都是一模一样的:生活污水。看样子都很有来头,都流得天经地义、流得无可厚非、流得心安理得。它们最终流到了何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它们不管流到何处都会污染那里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