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3
四月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南方周末: 中国进入水危机集中爆发期 南北水资源矛盾凸显
2、新京报: 国务院部署太湖流域治理
3、人民网: 水污染防治研讨会:探求水污染治理根本之道
4、北京青年报: 全国2/3城市地下水水质下降
地方信息:
5、新华网: 重庆三峡库区五年否决200余个环保隐患工业项目
6、新华网: 山东九成污染源被“电子眼”监控
7、新华网: 湖南将实施大规模鱼苗放流活动保护资源
8、长江网: 湖北476个大型污染项目被停批
9、华龙网-重庆晨报: 巢湖持续重度污染
人与自然:
10、长江网: 中国首个滇金丝猴国际研究中心启动建设
特别报道:
11、南方周末: 西南水电放手大跃进 筹划开建“八个三峡”(图)
深度报道:
12、南方周末: 广州珍稀植物穗花杉告危 誉为“冰川元老”(图)
环境时评:
13、新京报: 从举手表决到公众参与
14、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邓聿文:环保部的三把火是给谁的下马威
15、南方都市报: 郭巍青:北京为何不熄灯?
1、中国进入水危机集中爆发期 南北水资源矛盾凸显
来源::南方周末2008年04月03日
http://news.sohu.com/20080403/n256084576.shtml
中国已经进入水危机集中爆发期——水资源紧张、水污染集中爆发、水资源矛盾凸显
9年前,当水污染问题专家马军写出《中国水危机》一书之时,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问题。
但是9年间,“中国水危机”这个概念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在扩展。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的这9年,中国的水资源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2007年夏天,中国的太湖、巢湖,以及滇池相继爆发蓝藻,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也因为污染进入公众视野,即使长江、黄河也不能幸免于难——在2007年召开的第二届长江论坛上,相关方表示长江正面临着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水生态四大水问题困扰,而黄河则一直处于水资源短缺甚至断流之中。
除了水污染、水资源紧张之外,还有一种潜在的危机在延伸。马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目前,北方河流干涸,流域生态已经出现恶化,而南方的沿海鱼米之乡因为污染,生物开始丧失栖息之地。随着各种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出现的河流断流更加剧了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可能性。
由于水资源污染、破坏,水土流失严重,2007年,四川发生严重的春旱,全省十余万人依靠送水才能维持基本生活需求。重庆、云南等地相继出现山洪及泥石流灾害。
为了应对水危机,去年,政府已经开始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修订,施行“流域限批”以及河流的休养生息。但是水危机的背后不单单是偶然事故,更是中国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计环境成本长期积累带来的。
过去的很长时间内,水质污染并未得到重视,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往往选择高污染高耗能这些能较快拉动GDP增长的化工企业,而这些企业又往往选择在江河密集地区,很多都是直接排污。其二,则是这些污染区域内生活的群众都是弱势群体,他们所发出的声音影响波及范围极小,“掩盖了水污染的严重性”。
更多的地方,中央政府甚至试图通过调水解决目前的水资源紧张和污染的问题。一些专家认为,现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跨流域调水,只是滞后水危机的到来。如果因为调水掩盖了水危机,依然按照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运行,那么此后将会更多的地区拖入到无水的状态之中。
地质学家杨勇认为,按照现在水电站的上马规模,以后南水北调的西线调水将会陷入无水可调的局面。中国2.8万亿立方米水资源,如果都;被瓜分,且没有合理的分配机制、没有利益兼顾,没有合理的水电工程规划,“这点水怎么调?”
隐患的另一方面则是,那些水源地的地方政府与公众如何来平衡既保护水源又要发展经济的难题。
2、国务院部署太湖流域治理
来源: 新京报 2008-4-3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guonei/2008/04-03/021@073857.htm
太湖水质2012年达到三类,完善蓝藻事故防范措施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2日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
会议讨论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编制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会议指出,虽然近些年来太湖流域各地区积极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太湖流域水环境问题依然严重,边治理、边污染现象依然存在,水环境恶化的趋势还在发展。
会议原则同意《方案》提出的太湖流域治理目标,要求到2012年,太湖湖泊富营养化趋势得到遏制,湖体水质有所改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三类。
实现这一目标,一要优先保障饮用水安全,完善区域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和蓝藻事故防范措施,建设饮用水安全监测系统和预警体系。
二要严格控污减排,对工业点源、农村面源及内源污染实行全方位控制,并逐级分解到行政区域予以考核。
三要努力修复生态,适当扩大引江济太工程规模,恢复和建设重要湿地及生态林。
四要切实加强水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工业企业环保准入制度,完善流域监测网络和执法体系。
五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区域、部门协作,落实地方各级政府水环境治理责任。
3、水污染防治研讨会:探求水污染治理根本之道
来源:人民网2008年04月0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081100.html
人民网苏州3月31日专电(记者扎西)3月30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水利部、环境保护部共同支持,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展中心、中国三爱环境水务集团一同承办的2008中国国际水污染防治高层研讨会在苏州召开。来自相关部门和部分省市的领导、专家以及来自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代表共10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晓东告诉记者,此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国内外水污染综合治理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破解我国水污染治理的难题,研讨水污染防治工程技术方面的可行性措施,提高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工程技术水平,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尤其是水资源问题是制约未来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的矛盾,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这些矛盾的重要途径。” 研讨会上科技部原党组成员、国务院参事石定寰如是说。
他表示,要创新,就应该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三个环节上下足功夫。而创新又不应该仅仅来自于大学和科研院所,更应来自于广大社会群体,中小型企业以及民间热衷于水环境事业的仁人志士。大家共同在更高的层次上寻求创新发展。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叶建春代表在研讨会上发表了中国水污染防治“太湖宣言”。呼吁各方人士从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水环境保护政策; 强化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人的环保责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依法治水,加大执法力度;各企业要担负起治污责任; 社会公众要积极参与节水治污,自觉承担保护水环境的职责。
在研讨会上,与会代表着重听取了世界水治理专家刘光钊就上海三爱环境水务工程公司自主研发的“江河湖海富营养化数字治理技术”及“城市污水厂建设工程技术”等水污染综合治理实用性技术的介绍,并进行了充分的研讨。
与会代表认为,通过本次研讨会,将会聚国内外关注水污染治理的有识之士,探求水污染治理的根本之道,提高我国水污染防治工程技术水平,推进我国的水环境治理,改善我国的水环境质量。
4、全国2/3城市地下水水质下降
来源:北京青年报2008-04-03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704111207184455_1.shtml
地下水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全国2/3城市地下水水质普遍下降,300多个城市由于地下水污染造成供水紧张,由此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也日渐凸显。这是记者昨天从国土部召开的我国首个《全国地质勘查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此外,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严峻是我国地质勘查工作面临的另外一个主要问题。
据介绍,在我国41种主要非能源固体矿产中,近一半矿种查明资源储量不能保证2020年需求。
5、重庆三峡库区五年否决200余个环保隐患工业项目
来源:新华网 2008-04-03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704271207190460_1.shtml
3月30日电 重庆市加大三峡库区工业污染防治力度,确保水环境安全。2003年以来,重庆市依法否决了200余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建设项目。目前,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稳定,各断面水质均满足Ⅲ类水质标准,入境断面朱沱水质为Ⅱ类,出境断面培石水质为Ⅰ类。
近年来,重庆市对三峡库区重点工业行业进行了多次专项整治。2003年以来,全市共向7532家企业10517个排污口(点)核发了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基本做到了全覆盖。在库区1519户淹没工矿企业中,目前已搬迁和破产关闭1480户,纳入《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中的65个污染整治项目,除2个搬迁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外,其余项目已基本完成。
同时,这个市对进入三峡库区的工业项目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门槛”,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从严控制新上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并通过严格环境管理,避免了因决策不当对环境造成新的危害,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
据重庆环保局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对全市2001年以来已批复拟建、在建和建成的化工石化和涉及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废物等有环境安全隐患的建设项目进行了重点检查,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环境安全预案和相关制度,防止污染事故发生。
6、山东九成污染源被“电子眼”监控
来源:新华网2008年04月0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4/03/content_7911166.htm
新华网济南4月3日电(记者刘宝森)山东省日前全面启用了环境在线监测设备,全省90%以上的污染源被纳入环保“电子眼”监控范围。
据山东省环保局介绍,从4月1日起,山东全省1200多台环境在线监测设备全面启用,至此,山东省内的60条主要河流跨市断面水质、17个设区城市建成区空气质量、25个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100多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和1000多个重点排污企业排污口水质,开始受到全天候监测,标志着山东90%以上的污染源排污情况被纳入了在线监控范围。
据介绍,环境自动监测具有自动、连续、及时、全天候等特点,环境监管部门可随时查看监测点上水质或空气质量等数据,这些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省、市、县三级联网的环境监控中心,实时显示在监控中心监控屏幕上。
山东省环保局表示,如果监测点排放的数据超过规定标准,监测系统将发出红色警报提醒环保部门及时做出反应,改变了以往需要派人到现场取证处理的方式。据悉,这些经在线监测设备监测的数据今后将作为山东环境管理和执法依据。
7、湖南将实施大规模鱼苗放流活动保护资源
来源:新华网2008-04-03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environment/704251207189056_1.shtml
4月1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联合向湘江投放了100万尾鱼苗,而今年三市将联合向湘江放流鱼苗1500万尾。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局长曹英华说,今年湖南全省计划人工增殖放流鱼类等水生物苗种1亿尾以上,其中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联合向湘江放流鱼苗1500万尾。
不久前,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而长期以来,这一区域的污染问题引人关注。长株潭地区因城市密集、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污染十分严重。
一些专家指出,实际上,鱼类资源状况是水域水质好坏的“晴雨表”。随着湘江水质的恶化,加上过度捕捞,湘江渔业资源日益减少。目前,湘江咸淡水洄游性鱼类,如中华鲟、鲥鱼、刀鲚、大银鱼、鳗鲡等难觅踪迹,江河定居性鱼类由于产卵场缩小,种群数量也在减少。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副局长邓为民说,淡水鱼类等水生生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净化水质、保障人类健康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鲢鱼、鳙鱼取食浮游生物,可以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草食性鱼类取食杂草,可以减轻河道淤塞。有水中“清洁工”之称的鲤、鲫、鲮鱼取食残饵、水中有机碎屑等,可以防止水质恶化。
记者了解到,湖南省将在湘江通过采取季节性禁渔、鱼类人工放流、设立水生野生生物资源保护区等措施,建立完整的水域生态环境体系,利用水生生物对湘江水域净化、除污和防富营养化。
8、湖北476个大型污染项目被停批
来源:长江网 2008-04-03
http://news.cjn.cn/jrjdx/200804/t603414.htm
武汉晨报(记者陈永权 通讯员李飞)昨日,记者从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了解到,去年我省476个大型污染工业项目被停批,节能减排完成情况居中部六省之首。
去年7月份以来,我省开始对未完成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硬措施,对没有完成总量减排控制任务的县市区,停止审批新的工业项目,停止审批新的工业用地;新建项目未通过环评的一律不准开工,在建项目环保设施不配套的一律不准投产。近一年时间里,我省先后暂缓或不予受理工业项目476个。
据了解,我省去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60万吨,较2006年下降4%,降幅居全国第六,列中部六省之首;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1万吨,较2006年下降7%,降幅居全国第四,列中部六省之首,这是我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10年来首次实现污染物双降。
今年将确保实现全省化学需氧量较2007年削减2.5%、二氧化硫削减3%,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70%以上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天数达到292天以上的目标。
9、巢湖持续重度污染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08年04月02日
http://news.sina.com.cn/w/2008-04-02/002113669606s.shtml
据新华社4月1日电 记者从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了解到,继2月之后,巢湖湖区水质3月依然持续重度污染。
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近日公布了3月全省重点水域水质监测报告,巢湖继2月之后持续重度污染,水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主要环湖河流中,南淝河、十五里河自去年8月以来,已连续8个月处于重度污染状态。
安徽省环保局水环境保护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与1月相比,2、3月巢湖水质下降,主要是总氮指标超出了重度污染标准。
在分析巢湖水质下降的原因时,安徽省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巢湖流域污水排放总量没有大的起伏。2月巢湖总氮严重超标与1月至2月初流域降雪量较大有一定关系。每年巢湖在出现大的降雨、降雪后,总磷、总氮等污染都有一定的滞后性。而污染物一旦进入湖泊,短期内很难改观,巢湖3月因而持续重度污染。
10、中国首个滇金丝猴国际研究中心启动建设
来源:新华网 2008年04月0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4/03/content_7909613.htm
新华网昆明4月3日电(记者李怀岩、张熠柠)记者从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为保护世界濒危物种--滇金丝猴,云南日前启动建设中国首个滇金丝猴国际研究中心。
滇金丝猴是世界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物种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珍稀动物。滇金丝猴面部形似人脸,白里透红,鼻孔朝上,并长有
红唇,终年生活在冰川雪线附近的高山针叶林带之中,是中国灵长类中海拔分布最高的种类。
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谢红芳说,滇金丝猴国际研究中心的建设,将为保护滇金丝猴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研究平台。保护区现已着手项目前期工作。
此前,保护区已经启动滇金丝猴食物食性结构研究和野外种群人工辅助投食实验研究等科研项目,并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和瑞士苏黎世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联合开展生态行为学的课题研究。
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3年,位于“三江并流”腹地和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域的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中国现有面积最大的以保护滇金丝猴及其生存环境为目的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生存有世界上60%以上的滇金丝猴。目前,保护区内的滇金丝猴数量已从1983年的500多只上升到1300只左右。
11、西南水电放手大跃进 筹划开建“八个三峡”(图)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周末2008年04月03日
http://news.sohu.com/20080403/n256084084.shtml
金沙江的一条支流上正在兴建一个小水电站,这种小型工程在西南各大江河的支流上星罗棋布 CFP/图
西南水电大跃进 “八个三峡筹划开建”
能源之道
在能源价格大涨的背景下,各大电力公司在西南各大江河的干流上开工建设大量的水电站,其总装机容量相当于八个三峡工程,这种大跃进式的开发方式不仅严重破坏当地生态,还将导致一系列隐患
在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宏伟的计划正在酝酿实施中:等同于约八个三峡工程的水电装机容量的水电站群即将在长江上游涌现。
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川渝、云南、贵州和西藏,是水能蕴藏量最为富足的地区,占到全国水能的70%。96年前,中国的第一座840千瓦的水电站——云南昆明石龙坝水电站就在这个区域建成投产,当年没有人意识到中国能在自己的版图上创造出今天的奇迹。
这种奇迹还在继续。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已达约1.29亿千瓦,这一数据仍然在增长——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9亿千瓦,2020年将达到3亿千瓦。在世界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的态势下,习惯了使用石油、煤炭的国家开始谈论水电等可再生能源。
相比于2003年引起全国关注的“跑马圈水”运动,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现在的西南水电开发布局已经基本完成。西南各大江河的干流、支流上的水电站或者投产或正在建设之中,而国电、华能、华电、大唐和三峡公司等各大电力集团、民营资本以及地方政府成为了这里水电开发的主力军。
水电专家刘树坤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现在长江上游的干流、支流水电开发,各大水电公司采取的方法就是利用水流落差、水能分布,在全流域实行“梯级开发”开发模式,“这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能资源”。在投资上,采用“滚动开发”的模式,一般都是一条江划分给某个电力公司,规划完毕后,实行滚动开发。
这种发挥最大发电功能的水电站兴建,导致河流的干流、支流的上、中、下游之间不时因为水资源发生矛盾。记者了解到,四川某地就是因为市里和省里对一条江河的开发意见不一,导致该市的饮用水都存在潜在危机。
日前,南方周末记者从成都出发,从东至西沿途考察了长江上游的水电开发。在这片充满奇异色彩的西南版图上,记者发现,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等江河干支流上都有大批水电站在建设之中。很多江河的支流被水电站截断成一个个干枯的河流。以青衣江为例,已经完全被电站截流,河道全部是碎石滩。
据南方周末记者统计,现在这些河流的干流上在建和规划的水电站装机容量近1.4亿千瓦,接近八个三峡工程的装机规模。
疯狂的水电站
水电站的出现已经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37岁的张久福一直盼望着,希望政府能够让他们从这片被铁塔高压线包围的地方搬走。距他家大约一公里左右就是正在施工的锦屏二级电站——雅砻江上最大的水电站。锦屏二级电站工程总投资近300亿元,总装机480万千瓦。
锦屏二级电站直线距离17公里之外的就是另外一个装机360万千瓦的巨型水电站——锦屏一级水电站。其建设的坝高将达到305米,创造世界第一高拱坝的纪录。
之所以在金沙江下游集中五个——锦屏一级、锦屏二级、官地、二滩、桐子林——总装机约1470万千瓦的水电站,在地图上可以看到,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南麓的雅砻江在锦屏山附近绕了一个大弯,正是这一绕,让这里形成三百多米的落差。
如果雅砻江下游的水电建设顺利,其中游、上游还有规划中的16个梯级水电站正在等待开发。它们的总装机达1447万千瓦。
从四川晏宁县城出发,经过半天车程,即可进入雅砻江流域,山路被来来往往的施工车辆压得颠簸不平。路边随处可见二滩水电开发公司的大幅宣传牌——加速推进雅砻江水电开发。
南方周末记者随着工程车辆进入半山腰守备森严的锦屏二级电站,在长达两千多米长的隧道中,各种交叉口星罗棋布,灯火通明。在厂区的枢纽工程施工现场,南方周末记者看到,巨型混凝土网扣在山体上,据同行专家介绍,此举是为了防止山体滑坡。
更令人震撼的是现代化的推土机往来于引水隧洞,与周边郁郁葱葱的山体相比,这些隧洞更像一个张开血盆大口的怪物。据了解,这些隧洞造价即达七十多亿元,是世界综合规模最大的水工隧洞工程。
很难想象,在这些崇山峻岭之间,这些水电公司在创造着一个个世界第一,钢筋、水泥成了这条河流、这片山脉永久的记忆。更难以想象的是强大的“人定胜天”的思维让水电公司在蜿蜒的山脉中打洞将江水引入到隧洞中,以求最大规模产生发电效益。
可以看到,在现在被很多人誉为绿色电力——无污染,不需消耗能源,不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的水电正在备受各大水电公司推崇。
除了雅砻江之外,南方周末记者从成都出发,沿岷江西行,还有大批水电站在建设中或待建中。岷江上游拟建以及建成的梯级电站就有10个,中下游还有7个梯级水电站在规划中。更甚者,岷江上游的水电开发触角一直伸到了国家级人与自然保护区——米亚罗。一库七级的水电站设计规模发挥了最大发电效益。
地质学家杨勇估计,岷江的干支流的水电站约有60座以上,“开发率超过了80%”。
大渡河也好不到哪里。目前,其上游上个世纪90年代建成的水电站直逼西线调水水源地。目前在大渡河干流上的水电站共24级。在“飞夺泸定桥”上游几公里之外,一个现代化的施工场地正在进行之中——泸定电站。在大渡河支流上,设计的有瓦斯沟1库7级、梭磨河8级、小金川17级、田湾河2库4级、南桠河7级、官料河7级。
这些数据式的游戏在金沙江等江河上继续上演着。金沙江下游有12级水电站,加上中游的虎跳峡八级电站,已经让人瞠目结舌。
若按此规划,这些水系的开发强度已经超过了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四川、云南在2010年达到25%以内的开发强度。南方周末记者的调查表明,目前西南河流的支流基本是干涸的,裸露沙石,干流水位降低、河水流速减缓。
西南水电势力图
在目前高强度的西南水电开发之中,一幅拥有强大实力的水电势力图已经形成。在那一面面“推进水电开发”的宣传牌后面掩盖的就是巨大的利益。
长期关注河流生态的环保组织云南大众流域的负责人于晓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水电上马一方面解决了地方政府税收,同时也解决了当地高耗能企业的用电问题。
在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一份资料中显示,水电站建设期间需要向当地税务部门缴纳建筑安装税,建成后还需要缴纳其他税费。以100万千瓦装机的建设规模,大约5年的建设周期为例,怒江全州可以收入1亿元建筑安装税,建成投产后可以每年带来7000万到1亿元的税收。
同时,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譬如怒江州就有铅锌矿,但是电力的短缺成了一大制约,为此怒江州就提出了“矿电强州”的思路。
怒江州的一位领导干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大水电开发要符合国家政策,但是在大电没开发之前,“怒江可以开发小溪流”。事实上,过去的几年内,怒江州一直试图让国家能够通过对13级电站的开发批复。
而那些水电公司愿意进入到这个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困难的区域建设水电站,且投资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是看中其中具有的获利空间。
长期从事勘测的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工程师范晓称,水电公司获取水电资源的代价极低。“生态环境、移民成本都是很小的,尤其生态成本基本可以不用考虑”。而另一面,电力公司也不用发愁用户——本地矿产资源企业的消耗、“西电东送”,特别是向外诸如越南等地输电。
可以发现的是,对于这些重大的水电项目,国家银行系统也会给予大力支持。一般来说,一个水电站的贷款规模可以达到工程款项的70%,相当于只要有30%自有资金即可。据了解,如果是私人或者民营水电站,贷款比例还可以更高。以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为例,国家开发银行给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即贷款200亿元。
除了银行,地方政府也会以投资公司的身影出现在水电开发公司的行列中。以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为例,2005年即组建了由华电、华能、大唐集团公司、华睿投资集团公司,以及云南省开发投资公司一起合股的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据水电业内人士介绍,那些做勘测规划的院所,也在各个方面为水电公司规避一些项目审查。比如,按照正规程序,只有等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才有可能动工,但实际情况是做报告之前,工程已经开工了,“先上车后买票”。
此前,在四川水电开发刚开始热起来的时候,四川省即出台文件要求,开发水电必须要取得开发权,否则不得委托设计单位做前期工作。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毕竟这些项目很多都是更高级别的机构才能够批复。
不过,这些还不是让业界学者最为担心的。目前,水电巨头们已经不满足于在云、贵、川等地开发水电,开始和西藏自治区就水电开发形成战略合作,目前,他们开始初步在澜沧江西藏境内以及雅鲁藏布江中下游规划水电站。
“这叫做不留一滴水的水电开发。”杨勇颇带几分夸张地说道。
12、广州珍稀植物穗花杉告危 誉为“冰川元老”(图)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都市报 2008年04月03日
http://news.sohu.com/20080403/n256071893.shtml
这棵从偷盗者手中抢回的穗花杉,最终仍然枯死在管理站。
在探访途中发现的穗花杉叶片,是一个月前偷盗留下的。
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
寻找穗花杉,抢救和盗伐较量
广州唯一省级保护区,“冰川元老”告危
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还非常年轻,但这里有一块保存完整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两个上下落差500米的大型水库。这里既是珍稀野生动植物基因库,广州的“母亲河”———流溪河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世界目前最大的蓄能电厂———广州抽水蓄能电厂的所在地。
一面是自然保护,一面是工业文明,寻找“冰川元老”穗花杉,是森林保护和偷盗猖獗的长期较量。
偷盗,残留枝叶
温床:广州母亲河发源地
从从化出发,沿着流溪河而上十几公里,就到了年轻的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陈禾洞自然保护区是广州“母亲河”———流溪河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3月31日下午,雨开始小了,溯溪而上,繁茂的植被加上陡峭的山势,使得保护区内孕育了众多的飞瀑流泉。
保护区内的陈禾洞水、九曲水,是两道几乎全年都不会断流的供水。陈禾洞水发源于九连山脉南昆山段的白石顶东麓,九曲水发源于三角山北麓,它们都是流溪河的重要水源。而山上的两个水库,又给它们提供了足够的供水。
当下正是水库丰水时期,整个湖面天水一体,烟波浩渺,湖中小岛若隐若现,建成的水库也成为了鸟的天堂。一群黑蚂蚁劳碌地从雨后松软的土地里寻找食物。
保护区水源充沛,非常适合喜阴湿环境的穗花杉生长。
族谱:尽管姓“穗”祖籍云南
穗花杉尽管姓“穗”,但过去仅产于云南的东南部,号称“冰川元老”。从化陈禾洞自然保护区内也曾经发现过植株。它的树皮可提取治疗癌症的紫杉醇。由于森林盗伐严重,且生长速度极慢,致使生于林下的穗花杉濒临灭绝。
雨淅淅沥沥下着,雾越来越浓。雨滴顺着树叶的叶尖滑落在地上,打湿的是厚厚的枯叶和长满青苔的石头。同行的中国林业科学院的专家骆土寿看着这一番景致,感慨地说,“这多么像热带雨林的情况!”
打着雨伞在前面开路的从化市林业工作站的副站长、林业工程师甘新军陡然在一块有胸口高的石头下面蹲了下来,然后用手不停地扒开枯叶。不多时,他手上就多出了几片绿色的叶子,然后他站起身开始细细打量周围的树林。
“这是穗花杉的叶子!”甘新军指着手上的绿叶说。
穗花杉是我国的特有物种,它的叶子呈狭长状,线状披针形,叶头尖,中间稍微宽,叶面光滑发亮,叶背有两条白色的气孔带,树皮薄呈赤褐色。穗花杉还有雌雄之分,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则是它的花期。
这个发现让我们很兴奋:有叶子,也就意味着这附近可能长有穗花杉树。专家们开始在周边细细寻找穗花杉的踪迹。
但结果让人很失望。周围十数米之内,穗花杉像遁天入地了一般,毫无踪迹可循。
再往前走,又发现了几片穗花杉的叶子,但周围依然没有穗花杉的影子。
专家们仔细看了看叶子的情况,断定这些叶子应该是一个月前掉下来的,估计是偷盗者一路拖过来的时候掉落的。
[1] [2] [3] [下一页]
13、从举手表决到公众参与
来源: 新京报2008-4-3 汪永晨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reform30/2008/04-03/021@095059.htm
从1992年,《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举手表决,到2003年9月1日生效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再到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35号令:《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8年5月1日实施,中国的大型工程项目,从政府说了算、人大代表表决到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和举行听证会。
16年的时间,在中国,公众的权利不但得到了法律的保证,自然的保护与公民的利益,也不再只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由利益相关群体共同决策。环评报告的公示,已成为各项目大型工程要例行的举措之一。
长江的开发不论是过去,还是今天,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但是昨天和今天最大的不同,还不仅仅是信息公开,也不仅仅是公众参与等法律对开发的制约。还包括规划环评被提到了决策者的议事日程。
什么是规划环评,它注重的是长期利益、全局利益。什么是资源承载力,就是在开发中,不仅要考虑到人的利益,也要考虑到环境与生态。这就是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
当然,有了法律,有了新观念,并没有完全改变保护与开发在很多项目中依然两难抉择的局面。争论不是坏事,关键是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有了变化。
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得到共识的水利发展的五个阶段是:第一阶段防洪为主,第二阶段供水为主,第三阶段水质保护为主,第四阶段水边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为主,第五阶段以生态修复为主。
上个世纪末,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完成了这五个阶段,中国尚处于第二阶段。为此有关专家一再呼吁:对待自然的态度,不是仅仅提倡了生态文明,而是要真正摆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
人大环资委副主任汪纪戎最近指出,一旦把遗产地的江河环境变成钞票,把遗产地的矿产资源、生态资源变成了金钱,留给当地政府和原住民的是什么,不难预见。
要保护自然与生态还是要水电开发,这是个两难选择,但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此,汪纪戎建议,国务院应尽快出台国土主体功能区划分,同时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充分做好项目开发的前期论证工作,一切按相关法规行事。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做出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决策,适度、适时地开发适宜开发的项目。
今天的三峡工程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在建和将建的水电工程能否保证我们的后代及整个地球上一切生灵赖以生存的江河的健康,不仅有待于我们“吃一堑,长一智”,更有待于我们证实:没有清澈河流的故乡,留下的只能是难以生存的家园。
14、邓聿文:环保部的三把火是给谁的下马威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2008年04月03日
http://news.sina.com.cn/pl/2008-04-03/075215282786.shtml
据悉,新近挂牌成立的环保部要点“三把火”。在近日召开的2008年全国环境执法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态说:“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挂牌督办的案件,要查处到位、整改到位,查处一家、震慑一方、影响一片。今年的环境执法要搞几个重量级的、影响全国的大要案。”
不过,对于环保部的“三把火”,我是不太看好的,因为环保部要查处的对象太强大了———他们是由少数地方政府或其部门与某些居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出于追求各自利益的需要而结成的联盟,即环境特殊利益集团。特殊利益集团致使环境持续恶化,这在环保学界早已不是秘密。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现环保部副部长潘岳就曾批评一些企业在地方政府庇护下,用极端粗鲁的方式把全民的资源环境变现为私利。
在中国,这种地方政府与企业合谋获利由来已久。日前出版的中国环境绿皮书就指出,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十多年中,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密切程度甚至超过了原来“政企合一”的计划经济时期,出现了“政经一体化”倾向。这种利益结盟现象特别表现在电力、化工、煤矿、造纸等行业。可以断言,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之所以要大肆兴建高能源和高污染项目,并非单纯为了“政绩”,背后还有赤祼裸的利益考量。企业则以“资本挟持环境治理”,如果地方政府要追查企业的环保责任,投资者往往以撤资为筹码抗拒或要挟,地方政府由于担心企业外移会引起税源流失与财政危机,甚至其他棘手的社会问题如治安、失业、社会救济等,也许会对其网开一面。
有两件事足见环境特殊利益集团的势力之大。一是绿色GDP评价的搁浅,二是规划环评条例立法的遇阻。本来,两者都是解决中国环境危机的很好手段,只因前者要从传统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从而使得某些省市的发展成果有可能为负数,因此遭到了很多地方的反对,导致这一评价无果而终;后者则将从规划环节阻住一些高污染项目的上马,从而也历经数载出不来。
这一现象,与一些地方过分强调单纯的经济发展、不重视科学发展有关。环境特殊利益集团的“思想武器”是发展主义。发展主义作为一种学说,自有其价值,但如果把发展主义变成一种指导发展的意识形态,则可能大有问题。因为在发展主义的体制话语下,某些自然物一旦具有了“资源”的价值,就会在被迅速商品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本土的或全球的资本—技术依附关系,越来越集中到各种权势集团和资本集团的手中,被用于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而让大部分人去承担资源耗竭和环境破坏的灾难性后果。
所以,要消解环境特殊利益集团的力量,首先应从指导思想上,打破对发展主义的迷思。
对深谙权力和资本之道的特殊利益集团来说,如果现有经济发展方式和考核制度不改变,不说“三把火”,就是“十把火”,也烧不着其眉毛。当然,有“火”总比没“火”强,它至少表明环保部想有所作为的决心。(作者为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
15、郭巍青:北京为何不熄灯?
来源: 南方都市报 2008-04-03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shiping/200804030035.asp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发起了一项环保活动,名曰“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或称“地球时间”)。这项活动今年是第二次进行,全球约40个国家和地区的380个城镇响应发起者的号召,于3月29日晚8时至9时熄灭电灯一小时,以此倡议保护环境。按活动组织者统计,全球有26座大城市的政府,约2万多家企业机构,正式签名参与活动,实际参加人数可能超过3000万。来自全世界的热烈支持和反应,令组织者深为感动。
我读了新闻并浏览其网站后,也很受感动。此外还强烈地感觉到,这种活动的理念和创意很有启发性,也包含很多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反思。因此我很希望有更多的读者一起来关注这类新闻,并且一起来反思和讨论。
首先一个问题是,中国有没有参加这个活动?搜索了参与国家和城市名单后,很遗憾地发现,没有中国。而且,不参加这项活动的大国还真是不多。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2008年奥运会要办成“绿色奥运”,主办城市北京,难道不希望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展示自己的环保努力和环保形象吗?为什么不参加呢?
我不知道没有参加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按常理来想,不存在组织者拒绝参与的问题。网站就在那儿,注册、报名、参与都很简单。最善意的猜想就是不知道这件事。如果是这样,我替北京遗憾。“地球一小时”活动,创意来自悉尼市长,最初是“悉尼事件”。今年发展成为一项全球活动,曾经举办过奥运的许多城市如洛杉矶、巴塞罗那、蒙特利尔等都响应了。如果北京也响应,那对于关心奥运,关心中国,关心世界,关心环境的所有人来说,该是多么积极而鼓舞的信号。可是没有。所以我说,这是奥组委以及北京市的一种疏忽。
由此引出第二个问题,信息那么多,工作那么忙,疏忽也就疏忽了,这种活动真有那么大的重要性吗?我的看法是,非常重要,不应疏忽。这种活动,本质上是重大的社会创新运动。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在心理学上可以解释为人性的弱点,人们只会看到“想看”的东西,不想看到的东西会在潜意识层面上被自动压抑而“看不到”。将这个解释放大到制度层面上可以说,制度会压抑和收缩人的视野,从而“看不到”某个方向,就像汽车的结构总会使驾驶员有某个角度上的“盲区”一样。
“地球一小时”活动和类似的活动例如“无车日”等等,其创新意义体现在两点。第一点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简单行动而体现高尚价值。第二点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而产生变革效果。换言之,人人以举手之劳,网络式推进,用行动改变世界。
这些道理,恰好是我们这里的制度盲区。政府的最大爱好就是不断地制造“复杂性”概念,从而切断个人简单行动与高尚价值之间的联系。比如说民主吧,永远有人提醒说,民主是一件多么复杂的事情,要想清楚,要自上而下,慢慢来,或者最好不来。又比如,到火车站给滞留的旅客提供一点帮助吧,所有的信息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事情很复杂,交给组织吧。举凡公益、救助、维权、打假、反腐、环保、自由、平等、正义、人权等等高尚行为,没有一件事情不复杂,没有一件事情是普通公民可以自己想做就做的。
“地球一小时”全力以赴地提倡人人做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熄灯一个小时。每个人都做,汇聚起来就是巨大的效果。它同时在传递价值,生态、平等、团结、健康、幸福,人人有为。看到了改变,就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只要每个人都想,我也许可以再多做一点,各种各样的创新设计就会源源不绝。
但是在我们这里,连创新也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要层层开会动员,宣讲重要意义,要提高认识解放思想,要领导重视各级部署,要请专家设计指标,要一票否决,要讨论有禁区还是没有禁区,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事情如此“复杂”,大家只好依赖政府与精英的领导。结果一定是,整个社会失去简单明了的创意美,失去生动飞扬的想象力,失去了对创造力的欣赏、共鸣与惺惺相惜。所以我认为,是制度和文化局限,使我们“看不到”类似“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这样的信息及其意义。
要打破这种“复杂性”一点不难。建议登录“地球一小时”网站并注册,选择合理的方式响应号召,熄灯一小时。中国有2亿网民,人人可以做,必定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同时点燃心中明灯。如果有哪一位中国的市长、企业家,有哪一个机构或非政府组织,能够提出对普通人可行的节能创意,并获全球响应,那才是中国的创造力。(作者系中山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