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三月二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三月二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2008-03-25

三月二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特别报道:

1、云南电力报:  怒江水电铁定开发 国家发改委公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环境资讯:

2、法制日报: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今年将查重量级违法大案

3、新华网:    环保聚焦:我国将建立权责明确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 

4、《人民日报》:  27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减排

5、新华网:    澜沧江出国水质长年稳定达标 

6、新华网:    社科院:07年我国节能减排初见成效 现下降"拐点" 

 

地方信息:

7、新华网:    黑龙江降水偏少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44

8、新华网:    上半年河北缺水51亿立方米

9、新华网:    云南昆明滇池环湖将建生态圈

 

污染信息:

10、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山西临汾洗煤厂排黑水 母亲河“很难受”

 

深度报道:

11、中国水网:   环保升部观察:垂直管理很远 自身变革很近

 

环境时评:

12、南方都市报:    应对水危机,我们必须走上正确的道路

13、人民网环保频道:  环保“颜色革命”要了污染企业的命

14、光明网-光明观察: 从厦门的PX到济宁的文化标志城

15、新华网:    两只“华南虎”的不同命运显现了什么

 

 

 

1、怒江水电铁定开发 国家发改委公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来源:云南电力报 2008-03-24 施家三

http://www.china5e.com/www/dev/newsinfo/newsview/viewnews-200803240247.html

  3月1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开发怒江六库、赛格水电站。

  《规划》同时明确,到2010年,云南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700万千瓦,金沙江的向家坝、白鹤滩、观音岩、鲁地拉、龙盘、梨园、阿海,澜沧江的景洪、糯扎渡、功果桥,怒江的六库、赛格等大型和特大型水电站被列入“十一五”重点项目。

  按照该《规划》,到201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0%,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3亿吨标准煤。其中,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

  水电将新增装机容量7300万千瓦

   按照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新增水电装机容量7300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电站1300万千瓦。到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其中大中型常规水电1.2亿千瓦,小水电50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2000万千瓦,已建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水电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的31%。

   在具体的规划布局上,到2010年,西部地区常规水电装机规模达到9500万千瓦,占全国的55%,开发程度为21.5%,其中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四川、云南的水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700万千瓦和1700万千瓦,开发程度分别为22.5%和17%;中部地区常规水电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占全国的30%,开发程度达到68%;东部地区装机规模达到2500万千瓦,占全国的15%,水能资源基本开发完毕。

  抽水蓄能电站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1280万千瓦,约占全国的2/3;中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600万千瓦,约占全国的1/3;西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120万千瓦;全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2000万千瓦。

   在具体项目上,将加快金沙江中下游、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黄河上游等水电基地开发步伐,积极推进怒江水电基地开发建设,在继续抓好长江三峡、金沙江溪洛渡、黄河拉西瓦、雅砻江锦屏一级、乌江构皮滩、彭水、红水河龙滩、澜沧江小湾和大渡河瀑布沟等重点水电站建设的同时,开工建设金沙江向家坝、白鹤滩、观音岩、鲁地拉、龙盘、梨园、阿海,雅砻江锦屏二级、官地、两河口,大渡河大岗山、长河坝、泸定、双江口,澜沧江景洪、糯扎渡、功果桥,黄河羊曲、班多、玛尔挡,怒江六库、赛格等大型和特大型水电站。

   按照规划,我国规划建设的十三大水电基地分别为: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怒江、乌江、长江上游、南盘江红水河、黄河上游、黄河中游北干流水电基地及湘西、闽浙赣和东北水电基地,可开发装机容量共2.8亿千瓦,年发电量1.2万亿千瓦时。“十一五”时期,力争建成四川、福建、广东、云南、浙江、湖北、广西、湖南等8个小水电强省(区),以及广东韶关、清远,福建三明、龙岩、宁德,浙江丽水,四川雅安、阿坝、凉山,湖北十堰、恩施、宜昌,湖南郴州,广西桂林和江西赣州等15个小水电基地。

  “十一五”时期,将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怒江上游、雅鲁藏布江以及西藏境内其他主要河流的水电开发规划等前期工作,为水电可持续发展提供项目储备。

   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重视水电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加强对澜沧江、怒江等国际河流水电建设生态环境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

  《规划》明确,到2010年,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万吨;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4000万户,建成大型沼气工程6300处,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立方米;农林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初步实现生物质能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培养一批生物质能利用和设备制造的骨干企业。

   在生物质发电方面,《规划》明确了生物质发电的重点是农业生物质发电、林业生物质发电、沼气工程发电和垃圾发电。

   农业生物质发电方面,“十一五”时期,农业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新增120万千瓦。到2010年,加上已有180万千瓦蔗渣等农业生物质发电,农业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重点在粮棉主产区因地制宜建设以秸秆、粮食加工剩余物和蔗渣为燃料的集中发电项目,在村镇建设小型生物质气化发电装置。首先集中力量抓好试点示范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施规模化发展。

   林业生物质发电方面,到2010年,建成林业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在重点林区,利用林业“三剩物”(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和森林抚育间伐资源;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和南方地区,利用现有规模化的经济林、生态林的更新抚育、平茬扶壮的林木生物质资源;在适宜规模化造林的沙区、低山丘陵区,大力培育木质能源林。

   沼气工程发电方面,到2010年,建成沼气发电装机容量100万千瓦。重点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郊区、重点水系保护地区,结合大中型畜禽场废弃物排放治理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以及造纸、酿酒、印染、皮革等工业有机废水治理,安排大中型沼气发电项目。

   垃圾发电方面,到2010年,建成垃圾发电装机容量50万千瓦。重点在经济较发达、土地资源稀缺地区,特别是南方地区的大城市(主要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和沿海及旅游城市)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在具备资源回收条件的大中型垃圾填埋场,建立填埋气收集和发电装置。

  风电将新增装机900万千瓦

  在“十一五”时期,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900万千瓦,到201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同时,形成国内风电装备制造能力,整机生产能力达到年产500万千瓦,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达到年产800万千瓦,为2010年以后风电快速发展奠定装备基础。结合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积极培育小型风力发电机产业和市场,到2010年,小型风力发电机的使用量达到30万台,总容量达到7.5万千瓦,设备生产能力达到年产8000台。

   按照规划布局,将重点建设30个左右1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风电场和5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做好甘肃、内蒙古和苏沪沿海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准备和建设工作。

   充分发挥“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风能资源优势,建设大型和特大型风电场。在河北、内蒙古、甘肃、吉林等地建设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到2010年,河北和内蒙古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00万千瓦和300万千瓦以上,已投产及开工建设的总规模分别达到300万千瓦和400万千瓦左右;甘肃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以上,已投产及开工建设的总规模达到400万千瓦左右;吉林、辽宁风电总装机容量分别达到50万千瓦,已投产及开工建设规模分别达到100万千瓦左右。

  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0万千瓦

  《规划》显示,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到2010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累计安装量达到1.5亿平方米,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并进行兆瓦级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和万千瓦级太阳能热发电试验和试点工作,带动相关产业配套生产体系的发展,为实现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将建设光伏发电系统10万千瓦,解决西藏、青海、内蒙古、新疆等边远地区无电户的基本生活用电问题。同时开展光伏电站试点,在西藏、内蒙古、宁夏、新疆、甘肃等太阳能资源丰富、利用条件好的地区,建设大型并网光伏电站,总容量达到5万千瓦。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地沿黄河平坦荒漠、甘肃河西走廊平坦荒漠、新疆哈密地区、西藏拉萨或北京周边选择适宜地区,开展太阳能热发电试点,总装机容量约5万千瓦。

  农村可再生能源解决100万户无电人口

   按照《规划》,到2010年,全国户用沼气池将达到4000万户,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达到4700处,农村户用沼气年产气量达到150亿立方米;农村地区太阳能热水器的总集热面积达到5000万平方米,太阳灶保有量达到100万台。

   按照规划布局和建设重点,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方面,将继续利用小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解决无电地区的供电问题。在小水电资源丰富地区,优先开发建设小水电站,在缺乏小水电资源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太阳能光伏电站、风光互补电站,推广使用小风电、户用光伏发电、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解决约100万户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

   在农村小型能源设施建设方面,将结合各地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小型生物质气化发电、小型生物质致密成型、太阳能利用、小型风电、微型水力发电和省柴节能灶等技术。

   与此同时,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地区,支持开展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绿色能源示范县的基本要求是: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在生活能源消费总量中高于50%,废弃生物质能资源基本得到合理利用。到2010年,全国建成5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  

2、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今年将查重量级违法大案

来源:法制日报2008年03月25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3-25/082915218983.shtml

  本报北京3月24日讯 记者郄建荣“要打造钢铁一样硬的环境执法队伍。”由局升部的环境保护部今日首次召开全国范围大会,部长周生贤将建部后的第一枪打在了加强环境执法上。他表示,今年环境保护部的环境执法将“搞几个重量级的、影响全国的大要案”,包括外资企业,对于这些重量级的大企业将一视同仁,严格监督执法。

  刚就任环境保护部部长的周生贤对加强环境执法提出了全新的构想。

  周生贤认为,当前必须尽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的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就此他提出,要建立起一套使执法能像“钢铁一样硬”的体制,争取确立环境执法监督机构的法律地位;合理界定和调整行政法规执法权限,逐步整合优化环境执法资源,理顺环境执法监督层级权限,明确国家事权、省级事权、市级及以下事权工作重点和监督检查对象范围;建设规范权威的环境执法监督机构,增加“国家监察”能力,完善地方环境执法监督机构;拓展环境执法监督领域,促进执法监督关口前移,将环境执法监督从生产环节逐步向流通、消费、分配等环节延伸,从侧重于工业污染源的执法监督向整个生态系统拓展。

  周生贤透露,由国务院七部门联合开展的打击不法排污行动今年还将开展,重点是持续整治饮用水源区违法排污问题。周生贤突出强调,要始终围绕污染减排大局和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据周生贤介绍,环境保护部将打造攻坚克难的环境执法监督能力,将尽快制定出台《环境执法监督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记者注意到,虽然会议是由环境保护部召开的,但是,今日该部的办公地点仍然悬挂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牌匾。对此,周生贤透露,这一两天环境保护部就将挂牌。

3、环保聚焦:我国将建立权责明确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 

来源:新华网2008年03月25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3/25/content_7854019.htm

    新华网北京3月24日电(记者顾瑞珍)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24日表示,环保系统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尽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

    据了解,两年来,全国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600多万次,查处违法案件5.9万件,关闭企业6000多家,

解决了一批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减排工作。

    刚刚就任环境保护部部长的周生贤说,面对新机制、新体制,我们必须在精神上保持创新的活力,在思想上保持创新的锐气,在工作上保持创新的动力,努力探索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尽快建立权责明确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用法制手段推进环境执法工作。”他强调,要建立一套使执法像“钢铁一样硬”的体制,争取确立环境执法监督机构的法律地位,合理界定和调整行政法规执法权限,明确国家、省、市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象和工作重点,完善地方环境执法机构。构建活力高效的环境执法监督机制,努力实现内部执法监督协调有序。打造攻坚克难的环境执法监督能力,提高排污收费标准,推行绿色信贷等环境经济政策。严格把好环境执法监督人员的进口关、考核关,加强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建设一支高效、精干的环境执法监督队伍。

    周生贤介绍,今年要重点抓好中央确定的“三湖”即太湖、巢湖、滇池以及三峡库区、小浪底库区等7个重点地区的环境执法监察,对重点污染源实行全天候监管,并将采取投资、信贷、财税等措施确保环境执法政策的落实。

4、《人民日报》:27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减排

来源:《人民日报》2008年3月25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1511

今年中央财政共安排支持资金418亿元 

本报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李丽辉)2008年财政部安排了270亿元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加上中央建设投资中安排的148亿元,2008年中央财政共计安排418亿元用于支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在270亿元专项资金中,包括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奖励资金75亿元;中西部地区城市管网建设奖励资金70亿元;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40亿元;“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治理奖励资金50亿元;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及节能基础工作等35亿元。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指出,近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与国际通行做法基本接轨的财政支持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框架,今年财政部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进节能减排。目前财政部正在研究探索建立支持推进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重点是抓紧研究出台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建立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和排污收费制度,逐步达到治标治本,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调动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同时,研究运用市场手段或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包括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交易制度;建立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推进矿业权有偿取得和建立矿山企业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以及研究建立碳交易制度。

5、澜沧江出国水质长年稳定达标 

来源:新华网 2008年03月25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3/25/content_7854156.htm

    新华网昆明3月24日电(记者刘娟)环境保护部西南督查中心日前深入中缅、中老边境地区,对澜沧江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澜沧江出国断面水质长年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Ⅲ类标准。

    环境保护部西南督查中心主任马宁说,为加强澜沧江流域水质监控,自1981年以来,按照国家水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和点位设置要求,澜沧江干流及23条支流上先后设置了监测断面3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1个,采用人工和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澜沧江出国境断面的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13个监测项目达到功能要求,水质长年保持在Ⅲ类。

    马宁说,澜沧江出国水质之所以能长年稳定达标,关键是云南省重视流域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

    “首先是严把环境准入关。”马宁说,2007年以来云南对澜沧江流域40余个新建项目进行了严格的环保审批,省政府将其中8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拒之门外”;此外,云南省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在流域内先后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5座,日处理生活污水5万多吨,仅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6家制糖企业就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污染治理设施18台套;还有就是强化环境监管,2007年以来关停企业20余家,限期治理企业80余家,对20个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实施了重点监管。

    澜沧江位于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湄公河上游,发源于青海省,流经西藏、云南,全长2160公里,其中云南段长1240公里,在云南省南阿河口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

6、社科院:07年我国节能减排初见成效 现下降"拐点" 

来源:新华网 2 008年03月25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3/25/content_7854293.htm

    新华网北京3月24日电(记者刘奕湛)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2008年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的危机与转机(2008)》,绿皮书指出,2007年我国节能减排初见成效。

    据介绍,2007年是我国节能减排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之年,节能减排成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采取措施加强环境执法和制度建设,实行“区域限批”,遏止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过快增长。中央财政全年共安排235亿元用于支持节能减排,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前三季度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了3%左右,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扭转了连续几年上升的趋势,出现近年来的首次下降,降幅分别为1.8%和0.28%。

    2007年中国节能减排出现下降“拐点”

    绿皮书指出,2007年中国节能减排初见成效,呈现重要下降“拐点”。

    据介绍,2007年是中国节能减排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之年。节能减排成为中国环保的重中之重。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采取加强环境执法和制度建设,实行“区域限批”,遏止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过快增长。中央财政全年共安排235亿元用于支持节能减排,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前三季度中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了3%左右,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扭转了连续几年上升的趋势,出现近年来的首次下降,降幅分别为1.8%和0.28%。

7、新华网:黑龙江降水偏少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44

来源:新华网2008年3月25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1533

新华网哈尔滨3月25日电(记者王春雨)记者从黑龙江省水利厅了解到,由于去冬今春降水偏少,黑龙江省地下水水位与多年平均地下水水位相比平均下降0.44米。

自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上旬,黑龙江省平均降水14.8毫米,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少45.5%,全省农田受旱将近9000万亩。除2007年12月比历年同期偏多4成外,其他月均比历年同期偏少6-9成。尤其是2008年1月至3月上旬,黑龙江平均降水仅1毫米,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少8成左右。

黑龙江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说,测定显示,松嫩平原地下水水位与多年平均相比下降0.80米,三江平原地下水水位与多年平均相比下降0.08米。

据了解,与去年同期相比,黑龙江省内嫩江干流、松花江干流、乌苏里江干流、绥芬河干流水位偏低0.13-1.61米,全省抗旱形势严峻。黑龙江省各地正动员各方力量加大投入,抗旱保春耕。

8、上半年河北缺水51亿立方米

来源:新华网 2008-03-25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701021206406470_1.shtml

3月22日电 记者从河北省水利部门了解到,今年,河北省再次遭遇较为严重的春旱,受旱面积达到5000亩,上半年全省预计缺水51亿立方米。

据介绍,今年1月到6月期间,河北省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资源供需比仅为0.67,缺水51.28亿立方米。11个设区市供水均少于

需水,其中以唐山市缺水10.77亿立方米为最多,石家庄缺水10.46亿立方米居第二位。

2007年,河北省平原区底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15.70米。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地下水水位平均下降0.44米,地下水蓄存量减少22.27亿立方米。

为了满足各地对水资源的需求,今年春天河北省不得不继续超采地下水。作为严重资源型缺水省份,河北省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已累计超采地下水100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当前河北大中型水库蓄水量的50多倍。

地下水过量超采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目前,河北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距地表已达15.7米。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了地面沉降、咸水入侵等问题;深层地下水超采面积已逾4万平方公里,成为全国可能也是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

河北省水利专家说,即使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实施后,其调往河北省的水量也仅与目前的地下水超采量相当。建设节水型社会已成为解决河北省水资源危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措施。

据介绍,今年,河北省将力争解决2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还将加强农业节水综合示范区建设,采取工程、生物、技术、管理等措施推进农业节水,全年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00万亩。

为控制水污染,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河北省还将加大农村工业企业污染监管和治理力度,关停无环保手续、无污染防治设施的小造纸、小化工、小制革、小电镀、小印染等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

9、新华网:云南昆明滇池环湖将建生态圈

来源:新华网2008年3月25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1558

新华网昆明3月25日电(记者伍晓阳 王江)昆明市政府25日向媒体通报,作为滇池治理的重点工程之一,昆明市将推进包括生态湿地、生态林带等在内的滇池环湖生态工程建设,争取在两年内实现环湖生态圈闭合。

昆明市副市长王道兴25日在一场新闻座谈会上透露,市政府已制定《环滇池生态建设详细规划》,根据规划要求,将在滇池外海(滇池分外海、草海两部分)环湖公路以内,加大力度推进退塘、退田、退房、还湖、还湿地、还林地等工作。

王道兴表示,昆明将在滇池湖岸建设亲水型湿地带,到2009年底建成还湖生态湿地1.5万亩;在环湖公路以外建设生态林带。

此外,昆明还将在滇池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滇池周边采矿、采砂、采石、采土区域开展覆土植被建设,改善滇池环湖生态环境。

10、图:山西临汾洗煤厂排黑水 母亲河“很难受”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8年03月25日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7039548.html

  3月23日,山西临汾市乡宁县史家沟村,一家没有挂牌的洗煤厂,把没有处理过的洗煤水直接排入黄河,造成了黄河水质的污染。江涛摄

从洗煤厂流出的污水。

污水注入黄河。

11、环保升部观察:垂直管理很远 自身变革很近

来源:中国水网2008-03-25  李建军 全新丽

http://news.h2o-china.com/interview/h2o-china/700961206405175_1.shtml

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经出台,深层次的动力是政府从经济体制改革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提升。根据这一方案,国务院将裁减4个正部级机构,调整和重组的部门将超过15个,这一革命性的举措被称之为“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已经成为今年“两会”的一大亮点,而国家环保总局提升为环境保护部则可以说是亮点中的亮点。

勿庸置疑,环保机构的升级表明中国政府已经把环境保护提升到与工业、农业、交通、能源等部门同样重要的地位,使之成为维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工程之一。把环保总局提升为环境保护部的方案公布以后,尽管心理上已有所准备,人们还是兴奋不已,议论纷纷,在高度评价的同时,对未来的环境保护充满了期待。

从行政部门的具体操作来看,把“局”改成“部”,表面上不过仅仅一字之差,但在政府的决策体系内可施展的空间却大不一样。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马中院长在接受中国水网专访时说,国家环保总局只是国务院的直属单位,而环境保护部则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可以更多地直接参与国家的综合决策,解决环境保护的问题也就更方便、更有效。

“大部制”改革与水到渠成的环境保护部

“‘大部制’今年明确提出来,说明政府不是光脚环保了。这是中国中央政府行政体制管理的一种进步,这种进步不是‘大部制’这个概念所能代表的,它其实证明:我国政府经过长时间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之后,终于对行政体制改革有了一个比较准确和深刻的认识。” 马中院长对中国水网记者说。

公共管理体制是世界各国政府普遍推行的,尤其是最近十几年来,它是把政府职能的重心、注意力更多地放到公共管理上来。具体到我国来说就是目前所说的“大部制”,这一次的改革,将政府职能转变到公共服务上来,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这种情况下,环境保护是一种最典型的公共服务,也是政府的一种公共管理职能,所以它在“大部制”改革中首当其冲,是不可避免的。“大部制”改革必然包括环境保护,这是肯定的。所以,绝不是说环境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了才导致把环保总局升格为部。从根本上说,这是跟随世界潮流的体现,也是政府行政管理思想进步的一种体现,它同时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公共行政体制的本质是“公共服务”,以社会和公众的公共需求为导向,追求公平和正义。改革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必然要导致整个政府管理思想的一种转变,从原来重视经济增长,转向今天重视公共服务。所以,我国的环保升部,是一种趋势、一种必然。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作为公共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代表了广泛的社会和公共利益,较少涉及政治意识形态等特殊敏感问题,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改革,在环保领域内最容易达成社会共识与共赢。

关于环境部的提议萌芽于5年前。

2002年,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国家环保总局主持、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参与了一个研究项目——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研究,马中教授就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这个研究项目的结果提交给国务院,正是在这份报告中,第一次正式向国家提出设置环境部的建议。当时提供的方案有三种:最保守的方案就是现在“大部制”改革所施行的,即保留原来的职能,只是从层次上把局变为部;第二种,就是把自然保护和水的管理也由环境部来管理;第三种,就是把资源部门的公共管理职能也囊括进来。

当时的中央政府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改革措施,只变动了几个经济管理部门,撤消了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等。当时,所有的体制改革都集中在经济管理方面,对于其他部门概不涉及,国家的注意力就在经济体制改革上,行政体制改革是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的,还没太多考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马中教授说,今天谈论“大部制”从萌芽到实施的五年时间来看,是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一个进程,已经延续了十几年,但是,注意力已经从市场管理体制改革转向公共管理体制改革,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2002年的时候,马中的研究小组提出,下一步一定要改革资源部门,即水的部门、林业部门、矿业部门、国土部门,这些部门所有资产都是国有资产,而这些国有资产已经成为国家沉重的包袱,就是因为管理体制落后,低效率管理、使用、开发资源。当年,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都改革了,大批的国企体制转换,所有制形式发生改变,一下子给国家解决了很大的难题。实际上类似行为应该考虑到资源管理部门,这是2002年的建议,今日的改革依然没有实现这样的想法。马中批评到,包括学术界和政府管理部门,最幼稚的是对公共管理学的理解,因为对公共管理思想认识的浅薄和欠缺,导致了对这个问题认识的偏差或者模糊。

中央与地方环保垂直管理的博弈:权力边界尚待清晰

一些学者、研究机构建议“政府应该考虑建立环保体系垂直领导关系”,组建环境部后,环境保护部门会不会实行垂直管理破解地方保护的难题?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表示,垂直管理在今年不会实施,将来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对于这个问题,马中院长也为我们作了一个回顾。

当年,马中教授思考过“环境保护部门能不能在全国实行垂直管理”。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末,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最早提出过这个问题,也征求过国家环保总局的意见。当时国家环保总局认为垂直管理的条件不成熟,原因很简单,就是“管不起”地方环保局。财政资源在哪?这个问题很现实,当时中央财政还很少。所以,当时不敢搞垂直管理有一个最基本的资源约束。当然还有其他担心,比如说地方环保局的利益在哪?让它归属中央,它在地方能不能“玩得动”,地方怕不怕它?从制度层面来说,这又涉及到中国法律一个根本性问题,二十多年来,中国的环境保护法有一个基本原则: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既然法律把这个责任交给了地方政府,如果把环保管理收归中央,那岂不是跟法律的规定相抵触了吗?而且对于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也不能经常盯着它,监督它,指责它,教训它……在地方这个层面上,地方政府显然拥有比中央政府更多的资源和能力。

当年是受制于钱的问题,垂直管理没有办法实施,现在,这方面的状况有很大的改观。有了财政资源,收费体制也改革了,以前环境保护部门是吃排污费,现在排污费完全进入财政,不再让环保局自收自支。在这种情况下,搞垂直管理,条件比以前大大改进。但是,现在没有执行垂直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环境保护部门在能力上还远远没有具备条件。另外,环境的垂直管理远远比其他行业或部门的垂直管理难,它涉及到多种污染物、多种环境类型等,对信息需求、能力要求远远高于其他部门,如土地部门,技术难度非常高。

马中认为,要循序渐进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局升部,这个已经实现;第二步先把相关职能明确出来,然后再来研究怎么搞垂直管理。垂直管理这种方式陕西省做过实验,它是从省一级落实下去。所以,到底怎么搞都要研究,决不是一下子从中央一级到县一级这么简单。“捅到底”,这是一些学术上的看法,从理论上讲是有依据的,但是从可行性上来看,是有问题的。

马中说,要对垂直管理的难度充分估计,原来是资金难度,现在是技术难度。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央政府对环境管理的认识还比较浅,到底中央该管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地方该管什么样的环境问题还不是很清楚,权力边界还需要明晰。比如,在水的问题上,对流域的管理一直处于非常薄弱的状态。如果中央政府都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很难搞垂直管理。

行政过度?行政不够!

“按说我们搞经济学的,我们最应该反对行政手段,主张推行综合管理和经济手段,但是我们比别人都冷静的是:我们认为中国的问题不象西方国家那样,行政管理已经繁文缛节,搞的过头了,搞的不堪重负了,然后回头来寻求减负,或者说效率更高的管理手段。中国的行政管理还远远没有做到程度,有些最基本应该做到的事还没有做到。”马中直言。

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吉宁在首次环境战略沙龙上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最好不要提行政过多这个观点。现在的问题不是行政手段过多,而是行政手段不当。现在环保部门除了行政手段并没有其他手段,说到利用综合手段,这个是对的,但是这个手段要强才管用,而现状是国家没有给环保部门其他手段。其他手段不强,行政手段又没有的话,那反而是弱化了环保的管理。

从中国大的环境和国家体制上来讲,行政手段是非常有效果的。首先,组织管理、干部管理这方面,戴乌纱帽这个人是不是关心环保,那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就目前来说,环保总局(环境保护部)是好的,但是到地方上看看,地方环保部门里大量都是非专业人士,这个队伍是没有战斗力的。关于行政,确实有很多不该做的,比如评比、发牌这些活动;但是行政方面有很多地方该强化的地方又没有强化。

行政手段有很多不对的地方,程序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但是并不是说行政手段本身出了问题。在现在这个阶段,在中国现有的体制下,不依靠行政手段,过分地说依靠其他手段,这是不现实的——资源、价格等等,环保部门是管不了的。当前,可能最适合中国的,应该是在大的目标下,明确提出来环境保护是要强化哪一部分的行政,而哪些行政的东西确实需要砍掉。但是,这并不等同于单单就把行政手段弱化掉。

比如说达标排放,那就是最简单的行政管理,即标准达到了没有,达到了才允许你排放污染物。在中国的企业,包括水行业的污水处理厂,有没有不达标排放的?这样一种简单的行政管理都没有做到,就说行政过头了,这恐怕有点太言过其实了,这是其一。其二,说到综合管理,包括经济手段,它们的基础是行政管理,没有行政管理,其他经济管理都是瘸腿的。

搞市场手段,搞经济刺激,比如说讨论环境税这些都没有错。但是,具体来说,哪个税的征收不是靠行政手段来执行的?没人收行吗?该收谁的税得有信息系统告诉。这些都是行政管理。另外,它不交税你得罚它吧,你得治它把,没有这种震慑谁给你主动交税?这些都需要行政手段。所以,行政手段是一切管理的基础,包括综合管理和经济管理。另外,我国的行政手段绝对不是过头了,还差得很远,做得还很不够的时候就开始冒进,要脱离行政手段,这根本不行,只能搞得更糟。

马中强调:“这是我基本的观点,不存在偏见。我是经济学出身,但不认为经济手段就更能适应当下的情况。”他说,现在中国有一种过头的观念,就是简单否定行政管理手段。这里有很鲜明的例子,看统计数字,好象行政管理搞的很好了。有三个数字可以看一看,第一个是许多城市上报的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已经超过百分之九十几,那么环境应该有相当保障了;第二个是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超过百分之九十几,这是又一个保障;第三个是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为42.55%(2006年数据)。单从数字来看,水、环境不应该是越来越坏了吧——这么高的执行率、达标率、处理率,除了农业面源还有问题,按理说,环境怎么还会每况愈下,越来越糟呢?可是事实却是这样,那肯定是行政管理出问题了。

环境保护部门自身的进步很重要

环境保护部门级别提升的确是好事,从直属机构变成了组成部门,这在管理过程中有很多的便利,比如说能参加国务院的会议,能够直接发言,能够跟其他部门平等地讨论问题,而不是等别人把事都定了以后再通知你。这是成为部以后,在决策过程中的一种好处。

马中认为,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大家都认可了。那么,环境是国策,环境的决策谁来定呢?环保总局作为局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决策职能,虽然也制定很多政策,也有决策性质,但是在理论上讲,不是组成部门,何谈决策呢?升为部之后,也就把“环境保护作为国策,环境保护部门有决策功能”这个事情真正地变成现实了,这是升部的要害。这不是说国家现在才开始重视环境,而是以前的重视,变成了现实。

那么,这里面还有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不是只有成了部才能管好环境呢?

马中说,“我倒不觉得。现在环境保护部门基本职能没有太多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以前干不好的事,没有把原因找到,成了部以后,依然干不好。原来有很多事,不成为部也能干的好。环保总局也是正部级啊,也有法律授权,有行政权利,为什么有的工作没做好,这个问题需要总结。现在成为部之后,能够参与决策,有更多的优势,那更应该反思一下:不是部,哪些事情就不能干;不管是不是部,哪些事情没有干好。这是今天的环境部更应该考虑的,否则的话,全国人民对你有这么高的期望,你还不见效果,那就成问题了。”

对于环保部门来说,自身执行力的加强,再辅之于相应的管理手段,控制污染方可期。

马中最后评价说,这次“大部制”改革,广义上涉及环保的部门都保留了,基本没有大的变动,如水利部、建设部等。从未来发展来看,行政机构改革还会继续,国家还会加强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的职能。

12、应对水危机,我们必须走上正确的道路

来源: 南方都市报  2008-03-23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sheping/200803230020.asp

  昨天是第16个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涉水卫生”。对中国人来说,这个主题很贴切。2007年频繁爆出的水污染事件,让中国人不得不关心自己每天使用的水。各种调查结果显示,我们的饮用水果然不够安全、不够卫生。

  目前我国90%以上城镇水域受到污染,大中城市自来水的原水合格率只有约70%,中小城市水源合格率则更低。今年2月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抽样水体未达到基本卫生安全的超标率是44.36%。在饮用非集中式供水的农村家庭中,对饮用水进行水处理(不包括烧开)的比例只有5.11%。水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失、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的直接和间接伤害,还有更多触目惊心的数字可以列举,中国水危机的严重程度,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中国已经展开行动,应对水危机,应对更广泛意义上的环境危机。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通过。这次修订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扩大了惩罚范围。可以看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正在变得硬气起来,严厉起来。与之呼应的,是在大部制改革中,国家环保总局升为正部级,应该从此可以甩掉“橡皮图章”的美名。更早之前,国务院下发《“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被解读为“地市减排不达标党政一把手就地免职”。中央政府不只是彰显决心,也采取切实行动。去年底,今年初国务院协调各部委出台环境经济政策,各大强势部门纷纷出手,协助环保总局完成绿色系列。中央政府力挺环保,这是绝对没有任何争议的事实,这也是目前改善环境、应对危机的最大机会。

  中国的环境问题累积恶化到今天的程度,社会普遍认为是政策的价值导向和行政制度的安排所致。说得直白些,各地杀鸡取卵式的发展模式是大前提,而环保部门在行政架构中的弱势则是一个具体的因素。环保部门在财政和人事上受制于地方政府,这成为人们普遍诟病的制度之弊。现在很明显,环保部门即将摆脱弱势地位,成为有发言权、有制约力的职能部门。但是,中国的环境问题能否随之一举解决,却仍有很大的悬念。

  环保部门强大了,能够以环保的名义制约其他部门或其他利益方破坏环境的行为,对中国的环保事业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但是这并不是一个能够让人绝对放心的解决方案。

  最直接的一个忧虑便是,谁来监督环保部门?公权力向上负责,导致终极监管缺位,这是不必重复的老生常谈,却仍然是不能忽视的根本问题。在有权无责的宽松现实中,行政职能部门利益化是一个必然的现象,这已经是中国政治中公开不避的事实。让人遗憾的是,在这一点上,环保部门与其他任何部门没有区别。随着环保部门权力的壮大,部门利益化是难以避免的趋势。然而,继续让人遗憾的是,环保部门的利益并不等同于环保事业的利益。在与其他职能部门互相“制衡”的过程中,环保部门使用权力的动机是实现部门利益还是履行部门职责,这其中存在一个无从监管的自由空间。

  幸好,中国应对环境危机的政策,不仅仅是行政部门权力次序的调整,也不仅仅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威慑力,在一些微小的细节处,我们看到了更有希望、更值得期待的改变。例如,在刚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中规定,“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人数众多的,可以依法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共同诉讼。环保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可以依法支持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简单说,环境公益诉讼成为可能。这意味着,公众有了切实的途径去维护自身环境利益。如果公众环境维权行为能够顺利发展,它的力量不仅会给污染企业和机构带来压力,也会形成对政府环保部门的监督。对比大部制调整或者一把手免职这样的大举措,放开环境公益诉讼只存在于一条不起眼的法律条文中,但却可能改变中国环保事业的主体,也可能打通一条公众参与公共事物的渠道。

  中国的水危机就是中国的环境危机,中国的环境危机就是中国的体制困局。水利专家说:“即使中国明天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水污染问题的基本解决,恐怕也要用30年,甚至40年的时间。”值得关心的问题当然就是,中国是否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13、环保“颜色革命”要了污染企业的命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8年03月25日 梁江涛

http://env.people.com.cn/GB/7042104.html

  造成大的污染事故,黑色;限期治理没完成,黑色……离环保局发布今年的企业环保等级还有三个月,江阴600家企业老总异常紧张:倘若上了“红黑榜”,就别想从银行拿贷款!自在全国率先启动绿色信贷以来,江阴各银行两年累计向污染企业拒发贷款10亿元,回收贷款2亿元。(3月22日新华日报)

  江阴市运用经济手段,倒逼企业重视环境治理,无疑是推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创新之举。而且走在了全国的前头,早在2002年,江阴市就将企业环保等级分成“绿、蓝、黄、红、黑”五级。通过环保局部门联手银行,以企业的环保等级为依据,决定贷款发放的“宽松紧严”。这一全新举措,比全国范围内推行“绿色信贷”早了两年,值得褒扬。

  在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的新形势下,就是要给不守规矩的排污企业点“颜色”瞧瞧!这不,污染企业尝到了上“黑名单”的苦头,纷纷通过整改升级为“蓝色”。有一家造纸企业为摘掉“黑帽子”,连跳四级,进入了光荣的“绿企行列”,重新获得贷款资格。 环保领域里的“颜色革命”要了污染企业的命,好得很!

  不过,在“给颜色”的过程中,银行在末端,环保部门在前沿,“给颜色”能否激励企业加大投入治理污染,实现零排放;能否将治污成本内部化,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起到长效作用,关键在于环保监管部门的现场监管。笔者建议,缩短改变“颜色”的周期,应将每年评定一次等级逐步改为每个季度直至每个月一次,这就需要环保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增加检查频次。同时将监督权交给公众,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颜色”,实行“有奖举报”,防止偷排污“骗颜色”的侥幸行为,给其他舍得下本钱治污的企业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一如既往地将银行信贷向“绿色企业”倾斜。

14、从厦门的PX到济宁的文化标志城

来源:光明网-光明观察2008-03-25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3/25/content_752837.htm

近一年前,一群厦门民众以手机短信、网上发帖、QQ互动、街头“散步”等方式进行着他们的抗议。虽然少部分参与者得到了拘留询问等待遇,但理智的厦门政府在民声鼎沸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环保评估,市民的意见也最终被纳入评估体系,这种对民声给于充分重视的做法最终造就了被很多人称为2007年最具历

史意义的宪政时间:污染性的PX项目迁厦门,厦门人的“还我厦门碧水蓝天”大获全胜,厦门人的公共精神也敲开了民众与政府对话的新大门,共赢的结局甚至让人们看到了新时代宪政的新路径。

    而自3月1日始的在山东济宁建文化标志城的消息传出,到3月9日,政协委员孙淑义在政协大会发言中提到,山东省正在济宁新建“中华文化标志城”,再到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济宁市市长张振川回应广大质疑声时说“允许有争论,但是肯定要建。”的豪气冲天,即使有一百多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一份重新论证文化标志城的提案也“义无反顾”,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当地政府狠抓文化搞经济的决心。

    同样备受争议,同样为大力发展经济的项目,一些话语权微弱得可以忽略不计的厦门市民抗议便能让政府下定决心的PX项目下马,而109位政协委员的提案、铺天盖地的抗议声只收获了“允许有争议,但项目必须要建”的家长式回答,收获了“现在不是争论该不该建的问题,而是讨论如何建,建成什么样的问题”的解释,市领导一二把手亲自披挂上阵以表决心的结果时,去年年底依稀让人感受到的厦门宪政春风,霎时遇到了济宁暴风雪,并再也温暖不起来:近百名政协委员的提案不及普普通通的厦门市民的“散步“,这可不是玩笑。

    反对声向来是民主产生的前提,来自公众的声音也是公共事件中最需考虑的呼声。在厦门政府的从善如流的响应节能减排经济增长大趋势时,济宁的霸王硬上弓的置所有反对声音于度外,转型社会时期的社会治理方式的多样性也显现无疑:现代政治文明的空气虽然感染了我们的部分政府管理者,如厦门政府那样的向现代公共治理靠拢的努力,和仇和在昆明做出的大刀阔斧的改革,都是建设现代政治文明的新声;同时,以强力于政绩、经济成就而忽略如此做法所丢失的政府公信力的传统统治型治理模式依然规模强大,积重难返。

    从厦门的PX事件到如今的文化标志城,并非一种倒退,却是不同主体在具体施政过程中的思维选择不同、政治价值观抉择的差异。当厦门人的欢呼声去而未远,我们期待下一个类似欢呼将在什么地方发生?

15、两只“华南虎”的不同命运显现了什么

来源:新华网2008年03月2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040338.html

  据最新消息,湖南省林业厅已经组织专家调查出,记者吴华伙同安徽马戏团老板,想拍老虎出名,于是3月18日晚把马戏团的老虎拖到石牛寨,拍完之后,将老虎送回原处。(湖南在线3月24日)

  湖南的华南虎造假事件,从发生到被揭露,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从国家林业局到湖南省林业厅都极为重视,强力介入,政府办事可谓雷厉风行。但是,闹得沸沸扬扬的陕西“周老虎”事件,尽管种种迹象早就证明了这是一个造假行为,但迄今为止,相关政府部门却在公众的质疑下,始终没有给出一个答复。

  两只“华南虎”为何会有不同的命运?

  湖南的这只虎,只是记者造假,相关政府部门并没有跟进承认,换句话说,政府没有卷入利益纠葛,因此,无论国家林业局还是湖南省林业厅对于老虎是真是假都可以迅速地进行鉴定。

  陕西镇平的那只周老虎,从一披露就马上得到镇坪地方政府和陕西省林业厅的认可,并贴上了“老虎搭台,经济唱戏”的标签,这个“周老虎”的鉴定,已经关系到了镇平地方政府、陕西省林业厅的利益、声誉甚至某些人的“乌纱帽”,国家林业局以及陕西省有关方面,面对着重重的利益纠葛,始终不愿意进行鉴定,拿出一个让公众信服的结论。

  如此看来,政府在执法时是有选择性的。当政府面对着一个没有任何权力的普通公民时,政府就可以毫不犹豫地进行执法,戳穿华南虎相片的假相,给公众一个交待。但是,当政府面对一个下级政府、面对着官员、面对着种种利益纠葛时,就会瞻前顾后,不敢积极履行自身的职责。国家林业局和相关政府部门对于两次华南虎风波处理态度的不同,反映了有关政府部门“选择性执法”的态度,反映了他们要把处理对象背后的人际关系、利益和背景都考虑进去的犹豫。这样的做法,还能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

  政府的选择性执法,损害了法律的权威与政府的公信。当公众得知政府面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样的处理,那么,公众就不会相信法律。政府的选择性执法,也从根本上损害了政府的执行力,当下级政府的造假或者错误的行政行为得不到纠正,当下级政府和官员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让上级政府不启动执法程序时,他们当然会变本加厉,执行上级命令时大打折扣,“从村骗到乡,从乡骗到县,一直骗到国务院”这样的事就会经常发生。

  2004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看来,要避免政府部门“选择性执法”,避免政府部门怠于执法,就必须健全对于政府部门的问责机制,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问责”,纪检监察部门对政府部门的“问责”,更重要的是要保证民众通过人民代表对政府部门进行“问责”。(杨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