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三月十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三月十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2008-03-18

三月十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编辑:丽英)

 

两会专递:

1、天津日报:  闫希军代表建议:切实加大三江源生态保护力度

2、中国水网:  政协提案:加快洞庭湖综合治理建设步伐

3、工人日报:  代表:节能减排应该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考核标准 

4、工人日报:  人大代表张全:环境立法应强化违法惩处力度 

 

环境资讯:

5、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中国环境问题与中日合作前景论坛举行

 

地方信息:

6、北京日报:  80种野生植物入重点保护名录 今后不得随意采

7、新华网:   河北加强北京主要水源地官厅水库周边生态环境保护 

8、济南日报:  引黄供水保泉 趵突泉水位停止下跌

9、昆明日报:  我省首次大规模放生野生动物 

 

人物访谈:

10、中国环境报:  国家环保机构沿革的亲历者曲格平访谈录

 

深度报道:

11、新华网宁夏频道:  野生动物“过度保护”之后的生态难题 

12、大洋网-广州日报: 三峡送电难解广东电荒 供电部门呼吁关闭景观灯

13、东方早报:    周生贤:描绘"局升部"环保蓝图 将启动三大工程 

 

环境时评:

14、产经网-中国社会报:  环境保护 公众的参与很重要

15、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环保问责风暴不是万能药

 

 

 

1、闫希军代表建议:切实加大三江源生态保护力度

来源:天津日报 2008年03月18日

http://www.tj.xinhuanet.com/misc/2008-03/18/content_12721970.htm

    新华网天津频道3月18日电 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闫希军代表说,三江源是中华民族生命的源头和文化的发祥地,建议国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

    闫希军代表说,目前,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的环境状况令人担忧。建议国家拨出专项资金规划和建立三江源生态保护区。此外,应在保护区内实施科学的规划,增加湿地面积,以湿地养生为主,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三江源沿途流域严禁大面积采伐森林,严禁破坏植被和湿地环境,禁止私开耕地和填水造田,鼓励退耕还林;依法严查各类污染;按照国家规划用水,防止各地方用水失衡,过度开采,决不能因为一时发展断绝子孙后代的宝贵资源。(完)(记者王宏 王立文 白俊峰)

2、政协提案:加快洞庭湖综合治理建设步伐

来源:中国水网2008-03-18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698591205801522_1.shtml

中国水网讯 作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洞庭湖是调蓄长江中游洪水和容纳入湖河流洪水的重要场所,同时洞庭湖区也是国家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湖南省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可以说洞庭湖的“健康”情况关系到湖南人民的饮水安全,同时也对长江治理、保护和开发以及农业和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而历史上的洞庭湖又频繁地遭遇洪涝灾害的侵袭,所以针对洞庭湖区工程历史欠账太多,江湖关系复杂,人与水的矛盾突出,受洪涝灾害威胁严重,水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凸显等问题,胡彪、石玉珍等十余位湖南省政协代表一同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快洞庭湖综合治理建设步伐的提案》。

提案中称,目前,三峡工程的建成为完善长江流域防洪安全体系奠定了基础,也为洞庭湖综合治理创造了条件,为加快洞庭湖综合治理步伐,提议将洞庭湖综合治理作为下阶段国家水利建设的重点,列入国家水利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支持,集中投入,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以上治理任务。

提案指出,洞庭湖的防洪作用十分突出,社会经济地位以及维系长江生态安全地位都举足轻重。同时,洞庭湖受严重的洪水威胁、在实际抗洪和蓄洪的过程中又困难重重,再加上突出的内涝渍灾、生态环境及水资源短缺问题。所以,加快洞庭湖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提案建议,尽快实施已开展和已完成前期工作的近期规划项目。坚持以《洞庭湖综合治理近期规划》所确定的综合治理总体布局和建设方案仍可作为进一步加快洞庭湖综合治理工作的基础,建议在3~5年内安排完成蓄滞洪区等一系列工程的建设任务。

加强洞庭湖综合治理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建议增加洞庭湖治理投入,比照淮河、太湖治理将洞庭湖列入国家大江大河治理重点,参照西部投资政策在投资比例上给予倾斜。同时,建议向国务院汇报,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在项目申报阶段,简化审批程序,优先审批;在项目建设阶段,优先安排建设用地,保障用地规模。

进一步加大湘江流域污染治理力度。从财政、税收、信贷、价格等政策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机制。建议将湘江流域治理列入全国“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规划,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重点支持。

3、代表:节能减排应该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考核标准 

来源:工人日报2008年03月18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3/18/content_7813669.htm

    “我们欢迎企业去开发,但是我们不能越开发越穷。”在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会上,来自新疆的胡志斌委员说,当前,一些资源输出地开发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挑战。

    新疆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老百姓祖祖辈辈都靠烧煤生活,企业开发煤炭资源本身就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由于价格过高,当地老百姓买不起煤,又去砍植被,造成了更严重的污染。胡志斌委员说,“企业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兼顾当地百姓的利益。”

    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比重接近70%,江河的污染有一半以上来自工业企业,大气污染90%来自工业企业。

    “环境污染等许多企业经营管理者‘导演’的触目惊心的人间悲剧被曝光后,提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也表达了民众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新说。

    节能减排应该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考核标准,成为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对企业的殷切期望。

    “一个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其行为和发展应该是在利国利民、促进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利益最大化。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一定要担当起保护环境、维护自然和谐的重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琳在人民大会堂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主要污染物减排10%的指标,实现这一约束性指标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应责无旁贷地将降耗减排当做首要社会责任。”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在其普遍认同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里就包含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分为法律层次和道德层次,他认为,道德层次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领导层在实践中认识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企业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包括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社会环境的协调。当他们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履行道德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就会从被动转为主动。

    “要重拾缺失的社会责任,就要更多地把关心环境和生态纳入企业公民意识。”李立新委员说。

    全国人大代表刘明忠表示,节能降耗不仅关系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来说也意味着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耗能大的钢铁企业注重节能减排,不但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也认为,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建设环保型、花园型企业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从根本上激发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要的是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依靠科技,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使企业在加大环境投入的同时,实实在在地尝到‘节’和‘减’所带来的‘甜头’。”全国政协委员、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韩方明说。

    全国政协委员王永忠则认为,国家有关部委应针对实际制定并落实配套的政策措施,增强企业对节能减排的积极性。(罗娟)

4、人大代表张全:环境立法应强化违法惩处力度 

来源:工人日报 2008年03月1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3/17/content_7806464.htm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环境保护问题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环保法律体系。从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环境保护法》(试行)起,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制定或修订了环境保护法律9部、自然资源管理法律15部。”全国人大代表张全说。

    据介绍,除了上述立法以外,我国刑法以专章形式,集中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国务院已制定了环保法规50项、国务院环保部门单独或与有关部门共同发布的规章(包括规范性文件)200余项……各级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更是多达1600余件。尽管如此,但目前环境立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据张全介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环境保护法》的统帅作用未得到体现。由于《环境保护法》1989年修改颁布后至今尚未修订,为了适应污染防治要求,国家在其他单行环境立法中,跳开了过时的《环境保护法》,也造成了不同时期出台的单行环境立法之间的相互矛盾。《环境保护法》在组织体系、制度构架、权利义务方面的统帅作用无法体现。

    2.一些重点领域的环境立法存在空白,如流域环境污染防治问题、土壤污染、化学品管理以及光污染、热污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至今仍是空白状态。

    3.环境立法配套不及时,操作性差。

    4.环保法律制度存在重复,增加了相对人义务。

    5.环保法律对环保违法惩罚力度弱,造成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张全代表举例说,我国大部分环境法律、法规设定的罚款幅度都在20万元以下,相对于守法成本而言,违法者的违法成本显得微不足道。如《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界定超标排污行为为违法行为,但对超标排污行为规定的经济处罚仅为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交了10万元,其超标排污所要缴纳的超标排污费也免了。对恶意的环境违法行为,无强有力惩戒措施(如对直接责任人拘留等)。

    “2008年刚刚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对此问题已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的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使罚款与相对人的收入水平挂起钩来,有利于提高罚款对违法者的惩戒作用,希望其他环境法律、法规能在起草、修订中体现这一立法精神”,张全说。

    针对上述问题,张全认为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环境立法。他建议,我国按照“环境基本法”的要求,尽快修订《环境保护法》。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组织体系和制度框架,规范政府环境行为,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进一步优化、细化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各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管理体制;进一步整合相关环境管理制度等;进一步明确企业、公民的环境权利、义务。

    同时,还应该加快相关环境法律的配套立法工作,尽快出台《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等行政法规;尽快启动《土壤污染防治法》、《流域污染防治法》、《化学品污染防治法》以及有关光污染、热污染等污染防治的立法工作,以填补环境立法空白。

    张全说,在我国相关环境立法和现有环境法律、法规修订工作中,应进一步强化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更加明确对相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行政、经济责任追究,明确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程序。(刘文宁)

5、中国环境问题与中日合作前景论坛举行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3-18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3/18/content_2107111.htm

    本报东京3月17日电(记者裴军)“中国环境问题与中日合作前景”主题报告学术论坛日前在日本东京大学举行。此论坛是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系列学术交流论坛的组成部分。论坛特别邀请中国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副院长李风亭教授作报告。

    李风亭在报告中说,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大约是日本的1/2,美国的1/3,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中国的能源环境问题也得到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中国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李风亭认为,中国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努力解决以下问题:能源匮乏、利用能源效率低、大气污染严重;城乡废弃物的增长;水资源危机与饮用水安全危机;农村环境、污染转移;生物物种锐减,以及进口垃圾和废弃物的影响,等等。

    李风亭表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强环境管理和执法力度。他说,中国应该抓住机遇,加强公司与大学的合作,鼓励中国研究所、大学申请日本环境部提供的政府基金。对政府来说,不能只考虑为了政绩解决眼前的问题,要实现绿色GDP,就要将短期治理与长远规划联系起来。

    据悉,此学术论坛由东京大学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承办,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高校留学生、学者以及在日工作的华人共70多人出席。

6、80种野生植物入重点保护名录 今后不得随意采

来源:《北京日报》2008年03月1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011471.html

  《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日前正式公布并实施,这是本市公布的第一个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黄芩、桔梗、华北落叶松等80种纳入保护名录的野生植物今后不得随意采摘、砍伐。

  2007年,市园林绿化局与市农业局联合成立《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编制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名录编制工作。在对全市植物种质资源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先后数次组织来自植物分类、林业、农业、湿地植物、中草药、野生花卉、自然保护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召开评议评审会,并广泛征求环保等有关方面意见,最终将80种野生植物纳入保护名录。

  该保护名录分两个保护等级,其中扇羽阴地蕨、槭叶铁线莲、北京水毛茛、刺楸、轮叶贝母、紫点杓兰、大花杓兰、杓兰等8种植物为一级保护植物,受保护等级较高。据市园林绿化局副巡视员高士武介绍,这8种植物目前在北京都属于濒危植物,只有在人烟稀少、生态良好的北京深山区还有少量分布。二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黄芩、桔梗、甘草、胡桃楸、枫杨、草芍药、中华秋海棠、软枣猕猴桃等72种。

  高士武介绍说,凡是列入保护名录的植物今后都不得随意采摘、砍伐,否则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经济处罚。如因科研等特殊需要,确实需要采摘、砍伐的,必须经过市园林绿化局审批同意方可。 (记者王海燕)

7、河北加强北京主要水源地官厅水库周边生态环境保护 

来源:新华网2008年03月18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3/18/content_7813685.htm

    新华网石家庄3月18日电(记者王文化 李俊义)为涵养水源、保证官厅水库的水质,河北省加快官厅水库周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拦蓄泥沙、净化水质,减缓了官厅水库泥沙入库量,还开始建立自然保护区以进一步改善水库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是北京的主要水源,官厅水库库区五分之三的面积在河北省怀来县境内,岸线长达64公里,治理前水流挟带泥沙直接泄入水库中,严重影响水库效益和水质。从2000年开始,怀来县承担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项目,到目前这个项目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平方公里。2002年起这个县又承担了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小流域治理工程,至今已完成项目任务200多平方公里。

    据怀来县水务局介绍,通过多年来的连续治理,这个县官厅水库周边地区拦蓄了大量的泥沙和各种化肥、农药残留污染物,减少了径流的冲刷,涵养了水源。调查表明,近年来当地漏斗区已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有的地方还有所回升。根据测算,怀来县小流域治理工程年拦沙130多万吨,从而减少了水土流失。

    河北省从去年起还着手建立面积近20万公顷的官厅水库上游水源涵养林及湿地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净化官厅水库水质、补充地下水,以及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等方面,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预计在2010年建成。

8、引黄供水保泉 趵突泉水位停止下跌

来源:济南日报  2008年3月18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1039

今天,济南趵突泉水位再次止住于28.07米,未继续下跌。记者从水利部门了解到,目前回灌补源的水量已经接近70万立方米。

自3月14日回灌补源以来,卧虎山水库每天回灌补源的水量平均在21.6万立方米。截至今天下午3点,回灌补源的水量已经接近70万立方米。

据水利专家分析,此次泉水水位下降与农业灌溉有关。而近郊的农业灌溉分为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和灌浆期,用水量均比较大。因此,有关部门在做好相关应急措施的同时,如何处理好保泉与农业灌溉的关系,也关系到泉水水位下一步的走势。

自3月13日起,济南北店子引黄闸增加一台引黄机组向玉清湖水库供水,日引水量由先前的25万立方米增加到50万立方米。

今后,济南为保泉而每天停采的10万立方米地下水,全部由玉清湖水库的黄河水供应。

记者3月14日从山东黄河河务局了解到,黄河水调部门在当前春灌用水高峰、水资源供需矛盾紧张的形势下,精心调度,调整用水指标,优先满足济南市的城市生活用水所需,以确保济南市民用水无忧。

9、我省首次大规模放生野生动物 

来源:昆明日报 2008.03.18

http://www.km.gov.cn/kmxw/2008/3/188101150261CJ37D88J58DA0H8.shtml

   昨日,云南野生动物收容拯救中心把近30头只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国家级保护动物放归山林,它们将在红河州绿春县黄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新家开始新生活。这是我省首次开展此类大型放生活动,预示着我省已具备野生动物救助的能力。

  昨日上午,载着野生动物的车队前往放生地红河绿

春县黄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此次放生的野生动物近30头只,车队行程三天两晚,放生队伍将于3月18日进行放生。

  据了解,此次放生的动物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倭蜂猴和间蜂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普通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蛇类等野生动物将在明天的放生行动仪式后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

  这批放生的野生动物是拯救中心平时收容拯救的,其中大部分是热心市民送来的、也有从森林公安移交的、还有从其他野生动物收容拯救中心移交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收容救护,确认野生动物身体状况良好、适合在放生栖息地生存的,都被列入了此次放生的对象。

 关于放生地的选择,云南野生动物园的专家介绍说,之所以选择在红河绿春县黄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放生这批野生动物,是因为这里的环境、气候适合多种野生动物栖息。且保护区内生存有众多野生珍稀濒危物种,如谭清苏铁、东京龙脑香、白颊长臂猿、黑长臂猿、印支虎、马来熊等都为世界Ⅰ级保护物种,且有多种仅分布于该保护区内。为多种珍稀濒危物种提供更加优良的栖息环境,使其种群不断扩大。

 此举受到了我省相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昨日,云南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云南森林自然中心、云南野生动物收容拯救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前来为野生动物送行。

10、国家环保机构沿革的亲历者曲格平访谈录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年03月1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7014755.html

  在这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国家将组建环境保护部。从“局”到“部”这一字之差,对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意味着什么?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原国家环保局局长、原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

  更有利于环保工作进入政府决策层面

  “这是环保事业的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曲格平感触颇深,“国家环保总局成为环境保护部,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是中国环保事业多年的期盼。这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曲格平说:“环保总局‘变部’后,无疑会有利于环保工作进入政府的综合决策层面。同时,在国际上也会产生很好的影响,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上开展环保交流与合作。”

  回顾我国环境保护事业35年的发展历史,曲格平感慨地说:“环保机构的不断变化与升格,反映了政府以及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断加深。”

  亲历30多年来国家环保机构沿革

  作为30多年来国家环保机构沿革的亲历者,曲格平作了一番回顾。“1973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这是中国一个不上编制的临时性的第一个环保机构。”

  “1982年机构改革,撤销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变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下属的一个环境保护局。这是国务院加强环境保护管理的一项措施,但是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很快就发现,与各部门和地方的工作联系中断了。通过新组建的‘城环部’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不仅程序繁复,而且受职权所限,几乎难以进行。”曲格平说,“为了冲破这种封闭状态,当时我想,如果在国务院设立一个不上编制的环境保护委员会,以组织和协调各个方面的环境保护工作,无疑是个办法。这一想法得到了当时分管环保工作的李鹏副总理和分管机构改革的田纪云副总理的重视。当时国务院正在大力清理撤销非常设机构,但还是作为一个‘特例’,决定成立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委员会由李鹏副总理任主任,30多个部委领导人作委员,办公室就是设在国家环保局。”

  曲格平说:“从1984年到1997年期间,国务院环委会共召开37次工作会议,研究审议80多项涉及国家和地方重大环境问题的规划、政策、规定、条例、决定等等。国家环保局凭借国务院环委会这个平台,冲破机构局限,把环境保护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说明组织协调机构的重要。”

  “1988年国务院再次机构改革,国家环境保护局脱离建设部,成为直属国务院管理的副部级单位。这是一次具有质变的调整。”

  曲格平还谈起环保局升为环保总局的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他说:“1997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在听到国家环保局的规格没变化时,当时的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找到我,希望我能向朱镕基总理再争取一下,把国家环保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第二天,我与林宗棠同志(时任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向朱镕基总理汇报了环保局改为环保部的必要性,但朱总理说,国务院机构调整方案中央已经定了,现在再增加一个部已经不可能了。我说,能不能改为国家环保总局?总理说这个意见可以考虑,以后在公布的机构中,环保局果然变为总局了。”

  1998年,在国务院撤销了多个部委的情况下,国家环保局升格为国家环保总局,成为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单位,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变。

  曲格平说:“30多年来,中国的环境管理机构差不多10年左右就变化一次,变化一次,规格就提升一次,环保工作的面貌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任何机构设置都不是万能的

  组建环境保护部后,是否意味着现存一些严重的环境问题就能够得到顺利解决,形势就有一个根本性转变?

  对此,曲格平深思后说:“任何机构设置都不是万能的。环保机构的不断升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环境形势的严峻,解决环境问题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超出一般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对于改善宏观调控,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无疑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改变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不是通过一次机构的升格就能轻易做到的,也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

  曲格平认为,要使中国的环境形势有比较大的改变,需要的第一个条件就是需要从经济增长方式上实行根本性转变,切实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仍然沿袭这种传统发展模式,什么样的环保机构都是无能为力的。第二个条件是国家必须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如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进行限制,实行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有偿使用的财税政策,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等等,这些都不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主动配合。第三个条件是环保部门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把环保事业管起来。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成为懂业务、会管理的合格人才,要真正做到严格执法、依法监管。

  曲格平建议:“环保部门的能力建设也还需要加强。目前我国环保部门机构偏小,人员偏少,现在环保总局机关只有200多人,加上所属事业单位也只有2600人,而美国环保局有18000人,相差很远;德国、日本、荷兰等国的环保部,人员也很多。因此,我认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环境管理部门都要较大幅度地增加编制,以适应所承担的职责。” (郭薇)

11、野生动物“过度保护”之后的生态难题 

来源:新华网宁夏频道 2008年03月18日

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8-03/18/content_7788912.htm

    由于保护得力,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贺兰山岩羊种群数量在宁夏贺兰山迅速地繁殖壮大起来。20多年过去了,岩羊越来越多,成为贺兰山一个主要的种群,贺兰山植被逐渐难以承受,岩羊的个体也出现了退化趋势,岩羊种群过度已成为贺兰山自然保护的一道难题。    

    近年来,在我国的其他一些地方,也存在部分动物种群过度繁殖的现象,比如有些地方野猪、羚牛成灾,种群过度问题日趋明显。是放养新的种群还是迁徙或者猎杀,如何遏止日益增大的种群数量维持生态平衡,一个新的生态问题摆在了林业工作者面前。

几只贺兰山岩羊在穿越马路(2006年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泉龙 摄

     天敌减少食物充裕 数量增加物种退化 

    时值初春,前往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观光的人们在驱车上山的路上,不时可以看到一两只岩羊在觅食,这在以前很少见。

    贺兰山地跨宁夏与内蒙古两个自治区。1988年,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经过20多年的封山育林、人工造林,贺兰山的生态植被迅速恢复,野生动物达到179种。

    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贺兰山岩羊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从1983年前不足1800只,增加到现在的1.5万只左右,平均每平方公里19只,分布密度居世界首位。

    岩羊数量增加与缺少天敌和食物充裕有很大关系。据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科研宣教科科长胡天华介绍,60年代之前,贺兰山岩羊曾有过豹子等大型天敌。现在贺兰山上的猞猁、堍狲等食肉动物虽也算天敌,但因为个体小,对岩羊构不成太大威胁。2001年,自然保护区将14.8万只家羊迁徙下山后,给岩羊腾出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贺兰山岩羊在吃草(2006年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泉龙 摄

    在岩羊数目日益扩大的同时,人们发现岩羊个体开始退化。该管理局护林组组长孙国亮说,以前岩羊个体大,奔跑有力,速度快,但现在的个头明显比不上以前。很多村民也有同感。 

    孙国亮说:“岩羊体质增强了,野外活动能力差了。动物也有惰性,整天无忧无虑,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当然就减弱了。”

12、三峡送电难解广东电荒 供电部门呼吁关闭景观灯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2008年03月1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3-18/040215168828.shtml

  3月6日傍晚6时左右,受雪灾影响而被中断45天之久的江城直流输电线路完成抢修,成功实现送电。江城线是三峡向广东送电的唯一大动脉,其恢复送电后可部分缓解广东的供电压力。

  然而,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广东地区全社会的用电量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电力的供需缺口仍然比较大。但记者从长江电力、三峡电厂了解到,作为广东重要的电源点之一,三峡水电目前为广东市场增加供电量的空间并不大。

  江城线,这条500千伏的直流线,全长大约947公里,输电容量300万千瓦。它北起湖北江陵,南至广东惠州鹅城,是三峡电力外送的主要通道之一,更是三峡电力外送南方电网的唯一通道。

  1月中旬,冰雪灾害造成江城线多处损毁。对深陷电力供应困境的广东而言,江城输电线路的中断,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了赶在广东用电高峰负荷到来之际抢通这条大动脉,来自安徽、河北、江苏、山东等地的3000余名抢修队员,日夜奋战在粤北和湘南的崇山峻岭中。华北电网的直升机也来帮助巡线。

  历经一次次硬仗,3月6日傍晚6时左右,江城线提前完成了抢修。“从1月20日中断,到3月6日恢复送电之前,三峡对广东少送电量约6.3亿千瓦时。这一数字是根据国家确定的消纳方案算得的。”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三峡电厂厂长马振波告诉记者。

  线塔倒塌输电通道中断

  三峡电力外送,首先通过13回500千伏的交流线路与华中电网的主网相连,然后经宜华直流等三条直流线路送入华东,经江城直流送到广东。

  在这次雪灾中,宜华直流(湖北宜昌—上海华新)也未能幸免,其安徽境内大别山霍山张冲段1146号~1153号线塔覆冰严重,导致4座500千伏线塔倒塌,这条电力外送通道送电因此中断。

  马振波表示:“宜华线中断后,三峡至华东的电力由其他两条线路输送,加之现在处在长江枯水期,发电容量小一些,因此送往华东的三峡电力没有受到影响。”

  不过,由于三峡电力外送到广东只有江城线,因此,江城线的故障,就意味着三峡对广东的送电完全中断了。

  每年1/4三峡电输入广东

  这场50年一遇的雪灾,也让江城线电力通道进入更多人的视野。马振波介绍说,江城线2003年12月调试,2004年2月正式供电。几年来,正值广东缺电最严重的时期,三峡电无异于“雪中送炭”。

  对广东这个电力紧张的经济大省而言,三峡水电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电源。“三峡每年送到广东的电量,约占三峡上网电量的24.6%。”马振波告诉记者。从江城直流投运到今年1月20日其发生故障时为止,三峡外送到广东的电量大约为526亿千瓦时。

  三峡的第一台机组于2003年7月投入商业运行。“从三峡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到今年3月6日为止,三峡电站总的发电量达到2135亿千瓦时。应该说,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是非常明显的。”马振波说。

  在马振波看来,三峡电站的投产,对缓解受电区域的电力紧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次,三峡电站的建设和投产,促进了全国电网的互联。

  长期以来,中国各地区电力供需差异十分突出,区域电网之间的割裂状态造成了我国电力市场资源配置上的低效率。这首先表现在电网物理“瓶颈”的存在,即电网尚未有跨区域大容量输送的能力,三峡电的东进成为突破这一瓶颈的契机。

  10年前一度担心电不好卖

  2004年是广东人用上三峡电的第一年,当年送电83亿千瓦时。2004年也是三峡工程枢纽综合效益初步显现的一年。华东、华中是三峡电能消纳的另外两个重要市场。数据显示,三峡电站2004年发电391.6亿千瓦时,分别向华东、华中电网提供电能198.51亿千瓦时和110.14亿千瓦时,分别比国家发改委批复的计划增加了28.61亿千瓦时和27.84亿千瓦时。

  2007年7月,长江电力作为售电方与购电方南方电网、输电方国家电网公司签订了《2007-2010年度三峡水电站购售电及输电合同》,确定了“十一五”五年内的购售电量。与两大电网签订的购售电合同,意味着五年内三峡所能发出的电已被“优先预订”。

  “十一五”期间,三峡电价的形成机制没有变化,仍然按照“送电到省的落地电价,原则上按照受电省市电厂同期平均上网电价水平确定,并随受电省市平均电价水平的变化而浮动”的原则执行。

  但谁能想到,三峡水电在10年前面临过电能不能卖出去的质疑。1997年大江截流时,已先后发生了天生桥一级电站、二滩电站电卖不出去的情况,下一步是不是轮到三峡了?这在当时的电力系统被戏称为“一二三问题”,也是当时大家比较担心的事情。当时,一些地方强调消纳三峡电能的困难。

  然而,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上海、浙江、河南等17个省市用电开始告急,仅河南省电力供应日均缺口就达115万千瓦到185万千瓦,个别省市甚至还拉闸限电。

 [1] [2] [下一页]

13、周生贤:描绘"局升部"环保蓝图 将启动三大工程 

来源: 东方早报  2008年03月18日汪蕊

http://finance.ce.cn/macro/gdxw/200803/18/t20080318_12878456.shtml

    同心县地处宁夏西海固地区,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将这里定义为“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最恶劣地区之一”。即将走马上任中国第一任环境保护部部长的周生贤正来自于这一片“生态恶劣的地区”,并且一呆就是几十年。干旱的宁夏或许会让这位新任环保部长对“环境”有不同于他人的认识。

    从一位中学老师到正部级干部,今年59岁的周生贤历任公社党委书记、县委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秘书长,44岁时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1999年进京出任国家林业局副局长。2005年12月2日,周生贤被紧急从国家林业局调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接替因为松花江污染事件而辞职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谢振华。当时,松花江污染事件不仅是国内百姓的关注焦点,也成为国际社会指责中国的一个案例。

    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周生贤第一次以环保总局局长身份面对中外媒体举行发布会。发布会刚一开始,一位记者就向他抛来了“炸弹”:“如果再次发生大范围污染事件,你会不会像前任一样被问责、解职?”周生贤稍作思考后幽默地回答:“感谢你对我前途的关心,我争取不辞职。”全场随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然而,考验接踵而至。担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一年后,全国两项主要污染物指标不降反升,全国的污染减排工作面临空前压力。周生贤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对此环保总局负有责任,并表示他本人不怕因此丢官。经过多方努力,2007年年底,这两项指标终于出现了历史性的下降。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新任环保部长与环保打交道始于其在同心县下马关乡当党委书记的时候。1978年,在同心县下马关乡当党委书记的周生贤,因搞“三北”防护林的样板林试点工作成绩突出,被请到北京介绍经验。

    “环保入阁”最终实现

    “环保入阁”,这一历史性转变在本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成为现实。而“局升部”则被业内人士看作环保工作进入国家政治经济主干线的标志。

    其实在全国“两会”前,国家环保总局集中推出“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这一系列绿色经济政策中,已可窥测“大环保”的推进节奏。

    这一“历史性转变”或许早已启动。2007年,国务院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国务院随即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批转了污染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

    近几年,国家把环境准入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环保总局抓住机遇,提高了电力、钢铁、石化等13个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条件,仅总局就对总投资近1.5万亿元的377个项目作出了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的决定。

    2月4日,温家宝在北京会见部分在华专家。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杜丹德博士,结合当时中国部分地区所遭受的冰冻雨雪灾害,重申了他2006年向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将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的建议,同时又提出将扶贫与气候变化挂钩,把生态补偿政策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容涵盖进去。而这一切都需要赋予这个刚刚降生的环保部更多的权力。

    减排蓝图

    在“局升部”之后,环保部也需实现其减排的蓝图。此前,经过环保总局的谋划,国务院已批准了污染源普查、宏观战略研究和水专项三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而启动环保三大工程,被业内人士看作是环保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日前发布的《人大财经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显示:将加大节能减排攻坚力度,把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并出台和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14、环境保护 公众的参与很重要

来源:产经网-中国社会报 2008年03月18日

http://chanye.finance.sina.com.cn/zy/2008-03-18/347040.shtml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完善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奖惩机制,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动员全体人民更加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3月11日,国家发改委和环保总局就环境资源和节能减排问题答记者问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说,甘肃省和山东省省长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节能减排的指标就自摘"乌纱帽"。

  保护环境需要政府的坚定决心

  这几年,社会见证了环保部门的诸多努力,结果环境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日趋恶化,并已影响到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趁北京奥运会之机,美国在环境问题上向我国发出责难,就是一个实例。我们究竟能不能彻底扭转环境恶化的被动局面?据《学习时报》报道,伦敦的污染曾非常严重,1952年12月曾出现过一周内4000多人死于煤烟污染的事故。西欧最大的河流莱茵河曾被宣布为死河,鱼类消失,生物死亡,人不能游泳;瑞士森林里的树木开始枯死,欧洲北海沿岸出现红潮。最后欧洲人痛定思痛,形成了全民环保的共识,政府和民间都开始认真着手解决环境问题,严格立法执法,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成了今天环保相当成功的地方。环保专家认为,只要我们善待自然,下决心保护环境,遭到损害的生态环境会慢慢康复的。

  3月11日公布的实施"大部制"改革后国务院各组成部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升级为环境保护部。这一消息无疑让人们看到了国家治理环境的明确态度和强大决心,也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有媒体称,"局升部"的关键,不在于让环保部门得到一次队伍壮大的契机,而在于能否借助这个契机,真正推动环保指标纳入官员考核,并通过权力的独立来强化环境执法的力度,彻底摆脱"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重要"的儿戏感。只有让各级环保部门获得独立的执法权、处罚权,让其权力不受其他权力的干扰,只有真正将环境指标纳入官员考核,并通过更加严格的环境执法来落实这种考核,才能突破现有的"环保瓶颈"。

  保护环境需要激发公众的力量

  彻底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还不够,必须充分激发公众的力量。据《广州日报》报道,中国环保的一个极大病症就是:环保方式太单一,过度集权在类似"环保局"、"地方政府"这样的一些权力机关里面。与其冒把全部希望押宝在一两个人、一两个群体、一两个部门身上的危险,不如把社会的能量给激发出来,让全民都有可能为环保出力。那时候,节能减排也好,生态保护也好,都会进入每个人的生活里,都会成为主动需求而不是被迫的应战。假如民间自发的环保力量像千万双眼睛一样盯着全国各地生态的变化,盯着生态的每一次受损,盯着企业、政府、个人的每一个日常生产生活行为中的"环保度",那么,中国各地的党政领导,也没必要再为环保操劳。

  保护环境需要倡导环保生活的文化理念

  要让公众都关心参与环保,需要倡导一种环保生活的文化理念。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准。生活中的环保意识也直接反映着一个人、一个民族文化素养。一个人吃完水果把果皮扔到垃圾桶,而不是扔到马路上,就体现了这个人的文化素养;一个家庭有耐心地把垃圾分开,装入不同的垃圾箱,也是一个家庭文化的提升。据《学习时报》报道,提倡全民参与环保可以使我们的民族形成一种更精致、更有品位的生活方式。现在欧洲已经很少有人穿裘皮大衣了,因为穿出去就等于违背了保护野生濒危动物的主流文化。现在瑞典等国开始出现一种新文化,以开耗油的大车为耻辱,以开环保车,甚至骑自行车为时尚。如果我们也能形成这种文化和时尚,那么对于我们这个似乎过于讲究物质的民族,也会是一种巨大的文化提升。如果我们能以环保为契机,推动有个性有品位的环保生活方式,这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将有助于改造我们现在崇尚奢华的社会风气、有助于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文化修养和素质。

  保护环境不仅是保护当前公众的生存权,也是保护后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需要每个公民的关心和支持,毕竟每个人都希望留给后人的是赞叹而不是遗憾。 张利平

15、环保问责风暴不是万能药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2008-03-18 刘世昕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3/18/content_2106886.htm

    两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职能部门向媒体披露,近期将要公布各地减排任务的完成情况,完不成任务的地方政府和企业要向社会说明情况,同时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的“成绩单”将分别备份给组织部门和国资委。其实此前国务院下发的节能减排的考核方案也表示要实行环保问责和一票否决。

    环保问责风暴是否真的能掀起?除了问责,有关政府部门还有哪些“棋”能走?毕竟,有专家已经算了一笔账:在“十一五”剩下的3年,全国要完成污染物消减7%的任务——因为在“十一五”的第一年环保任务是留下欠账的。

    3月14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和新浪网邀请国家环保总局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柏平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污染减排还缺乏长效动力

    陈万志代表告诉记者,去年他参加了全国政协视察组,对辽宁省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11天的视察,一共到了7个城市,他的感觉是有喜有忧,喜的是地方政府确实已经把污染减排当做头等大事对待,忧的是像辽宁这样一个重工业的大省要调转船头进行结构调整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另外,一些预定的污染减排项目还没有完成。

    此外,陈万志认为,更重要的问题是,现在的减排都是在考核这个硬杠杆重压下进行的,还没有建立起让企业自觉减排的长效机制。

    来自企业的郑柏平代表也证实说,减排的高压态势确实已经震慑了一批企业在积极治污,但从整个行业来看,至少还有30%的钢铁类企业还在企图蒙混过关。

    国家环保总局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回忆说,他们曾经在2005年、2006年先后就“中国政府定出的污染减排的目标能否实现”做过一些网络调查,70%左右的网友认为,这个目标是实现不了的,但经过最近两年政府的高压势头,基本已经形成了“政府作为引导、企业作为减排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全面减排行动,应该说,在2007年取得主要污染物的首次下降,这个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

    作为专家,王金南说,他认为污染减排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目前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减排状态能不能持续下去,靠什么持续下去。这一点,他和陈万志代表的担忧是一致的。

    问责风暴不是万能药

    最近几年,国家环保总局曾几次掀起环保风暴。但之后,该部门的负责人也坦言,风暴不可能完全解决中国环境面临的问题。那么将要执行的问责制是否会有影响力呢?

    王金南说,问责制只是建立长效减排机制的一个方面,关键是怎么去执行这个问责制。深究下来,问责制有很多种方式,比如,一票否决制也是一种问责类型,把问责放到政府或者地方政府领导的考核体系里面去也是一种类型,所以问责制怎么落实,从制度层面来说,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案。

    王金南还提醒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还没看到很明确的问责制方案,很多地区只是表态,制度层面上的东西还需要去研究,具体化。

    陈万志代表认为,问责首先要弄清楚怎么问。他说,事实上,现在很多地方把环境保护、减排纳入党政一把手的考核指标体系,但这并不等同于问责制。因为在这类情况下所讲的一票否决,并不是对乌纱帽的一票否决,而是对评优,或者选先进的一票否决。问责的本意是需要有人对目标完不成做说明或者负责任。

    他说,他最近注意到山东的省长和甘肃的省长都表示,如果完不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就引咎辞职,这是一种自加压力的责任感。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地区能不能长期保持这样的高压态势,尤其是长期的高压之下,有可能带来数字的造假。

    除了问责,政府手里还有哪些棋

    除了风暴,问责,相关职能部门手里还应该有怎样的棋。王金南说,公众所说的风暴都是一些行政干预类型的政策,这些政策并不是不需要,关键是怎么把问责式的行政干预政策跟有长远效益的经济政策协调起来。

    王金南介绍说,最近国家环保总局已经出台了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信贷等一系列的环境经济政策,就是希望从经济损益的角度刺激企业积极治污。比如,环保总局出台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目录”就是希望给市场信号,引导企业朝污染小的领域发展。

    郑柏平代表说,必须认识到环境问责风暴本身是一种在特殊背景下,政府通过行政干预来解决某一个时间突出问题的一种方法,它的长效性是比较差的。有时会看到环境风暴中所受到惩罚的项目地区,可能逐一恢复了,不能肯定地说这些恢复都是应该的,但是都恢复了,说明这个政策本身的局限性、经久性是有问题的。

    陈万志代表说,减排应该动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这三个手段不可或缺。现在采取一种相对高压的态势,强化行政手段,是必要的,也应该保持下去。但是如果仅仅是用行政手段,而在经济上产生一种相反的诱导,那么就会形成行政力量跟市场力量的一种抗衡,所以一定要实行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减排的经济政策,而不是相反的实际存在的那样一种经济政策,但现在经济政策要付诸实现难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