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三月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三月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2008-03-06

三月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两会专递:

1、新华网:   政协委员建议加大对环鄱阳湖生态保护力度

2、新华社:   毛小平代表:将用最严格的环保措施治理好太湖

3、中国新闻网: 全国人大代表刘礼祖五条建议恢复林木生态

 

环境资讯:

4、中国新闻网: 环保总局:受气候变化影响中国生态系统正在退化

5、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重点湖泊水质将有所改善

6、新华网:   全球变暖影响湄公河河豚

 

地方信息:

7、青岛新闻网: 青岛:投9000万改善白沙河水质

 

重大水事:

8、人民网-京华时报:  三峡主体将提前一年完工 下一步力防地质灾害

 

人与自然:

9、中国新闻网:  广西部分珍稀动植物历经冰冻浩劫有可能灭绝

 

污染信息:

10、水信息网:  广州流花湖暴发大面积蓝藻(图)

 

专题报道连载故乡的河-信江,京山河篇:

11、中国经济时报:  信江污染,不能承受之重

12、中国经济时报:  京山河:期待“原始”回归

 

深度报道:

13、财经文摘:   三峡工程再调查:移民安置情况成重要问题

 

环境时评:

14、人民网环保频道: 对恶意排污者修法增罚款远远不够

15、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集体下跪只为一口新鲜空气

16、新华网:  尽快公布绿色GDP值得两会考虑

 

 

 

1、新华网:政协委员建议加大对环鄱阳湖生态保护力度

来源:新华网 2008年3月6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0352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周婷玉、吴晶晶)“鄱阳湖一旦病变,长江中下游就可能‘半身不遂’!”来自江西的2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呼吁国家大力支持环鄱阳湖经济试验区的建设,确保这一长江中下游地区用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屏障的“健康”。

江西师范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王东林委员介绍说,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流域面积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97%左右,它牵动着我国敏感的生态神经。

然而,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晓庄委员告诉记者,鄱阳湖目前面临的污染主要有四大类:一是水的污染,包括从五河的源头就有各种各样的水的污染;二是肆意的乱采河沙;三是环湖区建成容易导致水质污染的工厂;四是湖区本身养殖和种植等使用不当造成的污染。

为了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的建设,加强鄱阳湖环境保护和环鄱阳湖经济开发。试验区涉及南昌、九江等6个设区市42个县(市、区),占全省人口43%,生产总值占一半以上。据了解,这个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是:以鄱阳湖为核心,以环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保护生态、发展经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把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经济区。主要目标是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集聚区、江西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中部崛起带动区。

江西省政协副主席陈清华委员则指出,试验区的建设首要需要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建设这个试验区、从这个试验区获益都不是一区一省的事,需要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考虑;二是江西省应制订出长远的建设规划,由科学的规划指导试验区的建设;三是国家应对试验区建设予以支持。

2、毛小平代表:将用最严格的环保措施治理好太湖

来源:新华社2008年03月0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963225.html

  “一朝污染,十年还债。去年夏天的太湖蓝藻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加深了我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无锡市市长毛小平说,到今年底,多数无锡人将喝上清洁卫生的长江水,“但我们决不会放松对太湖的治理。”

  毛小平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做好“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这为无锡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无锡将以最严格的环保措施来治理好太湖。

  毛小平认为,无锡已经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阶段,治理太湖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强化治理力度。去年,无锡全市共关停化工生产企业775家,完成省政府下达的3年关停任务的119%。通过整治,淘汰了落后生产设备和生产方式,也提升了一批企业的节能、环保、安全和综合效益水平。

  “无锡要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早日还太湖一湖碧水。在环境保护上,将在‘治水增绿’两方面下功夫,一要治理保护好水环境,二要种好树。”毛小平说。(记者石永红)

3、全国人大代表刘礼祖五条建议恢复林木生态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8年03月0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964958.html

  面对罕见冰雪灾害给江西林业带来了严重损失,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林业厅厅长刘礼祖在接受中国网在线访谈时提出受灾林木生态恢复的五条建议。

  据悉,江西全省林地受灾面积六千五百多万亩。海拔四百米以上的生态林损失非常严重,且恢复周期非常长,有些林地可能要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才能恢复。

  刘礼祖说,江西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二,也是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省,目前已取得主体改革的阶段性胜利。雪灾发生之前,毛竹是老百姓增收的重要来源。而雨雪灾害造成毛竹林的受灾面积达一千多万亩,农民不光是今年没有收入,有的连续五年都会没有收入。

  刘礼祖同时表示,除了因灾受损的原因之外,也暴露了过去森林经营上一些不科学的地方。比如说大面积的纯林损失惨重,而混交林损失就比较少。另外有一些外来的林种,不适合在江西种的,以后就不会引进。坚持做到适地适树,一定要注意科学。

  江西省林业部门提出,受损的树木如果没有冻死、没有断裂的,特别是天然阔叶林,应坚持自然修复原则。今年不能造林的地方,林木则不能采伐。有的被冻死的珍贵古树,如果砍伐也要有林业局审批。

  作为林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刘礼祖将围绕灾后重建和恢复生态提五个方面的建议:一是林业种苗良种补贴的建议。二是在林业配套改革过程中要加大灾害保险的工作。现在涉及林业的保险品种比较少,而且这方面的业务也还没有开展。林农一家一户抗风险的能力还比较弱,希望保险公司可以替林业灾害进行保险。三是建议金融方面给老百姓的林业、林木提供抵押贷款。四是生态公益林要提高标准。五是建议国家要对国有林场多关心。

4、环保总局:受气候变化影响中国生态系统正在退化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8年3月6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0332

中新社北京三月六日电 (记者 赵胜玉)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今天在此间举行的“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上表示,由于受人为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很多生态系统正处于不断的退化过程。

吴晓青说,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位居世界前列,仅特有种子植物就有一万三千三百种,特有脊椎动物六百六十七种。

他说,由于受人为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很多生态系统正处于不断的退化过程,功能也在不断流失;很多种群在数量上急剧下降,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其中已经低于最小存活种群数量,物种受威胁的程度要比预先估计的严重得多。

他指出,在中国,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应对研究刚刚起步,任务还十分艰巨。

据了解,为应对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中国将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与行动计划;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能力建设;加强科技支撑;加强国家交流;推动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

研讨会是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与改革委、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

5、2010年重点湖泊水质将有所改善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3月6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0339

滇池的水何时变清澈,太湖的水何时能生喝?

1月22日,国家五部委公布《关于加强重点湖泊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10年,重点湖泊富营养化加重的趋势得到遏制,水质有所改善;到2030年,逐步恢复重点湖泊地区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

该意见也指出,继续以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称“三湖”)以及三峡库区、小浪底库区、丹江口库区为保护重点,并加强洪泽湖、鄱阳湖、洞庭湖和洱海等水环境保护工作。

大型湖泊污染程度加深

大型湖泊污染程度在加深,2007年,中国太湖、巢湖、滇池(“三湖”)等重点湖泊先后爆发蓝藻污染。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滇池、巢湖、南四湖、洪泽湖、太湖、洞庭湖、镜泊湖。例如滇池中氮、磷污染严重,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全湖水质劣于V类。

以“十五”期间(2001年-2005年)为例,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也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

针对新一轮湖泊污染的集中爆发,2007年6月底,在江苏无锡召开的太湖、巢湖、滇池治理工作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指出,要把治理“三湖”工作作为国家工程,摆在更加突出、更加紧迫、更加重要的位置。

2007年11月14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全国河流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指出,要让河流休养生息。从长远来看,就是要恢复河流山清水秀的自然面貌,维护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确保全流域江河安澜。

近期的目标是到2008年年底前,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率达到100%。2010年年底前,跨省界断面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主要水污染物COD排放总量比2005年削减10%以上,水环境监管及水污染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增强。

根据1月22日举行的全国环保局局长会议,2008年化学需氧量需要比2005年下降5%。由于目前各地的环保指标完成与否,已经纳入政绩考核,这意味着,每年不能完成指标将被问责。

年底前核发排污许可证

国家环保总局规划院王东指出,一些湖泊的水问题在于既有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水问题,也有农业围栏养殖问题,前者污染是点,后者是面,加大治理力度,有利于水质的改善

根据意见,下一步将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重点湖泊流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造纸、酿造、印染、制革、医药、选矿以及各类化工等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到2008年年底前,依法完成所有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对未达到排污许可证规定的企业要实施限产限排。

该意见规定,优先实施湖泊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禁止围湖造田、围湖养殖等缩小湖泊水面的行为。采取生物控制、放养滤食鱼类、底栖生物移植等措施修复水域生态系统,加强生态湖滨带和水源涵养林等生态隔离带的建设与保护。

该意见也指出,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在重点湖泊流域内城镇新建、在建污水处理厂都要配套建设脱氮除磷设施,保证出水水质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已建污水处理厂要在2010年年底前完成脱氮除磷改造,出水水质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慧炯指出,对于湖泊污染的治理,需要总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也需要严格企业的单个排放标准。其中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有利于环境的改善。

污水处理率目前已经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该规划指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将在2010年达到70%,大大超过目前的45%。

根据意见,2008年的一些湖泊污水治理时间表已经列出。

比如超标排放水污染物的企业要在2008年6月底前完成治理;对逾期未完成的,实行停产整治或依法关闭。“三湖”流域各省(市)要制定比国家标准更严格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新建项目环境准入,禁止新上向“三湖”排放氮、磷污染物的项目。在重点湖泊流域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机构同意。

此外,还将在太湖流域开展化学需氧量排污权交易试点。

目前,一些省市正在试图建立真正的排污权交易制度。2007年11月初,江苏省环保厅宣布,从2008年1月1日起,在太湖流域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试点。试点范围为太湖流域内的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以及镇江市的丹阳、句容和南京的高淳县等;试点对象则为重点监控的266家排污企业。

6、全球变暖影响湄公河河豚

来源:新华网2008年3月6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0325

新华网金边3月6日电(记者夏林)柬埔寨湄公河河豚保护委员会主席图池·相日前说,全球变暖造成在柬埔寨境内的湄公河河段中,河豚产仔数量减少,幼豚平均体重下降。

据柬埔寨媒体6日报道,图池·相说,该委员会去年12月在湄公河进行的普查中仅发现3只幼豚,比2006年减少了3只,幼豚平均体重由上世纪80年代的5公斤降低到2公斤。普查还发现,一个由10只成年河豚组成的河豚家族2007年根本没有产仔。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专家狄克·森认为,全球变暖造成河水温度上升,而湄公河河豚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其产仔数量以及幼豚平均体重的下降都与此有关。

2006年,柬埔寨曾下令禁止在上丁等省份的河流里捕鱼,以保护河豚生长。目前,在湄公河上游生活的河豚已由2006年的约90只增至约150只。

7、青岛:投9000万改善白沙河水质

来源:青岛新闻网2008年3月6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0348

5日,记者从城阳环保分局获悉,该区将斥资9000余万元改善白沙河下游水质。

据了解,白沙河不仅是城阳区的主要生态走廊,也是青岛市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岛市饮用水源地之一。长期以来,城阳区先后对白沙河流域进行了多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据悉,为了进一步改善白沙河下游水质,城阳区今年将计划投资9000余万元对白沙河下游实施二期环境综合治理,并将其列为2008年的区办重点实事建设项目之一,届时,城阳区的流域水环境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据介绍,白沙河下游二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位于城阳区流亭街道双元路橡胶坝至入海口段,工程概算将投资977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是下游流域左右两岸共3841余米堤防的加高、2688米的河道清淤以及流域周边企业的排水截污等,预计年底前建成。该项目日前已开工建设,工程竣工后,不仅将有效地改善白沙河流域周边环境、提高该河段防洪和排涝标准、提升周边区域环境经济核心竞争力,还将同时打造出全市最大的水上景观河,对提高地下水位,保护地下水资源将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8、三峡主体将提前一年完工 下一步力防地质灾害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2008年03月0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963743.html

  昨天(5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委移民工委书记谭栖伟透露,三峡工程建设已经进入到最后阶段,三峡四期工程将于今年9月份完工。这意味着持续建设长达16年的三峡工程(1992年开始施工,预计2009年完工)将提前一年竣工。

  谭栖伟说,三峡工程四期建设进展顺利,已累计完成库区移民107.2万人,调整搬迁淹没工矿企业1392户,搬迁文物690处,“按照当前进度,6月底将完成175米水位线下搬迁安置,8月底完成库底清理,9月底完成分级验收,年底前实现175米蓄水”。

  谭栖伟说,下一步,重庆市政府将重点关注库区生态保护和地质灾害预防,拟申请设立一笔长期资金用于应对蓄水后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问题。他坦言,水库蓄水至175米线后,三峡坝区可能会出现一些当前无法判断的灾害,“如果库区10年内均没有出现大的地质问题,才可以说度过考验期了”。

  针对部分媒体报道的大坝裂缝问题,谭栖伟表示,这种细小的裂缝均属正常,至少到现在为止没有出现一处大的事故而影响周边群众的财产,“地质灾害暂时没有,只是主动预防的任务非常繁重”。

9、广西部分珍稀动植物历经冰冻浩劫有可能灭绝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8年03月0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964870.html

  春节前后持续一个月的冰冻后续灾害进一步显现,其损失比灾害发生时更大。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后续灾害将持续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广西北部重灾区原始森林中的一些珍稀动植物经历这场灾难性的浩劫后有可能灭绝。

  三月一日至四日,记者从广西中部城市柳州出发,一路北上,来到该市受冰冻灾害最严重的融安、三江两个林业大县。沿途看到生长在海拔三四百米的高山上的树木被冰雪洗劫后,有的树叶枯萎发黑,发黄,有的泛红,往年春节后已是郁郁葱葱成片的竹林,现如今竹竿泛黄,竹叶卷曲或黄或白,俨然一片北国深秋初冬时的景象。

  在海拔五六百到一千米的多处高山上,随处可以看到成片被冰雪拦腰压断、翻兜的竹林、杉树林、桉树林和一些不知名的杂树,一些冰雪消融的路段已发生小规模塌方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三月三日,三江县一位正在购买杉树苗的种植户神情落寞地告诉记者,他一共种了十五亩杉树,长了六七年已经成林,这次被全部拦腰折断,被折断的杉树在年前每棵树还能卖到一百多元,现在已卖不出什么价钱。

  地处三江、融安两县交界处的三江县高基瑶族乡自然生态景区龙塘原始森林是该县至今保存得最完整的面积最大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生长原始森林区,里面有桫椤、香樟、任豆、金毛狗脊、苏铁蕨、观光木等数百种珍稀濒危植物,如濒危树种红椎被折断后,就很难再生长,极有可能灭绝。

  在冰雪灾害发生前,融安、三江两县原始森林里的溪水、江边、瀑布群周围时常有熊猴、猕猴、野猪及各种鸟类等出没,现在已不见踪影,一些濒危的动物如果抗不过这场冰雪袭击就可能灭绝。原始森林深处的情况目前尚不明了,需要进去勘察后才清楚。

  此间专家称,大片竹林、树木被毁,接下来就会造成水土流失,大量堆积的枯朽干枝、落叶在风高物燥的干旱季节遇到明火极易引发火灾,春节后柳州境内已发生过十几次小的火灾,皆由此种原因造成。特别是水源地的树木被毁,很快会造成水源枯竭或是水质恶化,这种情况目前已开始显现。

10、广州流花湖暴发大面积蓝藻(图)

来源:水信息网  2008年3月6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0338

大片蓝藻覆盖在湖面上,远远看去仿佛是一块绿“草地”。记者李向新摄

“流花湖近日出现蓝藻大面积暴发,有关专家认为,市政排水和食肆排污长期影响水体生态,而低温天气导致的鱼类大批死亡和近日的突然升温,则使原本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失衡。为今之计,应尽快投放食藻鱼类,利用这种最环保的办法来拯救流花湖。”

湖面变成绿“草地”

记者昨日早上在流花湖公园绕园一周发现,沿岸湖面零散漂浮着绿色的蓝藻,部分湖面还出现了薄薄一层油状物。据记者观测,大面积的蓝藻约有4片,其中最大的一片约90平方米,远看仿佛一个小型草坪。常来公园的何伯则说,蓝藻大约出现在3天前,扩散速度非常快。

据园方介绍,此次蓝藻大面积暴发在流花湖50年历史中是首次出现。

专家推荐放鱼吃藻

市政园林部门邀请的专家表示,治理蓝藻问题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尽快打捞湖面的藻类;二是投撒生物杀藻药剂;三是适当投撒石灰,可消毒杀菌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最根本的解决方案是投放鱼苗,恢复湖内生态平衡。

华南植物园生态学领域首席科学家傅声雷表示,蓝藻的治理是一个大型的生态工程,需要生态学、化学、生物学等多方面的专家一起合作。傅声雷介绍说,一般来说,对环境最友好的办法就是投放一些食藻鱼类。

市内其他公园无类似情况

流花湖园方目前已经开始行动,除尽快打捞湖面蓝藻、投放适量药物外,还在四处联络鱼苗。但要恢复湖内生态平衡,还需要一段时间。

对于此次事件引发的市民担忧,市政园林部门表示,除流花湖外其他公园并没有发现蓝藻暴发现象,各公园水体都受相关部门严格监管,目前各公园设立的亲水项目一切如常,市民不必担心,可放心游玩。

鱼类死亡?市政排水?食肆排污?

华南植物园生态学领域首席科学家傅声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前段时间气温骤降、鱼类大量死亡可能是这次蓝藻暴发的诱因。因为鱼类死亡破坏了食物链,藻类的捕食者没有了,加上近日气温回升,藻类自然繁殖得快。傅声雷还提醒,不能忽视一些长期的因素,比如市政排水和食肆排污,鱼类死亡可能只是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一个促发原因。据了解,流花湖公园内现有唐苑酒家、绿岛西餐厅等多家食肆。但公园有关负责人表示,园内多家食肆都有专门排污通道,污水不会流入流花湖。

据了解,市政园林部门昨日也邀请了有关专家调查流花湖的蓝藻问题。这些专家表示,蓝藻暴发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由于近期广州气温持续上升,湖泊中的微生物繁殖加剧,从而加速了底泥中的污染物向上层水体释放;二是由于春节前持续低温,湖内大量鱼类冻死,造成湖内生态系统失衡;三是由于流花湖作为广州蓄洪人工湖的功能,受市政排水影响,也使得其水体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据了解,流花湖是一个具有蓄洪防灾功能的人工湖,湖内设有多个闸口,与广州下水道相连。在公园南面湖闸口附近,记者闻到阵阵臭味,湖面亦积聚着大片蓝藻。

工作人员正在打捞流花湖内的蓝藻。记者李向新摄

11、信江污染,不能承受之重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2008-02-20  徐谷明

http://business.sohu.com/20080220/n255258348.shtml

    信江,是江西省五大河流之一,也是国内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系的五大河流之一。由于家乡地处信江中游的弋阳县城关弋江镇,对于信江流域的变迁深有体会。无论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洪水泛滥、造纸厂味精厂等污染大户“肆无忌惮”直排信江,还是近年大规模招商引入各个工业园区的污染大户,尤其是大量化工企业,都使信江日益不堪重负。

    深埋地下的污染源“发威”

    据悉,信江河发源于浙赣两省交界的怀玉山南麓,干流自东向西,先后流经广丰、上饶、铅山、横峰、弋阳、贵溪、鹰潭、余江、余干等县市,收纳了丰溪、泸溪河、铅山河、湖坊河、葛溪、罗塘河、白塔河等支流。

    由于信江地处江西的东北部,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省的前列,由此信江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也是紧密联系的,尤其弋阳县这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荣获全国百强食品县之一,原先的香槟酒厂、味精厂和啤酒等食品加工企业数十家,食品加工有一定的基础。

    随着这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企业纷纷破产,周围的居民似乎忘记了昔日喧闹的厂区和污浊不堪的排污渠。然而,污染却并非如人愿的也成为“过去”。据当地很多村民介绍,在临近县城的花亭乡原先味精厂区附近300户近千居民中,最近几年不断有癌症病发。“前后加起来,起码也得有六七十人得癌症病死了,很多都是五十岁左右的劳力。”邻村一位姓林的村民说。

    当记者前往花亭乡时,途中经过几个村庄。在大树村,一位姓李的村干部对记者说:“现在我们越来越感觉喝水都成大问题了,以前自家的井水是甘甜的,现在烧开水水垢特别多,开水还发酸、发涩。” 

    “现在自家的井水简直是喝不得,生怕得病,弄不好哪天也得癌症死了。”一位四十来岁的妇女抱怨道。越是临近花亭乡的村庄,诸如此类的担心和抱怨就越强烈。“水不干净,喝多了会得癌症”的消息一直困扰着周边几万居民的身体健康。

    记者在花亭乡得知,那些癌症死者多是在一条街上,即花亭社区新建南路。虽说花亭乡原先也是比较富裕的垦殖场,社区的居民很多建起了三四层高的楼房,但是整个社区一直没有通自来水,居民日常用水多是从自家水井抽取的。在这个上千人居住的社区里,对于“井水不干净,很多人得癌症”的话题,居民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不到几分钟,居民就越聚越多,议论“饮用水致癌”的事。

    据悉,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居民们逐渐发现昔日“有点甜”的井水越来越难以下咽。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数年,后来一些村民意识到也许是饮用水出了问题。为此,在1999年,社区居民将水样送到县卫生防疫站化验,结果发现锰含量严重超标。

    “为了保险,我们还专门到省里检测。”一位干部模样的居民对记者说。2000年,他们取了两份水样,送到省卫生防疫站进行理化分析,结果都是当地饮用水有毒物质严重超标几十倍。

    “毒水”的罪魁祸首是昔日辉煌一时的乡镇企业。据当地一些年纪较大的原企业老职工介绍,上世纪80年代,花亭垦殖场受国家政策扶持,兴办了一批乡镇企业,味精厂、酱油厂、香槟酒厂等等。但是当时根本没有什么环保意识,尤其味精厂的污水大量直接排放到河道里,致使大量工业废水渗入地下。

    “这还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周边几公里的村庄的地下水源都被污染了,而且情况反映了好几年,县里早几年就说要把自来水管接到每家每户,从根本上解决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但至今没有什么动静。”居民们纷纷向记者反映。

    此外,据居民反映,在离社区只有数百米远的村里又建造了一家大规模的铜管厂。由于厂区位于河道上游,居民区位于中下游,“厂里的废水、废渣很多都倾倒到河道里”。由此,周围的居民又开始担忧新一轮的“毒水”事件不久就会爆发。

    招商政策待斟酌

    信江流域位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上游怀玉山一带为江西省暴雨中心之一,年均降水量达1810毫米,4~6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0%;7~9月仅占18%,故常出现上半年多雨易涝,下半年少雨易旱的情况。

    “这几年的污染主要都是招商引资不当,一些外来污染企业造成的居多,尤其各县的工业园区集中了大部分污染大户。”当地一些环保官员毫不忌讳地对记者说道。

    据悉,在2005年信江上游的铅山县工业园区近年招商引进的恒益纸业加工厂和信江纸业,两家工厂生产黄纸和白纸所产生的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往信江河里排放,当时整个江面都是发黄的污水和白色的泡沫。

    “最致命的还是那些废水、废渣几乎不可能治理的化工企业,它们都是沿河建造同时污水排向信江,都是‘剧毒’物质。”沿河的居民们无不为此担忧。

    记者从当地一些官员那里得知,在这些招商项目中,以从浙江引入的氟化工厂危害性最为严重。据悉,氟化物容易引起鼻、咽、喉慢性炎症,严重者可有鼻中隔穿孔,骨骼损害可引起氟骨病。氟化氢能穿透皮肤向深层渗透,形成坏死和溃疡,且不易治愈。氟化物还是一类对植物毒性很强的大气污染物,其中以氟化氢为代表,是国内外常见的危害植物的污染物。

    记者在位于信江下游的贵溪市发现,当地无论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居民,都对上游县市的化工企业的污染问题表示担忧。贵溪市一位环保官员对记者说:“由于我们地处纳污水体信江下游,而信江是市里惟一的饮用水源,上游的氟化工厂的主要污染物为氟化物、苯胺类、硝基苯,这些和松花江流域特大水污染事故污染物基本一样,几乎难以治理。目前,这些化工企业都没安装在线监测装置,现有环境监测手段无法对该项目废水排放进行有效监管,这是非常危险的。”

    据江西省一些环保人士介绍,省内氟化工厂问题继玉山氟化工厂污染后,信江上游的上饶市又有两个氟化工厂进驻,这两家企业都是以莹石矿为主要原料,生产氟化氢产品。最令人担忧的是,该项目落户在信江大坝之上,意味着信江流域可能遭遇重度污染。

    这些化工企业多来之浙江东阳,由于浙江省2005年开始对项目进行清理,将污染过重的企业清理出去,其中氟化工产业被划为限制淘汰产业。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些氟化工企业即使在浙江境内也是遭到当地居民强烈反对的。例如,东阳市画水镇一家氟化工企业,当地老百姓强烈要求其搬迁,在2005年当地群众曾集体到政府部门反映情况。因为画水镇的污染非常严重,在方圆3公里之内,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的村庄,村民们呼吸困难,树木大片死亡,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蔬菜无法种植。

12、京山河:期待“原始”回归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2008-02-20  ■记者 谢丽佳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220/09262008590.shtml

    京山河,老一辈人称氵鬼水河,是京山县境内七大水系之一,发源于杨集花石岩,境内河道长83公里,流域面积624.5公里,上游有惠亭水库,常流量2至3立方米每秒,流经县城新市镇、邓李场,后入天门境汇入汉北河。

    “听我父亲讲,以前京山河是京山县的水运要道,满载本土特产的船只出天门,入汉北河,下汉口,然后再将当地百货载回京山。”年过60的张老伯是土生土长的京山人,见证了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给京山河乃至整个京山城市带来的巨变。

    他告诉本报记者,以前没有发展工业也没有现在所谓的“自来水”,全京山城的饮水、用水都来自京山河。

    “当时的京山河清澈见底、水质纯净甘甜,大伙干活累了、渴了就往河边一蹲,捧几大口河水解渴。那时候喝的真放心,哪像现在就连喝纯净水都担心有杂质、有污染。”张老伯感叹,当时的京山河水真是再天然不过的“绿色”饮料。他回忆,那时候,由于京山河承担着运输、商贸、用水等多项功能,京山河畔总是人声鼎沸,来来往往的货船、逡巡捕鱼的渔舟、水中嬉戏的孩童、浣洗衣服的姑娘……俨然一幅淳朴、生动的“鱼米水乡”画卷。

    后来,在大跃进期间,大兴砍伐树木炼钢,植被生态遭到破坏,其后又在京山河上游修建了惠亭水库,京山河水位因此降低,水运作用逐渐消失。

    上世纪80年代,工业经济的崛起打破了京山河的“原始”与宁静。工业污染、生活垃圾的大量排入,导致昔日清波荡漾、承载京山人生活之重的京山河变成淤泥混沌、恶臭熏天的“污水河”。

    “当时京山人都管它叫‘臭水河’,里面全是垃圾和野草,散发出来的臭味令人作呕。想想我小时候还经常在这儿游泳、钓鱼呢。”王老伯的儿子感慨,京山河的污染是工业经济发展所付出的代价。

    传统的水运被公路运输替代;水库取代京山河成为京山人赖以生存的水源……京山河似乎不再被人们所需要。

    经济高速发展所衍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绿色”意识开始觉醒。上世纪90年代末,京山河改造工程拉开帏幕。淤泥被清除,污水被隔离分流,河岸边垒起了水泥护堤,河堤两旁种植的垂柳鳞次栉比,旁边还建起小型的休闲广场……

    “现在京山人都喜欢在京山河边散步。”56岁的王大妈告诉记者,京山河改造后,空气好了,河水清了,风景美了,大家都喜欢在这里休闲放松,特别是很多老年人每天早晚都要来河边锻炼,已经成为京山河畔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夏夜的京山河更加热闹。”王大妈的女儿说,放暑假的时候,她和同学最喜欢在京山河边聚会。晚上,华灯初上,河岸边老人手挽手散步、情侣头碰头窃窃私语、广场上洋溢着歌声与笑声、小摊贩们叫卖各色小吃……坐在垂柳树下,迎着徐徐微风品尝美食和美景,再惬意不过了。

    “确实,京山河这么些年来的治理还是很有成效的。”但王老伯对记者表示,他仍然怀念那条曾经自由流淌的京山河:“不说别的,现在还有谁敢就地捧上两口河水喝呢?”

    他说,京山河离真正的“绿色”、“健康”还有不小的差距。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京山县拟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为6万吨/日,工程分两期完成。目前已完成可研、环评及选址工作,不久将破土动工。(明天请继续收看无河的故乡-钱塘江)

13、三峡工程再调查:移民安置情况成重要问题

来源:财经文摘 2008年03月06日 齐介仑

http://news.sina.com.cn/c/2008-03-06/145315090502.shtml

  近百年的激辩与争鸣,留予世人一个神秘莫测的三峡。

  众所周知的是,自1919年国父孙中山最早提出其较为原始的三峡工程构想迄今,中国政府历届最高领导层,都曾密切关注过三峡以及三峡工程,毛泽东、邓小平更是在三峡大坝反复论证、谨慎决策且最终成行、上马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此中最耐玩味之处在于,一个本属工程技术范畴的课题,却因牵涉众多关联环节、关乎国计民生,争议之声数年不绝于耳。浩大且繁杂的三峡工程可谓从诞生之初,便已被打上鲜明的政治烙印。

  之前的争议已成历史,更为值得关注的,似乎是时下三峡工程的真实状态。

  2007年9月25日,上任时间不长的三峡办(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汪啸风,于武汉主持召开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研讨会。他在会上说:“对于三峡工程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以损失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

  汪表示,三峡库区历来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不合理的开发造成生态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状况远未得到根本扭转。

  说者有心,听者亦有意。汪的言论一经媒体披露,旋即引发大量猜测,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原总经理陆佑楣就此对《财经文摘》表示:“正是初来乍到的汪啸风对局势判断失误,过分担心,才造成媒体乘虚而入、借题发挥。最终迫于舆论压力,两个月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不得不再次举行新闻发布会,出来辟谣。”“武汉的会是个失败的会,我没有参加。”

  2007年11月27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汪啸风特别指出:“总的来说,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按照这个结论,我在武汉会议上,充分肯定了三峡工程建设以来所取得的成效,其中包括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

  汪继续说:“我要给大家表明,这是中国政府一贯的立场,就是从项目研究开始,就十分重视存在的隐患和问题,而不是某些舆论所说的中国‘始料未及’,好像以前什么都不知道,不存在这个问题。也不是某些舆论所说的,‘中国政府官员首次承认这个问题’。”

  此次会议上,两院院士潘家铮亦直指西方某些媒体在刻意“妖魔化中国的三峡工程”:“最近我发现有一些媒体和记者对中国的偏见太深。他们对中国的成就、贡献绝口不提,对中国的一些问题,或者说是‘阴暗面’,到处收罗、夸大歪曲、讽刺挖苦,甚至无中生有、挑拨离间。”

  “作为我个人,三峡工程耗尽了我后半辈子的全部精力,现在这个工程被人们形容为妖魔、炸弹、一库酱油,心里很不好受。我希望这些先生们能够客观地报道中国,中国人民欢迎朋友们的批评和监督,哪怕讲得重一点,我们也是欢迎的,但是请不要‘妖魔化’。” 潘家铮坦露心扉。

  三峡办相关人士在两番发布会的前后表述耐人推敲。同时另有人士预测,2008年三峡大坝将最终提前一年建成,175米水位箭在弦上,工程事体重大,潜在隐患有集中爆发的可能性。

  这一切,使得本已敏感且一直备受关注的三峡工程,无可回避地再度激发起境内外媒体的报道热情。

  自1994年开工建设,到如今已近15年,对三峡工程的质疑、反对之声一直未绝,甚至早在20世纪40年代这种声音便已出现。三峡工程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曾经的反建者预言是否果真发生?当下的移民、地质、生态、气候状态,是否果真如某些传媒的描述?

  在《财经文摘》看来,在争论三峡上马与否的问题上,任何一种观点都不是一点道理没有,任何一种观点也并非十全十美。今天,我们审视宏伟的三峡工程,也会发现,在创造了若干奇迹,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同时,这个庞然大物其实并非白璧无瑕。当然,有些人会把一条裂缝说成是灭顶之灾,有些人会把这条裂缝用一点面粉遮盖起来。这些其实都不是事实真相。

  在众多的论点前,我们也是茫然的。要把眼前的迷雾拨开,最恰当的做法,是到实地去再调查。

  然而,记者不是专家。面对自然界的万千造化,凭一双肉眼很难看透一切。因此,我们的调查,还是仅能提供一些细节。

  2008年1月17日—1月27日,《财经文摘》记者从湖北宜昌段出发,沿长江走势,上行西进,经三斗坪,过秭归、巴东、巫山、奉节、云阳、开县、万州,一路上达重庆。其间选择为数不少且具典型代表特征的县市、村落、滑坡地及移民区,进行了密集采访。

  适逢南方普降大雪,记者对库区移民的生存状态感受更为深刻。奈何三峡工程庞杂而严谨,虽经两个月的紧张采写,依旧惟恐挂一漏万。本刊力图通过此番实地调查及权威人士专访相结合的方式,尽己所能地呈现一个当下的三峡状态,以飨读者。

  争议长江

  “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其滩石应行爆开除去。于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汉口,上达重庆,可得而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里,对三峡大坝建设提出明确建议,此时尚未有具体实施方案。

  1944年,美国垦务局总工程师萨凡齐到访中国,经实地查勘,写就《扬子江三峡计划》。此为三峡与国际资本第一次接触。据协议,美应向中国提供30亿美元用于此项计划的完成,待大坝建成发电后,分15年偿清。此计划最终于蒋介石政府内外交困中破产。

  有感于1954年长江洪水造成的灾难性破坏,毛泽东多次接见“长办”主任林一山,希望毕其功于一役,构建三峡大坝、平抑洪灾,并于1956年著成“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词句。

  大坝建设进入快车道,争议亦渐趋明朗化,主建派代表林一山与反建派代表李锐进入公众视野。

  2008年1月11日,就三峡大坝及中国水利建设一题,作为前水电部副部长、中组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的李锐,接受了《财经文摘》的独家专访。

  70年与水电打交道的坎坷艰辛历程,业已化作其等身著作,尽管李锐已91岁,听力略有迟疑,却纯然70岁老人的体魄与精力,基本对答如流。

  “毛泽东认为,在中国的建设问题上,首要问题是治水,第二个是修铁路。”李锐开门见山地说。

  据李锐介绍,水电和水利两部门关于三峡工程的第一次公开争论,发生在1956年。“当时,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人林一山在水利部的技术性月刊《中国水利》第五、六期上,发表了一篇两万字的长文。他提出,只有修建了三峡水库,才能解决长江的洪水问题。为此,他设想的水库蓄水高度为235 米。”

  之所以提出235米方案,李锐认为,林一山的观点是,只有这样,才能形成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防洪库容,从而把1954年长江防洪时挡不住的那1000亿立方米的洪水全部装起来。

  “水电系统看到林一山的文章后,都认为,水利系统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提出的这个方案,太离谱了。1956年9 月,作为对水利部门修建三峡工程主张的回应,我们在水电总局的技术性月刊《水力发电》上出了一期长江规划专号,共有十来篇文章,其中主要的一篇是我写的。文章发表之后,长江水利委员会不吭声了。”

  因在上世纪50年代始,便公开反对上马三峡工程,李锐的意见得到毛泽东赏识,并借此成为其工业秘书,于1958年的南宁会议上得以与林一山公开辩论。“毛泽东当时就拍板说:三峡问题是个长远问题,这项事情由总理来办,李锐的意见好。”

  依据本刊记者与两院院士、前三峡工程论证小组技术总负责人潘家铮的交流,“李锐在缓建三峡工程上是立了大功的。在上世纪50年代修建三峡,既没有可能性,又缺乏必要性,如果那时候去修,大概也是白花许多钱,最后不了了之。所以,那个时候反对三峡,确实反对得很对,我也赞同他。”

  三峡工程暂且搁置

  持反对意见者绝非李锐一人。当时的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因力主放弃三门峡建设而被打成右派、受尽折磨,最终仍坚信其坚持的观点是正确的。他对长江三峡工程多次提出反对意见,并先后几次直言上书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以拳拳爱国之心,恳切言陈上马利弊,怎奈大局已定。

  2008年1月31日,经过多次努力,本刊记者在北京金融街富凯大厦,见到了已从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全身而退并一直致力于中国水电建设的陆佑楣。

  自1993年至2003年,陆佑楣见证了中国三峡工程上马决策的艰辛历程,以及开工建设后解决诸多困难与问题的繁杂与无奈。在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长达10年的任期里,陆佑楣对三峡库区的一草一木饱含深情。谈三峡,谈三峡工程,陆佑楣的经历具备无可争辩的说服力。

  谈及黄万里对水利的执着,陆表示:“当初修建三门峡的时候,他的反对意见是对的。三门峡在决策过程中对泥沙问题没有重视,最终导致上马不久即陷窘境。对黄万里先生的学术造诣,我们非常敬佩。但对于长江三峡,因为上马前后,他的岁数大了,也没有去三峡做过详尽的实地调查,没有掌握客观数据……”

  作为中国水利界声名卓著的工程师,黄万里颇得学界景仰。此外,陆钦侃等多位相关老专家,也从各自角度对三峡工程仓卒上马表示由衷忧虑,其中尤以航运受阻、泥沙淤积、移民安置、地质风险、文物保护以及重庆港命运等问题难以释怀。

  1986年3月,赵-紫阳奉命考察三峡,之后对邓小平说:“三峡上不上取决于三个问题:技术、经济和政治。技术和经济问题都可以解决,难办的是政治问题。”邓小平回答说:“如果技术经济上可行,还是应该上。上,有政治问题,不上,也有政治问题,而且问题更大。”

  其后,在经历多数票表决通过后,185米高、175米设计水位的三峡大坝,于1994年进入施工阶段,1997年顺利实现大江截流,2003年完成第一期蓄水。

  多次搁置但一直未被放弃的三峡工程,其论证与建设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坎坷丛生,且迄今为止,对三峡工程的质疑与批评之声一直未有消弭。

  三峡库区与坝区,牵涉湖北及重庆境内22个县、市、区,175米水位线以下,大量农田预计被淹没。据有关媒体报道,大坝建成前后,本为高危地带的沿江狭长区域,地质状态屡现险情,移民安置问题迭出,水质及气候引发多种猜测。境外媒体连篇累牍的非理性报道,似已造成山雨欲来之势。

  一个本意为造福百姓的国家工程,缘何引致如此众多的负面评说?三峡水库在其宣称的防洪、发电、航运等诸多功用层面上,究竟能够起到怎样的重要作用?投入产出如何评价?其潜在隐患该如何看待、如何化解?

  问题复杂纠结,似一语难以道破。

 [1] [2] [3] [4] [下一页]

14、对恶意排污者修法增罚款远远不够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8年03月06日 梁江涛

http://env.people.com.cn/GB/6966336.html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十二次会议2月28日通过了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该法将于今年六月一日开始正式施行,私设暗管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将予严惩。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排污口或者私设暗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处二万以上十万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十万以上五十万以下罚款;私设暗管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产整顿。(2月28日中国新闻网)

  笔者认为,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对恶意排污者的惩处仅增加罚款数额和停产整顿措施远远不够。

  首先,恶意偷排污水影响恶劣,不仅对环境造成危害,而且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构成威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恶意偷排污染物行为还比较普遍,比较严重,有相当一部分水污染事件和引发较大范围水污染纠纷的源头都是污染企业有设施不正常运转而偷排放。更应该看到,在每一次流域性污染事件中都会有一些沿岸的企业在偷排放。比如长江沿线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一些企业污染治理进度缓慢,以及超标排放和偷排污水,导致长江水质恶化,沿江污染带已达650多公里。 这些污染对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影响大,治理难。而从违法的主观性与技术性角度看,私设暗管偷排或者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是严重的抗法行为,因此,对于恶意偷排污水的违法行为应予立法严惩,而非此次修法后仅在罚款数额上增加和授予环保部门责令停产整顿权。

  其次,增加罚款有拿钱“买排污权”之患。对存在偷排污染物行为的企业,给予高额高限处罚,虽然高额经济处罚对排污企业的违法冲动具有一定的抑制力与约束力,但它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偷排放的非法排污行为。因为罚款触及的仅仅是一时的经济利益,排污企业一般都是高利润行业,罚了款,只要让它继续生产,它就可以变本加厉的排污,一边生产获得高额利益,将罚款赚回来;一边再拿钱“买罚单”——“排污权”在手就不愁没钱。环境监管进入了一轮又一轮“违法——罚款——再违法——再罚款”的怪圈。何况在排污者利益与地方政府利益捆绑在一起的现实面前,环保部门要想通过行政处罚权将企业逼上梁山搞治理,实现“零排放”,难上加难。因此,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提高罚款额,从字面上看增加了违法成本,可实质上仅增加了对排污企业来说微乎其微的经济成本,而相比之下,在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的大背景下,对恶意排污行为的责任追究反倒减轻了。

  再者,不采取多管齐下的法律问责举措,不足以惩戒非法排污。偷排行为的决定权绝大多数是企业负责人,如果只处罚企业,不处罚责任人,就不能有效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环境执法实践告诉人们,对恶意排污者最有效的惩处手段不是罚款,而是对违法者人身自由以及企业信用与资质等市场准入门槛的限制。因此,“水污染防治法”应规定,除了限制企业的市场准入外,对恶意排污、造成一定后果的企业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处以行政拘留。同时,还应根据企业偷排案件的线索查处有无环保部门懈怠监管,失职渎职行为。因为一些企业之所以敢于私设管道,偷排污染物,就是因为当地环保部门疏于监管,一方面不对企业生产工艺与排污设施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分析,另一方面不搞突击性检查和暗访,特别是节假日期间放松监管,让排污企业萌生侥幸心理,非法排污,危害环境。只有对偷排放负有环境监管失职的直接责任与负有领导责任者进行严肃问责,直至依法追究刑责,才能督促环保部门利用现代监控手段、增加检查频次,强化现场监测与监督,从而有效地遏制严重的恶意排污违法行为。

  如果修改后的法律在打击非法排污行为方面仍然很软,使严重的违法行为甚至犯罪行为得不到追究,那么,启动最高立法程序,花费立法成本岂不是一种浪费?!

15、集体下跪只为一口新鲜空气

来源: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2008-03-05

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08/03/05/002692672.shtml

  看了这条消息,对“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的人生格言,有一种触及灵魂的感同身受。想想看,如果不是到了实在难以生存的地步,如果不是在强势面前实在势单力薄,如果不是实在无能为力与污染者对抗,这些包括堂堂七尺男儿在内的公民是不会向污染者下跪的。

  纵观现实,农民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式大约有三种:一种是暴力式。你要让我活得生不如死,我也要让你活得不舒畅,最终是以暴易暴,倒霉的终究还是村民。暴力维权一是不可取,二是非法;另一种是合法式。上告,祈求上级政府和法律为民做主,但有时上告无门;再一种是绵羊式。就像山西临汾遭受污染的村民那样,采取下跪的方式祈求污染者发善心。我们知道,跪天跪地跪父母,怎么会随随便便跪他人呢?何况跪的还是一些污染环境的违法者,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我相信,村民们是不会选择下跪的方式,通过践踏自己的人格企图感动污染者赐给自己一口新鲜空气的。

  1月16日,山西省省长孟学农在山西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16个地方提到“污染”这两个字,可见山西污染治理任重道远,但与此相反,临汾市的污染治理似乎效果明显。新年伊始,该市就召开了蓝天碧水工程暨环保工作市长办公会议,市领导在讲话中说,过去的一年,全市围绕蓝天碧水工程一揽子抓,制定环境治理30条硬措施,强力淘汰关停落后污染企业,全市环保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市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305天,比上年增加103天,空气污染指数比上年大幅下降,这些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但我对临汾取得这样的成绩存有疑虑,因为从2月29日起,临汾就有村民在化工厂大门前集体下跪,要求立即停工,这与“强力淘汰关停落后污染企业”的说法不是南辕北辙吗?何况这还是一个未通过环保环评,亦未办理建厂土地手续,属于违法生产的化工厂。

  就是这样一个污染严重的非法的化工厂,镇政府也只是建议其关停,但其充耳不闻,不予落实;村民下跪三天依然生产,这个持续运转的污染企业有什么背景呢?如果没有后台,那就只有两个原因了:一是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不作为;二是国家环保总局以及山西省数次环保风暴,对于临汾来说,对于这样的污染企业来说,可能依旧是“春风不度玉门关”。

  眼下,国家“两会”正在召开,环保依然是个热门话题,这样逼得村民下跪的高污染企业不坚决关停,还要横行到几时?

16、尽快公布绿色GDP值得两会考虑

来源:新华网 2008-03-05郭松民

http://www.jxnews.com.cn/jxcomment/system/2008/03/05/002693255.shtml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日前在谈到公众普遍关注的绿色GDP为何没有公布时说:“这不能怪我。我去年的这个时候接受记者采访时已说过,绿色GDP已算出来了,但是一直没有公布。”那么阻力究竟来自哪里呢?潘岳回答:“也不能说阻力来自于其他部委、地方,或者是企业,总而言之,它一直没有公布。”(3月4日《新快报》)

  公布绿色GDP遭遇重重阻力,不仅不是对其弱化的理由,反而表明尽快建立和实施绿色GDP计算方式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公布绿色GDP的紧迫性,首先是由环境危机的严重性决定的。长期盲目追求非绿色GDP的结果,已经威胁到了我们的基本生存条件。一份材料显示:目前全国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人口呼吸不到新鲜空气;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我国占了16个……简而言之,大部分中国人的健康和生命都正在受到环境污染的现实威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绿色GDP。重视最重要的表现,是不断地、及时地公布它。

  公布绿色GDP,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念,它只反映出国民经济总量,它不统计环境污染,不统计生态破坏,不反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而绿色GDP则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的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包括生活环境的变化。绿色GDP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之上。

  可以断言,一旦公布了绿色GDP,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发展很快、成绩很大的地区,就会暴露出其背后透支环境,透支未来的巨大“黑洞”,因为扣除了环境损失的成本,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数据绝对会大大下降,甚至可能变成负数。这些地方的官员原来政绩中的水分也将被挤干而露出本来面目。这会让有的官员难堪,甚至因之而影响仕途前程。但这是好事,不是坏事。从督促推动官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公布绿色GDP,无疑应该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也许有人会质疑,现在计算绿色GDP的技术还不够成熟,绿色GDP的数据还不够权威,因此还是不要急于公布。不过我认为,如果一定要等到有了一个完全成熟,绝对权威的绿色GDP才能公布,实际上等于取消了绿色GDP。目前绿色GDP的核算虽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已经有了学界的长期研究作为依据,也有了发达国家的经验可资借鉴,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有信心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尽快使绿色GDP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

  总之,虽然还有许多障碍,但绿色GDP的问题事关科学发展大计,值得两会认真考虑。因为没有这样一个指标体系,我们就无法衡量我们的真实发展水平,我们就无法用科学的基础数据来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我们就无法实现对整个社会的综合统筹与平衡发展。在绿色GDP的问题上,还是那句老话: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由此往大了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之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