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04
三月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两会专递:
1、中新网: 人大代表吁建三峡生态经济区 称之脆弱地区
2、人民网-人民日报: 代表委员议国是:“环保要下河,水利要上岸”
3、新闻晚报: 政协委员:现有环保法对政府决策监督不力
环境资讯:
4、金羊网-新快报: 潘岳称绿色GDP公布时间仍不明晰
地方信息:
5、新华网: 重庆环保局曝光26个未达标空气污染源
污染信息:
6、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鄂州多家洗矿厂非法排放污水造成百亩良田被毁
人物访谈:
7、新京报: 潘岳:绿色证券下一步应立法
环保法规:
8、法制日报: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建议造成水污染事故要处罚单位负责人
专题报道连载故乡的河-汉江篇:
9、中国经济时报: 堵河:梦圆“生态水电”
深度报道:
10、新华网: 野生动物遭遇“网上直销” 谁是“罪魁祸首”?
11、21世纪经济报道: 重装上阵还是重入轮回 环保路径寻求体制支持
12、法制网-法制日报: 鄱阳湖千里浩瀚水面消失 城市上千万人遭受危机
环境时评:
13、财经时报: 潘岳:绿色资本市场倒逼企业环保责任
14、光明网-光明观察: 56个菜篮子与3000条手帕的环保隐喻
15、大江网-江西日报: “最大塑料袋生产企业停产”的启示
1、人大代表吁建三峡生态经济区 称之脆弱地区
来源:中新网2008年03月0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953431.html
3月2日,湖北宜昌三峡坝区阳光明媚,雄伟的三峡大坝在金色的菜花映衬下格外壮丽,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据了解,2008年三峡工程基本建成。今年汛前,三峡百万移民搬迁工程将全部完成。待条件具备,汛后三峡工程将蓄水至坝前水位172米或175米。 中新社发 韩玉洪 摄
2008年1月30日,积雪笼罩中的长江西陵峡银装素裹,分外美丽。自1月12日以来,长江三峡湖北宜昌西陵峡江段持续雨雪天气。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全国人大代表叶青三月三日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峡库区资源丰富,但也是生态非常脆弱的地区,政府必须提前介入,建立三峡生态经济区,合理规划,不能亡羊补牢。
叶青代表说,三峡库区,包括湖北、重庆两省市的二十二个县市区。资源丰富,仅矿产资源就含一百余种,累计潜在价值接近四千多亿元人民币。同时,三峡库区由于地质地貌复杂,保土保水能力极差,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加之因三峡工程修建,有十一座县城、一百一十四个集镇搬迁重建,公路、码头等基础设施复建重修。自然、经济社会之间的矛盾突出,稍不注意,就会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
叶青表示,三峡地区又是一个相对非常贫困的地区。要改变现状当地政府就必须开发资源。目前,重庆、湖北已经对库区的天然气和铁矿石资源进行开发,发展当地经济。
叶青说,宜昌到万州铁路、高速公路即将开通,极大地便利了三峡的交通条件,三峡库区大规模的开发即将开始。政府应尽快提前介入这个地区,尽快规划这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建立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新办企业必须进行生态设计,用生态工艺替代传统工艺,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保持生态学上的洁净,确保三峡的生态环境,不能亡羊补牢。
来自三峡库区的李国璋代表说,发展经济不能走老路,要规划成一个整体,不能搞诸侯割据,形成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这是对生态最大的破坏,对资源最大的浪费。要按照生态环境状况全面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建立区域经济共同体,减少重复投资。(记者 全安华)
2、代表委员议国是:“环保要下河,水利要上岸”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8年03月0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953338.html
“跑得快,更要跑得好”
本报记者 汪晓东 申 琳
“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小化工,态度一定要坚决。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会有很多困难和问题,但一定要有铁的纪律和手腕,必须下狠心,不能低标准。”江苏团代表、南京市市长蒋宏坤说:“全面小康,要补环保课,现在不补,后人吃苦。”
蒋宏坤代表指出,发展犹如赛跑,以前更多的是比速度,但事实上,发展是长跑,耐力比速度更重要。所谓耐力,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跑得快,更要跑得好;比速度,更要比耐力。”他表示,南京在调整产业结构中要坚决做到有保有压,态度分明。
“环保要下河,水利要上岸”
本报记者 王 薇
“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现生态文明,而生态建设首先需要一套规范统一的监测标准和治理体系。目前,我国环境生态脆弱,但在环境建设上又是‘九龙治水’,环保、水利、土地、卫生等多个部门在管,环保部门不管水,水利部门不管岸,这种割裂的管理体系降低了环保效能。”长期从事环境监测和调查研究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温香彩提起环保工作总是语重心长。她建议,要在国家层面统一环境监测标准,同时,由一部门或多部门联合对环保项目进行全程评估,“环保要下河,水利要上岸”。
“节能减排,企业要算长远账。拿大庆石化来说,2005年投入9800万元,实施节能减排措施。2007年,用能、用水、污水减排总量比2005年分别降低8%、15.4%和24.4%,因为节约成本创造的效益达到1.84亿元。通过节能减排,企业经济技术指标好了,企业形象树立起来了,竞争力更强了。”
――黑龙江团代表、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杨继钢认为,节能减排的本质是提高效率,它带来的是企业、社会、环境的共赢。
(本报记者 张怡恬 吴齐强)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重要一步。去年年底,武汉城市圈被确定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部发展有了大好机遇,而且发展门槛提高了,要走的是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湖北团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杨云彦教授谈中部崛起时说。
3、政协委员:现有环保法对政府决策监督不力
来源:新闻晚报2008年03月0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953647.html
我国环保法共47条,其中监督和约束政府行为的专门条款只有两条。仅去年,环保总局对淮河、海河、黄河等专项检查发现,11个省区的126个工业园区,有110个存在各类环境违法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曦在提案中呼吁:“立法克服资源环境管理中的‘政府失灵’刻不容缓”。
110个工业园区存在环境违法问题
这三份有关环境立法方面的提案,是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中国工程院进行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的子课题之一。在提案中,王曦罗列的一组数据可谓“弹眼落睛”——
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掀起“环保风暴”,暂停30个建设项目。暂停的这些项目中,有一些是因为中央有关部门在审批过程中违反了环境法律的规定。
2007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首次采用“行业限批”手段,被“限批”的大唐国际、华能、华电、国电4大电力集团的建设项目背后,不乏中央政府有关部门违反环境法律的情况。
国家环保总局2007年对淮河、海河、黄河、长江及重点湖泊进行专项检查时发现,11个省区的126个工业园区,有110个存在违规审批、越权审批、降低环评等级等环境违法问题,占抽查总数的87.3%。
“在不少地方,政府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纵容一些企业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行为。”王曦说,这是令人痛心的。
环保法仅两条款涉及政府监督
在王曦看来,我国专门的环保法对政府监督和约束太过“原则”,缺乏可操作性。
他举例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共有47条,其中监督和约束政府行为的专门条款只有两条。即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四十五条:“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那什么行为算是构成环境破坏,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以外的人员滥用职权,间接造成环境破坏的,是否该追究法律责任?”王曦说。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王曦在提案中建议,“应尽快立法克服资源环境管理中的‘政府失灵’。”
建议立法加强行政监察力度
王曦建议,要加强政府内部的监督和制约制度,可通过制订新法或修订《环保法》,在环境资源法律中强化行政监察制度。“要纠正一个观念误区,诸如管理者不会出错、政府不会出错,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出错了不要紧,关键是要从立法上予以保障和规定。”
王曦透露,要将公务员政绩考核制度和政府问责制度同国家环境政策的执行情况联系起来,真正落实环境考核制。他表示,目前,国家人事部已完成修改并在部分地方推行公务员考核制度。其中一条是,不以GDP为考核标准,包括环境评估等指数也将纳入综合考虑范围。(冯兰蔺)
4、潘岳称绿色GDP公布时间仍不明晰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2008年03月04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3-04/013313512801s.shtml
新快报讯(特派记者 张英姿 陈琦钿 肖萍 陈红艳 余亚莲 廖颖谊)在刚刚过去的南方雪灾中,不少地方使用了融雪剂,这会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昨天,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融雪剂确实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正在评估融雪剂影响
“当时,大家都很着急,就使用了融雪剂,这是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的。”潘岳说,现在环保部门正在进行评估影响的程度,同时正加紧恢复被雪灾毁坏的检测设施和治污设施,以防个别企业趁机非法排污。
绿色GDP公布有阻力?
对于外界普遍关注的绿色GDP为何没公布、何时能公布的问题,潘岳解释:“这不能怪我。我去年的这个时候接受记者采访时已说过,绿色GDP已算出来了,但是一直没有公布。”潘岳表示,有权力公布绿色GDP的不只环保总局一家,环保总局只是绿色GDP的小组单位之一,不是惟一单位。
记者追问,那就是说公布绿色GDP的阻力来自其他部委?“也不能说阻力来自于其他部委、地方,或者是企业,总而言之,它一直没有公布。”潘岳的解释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尽最大努力推进规划环评
对于媒体关注的规划环评问题,潘岳表示,他本人也多次谈到规划环评,他和大家一样着急。因为确实有一些地区未进行规划环评,已经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但目前在法律上还没有具体的规定。接下来,环保部门会尽最大努力推进这一工作。
5、重庆环保局曝光26个未达标空气污染源
来源:新华网2008年03月0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952473.html
近日,重庆市环保局对主城区26个未达标的空气污染源进行曝光,督促其制定整改方案,否则挂牌督办。
重庆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重庆主城区的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是仍有18天不符合“蓝天行动”中规定的标准。重庆市“蓝天行动”督查组在巡查中发现,影响空气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杀手”便是扬尘污染,主要是因为部分施工工地和拆迁项目控尘措施未落实、道路清扫保洁未坚持、渣场控尘规定未执行、道路绿化种植带尘土厚积等。
为保护空气环境质量,重庆市环保局对主城区的2个建筑弃土渣场、7个建筑工地、3个房屋拆迁工程、6个绿化种植等26个扬尘污染源进行曝光,要求有关单位尽快落实责任,督促未达标空气污染源制定整改方案,尽快整改达标。未整改达标者,环保部门将对污染源进行挂牌督办。(记者 徐旭忠)
6、鄂州多家洗矿厂非法排放污水造成百亩良田被毁
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2008年03月0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954441.html
昨日,鄂州市汀祖镇吴家垴村五组多位村民反映,周边10多家洗矿厂的洗矿污水冲出一个巨大的塌陷区,上百亩良田陆续被毁。
污水冲出个大坑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塌陷区位于吴家垴村五组的田间。尽管天气晴朗,但是一股股污水流过一大片农田,冲入地下塌陷区。隆隆的水流声不绝于耳。地下塌陷区呈半圆形,面积约500平方米,最深处约有15米深。
在塌陷区旁立着一个牌子,上写“危险,严禁接近危险区”。据该村村民范辉田称,这里原来是良田。周边小洗矿厂的污水从四周汇集到这里,日积月累,把这里冲成一个塌陷区。
百亩良田被毁
记者看到,这些污水有的是白色,有的是黄色。所到之处,厚厚的污泥把田覆盖,根本无法耕种。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些污水是从大洪山上的非法矿厂冲下来的。他指着脚下一层淤泥说,去年这里还是田,今年就变成这样。如果不整治的话,过几天会有更多的田地被覆盖。与记者一起查看的汀祖镇一名干部称,被毁的良田共涉及周边4个村,约有上百亩。
范辉田称,该组200多人只有190亩田地,一半田地被毁。另外,由于沟渠和水塘被淤泥堵塞,剩下的也无法耕种。民以食为天,食以田为本。“这些田都被毁了,我们以后靠什么生活啊!”
非法洗矿留下祸根
顺着黄色的水流,记者找了约一公里,终于在大洪山脚下找到污源染。这里有6家洗矿厂,大洪山已经被挖得千疮百孔。一些工人将挖出的土,不停地用地下水进行冲洗。由于泥土和铁矿石的比重不同,黄土顺着水流冲到山下流走,留下的是铁矿石。
据汀祖镇一干部称,这些小洗矿厂都是非法的,没有任何手续。正规洗矿,应有尾泥坝。污水经过过滤和处理后,循环使用,严禁外排。
据了解,由于铁矿石的价格一路上扬,从200元一吨涨到1000多元一吨,一些人疯狂洗矿,便出现如今少数人赚钱,多数人遭殃的状况。
坚决取缔非法洗矿
昨日,鄂城区环保局局长陈福全称,环保部门曾组织3次大的行动取缔这些洗矿厂,但很快又死灰复燃了。环保部门近日将再次采取行动,坚决取缔这些非法洗矿厂。同时清淤,尽快让这些良田复耕,对受害农民进行赔偿。
汀祖镇众多干部群众称,这些小洗矿厂之所以能多次死灰复燃,主要在于部门利益作怪。有的从中收取了承包费,有的则收取管理费和罚金。要斩断非法洗矿的根,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动真格。(王德华)
7、潘岳:绿色证券下一步应立法
来源:新京报2008年03月0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3/04/content_7713558.htm
我记得去年开两会,我说绿色GDP已经计算出来了,等待公布。但一年来,并没有公布,这不是环保总局一家说了算的,阻力也不是来自某一个单位。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
在昨日(3日)的政协会议前,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接受采访时表示,前不久颁布的绿色证券政
策尚不完整,下一步应该立法。另外,目前国家环保总局正在评估雪灾对环境的损害。
节能减排形势仍严峻
潘岳进入人民大会堂后迅速被几十名记者包围。就节能减排的形势,潘岳说,今年两会期间,环保总局的领导将召开发布会,说明节能减排的情况,另外,温家宝总理可能也会就节能减排做解析。
有记者插话,“你认为目前节能减排的形势严峻吗?”潘岳反问,“你认为不严重吗?不严重的话,你们为什么都围着我?”
接着,他自己补充:我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反复说明了目前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
至于今年节能减排的目标能否实现,潘岳表示,他不愿意预测,因为这个过程中变数太多了,计划赶不上变化。
南沙石化项目须环评
近期,广东南沙将开建最大规模石化项目的报道引起关注。对此,潘岳认为,无论是海域、流域还是区域,规划都应该进行环境评价,考量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广东与广州也不例外。
他同时也表示,目前在规划环评上,环保总局只有原则性规定,没有具体的操作程序。这就必须等待法律进一步健全,才能规范环评。
环境监测设施雪灾中受损
前段时间,环保总局公布了绿色证券政策,规范对上市企业的环境监测。但潘岳也表示,目前绿色证券政策还是原则性的,下一步的重点是立法。最需要监管的就是“两高一资”企业,主要是13个种类。
潘岳还透露,今年雪灾遗留了环境问题,目前正在对损失和遗留问题进行评估,已经有几个不完整的报告到总局了。目前正着力解决的是雪灾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是不少环境监测设施在雪灾中受损,需要尽快恢复正常,不然,企业可能会偷偷排污。另一方面,譬如,融雪剂等对环境的破坏,需要尽快清除。(记者李立强)
8、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建议造成水污染事故要处罚单位负责人
来源:法制日报2008年3月4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0172
对造成水污染事故的,不仅要处罚企业事业单位,还要处罚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这是近日由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的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新增加的规定。
原修订草案对造成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规定了行政处罚。在上次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中,有的常委委员提出,企业事业单位造成水污染事故的,除对该单位给予罚款等处罚外,还应规定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也可处以罚款。
法律委员会为此建议,在这一条中增加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的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原修订草案规定:“水污染损失由受害人自身的原因所引起的,排污单位不承担责任。
水污染损失由第三人故意或者过失所引起的,第三人应当承担责任。”
有些常委委员提出,从根源上看,水污染损害都是由排污单位产生的污染物造成的,排污单位作为污染源应承担更为严格的责任。建议针对水污染损害的特点,对修订草案上述规定再作研究,以更有利于促使排污单位搞好污染治理,更有利于公平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委员会认为,为了公平处理水污染损害赔偿责任,对因受害人自身原因造成的水污染损害,应区别不同情况作出规定。同时,为了保障受害人索赔权利的落实,对第三人引起的水污染损害,受害人可以向排污方要求赔偿;排污方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据此,法律委员会建议将修订草案上述规定修改为:“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由于不可抗力造成水污染损害的,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减轻排污方的赔偿责任。”“水污染损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排污方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9、堵河:梦圆“生态水电”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 2008-02-20 ■张东臣
http://www.jjxww.com/show.aspx?id=76955&cid=133
想念家乡时,我会在卫星地图上搜索她。在秦巴山脉、鄂西北边陲的群山万壑之中,竟也能搜索到我的出生地——湖北省竹山县城东的张家院子。
那是一个有着蓝天、青山、红土地的小山村。在田间、地头、路边,许多地方用手一挖就有山泉冒出,掬起一捧就能饮用。村东头有个“凉水泉”,清冽甘甜,家家户户都在那里挑水吃。“凉水泉”的水从山石中汩汩渗出,天然形成上、中、下三个浣衣池,池水冬天热气腾腾,夏天冰冷刺骨,池边有皂角树。泉聚成溪,溪中有鱼,有石、蟹、水鸟,有形态各异的小石潭,其景致不输于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八记”。
溪水平缓下行几里,在一个叫“土塘”的山口处汇入堵河(古典籍也称陡河,武陵河)。在土塘,随处可见黑色的煤石。这里有神秘的“7031”工程——四个灰白色的巨大水泥山洞,短的上百米,长的据说有十几里,一直通到国道;山坡上还筑有巨大的圆柱形通风口。“7031”工程是1970年3月1日由中央正式批准启动的,对外保密。文革期间,由当时的国家副主席林彪亲自督办,抽调湖北黄冈地区浠水县的民兵团担任工程主力。据参与过建设的人士介绍,“7031”是为了备战需要、配合“三线建设”而上马的军用大型火力发电厂。四个山洞中均有通道相连,并设计有煤炭运输通道、厂房、车间、科室。在堵河边,还建有专用的抽水泵站。“7031”工程是那个动荡时期的特殊产物,掏空了十几里范围内的山并用水泥和钢筋加固,花掉了整整一亿人民币,消耗大量人力,却突然偃旗息鼓,废弃至今。
土塘上游约八公里是竹山县城(古称上庸),三国时代,司马懿智擒孟达就在此地。堵河流经此时拐了个弯,恰好将县城环抱其中,形成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特殊地形。堵河不宽,可以隔岸喊话,鸡犬相闻,河水清澈见底,常年有船只航行,偶尔还有竹排漂过。历史上,这里曾是重要的码头,商贾云集。
堵河内涵丰富,却默默无闻、与世无争。堵河的源头在神农架顶峰的大九湖,是汉江最大的支流,全长338.6公里。秦巴山是地球造山运动中首先崛起的两大山系,距今约八亿年,早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昆仑山系约七亿年。汉江是名副其实的祖母河,是“汉文化”的发源地。“堵河流域”也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而正在兴起的“堵河中心说”,开始向传统的“河洛中心说”挑战并逐渐与之分庭抗礼。据史籍记载,堵河流域是女娲补苍天、伏羲画八卦、神农尝百草之地。堵河的地貌、风光十分独特,由内向外透着荒蛮、原始、古朴、粗犷、浑厚、秀美、温婉、神秘……这里特有的绿松石、“土龙骨”、恐龙蛋、水杉、“娃娃鱼”等也是沧海桑田、远古巨变的最好见证。
在“大跃进”和“三线建设”时期,堵河流域的生态资源曾遭到破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地人们因致富心切再次大面积毁林、“招商引资”。记得十年前回故乡时曾大为伤感:儿时的小溪已不见踪影,水已基本断流,土塘沟因引入一家制药企业而发出难闻的酸臭气味。磷化厂、木材加工厂、黄姜加工厂等企业效益有限,对堵河的污染却很严重。污水、垃圾、渣土任意倾倒,挖沙采石随处可见,游鱼、鸟虫不见踪影,山水草木全无光鲜。
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随着南水北调水源区建设、堵河流域治理开发及土地整理等专项资金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人心,堵河流域的面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两年前,家乡人给我寄来了竹山防洪大堤、沿河环城大道的照片,喜不自禁。“山又青了,水又绿了,天又蓝了。”生态环境的改善还引来了大批的白鹭前来越冬。可以想象,一阵阵、一群群白鹭在堵河及两岸的麦地、稻田、树林上空飞舞嬉戏,会是一副多么美妙、生动的画卷。
堵河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被称为是“淌金流银”的河。堵河水电理论蕴藏量为116.5万千瓦,其中可供开发的为96.6万千瓦。然而,堵河两岸的人民却长期处于贫困、落后之中。堵河下游的十堰市黄龙滩电厂还是“三线建设”时期为配合二汽而建,装机仅15万千瓦。位于竹山县城上游13公里的堵河潘口水电站项目,从1966年开始勘察论证到2005年,几经周折,曾先后四次眼看要上马却又临时搁浅。由于长期无力开发,只能眼睁睁看着财富流走。
2007年9月25日,堵河潘口水电站项目经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总投资43.97亿元、装机容量51.3万千瓦。2007年10月28日,潘口电站项目终于正式开工,预计2008年10月实施截流,2010年大坝正式下闸蓄水,首台机组发电。为了这一天,湖北省委、省政府倾力支持,十堰、竹山两级政府的领导不辞辛劳,不遗余力。为了这一天,堵河人民期盼了整整42年。
兴建潘口电站不仅可以壮大竹山、十堰乃至整个湖北的水电产业,优化电源结构,服务于南水北调远景规划,而且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环保、调峰、蓄洪、旅游、水产养殖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使堵河两岸人民彻底摆脱贫困,迈向小康。潘口电站开工当晚,位于堵河之滨的堵河广场举行了“堵河梦圆”歌舞晚会,烟花绽放……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堵河还真应了她的名字,要靠“堵河”来发展经济。如今,社会上对建坝“堵河”、发展水电的方式也有不少质疑,尤其是对生态环境、物种保护 、泥沙淤积、航运等方面的影响。作为一名关注家乡变化的游子,记者对此也难免有些担忧。
以往,堵河上虽然也兴建了一些小水电,但由于生态植被破坏严重,一遇山洪暴发,堰渠就被冲毁;一遇天旱,河水几乎断流,年发电量少得可怜。活生生的事实诠释了生态建设与水电建设的关系。 “只有满目青山,才有清水发电”。如今,堵河人在实践中已彻底明白——发展“生态水电”的关键是保护好生态。(明天请继续收看无河的故乡-巢湖)
10、野生动物遭遇“网上直销” 谁是“罪魁祸首”?
来源:新华网2008年03月0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951930.html
在互联网交易这一世界最大的交易市场上,小到人们掌中的手机、肩上的背包、口中的零食,大到汽车、游艇……上天入地。人们似乎真的可以“想啥买啥”了。但是,网络交易的隐蔽性、匿名性和不易规范性,也让一些不法分子将魔爪伸向那些已经濒危的精灵--野生动物。
“不怕你找不到,就怕你想不到”--一句经典的广告词似乎彰显了网络贸易的“无所不能”。然而,当牙材、大猫、西角、有机海洋宝石等模糊的名词和野生大象、老虎、犀牛的图片一同出现在个别“网店”时,人们不由得惊呼:野生动物竟然也能上网“直销”了?一场“解救”之战随之展开!
2007年12月21日,宜昌三峡野生动物园,距东北虎被杀现场约5米远的饲养园里的一只东北虎。湖北媒体纷纷报道宜昌三峡野生动物园的一只成年东北虎在12月19日夜被不法分子偷杀并剥虎皮,警方正在全力侦破。据湖北宜昌市林业局办公室副主任王平介绍,20日晨7时40分左右,三峡野生动物园一位饲养员准备给东北虎喂食时,发现一只成年东北虎被杀害,虎皮被剥走,饲养员立即报警。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老虎、大象、犀牛“网上直销”
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和网络贸易的快速普及,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也开始被不法分子搬上“网店”。然而,那些我们儿时从“动物世界”中就熟识的“大老虎”、“小野象”竟沦落到了被网上出售的命运。
以牙雕、xiang牙、xiang ya、牙材、ivory等“模糊”的词汇称呼象牙及其制品,以角雕、西牛角、西角、xi角、非洲牛角代称犀牛角及制品,用dai mao、daimao、海金、有机海洋宝石等代替玳瑁……在一系列“用心良苦”的掩饰背后,则是对野生动物及制品的违法贸易。珍稀的野生动物被剔骨去肉、精雕细刻,身上的“零件”无一幸免地大肆出售;“大批要货、价格从优”等字眼更是让违法分子的有恃无恐暴露无遗。
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中的羊驼正在“散步”(2007年1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中的几只野驴正在“聚会”(2007年1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2007年2至12月期间,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于对中国国内主要的四家大型在线交易网站进行了监测。监测共发现1973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贸易,其中涉及30多种国家一类和二类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附录I和II的保护动物及其制品。
这些网上非法交易“丰富”得令人发指。象牙、虎骨、羚羊角制品成为收藏品,熊胆制品、虎骨酒、麝香被作为保健品和滋补品,活体野生动物被作为宠物、食品及用品,而玳瑁制品、各种野生动物牙则成为饰品、流行首饰被大肆“叫卖”,有些“网店”还宣称“本店商品绝对货真价实”。
而2006年,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在两周时间内,使用“象牙”或“牙雕”对互联网进行了搜索。调研人员共在中文网站上发现835件象牙制品,这些制品中有691件是在拍卖网站上检索到的;87件是在一个电子商务网站上检索到的;59件是在一个收藏品网站上检索到的。而2007年2月的4天时间内,两家中文拍卖网站上就被监测到462件野生动物制品。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网络中的野生动物贸易被公认为交易受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最佳途径之一,被交易的物种和制品种类庞杂,数目繁多。其躲避查处和犯罪的手段日益复杂,跨国交易使走私更为猖獗。
国家濒管办副主任孟宪林说,网络野生动物犯罪是个世界性问题。为了更好的履行国际公约,减少网络贸易对野生动物的压力,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广泛收集情报,严厉打击网络上的野生动物违法和犯罪行为。
【1】 【2】 【3】
11、重装上阵还是重入轮回 环保路径寻求体制支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03月0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954636.html
老话题却注定要开始一个新轮回。
近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递交提案,就关于改进规划环评工作方法提出建议——建议国家出台对于规划环评工作过程进行管理、监督的有关政策。
由这份议案开始,每年都成为“两会”热点的环保问题正式进入本届“两会”议事日程。
从2001年开始,几乎每一年的“两会”,有关环保体制改革、执法手段强化的问题都会引发各界关注,但最终实施效果却依然不容乐观。国家环保总局官员如此形容:蹒跚前行。
今年似乎有新迹象出现。在“两会”之前的一个月内,国家环保总局连续出台绿色信贷、绿色保险以及绿色证券政策。公众普遍认为,这是环保总局一个最新的技术性措施,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将最终改变其风暴式执法的路径依赖,最终在体制层面上获得认可。
而这个判断,有望在本届“两会”上获得答案。
民革提案:从具体到体制再造
在之前的历次全国“两会”上,民主党派提交有关环保的提案已经成为惯例。此前,他们更关心的是某一个具体事件的进展,而今年由民革中央提出的上述议案则证实,公众关心的热点已经从具体环境事件转移到环保体制再造上。
在这份提案中,民革中央选择了由规划环评入手——在过去的一年间,由环保总局掀起的规划环评风暴已经成为毫无疑问的关键词——这个强调统筹、战略性考虑某个具体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的规划条例,在多个大型环保事件中都起到了巨大作用,因而相应的,公众也高度期待它能更多发挥环境执法的效用,并达到效率的最大化。
已经曝光的多个案例则证明,仅靠环保总局仍然无法发挥最大程度的协同执法效用。这可以从民革中央的提案中得到证实。
在上述提案中,民革中央认为,“从目前已开展的相关工作来看,由于我国规划体系的复杂性,规划环评在实践中遭遇了许多困难。《环评法》实施4年多来,规划环评制度在许多地方并未真正得到有效实施,其预想的作用也未得到有效发挥。”
这几乎是一个无须强调的事实结论。在整个2007年间,国家环保总局已经发起了多个规划环评行动,但具体成效并不显著。在涉及地方利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博弈时,环境往往被弱化为次要考虑问题。这也导致环保总局的一些执法行动无法获得支持,以至于该局有官员说,“环保总局能够使用的技术手段告急,如果没有更高层面的体制协调,环保执法将会流于表面。”
而这个结论显然得到了民众认可。民革中央在提案中认为,“虽然国家环保总局在随后出台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中提出了规划环评的早期介入原则和工作程序的要求,但并未与具体的政府决策流程建立联系。因此,现有的规划环评大多是在决策链的末端进行,既难以应对规划环评的对象——我国复杂的规划体系,也无法体现规划环评作为战略环评的重要意义所在,从而在实际操作中造成了许多问题。”
从这个角度而言,如何强化大环保格局则成为一个节点。公众期待这个问题有望在“两会”层面上获得认可,而且形势将有所变化。
大环保格局待定
从2004年开始的每一届全国“两会”,都会有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作出提(议)案,建议将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国家环境部——这就意味着将国家环保总局从国务院直属机构系列提升至组成机构序列,从而使之在执法上和相关政策上获得更多制度保障。
综合过去多年的议案来看,提议环保总局升格的核心原因中始终包括几个关键词:理清体制架构、扩大执法权限、延伸环保总局执法范围——这在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外界对我国环保执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清晰的认识。
多个观察人士认为,上述几个问题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大环保”这个核心概念:究竟是应该将环保总局扩权还是应该在更高层面上出台一个协作机制,从而使中国的环保管理架构产生明显升级。
而这就必然涉及环境保护体制改革的问题,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曾表示,目前中国环保现状已经从觉醒进入到利益博弈层面。
在国家环保总局一位高级官员的公开言论中,外界已经能够看出部分轮廓:针对中国环保现实,环保总局升格只是一个体制突破路径,而更深层次的变革只能从环保体制升级上寻找出口。这就意味着,首当其冲的是,环保总局必须告别“孤独执法者”困局。众所周知的是,由于在职能方面存在交叉和重叠,除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这一法定环境监管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农业部、林业总局以及国家海洋局等机构,也在特定的领域发挥着相关的环境职能。
仅以水资源管理一项,除却“环保不下水,水利不上岸”这个约定俗成的惯例之外,还有包括农业部等至少六家机构可以发挥作用——而在涉及地方经济发展和投资利益方面,还会牵涉更多的部门——以至于环保总局一位官员说,“环保问题说白了,就是体制困局。”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个必然引发关注的热点将是,环保总局的未来架构将会如何确定,国家是否会在机构改革中赋予环保更大的权限,从而促使环保总局做强“大环保”架构。
路径选择
这种大环保架构正是环保总局一直试图在具体执法中强化的一个概念。这种变化最早可以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一个讲话中得到证实。他在一次会议上说,“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实现历史性转变,即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这个说法,则被认为将是“大环保”格局的一个最终出发点。分析人士说,这说明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仅仅依靠环保总局来解决中国环境问题是不现实的,必须要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手段,这就意味着“经济政策、体制变革和管理架构”都会在新的模式下运行。
而几乎与此同时,国家环保总局开始尝试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手段来强化“大环保”概念:2007年年终,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曾经说过,“周期性的环保风暴式执法已经走到尽头,未来的环保工作将更加依赖全社会参与和部委协调机制。”
因而在2007年的下半年,环保总局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开始新的路径选择:在该局的多次新闻通气会中,大规模高密度的环保执法行动仍然持续,但有关建立新的环保体系的说法开始升温。
随后,国家环保总局开始联合经济主管部门出台多项有针对性的政策:这就是后来被系统性确定为“环保经济政策体系”的举措——联合银监会出台针对污染企业的信贷限制规定、联合保监会出台有关环境保险制度、联合证监会出台针对上市公司的环境评价制度——上述几项制度,均是在强调部委联合、环保执法范畴扩大的前提下运用,从而使环保执法手段具备了多样化和协作化的明显特征。
就目前情况而言,这几项经济政策的出台获得了外界的高度认可。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这说明环保总局已经开始逐步走出体制困局,并尝试在执法路径上进行多渠道选择——而与此同时,多个部委的参与协作,有助于环保总局在未来的执法环节中具有更大的震慑力和执法明确性,从而成功摆脱传统的部委博弈、地方和中央博弈格局,使环保执法工作能够在更高层面上获得认可。
而本次“两会”,预计这将是一个显著热点——毕竟过去很多年的环保执法现状证实,如果体制上无法有明确保障,仅仅依靠部委之间的协作配合,并不能达到预期中的效果。
是重装上阵还是重新陷入轮回?民众在等待答案。
12、鄱阳湖千里浩瀚水面消失 城市上千万人遭受危机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2008年3月3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90149
随着2008年早春的到来,鄱阳湖,这个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曾经碧波千里的浩瀚水面消失了。据统计,鄱阳湖大旱,河畔的城市有上千万人遭受了危机。
鄱阳湖喊渴,除了自2006年以来沿湖地区持久干旱、上游来水少等不可抗拒的因素以外,似乎人为的危害更为可怕。
围湖造堰随处可见
料峭春寒中,江西省都昌县多宝乡的老渔民谭生根坐在干裂的湖边,一脸茫然。一年之初,本想多打几网鱼卖个好价钱,可是几网下去,都是几条小不拉叽的鱼。他介绍,往年大鱼一天能捕上几百斤,鱼是一年比一年难捕,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少。
每年的打鱼旺季是八九月,而2007年很多渔民在八月就收网了。谭根生认为,收网的原因是打鱼的收入不足以支付一天的开支,很多渔民准备另谋他业。
记者在走访鄱阳湖周边县时,多位渔政分局局长认为,围堰堑湖是一大原因,鄱阳湖一块块被瓜分干了。
鄱阳湖水域非法围湖造堰不断发生,一些地方形成了一股风潮。一些农民利用旱季湖底裸露时机,在鄱阳湖湖底筑起1米到5米高的围堰,围堵圈占河湖水域,枯水期湖水逐渐退却后,围堰者就“坐收渔利”。
有的20多公里长、二至五米高的围堰,圈占了近五千亩水域。这种情况在2006年底尤甚。
全国政协委员傅琼华说,如今在鄱阳湖围湖造堰与当年围湖造田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靠湖吃湖”、破坏生态的做法。非法围堰不仅破坏湖区渔业资源,而且严重影响湖面行洪,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加以制止。
有关水产科研人员也指出,这是违规的“瓮中捉鳖”。围湖造堰是对鄱阳湖野生渔业资源的一种野蛮掠夺,破坏了野生鱼类的正常洄游繁衍和鄱阳湖候鸟的食物源。
速生杨吞食鄱阳湖湿地
自2000年以来,在招商引资的浪潮中,一场“种杨风波”席卷鄱阳湖区12个县市中的11个,达到19.83万亩。鄱阳湖区的11个县市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在鄱阳湖湿地大量种植速生杨。湿地速生杨树疯长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种杨后果很快凸显出来。沿湖湿地上有着连绵不断的杨树林,“杨树增多,鸟类明显减少”。其时,反对的声音开始出现,专家指出大量种植杨树会改变湿地性质,使湿地旱化,并且对候鸟安全迁徙不利。
可湖区一些县市对造林商的招商引资兴趣浓厚,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一直在发出反对的声音,该局2004年6月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然后就此上报,省林业厅等部门为此专门下函到当地政府,严禁在鄱阳湖吴淞高程18米以下种植杨树。
2005年的时候,各地基本停止了种植杨树,但到了2006年又开始反弹。
有关专家指出,这种种植杨树的行为是一种短视行为,得到的是眼前的利益,损害的却是鄱阳湖的生态环境。
无序采砂加剧湖底沙漠化
在鄱阳湖蛤蟆石段,记者看到一条条吊砂船、采砂船、运砂船,这些船只堵塞长江江面,有些船只甚至侵入了长江主航道。星子到湖口水道,难以计数的挖砂船穿梭而过。曾经碧波万顷的鄱阳湖被搅成了一锅粥。记者多次路过湖口水道,随处可见“百舸争流”的挖砂场景。
鄱阳湖渔政管理人员分析说:“挖砂船一般先要掀掉鄱阳湖水底一层肥沃的淤泥,再挖掘露出的砂石。这层肥沃的淤泥正是水底微生物包括鱼类主要饵料的繁殖场所。”挖砂加重了鄱阳湖水底的“沙漠化”。
鄱阳湖无序采砂和监管成为鄱阳湖资源环境的一大“顽症”。记者了解到,沿湖地区的一些政府为了地方利益,公开拍卖湖区的采砂权,且存在只收钱不管或难管的问题。
据了解,1998年开始至2003年,江西有关部门开始规划治理鄱阳湖,情况有所控制,但并未从根本上遏制这种无序的状况。
江西省余干县渔政管理分局局长张继林认为,采砂对鱼的生存带来了很大影响,吸砂王把整个河床都破坏了,微生物中的螺蛳、小蚌这些鱼类的美味全被吸干净。加之这个场所遭到破坏,鱼类根本没地方产卵。
当地渔政人员介绍,功率达几千马力的大型采砂船,一次作业就可将水深30米、半径60米范围内的砂石吸个精光,形成100米宽的大坑,几百只砂船在鄱阳湖上穿梭往来,马达声日夜响个不停。
江西省鄱阳县渔政分局局长王兴干也认为,无序采砂,对鱼的生长环境破坏确实很大。
鱼少了,湖边竟出现了“人鸟争食”的尴尬。当渔民为生计疯狂捕捞仅剩下的鱼苗时,岸边的候鸟也无食可觅。记者在鄱阳湖湖边看到,大量湖边湿地已完全干涸,甚至干裂变硬。在一些湖边布满了“迷魂阵”———这种专门捕鱼的工具,只要进入,鱼苗也无法逃脱。
“鱼没了,候鸟没了,湿地的生态食物链将被打断。不出几年,鄱阳湖这个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将会消失。”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担忧。
如果说采砂是湖泊受到影响的重大原因之一,那么生态链的平衡发展,更不可忽视。江西湿地管理中心陈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然灾害面前,人为灾害才是最可怕的,需要合力来保护这条生态链。保护这条生态链,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记者李青)
13、潘岳:绿色资本市场倒逼企业环保责任
来源:财经时报2008年03月0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952255.html
2月25日第三项环境经济政策《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由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新闻界正式通报,相距2月18日出台的第二项经济环境政策《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前后不过7天。
潘岳认为本次《意见》虽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绿色证券,但已在核心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绿色证券政策将以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和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为核心,通过调控社会募集资金投向,遏制“双高”企业等污染行业过度扩张,维护广大股民的利益。遏制、防范资本风险,并促进上市公司持续改进环境表现。
2007年7月,随着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一场绿色风暴开始登陆中国的资本市场。今年2月13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通报绿色信贷第一阶段的进展时表示,经过半年的推进,绿色信贷取得了阶段性、局部性成果,但与预期目标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大面积推进还面临着不少制度性和技术性的困难。但是,仅仅经过8个月的过度,第二和第三项环境经济政策接连发出。这被看作是中国“绿色资本市场”逐步形成的标志。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事故也进入高发期。按照环保总局公布的数字,有7555个大型重化工业项目,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相应的防范机制却存在缺陷,导致污染事故频发,严重污染环境,危害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污染事故发生后,由于善后处理没有机制保障,企业应承担赔偿和恢复环境责任往往没有落实,污染受害人不能及时获得补偿,引发了很多社会矛盾。这种“企业违法污染获利,环境损害大家买单”的现状不能再持续下去了,现实迫切要求建立一个有效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2005年发生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则直接推动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出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制度。它是企业就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风险在保险公司投保,由保险公司对污染受害者进行赔偿。同时,环境保险的收费与企业污染程度成正比,如果企业发生污染事故的风险极大,那么高昂的保费会压得企业不堪重负。保险公司还会雇佣专家,对被保险人的环境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这种市场机制的监督作用将迫使企业降低污染程度。
国际经验证明,一个成熟的绿色保险制度,是一项经济和环境“双赢”的制度,也是一个能更大范围调动市场力量加强环境监管的手段。
而继“绿色证券”之后,另一副遏制“双高”污染的枷锁也套在了欲在扩张的污染企业头上。通过审查,共有10家首次公开招股的公司被处以不予通过或暂缓通过上市核查的决定。他们或因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亦或发生过重大污染事件、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以及核查过程中弄虚作假。潘岳说,2008年,环保总局将着力建立起完善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帮助投资者规避环境风险,同时凝聚广大股民力量,引导上市公司履行其环保责任。
2006年的上市公司年报中,只有少数的公司进行了环境信息披露。但是其披露信息多位于风险概念中,无法满足公众特别是股民的判断需求。
环保总局将会同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管理办法》,在企业上市和再融资环保核查程序中,拓宽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途径,并与中国证监会配合,建立健全环保部门与证券监管机构间的信息通报和联动机制。
建立对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保整改计划的后督察制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环境监管,督促企业保证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加大对上市公司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也将逐步建立起来,鼓励上市公司主动披露环境信息。环保总局也会定期向中国证监会通报上市公司环境行政处罚情况。而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制度可以为投资者、管理者提供更直观的环境绩效排名信息。(孙维晨)
14、56个菜篮子与3000条手帕的环保隐喻
来源:光明网-光明观察 2008-03-04 高福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3/04/content_742719.htm
从温州农村坐大客车到杭州报到,再从杭州参加浙江省人大代表团坐火车到北京,一路上,53岁的全国人大代表陈飞的特殊“行李”引起了许多人注意:一新一旧两个菜篮子、一条手帕,而它们又代表着56个菜篮子与3000条手帕。陈飞准备把56个菜篮子送给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把3000条手绢送给与会人员,籍此大声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环保,抵制白色污染,追求绿色生活。(3月3日人民网)
作为一名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温州永嘉县农民陈飞的履历很简单,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其中在2000年到2007年间义务宣传环保。在他递出的绿色名片上,印着他的唯一“职务”: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为让更多的人自觉放弃使用塑料袋,陈飞每次宣传都免费分发菜篮子,用菜篮子换塑料袋。迄今,他已走过全国19个大中城市,送出了上万个自己出钱定做的菜篮子。
在这位普通的农民代表眼里,一个小小的菜篮,一方轻巧的手绢,绝非一般意义上的“礼物”,而是事关生态文明、节约意识和生活质量。如今,人们为了方便自己,早已忘记了昔日菜篮子、布袋子的益处,也很少有人使用手绢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性塑料袋和一次性纸巾。这种习惯带来的是塑料袋泛滥成灾,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白色污染”成为社会公害,给人类的生存发展造成威胁。
据专家介绍,由于塑料袋大都是用不可再生降解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测试结果表明,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会影响土壤内的物、热的传递和微生物生长,改变土壤的特质,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废弃在地面和水上的废塑料袋,容易被动物当做食物吞入,塑料袋在动物肠胃里消化不了,导致动物肌体损伤和死亡……如果不及时治理,终有一天,满世界的白色将吞没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大了限制和禁用塑料袋的力度,我国也没例外。前不久,国务院发出通知,从今年6月1日起,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所有商品零售场所必须在商品价外收取塑料袋价款,旨在依靠经济杠杆限制塑料购物袋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这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题中要义,更是对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一次挑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次人大代表陈飞将56个菜篮子与3000条手帕带到北京,吸引公众眼球的并非是他手中的“道具”,而是其隐喻的环保理念——菜蓝子、布手绢成本低且可以重复使用,既节约资源又减少污染,更保护了生态环境,是“一石多鸟”之举。它还提醒我们,在当前国情下,要使“常提菜篮子,常用小手绢”成为新的生活习惯和公民的自觉行为,无疑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当务之急,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将环保理念、节约意识深深根植国人心中。
治理污染没有局外人,保护环境没有旁观者。环保是世界性的议题,也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有些事情,比如摒弃塑料袋,重提菜篮子;少用餐巾纸,多用布手绢,是完全可以从你我、从现在做起的。如此,“白色”就会少些污染,环境就会多些亮丽。期盼这56个菜篮子与3000条手帕在代表中产生蝴蝶效应,让更多的人都来关注环保,推进“生态文明”又快又好的向前发展。
15、“最大塑料袋生产企业停产”的启示
来源: 大江网-江西日报 2008-03-04 汪洋仁
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08/03/04/002691503.shtml
作为一个年产值22亿元、规模已连续11年居本行业全国之首的塑料袋生产企业,河南遂平华强塑胶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停产结算。导致该行业龙头企业停产的主要原因是,国家“限塑令”出台,使非环保塑料袋逐步失去了市场。此外,新劳动法的实施,将“增加用工成本”,“诸多家庭作坊式企业造成了冲击”也是内因。该企业的停产,至少给了我们如下启示:
企业需提高环保意识。企业环保意识不仅体现在企业生产的排污达标、符合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等,还需要让自己的产品具有环保性能。有关白色污染早已成为世界性的环保问题,而且已有部分国家通过立法的方式限制塑料袋。这些信号无疑早就预示着我国的“限塑令”出台是迟早的事。可遗憾的是,像“全国最大塑料袋生产企业”也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所生产的产品90%仍然是非环保的塑料袋。不重视环保的企业,最终是要被挤出竞争行列的。
企业应强化忧患意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企业同样如此。要让企业之树常青,企业管理者就必须有忧患意识。以河南该塑料生产企业为例,若是其在做大企业的同时研发出新型的环保型塑料袋,或者顺利转型转产,那么,即使“限塑令”出台,也不至于落到企业突然停产、导致“2万多人下岗”的地步。
企业需增强竞争意识。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正像一企业家所言:“在市场中,大象是踩不死蚂蚁的。”如果过分地担心其他竞争对手带来的冲击,那只能说明自己的企业缺乏竞争力,有垄断思维作怪。企业只有增强竞争意识,不断提升竞争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一味地依赖市场垄断获利,垄断的尽头就是企业的末日。
还有,企业不能过于依赖廉价的人力资源。诚然,廉价的劳动力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这种“优势”不能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依靠。我国人口的逐步老龄化、民工荒等现象的出现,以及新劳动法的实施等已发出了信号,过于依赖廉价的劳动力并非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企业用人不能单纯地看劳动力是否廉价,更重要的是看其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