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01
2、中国环境报: 全国已取得44亿元的污染减排效益
3、林业局网站: 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4、新华社: 解振华:应对气候变化重在行动
5、人民网: 因环境污染问题遭通报的今麦郎将恢复试生产
地方信息:
6、新华网: 太湖将封湖禁渔
7、经济参考报: 山西长治对环境治理项目进行资金支持
8、新消息报: 银川首次进行污染源普查 初步统计有9739个
9、中国建设报: 辽宁:将消灭辽河干流超五类水体
10、新华社: 安徽两会代表建言保护巢湖生态
人与自然:
11、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境内野生虎只剩50只 挽救野生虎极具挑战[图]
深度报道:
12、第一财经日报: 在传统环境与发展模式走到尽头之际
环境时评:
13、新华网: 百姓闹电荒,自贡灯会亮给谁看?
14、中国网: 质疑“南国灯城”凸显资源挑战传统
15、中国环境报: 污染减排应建立健全三大机制
1、耶鲁大学公布环保国家排行 中国列第105名
来源:新快报 2008年02月0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2/01/content_7541541.htm
上周,耶鲁大学环境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公布了首份正式《环保表现指标》,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环保表现进行了排名。排名参考了各类指标,包括碳和硫磺的排放量,水的纯度和水土保持的措施等,以此对每个国家进行全面的评分。虽然富有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包括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冰岛)占据排行的前五名位置,垫底的五名均为贫穷的非洲国家,但排名中仍然有出人意表的地方:哥伦比亚,位列第九,甚至排在了法国、加拿大和德国的前面。丹尼尔·意斯提,耶鲁大学环境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前政策制定者,近日接受了《新闻周刊》记者的访问。
《新闻周刊》(以下简称《新》):似乎国家的环保力度与其富裕程度有很大关系。
意斯提(以下简称意):毫无疑问,较富裕国家会投放更多资源来改善环境,例如保证饮用水安全、控制污染和改善空气质量等。但无论是在哪个经济发展程度上,我们都发现一些国家的环保表现要比其他同等收入程度的国家好。所以,国家富裕当然有利于环保,但好的政府管理同样重要。
《新》:排行榜中的哪个国家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意:哥斯达黎加,这个国家与富裕沾不上边,但却在环保表现排行第五,这就表明该国十分认真地推行环境政策措施,承诺以环保作为国家认同的基础。
《新》:对于东欧国家的出色表现我感到很惊讶,他们在前20位排名中占有6个席位。
意:东欧国家对清除前苏联时代留下的污染严重的工业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并与临近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合作,承诺搞好环保工作。而且它们拥有很多核电厂。
《新》:在过去,你都能预测环保发展的趋向,这些趋向都对环保影响深远。例如,你就曾准确预测商业世界将会热切拥抱绿色时代的到来。
意:对于这个趋向,早在我还在环保局工作的时候就开始留意了,一直关注了15年。过去几年的一个重大发现就是,在一些重要的环保进程上,其实是商业机构而非政府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这不是说政府的角色不要紧,政府通过激励机制来引导私营机构的行为是十分重要的。这要求富含智慧的政策。但如果你真的希望改善环境,关键就是令企业家增加对科技发展的投入。
《新》:在过去,人们都认为环境保护和商业盈利是相互矛盾的。
意:事实上,世界经济论坛的竞争力排行在很大程度上也参考了我们的《环保表现指标》。上世纪60年代的发展理论认为,如果国家花了太多力气在环境保护上就会加重工业的负担,影响经济表现,但事实表明,如果国家环境管理得当,也会拥有好的商业管理,与旧理论正好相反。
《新》:哪些国家将商业机会与环境保护成功地融合在一起呢?
意: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它们将环保工业的投资作为经济基础之一。例如,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在挪威,而挪威在我们的环保表现排行中位列第三。许多瑞典公司都致力于环保,宜家和沃尔沃就是很好的典范。
《新》:美国在环保问题上一向表现不佳,有什么是美国政府应该做的?
意:美国在我们的榜单上仅排名39位。美国政府没有相关政策措施来激励商业团体减少排放温室气体、制定高能效策略、投资替代能源。但美国的商业团体,就算没有得到政府的帮助,也开始走近环保,因为他们感觉到,下届政府将有很大可能加强对气候变化的控制。
《新》:哪些企业做得特别好?
意:以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例。在其前CEO杰克·韦尔奇的领导下,GE在环境问题上臭名昭著。他们污染了哈德逊河和胡萨托尼克河,韦尔奇还与环保局对抗多年,拒绝清除河上的污染。现任CEO杰夫·伊梅尔特不仅解决了这些问题,还将GE转型为致力环保的企业。他们对高能效机车和飞机引擎、风力能源、太阳能、干净水源等投入大量资金。这对GE来说是个翻天覆地的转变。
全球环保表现指标(部分)
排名 国家 EPI 分数
1 瑞士 95.5
2 瑞典 93.1
3 挪威 93.1
4 芬兰 91.4
5 哥斯达黎加 90.5
6 奥地利 89.4
7 新西兰 88.9
8 拉脱维亚 88.8
9 哥伦比亚 88.3
10 法国 87.8
11 冰岛 87.6
12 加拿大 86.6
13 德国 86.3
14 英国 86.3
21 日本 84.5
26 马来西亚 84.0
28 俄罗斯 83.9
39 美国 81.0
51 韩国 79.4
53 泰国 79.2
102 印度尼西亚 66.2
105 中国 65.1
120 印度 60.3
149 尼日尔 39.1
2、全国已取得44亿元的污染减排效益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8年01月3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1-31/173013362277s.shtml
本报讯 记者从近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的全国清洁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班获悉,我国积极督促、引导和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且使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达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
清洁生产审核是实施清洁生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评价各项环保措施实施效果的工具,为制订总量削减指标、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核发排污许可证提供了依据。
近年来,我国采取企业自愿审核和强制审核的办法,讫今已建立了205家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培训了近5万名清洁生产审核与管理人员,审核了近7000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对推动节能减排发挥了关键作用,已累计削减COD407万吨、BOD450万吨、氨氮508万吨,削减烟尘排放量1.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6万吨。
同时,全国投入清洁生产方案实施资金118亿元。使清洁生产在节约能源资源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仅2006年,全国就节电804万千瓦时、节煤122万吨、节油近7万吨。截至2006年,因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减排污染物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达44亿元,因节能降耗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55亿元。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实现污染物减排,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因为清洁生产就是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是对生产过程再设计、对产业结构再调整的直接手段,也是对现有环境管理制度的有效补充。
3、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来源:林业局网站2008年02月0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2/01/content_7541835.htm
2007年11月20日,几只白天鹅在水中栖息。进入冬季以来,数千只白天鹅陆续从西伯利亚迁徙到山西省平陆县黄河湿地栖息越冬,平陆黄河湿地成为美丽的“天鹅湖”。 新华社发 诗地 肾脏 天堂――写在世界湿地日的报告[组图]
1月28日,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议由国家林业局印红副局长主持,外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海洋局等5个副主任委员单位和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交通部、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等10个委员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印红副局长首先感谢各部门长期以来对林业工作的支持,特别强调我国湿地保护所取得的成就是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合作的结晶。该委员会的成立,将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更好地开展履约工作,对外广泛宣传我国湿地保护管理的工作成效,树立中国在自然生态保护领域的国际形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马广仁主任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湿地保护和公约履约有关情况,严承高副主任通报了2008年1月份在泰国召开的《湿地公约》亚洲区域会有关情况。
在听取情况介绍后,各部门代表积极发言,认为我国湿地保护和履约工作及其重要,成立该委员会十分必要,对于促进国内湿地保护,推进履约工作,提高我国国际形象具有重大作用,纷纷表示愿积极支持配合委员会工作,充分发挥该委员会作用。同时,与会代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印红副局长在会议结束强调,感谢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与会代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国家林业局将严格按照国务院的职能分工、现有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在湿地保护和履约中做好组织协调、服务工作;在国家层面立法中,将湿地生态系统作为完整的生态体系,从维护和发挥湿地生态系统多种服务功能的角度出发,多角度建立有利于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制度衔接,加快立法进程。今年第十届缔约方大会将在韩国召开,请各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国家报告,做好参会准备。同时,将进一步完善该委员会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相关部门作用,努力推进中国球湿地保护事业,促进公约战略目标的实现。
4、解振华:应对气候变化重在行动
来源:新华社2008年02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852559.html
新华社美国檀香山1月31日电(记者王建刚 王艳红)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30日在这里召开的第二次“主要经济体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会议”上强调,各国应采取实实在在的行动,以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
在谈到设定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的问题时,解振华说,设定该目标是一个过程,各方需要认真讨论,“当务之急是强化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国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应采取的实实在在的行动”。
他强调,要想达到一个有意义的全球长期减缓气候变化目标,必须就应遵循的原则和需考虑的因素取得共识,设立目标的过程要体现科学性、环境有效性、经济技术可行性、公平原则、历史积累、人均排放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等。
他认为,要考虑实现目标的可行方案和手段,特别是如何体现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公平分配排放额度的问题,以及减排行动不应当影响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在谈到欧盟提出的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少50%的目标,以及一些国家提出的2050年全球排放比目前减少50%的目标时,他认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是“极其困难的”。
他解释说,以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少50%的目标为例,即2050年全球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不能超过104亿吨,即使发达国家2050年实现零排放,发展中国家也要在2005年142亿吨的基础上减少38亿吨,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解振华充分肯定了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各种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他说,中国、印度近年来少排放的温室气体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下所承诺的减排总量。发达国家的排放不减反升,仅2004年就比1990年增长多达11%。
解振华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采取了大量的节能降耗等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节能降耗,认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需要,也是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他强调:“中国绝对不会在发展中随意、无约束地排放温室气体,将积极务实地参与国际合作,与各国一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贡献。”
5、因环境污染问题遭通报的今麦郎将恢复试生产
来源:人民网2008年02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849843.html
人民网北京2月1日专电 (记者扎西)记者今天从国家环保总局获悉,四川省环保局已同意因环境污染问题受到环保部门通报的今麦郎(成都)公司恢复试生产。
据了解,受到处罚后,今麦郎(成都)公司立即停产,如期交纳罚款,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整改。目前,6条方便面生产线和食堂安装了7台油烟净化器,收集废油脂外卖综合利用;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生产废水混合,由相关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并用罐车运往彭州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再处理,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三级标准;其厂区污水外排口,已在彭州市环保局监督下实施了封堵。同时,该公司制定整改工作推进表,积极主动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汇报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接受监督检查。
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今麦郎(成都)公司环保整改已经取得成效,今后要举一反三,切实将有关环保措施落实到位,确保环保工作的稳定性、长期性和持续性,积极履行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为民族品牌企业树立良好的环保榜样。
6、太湖将封湖禁渔
来源:新华网2008年01月3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6847515.html
江苏省日前决定,太湖将封湖禁渔。从2月1日到8月31日,全太湖水域除特别允许的专项作业外,其他捕捞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作业一律禁止。
在封湖禁渔期内,持有特许捕捞证的渔民可在允许的范围内继续从事特种捕捞。炸鱼、毒鱼、电鱼、虾簖、密眼流刺网(网目小于1.2厘米)、鱼鹰、地笼网、机吸螺蚬、闸口套网、大小花篮作业等为太湖全年禁止使用和携带入湖。
江苏发布的《太湖封湖禁渔通告》还规定,太湖东山与西山之间的水域为常年禁渔区,全年禁止渔业捕捞生产及捞割水草作业。禁止在封湖禁渔期间收购非允许捕捞的水产品。违规捕捞、收购者,将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赔偿渔业资源损失、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没收渔船、吊销捕捞许可证等处罚。
为增殖渔业资源,2007年,太湖开展了鱼苗放流,共放流各类鱼苗45万公斤。(记者石永红)
7、山西长治对环境治理项目进行资金支持
来源:经济参考报2008年02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849643.html
近日,山西省长治市一次性投入环境治理项目资金4503万元,对全市31个企业治污减排项目和22个市、县两级环保建设项目集中进行资金支持,以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步伐。
对于本次支持的项目,长治市财政、环保部门将督促项目实施单位严格按照环保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使用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和足额配套,并将对监测仪器等设备公开进行政府采购。治理项目如期完工后,由项目单位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市财政、环保部门组织竣工验收。
8、银川首次进行污染源普查 初步统计有9739个
来源:新消息报2008-02-01
http://news.h2o-china.com/policy/industry_manage/684071201827310_1.shtml
昨日(1月30日)记者从银川市环保局获悉,经过1个月挨家挨户登记,初步统计出首府共有各类污染源9739个。
今年1月起,银川进行首次污染源普查,对所有排污工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进行全面摸底。其中,工业源主要包括造纸、食品制造业等11个重污染行业,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16个重点行业,及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生活污染源普查主要围绕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染展开,包括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同时对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进行调查;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范围是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场等。
截至目前,此次普查的清查阶段已结束。据初步统计,银川三区两县共查出各类污染源9739个,其中工业污染源1189个、生活污染源8542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8个。从数据分析看,生活污染源中,餐饮业所占比例最大,理发及美容保健业、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保养业分居第二、三位。
9、辽宁:将消灭辽河干流超五类水体
来源:中国建设报2008-02-01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wastewater/683991201826689_1.shtml
辽宁省省长陈政高日前在沈阳宣布,辽宁省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辽河流域干流全部消灭超五类水体。
辽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流域之一,因流域内长期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辽河流域干流几乎成为一条“污水沟”,水体大部分为超五类,几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1996年辽河被国家确定为“三河三湖”重点治理流域。自2002年以来,辽宁省筹资近40亿元,在辽河流域建设污水处理厂20座,新增处理能力近215万吨。近两年来,随着辽宁建设“生态省”试点工作的启动,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步伐日益加快。
以辽河重要支流之一的浑河为例,几年来,沈阳市对浑河沈阳段投资50多亿元,实施了河道清淤疏浚、污水处理厂建设、绿化景观带建设等多项工程,浑河全河段COD由超五类改善到四类,已经成为沈阳市内的一条景观河。
据了解,为实现辽河治理目标,辽宁省今年将抓好147项水污染治理工程,集中整治清河、细河等10条辽河支流,3年内全部取缔城市段排污口,其中2008年完成省辖市城市段排污口取缔工作。
此外,辽宁省还将加快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县(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现有污水处理厂运行率也要达到80%以上。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姜作勇表示,开发区到2008年年底前,各县(市)到2009年年底前未完成建设任务的,将实施建设项目区域限批。(陈梦阳)
10、安徽两会代表建言保护巢湖生态
来源:新华社2008-02-01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wastewater/684231201843109_1.shtml
据新华社 安徽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谢平在此间召开的安徽“两会”上建议,从考虑巢湖环境压力和做大做强安徽化工产业的角度出发,应重新调整安徽化工产业布局。
正在规划中的合肥化学工业园,主要依托现有安徽氯碱化工集团等企业搬迁项目为龙头,选址于巢湖之滨的撮镇以东,园区规划首期10平方公里。“合肥市化工园的环评报告显示:园区主要水污染物为COD、氨氮、总磷,及苯、氯化物、氟化物等,废水处理后最终排入巢湖。合肥化工园建成后,因巢湖已无环境容量,合肥化工园将加剧巢湖的污染。”谢平说。
巢湖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泊之一,巢湖污染问题早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自“九五”时期就被国务院列入重点治理的流域和区域。“十五”期间,各级政府对巢湖流域治理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用于巢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但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07年1~4月对巢湖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巢湖全湖平均为V类,重点为总磷和氨氮超标,为重度污染。去年巢湖的蓝藻暴发,也发出了巢湖污染的强烈信号。
为了构建与长三角地区化工产业对接的平台,安徽省发改委已批复在安徽和县建设全省精细化工产业有机合成基地。谢平建议在化工产业规划上要避免重复建设,可以将合肥化学工业园与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整合,建设一个高效、安全、生态、设施完善的集生产、科研、服务、商贸、物流、信息、市场于一体的综合性精细化工集中区,做大做强安徽化工产业,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使生产成本降低到最低程度。
11、中国境内野生虎只剩50只 挽救野生虎极具挑战[图]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8年02月0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2/01/content_7541498.htm
拯救野生虎
在并不太遥远的过去,贵州西江雷公山的密林里曾有过野生虎。当时,西江的森林中生活着大量野生熊、鹿和野猪,都是老虎——终极捕猎者的主要猎物。也正是在那个时代,苗族猎手唐正保成为了闻名一方的“打虎英雄”。为响应政府“除害”灭虎的号召,他买来火药枪和捕兽夹,在当地山区中“扫灭一切”。仅在上世纪60年代短短的十年里,他杀死过30只虎。将一只300多斤重的虎的皮和骨交给供销社收购,竟能获得“巨款”500元。今天,雷公山依然巍峨耸立,却寂静无声,再没有了昔日的鸟兽踪迹。垂暮之年的唐正保放下猎枪,成为一名护林员。他每天都要进山巡查,希望能再发现虎的踪迹。然而日复一日,他再没有见到什么比蛇更大的动物了。——余未人《苗疆圣地》“人与动物的恩恩怨怨”
这个悲剧故事正是对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这种中国特有虎亚种命运的高度总结。据报道,仅仅40年前中国仍有4000多只野生虎。然而,近20年来,已无人在野外目击到华南虎。虎专家判断,这一亚种已在野外绝迹。实际上,过去的50年内,野生虎栖息地丧失和人类对老虎及其猎物的大量捕杀,用虎器官和衍生物进行贸易等活动已经导致了其他三个虎亚种的灭绝。而残存的虎种群也正命悬一线。
中国境内野生虎只剩50只
中国境内现存岌岌可危大约50只野生虎,大多分布在与邻国交界地带。然而在中国各地的养殖中心里却有5000多只人工圈养虎。迫于来自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投资“虎繁育场”的商人们的压力,他们宣称,正在“探讨允许使用人工繁育虎骨入药的可行性”。
这个宣布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尤其是其他虎分布国。他们之中,许多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盗猎,和由此导致的野生虎数量的锐减。野生虎的生存状态已如此脆弱,任何额外增加的盗猎压力都会将它们推向灭绝。
自1975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第一届缔约国大会以来,虎便被列入公约附录I。保护世界仅存的野生虎也由此成为国际社会共同的政治愿望。为阻止野生虎数量继续减少,CITES公约通过了多项决议以控制对虎器官及衍生物的非法贸易。为履行国际公约,中国也于1993年禁止了对虎骨这一传统中医药材的国内贸易。之后,中国政府还将虎骨自官方药典中删除,开展面向公众的宣传教育,以及积极探索中药材中虎骨的替代品。
在有效的贸易禁令与严格执法共同作用下,俄罗斯远东地区野生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种群得以恢复。动物保护界人士在振奋之余却不得不担忧,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重开虎制品消费的闸门无疑会给野生虎带来灭顶之灾。为了解除这场给野生虎造成浩劫的危机,2006年,来自动物保护、动物福利、动物科学,以及中医药界的多个非政府组织联合起来,形成了规模空前的世界老虎保护联盟。尽管这些组织来自世界各地且宗旨不同,但都对野生虎的存亡怀着共同的忧虑和一个共同的目的,即终止虎贸易。
国际虎联盟成员之一IFAW调查发现,假借“保护”和“维护人类健康”之名,这些养虎场加速虎的繁殖,囤积虎的尸骨,其中一些甚至已经开始售卖虎骨制品。2006年底,中国各养虎场已累积了约5000只人工繁殖虎,且还在以每年800只的速度不断增加。养虎场主为了摆脱由于自身商业决策错误投资这项违禁商品所造成的财务窘境,开始积极公开游说政府重开贸易禁令。
“以虎养虎”有百害而无一利
纯粹以商业为目的的虎饲养场所谓的“以虎养虎“对野生虎保护有百害而无一利。人工饲养虎基因杂乱、退化,既无保护价值,也由于野性尽失,缺乏生存能力而无法被放归野外。同时,为卖虎而养虎的行为也将重新唤醒已逐渐熄灭的,人们对虎制品的市场需求,从而刺激对野生虎的盗猎。饲养一只虎从小到大的成本高达7000美元,而猎杀一只野生虎只需花费15美元,相较之下,高昂的利润率将成为盗猎野生虎的强大动因。并且,由于直观虎骨以及制品无法分辨其来自野生虎还是人工饲养虎,养虎卖虎也将给执法人员造成巨大困难,为野生虎制品混入市场提供契机。
此外,养虎卖虎还有损于传统中医药的美誉。国内外的中医药行业者已经普遍停止使用虎骨入药。国际虎联盟的另一个成员TRAFFIC近期对中国518家中药店调查发现仅有2.5%的商店声称存有虎骨。
“作为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传统中医药并不希望承担导致虎灭绝的责任,”美洲中医学院院长黄立新在CITES公约大会上声明,“申请虎器官贸易合法化的要求绝非出自传统中医药界,而仅代表那些以养虎谋求商业利益的投资个人的愿望。”
2007年,CITES公约171个缔约国再次一致通过了“虎及其他亚洲大型猫科动物的保护和贸易”决定,要求所有缔约国贯彻执行虎保护,加强国际间合作以控制虎的非法贸易,并且,不以对虎器官及其衍生物进行贸易为目的而驯养繁殖虎。
自缔约国大会以来,印度正式对其野生虎种群数可能只有1300~1500头的说法表示接受,这一数量远低于此前的官方估计。由于印度国内并不存在对虎皮或虎骨的需求,其野生虎数量的急剧下降更进一步证实,一国对野生动物制品的需求会直接影响邻国野生动物的存亡。
在这野生虎存亡危在旦夕的时刻,世界在瞩目中国,期待中国能够作出永久保持虎贸易禁令的承诺,关闭以商业为目的的养虎场,并投资于野生虎的就地保护。如果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北虎种群的稳定是某种讯号,那么有可能野生虎徜徉的身影还会重现于中国的崇山峻岭中。 (葛芮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亚洲总代表)
野生虎还有希望吗?
据估计,100年前,中国到土耳其之间的亚洲地区还曾活跃着10万只野生虎,代表着9个亚种。现在,根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2006年的一份报告,经过人类近乎残酷的迫害,只有不到3000只幸存的野生虎。根据野生虎研究组织的研究,野生虎的活动区域也大幅缩减,只占最初活动范围的7%。中国国家林业局称,中国目前的野生虎只有不到50只。
与此相对,圈养虎却在繁衍不息。明尼苏达动物园的动物保护主管伦·迪尔森估计说,全球至少有11000只杂交的圈养虎,其中大约1000只生活在欧洲、日本、北美和其他各国的动物园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北美有5000多只私人拥有的老虎。还有至少5000只生活在国有或私人的繁殖中心(许多动物保护主义者称其为“农场”),这些繁殖中心大多是在中国。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林业局的官员们开始探索挽救中国虎的路子——老虎对中国有着重要的象征和文化意义。他们想到了老虎繁殖中心,但同时也在考虑别的办法,比如从别处引入野生虎,或者可行的话,鼓励虎群自己繁殖。
但是,挽救野生虎是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基因相异的虎群,平均每只虎还要有至少100平方公里的活动区域,其中要有足够的猎物;更不用说还要让这些习惯被圈养的动物重新适应大自然的规则。比如要挽救华南虎(中国的四种虎中最濒临灭绝的虎种),则必须要借助一种基因上很接近的野生虎种才能繁殖。
事实上,在有些科学家和动物保护主义者眼中,中国5个大型商业繁殖中心内的圈养虎就是他们的噩梦。他们认为,这些虎通常都是杂交品种,基因都很相似,决不能进行放生;如果不进行打击,这些虎将会使1993年中国严令禁止的虎骨等交易死灰复燃。“这些虎农场追求的从来就是商业目的,就是卖虎骨药或虎骨酒,”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格雷斯·加布里尔说,“如果允许他们卖这些东西,将是全世界野生虎的末日。”(爱虎网)
12、在传统环境与发展模式走到尽头之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8-02-01章轲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684211201834006_1.shtml
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资源匮乏、气候变暖、森林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和土地退化等资源环境问题日渐凸显。尤其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环境面临着更大的和新的挑战
战略转型:在传统环境与发展模式走到尽头之际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日前发布的《2007年度政策报告》称:“从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到‘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等一系列迹象无不表明,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到环境与发展的战略转型期”
“我自由自在地呼吸,那是满满一腔使我神清气爽的空气,与我在华盛顿特区街头呼吸到的截然不同。”
这是前任美国副总统戈尔在他的一篇《都市与田园》中的一句话。2007年12月10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把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和戈尔。这年初,戈尔参与制作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获得了奥斯卡奖,他本人也成为家喻户晓的环保明星。
戈尔称,那广阔的天空、迎风的树木、柔软的青草、清冽的湖水,让他倍加珍惜和留恋。
2007年,戈尔的书和影像作品很快传到了中国,因为在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发现: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全球各地的环境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恶化,并且相互影响。
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资源匮乏、气候变暖、森林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和土地退化等资源环境问题日渐凸显。尤其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环境面临着更大的和新的挑战。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称“国合会”)日前发布的《2007年度政策报告》称:“从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到‘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等一系列迹象无不表明,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到环境与发展的战略转型期。”
燃烧资源 留下污染
“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2007年年初的时候,国家环保总局的一位领导说了这番话。
事实上,我国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征是经济发展速度与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经济增长方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统计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的29年间(到2006年),我国GDP总量扩张了58倍,跃居世界第四位,年均增速9.78%。GDP从1978年的0.36万亿元增加到1.03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增长到第二个1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第三个1万亿元用了不到2年。此后,每年增加1万亿元,2003年后,每年增加2万亿元左右。
在这一增长过程中,工业始终是主导力量。国合会称:“我国走了一条赶超型或压缩型的工业化道路。”
从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欧美部分国家用了20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其工业化进程。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的工业化过程用了100年。在20世纪,韩国、新加坡等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50年内,基本走入后工业化时代。按照中共十六大报告的战略部署,我国在2020年要基本完成工业化过程,即从目前的工业化中期阶段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如果从1978年进入工业快速发展时期算起,我国的工业化也将在50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即使从新中国成立算起,也不会超过70年。
国合会的年度政策报告表明,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决定了我国环境问题的四大特征:
环境问题的类型和恶化程度与经济增长、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出现点状污染;80年代城市河段和大气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呈现边建设边破坏、建设赶不上破坏的状态;90年代以后,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呈现加剧发展的趋势,特别是1994年淮河暴发的特大污染事故和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洪涝灾害给我国敲响了生态环境全面恶化的警钟。
压缩型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复合型环境问题。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
快速扩张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污染排放总量。监测表明,我国从1999年进入重化工时期,工业废气和废水排放量(去除治理部分)以及固废产生量也进入迅速增长阶段,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2%、8.5%和17%。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也以每年9.7%的速度增长。据测算,目前我国二氧化硫和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
经济发展的二元性结构造成了环境问题的“二元化”趋势。我国的工业化最先发端和壮大于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所以环境污染首先出现并恶化于这些区域,西部地区和农村的环境污染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较轻,但由于经济实力、环境保护能力、污染产业转移和农村城镇化等因素的作用,目前我国的许多城市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中西部地区、城郊和农村城镇的环境污染形势加剧,形成新的“二元化”趋势。
“三高一低”的粗放式增长
“粗放式”、“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这是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最为明显的印记。
一个最说明问题的数字是: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
统计表明,近50年来,我国GDP增长10多倍(不变价),而矿产资源消耗增长40多倍;我国目前的综合能源效率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是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左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5%至25%;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耗能高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至3倍。
而如此“奢侈”的资源、能源消耗,效率却低得惊人:
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30、日本的1/18、法国的1/16、德国的1/12、韩国的1/7。资源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
与此同时,污染排放却又高得惊人:
2001年,我国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甚至比印度高出59%,是巴西的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出的固体废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目前,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分别是欧盟国家的9倍和8倍。
从行业细分来看,我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而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高能耗行业的能源消费又占整个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的70%以上。也就是说,我国高能耗行业差不多消耗了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一半。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我国处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下游,承接着产业转移和积聚的污染风险。
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世界28个行业中,仅钢铁、炼油、食品、工业化学、纸及纸制品、有色金属、水泥等7个行业的大气和水污染排放就占到了全球的90%,这一污染负荷在1960年至1990年的30年里几乎没有大的变化,所变化的只是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
我国在赢得贸易顺差的同时,也承担着“生态逆差”。
统计显示,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在20世纪80年代曾高达51.6%。很多商品价格很低,甚至不能真实体现劳动力成本,更不要说支付环境成本了。据测算,我国每年出口的高能耗产品相当于出口掉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五分之一,我国为此牺牲的环境污染代价是可想而知的。
国合会的报告发出这样的感叹:
“很显然,今天的中国已没有部分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进程所具备的可以通过武力和廉价贸易掠夺世界范围供给资源的环境。纵然时光倒流百年,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即使有了资源供给的国际环境,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会使中国美丽的山河污浊不堪。中国目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已走到了尽头。”
环境与发展转型非中国独有
2006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强调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即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总纲。中国的环境保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十一五”发展的“四大预警”
可以预见的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将会大大超过规划目标,继续高速增长,但能源节约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实现将面临相当大的困难。
国合会认为,“十一五”期间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目标有可能无法实现。这是继2006年国合会发出类似预警之后,再次对中国环境与发展问题亮起警灯。国合会发出四大预警:
预警一:GDP增长速度将达到9.6%,比规划高出2个百分点。我国经济高增长带来的过度繁荣有可能掩盖经济系统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如金融系统运转效率不高、利益分配关系扭曲、房地产开发过度等。中国经济需要适当减缓增长速度,为调整经济系统内外部的各种关系提供机会。
预警二:能源消费将继续大幅度增长,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难以实现。“十一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速度有可能从2001~2005年的10.5%降低到5.4%,即使如此,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也将只能比2005年降低17.35%。由于对能源消费的预测已经充分考虑到节能因素,以及2006年能耗不降反升的情况,“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几乎难以实现。
预警三: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实现主要污染物总量减少10%的目标难度极大。“十一五”仅主要污染物(COD和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就需要投资13916亿元,完成2010年的环境目标需要的总投资将接近GDP的2%,远高于“十一五”规划的1.5%,这是难以实现的。
预警四:城市可持续发展“年度进步指数”在下降。尽管各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很快,但综合可持续发展“年度进步指数”却在下降。目前全国340个大中型城市中,只有42%达到了国家要求的空气质量标准。
在改革价格形成机制方面,国合会建议,提高二氧化硫、污水、粉尘和烟尘、固体垃圾等污染物排放费率。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税,并通过改善资源开采领域农民工待遇和劳动条件的办法,提高初始资源价格。利用价格杠杆,促使企业节约利用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和废弃物。为此,国合会建议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税率提高到产值的20%左右的水平,其他资源税在经过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适当提高。
据了解,我国目前的石油资源税自2005年7月1日起调整后,每吨才30元,而美国是每吨130美元,是我国的几十倍。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税率远远低于西方国家。
我国于1984年开征资源税,并于1986年和1994年对资源税进行了改革和完善。资源税制度实施10多年来,在组织收入、促进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资源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与资源有限性、稀缺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现行资源税制度也逐渐暴露出计税依据缺乏收入弹性、资源开采地税收收入偏低、对节约开采和有效利用资源的调节力度不够等问题。2007年1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要求改革资源税制度,调整资源税负水平。
13、百姓闹电荒,自贡灯会亮给谁看?
来源:新华网2008年02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848346.html
奥运主题的自贡灯会。
空中俯瞰自贡灯会
工厂企业限电停工,居民家庭限时供电,四川自贡和受到此次雪灾影响的很多地区一样,面临严重的电力紧缺。而与此同时,第十四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闪亮着。本届灯会以“奥运圣火点亮百年灯城”为主题,将一直开放到奥运火炬经过自贡,历时达150天,是此前灯会开放时间的5倍。(《南方都市报》1月31日)
这样的做法在如今“电荒”的背景下,确实是太过奢侈了。毋庸讳言,灯会很可能是自贡的城市形象工程,但城市形象工程并非全都是坏事(其实一些重大体育活动都是体现城市形象的工程),如果能量力而行、体现环保节能,不惹得民怨沸腾,也并非不可。取消灯会固然是一种选择,但笔者以为那终究是一种次优选择。而更好的选择,就是既不奢华浪费,又能把灯会继续办下去。
自贡灯会已经办了十三届了,而且是冠名以“国际”,应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因为雪灾影响而突然取消灯会,不仅可惜,恐怕也有损灯会的信誉。实际上,在一些国际活动中,比如重大体育比赛中,也曾遇到过自然灾害,但解决方案未必是停办,一般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停办。因此,笔者觉得即使有困难,能体现文化内涵的灯会最好是继续办下去,这不仅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也有体现面对困难而应有的一种乐观精神的意义。
但是,当地政府也应该意识到,决不能以牺牲居民的用电来成全灯会,一切还是要以民生为重。在现在“电荒”的情况下,灯会不妨做些改革,比如多推出以蜡烛为主的灯,这实际上也是重温自贡灯会历史的一次好机会。自贡灯会历史悠久,唐宋时就已经形成了放灯的习俗,那时的灯会显然不可能用到“电”的,但古人用蜡烛照样能把灯会办得红红火火,古人尚且可以,今人何尝不行呢?
自贡灯会不妨以此次雪灾电力紧缺为契机,多推出一些革新的、节约能源的灯,尽可能将有限的电力用于居民用电,这样的灯会才更有意义,才能体现出当地政府对民生的重视,真正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而不至于招致舆论非议。( 欧木华)
14、质疑“南国灯城”凸显资源挑战传统
来源:中国网 2008-02-01 梁江涛
http://www.china.com.cn/review/txt/2008-02/01/content_9628378.htm
四川自贡和受到此次雪灾影响的很多地区一样,面临严重的电力紧缺。而与此同时,第十四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闪亮着。准备让“奥运圣火点亮百年灯城”为主题的灯会开上150天。为了灯会不受到电荒的影响,决定工厂企业限电停工,居民家庭限时供电。在当地论坛“西秦会馆”里,每天忍受间歇性断电苦恼的自贡网友们发起签名活动,呼吁暂停自贡灯会。(1月31日南方都市报)
持续的雨雪冰冻考验着中国的资源和能源,四川也不能例外。极端天气为四川近20年所罕见,目前日平均气温仅为0℃至3℃,较历史同期偏低5℃至6℃,且大部地方日平均气温低于3℃的日数已突破历史同期纪录。 一方面是低温引发用电量激增,另一方面受到电煤紧缺、来水锐减和恶劣天气的影响,电量供给骤然下降。现在,四川也像全国许多地方一样正面临严重的电荒,如不采取果断措施,电网将无法保证安全稳定运行,面临大面积停电的严重威胁。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占用了3000千瓦用电指标的第十四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如期开幕,受到公众质疑是自然的事。
然而,即便不是今年碰上南方雪灾这场“大考”,公众也有充分的理由质疑为了城市亮化而耗费大量能源的这一届灯会。电力紧缺的背后实质上就是煤炭资源的不足。一项统计表明,我国可用煤炭总储量接近1900亿吨,如果维持2004年预计的19亿吨,可以开采100年。但是如果再除以目前不到40%的资源回收率,实际上每年将耗用50亿吨煤炭,这样计算,1900亿吨煤炭也只能用40年左右。如今,我们已经正在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传统灯会这样一个耗费大量能源的大型活动,有必要从现代的视野和未来的角度予以审视和考量。
我们的传统文化与习俗离不开衣食住行与赏心悦目的展示活动。从吃开始,就显然相当的“财大气粗”,有百万人“海吃”3天的火锅节,也有直接用啤酒当喷泉来营造啤酒节气氛的“大手笔”。别的不说,单说这过年就过得越来越“气派”,越来越“阔绰”,越来越显得咱们真的有钱了,几十万元一桌的年夜饭让人咋舌!而且由春节引发出春运这样一个在地球村咱们中国特有的罕见奇观,足以显现传统的影响力、覆盖面以及它对各种资源的占有率。客观的说,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也在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活动半径日益扩大的新情况下得到弘扬与光大。但更应该看到,它正受到资源和能源的严峻挑战。仅以返乡潮为例,这期间不仅仅铁路运力,所有的客运资源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都十分突出,引发出的各种隐患一时难以破解。
在我们的记忆里,拖曳着长长黑龙的大烟囱是工业文明的象征物,这好像就是昨天的事,可昨天的电视里正播放着某地爆破钢铁厂大烟囱的壮观场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一切传统的理念与传统的物化活动都应随之与时俱进。与奥运火炬传递活动相衔接的灯会这一传统需要传承,但决策者应更多的考虑到手中有还有多少电与煤可以埋单。如果不注重资源与能源的节约,无论是过年还是过节,我们都是在挥霍本该留给子孙们的资源哪!
因而,质疑“南国灯城”就是代表着紧缺的资源与能源向习惯于大手大脚的传统挑战。沉重的电荒对隆重的传统提出了拷问,中国人能否以改革的精神,发展的胸襟和文明的理念来改一改那些讲排场,摆阔气,不计成本的老传统?
15、污染减排应建立健全三大机制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02-01
http://news.h2o-china.com/interview/expert/684301201851046_1.shtml
抓好污染减排是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2007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污染减排工作初见成效,但污染减排面临的形势仍非常严峻。各级政府对减排工作都有良好的愿望和坚强的决心,但在工作落实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机制不健全和措施不力等问题。仅靠良好的愿望、仅靠政府指令、仅靠环保部门主抓污染减排,没有各部门齐抓共管抓减排的大环境、大氛围,缺乏健全完善的污染减排机制,污染减排工作难以深入推进。要办好事情,方向明、决心大、办法对是3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应该健全引导、投入、责任3个机制,以确保污染减排任务完成。
要建立健全引导机制。污染减排的引导机制,首要的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减排规划目标。制定减排总的目标任务和分阶段目标任务,都必须立足于实际,做到切实可行;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政策引导机制。中央政府对各级政府,各级政府对各排污单位,都应在价格、财税、金融、贸易等方面制定落实一定的优惠政策,切实让完成减排任务、已落实减排措施的单位比减排落后单位有更多的实惠,促进所有单位从被动减排转向主动减排;第三,要建立严厉的处罚制度。对完不成减排任务、未落实减排措施的落后单位,综合利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给予必要的处罚,督促其减排任务的完成。
要建立健全投入机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完成每一项减排任务,都要有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投入作为保障。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落实减排措施要有投入;按照各级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总责的原则,各级政府在完成减排任务上也需要投入。这种投入将是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投入。靠挪、靠挤、靠有一点算一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按一定的比例,从地方财政收入和企业年度盈利上抽取专项资金用于污染减排,充分发挥政府减排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减排任务落实。对大的减排项目,中央和省财政也必须视地方经济情况给予必要的支持,确保减排任务落实。另外,当前我国污染减排的科技基础还比较薄弱,技术支撑体系相对落后。在技术和人才的投入上,各级地方政府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从宏观上加大必要的投入,加快污染减排技术的研发,选定一批技术难度高、研发投入大的重大关键技术,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保证减排技术的可靠性和减排投资的安全性。
要建立健全责任机制。随着污染减排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发展,污染点源将逐步实现稳定达标。环保部门主抓的污染点源的减排空间将越来越小。今后一个时期内,将主要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落实减排任务。按照部门职责分工,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应主要由发改委、经委和建委负责,不能仅靠环保部门抓这两方面的减排任务落实。必须由上到下进行责任分解,建立起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责任明确的污染减排责任制,确保各级减排任务的完成。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环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