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十一月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十一月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2007-11-14

十一月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 丽英)

 

环境资讯:

1、新华网:专家呼吁重视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与保障

2、长沙晚报: 我国将建全国湖泊数据库

3、新华网:  2008年底我国重要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将全部达标

4、人民网环保频道: 我国前三季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双双下降

5、生命时报: 联合国环境署:四大环境问题威胁人类健康

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  周生贤:让河流休养生息 加快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7、新华社: 中国最大高山堰塞湖放养名贵鱼种还原生态

 

地方信息:

8、信息时报: 广州启用国内首个公私合作污水处理项目()

9、城市快报: 天津将投资164.49亿建水污染防治项目

10、中国气象报: 西藏拉鲁湿地疑因气候变暖而变干 

11、燕赵都市报: 河北省率先将“区域限批”制度化

 

重大水事:

12、人民网—《人民日报》:  长江流域水质较好问题多 水土保持形势不乐观

13、新华网:  长江流域年污水排放量首次超过300亿吨(图)

 

深度报道:

14、南方都市报: 都市膨胀带来治污困局 云南滇池已重病缠身

 

环境时评:

15、中国环境报: 公众参与是做好环保工作的重要保障

 

 

 

 

1、新华网:专家呼吁重视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与保障

来源:新华网 2007年11月13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3344

新华网武汉11月13日电(记者王敏、杨希伟)经过两天的研讨,由民进中央和长江水利委员会共同主办、世界自然基金会协办的2007年度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与保障研讨会在武汉闭幕。与会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呼吁,重视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与保障。

来自民进中央、长江水利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北京、上海、重庆、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湖北等省市的50余名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多层面探讨了长江流域保护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并作了专题发言。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现状、长江流域生态保护、渔业资源现状、湿地保护、中国的水治理转型、流域综合管理等成为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

与会专家指出,长江水环境安全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长江流域的治理开发和保护发展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面对严峻形势必须重新审视长江流域的相关问题,找出问题关键,分析其产生原因,并群策群力、集众人智慧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怀西在研讨会闭幕式上说,长江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更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脉,其水环境安全与保障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次研讨会拉开了新阶段民进继续关注长江问题的序幕,同时也开创了新时期民进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

他表示,民进中央将加强与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非政府组织和社会研究机构的联系与沟通,积极吸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促进长江流域保护与发展做更深入的调研、更广泛的论证,以形成向国家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据悉,研讨会结束后,专家和学者将前往长江部分水段进行为期一天的水质调研考察。

2、我国将建全国湖泊数据库

来源:长沙晚报2007年11月14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3395

据新华社南京11月13日电(记者 蔡玉高) 记者13日从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了解到,目前该所专家正牵头进行“中国湖泊水质、水量和生物资源调查”项目。据了解,项目完成后将建成我国湖泊数据库,从而为我国湖泊环境治理、资源合理利用以及防灾减灾等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我国是世界上湖泊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湖泊水质、水量和生物资源调查”项目首席专家、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杨桂山介绍,项目调查的重点是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和东北地区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主要湖泊,对其开展湖泊水量、水质和生物资源监测调查,以期全面、系统地掌握我国湖泊现状及其变化。

据了解,目前,项目组的调查工作已分为江淮、东北、云贵、西北和青藏五个片区展开,调查工作将于2009年底至2010年上半年全面结束。届时,一个全新的、准确反映我国湖泊现状的数据库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32008年底我国重要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将全部达标

来源:新华网2007年11月14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3403

新华网郑州11月14日电(记者顾瑞珍 梁鹏)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14日在郑州说,到2008年底前,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率要达到100%。

他说,而从长远看,要恢复河流山清水秀的自然面貌,维护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确保全流域江河安澜。

记者从在郑州举行的“全国河流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获悉,2010年底前,跨省界断面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主要水污染物COD排放总量比2005年削减10%以上,水环境监管及水污染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增强。

周生贤说:“做好新形势下的河流污染防治工作,要牢牢把握好环境优先、确保饮水安全、明确目标责任、强化系统管理的原则,狠抓落实。”

周生贤强调,一要继续全面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治污力度,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如期实现。

二要落实跨界水质目标责任制,自2008年起,总局对跨省界断面水质按年度目标进行考核和评定,对不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和污染反弹严重的省份,暂停在该省安排国家支持的项目,停止审批该省需增加排污总量的建设项目。

三要严格环境执法监督,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工业园区、重点行业的环境整治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四要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制订实施环境经济政策,推进国家和地方河流环保标准的研究和修订工作。

五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弘扬环境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惜水、节水、爱水的良好风尚,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4、我国前三季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双双下降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11月1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529392.html

  人民网北京11月14日电 (记者扎西)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今日召开的全国河流污染防治会议上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双双下降,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1.81%,化学需氧量同比下降0.28%,污染减排工作取得可喜进展。

  周生贤说,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进一步加大了污染减排工作力度。上半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88%,前三季度同比下降1.81%,呈现出持续下降的态势;全国化学需氧量由上半年的同比增长0.24%转为前三季度同比下降0.28%,首次由增转降。

  周生贤说,环保总局紧紧围绕污染减排这一中心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各项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推进工程减排。今年来,燃煤机组脱硫工程进展明显,前三季度新增燃煤脱硫机组总装机容量7412万千瓦,是新投产燃煤机组装机容量的1.5倍;去年新增的1156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能力陆续发挥减排效果。今年前三季度又新建和扩建近900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能力。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工程稳步推进,1700多家重点企业采取了污水深度治理措施。

  二是狠抓结构减排。全国淘汰落后产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前三季度关闭小火电机组903万千瓦,淘汰小炼铁969万吨、小炼钢873万吨,小炼焦560万吨。淘汰落后酒精产能35万吨,淘汰落后造纸产能170万吨,不能做到达标排放的500多家造纸企业停产整治,近400家造纸企业被责令限期完善治污设施,一批污染严重的化工、印染等企业实施淘汰关闭。

  三是加快管理减排。加强污染减排指标、统计和监测体系建设。加强部门协调,出台有利于减排的价格、金融、贸易等政策措施。采取“区域限批”措施,督促违规项目进行整改,从发展源头控制污染。打击违法排污企业取得阶段性进展,截止9月底,全国环保专项行动检查企业69万家次,查处违法案件1万多件,挂牌督办4425件,追究责任人429名,严厉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

  周生贤强调,当前,减排形势依然严峻,环保任务相当繁重,实现“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不容乐观。今年下半年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实施《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各项工作任务,在巩固前三季度下降趋势的基础上,力争到今年底使全国两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实现“双下降”。

5、联合国环境署:四大环境问题威胁人类健康

来源:生命时报 2007-11-14

http://www.h2o-china.com/news/54284.html

  气候变暖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环境问题。

  本世纪,全球温度还会升高1.8℃―4℃;发展中国家,每年有300万人死于水相关疾病;全世界每年有200万人因空气污染过早死亡……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出自10月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最新报告,其中对全球目前诸如大气、土地、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状况作出了评估。在中国,这些问题同样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为此,《生命时报》连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世秋,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大气污染。报告称,全球温度自1906年来升高了0.74℃,而对本世纪的最乐观估计是将升高1.8℃―4℃;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比过去更大;温室气体能在大气中存在长达5万年;在中国等国家,酸雨危害依然严重。

  张世秋表示,对中国来讲,不仅要关注气候变化,还要重视区域空气污染。“节能减排”无疑是一重大举措。老百姓不仅要做到日常节能、节电,更应多选用节能产品,因为其消费行为会影响厂家的生产,从而决定能源消耗的多少。此外,少开机动车,多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水。报告中数据显示,灌溉用水已经占了可用水量的70%,淡水量仍在减少;由于受到微生物病原体以及富营养化的影响,全球水质都在下降,被污染的水依然是人类疾病甚至死亡的最大原因;此外,抗生素等药品也会对水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在中国,水问题尤其严峻,水量短缺、分布不均、污染严重是最突出特点。张世秋说,中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水量只占全球平均水平的1/4,主要分布在南方,西北地区很少。同时,全国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因此,中国目前在水污染和水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很多挑战,应该更多关注节水、饮用水安全、降低和消除水域污染等问题。

  化学物污染。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在商业上使用的化合物多达5万种,且每年增加数百种,预计全球化学品生产在今后20年里还要增加85%;因环境原因而导致的疾病占所有疾病的1/4。报告首次强调,在过去的10年里,电子废弃物及危险废弃物的非法买卖已经成为新的问题。

  近几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又是全世界主要的玩具、塑料制品生产国,导致各类化学用品使用量非常大。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农药化学品的使用不容乐观。持久性有机污染难以消解,应予以特别关注。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多选用环保可降解物品。

  食物。报告显示,全球2/3人口的食品安全取决于化肥,尤其是氮肥的使用;人口增长、过度消费以及从消费谷物变为消费肉类,都使将来对食品的需求会比目前的数字增加2.5―3.5倍;基因失去了多样性,会威胁到食品的安全,所有的家畜中有90%的种类来自14种动物,而30种农作物则在农业中占绝对优势;海洋不断酸化以及温度越来越高,同样会影响到全球食品的安全。

食物安全包括可供量和质量两方面。中国的耕地资源紧张,中国政府已经通过严格控制耕地资源总量,保障粮食供给。同时,急需在农村每家每户普及农药化学品的使用知识,推广有机农业实践。田 野

6、周生贤:让河流休养生息 加快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来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2007年11月1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529427.html

   11月14日,国家环保总局在河南郑州召开全国河流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分析当前环境保护特别是水环境保护形势,安排部署新形势下河流污染防治工作。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凝聚力量、指导实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河流休养生息,推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周生贤说,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环境保护摆上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十七大的召开,标志着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和全党意志,真正进入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中国特色环境保护事业迎来了空前难得的历史机遇。环保系统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十七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实践,进一步增强做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总体思路,将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扎实做好污染减排及各项环保工作,全力推进历史性转变。

  周生贤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将其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方、各有关部门围绕水污染防治做了大量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水污染相当普遍,水污染治理仍然滞后,水环境安全存在隐患,水资源利用率低,水生态遭到破坏,大江大河已经不堪重负。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制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

  周生贤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河流污染防治工作,首先要明确目标。从长远来看,就是要恢复河流山青水秀的自然面貌,维护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确保全流域江河安澜。近期的目标是到2008年年底前,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率达到100%。2010年年底前,跨省界断面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主要水污染物COD排放总量比2005年削减10%以上,水环境监管及水污染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增强。

  周生贤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河流污染防治工作,要牢牢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坚持环境优先。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和社会发展规模和速度要把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容量作为基础和前提。要将环保要求作为开展各类经济活动的前提,相关规划要与环保规划相协调。二是确保饮水安全。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维护群众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把饮用水源保护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切实抓紧抓好。三是明确目标责任。采取“一河一策”的办法,确定不同流域的防治目标和防控重点,并落实工作责任。四是强化系统管理。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工作都要有利于维护河流生态健康,实行工业、农业、生活污染全面治理,上游、中游、下游协调发展,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合理分配。

  周生贤对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出部署。他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从严控制各类污染排放。严格控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及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开展规划环评和环境影响后评估,消除污染隐患,加强环境敏感区和敏感时段的管理。二是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控,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上市企业环保核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加强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根据河流环境承载能力确立畜禽养殖规模,加强船舶污染防治。四是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水平。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坚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方向,加大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五是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抓紧编制各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严厉打击危害群众饮水安全的环境违法行为,建立饮用水水源污染应急预案。六是统筹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合理安排生产用水,切实保证生态用水。对各类水利工程进行科学论证,充分考虑其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充分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

  周生贤最后强调,当前,河流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各项政策措施已经明确,关键要狠抓落实。一要继续全面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治污力度,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如期实现。二要落实跨界水质目标责任制,自 2008年起,总局对跨省界断面水质按年度目标进行考核和评定,对不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和污染反弹严重的省份,暂停在该省安排国家支持的项目,停止审批该省需增加排污总量的建设项目。三要严格环境执法监督,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工业园区、重点行业的环境整治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四要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实施环境经济政策,推进国家和地方河流环保标准的研究和修订工作。五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弘扬环境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惜水、节水、爱水的良好风尚,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三峡办、南水北调办有关负责同志,环保总局各司办、环科院、监测总站、规划院负责人,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厅)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7、中国最大高山堰塞湖放养名贵鱼种还原生态

来源:新华社2007年11月1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528083.html

  新华社哈尔滨11月14日电(记者程子龙)中国水产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日前把2万尾哲罗鱼苗放入中国最大高山堰塞湖——镜泊湖中,以期还原这一著名风景胜地鱼肥景美的生态风貌。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南,是中国最大的高山堰塞湖。该湖是5000年前经多次火山喷发,熔岩阻塞牡丹江古河床而成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湖面海拔350米,最深处超过60米,面积约91.5平方公里。多年前,湖里名贵冷水鱼种哲罗鱼繁多,而近10年来镜泊湖已不见该鱼种。

中国水产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通过多年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培育哲罗鱼科学技术。12日,黑龙江水产科学院把2万尾哲罗鱼放入镜泊湖,让这些名贵冷水鱼在著名风景胜地安家繁殖。

8、广州启用国内首个公私合作污水处理项目()

来源:信息时报2007年11月14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11-14/013414298856.shtml

西朗污水厂全景。郭柯堂 摄

  时报讯 (记者 孙雯) 昨日,国内首个公私合作的污水处理项目——广州西朗污水处理系统工程项目宣布全面启用。据了解,这是中国第一家以公私合作(PPP)模式交付的污水处理项目,该工程全面投入使用后,广州的日污水处理能力将再提高20万立方米。

  最高日处理能力26万吨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深褐色夹着臭味的污水首先通过格栅去除塑料袋和石头等大型固体垃圾,再流到沉砂池慢慢沉淀泥污,去除80%的污泥、沙子及其他固体物质。经过沉淀的水流入生化反应池发生微生物反应,不使用氯化物等任何化学物质。随后,经处理的污水将通过紫外线消毒系统排放到花地河。

  据了解,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芳村的西朗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由美国地球工程公司与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兴建,该工程总投资额约为9.8亿人民币,目前完成的一期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20万吨,最高日处理能力为26万吨,经处理后的水质达到甚至优于国家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可直接排入珠江。

  服务面积50余平方公里

  西朗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西朗污水处理厂、4个沿线泵站,服务对象是荔湾区芳村及海珠区部分地区,服务面积50余平方公里,服务人口60余万(其中芳村40余万),项目的建成运营将有效改善珠江广州河段的水质,保护广州市西村水厂、石门水厂、小洲水厂和石溪水厂取水点的水质。另外该厂设计兼顾未来二期扩建,最高可达目前处理能力的两倍。

  有关人士介绍,该“建设-运营-移交”(BOT) 项目于2001年12月开工建设,并于2003年10月底比原定计划提前完工。地球工程公司在今后的16年间继续参与西朗污水处理厂的运营与维护,由城市排水监测站对其处理的污水指标进行监督,期满时污水厂将移交广州污水治理有限公司。

  完善治污系统还需10

  西朗污水处理厂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芳村花地河畔,是广州市政府为保护珠江,控制及减少对珠江的污染,而鼓励兴建的4个污水处理项目之一,其他均采用本地设计施工力量,部分融资由世界银行提供。

  我国水行业知名专家杨汝均表示,珠江流域的水污治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广州有很多河涌和城中村,污水管网系统铺设还存在一定难度,还需要逐步完善,“要做好这项工作不容易,我个人估计,大概还需要10年。”

  地球工程公司

地球工程公司创立于1970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长滩市,在美国国内水务行业排行第三,是全球领先的自来水/污水、环保、运输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整体工程、施工与运营服务提供商。为1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其中包括在中国的三大水务项目。

9、天津将投资164.49亿建水污染防治项目

来源:城市快报 2007年11月14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3394

昨天(13日),从天津市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到,《天津市“十一五”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于日前出台。《方案》中提出从现在开始到“十一五”末,本市将投资164.49亿元,建设282个项目,从工业污染防治、生活污染防治、农业污染防治、地表水污染治理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等5个方面,展开对全市水污染的治理,从而确保完成本市“十一五”水污染减排任务,彻底改善本市地表水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

这282个项目包括:建设工业园区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27座;通过结构调整和限期整治,整治现有工业污染源93个;建设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能力提升项目13项;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工程34项;建设总能力每日56.5万吨的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建设完善中心市区管网项目14项;一级河道整治项目4项;完成建成区以及市中心城区周边35项共391公里黑臭河道的整治;建设583套水污染自动在线监测装置,建设1个水污染自动在线监控中心,增加6座水质自动监测(采样)站等。

中心城区滨海新区都要建再生水厂

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外环线以外11个新城和规模为3万人以上的中心镇,都必须在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同时,建设与之相配套的再生水厂。各工业园区也要建设配套再生水设施。全市所有新建、扩建、改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水都要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排污单位排放废水未达到排放标准或无合理排放去向的,禁止排放。

畜禽粪便全都循环利用

全面推行畜禽粪便、秸秆、养殖废水等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开展畜禽养殖示范小区粪污处理工程,粪污无害化处理后,将其利用到农田果园的种植中。在蓟县、宝坻区、武清区、宁河县、静海县、西青区、汉沽区、大港区建成19个循环性的优质粮食作物标准化示范基地,以及12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小区。

投放不同食性鱼类降低河水污染

将对海河、津河、复兴河等一、二级河道采用投放不同食性鱼类、建人工鱼巢群、底泥生物修复、植物栽培等生物技术进行治理,每年投放水生生物苗种1亿尾以上,同时在水库、河道建设人工鱼巢群30个。

10、西藏拉鲁湿地疑因气候变暖而变干 

来源:中国气象报 2007年11月1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7-11/14/content_7072067.htm

    11月13日,记者在西藏拉萨拉鲁湿地采访时发现,湿地已呈现出大面积干涸状况,植被和水生物面临灭顶之灾。

    资料显示,拉萨的拉鲁湿地由水生物、沼泽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及太阳辐射、气象、水文、土壤等环境因子,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并对拉萨的气候调节、补充氧气、涵养水源、蓄水防洪、平衡地下水位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誉为“拉萨之肺”。

    但是记者在采访时看到该湿地的大面积干涸,植物和水生物面临无法生存的状况,水中的鱼大批量死亡,大量来湿地越冬的黄鸭、沙鸥、斑头雁等候鸟因湿地干涸也转身飞离。

    据该湿地负责人介绍,该湿地还未出现如此严重缺水的情况,但自今年10月上旬开始,湿地东北侧的水源中断,给湿地保护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据西藏自治区气象专家介绍,今年10月份的降水与往年并没有太大变化,最大的可能是因为近年来,西藏的气温变化比较明显,出现了气候变暖的现象,导致蒸发量加大,加之水量补给不够,造成了这一现象。

据了解,拉萨市政府有关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准备用注水的方式,来挽救湿地即将濒临死亡的生命。

11、河北省率先将“区域限批”制度化

来源:燕赵都市报2007-11-14

http://www.h2o-china.com/news/54276.html

  (记者张洁 通讯员刘力敏)日前,河北省环保局出台了《环境保护挂牌督办和区域限批试行办法》,专门就省级环境保护挂牌督办和区域(流域)限批的适用范围、决定程序、解除条件和程序、法律责任等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

  该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河北省的环境保护挂牌督办和区域限批工作在全国率先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有关人士称《试行办法》使“区域限批”这个“杀手锏”更为锋利。据介绍,《试行办法》进一步拓宽了省级环境保护挂牌督办和区域(流域)限批工作的适用范围。

  《试行办法》规定,对于未按期完成《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削减目标的地区,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对下游环境敏感水域、人口密集区已造成严重威胁或影响社会稳定的,对无正当理由未实施或未按期完成国家确定的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污染防治项目的地区,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对不按法定条件、程序和分级审批权限审批环评文件等八种情况的区域,省级环保部门将实行区域(流域)限批。

  对于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建设项目严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问题、威胁饮用水水源的环境安全隐患问题、连片污染和工业园区集中污染问题、屡查屡犯、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违法排污问题、基层政府出台有悖于环保法律法规的“土政策”的问题,省环保部门一律予以挂牌督办。

  《试行办法》还规范了挂牌督办和区域(流域)限批的具体操作程序。按照规定,被挂牌督办的责任单位由设区市环保局组织检查、验收,省环保局决定是否解除;被区域(流域)限批的区域达到整改要求的,由省环保局决定解除区域(流域)限批,特别重大的要报省政府同意。对挂牌督办、区域(流域)限批的实施情况,省环保局通过新闻媒体或者上网公布等方式向社会公开。

  对逾期未完成挂牌督办要求的企业,《试行办法》还规定,省环保局可以取消其年度环保治理专项资金的申请资格,停止审批挂牌督办企业新、扩、改建项目的审批,同时向金融、工商等有关部门通报情况。

  省环保局有关人士表示,该《试行办法》是我省在环保挂牌督办和区域(流域)限批立法方面所作的一次创新性尝试。该办法的实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促进污染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关链接

  "区域限批",是指如果一家企业或一个地区环境违法问题严重,环保部门有权暂停这一企业或这一地区所有新建项目的审批,直至该企业或该地区完成整改。2005年年底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深化为"区域限批"。"区域限批"被称为环保部门的"杀手锏"。

  2006年,我省首次启用"区域限批"暂停审批了4个县(市)和两个开发区新增污水排放量建设项目。今年4月,我省又对两个县实行了"区域限批"政策。

12、长江流域水质较好问题多 水土保持形势不乐观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11月1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6525480.html

人均耕地面积仅0.84亩,接近警戒线

  人民网武汉11月13日电 (记者顾兆农)今天下午,长江水利委员会向新闻界宣布,去年长江流域的水质状况较好,但问题也不少。

  长江干支流Ⅰ、Ⅱ、Ⅲ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66.7%,劣于Ⅲ类的水体主要集中于城市岸边和部分支流。2006年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305.5亿吨,首次突破300亿吨大限,比2005年增加3.1%。

  据对长江干流20多个大中城市700多公里的江段调查,其中岸边污染带达600余公里。专家称,尽管长江污染总量增加的趋势一时还难以逆转,但近年来长江污染总量的增长率已开始下降。

  人民网武汉11月13日电 (记者顾兆农)今天下午,长江水利委员会首次向社会公布的《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公报》称,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形势不容乐观。

  公报指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中水蚀特别是面蚀最为普遍,总面积达56.97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91.6%。

  坡耕地和泥石流的水土流失问题最为突出。据统计,长江上中游地区坡耕地面积近1.5亿亩,其中大于25度的坡耕地0.35亿亩,年均土壤侵蚀总量达9亿吨,为坡面流失之最。全流域每年因开矿、修路、城镇建设等基本建设活动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面积在1200平方公里左右,新增水土流失量约1.5亿吨。

目前,全流域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0.84亩,已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0.8亩的警戒线。

13、长江流域年污水排放量首次超过300亿吨(图)

来源:新华网2007年11月13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3351

资料图片:太湖蓝藻泛滥。

新华网武汉11月13日电(记者杨希伟)长江水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胡甲均13日在此间说,长江流域2006年的污水排放量总计达305.5吨,首次突破300亿吨。

他是在长江水利委员会今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番话的。长江水利委员会近期完成了2006年长江全流域干支流及湖泊水质水量的全面统计

与复核。其统计结果表明,2006年全流域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总量较上年增加9亿多吨,达305.5亿吨(还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和矿坑排水),增幅为3.1%。

其中,生活污水达97.5亿吨(含第三产业和建筑业),占31.9%;工业废水达208亿吨,占68.1%。

长江水文局总工程师程海云说,长江流域的排污主要集中在太湖水系、洞庭湖水系、湖口以下干流、宜昌至湖口、鄱阳湖水系、汉江和岷沱江,占到长江废污水排放量的81.7%。

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统计,长江流域的废污水排放总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年排放量仅95亿吨,80年代末为150亿吨,2000年就增至239.5亿吨,2005年更是达到296.4亿吨。

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马建华说,由长江流域的水文及水资源保护机构监测汇总的全流域污水排放量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当前水污染的现状及趋势。值得高兴的是,长江流域污水排放总量的增幅出现了下降的迹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发展,长江流域过去每年污水排放量年均增幅超过5%,去年的增幅则开始小于这一比例。

14、都市膨胀带来治污困局 云南滇池已重病缠身

来源:南方都市报2007-11-14

http://www.h2o-china.com/news/54277.html

2007年2月,云南昆明滇池。湖面上漂浮的蓝藻和沿岸正在冒烟的工厂。

  在都市膨胀中滇池重病缠身

  超负荷的脆弱生态遭遇城市扩张雄心,“开发优先,环保置后”带来治污困局

  中新浙江网11月14日电 张寿进入漂满蓝藻的水中,就像进入绿色的油漆,虽然早已习惯了腥臭的气味,但他还是不停地挥动双手,尽量荡清身周的湖水,随后慢慢俯下身子,腿一蹬,拘谨地游了起来。

  这个60岁的昆明海口镇农民,可能是目前唯一坚持在滇池里游泳的人,每早十分钟与劣V类水的接触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他认为这有利于降低血压血脂。

  “没办法,再脏也要锻炼下去。”张寿笑着说。

  滇池污染的现状,对张寿以及其他湖边村民的影响,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严重。过去的二十多年,湖水虽然越来越脏,但农村生活也越来越富裕。打工比打渔挣钱,卖地比种地钱来得快,污染甚至带来了额外的收入。每逢太阳很大的时节,渔民们一大早就出动,划着船为有关部门驱赶蓝藻,这样干一天可以得到70元工钱。

  在上游那个天天是春天的都市里,污染更是在长年累月的媒体报道中成为常态,上年纪的人兴许偶尔会怀恋滇池水煮饭的香味,但年轻人更关心汽车与流行音乐,因为他们对滇池的记忆是干燥的,在他们很小的时候,滇池就已被严重污染不能游泳。

  诗人于坚说:“世界竟然如此荒诞,我们活着,滇池死去!”

  无力的滇池,膨胀的城市

  胡星主持工作期间,一个“构筑东方日内瓦建设现代新昆明”的战略决策被提出,然而这个未来“东方日内瓦湖”的草海、外海水质目前依然是劣V类

  让张正祥最兴奋的事莫过于接受媒体采访,他穿戴整洁,夹着皮制公文包,不像一个农民,更像一个干部。张正祥每天的必修课有点类似张寿,但他耗费体力的方式不是下湖锻炼,而是绕湖巡查。一大早就离开堆满环保资料的破旧小屋,饿了吃馒头,渴了喝浇花水。

  在西山区乃至昆明市,张正祥的名气都不算小。几年前,他为保护滇池与官员和老板们“殊死搏斗”关停采石、采矿场的事迹就被广泛报道,先当选“中国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后又获“昆明好人代表”殊荣。

  如今,58岁的张正祥依然偏执、倔强,一如既往地“誓死保卫滇池”,一如既往地孤独穷困、债务缠身且遭人嫉恨。这个小学都没上过的富善村村民,谈起滇池便沉浸在一种悲愤中,他认为滇池被污染的同时权利也被污染了。“以污治污,越治越污。”他说话时嗓门很大。

  倾家荡产四处告状,采石场终于封停,但随后而来房地产开发和高速公路建设却让张正祥感到无力,正像滇池,面对着它北面不断膨胀的人口和欲望。

  上世纪90年代至今,滇池周边的房地产开发方兴未艾,连排的别墅建在昔日围湖造田新生的土地上,成为社会富足的象征。

  2002年,大连万达集团进入昆明,斥资35亿元在滇池旅游度假区圈地4000亩,投资30亿元人民币,并引进5000万美元的外资,开始了它在滇池旁的造城计划。经过几年的开发运作,往昔的田园变成了今天的高级住宅区,有别墅洋房,有高尔夫球场。

  让张正祥和村民不能理解的是,他们在这边退出耕地让科研院所种上昂贵的植物,建设据说能净化入湖污水的生态湿地,而那边却紧紧临湖大搞房地产开发。“治滇池不治水,挖田搞湿地,这有什么科学性?”这就是白草村的老农李顺德的认识。

  2004年,滇池西畔修建高海公路,挖山采石取土数量巨大,至今仍有大量土石被倾倒在路边未得到处理。

  高海公路是云南省近年的宏伟蓝图――“现代新昆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盘踞风景名胜区西山脚下,沿线是滇池湖滨生态带,全长31.35公里,投资26.77亿元。2001年9月高海公路建设指挥部正式组建,时任昆明市副市长的胡星任指挥长。

  胡当时分管城建、规划,同时还担任滇池保护委员会的副主任,就在胡主持工作期间,昆明城区的老建筑不断消失,就如滇池中濒危的物种。一个“构筑东方日内瓦,建设现代新昆明”的战略决策被提出,然而直到今年1月,胡星在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任上被公安部通缉时,这个未来的“东方日内瓦湖”的草海、外海水质依然是劣V类,主要监测指标中总氮、总磷超过V类水标准。

  张正祥认为,修建高海公路是事关滇池治理的大事,此前不经严格勘测、设计不能施工,而有人“假冒修建公路之名,在滇池面山毁林取土”,为的是“乘修建高海一级公路的车,大搞土地违法交易和房地产开发”。

  张正祥最为关心的是白草村的那片山林,因为他在那里的溪水与泉潭中发现了已在滇池里绝迹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金线鱼。他通过媒体大肆宣扬自己的发现,希望建立一个金线鱼的保护区,令他没想到的是,引来的是炸鱼和垂钓者,而修高速路时,那里的一座山几被夷为平地。

  有关部门的一些人曾来看过,他们在这位民间环保卫士的带领下,穿过绿油油的丛林和玉米地到达潭边。但张正祥很失望,他们谈得更多的不是金线鱼保护区,而是退休后来此建房以享清福,有人甚至说找到了死后的托身之所。

  末端治理

  政府每年300万元专项经费除蓝藻;而投资过亿的底泥疏浚效果从一开始就受到环保人士的质疑:“相当于把所有东西投入滇池了,再来挖它”

  今年5月底,太湖蓝藻暴发,一场水危机席卷无锡,震惊全国。6月26日,新华社刊发《滇池蓝藻再次暴发不会威胁饮用水安全》的报道,将淡出公众视野已久的滇池又推到台前。

  很快,昆明滇池管理局召开新闻通报会,局长马文森纠正新华社的说法,称以当时滇池蓝藻的范围和强度而言,尚不能称之为“暴发”,只是“大量富集”。

  “暴发”与“富集”到底有何不同?双方并没对这一用词继续争辩。只是这件事令云南省环保官员们连声叫屈,只觉得受到了太湖的牵连。

  尽管如此,在7月份公布的全省17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成绩中,昆明位居榜首。

  那次新闻通报会上,马文森还介绍,从2001年起,昆明市政府每年均安排300万元专项经费,打捞蓝藻,包括机械清除物理措施、微生物菌抑制等生物措施及投加混凝剂絮凝沉淀等化学措施。“尽最大努力让蓝藻再少一点,让气味再淡一点,让游客和市民心情少一点沉重,多一点兴致。”马局长说。

  杨师傅是海埂公园附近的渔民,他和妻子每天顶着烈日赶蓝藻。“这东西长得快,雨水一打沉下去,太阳一晒马上又浮起来。”除了能挣到工钱,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工作有多大效果。“有一次专家来撒药,蓝藻几天后又长了起来,鱼倒是毒死了不少。”

  “水葫芦疯长成灾了,我们就急急忙忙地打捞水葫芦,蓝藻暴发了,我们就投巨资进行科技攻关,治理蓝藻,这都是末端治理、单项治理的一些表现。”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杰说。他曾主持过一项关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运行机制对滇池污染影响的研究。

  李杰认为,过去打捞水葫芦的做法是错误的,只因为这种植物不好看,老百姓意见大,水葫芦可以喂猪,还可以做肥料,而蓝藻的暴发是在水葫芦被打捞后出现的。“我们要尊重自然,利用湖泊的这种自救方式。”

  滇管局的资料显示,“十五”期间,共打捞滇池水葫芦82万吨,清除了重点水域的富蓝藻水1295万立方米,基本做到滇池水面无成片水葫芦漂浮,重点水域景观明显改善。

  比打捞蓝藻更浩大的机械物理措施是底泥疏浚,这项工程在中国内陆湖泊疏浚可谓首屈一指。从1998年,昆明就着手对草海北部2.83平方公里的污染底泥进行疏挖,2001年又对草海中部水域进行疏浚,一期工程和继续疏浚工程疏挖总量640万立方米,投资过亿。目前开展的二期工程,将清出滇池污染底泥340万立方米,经初步估算,用载重5吨的大卡车拉,至少得装60万辆车。

  底泥疏浚的效果至今仍存在很大争议,从一开始就受到环保人士的质疑。“这也是末端治理,最花钱,相当于把所有东西投入滇池了,再来挖它。”云南一名环保组织的负责人说。

  花钱管粪便却放过化肥

  昆明市财政预算安排3500万元在流域推广生态卫生旱厕,已建成的5万多座大多荒废。相反滇池流域是我国化肥使用最多的地区之一,平均每公顷超出全国平均水平723公斤

  天空中飘着小雨,秦大妈戴着草帽坐在绿油油的水边,等待着水面下鱼儿游进网中。她捕鱼的器具叫做扳罾,在20年前的大观河两岸随处可见,如今没人再用它在这条通往滇池的臭水河中捕鱼,仅留下一座雕塑,把渔人鼓起肌肉拉起扳罾的景象凝固在时间中。

  使用这种渔具需要不小的力气,但对66岁的秦大妈来说不再话下,毕竟现在能捞到的鱼不如从前多,更没有从前大。

  她捕鱼的地方位于大清河入湖口,大清河的水并不如其名,它是昆明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这里2004年6月底建成湖滨首块规模化人工湿地,是示范工程,利用生物技术每日最大处理污水量3000立方米。

  “这是哄鱼呢。”秦大妈说,“前两天下大雨,黑水冲进湖里一两里。”此前有专家提醒,湿地处理污水能力有限,而生态过程的建立、发展需要足够的时间,不能期望它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

  实施的各项治理工程中,最难被沿湖农民理解的是生态旱厕。为防止周围农村的粪便流入湖中,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从2005年起,昆明市财政预算安排3500万元,在流域推广生态卫生旱厕,目前已经建成50856座。

  但是,这些厕所几乎无人使用。有的被废弃长出了青草,有的堆满了杂物,还有的被改成了洗澡间。白鱼口村农民高水银家的生态厕所倾朝一边,墙壁开裂。“这样的质量,哪个敢进来解手?”高水银说,当时每户出160元,剩下的财政补贴,统一由政府安排工程队来修,后来包工老板说亏本,没完工就停了。如今,他家旱厕唯一的用处就是养鸡养鸭。

  “粪便自家浇田种菜都不够,哪个会倒进滇池?”高水银想不明白,相反,村里家家户户洗澡洗衣的废水,通过沟渠直接排入滇池中却无人来管。

  为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在流域内推广平衡施肥,控制农药使用,推广“榕风1号”秸秆还田6万亩。有数据显示,目前滇池流域是我国化肥使用最多的地区之一。全流域的化肥使用量每年已达到3.9万吨,平均每公顷达981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超出723公斤。

  位于滇池东岸的斗南,是云南乃至全国最大的花卉市场,有着“花乡”的美誉。然而,为了让这些娇艳的鲜花能短期内开花,博得大都市中的红颜一笑,花农们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灌溉花田的水取自滇池,最后又排入滇池,土地和湖水污染严重。

  由于花卉产业对于当地经济举足轻重,发展与环保的矛盾在这里显得尤其尖锐,问题因而容易被人回避。

  规划失控,生态失控

  当政府陶醉于建设“世界最大城中湖”的“现代新昆明”发展蓝图时,却发现,一直以来超负荷运转的滇池生态系统成了拦路虎

  滇池从300万年前诞生以来,一直在缓慢地沉积,只是过去几百万年的沉积速度,远远赶不上几百年城市发展造成的衰退。公元13世纪,蒙古大军攻陷南诏人于8世纪建立的拓东城。中亚贵族赛典赤?赡思丁成为云南第一任省长,同时也成为了干预滇池自然进程的始作俑者。

  元代开始,云南首府从洱海之畔迁到滇池之滨,昆明的发展就以牺牲滇池为代价。古滇池湖水面积到13世纪、人类向滇池要粮涸湖造田之前,一直没有多大变化,为今天滇池的4倍。到上世纪中期,古人共围湖84.4平方公里。

  规模最大造田运动始于1969年,那年冬天人民群众热情高涨,在“敢叫日月换新天”口号鼓舞下,让临湖7公里至海埂的大片草海永远消失在欢呼声中。此后,断断续续的围湖进行了20余年,竟令滇池水面积减少了30.6平方公里,地质史中的一瞬间,9%的水面连同其中的鱼虾被活埋了。

  张正祥没上过一天学,但他却得益于那个高歌猛进的时代认识了汉字。天天背诵毛主席语录,让这个孤儿不得不学会查字典,以至于今天能够写出饱含专业术语的报告提供给前来采访他的媒体。

  对于在滇池旁兴建疗养院、度假村的风潮,张正祥恨之入骨。他认为滇池的补水主要来自于地下暗河,并找到了证据,而这些开发会使滇池的生态补给被切断,让母亲湖加速滑向深渊。他带着媒体记者探访暗河,但几篇报道仅仅成为一时的噱头并未引起专家和官员们的重视。

  “他们不敢承认暗河的存在。”他说,“因为暗河一旦被有权有势的人承认,那么现在进行的许多开发将被勒令停止。”实际上,对滇池湖滨史无前例的开发刚刚开始。

  2003年5月底,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昆明召开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会议,“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飞向了四面八方”。在这个名为“昆明市规划与建设现场办公会”的会议上,云南高层提出了建设“现代新昆明”发展战略。以滇池为中心,实施“一湖四环”工程,建成东西南北“一湖四片”的城市区。20年后,昆明城区面积将从现在的180平方公里发展到460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450万人,滇池将成为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最大的城中湖”。

  滇池的污染负荷中,城市生活污水占一半以上,比例最大。自1992年以来,流域户籍人口以每年1.7%的速度递增,而暂住人口从1992年的25万,仅到2000年就达100万。1980年流域人口156.8万人,滇池水质III类水;1990年流域人口185.7万人,滇池水为IV类水;至2000年217.7万人时,为劣V类水。

  很多昆明人都没有意识到,当他们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便利,冲洗汽车或摁下抽水马桶水闸时,高原明珠脆弱的脊梁上就增添了一根稻草。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昆明滇池保护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段昌群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历时两年多完成《滇池流域城市化进程与区域生态经济容量的变化特点》这一课题时发现:“在以昆明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中,其发展速度已远远超过了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可以接受的程度。滇池流域生态系统对经济社会的支持能力已经达到极限,长期以来一直是超负荷运转。”

  云南省的一位环境专家说,“城市发展必须按滇池湖盆的承载能力来考虑规模,人不应该集中在这个盆地发展,应该分流。”他指出,滇池治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规划失控,规划的法律约束力散失”。他认为,目前的情况是“开发优先,环保置后”,人口快速增长,使城市排污也快速增长,治污的速度根本赶不上污染的速度,“还是一个先发展再治理的过程”。

  58岁的张正祥每天的必修课是绕湖巡查。他一如既往地“誓死保卫滇池”,一如既往地孤独穷困、债务缠身且遭人嫉恨。这个小学都没上过的富善村村民认为滇池被污染的同时权利也被污染了。“以污治污,越治越污。”

  在“现代新昆明”的规划过程中,昆明市举行了极高规格的规划方案征集活动,邀请了数家“对城市规划建设有独到见解的国外知名设计单位”参加,“征集旨在通过引进世界优秀的规划设计理念和国外城镇建设的先进经验”。

  南、西新城概念规划国际方案评审委员会主席陈秉钊教授曾表示,作为拥有4300万人口的省会城市,目前昆明的人口已达到260万,占全省人口的5%,“这个比例显然太低了”。中心城市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是不争的事实,“昆明人口超过500万是可能的,这在城市规划时必须考虑到”。

  去年,监察部出台了《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对造成污染的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提出,“要想遏制污染恶化势头,首先要建立环保问责制度,一定要追究政府相关人员的环保责任,特别是地、市以上负责人的责任。”

  今年年初,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在一次会议上强调,必须下最大的决心、花最大的力气、尽最大的努力、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治理滇池污染。会上白恩培还说,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上下共担责任,共同努力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在开年的一次会上也表示,要坚持生态立省和环境优先的思想。

  在年中的“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启动仪式上,秦光荣又说,要通过发展来实现更好的保护,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全面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时发展。

  此前一年,中国房地产报的一篇文章写道:“滇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昆明人心痛。当政府把‘构筑东方日内瓦,建设现代新昆明’这个蓝图绘制完成的时候,才发现一只拦路虎――滇池如一条深深的鸿沟横亘在他们面前,让他们无法跨越。”

  调金沙江水冲洗滇池?

  昆明市的生活水价现已高至2.8元每吨,“滇中调水”工程总投资超490亿元,提出从数百公里外引金沙江水冲刷滇池。有专家指出:“这么高的成本谁来买单?”

  谈到治理,云南省的环保官员总会拿日本的琵琶湖作为参照,“人家花了近30年的时间,投入资金185亿美元才治理好,而我们1993年至今仅投入了47亿多元人民币。”一位官员如是说。

  上面提到那位云南的环境专家认为,滇池治理的主要问题并不是资金和技术,“日本人治理琵琶湖是严格按照城市发展和湖泊保护的战略规划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而且他们的地下网管做得很好。”

  他指出,治理滇池重在治理污染的源头,即截污。昆明现在最大的是,老城区的网管由于历史原因没有清(雨水)污分流,建筑、街道拥挤,煤气管、电缆管、供水管等地下盘错交接,“环保的空间很少”,分流制的截污管道已无从下去,现在进行的城外分流仍有操作问题,分得不彻底。

  另一方面,新城区按照规划突飞猛进,并未真正做到“环保优先,先下分流制排水体系,再搞地产开发”,“这边还没有控制住,那边又不停发展,不要说新城,老城现在都还治不了。”

  上月24日,新昆明规划中的呈贡新区迎来的第一批“居民”,云南师范大学的1600多名新生入住位于这里的大学城。大学城的排水网管虽然已经铺设好,但市政府还未搬到呈贡,据专家介绍,市政管网还没有跟上。

  1972年7月,周恩来总理来昆明时告诫云南省官员:“昆明海拔这么高,滇池是掌上明珠,你们一定要保护好。发展工业要注意保护环境,污染了滇池,就会影响昆明市的建设。”但也是在那个时候,滇池周边开始了大规模的磷矿开采。

  30多年后的今天,滇池虽经治理,水质却滑入了劣V类,人体不能接触,昆明人丧失了最大的水源,不得不到外流域找水。

  与此同时,云南高原的第二大湖泊洱海,历经10年治理,总体水质已连续3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基本上告别了蓝藻暴发的困扰。而就在4年前,洱海与滇池一样,大规模暴发蓝藻,水质下降到Ⅳ类。专家解释,这主要是因为洱海处于下关市区上游,而滇池与琵琶湖一样,恰恰相反,处于城市下游,被称为昆明的“化粪池”。

  昆明人民比无锡人民幸运得多,今年3月25日是值得他们永远记住的日子,这天国内最大城市引水供水工程――历经10年,总投资39.4亿元的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通水。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表示,掌鸠河工程的通水,结束了昆明人喝滇池母亲湖湖水的历史。

  紧接着,上月29日,又是昆明人难忘的一天,当掌鸠河工程正式向春城供水7个月后,另一项庞大的引水工程――清水海供水工程及水源环境管理项目正式开工,这一工程的实施同时还标志着“滇中调水”工程的正式启动。

  近两年的全国两会,云南省人大代表都会提交关于“滇中调水”的建议,充分表明“云南人民对‘滇中调水工程’的迫切愿望”。该工程总投资预计超490亿元,提出从数百公里外引金沙江水冲刷滇池。

  在今年9月11日云南召开滇中调水恳谈会上,《滇中调水工程建设规划》的方案首次披露,其中最佳方案是丽江龙盘水电站引金沙江水方案。

  中国经济时报刊登文章指出,这个被选中的方案,水源点坝址地处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龙蟠乡。事实上,这个坝址正是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水电规划方案中龙头电站虎跳峡大坝所在地。“这样一来,2003年正式提上议事日程的‘滇中调水工程’,与上世纪90年代通过规划审批的金沙江水电开发工程,在敏感地区虎跳峡会面了。”

  “从那么远的地方引水过来只会用于最稀缺的地方,不可能冲刷滇池,不然这么高的成本谁来买单?”云南省的那位环境专家说。

  掌鸠河引水工程总投资中有14.34亿元的日行贷款,昆明市的生活水价现已经高至2.8元每吨,按原计划本应在今年7月1日提至3.2元每吨,但政策因故暂缓,至今未执行。目前,云南省政府对掌鸠河工程的运行实行公司化运作,并谋求上市融资,偿还巨额贷款,从而减轻市民水费负担。

  除工程成本外,中国经济时报那篇文章指出:单纯靠调水冲洗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且洗完滇池的水还将流回金沙江,对其下游用水造成不利影响。令人欣慰的是,云南省政府高层领导明确表示,取水点还需要综合考虑淹没耕地面积、移民人数、生态损失、社会经济效益、防洪、投资总额等因素进一步比选。

  “如果每一条进入滇池的河流都变清,那么滇池就变清了,这是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上述那位专家说。

  清水海工程开工的第二天傍晚,张正祥按照惯例巡视完滇池后,一个人回到自己位于湖畔的小屋。几平方米的屋子里没有任何像样的家具,地上、床边、柜中,包括皮箱里都是有关滇池的资料。

  在滇池之畔生活了近60个春秋,张正祥见过大观楼长联中的滇池,也见过现在的一潭臭水,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美景止于文字,如今他老了,而滇池几十年的苦难让他痛心疾首。

  在滇池水质没有根本好转的今天,张正祥的可贵之处并不在于他具备多少专业知识,而是在于他总是独自战斗,这也是他的可悲之处。张正祥甚至有时觉得滇池就是他的,一个人,一个湖,一座城市,这为被常人当做“疯子”的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我没有后路,只能这样下去,除了保护滇池我什么也干不了。”这个生长于滇池边的农民不停地说,“滇池得了绝症。”

  昆明未来发展蓝图:一湖四片规划布局图

  2003年提出的“现代新昆明”发展战略,以滇池为中心,实施“一湖四环”工程,建成东西南北“一湖四片”的城市区。20年后,昆明城区面积将从现在的180平方公里发展到460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450万人,计划到2020年把昆明建成“东方日内瓦”。滇池将成为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最大的城中湖”。

  新闻背景

  滇池之病

  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地表无大江大河注入,由于滇池位于昆明市的南端,处在260万人口城市的下游,整座城市的污水都流往滇池,进入90年代污染速度明显加剧,虽经治理,水质至今未见根本好转。

  滇池是昆明惟一的纳污水体,主要污染源为城市生活污水,滇池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占云南省总面积0.78%的地方却集中了全省4.5%的人口,9.8%的农业产值,82%的工业产值,40%的大中型企业。目前,滇池最好区域的水质只能维持养殖和工业用水,现已检出有机污染物72种,其中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的物质12种。夏季滇池水面84%被藻类覆盖。如今,滇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已达到60%.根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国家和地区用水超过水资源量的20%时,就可能出现水危机。作者:卢斌

15、公众参与是做好环保工作的重要保障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7年11月14日 成亚威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3384

——国家环保总局公众参与、环境教育和环境新闻考察团赴美加考察记

在枫叶红了的时节,国家环保总局公众参与、环境教育和环境新闻考察团于10月1日~11日赴美国和加拿大进行了成功的考察。

考察团团长为中国环境报社社长杨明森,团员为国家环保总局宣教司副处长高慧霞、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社长王新程、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王磐璞、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成亚威、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局副局长杨晓安、天津市环保局宣教处长殷观熊、山西省环保局宣教处长李景平、广东省环保局办公室副主任何惠明和深圳市环保局宣教处副处长陈敏。

在美国和加拿大期间,考察团先后考察了纽约、费城、华盛顿、多伦多、渥太华的城市生态环境,访问了北美环境教育协会秘书处,采访了多伦多市皮尔区垃圾废水处理中心,访问了加拿大巴里市市政府并参观了当地的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

在加期间,考察团还受到了加拿大中国总商会的热情款待,我国驻多伦多总领事朱桃英等出席了加中总商会为考察团举办的欢送晚宴,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环境教育:公众参与政府支持

考察团在华盛顿访问了北美环境教育协会。这是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热爱环境教育的各界人士组成的民间环保组织,拥有会员2000多人,以教师为多。其主要工作一是督促和帮助各州政府,在幼儿教育到中等教育的教学大纲里完善环境教育内容;二是审查教科书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提出改进建议;三是开展业务培训,提供环境教学资料,提高教师开展环境教育的水平;四是每年召开一次年会,为会员提供经验交流的机会;五是帮助美国联邦政府,开展环境教育方面的项目,如美国环境教育现状调查、中小学环境教育效果评估等。这个协会成立30年来,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深受政府、学校和教师信任的民间环境教育组织。

据介绍,协会经费来源一是美国联邦政府环保局,二是向社会筹集。协会每年都要向美国环保局提出一些项目申请,获得批准的项目将会得到资金支持。目前,协会每年可以得到美国环保局项目资金约50万美元。不足部分,则向企业或其他基金会募集。

据协会秘书长修罗女士介绍,像北美环境教育协会这样的民间环保组织在美国很多,它们每年都向美国环保局申请项目资金。美国环保局则通过项目审批和资金支持,来引导环境教育和环境宣传的方向。

中美两国相比,我国各级政府的环保部门和教育部门十分重视环境教育,也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美国政府部门则不直接开展环境教育工作,环境教育工作主要由社会团体和热心人士来做,政府负责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方向引导。

团员们感到,要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一方面要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发挥社会各界热爱环保事业的人士和社会团体的作用。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广大社会公众都来关心、参与和从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目前,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日益提高,参与环保的积极性日益增强,民间环保组织的影响日益扩大,但又缺乏资金支持;同时,一些境外组织通过资助中国某些民间环保组织,企图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从国家争取一部分资金,支持总局所属环保组织以及部分民间环保组织,开展环境宣传教育项目,团结和引导各界人士和各类环保组织,共同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垃圾处理:分类回收循环利用

美国和加拿大都属于发达国家,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较大,其处理也是一个大问题。在加拿大期间,考察团先后参观了加拿大多伦多皮尔区的垃圾废水处理中心和巴里市的垃圾废水处理厂,了解到一些垃圾和废水处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由于其废水处理与国内没有太大差别,这里介绍一些垃圾处理方面的情况。

一是对垃圾实行分类回收,源头抓起。加拿大的生活垃圾大致分为三大类:食品(生物)类、纸张塑料类和金属玻璃类。政府要求居民在丢弃垃圾时按类分装在蓝、绿、灰不同颜色的箱子或塑料袋里,按规定时间放在院外,由清洁车收取。

为保证居民在丢弃垃圾时分类正确,学校和社区都会对居民进行教育培训。同时,对那些分类混乱的垃圾则拒绝收取。政府还规定了每户居民每周可以丢弃垃圾的公斤数,规定了不同垃圾的收取时间。

对于超量丢弃的垃圾,则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以促使居民减少垃圾产生。大件的垃圾如家具等,则需自行送到垃圾处理场,还要交一定的费用。

二是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加拿大十分重视垃圾的回收利用,对于其中的食品、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进行分类回收和处理。食品类垃圾经过好氧和厌氧处理,做成肥土,卖给公园苗圃和老百姓;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则分类回收,卖给工厂,循环利用;其他利用价值不高的垃圾,则进行安全填埋或运往美国等境外处理。

加拿大的垃圾分类处理工厂,自动化程度较高,同时也有不少工人从事手工分拣工作,运作成本较高。其卖掉回收利用物品的收益不足以维持其运行,需要政府进行补贴。同时,由于报业等产业产生的垃圾较多,每年需向政府缴纳额外的费用,用于垃圾处理。

总体来看,虽然加拿大产生的生活垃圾较多,但都得到了有效的处理。这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民众积极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值得我国各级政府学习。城市环境:以人为本保护生态

在北美部分城市的考察虽然只是走马观花,但考察团的同志仍然对这里优美的城乡环境留下了深刻印象。行走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城市之间,无论是城市、乡村还是田野,到处都是林木、草坪、座椅,体现出以人为本、善待环境的精神。

在我们走过的城市,高楼大厦集中在有限的地区,多数地区都是二三层、五六层高的房子。纽约的曼哈顿岛是美国高楼大厦最集中的地方,但即使在这里,也有一个面积达340公顷的免费开放的中央公园,供人们健身与休闲。这与我们一些城市盲目追求高楼大厦、以水泥森林为荣的做法,形成强烈对比。

加拿大巴里市市长罗勃特表示,他们市政府的工作重点,是营造坚实而又安全的邻里关系、清洁的街道、有效的公共服务和兴旺的百业,建设一个清洁、绿色、健康的城市。

考察团员们感受到,在美加这样的发达国家,发展经济主要是企业的事情,地方政府只是从政策等宏观层面上对经济发展进行指导和引导,并提供优质的服务;其主要精力放在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上,放在对公共事物的管理和对市民的服务上。这一点,值得我国的地方政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