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十一月二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十一月二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2007-11-27

十一月二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人民网——《人民日报》: 国家环保总局:全国环境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2、第一财经日报: 十一五期间全国环保投资将占同期GDP1.35%

3、人民网——《国际金融报》:中国进入污染多发期 环保制度性障碍亟须克服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 环保总局副局长周建解读“十一五”环保规划

5、中国网: 萨科齐:中国应在环境保护方面承担更多责任

 

地方信息:

6、中新网: 河北设水源地“环保警戒线” 保奥运用水安全

7、重庆晚报:5年环保再投500亿 2010年污水处理率达90%

 

重大水事:

8、中新网: 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在可行性报告预测范围内

9、新华网: 三峡工程175蓄水前最后一次国家验收展开

 

人与自然:

10、新华网: 闽江口惊现8只勺嘴鹬 全球最多只有600

 

民间环保:

1111月绿色记者沙龙内容

 

深度报道:

12、南方都市报《中国水危机》系列报道之二:浙苏鲁三个癌症村的死亡日记

13、中国环境报:6年污染欠账该谁偿还?

 

环境时评:

14、广州日报: 冯永锋:计划生育是最好的环保政策

15、南方都市报: 寄望地方政府环保自觉乃一厢情愿

 

 

 

1、国家环保总局:全国环境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11月27日08:07 

http://env.people.com.cn/GB/6578732.html

  人民网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刘毅)国家环保总局今天组织吉林、黑龙江两省环保局和长春市政府,举行松花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说,目前全国环境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尚不完善,预防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

周生贤强调,各级环保部门要切实加强环境应急预警预测体系建设。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环保部门要第一时间上报信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应急监测,第一时间发布准确信息。

2、十一五期间全国环保投资将占同期GDP1.3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11月27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11-27/021114391987.shtml

  国务院昨日公布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国环保投资约需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5%,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按照《规划》,中国将确保到a2010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比2005年削减10%。相对而言,环保投资占GDP 1.35%的比例并不算大。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在2005年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达到8388亿元,占GDP的1.3%,而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的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都高于2%。

  过去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用于环保的投资在不断提升。据环保总局统计,“七五”期间环保投入只有476.42亿元,而到了“十五”期间,环保投资超过7000亿元。与此同时,环保投资占GDP比例逐渐升高,1999年首次突破1.0%,2004年曾占到当年GDP的1.4%。

  此前环保总局预测称,按照“多还旧账,不欠新账”的原则,“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预计达到13750亿元,约占同期GDP的1.6%。

  《规划》明确,“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重点将集中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治理、核安全与放射性废物治理、农村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以及环保科技与产业支撑能力等六个方面。

  水污染治理是投资的重中之重。这期间,全国需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4500万吨/日,形成化学需氧量削减能力300万吨;工业污水治理削减化学需氧量100万吨。

  为解决投资来源问题,《规划》提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核与辐射安全、农村污染治理等,主要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投入为主,中央政府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支持。

  而工业污染治理按照“污染者负责”原则,由企业负责。“十一五”期间,我国预计可征收排污费750亿元,这笔钱将用于污染治理,以补助或者贴息方式,吸引银行特别是政策性银行,积极支持环境保护项目。

  《规划》提出,把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并逐步增加,同时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投资,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此外,《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国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污染治理资金和能力建设资金,尽可能向西部地区倾斜。

在2008年底和2010年底,《规划》执行情况将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其结果将作为地方各级政府政绩的考核重要内容。章轲

3、中国进入污染多发期 环保制度性障碍亟须克服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2007年11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578389.html

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中国政府网昨日全文发布《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已经集中显现,中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规划》表示,中国环境形势严峻。“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学需氧量仅减少2.1%,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规划》称,“十五”期间力图解决的一些深层次环境问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状况没有根本转变,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没有改变,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投入不足、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有法不依、违法难究、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的现象比较普遍。

  为此,《规划》提出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是围绕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把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把保障城乡人民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规划》强调,要积极推进历史性转变,着力克服长期制约环境保护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分清政府和企业职责,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环境监管体制。

据了解,为实现“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全国环保投资约需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5%。

4、环保总局副局长周建解读“十一五”环保规划

来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2007年11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581604.html

  11月22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这是我国环保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如何准确把握“十一五”环保规划的内涵和实质,积极落实规划,全面推进“十一五”环保工作?日前,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周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国务院刚刚以国发形式印发了“十一五”环保规划。您对此如何评价?

  周建:2007年11月2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十一五”环保规划,这是国务院第一次以国发形式印发专项规划,在我国环境保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份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环保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动员环保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加快实现历史性转变的行动纲领。深刻学习领会“十一五”环保规划精神,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实质,认真落实“十一五”环保规划提出的目标和各项任务,是今后5―15年环保工作的中心任务。

  记者:您刚才说,“十一五”环保规划在我国环境保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请您介绍一下实施规划有哪些重大意义?

  周建:实施“十一五”环保规划,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实现我国新阶段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对于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部署,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是动员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

  记者:“十一五”环保规划与以前的规划相比有哪些鲜明的特点?其内涵和实质是什么?

  周建:“十一五”环保规划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总体部署的具体化、明晰化和工作化。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调加快实现历史性转变,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总体思路贯穿始终,突出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并将这些思想贯彻落实到规划的各个部分,围绕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提出了八个重点领域和三十六项主要任务,努力实施十项环保重点工程,落实八项保障措施,实现规划目标。

  规划有四个特点:一是简化了指标,既突出了两项约束性指标,又兼顾了其他污染物的控制和环境质量指标;二是突出了重点,在明确八大主要任务的同时,将主要污染物减排作为核心目标,将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特别是饮用水源保护摆上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三是明确了资金渠道,既突出了与污染减排密切相关的四大工程,又兼顾了关系规划完成的其他工程,特别是首次强化了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四是增加了气候变化的内容,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待全球环境保护,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国家、负责任政府的国际形象。

  规划的内涵和实质可以概括为:坚定一个指导思想,把握一个工作思路,明确一个规划目标,突出一个能力建设,关注一个新的领域。

  坚定一个指导思想就是要坚定做好“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关键要加快实现历史性转变的指导思想;把握一个工作思路就是以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10%为核心目标,将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把保障城乡人民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明确一个规划目标就是到2010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得到基本控制,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突出一个能力建设就是积极实施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关注一个新的领域就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记者:“十一五”环保规划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已经明确,任务十分繁重。最后,请您谈一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环保工作的主要任务。

周建:环境保护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许多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才能分阶段实现改善环境的目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环保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一是要把规划确定的指标和任务分解到各省、自治区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二是要以污染减排为核心,全面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的各项措施,坚决实现减排10%的目标。三是要强化环境准入,继续强化和扩大“区域限批”范围,使“区域限批”规范化、法制化、经常化。绝不允许环境违法突出、环境污染严重、超过总量控制目标的污染项目上马建设、投产运行。四是要切实加强湖泊河流水污染防治,真正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泊休养生息。五是要深化工业污染防治,运用价格、信贷、投资、财税、贸易等环境经济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六是要全面部署农村环保工作,积极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使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使环保监管能力显著提高。

5、萨科齐:中国应在环境保护方面承担更多责任

来源:中国网 2007年11月27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11-27/121914397550.shtml

  萨科奇在回答清华大学学生现场提问时最后强调说:“我们需要中国!”以下为回答实录。

  尼古拉·萨科齐:

  首先,我想祝贺您的法语讲得非常好。而且,您刚才说的这些话引起了我美好的回忆。确实,有大量的法国留学生现在在中国学习,有更多的中国留学生,两万五千到三万的中国留学生在法国留学,而且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到法国大学学习。中国的留学生在法国是受欢迎的,他们非常认真,他们也非常勤奋、好学,他们为我们的大学带来了很多好的东西。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法国大学生到中国的大学来学习。因为在北京,就有很多的优质大学,而在全国有上千万所大学。

  我不知道我们在什么方面能够给中国这样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够提供什么样的经验。因为我们到这里来是吸取中国的经验,向中国学习,以便能够共同为世界的和平和平衡、公正做出贡献。可以说,我们面对的挑战是巨大的,但是你们有很多的优势。你们应该更加关注全球的现状、全球的生态现状,而且你们应该关心在世界上、在你们国家以外所发生的情况。

  因为如果你们的一个邻国发生自然灾害,那么实际上这对你们国家来说也是一种自然灾害。如果空气的污染给其他国家的人民带来危害,那实际上也会危害到中国人民的健康。所以,不可能仅仅因为居住在中国就能够避免遭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但是由于你们的人口众多,你们的力量强大,所以你们应该比其他人负起更大的责任。你们现在有13亿人口,而且经历了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飞速发展,所以你们在保护全球生态环境方面应该承担起责任。因为这个地球,这个生态环境不仅仅是你们的,更不是我的,而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财富。

  确实,我们在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对世界环境造成了破坏。但是,这是我们过去犯的错误,你们今后应该避免这样的错误。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的话,那你们将要为此付出代价。这是我要让你们明白的一件事。我希望不仅中国的领导层,同时中国的舆论都应该明白这一点,你们不应该惧怕世界,因为世界并不怕你们,并不是防备你们的。所以,你们应该继续努力。我们并不是要抑制你们的发展,我们只不过希望你们进行思考,能够更进一步对保护环境作出贡献,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中国应该作出表率,因为中国在历史上已经多次起到了表率的作用。中国比历史上以往任何时期都能够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需要中国!

6、河北设水源地“环保警戒线” 保奥运用水安全

来源:中新网2007年11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581328.html

  明年北京奥运前,河北省将通过南水北调京石应急段向北京输水三亿至五亿立方米。为确保北京奥运用水安全,河北省环保部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并在全省饮用水源地设立“环保警戒线”。

  河北省环绕京津,担负着为京津供水的艰巨任务,特别是境内数个水库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备用水源。河北省环保局局长姬振海表示,目前河北全省共有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四十五个,承担着京津和全省民众的饮用水安全重任。过去五年来的环保专项行动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进行了整治,下一步将下力量解决子牙河水系、南水北调沿线和白洋淀等敏感水域的环境问题。

  目前,河北全省大部分饮用水源地设置了护栏、围网等防护工程,对所辖山区、水域进行全封闭管理。各水源井均建设了封闭的井房,并在井房外显著位置设置了水源地警示标志,部分有条件的井位建立了监控信息系统,可实时监控运行状况。

另据了解,目前河北四大水库:石家庄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保定王快水库、西大洋水库总蓄水量已超过十亿立方米,各水库水质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符合水质良好供水水源地要求。明年四月,担负着奥运应急供水的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供水工程将达到通水条件。届时,河北省四座水库的水经过处理后,将流入京城寻常百姓家。

75年环保再投500亿 2010年污水处理率达90%

来源:重庆晚报2007年11月27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4230

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会昨在渝召开,重庆库区污水处理获中央十年补贴 

蓝天、碧水、绿地将更多地融入市民生活——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会昨日在我市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说,今后5年,我市将再投入500亿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

污水处理率将达九成以上

“10年前,重庆所有污水都是直排长江,基本没有处理。”黄奇帆说,目前我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超过65%,高于全国平均值,达到东部发达省份水平。预计到2010年,我市污水处理率将提高到90%以上。

黄奇帆说,直辖10年来,我市累计投入500亿元实施了碧水、蓝天、绿地、宁静“四大行动”,着重加强库区水环境保护和主城区大气污染防治。目前,全市已搬迁改造39户污染企业,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以上,其中满足Ⅱ类可饮用水质断面达九成以上。

他表示,今后5年我市将在生态环保上再投入500亿元,以节能减排降耗为重点,加快技术改造,优化产业结构布局,重点抓好长寿化工园区、重庆电厂、重钢集团等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企业建设,促进全市循环经济体系形成。

污水处理获国家十年补贴

我市库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一直遭遇资金瓶颈,缺口达3亿多元。现在这个难题被破解了,国家决定“用10年时间创造一个新机制”。

黄奇帆说,这个新机制就是——今年中央财政对我市库区城市污水处理补贴3亿多元,以后逐年递减,10年后将“断奶”;在这10年里,我市需逐步提高污水处理费。

事实上,我市城市污水处理早就得益于机制体制的创新。黄奇帆透露,2003年,库区20多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就因资金问题而多数中途停工。市政府迅速决定由市水务集团实施资本运作,才使得这些污水处理厂在三峡二期蓄水前如期竣工投用。(记者 邓全伦)

8、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在可行性报告预测范围内

来源:中新网2007年11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581019.html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今日表示,三峡工程蓄水后生态效益明显。监测结果表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上在当年可行性报告预测范围之内。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汪啸风表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国政府对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高度重视,水利、农业、林业、环保、交通、建设和卫生等部门通力合作,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施工区和移民安置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库区长江干流水质总体稳定,以优于三类水质为主;库区泥沙来量下降,水库排沙比高于设计预计值;泥沙的来量是明显下降的。水库诱发地震维护低强度水平,无碍大坝安全;三峡水生和陆生珍稀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库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地质环境未见异常。三峡工程建设开工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防治专项资金,进行地质灾害专项治理,有效避免和减少了地质灾害。

汪啸风还表示,156米蓄水以来,三峡库区没有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和因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

9、三峡工程175蓄水前最后一次国家验收展开

来源;新华网 2007-11-27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dynamic/646621196144052_1.shtml

国务院长江三峡三期工程验收委员会26日开始对三峡右岸电站首批投产机组进行正式验收,这是三峡工程175米蓄水前的最后一次国家验收。

来自水利部、交通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单位的49名专家组成验收组,他们将考察三峡工程施工现场,听取工程建设报告、首批机组启动试运行报告和专家组技术预验收报告,经充分讨论后最终于28日形成对右岸首批投产的22号、26号和18号机组验收鉴定书。

据悉,成立于2005年的国务院长江三峡三期工程验收委员会负责初期蓄水验收部分工作、右岸首批3台机组验收和175米水位蓄水验收,右岸其余机组验收将由验收委员会授权中国三峡总公司负责。

右岸首批3台机组分别由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和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于今年6月、7月、10月相继投产。以“两院”院士潘家铮为首的专家组于11月4日至8日对其机电设备采购、设计、制造、安装以及运行管理情况进行了技术预验收。专家认为机组及相关设备运行稳定,符合设计标准要求,具备正式验收条件。

三峡工程于1994年12月正式开工,1997年11月实现大江截流,开始二期工程建设。2003年6月三峡工程进入围堰挡水发电、通航运行期,三期工程开始全面建设。三期工程验收工作分为初期蓄水验收、右岸电站机组启动验收和正常蓄水(175米水位)验收3个阶段进行。(记者 江时强、李志晖)

10、闽江口惊现8只勺嘴鹬 全球最多只有600

来源:新华网2007年11月27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4209

新华网福州11月26日电(李雅)“全球最多只有600只的勺嘴鹬(yù),现在有8只飞抵闽江河口!”25日,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分会会员在闽江河口自然保护区内做鸟类调查时,喜出望外地发现这一幕。这也是福建监测到这种世界极度濒危鸟类最多的一次。

“小家伙居然直冲着我的镜头跑,在两三米远的距离拍下这组珍贵的片子。”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分会会员陈林发现了这8只勺嘴鹬,并将它们拍摄下来,记录成果让陈林很兴奋。

陈林说,勺嘴鹬是世界极度濒危的鸟种,现在正是勺嘴鹬过境的时候,他们是有意识地去找这种小东西的。会员们去了闽江河口湿地几次,在整理拍回来的照片时,在一群三趾鹬中发现了一只勺嘴鹬。他们知道“勺子”来了,没想到昨日再探闽江河口时,居然发现了8只。

“这小家伙太小,又喜欢跟三趾鹬混群,很难找到!”陈林称,这小家伙只有麻雀般大小,除了一个像勺子一样扁扁的嘴巴之外,跟三趾鹬长得很像。要在一大群三趾鹬里找到混群的勺嘴鹬太难了,能清晰地记录下它们的影像更是不易。

观鸟分会会长杨金介绍说,每年6~7月,勺嘴鹬在俄罗斯境内的北冰洋苔原一块狭长的地带繁殖,冬季则迁徙数千公里到南亚和东南亚的沿海过冬。目前人们对勺嘴鹬的了解并不多,关于它们像汤勺一样的嘴的用途,至今还是个谜。这次“勺子”们是在此过冬还是过境,要等今年冬季的监测完成后才能确定。

杨金称,2005年4月初在香港米埔录得历史新高的13只,也是唯一的双位数记录。除繁殖地及度冬地外,迁徙时只有在韩国有超过10只的记录。福建省从2004年才开始有记录,但发现的数量最多两只。这一次8只的出现,可能与当地食物资源丰富有一定关系。

“勺嘴鹬的数量,近十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杨金称,全世界的鸟类专家一直都关注勺嘴鹬,但它不像其他受关注的濒危鸟类,如黑脸琵鹭、东方白鹳、白鹤等数量有起色,是一种接近绝种的鸟类。

据悉,今年夏天,国外专家在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对该鸟种繁殖情况的调查,证实了它们正在面临灭绝的命运。除了因为迁徙途经地用途的改变和繁殖地的减少,在其繁殖地内,狐狸对幼鸟的捕猎和人类及其猎狗的干扰,也是导致勺嘴鹬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

1111月绿色记者沙龙内容

 

主办方:绿家园志愿者 中国青年报绿岛

会议时间:2007年11月21日  下午14:00

会议地点:中国青年报社记者之家10层会议室

主题一:中国记者为什么要关注生物多样性问题

主讲:John MaKinnon博士(约翰·马敬能   英国)

主题二:自然保护在气候变化情况下面临的挑战

——气候变化对青、藏、新、滇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潜在影响

主讲:Dr. Barry Baker博士(伯瑞·拜克  美国)

主讲人介绍:

约翰·马敬能博士:自然保护方面的国际领军人物。他在亚洲工作近40年,自1986年起长期在中国从事自然保护研究。他曾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银行、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工作,有17本著作,发表了100多篇科技论文。目前,他是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领导人。

Barry Baker博士是大自然保护协会气候变化专家。几年来,Barry Baker博士一直关注在气候变化情况下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他深入云南横断山区、青海长江源区以及西藏、新疆的自然保护区考察,研究气候变化对脆弱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影响。

会议内容:

    马敬能:大家好,我叫马敬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生物多样性,关乎千古事”。

    首先咱们先来看一下我们面对的事实是什么,首先我们承认中国生物多样性是极其丰富的,同时中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巨大的威胁,丰富到什么程度,中国属于世界上第五、第六丰富的国家,占有全世界所有物种的10%。IUCN有一套程序就是评估物种是否受威胁的程序,根据这样的程序,中国所有物种中,20%的物种都是濒危的。

    各种各样的物种都含在其内,比如说有些珊瑚类的物种100%的都是濒危物种。另外一个事实,可以有益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或者执行的时候不是特别的好,也不是很充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说人们对于生物多样性,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在内的认识非常不足,各行各业的人都包括,包括政府、公众还有我们记者在内。

    现在我们项目我所带头的小组就是宣传教育小组,我们做一个相当于调查,就是中国人对于生物多样性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态度,我们随机抽查了550个各行各业的人,包括学生、公司职员、农民、普通的政府官员和媒体在内,在调查的人之中,最后得出的结果可能是在座的意想不到的,就是媒体的朋友对生物多样性的了解是得分最低的。

    为什么生物多样性这么重要呢?因为生物多样性是非常有价值的。最后一行,我们通过转换和估价得出的数值,每年全球生物多样性贡献的价值转化成从经济价值的话是高达16—64万亿美元。这个数额相当于全球每年GDP总量的2倍,中国在这里受益率是10%。主要受益的方式以上有这么四种:

    第一个就是可持续的获取资源。

    第二个是生态服务功能,就是说生物多样性通过整个生态系统给人们提供的生物功能,包括水的供给、空气净化、气候调节还有土壤的形成等等。

    第三个就是休闲和遗产价值,生物多样性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能增加我们的兴趣面,有更多的事情去做,去感受,让我们去探索。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研究和遗传基因的价值,也就是说生物多样性相当于大自然的图书馆、一个宝库,我们从中可以学到关于生命的知识,并且为我所用,比如自然的基因可以用在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上面,让我们的生活更好。

    具体举个例子说一下怎么获取可持续的资源,对于最后一点,大家可能有一些疑问,怎么提供农产品呢?

    这一点解释一下,就是说农产品这一方面,我们专门有一个词汇叫做农业生物多样性,也就是从自然中有特定性、有方向性的搜集一些基因,还有各种各样多样性的种子,为人类所用,这样的话以人为的方式把它们种植或者是用于其他的农业生产,这样的话,我们日常生活都依赖于农业生物多样性。为此,我们相当于欠大自然一笔债,而且同时为了使农产品具有可持续,我们也是依赖于大自然的。

    举个例子来说,中国在世界上是水稻产地之一,在中国有15000多种不同的水稻种类。所以这就是生物多样性的所在,如果我们丧失了这种多样性的话,可能会有很多年头不能恢复。

    中国人口足够多,空间足够大,自然资源也足够丰富,足够让我们保持10%的年经济增长速度,能够一直保持几十年都没有问题,但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左,因为我们水资源已经枯竭了,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目前为止,对于怎么样保持河水的水流量,恐怕是中国最最重要的头等大事。

    我们所有的土壤都是由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种种的活动形成的,生物多样性还促成营养物质循环。另一个特别重要的服务功能就是固碳,这一点如果赋予什么经济价值,恐怕是非常难的。

    也就是说这一点会关系到我们整个星球的生死大事,从这一点来说,如果人类倚仗这一功能获取赖以生存的氧气,而且保护地球不受太阳光的照射,如果没有这一点保护的话,人类不管怎样,直接接触太阳光的照射,就会被烤干。从这一点的意义来讲,可以跟水的多样性比较一下,如果你身边有满满的一水库的水,不会觉得怎么样,如果用尽了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那个时候就非常重要了。

    有很多的例子,我最后强调第二点,就是安全和健康的指标,我来自于,英国这个国家是工业化的起源国,当然我们基于煤炭来起家的,所以我们当时会向河流排出大量的废气和废水,是非常危险的。

    现在当然我们有非常先进的手段来测试什么时候超标,过去条件比较落后的时候,有趣的方法就是放一只鸟,一只金丝雀在鸟笼子里,把它沉入井底,如果金丝雀奄奄一息的时候就知道浓度过高了。

    人类将化学物质大量的排到水中和空气中,如果想要看一下我们现有的空气和水的质量是否足够安全让人类呼吸或者饮用,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观察那些更加敏感的物种,看它们的反应怎么样,如果它们出现什么情况,比如鸟类等等,我们就应该非常小心检查一下我们的空气质量和水的质量。

    这张幻灯片说的是遗产与研究价值,这一点生物多样性所提供的种种自然遗产永远是值得人类去探究的,跟生物多样性提供的遗产价值,我觉得跟中国的长城和颐和园等文化遗产价值是不相上下,是更加宝贵的。

    当然与此同时也是一个因果关系,因此很多的游客每年都到中国来,观赏这里的风景、人文等等,他们给出的一大单子理由当中,自然景观是他们来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年现在来中国的游客,包括香港在内有两亿人之多,每年给中国带来1000亿人民币的经济效益。

    第二点是农业生物多样性,是有关于人类如何有意识的去选择一些对人类有用的概念,现在遗产资源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物种之一,比如说种植物的人,还有一些遗传基因方面的工程师、科学家等等,他们都在不断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来研究植物或者说农业作物的多样性,让它们更好的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如果假设生物多样性想象一下,如果它是一个注册公司,因为我们用公司的产品,生物多样性独一无二的产品,用于我们的工业和生活等方面,这样的话,我们每年要付给生物多样性的公司,大概有全球工业和农业3%—5%的产量,我们给它们付的报酬,反过来还会用于新的物种,或者其他物种的开发和保护。

    现在的问题就是说人类是吃霸王餐,不付钱,不付给公司钱,所以我们将来必将会付出代价,生物多样性会在我们的面前消失。

    同时我们的星球上还有人类尚未开发、尚未所知的化学物质,都是很重要的,目前也没有说特别的所有者,它们不光是存在在植物的体内  ,也许在海洋动物、海洋生物,比如说珊瑚等体内存在着,这些化学物质是非常重要的,可能会控制或者说停止某一种生命的进程。生物多样性不光存在在我们平常所着重谈到的山、水还有自然保护区的地方,其实它是无所不在的,从刚才说的高山、森林到河流、湖泊,以至于我们生活的周边城市,还有花园等等,它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全国各个地方都在享受着生物多样性提供的服务。

    这几张图片我主要想给大家看一下这几个因素的相互关联,最核心的是植被,植被制约着周边的因素。气候和植被之间很显然有一个重要的关系,它们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如果把森林砍伐了的话,必然会影响当地的气候。表现就是当地的气温可能会略有上涨,同时季节性的特点变强,在寒冷和干旱的季节,水和雾气都会减少。

    植被和温室气体有一定的关系,植被可以有固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而且放出氧气,以此能够调节气候,人类的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人类不断的放出气体,还有燃烧燃料、开车等等,放出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这些都会影响温室气体。

    气候会影响水资源的供应,植被也会影响水资源的供应,同时气候还会和荒漠化有一定的关系。

    另一方面植被和荒漠化也有很紧密的关系,植被可以审视荒漠化的情况,如果当地植被丰富,而且很多的话,就能够形成一个固定土壤的层,这样的话就能够防止荒漠化。人类能干什么呢?除了直接燃放气体,以此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量,人类做的更好的事情就是直接的保护植被,这样其他的因素自然就受到了保护。

    植被到底是怎么样发挥这么多的作用?植被的根深埋土壤,这样的话能够使土壤的渗透性增强,这就意味着可以减少有洪水,减少径流,使水分停留在土壤里,另外还可以使水里含有的残渣物质减少,相当于一个森林海绵的效应,其他的植被类型也是有这样功能,不光是森林,比如说草原、草甸都有这样的功能。

    人们就说了,没关系,我们可以恢复,我们自己种人工林或者人工种植的植物,可以恢复这样的生态系统,但其实情况不是这样的,人工林跟天然林相比,作用是大相径庭,相距甚远的,因为人工种植的森林如果是单一物种的森林,生态功能差很多,如果是纯的针叶林的生态系统,比原来混合林的生态系统,或者阔叶林的生态系统相比功能差很多。

    这个数据是一个四川的案例研究,这是四川地区长江的16个支流的调查表,纵轴表示的是当地森林的覆盖率,看纵轴的话可以发现这16个支流森林覆盖率从0到70%、80%不等。横轴表示的是在一年所有的河流流量之中有多少是来自冬季的流量,如果达到极致的话,如果森林覆盖率达到100%,冬季流量占全年流量的百分比可能达到28%,这个数值是能够保持比如说沿岸的一些发电站或者涡轮一直转动的数值,总量是一定的,冬季的百分比增多意味着夏季减少。

    但是如果没有森林的话,最低点就是冬季百分比是12%、13%左右,这也就是说在干旱和寒冷的冬天,人们需要供暖,需要电的时候,恰恰没有足够的流量使涡轮转起来,没有能量发电,而夏天洪水就会很多。

    其实我们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由于森林管理不善,所遭到的种种灾难,在过去几十年之内,中国所遭受的台风和极端天气现象的频率已经变成了以前的两倍,每年中国遭受大型台风的袭击将近20次。

    有几千年历史记载的黄河从来没有干涸过,现在每年都会有干涸期,每年夏天都会有洪水。这是过去25年间,所有的台风的轨迹图,大家可以看出来它们发展方向的趋势,遍布东南沿海。这是全球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就是过去几十年的记录。

    灰色表示亚洲的情况,其中大家应该清楚将近一半是中国的,所以看到的趋势是非常危险的。具体说得话,有两方面的情况,而且是相互作用。

    一方面是夏季的洪水流量猛增,这样的话意味着更多的水冲击下来,而同时由于水量太多,河岸承受不了,这样的话就会外溢。所以河岸由于洪水带过来的泥沙,它的固水的能力和吸收水的能力会进一步减少。

    所以现在情况就是这样,我这个项目和小组的任务,就是教育人们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其实这是相当大的挑战,中国这么大的范围和国土面积,生态和民族特征都各异,人口这么众多,2000万公务员和10亿多公众,所以我们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我们的问题非常的复杂。同时人们的意识形态现在完全集中在金钱和经济的发展上,所以长期来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任务也是非常长期的。

    其实我在讲的时候,刚才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其实我把问题简单化了,我只是谈到了植被。如果我想把问题变得更复杂一下,我可以跟你们说,植被还关系到动物的生存,动物对植被也是非常重要的,动物是授粉者,植物是传播者,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各种动植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是非常复杂的情况,如果人类只把一种物种猎捕,或者直至它灭绝的话,其他的生态物种会一个接着一个的消失和灭绝。

    所以说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非常的岌岌可危的,我们的栖息地遭到破坏,退化,生活在其中的很多物种都面临危险。本来情况已经够危险的了,但是人类又雪上加霜,比如有人为的活动,狩猎、食品贸易、走私等等,既使是所谓的控制,本意是好的,其实都有很大的害处。比如在中国内蒙的草原上,大面积的捕杀鼠兔这种动物,他们的理由就是因为鼠兔对当地的绵羊和奶牛造成威胁,同时他们灭杀了很多的物种。

    另外湖泊也在干涸,江河受到污染,酸雨导致森林的消失,生态系统正在崩溃,就像一个大纸房子一样,只要拿动一张卡片,整个卡片垒成了房子都轰然倒塌。谁将承担宣传这个重任呢?可能不会是政府。

    政府可能会更多的唱喜不唱忧,比如一切进展顺利,取得了多大的成就等等。所以我觉得可能是社会的另一种力量来促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事业,比如说非政府组织还有媒体的朋友。

    当然我们也是有一定的优势,中国其实还有很多的宣传设施已经到位了,比如说电视、收音机、广播喇叭还有公告栏、学校、报纸等等,都已经到位了。

    另一方面的优势就是中国人不再受贫困的困扰,人们开始变得更加富有,这样的话有钱,也有时间,能够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我们生命的长度和质量。

    当然了,每一个国家都形成了一种国民的文化,这张幻灯片显示的都是不好的态度。

    比如说印度,印度人口几乎跟中国是差不多,但是印度人没有中国人那么追逐金钱欲强,他们很多都是过的很平和,很自给自足,很自乐,中国人全民上下都在追逐金钱。

    许多国家,不能说法规,就是一种习惯,吃的食物不会那么多,范围很窄,中国就不一样了,吃的动物种类越多越好,而且越珍稀越好。大家普遍的看法,生物多样性不是我的责任,必然会有人承担这样的事情。从政府的角度来讲,他们有一个观点,我们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他们认为自然保护区应该自给自足,自己供养自己,而且有一种潜在的意识,自然保护区是一种赚钱的手段,不是政府承担这一部分费用。

    另外我觉得中国人浪费的习惯不好,浪费很多资源,水资源、食物、塑料袋等等。

    当然了,中国人也有许多积极的态度,我们可以再接再励。比如说中国人大多数都比较遵纪守法,而且中国的民族意识非常强,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国家蒸蒸日上。

    另外中国人有比较强的公平意识,如果看到某些人遇到不公平的待遇,会为其伸张正义,中国人比较尊重平衡或者中庸之道,比如说阴阳这样的概念,非常好。

    另外一点就是中国是一个宗教和文化习俗比较深厚的国家,曾经一度把宗教放在历史上,比如说佛教、道教、圣山都深入人心,虽然在50多年之前有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变化,我认为这种传统几千年积淀现在的东西还在中国,从各种仪式上,圣山或者其他的传统上都可以看出来。

    回到我的项目上来,我的项目就是提高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意识,我们项目只有四个人,非常有限,预算也有限,怎么样把触角覆盖到中国10多亿人口。所以我们形成或者建立一个比较宽松、没有约束力的伙伴关系联盟的东西,把所有有共同目标,相关共同利益的各方都联系起来,比如说政府、社区、科研机构,还有非政府组织等等,都为了一个目标来把它们结合到一起。

    我们的主要方式就是想把各方都在做的事情放在一起,结合起来看一下,都摆到桌面上,看看我们怎么样最好的协助各方的努力,避免一些重复性的工作,而且还要填补一些都没有做到的空白。

    还要循环和重复利用资源。比如说我明天要和中国动物园协会见面开会,如果我们只和北京动物园合作的话,把我们的宣传材料在北京动物园散发,只能提高到北京动物园游览的顾客的意识,如果我们跟协会对话,相当于把相同的资料散播给全国各地其他的300多个动物园,这样的话我们所能够覆盖的网络是非常大的。

    这个幻灯片说的是我们的项目生物多样性的预期产出,我们会出版一些生物多样性的初级读物和课外读物,另外我们会大量的利用电视机这个媒体,制作纪录片、短片散播给广大群众。同时我们还会把宣传教育材料印发给学校,让他们开展相关的学习课程,同时还会把材料散发给中央党校等政府机关培训的学校,我们项目有一个网站,但是现在我们需要能有更好的点击率,更多的人到我们网站看信息,因为我们网站的信息量比较大。还有一些媒体的重大活动,我们现在也在做,而且会逐渐加大力度。

    这张图片主要就是看一下相关生物多样性的支持和态度、意识的传播情况。这两个框框,一个是公众,广大群众,包括农民、林业工作者和渔业的工作者都包括在内,其实他们是直接接触土地还有各种各样的资源,所以他们的看法毫不夸张的说是最重要的,另外一部分是来自工业方面。

    我觉得大众看法最主要的来源就是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也就是说来自教师,另外一部分来自于媒体的宣传。公众从教师获取的信息是非常少的,从专家那儿基本上是没有的。

    工业方面由于它们之间是受政府的管理和规范,政府从哪儿获得信息和看法?也许我说的不好听,我个人总是认为,政府从专家那儿听到的信息和看法是非常少的,另外可能很多的信息都来自于非政府组织,虽然政府不愿意听。我觉得很大一部分的信息政府都从记者那里获得,还会从公众那里得到各种各样的反馈。

    至于非政府组织,从他这儿出发的话,非政府组织一直致力于把信息传播给公众,但没有很多的成果,对于媒体朋友来说,非政府组织的工作做得很多,而且比较有成效,还有一部分把信息传播给了教育工作者。

    专家大家都知道,从沟通来讲,不是他们的强项,跟媒体说话的时候不知道应该怎么说,而且想说服政府的话也不是很讲究策略和方法。但是对非政府组织倒是有一套,所以整个图片看来,媒体、记者是处在图片最中央的位置,一方面掌握大众的看法,一方面影响政府决策。

    所以可以看到这两条红的箭头是我们应该加强的,专家为了想把他们的看法和观点传播给政府和公众的话,一定要走记者和媒体的渠道,另外NGO他们如果想进一步达成自己的目的,也应该加强与媒体的沟通。

    这是我希望媒体朋友们能够承担的角色,希望他们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支持能够进一步加强,而且希望你们能够承担起这个角色,把相关的信息作为自己的责任传播给大众、政府。这不是一天、两天的社会热点问题,而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我们必须时时刻刻的对其表示关注,让它保持温度。所以我觉得在你们的版面里可以专门设一个生物多样性的版块,这样的话实时更新生物多样性的新闻。

    刚才说了非政府组织和专家需要加强他们与媒体朋友的沟通,但是沟通是双向的,所以媒体的朋友应该更关注专家和非政府组织的意见,这样的话让信息流动起来。

    另外我觉得媒体应该对于政府的种种行为保持高度的关注,时刻跟踪政府的各种政策法律法规,还有战略、项目等等的执行情况,成果是怎么的,并把这些及时传播到外界,因为到现在为止几乎是没有人执行这个角色,非政府组织可能有的时候偶尔会时不时的做这些事情,但是他们的力量是绝对没有媒体大的。

    而且这方面的知识和观点不够,绝对不是我们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讲知识的提升和改进转化成具体的行动。

    所以我现在在此呼吁媒体朋友,一定要加强自己的角色,不要一味的关注那些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头条和大新闻,更多的承担起这份责任,监督政府,还有传播相关的知识,最终起到一定的大作用。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戴维:今天讲的主要内容就是把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系起来,前面马敬能先生已经讲生物多样性的话题表述的很清楚了。

    接下来会用一些照片显示,告诉大家地球上面的物种是相互联系的。

    这上面显示的花是绿绒蒿,一种观赏的花卉,有一个科学家在上个世纪滇西北拍了一些很漂亮的照片,做了一些科学方面的工作。这个花多数长在树线以上的。树线就是数目生长的最高线,有些地方不一样,在滇西北,在这条线以上就没有森林存在了,以上都是冰雪。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边西北的项目。

    我们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迪庆州,大家肯定都知道这个地区集中了四条大江,这四条大江为全世界10%左右的人口提供水源。这条江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和独龙江。这四条江最窄的地方只有100公里的距离。这样很短的距离有非常大的海拔,有很高的山和峡谷。

    我们有很多不同的气候类型,这些不同的气候类型形成了不同的栖息地类型。在我们的项目区由于巨大的环境梯度,生物多样性也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同样在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有着很多很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在这个地方比较有意思,就是人和自然之间互动的关系,人是怎么样利用自然的,以及自然和人之间有什么样的影响。

    专家一直想搞清楚一个问题,到底谁是鸡、谁是蛋,这么多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然后养育了这么多不同的少数民族,还是由于这些少数民族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是比较大,一直都在讨论。

    这个是一个云南非常濒危的物种,它也是在这个地区,主要的栖息地都集中在这里,它们都依赖这片地区的森林类型来存活。人在这个地区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我们项目区当中,主要的少数民族是藏族。

    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起在这个地方依赖于高山地区,比如说他们的饮水,高山地区像自然的水塔一样,收集了全球很多淡水资源。他们在这个地方已经生活了几千年,利用这一块比较脆弱的土地放牧。

    大家一直在这边采集藏药,70%的藏药资源来自于这个地区。这个是虫草,这个是雪莲花,这个是贝母,这是塔黄。这个地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藏族,他们是信奉佛教的,在佛教当中有很多神山和圣地。这个是我们项目区的一个山—梅里雪山,这是藏区非常著名的神山。

    高山上面的生物多样性是很丰富的,高山又像一个个的孤岛一样在蓝天下面。

    生物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只能往上走,不可能飞到其他地方去,也不可能散布到其他地方,在这座山上,只能不断的向上走,我倒是希望物种能够走路,即使走路的话也需要很长时间,那个地方也不一定有适合它们生存的栖息地,高山地区是非常敏感的一个区域。

    TNC在滇西北做的工作,以前都听说过,因为做了很多次的展览,叫照片之声。TNC把相机发给老百姓,让老百姓拍一些他们非常关心的照片,把照片背后的故事讲给TNC。

    这一张是照片之声的照片,拍的在梅里雪山的脚下,当地的老百姓告诉我们一个故事,冰川是在融化的,湖的大小在不断的扩大。当地人并不知道在发生什么,因为他们有宗教的东西在里面。其实是气候变化引起的冰川变化。给当地的老百姓解释是这样的,可能由于他们对自然不尊重,或者其他人对自然不尊重,所以造成了现在这样的变化。

    我们TNC组织了一部分的专家,组织了一个专门的小组研究这个地方的变化,来量化这个变化。我们的目标就是制订一些策略,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保护文化和生态可持续性,但是开始的时候没有数据支撑,所以我们要到野外搜集数据。

    其他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搜集以前在这个地方拍的老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弗洛克在白马雪山1923年拍的照片,这个地方大家可以看到一个放牧的棚子,这个地方是原来发生火灾以后烧掉的基地,这些地方是森林,云杉、冷杉、杜鹃。

    这个黄线所在的部分是当时树线的位置,红的箭头,如果把照片放大的话,可以看到最后一棵成年树,在树线最高的部分,胸径大于五公分的树我们认为是最后一棵成年树,以上只有小的树苗,没有大树,这个地方就是未来树线的位置。

    我们大自然保护协会,有一个科学家,他的中文名字叫“木宝山”,在每一个照片点上用洛克同样的角度拍摄了这些照片,这一张照片是他在2003年在白马雪山拍的。

    2004年的时候,我们一起到这个地方,Bob拿了一个对讲机,指挥着我和戴维找到了原来树线的位置,我们做了一个测量,从老的树线到新的树线做了一个测量。这个树线上升到270米,但是海拔大概是上升了67米。大家可以看一下,原来放牧的牛棚还在这个地方,这边火烧掉的地方已经长起了树,这个地方看的不是太清楚,这个地方在90年代初的时候发生了一场火灾,现在已经有一些树长起来了。

    这个地方已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树线之一,大家可以从这个照片上看到树线越升越高。

    这个红箭头指的就是当时的最后一棵树,我们认为这个就是最后一棵成年树,但是它已经死掉了,找了跟它相差不多的另外一棵树做代表,我们钻取了它的树心。

    最后一棵成年树,大概是82年,洛克拍这张照片的时候他也在那儿。现在最后一棵成年树的位置是在37年左右,它的位置已经上升了很多。

    这是那个树的照片,这棵树的海拔是4400米。这棵树跟原来一棵树不一样,在滇西北树线的构成本身就是生物多样性交错的一个地带,这个地带在滇西北的树线构成比较复杂,有的时候是很大的树,比如像冷杉、云杉,也有的像杜鹃可以长成像树一样。

    大家看到这个,几十年前被烧掉的这些树,也可以看到这个地方有很多的树苗在不断的往上长。这个往背后看,可以看到森林,下面是冷杉林,再往上面树线的林子是落叶松,可以看到树线是不断的在上升,但是我们不好做比较,因为我们没有当时的老照片来做对比。

    这个现象不只是在滇西北可以看到,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在北极也可以看到这个现象,就是灌木从不断的往上迁移。

    汪永晨:跟全球气候变化有关吗?

    戴维:就是气候变化,这个事情永远不会像想象的那么简单,以前土地利用的方式是当地的藏族会把林子砍掉,或者放火用火烧,来扩大他们牧场的面积,来放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树线的位置往下维持在很低的位置,如果不再使用火了,不再放牧了,树会重新长回来。我们的一个研究是想找到树线的变化是由于什么样的原因,是由于人为的土地方式变化改变的还是气候变化,或者两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接下来还会跟大家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另外一个就是气候变化可以影响到的雪山,这个是梅里雪山,旁边是两条冰川。大家看到这三个箭头所指的位置,看到冰川的冰舌的位置,冰舌的部分几乎延伸到明永冰川。到2003年的时候,冰川的冰舌退了很多了,再上面就是裸露的岩石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照片,大家可以看到冰川的退缩。从98年到02年的时候,冰川退缩了80米,从02年到04年退缩了110米。冰川退缩大概从最早1998年到现在,退缩了至少有350米以上。

这个冰川融化的速度是非常巨大的,可能在中国来讲是融化速度最快的冰川之一了,这个也难怪,因为这个冰川处于温带地区,本身对环境的变化敏感度比较高。

这个就是明永冰川最上面的一个庙,叫太子庙,在那里拍的照片。这个是在莲花寺拍的,更高一点。我们还爬到德钦后面的一个庙,准备去做这个事情,还没开始去做,拍冰川的变化。看到冰川的宽度也在变窄。这个地方为什么重要呢,因为这个冰和雪是活动的。每当有新雪过来的时候,就把老的雪往下推,冰川就会流动,我们要持续的在这边拍照片做对比研究,看活的冰川到底是在变大还是变小。

    中国其他的地方也在经历着同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对这个冰川比较感兴趣,这个地方的冰融化了之后,注入到澜沧江。第二个原因因为这个地方对老百姓来讲,是一个神山和圣地,冰川的融化从他们精神感受上来讲,有很大的影响。

    老百姓认为这些变化是由于我们对自然不尊重所造成的,由于人为的影响,我们的气候系统正在发生变化,这三张表,第一张表显示的是在德钦气象站点的气温数据,从这个表当中可以看到气温的值升高的是比较快的。下面的表是降水的,降水在这个地方变化不大,这个明永冰川对气温的敏感度远远大于降水。

    这张表是历史网络的数据,大概记录的差不多100年,从一个冰期逐渐的变暖,然后再变冷。这个地方和我们采访老百姓是一致的,这个地方的冰舌在往下移动。

    这个就是126年来,中国的气候变化情况,我们最近的变暖幅度是大大高于以前126年以来的任何时间。

    这个看2000年的中国气候变化,可以看到最近的气温升高的幅度已经高于了中世纪暖期的气温。

    如果气温持续这么上升的话,也许对我们的生活就有很大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对我们人怎么利用自然的资源都有很大的影响。

    接下来让大家看一些照片,在中国其他地方拍的,这些地方同样对气候变化是非常敏感的。

    我们从敦煌开始,这个是在敦煌的月牙泉,原来水的位置把这个地方完全覆盖,现在有一个项目想把水引到这个地方来。这个是吐鲁番的火焰山,夏天的温度有52度。大家看到绿色的不是植被,那个是石头,这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区域。

    这张图我觉得非常震撼的就是在400年前,当地的人已经在地下做了一些沟渠,这个是在地下300米的沟渠,这种沟渠把天山的水引到农地里。如果说气候持续的变化,降水变少的话,或者说气候变化了之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这个地方就会非常、非常的脆弱了。这个对当地的经济,对人们的生活,因为人们是依赖这个生活的,对文化、生活都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这个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也被我们称为世界第三极,非常漂亮的一个地方,很多的草原跟草地,非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个地方对气候系统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地区。这个地方气温升高的话,生态系统就会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这个气温升高跟海洋的气温升高这两种力量,也将会改变中国的季风的行经路线,这个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其他地方都多,这个地方同样也是很多动物的栖息地,比如说鸟类的繁殖,也是他们迁徙的点,这个地方有很多的地区是非常、非常干旱的,这个地方是黄羊、藏羚羊的栖息地,大家看到的草地是非常、非常稀疏的,如果气候变得越干越暖,这个草也就没有了。如果说气温变得暖和湿,这个地方的草也许会长很多。

    当地的人还告诉我们,沙丘是在不断的变多。这个是沱沱河,是长江的源头,气候变化可能会影响冰川融水进入沱沱河。

    这个是唐古拉的一个青海和西藏交界的冰川,我们没有数据来说明这个地方,但是从自己的感觉来讲,我觉得冰川也是在缩小。这张照片是在拉萨和日喀则之间拍的,这是雅鲁藏布江。以前放牧在很高的地方放牧,由于气候变暖、变干了以后,不得不把他们的牧场往下迁。

    这个也是雅鲁藏布江,大家看到很干燥,这个地方是在珠穆朗玛的一个区域,从印度洋来的暖湿气流被挡住了,这边很干燥,没有什么降水。

    这个地方是放牧的,看到羊在吃什么,估计没什么吃的,就是在吃景观。关于气候变化怎么样来影响我们的可持续生计,怎么样影响生物多样性,我们会用一些实验告诉大家。

    上面这个箭头是常绿林。大家可以看到蓝色的这头边界,也就是森林的界限,我们看2100年的时候,青藏高原就变成森林了。不是说2100年的时候,青藏高原都长成树了,不是这样的,就是气候会支持树木的生长。有这么巨大的变化,对人的生活,对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以及对水的供给都会产生非常、非常巨大的影响,不光是对中国这样,对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一样。

    非常有意思的是中国的科学家也做了一个气候研究,看30000年40000年之前的气候,他发现之前森林的界限也在这个位置附近,但是30000年之前中国还没有多少人。

    在这个地方我们还看到了高山地区有一些树,这些树不断的在长起来。,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对当地农村的一个妇女做了一个访谈,她65岁了,她几乎全都在这个地区,小的时候山上没有树,她也看到了一些变化。

    气候变化来讲比较难说到底是好的事情还是坏的事情。如果是树的话就很高兴了,我们有森林了。如果是草的话就不高兴了,我的地方就被树占掉了,有一些物种是相当、相当讨厌气候变化的,比如北极熊。

    我们另外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找出哪些物种在气候变化当中是受益的,哪些物种有负面的影响。这个是我们在高海拔地区所做的检测样地。这个是另外一个项目的检测,用一个相机把360度的全景照片拍下来,记录目前的现状,然后未来再在同样的一个点,用同样的手法拍同样的照片来比较未来的情况。

    我们还和当地的群众一起来做一些合作,他们是怎么样看到这些变化,以及他们如何适应这种气候变化的发生。这个是村长,他说他的经历的气候变化和我们历史数据得到分析的结果是非常一致的。

    你们记者如果有当地老百姓好的故事可以给我们提供,我们科学家也希望跟当地的老百姓有很好的交流。有些人会讲面对气候变化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但是在中国看到了很大的鼓舞,希望这些也许在用在美国,比如太阳能系统、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我在美国的同事跟我讲,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中国所处的情况刚好是他小的时候美国所经历的情况。对环境这些支持不是说一开始大家都掌握的,我们必须不断的进行教育,然后让大家掌握更多的环境知识。

    我们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从科学上来讲,我们要用什么样好的模型来模拟气候变化,用什么样好的数据面对什么样的空间和时间的尺度来做事情,我们还要综合的考虑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本身对气候变化的弹性,我们大家都讨论对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比较多,但是我们没有过多的讨论硫、氮的沉积作用,同样我们在研究当中面临很多大的、不确定新的问题,怎么样去解决这些不确定的问题,以及获得好的反馈。

    从组织上面来讲,一个组织包括NGO,包括政府机关、政府机构、一些科研机构,我们要面临的挑战就是要从不同的尺度利用不同的解决方法面对气候变化,其次还是要保持一个比较合作的态度,就像马敬能博士刚刚讲到的一样。

    从多层次的交流方面,在科学上面来讲,不光让生态学家在这里倡导,还要把经济学家,把其他各个方面的科学家集中起来做更多的工作。作为地球上面的一个人来讲,我们有道德的责任来对环境的变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的人来讲,他们必须审视以前利用资源的态度,因为别人可能会模仿他们使用资源的态度,这种态度有可能是不可持续的一种使用方法。在美国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持续这种好的对待环境的方法,希望中国人能够找出好的方法来教美国人怎么做这种事情。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科学家叫“艾沃森”,说了一句话,如果全球的人都按照美国的方式来生活,那就需要九个地球。作为一个人来讲,作为地球上面的生命来讲,我们对我们未来下一代的发展具有很高的责任,谢谢。

    提问1:你们二位觉得中国的环境问题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我们是比其他国家的问题更严重还是怎么样?

    马敬能:最近没有去非洲,不知道非洲的情况怎么样,非洲的国家有的环境问题比中国还要严重,中国不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国家,比如说孟加拉国还有印度的北部,这些地方都是面临着很严重的环境问题,但是中国这些巨大的发展所造成的损失,在全球是数一数二的,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也是影响比较大的,像中国这么大的区域,气候变化了之后,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巨大的。举一个例子,在山地的生态系统那么丰富,生态系统自身对气候变化的适应程度能够减缓带来的影响,一个就是长白山地区,还有一个是大兴安岭地区,这两个山地的系统都不一样,但是面临着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是不太一样的,特别是物种方面。

    戴维:中国面临着的问题美国没有的就是巨大的人口压力,以及对资源的需求是比较巨大的,这个也难怪,中国有很多人需要更好的生活质量,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针对气候变化这一个问题来讲,我们全球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不能说哪个国家比哪个国家面临的更严重一点。

    我们现在考虑更多的是气候变化对森林怎么样,更重要的是研究气候变化对人的影响怎么样,人如何来适应气候变化,比如说在滇西北地区,气候变暖了之后,人可能利用土地的方式就会发生变化,利用土地的海拔也会随之上升,森林的面积扩大了,但是人的影响区域也扩大了,这样的话对森林是好呢,还是不好呢,要从政策等各个方面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把土地利用的变化和气候变化的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如何来应对这个问题。

    提问3:您做的滇西北的研究,当地的藏族人民生活方式有变化吗?国家在这个领域有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定或者保护措施,分析的冰川变化和当地的土地利用或者生活方式的变化大吗?

    戴维:第一个,已经超过了我的研究领域,我不太清楚。第二个是冰川的变化跟土地利用,在滇西北冰川的变化主要跟气候变化的影响是直接联系的,跟气候变化的影响更重要,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如果人为的表现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面来讲,就是把森林砍掉,就会释放二氧化碳到空气当中,增加了大气升温的幅度,这样的话反过来会影响到冰川,冰川有两种,一种海洋性的冰川,就是降水比较大的。还有一种是大陆性的冰川,对温度影响比较大。在滇西北这个地方,明永冰川主要是跟气温变化联系的比较紧密。有些当地的人认为旅游者来到这个地方,身体散发的热量把冰川融化,这个也有可能性,但是可能性非常小。

    马敬能:第一个就是跟政策变化有关联的,制订了一些政策,这些政策是相反不对的方向,比如说在青海青藏高原,当地的政府为了保护草地,他们减少放牧的数量,然后把这些牲口固定在一个地区,用篱笆固定起来,把原来草长的好的地方开垦做农田,这样是不对的。他们减少牦牛的数量,增加羊的数量,原来有一头牦牛,可以养四只羊。牦牛的影响不如羊的影响大,因为牦牛的脚掌比较大,羊多的话脚踏草地的影响就会很严重。植被如果改变了之后,就会改变太阳受热的方式,原来这个地方的水汽不是由降水提供,是云的水汽扩散以后造成的。现在太阳直接照射到里面以后,把水蒸气全部蒸发掉,这个地方变得更干旱,看到很多沙丘,原来是不存在的,现在越来越多,可能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可能对这个地区的冰川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个讲的是在不丹这个地方,当地的老百姓为了建一个房子,就把整个山谷里面的树全部砍掉了,发生的情况跟青藏高原是一样的,这个地方的云就会变得越来越少,蒸发量变得越来越大。

    戴维:有两点要做补充,第一个气候系统是非常、非常的复杂,不总是气温总在升高,在有些地方出现的情况不一样。我们讨论的一个事情,有可能针对某个特定的地方是不对的。

    在美国的一些地方,有些地方正在经历着气温变凉、变冷,在北京,中国的科学家做了很好的研究,北京其实在变凉,这个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北京这边的污染太严重了,最终粉尘影响了太阳射线。一些科学家想,如果要让地球变凉,我们要放一些东西放到大气当中去,阻止太阳射线直接照射地球,这样的话可以让地球变凉一点,我不知道这个是好还是坏。

    第二个就是对马敬能博士讲的做两点补充,从模型当中显示出来的结果,这个地方是变湿了。照片上面显示的地方不可能变湿润,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干,变得越来越暖。明永冰川这个地方土地利用变化不大,如果说这个冰川是海洋性的气候,更多的是靠降水,如果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话,自然而然的就会影响到热量的转换,热量转换也许对冰川产生很大的影响。

    提问5:第一位专家讲到说政府听取环境信息的时候,多数是从NGO、记者那里得的,不是从专家那里得的。我上学的时候,我们老师就专门研究,我觉得政府听从专家的,我认为不知道是怎么调查研究得出这个结论的。

    马敬能:这个是从青海做了一些调查,主要是采访成都山地研究所和草场研究所的专家,专家对如何放牧是非常有经验的,做的非常好,但是他们的政策建议地方政府是听不进去,农业的部门根本不理会他们的建议,对知识分子不重视,现在越来越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但是还做的远远不够,拿跟越南对比,越南对科学家的重视是非常大的,在国家的科学与技术委员会里面,这是一个很高层次的的政策研究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到省级都有,这个机构的权力是非常大的,充分的参与了政府的各种政策的制订,对比越南来讲,中国做的还不够。

    提问6:我提一个小建议,就是记者的作用,我本身就是记者,我做了大概有五年的环境新闻报道,实际上在很多报纸,除非你在中国环境报做,绝大多数的报纸环境新闻是不愿意给你报的,不是报道的主要内容,环境记者是比较困惑的,记者的作用固然重要之外,你们能不能组织报社的总编,给他们洗洗脑,让他们脑子进点水,提一点建议。还有一个困惑,我采访国内专家的时候,讲气候变暖之后,整个中国会越来越干旱、沙漠化,远古时期地区中国是大量的森林,现在越来越少了,刚才讲到2100年的时候,森林会越来越多,完全是一个相反的结论,森林多了应该是好事儿,从大的时间段来讲,比如一个人的身体一个时期要得一次感冒,要排毒,是不是这样一回事?

    戴维:模型所显示出来的是一个气候模式一个排放情景的结果,但是谁也不知道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为了更加公平、公正的做这些事情,我们需要更多不同的模型,更多不同的排放情景,就算是地球上巨大的火山喷发,也会对气候造成巨大的影响,不同的国家立定不同的政策、环境计划,也会对气候产生不同的影响。中国的东北和西南气候系统是完全不一样的,季风都不同,我们要做就是需要更多不同的气候模式、排放情景来做研究,还有针对不同的地区,对沿海、高山做不同的对比,我们要对不确定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中国会干旱,是局部地区会干旱,但是局部地区的降水量会增多,从中国国家气象局气候中心研究的结论来看,中国西北、新疆这块地区降水量是在增多的,北京的降水量是下降,南方的地区所经历的降水比北方地区更少,南方地区越来越干旱,北方越来越湿润。森林多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这个很难说,到2100年,模型模拟出来的是森林会长到那个地方,不是说2100年那个地方就长成森林了,这是两码事,如果支持森林生长,中国的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对森林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森林到底长多了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现在很难说,对森林来讲,刚才戴维说的,森林越多了,栖息地越来越广,但对草场的物种来讲不见得是好事,因为你占据了它的栖息地,它就要消失掉了,从综合的方面来讲,很难说森林变多是好是坏,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说明这个问题,但是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我们的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自我适应的能力,但是现在的气候变化的幅度,是不是超过了自我调节的能力,这个很难说,一旦完全的超出了它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就会垮掉,生物多样性消失的幅度就会增加,对我们人类来讲这是一个坏事情,不是一个好事情。

12、南方都市报《中国水危机》系列报道之二:浙苏鲁三个癌症村的死亡日记

来源:南都深度  2007-11-5

http://rdxw.com.cn/html/jiaodian/5049.html

浙江萧山坞里村,江苏盐城东兴村,山东肥城肖家店村……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一个接一个癌症村出现在东部滨海经济活跃地带。名单上还有无锡广丰村,常州新北区,阜宁县洋桥村,安徽宿州张庄村,阳谷县西关村、邵楼村、西汉庄村、国庄村,天津西堤头村、刘快庄村。

癌症村出现了,可是当村里的村民们想为自己的生命去抗争时,发现是那么艰难。

当韦东英的证据照片累积到5斤多重时,南阳化工园区还没有搬迁的迹象。她给萧山市、浙江省两级环保局打去电话咨询,得到的答复是:南阳的环境监测在2006年已达标,化工园不用搬迁。

“达标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工厂仍然在往钱塘江排污水?闻闻这气味,这叫达标?”说话间,一股怪味袭击而来。

林景星曾将肖家店村的土壤、蔬菜以及毛发带到实验室检测,结论是检测物均不同程度受到剧毒元素的污染。其中,菠菜的镉含量超标达到9倍,铬含量超标12倍;河水检测出的锰超标57倍,锰过量正是致癌的原因之一。

这是一个困局,受到癌症等疾病侵袭的村民难以找到辩赢工厂老板、政府官员的证据,而掌握着这把钥匙的科学家,却受困于狭小的实验室之内。

2007年5月,国土资源部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数据——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1.5亿亩,形势严峻。而自1997年以来,癌症成为中国人的第一死因,每年有近130万人死于癌症。

《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透露,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癌症发病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至90年代的20年间,癌症死亡率上升29.42%。2000年癌症发病人数约180万-200万,死亡140万-150万。

中国水危机之 沿海癌症村

三个癌症村的死亡日记

在工业园区裂变带来的污染侵蚀下,中国东部滨海经济活跃地带部分村庄被迫付出痛苦代价

2007年4月19日,浙江省萧山市南阳镇坞里村村民韦东英写下村里一位得癌症的26岁年轻人的症状。从2003年12月29日开始,她开始了长达4年的“环保日记”写作。在她的日记里,记录了坞里村遭受的环境污染侵袭,在恶臭气味和污水包围的日子里,一个个村民因患癌症死去。

“陈阿龙77岁食道癌

胡登耻71岁胃癌

沈秀英57岁乳腺癌

莫水珍49岁胰腺癌

冯亚华35岁血癌……”

韦东英日记本上记录的死亡村民的名字越来越多,死者死亡的年龄越来越小。“应该是72人了吧,如果加上今年1月死去的朱少萍的妻子。”韦东英说,那是一个48岁的女人,乳腺癌不治。

中国东部沿海一条上千公里的狭长经济活跃带从浙江沿海起始,穿过上海、江苏、山东,连接京津渤海湾的另一个经济活跃区域。这是中国东部滨海的低地地带,类似于穿越西班牙、法国、比利时,最后到达丹麦、德国的欧洲西部滨海低地,是所在的大陆触摸海洋的手掌。

中国的滨海低地创造着神奇的经济总量的同时也在创造着另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就在韦东英村庄的周围,至少还有党湾镇新前村等村庄遭受着同样的危险。

从这里出发北上,经过无锡市广丰村,常州市新北区,阜宁县洋桥村、东兴村,安徽省宿州市杨庄乡张庄村,山东省肥城市肖家店村、阳谷县西关村、邵楼村、西汉庄村、国庄村,天津市西堤头镇西堤头村、刘快庄村。这些经济活跃带上的村庄,都在面临着同样的危险和痛苦,那就是癌症。

 “癌症村”的他们

一颗颗“环境化学定时炸弹”开始爆炸了。中国地质科学院现代生态环境地质研究中心的林景星教授曾去过多个“癌症村”

雨越下越大了,韦东英不时朝外张望着,她牵挂着在钱塘江里打渔的丈夫邵关通。

2000年以来,韦氏夫妻从江里打到的鱼逐年减少。“你看,昨天才那么几条。”韦东英编着一顶花伞,院子里一条破船上的舱里卧着七八条一尺来长的鱼儿,那是他们2007年夏季一天的收获。

邵关通终于从江里回来了,他冒着暴雨打的鱼将被卖给外面的饭店。他收拾着渔具,向妻子嘟囔着收获更少了,“这鱼少,有毒,还不能吃”,有的鱼已经基本绝种,比如鲥鱼。

相距千里的江苏省阜宁县杨集镇东兴村,段德桂等村民在村里自2001年以来因癌症死去80多人后,将村旁的巨龙化工厂告到江苏盐城法院。导致官司败诉的因素是他们从村里取的水样送到上海化验的结果不被法院采信。“一定是化工厂污染了村里的水,庄稼都是有毒的。”段德桂等人在败诉后,又上诉到江苏省高级法院,他们仍然要求法院对化工厂作出赔偿并搬迁的裁决。“我们需要证据,但我们却不知怎么取证,从哪里找。”

中国地质科学院现代生态环境地质研究中心的林景星教授曾去过多个与东兴村相似的“癌症村”,努力找出“病根”。“有一次,我跟央视经济半小时去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肖家店村,那里的情况也很严重。”林教授等人在肖家店村喝了那里的水,“不能喝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被污染了。”促使他们前往那个村庄的原因是,近年来,这个村庄有40余人死于癌症,也是一个典型的“癌症村”。

让邵关通忿忿不平的,不只是江里的鱼少又绝了种,他端过韦东英递过来的饭碗正要吃的时候,一股刺鼻的气味从门口飘了进来,屋里的人忍不住恶心起来。“每天都是这种味道,到了晚上,都睡不着觉。”邵家的房前屋后不远处遍布着数十家化工厂,“2003年12月29日,老邵打电话到市环保局投诉无法生活了,接电话的人让找南阳镇,推来推去。”韦东英说,从那天开始,她开始了长达4年的“环保日记”写作。

更多的化工厂在东兴村周边扩建着,就在这之后,段德桂的乡亲又至少有6人在癌症中死去。在第一次的官司失败后,大多数村民选择了忍耐,只有段德桂等少数几人坚持上诉。他为此借了数万元的外债。

林景星教授去过肖家店村后,山东省、肥城市有关部门对肖家店村突然关心起来。“现在还有18个癌症病人在县城医院里。”现任村支部书记杜先富神秘地说,这是他托了关系,让上面来村里普查,并免费给村民治疗的。

“前不久,陕西龙岭村民来电话,又有两人得癌症死了。”林教授带着学生研究了半年龙岭村的水、土壤、地质、庄稼,他感觉触摸到了“病根”。“我给这种情况取了个名字,叫生态环境地质病。”

是的,一颗颗“环境化学定时炸弹”开始爆炸了。

化工厂来了,鱼米之乡远去

村庄在一点点被蚕食着。就在邵关通收获的鱼一天天减少时,钱塘江两岸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2003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我的丈夫在钱塘江边捕鳗鱼,我去接他,回来经过江城桥,看见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未经处理就往内河里排放……”

韦东英的“环保日记”开始了,她没想到,她这个识不了多少字的农妇从此跟村子周围的化工园区发生了关系。“老邵说,你要是憋得慌,就写下来吧。”老邵不识字,“我如果识字,早就把这些化工厂告了。”老邵说。

“2003年腊月三十,今天除夕,按照这里的风俗,过年是欢天喜地的日子,而我们却在为航峰镀锌厂老板翁建坤送来的两千元而恼怒。”韦东英在第二天的环保日记中写道。

翁建坤送钱来是要邵关通夫妻帮帮忙,让他的厂子能够顺利开工。“他这个厂刚建时,我们村民问过有无污染,村干部说是五金厂,建好了摇身一变却成了镀锌厂,我们都去制止他生产。”韦东英最终没有收下翁老板的两千元钱。

千里之外的江苏北部,一个韦东英素不相识的村子里,段德桂等村民遭遇着相同的烦恼。“2000年4月,巨龙化工厂开建,是生产农药、除草剂等,对农作物和人身体影响最大。”段德桂说,村支书招商引资从邻近的建湖县找来的有钱的老板,希望通过这个厂子能给贫困的村庄带来致富的希望。

村民的反对声音在村支书的说服中弱了下来,巨龙建成,黑水流出,村四周的河流一条条脏了起来。

肖家店村看上去还是山东省中部一个秀美的村庄,大汶河就在它的南侧静静流淌着,村民依靠大汶河水和捞取河沙,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村周围也没有化工厂啊,可是,有一天,水却开始臭了。”一位村民说。

林景星在看过肖家店村的地形后发现,该村三面邻三条河流,地势低洼,怀疑是河水倒灌,侵蚀了村庄的饮用水系统。

“大汶河的上游是泰安、莱芜,那里的化工厂是很多的。”杜先富在许多村民相继因癌症死去后,将焦点锁定了百公里之外的工业区。

韦东英未能成功阻止镀锌厂的开工,这已经不是她的第一次失败。“村里最早的化工厂建于1992年,叫赭山化工厂,如今名字已经不存在了。”韦东英记忆中的鱼米之乡渐渐远去,这位来自江西乡下的女人,因恋上这里的风景嫁给了渔民邵关通。

一个两个的化工厂逐步扩大为十个二十个,村庄在一点点被蚕食着。化工厂变成了化工园区,一个园区又裂变为多个园区。就在韦东英的日记本写完一本又换了一本时,钱塘江南岸,人间天堂杭州的侧旁,一个绵延上百公里的化工园区形成了。

段德桂在那个典型的苏北村庄里,眼瞅着田里的庄稼一年不如一年,他起初在巨龙化工厂的边上开了个小店,希望到厂里上班、购销的人能光顾他的生意。“可是,有一天,我发现咳嗽多了。”他病了,气管炎,“说话费力气”,这个61岁的老人关了小店,搬回村里。

不久,那个把巨龙化工厂引进到村里的村支书得了癌症死去。“自己把自己害死了”,村民们说。

尽管如此,正有更多的苏北地方官员跑到苏南、浙江,央求那里的工厂赏脸,他们已经准备了土地、开通了道路,甚至为前来投资办厂的老板摆平了不满的群众。

“看吧,再过几年,这里,还有那里,将是看不到头的工厂。”阜宁县一位官员站在巨龙东进村不远的一个镇办工业园区,这样介绍说。这时,满身怨气的段德桂的表弟,正带人察看被化工厂熏死的稻谷。

一条从南到北的化工园区地带正在东部的沿海低地形成。杜先富推测的大汶河上游的化工园区并不是这条带子的末尾。

韦东英日记本中的化工厂名单一天天变长着。就在邵关通收获的鱼一天天减少时,钱塘江两岸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肮脏的水,“很呛的异味”

巨龙化工厂投产半年后,东兴村四周的河道里的鱼虾荡然无存了。“我们昧良心啊,田里打的稻米自己不吃,卖到外面去”

“我从胡阿条媳妇那里借来照相机,到南阳开发区的污染厂排污口拍照,往江城路这里到大展生化旁的沟里,有红色的污水往沟里排。凯星、科本(化工厂名字,记者注)都往沟里排。”2004年3月31日,韦东英写道。从这天开始,老邵和韦东英夫妻为了记录化工厂排污,开始了拍照。后来,一位前来采访的记者赞助了他们一台傻瓜相机。

“早晨,我在钱塘江边的排污口看到了死鱼浮在污水中,就打电话叫葛建华拿照相机把当时的情况拍了下来。晚上,渔民戴金海和蔡本刚一起到钱塘江里去捕鱼,渔网刚刚放好,看见三号坝头的排污口在大量排污水。把整条江染成了红色,还看见小白点子在水面上浮动。”

这是2003年7月15日韦东英的日记,第二天,她家的自来水变成了黄色,儿子只好借用胡阿条家的井水洗澡。

苏北平原的村圩子也开始发出了“很呛的异味”,巨龙化工厂投产半年后,东兴村四周的河道里鱼虾荡然无存了。“那时,化工厂附近有个浴室,将河水烧热使用,不少村民洗过后浑身发痒、头晕,还有人当即昏倒在浴池中。”段德桂的咳嗽变得严重了,“村子里有十来个人在厂子里打工,有一个人死掉了,因为化工原料泄漏。”后来,大多数人逃离了工厂,不再去做工。

刘文达在巨龙化工厂不远处承包了一个7亩多的鱼塘。化工厂墙后一条小小的排水沟将污水运到鱼塘里。“三千多斤半成鱼死光了。差不多要破产了。”

“我们昧良心啊,田里打的稻米自己不吃,卖到外面去,再买外地的米吃。”段德桂想起一件往事,一个粮贩子用极低的价格把东兴村附近几个村子的稻米收购后,转卖到几百里外的扬州市,被当地的工商局查出是重金属严重超标的有毒大米。

林景星教授来到山东肖家店村时,看到了一组当地环保部门拍摄的照片,那是2001-2004年上游工厂向汶河排放污水的画面。他们也在肖家店村拍摄到了遭污染的大汶河情景。河水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味,水面已经变成了黄褐色,上面还漂浮着一层油腻腻的泡沫。

“晚上水很臭,在河边住的晚上都不敢开门。原来这个大汶河的水,鱼也好,现在水成酱油色了,河里鱼都没有了。”肖家店村民说,一浇地,庄稼都药死了,庄稼都受不了,就别说人喝了。

就是这样的水,环绕在肖家店村周围。尽管又臭又脏,但却是村里唯一的灌溉水源。

韦东英一年比一年担心钱塘江,她每篇的日记中都要提到钱塘江的排污口。“我到江边收鱼,看见江面排放的污水有绿色的漂浮物,我叫渔民郑一民把绿色的漂浮物用瓶子装好。用照相机也把当时的情景拍了下来。”

韦东英坐不住了,她取了家中的自来水水样,到市里找人检测。“检测站的人很小心地说千万不要说出去是他们检测的。”几天后,检测的人给她发来一个手机短信,水样PH值6.28,偏酸。

2006年,萧山市环保局的监测报告显示,南阳化工园区每天向钱塘江排放的污水达2000多吨。

苏北东兴村的情况愈发不妙,与巨龙化工厂对门的东兴小学生最先采取了行动。“孩子们在那里受不了啊,头晕得上不成课。”于是,孩子们一个个退学了,家长们每月花60元钱送孩子到几公里外的村去读书,200多学生的小学校从2003年开始,便没有了朗朗书声。

山东肖家店村的村民从1985年前后就看着大汶河开始变黄,那是山东乡镇企业高度发展的黄金时代。“20多年了,就没见这条河好转过。”

2004年,村里打了一眼200多米深的水井,借此躲开大汶河从百里之外冲来的有毒之水。

不断增加的死亡名单

苏北东兴村于2001年开始遭遇与坞里村同样的不幸。“以前二组是368人,现在还有241人,除去外迁的,就是死于癌症的”

韦东英所在的浙江省萧山市南阳镇坞里村第一个死于癌症的是邵关通的二哥,那可以追溯到1995年。“去年就埋掉8个人了,都是癌症。乳腺癌、食道癌、肝癌、肺癌、胰腺癌等是高发的。”韦东英记录着,邵关通的姨父是去年死于食道癌的。

苏北东兴村在2001年开始遭遇与坞里村同样的不幸。“第一个死的叫戴玟,接下来是刘其洋,都是50来岁,还没到老的年龄啊。”段德桂也不能断药,虽然外债欠了不少,可他还是想法凑出保命的药钱。

东兴村民以2000-2005年为时间段对当地癌症患者(已死亡及幸存者)进行了统计。其中,包括死亡及幸存者在内的癌症患者共99人,呈逐年递增趋势。食道癌48人,约占48%,肺癌18人,占18%,肝癌14人,胃癌13人,其他为肠癌等癌症。

林景星在山东肖家店村碰到一个叫肖平(音)的人,她的脸上挂满了哀伤。一年前的4月,她的丈夫突然因食道癌死掉了,年龄只有29岁。丈夫的死才是噩梦的开始,不久,她的公婆也因食道癌先后辞世。在短短3年之内,一个五口之家却只剩下了孤儿寡母——肖平和她的孩子。一个热闹的大家庭变得空荡荡。“晚上想起都出汗,太可怕了。”这位可怜的寡妇说。

江苏省阜宁县杨集镇东兴村54岁的郭义井刚从盐城市医院回来。“花了4万多块钱做了手术,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了3800元。”他是2003年就得上癌症的,“开了三个刀口,胃被移到了身体上部,变小了,一天要吃6顿饭。”

他的家在村子北部,“早上散步不敢往东边走,气味太难闻。”他担心着,说不定哪天,自己就成为村子里死于癌症的下一个。

郭义井担任过东兴村二组的组长,“以前二组是368人,现在还有241人,除去外迁的,就是死于癌症的,村里的总人口是下降的。”

这个不幸的苏北村庄,40-50岁之间的村民正成为被癌症击中的主力,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于10人偏瘫不起。

山东肖家店村支书杜先富忙着他个人的生意,已经不愿多谈及村里的癌症。“上头来查过多次了,该免费治疗的也在治着。”村民们也与村支书保持高度一致,“别再说我们村有癌症了,男孩子讨不到老婆,女孩子嫁不出去,那可咋办?”

艰难的较量

当韦东英的证据照片累积到5斤多重时,南阳化工园区还没有搬迁的迹象。她得到的答复是:南阳的环境监测在2006年已达标,化工园不用搬迁

因为记“环保日记”,韦东英成了萧山的名人,她更是萧山环保局的熟客。

她和丈夫已经花去两万多元,为了拍照片取证,为了一遍遍租车往钱塘江上的排污口跑。“六工段、二工段、四工段,都是排污严重的口子。”她提起几个排污口如数家珍,可如果跑上一趟,沿着弯曲的钱塘江大堤,那可是数十公里远的路程。

她忧心的已经不止是坞里一个村庄,而是钱塘江南岸下游百多公里的化工产业带危及的百万群众的生命。

2002年3月,一封由许宝涛、刘玉华、朱友才、舒其昌等10余名党员代表,王保学、夏正荣、刘启江等20余名群众代表联名的信件,从苏北东兴村出发,寄往阜宁县、盐城市等有关主管部门和领导。

但是,这些信件如泥牛入海,一点回音都没有。随后,300多村民写下联名信,按下鲜红的手印。“有点像(当年的)小岗村那么悲壮。”舒其昌说。

再一次,悲壮的联名信遭遇了冷遇,东兴村民的举动在阜宁、盐城等部门领导那里,被看成了“社会渣滓”的闹剧。

山东省肥城市肖家店村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后,村民们害怕了。他们多次将情况反映到市里。“上面也派了专家调查,专家们都认为是大汶河污染造成的。”杜先富说。

可是,肥城市有关部门却对此表示为难,除了对受疾病困扰的百姓表示下同情之外,对大汶河上游的污染工厂却表现得丝毫没有办法,因为那里为泰安、莱芜等市地界,已经超出了他们的管辖范围。

不知从何时开始,韦东英给市、省、国家环保总局写起了信。“刚开始给萧山市环保局打电话,他们总说给处理却总不见人来。”直到2004年末,韦东英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南阳化工园成了“杭州市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区”,萧山环保局也开始对南阳化工园进行一系列的整顿。杭州本地媒体报道称“2007年底,南阳化工园将全部搬迁”。

被称为“社会渣滓”的苏北东兴村民在所有的投书无果之后,2006年9月18日,以段德桂为首的369名群众决定起诉巨龙化工厂,索赔73万余元。

此前,他们曾将巨龙厂告到县法院一次,但那次起诉被镇领导调解,由化工厂给全村村民每人每年70元的补助。

2007年5月10日,盐城市法院驳回了东兴村民的起诉,段德桂等人遭受到致命一击。“这次诉讼花了八九万元。”对于抱病在身的段德桂来说,一场官司近乎倾家荡产。

肖家店村最终依靠山东肥城市的支持,从镇里接通了自来水。

当韦东英的证据照片累积到5斤多重时,南阳化工园区还没有搬迁的迹象。她给萧山市、浙江省两级环保局打去电话咨询,得到的答复是:南阳的环境监测在2006年已达标,化工园不用搬迁。

“达标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工厂仍然在往钱塘江排污水?闻闻这气味,这叫达标?”说话间,一股怪味袭击而来。

邵关通喊来一辆面包车,急急忙忙往钱塘江大堤赶去。站在大堤上,往远处望去,无边无际的化工园区正笼罩在深黄色的浓雾之中。邵的家,就在浓雾之下,他的妻子韦东英,正在那里为上中学的儿子准备中饭。

“水是第一危险”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的黄卫专门做过水污染与肿瘤综合关系的研究。在黄卫的一篇论文中透露,中国多条河流流域的癌症高发与水污染有关

韦东英有一个数据,坞里村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比浙江省平均发病率的0.192%高出十几倍。

虽然环保局说化工园区达标了,但她坚持认为工厂的污水还是没有处理。“村里有人拿井水水样到上海检测,得到的结果是有致癌物。”韦东英说,坞里村人到市里告状,信访办的人说,千万别把那个结果公布出来,天下要大乱的。

苏北的段德桂仍然在为他的官司奔走着,他没法取到证据。“我不知该怎么办,又不懂科学。”

中国东部沿海一条狭长的经济带从韦东英的村庄穿过,也穿过了段德桂的村庄,穿过了杜先富的村庄。这些经济活跃带上的村庄,都在面临着同样的危险和痛苦,那就是癌症。

林景星试图帮助这些村庄的人们找出病根。“水是第一危险,我们一天到晚离不开水。”他在肖家店村喝过那一碗说不清道不明味道的水之后,感触颇深。“但如想拿到证据却很难,科学家不能随便张口说话,要有质量认证,要有国家两个实验室的章,打官司才能行。”林教授花了3年时间,用去了10万元经费,才对陕西龙岭一个村庄的癌症问题作出结论。

段德桂想打赢官司,将污染的化工厂赶走,如林教授的做法,谈何容易。

林景星曾将肖家店村的土壤、蔬菜以及毛发带到实验室检测,结论是检测物均不同程度受到剧毒元素的污染。其中,菠菜的镉含量超标达到9倍,铬含量超标12倍;河水检测出的锰超标57倍,锰过量正是致癌的原因之一。

“其中超标比较厉害的就是镉,镉是一个剧毒元素,超标会引起各种各样癌症,比如说肠胃癌、食道癌,还有肝癌。”

通过研究,林景星似乎看到了这样一个污染传播途径:水质受到污染-导致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又直接使蔬菜等食品污染,最后,人摄取食物而使致癌剧毒物进入人体。

早在2001年,林景星便将他的发现命名为“生态环境地质病”。

江苏省的多位专家也进行过类似的研究。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张胜田等人曾研究过一次稻田污染事故。结果发现,灌溉了沿河企业污染过的河水的稻田,因酸性太强的水殃及禾苗,对其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的黄卫专门做过水污染与肿瘤综合关系的研究。她的研究表明环境生物效应种类繁多,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水大量排放,改变了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使鱼类受害,数量减少,甚至灭绝。而污染则可引起染色体突变、机体畸变和癌症发病率上升。黄卫的一篇论文中透露,中国多条河流流域的癌症高发与水污染有关。

“镉、铅、砷、汞等,不同的工厂排放的污染物是不一样的。这些都是引发疾病的元素。”林景星说,这就是病根。他想对多个地区做相同的调查,“技术不是问题,但受经费制约,不可能开展太多研究。”

这是一个困局,受到癌症等疾病侵袭的村民难以找到辩赢工厂老板、政府官员的证据,而掌握着这把钥匙的科学家,却受困于狭小的实验室之内。

2007年5月,国土资源部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数据——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1.5亿亩,形势严峻。而自1997年以来,癌症成为中国人的第一死因,每年有近130万人死于癌症。

《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透露,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癌症发病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至90年代的20年间,癌症死亡率上升29.42%。2000年癌症发病人数约180万-200万,死亡140万-150万。

江苏盐城杨集乡东兴村村民展示近几年村中记录的癌症死亡者的名单,这个村仅2000年-2005年便有近百人得了癌症,从2001年以来,因癌症去世的已达80多人,目前数字仍在不断增加中。

7月17日,江苏盐城杨集乡东兴村,54岁、患食道癌的郭义井站在自家门前。

浙江杭州萧山,钱塘江边堤坝上的人们注视着一个正在排放污水的积滩。

136年污染欠账该谁偿还?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7-11-27 刘晓星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wastewater/646511196141447_1.shtml

一个年上缴利税仅区区60万元的私营化工厂,在过去长达6年的时间里,违法排污脚步却没停止,导致上千人饮用的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生产优质大米的上百亩良田被毁,而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眼皮底下。在污染面前,监管为何失灵?政府及相关部门为何息声?谁来为这笔环境欠账负责? 

6年污染欠账该谁偿还?

对于辽宁省凤城市草河区平安村和保卫村的近千名百姓来说,脚下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现如今却成为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被当地百姓称为乡里乡亲的凤城市大雁化工厂6年来肆意排污,致使上千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遭到严重污染,百余亩基本农田绝产。

  企业肆意排污老百姓抢水喝

  核心阅读:

  从河内的鱼虾绝迹到牲畜喝河水被毒死,让平安村康家堡子村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股毒水如瘟疫一般在整个村子蔓延,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们这不缺水的地方,水怎么就成了命根子呀!"83岁的王奶奶显得无奈。水成了最让平安村百姓不能平安度日的一个隐痛。

  2007年11月16日早上6点钟,这个本应安静的时候,辽宁省凤城市草河区平安村康家堡子家家户户已经是灯火通明,呈现一片忙碌的“接水”景象。

  “一早上自来水来水的时候,就是全家一天最忙的时候,不论年女老少都得‘上阵’抢水啊!我们家里现在最多的就是水缸。”康家堡子的一位百姓向记者如是介绍说。

  “虽然说这水到了下雨天发出的那股子腥臭味道让人都反胃,但是总比没有水用好啊!”在康家堡子,广大农村普遍使用的压井也俨然成了稀罕的文物。据当地百姓介绍说,由于地下水已经不能饮用,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拔掉了祖祖辈辈使用过的水井。

  说起水,这里的老百姓有许多话要说。一个张姓大爷回忆说,几年前村口修桥的时候,大家发现河床内原本白色的砂子变成了红色,这才知道原来是离村子不远的凤城市大雁化工厂排放的废水污染了这条河。

  据记者了解,大雁化工厂的前身为一农村集体所有制化工企业,2001年左右被当地人佟大雁收购,转而投向硼酸生产,主要原料为浓硫酸和硼镁矿,日用浓硫酸30吨左右,年纳税仅有60万元左右。

  从河内的鱼虾绝迹到牲畜喝河水被毒死,让康家堡子村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股毒水如瘟疫一般在整个村子蔓延,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村民发现,从河边到村里面,家家户户陆续出现不同程度腹泻的症状,使用井水洗碗、做饭,锅上面都会出现一层白沫。

  为解决平安村九、十组的饮用水问题,大雁化工厂曾派车为村民送水,但由于企业根本无法保证水的及时供应,双方的矛盾日益加剧。2004年,草河区经济管理区为了解决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决定由草河区政府负责为被污染村民安装自来水。但是让村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通到自家的自来水根本无法保证正常生活,在他们看来,把不远处的艾河水引到石人山后沉淀、净化,再送至村民家的自来水基本上就和河水没多大区别。因为很多村民腹泻的症状根本没有任何好转,村民也已经把拉肚子看得习以为常了。

  让村民们不能忍受的是,因为河水及地下水的污染,他们种的田地根本无法进行灌溉,以田为生的百姓只能靠天吃饭了。家家户户原来用来种蔬菜的菜园子,现在大多数也改成了种玉米。因无水可灌,作物出现了大面积的减产。

  水成了最让平安村百姓不能平安度日的一个隐痛。“我们这不缺水的地方,水怎么就成了命根子呀!”83岁的王奶奶向记者抱怨。水被污染,让这位饱经岁月沧桑的老人显得无奈。

  化工废料随意堆放肥沃农田惨遭毁坏

  核心阅读:

  上百亩的基本农田或者只有秸秆而没有果实,或者荒草丛生,一片荒芜,甚至结成白花花的外壳。由于企业长时间排放高浓度的含酸废水,周围田地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酸化和盐碱化。同行的司机师傅介绍说,草河区的大米以前还是很出名的,但现在与毒大米挂了钩,依然很出名,只是出名的方式变了。

  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了一幕触目惊心的场景:毫无任何防护措施的近万吨酸性硼泥堆积如山,绵延数十亩。

  出租车从一个岔路口拐了进去,沿着草河滩涂行驶,在一座白色的“小山”前停下来。据当地百姓介绍,这就是大雁化工厂用来堆积废料的地方,距离厂子约有7公里~8公里的距离,从2004年开始堆积,到现在已经有3年之久。记者看到酸性的硼泥已经结晶风化,析出的硫酸镁颗粒在阳光下闪着银光。这个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废料堆堆积在草河河滩上,并且有一部分已经堆积到了当地百姓的农田之上。从远处看去,废料堆像是一座绵延的冰山,其东北侧经长年累月雨水冲刷,已经出现了一条白色“凝固”的河流,逐渐延伸并消失在曾经肥沃的田地尽头,所经农田已被酸性物质腐蚀毁坏。

  无论是地下水的污染还是硼泥的非法堆放,在当地百姓看来,最让他们不能接受的是百亩农田惨遭污染的事实。

  沿着公路而行,就在离保卫村村委会对面不远的地方,在村民的指引下,一块由凤城市人民政府核发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标识赫然映入眼帘。从标识牌往前走约二三十米的路边,就是污染肇事的源头——大雁化工厂。标识牌后面的农田,以化工厂为中心,除了东面外,其余几个方向的土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金秋十月本是稻谷飘香季节,这里却是一片萧条:上百亩的基本农田或者只有秸秆而没有果实,或者荒草丛生,一片荒芜,甚至结成白花花的外壳。由于企业常时间排放高浓度的含酸废水,周围田地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酸化和盐碱化。

  据中华环保联合会维权案件督查部负责人马勇介绍说,2007年8月27日,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法律服务中心接到一封关于辽宁省凤城市大雁化工厂的污染投诉信,称“保卫村6组270亩水田今年实在是无法种下去,整个土地变成了荒漠”。一同寄来的还有一摞厚厚的照片。“单从照片上判断,白花花的地面起初让工作人员误以为是雪景,后来发现照片的远景是绿色植物,显然这是夏天的污染景象。”马勇回忆说。

  当地村民介绍说,在2004年以前,厂子还没有铺设地下污水排水管道,当时的生产废水便直接排入地里的河沟,污染了大片的农田。2004年铺设了以后,废水才得以排入草河。但由于管道密封性能不好,跑冒现象严重,导致现在的污染范围已经到达了1000米之外的地方,因污染而减产或绝产的土地,仅保卫村就已经达到500亩。

  在回凤城市区的路上,同行的司机师傅介绍说,草河区的大米以前还是很出名的,但现在除了绝产或减产,草河大米已经与毒大米挂了钩,依然很出名,只是出名的方式变了。

  污染长达6年三问背后根源

  核心阅读:

  大雁化工厂污染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少数人损害多数人利益的环境违法案件。从整个案件的时间上看,从2001年9月开始时至今日,时间长达6年之久,至今未彻底解决;从整个案件的处理的过程看,几起几伏,这表明,无论是政府还是环保部门都清楚企业违法行为;从污染的结果上看,对弹丸企业进行了多次的鉴定,结果却是污染日益恶化。

  大雁化工厂在过去长达6年的时间里非法排污,造成了近百亩良田被毁,近千人饮用的地下水遭受污染。人们不禁会问,是谁制造了企业逃脱法律监管的真空地带?

  一问:缘何一个未经“三同时”验收的企业竟能违法生产长达6年之久?

  在一份2001年3月20日由丹东轻化工研究院所做的关于凤城市大雁化工厂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中,记者看到环评报告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含酸性废水和废渣如何处置作出了明确要求。凤城市环保局于2001年4月27日作出的“三同时”工程审批意见中也明确要求“项目施工后应申请环保部门组织验收,环保设施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使用。”但在调查组到来时,凤城市环保局却未能提供有关企业的“三同时”验收报告及相关的日常监管记录。

  在由辽宁省、丹东市及凤城市环保局参加的关于大雁化工厂污染案的会议上,凤城市环保局局长张连民介绍说,于2001年9月建成的企业在试生产期间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引起了平安村和保卫村的上访。凤城市环保局立即责成该厂停产治理。当时的处理意见第一是由政府牵头为百姓解决吃水问题;第二是要求企业废水进行清污分流;第三是对百姓进行赔偿;第四对废渣的堆放等提出要求,达到凤城市和辽宁省环保局的要求即可同意恢复生产。2003年3月基本完成任务,经局里检查确定,3月中旬恢复试生产;2006年整体相对稳定;2007年5月,出现群众针对该企业的污染投诉;7月5日对该厂实行停产,10月21日停产治理,10月23日经凤城市和丹东市环保局验收,同意试生产。

  一个存在极大污染隐患的化工企业,在过去长达6年的时间里没有通过“三同时”验收,并一直处于试生产阶段,让人匪夷所思。当调研组于2007年10月16日来此进行调研时,发现处于停产治理阶段的凤城大雁化工厂正在生产,工作人员在距厂子约5、6公里外的污水排放口看到烟灰色半透明状的废水正滔滔流出。凤城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在看了调研组在排污口取到的浑黄的水样摇头表示说:这肯定是不达标的。

  二问:300/亩的租金能否买来土地合法的污染权?

  众所周知,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可以说,基本农田是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而必须确保的耕地的最低需求量,老百姓称之为“吃饭田”、“保命田”。尽管国家政策三令五申加以保护,然而在盘综错节的利益驱动下,凤城市的“吃饭田”、“保命田”还是被占用、被污染、被破坏。

  凤城市草河区保卫村6组位于化工厂周边的近百亩地,主要由于早期工业废水的直排、后期的管道密闭性不严和废渣的随意堆放等,导致农田土地被污染、废弃、土壤板结和酸化。看到调研组到来,一位百姓指着被毁的田地愤怒地说:“这地里头打出的稻谷都是黑色的。”据了解,在保卫村6组,因污染而失去土地的村民都不得不离开家乡而另谋出路。

  大雁化工厂厂长佟大雁在回答记者有关如何解决与百姓的污染纠纷时说:“我已经以300元/亩的价格把地租了过来,我自己种。一共有100多亩地。”在佟大雁看来她已经买了土地合法的污染权。而村民却反映说,2006年,大雁化工厂答应每亩地给农民300元的补偿,但是村民并不同意。“我们不同意的原因不是因为补偿数额的问题,最根本的是土地的永久性损害,我们村民以后拿什么生活呀!我们的子孙再拿什么生活呢?”

  记者了解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下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006年7月2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体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五亩以上,其他农用地十亩以上,其他土地二十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属于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第三百三十九条和第四百零八条规定的。大雁化工厂的污染,已经触犯了刑法。

  三问:6年的时间反复治理这样一个污染严重的私营企业,到底值不值?

  调研组负责人告诉记者,大雁化工厂污染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少数人毁坏多数人利益环境违法案件。从整个案件的时间上看,从2001年9月开始时至今日,时间达6年之久,至今未彻底解决。从整个案件的处理的过程看,几起几伏,这表明,无论是政府还是环保部门都清楚企业的违法行为,但还是导致了今天的污染结果;从污染的结果上看,对这家弹丸企业进行了多次的鉴定,结果却是污染日益恶化,面积和程度不断扩大和加强。

  6年,成了政府留给企业的违法生存时间而并非是企业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和整治的时间。正如辽宁省环保局一位副局长所说:“6年已经足够了,不能再给时间。死是怎样的死法,活又是怎样的活法;无论是死是活,必须拿出后遗症综合治理方案,包括土地问题、水问题、农田和其他的问题。政府埋单是过去的事,当事人必须为自己的后遗症整治负责。”

  日前,中华环保联合会法律中心维权案件督查部组成调研组,由中华环保联合会秘书长顾问吕克勤带队针对此案件展开调研。据了解,2007年11月16日,凤城市环保局向企业下发了停产整顿通知,有关案件的进展情况,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

  □马上就评

  污染击中谁的软肋

  原二军

  辽宁省凤城市大雁化工厂,一个年上缴利税仅仅60万元的企业,从2001年建成起至今的6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试生产状态,确实令人感到匪夷所思。更令人感到沉重的是,6年时间里,这家企业肆意排污,对周围的地下水和土地造成严重污染,上千人的生产生活直接受到影响,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在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的眼皮底下。

  企业肆意污染,百姓身受其害,政府作为不力。要打板子,这家企业肯定是逃脱不过去的,但是,仅仅追究了污染企业,就会杜绝这类事情的再次重演吗?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是否承担起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大雁化工厂污染”事件,击中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软肋”。

  首先是对民生的忽视。民生是政府的首要大事,十七大报告特别指出“发展为了人民”,但在一些地方政府那里,这句话就只挂在口头上,只重企业发展能给带来多少效益,对企业带来的污染视而不见,辽宁省凤城市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嫌疑。在大雁化工厂建成以来的6年时间里,当地农民的饮用水得不到保证,赖以生存的基本农田被污染,曾经行销四方的草河大米和毒大米挂了钩,有关乎百姓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皆因为大雁化工厂污染而被破坏,且时间是如此之长,这不是当地政府没有真正把民生放在心上,还能是什么?

  二是没有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观。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尽管嘴上说着科学发展观,但并没有从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脑子里依然“唯GDP是论”。联想到前段时间国家环保总局检查组到安徽蚌埠鲍家沟检查时,当地一群当地百姓跪倒在检查组面前,原因就是为了污染问题已经上告了10年,“可就是不断地查不断地排污”。不从根本上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出现6年污染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是管理监督的缺位。按照有关环保法律规定,试生产期限最长不能超过1年。大雁化工厂从2001年9月因为污染被停产治理起到今年10月间,污染日益严重,但当地环保部门能开出的只是“停停治治、治治停停”的药方,并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企业的污染问题,以至企业在6年后依然处在试生产状态。这种怪现象本身为污染肆虐提供了方便之门。在调研组取到企业排污口的水样后,地方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这肯定是不达标的”,看来他们对企业污染很清楚,明知其情而措施不力,只能用“不作为”来解释。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如何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日常工作中,避免在今后发生类似的问题,当地政府确实需要细细思量了。

14、冯永锋:计划生育是最好的环保政策

来源:广州日报  2007年11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582222.html

人口问题不仅是吃饭问题,而且是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如何保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资源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口规模控制得好,资源的可持续性就越强。因此,要坚定地让降低人口出生率“一百年不动摇”。  ——冯永锋(环保人士)

  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实施了近三十年了,近来却引起国内外一些人士的担心。他们有的担心中国“未富先老”;有的看到“独生子女”娇弱多病,怕将来无法立足于“世界儿童之林”;担心由此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

  然而,这些人都没有往环境上想一想:人口问题是最大的环境问题。从这个角度上看,显然许多人对于生态保护的危机,对于全球人口压力给生态造成的伤害,尚未作全盘的考虑,尚未有清醒的认识。人口问题不仅是吃饭问题,而且是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如何保持与自然和谐交往的问题。

  为了应对“老龄化提前来临”,一些人想到的办法是多生孩子,这显然是“养儿防老”思想的翻版。老人是社会的财富,老人会从某一个行业退休,但并不等于这些老人不工作或者不劳动了,实际上,许多退休下来的老人因为正处于劳动和智慧的盛年,反而闲不住,要外出兼职。而从纯粹的经济发展角度来看,生产可以发展经济,消费也可以发展经济,老人即使成了“光吃饭不干活”的人,对经济也是有贡献的。在我看来,如果老人得不到赡养,不一定是劳动力出了问题,而是资源和环境出了问题。而资源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口规模控制得好,资源的可持续性就越强。因此,即使出现了一时社会慌乱,也要坚定地把降低人口出生率这一计划执行上“一百年不动摇”。

  中国的独生子女时代与改革开放时代几乎是同步的,因此,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也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富裕、宽松、民主的过程。中国的父母由于过去过得太紧张,太贫困,劳动得太沉重,以至于当他们一旦有能力的时候,让子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免除其劳动,让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学校教育上。然而这些父母没有想到,孩子们远离了劳动,容易丧失对物质的尊敬,容易丧失对劳动者的尊敬;远离了自然,就容易与自然为敌,对自然产生恐惧。

  更何况,独生子女虽有缺点,但他们身上却具备他们的父母所缺乏一些品质,那就是宽松、自如、兼容、多样,这种品质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成果,也会推动中国社会进一步前行。当他们离开父母真正独立时,他们潜藏的能力会慢慢释放,最终,并不会影响中国人优秀素质的发挥。

  在计划生育所有的措施中,有一个无意中的“措施”对环保反而是最有效的,那就是“城市化”。城市化延缓了结婚、生育的时间,倡导了男女平等,让生育更多子女的念头变得迟疑了。

  城市化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让保护环境成为了一种“社会自觉责任”。因为城市是思想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城市越大,存在越久,先锋思想产生的可能性、对人类本体责任考虑的深刻性,都有了生长的土地和发育、结果、传播的空间。因此,人类超越人与人之间的问题而转向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也才有了更大的可行性。

当前,人类最必须做的“业务”是生态保护,这是人类活动中最大的一单生意,能否如实如期地安全“交货”,谁也不敢肯定。而在生态保护的诸多措施中,把人口降下来是最重要的措施。人类本身已经足够庞大,不需要依靠数量来保证繁衍。因此,中国要把计划生育措施继续严格地施行下去。因为国土表面上有疆界,但自然生态是无疆界的。不能因为本区域资源丰富,就大量繁衍人口来充实“生机”;不能因为社会腰包中稍微鼓出几块钱,饭够吃了,床够睡了,上得起学看得起病了,就要求“多生一个好”。

15、寄望地方政府环保自觉乃一厢情愿

来源: 南方都市报2007-11-27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zy/200711270740.asp

  前天,贵报社论对中央环保新政的效果表示“堪忧”,不无道理。因环保与地方政绩具有对抗性、与地方环保部门利益具有负相关性,寄望地方政府环保自觉,无异于与虎谋皮,乃一厢情愿之举。

  地方政府利益与环保绩效存在对抗性。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其核心利益是通过地方经济增长,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升官员个人政绩。在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地方政府利益与环保绩效具有对抗性,若缺乏强大的政治或行政压力,地方政府往往怠于执行国家环保政策或法规,默许辖内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甚至引进高污染的投资项目。

  而分税制的实施,使得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多寡取决于地方经济增长的快慢。这也决定了地方政府将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作为首要的目标,纵容或姑息企业的污染行为。

  此外,环保投入的非经济性削弱地方政府的环保动机。研究表明,地方(中央)政府在环保上的投资每增加一个单位,地方(中央)的最优投资就减少一个单位。这意味着对于地方政府来讲,环保投入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反而是沉重的机会成本,如将环保资金投入生产性投资领域,则能获取高额的经济收益与政治利益。

  地方环保部门利益与环保绩效存在负相关性。在现代科层体制下,部门的行政绩效与经济收益或政治利益正相关,则会激发其行政行为,反之亦然。政府环保部门运用各种手段对违规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进行矫正、约束与管理,促使其环境负外部性内部化,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但是,环保部门与企业存在监管、寻租或行贿等利益博弈关系,致其收益与环保绩效呈现负相关性。

  首先,在经济优先的政绩考核机制下,环保部门的行政绩效对属地政府的政绩没有贡献,甚至产生反作用。因此,也就难以获得属地的利益“反哺”;其次,在缺乏监管的前提下,环保部门与污染企业形成利益链条,两者在污染中得益。企业为了节约治污成本,在权衡自身成本收益的前提下,会产生贿赂环保部门官员和相关政府官员的行为,从而获得污染的“权力”。政府的处罚行为取决于处罚的成本、成功的概率以及收益。查处成本越高,成功概率越低,收益越低,政府的执法行为就越少。一旦缺乏有效监督,“寻租”便不可避免。

  因此,政府利益与环保绩效的对抗性与负相关性,若绿色政绩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与自下而上的评价机制缺失,体制内外的驱力阙如,地方政府的环保自觉不应成为任何环保政策的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