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十一月二十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十一月二十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2007-11-26

十一月二十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中国环境报: 国家制定饮用水环保规划

2、上海证券报: 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235亿推进节能减排

3、经济参考报: 国家投资7965万元治理白银公司重金属污染

 

地方信息:

4、新华网:  秦岭面临六环境问题困扰

5、新华网:  黑龙江14个松花江流域治理项目投入试运行

6、昆明日报:23年后滇中缺水27亿吨

7、新华网:  内蒙古水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已超载511万人

8、新华网:  半岛流域污染有所反弹 山东严惩环境污染犯罪

9、新华网:  江苏省整治“小化工”不手软

10、新京报: 北京解渴必须调水

 

深度报道:

11南方都市报《中国水危机》系列报道之一: 污染严重中国近海生态接近崩溃

12、中国经济周刊: 民间环保组织应是政府治理环境的同盟军

 

环境时评

13、新京报:  环保新政:“一票否决”变现方显威慑力 

14、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尚方宝剑”能否抑制环境污染?

15、人民网环保频道: 闹闹“油荒”有好处 领导只得拼车

 

 

 

11、国家制定饮用水环保规划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7-11-26

http://news.h2o-china.com/policy/policies_laws/645671196043639_1.shtml

着力解决重点地区水质不达标水源地的环境问题 

国家制定饮用水环保规划 

地下水污染预警与应急体系建设纳入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为科学制定全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国家战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和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部署,11月22~23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简称《饮用水环保规划》)及《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简称《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专家审查会,钱易、刘昌明、金鉴明、刘鸿亮、袁道先等多位院士和教授组成专家组对两规划进行了认真全面的审查评议。

《饮用水环保规划》依据全国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制定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程与监管能力建设规划。按照近期规划目标的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解决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水质不达标水源地及非重点城市的重污染水源地的环境问题,重点解决一级保护区生活污染问题。结合目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程,包括全国12.34万平方公里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的划分;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设立隔离防护设施,加大重点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程的建设;在123个河流型水源地和242个湖库型水源地滨水带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强化61个湖库型水源地的生物净化能力等。同时,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能力的建设,完善提升现有水源地的环境监测能力。

《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则针对我国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的现状,对未来15年我国在地下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地下水监测体系、地下水预警应急体系、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及污染防治监管能力的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划。按照规划,具体开展地下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整治工程和生态整治工程,全面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保证地下水和地下水水源地的供水安全和环境安全;建立地下水污染监测与信息系统网络,制定地下水污染预警与应急体系,加大污染防治监管能力的建设。

与会专家与规划编制组经过充分讨论与交流,一致认为,上述两规划的编制建立健全了我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政策规范,构建了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技术与管理体系。规划的实施将全面提升我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水平,对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下降趋势的遏制将发挥关键的作用。

2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235亿推进节能减排

来源:上海证券报2007-11-26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645901196062332_1.shtml

(记者何鹏)财政部26日宣布,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35亿元,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同时将积极稳妥推进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改革。

财政部称,今后一个时期,各级财政部门在推进节能减排方面将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立"以奖代补"新机制,采取财政奖励资金与节能量挂钩方式,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建筑节能。

二是支持中西部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根据地方新建管网里程、污水处理能力、COD削减力度等因素确定奖励资金,调动地方投入积极性。

三是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制,中央财政采取专项转移支付方式对中西部地区电力、钢铁、造纸等13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给予奖励。

四是支持建立节能报告、审计制度和能效标准、标识制度,做好节能基础工作。

五是支持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监测、指标和考核"三大体系"建设。

六是支持"三河三湖"水污染和松花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

七是探索建立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加快建立有效的污水处理和排污收费机制,探索建立排污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以及跨流域、跨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

八是创造良好的节能减排政策环境,抓紧研究出台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和收费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

3、国家投资7965万元治理白银公司重金属污染

来源:经济参考报2007-11-26

http://news.h2o-china.com/market/watermarket/645421196037599_1.shtml

  据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透露,国家发改委日前已批复白银公司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7965万元,目前已下达资金3000万元。

  据了解,白银公司重金属离子工业废水处理及再生回用工程,分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和中水回用两期实施。一期工程重点实施重金属离子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总处理能力68000立方米/日(含生活污水处理能力5800立方米/日)。

  白银公司是一个以铜、铅锌开采冶炼加工为主的企业。白银公司所属各冶炼厂含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长期超标排放,直接威胁黄河白银段和下游用水安全,当地和下游群众对此反应强烈。这一工程的实施将有效缓解工业废水污染黄河的问题。

4、秦岭面临六环境问题困扰

来源:新华网2007年11月2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6573132.html

  记者从陕西省有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房地产开发项目违规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导致的环境问题仍然突出。

  据陕西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郑仲介绍,目前秦岭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旅游景区、游乐场所和房地产开发项目违规建设,污染严重;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力度不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修建交通道路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天然森林资源减少,生态功能下降;城镇建设不规范;盗采野生植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这些环境问题,为了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维护秦岭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规范秦岭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日前通过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对秦岭的植被保护、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

秦岭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是嘉陵江、汉江及其支流丹江的源头区和主要水源地,也是中国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重要分布区。秦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均具有重要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秦岭区域涵盖了陕西6个市、38个县和452个乡镇,占全省面积的28%,人口达497万人。(记者许祖华)

5、黑龙江14个松花江流域治理项目投入试运行

来源:新华网2007年11月2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576285.html

  新华网哈尔滨11月26日电 (记者 呼涛)记者从黑龙江省环保局获悉,2007年,黑龙江省全面启动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工程。目前,14个项目已经部分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根据国家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黑龙江省规划建设116个水污染防治项目,目前已有14个项目部分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此外,哈药集团治药总厂污水治理及回用工程等55个项目开工建设。黑龙江省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总开工率超过59%。

  据悉,黑龙江省已经争取到国家资金45140万元,其中工业治理项目6330万元,污水处理及再利用项目26690万元,重点区域污染防治项目12120万元。此外,黑龙江省还将利用日元贷款、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开展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

黑龙江省河流和湖库污染状况严峻,城市下游江段污染严重,枯水期松花江干流严重乏氧,支流水质明显劣于干流。国家已将松花江污染治理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总投资超过130亿元。其中黑龙江省将参与116个项目,规划投资将达到70余亿元。

623年后滇中缺水27亿吨

来源:昆明日报2007-11-26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traditional/645841196056351_1.shtml

“2030年,滇中年毛缺水量将达到27.14亿吨,只有从金沙江调水才能真正解决滇中缺水问题。”这是记者11月23日从昆明市2007年学术全会——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论坛上获得的信息。

滇中地区包括昆明、玉溪 、曲靖、大理、红河等州市,国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5.6%,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9.5%。滇中兴,即云南兴,可滇中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缺水。在这次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论坛上,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李作红在报告中称,2020年滇中总需水量39.6亿吨(指生产、生活用水),2030年达到45.5亿吨。这样2020年滇中毛缺水量为21.03亿吨,2030年毛缺水量将达到27.14亿吨。

据介绍,因滇中主要经济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已很高,进一步开发水资源的潜力已不大。有专家认为,为彻底解决滇中主要经济区缺水问题,只有从金沙江调水才是解决滇中缺水的最佳方案。然而,金沙江虎跳峡开发建设高坝方案,在全国水电界引起很大争论,一些专家提出建坝对虎跳峡景观影响问题、生态问题、人文问题、虎跳峡水库的功能问题,滇中引水与虎跳峡的关系问题以及虎跳峡建高坝、低坝和不建坝等问题。

这样,从金沙江调水一时难以进行,解决近期、中期水平年水资源问题,只有从小流域、小区域调水。李作红对此提出了6套方案,目前解决滇中缺水,一是对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系统增大供水能力;二是确定清水海引水工程二期的供水方案;三是掌鸠河、清水海引水工程引水进入昆明后,新增回归水的利用;四是研究牛栏江上段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另外,对洱海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最后对漾濞江进行水资源开发。通过以上6种方案,可开发的水资源量将达到10亿吨。

7、内蒙古水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已超载511万人

来源:新华网2007-11-26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traditional/645921196062851_1.shtml

呼和浩特11月24日电(记者 勿日汗)记者从内蒙古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专家委员会了解到,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已超载511万人,严重制约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仅为1881万人,但截至2006年底内蒙古总人口增至2392万人,已大大超过内蒙古水资源的人口承载力。

据介绍,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缺乏,水资源总量为515.5亿立方米,淡水面积87.5万公顷,其中可利用水面为51.1万公顷。而且内蒙古的水资源分布不均,90%以上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严重缺水,再加上人为的欠合理利用,使广大地区的地表水流量逐年减少。

据内蒙古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苏布道介绍,内蒙古自治区土地面积虽有118万平方公里,但其中荒漠化面积达到65.9万平方公里,人居环境由3/4的不适宜区、临界区和1/4的一般适宜区构成。

8、半岛流域污染有所反弹 山东严惩环境污染犯罪

来源:新华网2007年11月2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574548.html

  新华网济南11月25日电(记者刘宝森)针对半岛流域污染有所反弹的局面,山东省在日前召开的半岛流域污染治理座谈会上表示,要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对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行为要坚决依法严惩。

  山东省半岛流域涵盖潍坊、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以及东营的部分地区,是山东省的重点流域。据山东省环保局对这一流域1—9月份的监测数据显示,半岛流域河流断面COD(化学需氧量)浓度呈上升势头,全流域28个断面,与去年同期相比COD浓度平均上升3.3%。

  针对这一形势,山东省要求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对造成环境污染的犯罪者,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对环境违法问题,不仅要处理企业当事人,而且要处理行政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做到通报一批、限批一批、限产或停产一批、查处一批。

从今年10月起,山东省在半岛流域开始实施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山东省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对流域内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将采取限期治理和限产治理的措施,届时仍不能达标的将一律实施限产治理。

9、江苏省整治“小化工”不手软

来源:新华网2007年11月2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575581.html

  新华网南京11月26日电(记者 孙彬)记者从江苏省环保厅获悉,面对“小化工”污染危害严峻的现实,江苏省严格整治不手软。目前,全省已关闭1745家,占全省原计划关闭总目标2843家的61.4%,占今年关闭计划的79.5%。

  江苏省化工专项整治办有关资料表明,江苏是化工大省,全省共有化工生产企业1.2万余家,各类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近4万家,数量居全国第一。

  由于小化工企业进入门槛较低,丰厚利润导致该行业一度扩容迅速,江苏全省的污染负荷日益加重。据环保部门调查显示,2006年江苏化工行业废水年排放量达7.7亿吨,占全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30%;化工行业排放的COD(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酚和石油类等主要污染物,也分别占全省工业排污总量的25%、50%、62%和33%,居各行业之首。

  但是,这些小化工企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只占江苏GDP的5.4%,就业仅有1.1%,并且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生产事故时有发生。

  为此,江苏省从2006年10月起,开始彻底整顿“小化工”,进行彻底整治,省政府还与各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状,以消除环境污染源和安全隐患。

10、北京解渴必须调水

来源:新京报 2007-11-26

http://www.waterinfo.com.cn/ywkd-1/guonei/200711260006.htm

 南水北调北京建管中心副主任李大为表示,北京可“节流”,但“开源”只能从长江调水

  ■ 对话

  李大为南水北调北京建管中心副主任,1992年开始至今一直从事南水北调工作。

  到2010年北京缺水10亿m3

  新京报:为什么要上马南水北调工程?

  李大为:北京、河北同属海河流域,河南是黄河流域,近十几年来,北方地区水量骤减,黄河上游、中游建了很多大坝,随着干旱的加剧地表水越来越少,导致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来水日益减少。

  目前北京的地下水属于超采。1999年12米就能挖到地下水,而现在则需要挖到地下23米才能有水。到2010年,北京缺口为10亿立方米。

  在这种前提下,南水北调重要性、战略意义开始显现。

  新京报:北京能否依靠自己解决缺水问题?

  李大为:目前北京解决水资源紧缺主要有3个途径。首先是节水。第二个是中水回用,日益受到市民和政府的重视。最后一个办法就是“开源”。“开源”最重要的就是从外地或者其他水源地合理地将水调配过来。但是现在,河北也缺水、天津也缺水,整个北方地区都是水资源紧缺,这个时候怎么办,根本解决的途径是从长江引水到北方,这就是南水北调的最大意义。

  新京报:人们普遍感觉今年北京降雨多于往年,这样不是补充了地下水吗?

  李大为:人们有一个概念,密云水库上游一下雨,肯定都流到密云水库里了,实际上不是这样,因为密云水库上游很大一块是在河北省。所以说,如果河北省的降雨量不大,那么密云水库也进不了多少水。

  有一个数据,1999年的时候密云水库的水量是28亿多立方米,而目前不足10亿立方米;官厅水库,1999年的时候是5亿多立方米,而现在只有1亿多立方米。当然,北京现在采取了很多办法,从河北、山西等地向北京的官厅水库调水。

  为奥运提出“应急段”

  新京报:本来南水北调有既定的工程安排,为什么提出搞“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

  李大为:南水北调工程京石应急段是在2000年后由原国家计委、水利部两个部委提出的。

  京石应急段的优先建设出于两个原因,第一是北方越来越缺水,第二是当时要申办奥运会。因为举办奥运会,就要考虑到供水有保障,就要应急。

  新京报:目前应急段建设的,是从河北四大水库调水,是不是应急段仅仅从河北调水?

  李大为:不是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第一步2008年之前从河北的岗南、黄壁庄、王快、西大洋4座水库的调水进京应急,第二步是2010年从湖北丹江口调水。

  新京报:是不是南水北调完工后,京津冀水资源的紧缺就解决了?

  李大为:我个人看法是,总体是可以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是需要中央对长江水和当地的水进行联合的调配来解决,不能地方各自为政。

  新京报:南水北调进京后,是不是就不再使用地下水了?

李大为:等2010年左右,湖北丹江口的水调到北京后,首先补充了城市生活用水,就可以大量地关闭自备井,按照水量分配,可以补充和涵养地下水。同时,还可以腾出官厅、密云两座水库来,这两个水库就可以不用或者少用。所谓“家有余粮,过日子不慌”。

11南方都市报《中国水危机》系列报道之一: 污染严重中国近海生态接近崩溃

来源: 南都深度2007-11-02

http://news.163.com/07/1102/08/3S9GGKJB00011SM9.html

“有一年征兵,这里的年轻人全部是肝大,没有一个合格的。”季先生说,不走,连人也快活不成了。

中国的海岸线,正在变成一个巨大的排污现场。鱼儿越来越少,鱼苗难以长大,海水日渐浑浊,连空气也变得难以忍受,逃离海岸线的故事正在苏北至山东的若干个海边小镇上演。污水经过成百上千的江河汇流入海后,通过沿海盐场晒制的海盐,有毒污染物又循环到人们的餐桌上。

系列报道开篇语

中国水危矣!

我们不是在预测未来,我们是在发出警告!一个基于我们的记者行走于中国江湖的新闻调查,一份紧急的报告!

从炎炎夏日开始,到深秋叶落,本报多位记者跋涉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行走于太湖、滇池,从众川之祖的青藏高原,到渤海、黄海之滨,从流淌于大地上的河流、湖泊、近海,到藏于地层的潜流,进行了全方位的、持久的、缜密的调查。

你会看到,今天中国的水系是如何的千疮百孔,如此的岌岌可危,又是何等的悲怆可怜。

对于水,人类的所有文明都极尽誉美与阿谀之词,它孕育了人类的文明,赋予了人类生命。每一滴水,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冰川诞生的时候,它们都是一样的:晶莹、剔透、纯洁而冰凉。但当它不再荡起浪花、浊臭如漆时,水何堪以为水,水何堪以为美。

水之危机不是孤立的。由水危机带来环境危机,带来的人、动物、植物,包括所有的生命的生存危机,进而扩展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危机。

这是中国的困局:贫困——发展——资源需求——环境崩溃。“发展”是无法忽略的要求;但“限制”是一条救赎之道。取与舍,迂回与前进,崛起与沉伏,循序与无道,竭泽而渔还是涵养山川。怎样对待一滴水,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更关涉一个社会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

河川之危,无异于国家民族之危。水,以其柔软和无形,将中国人的命运捆绑在一起。前面有两条路:要么一起成功,要么一起失败。

或许,正是因为前途无路,才需要找一条路。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设想,让我们看到,充满发展渴望的中国,正在思考,正在选择一条更好的道路。

星空灿烂,嫦娥一号遨游于星海之中。它应该向地球多看一眼的,那个将它送上天际的星球,那一块土地,那块土地上的人。

人类抢先知道了只属于上帝的秘密:地球是已知的被大气、水、土壤覆盖的唯一的星球,在宇宙中,它是多么的脆弱和渺小,我们所有的生命都生活在一个系统中。而这个系统一旦破裂,将难以弥合。

拯救水,拯救江河湖海的美丽,是我们无法逃避无可辩驳的使命与命运。

滚滚黑水向东流 化工园锁链剿杀中国海

以国内污染最严重的渤海海域为代表的中国近海 生态环境已接近崩溃边缘

海洋正在死去。中国的海岸线,正在变成一个巨大的排污现场。鱼儿越来越少,鱼苗难以长大,海水日渐浑浊,连空气也变得难以忍受,曾经富裕、热闹的海边开始成为不宜居住之地。逃离海岸线的故事正在苏北至山东的若干个海边小镇上演,离开海岸线的情绪不知何时从北向南蔓延。当污水经过成百上千的江河汇流入海后,通过沿海盐场晒制的海盐,有毒的污染物又循环到人们的餐桌上。大海,正在变成危险的地方。

鱼儿哪去了

渤海湾的天下鱼仓已经快要颗粒无收,“多少鱼都被呛死了,没了鱼,人也快死了”

2007年7月3日,53岁的徐法海将60万尾牙鲆鱼苗放入渤海湾。这已是人称“全国义务增殖放流第一人”的山东省招远市渤海养殖育苗场场长徐法海的第三次义务放流。

此前,徐法海已经放流过80万尾牙鲆鱼和3668万只海蜇苗。

这个月,北京一家大连金石滩海鲜店的采购员王书全比往常苦恼许多。“顾客们都说虾味道不好,鱼也没以前好吃。”他所在饭店的货源大部分来自辽宁大连海滨的养殖场。

王书全按照老板的吩咐寻遍京城几大海鲜市场,试图找到合乎顾客口味的海货。“全是养殖的,现在哪里还有真正海里的?”几天下来,他并没有寻找到称心的货源,“从天津、山东、大连来的海货供应不如往年多,可挑选的余地不大。”

“现在连鱼子鱼孙们都捞起吃了,大的鱼几乎看不见,如此下去,子孙后代们的饭碗怎么办?”靠海为生的徐法海前几年的生意并不差,积累了几千万元的资产,“可是,大海不像以往那么富有了。”渤海湾的天下鱼仓已经快要颗粒无收了。

山东省寿光市羊角渔港的河汊子里停泊了更多的渔船,这个号称渤海第一渔港的小镇大街上刮着咸咸的海风,悬挂了国旗的数百条渔船是这里的风景,挤满了不宽的小清河河道。“市场快停了,没有鱼,还要这个渤海第一渔业市场干什么?”渔民王大有举着沉重的铁锤,重重地敲打甲板上的铆钉。

招远市和寿光市分别在莱州湾的东西两侧,徐法海放流的海鲜苗或许能够到达这里。“可是,那些苗能长大吗?”王大有听到这个消息后说。如果能,那些苗按照徐法海的计算,将为这里的渔民带来价值3700多万元的收入。

2007年6月13日,山东省海洋渔业厅发布消息,山东省海域的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南部、莱州湾和胶州湾局部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这是渔民担心鱼苗可能长不大的原因。“多少鱼都被呛死了,没了鱼,人也快死了。”山东省海洋渔业厅的监测显示,莱州湾、胶州湾和渤海湾南部的黄河口等重点海域局部污染依然较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渤海湾及莱州湾的近岸港口、黄河、小清河、章卫新河等入海口和沿海企业排污入海口等周围海域。

7月19日,山东滨州,渤海湾。几个捡海贝的渔民正在休息。远处是工业区的烟囱。

江苏一个海边村庄,正在清理枯萎禾苗的农民和田间水渠里的死鱼,农田旁便是导致水域污染的化工厂。

上游来的黑水

“脏死了,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个省份的污水,大部分流经这里入海”

“有一次,我带着人去上游辛集镇关闸,差点把一个姓杨的主任扔到河里。”黑矮又壮实的侯宝友提起去年的一次冲突,激动起来,“他们逼得我们活不下去了。”侯是山东省无棣县埕口镇水沟村的村委会副主任,靠打渔为生。

水沟村就在漳卫新河的入海口,一村2000多口人靠着大海为生。“1995年以前,这条河的水可以饮用,现在,连庄稼都不敢喝,鸭鹅碰上就死。”侯宝友说,从海里打上来的鱼,“一抖鳞全掉了,捞上来鱼就是死的。”“渔网在海里放下去,收网时沉得拉不动。”不是鱼多得让渔网如此沉重,而是黑乎乎的油污和杂物挂满了渔网,白色的网线一下就变成了黑色。

一位信姓村民为远道而来的客人烧了一条刚从海里打上来的鲈鱼,客人夹一块鱼肉送到嘴里,扑鼻而来的却是一股浓烈的柴油味。

无棣县有两条长约70公里的贝壳堤,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贝壳堤,是鸟类迁徙中转站和越冬、栖息、繁衍地,也是研究黄河变迁、海岸线变化、贝壳堤岛形成等环境演变以及湿地类型的重要基地,在我国海洋地质、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类型研究中地位极其重要。

可是,污染让贝壳停止了生长,贝壳堤名存实亡。

这几年来,这个山东省滨州市最早的小康村人均收入一下子从一万多元直线下降为两千来元。

无棣县小泊头水质监测站一次对漳卫新河入海口水质监测显示,COD(化学需氧量)含量达到159毫克/升,几乎是五类水质的4倍,属重度污染;水中的溶解氧多年一直为0,水中生物丧失了生存条件。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调查,漳卫新河污染主要来自河南、河北和山东的部分城市。其中省外的污染占82%左右。山东省内临清、德州两市的污染占18%。

不少山东地方官员和群众表示,漳卫新河的污染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主要原因是其“跨越几省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沿海几大著名河流的入海口成了共性。

去年夏天,侯宝友带了几十个村民,来到漳卫新河上游几十公里处的河北省黄骅市辛集镇,要求关掉辛集闸。漳卫新河上的这道水闸正好将山东河北两省分开。侯宝友带着队伍冲到了辛集闸,“他们喊来了警察,我们什么都顾不上了,不关闸,我们就没法活。”

侯宝友与护闸的河北一方差点动了手,但闸还是没有关掉。“没办法,我只好带着18条渔船到江苏连云港、盐城等海域打渔。”

“我们还打不到鱼呢,他们来,也不行。”2007年7月15日,江苏省连云港市燕尾渔港,渔民单海兵正在和几个渔老板闲在海边的一间小房子里。狭小的空间弥漫着男人的汗味,大海的咸味。4个人在打牌,另几个人喝着啤酒。黄海就在这间屋子的东面十几米处。百多艘铁皮的船停靠在一个狭窄的港湾里,一挂鞭炮急急响过,一只船形只影单地向大海深处驶去。

“去干什么,去干什么,又打不到鱼。”单海兵喝了一口啤酒,冲着海嚷了一句。虽然休渔了,但总有大胆的渔船冲过海禁线。他比划着说,“能打到些虾皮就不错了。”

燕尾港比起水沟村更好不到哪里。单海兵的脚下是灌河、沭河、黄河古道等五条大河的入海口,夏季丰水季节,西南望去,一条条大河张开了嘴巴,绵延几十公里的入海口水面与大海连在一起。

“脏死了,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个省份的污水,大部分流经这里入海。”单海兵和侯宝友一样抱怨,“以前,我一条船能收入四五万元,现在只有几千元,鱼虾是一点都打不到,只能搞些虾皮。”

在燕尾渔港里开着一间小店的陈老板,向客人回忆着他和这个渔港的辉煌过去。“每天都能发六七辆车到天津港,装船后运到韩国、日本。”他念叨着,如果在10年前,日本的小桥君和韩国的朴先生这个季节就要给他打来电话,“那时打上来最多的是螃蟹、对虾,每个船都一天能打七八百斤。”对虾七八角一斤,后来涨到两三元,再后来十多元,一路涨上来,如今的对虾价格已达几百元。

有价无货,去年,整个燕尾港出产的对虾不到200斤。

逃离海岸线

不走,连人也快活不成了。苏北的海滨村镇的居民普遍面临着这样的苦恼,“我们怎么办?家园就这样抛弃吗?”

水沟村的渔民洗去腿上的污水,准备上岸。

“到外面打工去,大海是靠不住了。”侯宝友说。曾经热闹的渔村荒凉了,离开海岸线的情绪不知何时从北向南蔓延,还是何时从南向北由海风飘送过来。水沟村里看不到了收购海鲜的外地客商,本地船家请来的上千帮工,甚至在此居住多年的住户也正逆着大海的方向,搬到了无棣城里。

“走的都是有钱人,我们这些没钱的,还得守着脏了的大海拼。”信家老人说,“反正,以前这个村子就是天南海北的渔夫们凑起来的,散了就散了吧。”

这种悲凉的逃离情绪同样体现在江苏燕尾港。2007年7月14日,燕尾港居民王文斌开车路过燕尾港中学,往大门里探了下头。他的儿子在这所学校读书。“下学期肯定在这里读不成了”,他看到教学楼已经拆去,校园变成了一座废墟,砖瓦遍地。“原来这所学校加上小学有六七百学生,全镇的孩子都在这里读书。”

出学校大门不远,就是时而巨浪翻天时而平静如镜的黄海,海的腥味穿过了高高的芦苇荡,几只海鸟哑着嗓子,在废墟上扑棱着翅膀。

“今年以来,有学生反映上课时头晕,很多孩子都住院了。”王文斌家的孩子也住了院,医生的检查结果是吸入了过多有毒气体。

就在临近2007年暑假时,学校通知学生,一律转往距此地十多公里远的灌西农场学校,所有的老师也得转过去。

“接下来就是我们这些住户了,听说所有的居民都要搬到战备路(沿海公路)附近的一个新建居民小区。”王文斌说,如果不搬,味道实在难以忍受。

曾经繁华,船来船往,热闹异常的燕尾海滨万人小镇,或许就要消失了。

逃离大海的情绪还在弥散,燕尾港南边40多公里远的盐城市滨海县头罾村民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头罾村是靠海最近的村庄,再往东去除了苏北几大盐场,就是滩涂和大海。

“5年内,头罾村民得全部走人。”村民季先生说。县里已经有规划部署,全村搬迁,拿到补助款之后,可以选择到滨海城里居住,也可稍微后靠到新建居民小区。

季先生就坐在他家院子大门口,妻子和几个妇女闲聊着。“再搬,就是第三次搬迁了,真不想再折腾了。”季担心补助的钱不够他到其他地方安顿家人的费用,“2003年才搬到这里,房子是按每平方米150元给的。”

“不搬走也无法生活,养的螃蟹年年死。”季家养过70多亩水面的螃蟹,“2001年以来再没养成功过,一年就赔掉几万元。”螃蟹不能碰这里的水,一碰就死。

“有一年征兵,这里的年轻人全部是肝大,没有一个合格的。”季先生说,不走,连人也快活不成了。

苏北海滨村镇的居民普遍面临着这样的苦恼,灌南县堆沟村村民周文重多次通过手机给外面认识的、觉得能有帮助的人发去短信:“我们怎么办?要我们搬走,搬到哪里去?我们的家园就这样抛弃吗?”

有一天晚上,他睡不着,接连把这样的短信发了6条。

如果这些沿海的村镇撤离大海,苏北至山东,将有多处近海处留有“无居民区”,甚至,在苏北的盐城、连云港上百公里的狭长近海区域,可能留下的将只有海鸥、芦苇和滩涂。1 2

12、民间环保组织应是政府治理环境的同盟军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11月26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11-26/070914386612.shtml

  环保民间组织也需要经营

  对于陆续取得的成功以及日益壮大的影响,环保民间组织们在激动的同时,也理性地剖析了成因。

  “我觉得节能减排是26度行动得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北京地球村项目官员张凯说。在他看来,这个在2003年电荒背景下产生的节能倡导项目,契合了当前的社会形势,即近几年来国家的能源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然也不可能在3年时间内顺利实现。

  除“天时”外,在具体行动过程中,环保民间组织们也在积极探索利用媒体宣传的合力。“站在媒体的角度来考虑,这个活动是不是有利于媒体的推广,这样的话我们会得到一些媒体的关注和报告。”

  尽管2005年之后,环保民间组织在数量上并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在行动过程中,却加强了合作。以“26度行动”为代表,环保民间组织从独自行动走向了联合行动,从个别地区行动扩大为多城市联动。

  2005年,自然之友等15家环保民间组织联合汽车俱乐部在京发起了“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2007年,“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扩展到深圳、武汉等20多个城市;深圳市还将此内容写进了《市民生态公约》。

  2007年7月28日,由北京地球村、中华环保联合会等50家环保民间组织发起的以倡导低能耗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为核心的“节能20%公民行动”启动,并先后在北京、天津等16个省市和香港地区进行了不同主题的活动。

  即便是韦东英这样独立从事当地河流保护工作的个人,也开始向其他环保民间组织发出“求救”信号。据韦东英介绍,就钱塘江边的水污染问题,她已经和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有过沟通,而马军也答应今年会去考察钱塘江畔的企业污染状况。韦东英希望借助比较有影响力的马军的“水污染地图”对当地的污染企业起到震慑作用。

  而扎根社区争取“中产”支持也成为了环保民间组织下一步探索的方向。

  在“自然之友”原总干事薛野看来,新富裕起来的“中产”们更有能力去争取自己的环境权益,也更有机会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关注。今年厦门PX项目叫停、太湖蓝藻爆发、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厂叫停等几起大的环境事件都表明,中国的“中产”已经从沉默的大多数中站了起来。然而在这几起事件中,环保民间组织的声音却并不大。

  “从这点来看,环保民间组织应该更扎根于社区,扎根于民众,成为他们的维权支持者。”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副所长贾西津说。而回顾这几起环保事件,特别是厦门PX事件,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赵玉芬带头向全国政协递交了叫停PX项目的提案,提案得到包括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沈士团等人的支持,专家的力量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贾西津认为,加强与专家的合作,尤其是有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合作,也应成为环保民间组织今后发展的主要工作之一。

  此外,对于环保民间组织来说,身份和钱都是个大问题。

  “因为政策的限制,现在想要注册NGO几乎不可能”,清华大学当代国情研究中心李(木盾)教授说,据他了解,很多环保民间组织是以企业的形式来注册的,但由于从事的又是公益活动,无法盈利,因而很多环保民间组织生存得非常窘困。中华环保联合会2006年初的统计显示,我国环保民间组织现有从业人员总数达22.4万人,其中全职人员6.9万,兼职人员15.5万;6成的环保民间组织没有专用办公室,7成以上的环保民间组织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很多从业人员不领工资,领工资的整体收入也处于当地平均工资线下。

  在此次环保民间组织年会上,一些组织的负责人表示,自己有很好的项目,可是因为没钱启动不起来,或继续不下去。某大学生社团的负责人说:“学生拉赞助好难,请给我支支招吧。”除了申请资金、接受捐助外,绝大多数的环保民间组织目前都还在依靠个人及会员的力量在维系,很多人甚至为此贴上了全部家当。

  但阿拉善SEE协会秘书长杨鹏等大型环保民间组织代表却感慨说,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协会有钱花不出去。据杨鹏介绍,由企业家们发起成立的阿拉善SEE协会有几千万的资金,他们也很希望将这些资金用于支持小的环保民间组织的发展,但是这些组织首先应该“把事做好”,并且是“非对抗性”的。

  环保民间组织是否应该拉赞助?能否造血?如何与企业进行合作?在为期两天的环保民间组织年会中,如何加强民间组织的筹资能力成为与会者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

  长期关注并支持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的环保总局宣教中心副主任贾峰表示:环保民间组织也需要经营,当然,经营管理并不意味着要变成营利单位,而是要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自己的日子都不能维持,你又该如何告诉他人怎么走绿色发展道路?

  “环保民间组织应是政府的同盟军”

  尽管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但对于自己的倡导和未来,环保民间组织们显得很有底气。

  与会者认为,环保民间组织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尤其是在政府决策时可以很好地将群众意见进行反馈。对此,环保总局副局长周建表示,“环保民间组织代表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权益需求”。

  在此次环保民间组织年会上,周建代表环保总局做了最新的环境形势报告,并表示“作为国家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我们将积极支持和引导环保民间组织健康发展”。

  据周建介绍,在鼓励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基本原则不变的情况下,下一步环保总局还将加强环境信息公开,推进环境决策民主化,进一步明确规范公众参与的具体条件、具体方式、具体程序,为公众参与环保创造更好的条件。

  此外,周健还表示,环保总局还将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逐步扩大诉讼主体范围,将公众日益增长的权益需求纳入规范有序的管理,以通过社会力量对环境污染行为实施治理,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

  在支持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的同时,周建也强调了民间组织维权一定要合法,“环保民间组织应是政府的同盟军”。《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叶静北京报道

[上一页] [1] [2]

13、环保新政:“一票否决”变现方显威慑力 

来源: 新京报2007-11-25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shelun/2007/11-25/014@024827.htm

  日前,国务院批转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将减排不达标跟政绩挂钩,“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已经在文件的内容之列。看来,这次在环保问题上动真的了。

  环保指标与官员政绩挂钩,以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这都是环保人士开出来的药方,呼吁已久,终于成为现实。“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不仅是正确的姿态,也确实体现了正确的决心,并且正在转化为正确的行动。但是,仔细研究《考核办法》的具体条文,考量现实规则,欣慰鼓呼之余仍有忧虑。

  这套《考核办法》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各地政府必须完成自己申报的减排指标。其中主要依赖的考核数据,是来自各地环保部门的统计结果。各地环保部门在当地政府的压力之下,有足够的动机在统计数据上作假。一个值得回味的细节是,当初编制“十一五”规划、要求上报2005年的污染物总量数据作为基数,那时候“地方比较犹豫,不知道是多报好还是少报好,结果等数据上报之后,才发现不对”。由此可知,地方上报数据可多可少,这似乎已经是不需要特别解释的事实。

  使瞒报成为可能甚至成为必然的关键因素,是地方环保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从属关系。在新的《考核办法》中,相对更有监督动机的上级政府环保部门,只承担抽查、监督的工作,这种监督的效率不高,很容易被隐瞒。1998年太湖“零点行动”声势浩大,许多媒体在现场直播,但媒体散去,之前已经宣布封闭的排污口立即重新被打开,大量的污水再次流入太湖。如果不是如此这般的“对策”,已经达标近十年的太湖也不至于在今年夏天爆发蓝藻。

  面对如此明目张胆的下有对策,上面手握的是官员官运的生杀大权。然而这个权力不可能频繁使用,因为大量的行政工作需要下级官员去具体执行。实际的情况是,我们看到“一票否决”这个用语,相当频繁地出现在政策文件中;但是遭遇“一票否决”的官员,并不那么常见。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一票否决”的威慑力自然要大打折扣。

  当然,在理论上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地方官员已经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并且通过这《考核办法》,已经确信中央政府保护环境的决心,他们自发自觉自律地去保护环境、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但现实是,经济转型、摆脱对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依赖,这个过程可能比较长、要经历阵痛,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成功、更未必在官员任内收获成果。虽然有了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但是GDP仍然是重要的政绩指标,更何况,地方财政、地方社会发展与稳定都还对GDP增长有很强的依赖。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考虑到《考核办法》所形成的环保激励,地方官员的“政绩理性”也还是更有可能让他们趋于保守,回到原来的基本思路:保证GDP在先,保护环境在后。

  中国的环境问题在本质上既不是观念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权力结构的问题。但是,权力结构是事关全局的问题,远非环保议题所能带动、环保问题所能引发、环保力量所能争取改变的。在当前的权力系统下,中央政府出台的严厉新政,已经是对改善环境所能做的最大努力。不管怎么说,环保总局的图章相对硬实了一些,总比环保风暴来得更有力量。

而环保图章是不是够硬,一个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能否将“一票否决”真正落到实处。只有“一票否决”变成强有力的现实,在中央政府强大的威慑力之下,地方的所谓对策才不敢再张狂,环保新政的目标也才有望达致。

14、“尚方宝剑”能否抑制环境污染?

来源: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2007-11-25

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07/11/25/002618124.shtml

  题由:从明年起,中国地方省级官员将开始向中央上交节能答卷,如果成绩单未能及格,将面临问责和“一票否决”。

  这份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考核体系实施方案,主要是考核节能完成情况和落实节能措施情况。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之一,且权重只有40分,远低于60分的落实节能措施情况权重,但考核方案强调,未完成节能目标的,均为未完成等级。

  减排与政绩密切挂钩可谓呼吁已久,也是势所必然之事。

  这把“尚方宝剑”,自然有利于环保部门开展环境监察工作。所谓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用通俗而极端的话说,就是“哪个地市完不成减排任务,地市党政一把手将就地免职”。减排责任由一级党政领导机关向党政一把手集中,足见对减排工作的重视。但在一定阶段,减排难免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因此就有这样一个问题:减排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如何相协调?倘若不够协调,GDP还要求像从前一样高,地方政府在压力之下,便很可能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

  环境治理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手中有了“尚方宝剑”,能不能真正得到执行?未完成任务的,能不能真正受到责任追究?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些都是影响治理绩效的关键性因素。与执行强制力欠缺同样堪忧的,是监督机制的乏力。减排任务完成与否,未完成责任追究与否,都需要监督;而有效的监督,一定要激起群众的监督热情,不能止步于党政系统的内部监督。

15、环境时评:闹闹“油荒”有好处 领导只得拼车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11月26日 梁江涛    

http://env.people.com.cn/GB/6573412.html

  这阵子闹“油荒”,有车的或给人当车夫的都有牢骚。他们说,在高速公路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溜车,甭说,那里肯定有一加油站,都等着“喝口水”润润嗓子呢!

  可我一位老同学在外埠一政府机关开车,这回却没有牢骚,却回家一门心思帮老婆晒萝卜干。我问何故?笑曰,沾了闹“油荒”的光,开了十多年的车,这回领导放假歇歇脚!我再追问,他告诉我,单位里的车多,喝油自然也多。这回闹“油荒”,加之汽油涨价,在加油站排队还会耽误事,领导一盘算,六辆车停了三辆。他便是那停了车里的老师傅。

  他还告诉我,他所在的单位对三辆车专门做出规定,能合并出车的不要放专车,特别是主要领导出席各种活动,过去书记一辆车,局长一辆车,都是一个目的地,现在请他们挤一挤与工作人员一起走。下基层,常规性工作大家提前计划,集中前往。本来两个部门都要到一个方向的乡镇去,如果有领导去,至少要动用三辆车,现在集中坐一辆面包车前往。

  我顿时对他们单位的领导肃然起敬起来,这样一来,省了一笔不菲的汽油费,工作也没受影响。曾几何时,大量公车在占用了城市有限道路资源的同时,还成为浪费国家财力的“头号杀手”。对此,广大人民群众早有意见。有一个“封存公车”的建议在网上一贴出,在全国两会期间搜狐网举办的最受关注的提案议案总排行榜中,以63513票荣登榜首。老同学所在单位既不是节假日,也不是“无车日活动”,封存了三辆公车,立即就见了显效,想必此举会受到群众的一片好评。

  有人对“油荒”说得很精辟,人们对它的担心如同在人们预料中要掉下来的“第二只靴子”,问题不在于到不到来,而是到底在哪一天到来。现在终于来了,似乎来得那么突然,又那么的“如约而至”! 闹“油荒”是一件谁都不愿意见到的坏事,但坏事有时会变成好事。 让政府机关在“油荒”中尝到能源短缺的紧迫性和危机感,从而采取行动,从自身做起,从封车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开始,扎扎实实地建设节约型机关,这岂不是一件特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