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27
今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新华网:我国采取综合措施保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
2、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环保"十一五"规划》
3、中国人将首次到南极进行环保探险
4、长江流域14省刮水资源环保风暴
地方信息:
5、江苏加大治理太湖力度 排污超标最高可罚100万
6、石家庄市关停治理百家水污染企业
7、广东:跨市河流交界断面水质污染加剧
8、山西将完成水源地功能区划分
9、河北出台“环境犯罪”案件移送标准
民间环保:
10、乐水行-走在昆玉河
深度报道:
11、密集水电开发围剿西南生态系统(组图)
12、渭河“毒素”以每年20%速度递减
环境时评:
13、环境污染治理:垂直管理不如先公布绿色GDP
14、正视三峡工程环境隐患是实施有效救护的前提
15、观察与分析 污染企业何以胜诉政府
1、新华网:我国采取综合措施保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
来源:新华网 2007年9月26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0473
新华网武汉9月25日电(记者 江时强、李志晖)三峡工程建设已进入尾声,围绕工程的生态环保工作却任重而道远。国务院三峡办决定,采取必要的综合管理措施,保护三峡库区“一库清水”,努力把库区建设成环境友好型社会。
记者在25日召开的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会议上获悉,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目前存在诸多隐患。如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三峡水库蓄水后,流速减缓,水体交换能力减弱,支流富营养化问题显现,塌岸、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诱发因素增多;三峡建坝后泥沙运动规律发生变化,存在库区淤积、坝下清水冲刷、河口水文生物环境改变等隐患;生态环保缺乏统一规划;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有待加强等。
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在会上说:“要努力实现‘建设一流水电工程、创造一流生态环境’的工作目标,不断促进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三峡工程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以损失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
据介绍,国务院三峡办将按国务院要求,抓紧研究三峡水库管理体制,编制《三峡水库可持续综合利用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尽快完成《三峡水库水域功能区划》《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治理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综合采取经济、法律、行政和教育等手段,加强对水库的管理;突出节能减排政策,完善区域限批、行业限批管理,严格控制落后生产力向库区转移;加快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控,重点污染源要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强化环境退化典型案件的挂牌督办;加强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建立监管考核指标体系,开展污染源普查等基础工作。
2、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环保"十一五"规划》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9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319027.html
决定取消和调整186项行政审批项目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决定取消和调整186项行政审批项目。
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立足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会议指出,《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紧紧围绕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把防治污染作为重中之重,对水、大气、固体废物、生态安全、农村污染防治、海洋、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等重点领域的环保工作作出了全面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保证规划执行的严肃性。一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强化环境准入,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必须符合环境要求,所有企业排放污染物必须稳定控制在排放标准和总量指标之内,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落后生产手段必须坚决淘汰,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必须积极解决。二要坚持依法行政,完善监管体制,严格环境执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三要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大力发展环境科学技术,以技术创新促进环保工作。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部分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四要加强部门、地方政府之间的组织协调,妥善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的重大环境问题。五要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会议认为,2001年10月以来,国务院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806项,为合理界定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中的职能,更有效地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奠定了良好基础。会议决定,在此基础上,再取消和调整186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28项,调整行政审批项目58项。取消和调整这些审批项目,有利于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管理创新。
会议指出,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行政审批事项过多过滥的状况明显改变。但行政审批领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重审批轻监管”、“以批代管”的现象依然存在。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对行政审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行政审批权的监督制约,不断规范审批行为,创新审批方式,完善配套制度,建设法治政府。
3、中国人将首次到南极进行环保探险
来源:信息时报 2007年09月27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9-27/012213979465.shtml
时报讯 (记者 叶静 通讯员 熊俊) 昨日,“南极环保探险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一项以“关注南极冰川融化”为主题的南极环保探险行,在广州正式启动。并以16万元招募一名南极环保志愿者参与此次探险活动。
参加探险一人需16万元
在昨日的“南极环保探险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去年7月,广东省科学探险运动俱乐部CEO黎宇宇曾在北极点上开展一系列的环保活动,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据组委会介绍,南极环保探险行将于今年11月初从广州出发,到12月初返回,历时约一个月,人均费用16万人民币。其途经广州、巴黎、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后从阿根廷最南边的火地岛首府乌斯怀亚至南极。整个行程飞越半个地球,跨越欧亚、南美大陆,横穿大西洋、赤道。据悉,这是继去年北极点环保探险活动之后,中国人在世界环保舞台上的又一举措,也是中国人首次在南极大陆开展环保探险活动。
据了解,在此次活动中,中国环保探险者将与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和中国港、澳、台地区的210多名探险人士一起,乘坐美国的破冰船前往南极洲。沿途,他们将拜访中国的长城站以及俄罗斯、美国等国在南极设立的科考站,收集有关南极冰川融化的数据;将与南美当地的土著印第安人见面,共同探讨南极冰川融化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环保勇士将首次在南极竖起环保公益广告牌,在南极冰海放置环保漂流瓶,向来自全球的南极探险者宣读《南极环保宣言》,开展一系列的环保活动。
公开招募免费志愿者
此次南极环保探险行,跨越欧亚、南美大陆,横穿大西洋、赤道,单向行程约26000公里,气温更低,组委会决定,向社会公开招募环保免费志愿者一名,与黎宇宇共同完成南极环保探险行。志愿者的16万元费用,全部由组委会承担。
志愿者须是中国公民,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有应对南极恶劣环境的心理素质,既热爱祖国、热爱环保、有环保探险意识和精神,又自觉遵守国际公约、遵守《南极条约》,注重文明礼仪,擅长英语、年龄45岁以下、性别不限。对熟悉西班牙语、有国际环保探险经验者将优先考虑。
征集公益广告牌设计
本次活动还将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南极环保公益广告牌的设计方案。所征集的环保公益广告牌,规格宽6米、高1.2米;风格必须紧扣“关注南极冰川融化”的活动主题,注入南极特色元素和时尚元素;既要体现“和谐、自然、创新、发展”的国际理念,又要兼融鲜明的广州文化特色。
南极环保公益广告牌设计方案的征集,属公益性质,需要参与者义务设计。投稿邮箱gdtanxian@163.com。
4、长江流域14省刮水资源环保风暴
来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7年9月26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0519
近日,长江流域14省市政协长江水环境保护第七次研讨会在南昌举行。会议就长江水环境保护及沿江城市污水处理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出席并讲话,江西省政协主席傅克诚致辞,江西省副省长洪礼和介绍江西治理污染情况,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倪国熙主持。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指出,长江流域水环境状况,不仅关系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沿长江流域14省市分布的30多个城市向江中排污量高达数百亿吨,长江早已不堪重负。长江流域水污染问题集中爆发,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长江是一条贯通我国东中西部的大动脉,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东中西部发展的重要通道。近年来,长江流域14省市政协每年组织有关专家、学者,选择一个有关水资源的话题,形成议政合力,共同研究保护长江水环境健康,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江西省政协主席傅克诚表示,长江水环境的保护、治理、开发,关系到沿江数亿人民的生存与发展。近些年来,江西省政协一直十分关注长江和鄱阳湖水环境的保护工作,将鄱阳湖水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作为推动江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课题开展调查研究,一些意见建议得到了省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今后,江西还将一如既往,为建设绿色生态江西而不懈努力。
作为长江中下游一个重要省份,江西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一方面积极探索加快发展新路,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积极持续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并先后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如果破坏绿水青山,宁可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等发展理念。
近年来,针对长江水污染防治,江西采取了加快城市和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关停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企业、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大对重点污染源治理和监控力度等一系列措施。经过努力,全省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达60.05%,居全国底2位,主要河流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多年来稳定在75%左右,今年前8个月高达85.7%。
全国政协、国家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长江水利委员会以及四川、青海、云南、湖北、上海、成都、武汉、南京等14省市政协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了会议。
5、江苏加大治理太湖力度 排污超标最高可罚100万
来源:法制日报2007年09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320125.html
正在此间举行的江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32次会议审议了《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草案)》。该草案规定,对排污严重超标的企业,最高可罚款100万元人民币。
记者注意到,在太湖蓝藻爆发后提出的这个修订草案,与1996年制定的原条例相比,无论是适用范围还是处理力度都明显加大。
修订草案将太湖流域划分为三级保护区,太湖湖体、沿湖岸5公里区域、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以及沿岸两侧各1公里范围为一级保护区,主要入湖河道上溯50公里以及沿岸两侧各一公里范围为二级保护区,其他地区为三级保护区。修订草案规定,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禁止新建集中式畜禽养殖,禁止新建、扩建高尔夫球场、水上游乐场等,禁止从事水上餐饮(包括久负盛名的太湖船菜)。饮用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必须拆除,逾期不拆,将强制拆除。
上游的水污染了,也会导致下游的水遭殃。为此,修订草案中特别规定:“实施行政区界上下游水体断面水质交接责任制,并纳入政府环境保护任期责任目标。”“交界断面水质未达到控制目标的,责任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受害方人民政府作出补偿。补偿资金可以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直接代扣。”这样规定,正是体现“谁污染、谁受害”的原则。这种区域水质联动保护创下了全国的先例。
“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一直是环保执法面临的突出问题。1996年的条例明确对污染企业最高罚款20万元,但一些企业排污所获取的利益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本次修订草案明确,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排放重点水污染物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最高可罚款100万元。
修订草案同时规定,建设项目防治水污染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就使用的,企事业单位不正常使用防治水污染物设施,或者未经批准拆除、闲置防治水污染物设施的,重点排污单位安装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不正常使用等情况,最高可罚50万元。(记者蒋德)
6、石家庄市关停治理百家水污染企业
来源:石家庄日报 2007-9-27
http://www.h2o-china.com/news/52560.html
昨天上午,随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浩文一声令下,藁城市光明纸业有限公司对本企业的重污染纸浆设备进行了拆除。至此,我市关停、治理重点流域水污染企业已达到100家。
藁城市光明纸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文化用纸为主的中型造纸企业,同时也是重点污染源。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该企业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了目前造纸行业污水处理技术最成熟、有效的碱回收治污工程。目前,该工程投资3000万元的黑液提取工段已经竣工,工程整体竣工后,可将造纸黑液中的氢氧化钠全部回收,大大减少污染物排放。
在技术改造完成前,该企业实行了限产,并淘汰了设备老化、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耗水多、能耗高的旧纸浆生产线。昨天上午,我市在这家企业院内召开了全市关停、治理重点流域水污染企业工作现场会,该企业当场对旧纸浆生产线的蒸球及附属设备进行了拆除。
朱浩文指出,9月份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八个一”工作动员会部署,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从节能减排“三个一”工作来看,截至目前,全市关停、治理太行山区域粉尘污染企业90家;关停、治理重点流域水污染企业100家;拆除、治理市区锅炉(烟囱)71台(根)。
朱浩文强调,关停、治理重点流域水污染企业工作,是节能减排“三个一”的重头戏,打好这场水污染企业治理战,必须花大力气,用硬措施,下狠功夫。他要求,在节能减排“三个一”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协调联动,形成整体合力;强化监管,搞好协调服务;强化督察,严格考核奖惩,以更大的决心、更扎实的作风、更有力的措施,全面完成各项治污任务。
现场会结束后,朱浩文又对藁城市的重点项目和生态项目建设进行了调研。市政协副主席赵长栓出席了现场会。 (作者: 记者 靳晓磊 )
7、广东:跨市河流交界断面水质污染加剧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2007-9-27
http://www.h2o-china.com/news/52574.html
昨日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向省人大常委会的汇报中透露,广东省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但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化工、电镀、制革、印染等重污染项目沿江而建,对河流上游水质造成新的污染。
重污染项目沿江而建
执法检查组透露,检查组选择顺德区天连工业区、东源县黄田采矿点、番禺区榄核涌等6个点进行了暗访。
调查发现,目前广东水污染治理的工作还相当艰巨。近年来,污染向河流上游山区转移的问题日趋严重。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化工、电镀、制革、印染等重污染项目沿江而建,对河流上游水质造成新的污染,直接影响饮用水源安全。而全省已建114座污水处理厂中仅有21座分布在粤北及东西两翼,山区和农村的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
另外,由于缺乏资金和管网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原因,污水处理设施未正常运行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贫困地区更为严重。而全省28个跨市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的只有18个,仅占64.3%,流经城市河段水质污染仍较严重,部分跨市污染纠纷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2006年全省主要江河111个省控断面中,仍有12.6%的省控断面水质为劣V类,属严重污染。
直排垃圾入江需整治
检查组发现,由于部分地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危险废物处理设施不足,广东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普遍偏低。目前广东年排放危险废物100吨以上的企业有6000多家,污染隐患仍较突出,但全省符合无害化标准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仅有29座,日处理能力2.8万吨,处理率只有50%。而乡镇医疗机构的医疗垃圾没有统一集中焚烧处理,部分混入生活垃圾,成为影响环境安全和群众健康的一大隐患。
检查中还发现,沿江而建的污染企业、养殖场和露天堆放的农村生活垃圾,直排入江河的污水、流失的农药化肥等等,迫切需要进行全面的综合整治。 (吴璇 孙琳琳 任宣)
8、山西将完成水源地功能区划分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07-9-27
http://www.h2o-china.com/news/52588.html
据悉,山西省要在2007年9月底前完成对各市、县城、村镇的饮用水源地功能区划分,清理整顿、关停取缔保护区内违法建设和非法排污企业。
山西省环保局局长刘向东在9月16日开幕的山西省首届国际环保技术设备博览会高峰论坛上作出上述表示。
刘向东说,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是山西省环保局工作的主攻方向之一。这个省将加强对汾河上游81公里河道的环境监管,确保太原市300多万人口的饮水安全。同时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强化对环境突发事件的预防,最大限度地减轻对水环境的危害。(陈忠华 晏国政)
9、河北出台“环境犯罪”案件移送标准
来源:新华社2007年09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322047.html
新华社石家庄9月27日电(记者杨守勇)今后,在河北凡涉嫌环境犯罪的,环保部门将难以“以罚代刑”了。河北省环保局、公安厅、省检察院等相关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工作机制,加大打击环境犯罪行为力度。
河北省规定,环保部门在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时,发现涉嫌构成走私废物罪、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依法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环保部门认为本部门工作人员涉嫌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环境监管失职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也要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移送;发现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环境保护渎职等职务犯罪线索的,也应将有关材料移送人民检察院。
河北省规定环保部门使用《涉嫌环境犯罪移送书》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公安机关自接受移送案件之日起三日内,依法对案件进行审查,作出立案或者不予立案决定,并书面通知环保部门。双方对立案有异议的,将依法开展复议或由检察院依法监督。
为规范移送程序,河北省规定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要附有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移送书、涉嫌环境犯罪案件情况调查报告、涉案物品清单、有关监测报告或鉴定结论等材料。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同时移送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证据资料。
10、乐水行-走在昆玉河
王小娜 文图
今天我们在北京电视塔集合,沿着这一段的昆玉河行走, 另外今天有两位日本朋友和在纽约工作的环保工作者参与到我们当中.
昆玉河是贯穿北京西部城区的重要水系,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在一百多年前曾为皇家御用水道,自古就有“京城水美乃昆玉,水之灵秀数昆玉”的美誉.昆玉河连接着颐和园的昆明湖和玉渊潭的八一湖。始建于明朝末年,后清乾隆时期为满足皇家出游乘船而用,被称为“御水系”。现在的昆玉河和以前的昆玉不同,现在的昆玉河其实是由车厢渠和南长河组成.
建国后为了缓解北京用水紧张的困境,疏通了这条河系.它的主要水源是潮白河流域的密云水库,也可接纳永定河流域的官厅水库的来水。横跨在昆玉河上的车厢渠便是关山水库和密云水库的交汇点.上个世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昆玉河已经成为半自然状态的一条河流,两岸有高大的乔木和灌木丛。水中青蛙,鱼等水生动物在河里繁衍生息。六十年代,河北白洋淀的水干了,那里的渔民还把渔船运到玉渊潭来打渔。
为迎接建国五十周年,为了北京亮起来工程,北京政府投巨资,对城市中心部位的河湖进行综合整治。昆玉河亦在其中,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河底被水泥硬衬阻隔了与地下水系的交流并与其它被整治的河道一起,改造成为一条砌花岗岩岸墙,筑青白石护栏,铺红色方砖步道,河坡栽草坪,两岸有绿化带的环境优美的风景观赏河道。
昆玉河的这次改造后由于河道用水泥浇筑,两岸的树木无法从土层吸收河水,。据我们的专家讲,两岸的白杨树之所以树冠处干枯,就是因为从土层吸收不到水分所致.而通过人工的灌溉除了耗费巨大的人力和资金和北京宝贵的水资源外,所达到的效果也差强人意.
吸收不到水分的树木
像其他人工河一样,改造后的昆玉河缺乏循环自净的能力。尽管近些年政府对昆玉河的大力改造及对昆玉和功能的重新定位,使得昆玉河及周边的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可以说景色宜人,但这也给昆玉和带来了另外一种负担-就是游船。,因为昆玉河本身缺乏自净的能力,每每游艇驶过,河面上翻滚的波浪就会把河道里的多年的沉积物翻涌上来,久久不能沉淀.这种翻滚起来的污物显然影响到了河中生物的生存。
无法自净的河
沿途的环卫工人在打捞河道中的污物
作为一条人工河,昆玉河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变化,由最初的农业灌溉为主导、工业城市生活用水、到现在演变成一条观光河.
随着政府对昆玉河的治理和改造,随着人们对水的认识深入与多样,昆玉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越来越关注昆鱼河的旅游价值和昆玉河周边发展商圈的经济价值,可是不知道大家再看了以下的图片后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水面上漂浮的绿色油污和死鱼
河面上漂浮的死鱼
尽管政府加大了对昆玉河污染的治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昆玉河的污染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在我们的乐水行中我们发现河水很脏,虽然与其他河道相比没有刺鼻的气息,但是在河面上还是漂浮着一层绿色的油污,河道两边有很多撑竿钓鱼的人。,暂且不问这些钓鱼者的行为是否违规,只是在想在这样的河水里还有鱼可钓吗?游船不断的从我们眼前驶过,在环卫工人清理过的河道里可能给人了一种错觉,也许在大家的眼中昆玉河是美丽的、干净的、可用的。乘船的人可以看到河两岸北京传统的景致和现代化的建筑而河中却漂着如此不和谐的污物,我多想将游船上的人喊下来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看一下昆玉河真正的境况.
河道经过的玲珑塔
昆玉河给了我们一条水上娱乐的途径,给了我们一片秀丽的风光,但如今的水质,及为了这美好我们需要付出的生态代价不能不让人遗憾。,在这条美丽的河因无法自净而负重残喘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我们自己又给这条河带来什么呢?
我在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恢复我们这些河流本来的生态环境,给这些百年前美丽的河流恢复本来的生机与活力.
11、密集水电开发围剿西南生态系统(组图)
来源:南方新闻网 2007年09月27日
http://news.sina.com.cn/c/p/2007-09-27/051913981461.shtml
大渡河上,一个赶着羊群走过索桥的村民.不断开发的水电站将给这条河和流域附近的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
密密麻麻的水电站正在吞噬河流与生态。图为四川省大中型水电站坝址规划(15万KW以上电站)
大渡河泸定段,施工工人晾晒的衣物随风飘荡着,远处是他们正在开挖的水电站隧道
水电站导致岷江河床断断续续的断流干枯。杨勇提供
西南水电王国的兴起成为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在成为生态、环境专家关注的焦点的同时,也成为水利界和环保界经久不衰的争议话题。至今,谁也没有说服谁。在一片争议声中,怒江从13级电站减少到现在的4级电站,被发改委确定为最合理的设计。
然而还有更多的西南河流,正在进入大跃进式的开发中。今年夏天,记者沿岷江-杂谷脑河-梭磨河-大渡河沿线考察,只见沿路工地一座接一座,钢筋水泥正在成为一座座横亘江面的石坝,改变着当地原有的风貌。
“今后长江之水不是天上来,而是梯上来”,对密集水电开发持保留意见的专家们认为,从干流到支流的密集开发,将成为“中国继上世纪50至90年代森林采伐过后又一次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围剿和破坏”。
作为人们通常认识上的环保能源,水电“无污染,不需消耗能源,不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的优点,促使它在西南地区得到了大面积开发。然而,梯级开发对于河流的影响,却很少被提及,特别是一条过于密集开发的河流,因为水能的有限,能否取得最初设想的效益,仍是一个尚待考察的问题。
消失的米亚罗全国最大的枫林景观区被水泥坝替代。这片国家级人与自然保护区,将演变成能装1.3亿吨水的龙头水库
格桑卓玛每次经过这片推土机轰鸣的工地,总会回想起两年前的那一天,她的奶奶在离开米亚罗的老房子时,老泪纵横的情形。更早的时候,她们那间门前种满了核桃树和苹果树的老屋,隐没在层峦叠嶂的枫林中,门口是滚滚向东的杂谷脑河水。每到秋天,背包客和自驾游旅客络绎不绝从屋前穿过。
如今,她只能从露出水面的屋顶辨识出老屋曾经的痕迹。三年前,因为狮子坪水电站的修建,她所在的山坝乡丘地村整体搬迁到邻近的大沟村,安置在临时修建的几排简易平房里。
和卓玛的房子一起消逝的,是全国最大的枫林景观区―――米亚罗,这里曾有超过北京香山180倍面积的枫林。往年秋天,沿杂谷脑河,从理县到米亚罗镇127公里的317国道,全被枫林包围。深秋时节,枫叶一层层红过山头,掠过色调明快的藏式建筑,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杂谷脑河,被全国各地的小资们誉为观赏自然景观和西南人文风貌的天堂。
然而现在,最美好的枫林已经消失。大型的现代化推土机,把树木一片片从河两岸剥离,在淹没线以下,只剩光秃秃的泥土被铸成了水泥坝。
和卓玛家一起迁走的,还有另外57户藏民家庭,他们将被集中安排进一个藏寨,一家修一栋新房,一共58栋。重修的工程,在暴雨泛滥的7月暂时停工,因为泥石流滑坡,交通困难,材料无法送达。
搬迁过来的两年,村民每人每天能够得到2元钱的补助。他们非常怀念住在丘地村的生活,那种有土地,可以耕种,背后有大山的生活,可以挖松茸、虫草、白母,门前有河流和道路,行人往来不断,可以卖水果,卖山里的特产。而现在,这些谋生的手段都成了过去。虽然政府正在帮助他们重新建设自己的村庄,但他们中部分人仍然为将来的生计担心。一个村民告诉记者,等58座藏族房屋修好了,这里可能会设计成一个崭新的藏寨,就像汉族的农家乐一样,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吸引过路游客。
在藏语里,“米亚罗”意思是好耍的坝子。1995年,这块坝子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8年9月被列为国家级人与自然保护区。
然而,不久的将来,这片国家级人与自然保护区,将演变成能装1.3亿吨水的龙头水库。作为杂谷脑河梯级开发的第一级,米亚罗将演变成狮子坪电站,在今年底实现发电。
事实上,此前成片的枫林,并不能给理县带来真正的财政收入。因为枫树林沿317国道分布,当地不能收门票。
而修建水电站给当地带来的利益显而易见。作为一条“交通方便、距四川主网较近而颇具区位优势的中型河流”,杂谷脑河在2000年正式进入华电公司的视野,当年和阿坝州政府组建杂谷脑水电开发公司,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完成了红叶二级水电站的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和开工申请等一系列建设审批程序,当年年底就开工,2002年就建成发电。按照华电的描述,这个红叶二级电站“是四川乃至全国同类电站中建设速度最快的电站之一”。
以狮子坪水电站为龙头,杂谷脑河一库七级的电站包括红叶二级、理县、危关、甘堡、薛城及古城电站。一级紧接着另一级,按照成都勘测设计院的设计,30条杂谷脑河加在一起,就等于一个三峡。
记者从汶川以上进入杂谷脑河,如同走入了一个大型工地现场,塞车、拥堵不断,和着雨季的泥石流滑坡,令人触目惊心。
淹没了米亚罗的狮子坪电站,施工遇到了阻力,据一个当地承包隧道工程的老板介绍,在打一个引水隧洞时碰到了溶洞,据说已经换了好几个老板,这是前期没有预料到的。
正在消亡的河流岷江流域及其脆弱的生态,和干流支流争先恐后的水电开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梯级开发完成后,杂谷脑河水将进入一个又一个不见天日的引水涵洞。和长江上游绝大多数梯级开发的二级支流一样,它的天然河道将逐渐消亡。
“水电站的修筑,对水生生物和陆生生态将产生沉重的打击”,四川省环科院生态所所长张秋劲认为,电站的影响绝不仅仅是毁灭几种鱼,而是会对一个山区环境产生立体的负面影响,比如会引起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人从河谷迁到坡地,为了生存,又会自然地砍伐辟地,会破坏水土涵养地。
住在杂谷脑河边的孙元龙和吴正山两家人正深受其苦。他们的家在317国道旁边,靠近红叶二级电站和一颗印河沟,红叶电站枯季不放水,洪水期放水。一颗印河沟上有一个浙江老板的小电站。夏季的暴雨,山洪连带着小电站的废渣、泥石流倾盆而下,不仅冲毁了一片优美的柏树林,还把十余个光脚下地的农民困在山上,好几天才被武警救下来。
废渣堵塞了河道,水面逐渐抬高,泡软了建在河谷上的地基。记者看到,两家人的房子墙壁上都出现了裂缝。现在孙元龙所在的村子虽然不在淹没区,但他们也要求集体搬迁。
岷江是长江上游水电开发最超前的支流,除了杂谷脑河的七级开发、黑水河的五级开发,岷江干流的开发,已经建成下庄电站、铜钟电站、福堂电站、映秀湾电站、太平驿电站、天龙湖电站和紫坪铺电站。
而紫坪铺以及姊妹工程杨柳湖水库的建设,因为距离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太近,可能会影响分洪作用,在当时曾经引起了文物保护者和环保界的一片反对之声,最后导致杨柳湖这个反调节工程的被否决。
但岷江上游的水电建设仍在如火如荼进行。枯水期的岷江,到处是一片一片的脱流,就像一个又一个巨大的伤疤。这是每一个从成都坐车去九寨沟旅游区的人都能看到的尴尬场景。在雨季,风景则变换为两岸延绵不断的泥石流滑坡轨迹,岷江流域及其脆弱的生态,和干流支流争先恐后的水电开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走进任何一条支流,几乎都是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的梯级开发,无数的坝无数的钢管将埋在这条江河的血管深处。
“岷江上游,已经是一条正在消失的河流”,成都山地所研究员陈国阶说,在更多的水库建成后,岷江将变成一个接一个的人工水泥坝和一段接一段的暗流。
西南诸河上的水电王国海拔在2000米左右,成为21世纪之后水电开发的热点。而2000米以上,是生态的最敏感区
正在消失的不仅是岷江。
从岷江拐到杂谷脑河,是前往红原和若尔盖大草原的必经之路。翻过鹧鸪山,便可从岷江支流的杂谷脑河过渡到梭磨河,进入大渡河流域。大渡河在绕过金川、康定、石棉之后,在乐山汇入岷江。
今天的大渡河,已经变成了一个超级大工地。这是四川境内水能资源蕴藏量最丰富的河流,可开发的装机总量相当于一个半三峡。按照规划,这个22级滚动的梯级开发,自上而下依次为:下尔呷、巴拉、达维、卜寺沟、双江口、金川、巴底、丹巴、猴子岩、长河坝、黄金坪、泸定、硬梁包、大岗山、龙头石、老鹰岩、瀑布 沟、深溪沟、枕头坝、沙坪、龚嘴、铜街子。
记者沿马尔康到康定,到处可以看到沿岸居民的搬迁动员会,大渡河沿岸几十万人将从他们现在居住的河谷地带搬迁到更高的坡地。沿大渡河的南北向省道,被密密麻麻排列的水电站修建卡住,只在某天一个小小的时段才准予通行。而在灰尘漫天的工地上,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打工者,一座座巨型水坝正预备在大河上腾空而起。
冷竹关水电站附近,在老川藏线边上的秦四英、李元彩,他们住的百年老屋连同老川藏线一起被淹没。瀑布 沟的汉源县城将被全城淹没,9万人将整体搬迁。
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世界级的水电王国正在西南诸河上升起,一场“无河不筑坝,无江不搞梯级规划”的建设正在进行。根据统计,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岷江,已规划的装机容量15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有104座,5万到15万千瓦的72座,而小于5万千瓦的水电站,多不胜数。
这个王国的分布,大体沿着横断山脉络走向,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两省境内。海拔在2000米左右,成为21世纪之后水电开发的热点。而2000米以上,大多在江河上游及密布支流,是生态的最敏感区。
但因为落差大、人烟少、淹没成本小,西南王国作为一幅美好的工程图景,正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建设者。曾经有一个关于西南水电王国的统计数据,4.9亿千瓦的水能资源,相当于27个三峡的装机总量。于是有人评价,这个王国的规划构想和已开工项目都是具有世界级水准的超巨型工程。
水电站围剿自然生态水电集群开发,将成为“中国继上世纪50至90年代森林采伐过后又一次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围剿和破坏”
但横断山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杨勇,一位民间的科考探险家,20年前轰动全国的长江漂流的组织者,把长江上游的几条支流来来回回走了不知多少遍。2006年,组织南水北调西线民间科考的时候,杨勇曾经看到位于三江源地区的达曲、玉树、曲麻莱建的电站,在漫长的冬季无法发电。
像一个真正的探险家那样,他经历了无数次科考,拍了无数照片,他曾经通过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向高层书面报告了横断山地区水电开发的隐患。他说,水电集群开发,将成为“中国继上世纪50至90年代森林采伐过后又一次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围剿和破坏”。
杨勇说,宏观上判断,中国在西南构建了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西电东送水电基地、矿产能源基地、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自然保护区群,而现在这几大重合的规划已经相互冲突相互矛盾。
[1] [2] [下一页]
12、渭河“毒素”以每年20%速度递减
来源:华商报2007-9-27
http://www.h2o-china.com/news/52576.html
核心提示
这场战争,没有硝烟。
对垒双方是陕西的“母亲河”——渭河和它体内的各种“毒素”。
这场战争,也很残酷。
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在黄河的枯水期,渭河的水量要占到黄河水量的一半左右,其水质如何,直接决定着黄河的水质。可各种“毒素”使渭河作为地面水丧失了水体的基本生态功能,属劣五类水,渭河成为黄河流域最大的污染源。
但这远不是战争的终结。
今年9月,一份最新的报告显示:渭河体内的“毒素”正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减。
这一切,源于一场正在进行的渭河污染专项治理战……
在陕西境内,沿渭河向西,在潼关渭河入黄口,有一个特殊的监测点。
这是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设在渭河上唯一的一个水质监测点,它坐落于渭南市潼关县高桥乡吊桥村。这个无人自动监测点的数据,每日直接上传至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保总局通过这些监测数据,掌握渭河水质的整体情况。
而正是这个数据,曾让陕西多少有些抬不起头来。
因为监测数据表明,渭河里的各项污染物含量都严重超标,2005年全年监测的氨氮最高值是13.8毫克/升,最低值是2.65毫克/升,超出地面水国家五类水标准的5.9倍,按照规定,五类水已不能与人体接触。而渭河入黄处已发黑发臭的水体,可以和排污口相比,属于劣五类水。渭河作为陕西的“母亲河”,也被称为“关中下水道”。
然而,转变也在不经意间来了。
今年9月,一份有“特殊分量”的技术报告出炉。这是渭南市环保监测站的工作人员耗时3年,以周为单位,一方面以潼关吊桥水质自动监测站提供水质浓度数据;另一方面则由黄河水利委员会设在渭河入黄口上游73公里处的华县水文站提供渭河流量数据,用渭河流量的测定值对应水质浓度,配以相应的公式,得出了过去3年较为准确、科学的渭河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的排放量。
数据显示:2005年渭河的高锰酸盐指数排放量为79757.5吨,2006年为60175.2吨,比2005年削减19582.3吨,削减率达24.6%。2007年1~8月,排放量为32455.7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9.2%。
目前,渭河(陕西段)要彻底摘掉“劣五类”的帽子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的数据,足以让投身于渭河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人们备感欣慰,“我们所做的工作没有打了水漂”。
渭河的尴尬:上游缺生态水 下游多是污水
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流经甘宁陕三省(区),全长818公里,在陕有502公里,流经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五市(区),在潼关注入黄河。渭河在陕西境内的流域面积为6.71万平方公里,占陕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聚集了全省64%的人口、56%的耕地、75%的灌溉面积和65%的生产总值,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
污水常年超量排放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城镇生态环境的“负担”日益加重。前几年,渭河沿途,大大小小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随意堆放于河岸上,宽宽窄窄的水沟排放着臭气熏天的污水,渭河里时时漂浮着白色垃圾。而生活污水仅是造成渭河污染的一方面因素。另一方面,几年前,渭河沿岸的排污渠、排污口绵延不绝。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或间接地排向渭河,使得渭河污染加剧。
有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渭河下游段接纳的废、污水量为每年4.65亿吨,到2000年已增至9.57亿吨。2000年以后,渭河每年要接纳陕西省78%的工业废水和86%的生活污水。
专家指出,渭河水质恶化的直接原因就是污水常年超量排放。渭河水的严重污染,就是一些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有而不用的化工、造纸、印染、酿酒、果汁和制革等严重污染企业,对利益的追求而不顾环境恶化造成的结果。
指标数据中凸显尴尬
省环保局渭河办有关负责人岳洪环在接受采访时坦言,造成渭河污染的三大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极度匮乏生态水。但按照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全部达标的“理想状态”来看,依旧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尴尬。
依照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来说,如果沿渭所有的造纸、果汁等企业全部达标排放,其COD排放量的范围应该在450mg/L~100mg/L之间;城镇生活污水一般的COD排放量在300mg/L左右,如果全部处理达标排放,其COD含量是60mg/L。
可情况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理想。
据了解,在渭河上游宝鸡峡段,枯水期大概有六七个月,即使是在丰水期,水的深度也就十几厘米。而每到枯水季节,渭河干流上游入境水全部被引走用于灌溉和发电,下游除有极小量的南山支流汇入外,没有其他生态水输入。于是,渭河中下游河段流淌的基本上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即使这些废水全部按国家的行业污水标准达标排放,由于缺少生态水稀释,照样是超过劣五类的污水。
上游缺少新鲜的生态水,而下游满是“污水”,此种尴尬境地让人始料不及。
解决渭河污染,只有在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进行治理的同时,解决生态水的问题,多管齐下,方能最终彻底解决渭河污染。
名词解释 COD:即化学需氧量,是指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重铬酸钾)将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如有机物)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氧量。它反映了水体受到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COD越高,污染越严重。
渭河的将来:6年治理将解决黑臭问题
早在2004年9月,陕西省就通过了《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确定要从2005年起至2010年,利用6年时间开展渭河污染专项治理工作,基本解决渭河黑臭问题。
头3年 遏制污染加剧趋势
2005~2007年,省环保局坚持渭河流域原则上不再新上造纸、果汁等重污染项目;严把新上轻污染项目的审批关,按照增项目不增污染物,无排污指标不批建新上项目的原则,对项目进行前置审批。与此同时,对废水处理不达标企业进行限期治理。
自2005年底以来,宝鸡、咸阳、渭南共关闭52家小造纸企业;2006年,沿渭关闭了56家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转产了17家造纸企业。随着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沿渭造纸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将减少50%以上。
目前,铜川、宝鸡、杨凌、渭南、咸阳等地相继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由30%左右提升至40%以上。今年还有17个污水处理厂有望开工,将新建成7个。随着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渭河污染逐年加剧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水质呈现出好转的趋势。
后3年 初步解决黑臭问题
目前,水污染治理良性循环的治理模式也在摸索中逐渐成型。
近日,省环保局渭河办有关负责人岳洪环称,今后3年,渭河治理将呈现多管齐下的共同治污局面。一方面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以期在“十一五”末实现渭河流域54个县(区)以上城镇全部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污水处理率达到65%以上。同时,加强中水回用工程建设,提高中水回用率;另一方面,淘汰渭河流域工艺落后的高污染企业,鼓励上节能环保的高科技企业。
目前,水利部门正按照省上要求实施引汉济渭工程,以期解决渭河生态水问题。有关部门还将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违法偷排、超排污染物等环境违法行为。
副省长洪峰在近日召开的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指出,从长远看,渭河污染治理要打好“三大战役”。一是上污染治理设施、下(关)高污染企业,解决渭河黑臭问题;二是引汉济渭,解决渭河生态水匮乏问题;三是全面恢复渭河生态,实现人与渭河的和谐共存与发展。到2010年,基本实现渭河由劣五类水改善为五类水的阶段性目标,初步解决黑臭问题。
治污减排 我们在努力
作为因污染严重,曾经被国家环保总局实施“流域限批”的渭南市,对于渭河的治污减排一直在行动。华阴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借2003年陕西开展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的“东风”,华阴市一部分大型的宾馆、医院和企业在建设初期就在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建设上先行一步。华阴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年底前,陕西秦岭(秦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生活污水处理回用工程将建成并投入使用,华阴市将有望提前3年完成渭南市下达的“十一五”COD减排指标。
华山脚下的莲花山庄宾馆后勤部经理葛光华说,2003年宾馆建成时就开始使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目前,旺季时,一般每小时能处理污水20吨,淡季则缩减一半。处理后的水流入城市排水管网。
陕西秦岭(秦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科技环保处的韩建华说,秦电2000年建成厂区工业废水站,将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全部用于秦电循环冷水系统的补充水。从2000年10月至今年9月24日,回收工业废水842.1435万吨,产生直接效益505.3万元。灰水回收工程每小时可回收灰水1200吨,经过处理后,用作下一轮除灰使用。而进入建设尾期的生活污水处理回用工程,可以回收3000多户职工的生活污水,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又将全部用于秦岭公司循环冷水系统的补充水。韩建华说,通过以上几项废水回收工程,实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灰水基本零排放,大大减少了公司的排污量。与此同时,又为公司新上的大型发电机组工程提供了水资源保障,真正达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刘兢
13、环境污染治理:垂直管理不如先公布绿色GDP
来源:北京商报2007年09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322122.html
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公布了2006年度全国环境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突破2567.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占全年GDP的1.2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呼吁“环境执法应垂直管理”时表示:地方环保局经常两头受气,一边被环保总局怒斥不能严格执法,一边又被省长痛骂为什么“摆不平”环保总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可否认,“工业污染归环保局,农业污染归农业部,污水处理厂归建设部”这样的多头管理模式以及地方环保局受制于当地政府的现状肯定都是大问题,但即使是实现了“垂直管理”,最重要的也不是机构的统一,而是这个“终极”管理部门手里到底有什么可以跟一门心思想着GDP的地方政府叫板的东西。假如环保局就是每年几次“风暴”,再加上公布几组大而化之,甚至是延迟年余的过期数据,对地方政府尤其是相关负责人而言,绝对是无关痛痒的毛毛雨。如果罚单永远停在纸面上,那被当成“软柿子”捏的肯定不只是地方环保局,而热烈讨论到底由谁来开罚单也就没有了意义。
就在不久之前,由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成的“绿色GDP项目研究组”传出了“2005年度国家绿色GDP报告”发布将“无限期推迟”的消息。这个启动超过3年、仅正式发布过一次绿色GDP报告的项目研究组表示,由于扣除环境资源成本是直接给政绩指标——GDP“做减法”,绿色GDP没有获得地方政府的普遍支持,有不少省份提出退出统计。而在已公布的“2004年度国家绿色GDP报告”中,亦没有公布各省、市、自治区的排名与具体数据。就目前情况来看,已是语焉不详的2004年度绿色GDP不但没有实现刚性地与地方人事挂钩,自身似乎还有可能成为“绝响”。
然而,有也只有在逐步实现每年公示绿色GDP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促使发着高烧的GDP观念朝绿色GDP转向,向NDP转向,让更多的人知道,什么是“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绿色GDP),什么是“扣除成本、石油、土地等经济性投入,扣除工伤成本,扣除环境成本的净国内生产总值”(NDP)。让更多的人明白,只有当绿色GDP以及NDP与地方政绩挂钩,官员们拿着干干净净的“正向生产总值”说事,中国的阳光、空气、水源、土地以及中国人的生命,才能获得他们应有的重量。
温饱还是环保,对地方政府尤其是责任人而言,口号的威力远不如乌纱帽的存亡。与其呼吁本身就独木难支、身手乏力的环保部门实现垂直管理,还不如先力挺环保总局公布千呼万唤出不来的绿色GDP,把各级一把手明明白白地送到“绿色GDP为零甚至为负”的黑名单上,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心里拔凉拔凉的”。(毛颖颖)
14、正视三峡工程环境隐患是实施有效救护的前提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7年09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319156.html
三峡库区历来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不合理的开发造成生态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状况远未得到根本扭转,如不及时预防治理,恐酿大祸。我国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25日在武汉召开研讨会,共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大计。与会专家学者作如上表示。(新华社9月26日)
正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诸多隐患,是科学理性的胜利,也是实施有效保护的重要前提。当年,毛泽东曾有“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壮美诗句。如今,梦想成真。三峡工程历经15年建设,已接近尾声。工程每年发出的清洁水电相当于5000万吨原煤发电量,而据每年公布的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三峡工程施工区和移民安置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但是,自去年进入初始运行期以来,其对长达600公里库区的生态环境以及长江河道形态产生的影响,也逐步显现。尽管近几年国家已累计投入数百亿元巨资进行水污染防治、地质灾害治理、植树造林、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恢复与建设,可诸多生态环境隐患仍令人忧心。
能否正确认知三峡工程的利弊得失,正视其生态环境方面的诸多隐患,检验着中国政府以及专家学者的科学理性。我们知道,三峡工程在科学论证期就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最终利大于弊方胜出。但是,反对方的科学识见和合理建议理应受到尊重,尤其是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弊害,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不能再像当年三门峡工程建设拒绝黄万里那样,固步自封,抱残守缺,甚至禁锢真理。更不能再持“一点论”,只看到工程建设带来的好处和利益,只关心该工程在世界上的正面影响。如果无视开工建设后日益显现的生态环境隐患,对警告之声一概予以拒绝,盲目乐观和蛮干,最终会带来祸端。
在三峡工程建设上,当初大家关心的国力问题、科技水平以及移民等问题,已逐步得到解决,相信也会有足够的能力从容应对三峡工程能引发的生态环境安全隐患。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保持真正的清醒,能否采取正视的而不是隐瞒的态度和立场;更在于是否要保持三峡及整个长江流域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不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唯有这些认知得到廓清,真正具备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正视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从容应对和处置。(刘效仁)
15、观察与分析 污染企业何以胜诉政府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7年09月26日 刘效仁
http://news.sina.com.cn/c/2007-09-26/132612638978s.shtml
政府10多年要求污染企业整改无果,而企业诉政府居然胜出,这一咄咄怪事发生在广西自治区北海市。
早在1996年11月,私营鱼粉生产企业群华公司因其生产过程的恶臭对空气污染大,被北海市政府发文责令限期整改。2000年5月,市政府又对其下达“关停令”;2005年11月,市政府再次决定对其关闭。然而北海市中院一审最近判决撤销政府的“关停令”。因环境污染与政府抗衡11年的企业,再一次成为“胜者”,这无论如何都是对环境执法的羞辱。
表面看,这仅仅是一场监测的“技术”之争。群华公司认为自己并非不可治理必须关闭的“严重污染企业”,甚至认为鱼粉味道不属于“恶臭”。为证明无害,公司负责人一次在北海市市长检查时当场将鱼粉塞进嘴里。而来自北海市环保局的技术监测表明,该公司限期治理的6个项目,验收时除了废水悬浮物一项达标,其余恶臭、废水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废气烟尘、二氧化硫等5项均未达标。谁是谁非,理当以事实为依据。
然而,北海市中院判决撤销“关停令”的理由,恰恰未能以此事实为主要依据,甚至根本无视企业污染事实的存在。判决的3点主要理由是:一、环保部门对群华公司监测、鉴定的文书,没有现场监测人员签名;二、部分监测仪器没有经过鉴定;三、一些监测手段不符合规定。而事实上,环境监测报告在各项目和环节检测后形成,现场人员一般只在原始记录上签名,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全国环境监测管理制度(试行)等并无规定要在最后报告上签名;庭审时未要求提供检验仪器的鉴定证明。环境监测符合技术规程,其结论应具有法律效力。
当然,监测技术和手段不科学,可能影响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倘若程序违法,其结果也不具有合法性。但环境执法具有自己的科学性规范,最后报告签名与否当以国家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全国环境监测管理制度(试行)等相关规定为司法依据。其监测仪器经由省级专业机构鉴定,既具有合法性,又具有权威性,未必需要被监测对象认可。诚如北海市环保局一负责人所言,环境监测符合技术规程,其结论应具有法律效力。而法院一审的判决则未免失于偏颇,有损司法公正。
笔者认为,抗衡政府11年,居然成了胜者,成就了“最牛污染企业”的并非仅仅是技术之争。回顾环境执法的全过程不难发现,从头到尾,都凸显了环境执法的疲软和无奈,也凸显了环境法律制度的疲软和缺失。从报道看,1996年11月,北海市政府责令其限期整改,也仅此而已,事后并未深究。1999年,市政府决定关闭市区全部鱼粉加工企业,13家鱼粉厂全部搬迁到远郊,而群华公司拒绝搬迁,政府也只能再次下达“关停令”,便无计可施。可悲的是,此后的行政复议决定竟认为“北海市环保局认定群华公司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与事实不符”,关闭决定被撤销。2005年11月,经验收“未完成限期治理”,市政府又决定关闭群华公司。2006年9月,虽然广西自治区政府下达《复议决定书》,维持关闭决定,然而又为群华公司的司法诉讼所搁置。
综观全过程,政府在关闭该企业的决策中一直优柔寡断,未能采取重罚、断电、停水等综合处罚措施,甚至表现得态度暧昧,左右摇摆。不仅仅错过了关停处罚的最佳时机,且助长了对方得寸进尺、以求一逞的狂妄自大。这当然与政府治理污染缺乏壮士断腕的果断性和坚定性有关,确也与环境执法缺乏刚性处罚法律规范和制度保障直接相关。从现行的法规看,对于要关闭的污染企业,除了下达关停令,尚无其他可供操作的强制性措施。
虽然媒体未能透露第一次行政复议和一审判决是否存在着幕后交易,笔者也不敢妄下断言。但由此足可看出企业的蛮横、政府的软弱、法律的缺失,以及司法的不公,最终成就了抗衡政府11年而胜出的“最牛的污染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