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九月十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九月十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2007-09-18

今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编辑: 丽英)

 

环境资讯:

1、环保总局称对国企和外企监管一视同仁

2、"按日计罚"方案提出 水污染罚款每天上限10万元

3、南方电网与世行合作共促大湄公河次区域能源合作 

4、我国基层环保执法面临窘境 执法被动常难到位

5、全球超过八成的企业未准备好应对缺水危机

 

地方信息:

6、山西省环保局局长刘向东:蓝天碧水不是梦

7、天津:污染减排确定新任务目标

8、河南水环境五年“大转型”

9、西藏江河水位开始下降 地质灾害危险仍然存在 

 

重大水事:

10、《人民日报》:三峡输变电工程年内全面建成

 

民间环保:

11、寻找长白山神秘花园之二―-何为天池怪兽

 

环境时评:

12、我国水污染事故频发 政府该如何应对水危机?

13、重典击向水污染

14、大学为何保不住“校园生态系统”?

15、保护丹江口文物 以充足经费抢时间 

 

 

 

1、环保总局称对国企和外企监管一视同仁

来源:新华网2007年09月17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9-17/154413909666.shtml

  新华网北京9月17日电(顾瑞珍 宋云霄)记者17日从环保总局获悉,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外排废水污染超标被依法整改。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不管是国内企业还是外资企业,任何企业都必须遵守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监管是一视同仁的。

  据环保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2007年5月环保总局检查组检测发现,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外排废水COD超标,对其进行惩罚处理:责令其按照目前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进行限产减排,确保污水排放符合要求,罚款10万元并加倍征收超标排污费。

  “个别外资企业暴露出的环境违法问题已经引起环保总局的高度重视,加强监管已经成为各级环保部门的共识。”环保总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已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断开了涉嫌直接外排的水泵与排放水管的连接,安装了COD在线检测仪,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改造,实行实时监控,并与安徽省环保局、合肥市环保局实现了联网。这家企业在6月和9月缴纳了应付的排污费、超标排污费和罚款,目前已完成验收检测工作。

  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1月,2002年9月入驻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产品为洗涤、洁肤、护发产品和茶叶制造等。

环保总局此前公布,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违规超标排放废水,被依法整改。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5年3月27日,是从事液压挖掘机生产的大型外商独资企业。

2、"按日计罚"方案提出 水污染罚款每天上限10万元

来源:法制日报 2007-9-18

http://www.h2o-china.com/news/52270.html

    一份详细的“按日计罚”方案今日由国家环保总局环监局与美国环保协会联合提出:大气污染,罚款上限可设定12万元/日人民币;水污染不低于2600元/日人民币。

    这份“按日计罚”方案是由国家环保总局环监局与美国环保协会共同完成的“中国环境监察执法效能研究”课题提出的。

    据课题组有关专家张建宇博士介绍,提出这一方案,是在对我国环境执法效能做了近两年半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据他介绍,课题组认为,与现实的执法需求相比,中国环境执法力量依然薄弱,而且执法失之于软,不能对违法行为构成有力的威慑,达不到促进守法的目的。

据课题组所做的罚款有效性调查表明,有68.3%的被调查机构认为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罚款额度对违法者构不成威慑。因此,课题组建议,作为一个有效的处罚上限,不应守低;考虑到不同发展水平的企业承受能力的不同,处罚上限也不应过高。课题组提出,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制定,1996年进行过一次修订,第二次修订是在10年后的2007年。鉴于法律修改间隔时间较长,课题组建议,目前正在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应具有超前性,除了明确“按日计罚”原则外,还应明确每天的处罚上限为10万元。课题组认为,这个额度可以保证这个值在未来10年内对绝大部分企业起到震慑作用。(记者 郄建荣)

3、南方电网与世行合作共促大湄公河次区域能源合作 

来源:新华网2007年09月1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9/17/content_6741185.htm

    新华网北京9月17日电(黄全权 常玉洁)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与世界银行17日在北京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根据这一文件,双方将采取多项合作措施,共同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能源合作。

    根据备忘录,作为中国政府授权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的中方执行单位,中国南方电网除进行电力项目投资外,还将与世界银行一起,向区域中各国的电力部门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培训。同时,世界银行将向中国南方电网优先提供新的融资工具,以促进跨境基础设施投资,加强区域电力贸易,更好地开拓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市场。

    “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与世界银行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将对促进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互利双赢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总经理赵建国表示。

    南方电网公司是中国首个“走出去”的电网公司。按照国家授权,几年来已相继与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国家的电力部门展开区域电力项目合作。

4、我国基层环保执法面临窘境 执法被动常难到位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7年09月1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279214.html

资料图片:山西省一开发区内的三个“环保型”烟囱,无一例外地冒着浓浓的黑烟…… (薛俊 摄)

    一些基层环保局的设备甚至连中学的实验室都不如,有的地方发生污染事故后,环保执法人员只能靠鼻子去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曾多次用这个例子表达他对基层环保部门执法难的震惊。

    今天,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和美国环保协会发布的中国环境监察执法报告,用数据证实了基层环保执法部门不管是人员、经费,还是设备都面临短缺的局面。报告同时称,基层环保执法队伍还要面临来自地方行政干预的压力。这也是我国首次对环境执法队伍作出定量的描述。

地市级环保部门年人均执法300多次

    根据报告编写组对16个省市地方环保部门的调查,近年来一些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成为公众投诉的焦点,环境执法人员从过去只关注重点污染源变为现在必须24小时全天候面对更加分散的小污染源。

浓烟大量排放。 朱豫建 图(来源:大河报)

    而且,不少环保部门还向社会承诺,接到投诉后必须在特定时间内到达现场,这些改变无形中都加大了环境执法人员的工作量。现在执法压力最大的是地市级环保部门,人均每年要执法300多次。

    目前,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的人员编制都在30人左右,但实际人数往往超标,县级环保部门超编最严重,财政预算的钱不够发工资,就会挤占其他的财政资金。

县级环保部门人均只有0.08辆车

    由于体制原因,目前一些地区的环保执法经费还没有被纳入财政拨款的范围,执法的部门不要说那些动辄上百万元的精密分析仪器,就连执法的车辆都没有,很多基层环保执法人员都是骑自行车赶往污染事故现场。今天的报告说,在县一级环保部门,人均只有0.08辆执法用车。

    数据表明,设备缺乏已经被执法者认为是影响环保部门执法公正最主要的因素。

受罚企业更愿与政府部门协商

    报告组在100多家被调查的企业中做了这样一个问卷——如果被处以罚款、限期治理等,认为环保部门的处罚不合理,企业会采取以下的哪些措施:与环保部门协商、政府协调、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拒不执行。

    结果,“与环保部门协商”、“政府协调”被企业认为是优先考虑的措施。

    报告组认为,这种选择是与法定的执法程序不相符的。相关法律规定,如果被处罚人认为处罚不合理,应该求助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两个渠道解决,但环境违法企业更倾向和政府部门和谈是因为在我国的环境执法中,处罚的弹性太大,被处罚人常常希望通过非正轨渠道来摆平处罚,执法的独立性常常受到干预,这些干预可能来自政府,也可能来自环保执法部门隶属的环保行政机构。

    报告说,目前我国环境执法处罚的严肃性不强,协商渠道解决任意变更处罚的现象比较常见。

建议“按日计罚”提高环境执法威慑力

    学界一直呼吁改变我国“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局面。但究竟违法成本有多低?

    报告组设计了一个能计算出企业违法受益的公式,以一家被公开处罚的企业为例,当时环保部门对其违法行为处罚4.97万元,但是实际这家企业的违法收益是232万元。

现在法律赋予基层环保部门处罚违法企业的数额,最大是一次10万元,而且同一违法行为不得连续处罚。由于目前我国环保处罚的大棒太软,报告组建议,应该引入一些国家通行的按日计罚,就是对污染企业排污的天数按照每天不低于26000元的处罚力度处罚。(记者 刘世昕)

5、全球超过八成的企业未准备好应对缺水危机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2007年9月18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0064

对《财富》杂志排名前1000位的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有40%的企业认为,水资源缺乏的影响将非常严重甚至是灾难性的,但只有17%的企业已经为应对这一危机采取了准备措施。

这是达信风险观察中心通过国际权威的民意调查公司--公众意见战略公司开展调查得出的结果。调查人员与《财富》杂志排名前1000位的企业中的100多位跨部门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交流。

目前,全球仅有3%的水资源能够为人类开发和使用,而且这一数字还在缩减。

在达信风险中心的调查对象中,近一半(47%)的人认为,水对他们的日常运营至关重要或非常重要;但是,仅有6%的调查对象相信,未来5年到10年生产用水和饮用水会因为水质下降或水资源匮乏而大幅减少。

“许多看似与水关系不大的企业,也会面临水资源污染和匮乏的风险,这往往表现在他们的供应链中。”达信风险中心的布朗恩说,“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平,将在未来几十年里改变水资源的分配和供给状况。因此,企业应当花时间了解当地以及地区水资源供给变化所可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由于制造商必须处理水源和废水以改善水质,因此与水相关的运营费用正在不断上涨。即使那些非水资源密集型的企业,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因为其供应商会把自身与水相关的费用转嫁到他们身上。

商业领导者们必须看到新威胁的影响,并采取措施应对这些挑战。“今天,一些商业领导者仍然以狭隘的观点看待风险,并根据错误的假设经营业务,认为即使这些风险已经出现,他们也无需对此立即采取行动。”沃顿商学院的库恩雷德尔说,“尽管他们的这些决定可能不会在其任期内对企业产生影响,但可能在数年后对其继任者以及那些与其企业相关的机构带来可怕的影响。”

6、山西省环保局局长刘向东:蓝天碧水不是梦

来源:山西日报 2007-9-18

http://www.h2o-china.com/news/52260.html

  9月18日电 曾几何时,“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的歌声唱遍大江南北。斗转星移,歌声中山西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临汾市一名小学生给我写信说,他只在课本上见过皎洁的月亮、闪烁的星星。

  面对残酷的现实,山西高举科学发展观的利剑,向污染宣战,向环境违法者开刀。孝义因违法建设污染严重,被省环保局限批,开启全国“区域限批”先河;河津、孝义经济发展居全省前列,但因环境问题被暂缓表彰,地方官员为之震动;部门联动对污染企业进行停电、停运、停贷,一改环保部门单打独斗、孤军作战的局面。

  一次次亮剑,一次次严厉制裁,使违法者受到惩处和震撼,使守法者和广大群众看到了政府的决心和环境改善的希望。临汾市小学生再次给我写信说,闪烁的星星、耀眼的太阳现在看到了。

  我们要以这次“环博会”为契机,把省委、省政府的决心、意志变为我们的动力和行动,用3到5年的时间,基本扭转山西环境污染严重的被动局面。

  解放思想,创新环保理念。树立讲环保就是讲政治的理念,树立环保为发展服务的理念,树立环保法制理念,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环境保护,既要抬高门槛,把住入口,控制增量;又要管住出口,达标排放,削减存量;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相得益彰。

  抓住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实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工程,所有的燃煤电厂必须在2008年底前完成脱硫设施建设任务。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在2008年之前所有市、县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全力推进“蓝天碧水工程”。

  强化措施,确保环保实效。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机制。严格落实和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问责制、考核制、奖惩制和一票否决制。

积极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运用市场手段,吸引外资和民间投资,用“市场之手”解“环保之困”。(作者:山西省环保局局长 刘向东)

7、天津:污染减排确定新任务目标

来源:津报网-天津日报 2007-9-18

http://www.h2o-china.com/news/52248.html

  (记者张新民)昨日,市政府召开全市污染减排工作推动会议,确定了新的污染减排任务目标。

  一是加快调整化学需氧量年度减排计划。今年9月底前,相关区县和有关部门调整好2007年下半年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计划,保证“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如期实现。

  二是扩大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今年10月底将中心城区的污水处理规模由现在的约90万吨/日,提高到约102万吨/日以上。

  三是加快在建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9月底,北仓污水处理厂要完成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10月底,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开发区化工区污水处理厂、武清第三污水处理厂、静海大邱庄污水处理厂要完成验收并投入运行。

  四是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根据国家对天津201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5%的要求,各有关区县政府要迅速、全面启动34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年底前汉沽营城污水处理厂、津南葛沽镇污水处理厂、宁河污水处理厂、塘沽南排河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确保2008年上半年建成并运行,形成新的增削减能力。

  五是提高再生水回用率。根据国家对天津的再生水利用率2008年要达到20%、2010年要达到30%的要求,已经完工投入使用的13个污水处理厂,要配套建设再生水厂工程,今年12月份前确保开工建设,要在2008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运行。

  六是加快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厂建设。27个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工程今年年底前要建成并投入运行。

  七是加快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要在年底前完成全市70%的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安装联网工作。2008年年底前完成全部国控重点污染源的自动监控建设及联网工作。

  八是加快制定非电力燃煤锅炉污染减排支持政策。

  九是加快制定并出台更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有关行业地方标准年底前颁布实施。

  十是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年底前完成100家市控重点污染物排放单位的清洁生产审核。

十一是加快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年底前对全市重点水污染源核发主要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将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落实到排污单位。

8、河南水环境五年“大转型”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2007-9-18

http://www.h2o-china.com/news/52247.html

  9月18日讯 (记者王映 通讯员张东涛)从曾经的“有河皆枯,有水皆污”,到如今地表水水质责任目标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实现“双百”达标,河南省水环境质量的“大转型”有目共睹。

    9月9日,记者在洪河的新蔡县班台监控河段,看到的是清澈的河水和粼粼的波光。而在几年前,洪河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红河”:造纸废水把它染成了红色。

    长期形成的不尽合理的产业结构,导致河南省结构性污染比较突出。只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五年来,省委、省政府硬起手腕,采取硬措施,打了一场环境攻坚战。

    造纸行业曾是河南省的污染大户。全省造纸企业最多时有1300家,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占全省工业COD排放总量的62%,但产值和利税仅占全省工业产值、利税的不足3%。通过关小促大、实行严于国家的造纸行业废水排放标准等一系列严厉措施,目前,全省造纸企业减至350家,全行业COD排放量减少了一半,但造纸产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来自省环保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五年来,全省共取缔、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3860家,大幅度削减了污染物排放量。同时,河南省还对污染严重的130多家企业开展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有效地从源头控制污染的产生。

    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河南省每年确定一批污染严重的流域和区域作为重点,先后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洪汝河流域、沙颍河流域、辉县水泥群区等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使这些地方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针对河南省环保基础设施滞后的情况,2004年,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到2007年年底,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全部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目前,全省已建成污水处理厂92个,日处理能力453万吨,可形成年削减COD能力约39万吨;此外,12个省辖市的垃圾处理厂达到了无害化处理标准。 记者王映 通讯员张东涛

9、西藏江河水位开始下降 地质灾害危险仍然存在 

来源:新华网2007年09月1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7-09/17/content_6742505.htm

    新华网拉萨9月17日电(吴媛清)9月11日以来,西藏自治区各主要江河水位开始回落。防汛办工作人员提醒,今年西藏地区汛期还未结束,近日若继续降雨,河流水位可能会上涨,藏东等地区还可能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要继续做好防汛工作。

    据西藏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介绍,拉萨河拉萨水文试验站日前测得水位4.14米,流量达1780立方米每秒,已退落到警戒流量以内。

    防汛办负责人说,今年8月以来,全区降水较多,尤以9月1日至7日降水最为集中;雅鲁藏布江及其主要支流拉萨河、尼洋河发生超过警戒水位的大洪水。拉萨河拉萨水文试验站9月8日22时实测水位达4.43米,流量达2380立方米每秒,超过警戒流量110立方米每秒。

10、《人民日报》:三峡输变电工程年内全面建成

来源:《人民日报》2007年9月18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0034

已累计输送三峡电1892亿千瓦时 

本报宜昌9月17日电 (记者顾兆农)三峡输变电工程经过10年的建设,由于管理合理、措施有效,已经批复的建设项目预计提前一年即在2007年度内全部完成。截至今日14时,工程已累计向华东、华中、华南11个省(区、市)输送三峡电力1892亿千瓦时。

该工程1997年开工建设,截至今年7月31日,工程累计完成动态投资341.82亿元,已决算工程投资230.61亿元。工程已累计完成交流线路55项,实际投产线路总长度6399公里,交流变电33项,变电总容量2275万千伏安;累计投产直流工程3项,其中直流线路3条,线路长度2849公里,直流换流站6座,换流站容量1800万千瓦。目前,一次系统项目已全部完工。

三峡输变电工程的建设,直接形成了华中—川渝、华中—华东、华中—南方和华中—西北之间的电网互联,促进了全国联网格局的基本形成和加强,区域电网之间资源配置得以优化,送电、错峰、水火互补以及互为备用等联网效益显著。

工程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共实现重大技术创新20多项,进行技术改进150多项。在绝缘子选型、海拉瓦选线、线路大跨越、紧凑型线路、720导线应用等项目上,取得了世界水平的技术突破。通过技贸结合,分批引进国外关键技术,逐步实现了直流工程设计、建设和主要设备生产的国产化。

“与三峡电站装机进度同步,确保三峡电力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国家电网公司作为输变电工程的项目法人,全面负责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及其管理工作。三峡输变电工程目前每天输送三峡电约2.6亿千瓦时。

11、寻找长白山神秘花园之二―-何为天池怪兽

汪永晨

 

在长白山上能看到星星,第二天能看到天池的可能性有多大,不知是不是会有个概算。很多人登上白山看到的却是天池在云里,在雾里。

我们倒是在看到星星后第二天的一大早,就在一片晨光中坐上了开向天池的车。上山的路上穿过岳桦林带后,进入高山苔原带眼前看到的就是天地相连的旷野,苍穹。

岳桦林

大山

景区的司机把车开得每到一个弯道,4500越野车都会发出吱吱地尖叫声。每两个月就要换一次轮胎。因为不开车,我不明白为什么长白山景区里的司机要把车开得如此这般。

我问司机,进景区为什么都要坐他们的车,连自己想爬山上去看天池的机会都没有了。司机的解释是前不久山体滑坡,旅游的人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没有自救能力会很危险,所以就不让自己爬了。其实我们是坐车上去,下山可就是自己走下来的,这样的管理难免让人有歧意。

今日天池 

九月的天池

长白山天池位于火山锥体的顶部,略呈椭圆形,为中朝两国所共有。水面海拔高度为2189.10米,东西宽3137千米,南北长4140千米。集水面积21.40平方千米。水面积9.82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达373米,总蓄水量20.40亿立方米。为东北地区最高的水体,是我们中国最深的天然湖。

天池水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和地下水。水量极为丰富,常年无大变化。每年从11月开始天池结冰,翌年6月中旬开始解冻。天池也是东北的三江:松花江,鸭绿江和图门江的源区。

天池边峡谷

天池边石

今天的天池还是原汁原味。这些年来长白山的保护固然重要,但普通公众更关心地恐怕有不少是天池中有水怪。一些人去长白山为的也是撞撞运气,没准真能看到水怪。

对此,在长白山工作了18年的沈孝辉,和另一位在长白山保护区研究所工作了30年的老朴是这么说的:天池起源于最后一次间歇性火山爆发,距今只300多年。这300多年不足以让一个新的物种形成。再有,即使有水怪,它在天池里吃什么呢?据今天研究发现天池里没有鱼。只是天池朝鲜那边养了一些红鳟鱼在池里供人打捞,并为此放了一些红鳟鱼的食物。但这些要想维持一个怪兽的食用,是远远不够的。

沈孝辉为我们讲的一件事更有意思。他说80年代他在长白山工作时就有一个记者对天池怪兽极有兴趣,拉着沈孝辉和他一起在天池边等。结果,他俩在天池边上的行动,被人用望远镜搜索到后,立刻传出新的发现,天池里确实有怪兽。在池边的人没有看到,拍到。远在山顶上看的人到有了“发现”。用沈孝辉的话说:是把我和那位记者当成天池怪兽了。

老朴说,天池里有一些水鸟,远远看去,水中的它们也会让一些人大惊小怪。还有,林子中的黑熊、狍子都是游泳高手,水中的它们在望远镜中,在照相机的取镜框里,也都可能被认为天池里有怪兽的人认为是新的发现。

长白山瀑布

远眺瀑布

从2006年3月开始,原由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的长白山景区,由新成立的长白山保护与开发管理委员会接管。从管理声势来看,山上立出的标语,口号比过去多了不少。游人在山上被管理得如乘车等也比以往有序了。

但令人遗憾的是,今年新出台的内部人员管理退休的岁数,让整个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中数研究所的人退休的多。景区其他地方都是年轻人多。研究所50多岁的研究人员,本来在经费不富裕的情况下手头还都有不少研究课题,退休后他们不能再接国家项目,很多项目因他们的离去也没人再做。

去年3月到今年9月,管委会给研究所的经费只有80万,也就只够做一次科研调查,出一部书。而长白山每年光票房的收入就有两个亿。

我们在长白山博物馆看到一部拍得非常棒的记录长白山植物的电视纪录片。可被告之是韩国人花了三年耗资数百万拍的。因片子的版权是韩国人的,现在只能内部放放。而为韩国人提供科学支持的,却都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杜鹃的红景天 

退化的草甸

老朴告诉我们,长白山上的高山苔原带本来植被覆盖是非常丰富和漂亮的,现在却斑秃成了这样。更紧迫的是,有些我们还没有认知的物种已经消失。

长白山的秋色还是令人震憾的。颜色的多样也让人难以用语言形容。但那里科学家的被冷落,博物馆里陈列的标本和解说词还是80年代的,又不能不让人替他们着急。

长白秋色

明天我们要去寻找长白山的神秘花园了,那里的神秘今天还有吗?

12、我国水污染事故频发 政府该如何应对水危机?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09月18日 姜文来

http://env.people.com.cn/GB/6277724.html

  一、水危机引发的问题严重

  “危机”通常指产生危险的祸根或者严重困难的关头。水危机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之分,广义的水危机指的是自然、社会与经济等因素异常或突发事件发生对正常的水供给造成的威胁或者损害,狭义的水危机由于稳定的供水受到阻碍引发的水供需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通常人门理解的水危机是狭义的水危机。从水危机形成来看,水危机分为自然性危机和人为性危机,自然性危机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包括洪涝灾害、干旱等,人为性水危机主要是由人的影响所引发的水危机,如水污染、突发污染事故等等。

  近年来,水危机渐渐向我们走来,水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重点。联合国认为全球水资源危机基本上可以说是一场公共管理体系的危机,这个体系“决定了哪些人、在什么时候、通过何种利用方式、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水,并且决定了哪些人有权得到水资源以及相关服务”

  最近,我国的水污染事故频发,由此导致的水危机令社会不安,给民众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2005年底以来,中国平均每两天发生一起环境突发事故,而这些事故中70%是水污染事故,最为典型案例有松花江污染事件、太湖蓝藻事件、江苏省沭阳县水污染事件。2005年12月,松花江受化工厂污染,苯含量严重超标,导致哈尔滨全市停水四天,几百万市民陷入缺水恐慌。2007年5月底,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威胁无锡上百万人用水安全,出现靠水没有水吃的“太湖现象”。 2007年7月,江苏省沭阳县地面水厂取水口遭受新沂河上游不明污染源污染,城区供水系统被迫关闭,城区20万人断水约40小时。

  这是最为直接感受而且影响巨大的水危机事件,实际上,我国的水危机还在不同程度地起发酵作用。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个,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我国北方尤其缺水。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流域所代表的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据推算,全国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250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300亿元,农业产值200亿元;因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400多亿元,其中人体健康损失为192.8亿元,工业损失为137.8亿元,农业损失96.2亿元。

  二、政府在面对水危机中的责任

  政府在应对水危机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政府的责任的大小。确定其责任,有必要对水危机的产生根源进行追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水资源项目主任吉尔?博格坎普指出,“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危机其实不是水资源的危机,而是水管理和水利用的危机,我们必须更加高效、可持续地使用现有水资源。” 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认为,全球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包括水资源浪费严重,世界许多地方因管道和沟渠泄漏等原因,导致30%—40%的水被白白浪费掉,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开发能力不足,管理存在许多问题,目前仅有12%的国家制定了完整的水资源管理和节约计划等。博格坎普还大胆地预测,“如果不尽快转变水资源管理观念,50年后人类将不可避免地遭受更为严重的缺水问题。”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水危机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善所造成的。水资源是重要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也是经济资源,在我国法律规定水资源归国家所有。因此,在水危机中,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对公共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是政府的工作的目标和责任,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的基本要求。没有管理好这种公共资源,就是政府的工作没有到位,需要进行检视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社会的发展目标和民众需求,调整政府管理方式和方法,提高政府的效率,满足民众安全水水需求。

  三、政府在水危机中应该采取的措施

  (1)做好水资源综合规划,并认真地执行

  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对水资源综合利用整体安排,它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促进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保障。它是一项综合性的水利规划,涉及经济社会、工程布局、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是对水资源利用的宏观安排。非常欣喜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即将出台,对未来水资源利用必将起到约束和指导作用。但很遗憾的是,本次水资源综合规划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就是水资源规划中大多以多年平均水量作为规划的基础,缺乏极值条件下特别是干枯年份水资源利用量的风险分析。水资源危机除了出现在总体供需平衡不匹配的的情况下,在极值条件下(特枯年份和特丰水年份,丰水年份主要表现再洪涝灾害的发生)更为突出。制定规划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还需要认真地执行,执行计划也是政府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规划墙上挂的现象普遍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是行动的依据之一,应该创造性地认真执行,否则,对解决水危机起不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建立系统高效的水危机管控体系

  现代社会对公共设施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电力、煤气、交通、供水等等给人带来方便的同时,它们之中任何一个发生突发性的事故都会给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建立高效的包括水危机在内的公共危机管控体系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应该针对具体情况,建立应急预案。目前,我国在“非典”以后,各级政府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各种可能应急预案,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必须指出的是,大多局限于划定标准、建立领导机构、规定各个部门的行动时间和工作内容等,缺乏详细的后勤保障等规定,可操作性不十分强;其次,建立应急常设机构,随着各种危机的到来,有必要设立常设的危机应急机构,对危机进行管理、研究,避免危机管控处于虚拟的状态;第三,建立综合性的应对公共危机的决策、指挥系统,决策、指挥系统是公共危机应急处理的核心,应该具有专门的危机管控能力,高效准确地做出科学的判断,并在短时间内做出危机处理方式,避免危机的进一步扩展。

  (3)建立水危机预测预警体系

  对水危机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的研究,进行水危机风险管理,如对于洪水的风险管理,对历史水文、气象等资料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分析洪水发生的频率、评估洪灾可能造成的损失、建立洪水发生的频率和洪水灾害造成损失的数量关系,开展水文监测,如包括降雨、水位和流量等项目监测、测预报可能要发生的洪水,根据所制定洪灾危机管理规划提出防洪行动方案,并在发生灾害后对防洪减灾过程进行评价,提出洪灾危机管理的改进措施,修改相应的办法和制度。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建立预警体系,以便早日获得信息,做好各种准备。

  (4)建立科学的水危机信息发布制度

  水危机的发生具有“慢性”和“急性”两种基本形式。对于由于突发性污染导致的水危机,根据水危机的实际情况,及时通过手机、电视、报纸、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向民众通报,让民众及时得到相关信息,避免谣言传播,引发人心惶惶,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哈尔滨水危机”事件给人沉痛的消息,松花江污染发生后第一次发布的“虚假信息”诋毁了政府的形象,可喜的是政府立即进行了纠正,民众知道了真相,也容易和政府配合共同度过危机。建立系统的水危机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如发布什么水危机信息,如何进行发布,发布的级别等预先做出作出明确的规定,让公众在第一时间内了解事件的真相,并对发布的信息进行科学的阐释,引导群众舆论,给群众获取信息的快速通道,以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准确性,消除公众疑虑,建立民众度过水危机的“心理长城”。

  (5)建立水危机处理补偿机制

  在水危机处理过程中,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可能出现牺牲局部利益维护整体利益的现象,如今年淮河流域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全流域的洪水,为了减少损失,纷纷启动了蓄滞洪区,给该区的群众带来巨大的损失。为了弥补这种损失,政府应该给与受损失的群众进行适当的补偿,政府应该建立长效的水危机补偿机制,明确水危机补偿的原则、操作办法,建立科学的损失评价的方法,划清局部牺牲的责任,并及时足额地进行补偿,不仅树立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诚信度,同时可以迅速地调动资源,避免因损失补偿问题延误危机处理的实施。

  (6)建立水危机处理的技术支撑体系

  将水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是政府的最高目标。同时,政府也应该做好技术储备,对水危机可能的诸多情况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突发的水危机发生时,在最短时间内从技术上进行处理,争取时间,使危机降低到最低处。哈尔滨水危机通过四天的努力,解决了供水达标的难关,太湖蓝藻也在发生之后紧急研究才解决,暴露出我国面对水危机成熟的技术储备不足,建立水危机处理技术支撑体系十分必要。因此,开展相关的技术研究,如危险化学品运输常常导致突发性污染事故,污水的排放引发水危机、蓝藻的突然爆发等也导致供水困难,特殊的化学工厂也是水危机隐患,针对不同的污染物提出不同的技术处理。

同时,各地应积极开展后备水源的建设,哈尔滨、无锡水危机事件暴露出后备水源建设落后的致命弱点,江苏沭阳在发生污染事故后,立即启动了后备水源,将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低处。对于集中供水的地区都应该进行后备水源的建设,处于短时间内启动运用状态,为供水加上一把安全锁。

13、重典击向水污染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2007-9-18

http://www.h2o-china.com/news/52269.html

  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给石油石化行业敲响警钟。草案对违法排污及水污染事故企业罚款金额大幅度提高,惩罚金额上不封顶。

    大量污水入南水北调干线,郑州四成污水入淮河!松花江、黄河、淮河中度污染!辽河、海河重度污染!中国境内江河湖泊百分之七十被污染!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通报了全国水体污染的严峻形势。

  在此背景下,9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了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草案首次确立了加强源头控制的防治原则,对排污单位明确规定:超标排放就是违法。

  专家表示,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因石油石化企业事故造成的水污染,引发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有针对性地增加了水污染控制措施,给石油石化行业敲响了警钟。

  处罚力度加大

  “守法成本较高、违法成本较低”,被认为是我国水污染治理的“顽疾”。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分组审议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明确责任,加大处罚”成为此次水污染防治法修改的关键词,也被认为是解决水污染治理“顽疾”的关键所在。

  我国现行的水污染防治法是1984年5月1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96年5月15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进行了修正。水污染防治法的贯彻实施,对我国水环境污染防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水污染负荷急剧增加,治理速度赶不上污染增加的速度。整体上,我国水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像此前松花江发生的严重污染事件,造成的危害、损失和国际影响很大,可根据当时法律只能给予肇事公司100万元的处罚,这显然是太轻了。”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卫德佳认为。

  根据我国目前法规,对水污染事故处罚的最高限额是100万元人民币。环保专家认为,这个额度远远达不到震慑责任企业的作用。100万元对于事件损失和该石化企业的经济实力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不过,这种局面即将得到改变。

  新修的草案对水污染事故实行分级管理,分为特大水污染事故、重大水污染事故、较大水污染事故和一般水污染事故四级。处罚要根据直接损失的百分比计算罚款。一般事故或者较大水污染事故,按照20%计算,重大或特大水污染事故,按30%计算罚款,并报请责令关闭。

  清华大学环境资源能源法研究中心龚向前表示,此前水污染事故造成人民健康损害,所产生的医疗费用是全社会承担费用,现在新草案改变了这种不公平状况,从法律上要求“谁污染,谁负担成本”。

  草案还规定,因水污染危害受到损失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致害者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而违法排污者应当采取治污措施消除污染,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环境保护等部门可以指定有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此外,还有人大代表建议,根据违法的次数不同,罚款应有所区别,“比如规定第一次触犯法律,罚款是规定的额度,第二次再违反法律就要罚两倍,第三次罚三倍等”。

  专家表示,草案将污染处罚力度进一步细化并加强,取消现行法规中100万元的处罚上限。此次增加的规定,明显加大了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这对排污企业将是个很大的震慑。

  强化预防意识

  专家认为,当前中国水污染事故频发,主要和相关产业企业布局不合理有关。以石油石化企业为例,中国两万多家石化企业大部分设在水边,其中一万家在长江流域,四千家在黄河流域,还有两千家在饮水源地和人口稠密地区。

  另外,由于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许多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仍主要侧重于经济增长、招商引资等内容,加之现行财税体制方面的问题,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把GDP增长作为硬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

  专家指出,因为过去布局和设厂时,对环保因素和当地承载能力考虑不够。在地方发展过于关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环境高发期尤其是水污染事故就不可避免地来临。

  据环保总局统计,2005年全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1406起,其中水污染事故693起,占全部环境污染事故总量的49.2%。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江苏无锡等地出现的水污染事件等都成为此次修订草案考虑的因素。

  龚向前表示,这项草案将给高危的石油石化企业施加了很大压力,要求企业时刻小心,以免踩中罚款“地雷”。

  “这将从源头上治理水污染事故,要求企业重视环保,提前预防,否则将承担一切社会责任。以前最高罚款100万元,假若该企业每年能获得1000万元收入,这100万元根本不值一提,但以后不同了,按照事故直接损失的比例计算,很可能把企业全年的收益都赔光,这个经济代价将无法估量。”龚向前分析。

  卫德佳书记也表示,经济处罚的加大,必将迫使企业高度重视前期预防,尽量采取各项措施预防水污染事故的发生,这种前期预防意识对企业生命至关重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事故,就是给企业节约成本、创造效益。

  增加治污投入

  “企业必定加大投入,一方面淘汰严重滞后和不正常运行的设备,预防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投入资金建设污水处理设备,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实现污水的循环利用,不但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企业每年还能节约用水成本近千万元。”一石化企业安全环保部门领导人透露。

  卫德佳也表示,石油石化的生产、开采、运输、销售过程中,企业应建立一套预防机制,通过完备的监控设施进行严格监控和频繁安全检查,可以杜绝事故,这种投入也不是特别多,像吉化事故其实是可以预防的。

  此外,专家还提出,要按照发达国家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要求制定水域附近石化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炼化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油田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改造等。

  链接

  法案修订的五大原因

  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认为,五大原因“呼唤”对中国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修订。

  第一个原因: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水体污染相当严重。据环保总局监测,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的断面为劣Ⅴ类水质,全国约1/2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一些地区甚至出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

  第二个原因:部分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过高,加剧了水污染的恶化趋势。根据最新《水资源调查评价结果》,淮河开发利用率为53%,辽河开发利用率为66%、海河开发利用率为100%,导致这些河流枯水期基本没有生态流量,大大降低了流域水体的自净能力。

  第三个原因: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存在极大隐患。据环保总局最新调查数据,全国113个重点环保城市的222个饮用水地表水源的平均水质达标率仅为72%,不少地区的水源地呈缩减趋势,3亿多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存在安全问题。

  第四个原因: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据环保总局统计,2005年全国共发生环境污染事故1406起,其中水污染事故693起,占全部环境污染事故总量的49.2%。

  第五个原因:守法成本较高,违法成本较低。水污染防治工作发展的新形势,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 张娥

14、大学为何保不住“校园生态系统”?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09月18日 冯永锋

http://env.people.com.cn/GB/6277599.html

  新生入学有那么几天了,现在的学生都擅长用环保的眼光去看问题。最早几天的慌乱过去之后,他们肯定会一一鉴定学校的各个细节,进而对本校的生态系统、自然风光提供能力进行一次整体评估。

  此时,肯定会有很多新生不高兴,因为他们发现,学校里除了楼,除了操场,除了食堂和宿舍,几乎没有“自然界”,更谈不上有“荒凉”。

  大学,成了一个只有大楼的学堂。有一些学校,甚至想像某些城市那样,把所有的空地都给填满,所有的树木都移走,所有的道路都悬空。

  用环保的眼光去看问题,大一点说,是努力用生态文明的眼光来衡量万有世界;小一点说,就是用几个最简单的指数,去评价人类对于环境保护的各种态度和作法。最近,可能是因为看到了《北大的秘密》的缘故,校园生态系统如何有效保护的问题,突然于我,成了一个很有必要表态的话题。《北大的秘密》写的是北大校园生态系统的故事,作者是北大生命科学院一名研究生,他花了好几年,观察北大校园生态系统的每一个生物,探讨北大生物多样性尚且完好的原因,呼吁人们保护校园生态系统。

  在这样的时代,大张旗鼓地讨论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话题,似乎有些脱离实际。

  因为现实是,大家普遍认为知识最有力量的大学校园,并不知道如何培育、滋养、保护他的天然山水风光。有一次受邀参观江苏省的某个大学城,管委会和开发者很得意,这个大学城的地块很大,种的一些树甚至是花巨资买来原始森林里的大树。校园面积巨大,可路都是直的;水面也有,但全都做了硬化和衬砌;楼盖得倒是不高,只是每一座都棱角坚硬、飞扬跋扈。

  而一座在北京还算知名的市属师范类院校的教授说,他们学校很有意思,这任校长来了,喜欢火炬树,于是校园里哪都种上火炬树;下一任校长来了,喜欢松树,于是火炬树通通砍走,换了上松树;第三任校长来了,喜欢棕树——虽然北方并不太适合种,然而也要种起来。在这样的学校,绿化层面上的种树都如同儿戏,生态意义上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何从谈起?

  令人担忧的就是大学的这种易变性。办学方向会变,校园的规划、校园的风光也会“因人而易”。每一个官员的到来往往就要对校园进行一次更改和调整。中国的大学几乎都有级别,大学的官员也在官僚系统的流通范围之内。过去有些大学,其实就直接在某个部委的直接管辖之下,人员任其调度,办学方向随时调整,系和专业的名称更换随心所欲;为了产业化,有时候不惜拿学生作为试验品,作为来其收入的来源。每当看到这些现象出现,我脑中总会有个疑浮起:大学的知识力在什么地方?

  北大也不是保护能力有多么强,保护意识有多么坚定,只是仗着祖上遗传下来的“自然遗产”相对丰厚,不至于败坏到一无是处的地步。但近年来的破坏和威胁也是日益递增的。因为对于一个缺乏共同意识的群体来说,好的地方不见得永远保持好的面貌,坏的地方则一定会持续恶化下去。北大校园的北部,是有一些荒凉存在的。按照《北大的秘密》的描述,在这块地方,一年你能看到一百多种鸟类,几十种陆生脊椎动物。我也经常到北大北部去观鸟,我喜欢这片独一无二的荒凉。但我也一直在担心,因为北大也动不动就想“改造荒凉”;以至于有一天,在看到诸多的校园生态破坏性事件后,却哭诉无门,一怒之下,写了一篇《北大需要荒凉感》来发泄和表态。

  我总以为,一个大学能否生产出优秀的思想,与有没有大师固然有关系,可与有没有大自然,也很有关系。国家文物局把北大的未名湖区定性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如果国家林业局也顺便把北大北部地区定性为“自然保护区”,那么这个地方受破坏的可能性,就会少一些,“生产”出好思想大智慧的机率,也会大一些。

  然而破坏是显而易见的、顺理成章的。当人们有力量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想去改造自然。对于城市的人来说,一个城市的治安,大体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治安”,一是“自然治安”。对于一个把自然界当敌人的人来说,自然界越丰富、越自由率性,他的恐惧感就越强。荒凉、天然的自然界里,生存、隐藏着许多人类恐惧的物种,他们随时可能对人“造成伤害”。因此,要让这些的自然界“安全可靠”起来,唯一的办法是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将其全部砍光重造。铺上人工草坪,种上人工花,稀疏地安排上几棵树,中间再挖个四面衬砌的小水坑,这样,风光看上去仍旧美好,而安全感油然而生。学子们坐在椅子上读书,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摄影师们,对着一朵朵刚刚浇过水的花瓣,激动不已,创作不停。

  害怕自然的人,拼命改善“自然治安”,是有“科学道理”的。自然界最大的特点是隐藏、是互相保护。浓重的树荫,本地的野草、灌木和乔木,每一个物种都有,但每一个物种都不成为强势,因此杂意盎然、天机处处。在这样的地方,喜欢的人,会深知生物多样性是多么的宝贵,它是人类偏好的风光多样性、思想多样性的最佳基础;而不喜欢的人,一看到那么多物种像艰难的文言文、外语单词一样陈列在眼前,心中就不愉快。如果这里再溜出条蛇,那里跑出只野兔,某个地方有狼在嚎叫,某个地方有蚊子在轰鸣,自然,就想着赶紧逃避。逃避不成,就想到“对抗”,联合更多的人,集体以迫害自然界的方式替换自然。

在从无知少年逐步转向无知青年的阶段,校园生活大概是人一生中较美好的一段记忆。但美好的时代也可能是受伤害的时代,有许多伤害是潜意识的、不易知觉到的。这个学生生活在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校园里,你感到美好;另一个学生生活在生态单一的校园里,他也照样会感到美好,因为有人可能认为,在“学习的压力”面前,自然界的滋养可能不是一个人所必须的。然而我总喜欢和人辩论一个问题:生命的过程本来就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外界的丰富有益于培养内心丰富度。而大学又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大院”,保护生态系统、尊重自然,容易成为可能。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都无法实现对自然好一点,那么在什么时候我们才可能热爱自然?

15、保护丹江口文物 以充足经费抢时间 

来源: 新京报  2007-9-18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shelun/2007/09-18/018@072617.htm

  夏代的城址、战国的楚墓、西汉的陶器……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上马,丹江口库区即将淹没。从目前的发掘进度看,库区文物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其价值远远超过三峡库区。然而由于规划、经费等原因,目前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完成不到任务量的三分之一。(新华社9月16日电)

  历史上,中国的政治中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位于以西安、洛阳为中心的关中和伊洛地区,这一地区与华东、华南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汉江和丹江进行,各种不同的文化在此融合。然而,由于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的中线水源,蓄水后库区内的文物保护点就有210处之多,其中包括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遇真宫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约定,一切改变遇真宫现状的做法,都须由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委员会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同才可实施;《文物保护法》同样规定,“凡因进行基本建设需要文物勘探、考古发掘的,所需费用和劳动力由建设单位列入投资计划”。根据“文物先行”的原则,在任何建设项目开工前,都要进行文物分布的调查,在调查基础上勘探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根据勘探结果进行考古发掘,发掘结束后视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基本建设的施工。从现在的情况看,丹江口库区的文物保护令人忧虑。

  此前,部分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指出,三峡考古是中国最大的文物抢救工程,但是工作量过大,给文物部门预留的文物保护发掘工作的时间过短,留下诸多遗憾。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工程应当引以为戒。然而,在南水北调开工在即时,尽管有关方面不断强调保护,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落实到具体层面的文物保护层面,却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了规划、经费等问题,以至于大水将至,文物保护者心急如焚。

  南水北调是为了缓解中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问题,而实施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特大型工程,其中东、中线工程穿越中国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涉及文物无数。人们不会忘记,两年前的11月17日,中国51家具有考古发掘资质单位的代表齐聚郑州,他们将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行大规模、多学科、高层次的文物抢救会战。如今的事实证明,面对岌岌可危的珍贵文物,文物工作者有心无力,盗墓者却拿着更先进的设备四处挖洞。

  众所周知,如果不能充分认识文物的价值,并且实施有效保护,将最终造成对过往文明的破坏。文物是不可恢复的历史存量,这一点不必多论。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在丹江口库区即将被淹没的紧急关头,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不惜代价加大文物发掘和保护的经费投入。盗墓者有钱买先进的设备,难道我们就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文物工作者们争分夺秒地工作,用金钱赢得时间?金钱有价,而文物无价,在无价的文物面前,所有经费不足的理由都是苍白无力的。

文明宛若江河,有着自己的源头。文明的富庶也在于当代人能站在今天追思过去,展望将来,并在今人对过往创造的态度中,眺望自己今日创造在将来的命运。如果我们相信南水北调是为了挖开一条哺育新文明的江河,那么,就不能因为文物保护工作的不力,而同时挖断过往文明的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