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05
今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 丽英)
环境资讯:
1、环保总局对水污染严重地区实施流域限批
2、中国水环境形势严峻 面临水污染和缺水危机
3、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4、陈德铭:中国将在环保前提下有规模地开发水电
地方信息:
5、青海首次将节能减排纳入综合评价体系
6、山西:污染减排两大约束性指标 完成过半
7、江苏:实现减排目标是硬任务 治污需“釜底加薪”
8、南京江宁投入30亿元“铁腕”治水
重大水事:
9、三峡库区重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启动
人与自然:
10、白鳍豚面临彻底灭绝厄运
气候变化:
11、"九曲黄河第一弯"水量严重下降 变暖是主因
深度报道:
12、惊鸿一现身份存疑 “灭绝”的白鳍豚现身长江?
13、渤海持续“中毒”急待良方“救命”
环境时评:
14、时评:节能减排别忽略了困难群体
15、节能减排:点滴之中影响巨大
1、环保总局对水污染严重地区实施流域限批
来源:中国政府网2007年9月5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9255
2007年9月4日15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副局长田为勇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流域限批,保护生命之水”与网民在线交流。
[主持人]网民对流域限批还不很了解。网友“环境卫士”问:此次“流域限批”包括哪几个省、市?要求多长时间对本辖区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在流域限批工作中,哪些工作比较重要?
[田为勇]流域限批这项工作是从今年7月3日开始的,国家环保总局对水环境污染严重的6市2县5区实施“流域限批”。这次“流域限批”涉及到黄河、长江、海河、淮河四个流域相关的一些县、市、区,暂停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以外所有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
这次区域限批地区包括:黄河流域的白银市、巴彦淖尔市、渭南市、河津市(县级)、襄汾县及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河流域的周口市、蚌埠市;海河流域的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南濮阳经济开发区和山东省莘县工业园区;长江安徽段的巢湖市和芜湖开发区。与此同时,对石家庄深泽县东区污水处理厂等6家长期不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和环境违法严重的攀钢钛业有限公司钛白粉厂等32家企业进行“挂牌督办”。要求被限批地区在3个月内对存在的问题全面进行整顿、整改和落实任务。
[主持人]对流域限批的这些县市主要是限制他们的经济活动,具体限制哪些?
[田为勇]除了污染防治类的,比如搞治理、搞污水处理厂,另外就是国家重点鼓励的循环经济类的项目,这两个是不限制的,除此以外,所有的都要进行环评。只要得不到批准,这个项目就不允许你建设,停止你所有的开发和发展的项目。
[主持人]长江的治理是只涉及安徽吗?
[田为勇]安徽只是长江的一个局部。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只是在安徽段做了一个小试验,实际对整个长江流域各级政府也是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再不注意在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同样要采取行动。
[主持人]六市、二县、五个工业园区应该说带有示范的性质。
[田为勇]对。应该说,它只是众多环境问题当中的代表,也许有些问题比它还要严重,也许有的我们还没有发现。
2、中国水环境形势严峻 面临水污染和缺水危机
来源:中国网2007-9-5
http://www.h2o-china.com/news/51866.html
9月4日,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作客中国网“中国访谈”时表示,中国的水环境非常严峻。中国经济在20年来持续的、接近两位数的增长,与此同时,废水的排放也在持续增长。
马军指出,中国去年废污水排放总量达到537亿吨,很多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由此造成中国60%的重要检测断面受到污染,不能变成饮用水源;造成30%的断面是劣五类,劣五类等于是失去价值的水。这样的情况实际上对健康带来了很多威胁。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说,全国还有3亿2千万的农民没有安全饮用水,全国很多重点城市水源地的水质不能达到标准。
与此同时,中国不但面临水污染,而且还出现缺水的状态。马军说,目前中国600多个城市里有400多个某种程度上出现缺水。这样严重的水污染,使得有限的清水资源被破坏,缺水的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我们现在一定要认识到水污染严峻的局面,及时加以解决。(文:苏向东)
3、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来源:新华网 2007-9-5
http://www.h2o-china.com/news/51877.html
北京9月5日电(记者 邹声文)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5日向社会全文公布了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是一部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的重要法律草案,公众关注度很高。8月24日至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国务院提请审议的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进行了首次审议。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具体安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将负责具体征求、收集本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有关部门、法学教学研究等有关单位的意见,并于2007年10月10日前将意见汇总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还希望社会各界群众广泛展开讨论,充分发表意见。社会各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可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也可以将意见直接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邮编:100805),或者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WWW.NPC.GOV.CN)提出意见。
根据有关安排,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和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还将进一步征求有关部门和各有关方面人士对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的意见。
据了解,目前中国重点流域40%以上的断面水质没有达到治理规划的要求。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222个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平均水质达标率只有72%。3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此外,部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等问题,也严重影响着中国的水环境。
4、陈德铭:中国将在环保前提下有规模地开发水电
来源:新华社2007年09月0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219585.html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德铭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表示,大型水电建设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是可控的。中国将在非常注意环保和移民的前提下,有规模地开发水电。
有记者问,有环保组织说大型水电站不环保。陈德铭回答说,水电不排放二氧化碳,水由于太阳的作用和地球气候的变化,它是可以永续使用的,所以水电包含在我们的可再生能源规划里。世界各国都把水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部分,这是国际惯例。
他说,中国的水力资源,能够用于发电的在5.4亿千瓦左右。到去年为止实际开发的水电在1.29亿千瓦左右,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部,在四川、云南、广西、贵州,还有西藏一部分。按照《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国计划到2020年开发3亿千瓦左右的水电。
有一些非政府组织对中国的水电开发有一些看法,但是根据我们所了解的情况,大型水电的建设虽然会带来一些环境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它对能源、对大气、环境污染的减少能做出很大的贡献。水电,特别是大型水电,对环境的影响是可控的。所以,我们在今后将继续开发一部分水电,而且在非常注意环保和移民的前提下,有规模地开发。 (记者 江国成、张毅)
5、青海首次将节能减排纳入综合评价体系
来源:《工人日报》2007年09月0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219485.html
今年以来,青海省首次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使节能减排工作迈出了历史性步伐。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能耗已下降了1.53%。
按照国家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青海省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较2005年下降1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7.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2.4万吨;工业增长2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则只能增长3%。
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青海首先明确提出将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控制在85%以上目标,重点控制化工、冶炼、建材等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有史以来首次把国家节能减排的有关限制性政策和鼓励性政策融为一体,对重点企业和重点地区的节能减排“定目标、定方案、定责任、定进度”,督促企业加快环保进程,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
从年初开始,青海省还强化了对重点污染企业的总量控制和监督,及时掌控老污染削减和新污染增加动态变化情况。在对全省47家国控重点企业和135家省控制重点企业进行全面摸排的基础上,采取环境统计表、排污申报表、排污收费表“三表合一”措施,建立排污总量台账,对重点污染源排污数据进行“统一采集、统一核定、统一公布”,定期公布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动员社会各界进行监督。(蒙景辉)
6、山西:污染减排两大约束性指标 完成过半
来源:山西视听网2007年9月5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9250
9月5日电 记者4日从省环保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省污染减排工作出现了更加强劲的势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减排4.9万吨,完成全年减排任务的54.44%,化学需氧量减排6800吨,完成减排任务的53.97%。
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是国家考核的两大约束性指标,去年以来,省环保局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燃烧电厂脱硫治理的监管力度。截止目前,全省已有1300万千瓦装机容量机组完成了脱硫设施建设任务,其余老机组的脱硫设施建设开工率达到80%以上,全省新建脱硫设施首次超过发电机组建设速度。
今年以来,全省又新建污水处理厂19座,县级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展开,建成40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已达到155万吨,成为山西省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最多最快的一年。
7、江苏:实现减排目标是硬任务 治污需“釜底加薪”
来源:新华日报2007-9-5
http://www.h2o-china.com/news/51863.html
面对刚刚公布的今年上半年江苏全省及各省辖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这张“成绩单”,直面不容乐观的形势,我们明显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
江苏省人口密度全国最大,人均国土面积全国最少,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污染负荷全国最高,加上地处长江、淮河流域下游,上游污水沿江而下,环境不堪重负。无论从全面小康建设来说,还是从民心民意民盼来看,大力削减污染物排放,不仅是没有退路的选择,而且是让生态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增长的重中之重,更是彰显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时进步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今年上半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了2.4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同比还上升了0.9%,均未能完成减排任务。究其原因,除了全省经济总量较大、增长速度较快、能源消耗总体水平较高、国家考核办法更严等客观原因外,在减排问题上存在麻痹、松懈思想,对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对减排形势缺乏正确判断,对减排困难缺乏忧患意识,对减排潜力缺乏深入分析等,也无须避讳。
前不久,全省污染物减排工作协调会分析,目前全省“减排”工作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重点工程进展不理想。淮河流域、南水北调沿线还有3座、合计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未建成投运,太湖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管网配套率还有待提高,4个重点脱硫治理工程尚在建设之中,这些工程能否在年底建成投运,对于全省完成今年的减排任务至关重要。二是企业违法排污现象较为严重。根据环保部门对全省重点污染源进行的突击检查结果,企业违法排污、超标排污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不合格企业占到了27%。企业稳定达标排放是实现污染物有效减排的关键,国家环保总局新的考核统计办法中,将用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和达标排放情况,对各地的污染削减量进行校正。企业违法排污将直接影响江苏省减排任务的完成。三是政策措施没跟上。相关政策文件中提出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实施环境价格体系等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得到落实。
实现污染减排目标,是省委、省政府对全省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是必须完成的硬指标、硬任务。现在离年底还有不到4个月的时间,完成今年年度减排目标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责任重大。因此,当前污染减排工作亟需“釜底加薪”。这个“薪”,包括加快重点治污工程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强环境执法监管,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政策效应,以市场之手,靠制度安排,依技术支撑,刚性地推进污染减排工作深入、再深入,打一场污染减排的攻坚战,打一场污染减排的全民战。一句话,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更硬的措施,确保完成今年的减排目标。(杭春燕)
8、南京江宁投入30亿元“铁腕”治水
来源:南京日报 2007-9-5
http://www.h2o-china.com/news/51853.html
关停改造百家企业,新建10座以上污水处理厂,全面加强生态建设投入……今年是全面达小康决战之年,如何深入贯彻全省领导干部学习会精神,积极落实市委坚持环保优先、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市前列的江宁区近日拿出大手笔、硬举措,实施源头治污、“铁腕”治水和环境建设工程,确保全面达小康环保指标的完成。
记者从江宁区日前召开的“全面达小康、创建生态区”推进大会上获悉,在确保今年水环境指标全面达小康标准的基础上,江宁区将每年投入10个亿,3年内拿出30亿元专项资金,完成生态区建设各项硬件设施投入,建成覆盖全区的水环境监测和污水处理系统,到2010年,全区河湖沟塘等主要水体水质全部达到Ⅳ类水标准以上,建成环境秀美、生态宜人的小康江宁。
百家不达标企业将被关停、改造
“江宁的环境保护要和经济发展、小康建设一样走在全市前列。”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刘捍东表示,江宁将坚持推进经济建设与推进环境保护并重,提升产业竞争力与提升环境竞争力并重,用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和铁的制度,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建设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全面小康社会。
“宁可GDP少增一个百分点,决不让污染企业多一家”。这句话已经成为江宁全区上下的共识。江宁从源头入手,3年中将关停小化工企业36家,选矿企业40家,造纸企业4家,电镀企业13家,实现10家以上污染企业治理设施改造升级,到2010年,实现城区无排放不达标企业。
对于污染物排放不能稳定达标或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核定指标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材料、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全面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并向社会公布企业名单和审核结果。确保每年建成循环经济试点企业8家,1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到2010年确保市级以上开发园区达到生态工业园标准。
在改造升级方面,将重点提高电力、造纸等行业水循环利用和中水回用水平,使两大行业水循环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
3年新建10座以上污水处理厂
带着泡沫、散发恶臭的废水从排污口进入,清可见底的清水从出水口流出,这是记者在江宁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看到的景象。江宁区建设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3年,江宁将新建10座以上污水处理厂,全区85%以上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将得到这样的处理。
目前,江宁区同时在建的污水处理厂有科学园污水处理厂一期、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和城北污水处理厂一期,三大项目建成后,形成污水日处理能力16万吨,基本满足城区人口集中区和开发园区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需求。
“同时建三座大型污水处理厂,进度之快、力度之大在全市区县中首屈一指”。据了解,由于投入较大,回报周期长,收益率相对偏低,污水处理厂建设通常由政府“埋单”,而江宁这一轮污水处理厂建设在引进社会资本,实行市场化运作方面实现了成功创新。投资近6000万元的城北污水处理厂建设采用BOT模式,引入一家新加坡企业负责项目投资建设及运营,运营25年后无偿转交。“不仅缓解了资金压力,而且大大加快了建设速度。”区建设局负责人说。
今年下半年,江宁还将启动滨江开发区及4个镇街污水处理厂建设,2008年底前完成城北、滨江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建成禄口新城、湖熟、横溪、江宁、汤山5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到2010年底,全区市级以上工业集中区和所有镇街基本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全区污水日处理能力将达到38万吨,生活和生产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处理标准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这意味着混浊的污水处理后将清可见底,其中仅COD含量一项指标就能被削减六分之五以上。
全区主要水体达到Ⅳ类以上标准
为改善区域水环境总体质量,江宁将对城区及周边的解溪河、云台山河、牛首山河、外港河、中心河、运粮河沿线的现有排污口进行全面清理登记,对直排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并进行跟踪水质监测,对直排的生活污水全部截流引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此外,江宁还将加大投入力度,对淤积堵塞、杂草丛生、垃圾遍布的部分河道实施生态修复改造,达到清理淤泥、调活水流、改善环境的目的。到2010年,使全区主要水体达到Ⅳ类以上标准。
评论
3年投入30亿元治水,江宁区此举堪称“大手笔”。推进环保优先战略,落实全市治理水环境大会要求,就应这般“雷声大,雨点也大”,雷厉风行。
有人总感觉把钱投到治水里是赔本买卖。这是短视。2001年,古镇周庄把3600万元投进治水里,古镇再现“小桥流水人家”景观。如今,仅每年上百万游客泛舟古镇,就给当地带来了数百万元回报。这笔钱,还在赚下去。当地群众生活环境改善又值多少钱,那就没法算了。总而言之,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才有可持续发展和百姓幸福安康;水环境治好了,人民群众才能认可全面小康。把钱投入治水,值!江宁区治水舍得大投入,说明他们算清了科学发展这笔账。
绿色GDP报告显示,2004年,我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3.05%。其中,水环境污染成本为2862.8亿元。可见,越是舍不得投资水环境治理,就越是会有更多钱白白扔进水里,更无法实现科学发展。
9、三峡库区重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启动
来源:长江水利网2007年9月4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9225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复的《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庆市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实施计划(修编本)》,重庆市移民局和重庆市农业局于8月29日至30日主持召开了《重庆市三峡库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工作会议。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科研所编制的《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庆市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实施计划(修编本)》,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出发,结合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在典型村以整村(整组)推广以户用沼气池建设为主的“一池三改”项目,配套建设村内机耕道、集排水沟渠、生活垃圾收集和简易卫生填埋等设施,使典型村社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打造村容整洁,道路、排水通畅,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置的移民安置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移民后期扶持积累经验;通过对移民后期扶持养殖场的粪便污水经无害化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控制养殖企业对环境污染,使处理后的粪便作为肥料,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对三峡湖库的面源污染,逐步实现“养殖清洁化,废物资源化,种植生态化”。
三峡库区重庆市移民安置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工程的启动,对于加强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改善库区生产条件,提高移民生活质量,实现库区移民的安稳致富,有效保护三峡水库水环境和三峡工程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白鳍豚面临彻底灭绝厄运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2007年09月05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9-05/081313820561.shtml
被长江上的渔民视为“女神”的白鳍豚正面临着因人类活动而彻底灭绝的厄运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张翼飞 记者平悦发自上海、北京 狭长的吻部,呈圆形隆起的前额,皮肤细腻光滑,这就是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国长江特有珍稀物种——白鳍豚。它的背面是浅灰蓝色,腹面是洁白色,柔和清爽,远远望去,犹如水中的清纯少女。民间关于白鳍豚的传说纷纷纭纭,它被长江上的渔民视为“女神”,在蒲松龄笔下则干脆化身为美丽女子“白秋练”,跟世人发生了一段旷世情缘。
然而这极为珍贵的物种的命运却令人痛心。8月8日,英国《生物学通讯(Biology Letter)》发表了中、美、英、德、瑞士、日本六国科学家的“2006长江豚类考察”报告,英国《独立报》在援引该报道时称,专家认为白鳍豚“已经灭绝”。
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2006年的严冬,一支由30多名中外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乘坐两艘480马力的机船,从武汉出发。他们被分成目视观察组、声学监测组和水质采样组,主要对宜昌至上海长江干流江段淡水豚状况进行往返两次监测。
他们此次的科考路线覆盖了白鳍豚在长江中的整个历史分布范围。在考察进行过程中,两艘船之间前后间隔一小时的航程,一艘靠南岸航行,一艘靠北岸航行,两船距各自岸边约300米,船速保持在每小时15公里。在到达宜昌与上海时分别转向对岸,确保每艘考察船都能够独立地覆盖整个考察区域。
然而,6个国家,30多位世界顶级专家,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花费38天,艰苦搜寻3336公里,结果却没有发现一头白鳍豚。
此次科考外方主持人、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西南渔业中心首席科学家鲍勃·皮特曼(Bob Pitman)在最后一晚的总结会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他的观点:“我个人认为白鳍豚已经没有了。”
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丁博士并不接受这样的结论,他认为不能因为没有看到白鳍豚,就说白鳍豚就已经灭绝了,因为“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定义,50年内没有在野外观测到任何个体才标志一个物种灭绝。而2004年还在南京附近江边发现有搁浅而死的一只幼体白鳍豚”。因此,王丁认为,只能说白鳍豚是“功能性灭绝”了。
人类活动是元凶
事实上,白鳍豚的数量在20年的时间里减少得非常严重。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早期,长江中下游尚有400多头白鳍豚,90年代中期只剩100多头,1997年再次考察的时候,已经只发现了17头。造成如此局面的重要因素就是人类的活动。
一位参与国际考察的成员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虽然我无法体验白鳍豚在水下的感觉,但站在船顶,纵目大江,水面上这个物种走向灭绝的种种征兆显而易见——江水是如此浑浊,江边不时能见到喷着浓烟、排着暗浆的工厂,江面上百舸争流,其螺旋浆是淡水豚‘致命的武器’。”
王丁博士也是此次国际科考行动的负责人,他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电话采访时说:“下游长江上的船才叫多,可以说几乎看不到水面了。我们有一天从上海到张家港走了150公里,旁边有一个船队,我们不断地超,但那一天都没能看到这个船队的头。”因为白鳍豚是靠声波辨别方向的,但是航船的噪声极大干扰了白鳍豚声波的发射,常常会发生白鳍豚被螺旋桨劈死劈伤的惨剧。
挖沙则是近年来新兴起的“威胁”,尤其在鄱阳湖周围最盛,考察队从湖口往湖里纵深走了约70公里到星子县,一路上看到1300条船居然有1200条是挖沙船。王丁说:“挖沙对于豚类的影响我们虽然没有作过系统评估,但它的间接影响非常明显,那就是破坏了鱼类的产卵场与栖息地,而鱼是豚的食物。以鄱阳湖为例,十几年前江豚是早上在湖里,然后游30至50公里到长江干流觅食,晚上再回湖里。但因为湖口大规模采沙与建桥,现在这种规律早没有了。”
白鳍豚的未来在哪里?
非常巧合的是,就在“2006长江豚类考察”报告发表不到两个星期,8月19日,安徽铜陵的曾玉江却在长江铜陵水域拍到了貌似白鳍豚的水生动物录像。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员人员根据该生物的颜色、呼吸频率等方面进行判断,基本肯定这是头白鳍豚。
王丁博士表示,这次的发现也印证了对“白鳍豚功能性灭绝”的论断,说明白鳍豚并没有完全灭绝。
但白鳍豚的未来并不乐观。虽然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白鳍豚,但白鳍豚的种群数量已经低到无法在自然生态条件下生存繁衍。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总有一天“水中大熊猫”将真正灭绝。
王丁博士说,在几天后开始的特定江段豚类考察中,一旦有幸发现白鳍豚,会考虑捕获它,并送它到石首天鹅州自然保护区进行“迁地保护”,让它们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少有人类活动的地方生存,以确保它能繁衍后代。“这也是我们的最后希望。”
11、"九曲黄河第一弯"水量严重下降 变暖是主因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9月0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218261.html
人民网兰州9月4日电 (记者曾华锋)由于气候变暖,被誉为“九曲黄河第一弯”的黄河甘肃玛曲段产流量较上世纪80年代减少了六成多,玛曲草原湿地面积减少了四成多。这是记者今天从甘肃省气象局了解到的情况。
黄河在玛曲县境内的流程达430多公里,该区域每年给黄河补充水量达45%。根据观测资料分析,1980年至2004年的25年间,黄河玛曲段的产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上世纪80年代,黄河玛曲段的年平均产流量为38.5亿立方米。而本世纪初的5年,年平均产流量为13.8亿立方米,较20世纪80年代减少了64.2%,“黄河蓄水池”的作用明显下降。
甘肃省气象局联合相关部门研究认为,气候变暖是造成黄河玛曲段蓄水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气候变暖使玛曲草原的冻土层受到严重影响,由1970年的120厘米下降到目前的不足70厘米。冻土层的变薄或消失,意味着土壤蓄水能力的下降,会有更多的水分被蒸散或下渗到更深的地下。同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玛曲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兰州卫星遥感中心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分析,1990年以来,玛曲草原湿地面积减少了45%,而裸地、居民用地、沙化土地呈大幅度增加的趋势。
12、惊鸿一现身份存疑 “灭绝”的白鳍豚现身长江?
来源:新华网2007年09月0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219781.html
白鳍豚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淡水哺乳动物,为我国独有,享有“长江女神”的美誉。不久前,被国内外专家断言“灭绝”的白鳍豚,又现身长江安徽铜陵段,并被当地市民用数码相机拍下。
当地市民所拍的白鳍豚身影是真是假?各方专家是如何进行判断的?结论如何?若证实白鳍豚重现,意味着什么?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采访。
●“长江女神”现身?
在那段总计2分36秒的视频画面里,“白色生物”出现在茫茫江面靠对岸2/3处,共出现2次
“当我第一眼看到它时,心跳怦怦加速。直觉告诉我,那就是‘长江女神’白鳍豚。”遥望江水,曾玉江回忆起半个月前的那一幕,仍然抑制不住心潮澎湃。
曾玉江是铜陵世峰装饰公司经理。
“8月18日下午三时多,我送客户,同时也是好友到铜陵县胥坝渡口,在江边等待渡船的时候,突然发现大概一公里左右的江面上有个白色的生物跃出水面。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水生物非常大,不像是江里的鱼类。我从小住在江边,对这方面比较了解。我怀疑是白鳍豚,它跳跃的姿势非常优美,这样一个弧线过去,弧线型的一个白点一闪过去,又一跳。我当时很激动,赶快把相机调成录像功能对着江面,守株待兔,希望它还能出现。它后来真的又跳了两次,不过慢慢地幅度没有第一次出水面的大。那天是阴天,没有太阳强光和水面反射,看得很清楚。我看到的整个过程持续了一分多钟,但是当我拍摄时,已经错过了前几次最精彩的跳跃。”
由于装饰设计工作的需要,曾玉江随时将三星数码相机别在腰间,也正是因为这个习惯,让他记录下那珍贵的一幕,他本人也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记者看到,在那段总计2分36秒的视频画面里,“白色生物”出现在茫茫江面靠对岸2/3处,共出现2次,尤其第19秒的时候,一个漂亮流畅的白色弧线破水而出又迅速隐没水中,令人叹为观止。每当看到这里,不善言辞的曾玉江眼睛总是一亮,随即嘴角浮现一丝浅浅笑意。
【1】 【2】 【3】
13、渤海持续“中毒”急待良方“救命”
来源:新华视点2007-9-5
http://www.h2o-china.com/news/51864.html
有这样一组数字:超过九成排污口向渤海超标排放,年污水量超过40亿吨,严重污染面积4年间增长近2倍。
有这样一个镜头:破旧的渔船停靠在码头边,黄褐色的海水卷起层层泡沫,不时可见翻着肚皮的小鱼。
有这样一种疾呼:“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遏制污染,渤海将在10年后变成‘死海’。”
上面三个图景串联一起构成了昔日我国“天然鱼仓”和“海洋公园”如今的真实写照。
天然鱼仓资源锐减赤潮灾害频频出现
今年开渔时节记者在天津主要的渔业捕捞地塘沽区北塘见到,昔日繁忙的渔港如今冷冷清清,破旧的渔船停靠在岸边,偶尔出海回来的渔船上也多是一些个头很小的鱼虾。
在锈迹斑斑的“出海做一天渔民”的牌子下,一位渔民正在收渔网。提及今年的收成,眼前的汉子一脸苦笑,“出海一趟捕捞的东西少得可怜,目前来说是亏多赚少。”
“现在小拖网还能赚点钱,大船在本地运营几乎都赔了。”北塘渔业协会副会长朱少波说,“赔钱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还是海里的渔业资源减少得太厉害了。”
“污染给渔业资源带来了毁灭性破坏。”北塘渔业协会会长张文明痛心地说,“现在渤海已经没有一种鱼类、贝类或螃蟹能够形成规模群带了,产卵场污染面积达100%。”
他说,二十几年间伴随污染日趋严重,渤海物种至少减少30种以上,对虾、白鳞鱼、黄花鱼、鲳鱼、凤尾鱼、梭鱼、鳎麻鱼等过去盛产的品种相继断档或濒临绝迹。
天津海域2006年的监测显示,监控区内产卵场退化,仔鱼种类少、密度小,20个监测站位中只有7个有鱼卵出现,有12个监测出仔鱼,而且底栖生物种类和密度也有所减少。
国家海洋局的监测同样显示,去年渤海近岸6大生态监控区均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与上年相比,不健康状态区域增加1个。
此外,渤海污染还带来赤潮灾害频发。天津市海洋局连续监测显示,2002年至2006年天津海域赤潮灾害发生面积分别为10平方公里、100平方公里、720平方公里、750平方公里和860平方公里。
北塘一位姓孔的渔民说:“赤潮时海货捞不着,海藻却像泥一样糊在网上,网眼都看不见了,弄弄网线就断了,每年都毁不少网子。”
渤海“病情”日甚一日
严重污染4年增长近两倍
渤海渔业资源锐减和赤潮灾害频发,用渔民们的话说是“海水太脏引起的”。
朱少波说:“渔业资源锐减尽管有近一二十年渔民乱捕滥捞的原因,但主要还是渤海污染日趋严重。相对于乱捕滥捞,污染的治理难度更大。”
天津海域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近年来海域环境持续恶化。记者从天津市海洋局了解到,2006年天津海域总体污染状况较上年加重,未达到清洁标准的海域约为2870平方公里,其中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严重污染面积比上年增加1倍多,达1100平方公里,占全海域面积的36.7%。
将2003年至2006年天津海域污染状况进行对比发现,3年中虽然较清洁和轻度污染面积分别减少1510平方公里和80平方公里,但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面积出现大幅攀升,分别增加了670平方公里和920平方公里,增长了7.4倍和5.1倍。
“天津海域几乎没有一块能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天津市海洋局海洋环境处处长张士琦说,天津海域状况只是渤海污染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渤海污染程度一直居四大海区之首。
国家海洋局《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06年渤海海域污染依然严重,未达到清洁海域标准的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26%。其中,严重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和较清洁海域面积分别约为2770平方公里、1750平方公里、7370平方公里和8190平方公里。与上年相比,在较清洁和中度污染面积分别减少约1000平方公里的同时,严重污染和轻度污染面积分别增长1000多平方公里。
与2002年相比,渤海4年间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面积分别增加5230平方公里、1290平方公里和1760平方公里,分别增长2.4倍、2.8倍和1.7倍。
陆源污染为最大“毒瘤”
“渤海面临的最大‘毒瘤’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为主的陆源污染。”天津市海洋局海洋环境处副处长张敬国说,去年天津近九成被监测的排污口存在超标排放现象,监测的115平方公里重点排污口邻近海域全部为劣四类水质。
记者在天津境内永定新河、子牙新河、沧浪渠、青静黄排水渠等河流见到,总体污染状况比较严重,一些河道的河水呈酱油色,水面上漂着油花状和泡沫状的东西,散发出阵阵臭味,露出的堤岸甚至也被染成了黑红色。
天津市水利局水资源处处长闫学军也坦言,天津除了引滦入津水能达到饮用水标准三类外,其他河道基本为五类或劣五类水。
国家海洋局监测显示,2006年渤海沿岸超标排放的排污口比例最高,达90.4%,污水量超过40亿吨。
渤海作为一个口袋状海区,海水更新周期长达15年,污染物承载力十分有限。面对渤海环境的日益恶化,国家和环渤海各省市采取了包括“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在内的大量措施,但削减陆源污染依然是一道难解的方程式。有关专家指出,遏制渤海环境恶化亟须破解资金、体制等诸多困局。
“治污首先要解决污水处理设施滞后的问题。”海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副局长林超说,当前污水处理厂建设速度远不及污水排放量的增长速度,而且相当一部分建成项目也因资金制约无法稳定运行。
“陆源污染控制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下游地区缺乏有效联动。”张敬国认为,海洋是河流污染的受害者,由于保护需要大量投入,加上河水流经多个地区导致污染责任认定难,因此在保护上,上游往往不像饱受水污染困扰的下游那么迫切。
不仅如此,海河水利委员会等水利部门在环渤海地区的水行政流域机构由于没有执法权,发现污染后一般先通知地方环保部门,而环保部门有时站在地方保护主义立场上。
此外,《海洋环境保护法》缺乏相关实施细则,排污企业违法排污成本低,排污监管薄弱,一些地方GDP挂帅的畸形经济发展观等都是造成渤海陆源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
14、时评:节能减排别忽略了困难群体
来源:新华社2007年09月0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220835.html
近些天来,浙江丽水市、衢州市等地农村6万户困难家庭,被免费安装了12万只节能灯。这次由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扶贫办与相关企业共同开展的“节能先锋阳光”行动,将为10万贫困户送去20万只节能灯。
节能减排不只关乎大企业、大单位等耗能大户,对困难群体的节能减排不应该遗忘。
困难群体迫切需要节能、节电、节钱。但是,国内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贫困户对优质节能设备却只能望“灯”兴叹。在浙江省的这些偏远山区的困难农户中,许多家庭用的都是25瓦到60瓦的白炽灯泡,他们买不起省电省钱的节能灯。这种情况在城市低收入群体中同样存在,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理明军就说,节能灯尽管省电省钱,可价格贵,离自己仿佛很遥远,他家节能省钱的唯一办法就是少开灯,少用电。
我们应该看到,在困难群体中开展节能活动,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浙江省“节能先锋阳光行动”赠送的都是11瓦的节能灯,按每户每天使用2只40瓦的白炽灯3小时、每度电费0.5元计算,这次活动将帮助10万户贫困家庭在5年内节约电费1590万元,而在此期间的活动,更可以对贫困户所在村的其他群众进行广泛的节能宣传。
我们更应该看到,在困难群体中开展节能活动,应当是全国正在开展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组成部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意义重大,需要全民动员,需要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自觉行动,困难群体岂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浙江省照明电器领域的专家翁茂源曾建议政府拨出一笔专项资金,用来采购优质的节能灯,免费提供给更多的低收入家庭。这是一个好主意。在节能中扶贫,在扶贫中节能,可以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改善民生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记者 李亚彪)
15、节能减排:点滴之中影响巨大
来源:光明日报2007年09月0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221446.html
9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启动仪式上,科技部发布了《36项日常生活行为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研究成果和全民节能减排手册。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生活点滴中节能减排潜力巨大,百姓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用5个方面的36项日常行为年节能总量可达77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少二氧化碳约2亿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十分
显著。科技部部长万钢说,节能减排,与每个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节能减排,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衣——
1、少买不必要的衣服。服装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在保证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能约2.5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如果全国每年有2500万人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节能约6.2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
2、每年少用1千克洗衣粉。洗衣粉是生活必需品,但在使用中经常出现浪费。合理使用,就可以节能减排。比如,少用1千克洗衣粉,可节能0.28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72千克。如果全国3.9亿个家庭平均每户每年少用1千克洗衣粉,1年可节能约10.9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8.1万吨。
食——
1、减少粮食浪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是现在浪费粮食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而少浪费0.5千克粮食(以水稻为例),可节能约0.18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47千克。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24.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
2、减少吸烟。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生产还消耗能源。1天少抽1支烟,每人每年可节能约0.14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37千克。如果全国3.5亿烟民都这么做,那么每年可节能约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
住——
1、减少装修木材使用量。装修时适当减少木材使用量,不但保护森林,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而且减少了木材加工、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少使用0.1立方米装修用的木材,可节能约25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3千克。如果全国每年2000万户左右的家庭装修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可节能约5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29万吨。
2、家庭照明改用节能灯。以高品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不仅减少耗电,还能提高照明效果。以11瓦节能灯代替60瓦白炽灯、每天照明4小时计算,1支节能灯1年可节电约71.5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8.6千克。按照全国每年更换1亿支白炽灯的保守估计,可节电71.5亿度,减排二氧化碳686万吨。
行——
1、每月少开一天车。骑自行车或步行代替驾车出行100公里,可以节油约9升;坐公交车代替自驾车出行100公里,可省油六分之五。按以上方式节能出行200公里,每人可以减少汽油消耗16.7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36.8千克。如果全国1248万辆私人轿车的车主都这么做,每年可节油约2.1亿升,减排二氧化碳46万吨。
每月少开一天车,每车每年可节约汽油约4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如果全国1248万辆私人轿车的车主都做到,每年可节油约5.54亿升,减排二氧化碳122万吨。
2、科学用车,注意保养。汽车状况不良会导致油耗大大增加,而发动机的空转也很耗油。通过及时更换空气滤清器、保持合适胎压、及时熄火等措施,每辆车每年可减少油耗约180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00千克。如果全国1248万辆私人轿车每天减少发动机空转3-5分钟,并有10%的车况得以改善,那么每年可节油6.0升,减排二氧化碳130万吨。
用——
1、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尽管少生产1个塑料袋只能节能约0.04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1克,但由于塑料袋日常用量极大,如果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使用量,那么每年可以节能约1.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1万吨。
2、调低电脑屏幕亮度。调低电脑屏幕亮度,每台台式机每年可省电约30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29千克;每台笔记本电脑每年可省电约15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14.6千克。如果对全国保有的7700万台电脑屏幕都采取这一措施,那么每年可省电约23亿度,减排二氧化碳22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