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九月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九月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2007-09-03

今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流域限批行动对千余违法项目罚款787

2、绿色中国人物评选启动

 

地方信息:

3、山西环保部门严重超编 环保资金用来发工资

4、云南建最大湿地保护滇池 五甲塘成滇池之肾

5、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通过专家审查

 

污染信息:

6、组图:安徽巢湖水质降为重度污染

 

气候变化:

7、专家:气候变暖可能使祁连山冰川数十年后消失

 

深度报道:

8、长江源成第一污染源 环保人士建议垃圾运西宁

9、中国水污染危机

10、海河:末梢之痛

11、太湖水污染治理提速:"动真格"就是要"伤筋动骨"

 

环境时评:

12、白鳍豚还有希望吗 

13、建言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请多听听公众的声音

14、公示反面人物明荣耻,更应做到“三不止”

15、单双号限行能否常态化?

 

 

 

1、流域限批行动对千余违法项目罚款787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7年09月03日

http://news.sina.com.cn/o/2007-09-03/094212498339s.shtml

  中新网9月3日电 据国家环保总局网站消息,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3日向新闻界通报,持续近两个月的“流域限批”行动取得初步成效。截至8月17日,各地共清理违法企业和项目1162个,清理违规“土政策”112件。

  潘岳介绍,7月初,国家环保总局对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及长江安徽段水环境污染严重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施“流域限批”,暂停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以外所有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同时对38家企业进行“挂牌督办”。在限批的压力下,各地区痛定思痛,对环境违法企业采取强硬措施。清理的1162个违法企业和项目中,目前已关停400个、停产整顿249个、限期治理102个;追缴排污费7.25亿元,罚款787万元。

  潘岳指出,此次“流域限批”中,各地方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迅速整改值得肯定。但“限批”毕竟是一种特殊行政手段,限批的地区也只是全部地市中的一小部分。要从全局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创造出常规化的、更为系统的制度,比如建立官员的环境问责制度和考核制度;比如建立完善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再比如探索建立有效的环保后督察制度。在这些制度与政策未建立之前,环保总局将抽调所有力量对曾经整顿过的污染企业不断进行后续督察,对通过环评审批的企业是否兑现环保承诺不断进行抽查。

潘岳最后介绍说,根据目前各地各企业的整改进度,环保总局正在研究第一批“解限”名单。

2、绿色中国人物评选启动

来源 : 长江商报2007-9-3

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htm/2007-9-3/56416.htm

保护水资源者最受关注

  据新华社电 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2日正式启动,公众即日起可参与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投票。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国际巨星成龙为启动仪式揭幕。

  据介绍,今年的绿色人物评选将突出事件性,在总结前两年经验的基础上,对过程进行完善。如水污染事件是今年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在重大水污染事件中作出突出贡献、为保护中国水资源而长期不懈努力的环保卫士们将会是今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主要褒奖对象。

  本次评选从9月2日开始至12月中旬结束。评选分为公开提名、候选人公示、候选人评选、颁奖等阶段。12月12日,评选活动组委会将在北京举行颁奖式。考虑到随时可能发生新的环境事件和产生新的人物,组委会开设了“绿色通道”,在上述“提名”“公示”“评选”等正常期限之外产生的有特殊价值的候选人,可以直接进入最后阶段。

3、山西环保部门严重超编 环保资金用来发工资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7年09月0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206511.html

  “排污费以费养人现象,严重影响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日前,山西省审计厅厅长郝志远在人大常委会审计报告中的有关陈述,在该省引起震动。

  据介绍,审计部门经对山西省11个市、86个县区排污费分配使用情况的审计调查发现,有79个市、县财政部门存在违反规定安排环保部门自身建设经费的问题,占调查市县总数的81%;有56个市、县环保部门将污染治理资金3457万元挪用于本部门经费支出,占拨付环保部门污染治理资金总额的50%。

  翼城县环保局2004年年底实有315人,其中单位自行负担的有292人;河曲县环保局全年征收排污费90万元,仅全局工资列支一项就达90万元……

  据了解,环保部门严重超编是违规分配使用环保资金的重要原因。这次审计调查的86个县区,2004年年底共有环保职工6251人,其中单位自行负担占到42%。

  环保部门为何大规模超编?为数众多的超编人员是怎么进入环保部门的?“我们环保局目前的状况是人浮于事,人员明显偏多。”翼城县环保局局长郭叁俊说。

  据郭叁俊介绍,去年4月他刚走马上任时,该局就已有在职人员240余人,加上退休、挂职人员,共315人。其中,有正式财政编制的仅23人,其余均为合同制职工,由局里负担工资,这些职工都有齐备的手续,工资不能不发。而在1991年,翼城县环保局成立之初,全局只有36人。

  目前,全省大多数环保局都是从每年的排污费中提留费用,作为超编环保人员的工资来源。从2004年起,翼城县对于环保部门的经费问题有了新规定,每年环保部门将所收的排污费如数上交县财政,县财政不再进行返还、提留,而是专门列出预算,向环保局拨付一笔款项以供管理经费和人员工资开支。

  按郭叁俊的说法,翼城县环保局已经摆脱了从排污费中提留经费的惯例。他认为,审计报告中有关环保局自行负担292人,以费养人的说法不甚准确。虽然改变了吃排污费的形式,但面对为数众多的职工,环保局仍然面临着经费危机。

  据翼城县财政局预算股股长杨李正介绍,2004年环保局向县财政交纳的排污费为253万元,可县里给环保局批下的经费就有200余万元。在去年环保局的财政预算里,一部电话一年的经费是500元,全局只配了一台汽车,要花费3000元。“这点费用根本不够,财政能够解决的问题很有限。”杨李正说。“有硬关系才能进环保局上班,没有硬关系进不去,就算是进去了,也只能是在里边挂个职。”翼城县劳动局办公室主任高成发点出了环保局人员大量超编的另一原因所在。

郭叁俊认为,环保局之所以要养这么多人,源于前些年的无序发展和环保局本身的性质。一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根本没有规范限制进人。(王飞 孙利荣 刘建林)

4、云南建最大湿地保护滇池 五甲塘成滇池之肾

来源:都市时报2007年09月0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206483.html

  这本不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没有淙淙的流水,没有穿梭的游鱼,更没有花的芳香,鸟的欢唱;有的,只是一地淤泥、滩涂,遍野荒草,人迹罕见。然而,地不神奇人神奇,勤劳智慧的官渡人在短短5个月之内,让它彻底变样——水清了、鱼现了、花开了、鸟来了……

  奋战5月 "沼泽"变公园

  8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晴空万里,阳光下的五甲塘湿地公园显得格外鲜丽,草叶上、花蕾上,处处露珠闪烁。水边的草地上,一名身穿明黄色外衣的小男孩,不停地奔跑欢叫着,一名身穿灰色马甲的银发老人在身后追得气喘吁吁,脸上却是笑意;离他们不远处,一对青年夫妇也面带微笑,对着一株美人蕉轻声地讨论着……

  银发老人何继仁,今年71岁,家住北市区金星小区,是一位老林业工作者;前面奔跑的是他的孙子小杰,不远处的青年夫妇则是他的儿子和儿媳。闲暇时,何大爷最喜欢带着全家到郊野呼吸新鲜空气。星期天早上9点刚过,当心情不错的老人家走过长长的石板路、穿过通透的接待中心落地玻璃时,眼前花红叶绿、水清草长的亮丽风景让他禁不住眯起了眼睛:"真是太难以置信了!太难以置信了1

  作为一名老昆明,何大爷曾亲眼见证了五甲塘湿地的数次"变脸":最初,其是滇池的一部分,根本就没有轮廓;后来围海造田,轮廓方显,但面貌仍较清秀,里面鱼虾很多,甚至还有白鹭等珍稀水禽;再后来,由于连年被作为泄洪地带,加上周边居民无节制地滥开鱼塘、建造民房,使得水体逐渐恶化,生态面貌江河日下,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之前的"沼泽"。

  而如今,其又在政府和居民的努力下,开始逐渐恢复当年风情万种的容颜:岸上杨柳随风拂动,水中芦苇丛生,美人蕉、蔷薇、翠竹、熏衣草、睡莲、浮萍、菖蒲等众多植物点缀其间,形成茂盛的水生陆生植被;而水面翻飞的白鹭、翠鸟,加上水底游动的鱼虾,让静态的风景顿时生机盎然;此外,由低洼易涝农田、养殖水面改造而来的河流、湖泊、滩涂,与凹岸、曲流、河心岛、浅滩和深潭相互交织,相映成趣、浑然一体。此外,犹胜当年的是,公园内曲径通幽的小路,让广大市民得以徜徉其中,感受这物华天宝的灵秀……

  功效三位一体 将成滇池之肾

  "五甲塘生态湿地公园是云南最大的湿地,只要控制得当,它完全具备湿地应有的优化环境、平衡生态等两大功能,此外,我们还将在里面建设一个科普示范基地,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五甲塘湿地公园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段颖说,"湿地"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径流、控制洪水、净化水质、洁净空气、降温散湿等环境调节功能,能够控制土壤侵蚀、防风护堤,是珍稀水禽、鱼虾的栖息聚集之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而建成后的五甲塘公园完全可以成为滇池的"肾脏"。

  段颖说,五甲塘湿地公园的建设,秉承"突出湿地保护、显现科普示范、弱化旅游功能"的定位。在湿地保护上,专家组除了想方设法保持其生物多样性外,还作了不少技术上的突破,如采用"潜流性"技术,让湿地的水体以"潜流"为主,以有效降解水中有毒物质和避免因水质差而造成蚊虫滋生、臭气四溢等情况;将所有路面设计成透水性地面,随时补给地下水,从而保证湿地总体地形的相对固定等等。此外,公园不仅将成为昆明的"城市绿心",还将提升内涵,成为生态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已建成的接待中心,就配有完善的电教设备用于科普宣传。而里面的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也将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和课外科技的实践场所。

"可以预见的是,建成后的五甲塘生态湿地公园将成为拦截滇池污染物的‘过滤网’,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器’,展示沿湖物种的‘基因库’,对保护春城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日前,在五甲塘湿地公园考察的清华大学教授吴小磊连呼"震撼",并对湿地的作用予以高度评价。

5、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通过专家审查

来源:天津日报 2007年9月3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9120

日前,《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通过有关专家审查。

《规划》主要内容共涉及10个方面,包括滨海新区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概况,建设生态型新城区的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规划的目标与指标,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生态人居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等。《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建成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四大生态体系,完善生态城区基本框架;完成各项生态建设工程,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资源环境对发展的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人的生态道德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成为循环经济技术辐射区、滨海生态修复示范区、生态文化先导区,把滨海新区建成经济繁荣、环境友好、生态安全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专家组认为,《规划》提出了以五个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基础、以五条重要生态产业链为重点的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确定了滨海新区生态区建设及主要污染物减排的具体目标,体现了环境优化经济增长。

6、组图:安徽巢湖水质降为重度污染

来源:新华社 2007年09月03日

http://news.sina.com.cn/c/p/2007-09-03/091113803422.shtml

9月2日,合肥市南淝河入巢湖口段水草丛生。

9月1日在合肥市义城镇拍摄的巢湖水面上的蓝藻。

9月1日,在合肥市义城镇,许多居民生活垃圾被扔在巢湖湖区沿岸。

近期,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发布8月份安徽省重点流域水质月报,报告显示巢湖湖区水质由上月中度污染降为重度污染,水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

7、专家:气候变暖可能使祁连山冰川数十年后消失

来源:新华社2007年09月0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208956.html

这是位于祁连山中部的“七一”冰川一景(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 摄

  据甘肃省气象局有关专家介绍,气温升高导致祁连山冰川和积雪面积缩减,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米至6.5米的速度上升。专家预计,面积在2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将在2050年前基本消失,较大的冰川也只有部分可以勉强支持到本世纪50年代以后。 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 摄

这是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发源于祁连山冰川融水的党河源头湿地(8月25日摄)。

8月25日,游客在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观赏祁连山冰川。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 摄

8、长江源成第一污染源 环保人士建议垃圾运西宁

来源:《潇湘晨报》2007年09月0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204718.html

这里就是万里长江的正源沱沱河

  长江源:垃圾何处去?

  几经周折,一只乌鸦终于找到了它的落脚点。那是一根通信线路杆。在距离线路杆不到2米的地方,就是万里长江的正源沱沱河。因为这条绵延6300公里的河流,一条本没有名字的小街,在过往路人的口中,有了自己的名字:沱沱河沿。

  沱沱河沿,“万里长江第一镇”。在这里,“第一”还有很多:万里长江第一桥、万里长江第一小学……正当沱沱河沿接受并熟悉这些个“第一”的时候,一项新的第一却被加冠她的身上——万里长江第一污染源。

  垃圾站没垃圾,马福海养起了羊

  2007年7月30日清晨,沱沱河沿的空气还有些凉。

  吃过早饭,杨长民打开炉屉,用前夜的炉灰平整着餐馆门前的路面。不远处,有过路的司机面朝街面,刷牙洗脸。他们都是认识的。老杨有一句没一句地和他们说着闲话。

  1998年,杨长民把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交给父母,与妻子从老家重庆合川来到沱沱河沿开起了这家川味餐馆。因为不喜欢这里的气候,9年间,两个孩子只在暑假来过一次,就再也不来了。

  “现在生意很恼火”,比起在家的孩子,老杨现在更操心眼下饭馆的生意。自去年青藏铁路通车后,这里的人流车流都少了,这让老杨的店里较三四年前冷清了很多。但因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外加海拔相对较低,每到“饭点”,这里的货车、小车还是会排起长龙。这个时候,往往是杨长民和爱人一天中最忙的时候。

  一天下来,餐馆并没有多少剩菜剩饭需要处理,倒是香烟盒、塑料袋、瓜子壳等生活垃圾让老杨一天得往路那边的垃圾坑跑上一两次。

  从老杨的餐馆出来,过319国道,再步行20多米,就到了沱沱河沿二三十家店铺“约定俗成”的垃圾坑。通常情况下,这里会有10多只羊在翻拣食物。破啤酒瓶、金属罐……在羊腿间发出不同音色的声响。

  因为临近国道,这里并不是政府规定的垃圾站。政府修的垃圾站在马福海开的“西宁餐厅”正后方。那是一块用水泥砖墙围起来,约100平方米的区域。

  让人意外的是,垃圾站内没有垃圾,只有马福海养的两只羊和被羊踩的很碎的羊粪。

  “羊圈”外,垃圾遍地。正在厨房内配菜的李宏毅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垃圾站的设计有问题,不方便车辆倾倒垃圾。因为离得远,居民不可能一天为那点垃圾跑一次。”

  在这里,“自扫门前雪”是一种品质

  8月2日的雁石坪和前两天的很相像,阵风、尘土迷人眼。连布曲河边的旱厕都是一样的臭气薰天。青藏线上,这个和沱沱河沿一样有名的小镇,也有一条河流擦城而过。

  布曲河。长江源流。

  中午,过旱厕,蹦蹦跳跳地躲过剩菜剩饭和粪便,我到了布曲河边。河水很急,鹅卵石间留着不知道是哪一年的塑料纸和饮料瓶。

  下游不远处,韩明福正用面团钓着一种他自己也叫不出名字的小鱼。在他身后,他的姐姐和弟弟,正在开张刚满一年的饭店里忙活儿。一年半以前,这名21岁的撒拉族饭店老板还是别人的打工仔。

  韩明福对今天的日子很满足。用他的话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从一名打工仔成为一家饭店(尽管小得只有几张桌子)的老板已经很“喔耶”了。

  一边感受着鱼儿咬钩的细微震动,韩明福一边说着他的饭店对日常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因为临河的缘故,韩店里的垃圾没有像靠山的店铺那样,经由环卫工人倒进布曲河,而是直接倒进了布曲河。

【1】       【2】

9、中国水污染危机

来源:《财经》2007-9-3 王以超 任波

http://www.h2o-china.com/news/51796.html

  “即使中国明天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水污染问题的基本解决,恐怕也要30年甚至40年时间”。那么,今天我们该怎样起步?

  8月26日下午,正在北京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开始审议数部法律。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系首次进入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审议程序。

  《水污染防治法》出台于1984年,曾在1996年经过第一次修订。此番再次修订,意义非同寻常,仅新增条款就有26条,修改较大的条款有24条。这部法律原来总共只有62条,其调整力度可谓空前。

  就在这次会议开幕前,8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种种迹象显示,进入2007年以来,各地陆续爆发水污染事件。如何应对这一严峻局面,已经成为摆在最高决策者案头的最现实挑战之一。

  水,意味着生命。

  然而,转眼之间,我们身边奔流的水不再清澈,甚至不再能哺育生命。虽然我们听不到江河的叹息或者呜咽,但在那些受到伤害的肌体和灵魂深处,你能体会到这种躁动与愤怒。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在对修订草案的审议意见中警告说,中国 “水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周生贤在此次会议上所做的修订说明中强调,中国的水污染物排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面临着“旧账未清完,又欠新账”的局面。

  面对这场全局性的水污染危机,《财经》没有理由不作出回应。在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提交审议之前,从今年7月底至今,《财经》先后派出四路记者,去探寻太湖之殇、黄河之悲、海河之痛以及珠江之思。

  ——太湖,这个流传着无数人文传奇、滋养了最为富庶的民众的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今年5月底突然爆发蓝藻危机。

  ——从“母亲河”黄河到北京所在的海河流域,污染像晴夜的繁星无处不在。实际上,这两条河流的命运也许更加灰暗,因为水资源的匮乏和到处肆虐的水污染,像“双头蛇”一样绞杀着它们曾经有过的勃勃青春。

  ——即使雨量充沛、人类活动相对较少,从珠江口到上游地区,从并不遥远的过去、现实到并不遥远的未来,水污染的阴影也无处不在。

  环顾中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全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今,“贫水”遭遇到来势凶猛的水污染,双重危机下,将会怎样影响转型中国的命运和未来?

  水污染“黑洞”

  “在中国,水污染绝对已经成为一个全局性问题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审议《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发言时,引用了这样一组数据: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珠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辽河以及松花江)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为劣Ⅴ类水质(参见“地表水六类划分”),基本丧失使用功能。2006年,虽然七大水系劣Ⅴ类比重稍有下降,为26%;但在全国地表水中,所占比例仍高达28%。

  实际上,这仅仅是一个平均数字。在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北方地区,污染状况更加令人触目惊心,“有河皆枯,有水皆污”并非虚言。

  从水利部的统计数字来看,海河和辽河两大流域劣Ⅴ类水质所占的河流长度,都超过了半数;而在海河流域南系的子牙河、大清河以及海河干流,这个比例甚至接近三分之二。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城市饮用水的安全自然失去保障。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222个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平均水质达标率只有72%。

  城市已如此,农村更何以堪?据估计,中国目前存在饮用水不安全的农村人口,应在3亿人以上。即使这个数字,仍然被很多人认为被大大低估了。

  地表水遭到污染后,污染物会向地层深处逐步渗透,目前中国约二分之一的城市市区地下水也污染严重。在城市之外,全国人大环资委提交的报告中指出,在整个淮河流域,50米以内的80%浅层地下水都已经变成Ⅴ类水质,丧失了水功能;50米至300米的中层地下水,也已出现局部污染。

  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仅仅依据现有数字,仍不足以真切反映中国水污染的真实状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郑易生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发布的各种水环境质量检测报告,由于受布点数量和布点区域的限制,“并不能充分、真实地反映国内水污染现状”。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王毅也持类似的看法。国家环保总局设置的水质监测断面,基本上分布在水量相对充沛、监管相对严格的大江大河或主要水系的干流,对于支流的监测几乎属于空白领域。在小城镇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实际的污水排放量以及支流、内河的受污染程度,很可能“要比目前公布的数字更为严重”。

  在媒体的公开报道中,COD(化学需氧量)的浓度几乎被看成水体污染程度的惟一指标。的确,水体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被氧化时消耗的氧气量,可以很好地反映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程度。COD浓度越高,说明消耗的氧越多,污染程度也越深。

  然而,COD指标实际上只能反映水污染的“冰山一角”。即使加上其他“主要污染指标”,比如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等,也难以真实地还原水污染的各个侧面。

  事实上,大量工业污水的成分,远比现有的常规检测项目所能涵盖的内容复杂得多。其中的多种化学成分,都可能对人体产生致畸、致癌、致突变效应。

  要穷尽水污染中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不仅面临技术的挑战,也有着财政、人员上的现实困难。

  另外一个因素也会影响到数据的真实性。国家环保总局有关人士私下里对《财经》记者抱怨说,不少环保数据监测机构,由于主管领导是地方政府任命的,其上报给总局的很多数据,往往已经根据当地的经济或者政治需要进行了取舍,甚至修改。限于人手问题,总局又不可能对所有这些数据逐一进行核实,只能以抽查应对,失真的可能性很难排除。

  “水污染是个黑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中国水危机》一书的作者、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承认,在中国很多地方,水污染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临界点”。即使从整体上而言,也已经达到或者相当接近这个“临界点”了。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关注中国水问题、并具体参与过除辽河流域其他所有重要江河湖泊治理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树坤,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也警告说:“在中国,水污染绝对已经成为一个全局性的问题了。”

   污染和缺水恶性循环

  世界银行估算,水污染导致的缺水造成了每年1470亿元的经济损失。其中,仅华北地区的河北省就高达189亿元

  不断加剧的水污染,究竟如何影响着中国?

  《财经》记者在各个流域的现场采访中,目睹了水污染对农作物、牲畜甚至人本身的种种危害。但由于缺乏很多必要的数据资料支持,要进行任何具体和定量的估计,并不容易。

  由世界银行、国家环保总局以及卫生部等机构于今年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进行了勇敢的尝试。这份报告只是一个供讨论的草稿,最终的版本直到今天尚未正式对外公布。

  水利部有资料显示,20世纪末,中国污水灌溉面积比80年代增加了1.6倍,当时已有1000多万亩农田受到重金属和合成有机物的污染。其中,被镉和汞污染的耕地跨越十余个省区。世界银行报告根据2003年的数字,估算出仅污水灌溉一项,就直接导致每年约70亿元的农业经济损失。

  对于渔业,水污染的危害更加显著。随着养殖水体的水质恶化,致病菌、病毒、有毒有害物质往往会导致水生物患病,甚至大量死亡。报告估算,根据2003年的数据,中国渔业损失金额约为40亿元人民币。

  这些看得见的危害,还只是水污染恶果的次要部分。

  由于中国人均水资源量非常贫乏,加之时空分布很不均衡,水资源短缺在北方地区更为严重。水污染不但加剧了缺水地区的水短缺,更令一些原本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城市形成污染型缺水,从而诱发了污染和缺水的恶性循环。

  世界银行的这份报告估算,水污染导致的缺水造成了每年1470亿元的经济损失。其中,仅华北地区的河北省因水污染而导致的缺水损失,就高达189亿元。

  恶性循环的另外一个受害者,则是地下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当越来越多地依赖地下水时,将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不少城市地区,地下水位每年下降幅度甚至达到两至三米。

  原因很简单,地下水的生成周期,相对地表水来说要漫长得多;前者为大约300年,后者却不到30天。这样缓慢的自我补充速度,显然难以跟得上人类大规模消耗的步伐。

  “河北不少城市都快被抽成‘空中楼阁’了。”一位专家不无忧虑地对《财经》记者表示。

  死亡阴影笼罩

  中国不断升高的癌症发病率和水污染存在的正相关性,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认同

  水污染带来的危害,最直接的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对这一点注定充满争议。在国际上,弄清特定疾病和各种污染物成分的对应关系,仍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更何况在中国,无论环保部门还是卫生部门,都缺乏良好的统计数据可资利用。

  世界银行的上述报告,仍然尝试着给出自己的估计:依据2003年中国健康调查,由于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农村人口无法获得洁净的饮用水,由此带来的健康损失将达到农村地区GDP的1.9%。

  随着淮河、太湖等重污染地区一些“癌症村”陆续出现,水污染这种环境因素与癌症发病率之间的关系,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尽管现有的研究成果,仍无法在两者之间简单地画上一个等号,但中国不断升高的癌症发病率和水污染存在的正相关性,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认同。

  过去20多年来,不少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对癌症发病的环境机理进行研究,研究对象遍及淮河流域、江苏、山东以及河北等地。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如果人体长期接触或者摄入污水中含有的大量化学污染物,比如砷、硝酸盐等,都会显著增加多种癌症的患病机会,包括肝、肺、膀胱甚至卵巢等。有些直接导致肝炎爆发的生物污染源,也很有可能最终导致肝癌的发生。

  2003年卫生部进行的全国健康调查显示,仅在农村地区,每年死于肝、胃、食道以及膀胱癌的就有48万多人;保守估计,其中也可能有超过5万人死于因水污染导致的癌症。一些激进的估计甚至认为,这个数字会达到20万人之多。

  中央政府也意识到了水污染带来的健康危机。随着淮河流域众多“癌症村”不断在国内外媒体上曝光,2004年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批示,要求卫生部、环保总局、水利部、发改委以及沿淮各地方政府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并真正弄清情况,找出问题。

  之后,2005年7月,由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牵头的淮河流域水污染与肿瘤(癌症)相关性研究,也正式启动。

  不过,这份研究到底进展如何,以及最终的结果是否会向学术界以及公众公布,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消息。

  困局求解

  “即使中国明天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水污染问题的基本解决,恐怕也要30年,甚至40年的时间”

  什么原因导致中国水污染愈演愈烈?经历多年治污曲折之后,其实答案已经非常清晰:偏低的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政府纵容下的企业肆意枉法、在财政制约下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的无力,以及始终隔靴搔痒般的行政性监管和处罚。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刺激下,任何“劣币驱逐良币”的空间,都可能被各个利益主体加以利用。制度上的“篱笆”没有扎紧之前,即使行政性、运动性的治理措施声势浩大、此起彼伏,仍然不可能指望水污染状况奇迹般地出现好转。

  而今,政府高层已经意识到水污染危机的严峻性。此次《水污染防治法》的修改,能否为制度性的求索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这一版本的修订草案,针对水污染事故,取消了罚款的上限,而代之以直接损失的20%到30%来计算。与之前相比,的确是一个进步。

  然而,水污染事故仅仅是非常态下的监管。对于日常性的超标排放行为,此次修订仍然保留着100万元的上限。

  美国的《清洁水法案》的规定要严格得多。它采取的是每日累进制,不设上限,视情节轻重,罚款额度从2500美元直至25万美元不等。在罚款的同时,往往还要再加上1年到15年的牢狱之灾。上述两类处罚,一旦重犯,都加倍处理。

  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纳入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执法机构和能力,在过去十年中,公众可以获知的此类判例甚至不足两位数。

  很显然,仅仅依靠一部法律,哪怕其条文上再完美,或者再加上领导人的行政意志,要想改变中国水污染的现状以及未来都是不够的。

  中国目前真正急需的,恰恰是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理念变革。在美国,这种变革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并且彻底改变了美国的监管理念以及普通人的生活。

  1970年,美国建立了环境保护署(EPA)。此前美国联邦政府只对铁路、民航、电力以及电信等自然垄断性行业,或者对于银行业这样具有特殊重要性的行业进行监管,且监管范畴几乎完全限于经济领域。此后,美国整个政治理念为之一变,垄断性行业逐步引入竞争并解除管制进程加快,而类似环境、公共健康以及危险化学品等社会性质的监管,开始成为美国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如果没有这种转变,很难想像在30多年后,EPA会成为一个拥有1.7万多名员工、年预算超百亿美元的庞大机构。作为对比,目前中国国家环保总局的公务员编制仅200多人。

  这种转变给美国普通人带来的福利也是显而易见的。上世纪70年代,美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水域都被污染,哈得逊河的大肠杆菌含量一度超过健康上限170倍。美国的“母亲河”——密西西比河上游也污染严重,很多靠近城市的河流和湖泊都无法供人们游泳、垂钓或者嬉戏。其直接后果之一是,一岁到五岁的儿童血铅含量超标(超过100微克/升)的比重,一度接近九成。

  而今,美国已有接近九成的人,可以在自己社区里获得符合各种健康指标的清洁水供应。大量的水域重新恢复了饮用、渔业功能,大城市周边的河湖又成为众多家庭的乐园。到2002年,美国儿童血铅超标比重也下降到了1.6%。

  与美国类似,随着公众压力的增长,欧盟在1975年前后,开始寻求以立法的形式来保障饮用水安全,并最终于1980年第一次设立了约束性污染指标。

  中国是否应该在短期实现这种转折?目前仍有不小的争议。

  反对者认为,在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未完成之前,地方政府的一些经济行为虽然有损环境、健康等公共福利,但对于中国的整体经济成长仍“利大于弊”。毕竟,在欧美或者日本,环境意识的觉醒都是随着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一个相对平台期之后,才真正融入到决策中间去的。

  赞成者则认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已经被大大压缩了,在这种情况下,欧美国家每隔十年左右才会次第出现的很多现象或者矛盾,很可能会在中国交错在一起,以更复杂的面貌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越及早转变,就越能抓住潜在的主要矛盾,在时间之轴上寻求主动。

  或许,只有把切实转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健全环保法制、技术创新以及促进公民社会的兴起等各种因素真正有机结合起来,中国水污染才有彻底解决的希望。

  即便如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也绝无坦途。在美国,即使在《清洁水法案》出台20年后,全国仍有三分之一的水体处于受污染的状况。在日本,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后,东京湾的COD达标排放率,也只有63%左右,湖泊等封闭水体的达标率就更低了。而在欧盟,即使到今天,水污染问题仍然是公众最为关注或者说忧虑的环境话题。

  “即使中国明天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水污染问题的基本解决,恐怕也要用30年,甚至40年的时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树坤对《财经》记者说。

  地表水水质划分

  I类水 源头水等

  II类水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等

  III类水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等

  IV类水 不适合饮用,只适合一般工业用和人体非直接接触娱乐用

  V类水 不适合饮用,只适合农业和一般景观用途

  劣V类水 不适合饮用,基本丧失其功能性

  从I类到III类水,人都可以直接饮用,但水质从好到坏不等。

  资料来源:国家环保总局

  水污染分类

  生物污染:主要是细菌、寄生虫等,可引发传染性肝炎、痢疾、伤寒、霍乱以及腹泻等。

化学污染:主要是硝酸盐、磷酸盐、汞、砷、铬、氟、铅等无机物,以及苯酚、苯等其它芳香烃有机物、石油等。大剂量的化学污染物会导致急性中毒,低剂量的长期接触会导致癌症以及婴儿出生缺陷等多种慢性疾病。

10、海河:末梢之痛

来源:《财经》杂志网络版2007-9-3 王和岩

http://www.h2o-china.com/news/51780.html

  对于属于海河流域南系的子牙河,“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的评价“纸上得来终觉浅”,用脚步丈量的印象才显得无比真实而触目惊心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支流无数的海河水系宛如一幅扇面,天津则是扇柄。北边的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和南边的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等五条河系,最终都在天津汇入海河,并东归渤海。

  因此,早年间对天津曾有一个精妙的形容——“九河下梢天津卫”。然而,这一切如今几成陈迹。

  属于海河流域南系的子牙河,由南北两条支流在河北献县汇聚而成。北边的滹沱河发源山西繁峙县境内,流经晋北黄土丘陵,穿太行,奔流东下,过河北省的平山、正定、石家庄、饶阳等八县市,至沧州献县。南边的滏阳河,则出自邯郸峰峰矿区滏山南麓,流经邯郸、邢台、衡水等地。

  子牙河流经晋、冀、津两省一市,流域面积46328平方公里,既有山区,亦有平原,人口1900余万,其严峻的污染态势不啻是整个“病态”的海河流域的一个缩影。

  根据水利部的统计,过去几年中,海河流域水质低于劣V类的河流长度比例,一直在50%以上,它与辽河一起成为中国七大江河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包括子牙河、大清河在内的南系,其劣V类水质的河段,要高出整个流域近10个百分点。

  “输血的河流”

  “哪来的水?都干了二三十年了。”7月22日,天津静海县独流镇十一堡村,一个骑自行车的老乡告诉记者。

  这里本来应该是三河汹涌合流之处——子牙河在天津市静海县独流镇十一堡与南运河汇合后,再到第六堡与大清河汇集,然后合成西河,并最终至天津新红桥与北运河交汇形成海河。因水流湍急,一旦形成洪峰,甚至有可能直接危及下游的天津市。

  如今,在子牙河已经荒草丛生的干涸河床上,只剩下风化的小木船以及低头吃草的瘦马。

  其实,干涸的何止是子牙河。站在子牙河与南运河交汇的闸堤上,南运河河道同样是野草茂密。岸边,一些纳凉的妇女坐在家门前。脚下的南运河,曾承载过两岸居民多少童年的欢乐,如今,一切已随运河的干涸消失殆尽。

  村民徐树海带领记者来到村西的子牙河边,窄窄的河道中间横着一道矮矮的土坝。他告诉记者:“子牙河从这里就干了。”至于土坝,则是五六年前天津向山东省济南市购买黄河水,由南运河输送而来,为防止水向上游回流而筑的。

  现年54岁的徐树海告诉记者,子牙河已多年没有水了。子牙河中的帆影,似乎已经永远地定格在了少年时代的记忆中。

  是谁在改变子牙河的命运?也许,首当其冲的,是随着人口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海河流域不断加剧的地表水资源紧张局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树坤用“输血的河流”来形容海河流域,因为整个流域每年的水资源供应缺口都在130亿立方米以上,只有依靠滦河、黄河乃至地下水加以支撑。

  当然,彻底改变其命运的,还有一项水利工程。

  由于子牙河上游坡陡流急,下游排水不畅,历史上经常发生水灾。1963年海河流域大水之后,为减轻洪水对天津市区的威胁,自河北献县起开挖了一条子牙新河。自此,子牙河分为两路,一路沿原来的河道,流经河北的河间、大城等县至天津静海独流镇与南运河、大清河相汇,并至新红桥和北运河汇成海河后,在天津塘沽入渤海;另一路主要用于泄洪的子牙新河,则取道天津大港马棚口入渤海。

  斗转星移,在子牙河逐渐干涸的同时,仍然流水潺潺的子牙新河虽然免了断流之厄,却在承受着另外的苦痛。

  天津市大港区环保局有关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由于子牙新河水质污染严重,常年属于劣V类,一旦来水量过大漫堤,就会污染农田;而开闸放水的话,又会污染海口,从而影响对虾等海水养殖业。2004年6月,子牙新河上游污水下泄,就造成马棚口附近养殖的鱼虾大面积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100万元。

  “污染程度保持得很好”

  7月下旬,记者来到了河北省献县乐寿镇田庄分洪闸,这里也是子牙河和子牙新河的分界点。向北望去,子牙老河床杂草丛生,干涸见底;东流的子牙新河臭气熏天,闸口处有大片白色的泡沫,在黑水中翻滚。

  滏阳河与滹沱河的汇合处,就位于近在咫尺的高庄。然而,记者在高庄看到,滹沱河也和子牙河一样滴水皆无。献县水务局工程师井占梅证实,滹沱河在献县境内已断流多年。

  站在高高的河岸上,乌黑的滏阳河在阳光下泛着油光,对岸庄稼和树木倒影其中,和远处的绿意盎然的田野,汇集成一幅美丽的田园乡村图——当然,前提是你闻不到那阵阵刺鼻的恶臭。

  过去100多年来,作为洪泛区,这里深受洪水之苦;但在连年干旱之后,田庄村民向记者抱怨最多的,仍然离不开污染话题。“子牙新河黑了快20年了,可把我们害苦了。”

  据村民反映,由于浓重的臭味笼罩村子,村民常年不敢开窗户;尤其是在夏季的雾天,河水中散发的臭味简直令人窒息。以前田庄村民饮用、种庄稼都用子牙河水,现在水连浇地也不行了,因为浇的地发臭、发碱。

  非但如此,村里的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原先200多米的浅水井已全部报废。重打一口三四百米的深水井,需要15万元。

  “我一年就接待四五批记者,都不爱说了,麻木了,还有什么意思?”面对记者的采访要求,献县环保局污控股股长窦建辉有些心灰意懒。

  今年2月下旬至4月上旬,子牙河献县闸水站监测数据显示:每升水中COD(化学需氧量)最低202毫克,最高469毫克,是国家排放标准的5倍至10倍;氨氮最低69.74毫克,最高100.5毫克,是排放标准35倍至50倍。

  对于这些触目惊心的污染,献县环保局在2005年公布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来自上游邯郸、邢台、石家庄、衡水的污水,才使献县境内的滏阳河、滏阳新河、子牙新河、北排河等骨干河流均受到严重污染。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严重超标,水质历年检测都为劣Ⅴ类,均已丧失使用功能。据测算,每年仅到达献县境内的污水量就高达约2亿吨,COD排放量也有20万吨左右。

  这份报告还指出,上游大量污水的涌入,致使献县的水利设施、坑塘农田及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据统计,从1997至2004年,全县各种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元。

  可能的危害,绝对不仅仅限于经济方面。早在2002年,献县有关部门就组成一个调查组,对水污染造成的危害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最终的调查报告显示,献县共有13个乡镇、119个村的浅层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涉及人口12.7万。其中35个重污染村的浅水井丧失饮用水功能,沿河10万群众常年呼吸有毒有害空气,食用受污染的粮菜,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肠胃疾病、心脑血管病、皮肤病、呼吸系统病、肝病、癌症等明显增多,死亡率明显上升。

  记者问道,近年来上游兴建了一些污水处理厂,这里的水质是否因此有所改善,窦建辉有些揶揄地笑着说:“数据没有多大变化,这些年污染程度保持得很好。”

  污水何来

  据记者调查,子牙河沿途流经的所有城市,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向其排污。

  献县至今仍没有污水处理厂,全县生活污水从来都是直排。当地环保部门认为,该县城只有4万人,少量生活污水积存于北排河,经过渗漏、蒸发后已难以形成径流,加之境内也几乎没有工业企业,更没有排污口和污水排放,因此,总体而言对于子牙河的污染状况影响不大。

  然而,今年1月11日河北省环保局的一份“督查通知”披露,该县红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1999年开始建设,2000年生产至今,一直没有经过环保部门审批,周边群众反映污染严重。

  由于滹沱河已经干涸,子牙新河的污水应主要来自滏阳河。河北省环保局污染控制处马宝信副处长对《财经》记者表示,滏阳河的污水,目前主要来自石家庄和衡水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尤其是石家庄的制药、造纸企业,及周边正定、无极、辛集、赵县等县市的制革、造纸、淀粉企业等,超排、偷排现象时有发生。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河北省环保局对子牙河水系所涉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等五市重点排污企业,进行了五次抽查和暗查,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今年1月25日,河北省环保局公布了子牙河挂牌督办企业整改结果,16家重点违法排污企业中,有五家企业仍在超标排污;5月初,在有关市县暗查时,发现多家企业仍存在擅自更改污水处理设施,超标排放等状况。

  7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六市二县五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其中就包括海河流域的河北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财经》记者获悉,此次公示的“流域限批”,是根据6月8日至9日,国家环保总局海河流域第一检查组在对邯郸市工业园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重点排污企业检查结果实施的。

  检查发现,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企业71家,仅13家通过“三同时”验收(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此外,邯郸市环保局与邯郸经济开发区违反有关规定,联合发文将环评市级审批权限下放到开发区管委会。检查中发现,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审批的环评项目占入区项目的70%,市环保局审批的项目仅占30%。邯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除越权审批项目外,对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管也不到位。

  8月2日下午,在邢台市南和县张李召村口,记者看到一块石碑,上书“饮水思源”。碑文讲述的,是河北航宇集团董事长刘同林拿出4万元给村里打了口400多米的深水井,使全村乡亲吃上了清洁的自来水。

  然而,记者在航宇集团位于张李召村和巩庄村交界处的围墙后,却发现一股浑黄的污水正哗哗外流,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异味。污水沿着排污渠东入南澧河,在河槽中沉淀下厚厚白色的污泥。当晚7点,当记者再次前往排污处,浑黄的水更是已变成了棕红色,泛着白色的泡沫,湍急东去,臭味刺鼻。

  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现在有水渠还好,前几年这些污水都是直接排在地里。

  南和县有关部门一官员私下里对《财经》记者表示,航宇集团早在2004年就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污水处理设备。不过,如果污水处理设备正常运转,“每吨纸的成本将增加20多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南和县,航宇集团作为该县最大的企业,是当地利税大户,董事长刘同林还挂着南和县政协委员的头衔。

  或许,正是这种有些扭曲的“联姻”和价值观,使得在子牙河流域的很多地方,污水横流的格局几乎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遏制。

  失陷的“最后防线”

  在河北省环保局污控处副处长马宝信看来,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就可以大量削减区域污染负荷,显著改善水质。污水处理厂,可以被看做是阻遏水环境污染的最后一道防线。

  近几年,河北加大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然而,从其运行状况来看,这道最后的防线已经千疮百孔。

  国家环保总局7月3日公布的全国“挂牌督办”六家污水处理厂中,河北省就占据了五家。其原因或为超标排放,或为处理能力严重低于设计能力。

  据河北当地媒体《燕赵都市报》报道,早在去年9月14日,河北省环保局副局长孙彦敏曾经通报了对子牙河流域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重点排污企业查访的情况,其中就包括十个污水处理厂。结果发现,个个出水严重超标;所查的三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中心,也普遍存在污染治理设施停运、污水超标排放现象,致使污水由单个企业变为集中排放。

  今年5月1日,河北省环保局再次至衡水市污水处理厂检查,其实际日处理依然为每天2万吨。据《财经》记者了解,整个衡水市日产生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11万吨,这就意味着,衡水市约八成的污水没有得到处理就直接排放了。为此,河北省环保局于5月7日正式向衡水市政府发函要求限期整改。

  但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衡水市污水处理厂副厂长高树国满腹委屈。因为处理污水并不是只建污水厂就万事大吉,还需要完备的城区管网收集污水。而现在衡水市的城市管网还是多年前建的,由于涉及资金投入和居民搬迁,改造起来比较复杂。因此,现在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只是市区铁道南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记者发现,衡水市重点污染企业所在区域,包括化工、造纸、医药企业密集区等,恰恰都位于铁路北。

  此外,高树国还对记者强调:“不是什么样的水都能处理的。”一般情况下,只有达到处理厂的进水标准的污水才可以净化。否则,不仅无法净化,其过强的污染物还可能“杀死”污水处理设备。

  正是在种种矛盾之下,记者注意到,与污水处理厂一墙之隔的衡水市利税大户冀衡集团下属的冀衡药业,还有周围几家曾被媒体点名的排污企业,污水都是在处理厂的眼皮底下,直接将污水通过班曹店排干渠进入滏阳河,流向下游地区。

  河北省环保局局长姬振海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河北省90%以上的面积属于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也是省内最重要的水系之一。这几年治理力度很大,2006年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所占比例比“十五”初减少了15%。

  不过,他也承认,虽有好转,但“污染仍很严重”。

  导致子牙河严重污染短期难有实质性改变的原因,除了水资源匮乏,流域内结构性污染问题也十分突出。姬振海说,很多城市本身水资源严重匮乏,但其主导产业却定位为污染严重或高耗能、高耗水行业,像医药、钢铁、轻工、造纸、化工等。这些都是产生严重污染或者需水量很大的企业。

  此外,现有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是环境污染势头难以遏制的原因之一。

  “我们要求我们的执法者要严起来、硬起来,但法律赋予我们的手段很有限。” 姬振海介绍说,有些企业如果不启用污水处理设施,每天能节省1万多元,一年下来就是400多万元,而环保部门的处罚最高限额却仅为10万元。

11、太湖水污染治理提速:"动真格"就是要"伤筋动骨"

来源:新华社2007年09月0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6203464.html

受蓝藻污染的太湖水

  新华社南京9月2日电(记者 陈芳)今年5月底,江苏无锡太湖水域蓝藻暴发,并一度陷入供水危机。无锡作为太湖污染的受害者之一,更处在太湖治理的最前线。人们关注:“蓝藻危机”发生后,无锡会如何应对挑战?

  严峻的事实,让无锡市负责人深刻地意识到,必须牢固树立“环保优先”方针,“加速度”治污。痛定思痛,如今,无锡市已关停近500家小化工企业。一场环保“真优先”、治理下“真功夫”、执法“动真格”的铁腕治污行动正在无锡全面展开。

  铁腕截污:治水是标,控源是本

  崇安区广塘联圩河道,曾经是一个臭水沟。经过清淤、截污、绿化建设等一系列整治措施后,而今河道已呈现出水清、岸绿的新面貌。经过3个多月连续监测,太湖水质逐月好转,贡湖、梅梁湖水质提高了一个等级。

  铁腕截污,治水是标,控源是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全面排查摸底的基础上,无锡实施多项措施堵截入湖污染源。目前,12公里长的近岸湖域,用软隔隔离和生态清淤的方法彻底消除污染团隐患。沿湖各地加大蓝藻打捞力度,贡湖无锡水域80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清除虾浮、地笼网等40多万只,确保做到“日产日清”。全市还驱散外来“三无”住家船舶160条,全面取缔了排污不达标的旅游船舶和水上餐饮船舶。

  沿湖地区排污口对太湖污染是个重大隐患,为此,无锡要求排污单位采用截污接管,或配套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实现废水零排放,到今年底,全面封堵沿湖地区37家饭店、疗养院排污口。在加快截污的同时,强力推进污水处理。目前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5%,力争到2010年所有污水处理设施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调整结构:“伤筋动骨”关停496家化工企业

  在宜兴市周铁镇太湖增塑剂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工人们正逐步拆除反应釜、烟囱。这个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年销售3000多万元的企业因污染严重正式画上了句号。“化工之乡”周铁镇目前就已关闭28家大小化工企业,65家签订转产协议。

  按照“调高、调优、调轻”的要求,无锡以太湖新城等“五城”和太湖国际科技园等“五园”为主要载体,加快推进市中心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形成技术水平高、环保标准高、竞争能力强的“块状经济”和产业走廊。为严格控制污染“增量”,坚决淘汰小化工企业。今年1月至8月,全市已关停496家化工企业。

  修复生态:沿湖5公里以内构建生态循环经济带

  在马山千波桥下,一度车水马龙的水上餐厅早终结了曾有的热闹,6条水上餐饮船舶已经由专业单位拆卸。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向记者表示:“铁腕治污,就是要对任何一点污染源都不能放过。太湖把最精美的一段留给无锡,我们就必须担负起保护好太湖的重任。”

  为修复湖区自然生态系统,无锡市创造性地实施了太湖“一级保护区生态重建工程”——在沿湖200米范围内的禁止建设区域内全面实施“退耕、退居、退渔、退养”和“还湖、还林、还草、还湿地”,确保2008年底前沿湖200米范围内全面建成生态湖滨带;全面取缔沿湖1公里范围内传统种养业;沿湖5公里以内,严格禁止新建畜禽养殖场,扩大经济林种植面积,稳步实施工业及农村居民点搬迁,形成沿湖纵深5公里范围内的生态循环经济带。

  优先环保:每年新增财力的20%治理COD

  环保优先方针能否落实,最难过的一关在于思想认识。杨卫泽感慨地说:过去环太湖流域向大自然过度索要GDP,现在该向大自然还账。用发展反哺环境,必须“财税优先环保”。

  据了解,无锡市提出确保每年新增财力的20%用于环境保护;鼓励和促进全社会投入环保,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环保投入机制,确保到2010年全社会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

  为增强企业减排治污的内动力,无锡进一步强化“排污者付费、治污者赚钱”的利益导向,提高矿产、水、森林、土地等资源费用用于生态补偿的比重,抓紧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的操作办法,推行区域内排污权交易制度,让企业切实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环境问责:建立多层次水质监测监控体系

  杨卫泽说:“以往的整治工作表明,只要我们态度稍有犹豫,执法稍有放松,一些破坏环境的项目就会马上开工,一些违法偷排的行为就会马上抬头。如果不动真格不敢碰硬,那么治理太湖、保护水源将永远是一句空话。”

  8月中旬,无锡市委、市政府组织全市从市到村的各级领导500多人,考察了全市11处环境治理工程现场,对太湖治理攻坚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动员,极大地调动了全市上下打好太湖治理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为强化“绿色考核”,无锡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水质监测监控体系,实现太湖无锡水域各市(县)区交界断面、主要出入湖河道等的全面监测监控;对所有排放COD、氨氮磷污染物的重点污染源以及各污水处理厂,安装自动监控系统。规定党政主要领导是环保的第一责任人,推出了“河长”“湖长”负责制,考核断面,使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分解落实到具体地区、部门,实行生态环境指标“一票否决制”。

12、白鳍豚还有希望吗 

来源: 新京报2007-9-3 □汪永晨(北京记者)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zonghe/1044/2007/09-03/011@012520.htm

  近日安徽市民拍到的DV画面,让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兴奋。“那是白鳍豚的头!”王丁解释说,与江豚的灰头灰脑不同,白鳍豚头部的脸颊是白的。

  另外,画面中的白鳍豚是往上游方向移动,上行中的白鳍豚出水动作缓慢,而江豚出水时动作急促。因此,从那头动物的呼吸频率和出水的间隔时间更加确信自己的推测。(据《长江商报》)我最初有点质疑:拍到的是白鳍豚吗?看到王丁的判断,质疑改成了担忧。这只白鳍豚还有父母吗,还有兄弟姐妹吗,还有伴侣和朋友吗?2000年5月,绿家园志愿者从北京赶到武汉参加保护长江水拯救白鳍豚大型展览。当时22岁、世界上惟一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原本静静地在水里游着,见到我们后突然加快了游速。就在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它的时候,谁也没想到的情景出现了。淇淇紧贴池边,不停地将身体与池边的水泥墙磨擦,然后一个滚儿又翻回水里,一贯腹部向下游着的淇淇肚子朝上,显得焦躁不安。当时水生所的白鳍豚专家张先锋告诉我们:淇淇每年5月、6月进入发情期时,不单银灰色的身体会变得有些发红,而且还会时不时地发出一种平时难得听到的尖叫声。已到中年的淇淇太孤独了,希望早点能帮它找个媳妇“。然而,今年的7月14日已经是淇淇去世5周年的忌日。

  有人说,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万年的长江白鳍豚太老了,这个物种和恐龙一样,迟早是要灭绝的。我国最具权威的白鳍豚专家周开亚教授不同意这个说法。他认为,白鳍豚并没有老到不能生存。1985年前收集到的已知死亡原因的白鳍豚标本中,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导致死亡的约占90%。1995年至今在长江收集到的3头白鳍豚标本中,因捕鱼电击而死的有两头,另外一头是因为清理航道爆炸而丧生。白鳍豚的同类在亚马孙河、恒河、红河都生活得很好。

  对造成白鳍豚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农业部原长江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陈正国先生认为:是白鳍豚的家园———长江环境的急剧恶化。长江污染的日趋加剧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白鳍豚的生存,一些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长江环境发生变化,大大减少了白鳍豚的生存范围。

  陈正国说,长江是一条极具代表性的生物多样性的河流,长江里就我们目前所知就有360多种鱼类。长江里,同样一种鱼,上游下游竟然具有不同的基因。鱼种的基因优势体现在,过去渔民在长江里捕到鱼后在船里养一两个星期都没有问题。可是现在,过度繁忙的江上运输、污染和水利工程的建设,致使现在江里捕上的鱼放在船里,养一两个小时就死了。

  2004年我采访陈正国先生时他说,长江里的四大家鱼———草鱼、青鱼、鳙鱼、白鲢都具有半洄游性。可是现在已有8个四大家鱼的产卵场被淹掉了,以至于四大家鱼的鱼苗这些年来锐减了80%。三年之后,今年第四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再采访有关专家时,这个锐减的数字上升到了97%。鱼类资源的自然增殖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影响到白鳍豚的生存。

  2000年去看淇淇时,一位只有6岁的小志愿者王翰臣指着淇淇说:下次再来看淇淇,它要是能生一个小豚就好了。

这次拍到的让大家又看到希望的那头白鳍豚,还能在它的家园长江里繁衍后代吗?回答这个问题的,应该不仅仅是专家,我认为还应包括我们每一个视长江为母亲河的人。

13、建言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请多听听公众的声音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09月03日 田雄

http://env.people.com.cn/GB/6206727.html

  写这篇短文之前,我从网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英国科学家日前在伦敦举行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年会上报告说,全球至少1.37亿人的饮用水源含砷量过高,这可能增加人们的患癌风险。由此我想到分布在各地因水环境恶化而导致癌症群发居高不下的“癌症村”,想到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和新近发生的太湖水污染事件,想到了当前很多媒体对水源地、城乡饮用水的集中报道……在十一五期间,这些因水而引发公众关注和恐慌的事件频繁出现,绝不是偶然,而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当口,以牺牲环境来换取GDP增长的直接恶果。置身其中,方知深受其害,随着公众对水污染事件的反映和投诉越来越多,以及在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要求以人为本的时代主流中,“先污染后治理”发展之路无疑是行不通。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维护生态安全,让老百姓重新喝上干净的水,已经迫在眉睫。

  切肤之痛,才会关注之切,由此我似乎找到了近日关于一部《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为何在社会上能够引起如此大动静的最合适的注脚。当然,仅仅有关注意识还远远不够,事实更需要各阶层的公众身体力行地参与进来,为扭转日益恶化的水环境献计献力才是根本所在。国家宣布对一部实施了11年的《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修订,同时面向社会公布修订草案,积极听取各方意见,正是鼓励公众参与的集中体现。

  公众参与首先体现在观念上的转变。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以及强烈的环境危机和环境友好意识,更多公众关注起自身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加上环境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普及人群和领域进一步扩大,其环保影响正在社会各界广泛形成,曾经的漠不关心变成万众举目,曾经的被动接受变成如今的主动探求,曾经的事不关己到今天的积极参与,正在公众整体素养提高中得到了回归。发生在前年的“圆明园防渗膜事件”就是体现出公众观念的典型性转变。

  公众参与还应该落实在监督上。一部完善健全的《水污染防治法》如果执法不严,执行不力也等同于一纸空文。公众监督一方面是要对执法者的监督。在各地,地方保护之歪风仍在盛行,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捞一时政绩,盲目引起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并对其挂牌保护,由此造成污染事件的发生,比如去年发生在甘肃徽县的“血铅事件”以及发生在湖南岳阳县“砷污染事件”,都是由于企业在当地长期排污,却还被地方“重点保护”。难怪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两起事件是典型的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严重失职、渎职而造成严重后果的重大环境事件。这两起事件在被媒体暴光之后,才得以还原事件真相。媒体,作为公众的一分子,在这类事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公众监督还需要对执行者进行监督。一些流域上不少化工、造纸、皮革生产企业,常常抱着侥幸心理与执法者玩“捉迷藏”游戏,执法者来检查时,污水处理设备和设施正常运转起来,而一旦执法者前脚出门,这些企业就开始超额超量生产,产出污水大大超过处理设施的承载能力,这样最终的后果就是向江河湖海中直接排污。对类企业的最终“出位”大多数也是民众举报的结果,所以落实公众监督由法律条文走向法治的有力保证。利用公众对污染排放企业进行监督,对污染企业形成强大的监督压力。

  一部健全的环保法律最终还体现运用的灵活上。公民如何利用手中的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环境权利是履行法律的关键所在。这首先表现在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知情上。《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中规定,对未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地方人民政府、违反本法规定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企业,定期予以公布。对此,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前不久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泊休养生息》一文中有着更全面的阐述:国家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不断增强了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要及时、准确地公开曝光环境违法行为,扩大公众环境知情权。同时推行政务公开,实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项目审批、案件处理等政务公告公示制度。公开发布环境质量、环境管理等环境信息。依法推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建立环境信息共享与公开制度,实现水源地、污染源、流域水文和人群健康资料等有关信息的共享。对水污染重点行业开展企业排放绩效公开。各级政府通过设置热线电话、公众信箱、开展社会调查或环境信访等途径获得各类公众反馈信息,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其次,公众要善于运用法律条文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中规定,因水污染危害受到损失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致害者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受害者可以请求环境保护等部门处理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违法排污者应当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环境保护等部门可以指定有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总之,一部法律在出台之前,首先听听公众的声音,这本身就体现出作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国家负责任的态度,这也正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充分体现。这部草案中的很多规定也正是起草者深入基层调研而形成的,比如对饮用水源地的区域保护规定,不无反映出国家体察民生、表达民意的信心和决心。所以,这部亟待出台的《水污染防治法》值得万众注目,值得国人期待。

14、公示反面人物明荣耻,更应做到“三不止”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2007年09月03日梁江涛

http://env.people.com.cn/GB/6209131.html

  9月2日下午,“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京启动。据了解,今年的活动还将公示那些破坏环境的反面提名人物。“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由中宣部、文化部、环保总局等7部委联合举办,并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特别支持。目前已经举办了两届。

  大家也许都记忆犹新,在去年的评选当中,由于众多网民投票,被指拍摄影视剧而破坏环境的陈凯歌、张纪中也入选提名。这说明公众心中自有一杆秤,一方面对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的关注度在不断加大,另一方面用自已手中的鼠标将那些破坏环境的反面人物“点”出水面,予以曝光。而今年此项活动一启动就决定将公示破坏环境的名人,既能让个别不环保者化之于众,知荣耻,又能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爱环境。

  不过,笔者觉得要真正达到公示的效果,尚需做到三个“不止”。

  其一;公示破坏环境的公众人物不应止于这一年一度的“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活动。应该常态化,即时性,只要有人为了一已之利,破坏环境的行为一旦形成就通过一定的方式和载体“广而告之”。

  其二;公示破坏环境的公众人物不应止于演艺娱乐界的大腕明星。应该推及至所有破坏环境的社会知名人物,包括治污不力、非法排污,只顾自己赚钱,不顾他人生存环境的企业家、监管失职、面对上级检查做假撒谎的政府官员,以及在环保公益活动中态度消极、行为不良,公众对其不满意的各个领域的社会名流。

  其三;公示破坏环境的公众人物不应止于公示。应该严格依法追究其行政、法律和经济责任,不仅仅是罚款了事,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限制行业准入惩戒措施。如此前《无极》剧组建造“海棠精舍”工程时,对景区造成破坏,需要3到5年才能恢复。惨遭不幸的高山杜鹃,都有着上百年的树龄。显然,轻描淡写的公示与处罚远远不能补偿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应该让违法的公众人物付出惨重的成本,以此彰显绿色人物更加光荣,而反面人物更加可耻。

15、单双号限行能否常态化?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9月03日 王政

http://env.people.com.cn/GB/6204640.html

  8月17日至20日,“好运北京”奥运测试赛期间,北京全市范围内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以测试机动车管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四天里,在累计减少500万辆机动车出行的前提下,北京市区与机动车排放直接相关的污染物比交通限行前一天下降15%至20%,老百姓也切实感受到了“天蓝路通人心畅”。

  四天限行,四天通畅,四个蓝天,如此明显的变化,让单双号限行这一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得到了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一项调查显示,近九成市民支持明年奥运会期间实行单双号行车。媒体上甚至出现了诸如“期待单双号能走得更远”、“扩大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的战果”、“单双号行驶,不应只为奥运会预演”等观点。

  那么,将单双号限行常态化,真的是解决首都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的治本之策吗?

  我们不妨做个设想。如果天天实行单双号,短期内可能会与8月17日至20日试行期间一样,每天马路上会减少约130万辆机动车,市内交通会顺畅起来,空气也变得清新了。但是,仅凭目前北京公共交通的网络覆盖、运输能力和舒适便捷程度,能满足有车一族隔日出行的交通需要吗?一半左右的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公商务车停驶,难道让他们也乘坐公交出行?忍受不了日益拥挤的公共汽车和地铁,习惯开车出行的人们只能选择出租车,而北京现有的6万辆出租车很可能会不堪重负。不想挤公交,打车又困难,剩下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多买一辆车,并与原来的车单双号分开。老百姓要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也得买。如此一来,北京的汽车保有量将迅速增长,停车位资源更趋紧张,而限制机动车出行的目的也会大打折扣。

  单双号限行的实质,是限制公民对所有物的使用权,提高车辆的总拥有成本。此次单双号试行,之所以能得到拥护,除去北京市民为奥运做贡献的大局意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都知道这是临时性的。如果单双号限行成为常态,原本只需一辆车就能满足日常出行需要的老百姓,被迫去买第二辆车,哪怕只是辆3万元的QQ,也会额外增加购车、保养和停车费用。机关单位也是如此。这不仅是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会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也格格不入。

  其实,城市交通管理和污染控制的方法有很多,诸如合理规划道路资源、科学整治拥堵路段、大力发展公交、提高市民遵守交通法规意识、运用价格杠杆提高中心区停车费、给混合动力等环保车辆税收优惠等等,单双号限行只是其中的一个“非常手段”和“应急措施”,不仅不是治本之策,还明显带有回避矛盾、避重就轻的意味。

  从长远看,解决特大城市交通出行和空气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应该是公交优先,尤其是大力发展地铁、轻轨等不占用现有城市道路资源的环保交通工具。这是伦敦、巴黎、东京、纽约等国外特大城市几十年实践总结出的经验。在上述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虽远远高于北京,但由于地铁等公共交通网络发达、方便快捷,加之城市中心区停车费用高昂,很多人主动放弃开车出行。城市道路拥堵和空气污染程度,也不像北京那么严重。

“主动放弃开车出行”与“机动车单双号限行”,虽然都会减少机动车使用量,但一个“主动”,一个“被动”,意义和效果却大相径庭,交通管理能力也分出了高下。目前,不少国内大城市也在大力发展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到2010年左右,北京、上海的地铁通车里程也将达到数百公里,并实现与飞机、火车、轻轨、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无缝换乘。可以想见,等到乘坐公交像国外一样方便快捷,不用政府出台单双号限行政策,老百姓也会考虑出行的舒适、效率和成本,做出尽量少开车的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