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28
今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中国海域排污口水质持续恶化 渤海沿岸尤为突出
2、温家宝:中国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担负自己的责任
3、水利部:目前华北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
地方信息:
4、北京确保奥运水环境 六环内水质年底基本还清
5、北京:三年内将治理全部沙地
重大水事:
6、新华网:三峡工程开始全面发挥综合效益
7、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启示
民间环保:
8、7月14号城市乐水行——清河下游
污染信息:
9、联邦制药彭州污染调查:政府7次发文要求整改
环境曝光:
10、联合国造林工程在河北平山遭毁 村民安全受威胁
环境时评:
11、法律终于对“豪华包装”说不了
12、仅仅规定“超标排放即违法”还不够
13、生态环境问题让各级官员备感压力
14、“环保罚单”应触及个人腰包
15、跨国企业的双重标准是“自毁长城”
特别推荐:
16、请你们饶了这条河!
1、中国海域排污口水质持续恶化 渤海沿岸尤为突出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7年08月27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8-27/170013754282.shtml
中新网8月27日电 中国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7年上半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通报》称,陆源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现象有增无减,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水质量持续恶化,渤海沿岸减排压力尤为突出。
《通报》称,2007年上半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了陆源入海排污口的监测力度,对全国500多个陆源入海排污口的排污状况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实施了全面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约77.1%的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比上年同期增加18.2%。主要超标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Cr)、悬浮物、磷酸盐和氨氮等。四个海区中,黄海沿岸超标排放的排污口比例最高,达82.8%,东海79.8%,南海73.0%,渤海71.7%。
排污口日平均排海的污染物总量为9 230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7%,主要原因是部分排污口排海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Cr)浓度较去年同期增高;排海污染物中,约有41.6%进入海水增养殖区,只有10.9%排入排污区。排污口日平均排海的污水总量为6 065万吨,比去年同期降低16.3%,主要原因是由于枯水期径流量较去年同期降低。
排污口不合理设置现象依然存在。设置在排污区的排污口仅占8.4%,设置在海水增养殖区、旅游区(度假和风景旅游区)和保护区的排污口占43.2%、设置在港口航运区的占33.7%,设置在其他海洋功能区的占14.7%。
排污口邻近海域污染严重。监测的排污口邻近海域的总面积约790平方公里,其中劣四类和四类水质区面积高达453平方公里,占监测海域总面积的58%,其中,渤海排污口邻近海域劣四类和四类水质区面积占监测海域总面积高达80%。约66%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水质量不能满足其海洋功能要求,近40%排污口邻近海域的环境质量等级为极差和差。
2、温家宝:中国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担负自己的责任
来源:新华网 2007年08月2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7-08/27/content_6612200.htm
新华网北京8月27日电(记者罗辉 谭晶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7日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目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人类关注的重要议题,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同时将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当日上午,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与默克尔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正式会谈,之后共同会见了记者。温家宝在回答有关气候变化的问题时,介绍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具体措施和积极努力。
他说,中国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他担任组长,负责这项工作。此外,中国还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近期目标是: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20%,也就是每年降低4%;污染物排放量降低10%,即每年降低2%。
“实现这个目标是非常艰巨的,但我们已经下定决心,已关闭了上万座小煤窑,550万千瓦的小电厂。”温家宝说。
他表示,中国面临的任务比德国要艰巨。现在空气中二氧化碳总量不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造成的。中国的发展只有30年时间,而发达国家经历了100年到200年的发展历程。
温家宝说,中国还面临人口众多的现实,但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一样期待蓝天、青山、绿水,我们将为此做出不懈努力。
默克尔率百余人组成的代表团于26日深夜抵达北京,开始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这是她就任德国总理以来第二次访华,也是中德高层领导人3年来第6次互访。
3、水利部:目前华北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
来源:人民网2007年08月2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8-28/120213761280.shtml
人民网北京8月28日专电 (记者陈城)今天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部长陈雷、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就中国防汛抗旱有关情况和水利部相关工作作了介绍,并答记者问。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提问,当年我国的黄淮海开发增产了500亿斤粮食,解决了当时我国粮食紧缺的问题。现在看来它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因为大量的地下水开采使我国华北平原的地下水行将枯竭。请问陈部长您如何看待粮食资源保障和水资源供给之间的关系?面对华北平原地下水行将枯竭的情况,我国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
陈雷说,关于地下水超采的问题,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地区之一,过去为了保证粮食生产,地下水位逐年降低。目前华北地区的地下水超采问题比较突出。我们统计了一下,80年代初地下水超采区56个,目前已经发展到了164个;超采区的面积也在逐步扩大,从当时的8.7万平方公里,目前已经扩大了19万平方公里。对这个问题我们高度重视,采取了很多措施。
陈雷说,水利部出台了加强地下水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一系列政策,开展了地下水保护行动,积极地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的治理,目前全国已经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了地下水超采区,公布了地下水禁采和限采的范围,实施了大规模的地下水超采区的治理,并且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江苏的苏锡常地区通过近5年的综合治理,实现了地下水全面禁采,而且这几年地下水在逐步回升。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也在稳步推进,包括济南市,现在趵突泉都重新喷涌了。从总体来看,通过一些地区尽可能利用中水和劣质水的回用、雨洪资源的利用以及管网配套等等问题我们还是能够逐步地改变和扭转地下水超采的问题。特别是南水北调通水以后,也可以置换一部分水,来改善生态,改善地下水的超采状况。
陈雷说,下一步我们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地下水的管理法规和制度;二是编制地下水开发和利用保护规划,合理地配置水资源;三是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合理配置受水区的水资源,加大地下水的压采和限采;四是加强动态水的监测,加强管理;五是大力实施涵养地表水和防止地下水污染的措施,加大雨洪资源的利用和人工工程来逐步改善地下水的利用。
4、北京确保奥运水环境 六环内水质年底基本还清
来源:新华社2007年08月2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177927.html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在2010年实现六环以内城市河湖水质基本还清。不过,从北京目前的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建设的情况看,这个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北京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刘培斌27日表示,到2007年底,北京市六环以内的市管河湖将全部实现还清,区管的河湖将按计划在2008年奥运会前全部还清。
目前,北京的城市污水处理骨干体系已经形成。全市9座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248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能够达到90%。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北京将再有5座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争取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在对城区河湖水质进行清理的过程中,北京尽可能地优化、调度和切换河湖水源,扩大再生水的使用。首先定期向河道补充清水。今年以来,密云水库取代官厅水库,成为市内河湖的主要水源,而替换下来的水都被送进污水处理厂,根据不同的需要处理成高中低品质的中水,再分别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景观利用等。此外,巧妙利用雨水,同样可以起到蓄清、排污的功能。
为了提高水质,除了全市建成大循环系统外,各个河湖还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的措施,建立了小循环和微循环系统。比如为了使清河水流动起来,将下游河水用管道提升到上游进行小循环,再通过假山园林、小桥流水等人工景观进行横纵的微循环。还有的河湖通过种植荷花、芦苇等植物,投放鱼苗、河蚌等生物进行水体改善。(记者 赖臻)
5、北京:三年内将治理全部沙地
来源:北京日报 2007-08-28
http://www.waterinfo.com.cn/ywkd-1/guonei/200708270024.htm
92%沙地得到治理 16万农民从事治沙产业
花草满地,绿树成阴……今夏,延庆龙庆峡最后5000亩砂石荒滩绿化完成,昔日寸草不生、飞沙走石的荒河套今成风景优美的郊野森林公园。像龙庆峡荒滩一样,本市已经有近5万公顷的沙地得到治理,剩余4765公顷沙化土地治理将在2010年完成。这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市防沙治沙大会上了解到的。
北京共有沙化土地54621公顷,经过治理,沙地面积逐年减少。据市园林绿化局局长董瑞龙介绍,“十一五”以来,本市实施了包括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五河十路”、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城市绿化隔离地区建设等一大批生态治理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9856公顷的沙地得到治理,占总面积的92%。城市、平原、山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建成,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1%。
由于全市的植被覆盖率大幅度增加,历史上一度肆虐京城的浮尘、扬沙,特别是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明显下降,由上世纪50年代的年均3.2次下降到上世纪90年代的年平均0.4次,2000年以来基本没有发生过沙尘暴。虽然沙尘天气依然存在,但主要是外来尘和周边尘,北京自身的沙尘天气显著减少。2006年,全市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比重达到66%,比2001年提高了15.3个百分点。
在治沙的同时,全市大力发展沙区产业,引导农民沙里“刨金”,栽植了13.4万公顷沙地果园和片林,完成了36850公顷退耕地造林工程,郊区农民依靠果品生产及深加工业年增加收入超过20亿元,带动农民就业4万多户、16万多人,为郊区农民年增加收入3600多万元。
目前,本市还有4765公顷沙化土地需要治理,10.8万公顷潜在沙化土地需要预防和保护。“十一五”期间,本市将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荒山人工造林4万公顷,封山育林16万公顷;加快平原防沙治沙步伐,治理重点地区沙化土地及潜在沙化土地1.6万公顷,建设示范区10处;实施关停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完成重点地区治理0.37万公顷;推进沙产业建设,形成以绿色种植、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体,具有区域特色的京郊沙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林下经济6700公顷。
预计到2010年,全市沙化土地得到基本治理,潜在沙化土地得到有效保护;到2020年,全面完成治理任务,建立较为完备的首都防沙治沙生态体系、沙产业体系和沙化土地监测体系,实现风沙区生态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记者 王海燕 通讯员 郝延斌)
6、新华网:三峡工程开始全面发挥综合效益
来源:新华网2007年8月27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8697
新华网宜昌8月27日电(记者 江时强、李志晖)三峡工程去年10月27日蓄水至156米后,比初步设计提前一年进入初期运行期。从枢纽工程完整运行10个月的情况看,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生态调度等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
中国三峡总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6月底,三峡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333.57亿元,其中枢纽工程静态投资完成453.91亿元,占枢纽工程概算的90.62%;库区移民完成静态投资375.43亿元,占库区移民概算的93.86%;价差274.11亿元;贷款利息150.94亿元;库区移民概算外补偿费79.17亿元。三峡工程的静态、动态投资均控制在国家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及预计的投资范围内。根据目前情况预测,三峡工程的总投资可控制在1800亿元以内。
随着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和初期蓄水目标实现,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初步形成,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自今年6月中旬长江进入主汛期以来,已形成多次较大洪水,最大洪峰流量达到52500立方米/秒。通过科学调度,三峡工程开始发挥防洪作用,蓄洪削峰,缓解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
三峡电站已投产17台70万千瓦机组。截至8月27日,累计发电超过1900亿千瓦时,其中因机组提前投产增发电量343亿千瓦时,有效缓解了华中、华东、华南的电力紧张局面。三峡电站全国产机组26号机组7月10日顺利投产,机组运行平稳,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这是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其新型转轮和发电机空冷两项关键技术是重要科技创新成果。随后,三峡右岸8台国产机组将陆续安装投产。
今年5月1日,三峡船闸提前两个月结束完建施工并恢复双线通航。三峡船闸的成功完建和运行,标志着我国船闸设计和建设技术取得新突破,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去年三峡过坝货运量达5024万吨,预计今年将突破此水平。
在去冬今春的长江枯水期,天然来水流量满足不了长江中下游航运和工农业用水要求,为改善航运条件,缓解用水紧张状况,中国三峡总公司增加了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发挥了三峡工程的生态调度作用。
7、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启示
来源:宁夏日报2007年8月28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8728
7月中旬,自治区政府参事室副主任马福成、政府参事崔永庆、张维智、杨培君等人就“如何加强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问题,赴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学习,8月,参事们提交了《关于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指出,青海省在自然
保护与建设方面,特别是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上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诸多有益的启示。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国土面积的一半。为扼制近几十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状况,2000年该地区被青海省列为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国务院批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8月30日项目正式启动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有生态保护与建设、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支撑项目,共三大类十三个建设项目,总投资75.07亿元。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生态工程,也是在青海省单项投资最大的工程。核心工程是退牧还草和生态移民。项目实施以来,已取得卓有成效的阶段性成果,4年来完成禁牧5266万亩,占项目下达退牧还草任务总面积的86.46%,其中搬迁退牧2821万亩,围栏2445万亩;2003、2004两个年度完成减畜138.29万羊单位,占项目区存栏数的65%,总量基本上实现了多年来一直追求的草畜平衡的目标。三江源地区已建成35个移民社区,安置移民6800户31620人,占生态移民和禁牧搬迁计划总户数、总人数的51.30%、51.28%。与此同时,小城镇建设、封山育林、退化土地治理、草原防火、鼠害防治等工程已按计划全面展开。
诸多有益的启示
青海省在自然保护与建设方面,特别是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上,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诸多有益的启示,值得学习及借鉴。
启示一: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局为重,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不仅关系青海各族群众的生存与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近些年来,青海省各级政府始终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建设并重的原则,以三江源项目为中心,展开了全方位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努力把青海省及三江源地区建设成全国的绿色屏障和取之不竭的 “中华水塔”。“十五”以来的7年中,青海省成功申报和实施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项目”,成功申报和建立了国家级 “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试验区”,已经向国家申报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同时抓住“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等国家项目毫不放松。“祁连山山地生态保护与治理”、“东部农业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等项目也正在积极制定规划申报。
启示二:生态保护与牧民脱贫致富都不丢;退牧还草与生态移民相结合。
青海省在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项目中坚持把生态保护与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三江源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海南、果洛两州尤以名贵的冬虫夏草著名,果洛州达日县虫草产区约占全县面积的70%,州政府严格管理,科学合理开采,使虫草等中藏药材的采挖有序进行,采挖虫草收入占农牧民人均总收入的30%以上,取得了生态保护与增加牧民收入的良好效果。
其次是把退牧还草与生态移民结合起来。针对牲畜增长超出自然生态承载能力这一主要矛盾,在实行以草定畜的前提下,把一部分牧民迁移出来,引导他们有序进入城镇,从根本上改变生存条件,通过调整城乡结构和经济结构,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江源是国家最重要的水源地,生态价值高于一切,各种开发和建设必须服从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这个地区的州县,GDP已不作为考核指标,主要考核的是围绕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各项建设内容。
启示三:做好黄河流域自然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是沿黄流域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作为我国唯一一条穿越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大河,目前黄河以占全国2.2%天然径流量,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全国15%的耕地,还为沿黄400多座城镇提供用水。近十多年来,黄河用水量已占同时来水量的60%,已经远远高于国际上河流开发利用率应低于40%的“底线”。保护和建设好黄河生态体系,维护黄河的健康生命,就是保护沿黄流域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节约水资源、保护黄河湿地和黄河流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青海省已经给我们做出榜样,世世代代在青海草原上生息的牧民,已经搬离可爱的草原,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为三江源地区留出生态恢复的空间,并还在为三江源保护规划的深入推进做不懈的努力。
8、7月14号城市乐水行——清河下游
经过好几周,终于知道了清河的全貌,这次清河下游的路途让我们喜忧参半。
修葺的河道,明年就能看到一条碧水,虽然结果重要,而更应该知道的是它如何变清。
清河,便是这样一条流淌在京城北部的“城中河”,已经从一条功能单一的近郊排水型河道,逐步转变为城市中的资源和景观河道。横穿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流经圆明园、颐和园;贯穿中央党校、中关村科技园区;天通苑、北苑等居住区建筑也都在两岸林立。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行政意义,都要求清河成为一条水清岸绿、功能多样的新型河流。
据统计清河全年共打捞水面漂浮物5000方,清理垃圾渣土2万方,绿化养护面积379800多平米,树木18400多棵,修复水毁工程360方。
本着“人为本、绿为体、水为魂”的理念,东水西调管理处为清河的治污总结出了“堵、疏、导、沉、冲、留、滤、筑”等新的方法:
堵——对清河排污口直接进行封堵;
疏——将沿河散户污水管疏通到市政污水管线;
导——将肖家河闸下游雍水提至上游老龙口,利用跌水使其充分沉淀曝气;
沉——修建沉淀池,污水先沉淀后,再排入河道;
冲——在下清河闸、羊坊闸、沈家坟闸下游码放块石,让水在流动中冲击曝气,达到抛石增氧效果;
留——留住雨洪300余万方,增加河道水面面积 2 万平米,利用雨洪更替河水;
滤——修建水体修复湿地,把水输入湿地,过滤后还回河中;
筑——修筑溢流堰增加水面,通过从下有提水到上游,全年提水200万方,增加水景观2万平米。
通过这些新的方法清河的上游已经不再有污水入河,清河下游也通过多个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和拆除污染源等措施,使下游的污水排放情况有了根本好转。
但河流变清澈的最大阻力就是周围居民区的排水,它们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河流。
这个就是天通苑的排污口,每天都有大量的污水被直接排放进清河,而天通苑的居民也饱受清河下游“泛味”之苦,因为河水太臭了,到了三伏天整个小区都弥漫着一股臭气;臭水里还孳生了大量的蚊子,使得小区居民忧心忡忡。
为此,整治清河下清河闸至汇合口13.4公里河道已经被列入2006年市政府实事工程。
市水务局局长焦志忠也多次对清河下游进行现场调研,强调清河下游的设计风格,要与奥运中心大林区相协调,多做绿化工程,同时要彻底治污,追求好的河流形态,做到人工建筑与自然基础相辅相成,建筑物型式大胆创新。
2005年汛后开工,施工总工期为12个月。工程内容包括河道环境整治、蓄滞洪区建设、雨污水口治理工程、景观绿化、道路工程、水质改善工程、地下管线改移等,改建现有的雨污水口34座,新建雨水口11座,采用河道曝气充氧、生物膜净化、底泥处理、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等技术综合处理措施改善河道水质。相信清河的全线还清最终将对实现“三环碧水绕京城”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沿途看到河道两边正在施工,希望早日还真正清河来。
清河下游的前半部分都在进行河道整修,整个路途尘土飞扬,真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接着越往下走心情越舒畅,眼前不再是灰蒙蒙的道路,全是青绿的大树,河道旁是纯自然的,亦是杂草丛生,却也美得不动声色。
路边的花与蝴蝶
让人遥想当年朱老先生的荷塘月色吧
不经历灰尘怎么见荷塘,走过了满天尘埃才知道荷塘的珍贵
我们在不断的行走,看这些河流不断地变化,政府在修葺河流,希望还它们本来面貌。,今天,污染虽然依旧存在,但清澈的河流已经不只存于照片之上,它们正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中。当然,这还需要我们每一个北京人的继续努力。
9、联邦制药彭州污染调查:政府7次发文要求整改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08月2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177095.html
这是一项总投入为人民币14亿元、仅今年上半年纳税额就达3200万元的外资独资药厂;但是,在带来大投资、高税收的同时,该厂排放的有色水和恶臭气味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民怨;对此,地方政府高度关注,地方环保部门已经连续7次发文要求整改,企业也投入1.5亿元积极治理污染,甚至因此还撤换厂长。
该药厂生产的是青霉素等医药的原料,因为“高污染、高风险”而被发达国家所拒绝;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即使引入,也会选址在远离市区和人口密集区。
相比之下,“当初我们的项目引进和药厂选址确实有些仓促,”地方政府和药厂都遗憾地表示。
在四川成都,素有“天府金盆宝地”之誉的彭州市,处于青藏高原断裂带的龙门山腹地,长期以来以其自然的多样性被誉为四川成都的北部生态屏障和生态家园,也是享誉四川省内外的避暑、休闲、渡假的生态乐土。
然而,自从2003年,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成立,其主要业务实体——生产青霉素等医药中间体的成都原料厂落户彭州以后,该厂排放的有色水和恶臭气味,引起当地和相邻地区民众对于生态环境的强烈担忧。
去年下半年以来,有关联邦制药带来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说法越来越多,如四川新闻网网友钻木等称,“从成都去银厂沟,可以看到大片水稻田地的灌溉用水和一条条小河构成的流向成都的水源很多都是青黑的,散发着一种青霉素的气味。而车一过成彭高速收费站向右拐,可以看到一条宽阔的牡丹大道,一上道就可以闻到一种浓烈的气味,初步估计刺鼻臭味至少可以笼罩方圆数公里……”。
与彭州相邻的新都网友也发帖称,“彭州的药厂长期向新都区利济镇界牌村排放大量严重污染的水,使当地的鱼虾等生物完全绝迹,三条河流都成了污水河!”
另据四川新闻网的消息称,该厂还未经批准,擅自扩大生产规模,受到省环保局的限期整改处理。
今年8月初,四川新闻网等转发了媒体有关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污染成都水源 民生不如GDP”、“怪气满天弥漫 彭州百姓怨声载道”的新闻报道,社会各界和公众媒体再次聚焦彭州生态环境,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的环保整治,再度引起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
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排放的水与气味是否存在严重污染?是否对成都北部生态屏障形成严重威胁?
异常气味来自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
8月17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成都出发,沿成彭高速公路向西北行,一进入彭州境内的高速收费站,便有一股难闻的气味袭来,向右拐上彭州市的入城形象道路——宽阔的牡丹大道,这种气味更是熏呛扑鼻。路旁就是坐落在彭州医药化学工业园区的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
据当地百姓反映,这种气味天天都有,厉害的时候好象整个彭州城都被覆盖。
在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的污水排放口,记者看到现场取样的水呈现出微黄的颜色。
“这些异常的气味和水确实来自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青霉素等医药中间体的生产环节。” 记者先后采访四川省省环科院工程所所长王幸锐、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德元和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厂长胡晓非等人时,他们都对以上说法予以一致肯定和确认。
关于刺鼻的气味,四川省环科院工程所所长王幸锐认为,其实这种气味是混合型的,按照国家大气排放标准衡量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没有列入国家大气排放标准的,即玉米蒸煮阶段,这个阶段产生的气味最大,但是这个气体是绝对没有毒的;二是列入国家大气排放标准但是限制排放的,即原料萃取及储存过程中萃取剂苯乙酸等挥发到空气中,能闻到异味,还有污水处理厂废水发酵后产生的气味,里面包含“氨”,也就是大家闻到的臭气。不过,他说,经过24小时严密临近监测,这些限制排放的气味符合国家标准。
王幸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大家所闻到的制药味道是正常生产所产生的药味。长期处于这样的药味环境中,会从心理上产生一定不舒服的感觉,但不会危害到身体健康。”
而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厂长胡晓非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这种气味是混合型的,其中,氨与硫化氢的味道确实不可忍受。
据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德元分析,发出恶臭气味的具体位置是“发酵、提取、污泥和处理废水装置等各个环节上的某些无法完全封闭的部位”。
记者在厂区现场这些恶臭源所在点亲身感受到,这些气味的确十分强烈,令人难以忍受。
“黄水”有无污染?项目是否通过环评?
关于水质受到污染的情况,四川省环科院工程所所长王幸锐认为,这类医药原料生产是高耗水行业,按照国家现行规定,每生产一吨药可以排放500吨污水。就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而言,在玉米蒸煮阶段没有污水产生,污水主要产生在青霉素菌体发酵等工艺流程中。
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德元告诉记者,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并没有将污水直接排放,而是在经过厂区内四级污水处理达到国家三级排放水标准后,通过唯一出水口进入彭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后,排放到人民渠六支渠。经检测,水质没有超标,但颜色确实呈现黄色,而要进行脱色处理,投入成本实在过大。
对于擅自超规模扩大生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四川省环保局于2004年4月16日批复了该厂年产800吨6-氨基青霉烷酸项目,彭州市环保局于2005年3月3日又批复了该厂年产400吨6-氨基青霉烷酸项目,总计批准规模为1200吨。而后来该厂呈现出年产3000吨的超规模生产,其中未经过环评的有近2000吨。
对此,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德元告诉记者,在省市环保部门的直接干预下,该厂通过限期整改,“目前生产规模合法,超规模部分要求全部补办手续。这一部分的可研方案已委托四川省环科院制定,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大纲正待编制,10月份可望取得合法手续。”
10、联合国造林工程在河北平山遭毁 村民安全受威胁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7年08月2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7-08/27/content_6612194.htm
资料图片:山脚下正对雨水流向的农户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地处太行山脉中段东麓,由于受山高、坡陡、土薄、森林覆盖率低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得该县成为洪涝自然灾害频发地带。自1986年起,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向平山县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24个乡提供援助,实施为期五年的“2811”植树造林工程;国家也对平山县的自然环境治理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
然而,如今在平山县的部分地区却出现了开山毁林的情况,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甚至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构成了威胁。
8月22日,记者来到平山县下槐镇罗家会村,部分村民向记者介绍,由于村庄背靠的山上在“搞开发”,植被树木全被毁坏,只剩满山的碎石沙土,今年进入雨季以来,居住在山脚下的村民们整日提心吊胆,时刻担心雨水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带来覆顶之灾。
一位村民的家在罗家会村村南黑石沟内的山脚下,与其相邻的还有五户人家。据他介绍,今年一月份以来,有大量的工程车辆进入沟内施工,原本属于“退耕还林”长满植被的山林地至今已有近四百亩变成了“秃山”,并且村民事前对此毫不知情。不久前的几场中雨就使山上的碎石泥沙大量下滑,山上开挖的一条长25米左右、深5米左右的沟渠,在六月的一场雨后被顺水而下的泥沙填得深不到2米。村民在自己的住房周围修起了小型防水堤,即便是这样,一旦下雨他们也是全家都离家躲避,雨停后再回到家中。
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他们住宅后的山岭上。记者看到此处裸露的山体与附近长满树木植被的山岭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且被雨水冲刷出现的沟壑随处可见,大量的泥沙碎石堆积在各处,山体表层变成了一层浮土。在山体的包围中,共有三道山沟,沟内原本生长的大量灌木、植被被埋到了土层之下。从山上向下望去,山脚下的村民住宅正对雨水流向,其危险性不言而喻。
记者又来到了开发者所修筑的防水坝,该防水坝距离村民的住宅只有几米的距离。据村民介绍,该防水坝没有打根基,也没有使用水泥混凝土加固,只是简单地使用碎石修筑。今年夏季的几场降雨,从山上冲击而下的水流泥沙使防水坝已经变形,出现坍塌危险,在村民们的强烈要求下,开发者才在坝底又用碎石加固了一层。
在罗家会村,记者见到了该村的书记封三牛和村主任封昭平。封昭平表示,该项目主要是开发“四荒”,在开挖的地方将会种植果树,此项目的开发商是个人,村里与其签订了50年的承包协议。当记者问到开发的山岭是否在“2811”植树造林工程范围内时,两人均给予了肯定答复。令人感到费解的是,两人不仅对具体的开发面积和双方签订的协议内容说不清楚,并且双方签订的协议也不知放在何处。对于村民所提出存在生命财产危险的疑问,封昭平表示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
记者采访下槐镇党委书记刘书文和镇长韩江涛时,刘书文表示,该项目是罗家会村与开发者双方签订的协议,镇里对此事有所了解,该项目并没有通过立项审批。至于双方签订协议的具体内容以及开发面积、开发目的等情况,他们表示并不清楚。刘书文还向记者表示,该项目是占用了“2811”和“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工程用地,当地的林业局已经对开发者进行了几万元的处罚。
对于记者提出的山脚下的农户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刘书文表示他们也到现场看过,认为从地形上看没有问题,但是不敢百分之百保证不出问题。他说,今年雨后积水达到两米的情况是比较危险,但是村干部和开发者联系进行了排水,没有出现危险。同时他还说,该项目村民同意,村干部支持,镇里也不反对。
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刘书文表示他们正在和开发者商谈给农户参加保险的事宜,但是参加保险的是农户的住宅,村民自身并不给投保,因为人可以离开住宅,不会有什么危险。对村民提出的搬迁要求他却认为并不现实。
一方面,开发项目已经违背了“2811”工程的初衷,另一方面,开发项目造成的破坏已经给当地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植树造林,保持太行山生态环境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平山县出现前面造林、后面毁林的情况,不知当地负责人该负怎样的责任?更何况如此“开发”已经危及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在1996年,太行山区遭遇的洪涝灾害中,罗家会村的村民住宅就有大部分被毁坏,很多当地人对此记忆犹新。在雨水较少的今年,村民或许侥幸逃过了厄运,但在今后将会怎样,我们无法得知。这些如同生活在“覆巢”之下的村民与开发项目经济效益之争将会何去何从,更是值得深思。(记者 朱凯 鲍芳芳)
11、法律终于对“豪华包装”说不了
来源: 新京报2007-8-28 □汪永晨(北京记者)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33/2007/08-28/011@022120.htm
“废弃包装物已经占到城市垃圾的30%!”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毛如柏两年前就为此吃惊。
在一年一度的月饼大战到来之前,终于看到了《循环经济法》草案被审议的消息,其中立法限制“豪华包装”也在其中。
依法限制过度包装,在国外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有了法律的约束,相应的政策也有配合。在美国,超市里不要塑料袋是可以减税的。想当年,我们日子还不那么富裕的时候,家中的塑料袋洗了接着用是一种习惯,而在美国已经很富裕的人家里,因为法律和税收,人们也常常把牛皮纸口袋用完了叠好下回接着用。
我在德国买过一个画有贝多芬头像的杯子,售货员就用纸给我包装。我问他有没有盒子,说是要带到中国。结果被告知,他们只用纸包装,而且请我放心,一定会包得让我安全带到家。在意大利的威尼斯我买过一个当地很有特色的旅游工艺品“戏人头像”。那五线谱的头饰和戴着面具的脸让整个工艺品凹凸不平。即使这样,也是只用纸包了几层我就带回了中国。我问了,整个市场都不提供哪怕是稍微硬点的盒子,和售货员聊天才知道,盒子被他们认为是用不着的包装。当然,我所付的钱也只是工艺品的价,用不着为包装花欧元。
在英国,包装讲究的不是豪华而是人性化。仿信封包装的袋泡茶,有的印有“英国午茶”的字样,有的是一幅温情四溢的育婴图,这种包装深受妇女们欢迎。法国阿贝饼干厂市场部经理说,他们非常看重包装物的减量工作。经过科学测算,把两种型号包装盒子的厚度分别减少1/7和1/3,去年就少用了46吨的塑料原料。
在中国,因为缺乏相关法律约束,常常是另外一种状况。
在超市买东西如果说不要塑料袋,售货员一定会说:“没事”。
公共资源的浪费和售货员有什么关系?一个塑料袋值几个钱?过度包装成了一些商家看重的“经营之道”。
据上海市糖制食品工业专业协会调查,近年来上海市场月饼礼盒的最高价逐年攀升,2002年为588元/盒,2003年为688元/盒,2004年就达到1888元/盒。2006年的一次市场调查发现,300多元一瓶的白酒装在水晶瓶子里的标价就成了1900元。一个化妆品专柜的售货员告诉记者,国外原装进口的化妆品原本并没有大礼盒包装。为了迎合部分顾客的需求,公司只好另外又专门配备了礼盒,每个礼盒的制作成本约为50元。而且,豪华包装的产品,在各种媒体的广告中不仅显眼,也很有用。
“过度包装”、“豪华包装”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谁都知道。可是多少年了,过度包装的毛病就是改不掉。如今,有法可依了,媒体可以此叫板“豪华包装”。《循环经济法》草案规定,单位和个人在设计产品包装物时,必须执行产品包装标准,防止过度包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产品包装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法律固然是要从根上解决问题,但我觉得视过度包装的商业道德为耻辱,也很重要。耻辱者就让他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是不是另一种扳毛病的招儿呢?这当然离不了媒体的配合。如果一边大打“老鼠”,一边又为过度包装的商品大做广告,那过度包装真的就难治了。
12、仅仅规定“超标排放即违法”还不够
来源: 新京报 2007-8-28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845/2007/08-28/011@022223.htm
正在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将审议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并听取全国人大环资委关于跟踪检查淮河、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的报告。
在这次会上,国家环保总局报告说,“水污染物排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面临着旧账未清完,又欠新账的局面。”而全国人大环资委的执法检查结果则表明,淮河、辽河污染物排放超标严重,南水北调工程面临严重污染威胁。
针对这些现象,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作了更加严格的规定。比如水污染事故罚款拟取消上限,改依事故直接损失比例计算罚款;明确超标排污即违法;将跨省江河治污规划批准权收归国务院;以“区域限批”力保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源保护区禁排污口;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制等。
上述规则如果最终能入法,应该能给排污者戴上“紧箍咒”。其中,最有新意的莫过于“明确超标排污即违法”这一法律确认原则。
我国多年以来治理环境的经验和教训表明,经济杠杆既是有效手段,但从某种意义上也形成了拘束。
根据现行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超标排放等行为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后果时,才能被追究责任,而鉴于环境影响效应的滞后性和周期性,等到执法者发现超标排放的危害后果时,这种后果往往已相当严重且不可挽回。
这次修订案中拟规定“超标排放即违法”的原则,正是有效纠正了前述环境保护法律政策的弊端。根据这一原则,那些超标排放的行为,即便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亦属违法。
但现在的问题是,光有这条原则还不够。在未来的水污染防治甚至整个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必须明确违法的责任。这一责任,不仅应当包括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而且应当包括刑事责任。
过去的环境治理政策教训表明,以经济杠杆为主的环境调控,弊端在于可能导致“愈罚愈排,以排创收,以收抵罚”的恶性循环。而通观我国的刑法,只有在第338、339、408条,对违反环境政策的严重行为,规定了刑事责任。这种责任必须以造成严重后果为前提,而对那些虽未造成严重后果,却在超标排放的行为无能为力。在缺乏刑法有效规制和威慑的前提下,排污者显然会通过超标排放追逐利润。
换个思维看,如果在排污者头上架起刑法之剑,规定只要其超标排放到严重程度,就可以追究刑事责任,那么,将会很少有企业主或地方政府负责人,敢冒险去超标排污。
从法律的精神看,超标排放,即便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基于这种行为对环境的巨大威慑,它足以成为公共安全的杀手。因此,在修订水污染防治法时,可以考虑采用两种刑法手段规制违法排放:要么明确规定超标排放即是危害公共安全,可依照刑法有关条文处理;要么结合环境制度的修改而修改刑法,设立超标排放污染物罪。 陈杰人(北京学者)
13、生态环境问题让各级官员备感压力
来源:新华网2007-8-28
http://www.h2o-china.com/news/51642.html
入夏以来,江苏省吴江市环保局局长范新元就没有好好休息过了。为防止境内企业偷排污水引发水体污染,他常常要在凌晨1点到5点工作,对企业进行“夜查”。
范新元说:“市委书记要求我必须每天通过短信,把地表径流监测数据直接发给他,这是目前吴江市最要紧的事。”
吴江只是一个缩影,在伴随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资源消耗与环境恶化成为不争事实的中国,生态环境问题让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各级官员备感压力。
根据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6年中国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指出“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2006年12月,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说:“党和政府已经在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和指导方针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已经同控制人口一样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
2005年底,松花江污染事件暴发,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的解振华引咎辞职,成为新《公务员法》实施以来中国首位引咎辞职的高层官员。此后,不断有官员因污染事件被“问责”。2006年,中共中央发布《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加大了环境保护指标在绩效考核中的分量。
一系列措施让中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态势得到一定程度扭转。2007年上半年,全国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下降0.88%,COD排放增幅也有所下降。国家发改委预测,随着产业界调整力度的加大,预计今年COD排放会出现拐点,这将是中国几年来首次出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下降。
与此同时,中国开始尝试绿色GDP核算,以期展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物量全景图,为国家制定绿色发展政策提供技术基础和科学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玉歆评价说:“党和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理念和行动大大强化,一种明确而坚定的加强环境保护的政治基础已经形成。”
在一个已经习惯了长期不算环境账的GDP考核体系下,衡量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生态损失代价意味着短期“政绩”将有所缩减,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一度遭到某些地方的抵制。
然而,越来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各级官员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发展思路。
今年5月底,江苏无锡太湖水域蓝藻暴发,无锡市区80%以上家庭的饮用水源遭到污染,城市供水陷于瘫痪,富裕的无锡人自嘲“开着宝马喝脏水”。
污染事件使从无锡市到江苏省的官员们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说,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结果是“自取灭亡”。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向媒体表态,只要能把太湖治理好,“哪怕GDP下降15%,这是我们向大自然还账”。
经济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同样也使欠发达地区的官员压力增大。今年早些时候,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表示,西藏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保护生态环境是目前西藏各级部门的重要任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的环境问题依然非常严峻和复杂,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还远没有到来。”王金南说。这表明,作为执政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共各级官员将要面对环境问题的挑战,做出不懈努力。
14、“环保罚单”应触及个人腰包
来源:广州日报2007-8-28
http://www.h2o-china.com/news/51637.html
水污染事故的处罚有望不再设置上限。8月27日,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明确提出,水污染事故的罚款将依照事故直接损失的比例计算。(8月27日新浪网)
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在我国,重大水污染的罚款上限是100万元;对大气污染行为法律所规定的处罚上限为50万元;一般企业违法排污最多罚10万元,而且每月只能罚1次。在低违规成本面前,环境违法事件层出不穷,污染状况日益严重。一些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后居然也“入乡随俗”,大幅降低环境标准,公然排污,把中国当成了垃圾场。
现在,国家重新修订水污染防治法,对水污染事故实行分级管理,一般事故或者较大水污染事故,按照20%计罚,重大或特大水污染事故,按30%计算罚款,并报请责令关闭。面对成数十倍、数百倍乃至数千倍放大的违法成本,相信那些跨国公司、私营企业肯定会胆战心惊,因为一旦被查处,他们就有可能倾家荡产。
可我们的国有企业也会如此惧怕吗?我看不见得,因为罚款即使再多,也是国家掏钱,个人不伤一根毫毛,何惧之有?更为主要的是,由于现在的政绩考核模式是以GDP论英雄,以财政收入排座次,那些效益好的国有企业往往是地方政府的“掌上明珠”,在权力支持下,这些国企无视环保法规、偷排偷放以提高效益的可能性非常大。果真如此,那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岂不是要被人钻空子?
如何封杀这一现象呢?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让环保罚单触及个人腰包,谁违法排放,造成损失,在对企业进行惩罚的同时,让责任人个人也承担高比例的经济责任,这样一来,那些国有企业的老总恐怕就很少有人敢再胆大妄为了,割个人的“肉”,谁不怕疼?
15、跨国企业的双重标准是“自毁长城”
来源:《上海证券报》2007年08月2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177986.html
从33家到80家,再到目前的上百家,据报道,包括百事、通用、3M等在内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出现在了由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搜集整理的污染企业名单上,有的甚至已经成了当地的污染大户。
近日,由益普索研究集团发布的《2007:中国人眼中的跨国公司》指出,73.1%的人表示了对跨国公司“把污染产业和工厂转移到中国来经营生产”的强烈不满,56.6%的公众对跨国公司收购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将损害中国经济独立性表示担心。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拙劣表现,可以说是“自毁长城”的不智之举。
百事、雀巢、通用、三星、3M等皆属“世界500强”,美国百盛餐饮集团旗下的肯德基和必胜客等也并非刚刚建立,不仅拥有雄厚的资金优势,同时具有现代环保技术及国际标准。丹麦嘉士伯集团中国区副总裁王守仁说:“环境保护在嘉士伯公司的发展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嘉士伯在所有投资项目进行的初期,都会建立关键功能指标体系和环境保护汇报制度,以确保嘉士伯的合资厂在运营时能够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做到最好。”大部分上了污染企业名单的跨国公司,其实在环保方面都拥有良好的口碑。
我们知道,发轫于西方的现代企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企业伦理道德问题就受到关注。当时出版的《拿叉子的野人:二十一世纪企业的三条底线》一书曾引起过许多西方大企业的关注,该书作者认为,企业除了要对其盈利能力保持合理关注之外,也要关心环保和社会公正。由此,许多跨国公司为了打造良好声誉,制定了非常严格的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责任标准。这些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之前,也曾信誓旦旦地对环保作出过承诺。
遗撼的是,他们实行的却是双重道德标准。在其本土厉行环保,不敢越雷池一步。可在发展中国家,则实行另一套社会责任标准。在其本土8家工厂7家达到零排放的一个日本公司,在中国却连最基本的排放标准都未达到。日资上海花王有限公司因“任意排放超标废水,违反水污染物防治管理规定”而被上海市环保局列入“违法企业名单”。由德国诺尔起重设备有限公司投资的招商局福建漳州开发区诺尔起重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因“未建污染治理设施便擅自投入生产,造成严重污染,威胁饮用水安全”,被列为福建省十家挂牌督办企业之一。
在建设初期未执行“三同时”制度,未建污水处理设施;任意排放超标废水;未建污染治理设施便擅自投入生产———这些公然挑衅现行环保法规的行为,相信在其本土决不会为,也决不敢为,何以到了中国就肆无忌惮,甚至上了黑榜?迄今,肯接受第三方审核评估的企业只有7家,已做和正在做第三方审核的企业只有3家,这让我们看到了资本的傲慢与偏见,强势利益集团的蛮横与霸道,也看到了商业利益至上者的道德堕落和伪善。
同样,雀巢、联合利华等跨国食品公司虽已在国外市场做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的承诺,却不肯对中国消费者做出同样的承诺。国税总局曾透露,2004年,我国外企的亏损面达50%以上,其中很大部分是不合理亏损。益普索的报告分析,跨国公司“假亏损、真避税”的技巧并不神秘,主要是采取“高进低出”的形式,形成账面上的亏损,达到把利润转移的目的。31%的受访者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采用双重标准表示不满,认为这是对中国消费者的歧视,事实上也是对中国法治体系的不尊重。
我们在谴责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沦丧和道德伪善的同时,也应思考他们何以会实行双重标准?不能不看到,企业道德行为是建立在社会灵敏的惩罚机制之上的。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一旦公司出现不道德行为,除了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市值立刻会受到不利影响,还会受到执法机构天文数字的罚款,足以使其破产倒闭。安然、世界通讯、安达信等事件都是活例证。而在中国,不说企业污染普遍存在,不说处罚约束机制不健全,甚至最大的罚单也仅是100万元,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为了GDP而对跨国公司的不良行为过于宽纵,这亦是其“入乡随俗”,肆意开办血汗工厂,使污染到处横行的重要原因。
因此,完善法规体系,强化监督和惩罚,依法关停,已成为遏制跨国企业肆意在中国产生污染的当务之急。
16、请你们饶了这条河!
——十问柏条河的开发商
□ 谭作人
柏条河究竟惹了谁了,你们如此放它不过?你们一次又一次英勇顽强地坚持内部运作,要拖省领导和省政府下水,为你们开发柏条河背书,你们太自私了!你们的操作方式太陈旧太灰色太不光明正大了!
这里,我说的“你们”不是别人,只是都江堰管理局和下属的“有权”开发柏条河的岷江水电开发公司,以及具有港资背景的四川鸿能水务实业公司(下称二公司)。
而我说的“柏条河”只是一条总长44.76KM,总落差185M,平均比降4.13%,平均径流量11.7亿M3的平原小河。然而,柏条河是成都城市主要水源地,是城区生活生产生态的供水主动脉,是名符其实的成都市的母亲河。
也许,正是因为柏条河具有城市“供水总开关”的特殊属性,二公司才如此执着地放它不过?我真不希望你们满足我的“最坏的恶意猜测”。
2007年8月17日,成都市部分专家学者及NGO成员,顶着酷暑,再次全程考察了柏条河。综合各方意见,结合专家的见解,我在此向柏条河的开发商提出十个问题,请你们认真倾听,并给成都市人民一个答复——毕竟,柏条河是成都市的生命河,成都人民有权知情。
1、柏条河的功能定位。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国务院已对中国国土资源按优先、重点、保护、禁止四类功能定位,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在成都平原的蒲柏走江四大支流中,有关方面正对全境位于成都境内的柏条河进行保护性合理规划,拟建设成为一条绿色的河流生态走廊。随成渝实验区建设全面开始,成都外环路内规划人口将由400万增加到800万,城市供水翻番,生活污水将由100万吨增至300万吨。因此,二公司目前的开发规划,与成都市的城市发展意向有直接冲突。
2、柏条河的开发原则。二公司多次修改后的开发规划,仍十分强调“水调服从电调”的开发原则。这是水利部门在山区水电开发中常用的霸王原则,也是汪部长纠正过的错误原则。这种以部门利益侵害公共利益,以局部利益分割整体利益的原则,本来就错,强搬到平原小水电项目上,是错上加错。
3、柏条河的服务对象。柏条河全境位于成都市内,是府河、沙河唯一的水源河,也是大半个市区的供水河,理所当然应以成都市为主要保障供水对象。成都市GDP占全省1/3强,作为经济资源配置,无论生产生活用水还是城市生态环境用水,都首先应在供水上得到确切保障。否则,就是都管局的工作失职。在岷江来水逐年减少的情况下,都管局却盲目的把农灌面积扩增至1500万亩,必将人为地加重水资源的提前短缺。
4、柏条河的生态功能。柏条河是成都平原唯一一条尚未进行水电开发的生态河流,其河流生态相对完整。如果对其进行全渠硬化的水电开发,将会产生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影响。在岷江流域开发程度高达75%,远远超过40%的河流健康安全线的前提下,柏条河的水电开发无异于在岷江生态安全问题上雪上加霜。目前,水利部前部长汪恕城先生对于“健康河流”的承诺,应该还不至于过时吧?
5、柏条河的环境影响。二公司多次修改后的梯级开发计划,包括最近改定的渠化27.09KM,修建10级闸坝式电站的方案,仍以筑堤雍水,形成地上悬河来维持水头,以保证发电出力。这样势必扰乱原有排灌渠系,形成局部内涝。坝前雍水将降低流速,加重水质污染。河道全砌衬将影响河流自净能力。而河流半砌衬则可能因渗水而造成两岸下湿田、冷浸田。这些问题,希望能有无直接利益相关的权威机构,来作出严肃认真的项目环评和战略环评。
6、柏条河的防洪隐患。十级电站开发,包括河槽下挖,不可避免会造成十条地上悬河,坝前河堤将高出地面7~10M(2~3层楼高),使自流灌溉两千多年的成都平原无端地头顶“十盆水”,将不可避免地造成防洪隐患。而河堤高砌之后,柏条河灌溉渠系及大气降水将无法顺流归位,形成局部内涝危险。
7、柏条河的交通影响。二公司现方案在石堤堰以上修建十处电站,因水位雍高,水量增大,过水断面改变,原有路桥交通系统受到影响,大部分桥梁过水将受到考验。这是河流水利或水电开发必须同时予以规划并充分考虑的一种责任,不可装聋作哑,敷衍塞责。
8、柏条河的旅游价值。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除去渠首三大工程外,其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的内江各级分水工程,是必不可水的配套工程。可以说,成都平原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扇形自流灌溉水系,是迄今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千年河流生态工程。柏条河,及其所属的三道堰、石堤堰,团结堰,就是其中融生态、生产与生活为一体的标志性工程,具有极高的旅游观光、学术考察及河流景观价值。这些价值如果毁于低水头小发电量高投资大工程量的水电开发工程,无异于因小失大,舍本求未。
9、柏条河的综合开发。柏条河地处城西上风上水之地,随沙西线建成通车,将形成一条文明路、一条生态河伴行的城市休闲旅游新通道,给郫县、彭县、都江堰带来重大利益。因此,沿河自然生态风光的保护,三道堰、古城镇、石堤堰、横山子,乃至唐昌古镇等历史文化风光资源的综合开发,应是沙路柏河的主导思维。如果为了部门利益而牺牲整体利益,仅仅为了2.9亿元的发电经济净现值,而影响到柏条河流域广大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不合理,不应该的。
10、柏条河的决策模式。由于历史的原因,都江堰管理局成为岷江中游水资源配置的枢杻部门。然而在法理上,它只是一个水行政管理部门,而非水利和水电开发部门。按照执政为民的当代观念,它的管理职能应该转型为服务职能。至少在柏条河,它的最大服务对象就是成都市,并以保障城市供水(包括生产生活生态供水)为主要服务内容。省管河道不等于省管河流,使用权不等于所有权,更不等于流域开发权,希望都管局,不要在发展决策上将错就错,错位越位。
2006年9月12日及11月21日,四川省发改委两次对省政协聂秀香等7位委员的《关于科学决策,谨慎对待柏条河开发项目的提案》作出答复,对其中五条建议予以肯定。2007年6月5日,蒋巨峰省长作出有关批示:“都江堰灌区究竟今后建设怎么把握,现在存在多种意见,有个科学论证,尊重规律、合理规划和安排的问题,务请慎重,要科学合理地提出方案,严格程序,实行科学民主决策”。2007年6月14日,成都市水务局对市政协第200号提案给予答复:柏条河全河段均在成都市境内,其开发方案与成都市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息息相关,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
可以看出,四川省政府和成都市政府对柏条河开发问题十分关心,十分谨慎,没有深思熟虑,是不会乱开发的。这是柏条河的幸运。
作为成都人,我们关心城市的母亲河。我们支持对柏条河进行综合治理,从河道疏淘到河岸整治,从河流开发到流域治理,正如支持成都当代的二次治水工程,从府南河河道整治,到沙河河流整治。这次,柏条河的治理模式,应该更全面,更合理,更和谐,更先进,更可持续。如果不是这样,那将是柏条河的灾难和成都市的悲伤,这样做,至少是不对的。
七十年前的抗战危局中,一位前辈文人王芸生面对大发国难财的腐败官员无可奈何,只得悲呼:请你们饶了国家吧!而现在,在没有完整可靠的河流开发规划之前,在河流开发管理体制和机制没有理顺之前,在成都市的城市水危机全面爆发之前,我也要向二位开发商呼吁:请你们饶了这条河吧——至少,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