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八月二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八月二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2007-08-22

今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环保总局要求专项整治造纸业污染

2、东北将建国家能源保障基地

3、违规外企5天增10百余跨国企业上环保黑名单

 

地方信息:

4、“圣帕”发威 湖南部分河流水位超历史

5、云南省积极推进大江大河综合防洪治理

6、成都强化饮用水水源安全监管

7、合肥对两大水库周边16个污染点治理再出重拳

8、甘肃:尕海湖重现水天一色鸟飞鱼跃

 

重大水事:

9、《人民日报》:三峡电站过半机组并网发电(图)

10、新华网:黄河今年汛期调水调沙共有4400多万吨泥沙入海

 

深度报道:

11、污染物减排,还要加把劲

12、工业园区成污染“重灾区” 谁在扼杀百姓健康?

 

环境时评:

13、中国环境的“人民公敌”是什么?

14、限行成功还需冷静思考

15、改善环保需要政府和民众双重觉醒

 

 

 

1、环保总局要求专项整治造纸业污染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7年08月22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8-22/051513715420.shtml

  中新网8月22日电 据国家环保总局网站消息,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在京召开全国造纸行业抓整治、促减排环保专项督查电视电话会。会议强调,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要通力协作,深化落实各项污染减排政策措施,开展全国造纸行业专项整治督查,共同推进造纸行业结构调整和污染减排工作。

  会议首先通报了2007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减排的基本形势。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周密部署和统一领导下,全国各地积极行动、狠抓落实,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污染减排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主要污染行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落后产能淘汰工作进展缓慢,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扩张趋势尚未完全遏制。特别是造纸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控制造纸行业COD排放量已经成为全国工业COD减排的关键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以造纸企业减排为重点,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期淘汰落后产能,实现造纸行业增产减污目标,为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做出贡献。

  会议对造纸行业专项督查的目标和工作措施提出明确要求。他说,自2000年以来,环保总局联合有关部门多次开展严打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造纸企业进行清理取缔。但由于各地还存在淘汰落后产能执行不力、企业等待观望和盲目扩产治理等问题,造纸行业环境违法的现象依然相当严重。为确保今年环保专项行动重点任务的完成,各地要集中力量,对前一阶段造纸行业的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督查,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进一步摸清底数。各地要切实加大对造纸行业专项检查和督查力度,切实掌握辖区内造纸企业的底数。各省级环保部门要对辖区内已经取缔关闭的、停产整治和限期治理的企业,落实行政处罚措施的情况进行检查,认真审核数据,并在今年8月31日前上报造纸行业专项督查报告。

  第二,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各地要根据造纸行业专项整治工作要求,细化工作任务,将淘汰关闭、停产整治和限期治理任务划分责任区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细化工作时限,列出具体整治时间表和工作任务,按日推进,按周检查;细化工作措施,建立考核和验收制度,合格一家验收一家,完成一个地区考核一个地区。

  第三,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取缔关闭国家规定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当地政府要依法下达取缔关闭通知,有关部门要断水断电,依法注销或吊销其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企业要拆除和就地销毁生产设备。坚决停产整治没有碱回收装置的纸浆生产线或严重超标排污的造纸企业。坚决限期治理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排污的造纸企业。

  第四,切实落实责任。对于不执行国家规定,未对应依法取缔的企业下达取缔关闭通知的,要依法依规追究政府有关领导的行政责任;对辖区内造纸企业底数不清的,对违法排污的造纸企业未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罚措施的,追究环保部门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五,加强督查督办力度,建立完善后督察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形成对造纸企业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东北将建国家能源保障基地

来源:中欧环保网 2007-8-22  

http://www.cfej.net/Environment/ShowArticle.asp?ArticleID=7860

   建设俄罗斯边境至我国东北地区的原油管道、启动东北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扩大天然气生产规模……昨日出台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勾勒出了东北地区能源工业发展的蓝图,同时还明确这里将建设国家能源保障基地。

  “中俄关于原油管道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越来越接近具体的实施阶段。”昨日,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张国宝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东北地区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区域,《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

  “要延续大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张国宝介绍,现在新发现的大庆深部的天然气,预计可建设年产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项目。“十一五”期间,东北天然气管网工程也将动工,其中包括哈尔滨-长春-沈阳-唐山主干线以及10条支线。此外,东北地区还将建设呼伦贝尔至辽宁中部的输电通道,优化电网建设。

  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2010年,东北地区规划煤炭生产规模3亿吨左右,原油生产规模5700万吨,天然气产量70亿立方米,电力装机容量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

3、违规外企5天增10百余跨国企业上环保黑名单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2007年08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153097.html

  从第一份环保违规名单的33家跨国企业,到8月15日的90家,再到昨日超过100家的名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出现环保违规。《每日经济新闻》昨日从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得到的这份污染企业名单获悉,这其中包括著名的百事、惠尔普、博世等世界500强企业,也有如日清、花王、嘉仕伯等公众熟悉的品牌。

   违规外企5天增加10多家

  据了解,这个名单是由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从国家环保总局以及各地环保局等渠道搜集整理的,这些跨国公司因违反中国最基本的环保法规而被有关部门通报。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截至8月20日,出现在污染企业名单上的跨国公司已超过了100家,仅5天时间就增加了10多家,涉及食品、电子、化工、机械制造等诸多行业,有的公司在中国的多个投资公司或分公司都存在超标排放、违反中国法律法规的现象。这些跨国公司绝大多数来自日本、美国和欧洲诸国,其污染企业有约三分之一设立在上海,其余则分散在全国各地。

  除雀巢、通用、三星、3M(这几家都在2005年的时候违规过,但此后并未再有被通报)等世界500强在华企业外,一些中国公众熟知的品牌也“榜上有名”。值得一提的是百事公司,在上次被曝光后却又增加了两家旗下的子公司违规;日资上海花王有限公司因“任意排放超标废水,违反水污染物防治管理规定”被上海市环保局列入“2005年第二批本市环保系统查处违法企业名单”,此外还包括和日本日清食品公司相关的华龙日清食品公司和上海日清食品公司等。而博世、惠而浦等制造企业也被环保部门在2007年初通报有污染超标排放的通报情况。

  这些资料还显示,一些跨国企业不仅违规,还成为了当地的污染大户。如丹麦嘉仕伯啤酒有限公司参与投资的甘肃天水奔马啤酒有限公司在建设初期未执行 “三同时”制度,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在嘉仕伯2005年收购该公司之后,其工业废水继续直接外排,横穿天水市东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给当地人民的饮水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此后当地政府要求其整改,该公司却对此一拖再拖。由德国诺尔起重设备有限公司在国内的子公司,因“未建污染治理设施便擅自投入生产,造成严重污染,威胁饮用水安全”,被列为福建省十家挂牌督办企业之一。

  马军称,这只是在华跨国企业违规记录的一部分,上述名单只涉及有水污染的企业,其它诸如大气污染的企业并未包括。

  主动整改企业仅3

  在这份消息被曝光后,上榜企业也开始行动起来。马军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目前已有30多家上榜的跨国企公司主动联系商谈,解释企业超标排放的原因以及已经采取的整改措施。但到目前为止,肯接受第三方审核评估的企业只有7家,已经做了和正在做第三方审核的企业只有3家。已经完成第三方审核并且审核报告获得通过和认可的企业将会从污染企业名单中被清除。

  马军对这些主动解释及交流的企业表示一定的肯定,尽管有多家企业用“疏忽”、“意外”这样的字眼来为自己辩解。但像百事可乐这样的企业令他非常遗憾:该公司两家子公司被当地政府公布环境违规,却不对公众做出正式的解释,更没有主动说明另有两家子公司同样因环境违规被要求整改。此外,如日清旗下的多家合资子公司上榜后,马军得到日清的解释却是合资公司的环境违规与其无关,他认为既然合资公司与总公司共用一个品牌,投资方显然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

  《每日经济新闻》昨日也联系了名单中的部分企业。百事可乐公关部负责人发来一份《环保节能在百事》的资料,称有要事在身日后再做沟通;日清公司负责人戴先生则表示,违规是2004年的事情,企业已经做了整改(记者又发现了环保局对日清子公司在2006年违规排放的通报),但对于2006年和2007年三家华龙日清子公司环保违规情况,却称不是日清的问题,因为日清占有股份少,已不参与经营;嘉仕伯接此采访消息但未予回复;惠而普与博世则未予转接负责人。

  跨国企业环保标准内外有别

  事实上,大部分上了污染企业名单的跨国公司在环保方面都拥有良好的口碑,但是,一些跨国公司并没有遵守自己的环境承诺,他们进入中国以后很快就“入乡随俗”,降低了环境标准。如一家日本公司,其在日本的8家工厂里有7家都达到了零排放,但在中国却连最基本的排放标准都没有达到。

  目前,名单中的污染企业总数已经上升到7000多家,除100多家跨国企业外,绝大多数仍然是国内的企业。马军认为,中国一些企业的低环保水平不应该是跨国公司环境违规的借口,面对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跨国公司必须和中国的本土企业一起承担起自己的环境责任。

  新闻链接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是一个环保非政府组织(NGO),由该中心主任马军创办。目前已开发出国内第一个水污染公益数据库并发布“中国水污染地图”,致力于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信息公开。马军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06年最具影响力百人”。

  相关新闻 三部委昨发上半年“环保公报”

  主要污染物排放一升一降今年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新华社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1日发布《2007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公报称,今年上半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63.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88%;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91.3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24%。

  国家环保总局总量控制办公室负责人赵华林表示,今年中国主要污染物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主要突出问题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经济增长超过预期,增长方式仍然粗放;环境法制不健全;减排投入不足;基层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环境执法监督不严;政策措施不完善等。

赵华林说,各地在今年下半年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积极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的各项要求。(何建波)

4、“圣帕”发威 湖南部分河流水位超历史

来源:中国气象报2007年8月22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8384

受“圣帕”连续强降水影响,湖南省湘水流域干支流全面上涨。湘水一级支流米水上游发生超历史洪水,五里牌站21日2时出现洪峰水位93.39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65米。耒水永兴站22日3时洪峰水位101.73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08米;22日8时,米水甘溪站水位79.65米,流量4300立方米每秒,超警戒水位2.15米,水位仍在持续上涨。东江水库21日17时出现7620秒立米入库洪峰,今日8时,水位达279.92米。

目前暴雨洪水造成湖南株洲、郴州、衡阳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多处山体滑坡,大量农田受淹,山塘、堤岸损毁,房屋倒塌,桥梁被毁,公路中断。3市20个县357个乡(镇)240多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人,洪灾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2.14亿元。

这次降水过程是湖南省今年以来强度最大、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目前的抗灾工作,明确要求要全力以赴确保水库安全,确保堤防安全,确保不因山洪灾害出现群死群伤,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省长周强要求各地各部门包括气象、水文齐心合力,全力以赴做好当前的防汛抗灾工作。 (许霖)

5、云南省积极推进大江大河综合防洪治理

来源:云南日报 2007年8月22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8383

近年来,云南省先后投资8.09亿元对南盘江、大盈江、瑞丽江、澜沧江景洪段、南汀河孟定段、红河河口段、怒江六库段等10条重要江河或国际国界河流进行综合防洪治理。目前,10条重要江河或国际国界河流的综合防洪治理基本完成,共新建或加高培厚堤防333.21公里,新增保护人口187.73万人,新增保护面积144.86万亩,为沿河区人民筑起了安全屏障。

流经云南省的南盘江、怒江等江河防洪标准普遍较低,有的甚至成为威胁沿河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大隐患。如南盘江曾多次泛滥,最严重的1997年,洪水袭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亿多元;而澜沧江的景洪段,由于下游河道出口狭窄,常常造成景洪坝区洪水泛滥,有6000多亩农田几乎年年被淹,并严重威胁景洪市的安全。

从1998年以来,云南省积极利用国债资金,加大对重点江河的综合治理,先后上马了南盘江防洪工程综合治理(沾曲陆段、宜良段),投入资金3亿多元,改建河闸、加高培厚河堤护岸,还完成了南盘江上游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南盘江上游初步建成了现代化的防洪体系,防洪标准从几年一遇提高到三十年一遇。而过去基本不设防的大盈江,几乎年年泛滥。启动防洪工程综合治理项目后,投入资金8970多万元,对重点防洪险段进行综合整治,筑起达标堤防54公里,加高培厚河堤29公里,还完成了新筑主堤、新筑丁坝等工程。同时,还通过采取生物措施进行治理,在堤坝上植树种草,把排水除涝与分洪滞洪相结合,节省了投资,美化了环境。工程完工后,可保护人口38.8万人,保护耕地面积36.6万亩,防洪标准达到了二十年一遇。此外,怒江六库段、澜沧江景洪段、南汀河孟定段等,通过几年的建设,防洪标准有了较大的提高,维护了边疆的稳定。

6、成都强化饮用水水源安全监管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7-8-22

http://www.h2o-china.com/news/51467.html

    今年7月以来,按照国家和四川省对环保专项行动阶段性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成都市不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违法排污问题进行全面清理排查与综合整治,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据了解,此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部署开展全市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状况调查;二是对直接或间接导致饮用水源地水质超标的排污企业,进行严查重处和限期治理;三是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监管,完善在线监测、监控设施管理,确保废水排放稳定达标;四是对影响水源水质较大的畜禽养殖场、农家乐、屠宰场等行业,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进行现场清理、检查、整治和规范,处罚和关停了一大批违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五是结合集中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违法排污问题的工作要求,在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作保护区标志和宣传牌、清除保护区内的污染源、消除保护区内的安全隐患、制订保护区内的环保应急预案和措施方面,不断完善相关监管体制、机制,确保水源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记者 辜迅)

7、合肥对两大水库周边16个污染点治理再出重拳

来源:安徽商报2007-8-22

http://www.h2o-china.com/news/51451.html

  因威胁合肥市460万居民“大水缸”——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的安全,合肥市对“大水缸”周边的违法排污企业再出重拳。记者昨日从该市水务部门获悉,该市政府公办厅日前转发相关通知,限时在2007年底前整改“大水缸”周边16个污染点。 

  4处畜禽养殖点9月底前搬迁 

  据了解,合肥市2007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展开后,该市环保专项领导小组对市辖区范围内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存在的环境污染行为和环境污染隐患进行了排查,昨天转发的通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处理意见。合肥市环保专项领导小组在排查中发现,“大水缸”周边的一些畜禽养殖点养殖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外排,形成地表径流,对水库水体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经查,市区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周边二级保护区内,目前有4处规模不等的畜禽养殖户,其中蜀山区2户、庐阳区2户。 

  整改意见:为加大市区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重点污染源整治力度,该市要求,2007年9月底前,由蜀山区、庐阳区政府各自组织搬迁,并将处理结果报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7个违规建设项目面临整改 

  经排查,目前市区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二级保护区内违规建设项目有:2个建筑搅拌站(十八岗村1个、草堂村1个)、十八岗制砖场、佳州印刷包装厂、三十岗程龙村复建工程、长丰岗集纸箱厂、双凤工业园凤梅家园,以上项目均未办理环保审批手续,属典型的未批先建违法项目;三国城休闲度假村,园区内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其餐饮废水、生活污水等对董铺水库水体有重大污染隐患,工程竣工后未办理环保验收手续已对外经营。 

  整改意见:1.2007年9月底前各建设项目所在县、区政府,责成项目单位立即停止建设、搬迁或补办环保审批手续,不接受整改的,环保部门依法按上限给予经济处罚,供电、供水部门立即对其停电、停水,监察部门依法追究行政当事人责任。2.合肥市园林局责成三国城休闲度假村立即停止经营活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经环保部门依法验收合格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蜀山叉支渠9月底全面截流 

  由于没有完善的市政污水管网,蜀山区井岗镇区域内单位、居民生活污水大多通过蜀山叉支渠(包括东渠、西渠)汇集,流入董铺水库;东渠上游的井岗镇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污水通过东渠流入水库。这是目前该区域内对董铺水库影响最大的污染点源,昨天记者来到蜀山叉支渠时看到,这里水体发黑,污染依旧,老远便闻到一股令人恶心的臭味。 

  整改意见:合肥市市容局会同蜀山区政府、合肥市规划局,把井岗镇垃圾中转站搬迁纳入下半年工作计划。2007年8月底完成项目选址工作,年底前新项目建成、运行。合肥市建委、蜀山区政府要加快建设区域内的污水管网工程。2007年9月底前,全面截流蜀山叉支渠两侧所有排污口,杜绝污水流入董铺水库。 

  截流一级保护区内所有排污口 

  排查中,专项领导小组还发现,目前各县辖区内除靠近城区周边少数集中饮用水源地已划定保护区外,其他区域(乡、镇、中心村)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尚未划定保护区范围,也未设立水源地规范化标志,饮用水源存在安全隐患。 

  整改意见:各县政府于2007年9月底前,依照《合肥市城市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及饮用水源安全应急预案;清理整治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截流一级保护区内的所有排污口。 

此外,合肥市环保局、水务局还将在2007年9月底前,按规定在两大水库周边设立规范化标志,对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范围予以确认;合肥市有关部门将严格项目审批,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不得建设与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不得批准建设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合肥市水务局将彻底查清两大水库一级保护区内村庄、人口和农田情况。该市环保专项领导小组将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市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违法行为整改情况进行督查,对整改缓慢、措施不力、未按期完成整改任务的,由监察机关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陈酿、武鹏、陈亚虎) 

8、甘肃:尕海湖重现水天一色鸟飞鱼跃

来源:兰州晨报 2007年8月22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8393

圣湖尕海水天一色

人为因素导致三次干涸引起世界关注

筑坝引水围栏禁牧紧急拯救“高原明珠”

2000年,“高原明珠”尕海湖的第三次干涸见底曾引起世界关注。7年后,记者站在尕海湖畔,眼前是一波万顷、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色,圣湖尕海重现天蓝水清鸟飞鱼跃的壮观景象。据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介绍,7年来,通过筑坝引水、围栏禁牧等一系列生态措施,尕海湖的水域面积已增至2100公顷。

圣湖尕海曾三次干涸

尕海湖地处甘肃省甘南州禄曲县境内,是藏族同胞心中的圣洁之地,素有“高原明珠”之美誉。然而,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过度放牧,人们对草地资源的利用重取轻予,尕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地表裸露,草场沙化,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湿地萎缩。

1995年,尕海湖首次干涸见底,曾经一波万顷、天湖一色的圣湖成了一个硕大的沙坑。1996年春,尕海湖有了少量积水。1997年,湖水再次干涸。2000年,圣湖尕海出现了最严重的一次干涸,湖内的生物遭遇灭顶之灾,死鱼的腐尸臭味像幽灵一样飘荡在草原的上空。

筑坝引水拯救高原明珠

圣湖尕海的三次干涸,引起了省上有关部门、甘南州以及则岔尕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度重视。2000年起,一场拯救尕海,保护湿地的行动悄然展开。为了保证尕海的水源,国家投入巨资筑坝引水,将尕海附近的忠曲河的河水引入尕海湖区。之后又采取了围栏育草、禁牧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湖区周围的湿地。几个月后,圣湖尕海水量逐步增加。到了2006年底,尕海湖区周边60%以上的干涸山泉碧水涌动,水域面积由干涸前的470公顷增至2100公顷,增加了3.5倍,成为甘肃最大的高原淡水湖。三次干涸见底的尕海湖重新出现了一波万顷、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象。

尕海天蓝水清鸟飞鱼跃

2007年8月13日上午,陇原环保世纪行记者采访团来到了美丽的尕海湖畔。草原的天空深邃如井,云如裙裾。镶嵌于草原之中的圣湖像一面明净的镜子,倒映着蓝色的天,白色的云。近处的湖面上,鸟飞鱼跃,波澜壮阔。8月是草原最好的季节,柔风夹杂着湖畔的花香扑面而来,顿感心旷神怡。湖边成群飞起的水鸟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种水鸟黑羽白腹,秀美的双腿及长长的嘴巴红得鲜艳,它们时而在空中盘桓,时而掠过水面,轻落于草甸,一起一落间,身姿舒展优美。

据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袁峰晓介绍,此鸟名为黑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世界目前仅有2000只黑鹳,分布在我国的约有1000只。2004年,科研人员在尕海湖发现了10只栖息的黑鹳。到了2006年,这里的黑鹳数量猛增至126只。另外,近年来,随着尕海湿地生态的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鸟类在这里迁徙、栖息。目前,分布于尕海湿地的鸟类达48种,其中就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玉带海雕。

尕海冲刺国际重要湿地

尕海湿地是我国的重要湿地,是黑鹳、黑颈鹤等珍稀水鸟的重要栖息繁殖地。据统计,尕海湿地现有27种国际濒危野生动物,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全球意义。袁峰晓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保护尕海湿地,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合作,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准备争取将尕海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目前,有关申报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横穿湿地的尕玛公路部分路面被浸于水下,公路上疾驶的车辆给水鸟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据了解,由于尕玛公路的影响,国家在审批保护区总体规划时,将尕海湖分为核心区,而将天鹅湖划为实验区。而国内外的湿地保护专家却一致认为,天鹅湖也是尕海湿地的重点区域,应该划入核心区。为了更好地保护尕海湿地,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吁国家有关部门能尽快将天鹅湖纳入尕海湿地的核心区,同时,迫切希望横穿湿地的尕玛公路能早日改道,还栖息于这里的生灵们一个宁静和谐的生存环境。

9、《人民日报》:三峡电站过半机组并网发电(图)

来源:《人民日报》2007年8月22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8347

本报武汉8月21日电 (记者顾兆农)8月20日16时,三峡右岸电站21号机组结束72小时试运行,正式并网投产发电。至此,三峡电站已有17台70万千瓦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投产发电。据悉,三峡工程共计划安装了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图为位于三峡电站附近的电力输送线路。

10、新华网:黄河今年汛期调水调沙共有4400多万吨泥沙入海

来源:新华网2007年8月22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8365

新华网郑州8月22日电(记者李丽静)据黄河防总办公室提供的消息:最新水文分析结果显示,黄河2007年汛期调水调沙,小浪底水库排沙出库4590万吨,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下河段全线发生冲刷,共有4400多万吨泥沙被输送入海,使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过流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据介绍,汛期调水调沙,是将洪水调度与水沙调节相结合,充分利用中小洪水特性来塑造协调水沙关系的调水调沙,它不同于以往单纯利用水库蓄水开展的汛前调水调沙。

2002年以来,黄河连续6年进行汛前调水调沙,4.8亿吨泥沙被输入海洋,下游河道主槽平均刷深了一米多,最小平滩流量由原来的不足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3700立方米每秒。

黄河今年汛期调水调沙,是2007年继汛前调水调沙之后的第二次调水调沙,此前于6月19日至7月3日进行了汛前调水调沙。

受降雨影响,7月29日开始,黄河北干流、泾渭河、伊洛河、沁河同时涨水。黄河防总决定,启动汛期调水调沙机制,塑造有利于水库减淤、河道减淤的水沙关系及其径流过程。

据悉,今年黄河汛期调水调沙从7月29日开始,到8月12日结束。黄河干支流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四座水库联合调度,对不同来源区的洪水、泥沙进行时空组合,准确对接,确保了以花园口站流量3600立方米每秒和40千克每立方米含沙量为控制指标的洪水、泥沙过程。

黄河防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汛期调水调沙的成功实施,既确保了防洪安全,又实现了洪水资源化,同时,进一步积累了利用调水调沙实现水库、河道减淤的经验。

11、污染物减排,还要加把劲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8月22日孙秀艳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6151000.html

21日发布的公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化学需氧量排放小幅增长——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1日发布《2007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公报称,今年上半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63.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88%;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691.3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24%。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统计公报中出现下降,这还是第一次。”国家环保总局总量控制办公室负责人赵华林说。化学需氧量指标小幅增长,虽然没能同二氧化硫指标一样出现“拐点”,但是正如总量办综合处处长黄小赠所说,这个数字同样来之不易。

  得益于电力行业减排成效显著,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5.2%

  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为何如此明显?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电力行业二氧化硫减排成效显著,在火力发电量增长18.3%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了5.2%,抵消了其他行业二氧化硫的排放增量。

  国家环保总局总量控制办公室副主任刘炳江博士告诉记者,国家自去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二氧化硫减排措施正在逐步发挥作用。一是大幅提高了新建燃煤机组同步安装脱硫设施的比例。自2006年以来,全国新投运煤电机组同步安装并运行脱硫设施(不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的装机容量比例达到82.5%;二是现有燃煤机组安装脱硫设施速度明显加快。截至目前,脱硫机组的比例已经从2005年底的12%上升为30%以上。

  与此同时,关闭小火电机组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电力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日前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淘汰小火电装机容量551万千瓦,仅五大电力集团就关停了450万千瓦。

  2007年1月29日,华电集团与国家发改委签订了“十一五”期间关停小火电机组78台484.5万千瓦的责任书。今年上半年,华电集团实现关停小机组28台135.5万千瓦,完成年度关停计划147万千瓦的92%。“让一些还在正常发电的机组关停,确实也有点心疼,但是作为央企,必须有这样的觉悟。”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这样表示。

  二氧化硫的减排也有电力环保调度的功劳。目前节能环保电量调度措施已经成为共识,高耗煤、高污染的煤电机组发电小时数不同程度地下降。

  COD减排成难点,“拐点”有望在下半年出现

  从总量上看,全国COD排放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有0.24个百分点的增长;从增幅上看,在上半年GDP增长11.5%的情况下,全国COD增幅较2006年的增幅回落近3.5个百分点。

  “从目前的情况看,COD减排确实已成难点。”赵华林告诉记者,虽然从今年起,国家不再制定年减排指标,但为了督促地方工作,国家环保总局还是希望各地能确定今年的减排总量。据测算,今年的目标约为62万吨。

  “一些地方已经上报了今年的减排总量。从目前的情况看,必须加快治污工程的建设步伐,同时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COD指标才有望降下来。”黄小赠说。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70%的目标,而按照目前全国6000万吨的污水处理能力计算,污水处理率还只有56%—57%。虽然一些治污工程在上马,但是由于污水处理市场化的步伐太慢,污水处理形势还不容乐观。

  黄小赠透露,财政部门已经拿出近30亿元的资金用于中西部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国家环保总局已经建议财政部门按照公布的各省减排情况安排投资,倾向于减排好的多给资金,以起到导向作用。

  黄小赠认为,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有着很强的可操作性,产量多少吨的水泥厂、造纸厂该关,一目了然。“关键还是执行的问题。一方面消化增量,一方面削减存量,各地必须严格执行方案,COD减排的‘拐点’才有望在下半年出现。”

  对于COD减排难题,国家环保总局还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即落实专项督察,建立造纸企业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加紧推进造纸行业结构调整和污染减排工作。同时,建立完善后督察制度,形成对造纸企业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

  减排成果指标成为省级政府领导班子考核依据

  “多次的调研核查后,我觉得各地对节能减排工作确实是重视了,尤其是省级领导看得很重。”黄小赠认为,目前的问题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认识还不到位,经济增长超过预期,增长方式仍然粗放,这是目前污染减排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除此之外,环境法制不健全;减排投入不足;基层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环境执法监督不严;政策措施不完善,都成了减排路上的拦路虎。

  “各地在今年下半年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积极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的各项要求。”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

  21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力促减排的六项措施。其中即将颁布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规定,“考核结果作为对各省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备受瞩目。

  作为六大措施之首,尽快出台污染减排三个管理办法,加快三大体系硬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考核办法之外,《“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将明确按统一方法核算和校正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则要求排污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以自动监测数据为主,向环保部门申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据介绍,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起草的这三个办法有望在近期出台。而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控制污染“增量”;督促加快治污工程建设,确保稳定运行;落实政策,在结构调整上寻求突破等一系列措施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12、工业园区成污染“重灾区” 谁在扼杀百姓健康?

来源:新华网2007年08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149278.html

相关新闻:  

猫鼠游戏依然上演 安徽鲍家沟村民跪求治污

    釜溪河死鱼事件另类逻辑:谁让你养的

    有污染不治理 反而“发个文件禁止喘气?”

    “垃圾分类”七年实现不了 地方政府形象工程?

    90家跨国公司上环保“黑名单”

    污染企业“转战”农村 危害严重怎还能站住脚?

    投资7320万元的究竟是垃圾处理场还是堆积场?

  这是一组令人忧心的数据:

  在国家环保总局最近对11个省区126个工业园区的检查中,发现有110个存在违规审批、越权审批、降低环评等级和“三同时”不落实等环境违法问题,占检查总数的87%。

  与国家坚强的节能减排决心相比,一些工业园区死抱“黑色GDP”,一项项节能减排令在当地企业、政府的“软执行”之下变成了纸上谈兵。一方经济的增长亮点,为何会成为高污染、高耗能的重灾区?

  环评:“三同时”名存实亡

  今年6月,监察部、环保总局对河南、广西、安徽等省区的3个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等环境违法案件进行挂牌督办。7月初,环保总局又对6市、2县、5个园区进行了“流域限批”,对部分工业园区等实行重点督办。

  有着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奖项的河南省濮阳市,其经济开发区也被列入“流域限批”名单。

  在开发区内正停产整改的普天化工公司,经理陈相勤告诉记者,企业2005年9月份投资建设,设计年产3万吨甲醇,但当时没有考虑办环评手续,目前正在限期补办。就在记者采访时,空气中飘过一股刺鼻刺眼的气味,陈相勤说:“这可能是附近哪家化工厂排的,我已经习惯了。”

  据了解,濮阳经济开发区去年全区生产总值超过22亿元,区级财政收入增长了32%以上。然而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单一、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存在着层次低、数量多、规模小等一系列问题。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通报,区内61家企业中,34家属于未批先建,部分企业或擅自停运治污设施和超标排污,或违规降低环评等级。

  同样出现在“流域限批”名单上的山东省莘县工业园区附近,河沟里的水已变黑,气味难闻。当地百姓说,这些水无法浇地;园区的企业经常在夜里排放废气,熏得人睡不着觉,刮东北风时,窗子都不敢开。

  按照有关规定,建设项目必须遵循“三同时”制度,即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然而,在环保总局通报的流域限批地区环境违法事实中,山东省莘县工业园区的30个建设项目有19个未履行环评审批手续,环保验收率为零;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24个建设项目有16个未进行环评审批,环评执行率仅为33.3%。而安徽省环保局开展的专项执法检查发现,全省98个工业园区没有一个达到环境监管规范要求……

  企业:不怕查也查不怕

  这些工业园区为何会不顾环境容量,将关系群众健康的环保抛在脑后?记者采访中发现,开发区不少企业的“环评意识”相当薄弱。一些企业为了抢时间、赶市场,习惯于通过未批先建走“捷径”;有的为了节省费用,不愿进行环评;有一些企业竟称“不知道”。濮阳经济开发区内一家被通报的食品企业负责人就说:“我们是生产面包的,几乎没有污染,以前真不知道不办环评就不允许生产。”

  在环保总局与监察部联合挂牌督办的14起环境违法案件中,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企业废水通过城市污水管网直排渭河;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大部分企业生产废水未进入已建设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直接排入巢湖支流派河,所有企业都未依法缴纳排污费。

  一些外来企业也摸准了地方工业园区招商的“脉”,对应当承担的各种责任和义务推诿塞责。莘县环保局工作人员到一家屠宰企业征收排污费时,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横眉怒目:“我们是招商引资来的企业,交什么排污费!”

  “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是造成企业违法排污的重要原因。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局副局长金韶琴说,企业反复偷排在罚了一次款后,只能限期治理,建议停产;造成的环境损失一般远远高于对它的处罚。企业和法律政策之间形成一种“博弈”,企业处处在寻找制度的“漏洞”。

  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工业园区违法排污企业既不怕查,也查不怕。不怕查,是因为他们大多是当地政府招商引资来的,格外受政府礼遇,执法检查往往绕道而行,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查不怕,是因为执法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即使处罚,相对于排污的收益也是九牛一毛。”

【1】 【2】

13、中国环境的“人民公敌”是什么?

来源:中国网2007-8-22

http://www.h2o-china.com/news/51469.html

  美国《纽约时报》近日刊登的一系列报道,指责瓶装水身负耗费石油、污染环境的双重“血债”,将瓶装水列为头号“人民公敌”,号召美国人抛弃瓶装水,饮用自来水。据华盛顿地球政策研究所估算,单是制造这些塑料包装每年就要耗费150万桶石油,足以供10万辆汽车行驶一年。美国人每年还要从法国、斐济、意大利大量进口纯净水,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更是惊人。而且美国瓶装水包装23%的回收率远不及中国的60%,大约每年有950亿个空瓶子被填埋。(《国际先驱导报》8月20日)

  也许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美国人的做法有点夸张,以致许多媒体并未将此当作新闻噱头来进行深度解读。从8月14日美国掀起“反瓶装水运动”后,中国大陆的社会舆论表现得异常迟钝,虽然有人在媒体善意提示,也没有产生相应的轰动效应,似乎美国的“人民公敌”与中国人毫不相干。甚至有人偏偏从字里行间挑出了“中国的60%的回收率”这句话大做文章,他们认为,既然有这样的前提,就没有必要像美国人那样小题大做乃至杞人忧天。

  在中国人固有的意识形态里,“人民公敌”这个词一般是窃国大盗袁世凯、汉奸汪精卫之流的专属,即便生态环境恶劣,人们也没有把瓶装水当作“人民公敌”的想象力。这倒不是说中国人的思维空间狭窄,主要是某些思辨方式与西方人有一定的区别,尤其在处理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上,中国人向来宽容大度,所谓“法不责众”就是一条金科玉律。耳闻目睹的是,今年入夏以来,中国的太湖、滇池、巢湖等流域相继爆发了蓝藻事件,境内七大江河几乎全面告急,水污染已经逼近了临界点。就是这样,问题的肇始原因终究也没有具体指向,更不用说把瓶装水当“人民公敌”了。

  其实,中国人未必不知道瓶装水的危害,谁都明白生产瓶装水的成本高昂,不但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且塑料包装要1000多年的时间才可以分解掉。颇为值得深究的是,面对同样的污染,中国人表现态度却与美国人大相径庭。正是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使民众人人自危,心理上仅剩下了对瓶装水的信任。随着江河湖海污染的加重,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已经成为瓶装水消费的世界第三大国,市场每年都以近30%的速度递增。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10年中国人一年将消耗1000万吨矿泉水,相当于美国目前年40亿加仑消费量的60%,而介于中国的环保设备远远落后于美国,由此带来的能耗和污染将造成无法回避的灾难。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骑士精神,所以很难理解西方国家一些环保人士裸体抗议工业污染的心态。中国人不明白,一向信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被有些人视为散漫、没有统一意志的美国人,在社会危机面前,何以表现得如此团结,如此富有自我牺牲精神?有分析认为,是美国的“四大自由”(言论与发表意见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不虞匮乏的自由、免受恐惧的自由)把国家的命运托付给每一个公民。人人生而平等,人人享有四大自由,也就注定了人人是国家的真正主人。当然,这样的阐释有点高估美国人的精神境界,他们对环境污染的态度远远没有对待“珍珠港事件”和“9?11事件”那样同仇敌忾,许多人抗议的出发点不过是出于私心而自利,虽然达到的效果可能是利他性质。

  在这方面,中国人与美国人的观念截然不同,自私的表现恰恰是不站出来说话,所谓“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已让祖祖辈辈背诵得滚瓜烂熟,并渗入民族的血液。先哲尚且教诲“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如果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任谁也绝不会想起“宁可玉碎,不为瓦全”这句悲壮的诗句。在这样的前提下,民众的呼声总是过于微弱,甚至微弱到完全忽略不计。

  中国人对地球另一端的污染状况默然本不足为奇,事实上美国人同样不关心中国的环境状况。只要留意新闻的最后一段就会醒悟,“世界上大量废弃塑料饮料瓶都被送到我国进行处理”是多么可怕的隐喻之意。如果把这句话说穿了,就是美国的“人民公敌”已经被赶往中国,而大部分中国人却对此熟视无睹,并仍以“世界工厂”沾沾自喜,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不惜祸国殃民甚至遗害子孙。

  诚然,也应该看到,近年来中国在治理白色污染动作力度有所加大,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支持,效果并不显著。具体说,直到今天沿海地区走私“洋垃圾”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GDP主义的泛滥又直接导致了见利忘义行为的大行其道,在“世界工厂”的背后潜藏着的实际上是一个个“世界垃圾场”。如果身在其境,依然追问是谁让美国的“人民公敌”变成了中国的“宝贝”,似乎显得执迷不悟。其结果很有可能像易卜生笔下《人民公敌》中的那位仗义执言的医生,为了公众利益建议关闭污染工厂,要求政府向民众公开事情真相,反而遭到围攻,自己却变成了“人民公敌”。

  尽管如此,我坚持认为中国人有必要像美国人那样,必须明白“人民公敌”的指定范围,至少应该知道祸害自己的真正元凶是谁。毕竟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否则就是制订出一万部法规律典也无异于废纸一张。行文至此,我突然想起《巴黎圣母院》中乞丐头领在率众攻打圣母院拯救艾斯美拉达时喊的两句话:“如果教堂是神圣的,我们的姐妹也是神圣的;如果我们的姐妹不是神圣的,教堂也不是神圣的!”在环保问题上,也不妨效之:“如果国家是神圣的,我们的人民也是神圣的;如果我们的人民不是神圣的,国家也不是神圣的!”作者:王龙

14、限行成功还需冷静思考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7年08月22日 刘蔚

http://news.sina.com.cn/c/2007-08-22/101112429246s.shtml

  从得到的结果看,北京市8月17日~20日实行的机动车按单双号行驶等管理措施无疑是取得了成功的。但值得欣喜的,并不仅仅是这一举措本身及其取得的成功,而是这一举措为人们提供的灵感,即对于城市管理和交通管理的新模式的思考,而这样的思考及其带来的科学转变,将有助于一个城市从内涵到运行的本质变化。

  毋庸置疑,这次“好运北京”环境测试取得的效果显著:一方面,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另一方面,道路交通异常通畅。据报道,此次机动车限行第一天,北京主干道车流量下降30%,与机动车排放有关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排放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污染物积累的速度较之通常同等气象条件下明显减慢。

  显然,行政手段对于在短期内尽快控制路面机动车数量,以达到短期内改善城市空气交通、确保道路畅通的目的确实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城市的发展和运行模式乃至交通、环境状况,单纯依靠这样的行政手段恐怕力有未逮。要改变一个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根本的措施,在于规划。

  虽然此次测试显示,机动车尾气污染是北京空气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究其原因,机动车保有量大是量的因素,而交通不畅带来的综合治理成本提高,则是质的因素。

  这就很自然地将人们的思路引向了规划。城市和交通规划的不尽合理,才是道路拥堵、空气不佳的始作俑者,由此带来的种种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内涵和运行。

  我国的许多城市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规划滞后甚至缺失,这一状况,带来了功能混乱、建设随意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老城市,北京也未能例外。

  城市在发展、人口在增长、经济在繁荣、生活在改善,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靠行政手段强行限制甚至禁止人们买车,以控制机动车增长恐怕不现实,堵不胜堵,关键在疏。而科学合理的规划,正是疏的根本手段。

  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对于城市严格规划,工作区、商贸区、生活区分别鲜明,且以组团式结构合理规划,而不是以摊大饼的形式将各种功能区混杂在一起向外延推进。城市功能区设计鲜明、布局合理,才能有效安排交通体系。如在工作、商贸区建立立体、方便、快捷的公交系统;在生活区与工作区之间建设大型公共停车场和公交换乘站,使人们在驾驶私家车到达这里后,能方便地泊车并换乘公交到达工作地点。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到绿色出行需要,给更多的市民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出行条件,才能促使人们减少自驾车。

  由此可见,规划的真正作用在于通过科学的规范进行疏导,只要能享受到公共服务的便利,私家车绝不是市民惟一的选择。

  而在规划之外,对于机动车的管理,也是需要疏堵结合。不能生硬地采取行政手段,而应将法律与经济措施相结合。

  一位国际知名汽车企业总裁曾经说过,社会创造了汽车,汽车也改变了社会。中国进入汽车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逆转的。如果单纯采取控制限行等强制性行政手段,可能会形成多种矛盾。而在这种局面之下,综合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才能缓解各方矛盾,实现有效控制机动车的目的。

  首先,应制订各种措施和政策,鼓励绿色出行。北京市为了鼓励市民更多选择公交系统,从去年开始采用低价公交政策拉开了私家车与公交车的使用成本,提高了公交吸引力和使用率。但目前很多城市仍对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关注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于环保出行方式的选择。如很多城市规划只重视扩大机动车道,却忽视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的使用。不久前改造后的北京两广大街东段,机动车主路有的路段单向车道达5条,辅路上还有一条机动车道,而旁边的自行车道则窄得不足一条机动车道。

  同时,应制订相应的经济激励政策,以促进人们减少使用机动车,或使用环保型机动车。实际上,对低排放车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更多人购买和使用环保汽车。如在美国,购买节能环保的混合动力车,可减免约2000美元的税金。为了鼓励环保用车行为,美国一些州还规定,内侧一条车道只允许乘员在两人以上或环保型汽车行驶。而我国惟一一款混合动力轿车普锐斯上市两年来,由于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经济政策,一直叫好不叫座。

  对于机动车管理,还应更多地体现谁享受谁付费的原则。享受到机动车带来的便利、舒适,就应该付出更多的费用。推行燃油税、提高道路使用收费和实行城区停车收费等政策,既是遵循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又是在此原则上的提升。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由于交通流量大,道路堵塞状况时有发生。从2006年1月1日开始,斯德哥尔摩在城区实行了收费制度,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交通流量全面减少了1/4,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14%。

单纯的行政手段往往治标不治本,要提高城市内涵和运行质量,改善交通和环境状况,规划是根本,法律、经济等手段的有效结合是有力的规范和导向。惟此,才能真正体现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文明程度和社会公平。

15、改善环保需要政府和民众双重觉醒

来源:大众日报2007-8-22

http://www.h2o-china.com/news/51448.html

  近日,关于环境的两则新闻引人注目:从33家到90家,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出现在了某非政府组织搜集整理的污染企业名单上,这些跨国公司并没有遵守自己的环境承诺,有的甚至已经成了当地的污染大户。(8月19日广州日报);随着一些发达地区环保监管力度的加强,一些污染企业纷纷向广大农村地区“战略转移”,不少农村地区正在为污染转移付出沉重代价,有村民却表示,我们最担心的不是污染,而是没钱赚。(8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

  跨国公司“生在淮北则为枳”,在华实行双重标准,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早在一年前,该机构就公布了在华环保违规的跨国公司名单。唯一的不同在于此次上榜的跨国公司数量从33家上升到了90家。而污染向农村转移也不是什么新话题,一些小污染企业和地方追求政绩的官员本来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过从新闻来看,地方政府和当地民众都加入到了“愿挨”的一方,倒是颇耐人寻味。在笔者看来,只有政府不再唯GDP和财政收入马首是瞻,公众真正意识到环境对于生存的重要性并积极维护自己的环保权利,环境才有望根本好转。

  一些跨国公司之所以成污染大户,地方政府难逃其咎。近些年,随着一些地方环保监管力度的加大,小污染企业首当其冲,纷纷关停并转。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一些大企业往往投资巨大,一个项目动辄数亿,是当地贡献GDP和财政收入的主力军,而且世界500强中有××家已经在当地投资也是某地招商引资的重要政绩。由此,地方政府在环保监管中“只打老鼠,不打老虎”也就不足为奇;至于那些小污染企业,“上山下乡”之后,从“老鼠”变成了“老虎”,基层政府也就自然舍不得打了。

  而公众在整个过程中的失语,无疑让环境问题雪上加霜,公众成为环境保护的局外人,原因有二:一是环保意识的淡薄,不少公众并没有意识到环境对于生存的重要性,就像开头的那些村民一样,最关心的是进厂打工的机会,污不污染倒在其次;二是参与机制的缺失,其实纵观这几年的环保事件,有些并不乏民间的声音,远的像怒江大坝,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近的如厦门PX项目等等,正是民间环保组织和公众的反对声让这些项目搁置甚至下马,但这些只是个案,而没有成为常态,一个吸纳公共参与的环保机制还远没有建立。

  环境状况的好转需要政府和公众的双重觉醒。仅靠一次次的环保风暴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对于政府来说,必须切实认识到良好的环境对于当地长远发展的重要性。“青山绿水也是政绩”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必须体现在制度设计上,这就要求在官员考核机制上下功夫,尽快出台绿色GDP等与环境相关的政绩考核机制。而对于公众来说,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深入人心。二要大力培育民间的环保组织,尽快完善环境评估的公众参与机制,让公众真正成为“环评第一关”的把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