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七月三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七月三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2007-07-30

七月三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编辑:丽英)

 

水利部数据称淮河流域各省全部超标排放

来源:新华社2007年07月2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041251.html

  中国水利部淮河委员会近日公布了2006年淮河流域化学需氧量(COD)入河排放量及超标情况、流域省界断面水污染情况以及2007年排污监测结果。数据表明,淮河流域各省全部超标排放,水污染相当严重。

  据淮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汪斌介绍,入河排污量的超标排放成为水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2006年流域内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入河排放量,最为严重的是河南省,排放量为32.74万吨,超目标责任书0.92倍、超水功能区限制排放总量2.05倍。山东省排放量为12.2万吨,是唯一完成目标责任书的省份,但对照水功能区限制排放总量,仍超标1.8倍。

  淮委采用《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水质目标,对2006年淮河流域44条主要跨省河流的46个省界断面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水质达标率只有43.2%。最差的是江苏省出境的断面,4个省界断面水质达标率仅为21.3%;河南出境的16个省界断面水质达标率为58.1%,指标最好。另据介绍,2007年上半年监测的近600个入河排污口中,超半数以上排污口超标排放。

  汪斌说,目前淮河流域每年入河污费水排放量为44亿吨,COD平均排放浓度达到194毫克每升,2006年COD排放量为85万多吨。要实现2010年COD入河排放量46.6万吨、浓度在110毫克每升左右的控制目标,任务艰巨。当前首要任务是确保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日前在向全国人大环境执法检查组汇报时表示,淮河治污十年来,水污染防治总量控制目标没有按期完成。

汪斌说,对照“目标责任书”中规定的指标,2006年COD入河排放量超标0.35倍,对照水利部门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控制目标(38.2万吨),超标1.23倍。淮河治污十年,“九五”和“十五”水污染防治总量控制目标都没有按期完成。(记者 葛如江 何晏)

 

环保总局处罚全国首家民营发电企业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07月30日 章轲

http://news.sina.com.cn/c/2007-07-30/032013552274.shtml

  因违规建设火电机组项目,全国第一家民营发电企业——山西振兴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振兴集团”)日前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予以行政处罚。

  本月24日,环保总局对振兴集团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振兴集团立即停止建设2×20万千瓦火电机组项目。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报批准的情况下,不得擅自恢复该项目的建设。

  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振兴集团在没有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况下,于2004年6月擅自开工建设2×20万千瓦火电机组项目。此外,该集团100kt/a电解铝项目(200kt/a项目的一期工程)也未经环评于1999年开工建设,2002年4月建成投产。该项目靠近居民住宅区,卫生防护距离明显不符合环保要求,生产过程中氟无组织排放,严重影响周围环境和群众健康,环保总局已多次接到群众对山西振兴集团违规建设问题的举报。

  据了解,针对振兴集团建设项目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建设问题,2002年1月和2006年2月,环保总局先后两次下发了责令停止建设的通知。2007年1月,环保总局通报的82个违法违规项目也包括山西振兴集团电厂项目。但该集团对环保总局明确下达的一系列整改决定和要求置若罔闻,不但不停建整改,反而抓紧施工。

  6月12日,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向振兴集团下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告知环保总局“拟责令你公司2×20万千瓦火电机组项目停止建设”,“你公司可依法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你公司如对该处罚意见有异议,可在接到本通知之日起七日内向我局提出陈述和申辩;逾期未提出陈述和申辩的,视为你公司放弃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振兴集团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晋秦黄河汾河交汇处金三角的河津市铝工业特色园区,是以煤、电、铝为联产项目、多元化经营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根据振兴集团对外公布的资料,该集团先后投资68亿元,已形成原煤生产12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12万千瓦,电解铝产能12万吨的生产规模,曾经被评为“全国大型民营企业”、“全国最佳经济效益民营企业”。

  电解铝是振兴集团的主导产业,而2×20万千瓦火电机组项目建成后,将可保证该集团25万吨电解铝的正常生产。据该集团的发展战略构想,以“煤、电、铝、氧化铝、铝制品及铝合金材料为主的多联产、一体化产业结构”形成后,在2010年前后,仅利税就可接近100亿元。为了支撑这一庞大的产业,该集团计划5至10年内,对电二期2×5万千瓦、三期机组2×20万千瓦进行技术改造,总装机容量达到240万千瓦。

  据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司长祝兴祥此前介绍,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中,个别地方仍存在“先上车,后补票”的违法现象,甚至不符合产业政策、选址明显不合理的项目也通过审批。此外,一些环保部门对项目环评审批把关不严,存在建设项目漏管、漏批的现象。一些省市调查表明,县以下企业和乡镇企业的环评执行率只有30%至40%左右。

截至记者发稿前,未采访到山西振兴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人员。

 

仇保兴:城乡水环境面临五大挑战

来源:光明日报 2007-7-30

http://www.h2o-china.com/news/50730.html

  当前我国城乡水环境面临五大挑战,应以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水体污染物减排为中心指导水务行业发展,强化城市供水安全技术保障,针对不同水源的水质特征,建立“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的监测、预警、处理的供水安全保障综合技术体系。这是今天在城乡污水处理与安全供水新闻发布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所强调的。

  仇保兴说,近年来我国城乡水务产业发展迅速,供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功能不断增强。2005年,城市用水普及率达91.1%,5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同时,建设部着力加强城乡供水水质督察体系建设,为饮用水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城乡污水处理步伐不断加快,再生水利用不断加强,到2005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0年的34%提高到52%。缺水城市大力推广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在生活杂用水、市政环卫、水系景观等方面逐步推广应用,每年再生水利用量约20亿立方米。城乡用水效率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平均每年城市节水量约35亿立方米以上。

  目前,我国城乡污水处理与供水安全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一是城乡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局面尚未得到扭转,水体污染依然十分严重,污水处理设施总量仍然不足。二是城乡供水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地区水源污染不断加重和水污染事故的频繁发生,对水质安全形成重大威胁,供水企业的应对措施迫切需要加强;三是城乡用水效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水价改革不到位,不足以促进节约用水。四是城乡水系生态正在逐步退化;五是部分城市的供水管理工作较为薄弱。(张玉玲)

 

环保总局携银监会发布"绿色信贷"遏制高污产业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07月3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044703.html

  人民网北京7月30日专电 (记者扎西)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今日向媒体通报,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于7月中旬联合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以绿色信贷机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

  日前,环保总局已向银监会、人民银行通报了第一批蚌埠农药厂等30家环境违法企业名单。

  《意见》规定,各级环保部门要依法查处未批先建或越级审批,环保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未经环保验收即擅自投产的违法项目,要及时公开查处情况。金融机构要依据环保部门通报情况,严格贷款审批、发放和监督管理,对未通过环评审批或者环保设施验收的新建项目,金融机构不得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对于各级环保部门查处的超标排污、超总量排污、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排污或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污、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已建项目,金融机构在审查所属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申请时,应严格控制贷款。

  据悉,今年上半年,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曾就“共享企业环保信息”联合发布文件,把企业环保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此次“绿色信贷”则是在此基础上正式出台的政策。和之前措施相比,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环保信息,从之前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形成的企业环境违法信息,扩大到包括企业新建项目环评审批、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情况、现有企业超标排污、超总量排污、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污、以及环保认证、清洁生产审计、环保奖励等信息,形成了更为完整的环境信息系统。《意见》还明确提出了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即建立环保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协调会交换信息。此外,银监会的加盟,将极为有利于把商业银行落实环保政策法规、控制污染企业信贷风险的情况纳入监督检查范围,对商业银行违规向环境违法项目贷款的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和处罚。

  潘岳强调,环保部门要按照该《意见》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规定,向金融部门提供以下环境信息:(一)受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结果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结果;(二)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的企业名单;(三)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或者事件的企业名单;(四)拒不执行已生效的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的企业名单;(五)挂牌督办企业、限期治理企业、关停企业的名单;(六)环境友好企业名单;(七)企业环境行为评价信息;(八)其他有必要通报金融机构的环境监管信息。

  相应地,《意见》对人民银行、银行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人民银行及各分支行要引导和督促商业银行将环保信息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各级银行监管部门要督促商业银行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授信审查条件;将商业银行配合环保部门执法、控制污染企业信贷风险的有关情况,纳入监督检查范围;要对因企业环境问题造成不良贷款情况开展调查摸底。各商业银行要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审批贷款的必备条件之一,把控制对污染企业的信贷作为履行社会责任和防范信贷风险的重大措施。

  据了解,银监会将向各大商业银行公布国家环保总局处罚的企业名单和“流域限批”的名单,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格控制对这些企业和区域的贷款。银监会还将在近期组织对因企业环境违法问题造成的不良贷款情况开展调查摸底。对未能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和“区域限批”的地区,将指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调整该地区的贷款结构;对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地区,将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搞好贷款服务。

  潘岳说,对于当前水污染事件集中爆发的趋势,“区域限批”和“流域限批”已是环保总局现有法规内最强力的措施,但作为单纯的行政手段,还是不能根本遏制污染恶化的趋势,需要更多地结合经济杠杆的力量。2006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到GDP的49%。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而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和电力等六大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则占工业能耗的70%。2007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8.5%,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更是增长20.1%,高于工业1.6个百分点。增加这些行业的企业获取资金的成本,甚至切断严重违法者的资金链,是遏制其投资冲动的紧迫要求。

目前,绿色信贷已经是国际潮流。截至2006年11月,包括花旗、渣打、汇丰在内的至少43家大型跨国银行明确实行“赤道原则”,在贷款和项目资助中强调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美国和欧盟的进出口银行都已经把环境因素纳入贷款、投资和风险评估程序。国际经验证明,越来越多的政府和国际组织倾向于运用经济杠杆来引导环保。经济杠杆就是指政府主要利用税收、价格、信贷等经济手段来迫使企业将污染成本内部化,从而达到事前自愿减少污染,而不是事后再对污染进行治理。和传统的行政手段相比,环境经济手段具有节省行政成本、优化资金配置、促进技术创新、提升公众参与水平等多项优点。继绿色信贷之后,环保总局还将联合财政部、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就绿色财税、绿色保险、绿色证券进行政策研究与试验,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中国50多家民间组织发起“节能20%公民行动”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07月3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044471.html

  人民网北京7月28日专电 (记者扎西 实习生李闰倩) “节能20%公民行动”启动仪式暨第四届“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颁奖典礼7月28日在北京正式举行。“节能20%公民行动”是一项由北京地球村等50家民间环保组织发起的大型节能系列活动。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出席了启动仪式并向获得“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 的称号的优秀记者颁奖。潘岳说,想要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就离不开政府执法,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节能需要政府和民间共同行动。

  据主办方介绍,此项行动将倡导一系列实用节能方法,并将宣传教育和具体行动结合起来,通过编写节能手册,联合开展培训、宣讲、节能竞赛、节能监督、节能承诺活动,发动和影响各地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出行中科学的节约能源,阻止气候变暖。最后通过科学测算得出全国总体的节能效果,向2008年奥运会展示中国公民应对能源、环境乃至气候变化问题的决心和能力,为中国实现2010年节能目标贡献一份来自民间的智慧。

据悉,目前已有40多家组织,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在内的16个省市参加了这项行动。

 

黄河流域首张“绿地图”将在兰州诞生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7年07月30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7-30/072112293890s.shtml

  中新网兰州7月30日 (黄党 李京梅) 黄河流域第一张“绿地图”将在兰州诞生。昨天,由甘肃省首个民间环保组织“绿驼铃”发起,来自社区志愿者以及高校大学生组成的测绘小组,将徒步黄河兰州段,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绿地图”测绘活动。

  “绿地图”, 即用一套世界通用的图示在地图上清楚地标示出环境中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及文化景点,其绘制旨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1992年世界上第一张“绿地图”在纽约诞生,2006年北京“自然之友”发布了中国大陆首张“绿地图”。

  据悉,此次绘制的黄河兰州段“绿地图”,将重点介绍黄河沿岸的人文、社会、自然等景观,同时也将反映黄河沿岸的污染情况。

  据了解, 在中国大陆“绿地图”制作活动已在北京、兰州、杭州、厦门、四川和广西率先展开;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00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绿地图”小组,公开出版的“绿地图”已达274份。

 

湖州用奖励机制保护太湖环境

来源:新华网 2007年07月29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7-07/29/content_6446892.htm

    新华网杭州7月29日电(记者 姜锐)针对前段时间太湖蓝藻暴发造成水质恶化状况,近日浙江省湖州地方海事处开展系列举措整治太湖环境,并对主动送垃圾上岸的船民进行奖励。

    湖州地方海事处的潘坤麟介绍说,海事处近日在太湖沿岸设立了大量的船舶垃圾收集箱,并向船户发放千份船舶垃圾回收记录卡和上万个清洁袋。每艘太湖船舶上都建立了垃圾回收档案信息,跟踪监督船上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自觉送垃圾上岸20次以上的船民,还将得到一些日用品,以示鼓励。

    同时,湖州地方海事处利用报港、签证的时机,加强了太湖船民环保宣传教育。并且加大了对太湖水域的巡查,及时制止船户污染水源。

    太湖航线是湖州连接无锡、苏州最经济航线,常年有近千艘船舶穿梭于太湖,这些船舶是流动的污染源,船上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直接排到湖水里。“浙长兴货3616”重载船的船主张雪生在太湖里开了20多年船,他说,太湖面积很大,从湖州运石料到苏州,往返需要12个小时,以前经常把生活垃圾、污水随手倒入湖水中。现在有了奖励措施,船户都愿意主动回收垃圾,保护环境。

 

山西省环保局给污染地区开出治污时间表

来源:山西日报2007-7-30

http://www.h2o-china.com/news/50703.html

  7月30日电 2007年底前,所有化工企业要实现污水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不到60%的地区,将暂缓审批该地区建设项目总量核定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不再给予环保治理资金支持……7月25日,省环保局给各地污染物减排工作下了“硬命令”。

  当前,我省污染物减排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为此,省环保局决定,已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要通过管网改造与完善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量;已建成但尚未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2007年9月底前必须投入运行;列入今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中要求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目前尚未开工建设的,必须立即开工建设。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建成后不运行及运行1年后处理能力达不到60%的地区,省环保局将暂缓审批该地区建设项目总量核定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对该地区不再给予环保治理资金的支持。

  烟气脱硫设施已开工建设的燃煤电厂必须加快建设进度,争取今年10月底前完成烟气脱硫建设任务;尚未开工建设的,9月底前必须开工建设;列入“十一五”关停计划的机组,要提前完成关停任务。对提前完成脱硫设施建设并投入运行的燃煤电厂,省环保局帮助企业落实脱硫加价及相关优惠政策;对建设进度缓慢的,暂缓该企业及其电力集团的电源建设项目总量核定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并依据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燃煤电厂予以处罚,直至报政府停产治理。

此外,省环保局还对省重点工业污染源提出要求,在2007年7月底前启动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污染治理减排工程,最迟于2008年底前完成减排任务。同时要加强冶炼等非电企业和燃煤设施污染治理。(张隽波)

 

浙江投资1.2亿元养细菌 跟太湖蓝藻夺食治污

来源:《东方早报》2007年07月3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045907.html

  太湖蓝藻暴发引发无锡“水危机”后,前不久蓝藻又开始“侵入”位于太湖南岸的浙江水域。昨日,早报记者从浙江省科技厅获悉,该省日前已紧急启动重大科技项目“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以避免太湖蓝藻在浙江水域大规模暴发,影响百姓饮水安全。

  据悉,浙江省科技厅已组织包括浙江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5家科研机构,对该项目进行联合攻关,预计该项目总投入将达1.2亿元。

  太湖浙江水质一半为五类

  “浙江省太湖流域水污染形势同样严峻,多数水体不能满足功能要求。”该项目专家组组长、浙江大学环境和资源学院副院长陈英旭表示,据相关部门监测统计显示,浙江太湖流域范围内五类水和劣五类水占水体的50%左右。主要原因是大量含氮和磷的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农业生产生活带来的污染物不断排入太湖,造成湖水氮和磷含量急剧上升,导致湖水“营养过剩”。

  细菌将成“治污明星”

  “我们想利用细菌与蓝藻‘抢食’富营养化水中的氮和磷,让蓝藻‘营养不良’不能疯长。”项目专家组副组长、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陈吕军介绍,蓝藻暴发的原因,是因为太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目前该省大部分污水处理厂都缺乏脱氮除磷处理工艺技术,无法给水体“瘦身减肥”降低水里的氮和磷含量。

  为此,这一重大科技项目将攻关生物治污方法,项目组打算先从自然界的水中提取、培养大量能分解氮、磷等富营养物质的细菌,然后再将这种细菌“播撒”到水中,这些细菌会让水中富营养物质的降解速度提高数倍。由于细菌的“抢食”速度远远快过蓝藻,将抑制蓝藻生长使其自然消亡。同时,这些细菌都来源于自然,是“土著”细菌,所以不存在安全问题,不会对水体产生新的污染。

  太湖污泥将“变废为宝”

  浙江省太湖沿岸污水处理厂每年产生的上百万吨污泥,也是太湖污染的重要隐患。该项目还将对“污泥处置技术”进行攻关。项目组有关专家透露,打算用能除去污泥中的重金属的细菌对其进行先行处理,再用其他细菌“帮忙”去掉污泥中的氮、磷等元素,经过杀毒处理后制成有机肥或脱水烘干制成建筑用砖,使其变废为宝。( 葛熔金 江英华)

 

甘肃民勤古长城即将完全被风沙吞噬

来源:【兰州晨报】2007

年07月3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043302.html

相关阅读

中国重要沙尘策源地民勤沙尘暴呈明显减少趋势

  最近公布的一项气象统计数据表示,中国四大沙尘策源地之一的甘肃民勤县近10多年来,沙尘暴呈现明显减少趋势,而不是增加。近日,甘肃民勤国家气候观象台对195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观测资料进行整编、分析,找出各气象要素演变的规律,并向公众展示……[更多内容]

甘肃民勤县沙漠边缘:一户人家的村庄衰亡史

那些关于声音的记忆,又在魏光财的耳边苏醒了:邻居一边吆喝牲口,一边大声开着玩笑。小孩子们追打着,吵闹声搅破闷热的黄昏。远处的狗吠声,穿过村庄传得很远。

  讲到这里,老魏轻声笑了。如果可以选择,他愿意回到那样一个温馨而寻常的傍晚。而眼下,这个55岁的老农,只能在脑袋里一遍一遍温习这一幕。

  自从两年前送走最后一户邻居,东容村六社,这个位于甘肃省民勤.... [更多内容]

两会民生话题:民勤沙痛何时解?

  “长期以来,在国家部委和甘肃省政府的支持、指导下,民勤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甘肃团代表纷纷反映,目前民勤的生态环境“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状况一直在持续,没有得到明显的遏制和改善。……[更多内容]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历史上的民勤是水草丰腴的泽国绿洲,然而,这样的风景已经被严酷的现实无情地变成了昨天的记忆。风沙袭来,美景不复存在,民勤沧桑巨变,只有残留在沙漠深处的古长城烽燧,在肆虐的风沙中苦苦挣扎着,等待着最终被沙漠吞噬的结局……

  民勤长城 古代绿洲辉煌的保护神

  7月23日,记者从武威出发,穿过正在收割的麦田和垂柳依依的红崖山水库,眼前的景色在炎炎烈日下逐渐失去了它的妩媚,变成了大片大片的沙丘。徒步走进浩瀚的大漠,一阵阵热风夹杂着沙尘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来到沙漠深处的一个即将被沙漠掩埋的土围子前,民勤县博物馆馆长王福明说,这是汉代留下来的一个兵寨,长城遗址离兵寨有二三十米。民勤境内原来有长城遗址220公里,包括汉长城和明长城,现在大都已被沙漠包围,即将被完全吞噬。

  据著名长城学研究专家李并成介绍,穿越今民勤县境的汉长城沿洪水河东岸进入武威境内后,顺石羊河东岸穿行,经由民勤县城东南苏武山、县东夹河乡、县北大滩乡、泉山镇西、红沙梁乡西北三角城,折而南行,经西沙窝连城、古城一线以西,至大坝乡文一古城西1.5公里处,与明长城会合;然后汉、明长城重合一体,西经勤锋农场,复折而向南,经民勤沙生植物园、薛百乡长城村、宋和村,越黑山头折向西南,经重兴乡西、羊圈墩、马棚绝墩、牛毛墩、沙井子村北,进入永昌县界。有关专家介绍,今日沙浪滚滚的西沙窝在新石器时代以至汉唐时期乃是一片繁荣的绿洲,汉武威县、宣威县,唐武威县、白亭军,明威戍等军政建置即设于这片古绿洲上。

  风沙吞噬 保护不周长城将不复存在

  有关研究人员介绍,在民勤境内的长城遗址中,三角城汉代城障遗址位于西沙窝北端,南距连城遗址9公里,东南距红沙梁乡也是9公里。整座城池筑于一座高8.5米的土台上,台之东北部倾塌,使城垣看下去略呈三角形,当地因名之“三角城”。《汉书·赵充国传》记载:“武威县、张掖日勒皆当北塞,有通谷水草。”“塞”即指以长城为主体的防御设施,三角城正是武威北塞上的重要城障,其地位的重要相当于古居延绿洲前缘的遮虏障。此外,民勤长城的重要遗址还有位于民勤县西部昌宁乡陶湾村东北约5公里的四方墩汉燧;位于昌宁乡政府北略偏东约7.5公里的沙岗墩汉燧;位于县城东南苏武山上的野鸽子墩。其它汉燧诸如芨芨井墩、红茨墩、庙墙石墩、连城墩、文一西塔墩、银墩、黑水墩、梧桐墩等,皆具有汉燧的构筑形制并散落有汉代的遗物。如今,除四方墩到梭梭井墩、小井子到井泉河、芨芨井墩至三角城等处依稀可辨外,其余均已坍塌或被流沙壅压。

有关长城研究专家不无担忧地说:“今天民勤境内虽因两千多年来的风雨剥蚀、流沙壅压,加之人为破坏严重,汉长城塞垣大部毁坏,许多地段形迹不清,但仍有多处遗迹可觅。尽管这一带实地已难以找到汉塞遗迹,但在大比例尺航空照片上则可以清楚地看到,仅在连城古城一线以西2-5公里处,就有一道残垣在沙丘中断续隐现,由东北伸向西南,残长十余公里,尤以古城西南一段最清晰。残垣虽大段被黄沙埋没,但在航片上其线形遗迹十分明显。如果现在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汉代烽燧的残留遗迹,再过十几年,这段长城将荡然无存。”(张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