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5
七月二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环保总局:环境监察专项资金今年支持中西部
2、制药行业深陷“环保门”:排污大户新一轮洗牌
地方信息:
3、山西:环保成申贷指标 50家污染企业信贷"断粮"
4、大连投资395亿减排
5、成都市启动水源地污染调查
6、山西省立法保护水资源 将严格取水管理
7、湖北:汉江襄阳水文站水位突破65米的设防水位
重大水事:
8、组图:长江三峡库区遭遇垃圾污染
人物访谈:
9、专家谈水污染:谁动了我们的环境
民间环保:
10、探访汉江源之一溯汉江于襄樊至安康
深度报道:
11、5年难觅主管部门 重庆三峡珍稀植物园被迫关闭
12、政府招商“村民受伤”:疾病频发是小题大作?
环境时评:
13、绿色GDP“夭折”是个什么问题?
14、绿色GDP应在公开“试错”中戮力推进
15、《光明日报》:污染防治 科学技术因何频频缺位?
16、四轮“风暴”难解“环保顽疾”
1、环保总局:环境监察专项资金今年支持中西部
来源:法制日报2007年07月2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027690.html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今日透露,我国已设立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专项资金,以提高中西部等贫困地区环境监察机构现场环保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这位负责人表示,今年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县级环境监察机构的能力建设,主要包括环境监察现场执法交通工具、执法取证设备购置。据他介绍,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本专项和减排专项没有补助过的县级环境监察机构,以及近三年补助过但能力仍然薄弱的县级环境监察机构。
同时,还将对区域有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地区、工业园区密集地区、重污染企业集中地区的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进行支持。据悉,对巢湖、滇池流域监察执法能力给予适当倾斜。
这位负责人说,去年我国就已经开始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县级环境监察机构发放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专项资金。其依据是2004年财政部出台的《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日前,今年的基金已经开始申报。 (郄建荣)
2、制药行业深陷“环保门”:排污大户新一轮洗牌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2007年07月2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030995.html
制药企业已经成为排污大户。本报资料图片
为了应对即将强制执行的《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简称《标准》),广济药业7月7日宣布,再次追加31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如今,为了应对环保要求被迫“放血”喊痛的企业比比皆是。然而,国家环保总局称,《标准》并不算“苛刻”,大多数企业其实完全具备达到标准的财力和能力。
成本大增
为了向即将执行的《标准》靠拢,广济药业近来可谓“大放血”。
7月7日,广济药业宣布,因前期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不符合环保部门要求,建设中的污水处理设施投入需再增加3100万元,即总投入将达到4300万元,才能使公司处理后的污水达到环保部门要求的一级排放标准;同时,新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行后,预计每年将增加污水处理成本2000万元左右。
污水处理问题一直困扰着广济。6月12日被央视曝光超标排污后,广济药业曾于6月20日公告,为建设新的污水处理设施,将增加投入1200万元左右,并预计每年将增加污水处理成本1000万元至1200万元。7月7日的公告显示出该公司此前预计的污水处理费用和每年的成本再度大大提高。
记者查看广济药业报表发现,该公司2004年、2005年、2006年净利润分别仅为821万元、856万元和1566万元,不久前该公司公告2007年上半年净利润有望达到2414万至2900万元。广济药业董秘办人士7月13日对记者表示,公司希望能尽快符合即将施行的《标准》,但2000万元的污水处理成本和一次性4300万元的设施款是一笔高额投入,将对明年及以后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小的影响。
受到《标准》影响的绝不仅仅是广济一家。7月13日,原料药“四大家族”之一华北制药董秘办许先生表示,目前华北制药为达到环保要求已耗资2亿元,而石药集团大约为3.5亿元。“例如我们几家大的原料药供应商,以前就很注重环保达标,只需要逐渐追加,所以对于前期环保投入到位和有能力消化成本的企业,《标准》并不可怕,而对于过去一点基础也没有的企业,付不起环保成本,可能就是死路一条。”
据了解,海正药业为解决环保达标的投入高达1.3亿元,而石药位于内蒙古、联邦制药位于四川的生产基地,以及河南华星等几家都因环保问题整改。
抬高门槛
即将出炉的《标准》让不少企业叫苦连天,但制定方国家环保总局表示,大多数企业其实完全具备达到标准的财力和能力。
7月16日,记者从分管该标准的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环境标准处了解到,《标准》草案已完成,正在进行内部报批程序,随后会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约一个月,具体实施时间不能确定。
《标准》草案中将生物药和原料药排污标准较现行标准大为提高,如原料药污水的COD预排放标准(即排至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标准)由1000COD提高为500COD,排放标准由300COD提高为150COD。对此,很多业内人士觉得有些“苛刻”。
7月16日,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环境标准处一位女士向记者解释,定出如此严格的标准并非刻意“苛刻”,因为目前很多药企对环境污染达到了很严重的程度,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其实目前有20%至30%的企业已经达到《标准》,另外一部分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完全可以达到标准,只是很多企业不愿意在环保上花钱。《标准》是在充分权衡了各药企的实际情况下定出的。
这位女士强调,余下的部分小企业本身就不规范,不符合行业健康发展的长期需要,因为它们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不仅对行业无益,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也很恶劣,所以《标准》所形成的门槛也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
优胜劣汰
面对不断抬高的环保门槛,国内医药企业无疑会开始新一轮洗牌。
7月13日,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明禹向记者介绍,医药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已使外界的质疑从企业层面上升到行业层面,虽然各医药企业为环保的支出今年大约将达到数十亿,从长远来看对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有好处的。如果政策实施得力且到位,有利于行业的自然优胜劣汰。(杨珺)
3、山西:环保成申贷指标 50家污染企业信贷"断粮"
来源:法制日报2007年07月2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027951.html
记者今天从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获悉,自山西省去年实施“停贷治污”以来,根据山西省环保部门提供的环境违法企业名单,各商业银行已对50家污染企业进行了信贷“断粮”。
山西省是能源大省,也是污染大省,治污形势严峻。四大支柱产业,煤炭、钢铁、化工、电力都是污染严重的行业。去年5月,人行太原中心支行与山西省环保局联合向全省各市环保局、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国家政策性银行山西分行以及各商业银行山西分行、山西省农信联社、太原市商业银行下发了《关于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按照文件规定山西省环保局定期向人行太原中心支行提供环境违法企业名单,人民银行实时转发给省内各金融机构,后者则据此进行相应的贷款控制。对没有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制度,或环境保护部门不予批准的项目,金融机构一律不予贷款;对于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环保工程不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或没有进行环保工程建设的,金融部门停止贷款支持;对主体工程已完工而环保工程没有完工,或没有进行环保工程建设的项目,在投产运营时,金融部门不提供流动资金贷款。
目前,全省各金融机构已将环保作为考察申贷企业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已有5户企业上了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的“黑名单”,而华夏银行太原分行前几天刚否决了一个数千万的焦化厂信贷项目。
经过环保和金融部门共同在节能减排上的努力,全省已有50家污染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遭到银行的封杀。
另据不完全统计,实施“停贷治污”以来,全省已先后关停各类违法企业和设施1200多个,大约节省运力约3000万吨,节省电力约10亿度,征收排污费15.5亿元,减少银行信贷损失约23亿元。2006年,全省经济增长11.5%,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3.56%,COD排放量削减2.77%,11个重点城市二级以上天数比上年增长8.7%。(郭建珍 牛宏霖 宋全京)
4、大连投资395亿减排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7-7-25
http://www.h2o-china.com/news/50607.html
记者日前从辽宁省大连市减排办获悉,大连市“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资金投入预计达395亿元。
据介绍,大连市减排投资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重点污染减排工程投入。“十一五”期间,大连要对全市所有燃煤电厂、所有集中供热锅炉及大型锅炉实施脱硫工程,新建、改建夏家河污水处理厂、小平岛污水处理厂等1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同时对全市所有新建工业小区实施集中污水处理等工作,这部分投资约20亿元。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投入。“十一五”期间,大连市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排放。重点关闭金州区龙王水泥厂、旅顺三有水泥厂等29家水泥企业的52座机立窑,对大连钢厂、大连化学集团公司、大连水泥厂、大连染料厂、鞍钢石灰石矿、大连煤气二厂等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搬迁改造,并进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这部分投入巨大,大约需要资金297亿元。
三是为确保完成减排任务,并为“十二五”留下发展空间,大连市在“十一五”期间将加快推进清洁能源LNG项目,实施燃煤电厂煤改气工程,预计需投资77亿元。
四是污染源监督管理投入。“十一五”期间,大连市要构建全市污染源在线监测平台,强化污染源监测监察能力,确保减排措施落实到位、减排设施发挥作用。预计这部分投资约1亿元。
巨额投资是全面完成减排任务的前提。据介绍,大连市减排投入主要是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以企业自筹为主。其次,市发改委设立污染减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污水处理厂建设、脱硫工程建设、关闭中小水泥企业和在线监控系统建设与运营等项目;各区、市、县也将污染减排投入作为重要项目列入每年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保证资金投入;同时积极申请中央减排专项资金。此外,鼓励社会资本、外资等其他资金参与污染减排,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和监督管理体系,采用BOT方式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
5、成都市启动水源地污染调查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2007-7-25
http://www.h2o-china.com/news/50589.html
由市环保局、水务局和市科协等3家单位共同开展的“2007成都水源地污染调查”昨天正式启动。相关专家和来自我市两所高校环境保护专业的25名大学生志愿者,将用20天时间对徐堰河和柏条河这两条城市居民最主要的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全面的污染搜索。对于非法排污者,环保局将“发现一家重处一家”。为了保证水源不被污染,调查组还将在两条河的沿河两岸居民中发展环保志愿者,对非法排污进行监督。
具体承担这次调查的成都河流研究会秘书长田军称,从去年10月枯水期到前一段时间,水质监测数据表明,源自徐堰河和柏条河这两大水源地的水质虽然仍在我国制定的饮用水标准以内,但依然有可能被非法排污所污染。环保局负责人称,去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市1000多万人口创造了2760多亿元的GDP,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市江河流域不仅没有发生污染恶化,而且水质在往好的方面转变,这是非常难得的。但是,近段时期以来,太湖蓝藻爆发、无锡自来水问题、巢湖、滇池污染问题等水污染事件层出不穷,为成都敲响了警钟,成都必须采取过硬的手段保证水源不受污染。因此,市环保、水务和科协这3家单位决定发起调查活动。参与调查的人员除了相关专家,还有来自西南民族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的25名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学的都是环境保护专业。从今天起,他们将从两个水源地的上游沿河而下,徒步调查,作“地毯式搜索”。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李说,学生们更多的是要去河边杂草丛生的地方,寻找那些隐秘的排污口,把最详尽的现场资料带回来。
在这次调查中,大学生志愿者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对沿河两岸居民进行环保培训并从中发展环保志愿者,让他们对可能排污的企业进行暗中监督,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制止其污染河流的行为,有效保证水源的安全。记者 邓晓洪 徐莉丽
6、山西省立法保护水资源 将严格取水管理
来源:太原晚报2007-7-25
http://www.h2o-china.com/news/50593.html
“直接从河流、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7月23日,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中这样规定。
山西省是全国水资源最短缺的省份之一,据2003年全省水资源评价结果,全省水资源总量仅为123.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381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界限。同时,山西省水污染日趋严重,受污染河长3753公里,严重污染的超五类水占评价总河长的45.8%。加上地下水超采严重,全省年超采地下水7亿立方米,使得山西省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为此,修订草案加强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要求不得在河道、湖泊等范围内倾倒废弃物和垃圾,政府应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予以公告;严格取水管理,取得取水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取水量、取水期限和用途,取用水要实行超计划或者超定额部分累进收取水资源费制度。同时,省人民政府要制定有利于节约用水和水环境保护的水价和水资源费政策,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规范水资源费的征收和使用。 (张锡敏)
7、湖北:汉江襄阳水文站水位突破65米的设防水位
来源:湖北新闻网2007年7月25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6760
湖北新闻网7月25日电 (侯万勇 张凤玲 牛晗静)受丹江口水库开闸泄洪的影响,汉江襄樊段水位7月22日下午4点达到65.04米,突破了65米的设防水位,这是入汛以来汉江襄樊段首次突破设防水位。
由于汉江上游持续强降雨,丹江口水库水位不断上涨,7月23日早上8点达到150.14米,高出汛限水位1.14米。为了减轻库区防汛压力,丹江口水库先后开启了6个闸门,水库下泄流量达到了每秒6130立方米。
受上游来水量增加的影响,22日下午4点,汉江襄阳水文站水位达到了65.04米,突破了65米的设防水位。但由于市区下游唐白河流量有所减少,唐白和对汉江的顶托作用也随之减小,汉江下泄速度明显加快,23日早上8点襄阳水文站水位已回落到65米。
另外,据长江水利委员会雨情会商结果,未来三天丹江口水库的上游、陕西南部有中到大雨,局部地区有暴雨,汉江襄樊段水位仍将维持中高段水位运行。由于汉江襄樊段大多是沙堤,长时间受洪水浸泡和冲刷,容易发生滑坡和塌方险情。襄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沿江各地加强对险工险段的监控,一旦发现险情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并在第一时间上报。
8、组图:长江三峡库区遭遇垃圾污染
来源:ChinaFotoPress 2007年07月2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028814.html
2007年7月24日,一清漂员在长江三峡奉节县水域打捞漂浮物。
2007年7月24日,重庆奉节环卫部门派出10只清漂船集中打捞漂浮物。
2007年7月24日,进入主汛期的长江上游连日暴雨,大量水上漂浮垃圾涌入三峡库区,对库区水环境造成污染和航运、旅游带来影响。为保证长江航运和库区水环境安全,三峡库区重庆市、湖北省沿江各区县加大清漂力度,每天打捞水上垃圾百余吨,以确保三峡大坝电厂运行安全和库区水质清洁。(周会)
9、专家谈水污染:谁动了我们的环境
来源:新浪网2007-7-24
http://www.h2o-china.com/news/50572.html
SMG《深度105》2007年7月23日播出“非常道:谁动了我们的环境——周孝正谈水污染”,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 李涛】非常道,非常人物,非常观点。最近,国外有科学家大胆推测:外星人不喝水,他们喜欢的饮料可能是硫酸之类的东西,因为是科学家的结论,我也不好说三道四,但我们是地球人,我们得喝水,这个用不着科学家告诉咱们,近来发生的一些诸如蓝藻爆发等污染事件搞得上百万人没水喝,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呢?中国人民大学有一位脾气挺大的教授、著名社会学家周孝正坐不住了,我们来听听他的一家之言。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你赚到钱了,你的祖祖辈辈的太湖被污染了,你觉得光荣吗?你的心灵你觉得美吗?
水污染:最危急的时刻
《中国政协报》头版有一个标题,叫《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就是他引用了国歌一句话,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地发出最后的吼声,水污染就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了。去年开两会的时候,温家宝总理向全体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讲,一定要让大家喝上清洁的饮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令人放心的食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烈鼓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那么根本利益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新鲜的空气,清洁的饮水,安全的食品。
现在有些地方,特别是城市的居民,拧出自来水那水是有味的,这就是到最危险的时候了,因为中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中国的北方,你坐飞机到北方,天好的时候你往下看,无河不干,有水皆脏,中国北方的河流大部分都断了。现在都已经开始污染了地下水,我们叫重金属污染。南方有水,但是你能喝吗?珠江,我刚从广州回来,你看看珠江的水量是相当大的,你能说它缺水吗?但是它污染了,严重的时候就跟酱油似的,雨季的时候稀释一下,但是也是浑的,长江也一样,所以现在有一句话叫长江变黄河,黄河变湖泊,华北变沙漠。所以说我们水资源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治污为何不见成效
你光给他暴光,零点行动,半夜12点记者都出来了,一看白天他们污水处理口都关着呢,到了晚上都放着,他们就问那些排污的,抓住了,你干嘛排污?说太湖是你们祖祖辈辈的家乡,你们把它污染了,你们的子孙还住不住?人家说什么?人家说我们为什么排污?我们就是挣钱,挣完钱干嘛,移居加拿大、温哥华,非常清楚,这哪里是什么技术问题?这就是心灵被污染了,他把他的家乡污染了,他赚了钱以后全家移居加拿大,温哥华,到温哥华看看去,有多少华人,山青水秀,所以说根本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政策问题,更不是暴光问题,就是心灵被污染。
人与环境 两败俱伤
现在我们在环境问题上实际上就是两败俱伤,就是说没有人得了好处,就是你不论多有钱,多大官你只能躲到某一个地方,可是如果全球气侯变暖,两极一融化,海水一提高,很多沿海的城市就被淹了,完了大气是连着的,一刮风大气的环流你能躲吗?
现在我们的西南冰川急剧地后撤,大部分的冰川融化,所以说也用不了多少年,你连矿泉水也没了。矿泉水那一瓶好几块,才一千克或者五百克,实际原来一方水,就是一千公斤水,北京才1毛2,现在一个字儿已经达到几块了,你说我就喝半公斤的水就几块钱,将来怎么样?很快也没有了。所以说它是一个人类的问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我们叫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GDP指标太害人
GDP是某些经济学家制造的一个害人类的指标,为什么?因为他不考虑环境。举例子,你造汽车有没有GDP?有,我买了汽车了,中国去年公路交通事故就撞死十万,大约也上一百万,我开车撞人了,一撞人GDP就上去,为什么?我把车撞坏了,我都修车,那边把人撞坏了,叫修理人,GDP又上去一块,没修理好,死了,到了火葬场GDP又上去一块。老百姓落下什么呢?落下新鲜的空气被污染了,清洁的饮水被污染了,安全的食品也稀缺了。所以我们一再地讲,凡是影响这三条的项目一律停。你影响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你要产值干什么?你要项目干什么?
我觉得我们中国要适度发展,以前我们老是高速,快速,现在我们也强调协调,所谓协调就得适度,(GDP)这个指标太害人了,害到我们现在拧出自来水就是有味了,再往下害我们的孩子生出来就是得白血病,最后缩寿了。本来我们身体还可以,结果由于每天每天呼这个恶气,污染你没有办法,口罩、防毒面具你都没有用,最后造成我们死亡第一的原因就是呼吸道的病。
天人合一 和谐相处
天上没有玉皇,海里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什么意思?人定胜天,我要战胜大自然。人跟自然的关系不是要战胜,我们现在的提法,传统中国社会叫天人合一,现在的提法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那么落实到现在就是可持续发展。说发展没有什么难的,你能不能可持续,所以我们一再说人的根本的利益就是身心健康,健康快乐。第三句话最重要,可持续的乐,你活82岁,你就乐3万天,完了这一辈乐完了,儿子这一辈乐,儿子这辈乐完了,孙子这辈乐。中华民族祖祖辈辈乐下去。
远离污染 追求幸福
有人说我死了以后我哪管他洪水滔滔,我死了以后我哪管水资源被污染,只要我是流氓我怕谁?过一把瘾就死这都是非常恶劣一种口气,实际上应该是你是流氓谁怕你?#如果我们用绿色GDP,我们用幸福指数来衡量一个官员的政绩,他就不见得非要修水坝了,发那么多些电干什么?完了把空调都开起来,结果人在屋子里挺凉,出去就得病,叫空调病,#能源有度,所以一个人的一辈子他要幸福,他不是要能源,更不是要GDP,所以我觉得从国家的根本的大政方针,就是要,要一套科学的正确的这样一套指标体系,来衡量我们这个社会幸福怎么样。
【主持人 李涛】周孝正曾经参与过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国家资源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对环境问题是专门研究过的,当然了,周教授的观点可能是有点偏激了,但是话又说回来,环境污染恶劣到这个程度,再不用猛药也不行啊。就在前几天,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和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中国环境绩效评估报告》。来看一下7月19号的《参考消息》,这期《参考消息》头条是:经合组织给中国环保打低分。经合组织的报告说:虽然中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而且在迅速赶超德国、日本和美国,但中国的环境标准却更接近某些最贫穷国家。看了这篇报道,我突然想起我最喜欢的作家鲁迅先生在七、八十年前说过的一句话,“林木伐尽,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在一篇名叫《<进化和退化>小引》的文章中,鲁迅先生表达了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担忧,他说“倘这事能为现在和将来的青年所记忆,那么,这书所得的酬报,也就非常之大了。”很显然,鲁迅所谓的“现在和将来的青年”最终并没有记住这一点,否则的话,今天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就不会这么严重了。
最后给大家写一个字,污染的这个污字,一个三点水,一个吃亏的亏字,污染的是水,但最终吃亏的只能是人类自己。周孝正
10、探访汉江源之一溯汉江于襄樊至安康
汪永晨
2007年7月24日一大早,绿色汉江的28名志愿者从襄樊古城出发,开始他们第二次的汉江源探访。南水北调,汉江将为之做出重大贡献。家住汉江边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希望汉江,这条目前被认为是中国最干净的大江健康,并继续养育生活在它身边的人们。
探访汉江源从襄樊古城出发
此行,绿色汉江的志愿者要向民众了解汉江上游沿岸的生态环境;记录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持续关注上游民众的生存状况;向沿途乡镇、农村和学校宣传环保知识;传播绿色文化;考察了解河流水质变化,采集水样,分析水质。
汉江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于湖北武汉注入长江。汉江全长1577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从发源地到丹江水库,汉江上游共925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7270.62平方公里,占襄樊市国土总面积的87%,占汉江流域面积的10.87%。
丹江水库一角
汉江边的山中
志愿者们是在蒙蒙细雨中出发的,出发不久,丹江口水库、武当山,就展现在志愿者们的眼前。虽然这些景致襄樊人并不陌生,可雨过天晴后,那刚刚经雨洗过的天空,还有大山中那一凹山,一凹树,一凹水及山、树、水间的人家,撩拨着志愿者们的春心。
对于刚刚走完干涸,染污的永定河的我和对水有着特殊关照的马军来说,那滔滔的汉江水更让我们感叹着,水与生命的相依相存。感叹着,今天能看到这样一大江水实属不易。
汉江水
江边人家
不过绿色汉江的运大姐告诉我们,汉江也和中国目前很多大江大河一样,正在经历着可能到来的洪峰的考验。运大姐说,其实已经很多年了,甚至就在去冬今春,汉江的水位都很低。2003年8月,我们北京的一些记者和环保志愿者被襄樊宣传部邀请到襄樊时就知道,汉江人为南水北调正在和将要付出的代价和努力有多大。那次绿色汉江的人就希望我们把这一信息带给更多的北京人。
沿着汉江水而上,江边的很多房子,至今还保留着吊脚楼的风格。不过这里的吊脚楼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的是,它是由一些水泥支柱顶着房子站在江边的。虽然它们没有木楼的古朴,但也别有一番风情。
江边山路
不过,就在我们激动地边走边看着海水似的汉江时,遗憾也随时随刻地在冒出来。
虽然水大,汉江水还是很清的,但江面上没有被处理过的生活垃圾,一团团,一条条,转着,跳着随水漂移;江边白河县被大石头堆积着。大标语告诉我们,那里要在江边再造一个新县城;江边有一个大型水电站正在加紧施工,我们被告知,用不了多久,这座水泥大坝就会横在汉江上,被它阻隔了的汉江,那时还会有今天这样滔滔的江水吗?
江边要再造一个县城
在被称为秦巴(秦岭与巴山)走廊的一段江边,竖立着一个水泥厂的大烟囱。和当地人随便聊了几句,他们和我采访这儿的很多老百姓一样,满脸都是无奈。一个老人说,染污致使他们的地都没办法种了,烟冒起来时,人都不像人,每天家里都是一层一层地灰。水泥厂的老板不是本地人,老百姓们多次与之交涉要求给予污染补偿,但至今看不到任何希望。这些老乡甚至对我们想帮他们也没有兴趣。看得出来,他们已经无奈到了何等程度。
江边水泥厂
夕阳时分我们到了安康。太阳的余辉和闪着光的江水把安康抹得让人想着浓妆淡抹这个词。当地一群退了休,有着文学爱好的老人把我们请进了顾家大家炎武的后代操持经营着那座百年老房子里的饭庄。
汉江边安康的傍晚
和老人们的交谈中得知,他们集体做了一付对联:供水,输水责无旁贷,卖水,买水天经地义,市场经济。老人们说,安康市是陕西省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发源和流径安康市的河流集雨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37条。还有无数支毛水沟构成千沟万壑。正是它们在秦巴山组成了像植物“叶脉”一样的水系。目前河流的17项指标均符合国家二类水质标准。
如今让老人们着急的,一是大大小小的484个小水电,把河流拉拦截得,守着江水的老百姓喝不上水,用不起电。修了电站,江水不再是原来的江水,电进入了国家网,还是贫困县的农民用不起。建电站的都不是本地人,老人们说,用我们的水发得电挣得钱,都让人家拿走了。
江边在修的电站
南水北调在即,老人们不知道会给他们什么补偿。我们问他们:你们希望得到什么补偿呢?他们互相看着,似乎都没有人想过我们提到的这个回答,更别提什么是知情权了。他们反复和我们说是:汉江水是全国最好的水了。我们这儿十个县市,有八个贫困地区。
11、5年难觅主管部门 重庆三峡珍稀植物园被迫关闭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07月2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028002.html
在重庆市万州区五桥机场旁边,有一座植被茂密、溪水潺潺、四面环山、绿沁心脾的幽谷,这就是三峡珍稀植物园,也被称作三峡库区珍稀植物的“避难所”。《瞭望》新闻周刊获悉,这个植物园是为抢救三峡库区淹没带的珍稀植物而建,目前已抢救库区珍稀植物36科、92种。
令人吃惊的是,目前这座到处是“宝贝”的植物园却无人管护,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自2002年开始建设以来,三峡珍稀植物园就因体制不顺、无主管部门而缺乏资金来源。今年6月,已负债30万元的创建者向秀发再也无力支撑,被迫关闭植物园。园中不见了园丁,只看到鸟儿飞过的身影,只听到风吹树木的沙沙声。
“植物狂人”创建三峡珍稀植物园
44岁的向秀发被国内植物学家称作“植物狂人”。他曾是中铁集团十八局高级工程师,1997年“买断工龄”后,回到老家重庆市万州区从事水产养殖业,并因此致富。他天生喜欢植物,1998年路过重庆巫山县时,发现三峡库区“淹没带”上一棵古老的黄桷树被拦腰砍断,感到非常痛惜。后来他去北京出差时,找到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李振宇,请教如何保护三峡库区植物。当时李振宇正好也在呼吁保护库区珍稀植物,两人一拍即合。他给向秀发详细介绍了库区珍稀植物种类,并表明自己对库区“淹没带”珍稀植物缺乏保护的忧虑。经过认真思考,向秀发决定创建三峡珍稀植物园,把淹没带上的珍稀植物迁到园里来。
向秀发从北京回来后,相继找到重庆市万州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和重庆市计划委员会,咨询三峡珍稀植物园立项事宜。重庆市计委认为这个项目很好,但必须做好前期工作:一是选址,二是立项,三是找主管部门。从1999年开始,向秀发和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专家一起跋山涉水,从湖北宜昌走到重庆武隆县,历时一年半对淹没带珍稀植物进行详细调查并选址,最终把园址定在万州区五桥机场开发区。向秀发又找到重庆市林业局,林业局了解情况后非常支持,主动和重庆市计委衔接。向秀发自己还与万州区林业局合资注册成立了重庆金园珍稀植物培植有限公司。随后,万州区计委提交了项目建议书。2002年8月29日,重庆市计委予以立项,确定金园公司为项目法人。
立项后,向秀发又聘请重庆市投资咨询公司,编写了《三峡珍稀植物园可研究性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以万州区计委名义提交重庆市计委。2002年9月25日,经专家评审,重庆市计委批复同意实施植物园项目,明确项目法人为金园公司,万州区政府为珍稀植物园提供1200亩土地,项目建设期两年。与此同时,重庆市林业局又以“建设三峡濒危植物保护基地”名义向国家林业局争取专项经费52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13万元,地方配套209万元,但据记者了解,配套资金至今未到位。此后,向秀发开始了漫长的野外工作,全力抢救库区淹没带珍稀植物。
12、政府招商“村民受伤”:疾病频发是小题大作?
来源:新华网2007年07月2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029053.html
满池粪水、刺鼻臭气、死鱼漂浮……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兰溪镇为完成招商任务,引进了一家珍珠养殖企业,污染了周边千余居民的水源地袁氏赤湖,造成他们生活用水极度困难,皮肤病、肠胃性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
养满珍珠的湖面
企业养珍珠 水源地成一池“粪水”
袁氏赤湖位于长江浠水段干堤边,丰水期湖面近500亩,沿湖村民靠湖维持日常生活用水。2004年兰溪镇引进浙江一企业在袁氏赤湖内投粪养殖珍珠,水质急速下降,颜色发黑,几米外即可闻到腥臭气。
在村民的指点下,记者找到珍珠养殖基地原永保小学。只见靠近湖边的操场上修了两个近50平方米、深2米多的露天化粪池,几名工人用船将粪便运往湖中央向湖中投撒。湖面浮满了养珍珠的塑料瓶子,湖水呈黑色,水面不时可以看到漂浮的死鱼。
据附近村民统计,湖中每天至少投放5吨人畜粪便,高峰时一天要运3个到4个卡车皮的粪便,一年下来要向湖中投粪2000多吨。他们说,本是大家生活、生产水源地的赤湖现在成了大“粪池”。
一位村民展示刚刚提起的湖水
由于深受其害,永保村村民曾挖断过进村马路,阻止运粪的车辆进村。跟踪过拖粪车的村民袁华发现这些粪便大多来自县城,不少甚至是从医院、防疫站拉来。他说,沿湖近2000人靠湖水生活,企业却把防疫站的粪便投到里面,不知道会不会带来什么传染病。
离养殖基地最近的永保村5组村民对养殖厂反映最为强烈。他们说,温度低的时候稍微好点,到了夏天就像住在厕所里,附近臭得待不住人,蚊子伸手即可抓一把。到那时我们有家不能回,大伙只能跑到长江江堤上“避难”。
据了解,珍珠养殖以有机肥为主,包括鸭粪、鸡粪、鸟粪、猪粪、牛粪等,施肥数量应随水温上升而逐渐加大,因为随着水温上升,育珠蚌新陈代谢日益旺盛,摄食量也不断增加,必须加大施肥数量以培育足够的饵料生物。
13、绿色GDP“夭折”是个什么问题?
来源:新华网2007年07月2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027555.html
从年初起媒体就在等待的“2005年度绿色GDP核算报告”,估计将被无限期推迟发布――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在此间表示,绿色GDP是媒体、社会为了简明而用的一个名词,真正的绿色GDP核算制度目前并不存在。国际上现在还没有这个意义上的GDP核算标准,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取这样的核算方式,所以中国还不能够公布所谓绿色GDP核算的数据或者真正进行价值量的核算。(7月23日《中国青年报》)
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了“2004年度绿色GDP核算报告”―― 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当时两部门都表示,正在研究的2005年的数据会很快向公众发布。今年3月份,课题组成员向媒体透露,2005年度绿色GDP核算报告已经完成,当年环境污染损失要高于2004年,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损失GDP扣减情况统计表是这份报告的“最大突破点”。但是直到今天,这份早已完成的报告却依然紧锁在抽屉里。
2005年度的绿色GDP核算报告,在官员口中从“春节后发布”到“两会后发布”,再到“搁浅”“不能够公布”,如此一波三折,不难想象其间充满的各种激烈的利益博弈。不论是政府部门之间的巨大分歧,还是地方政府的政绩敏感(个别试点省市甚至正式发函要求不公布核算结果),抑或利益集团的拼力阻挠,最终的结果指向只有一个:环境污染损失被“包庇”,公众知情权被漠视。
以绿色GDP没有“国际惯例”来否定绿色GDP,而且是在已经公布过一次之后再来否定,显然缺乏说服力。任何一种研究也不可能一出生就十分完备,相反,它必须勇敢地接受实践和公众的检验。因此,问题的关键或许不在于绿色GDP数字的科学性,而在于相关部门究竟有没有冲破利益集团阻挠让公众知道真相的决心和魄力,究竟愿不愿意以大胆揭露问题的方式来落实科学发展观。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宪法赋予每一位公民的权利,正如绿色GDP课题组组长、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所说,“公众有权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了解我们呼吸的空气怎样,水质如何。”既然纳税人出资成立了绿色GDP课题组,课题组业已完成了核算报告,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情只是公开这个报告而已,那么无论核算报告美丑如何――这是可以讨论和继续研究的,公众都有权要求知道报告的真实内容。否则,那就是对公众的言而无信,就是对纳税人血汗的浪费,就是对污染行为的放纵,就是对唯GDP政绩观的肯定,就是对子孙万代的不负责任――问题的严重性要远远超过绿色GDP核算报告本身。(舒圣祥)
14、绿色GDP应在公开“试错”中戮力推进
来源:公益时报2007年07月25日 童大焕
http://env.people.com.cn/GB/6028905.html
原定于今年春节前后公布、被社会各界翘首以待的2005年度绿色GDP核算数据终于等来了最终命运——主要参与机构之一的国家统计局正式表态,基于技术因素,目前尚不能够公布这些数据或者真正进行价值量的核算。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是在7月12日举行的2006年单位GDP能耗公报发布会上作此表示的。但谢伏瞻同时强调,国家统计局还是要继续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努力地探索可行的核算办法,把这项工作往前推进。(《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7月19日)
而在17日由经合组织(OECD)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环保总局副局长周建表示,环保总局和统计局都认为需要建立一个综合的绿色GDP评价体系,只是在具体的方法和进程上还需要磨合,绿色GDP会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
国家统计局的明确表态之后,各方舆论对此表示了极大关注。一个相对明确的共识是: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具有相对关联度的核算标准,来准确衡量经济发展与环境损耗之间的关系。
但是,这项工作如何推进,是公开进行,还是不公开进行?是等一切条件都成熟了再公开?还是通过公开,更好地形成社会的合力以尽快尽早地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国家统计局似乎倾向于前者。该局于3月以正式文件形式通报国家环保总局,建议“有关环境核算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分地区核算数据只向国务院提供,作为决策参考,不对外发布”。国家统计局将视国务院批复情况决定是否参与数据发布。
然而,我们认为,对于这项涉及公众直接、切身利益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应该按照即将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原则进行完全公开。改革作为一项试错的过程,历史已经证明而且仍将证明,公开、透明和民主是防范风险、减少失误的最佳利器。
有消息说,可能是报告后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污染损失和扣减数据,容易引起各地方和利益集团的不满,使报告拖延。按照规划,在已经搁浅的2005年度数据中,的确包括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42个部门的环境污染实物量、虚拟治理成本、环境退化成本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任何一项改革都充满了利益博弈,这很正常,没有博弈才不正常。而促使这种博弈在公平公正规则下进行的几乎惟一办法,就是让一切在阳光下进行,而不是相反。这样,各种利益主体才能够公平地参与到博弈中来,包括对绿色GDP各项规则和指标的制定。
迄今为止,国际上的确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绿色GDP核算方式,没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但是,对于这样一项国际公认的科学计划方法,中国是否可以通过有效的探索走在前面,至少不落后于国际上的探索。科学、审慎的态度,不等于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鉴于中国在环境问题上的特殊严峻性——我国单位产出的自然资源损耗远高于发达国家,环境污染形势也特别严峻。因此,绿色GDP核算体系可以明确在经济发展环节中的环境代价,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迫切。如果长期将这种代价排除在国民收入账户之外,则势必扭曲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成本与收益关系,难以遏制滥用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趋势。
在此前提下,绿色GDP数据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精确还是粗略,只要能尽快建立起来,就已经是了不起的巨大进步。任何制度体系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作为一项崭新的制度探索,绿色GDP同样如此。公开实验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试错、讨论和完善的过程,也是不断地凝聚共识、取得合力的过程。这样的公开,是我们改革的基本动力。环境已逼得我们没有退路,只有戮力前行。
15、《光明日报》:污染防治 科学技术因何频频缺位?
来源:光明日报 2007年7月25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6723
我国许多地方污染严重,这既是治污产业的最佳“市场机会”,也是治污技术的“超常规发挥时机”;我国许多地方在发展与保护两难之间徘徊,按道理,这也是富有“发展智慧”的专家出谋划策的良机。然而,记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后发现,在遭遇污染防治问题时,科技往往呈现出令人忧虑的“缺位”状态。
小小麦秸难住几个省区
河南、陕西、河北一带盛产小麦,一公斤小麦大概附带“出产”一公斤的麦秸,因此,麦秸的产量也很大。农民处理麦秸,最简便的方式是焚烧,不允许焚烧之后,麦秸如何处理,成为令人头痛的问题。
焚烧麦秸制造严重的空气污染,河南为了阻止农民焚烧麦秸,出台了重罚的措施,发现一起,罚款一万元以上;陕西的一些地方政府,出动巡回监察车。但就是这样,也堵不住浓烟四起。
陕西省人大环资工委副主任李怡霞对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谈起麦秸问题时说:“堵肯定不是办法,必须疏导。处理秸秆最好的办法是还田,这样对恢复地力,尤其恢复土地的有机质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我听说河北、北京一带在推广‘保护性耕作’也就是免耕法,直接把秸秆覆盖在地面上,既保持水分、清除杂草,又还田了有机质,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在我们这边推广。其实想起来也不难,有台机器把秸秆粉碎,加速其腐烂的速度,我想农民还是会欢迎的。但现在没有这样实用的机器。”
除了还田、气化、堆肥、做饲料、生产食用菌之外,秸秆另一条好出路是造纸,从原料供应来看,麦秸造纸的“环保度”要远远好于木头造纸。过去,河南、陕西一带草浆造纸也消耗了不少麦秸,但由于麦秸造纸造成的污染大,许多地方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下了狠心,出台死政策,凡是草浆造纸一律关停,凡是新上马的项目涉及草浆一律不批。河南省环保局局长王国平说:“我们也觉得这不是办法,如果国家出面组织技术攻关,联合专家和企业,在几个省同时组织实施,争取早日把草浆造纸的治污技术问题解决好。相信只要集中力量,总会找到技术方案。现在大家都在期盼,只是不知道谁会来牵头。”
污水治理为何全是“单一技术”
到今年年底,河南所有的县级以上城市都要建设污水处理厂;到2010年前,陕西沿渭河的54个县市也都要上马污水处理厂。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在采访时发现,几乎所有的污水处理厂,都是采用集中的方式进行工程治理;所采用的技术,几乎都是国外引进的,甚至曝气池所用的鼓风机,也都是进口;许多国内的“环保技术公司”,做的业务,不过是配合业主进行技术选型和系统集成。
全国人大环资委巡视员何嘉平认为,污水处理本身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这对刺激我国的技术创新是个最好机会;然而,许多地方并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探索,而是一味地采用统一模式,都是铺设管网,把污水统一到某个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其实,许多城市的地形条件并不相同,分散式处理也许更合适。污水处理除了生化技术,还有生物技术、生态技术等,完全可以配套组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治污目的。现在许多河流已经没有了天然来水,完全靠污水来做水源,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水,即使得到最好的处理,用地表水的标准来衡量,也仍旧是“劣五类”,对这样的水,应当设计出更合理的治理和利用的技术,而不应该一味地依靠已经有的“成熟技术”。
谁能帮生态好的地方“突破发展”
陕西在制定发展策略时,把全省大体分为三大类,关中地区,利用传统优势,率先发展;陕北地区,利用资源优势,跨越发展;陕南地区,利用生态优势,突破发展。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林涛说:“现在我们最愁的,是陕南安康、汉中、商洛这三个地区,如何突破发展。”
污染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产业结构调整,而最好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式,就是发展技术附加值高、文化附加值高、生态伤害低的绿色产业。陕南的三个地区,属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汉江的上游地区,汉江70%以上的水都来自这里,因此,水质保护的任务非常重。这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本来就不算好,在保护任务如此繁重的情况下,如何寻找到发展之路?
陕西省环保局局长何发理说:“我们的梦想是让上好的生态成为优势竞争力,化生态优势为竞争力优势,化竞争力优势为产业优势,化产业优势为经济文化优势。但是,突破口在哪里?总不能为了保护什么都不干。生态移民也不可能,毕竟‘就地致富’是最好的发展方式。这就需要发展智慧了。我们很希望有‘高级智囊团’能为我们出谋划策。”(记者冯永锋)
16、四轮“风暴”难解“环保顽疾”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2007年07月25日叶静
http://env.people.com.cn/GB/6030367.html
事实上,安徽江河湖海的水污染早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7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宣布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此外,还对流域内 32家重污染企业及6家污水处理厂实行“挂牌督办”。
这是自今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启动“区域限批”后的第二次启用“限批”权限,也是对“限批”权限的一种新尝试。
第四轮“风暴”
此前,国家环保总局曾先后掀起三轮“环保风暴”:2005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叫停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等13个省市的30个投资总额达上千亿元的违法开工项目;2006年2月,国家环保总局再次叫停10个投资约290亿元的违法建设项目;2007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再次“发力”,叫停82个投资总额达1123亿元的违反环评制度的项目。然而,风暴之后,环境污染整体状况并没有好转,相反,甚至更严重。
对于这一次“限批”,虽然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认为是“最后一招”,而在外界看来,不过只是新一轮的“环保风暴”。对于这轮风暴,从一开始外界就表示出了质疑,到底能否起作用?
对此,潘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环境观念的启蒙时代已经结束,现在进入了利益博弈阶段。而他从第一次“环评风暴”时就已表示“风暴”不变成法律,就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国家环保总局已经将政策内的权限发挥到了极致。
和前三轮“风暴”一样,在叫停、限批后,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限批地区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要立即进行处罚和整治,重点污染源要立即安装在线监控设施,一日不达到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一日不解除“限批”。
和年初的“区域限批”一样,国家环保总局也给了地方3个月的期限。而在今年初的第三轮环评“风暴”里,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吕梁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山东省莱芜市等4个行政区域和大唐国际、华能、华电、国电等四大电力集团先后被解除禁令。
在三轮“风暴”之后,地方政府也很快作出了回应。7月6日,河南周口市召开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集中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工作会议”(下称“工作会议”),宣读《周口市环保联合执法集中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工作方案》,决定对当地一些违法企业开展相关整治。另有地方政府也已开始在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然而,这其中一个尴尬的现实却是,“环保钉子户”开始浮现。
流域限批再现“环保钉子户”
“在各级环保部门的检查中,莲花公司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周口的形象,我们愿意接受环保部门的批评和监督。”
这是河南当地一家媒体对7月6日周口市委“工作会议”中,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力栋的发言纪录。
当日的会议上,河南省周口市副市长刘保仓表示,将以国家环保总局此次查处的企业为突破口,依法对莲花味精厂等违法排污企业实施关停督办或相关的治理。而该公司副总经理高力栋也表示莲花味精将会进一步整改,成为治理污染的先锋。
这已不是莲花味精第一次因环境问题而“检讨”了,在早几年的淮河污染中,莲花味精厂的环境问题就已受到多方关注,并被要求进行相应整改。然而,时隔几年,莲花味精厂又再一次“检讨”自己的环境问题。而周口市也再一次因淮河污染受到外界关注。
就在今年3月,周口市政府还曾召开会议,表明要重视环境问题,甚至就在限批前几天,周口市政府的相关负责人还曾去莲花味精厂了解相关环境问题。
然而,这一系列的重视,并不能遮掩周口环境污染严重的现实。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今年1―4月对全国地表水水质监测数,淮河支流沙颍河的周口市的国控断面今年前4个月的监测结果全部为劣Ⅴ类。作为一个环境术语,Ⅴ类水表示已不能和人体接触,而劣Ⅴ类水则丧失基本生态功能。
在国家环保总局曝光的城市中,巢湖被抽查的23家企业中,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企业有9家。在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107家企业中,只有49家企业经过环保部门的审批,其中建成投产的76家企业只有16家通过了“三同时”(三同时是指一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引进的建设项目,其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工程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验收。
在此前的2年多里,为了进一步落实“环评”即“三同时”政策,除了三轮“环保风暴”外,国家环保总局还联合监察部共同出台相关法规已追究环境违法责任人的责任,并且成了督察中心,协调各区域的环境保护及执法工作。
然而,在此轮的调查中,很多细节让国家环保总局的官员真切地感受到“风暴”之后的苍白与无力。在一次检查中,国家环保总局检查组的人员居然被挡在了安徽铜陵市经济开发区的金威铜业的门前,甚至在出示执法证后,检查组都没能进入企业内部。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也在这轮“限批”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这五年的执法中,见到很多大型污染企业不是被当地政府‘挂牌督办’,而是被‘挂牌保护’!”,他希望包括《环保法》在内的法律修改可以给环保部门更多的执法权,以进一步加强及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区域限批”以期遏制水质恶化
就在“流域限批”后的第二天,国家环保总局召开了全国环保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在当天的会议上,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要加强对刚刚公布的限批地区、挂牌督办企业的执法监督工作,督促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国家环保总局也将派督查组赴各流域和城市进行现场督查,定期公布整改进展情况,让全社会监督流域水污染防治。
据潘岳介绍,自两年前的松花江事件以来,我国已进入水污染事故高发期。今夏以来的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污染接连暴发,更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爆发阶段。
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数据也显示,2006年七大水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已占26%。国家重点监控的9大湖泊中整体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就达7个。
在此次第一批“流域限批”的基础上,国家环保总局也将逐步展开对珠江、辽河、全长江流域以及重点海域持续不断地检查执法行动。潘岳表示,国家环保总局希望能通过实施“流域限批”,探索出一条能将行政手段、市场力量、公众参与等全面结合的流域污染防治新思路。
而针对当前严峻的水污染形势,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也表示,下半年,要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对环境违法突出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
据周生贤介绍,此后,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对环境违法现象突出的地区,对超过总量指标、重点项目未达到目标责任要求的地区,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落实收费政策、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一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60%的,以及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无故不运行的地区,都要实行“区域限批”,以有效遏制全国重点流域水质恶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