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4
七月二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编辑: 丽英)
环境资讯:
1、中国环境政策报告:污染事件揭弊官员考核机制
2、我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已占国土面积15.16%
地方信息:
3、减排进展迟缓 山西环保局给各地下"死命令"
4、商家环保意识欠缺 山东3成垃圾来自过度包装
5、甘肃敦煌月牙泉应急治理工程全面启动
6、云南保护“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7、山东在重点流域实施环境保护生态补偿试点
重大水事:
8、三峡库区漂浮物剧增 湖北重庆全力打捞
9、三峡工程总投资已完成1600多亿元
10、新华网:黄河水质出现逐年好转趋势
污染信息:
11、海口红城湖再现大量死鱼,与环境污染有关系?
深度报道:
12、新京报:河北隆化铁矿项目侵占京津防沙林
13、重庆石堤水电站擅自蓄水致珍贵文物遭灭顶之灾
环境时评:
14、放弃绿色GDP,怎样调整政绩观?
15、"绿色GDP"搁浅:失望之余 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16、“绿色GDP”报告为何陷入尴尬境地?
17、破解治污难关键在政府
1、中国环境政策报告:污染事件揭弊官员考核机制
来源:公益时报2007-7-24
http://www.h2o-china.com/news/50543.html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日前公布的首份中国环境政策报告书披露,中国有1/3的河段,75%的主要湖泊,25%的沿海水域,目前正遭受“严重污染”;中国超过1.7万个城镇没有污水处理厂,近10亿人的排泄物几乎没有经过收集和处理;中国每天有多达3亿人饮用遭到污染的水,每年有1.9亿人受到与水有关的疾病折磨,水污染每年导致3万名儿童死于腹泻;到2020年之前,中国的空气污染会导致“60万城市人口过早死亡,每年发生2000万例呼吸系统疾病,550万例慢性支气管炎和健康受损病例”;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并仍然是全球制造和使用最多破坏臭氧产品的国家;中国大气污染减排目标不能达到大气环境标准,一部分大城市的大气环境已进入全球黑名单;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各处有害垃圾数量远远超出中国妥善安全处理的能力范围,非法丢弃垃圾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这可能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损失13%!
与这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相对应的是,近来接连不断的关于环境及食品污染问题的报道:太湖蓝藻一发再发,接着是青岛沿海蓝藻事件;厦门有可能产生污染的合资企业离居民区太近引发集体抗议事件尚未有果,沈阳又曝可能产生有毒废气废水的合资企业选址闹市区引发群众集体诉求事件;北京的2号纯净水事件虽然有相关行业协会出面指为炒作,但别忘了这个行业协会就是为维护纯净水供应商的利益而存在的……
危害我们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污染从何而来?经合组织的报告称:“环境政策实施的最大障碍在地方。”此可谓一语中的,射中了中国环境问题的软肋。污染事件为何接连不断?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政府官员的考核机制有问题。部分地方领导为了一己政绩,称“蓝天变黑天与我何干”;部分地方政府为攫取更多税收以满足恶性浮夸的财政开支,称“百姓健康又与我何干”。在地方政府及其领导这种私欲的鼓励下,大量企业更会肆无忌惮,“我眼里只有钱,你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与我何干”。
要彻底消灭我们生活环境中的高危因素,加大环保投入并有效使用环保经费固然重要,加强监测、监督和执法能力以有效运用环境政策手段固然重要,甚至按照经合组织的建议将环保总局升为“环境部”也颇显必要,但最为重要的则是必须加快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官员只对自己负责而不对国家、人民负责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地方政府及其领导真正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才能使环境问题成为官员“能不能为官”的决定性因素,才能有望消除人民生活环境中的危险,才能使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并正在迅速赶超德、日、美的中国,走上经济高速发展与保障人民生活安全双增效的良性发展道路。(王高利)
2、我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已占国土面积15.16%
来源:新华社2007年07月2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026036.html
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395个,所占面积918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15.16%。这是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第九次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省部联席会议暨现场会上得到的消息。
据了解,中国自然保护区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海洋、荒漠、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等九种类型。从布局上看,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自然保护区,数量较多的是广东、云南、内蒙古、黑龙江、四川、江西、贵州、福建等省、自治区。
据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万本太介绍,目前我国已建的自然保护区中,以荒漠生态类型以及荒漠地区野生动物、草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有82个,面积6620万公顷;环北京地区内蒙古、河北已建立22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40.87万公顷。
万本太说,我国将继续通过必要的经济、社会、政策和技术措施,努力遏制自然保护区内导致生态功能继续退化的生产建设活动和其他人为破坏活动;对自然保护区内我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已占国土面积15.16%经破坏的生态系统,坚持“封育为主,宜治则治,宜荒则荒”的原则,探索风沙源区生态恢复、重建的途径。(记者勿日汗)
3、减排进展迟缓 山西环保局给各地下"死命令"
来源:山西晚报2007年07月2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023925.html
当前,全省污染减排面临严峻形势,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迟缓,排放化学需氧量的工业企业及排放二氧化硫的非电企业污染减排任务没有完成,影响今年乃至“十一五”减排目标的实现。23日,山西省环保局给各地污染物减排工作下了“死命令”。
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建成后不运行及运行1年后处理能力达不到60%的地区,省环保局将暂缓审批该地区建设项目总量核定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对该地区不再给予环保治理资金的支持。
烟气脱硫设施已开工建设的燃煤电厂,争取今年10月底前完成烟气脱硫建设任务;没有开工建设的,9月底前必须开工建设,列入“十一五”关停计划的机组,要提前完成关停任务。
省重点监控企业也明确了减排措施和减排时限要求。在2007年7月底前启动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污染治理减排工程。2007年底前,化工、化肥等企业实现污水达标排放,2008年底前,化肥、焦化、电力、冶金、以废纸为原料的造纸企业争取实现生产废水闭路循环不外排,所有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实现污水集中处理与达标排放。
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或深度治理、减排的项目,在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上给予支持。环保部门还将严厉查处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对没有进行环评、未批先建的,依法责令其停止建设,限期拆除已建设施;对违反“三同时”制度的、环保设施没有建成的、总量置换措施不落实的,不准投入生产;已违法投产和试生产的,责令其停止生产或依法予以关闭。(记者 王冠兴 见习记者 薛琳)
4、商家环保意识欠缺 山东3成垃圾来自过度包装
来源:山东新闻网2007年07月2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023876.html
一盒50克普通装的巧克力售价2.38元,换上豪华包装后,一变而成7.39元。据统计,在济南市每天处理的5000多吨生活垃圾中,有30%来自过度包装。专家认为,“过度包装”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还产生了消费畸形。
在济南市一家大型超市内,记者发现,烟酒、茶叶、食品、化妆品类商品都是“过度包装”的典型:一块80克的金丝猴牌巧克力,售价3.8元,平均每50克价格为2.38元。然而,套上一个印刷精美的礼盒,406克的金丝猴巧克力礼包的价格高达60元,平均每50克7.39元,是简装巧克力的三倍多。
在酒水销售专柜,“过度包装”现象尤为严重。记者注意到,一瓶500毫升53度普通装白酒的价格是450元左右,而同样是53度的白酒,生产工艺与年份也相当,但装入一个制作精美的龙型或船型酒瓶后,价格就飙升到了888元。超市工作人员表示,普通包装的没有豪华包装的销量大。
据统计,目前济南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大约有5000吨,其中,30%是由各种包装物构成的。环卫部门介绍,大部分纸制礼品盒都是与普通生活垃圾混在一起,投进垃圾压缩机压缩后,即运到垃圾填埋场,没有实现再利用,造成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
据分析,商家过分看重豪华包装所产生的巨额利润,是造成企业追求豪华包装的内因;顾客的非理性消费,也刺激了豪华包装的生产。
5、甘肃敦煌月牙泉应急治理工程全面启动
来源:新华社2007年07月2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024393.html
记者日前从甘肃省敦煌市月牙泉风景管理处了解到,敦煌月牙泉水位应急治理工程已经全面启动,通过人工治理,一年后月牙泉将重现昔日美景。
多年来,由于敦煌党河流域平原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逐年提高,致使地表水入渗量大为减少,导致党河流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敦煌水资源严重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地下水位下降导致作为敦煌生态变化晴雨表的月牙泉日渐“消瘦”。
据月牙泉风景管理处每日进行的测量记录显示,月牙泉水域面积在10年间减少37%,水位下降50%以上。千年月牙泉面临着干涸枯竭的危险。
据甘肃省敦煌市月牙泉风景管理处有关人士介绍,此次月牙泉水位应急治理工程总投资约为4000多万元,作为整个工程基础的渗水工程预计将在08年5月前结束。届时,月牙泉将重现昔日碧波荡漾的胜景。
敦煌月牙泉因其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景点。月牙泉地处沙漠之中而千年不被流沙所埋,与鸣沙山相依相存,成为沙漠中的一大奇观,驰名中外,有着“大漠明珠”的美誉。(记者郭刚 王志恒)
6、云南保护“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来源: 《人民日报》2007年7月24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6656
本报昆明7月23日电 (记者宣宇才)7月中旬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最美的时候。在普达措国家公园里,碧塔海、属都湖波光粼粼,高原草甸青翠欲滴。景区内,环保型观光旅游车穿梭出入,见不到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白色污染”。公园管理局局长松银秀说:“我们按照‘生态最好、环境最优、和谐发展、世人向往’的标准建设国家公园,最大限度地保护‘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
位于云南西北部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区域,集中反映了地球多姿多彩的生物生态类型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堪称北半球生物生态环境的缩影。2003年7月,“三江并流”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云南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科学规划,作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基础,实现保护与开发双赢的“龙头”。规划坚持生态平衡原则、生态伦理原则和法制原则。如今,“遗产地”大部分地区开发强度很低,所有的开发建设,均严格按照规划的定性和定量要求,依法有序进行。
负责管辖“遗产地”区域的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开展监管工作。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建立了被称为“怒江生态保护建设模式”的“山顶封和禁、半山移和退、河谷建和育”三大区。丽江老君山保护管理委员会整治景区环境,搬迁了千龟山栈道入口处坟墓群。迪庆藏族自治州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关闭“遗产地”内及其附近区域非法采矿点100多个。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区内生活着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白族、普米族、怒族、独龙族等14个少数民族,其中有5个少数民族为当地特有民族。云南省在开发旅游业时,十分珍惜民族文化资源,千方百计保护当地居民多样性的生活方式、丰富的民居建筑、独特的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居环境。
7、山东在重点流域实施环境保护生态补偿试点
来源:新华网2007年07月2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7-07/23/content_6419151.htm
新华网济南7月23日电(记者王志)山东省政府日前确定,将在南水北调黄河以南段及省辖淮河流域和小清河流域实施生态补偿试点,对生态保护实施主体及受损主体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以促进节能减排,并保证南水北调水质。
记者从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获悉,此次山东实施的生态补偿试点涉及南水北调黄河以南段及省辖淮河流域、小清河流域的12个市69个县(市、区),是南水北调和山东“两湖一河”(南四湖、东平湖和小清河)流域的重点区域,也是环境保护的关键地区。
生态补偿资金由山东省与试点市、县共同筹集,各市安排补偿资金的额度,根据当地排污总量和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污染物治理成本测算,原则上按上年度辖区内试点县(市、区)所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治理成本的20%安排补偿资金。
同时,山东省级补偿资金额度原则上不少于各市安排的补偿资金。省财政安排的涉及农业面源治理、水土保持以及利用世界银行、外国政府贷款等方面的资金,也将重点向试点地区倾斜,以提高生态补偿的综合效益。
山东生态补偿各试点地区将根据各环境保护主体为实施国家和省环境保护规划、污染减排计划而作出的贡献和付出的额外成本,合理确定补偿对象,并按相应标准和方式进行补偿。
通过实施生态补偿,山东将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长效机制,促进生态修复,推动重点污染点源和面源治理,实现污染物减排目标,争取到“十一五”末基本达到流域水质规划要求。
8、三峡库区漂浮物剧增 湖北重庆全力打捞
来源:新华社2007年07月2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6021841.html
新华社武汉7月23日电(记者 田建军)受大暴雨袭击,三峡库区近日漂浮物剧增,直接威胁库区航行船舶安全,有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全力组织打捞。
据了解,目前重庆市、湖北省已动用船只150多艘、600多人开展库区清漂工作,其中三峡库区万州段的清漂队日均打捞各种漂浮物近100吨。长江海事部门现场指导清漂船对主航道进行集中打捞,并派海巡艇对漂浮物较集中的水域实行专船维护。
近期,长江三峡区域连遭大暴雨袭击,导致三峡库区支流、溪河等处树枝、杂草等物,短时间大量涌入库区主航道,库区两岸形成的浮渣带短的数百米,长则数十公里,为船舶安全航行带来严重困难。
据长江金山高速船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19日以来,该公司每天从三峡坝首往返重庆万州沿途共15个航班,基本上每艘客船的螺旋桨都遭树枝、杂草缠住,平均一个航班4-5次。每次客船不得不减速、倒退,以摆脱树枝、杂草的纠缠。
长江宜昌海事局有关负责人介绍,19日,海事部门已在三峡库区启动四级(蓝色)预警,全力监控三峡库区、桥区、港区通航秩序;同时,提醒各港航企业、有关单位和船主及时接收长江航行安全信息和航行通告,加强瞭望,及时避开漂浮物,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9、三峡工程总投资已完成1600多亿元
来源:新华网2007年7月23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6647
新华网宜昌7月23日电(记者江时强 李志晖)日前在此间召开的三峡移民资金监管工作会上,国务院三峡办副主任卢纯介绍说,三峡工程建设已取得重大成就,截至今年5月底,三峡枢纽、输变电及移民工程共完成动态投资1638.8亿元。
其中,三峡枢纽工程动态投资已完成761亿元,折算静态投资(1993年5月价格水平)453亿元。按照初步设计,三峡枢纽工程静态投资为500.9亿元,实际完成投资占总概算的91%。枢纽工程整体质量优良,总投资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没有超出概算。
三峡工程建设现已进入收尾阶段,除右岸地下电站与升船机两个项目外,其余土建项目都已基本完成。到2008年底,全部土建项目将结束。因为设计修改原因,三峡工程升船机项目还未开工,右岸地下电站目前已开始进行混凝土浇筑。三峡工程土建项目工程量已完成95%以上,混凝土浇筑量已超过2600万立方米。
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到2007年5月底,完成动态投资342.8亿元,折合静态投资285亿元,占总概算的88%。三峡输变电工程保证了三峡电力“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同时促成了全国9个区域电网联网。
到2007年5月底,三峡移民工程已完成动态投资535亿元,折合静态投资375亿元,占400亿元三峡移民包干资金的94%,累计已搬迁安置三峡移民121万人,其中20.6万人实行了外迁安置。共建造房屋4506万平方米,搬迁、关闭、破产企业1570家,三峡库区的基础设施和城镇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库区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得到提高。最近,经国务院批准,三峡移民搬迁安置动态资金调增了100多亿元,三峡移民任务将在2008年底全面完成。
三峡工程已开始全面发挥综合效益,形成了110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库区航道改善里程达到570公里,万吨级船队已可抵达重庆长寿境内;截至7月份,三峡电站已投产70万千瓦机组16台,累计发电超过1700亿千瓦时。
10、新华网:黄河水质出现逐年好转趋势
来源:新华网 2007年7月24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6675
新华网郑州7月24日电(记者林嵬)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对2002年以来黄河干流水质变化趋势分析、评估表明,在2002年至2006年间,黄河干流水质、尤其枯水期水质有所改善,呈逐年好转趋势。
分析显示,2006年,黄河干流一类至三类水河长所占比例达到53.8%,较2002年提高了34.4个百分点;而劣五类水所占比例呈下降之势,从2002年的21.1%降至2006年的3.1%。
近年来,国家在黄河流域大量关停各类高污染企业,实行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大黄河流域治污投入,建设了一大批污水处理设施,为黄河水质转好打下了基础。
黄河水资源保护局局长董保华说,虽然黄河干流水质出现好转趋势,但当前黄河水污染形势仍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水污染情况波动较大;城市水源地水质状况无明显改善;大部分省界断面水质超标严重,今年6月份监测结果表明,29个断面中有63%的超标,与相应水质目标有较大差距;各省(区)的入河污染物总量仍居高不下;重大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为积极推动黄河流域的节能减排,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将组织实施入河排污口专项执法检查,对所发现的违法现象和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依法处置,同时提高水质监测能力,并加快黄河干流省界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步伐,提高发现水污染问题的能力。
11、海口红城湖再现大量死鱼,与环境污染有关系?
来源:海南日报2007年07月2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023848.html
7月23日上午,海口市红城湖湖面突然浮现大量死鱼,国土环保部门接报后立即派人到红城湖取样调查。
上午8时许,记者赶到红城湖,看到湖水浑浊,湖面上漂着许多死鱼。红城湖的管理人员出动3条小船在湖里捞死鱼。据管理红城湖的一位姓李的负责人介绍,湖里养着泰国鲮、福寿鱼、皖鱼、大头鱼等,这些鱼大部分每条都有2至3斤。21日管理人员已经发现湖里有少量的鱼死亡。23日上午6时左右,死鱼突然剧增,沿湖居住的许多外来民工纷纷打捞湖里的死鱼。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府城地区的排污管直通红城湖,他们怀疑这些鱼大量死亡与这个有关。
现场取样调查的国土环保部门的人员说,他们将尽快查清红城湖的污染程度情况。
12、新京报:河北隆化铁矿项目侵占京津防沙林
来源:新京报2007年07月24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7-24/012013510577.shtml
隆化韩麻营镇一村民从两山之间的顺达矿业尾矿库走过。当地多个铁矿正在蚕食山林。本报记者 吕宗恕 摄
核心提示
受矿石价格上扬影响,距北京直线距离200公里的河北省隆化县,23家铁矿企业正开足马力开采铁矿。这些矿正处京津风沙源工程保护区内。一边是每年两千多万元国债用于风沙源治理,另一边是成片山林、耕地被尾矿淹没。
当地政府招商引资,招进铁矿项目创造近半县财政收入。目前为解决铁矿占地、毁林事件,当地已成立工作组,全面清查占地毁林并寻求解决之道。
7月11日下午5点,又一阵急促警笛声把午睡中的李坤松惊醒。“要放炮了!”不敢再犹豫,他抱起两岁的孩子夺门而出。
“生怕房子被震垮”,李坤松说,警报来自小乌苏沟村东边的矿山上。这样的开山炮声,在河北省隆化县韩麻营镇已响了多年。
全镇23家铁矿地处京津风沙源工程项目区内,经数年炸山开矿,已有大片山林被毁。而这些山林,是国家每年投入至少两千万国债资金进行维护的。
风沙源引进铁矿项目
铁粉价格成倍翻番,刺激了隆化县所有铁矿企业的产能。高产过后的尾矿砂随之增多,占用林地现象不鲜见。
“我们的村子正被矿区包围。”村委委员李坤松指着两山之间的顺达矿业尾矿库说,库坝随着矿砂堆积,逐渐在扩大规模。
顺达矿区坐落在小乌苏沟村一组北侧多座被揭了顶的山头之间。目前,该公司尾矿库坝已高达百米。
因岩石含铁,韩麻营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成了铁矿企业的首选之地。2000年前后,当地政府招商引资,引进铁矿项目。顺达矿业正是那个时期,进入该镇的。
由于矿石翻番涨价,顺达矿业增资扩产。去年,其年产能已相当于其他22家矿业总和。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取的资料显示,顺达矿业公司的采矿许可证(证号130000032056)已于2006年11月到期。
该县国土资源局矿管股股长肖树明告诉记者,全县只有10个铁矿有采矿许可证,有的正在办理许可证延期。
“隆化县现存铁矿多为贫矿。”肖树明说,尽管如此,铁矿企业热情依然高涨,投资越来越大,其中最大的顺达矿业合资扩股后,先后投入已超过两亿元,还新上了磷选项目。
每吨铁粉的出厂价,从200元涨到600-700元,最大程度刺激了隆化县所有铁矿企业的产能。高产过后的尾矿砂随之增多,也需更大场地堆积。于是,铁矿企业占用附近村民林地的现象也不鲜见。
村民们称,顺达占用林地并未征得他们同意。
一位熟悉全县矿业分布情况的当地人士说,按照每家铁矿占地500亩估算,该镇23家至少占地超过10000亩,其中大多数都是违法用地。
隆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付雨时介绍,村民反映铁矿违法占地的现象确实存在,少批多用,甚至还存在没有手续就用地的违法情况,在现有23家铁矿企业中比例不小。
铁矿开采带来生态破坏
铁矿尾矿库透水污染20公里长河流。据称,污水可能已流入滦河。
在隆化韩麻营镇,到处可见山体被挖开,有些山因开矿几乎变成为平地。
站在韩麻营镇龙王庙村对面的山顶,记者看到对面群山间依次坐落着四家矿业公司。连绵山顶被揭开,露出黑色或黄色的岩石、泥土。
山脚一处铁矿,九辆大型挖掘机正在开山破石,碎石经载重卡车送至附近的选矿厂提炼铁精粉。
顺达尾矿库右侧有一条山路,9根口径不一的排水管依次架设在坝顶上,其中有四根正在排放着褐色污水。现场工人告诉记者,污水里含有尾矿砂,经沉淀后,水经回水管线抽回选矿车间继续使用。
李坤松把黄土堆积起来的大坝比喻成悬在头顶上的一个炸药包,“只要遇上山洪,就有垮坝的危险”。
一周前,距顺达矿业3000米的大昌铁矿发生了意外。因回水管道坍塌,大量尾矿砂随废水冲下尾矿库,淹没了大量玉米地。
事发后,曾有领导下令要把污水拦截在韩麻营镇,不得流到承德市内。曾目睹透水情景的村民说,滚滚混水伴着尾矿砂,当时污染了20公里长的河流,到现在还污水不止。据称,污水可能已流入滦河。
与小乌苏沟村仅隔一道山梁的大乌苏沟村,他们的房屋因铁矿开山放炮而受损严重。
“只要放炮开矿,房子和抖筛子没两样。”村民说,去年数次开山炮响后,该村50余户村民家房屋受损。
村民孙翔祥的房子屋檐、楼板、墙体等多次开裂。其中有多户村民家的屋顶因矿山炸石垮塌,至今申诉无果。
在村民们的印象中,自顺达铁矿进入小乌苏沟后,以前在每家每户都能见到的燕子不知去向,就连乌鸦、喜鹊也很少觅见。
组长李成吉觉得,开矿造成自家井水变味,不如以前好喝。
13、重庆石堤水电站擅自蓄水致珍贵文物遭灭顶之灾
来源:新华社2007年07月24日
http://unn.people.com.cn/GB/14748/6023185.html
相关阅读:
河北通过文保办法 损毁文物最高罚50万
湖南一古墓雨夜被挖掘机夷平 墓主为曾国藩部将
在未对库区文物进行保护的情况下,重庆市秀山县石堤水电站擅自下闸蓄水,几天之内淹没了库区20处遗址或遗存,使大量珍贵文物沉没水底,遭受灭顶之灾。
记者调查了解到,“水漫”文物风波目前仍未停息。一方面,文物部门指责石堤水电站偷偷蓄水是违反文物保护法的恶劣行径;另一方面,石堤水电站建设业主抱怨文物抢救保护费用太高,企业不堪重负。“水漫”文物事件反映出目前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种种矛盾。
库区文物遗址遭受灭顶之灾
根据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的试探性考古调查挖掘,在石堤水电站库区已经发现各类文物点48处,地下文物和地面文物各24处,包括15处古遗址、9处墓葬、15处古建筑、5处石刻和4处其他文物。
重庆市考古所勘探办工作人员刘春鸿介绍说,石堤水电站库区试掘调查发现的文物数量多,时代跨度大,还有一些过去未曾发现的具有很高学术研究价值的遗址,如具有三星堆文化特征器物的人口溪遗址,发现宋元时期瓷器和“秀油”(古代酉水流域有名的桐油品牌)生产基地打落寨遗址。这些都为研究当地的文化序列以及酉水乃至乌江流域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线索。
2006年6月、9月、12月以及2007年4月,重庆市文物部门多次向石堤水电站建设业主--乌江电力集团下属的重庆石堤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发文,要求对库区文物进行保护性发掘,但该公司一直采取推诿态度。5月15日,重庆市秀山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关于石堤水电站解决未尽事宜的专题会议,会议备忘录中第六条明确指出,由于文物发掘保护工作尚未完成,电站暂不能下闸蓄水。
令人吃惊的是,5月16日早上,重庆石堤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开始下闸蓄水,水位在几天内上升到278米,20处已发现的文物点被淹没,其中全部淹没的文物点12处,包括打落寨、人口溪、下坪、长潭和河湾等重要文物遗址;8处文物点部分淹没,地面文物几乎全部受损。
这一事件引起了重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6月1日,重庆市政府召集有关部门举行专题会议,责令相关单位在3个月内对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发掘,在此之前电站不能蓄水。
在现场目睹了“水漫”文物的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勘探办主任李大地告诉记者,在政府和有关部门协调努力下,目前各方对文物保护达成了一定共识。由于电站已经蓄水发电,现在又正是洪峰通过季节,此时开闸放水涉及下游安全问题,因此目前考古所正在调集人员对未淹没的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等雨季过去,电站放水后再对低水位被淹遗址进行发掘。
14、放弃绿色GDP,怎样调整政绩观?
来源: 新京报2007-7-24 □马军(北京环保学者)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33/2007/07-24/021@012312.htm
在西方国家,其政府想要抛开环境保护,一味追求GDP增长,常常是困难的。我们应大力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使地方官员对能够计算出需要扣除的环境成本的绿色GDP产生真正的需要。
随着国家统计局明确表示无法将绿色GDP数据日前对外公布,绿色GDP项目技术组组长王金南也宣布“无限期推迟”发布报告。除了从技术角度认为绿色GDP的核算方法尚不成熟外,国家统计局还认为,国际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正式公布他们的绿色GDP价值量核算结果。(据昨日《新京报》)诚然,国际上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分析常常是由非政府研究机构完成的,政府公布绿色GDP核算的情况确不多见。但我们也应看到,国际上很少有像我们的各级政府这样,对达成发展和保护的平衡负有如此巨大的责任。正因为如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对绿色GDP核算体系的需求比许多国家要大得多。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追求良好政绩,现代政府概莫能外。但如果某一地区盲目地拼环境、拼资源以求经济发展,其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对人民健康福祉的损害,却难以为GDP核算所反映。
那么为什么西方国家没有广泛开展绿色GDP核算呢?因为在实践中,其政府想要抛开环境保护,一味追求GDP增长,常常是困难的。其政府行为除了受到议会和法院的制约外,更受到当地选民的直接制约。通常当地社区既不会支持只保护不发展,也绝不会支持为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一个为经济发展而污染当地饮用水源、毒化当地空气的地方政府是难以连任的。新当选的地方官员通常要顺应民意调整政策,发展和保护又会走向相对平衡。
由于政绩评价体系不同,我们的地方政府官员对平衡发展和保护承担的责任要比西方政府大得多。在西方,各利益方的参与和博弈,使得地方政府在施政方针上只有有限的选项;由于我们环境保护工作中公众参与还很有限,地方官员们主要依照既定的发展方针来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而在规划管理中手握极大的自由裁量权力,也意味着我们的官员必须为发展和保护的平衡承担全责。
遗憾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常常找不到这个艰难的平衡点。由于长期以来“发展是硬道理”被一些人误读为GDP增长是硬道理,GDP成为政绩评价中最硬的指标。
一些地方官员因此在项目决策中任意降低环境门槛,引入大量高污染、高风险的企业;在环境管理中为污染大户撑起保护伞,干扰当地环保部门的环境执法;环境污染了,而当地官员却为高企的GDP发展数字而升迁。
今天,中央政府将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此,必须扭转各级政府盲目追求GDP增长的政绩观;而要扭转他们的政绩观,则必须改变现行的干部评价体系。对中央政府而言,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选择在经济核算中加入环境保护指标的绿色GDP体系,恐怕是干部评价体系改革中成本最低的一种可行变动了。
绿色GDP面临的困境是现阶段中国发展和保护的现实矛盾的集中反映,说明仅靠一套核算体系难以扭转固有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对此环保部门早有清醒认识,正如绿色GDP项目的领导者所言:“科学的绿色GDP数据有助于科学决策,公众参与和民主法治,才能保证每项决策能真正服务于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应大力推动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环境保护,相信当地方官员在决策和管理中真切感受到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强烈要求时,他们不但要调整自己的政绩观,也会对能够计算出需要扣除的环境成本的绿色GDP产生真正的需要。
15、"绿色GDP"搁浅:失望之余 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来源:长江商报2007年07月2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023822.html
7月22日,“绿色GDP”研究项目技术组组长王金南证实,2005年绿色GDP数据发布可能会被“无限期推迟”。王金南表示,该报告被搁浅的很大原因,在于环保部门和统计部门在发布内容和发布方式上存在着重大分歧。另一个原因则在于,一些省市地方政府向两部委施加压力。
虽然,曾被公众寄予厚望的“绿色GDP”核算启动刚过3年,仅正式发布过一次报告,新报告的发布便“无限期推迟”,不免令人失望。但是,这样的结果却并不令人意外,自“绿色GDP”诞生之日起,历程就颇为坎坷:2005年4月,国家统计局前局长李德水曾公开对绿色GDP表示质疑;2006年12月,绿色GDP课题组代表高敏雪表示,一些试点省市对是否继续参加核算开始动摇。本月12日,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表示,目前不能公布绿色GDP数据或真正进行价值量的核算。
在一个利益多元化时代,共识的达成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任何改革充满博弈也在所难免。从这个角度说,环保部门和统计部门在绿色GDP发布问题上发生分歧,他们基于各自领域的专业立场就同一问题表达不同意见,应视作一种成熟、理性公共生活的常态,同时这样一个过程也是技术性很强的“绿色GDP”浩大工程所必需的审慎态度,尤其是在“国际上尚无真正意义上的绿色GDP核算标准,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取这样的核算方式”的情况之下。
绿色GDP核算是从传统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在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语境下,绿色GDP的意义自不待言。只是,这种意义仍有其边界和限度,不会因人们的期待而无限扩张,“绿色GDP”搁浅的背景反而有助于这种反思。
一方面,正如有专家谈到的,GDP计算是基于市场的,然而环境在当前并没有进入市场,无法反映为市场价格,因此两套不同口径整合在一起,其科学性有待论证,否则一个存在技术硬伤的绿色GDP核算的现实说服力将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即便绿色GDP公布于世,由于它并没有纳入考核体系,因而只能给地方带来舆论压力和道义压力,而无法带来足够的制度压力。在当前,制度压力的缺乏可能与人们激愤的呐喊一样,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刷新环保现状,仍可存疑。
不过,综观绿色GDP博弈与搁浅的脉络,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绿色GDP的分歧和异见都是公开进行,并摆在台面上讨论的,政府部门、学界以及民间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专业见解或情感情绪,因此不论最后结果如何,过程的公开博弈都是良性和健康的。同时,“一些省市地方政府向两部委施加压力是绿色GDP搁浅原因之一”的判断表明,利益表达应该受到尊重,也应该成为决策依据,这就给公众带来联想空间:如果依此逻辑,一些地方政府若能总是充分尊重环保的民意诉求,总是将这种诉求作为一项具体决策的重要依据,那么环境现状是否就能得到一些改善,即便绿色GDP仍未发布,它的作用和目的是否就能在现实中部分地实现……
因此,沉湎于绿色GDP搁浅的失望情绪,对戮力环保、改善环境并无现实裨益,而若能理性看待搁浅本身,并从中收获一些启示,生发出一些力量,也未尝不是一件与绿色GDP殊途同归的好事。
16、“绿色GDP”报告为何陷入尴尬境地?
来源:新华网2007年07月2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025838.html
启动刚过3年,仅正式发布过一次报告的“绿色GDP”项目,已被“无限期推迟”发布报告。近日,“绿色GDP”研究项目技术组组长王金南证实了这一消息。(7月23日《新京报》)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当年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似乎要成为“绝唱”了。2006年12月,在2006年度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绿色GDP课题组代表高敏雪表示:“一些试点省市对是否继续参加核算表示动摇。”随后,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高调表态:“就算剩下一个省,我们也要把它做完。”应该说,政府部门的决心和核算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对于“绿色GDP”报告迟迟不见公布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表示,“国际上尚无真正意义上的此GDP核算标准,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取这样的核算方式,所以还不能够公布这些数据或者真正进行价值量的核算。”或许绿色GDP的确不是个规范说法,不过也并非如谢局长所言国际上没有类似的核算方式。譬如挪威,1978年就开始了资源环境的核算:建起了包括能源核算、鱼类存量核算、森林存量核算,以及空气排放、水排泄物(主要是人口和农业的排泄物)、废旧物品再生利用、环境费用支出等项目的详尽统计制度;芬兰也紧随其后,建立起了自然资源核算框架体系。这些核算方式或许叫法各不相同,但实质却并没有多大的差异。
“绿色GDP”报告为何迟迟不见公布,当然是有现实原因的。早在今年3月的时候,该课题组有关人士表示,2005年的绿色GDP核算研究已在去年年底完成并提交,污染损失和GDP扣减指数比2004年要更高,而该报告的最大突破点,是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损失GDP扣减情况统计表:同时,“绿色GDP”研究项目技术组组长王金南也表示:报告搁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省市地方政府向两部委施加压力”。
不过,这只是事实的一个方面,“绿色GDP”报告遭遇搁浅是有深层次原因的:譬如环保部门与统计部门如何体制化合作、绿色GDP如何刚性地与人事制度挂钩、如何通过提升官员道德与调整法律机制遏制地方官员的政绩冲动与GDP崇拜等等。也许正是因为在核算绿色GDP之前,我们这些“账单”就没有算清楚,所以才导致算清楚了的数字也得“无限期推迟”。(邓海建)
17、破解治污难关键在政府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7-7-24
http://www.h2o-china.com/news/50553.html
有一位基层环保执法人员曾对笔者这样说,“环境污染现象到处可见,有许多地方都冲破了‘警戒线’,环保执法难,成了天下‘第一难’!”这种说法并非言过其实。
从2006年来看,我们不但没有完成既定的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目标,反而出现了“不降反升”的被动局面。2006年严重环境污染事故发生161起,平均每两天一起。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2006年是中国环境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而今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节能减排的任务更加艰巨。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日前提醒说,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如果不能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的任务不能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难以实现。不久前,国家环保总局检查组到安徽蚌埠鲍家沟检查,由于当地老百姓对地方政府部门污染治理失去信心,一群当地百姓跪倒在检查组面前,请求检查组督促地方政府切实解决污染问题。
无数实例都无可争辩地说明,环境污染正在无情地吞噬着改革发展的成果。污染难治,越治越污,导致因污致贫或因污返贫的现象,实在令国人痛心和遗憾。
目前违法排污企业无法无天、肆无忌惮,他们一贯奉行的是“三不怕”:一不怕环境监察,二不怕环境处罚,三不怕给老百姓造成损害。他们的胆量和底气从何而来?就是地方政府给撑腰壮胆。而一些地方政府又习惯于“三不查”:老百姓不上访不查,媒体不揭露不查,高层领导不批示不查。这种“失职避责”的工作作风,与那些违法企业不谋而合甚至同流合污,最终受害的是百姓,倒霉的是子孙,遭殃的是国家。对这种不堪设想的恶果,我们还能容忍、麻木和无奈吗?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治污应直指官员官帽。对那些无视法律法规、治污不力、顶着不治、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祸国殃民、充当违法企业“保护伞”的所谓“政绩官员”,要依法惩处一批,敢于挪他们的位子,摘他们的官帽子,追他们的责任。让他们也领教一下“污染既坑了百姓、也毁了自己前程”的滋味。
对污染企业“斩草除根”。对那些危及群众健康安全的污染企业,不管效益多好、上缴利税多大,都要果断进行停产和关闭。可通过整顿和整改达到环境标准的,可继续生产。但对那些应付环保执法监督、蒙混过关的违法排污企业,要“罪加一等”地进行严厉查处。
实施釜底抽薪的考核机制。现行的干部考核机制确实有一定的缺陷和弊端。正是因为考核的主要标准是看重经济指标,所以一些地方官员都有“经济要发展、污染难避免”和“经济能上去就是个人政绩”的扭曲执政理念。实施釜底抽薪的考核机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警告,也不是口头上的“一票否决”,而是问责和追责并重。也就是说,污染治理不达标,经济发展多快也不能以“功大于过”来论处。
全面实施“治脑工程”。广泛深入进行环境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营造一个“污染可耻有罪,保护环境光荣”的和谐氛围,以科学发展观武装人民的头脑,牢固树立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理念,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制度支撑。(许贵元)
>>>观点要览>>>
治污“不能用手枪打坦克”
执法手段不够强,处罚办法不够多,就相当于用手枪打坦克一样,环保部门的工作实在不好做,环境也很难得到根本改善。违法成本与守法费用相比,实在微不足道,所以企业能够达标但却选择了超标排放。我们有理由认为,节能减排工作,应该而且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来保证落实,就像战场上打坦克一样,需要有火力强大的大炮和导弹,而不能只依靠手枪。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局长邸卫国)
环境监管难敌恶性循环
一些地方政府只顾当前经济利益,纵容甚至保护一些污染大户企业违规排放,导致这些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屡屡发生、屡禁不止。同时,一些地方环保部门的工作总是“浮在水面”,对存在污染隐患的企业疏于监管,客观上纵容了一些惟利是图的企业违规操作。而一旦发生污染,便会“按图索骥”,查找到污染来源,罚款了事,这种滞后的监管模式,不仅劳民伤财,还会陷入“治了又污”的恶性循环。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