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七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七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2007-07-11

七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环保总局暂停8省区多个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2、国土资源部:严格控制耗能污染“双高”用地

3、“珠江出现蓝绿藻”属误传 

 

地方信息:

4上海两水源地遭污潮 专家称水质正常

5、陕西挂牌督办34家环保违法违规企业

6、新疆天池因过度放牧生态状况恶化

7、重庆:“三江”水质总体稳定 

8、昆明:滇池18条"动脉"将换血

9北京官厅水库53年来最缺水

 

重大水事:

10、新华网:长江新一次洪水进入长江中游

11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年底大江截流

 

人与自然:

12、专家称青海湖在200年后将可能消失

 

民间环保:

13、城市乐水行——万泉河

 

深度报道:

14、“流域限批”能否唤回脉脉清流?

 

环境时评:

15、限批项目不如限批”乌纱帽”

16、评论:保护环境与保卫环境

17、“限批”营造公平环境

18、环境“污染股”,谁在背后分红?

 NGO行动:

19、探访永定河源头

 

 

1、环保总局暂停8省区多个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7年07月1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7-11/145813423997.shtml

  中新网7月11日电 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发出通知,暂停甘肃、陕西等八省区多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通知指出,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等八部门2006年12月18日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清理和督查新开工项目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各地方、各部门要切实把好项目开工建设关,项目开工建设必须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对各项建设程序执行不力的地区,将采取暂停项目审批(核准),暂停安排国家投资等惩罚措施。

  以下为八省区被暂停环评审批的项目名单:

  暂停甘肃省白银市、兰州高新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国家环保总局在今年对重点流域的环境专项检查发现:白银市被检查的22家企业中15家企业存在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流入黄河的东大沟、西大沟河水COD浓度分别为181mg/L、131mg/L,超过地面水V类标准分别达3.5倍、2.3倍;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24个建设项目中16个未进行环评审批,环评执行率仅为33.3%。

  鉴于白银市、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违法问题突出,没有遵守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规定,根据《关于印发清理和督查新开工项目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要求,环保总局决定,限上述地区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期间暂停其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外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环保总局还要求甘肃省环保局按照国家规定暂停其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外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逾期未完成整改,将延长限批时间。

  暂停安徽省蚌埠、巢湖两市和芜湖经济开发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环保总局今年对重点流域的环境专项检查发现:蚌埠市被检查的10家企业全部存在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市区5个排污通道的水质全部超标;巢湖市被检查的23家企业中,违反环评和“三同时”的企业9家,偷排、超标排污的企业7家,国家明令淘汰的小炼铁和“地条钢”生产企业2家;芜湖市经济开发区107家企业中58家未经环评审批,建成投产的76家企业中有60家未经环保验收,大部分企业从未缴纳过排污费,偷排、超标排污现象严重。

  鉴于蚌埠、巢湖两市和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违法问题突出,没有遵守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的法律规定,根据《关于印发清理和督查新开工项目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要求,环保总局决定,限上述地区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期间暂停其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外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环保总局还要求安徽省环保局按照国家规定暂停其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外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逾期未完成整改,将延长限批时间。

   暂停河南省周口市、濮阳经济开发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环保总局今年对重点流域的环境专项检查发现:周口市被检查的23家企业中15家企业存在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项城市污水处理厂管网不配套,处理水量远低于设计要求;濮阳经济开发区61家企业中34家企业未进行环评审批,部分企业擅自停运治污设施和超标排污,开发区存在降低环评等级违规行为。

  鉴于周口市、濮阳经济开发区环境违法问题突出,没有遵守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规定,根据《关于印发清理和督查新开工项目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要求,环保总局决定,限上述地区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期间暂停其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外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环保总局要求河南省环保局也应按照国家规定暂停其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外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逾期未完成整改,将延长限批时间。

   暂停山东省莘县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环保总局今年对重点流域的环境专项检查发现:莘县工业园区的30个建设项目中19个未履行环评审批手续,环评执行率仅为36.7%,环保验收率为零。

  鉴于莘县工业园区环境违法问题突出,没有遵守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的法律规定,根据《关于印发清理和督查新开工项目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要求,环保总局决定,限该开发区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期间暂停其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外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环保总局要求山东省环保局按照国家规定暂停其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外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逾期未完成整改,将延长限批时间。

  暂停山西省河津市、襄汾县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环保总局今年对重点流域的环境专项检查发现:河津市的山西龙门集团总公司运城禹门口焦化厂70万吨/年环保型焦化技改工程未经环评审批擅自于2003年开工并于2004年投产,中铝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第三期80万吨/年项目未经环保验收擅自于2005年10月投产,生产废水超标排放。汾河河津段超标严重,河津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缓慢;襄汾县邓庄镇和景毛镇被检查的11家企业中9家存在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

  鉴于河津市、襄汾县环境违法问题突出,没有遵守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的法律规定,根据《关于印发清理和督查新开工项目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要求,环保总局决定,限上述地区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期间暂停其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外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环保总局要求山西省环保局也应按照国家规定暂停其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外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逾期未完成整改,将延长限批时间。

  暂停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环保局今年对重点流域的环境专项检查发现:巴彦淖尔市被检查的21家企业中15家企业存在违反环评审批和“三同时”管理规定等违法行为。内蒙古金星纸浆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4月暂存池溃坝,淹没了附近村庄耕地约1000亩,农户57家,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临河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废水COD浓度232mg/L,超标排污。

  鉴于巴彦淖尔市环境违法问题突出,没有遵守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的法律规定,根据《关于印发清理和督查新开工项目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要求,环保总局决定,限该市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期间暂停其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外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环保总局要求内蒙古环保局按照国家规定暂停其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外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逾期未完成整改,将延长限批时间。

  暂停陕西省渭南市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环保总局今年对重点流域的环境专项检查发现,渭南市被检查的18家企业中12家存在违反环评审批和“三同时”管理规定等违法行为,韩城市龙门工业园35家企业近半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鉴于渭南市环境违法问题突出,没有遵守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的法律规定,根据《关于印发清理和督查新开工项目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要求,环保总局决定,限该市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期间暂停其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外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环保总局要求陕西省环保局按照国家规定暂停其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外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逾期未完成整改,将延长限批时间。

  暂停河北省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环保总局今年对重点流域的环境专项检查发现: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检查的71家企业中58家未经环保验收擅自投运,同时开发区存在擅自降低环评等级、越权审批等违规问题。

  鉴于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违法问题突出,没有遵守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的法律规定,根据《关于印发清理和督查新开工项目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要求,环保总局决定,限该开发区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期间暂停其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外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环保总局要求河北省环保局也应按照国家规定暂停其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外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逾期未完成整改,将延长限批时间。

2、国土资源部:严格控制耗能污染“双高”用地

来源:《上海证券报》2007年07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973475.html

  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将难于“落地”。昨天,国土资源部表示,要严格执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绝不批地。同时,国土资源部还将研究制定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办法,狠抓节约集约用地责任落实和执法检查,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国土资源部表示,将严把土地审批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执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项目严格土地市场准入条件。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把好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批准用地。清理和纠正各地在地价、税费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国土资源部还将研究制定《关于促进各项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若干意见》,强化节约集约用地倒逼机制,完善节能集约用地激励政策,健全土地要素市场,加强土地节约集约用地管理能力建设,狠抓节约集约用地责任落实和执法检查,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除对土地资源强化调控之外,国土资源部还表示,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力度,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记者 于祥明)

3、“珠江出现蓝绿藻”属误传 

来源:新华网2007-7-11

http://www.h2o-china.com/news/50128.html

    广州7月11日电(李志伟) 15日,广州将组织3000多人横渡珠江,但这两天,广州多家传媒报道“珠江河段出现蓝绿藻”,消息一出,各界关注。

    记者昨日联系到这一消息的“传出者”、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他说:“我之前虽然做过中国的水污染地图,掌握了一些数据,但广州珠江河段的近期数据我并没有掌握,在‘岭南大讲堂’上讲珠江出现蓝绿藻迹象完全是误传。”

    主河段没有蓝绿藻

    记者昨日来到准备组织“千人游珠江”的前河道,看到河水呈现深绿色,透明度不高,但并没发现有蓝绿藻迹象,只是在积有死水的龙舟上,发现有绿色的水生植物。

    马军表示:“我做‘岭南大讲堂’的讲座前一天晚上11时才到广州,第二天讲完中午就坐飞机回北京了,近期根本就没看过珠江,对珠江水目前的情况也不了解,怎么可能说珠江出现蓝绿藻呢?”

    他说:“当时有记者问我,广州的水质如何,能否游泳?我讲,来之前在安徽合肥巢湖做过调研,那边的水质是劣V类,依然有渔民跳下去捕鱼,结果给人误会是说珠江了。”

    记者随后联系了有关生态学专家。该专家表示,目前珠江广州段的主河道水量大,流动性强,且处于大潮期,不可能发生太湖那样大规模的蓝绿藻污染。

    “从历史数据看,珠江广州段并没爆发过蓝绿藻污染。”省环保产业协会会长胡庆新说。

  河涌污染值得关注

    马军表示,此前做过中国水污染调查,也包括广州,可以说,在珠江的主河段发生蓝绿藻污染的可能性是很低的,但在一些河涌,由于其水量少,流速慢,而且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其污染是不容忽视的。

    “蓝绿藻污染的发生主要由于水体富含氮和磷,这两种元素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

    他表示,藻类只是污染指标中很小的一个指标。“河里存在藻类,未必能说河水就是被污染了,可能反而证明河水清洁。”他说,这主要得看是哪种藻类,而且不是肉眼就能辨别的,必须通过显微镜来判别。

    广州市环保局有关新闻发言人表示:“我们局之前做过很多的研究课题发现:珠江水里确实有一些藻类(非蓝绿藻)。专家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藻类并不是污染造成的。”

    该发言人强调,发生蓝绿藻污染需要封闭的水体。目前,珠江不可能处于这样的环境条件。

 

4、上海两水源地遭污潮 专家称水质正常

来源:《新闻晨报》2007年07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973402.html

  连日暴雨后,江苏浏河入江口大流量泄洪,长江口水质受到严重污染。陈行水库取水口水中氨氮浓度大幅度波动,昨天(10日)下午最高时每升达3.6毫克,相当于平时浓度的20多倍。氨氮浓度标志着水污染的程度,这表明含大量污染物的污潮已在长江口形成。

  申城另一水源地——黄浦江上游取水口的水质指标也出现了异常波动,据分析是浦江上游湖泊泄洪带来的污潮所致。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上海监测站站长陈国光昨晚表示,本市两大水源地水质出现较大波动后,供水系统已全线加强进出水的监测和自来水出厂前的消毒处理,目前上海地区饮用水水质保持正常。

  ■陈行水库取水口受污 氨氮浓度远超标准

  江苏浏河入江口位于陈行水库取水口上游4公里处,太湖以及苏州当地其他湖泊的洪水都通过浏河口及其他入江口排入长江,水中常含大量污染物。这几天因江苏连日暴雨,内河水涨,浏河口污水流量特别大,排入长江后,沿南岸下泄,形成了影响陈行水库取水口的近岸污潮。昨天,陈行水库取水口水中氨氮浓度最高时达每升3.6毫克,远超每升0.15-0.25毫克的平时浓度。

  陈行水库位于宝山区长江边,申城自来水的三分之一来自这一水库。该水库面积有135万平方米,相当于20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昨天下午一场暴雨过后,记者驱车赶到陈行水库了解污潮情况。驱车围着水库兜了一圈,发现水体相当清澄,水面没有任何漂浮植物。陈行水库不是遭遇污潮么,肉眼怎么看不到呢?

  调度监测中心是水库的神经中枢,工作人员一边紧盯着显示屏,一边记录着数据变化。“污潮凭肉眼是看不出的,它是由水中氨氮浓度等指标来体现。再说了,污潮主要分布在库区以外离岸160米的取水口。”调度员解释说。

  取水时间减少一半

  “长江口污潮上周末开始露头,今天达到了高峰,污潮基本形成。由于目前水中氨氮浓度时高时低,每逢涨潮时氨氮浓度较低,我们就抓住这个时机取水。”上海城投原水有限公司长江原水厂高级工程师刘遥告诉记者。

  刘遥告诉记者,陈行水库的取水泵站已设置投运水泵和备用水泵共9台,新投运的大功率进水泵每台每小时能取水5.2万立方米,整个水库每天的最大供水能力超过170万立方米。污潮出现前陈行水库是24小时持续取水,眼下由于污潮来袭,陈行水库每隔半小时就检测取水口水质状况,导致取水时断时续,累计取水时间减少了一半。不过,水库仍能确保足够的进水量、出水量和日常蓄水量。

  水库的一大功能就是“避污蓄清”。从长江口取来的原水,在陈行水库经过初步沉淀、蓄清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各大自来水厂,自来水厂经过消毒处理,合格的自来水便进入千家万户。昨天15时30分,记者在陈行水库调度监测中心的显示屏上看到,出库水氨氮浓度为每升0.4毫克,虽然高于0.1-0.2毫克的平时浓度,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低于每升0.5毫克的限值。

  陈行水库会否遭遇蓝藻入侵?刘遥说,陈行水库在复旦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已连续两年采用生物、生态方法治理藻类,控制藻类孢子的数量及繁殖条件。至目前,陈行水库未发生过任何藻类疯长情况。

  ■黄浦江上游取水口受污 亚硝酸盐浓度频超标

  陈行水库遭遇污潮袭击同时,上海另一水源地——黄浦江上游取水口水质也出现异常波动。今年6月入汛后至今,黄浦江上游取水口水中亚硝酸盐浓度频频超标。专家分析,这是因为黄浦江上游湖泊泄洪冲下了大量的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和工业污水所致。

  历来有黄浦江上游“天然水库”之称的淀山湖,曾因过度养殖导致湖水严重富营养化,最有可能疯长蓝藻。后来青浦区共新建、改建了6家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净增两倍,淀山湖水质明显改善,湖内生态系统逐步恢复,自净能力也有所增强。青浦区环境监测站曾全面巡查了淀山湖上海段40多平方公里水面以及连接淀山湖与太湖的急水港,确认蓝藻仍未现淀山湖,淀山湖和黄浦江上游水质保持良好。

  曾参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新规起草的专家、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上海监测站站长陈国光认为,由于上海建立了供水用水安全保障体系,饮用水水质可望一直保持正常。但此次来势凶猛的长江口污潮应当引起各方的重视,并应当立法严格限制向长江排污。

  上海第三个水源地——青草沙水源地建设已开工,计划于2010年投运。

青草沙工程建在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下方,长兴岛北侧和西侧的中央沙、青草沙以及北小泓、东北小泓等水域范围。投运后,可在连续68天不取水的情况下正常供水,水质为二类优质水。其供水规模为每天719万立方米,将占全市原水供应总规模的50%以上。青草沙水库将向新建大水厂持续供水,供水范围为杨浦、虹口、闸北、黄浦、卢湾、静安、长宁、徐汇、浦东、南汇等10个区的全部以及宝山、普陀、崇明、青浦和闵行等5个区县的部分地区,使超过1000万人口受益。

 

5、陕西挂牌督办34家环保违法违规企业

来源:新华社2007年07月1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971236.html

  新华社西安7月10日电(记者张军) 陕西省环保局10日公布了34家环保违法违规挂牌督办企业名单。其中停产治理10家,限期治理19家,停产关闭1家,限期拆除1家,限期取缔4家。

  这34家挂牌督办企业以造纸、印染、化工类企业为主,其中西安市14家、宝鸡市6家。宝鸡鑫岭矿业有限公司、汉中鑫达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等企业,采用国家明令淘汰或禁止的落后工艺继续生产,被限期取缔。府谷县天桥集团电石厂长期以试生产名义违法生产,未申请环保验收,尾气高空点火排放,被限期治理。榆林市红石峡水库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规建设粪便存储池,被责令拆除恢复地形地貌。

  陕西省要求,挂牌督办的停产关闭企业,电力部门要实施断电,工商部门要注销其营业执照。挂牌督办的停产治理企业,银行要降低其信贷等级,监察部门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限期内完不成治理任务的挂牌督办企业,一律停产治理。

  4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督查组对陕西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督促检查,在暗查中发现26家工业企业和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有超标排放污染物现象。今年6月,陕西省环保局在对全省84家企业进行检查时,也发现20家企业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中办、国办联合督查组要求陕西省委、省政府对暗查发现的问题尽快查证核实,逐一严肃处理。

  截至6月底,今年陕西省已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6起,结案57起。其中依法取缔关闭企业3家,停产治理3家,限期治理15家,行政处罚34家。

 

6、新疆天池因过度放牧生态状况恶化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7年07月1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7-11/004913417505.shtml

2007071101-1.jpg

资料图:春日的新疆天池。中新社发 马蕙萍 摄

  中新社乌鲁木齐七月十日电(记者 陶拴科)记者今日从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了解到,新疆天池风景区由于过度放牧和旅游业的发展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天池所在的博格达生物圈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水域面积缩小。

  中科院新疆分院科技处杨德刚介绍,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和新疆天池管委会历时两年进行的博格达生物圈全面资源普查科学考察的初步结果认为,新疆天池山区生态、环境状况加速恶化,生物多样性迅速降低,植被退化导致地质灾害频发。

  考察资料显示,天池入湖口在近几年洪水和泥石流的影响下,淤积现象日益严重。湖水深度由十年前的平均一百米降至目前的平均八十米,天池南岸一百多亩草场已开始沙砾化,几乎变成不毛之地。二00三年至今,天池南岸向北最大推进了七十米,南北向湖岸向北平均推进了五十米,泥石流进入天池的量约为二十五万吨至四十万吨。

据相关资料记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天池上游天然林的大量砍伐,以及近年来的过量放牧和旅游造成天池上游森林、草场严重退化,降低了流域内水的涵养能力。三十多年来天池南岸水位,保守估计每年向天池回填七米到八米,泥石流携带的泥沙向天池倾泻达一百多万立方米,南岸线向前推进了近二百多米,面积缩小了相当于目前天池总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完)

7、重庆:“三江”水质总体稳定

来源:新华网 2007年07月10日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07-07/10/content_6354845.htm

    新华网重庆7月10日电(记者徐旭忠)记者从重庆市环保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流经重庆境内的长江、嘉陵江、乌江(以下简称“三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国控断面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重庆市环保局发布的上半年环境质量公报显示,上半年,“三江”重庆段的8个国家监控断面水质均满足水域功能要求,国家监控的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则为96.5%,与去年同期持平。6月,“三江”水质满足Ⅱ类以上断面比率为75%,而去年同期“三江”水质除75%的Ⅱ类良好断面外,还有12.5%的I类优质断面。

环保专家称,水质下降主要是由于6月降雨较多,进入“三江”的雨污和生活污水等污染物较多,导致了水质满足Ⅱ类以上的断面比例有所下降,超标污染物主要是粪大肠菌群。对此,重庆市加强了对饮用水中超标污染物的消毒处理,使之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保证市民饮用水安全。

 

8、昆明:滇池18"动脉"将换血

来源:昆明日报2007-7-11

http://www.h2o-china.com/news/50141.html

  记者昨天(10日)从市滇管局获悉,18条入湖河道即将开展整治。今年将启动金汁河、玉带河、篆塘河、洛龙河治理,明年启动西坝河、老运粮河、海河等4条入湖河道治理。

  滇池主要入湖河道有29条,进入滇池的年均水量近9亿立方米,年均向滇池输送的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分别占滇池流域污染物负荷量的72%、78%、80%,河道水质大多为劣V类,按污染程度排序依次是:海河、枧槽河、明通河、乌龙河、新运粮河、老运粮河、茨巷河(柴河)、大清河、古城河等;污染状况较轻的河道是洛龙河、捞鱼河和宝象河。

  昆明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污染严重的主要入湖河道进行综合整治。目前,已完成整治、改善了水体景观和周边生态环境的有:大观河、采莲河、明通河(大清河)、枧槽河和盘龙江上段。

  正在整治的河道中,船房河预计年底完工,乌龙河将整治河道2.7公里,盘龙江中段水环境治理本月就能投入使用,初步恢复河道生态环境,宝象分洪河将使河道防洪标准大大提高,由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整治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截污、防洪、河道清淤及景观绿化,使河道两岸污水进管、清水下河,改善河道水质,减少入湖污染物总量。今年,将启动金汁河、玉带河、篆塘河、洛龙河治理,明年启动西坝河、老运粮河、海河等4条入湖河道治理。到2010年,力争开展14条主要河道截污及水环境治理工程,整治河段72.4公里。

  新闻链接

  纳入整治的18条入滇河道

  1、盘龙江下段,起点为南坝闸、终点为洪家村入湖口约8.7公里

  2、新运粮河,从人民西路起到积下村入湖口约4.36公里

  3、东白沙河,起点为老昆洛路,终点为福保文化城入湖口,约11.25公里

  4、西坝河,从南过境公路起至入湖口约5.4公里

  5、老运粮河,起点为成昆铁路,终点到积下村入湖口约2.22公里

  6、护城河,从东大河汇入口到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入湖口约3公里

  7、洛龙河,从昆玉公路起到入湖口约3.5公里

  8、老宝象河、小清河

  9、玉带河,从双龙桥到滇池入湖口约2公里

  10、金汁河,起点为松华坝水库到枧槽河约15公里

  11、王家堆渠,昆明发电厂冷却水排水渠约2.3公里

  12、古城河,从牛洞箐到滇池外海约11公里

  13、马料河,从黄龙潭到回龙村入湖口约21公里

  14、捞鱼河,从松茂水库到王家村入湖口

  15、梁王河,从横冲水库到土罗村入湖口

  16、大河,从晋城镇河涧铺到小寨村

  17、柴河

  18、东大河,从干海子到兴旺村入湖口

  第七污水处理厂下月开建

  记者昨天从滇池北岸工程局获悉,担负着城南、城东片区污水处理的昆明市第七污水处理厂下月动工,建成后将服务区域42.3平方公里,服务人口57.9万人。

  据相关统计,2015年昆明主城区测算污水量达90万吨/日,现有的6座污水处理厂总规模55.5万吨/日,不能满足今后污水处理要求。新建第七污水处理厂是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项目,位于主城区南部洪家大村附近、邻近滇池,负责城南、城东片区的污水处理,服务区域42.3平方公里,服务人口57.9万人。污水经二级生物处理、高速过滤、紫外线消毒后排入滇池外海,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满足滇池治理排放要求。

  主流声音

  决不放弃

  由于出现蓝藻,滇池的治理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昆明市治理滇池的力度也更显强劲。这所有的一切给了我们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昆明人民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对于滇池,我们决不放弃。

  专家指出,包括滇池在内的湖泊水环境恶化和富营养化发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如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使得工业污染非常突出;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加重了湖泊及其周边地区水环境的压力;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方式改变,而废水处理没有跟上;渔业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强度的增加,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过去过分强调人类改造自然的作用,加速湖泊生态环境的恶化。

  对此,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云南高原湖泊研究中心主任李跃青有很形象的说法:“人们把治理湖泊想象得太简单,就像一滴墨水,你把它滴入水杯,没有什么成本,但是你要把这滴墨水从水杯中取出来,就要花费很大精力。”

  治理滇池污染的关键是应该遵循外源污染控制、生态修复和流域管理的思路。滇池的姊妹湖洱海在这方面有着成功的经验,亦是昆明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在洱海的许多沿海社区当地修建了综合截污管道,保证从大理古城以及许多生活集中区的污水不排进洱海。昆明市近来连续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治理滇池污染的措施,使我们看到了政府的决心和希望。

  “爱我春城,爱我滇池,共建现代新昆明美好家园!”这是《保护滇池从我做起——保护滇池市民宣传手册》里的宣传用语,它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是时候了,昆明人,让我们真正行动起来,为美丽清澈的滇池重新回到我们的怀抱做出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

  滇池将挖60万辆卡车底泥 有望改善草海水质

  (10日)记者昨日从市滇管局获悉,滇池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即将展开,将清出滇池污染底泥340万立方米,经初步估算,用载重5吨的大卡车拉,至少得装60万辆车。

  草海疏浚区域已达64%

  专家介绍,滇池是一个老龄化湖泊,湖水变浅,在湖泊水动力等条件改变下,污染底泥中蓄积的污染物就会释放出来,造成滇池内源污染。底泥疏挖工程是清除滇池内源污染有效的工程措施。

  草海面积虽然仅占滇池总面积的3.6%,但接纳滇池污染负荷的30%,大量有害污染物沉积湖底,致使水质发黑、发臭,对草海底泥的调查研究表明,草海北部污染物含量高于草海南部。从1998年,昆明就着手对草海北部2.83平方公里的污染底泥进行疏挖,2001年又对草海中部水域进行疏浚,一期工程和继续疏浚工程疏挖总量640万立方米、完成了草海64%的疏浚区域。

  底泥污染集中在3

  为初步掌握滇池外海底泥污染物分布情况,市滇管局对外海底泥污染层进行了简易测量。由于西南风为滇池地区的常年主导风向,滇池外海呈贡洛龙河、捞鱼河到晋宁白鱼河一带风大浪高,污染层底泥随风浪流动,最终堆积在北岸河湾和晋宁牛恋至护城河、古城河一带河湾,形成外海底泥污染层较厚的三个区域:公安码头到盘龙江一带、大清河至小清河一带、晋宁牛恋至古城河一带,污染层平均厚度都在1米以上。

  二期疏浚水域4.4平方公里

  近期,即将实施滇池污染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对草海南部及盘龙江、大清河河口湖区等重点水域的污染底泥进行疏挖,工程包括:污染底泥疏浚、污染底泥堆场建设、堆场余水处理、堆场复耕等,疏浚水域面积4.4平方公里,疏浚工程量340万立方米,清除总氮11000吨,总磷4704吨及其他有害污染物1993吨。工期20个月。采用两艘环保型、高精度绞吸式水下吸泥船进行施工,吸出的底泥将通过排泥管输送到金家河堆场。

  目前,已完成工程勘察设计、疏浚施工及监理招投标。工程实施后,将对清除草海内源污染,改善草海及外海北部水域水质、恢复草海及外海北部水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还可改善盘龙江、大清河河口湖区水质。

市滇管局局长马文森透露,“十一五”期间,还将对8.9平方公里的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进行底泥疏浚。(吴晓松)

 

9北京官厅水库53年来最缺水

来源: 北京晨报 2007-7-11

http://www.h2o-china.com/news/50124.html

  主供工业用水,对市民用水影响不大

  (记者 王猛)截至昨天,延庆官厅水库蓄水量仅为1.1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减少2000万立方米。据市水务局统计,目前官厅水库水量创下建库以来最低,仅为密云水库水量的九分之一。市防汛办总工程师王毅表示,上游用水增多、降水减少是官厅水库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不过,由于官厅水库主要用于本市工业用水,因此对市民用水影响不大。

  官厅水库蓄水量达到1954年水库完工以来最低值。昨天,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延庆官厅水库蓄水量仅为1.1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减少2000万立方米,仅相当于22.7亿立方米的库容刚没库底。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官厅水库上游张家口、大同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减少近3成。“水库上游用水增多、降水减少是官厅水库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市防汛办总工程师王毅表示,“官厅水库主要向石景山、门头沟等京西地区提供工业用水,因此对市民用水影响不大。”

  市水务局宣传处处长俞亚平表示,目前水务局已开始向官厅水库补充再生水,以解决今年官厅水库蓄水量少而造成的水资源紧缺状况,预计要持续到今年年底。尽管目前水库水位较低,但仍能保证京西地区工业用水。

  相关链接

  密云水库蓄水量同比增加

  截至昨天,密云水库蓄水量为10.1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0.36亿立方米。专家表示,密云水库上游及周边降雨量增多是蓄水量增多的主要原因。

 

10、新华网:长江新一次洪水进入长江中游

来源:新华网 2007年7月10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5771

新华网武汉7月10日电(记者杨希伟)入汛以来长江最大洪水10日凌晨通过长江上中游交界处的宜昌水文站,进入长江中游。

据长江水文局三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监测,宜昌水文站9日23时出现最高水位51.19米,相应流量41700立方米/秒。10日8时,宜昌水位降至50.97米,相应流量40300立方米/秒。

9日8时至10日8时,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清江流域、长江上游干流及洞庭湖澧水流域降有大雨、局部地区有暴雨。

长江水文局总工程师程海云教授说,长江新一轮洪水进入长江中游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江段呈全线涨水之势。10日8时,沙市、汉口、大通水位分别涨至41.23米、22.68米、11.15米,仍低于设防水位。

本次长江洪水因上游连续降雨、部分支流如嘉陵江流域的渠江出现大洪水引发;洪峰于8日8时经过长江上游的寸滩水文站,进入三峡库区。

长江水文局最新发布的《长江水情公报》指出,未来两天,长江干流附近有中雨、局部大或暴雨。根据当前水雨情分析预计:未来几天宜昌站呈消退趋势,12日8时流量将退至3万立方米/秒左右;汉口、大通站水位未来4天呈上涨趋势,14日8时分别涨至23.6米、11.25米左右。

 

11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年底大江截流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7-07-11

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7/11/content_10541786.htm

    中新社昆明七月十日电(记者 石雨)记者今日从三峡总公司溪洛渡工程建设部获悉,中国第二大水利枢纽工程、横跨滇川两省的溪洛渡水电站将于今年年底实现大江截流。

    据介绍,六月二十九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北京主持召开了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工程截流验收协调会议。会议原则同意中国三峡总公司关于截流的工作安排,并对顺利实现溪洛渡水电站工程截流作出重要部署。会议认为:溪洛渡水电站工程建设较为顺利,工程建设质量良好,施工区移民总体稳定,工程基本具备今年十一月上旬截流的条件与要求,具体日期可根据金沙江来水与截流工作准备情况择机决定。

    据称,溪洛渡水电站工程截流标志着金沙江水电开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中国三峡总公司正抓紧截流验收项目与检查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截流工作程序,确保截流目标的顺利实现。云南、四川两省地方政府也正在加快截流围堰水位移民搬迁安置任务,明确移民搬迁安置目标,抓紧截流围堰高程四百三十五米水位以下移民搬迁安置点的建设与土地流转等工作。

    据介绍,溪洛渡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云南省永善县与四川省雷波县相接壤的溪洛渡峡谷,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骨干工程。该水电站是目前中国仅次于三峡的第二大水利枢纽,总装机容量达一千二百六十万千瓦,静态投资共计五百零三点四亿元人民币,工程于二00三年开始筹建,二00五年主体工程正式开工,预计将于二0一五年竣工投产,总工期约十三年。(完)

 

12、专家称青海湖在200年后将可能消失

来源: CFP 2007年7月11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5797

2007071102-1.jpg

青海湖畔孩子们在追逐玩耍。青海湖水不断下降给湖畔留下了很多浅滩,湖对面是不断前移的沙丘。

夏季的青海湖,碧水蓝天下海鸟飞翔,白云绿草间牛羊成群,茫茫草原、皑皑雪山与蓝色宝湖构成青藏高原上独特的绚丽美景。2007年7月8日,首届青海湖国际沙雕艺术节在美丽的青海湖畔举行,来自国内外数万名游客欣赏高原上的独特美景。然而,人们在青海湖畔游玩赏景的同时,青海湖却在一步步走向生态危机。有关气象监测表明,青海湖以南地区沙丘正在以每年5.9——8.6米的水平速度移动的同时,以每年20米左右的速度在“长高”。专家分析指出,如果青海湖继续按照现在的速度萎缩,目前平均水深18米的青海湖在200年后将完全消失。

美丽 日渐憔悴

蓝色湖面烟波浩渺,岸边成群的牛羊点缀草原,金黄色的油菜花犹如织毯,万鸟翔集鸟岛湿地,青海湖之美令人称奇。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距青海省省会西宁市约150公里,湖面面积现已不足4200平方公里,东西最长约106公里,南北最宽约63公里,周长约365公里。湖水的平均深度为18米,最深处达26米,流域面积有29778平方公里。湖区南面属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湖北面和东面属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县和刚察县,湖西面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湖区周围有20个乡(镇),多个国有农场。

1992年,青海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宝库。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有野生动物213种,其中包括普氏原羚、雪豹、藏野驴、黑颈鹤、玉带海雕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37种;分布有种子植物445种。湿地、高寒草甸、草原、灌木林、耕地、沙丘和鱼、鸟、兽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共同构成了青海湖特有的生态体系。

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双重影响,从上世纪后期以来,青海湖及其流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水位持续下降。20世纪60年代以后,湖水水位下降幅度越来越大,年平均减少湖水4.36亿立方米。2004年2月17日,国内大部分媒体都刊登了一张由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发布的照片。从照片上清晰地显示出在青海湖的东北面,有一个面积达96.7平方公里的湖泊基本从青海湖分离出来,青海湖已从单一的高原大湖泊分裂成一大数小的湖泊群,面积也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4573.9平方公里缩小到现在的不足4200平方公里,水深已由20世纪初的37.5米下降到现在的26米,而且呈继续下降的趋势。

沙漠化不断扩大,草地退化严重。目前整个湖区沙漠化面积已达187万亩,以每年近3万亩的速度扩大。青海湖盆地50年代拥有3013万亩优良草场减至现在的1635万亩。在环青海湖公路内侧的小泊湖自然保护站,守护者南加告诉记者,环湖公路外侧,沙漠就在眼前。青海湖东北部一代称为克土沙区,也出现了沙化的现象,沙子甚至已经盖在了环湖公路。一些沙地寸草不生,只是偶尔可见一些低矮的爬地柏。

渔业资源濒临枯竭。近年来,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国家珍稀鱼种)资源总量下降到7500吨左右,是40年前的10%,其资源量已经到了最低临界点。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濒临灭绝。青海湖盆地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37种,目前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有15%-20%濒临灭绝。青海湖盆地的极濒危野生动物普氏原羚,现在已不足300只。

青海湖,这片哺育了众多生命的美丽湖泊,青春不在,容颜憔悴。

屏障 不堪重负

青海湖维系着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每年夏季,青海湖畔一望无际种植的油菜花,金色花海,清香沁人,犹如仙境。世界各地的游人你来我往,仅2007年7月8日当天的青海湖国际沙雕艺术节上游人就有万余人,沙雕节在整个青海湖的旅游上只算冰山一角。记者从青海省旅游局市场处了解到,青藏铁路将为青海湖每年带来40万新游客。

国家林业局湿地专家印红说,湖畔原生态环境已被人类完全改变,青海湖生态的日益恶化,与环湖地区人类过度开垦与放牧以及游客的大量增多有直接相关。

青海湖畔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人定胜天”精神鼓舞下,到60年代初,大规模的开垦活动使湖畔75万亩的优良草场变成耕地;上世纪80年代,环青海湖一带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开垦草原;90年代,为追求经济利益环湖地区大面积种植油菜,短短几年时间内上马了6个国营农场,开垦荒地30万亩,农民也蜂拥而上,开垦荒地5万亩。据调查,为发展生产,青海湖环湖人口由上世纪50年代的2万多人增至现在的9万多人。

然而农业的“大跃进”给青海湖带来的是难以挽救的厄运。每到油菜花开的时候,一片金灿灿的景象赏心悦目,但是美景背后是惨重代价,由于开垦的水浇地面积越来越大,人类与青海湖争夺入湖水源,使青海湖入湖水量年年锐减,直接造成青海湖水位下降。

为了浇灌耕地,大部分河流被筑坝截流。半个世纪以前有108条水源河滋养青海湖,现在只剩下布哈河、沙柳河等40来条。据资料显示,现在注入青海湖的总水量比20年前减少了60%。

水位下降使青海湖水变得越来越咸。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局的勘测表明,1962年青海湖含盐量为12.49克/升,目前已达到16克/升,平均PH值已由过去的9上升到9.2以上,有的水区高达9.5,碱度比海水还要高。水质的变化同时威胁湖体生物的生存与繁衍。

对一些依赖青海湖生存的生灵而言,人类向自然贪婪的索取,其破坏是毁灭性的,湟鱼是最直观的牺牲品。1958年青海湖建立渔场,开始规模捕捞,1958-1962年间,平均年产量达2.1万吨。近年来,青海湖的湟鱼资源总量下降到7500吨左右,是40年前的10%,10年才能长半公斤的青海湖湟鱼,其资源量已经到了最低临界点。

鱼类资源锐减,致使迁徙鸟类生存受到威胁,青海湖鸟岛上的鸟类数量不断减少,青海湖鱼鸟共生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整个青海湖生物链变得脆弱。由于鸟类数量减少,青海湖畔广袤草原虫灾不断,更加快了草场退化的脚步。

美丽而脆弱的青海湖,能抵御几多天灾与人祸?由于全球变暖,青海湖蒸发加速,而人类活动更是为其生态恶化推波助澜。今日之青海湖,牛羊吃的草越来越少,湖畔风沙一年胜于一年,青海湖175万亩的沙化地成为青海省继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之后的第三大沙漠化地区。

治理 步履艰难

当青海湖生态年年恶化,人们才觉醒必须尊重自然。从2001年起,青海省实行“人退湖进”治理方略,青海经济欠发达,仍先后投入数亿资金,启动退耕还林还草、沙漠化治理、天然草地恢复、渔业资源恢复等10大工程治理青海湖生态。经过几年努力,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虽然局部得到改善,但总体恶化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青海省规划从2006年起用10年时间,投资68.87亿元全面治理青海湖整体生态。

在2007年的全国两会上,从青海湖走来的公保尚代表说:目击我国第一大内陆咸水湖青海湖,作为国际重要湿地之一,近年来湖区及其流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位持续下降,湿地萎缩,部分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病虫鼠害频仍发生,遑鱼资源濒临枯竭。珍稀野生动物资源及其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总理多年关注青海湖的综合治理,现在,我们已经拿出青海湖流域29661平方公里4县、25乡镇和5个国有农场湿地保护与治理规划,拟实施5大类18个工程,到2015年将可极大改善生态,有效缓解湖区水位下降趋势,湖区各族人民盼望早日立项实施。

为保护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青海省近日出台《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草案)》,将于今年八月一日起施行。对湖泊整个流域生态环境立法进行保护,这在中国尚属首例。

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起,人类开始大规模无序利用青海湖。直到今天,当面对青海湖生态恶化所带来种种恶果时,面对青海湖仍存在无序开发的状况时,科学家们深表忧虑:青海湖这几十年的命运,从反面论证了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发展。

2007071102-2.jpg

青海湖沙滩上一汪死水旁深深的留下了车辙,青海湖的命运会是这样的缩影吗

 

13、城市乐水行——万泉河

绿家园志愿者  冯进文图

 

六月的最后一天,“乐水行”第一次在雨水中前进,清凉的雨滴溅在脚旁边的土地上,湿润着这片干渴的大地。

今天走的河流是万泉河,遥想当年“万泉河是清河水系的一条主要支流,全长8.53公里。沿途流经北大、清华、达园宾馆、吴家花园、圆明园遗址公园以及稻香园、芙蓉里等居民小区,此外它还是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唯一补给水源,水质清冽甘甜。

乾隆年间命疏浚万泉河,经过治理,沿岸也都开辟为稻田。乾隆曾写出“垂柳依依村舍隐,新苗漠漠水田稠”,“数顷黄云香雨润,千畦绿水稻风寒”的诗句,描绘西郊的稻田风光。”

如今,万泉河已没当年的壮景,河道里是薄薄的浮水,并沉积了许多污物,排污管道是很久前修建的,后来周围新建的社区没能将自己的排污管进入市政管线,就只能直接排向河流,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情景。

image001.jpg

这是河道旁边的妇幼医院派出的污染物,伴随着一股刺鼻的味道。

image002.jpg

这样的喷水设施和河道旁边的衬砌都对河流产生伤害,破坏了水生系统。

 

自2001年4月万泉河综合治理工程方案启动以后,万泉河污水截流完成85%,河底清除淤泥32000立方米、翻建挡墙100米、修补3000平方米。上游圆明园景区段两公里锈蚀的铁栏杆已被漂亮的汉白玉代替,滨河路的绿化美化、路面铺砖已完成。据海淀区水利局工程科人员介绍,这次还将增建一个万泉河管理站,三座节制闸的启闭机房,以加强对万泉河永久性的全面管理。

万泉河治理工程于2001年底完工,可是从目前河流的现状看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修建的河道却是这般模样,污染物不断的流入河流中,河水却没有足够的能力自净。

image003.jpg

对圆明园有着很深研究的园林专家杨春霖告诉走在万泉河边的志愿者们“古时候万泉河是条自然流动的河流,对沿途的农业起着极其重要的浇灌作用,两边的稻田,荷花总让人流连忘返,它在圆明园的外围静静的流淌着,保护着那片美丽的园林。

万泉河70年代以后开始断流,1982年政府开始进行河流改造,修成宽10米,深3米多的河道,定期往圆明园湖水里注水,现在已基本丧失了生态维护作用,仅是一条景观河流,而且稻香园里已无昔日的稻香。

本来河流的干枯是自然正常的变化,万泉河在明代的时候就开始干枯了,只是近年来人为的污染、破坏,加速了自然的变迁,使得现在的万泉河名不副实。”

image004.jpg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早已失去了那份美丽,这是现在清华园中的万泉河道

image005.jpg

杨春霖在活动中接受国际广播电台采访时说:乐水行环保活动是我们用最朴实的做法去读水,在行走的过程中去了解水的状态,在脑中形成一个关于河流状态的概念,知道河流的变迁是怎样的,知道河流的过去、现在,才能考虑将来怎么办。

过去,我们的祖先一直强调“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那时大多数河流都以一种自然状态存在,河道曲曲折折,河流内的生态系统完善,可以自己销纳污染达到环境的平衡,今天我们用硬衬等手法去改变河道,不但影响了河道自身形成的系统,而且对自然本身也是一种极大的破坏。

圆明园就是一个例子,对它的衬砌两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北京大学李迪华就认为这种做法至少存在以下四个弊端:即其一,在以水泥石料修葺的河道中,具有净水功能的水生生物生长非常困难。长此以往,河水将失去自净能力,水质可能恶化;其二,砍掉两岸树木,会导致河水受阳光影响而水温变化过大,不利于水中生态平衡的建立。特别是高温季节来临时,容易使传染病菌孳生;其三,没有天然植物作为屏障,会使岸边的垃圾轻易入水,造成污染;其四,水中生物少,岸上又缺乏天然植物,直接影响沿河野生生物种类,如水鸟。以这样的方式改造自然的危害是巨大的。(资料)

尽可能的还生态以本来面目,减少对环境的加工和改造,增加植物,增强环境的自净能力。参加的乐水行的志愿者们,边走边感受着专家们对恢复河流自然状态建议的意义,边走边想着如何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公众做到人与自然,人与河流的和谐相处

image006.jpg

烟雨朦胧中的经过整修的万泉河河道

image007.jpg

image008.jpg

万泉河跟清河交汇处

 image009.jpg

听着滴滴答答的雨声打在伞上,河里的水位在雨的滋润下上升着。希望它冲洗着的不仅有河

水,还有我们心灵的洁净。

 

14、“流域限批”能否唤回脉脉清流?

来源:辽宁日报2007-7-11

http://www.h2o-china.com/news/50118.html

    今年入夏以来,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接连暴发,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于是,7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再次掀起环保风暴,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地区实行“流域限批”。

    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来临,充分说明传统工业化的增长方式已使中国生态环境到了难以承受的底线,传统的治理方式已不能解决累积的环境问题。

    “流域限批”,是环保部门目前让河流“休养生息”所能采取的“最大行政处罚权”。要彻底破解“环保困局”,必须从目前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这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需要政府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告别“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值得庆幸的是,我省各市都有安全的饮用水来源,污染的河流没有威胁城市的“水碗”。值得警醒的是,辽河水环境治理仍任重道远。

    环保风暴波及大江大河,四大流域实行“流域限批”

    7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向社会通报,针对中国当前严峻的水污染形势,自即日起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对流域内32家重污染企业及6家污水处理厂实行“挂牌督办”。

    通报要求,被“限批”的13个市、县、工业园区,应在3个月内对本辖区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具体要求如下:

    一、对流域内所有排污口进行清理,拆除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排污口。

    二、按照流域或地区水污染防治规划应该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仍未建设的,必须立即启动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已建成仍未正常运转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确保正常运转。

    三、辖区内所有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开工建设、未经环保验收擅自投入运营的建设项目,必须立即停止建设或生产,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验收。

    四、全面清理取缔本地区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庇护污染企业的“土政策”。

    五、所有限批城市必须立即启动城市发展和流域开发的规划环评,结合流域环境承载力,明确本流域和区域主体功能和生态功能定位,为下步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奠定基础。

    六、多次发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故、环境风险隐患突出,对下游饮用水源构成威胁的城市,必须立即制定相应的流域水环境事故防范应急预案,并建立与下游城市的联动防范机制。

    七、限批地区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要立即进行处罚和整治,重点污染源要立即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并将整改达标情况及时上报环保总局。

    “以上七条一日没完成,一日不解除限批!”此外,环保总局将建议监察部依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对造成上述流域严重水污染和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相关负责人追究责任。

    “‘流域限批’,意味着从即日起,环保总局将停止这些地区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外所有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业内人士认为,最引人注目的,是要求所有“限批”城市必须立即启动城市发展和流域开发的规划环评。“流域限批”,是继今年初首次实行“区域限批”政策之后,环保总局再次举起的“限批”利刃。“‘流域限批’与今年年初实行的‘区域限批’相比,在处理措施上有相同之处。”有报道称:“环保部门以前面对的是违规企业,要一个一个去监督,难度很大。‘限批’后,环保部门面对的是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监督企业整改,事半功倍。”

    水环境事件接踵而来 传统治理方式难解重压

    “十多年来,国家斥巨资治理‘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但治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至今这些本已改善的流域又被重新污染。”在7月3日的通报会上,国家环保总局坦言,被“流域限批”地区水质严重污染。

    据披露,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于今年1至4月对全国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流经上述“限批”地区的水质多数为重度污染。如长江安徽段的巢湖,全湖平均为V类;黄河支流渭河的渭南市、淮河支流沙颍河的周口市的国控断面,今年前4个月的监测结果全部为劣Ⅴ类。

    环保总局近日对海河和淮河流域干流和支流67个断面水质抽样监测结果显示,全部为劣Ⅴ类。

    “Ⅴ类水已不能和人体接触,劣Ⅴ类水更是丧失基本生态功能!”省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7月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其实,抛开环保总局公开的这些数据,公众从有关报道中,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些被‘限批’地区的水污染问题。”

    据报道,自5月28日起,因气候因素等影响,太湖流域高温少雨,水位偏低,使无锡太湖的梅梁湖等湖湾,比往年提前两个多月出现了大规模蓝藻现象。

    5月29日,无锡市区居民自来水臭味严重,引发了无锡市有史以来因太湖蓝藻暴发导致的最大规模的供水危机。

    蓝藻,一种最古老的藻类植物,常在夏季来临时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泡沫。这种被俗称为“水华”的小小污水,一夜之间让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就在太湖蓝藻来袭后不久,滇池、巢湖的蓝藻接连暴发。

    水污染危机不仅仅涉及大江大湖。就在国家环保总局宣布在四大流域实行“流域限批”之际,江苏省沭阳县发生饮用水源被污染。据报道,沭阳县地面水厂取水口遭受新沂河上游不明污染源污染,城区供水系统被迫关闭,城区20万人断水。

    与我国南方今夏频发的水污染事件相比,北方地区相对平静。但是,两年前发生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其实并不遥远。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两年前的松花江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水污染事故高发期。今年入夏以来,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接连暴发,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

    “这充分说明,传统工业化的增长方式已使中国资源环境到了难以承受的底线,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而传统的治理方式已不能解决累积的环境问题。”潘岳说。

    “流域限批”只是开始,全面整治逐步展开

    据了解,在对四大流域实行“流域限批”后,国家环保总局将密切跟踪被“限批”地区和“挂牌督办”企业的整改,并派督察组赴各流域和城市进行现场督察,定期公布整改进展情况,让全社会监督流域水污染防治。在此次第一批“流域限批”的基础上,将逐步展开对珠江、辽河、全长江流域以及重点海域持续不断的检查执法行动。

    让大江大河“休养生息”,国家环保总局一直在采取行动。就在今年5月,环保总局提出了六条政策措施,旨在让污染严重的松花江“休养生息”: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控污染排放与污染增量;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加快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调整,严厉打击危害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大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快重点企业的治污进程;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河流健康发展。

    7月4日,国家环保总局再次强调要“重典治污”,其主要目的之一是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全国环保系统电视电话会上表示,当前环保工作任务非常艰巨,环境违法行为普遍存在。环保部门将认真总结环保实践的经验教训,通过实施环保“五大战役”(对环境违法突出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加大重点湖泊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铁腕治污、重拳出击,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据介绍,从经济增长态势看,今年1月至5月,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在1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18%,其中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增长速度更快,达到20%,这无疑给环保工作加大了难度。

    据介绍,当前我国水污染问题相当严重,“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一些河道丧失了使用功能。‘三湖’水环境恶化的趋势还在发展,化学需氧量没有完全控制住,氮、磷又有所上升,不少地方水质已经沦为Ⅴ类和劣Ⅴ类,负营养化状态达到中度和重度。”国家环保总局表示,要针对不同湖泊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采取“一湖一策”的治理措施。

    “流域限批”虽未波及辽河,辽宁治污仍任重道远

    “与我国南方的大江大河相比,辽河污染的表现方式和直接后果有所不同。”7月9日,省辽河办负责同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我省,辽河之水并不是居民的直接饮用水源,水质污染并没有影响到饮水安全。”

    流经我国北方地区的辽河,河流天然径流小,尤其是到枯水期,污水净水之比非常悬殊,水质较差。值得庆幸的是,辽河干流在我省除了经过铁岭市之外,没有城市河段。像沈阳这样位于浑河之滨的城市,饮用水源来自于地下深水井和大伙房水库,居民饮水也不直接受辽河水质影响。

    “但是,辽河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依旧不容乐观,辽河水污染治理仍然路漫漫。”有关人士表示。

   “近年来,虽然(辽宁、吉林)两省在水污染防治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们仍然发现两省分别存在以下问题。”6月27日至7月2日,国家环保总局检查组对辽河流域吉林、辽宁两省部分支流的水质情况进行调查后,得出了以上结论。

    据了解,在5天的时间里,检查组对辽河流域的条子河、招苏台河、东辽河、浑河等4个支流的水质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4个支流的水质有所好转。但是,由于基本面有天然径流,目前已成为沿岸各城市的排污通道,缺少自净能力,水质均为劣Ⅴ类,污染依然严重。

    调查组认为,“通过对两省60家企业的检查,感觉辽宁省在环境监管方面力度较大,成效比较明显。”

    但问题不容忽视。调查报告指出:“辽宁省(铁岭市、抚顺市)两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企业超标排污。虽然大部分企业都建有污染治理设施,但有些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过于简单,工艺落后,无法达到处理要求,造成超标排污;有些糠醛企业在限期整改期间仍有偷排现象;二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部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未得到处理。”

    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说:“虽然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据了解,制约我省辽河流域治理的因素主要有:

    结构性污染突出,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我省是重工业、重化工业比重较大的省份,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冶金、石化、电力、造纸及煤炭业用水量占工业用水总量的70%,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

    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难以保持长期稳定运行。流域内各市污水处理费收缴率普遍偏低,大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费收缴率不足50%,从资金上难以保证污水处理厂长期稳定运行的需要。

    小流域综合整治步伐滞后。辽河流域在我省境内共有流经城市的小支流31条,受居民和中小工业企业排污影响,水质污染严重,严重影响干流水质。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省畜禽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已成为继工业和城市污染之后的又一大污染源。

    部分大型水库水质污染较重。2006年,全省监测的14座大中型水库水质总体上保持良好。但是大伙房、柴河、清河等6座水库总氮、总磷等指标超过Ⅲ类水质标准。

    限批虽为当务之急 转变发展模式才是根本

    “不可否认,国家环保总局再次动用手中的最大行政处罚权,对四大流域实行‘流域限批’,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这些地区的环境。”7月9日,省环保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限批’能引起政府领导的重视,让这一地区暂时不能上新项目,不能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可以在短期内改善一些地区严峻的水污染形势。”“但是,比‘流域限批’更重要的,是科学发展观能否真正落实。如果地方政府不彻底改变唯GDP选拔官员的用人制度,只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不重视环境治理,那么‘治污’的速度可能永远追不上‘排污’的速度。”有关人士直言。谈到“限批”的效果,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对于这些举措能否扭转地方政府‘先污染后治理、先积累后发展’的思路,我并不乐观,因为环保局的权能太有限。”

    潘岳认为,不管是“区域限批”还是“流域限批”,都只是比以前的环境执法手段略狠一些而已。“以前是让你关停并转,我走了你又故态复萌,我拿你没办法;现在是你不关,其他的项目就不给你批,你为了保一个亿可能要损失10个亿,你自己衡量得失。这确实更有效一些,但和现在的严峻形势比真是相差太远了。”

    “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要求没有落到实处,没有落实到各个工作环节”,个别地方政府成为排污企业的“保护伞”,这让环保部门忧心忡忡。

    “认认真真搞环评,实实在在走过场。有些企业花钱通过环评,只是为了让新上项目有通行证。结果,新项目一上马就成为新污染源。这样,污染的旧账没有还清,新问题接踵而至,环境质量怎么能好转?”一位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企业违法的背后,往往有地方政府的影子。当科学发展观只是在口头上时,环保执法就难以落实。”

    “不管是‘流域限批’也好,‘区域限批’也罢,如果环保风暴没有触及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感,如果地方政府没有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去考虑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很难从源头治理污染。”有关人士说。

    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的发展模式必须从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从“先使用,后处理”、“先污染,后治理”,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如果只是在生产过程的末端再采取措施治理污染,其结果是治理的技术难度很大,治理的成本过高,而且生态恶化的程度日益严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国家环保总局的通报会提出,今后必须“建立有效的环境问责制,将环境指标真正纳入官员考核机制”,用强有力的约束机制,扭转地方官员的政绩观。

    破解“环保困局”探求治污新路

    “在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飞速发展的关键时刻,水污染治理是对政府行政、宏观调控能力与社会和谐的严峻考验,环保总局希望能从此次‘流域限批’开始,探索一条能将行政手段、市场力量、公众参与结合起来的流域污染防治新思路。”在7月3日的通报会上,国家环保总局表示。

    “要想让‘流域限批’等措施发挥作用,必须提高环保部门的执行力,改变过去环保部门与排污企业叫起板来,最终无能为力的局面。”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环保部门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没有权力让企业停产,连限期整改这样的处罚,都需要通过政府下达”,“环保法规号召性和倡导性的多,真正可以用来操作的少,处罚的力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