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10
七月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周生贤:不许"老板赚钱、群众受害、政府埋单"
2、温家宝主持节能减排会议 关注各地污染事件
3、水利部划定13条红线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地方信息:
4、甘肃省招商引资注重环保效益
6、苏州污染源圈定2000家企业
7、湖南洞庭湖区爆发鼠灾 已捕杀90吨老鼠
重大水事:
8、《人民日报海外版》:三峡大坝开闸泄洪(图)
9、淮河防总:今年淮河流域洪水可能逼近2003年水平
10、三峡电站精益管理稳定运行
人与自然:
11、中华达氏鲟重回金沙江
污染信息:
12、安徽萧县永固镇:这里的造纸厂还在排污
13、组图:内蒙古包头市昆区环境污染严重
环境时评:
14、突发污染事件痛定思痛:用刚性政策保碧水蓝天
15、评论:保护好绿水青山是最好的政绩
1、周生贤:不许"老板赚钱、群众受害、政府埋单"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7年07月1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968231.html
当前环保工作任务非常艰巨。环境违法行为普遍存在,也是对环保工作的一大挑战。不时发生的环境事件,损害了群众的环境权益。对环境违法行为,依法采取什么样的严厉措施都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环保部门和环保执法人员要及时站出来,果断出手,勇敢地同环境违法行为作斗争
当前环保工作任务非常艰巨。从经济增长态势看,今年1月至5月,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在1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18%,其中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增长速度更快,达到20%。这无疑给减排目标实现加大了难度。
环境违法行为普遍存在,也是对环保工作的一大挑战。一些地方制定了自己的“土政策”,纵容环境违法行为,为环境违法企业“保驾护航”,成为“水泼不进,针扎不进”的环保“死角”。在一些地方,环保工作存在“灯下黑”现象。一些企业昼夜不停、肆无忌惮地向大江大河排污。一些江河不仅水质变了,连水的形态也变了,变成了黏稠的糨糊,老百姓无法饮用。
可以这样说,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要求没有落到实处,没有落实到各个工作环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更加关注环保。而不时发生的环境事件,损害了群众的环境权益。太湖蓝藻持续暴发,严重影响了无锡上百万群众的正常生活。今年1月至5月,环保总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814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此外,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在上升。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正处于十分艰难的爬坡阶段。
不少地方企业违法排污,结果却是“老板赚钱、群众受害、政府埋单”,这不能允许。必须让污染企业付出代价。针对当前环境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状况,各级环保部门要在环境执法中用足用好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环境违法行为采取“高限处罚”的措施,对恶意排污行为实行重罚,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切实维护环保法律的权威。
对长期超标排污的、私设暗管偷排偷放的、污染直排的、存在重大污染隐患的企业,要一律停产整治;对建设项目未批先建、未经验收擅自投产的,一律停产停建;对治理无望的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一律关闭取缔;对于违法排污造成严重损失、触犯刑法的企业,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对环境违法行为,依法采取什么样的严厉措施都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环保部门和环保执法人员要及时站出来,果断出手,勇敢地同环境违法行为作斗争。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7月4日举行的环保系统电视电话会议上说
2、温家宝主持节能减排会议 关注各地污染事件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7年07月09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7-09/185113408585.shtml
中新网7月9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气力、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实把这方面工作抓紧做好。
会议指出,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表明中国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当前,中国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问题突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困难很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最近一些地方接连出现严重污染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此,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要充分认识做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是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课题,是对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考验,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
会议认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必须把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力量,努力实现各项目标任务。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研究制订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方针和对策,统一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协调解决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节能减排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审议重大政策建议,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统一部署节能减排工作。
会议要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一定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建立责任制和问责制,加强协调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会议听取了发展改革委、环保总局、统计局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及下半年工作安排的汇报,关于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建设情况和2006年指标完成情况的汇报,审议了《推动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部门分工》、《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部门分工》等文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曾培炎出席会议并讲了话。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了会议。
3、水利部划定13条红线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来源:法制日报 2007年07月10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7-10/081413412256.shtml
本报北京7月9日讯 记者姚芃 记者从近日水土保持法实施十六周年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水利部以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为突破口,为坚决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划定13条“红线”严格方案审批,加强督查,以提高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执行率。同时加快水土保持法修订步伐,争取早日出台。
日前印发的《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10种情况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不予批准、3种情况不予通过技术评审的规定。如对违反水土保持法在大于25度以上陡坡地实施的农林开发项目不批其水土保持方案;对违反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定,处于重要江河、湖泊的水功能一级区内,可能严重影响水质的项目不批其水土保持方案;对于不承担水土保持法律责任、不具备水土流失防治能力的投资主体,如其所属的开发建设项目,存在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未落实和水土保持设施未按期验收的,暂停审批其新建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对建设过程中扰动强度大、植被破坏率高、可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危害的开发建设项目不批其水土保持方案。
4、甘肃省招商引资注重环保效益
来源:新华社2007年07月09日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5966285.html
新华社兰州7月9日电(记者王衡) 第十四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举行3天来,突出以存量换增量、以资源换资金和“环境污染不要、精神污染不要”的主调,已签约的4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达164亿元。
甘肃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投资项目相对少,投资环境相对差,从1993年第一届“兰洽会”开始,基本上是以“伸出双手、来者不拒”的满腔热情欢迎投资者,结果使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面临淘汰的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打着“互惠互利”旗号进入了甘肃。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度视水电开发为经济增长优势,装机容量上去了,经济效益也有了,但一座接一座的水电站却影响了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环境损失”。甘肃省陇南市依托当地矿产资源进行招商引资,却忽略了项目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本来环境优美的地方变得满目疮痍,短时间内难以恢复。
记者在本届“兰洽会”看到:不论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还是陇南市,都一改往届以“水电资源”和“矿产资源”为主打的招商做法,甘南州以美丽迷人的草原和独特浓郁的藏族风情进行旅游招商,陇南市则以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为重点进行招商洽谈。两地招商均取得好成绩,甘南藏族自治州签订了11亿元的项目,陇南市签订了21亿元的项目。
5、湖北:长江汉江干流水质总体优城市内湖纳污河渠污染重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7-7-10
http://www.h2o-china.com/news/50090.html
近日召开的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未来5年,要抓好三峡库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城乡水源区等重点区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记者就此采访了湖北省环保局,对上述水体的现状进行了了解。
湖北省环保局2006年对全省45条主要河流、11个湖泊、7座水库、6个城市内湖及5个纳污河渠的监测结果显示: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基本稳定,长江干流、汉江干流水质总体优,长江支流水质总体轻度污染。其中,三峡库区湖北段水质良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位于汉江中游的丹江口水库水质良好。
去年,在对包括武汉等18个城市辖区内34个水厂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显示,全省监测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3%。
洪湖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初现成效,在湖泊中水质变化最大,由前年的劣Ⅴ类上升为去年的Ⅳ类。
另外,城市内湖和纳污河渠污染较为严重,武汉、黄石、鄂州、荆州、十堰、荆门6个城市的内湖和5条纳污河渠的水质绝大部分为劣Ⅴ类,生活污水排放量已占到废水总量的61.97%。( 李飞)
6、苏州污染源圈定2000家企业
来源:新华网2007-7-10
http://www.h2o-china.com/news/50079.html
据《江南时报》报道,为全面推进2007年环保专项行动,进一步开展污染源管理和信息采集,加大环保宣传,提高环保宣传和公众参与,“爱我家园环保在行动”暨污染源信息采集活动启动仪式和培训昨日正式举行。
记者了解到,为切实掌握苏州市污染源基本情况,完善污染源信息管理,同时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苏州市环保局和苏州市科技学院组织在校大学生成立环保志愿者队伍,利用暑期时间,深入全市各地污染企业,开展污染源调查和环保宣传工作。据了解,“爱我家园环保在行动”,主要是通过现场调查、走访、宣传的实践活动,最后形成污染源信息汇总,从而切实掌握苏州市污染源基本情况,完善污染源信息管理。环保局一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污染源初步确定排查的企业有2000家左右。同时,苏州还将建立污染源电子系统管理,通过污染源的信息采集减少苏州的污染问题。而通过新建立的电子地图,就可以查询到污染源的所在。
据介绍,本次活动共需GPS卫星定位仪24台,照相机24只。每个小组须在支队和当地环境监察大队指导和协作下完成区域内所有污染源信息的采集,同时,可选择1-2个课题,结合展开调查,并形成论文或调研报告。内容包括,区域污染现状分析—对调查区域内总体污染情况进行分析;流域污染现状分析—对重要水系(调查区域段)周边污染情况进行分析;行业污染分析对比或收费现状调查—对调查区域内某一重点行业的污染情况或收费情况进行分析及企业间对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调查—对区域内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资情况、运行情况、排污情况进行分析;沿江或水源地安全形式分析—对长江或水源地周边污染源的危险品管理、排污情况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李晓静)
7、湖南洞庭湖区爆发鼠灾 已捕杀90吨老鼠
来源:新华社2007年07月10日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062/5966521.html
20亿田鼠洞庭“跑马圈地 ”。图片来源:三湘都市报
相关阅读:
南方地震洪涝灾区均未出现重大疫情
长江上游泄洪迫使20亿只老鼠迅速内迁
湖南洞庭湖区鼠灾不排除再次爆发可能
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湖南省沅江市、大通湖区等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目前,地方政府正在组织群众展开一场“人鼠大战”。
益阳市大通湖区位于洞庭湖畔。当地群众沿大堤打老鼠,一棒打去,能打死两三只;一铲子拍下来,能砸死七八只。还有人干脆用平时捕鱼的抄网捉老鼠,一网能网住几公斤。大通湖区统计数据显示,从6月21日开始,全区共捕杀90多吨老鼠,约225万只。
在洞庭湖区沅江市、君山区、华容县等地一些防鼠设施不够完善的地方,东方田鼠则突破了人工防线,侵入稻田和村庄。老鼠们筑巢而居、啃食粮食作物籽实和根茎,所到之处,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水稻因根茎被咬伤而成片枯死。
湖南省植保植检站专家告诉记者,今年洞庭湖鼠灾始于6月下旬,受长江上游泄洪影响,大通湖区等地洞庭湖水位迅速上涨,迫使栖息在湖洲上的东方田鼠陆续内迁。到6月23日前后,鼠灾全面爆发。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和湖南省植保植检站今年2至6月的调查显示,洞庭湖舵杆洲东方田鼠平均捕获率逐月从17.8%飙升到68.8%,其中6月份较去年同期高56%。专家们还发现,湘江流域长沙段江心洲鼠密度达53.53%;除东方田鼠外,黑线姬鼠、褐家鼠、黄毛鼠也在猛增。
为了防止鼠灾影响防洪安全、破坏农业生产和传播疾病危害群众身体健康,湖南省农业部门和沿湖一些区县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修复防鼠墙和防鼠沟,安排专人巡视及化学灭鼠,取得了一些防治效果。
专家指出,由于长江上游和洞庭湖流域未来仍有可能发生较大洪水,洞庭湖区鼠灾还将持续。在这场“人鼠大战”中,目前亟需增加公共财政投入,组织和奖励群众灭鼠,在未设防的堤岸修建防鼠工程,以及投放有效的毒饵,防止鼠患危害湖区生产生活。(记者 苏晓洲)
东方田鼠所过之处,水稻、棉花等农作物都在其啃食范围之内。长沙晚报刘朝阳 摄
洞庭湖畔的居民连夜追剿东方田鼠。长沙晚报荧屏照片
8、《人民日报海外版》:三峡大坝开闸泄洪(图)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7年7月10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5690
7月9日14时,长江三峡入库流量达到40500立方米/秒,三峡工程开启14个泄洪深孔和1个排漂孔泄洪。本次洪水因长江上游连续降雨、部分支流如嘉陵江流域的渠江出现大洪水而引发。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9、淮河防总:今年淮河流域洪水可能逼近2003年水平
来源:新华网 2007年7月10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5717
7月9日拍摄的乌云笼罩下的王家坝。新华社发(陈巍 摄)
新华网安徽蚌埠7月10日电(记者蔡敏 杨玉华)7月以来,淮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已形成流域性洪水。淮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有关负责人分析说,从目前淮河流域总产水量来看,今年洪水可能逼近2003年的水平。
据淮河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英三介绍,从6月26日8时至7月9日8时(共13天),淮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雨量在100毫米以上,淮河水系大部、沂沭泗水系中南部大部分地区超过200毫米,淮干沿淮北部支流中下游及以南地区、里下河部分地区在300毫米以上,局部达400毫米。
淮河流域降雨在100毫米以上的覆盖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81%,200毫米雨区覆盖面积15万平方公里,占56%,300毫米雨区覆盖面积9万平方公里,占33%。淮河干流王家坝、三河尖、润河集、正阳关、临淮关等几大主要站点均达到不同程度超警戒水位。
徐英三说,在不到半个月时间里,淮河流域产水总量达630亿立方米,由于洪水组合不同,今年的洪水造成了部分河段水位已经达到2003年的水位,随着汛情的发展,甚至有可能超过2003年的水位。而2003年淮河入汛连降22天雨后,水系产水总量为798亿立方米。考虑到后期降雨因素,今年淮河流域洪水有可能逼近2003年水平。
截至10日8时,淮河流域仅启用了1个蓄滞洪区。
10、三峡电站精益管理稳定运行
来源:新华网2007年7月10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5726
新华网宜昌7月10日电(记者江时强 周梦榕)三峡电站运行4年来性能总体稳定,机组可靠性指标世界领先,三峡电厂已在国内率先形成自主管理和运营巨型水电站的能力。
三峡工程计划安装32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这是当今世界上容量最大、直径最大、重量最重的机组,至7月10日已投产16台,累计发电超过1700亿千瓦时。
三峡电厂副厂长陈国庆认为,三峡电站的运行管理难度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作为我国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中心电源点,其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到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度汛和国家电网的稳定,社会影响巨大;二是从2003年首批机组投产到2011年右岸地下电站完工,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三峡电站将处于边建设、边运行的复杂局面;三是电站应用了当今国际上的诸多新技术,科技含量高,对消化、吸收、掌握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峡电厂目前340人,人均管理装机容量近3万千瓦,已是世界领先水平。三峡电站最终全部投产后,电厂人数将控制在450人以内,人均管理装机容量将达5万千瓦。
中国三峡总公司提出了2010年建成国际一流电厂的愿景目标。几年来,三峡电厂不断探索精益运行管理模式:成功开发并实施了“三峡电厂生产管理信息系统”(ePMS),在国内首创将电力企业全部业务纳入一个软件管理的先例;对关键设备实施联合开发,掌握了核心技术,摆脱了对设备制造商的技术依赖;全面实施机组诊断运行,确定稳定、限制和禁止运营区,根据电网要求安排机组出力,保证机组以最佳工况运行,通过参数变化,找出故障征兆。
我国将在向家坝、溪洛渡、瀑布沟等众多大型水电站安装大批70万千瓦机组。中国三峡总公司科技与环保部主任孙志禹认为,三峡工程不仅开启了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安装巨型水电机组的新时代,而且成功探索了巨型水电机组的运行管理经验,具有重要的全行业指导意义。
11、中华达氏鲟重回金沙江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07年07月10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7-10/095013413574.shtml
本报讯 (彭屏何虹江记者童顺鸣) “我是金沙村渔民,刚才网到一条大鱼,有点像鲟鱼,请你们快来看看!”5日早上8时许,屏山县水政监察大队接到这样一个电话。
记者和渔政部门工作人员立刻赶到锦屏镇金沙村境内金沙江边。渔民谢六春激动地说:“我们夫妇像往常一样,早上7时左右下河去收网,收起来一看,发现网住了一条从没见过的鱼,我们赶紧把它捞起来用江水喂到鱼仓里。”
记者看到,这条鱼长70公分,体重3-4公斤,体呈梭形,头呈楔形,背面粗糙,附骨板状鱼鳞。经鉴定,这是一条中华达氏鲟,小名叫沙腊子,属国家一级水生保护动物。
渔政执法人员和谢六春一道将鲟鱼放归金沙江。鲟鱼做了一个优美摆尾,重又回到了金沙江。
12、安徽萧县永固镇:这里的造纸厂还在排污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7月1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968223.html
安徽萧县永固镇造纸厂自1996年投产以来,一直把褐黑色的污水排放到淮北市石台镇与矿山集镇境内的山河子里,造成极大污染。《人民日报》2005年8月16日读者来信版曾以《安徽萧县永固镇造纸厂污染环境拒不整改》为题曝光,未引起有关部门重视,造纸厂仍排污不止。淮北市防疫部门监测结果显示,这里的地表水污染严重,氨、氮、硫酸盐、锰等严重超标,属劣V类水质。污水威胁百姓生命安全,导致10万亩农田无法浇灌。
忍无可忍之下,我们联名再次强烈呼吁环保部门尽快采取措施,还这里百姓一片蓝天碧水。
安徽淮北市石台、矿山集两镇部分人大代表 徐士林 孙恒 王昌停等
13、组图:内蒙古包头市昆区环境污染严重
来源:《记者观察》杂志 2007年07月09日
http://news.sina.com.cn/c/p/2007-07-09/111013406623.shtml
包钢远景
储煤厂的扬尘
尾矿坝里的水质
尾矿坝照片
引言 内蒙古包头深居内陆,因北扼阴山阙口,南得黄河航运之便,历来是沟通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之间的交通要冲,又是西北物资集散的一个中心,包头由此成为享誉蒙古高原和西北各省的“水旱码头”。辖区内自然资源丰富,不仅是我国著名的“草原钢城”,还是世界的“稀土之都”,拥有占世界三分之二以上储量的稀土资源。
包头是草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结合地,其名称源于蒙古语,读若“包克图”,意为“有鹿的地方”。元、明时期,这里是蒙古民族的美好家园。山上林木茂密,山下水草丰美,时有野生鹿群出没期间,牧人们便以“包克图”指称这一带地方。后来人们定居下来,成村、成镇、成市,一直沿用这个地名。至今,富有灵性的梅花鹿仍然是当地人民最为喜爱的吉祥物,包头又有“鹿城”之称。
包头因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而成为中国西北的重要的重工业城市,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记者在包头的环境污染调查中深深的感觉到,包头的市区环境还算优美,也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内蒙古文明城市、环保城市等称号。但包头郊区周边的污染却异常严重,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并不为过。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包头市的主要污染源有钢铁、铝厂、铜厂、稀土、储煤厂等;这些污染企业集中分布在昆区、九原区、石拐区的工业园区内。
5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伦区(以下简称昆区)。
下午,当记者驱车从东向西沿着包头市昆区钢铁大道向西行驶时,距离六、七公里处,便看见包头市西部上空及周围被烟尘笼罩,灰蒙蒙一片;两个电厂的两个烟囱的黑烟直冲天空,尤其显眼,与在市内河边放风筝的老者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景。而从西边在太阳的照耀下看这一地区,厂区的各个烟囱冒着“红黄蓝白黑”五色浓烟冲上天空,将厂区及周围笼罩,烟尘之壮观景象,是记者以前所没有见过的;其对环境的污染也可想而知。
车子慢慢驶入该企业厂区,空气变得更加恶劣,到处都是灰尘,尤其重型车辆经过,更是卷起大片灰尘;道路两旁的花草树木的叶子上也是灰土一层。当记者问及出租车司机怎么看待这一地区的污染情况时,司机说:“这里的污染很严重,让人们都没办法正常生活,凡是有点钱的都搬到别的地方去住了!真应该好好治理了!”
在一家企业厂区内,包头市热电厂、包头市第一电厂两个电厂的烟囱冒着滚滚黑烟,冲上了天空,显然除尘设施没有或者根本就没有启用。
包头集团物资供应公司原料车间附近,大量铁粉、煤粉由于大面积的露天堆放,没有采取任何的集尘、降尘等措施,风一刮,粉尘漫天,不仅造成大量原料的浪费,也给周边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令百姓胆战心惊的尾矿坝
当地村民带着记者来到一家企业的排污渠旁,排污沟渠里的水成黑红色,不时的泛起泡沫,水流湍急,向西涌入当地居民称为“尾矿坝”的地方。
尾矿坝位于包头市区12公里之外、九原区和昆区交界处,周长13.6公里,呈椭圆状,占地11平方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稀土湖”;选矿厂将矿石破碎研磨成粉之后,经磁选选出铁之后,再分离出10%稀土,然后将剩余矿浆全部泵到尾矿坝。尾矿坝主要包含炼铁产生的废渣以及未经利用的稀土,稀土中包含大量放射性金属钍。包头市九原区环保局在监测中发现,尾矿坝周围水源的放射性物质全部超标。
尾矿坝高出地面大约30米,成为名副其实的“悬湖”。记者近距离的观看尾矿坝,各个污水管道都输向这里,这里和海边非常地像,只不过海边的沙滩应该是白色的,海水应该是蓝色的,但这里的沙滩是黑色的,这些水是红色的,这种红色和我们之前在那两条排污的沟渠中所看到的水的颜色几乎是一模一样。一些污水经过的地方,经过风干后的地面呈黑灰色。走近水边,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当地的村民说,这个尾矿坝中的水位还在不断地上升。
就是这样具有巨大利用价值的稀土矿,几十年来却一直只开采铁矿,而被排放到尾矿坝中的那些宝贵的矿产原料,又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最为突出的是尾矿里的氟含量比较高,而且影响到地下水。
过量的氟对于人体的健康危害很大。氟的污染造成的骨质疏松,掉牙,罗锅(驼背),这些对人、对牲畜都有影响。
居民说,包头市环境监测站在2000年对当地地下水质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测,结果表明:尾矿坝周边村庄的地下水已经受到严重污染,其中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总硬度、氯化物全部严重超标,检测报告明确指出,村中的地下水已经不适合人和牲畜饮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看似清澈无瑕的井水变成了令人恐惧的“毒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不仅没有得到治理,反而尾矿坝周边区域的浅层地下水总体污染水平比2000年有明显的加重,不仅不适合人和牲畜饮用,也不能用于农业灌溉;同时,其主要超标污染物与尾矿坝内废水中污染物特征一致,说明该区域的地下水来源于尾矿坝的渗漏。
在尾矿坝的东面,有新光一村、三村、八村三个村子。这三个村子的南面是储备工业废料的储灰坝,在村子北面还有一个稀土厂,而在村子的东面,则是一家大型钢铁企业,处在这样的一个工业区包围之内的新光三个村子,他们的状况是怎么样的呢?
在新光村,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因为紧邻尾矿坝、储灰坝和钢厂等污染源,三个村的土地退耕总面积已经超过5000亩。我们当地水就算是80米以上的水井全部污染了。“你们现在这个村子里用的是哪的水?”记者问,李先生说:“打的是180米深的井,抽的是120米以下的水层的水。作为农业灌溉用水,它应该是比较没有问题了,但是高昂的电价,使农民不得不放弃这个耕地,从种到收,必须浇到十次水以上,浇一次水一亩地平均是10来块钱,你浇十次,就得100多,费了那么大的劲,但是收益也不一定有投入的多?”“村民长期饮用受尾矿坝污染的水,由于水中氟的含量非常高,造成骨质疏松,掉牙,罗锅,人不小心摔伤时,骨头很容易就摔断了。”另一个村民紧接着说。
此外记者了解到,仅仅半年时间,新光八村就有6个人因癌症死亡。如今随着尾矿坝越垒越高,村民还向记者表达了另外的忧虑:尾矿坝如果将来越来越高,万一发生其它什么意外的特殊情况,对下游的铁路、村庄、黄河,都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此外,尾矿坝堆积的尾矿中还含有一种叫做钍的放射性金属元素,它也对于周围环境存在着潜在威胁。
遭遇同样命运转折的还有和新光村一样毗邻尾矿坝的打拉亥村。据出租车司机老赵介绍,打拉亥一度以秧歌调、踩高跷而闻名于包头市。在这个地区,近年来骨质疏松、半身不遂的患者正不断增加。仅打拉亥上村,从1993年至2005年底就有66人死于癌症;2006年以来,全村死亡人数为14人,其中11人死于癌症。
不仅如此,由于尾河坝紧挨着附近的村庄,日积月累受尾矿坝的影响,村边房子的地面已经变形,房屋院墙有不同程度的倾斜,为了防止倒塌,村民已用木桩紧紧的顶住围墙。一位村民说:“每当夏天的时候,地面就会往上鼓;冬天时,就会有裂纹,这样热胀冷缩,时间一长,地面就变的凸凹不平。”
尾矿坝水面高出村子30米,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悬湖”,而尾矿坝附近地表以下2米就是沙层,所以尾矿坝的水极易向村子里渗透。由于尾矿坝下没有防水层,如今尾矿坝的水正以300米/年的速度朝黄河渗透。而据附近村民介绍,每年7月至8月包头雨季到来之时,洪水都席卷着从尾矿坝渗出的水,经山水渠一起排入黄河。有关专家不无担忧地表示,包头处于地震多发带,一旦出现地震或者大规模降雨致使尾矿坝决堤,后果将不堪设想。周围5个村庄、周边职工的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尾矿流入黄河后,比2005年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要严重许多!
储灰坝引发群体性事件
在新光一村、三村、八村的附近,是包钢电厂的储灰厂,占地面积5000亩。由于灰渣露天存放,大风天气,扬尘满天,粉尘厚厚的覆盖在地面上,对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证明储灰坝的粉尘危害,当地老百姓带记者来到储灰坝附近的一块田地,用铁锨挖了足有三、四十米深,才看见土的本来颜色,而之上都是灰。
现在,这些被灰尘淹没的土地已经荒芜。新光村的一位村民感慨的对记者说:“我们这里原来都是土地肥沃的蔬菜生产基地,供应整个包头市区的蔬菜市场,还曾经荣获过“先进生产蔬菜队”的称号。大约从1993年开始,由于周围的企业及其储灰厂等的污染,原来绿盈盈的蔬菜地就已经消失了,现在只要说是我们这几个村子种出的蔬菜和粮食都没有人敢买,你白给人家都不会要!说实话,我们本地人都不吃自己种出的粮食。”
由于储灰坝几十年来对村民的危害很大,村民希望储灰坝能早日处理掉。据新光一村的村长王金厚介绍:储灰坝于1961年建成,使用期为30年。然而在使用期满后,电厂不仅没有将其报废,而且还想将其增高2.5〜3米,引起居民的强烈不满。然而,让村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2007年3月16日上午约8时许,储灰坝施工单位要强制施工,村民知道后有200余人自发上坝阻拦施工。
9时左右,包头市公安局河西分局驶来40多辆警车,警员约有200余人,有90%以上没有带警号,下车后,排成三纵队,领导用扩音器呼喊,村民由于紧张,并没有听清楚内容。一个叫韩冬梅的女局长,下令“上坝给我打,往死打,打死一二个没关系”。后三个纵队一涌而上,把住村民王银厚、王金飞、李旭东等20人,连打带踢,拖到警车内带走。73岁的村民杜芝花,被打倒在地,帽子脱落,民警见是满头白发的老人,才住了手;而此时杜芝花已处于休克状态,村民拨打了120,急救车将其接往包头医院抢救。
村民还对记者说,警号分别为020575、023649的两个警察将王银飞、王金飞两兄弟殴打的伤势严重,两兄弟的84岁的奶奶马风女得知情况后被吓死,儿孙在一气之下,把老人抬到了离村不远的储灰坝东边的警车前面,并敬献花圈。这时又从南边驶来警车50余辆,警察约300人,排成两排,对村民大声喊话,不要阻拦警车,在警车临走之前又继续殴打新光一村陈继英、陈白女、新光八村的董建荣、马占龙及其奶奶等村民,并将这些人带走。
马占龙的奶奶由包头市防暴队工作人员连拖带拉带回包钢第四派出所,由于老太太呕吐,四所民警让家属带医院治疗。目前,老太太病情加重,由呕吐转为吐血。于2007年3月18日住进了包头市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
新光一村村民王银厚对记者说:“当时,我们村被抓了23人,重伤住院2人,其余受轻伤;刑拘9人(目前仍在取保候审中),吓死了1人;当时我被打完以后,和其他几人以‘扰乱社会治安、聚众闹事’为理由拘留,2天后我被放出来。由于伤势严重,又住进包头附属医院一星期,至今仍是取保候审。”
逃出火坑跳进苦海
新光一、三、八村有2700多人,几十年以来,深受环境污染之害,生存条件十分恶劣。
这几个村东靠“全国最大的污染工业基地”的某大型企业(百姓戏称为);南接焦化厂的煤池地、电厂的储灰坝;西邻尾矿坝;北望稀土三厂、大安、华美、吉宇、毅隆等厂。四周巨大的污染源将这几个村团团包围,环境之恶劣,前所未见。
村东的企业,高炉由2个变成6个,焦炉由2个变成10个,各配套厂扩建,新厂也增加了很多;村南是焦化厂的煤池地和电厂的储灰坝。可以说,周遭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也是对包括这些村庄在内生态环境的污染过程。旧帐未还,新帐又添。
村民对记者诉苦说,过去的建设用地都是由农民无偿划拨给企业的,而企业却把他们污染的无地可种。村内中心地段,每逢下雨,脚下无路可走,毒水四处横溢;每逢刮风,风尘遮住了太阳,村民失去了光明,周遭黑漆一片,村民无法出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正常生活。尾矿坝,是企业工业污水的存放之处,村民说“那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湖泊,其污染程度深不可测”。村北的稀土三厂和九原区府引进的民营企业如大安、华美、吉宇,毅隆等大多没有环保设施厂,毒水、污水放任自流,村民的生存受到严重危胁。
“这些年来,我们没有见过蓝天白云,失去了清泉溪流,每天呼吸的是毒气,喝的是毒水,有地不能种。近二十年以来,好多村民都得了怪病,无法医治,好多中年人因此失去生命。”村民无奈的说。
有关人士表示,这里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包头市政府和环保等有关部门也看到了这里的污染情况,正就搬迁进行规划,然而村民对政府的规划方案并不满意。
据村民介绍,政府和环保局牵头对新光一、三、八村搬迁规划由镇政府规划的方案,先搬迁房屋,人走留地。并且搬到哈业脑包村村北新村规划集镇内,而村民们却都不同意这种方案。
村民们说,对于方案中的人走留地,这为以后的土地管理不便,留下了隐患,村民同时担心企业店大欺客,土地会让他们失去更多的利益。村民最担心的是新搬迁的地方。村民说,既然政府让搬迁,就应该搬迁到一个生存环境比较好的地方,不能从一个污染区搬到另一个污染区。村民要搬迁的是政府新规划的小区,而这个小区仅和九原工业园区一路之隔,其污染程度不次于村民现在居住的地方。新规划的小区北靠泉山金矿,这个矿已有十多年,含有氰化剧毒尾渣有几千万吨,堆放在山坡上。而环保部门却视而不见。村民说,面对南北这两个大污染源,这不是逃出火坑又跳进苦海吗!
企业的污染已经让新光村的居民无法居住。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的今天,企业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民生问题不解决,和谐也就无从谈起。文/图 刘立云
14、突发污染事件痛定思痛:用刚性政策保碧水蓝天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7月1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968224.html
最近出现的一些环境突发事件虽已得到妥善化解,但再次触动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根敏感的神经。
这些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给我们留下阵痛与思考之余,也折射出我国严峻的环境污染现实。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公布的调查显示:全国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突出,重点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不足20%,全国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重点城市不足四成。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为42.55%,200个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零。自2005年底松花江事件以来,我国共发生140多起水污染事故,平均每两三天便发生一起。在环保部门接待的信访中,95%的群众来信反映的是污染问题,93%的群众来访的诉求是摆脱污染困扰。
造成这些突出环境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地方官员受不正确的政绩观驱使,“重发展、轻环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发展与繁荣。有的地方领导甚至要求环保部门为违法建设大开绿灯。正是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羽翼下,一些未过环评门槛的企业,仍在堂而皇之地排污,从而埋下了一个个威胁环境安全的“定时炸弹”!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对恶意排污行为要实行重罚,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也要求,要使环保政策和执行力度像钢铁一样坚硬,而不要像豆腐一样软弱。不采取像钢铁一样的政策和法制手段来促使节能减排,我国就难以实现既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各级环保干部要敢当“黑脸包公”、代表政府用好环评这个“杀手锏”。凡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招商项目,不管它有多大的经济效益,都要坚决将其挡在市场准入的门槛之外,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同时对现有的污染排放企业,该整治的整治、该关停的关停,绝不能心慈手软。应建立完善环保准入联动机制。对环评未获批准的项目,发展改革部门不予批准立项,规划部门不予批准规划许可证,建设部门不予批准施工建设,共同加强对环保的刚性连环约束。
刚性执行环保政策,才能有效地避免污染事件重演;“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万元GDP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的目标,也才能成为现实。
15、评论:保护好绿水青山是最好的政绩
来源:四川在线2007年07月10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7-10/080113412297.shtml
我们要按照“谁家孩子谁抱走”的原则,全太湖统一部署,省以下一级管一级,层层分解落实领导责任。各地都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环境安全、生态环保建设等责任。要严格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哪个地方、哪个方面出现重大环境事故,就要对哪里的领导实行问责制,严重失职者要丢官“下课”。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如是说。(据《新华网》7月9日)
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就明确提出,“要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要求在物质上达到极大丰富,还要求我们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保护好环境,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一个政党也好,一个政府也好,在考虑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发展的时候,必须把可持续发展道路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必须把保护资源、保护环境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是一些地方官员常挂在一嘴上的一句口号,然而至今在上些地方仍然黑烟滚滚,污水横流,生态环境破坏不止。据有关资料,目前,全国700余条河流中46.5%受到污染,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3.6亿农民喝不上干净水……。就是在这严峻的环境形势面前,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仍存在“重发展轻环保”的思想,在具体工作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地方领导甚至要求环保部门为违法建设大开绿灯……”,这些都是那些地方官员不当的政绩观带来的结果。
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政绩,谋划一域发展,造福一方百姓,是很多领导干部在任期内都想达到的目标。但对于政绩,却有着不同的标准和看法。有的领导干部目光远大,既照顾到眼前的事业,又照顾到子孙后代的利益,既要在任期内干出成绩后,又善于处理对大自然索取与给予的关系。这是一种大我的政绩,这是一种永续的发展,是让老百姓享受到的真正的实惠。而有的领导干部却不同。他们缺乏超前意识和生态眼光,只顾眼前利益,喜欢干一些“吹糠见米”的事,直到大自然发“火”动“怒”了,才如梦初醒。还有少数领导干部,并非看不到可能产生的灾难性后果,而是纯粹从自己的“官运”出发,把功利放在第一位,把“杀鸡取卵”的沉重代价留给后人去承受。这种“政绩”,只会给老百姓留下骂名,这种“发展”只会越来越惨。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社会可持续发展。青山绿水是几代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这代人绝对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为了一时之利而侵害大自然,不但无功,反而有过。为老百姓找水打井而闻名全国的英雄团长李国安说:“我们这些打井取水的‘功臣’,如果对大自然只索取不给予,不造林护水,最终只会成为历史的罪人。”他还说:“看政绩,离不开看生态环境,祖国的军事屏障也应该是祖国的生态屏障。”像李国安一样的有识之士还有很多。他们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青山绿水能给政绩增辉加彩,也能给发展带来动力和源泉。
不要污染的GDP。作为地方领导和企业的经营者,应该志广气宏、登高望远。如果竭泽而渔、焚琴煮鹤地干蠢事、做傻事,结果只能为自然所惩罚,为后人所唾弃。“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是古人的呼吁,作为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应该有比这更高的境界。“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保护好绿水青山才是领导干部最好的、最值得骄傲的政绩,因为这是我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牢固根基,也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可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