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十二月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十二月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6-12-14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联合国报告称亚洲每年60万人因空气污染早死

                  2、中国确定节能减排为明年经济结构调整首要任务 

                  3、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 现有法规"偏软"须补钙 

                  4、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成立

                  5、专家建言:四大工程可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

                  6、国务院三峡质量检查专家组到工地调研

                  7、投资亿元勘查获重大进展 鄂尔多斯地下藏水库

                  8、云南省第二届环境影响评价论坛顺利召开

                  9、广东北江镉污染肇事工厂排污整治成功

                  10、湖南成立环境执法直属支队  监督当地执法  

                  11、用鼻子监测环境污染 湖北首批嗅辨员即将上岗 

                  12、海南:地下水位下降 海口部分村庄陷水荒

                  13、排污不达标危及百姓 “楚源”表示将整改

                  14、留住木格措

                  15、地坛医院迁址朝阳北皋 居民告环保局败诉

 

1、联合国报告称亚洲每年60万人因空气污染早死

来源:法制晚报 2006年12月14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12-14/135011791073.shtml

  北京时间今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公布了一份对亚洲空气污染后果的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亚洲每年有60万人因空气污染而早死。

  报告还显示,虽然有些亚洲城市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仍然遭到严重污染,威胁着城市居民的健康,这包括北京和上海。

  亚洲9城污染严重 北京上海名列其中

  环境规划署说,公布这个题为《亚洲城市空气污染》(Urban Air Pollution in Asia)的报告,是为了配合在印度尼西亚日惹市召开的为期两天的首届亚洲城市空气质量问题政府间会议。

  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指出,虽然有些亚洲城市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还有一些城市的空气仍然遭到严重污染,威胁着城市居民的健康。

  报告显示,空气中威胁健康的MP10悬浮微粒含量严重的亚洲城市包括北京、达卡、河内、胡志明市、雅加达、加德满都、加尔各答、新德里和上海。

  管理空气质量 北京具备“良好能力”

  这个涵盖了22座亚洲城市的报告说,一些亚洲城市已具备了管理空气质量的“优秀能力”,这些城市包括曼谷、香港、首尔、上海、新加坡、台北和东京。具有管理空气质量“良好能力”的城市则包括北京、釜山和新德里。

  报告说,上述具备“优秀”和“良好”空气质量管理能力的城市,近年来都在控制废气排放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但它们还必须更好地管理汽车尾气排出的悬浮微粒。

  降低尾气污染努力 被汽车数量增加抵消

  报告说,对空气质量管理具备“一般能力”的城市包括科伦坡、胡志明市、雅加达、马尼拉和孟买。这些城市已经降低了二氧化硫的排放,但仍面临着交通导致的排放的挑战。

  报告显示,对空气质量管理只有“有限能力”的城市包括达卡、河内、泗水(Surabaya)和加德满都。这些城市需要花大力气监测和改善空气质量。

报告说,亚洲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的努力部分被汽车数量的增加抵消了。报告还呼吁亚洲城市学习香港和东京改善空气质量的成功经验。文/记者 王燕

2、中国确定节能减排为明年经济结构调整首要任务 

来源:新华网2006年12月1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12/14/content_5486281.htm

    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 车玉明 韩洁 勿日汗)面对2006年不容乐观的节能降耗形势,中国高层正酝酿明年在全国掀起新一轮“节能减排”风暴,以确保实现“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全国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节能减排将是明年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和突破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日前强调:“节能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的现实、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在上周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中国高层用“非常艰巨”来形容完成既定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任务的难度。尽管今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10%的增速,但其在节约能耗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面临的挑战却日益严峻。

    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攀升;前三季度,煤炭和电力生产增速仍高于GDP增速。专家指出,尽管全年单位能耗将有所下降,但要完成能耗降低4%的目标难度很大。

    为此,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年经济工作的八项任务中,有关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被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宏观调控和新农村建设。

    对于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进一步统一认识,下最大决心、用最大气力,力求取得实际成效。”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指出,2007年将是中国节能降耗最关键的一年,也是节能降耗效果可能出现重要转机的一年。

    根据中央部署,中国新一轮“节能减排”风暴将在政策执行力度和监管上进一步强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加快建立“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以推动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落实年度节能目标。

    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和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将成为明年政府重点监管领域。

    中国政府还将从源头控制高能耗项目发展,明确将能耗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核的强制性门槛。同时,中国明年还将进一步完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差别电价和水价政策,健全排污收费制度,并建立节能专项资金和制定有利于节能降耗的财税政策。

    “与今年政策相比,明年的措施将更加严厉,着重强化执行力度,并对一些具体节能降耗任务进行了细化。”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小广对记者说。

    王小广认为,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监管是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途径。今年以来,已相继发布了铜冶炼、铝、煤炭、水泥、电石、焦化、钢铁、电力等11个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商务部人士表示,明年中国将积极扩大进口,其中节能环保的技术、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等的进口是重点领域。

3、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 现有法规"偏软"须补钙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12月1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5165475.html

    ■加大处罚力度增强政府责任

■10年时间打造环境法律体系

  本报北京12月13日讯 记者孙秀艳报道:久为公众诟病的环境法律法规偏软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了!记者从今天闭幕的第一次全国环境政策法制工作会议上获悉,国家环保总局将会同全国人大等部门,对现有环境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修订、填补和清理,计划用10年的时间,形成覆盖环境保护各个领域、门类齐全、功能完备、措施有力的环境政策法制体系,切实把环境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

  据悉,目前我国环境政策虽多,却很不适应环保工作的要求,主要表现为:经济、技术政策偏少,实用的政策偏少,政策间缺乏协调;现有环境法律法规偏软,可操作性不强,对违法企业的处罚额度过低,环保部门缺乏强制执行权;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干扰环境执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地方监管不力的问题还很突出;执法监督工作薄弱,内部监督制约措施不健全,层级监督不完善,社会监督不落实。

  “以提高立法质量为目标,以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为突破口,以增强立法可操作性为关键,以规范政府环境责任为保障,抓紧制定修订一批当前急需的环境法律法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当前和今后,环境法制建设将聚焦5项工作。其中首要工作就是集中力量修改好《环境保护法》,力争突破长期困扰环境执法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而新修订的法律还会将新兴的管理制度通过立法形式固定下来,特别要强化体现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宏观制度。

  抓紧修订现有不适应历史性转变的法律法规也已成为当务之急,重点解决“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守法成本高”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饮用水安全、饮食娱乐服务业污染扰民、城市噪声污染等严重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填补法律领域和管理方面空白的工作已经启动,这将为地方立法与执法提供法律保障,具体工作包括抓紧制定《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研究论证起草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臭氧层保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抓好环境法律法规实施的配套立法。尽快起草法律明确授权的饮用水源环境管理条例(草案)等法规规章,尽快颁布《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而全面清理环境法律法规更引人关注,不仅要对不适应历史性转变、不便于基层执法、不能有效惩治环境违法行为、可操作性差的环境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进行全面清理,还要提出“立、改、废”的建议。

  ●链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制定了9部环境保护法律、15部自然资源法律,制定颁布了环境保护行政法规50余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近200件,军队环保法规和规章10余件,国家环境标准800多项,批准和签署多边国际环境条约51项,各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的地方性环境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共1600余件,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4、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成立

来 源 中国环境报2006-12-14  

http://www.cfej.net/news/content.asp?lb=&xxx=2006%C4%EA12%D4%C214%C8%D5&unid=14392

    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于2006年11月正式成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承担并开展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是以学会为一级法人,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专业技术机构,可接受行政管理机关、人民法院或其他社会组织等的委托,进行环境损害的现状、程度和损失大小的调查和评估,以及环境损害与污染及其他因素之间因果关系的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成立后,将逐步实现环境损害鉴定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在条件成熟时,将向司法部申请成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

  近年来,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逐年递增。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作为环境司法和行政解决环境纠纷的必要环节和有效手段,目前在国外普遍受到重视并有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环境损害受理、评估和判定工作程序以及较为合理的环境补偿机制和法律体系。在我国,环境损害评估工作目前才刚刚起步,有关环境污染纠纷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有待逐步建立完整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体系。因此,为解决环境纠纷提供科学的判定依据,适时地开展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已成为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迫切需要。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已开始着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先后设立了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委员会,拟定了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的内部管理体制、工作流程及规章制度;受理了黑龙江省某村氟污染导致氟骨症和山东省某电厂排放二氧化硫损害林木两个环境损害鉴定案例。同时还承担了国家环保总局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人体健康影响》编制工作,开展了广东省韶关典型区域环境健康调查,以及环境污染引起人体健康损害事故的预防、预警和应急体系的研究等工作。 

5、专家建言:四大工程可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12月1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165893.html

如果我国采取提高木材利用率,增强木材防腐、干燥、阻燃、改性等保护处理能力,扩大木材代用品应用比例等措施,每年可多节约木材2000万立方米以上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保护森林,提倡木材节约和代用,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据统计,仅1980年―2005年我国木材节约和代用量已超过4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我国木材供需矛盾,为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实践证明,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木材资源短缺问题,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一要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天然林,大力发展人工用材林。二要加快发展木材节约和代用。

  去年11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国办《通知》),明确了到2010年木材节约和代用的发展目标。同时,《通知》把实施木材加工机械数控化工程、木材保护工程、废旧木材再生利用产业化工程、环保型代木工程四大工程列为木材节约和代用的工作重点。

  国办《通知》印发后,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吉林、陕西、青海、安徽、浙江、天津、南宁、赣州等地积极响应,制定出本地区加快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的具体措施。前不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也对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木制品采取了税收调控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组织制定《木材节约和代用发展规划》和《中国木材节约和代用技术政策大纲》等具体政策措施。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重视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的良好态势。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5%,森林蓄积仅占世界的3.2%。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国木材节约和代用的潜力很大。据测算,如果我国进一步采取提高木材利用率、增强木材防腐、干燥、阻燃、改性等保护处理能力、扩大木材代用品应用比例等措施,每年可多节约木材2000万立方米以上。

  面对我国木材资源和环境压力,以及巨大的木材节约和代用潜力,要发展木材节约和代用,构建生态和谐,必须加快实施木材节约和代用四大工程。

  一是要加快实施木材加工机械数控化工程。提高木材加工机械数控化比例,推进木材及其制品和木制品配件标准化、系列化、集约化生产,提高木材资源利用效率。

  二是加快实施木材保护工程。重点开发和生产高效、低毒、多品种的木材保护药剂,鼓励对木材进行防腐、防虫(蚁)、防霉、干燥、阻燃、改性等保护处理,加快推进木材防腐和人工林木材改性产业化,提高木材保护水平。

  三是加快实施废旧木材再生利用产业化工程。建立废旧木材回收利用机制,实现木材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做好建筑木料、废旧木家具、一次性木制品和木制包装物的回收使用和再生利用。

  四是加快实施环保型代木工程。提倡和鼓励生产使用经济耐用、可循环利用、对环境友好的绿色代木材料及其制品,减少木材的不合理消费。重点发展人造板以及农作物剩余物、竹等资源加工产品替代木材产品,继续推广使用钢、竹模板和脚手架等非木质施工器材,以及塑料、金属、菱镁等非木质包装。限制以天然林木为原料的一次性木制品和木制包装物的生产和使用。同时,要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开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加快我国木材节约和代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与推广力度,促进我国木材节约和代用技术进步。

  政府有关部门加快制定木材节约和代用相关法规,完善我国木材节约和代用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全面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四大工程,同时,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办《通知》精神,真正把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我国木材节约和代用的发展目标才能够实现。

  (作者简介: 刘能文,高级工程师,中国木材节约发展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木材节约代用研究、木材资源管理、规划等工作,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主持起草了《中国木材流通问题研究》、《中国木材节约代用专题研究》、《中国木材节约和代用五十年》等。)

6、国务院三峡质量检查专家组到工地调研

来源:长江水利网 2006年12月14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3095

12月4日至7日,由潘家铮院士任组长的国务院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到三峡工地调研。

谭靖夷院士、罗绍基院士任专家组副组长,专家组成员包括梁应辰院士、梁维燕院士、杨定源、刘颖、高安泽、罗承管、田泳源、魏永晖,及工作组成员周宪政、王光纶、曹征齐、文伯瑜、陈志凌、付华等。

专家们考察了三峡右岸厂房ⅡA和ⅡB标段、地下电站、导流底孔封堵、南线船闸完建、右岸电站金结和机组安装等施工现场,听取了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管理运行单位的汇报,与参建各方进行了专题讨论,并对三峡工程建设质量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长江设计院院长钮新强代表设计单位向质量检查专家组作了题为《2006年设计质量管理工作》的专题汇报。

另据了解,12月8日,长江委总工郑守仁、设计院院长钮新强在三峡工地召集枢纽、施工、机电设代处、勘测、科研代表处负责人开会,传达贯彻国务院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在工地调研的意见,对专家组提出的与设计有关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一一作出了布置安排。

7、投资亿元勘查获重大进展 鄂尔多斯地下藏水库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12月1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167957.html

  历时8年、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我国最大地下水勘查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项目取得重要成果,已探明全盆地地下水补给资源总量为105亿立方米/年,可采资源量为58亿立方米/年。

  鄂尔多斯盆地地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和山西5省区,是中国重要煤炭、石油、天然气基地,盆地内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8%,天然气探明储量占全国50%,1998年确定为国家级能源基地。鄂尔多斯盆地地处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缺少水资源成了能源基地建设的制约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项目取得的成果将为缓解该地区的水资源紧张局势,吸引更多能源企业前来投资,加快能源基地建设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秦京午)

8、云南省第二届环境影响评价论坛顺利召开

来源:国家环保总局 2006-12-13

http://www.zhb.gov.cn/info/gxdt/200612/t20061213_97318.htm

二○○六年十二月八日,由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核受理中心与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共同举办的"云南省第二届环境影响评价论坛"在昆明市康怡休闲园隆重举行。来自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环境科技开发中心、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院、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省建材科研设计院、云南大学、昆明有色冶金设计院、昆明煤炭设计院、曲靖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德宏州环境科学研究所、红河州环境监测站、临沧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等30多家单位,共计81位代表参加研讨。

论坛由省环境科学学会邓家荣理事长担任大会主持,云南省环境保护局高正文副局长到会致辞。高局长在讲话中对云南省环境影响评价各持证单位以及各级环保局环评审核部门2006年的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同时强调了新时期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严肃性,对各单位提高编制质量、工作责任心等提出了严格要求。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核受理中心杨永宏主任代表本次活动主办方在大会上作了重要发言,对目前环评文件中普遍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阐述。本次会议同时邀请了省环境保护局环境评价处杨春明处长、赵胜祥副处长以及部分州市环保局局长出席。

之后,六位环评专家分别以各自研究领域最新成果为主题,进行了精彩的主题发言。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周东风高级工程进行风险评价专题报告;省环科院生态中心夏峰主任进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强继红高工进行"金安桥水电站对鱼类的影响及保护措施"专题报告;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武军作"试述地下水环境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专题报告;云南大学欧晓昆教授作"编制规划环评的思考和认识"专题报告;云南省环境科技开发中心李玉先总工程师作"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以上专家的学术报告函盖了生态、工业、规划、风险等多个环评领域,使代表们在下午分组讨论前受到启发、打开了思路。

下午,与会代表分生态、工业两个小组以开放和互动的形式讨论环境影响评价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法。代表们纷纷表示:通过研讨工作中部分技术难题得以解决,容易混淆的概念变得明晰,主办方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的极好机会。会议结束前,省环保局环评处杨春明处长再次强调:在推进三个历史转变的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将由单纯的环保技术工作逐渐成为参与国家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未来对环评的要求将被提到更高。

云南省第二届环境影响评价论坛为各环评单位、环评报告评审专家、各级建设项目环评审核中心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共同商讨环评领域中的各种问题,为提高今后云南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积极发挥环评对建设项目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的监督职能,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9、广东北江镉污染肇事工厂排污整治成功

来源:南方日报 2006年12月14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12-14/092711788055.shtml

  本报讯 (记者刘茜 实习生吴哲) 去年的“12·16”事件中,韶关冶炼厂因违规操作,导致北江流域镉浓度严重超标。现在一年过去了,韶冶的整改情况如何呢?

  据了解,事故发生后,韶关冶炼厂已先后投入4000多万资金进行系统改造,目前废水排放总量已经完全达标,并正在积极加快深度污水处理站的建设。明年四月份将可实现“零排放”。

  记者还了解到,北江沿岸的小冶炼厂现经多次排查,违法排放危险废物的企业已被悉数关闭,现只剩下5家获得经营许可权的小冶炼厂仍在运行。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自今年5月份全面恢复生产以来,韶关冶炼厂的工业废水完全达标排放,工厂外排废水量为683.55m3/h,比整改前大幅削减了71.7%;废水中镉平均排放浓度为0.015mg/h,镉排放总量10.25g/h,比改造前大幅削减90.1%,完全达到省环保局下达的要求。

  据韶冶负责人介绍,去年北江镉污染事故发生以后,韶关冶炼厂被迫全面停产2个月。期间,工厂先后投入专项资金4000多万元,完成多个系统改造及地面冲洗水及初期雨水集水池建设等减污治理工程项目。

  计划投资4000万元的深度污水处理站也于10月8日开工,明年4月完工后,工厂工厂外排污水总量又比目前削减55%以上。届时工业废水“零排放”工程全部完成。

  冶炼厂安全环保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零排放”并不意味着完全不排放污水,而是在特定情况下可短时间内不排污。“去年北江镉污染时,为了不排污,工厂只能全面停产。现在我们可在正常生产的同时,半个月内不外排污水。”

  此外,记者还获悉,韶关冶炼厂于今年6月底已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并于9月5日通过了省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的专家组的审核验收。

沿江的韶关小冶炼也是备受关注的环保重点整治项目。记者从韶关市环保局了解到,通过在全市范围内的排查,目前39家小冶炼厂已经全部清理,关闭了一批违法排污企业,只剩下5家经过环保审查的企业拿到了经营许可权,目前已经恢复生产。

10、湖南成立环境执法直属支队  监督当地执法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6年12月1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168117.html

  从明年1月1日起,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3个城市不仅受当地环保部门的监控,湖南省环境监督执法总队将同时正式成立一个直属支队,专门负责长株潭地区环境问题的执法,切实解决3市环境保护中一直存在的执法难问题。

  目前,直属支队的8人编制已获批准,正在紧张地筹备,计划从2007年1月1日正式运行。“今后长株潭3市的环境不仅由当地环保部门监管,而且也由直属支队监管。这支队伍还可以监督当地环保部门的执法情况。”湖南省环保局长蒋益民介绍说,3市环境同治,相当于有了“钦差大臣”。

蒋益民介绍,就湖南省来讲,无论是饮用水源地达标率,还是空气质量的优良率,长沙、株洲、湘潭3市都排在较后的名次。3个城市集中了大量城市人口,这也是造成城市生活污染严重的一个原因。据了解,湖南省环保局正在考虑出台长株潭环境同治规划,初稿已经完成,正在待批中。(胡元娥) 

11、用鼻子监测环境污染 湖北首批嗅辨员即将上岗 

来源:新华网2006年12月1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12/14/content_5486310.htm

    新华网武汉12月14日电 有些来历不明的臭气,即使用仪器也无法识别,这类臭气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嗅辨员。武汉市环保局4名嗅辨员明年将上岗,依靠鼻子来确定异味是否超标。

    据《湖北日报》报道,近年来,随着市民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部门受理的异味投诉越来越多。面对种类不同的臭味,环保部门带去的仪器却成了“聋子的耳朵”:仪器、设备一般只能测量出单一气体的浓度,对综合性异味的浓度往往无法判断,根本不能确定气味是否超标。由于缺乏科学的监测依据,环保部门无法受理此类投诉。

    在去年的武汉市人代会上,武汉大学的黄本笑等3名人大代表建议培养嗅辨员,环保部门采纳了这一建议,派出4名技术人员到国家环保总局进行专业培训。日前,4人已通过考试,获得上岗证,成为湖北省首批嗅辨员。

    武汉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嗅辨员并不需要特别灵敏的嗅觉,能够分辨出花香、汗臭、甜锅巴气味、成熟水果香和粪臭等单一气体即可“入门”,嗅觉特别灵敏的人并不适合这项工作。

    为避免长时间处于异味中导致嗅觉疲劳,嗅辨员并不亲自到异味现场。当有异味投诉时,技术人员现场采样后交给嗅辨员,嗅辨员用鼻子对异味的种类和级别进行辨别,再对照技术规范和功能区要求,确定异味是否超标。

    嗅辨员用鼻子鉴定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一旦嗅辨员确定异味超标,异味源头所在的违规单位和企业将受到相应处罚。

12、海南:地下水位下降 海口部分村庄陷水荒

来源:海南日报2006年12月14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3098

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儒任村村民,已连续好几天用不上自来水了。村民饭都没法做,只好到别村拉水用。附近几个村不同程度上也出现自来水停水问题。

据了解,儒任村所使用的自来水水源,来自临村雷虎村岭南小学里的一口深井。这口井2004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井深282米,供应包括儒任村在内的5个自然村1800余人的生活用水。

刚启用2年的深水井怎么就突然不能正常供水了?管理这口井的永兴镇雷虎村干部说,不是井没水,而是地下水面下降了,需要加管才能抽水上来,这几天水抽得不多,村民用水受到影响。他建议村民不要用水来浇瓜菜,否则用水量太大,水位下降,直接影响村民生活用水。

秀英区水务局副局长王儒清说,羊山地区用水问题一直比较突出,近些年来,经过政府的多方努力,在这一地区挖了一些深水井,村民生活饮水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生产用水问题仍存在,农民种瓜菜还是缺水。

据了解,在儒任村,尽管村民们所使用的水为0.8元一吨,但村民仍愿意用井水浇灌农作物。

13、排污不达标危及百姓 “楚源”表示将整改

来源 : 长江商报 2006-12-14 

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show.aspx?id=17340

  据新华社电 最近,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进行的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及表彰会上,湖北楚源精细化工集团公司楚源牌活性染料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然而,在这背后却是沉重的环保代价:这家公司长期向长江及周边排放废水、废气,当地群众苦不堪言,水稻减产,疾病频发。

  周边环境遭殃 污染屡禁不止

  与长江一堤之隔的楚源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拥有11家子公司,总资产近20亿元,每年活性染料的生产能力达5万吨,有萘系、苯系、杂环系等系列产品50余种。

  记者在排污口看到,一根塑料排污管道伸到长江中,黑红色的液体翻卷着涌向江面。楚源公司厂区内灯火通明,20多根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

  湖北省环保局监察总队有关负责人称,该公司每日产生的200吨高浓度H酸水,也随同废水一起排出。经抽查发现,其中的COD指标超标230倍,给长江生态环境和周边群众饮水安全带来很大威胁。

  石首市环保局污控科负责人称,楚源公司每年向环保局交纳五六十万元排污管理费。正常情况下,该公司排污基本是达标的,有时也出现排污不达标情况。

  群众深受其害 患病人数增多

  紧邻楚源公司的是张城垸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张木春告诉记者,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楚源化工厂在此落户后,张城垸的环境一年不如一年,如今这里水质恶化,患癌症的居民越来越多,患皮肤病和呼吸道疾病的村民也逐年增多。

  该社区居民熊中平告诉记者,由于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工厂周边的树木枝枯叶落,庄稼像被火烧过一样。熊中平反映说,楚源公司排出的废水,流到田间地头,牛喝了也拉稀。

  中国名牌蒙羞 企业表示整改

  楚源公司总经理陈烈权介绍,该公司在环保治理方面投入了上亿元,建立了污水和废气处理设施,但从目前的技术来讲,每天产生的200吨的高浓度H酸水国内根本无法处理,现在只能通过稀释后排放。最近引进了德国新技术,明年将可投入使用。该公司还表示,将采用高科技手段,下大力、花巨资,彻底根治污染。

  国家环保总局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水保处负责人指出,地方保护和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是楚源化工厂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目前,长江干流总体水质良好,但局部污染严重。

中国名牌产品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一位姓高的工作人员表示,参加“中国名牌产品”评比主要考核指标是市场、质量、发展、效益等方面。楚源商标参评时,我们没有发现有环保方面的问题,否则我们会一票否决。

14、留住木格措

来源:南方周末 2006-12-14 □汪永晨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61214/wh/dl/200612140052.asp

  水坝停修,让神湖边的藏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留住木格措

  2006年11月21日,我第三次走近木格措。站在皑皑的雪山之下,放眼望去,木格措的湖水幽深碧蓝。

  早就听说在川西高原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贡嘎山深处有一个名叫野人海的地方,它就是木格措。2003年6月我第一次走近它,是因为一封当地藏民的来信。信是写给国家领导人的,诉说的是木格措要修水电站的事情。2004年7月,我第二次走近木格措,是因为那封信受到了有关领导的重视,也受到了国内外媒体关注。

  第三次来到木格措,是因为当地政府已在媒体上郑重宣布:打造“中国人文·生态旅游第一州”,突出发展自然生态旅游、康巴文化旅游。从1999年到2005年,甘孜州年旅游总收入从1000万元迅速增长到15.7亿元,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中,甘孜州一举获得中国“最美的草原”、“最美的雪山”、“最美的湖泊”、“最美的村庄”、“最美的冰川”几张名片,显现出生态经济的巨大魅力。

  木格措这片神湖能保留下来,不容易。

  几年前,有关部门曾经要在木格措上修建60米高的大坝。如果修建,大坝将危及周边包括七色海、杜鹃峡、红海、无名峰、药池、方草坪、金沙滩等景点。木格措是海拔3850米到4000米的高原冰湖,水位提升后,被淹没的主要是原始暗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和草甸牧场,很多动物会因为栖息地丢失、改变而受到影响,而亿万年来自然生态演替缓慢形成的资源和风光将遭到破坏。

  中国的冰湖很少。木格措冰湖海拔近4000米,接近原始森林生长的最高点,再高就是雪线。这个冷水湖里到底有些什么物种,有哪些鱼类,科学家们还没有来得及考察。如果修建60米高的水坝,水位提升45米,虽然扩大了水面,但天然的木格措冰湖将不复存在,冬季不再有3个月冰冻期。木格措将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湖泊。在人工调控的湖水中,冰湖中特有的冷水鱼类的生存会大受影响,甚至可能灭绝。而依赖从木格措流下来的湖水维系的另一重要景点七色海,枯水期将会变成荒滩,只能靠雨季供给少量湖水。下游的众多山溪、小河也都将干涸。

  在木格措边,贡嘎山高耸的雪峰直插云霄。贡嘎山海拔7556米,它是蜀山之王,也是青藏高原东部的最高峰和东亚第一高峰。以贡嘎山为中心的大雪山脉以及东横断山区,是中国西部和长江上游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那里汇聚了雪山、冰湖、温泉、草甸、沙滩以及冷杉、云杉、36种高原杜鹃和各种珍禽异兽。从大渡河河谷至贡嘎山主脊,直线距离不足30公里,而地形高差竟达到6500米以上,是地球陆地表面地形最为崎岖的地区之一。

  第一次站在蓝天白云之下迷人的木格措湖水边时,四川省林科院的专家告诉我:木格措占主导地位的树木种类为云杉和落叶松,还有大量其他的高山植被。木格措湖边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尾虹雉、斑尾榛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狼、岩羊、斑羚、马麝、鬣羚、黑熊、白臀鹿、血雉、藏马鸡等,以及名目繁多的两栖类和昆虫。当地和周围各县的藏族群众和寺庙僧人经常到神湖木格措和七色海来参加宗教活动,每年四月初八、十月初八是藏族群众普遍参加的传统的“放生节”。

  靠木格措“养活”的七色海,在春天,海子边是盛开的杜鹃花,夏天,湛蓝的湖水映着湖边摇曳的松柏;冬天,两岸的白色,从湖边一直铺上了蓝天。

  遗憾的是,近10年来在木格措和七色海附近的瓦斯河、雅拉河、大渡河上修建的成串的小水电站,已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一些天然热泉、温泉变冷,萎缩,甚至消失。

  第二次到木格措,在深深地被那里的野趣打动的同时,也听到在木格措景区牵马、提供便饭和以出租帐篷谋生的雅拉乡三道桥村多位藏族村民的忧虑。藏民依玛拉姆担心建坝后,独特的景观消失,中外游客就不再来了。朴实的藏民不相信“靠大坝旅游、水库旅游也能发展经济”的说法。他们问我们这些外来人:水坝别的地方有,我们这样的海子别的地方有吗?藏民们还担心,修了水坝后当地政府每年能有上亿元的财政收入,而这些收入能体现到他们身上吗?

  和当地牧民有着同样担忧的还有康定城里的干部:“每当我们走进野人海,心中不免产生敬畏之情。他们是要毁掉我们最美最精华的地方啊!要知道,正因为辽阔平缓的高山牧场、草甸,各种各样的杜鹃灌木丛、自然的冰湖、原始森林、金沙滩在这儿浑然天成,才形成了闻名天下的木格措。大坝要淹没的这一片地方,是最美的。一旦没有了,以后投上多大财力也无法恢复。高海拔地区的生态太脆弱了。”

  那天,站在神湖边,牧民们还告诉我们,让他们更为担心的是木格措的安全。当地人都记得,木格措岸边1955年曾发生强烈地震,当时所有的房屋都塌了。多年来,有震感的小地震不断,木格措坝址距离康定城仅21公里,一旦发生地震,整湖的水翻泻下来,肯定给康定带来灭顶之灾。而康定不仅仅是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更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歌中所唱的“跑马溜溜的山”的所在地。

  康定城处于高山之间,高原之上,四周有成百上千的高原湖泊,每一条流下山来的河都是水流湍急澎湃。2003年,康定的几位藏族老妈妈告诉我:几年前州政府为了扩大城市用地,曾要把穿城而过的雅拉河和康定河用水泥板盖住。工程才开始,咆哮的山水就把整个康定城淹了一米多深。那个“人定胜天”的疯狂设想,也被大水摧毁了。当地人形容说,他们是在“顶着水坛子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也想改造自然,显然缺乏对自然的最起码的认知。

  康定金刚寺的布楚活佛听说我们特为木格措而来,颇为感慨地说:庙子毁了能建,湖毁了就太可惜了。

  甘孜州人大副主任、甘孜县大金寺的甲登活佛跟我们说:神山神湖是动不得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平措汪杰先生祖籍在甘孜。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若不保护地球的话,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后代将生活在哪里。我们不能把这个丰富多彩的地球变成一片不毛之地,应当从长远的角度看木格措水库的事,我们不应当再为生物多样性的流失付更多学费了。对木格措这样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我们的研究还很不够,不能在还不认识它的宝贵价值的时候就把它毁掉。在过去,不计成本、不计后果、得不偿失的蠢事在西部发展中做了不少,要吸取教训。

  2006年11月20日,我们“江河十年行”的一行记者到木格措时天已经黑了,我们住进了路边一个藏民家刚刚修好的二层小楼上。屋子里电器一应俱全,藏式家具把房间装扮得富丽堂皇。今年65岁的男主人荣东江措坐在火塘边和我们聊起来。江措老人说,在考虑水电项目之前的1986年,甘孜州就已决定开发木格措旅游资源。1989年,木格措景区正式对外营业。自那时以来,景区的百姓依靠旅游服务业,生活明显比以前好转,孩子们上了学,家里盖起了新房。如果水电项目上马,木格措独特的自然景观将消失,他们也将失去经济支柱。尽管有关部门宣称,建大坝不但不会影响旅游业,而且大坝本身也将成为一个景点,可是老百姓不相信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发展旅游业,增加的收入在百姓手里;开发水电,收入就不知道归谁了。

  荣东江措说,村里人都知道,外面对修水电站有很多争议,媒体上也有很多报道。让人高兴的是,对于水电项目,州里态度一直比较明确:一是认为会对下游安全构成威胁,二是相对于开发旅游业,修水电站带来的经济效益落不到百姓手里,因此不是好的选择。

水坝停修,令荣东江措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事实上,荣东江措家目前的生活过得挺好的:因为退耕还林,国家补给他家里的粮食吃不完;在风景区路边开了个家庭旅馆,家庭每年收入过万元;四个子女都已长大成人,自立门户。在荣东江措他们村,村民们都看到了生态旅游、绿色经济的前景,以及荣东江措家“榜样的力量”。(P1192631)

湖面上涨必然破坏周边森林

如果水电项目上马,木格措可能美景不再,经济收益也落不到百姓手里

15、地坛医院迁址朝阳北皋 居民告环保局败诉

来源:中国网  2006-12-14

http://www.china.com.cn/environment/txt/2006-12/14/content_7506137.htm

地坛医院迁址朝阳北皋的消息一经媒体披露,便在北皋居民中引起极大反响。担心大型传染病医院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三位居住在该地的香港人将北京市环保局告上法庭,请求撤销北京市环保局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的批复。

昨天(12月13日),北京市一中院对此案进行了宣判,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居民质疑环评报告

“医院都建起来了,我们这个官司打来打去就是希望政府以后做事增加透明度,这样才不会引起恐慌。”施俊侃这样评价他和朱德淼、张曼琼三位北皋居民诉北京市环保局、反对地坛医院迁入一案的意义。

施俊侃居住的长岛澜桥小区,距离地坛医院新址500米左右。该地区拥有京西学校、中关村国际学校及香江别墅、观唐别墅等居住区。大量企业界、演艺界知名人士也居住在此。

施俊侃说,直到医院破土动工,他才从媒体报道中得知此事。认为传染病医院会对环境带来影响,并认为此事缺乏透明度,他和张曼琼、朱德淼三位居住在此的香港人选择了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市环保局撤销对《北京地坛医院迁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希望建综合性医院

在施俊侃等提起诉讼的同时,一些居民也通过他们的方式希望将自己的声音送到决策层。

今年两会期间,以濮存昕为代表的31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终止地坛医院迁址北皋新建传染病医院的提案》,提出北皋是北京交通咽喉,且是一大型国际社区,新建传染病医院将带来负面影响。

今年6月,濮存昕得到回复:地坛医院新址的确定,经过了专家论证并履行了相应审批程序。

“我们不是反对建医院,而是希望要建就建一所综合性医院。”北皋居民黄萍告诉记者。目前北皋地区只有小型社区医院,附近居民就医一般都舍近求远。

濮存昕等政协委员后来致信市政府,希望将传染病医院改成综合医院,医院内设立传染病部。

地坛医院目前仍在建设中,其主体工程已封顶。

法院驳回原告请求

昨天(13日)上午,北京市一中院第二次公开开庭审理施俊侃等告环保局案,地坛医院作为第三人出庭。

迁址北皋是否应该举行听证会和北皋当地市政设施是否完善,成为庭审焦点。

施俊侃等称,当初他之所以选定居住在北皋是看中了环境清洁,传染病医院会彻底改变这一切。“这样一个可能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环评报告编制之前居然没组织听证会。”

北京市环保局和地坛医院则认为,这不是法律明文规定必须听证的情形,在环评时有关单位组织了专家论证会,而专家论证会可以代替公众听证。

据了解,今年8月相关单位在北皋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9%的居民反对地坛医院迁入。不过,调查同时给出了专家意见,专家认为居民对污染控制的认识并不科学。昨天,环保局在庭审中提交了这份调查报告。

法院昨天当庭进行了宣判。法院认为,地坛医院报批建设项目时,没有依法征求公众意见,没有附具对公众的意见采纳或不采纳的说明,而市环保局对此作出批复,违反了相关规定;不过,市环保局在诉讼程序中提交的补充证据材料显示,迁建项目不会对大气、环境产生明显影响,故没有对原告的合法权益产生实际损害。法院因此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宣判后,施俊侃表示会上诉。(石毅)

政府声音:新建地坛医院不会污染周边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今年4月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按照规划,新建地坛医院仅园内绿化隔离带即宽达30米,全部隔离距离可达80米,完全符合国家关于传染病医院建设的要求。此外,地坛医院有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建设标准,医院的所有排污、空气、垃圾、物流都有严格规定,对周边的居民和环境不会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