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十二月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十二月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6-12-04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今年各地GDP快速增长 污染物排放量不降反升

                  2、世界"电子污染"我国严重:全球电子垃圾70%抛弃在中国 

                  3、我国电子产品报废高峰来临 污染控制火烧眉毛

                  4、专家:多种因素导致中国湖泊急剧萎缩

                  5、外来物种破坏生态 南京专家挽救81濒危珍稀植物

                  6、丹江口水库受困水源污染

                  7、黄浦江万吨轮自沉发生漏油污染带已得到控制

                  8、太湖仍受污染困扰 四成多水为V类水 

                  9、新华网: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开工在即

                  10、我国又一巨型水电站锦屏一级水电站成功截流

                  11、再造条“岷江” 为未来成都储水

                  12、二十家湿地联手保护长江“生命之网”

                  13、山东建污染自动监控装置 千只"千里眼"将上岗

                  14、河南三门峡黄河湿地发现大批白天鹅尸体

                  15、北京市永定河将建成本市最大生态修复公园

                  16、都江堰的困惑

                  17、木格措的选择

 

1、今年各地GDP快速增长 污染物排放量不降反升

来源:新华网 2006年12月04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12-04/101711694500.shtml

  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 (“新华视点”记者陈芳、王丽、郭久辉) 2006年,“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国各省区市GDP快速增长的“成绩单”令人瞩目。与之相伴,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也“红灯”频闪。

  随着“十一五”各项指标逐步分解到位,人们普遍关注:今年的两个约束性指标会不会落空?科学发展观能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红灯”亮后自上而下打响降耗、治污攻坚战

  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也不降反升。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完成这两个“硬指标”的压力显而易见。

  向高能耗宣战——7月26日,中央召开节能工作会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各省区市政府和千家高耗能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国家发改委、能源办、统计局、质检总局和国资委联合开展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针对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建筑节能工程等实施“十大节能工程”……

  对高污染整顿——7月,环保总局与河北等9个省(区)政府签订了“十一五”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10月,国家环保总局勒令违反“三同时”(即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产使用)规定的山东沾化电厂热电联产扩建工程等8个项目停止试生产和限期整改;对“十五”期间审批的2453个建设项目逐一进行环保监督检查……

  在各部委打出的降耗减排“组合拳”作用下,地方政府也层层落实“军令状”,将压力和目标分解到每个地区、每个企业甚至每个岗位,将节能和环保指标纳入地方官员和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内容,并不断加快整顿步伐——

  能耗大省山东确立了千户重点能耗企业,制定了49个产品能耗指标,对能耗超标单位实行加价收费,建立了能耗情况月统计、季公报制度;

  山西省提高新开工高耗能项目的准入门槛,对擅自批准高耗能项目将追究责任,对利税大户也是污染大户的煤炭、焦化、冶金等重点污染企业限期内未完成治理的坚决关停;

  贵州、宁夏等西部资源型省区,明确今后未进行或未能通过节能、环评审查的项目一律不批,从源头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广东省出台新规,将排污控制指标纳入政绩考核。江西省资溪县率先实施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审计,将审计结果与干部升迁挂钩……

  节能与耗能、治理与污染进入“相持期”

  三季度能耗指标虽略见好转,但有关权威人士分析,“开局”之年完成降耗减排指标难度依然很大。

  今年供需基本平衡的煤炭市场,部分地区与企业仍在大量扩大产能,有些甚至未经审批核准就盲目开工;铜、铅、锌冶炼能力快速扩张,仅铜冶炼在建、拟建项目总规模就超过250万吨,与现有能力相当;一些高耗能企业面对需求转旺,又沿用甚至增加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能耗强度增大的历史阶段。”权威专家指出,我国的龙头产业,如矿产、纺织、冶金、造纸、钢铁和化工等几乎全部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单位GDP能耗比发达国家平均高47%,产生的污染几乎是发达国家的几十倍。更令人忧心的是,很多地区重复上马粗放型的工业项目。

  “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期相对应,我国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也正呈现高位波动、时好时差的相持状态。”

 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叶如棠分析,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来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曾出现缓慢下降的势头。“十五”中期再度出现的污染反弹,正是相持阶段波动的反映。这一阶段将延至何时,关键就看“十一五”期间降耗减排的效果。

  显然,今年开始执行的两项约束性指标,标志着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轨迈出第一步。它需要有一系列技术的、行政的乃至工程的措施与之相配套,客观上有一个过渡期。

  叶如棠认为,企业降耗减排所依托的工程设施的兴建,往往要等半年甚至一年之后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开局”之年甚至第二年,完成或达到5年平摊的降耗减污指标可能会有难度,但重要的是把基础工作做扎实。对那些置两项指标于不顾、能耗或污染不降反升的地方和签约企业,不管其经济指标增速有多高,都应给予警示。

   降耗减排的“紧箍咒”抗衡“GDP崇拜”

  国务院日前批复的《“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显示,七省(市)降耗标准被调高。事实上,一些能源大省的降耗指标超过20%,有的甚至达到30%。

  显而易见,能耗下降的“紧箍咒”与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的“GDP崇拜”形成强烈反差。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地方在“开局”之年追求“开门红”效应时,行政主导的投资趋热骤然增多。虽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GDP增长8%的预期目标是综合考虑各方面条件后确定的,但大部分省区市都把增长指标定在12%以上。

  一方面是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耗费巨大的资金用于各类污染治理工程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相当部分的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或时开时停,或明开暗停,或干脆闲置不用,无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情况在企业随处可见。企业的偷排与反偷排正成为“相持阶段”的矛盾焦点。

  中华环保世纪行执委会主任何嘉平表示:这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大多超额完成,但“环保欠账”问题为何总是无法解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环保执法不力、企业违法成本太低、缺乏对有关官员的问责,环境成本已经形成了一份“赤字账单”。

  用“硬约束”实现“硬指标”

  面对严峻的降耗减排形势,中央党校研究员曾业松指出,如果每个地方都从自己的地方利益出发,认为自己不是降耗减排的主力,那么“十一五”的两个约束性指标的完成很可能面临“流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的重型工业,几乎清一色成为拉动各地经济增长的首要支柱产业,产业结构“重型化”是能耗居高不下的“惯性”所在。

  专家分析,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方式转变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经济发展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新旧模式的抗衡使问题集中暴露,只有用“硬约束”“硬手段”,才能使经济增长模式尽快突破“相持阶段”。

  “能耗高而趋升、污染大而治理不力,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价格机制扭曲。”经济学家张曙光表示。专家认为,合理的价格体系是最有效的经济杠杆。尽快对资源和能源价格体系进行重大调整,才能引导现有的能源和资源高消耗型增长方式实现根本转变。

  今年,我国将“绿色GDP”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评价体系,旨在激励地方政府转变政绩观。

  2007年是我国发展和改革十分关键的一年。专家提示,临近岁末,必须谨防一些地方或企业将能耗数据“掺水”,用“硬约束”确保两个“硬指标”的实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交出一份实实在在的合格答卷。

2、世界"电子污染"我国严重:全球电子垃圾70%抛弃在中国 

来源:市场报 2006年12月0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12/04/content_5429709.htm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电子垃圾的数量还将以每年5%至10%的速度迅速增加,所有这些电子废弃物,如果回收处理不当,都将是未来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不仅自身每年产生大量的电子垃圾,而且还遭遇国外电子垃圾的侵入。

    据统计,全世界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80%被运到亚洲,其中90%丢弃在中国。这样算来,近年来,我国每年要容纳全世界70%以上的电子垃圾。

    专家告诉笔者,电子垃圾的材料里,大多含有铅、汞、锡、镉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流向处于监管真空状态 令人心痛的是,我国大量的电子垃圾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

    据媒体报道,笔者在天津的一个村庄见到,近百家大大小小的作坊,把这里变成一个颇具规模的电子垃圾回收和物理拆解的“集散地”。这种原始地处理电子垃圾的方法,严重污染环境。

    业内人士说,电子垃圾回收点和拆解作坊确实对当地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可是国家没有明文规定,不让从事这个行业。

    如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算起,目前我国已经有了包括《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在内的10部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关于电子垃圾流向的问题,规定很少,甚至对日渐庞大的“洋电子垃圾”进口,也没有完整的配套细则。这就为国内电子垃圾的监管留下漏洞。

    专家认为,我国目前规范废旧电子产品再生利用产业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不系统、不配套,绝大部分电子垃圾被游走于大街小巷的小商贩收走,经过拆解分类后卖给一些没有任何资质的“地下工厂”,对未来的环境治理留下巨大的隐患。

    处理与再利用任重道远 专家指出,电子垃圾虽然失去了使用价值,但是其本身的价值并没有失去。电子垃圾具有双重性,即资源再生性和潜在的环境污染性。一方面,电子垃圾中含有金、铜、铝、银等贵金属以及塑料,存在巨大的资源再利用性和开发性,拥有一定的回收利用价值;另一方面,电子垃圾中含有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果回收利用不当或者任意丢弃,就会形成一条水、空气、土壤污染和动植物污染,从而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污染链。

    如何善待电子垃圾里的资源,令其循环利用、造福于民,而不是遗祸后人。这正是我国政府千方百计寻求解决之道的一大课题。

    一些企业的负责人和环保部门的有关人士纷纷表示,政府应从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的再生利用率的角度出发,采取各种措施,改变当前电子垃圾回收处理产业无序发展的状态。

    的确,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和扶持建立电子垃圾回收体系的时候到了,应加快电子垃圾回收处理的产业化进程,给予具有资质的电子垃圾资源循环再利用企业以鼓励扶持政策,如补贴政策、无息贷款或低息贷款发放政策、再利用产品的减免税制度、土地规划用地指标等优惠政策,应加强对电子垃圾回收处理行业的监管和控制,特别是结合我国国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电子垃圾回收利用应遵循的规范,建立回收利用的监管机制,明确和落实相应的处罚措施。(顾克非)

3、我国电子产品报废高峰来临 污染控制火烧眉毛

来源:人民网-《市场报》2006年12月0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120288.html

  从2003年起,我国每年将至少有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冰箱、500万台洗衣机要报废。此外,近年来我国电脑、手机的消费量激增。目前全社会电脑保有量近2000万台,手机保有量1.9亿部。而电脑和手机的更新速度远快于家电产品,但你也许不知道,一块手机电池可以污染三个游泳池的水——

  11月14日,信息产业部官方网站公布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次配套标准的公布,本来是标志着我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迈出第一步的大好消息,但记者采访发现不少业内人士对《管理办法》是否真的能管理控制污染存在质疑。

  家电和电子产品报废高峰来临

  从环保角度讲,每生产一件新的电子产品,就意味着将有一件废弃物要被回收、利用和处置。众所周知,我国已经成为电子电器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据相关统计结果表明,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家庭的冰箱、洗衣机等都已到了报废期。从2003年起,我国每年将至少有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冰箱、500万台洗衣机要报废。此外,近年来我国电脑、手机的消费量激增。目前全社会电脑保有量近2000万台,手机约1.9亿部。而电脑和手机的更新速度远快于家电产品,目前约有500万台电脑、上千万部手机已进入淘汰期。调查显示,彩管玻璃、印刷电路板上的焊锡以及塑料等都含有有毒物质,计算机含有700多种化学原料,50%对人体有害。

  有关环保专家曾经发出警告,电子垃圾处理不当,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无论是不加任何处理的掩埋、焚烧、或者丢弃,其产生的有害物质都将对土壤、空气、水源造成极大的污染。据相关资料表明,电视、电脑、手机、音响等已经废旧或者不能使用的电子产品,都属于电子垃圾。电子垃圾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它是一种隐藏的杀手,随时散发可能对人体有危害的物质;电子垃圾含铅、镉、汞、六价铬、聚合溴化联苯(PBB)、聚合溴化联苯乙醚(PBDE)等6种有毒有害材料。电子垃圾的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环保部门。

  为防止这些电子垃圾在民间自由流转,今年3月1日,由国家商务部审核通过的《旧货品质鉴定通则》和《旧货品质鉴定旧家用电器》两个行业标准正式实施。而刚刚公布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业已试行一年的《废旧电子家电回收条例》,更是分别从产业的上下环节对处置问题起到了合力的作用。但这个“合力”究竟效果如何,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管理办法》尚未正式施行,不方便妄加评论,而目前业已试行的诸多关于电子垃圾回收的法规成效不显,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比如,法律规定“旧家电上市须标明身份”,要求所有进入二手市场的旧家电都必须经过旧货质量监管部门的鉴定并粘贴标志,对于已经超过年限的废家电要求强制报废。但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几个著名的二手电器市场发现,大部分二手家电均未按标准规定贴上表明“身份”的旧货标签。一些商家甚至表示,从没听说过有这个规定。据透露,在明显部位粘贴统一标志的旧家用电器,安全使用期为两年(买卖双方另有协议的除外),没有在明显部位粘贴统一标志的旧家用电器,安全使用期为10年。如果粘贴统一标志的旧家电比不粘贴的使用期还短的话,很多商家当然不会粘贴。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旧家电上市须标明身份”这一政策竟无专门的旧货质量鉴定部门来执行。

  让生产商“凭良心办事”难

  《管理办法》的出台可以说正是时机,根据规定,正式施行后,凡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电子产品均需要按标准要求,标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标志。此外,电子信息产品还应该按规定,标注出产品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质或元素,都应在产品的显著位置粘贴说明性标志,并应在说明书中按照标准要求提供所含有毒物质的名称和含量,明确告知消费者。而当产品进入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重点管理目录时,该产品要么做到对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替代,要么是达到了限量的标准,经过3C认证后才可以进入市场,否则将被清出市场。

  出于环保要从源头抓起的原则考虑,要求电子产品制造商必须设计无毒、耐用及洁净的产品,确实是将电子废物的数量和危害降到最低的惟一出路。《管理办法》的出台确实相应的国家对循环经济的要求。有业内人士认为:“《管理办法》及三个配套标准有利于促使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紧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世界性技术革命,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另外,现在要更多地看到电子信息技术在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的‘倍增性’和‘渗透性’,努力将电子信息产业转变为最环保的、最节约资源的绿色产业。”

  然而,就记者所知,信产部公布的三个配套标准的标准号分别为:SJ/T 11363-2006;SJ/T 11364-2006和SJ/T 11365-2006。据记者了解,这三个标准均为行业性推荐标准,而并非强制性的实施标准。而这种任由生产厂商“凭良心办事”的行业性标准究竟能起多大作用实在是不得而知。

  明年3月1日《管理办法》施行时,生产电子信息产品的企业,如果生产的产品是投放中国市场,则只要对产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名称、成分,环保使用期限和可否回收利用的情况进行“自我声明”即可。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企业可以依照《检测方法》标准自我检测或请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依照《限量要求》作出判断,最后依照《标识要求》提供的方法进行“自我声明”。某手机厂商广州办事处经理表示:“虽然我们是持欢迎态度,但最终电子企业的执行力度有多大,效果有多明显,现在判断还为时尚早。”

  信产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所长王立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出了两点现实问题:一是现有产品库存的消化;二是加贴标志对生产成本的增加。“毕竟,现在离《管理办法》的施行只有短短的三个多月时间,企业转变力度要相当大才行。”

  念治污“紧箍咒”谁的头最疼

  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对《管理办法》出台背景进行解读时说:“这是国内对欧盟两项技术壁垒所作出的呼应。”今年8月13日起,欧盟两项新环保指令《关于报废电气电子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正式实施。

  欧盟新指令的主要内容,和国内版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除开语言表述不同之外,其内容实质上“非常接近”。例如,双方均着重指出:电子电气设备中不得含有六种有毒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等。“在欧盟两项新环保指令实施后,没有达标的电子产品根本无法进入欧盟市场,所以,作为欧盟两项环保指令的回应,电子信息产业部从8月份就开始着手制定《管理办法》”。

  显而易见,《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将直接导致国内电子生产企业的成本提高10%左右。“因此,本来已经利润比较微薄的我国电子产业今年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位电子产业专家表示,“从短时间来看,最大的压力承受者将是中小民营企业,其占整个产业链的30%左右。由于各个企业在解决环保问题过程中同时向上下游转移风险分摊成本,这就必然会引起整个产业链的巨变。”(王立嘉)

4、专家:多种因素导致中国湖泊急剧萎缩

来源:新华社2006年12月0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5117465.html

  新华社岳阳12月2日电(记者丁文杰)中国著名土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2日指出,种种原因造成中国湖泊面积急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湖泊资源逐渐衰竭,亟待引起高度重视。

  赵其国是在岳阳举行的“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提出这一警告的。这一论坛由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中国湿地项目、湖南省林业厅和岳阳市政府共同举办。

  赵其国介绍,人类对湖泊利用的方式加速了湖泊淤积和沼泽化过程,导致湖泊功能退化,调蓄能力降低。几十年来,中国长江、淮河等流域大小河流沿岸的滩地或被大量围垦,或被防洪堤坝和涵闸围裹,致使一些湖泊生态功能退化或丧失。

  除了围垦外,污染和富营养化正使中国一些湖泊生态环境恶化。赵其国指出,过度养殖,迅速发展的乡镇工业、农业和城市污水超标排放等导致湖泊的污染和富营养化加剧。“我国湖泊普遍存在过度养殖的问题,由于过量捕捉,许多长江珍稀鱼类数量已经十分稀少,白鱀豚、中华鲟濒临灭绝。”

  此外,生物入侵也威胁着中国湖泊原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而在湖泊管理上,管理体系和法规不完善,多头管理和经费欠缺增加了湖泊管理难度。赵其国说,长期以来,多部门各自为政,科研和监测技术落后等问题都困扰着中国湖泊的治理。

5、外来物种破坏生态 南京专家挽救81濒危珍稀植物

来源:龙虎网2006年12月03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12-03/110010670462s.shtml

  【龙虎网报道】一种植物的灭绝,会有10至30种依附于该植物生存的其他生物、植物消亡。记者昨天从南京中山植物园了解到,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我国已有5000多种植物濒危或灭绝,而该园建成的国内首家濒危植物数据库已收集保存近3000种,其中的81种国家级濒危珍稀植物得到挽救。

  140多种南京本土植物濒危灭绝

  国际植物园协会主席、南京中山植物园名誉主任、博士生导师贺善安教授,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野生植物的保护和濒危物种的挽救工作。

  贺善安说,目前世界上的植物约有40多万种,已被人类认识并命名的不到70%,其中有15%已经濒危或灭绝。在我国,已命名的植物有3万多种,有15—20%濒危或灭绝;在南京,已命名的有1400多种,濒危或灭绝的有140多种。

  几年前,国家权威部门还公布,我国灭绝的植物种类有389种,南京地区特有的秤锤树、明党参、宝华玉兰等榜上有名。

  贺善安指出,物种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一种植物的灭绝,就会有10至30种依附于该植物生存的其他生物、动物、植物因失去“生活来源”而消亡。如不及时加以挽救、控制,植物种类消亡的速度将会惊人地加快,大自然已向人类敲响善待植物、保护植物的警钟。

  外来物种破坏本土生态

  贺善安认为,大量植物濒危灭绝,除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导致植物失去生存之地外,还有其他原因。

  贺善安说,首先是外来物种的不断入侵,与本土物种产生竞争,破坏了本土生态。如近年来不时在南京出现的一枝黄花、水葫芦、红花酢浆草等,因其顽强的生存能力,导致本地多种植物受到排挤,大有被取代之势。而外来物种能够在本地落脚,本地自身的生态脆弱,也难逃责任。

  其次是民间无节制的采挖。如紫金山地区特有的植物明党参,就是被采伐光的。它逃过了50万年前的冰川扫荡,万劫余生遗存至今,却躲不过现代人的尖刀利斧;只因其特有的药用价值,被“满门抄斩”。

  气候变化无常,也使很多植物的生存季节被扭曲,造成适应能力差的植物无法生存下去。

  此外,人们对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宣传不够。有的甚至认为少几百个植物,根本看不出来。社会上还有相当多的人,只知道偷猎野生动物违法,却不知道破坏野生珍稀植物同样违法。

  放弃植物保护,将面对更多天灾

  自古以来,植物一直在默默地改善、美化人类的生活。贺善安说,在植物王国中,约有7000多种植物可供人类食用,有不少植物具有神奇的治病效果。民间草药约有5000—6000种是植物,现代药物有40%来自大自然。如奎宁、麦角、颠茄、阿斯匹林、洋地黄等药,皆由植物中提取。

  “近年来,中山植物园对薯蓣资源的综合研究,为我国的激素药物、避孕药物的生产奠定了基础。”贺善安说,“如果这些植物消亡,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将会大大削弱。”

  贺善安说,绿色植物还是生态平衡的支柱。它能净化污水、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消除和减弱噪声,能耐旱固沙、耐碱耐涝,能滤污尘、吸毒气、杀病菌……放弃植物保护,人类将要面对更多的天灾。

  建成国内首家濒危植物数据库

  据介绍,为保护、挽救濒危植物,中山植物园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投建国内首家濒危植物数据库。对每一个濒危物种的生存习性、产地、周边气候等跟踪建档,同时联合有关方面力量,尽快就地、异地保护,对保护情况进行技术监督。

  濒危植物野大豆,自身有多种优质基因,该基因植到其他大豆中,不但可提高其抗病能力,还能抵御虫害侵食。中山植物园活植物管理部主任盛宁说,因为该园的数据库跟踪挽救,野大豆现已脱离濒危,差点中断的这一环节的植物链,也被接了起来。

  “目前,中山植物园濒危植物数据库已收集保存濒危物种近3000种,81种国家级濒危珍稀植物因此得到挽救。”盛宁说,如保存品种最全的薯蓣资源圃、石蒜资源圃等。

  为充实数据库,收集、保护、挽救濒危物种,植物学家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甚至遭遇生命危险。“寻找濒危物种,多是野外作业。在平原地区还好,要是到了山区,摔伤、跌伤、毒虫咬伤的事经常发生。”盛宁说。有一次,他们单位几个人到云南山区寻觅物种,半夜回来的路上,车子侧翻。虽没有生命危险,但每个人都挂了彩。有一位老同事受伤昏迷,送医院救治。醒来后,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让同事把他的植物采集包拿来,看到收集的植物标本完好无损,他才安心接受治疗。

贺善安说,近年来,南京很重视植物方面的保护、研究。经中山植物园专家挽救的81种珍稀物种,目前已有40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如中山沙、鸽子树、水杉、银杏以及用于提炼激素药的薯蓣等,为当地经济发展、环境的美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6、丹江口水库受困水源污染

来源:长江商报2006年12月03日

http://news.sina.com.cn/o/2006-12-03/080110669218s.shtml

  核心提示

  █水域面积400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9.25万平方公里的亚洲第一大人工水库——丹江口水库,水资源丰富,水质总体良好,符合地表水水质Ⅱ类水标准。

  █但日前,当地水质检测部门却发出警告:库区周边排污口共124个,这些污水都通过支流进入水库,有的甚至直接排入。

  库区周边5个县、市每年工业、生活废水排放量1亿多吨,仅十堰市建有一家污水处理厂,其他大多直接或通过支流进入丹江口水库。

  █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指出:“丹江口水库年纳污能力为3.72万吨,现每年排入量为3.49万吨,已接近纳污能力的上限,达到警戒线范围。”

  █如何让这两千多条河流,保持良好水质(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汇入丹江口水库,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管水治污”难题。

  我家住在风景优美的山前,山上草青青,遗憾的是,一条污浊的河流过家门前。”住在十堰市张湾区云塘湾七组的小学生张红艳,曾在作文里如此写道。

  流经她家门前的河,名叫神定河。它蜿蜒向北,自十堰城区注入汉江,是丹江口水库最重要的供水支流之一。

  如果不是这条污浊的河,张红艳其实应该算是住在一个好地方:河两岸的青山中点缀着深秋的黄叶,岸边的芦苇在风中摇啊摇……只是,河水绿中带黄,抛一块石头下去,还会翻起黑水。

  据十堰市污水处理厂负责人杨华明说,十堰现有1000多个排污管口,除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外,每天还有约6万—7万吨污水直接排放到神定河河中。

 “三色”神定河

  记者在距十堰城区约5公里的地方看到,神定河的不同流域呈现出三种颜色:墨绿色、黄色、黑色。

  “这一库清水能否长流长清,还要由汇入丹江口水库的众多干支流的水质来决定。”11月9日,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丹江口局局长徐志仿指着丹江口水库告诉记者。

  徐志仿介绍,十堰境内汇入丹江口水库的大小河流共有2489条,年均汇入丹江口水库水量占水库总水量的87%,要让近3000条河流始终保持良好水质(即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难度极大。

  相关部门透露,2000年的相关统计表明,丹江口水库库区周边5个县、市(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和河南省淅川县),每年的工业、生活废水排放量为1亿多吨,均直接或通过支流进入丹江口水库。其中,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十堰市,约占其一半。

  今年4月,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与环保部门联手对排污口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普查,最终的结果是,库区周边排污口共124个,这些污水都通过支流进入水库,有的甚至直接排入。这些支流中,污染最严重的是神定河和老鹳河。

  11月10日,记者在距十堰城区约5公里的地方看到,神定河的不同流域呈现出三种颜色:墨绿色、黄色、黑色。从十堰市区出来时是墨绿的,在市郊污水处理厂附近有一段变成了黄色,就像下过雨后山洪的颜色。

  十堰市污水处理厂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某公司酸洗车间洗钢板的硫酸废水等排进河里,使河水变成黄色,这种酸水腐蚀性极强,如果不经处理就进入污水处理系统,会把他们杀菌的微生物杀死一半。

  张红艳的爸爸张新兵吃过这种酸水的亏。去年,在河水变黄的时候,他挽起裤脚过河,第二天脚上就又红又肿。张新兵说,黄色的污水流经之地,寸草不生,他家种在河边的菜也死光了。张家与河只隔着一条公路,相距不到20米。

  “常常能闻到河水的臭味。”张新兵说,虽然就住在河边,河水却不能喝,村里只好集资打了40口井,每天吃水要上山去挑,如果遇到天干,还没水吃。他边说边扭开管子上的水闸,果然一滴水也没有。

  除了工业污水,神定河所容纳的更多是来自十堰城区的生活污水。在十堰市轮胎厂附近的集贸菜场,两岸排放的生活污水排入了河中,河水墨绿墨绿,臭不可闻。

  轮胎厂退休职工郭振军曾喜欢在这河里钓鱼,“上世纪80年代时钓上的鱼可鲜了,90年代钓上的鱼就已经有味了,我们从来不吃,现在,我都不下河了,太脏!”

  在神定河下游,河水逐渐变成黑色,与汉江的交汇处,黄黑界限十分明显。

  十堰市2005年水资源公报显示:十堰市内中小河流污染状况不容乐观,神定河水质污染仍然突出,水质为劣四类;与神定河水质同为四类的还有泗河。

  11月9日下午,十堰市环保局环境控制科负责人解释,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神定河就是默认的纳污河流,其内主要污染项目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水质为劣四类。

  这位负责人还说,在某汽车公司建设期间,是按照“依山而建、就近排放”的原则排污的,泗河和神定河的污染都是历史遗留问题。

  “现在国家准备投资,规划在神定河铺设排污管网。届时,遗留了很多年的神定河历史问题最终将消失,替代它的是进入污水处理厂的管网。”

  污水处理之困

  “现在的资金还没到位,我们背着巨额国债在运行,排污的分管网还没有钱铺好,一天只能处理5.5吨污水。” 十堰市污水处理厂厂长杨华明露出窘迫的神情。

  神定河在丹江口水库上游,河流水质直接影响丹江口水库的水质。目前,十堰市已在神定河旁投资修建了一座污水处理厂,2004年年底竣工并投入运行,专门负责处理十堰城区排放的大部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后的清水再排入神定河。

  据了解,这座污水处理厂耗资2.7亿,日污水处理能力16.5万吨。按目前十堰市日排放12万吨的污水量来看,处理能力绰绰有余。

  11月10日,记者来到十堰市污水处理厂,在荒凉的郊外,它显得格外显眼。红砖围墙镶着鎏金大字,只是围墙内静悄悄的,一排排绿化带整齐有致。

  厂长杨华明的办公室窗外,就是几个约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污水处理池。这里对污水处理采用的是微生物处理法。杨华明在电脑上给记者展示了“养”着的有益菌,像一个蘑菇,“它能吞噬污水中的有害病菌,从而净化水质。我们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和处理能力,至少可以满足城市十年的发展要求。”

  即便如此,杨华明却露出窘迫的神情。“现在的资金还没到位,我们背着巨额国债在运行,排污的分管网还没有钱铺好,一天只能处理5.5吨污水。”

  杨华明说,经过测算的污水处理单位成本为0.66元/立方米,而目前收费执行的标准暂为0.40元/立方米,而污水处理费至今都没能足额征收到位。此外,0.40元是调整后的价格,2004年实际收取到的污水处理费为0.25元/立方米。“管网不配套,无法收集足量的污水,说到底也是费用问题。”杨华明认为,“那些没能处理的污水,全部排入了神定河。”

  “国家要给我们拨款1.1亿元,不仅把管网铺好,还把污水处理厂建设成一级A标准。也就是说,经过我们处理的污水,基本可以达到饮用水的标准,可直接养鱼。”这个消息,让杨华明振奋不已,却没有消除徐志仿局长的担忧:“在丹江口水库库区,目前只有十堰市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这远远不够。”

  水库纳污能力接近上限

  “丹江口水库因为面积大,其自身的净化能力比较强,它的纳污能力指标为每年3.72万吨,现排入量为3.49万吨,已接近纳污能力的上限。”

  距十堰市130多公里外的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干流及其支流丹江的汇合口下游,静库面积达740平方公里,最大库容达209亿立方米。

  11月11日,丹江口水库沿岸。太阳高照,青山绿水格外惹眼。由于施工,大坝已严禁游人入内。记者看到,库水清澈如许,即使离水边10米远,也能看到水中游动着的约2厘米长的小鱼。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的监测结果显示,目前丹江口水库水资源较丰富,总体水质良好,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水标准,水库水质能满足各类功能用水的要求。

  但监测数据同时显示,丹江口水库总氮浓度已达到1.2毫克/升左右,超过地表水Ⅱ类标准1.3倍。

  这些数据,不幸被眼前的现实所印证。在水库下游,一条灰黑色的污水直排入库。住在该库边几十年的杨春发对此痛惜不已,“这么清的水,就直接往里排,鱼都死了好多了。”

  这黑灰色的污水来自丹江口市羊山路的汉江集团宇杰化肥厂。周边群众气愤地说:“就因为是排到下游,就没人重视,要是排到库里,早就被环保部门关闭了。”

  杨春发还告诉记者,在入库支流泗河,死鱼现象时有发生。2005年以来,发生过4次死鱼现象,导致不少渔民的鱼全部死亡,共有40多万公斤。

  十堰市环保局监测显示,当时泗河支流断面水质,污染严重超标,只能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劣五类标准。

  农夫山泉湖北丹江口有限公司位于丹江口水库附近的胡家岭码头,该厂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水库现在的水质基本比较稳定,在今年没有秋汛的情况下,还一直保持Ⅱ类;污染控制也比较严格。但附近游船太多,再加上一些生活垃圾随意排放,让他们有些担忧。不过好在生产取水口在水下30多米深,用水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负责丹江口水库和汉江上游地区水资源保护管理的,是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丹江口局,它成立于2004年11月28日。局长徐志仿坦言,因为成立时间晚,工作都还刚起步。但对于库区支流的污染情况,他了如指掌:“丹江口水库因为面积大,其自身的净化能力比较强,它的纳污能力指标为每年3.72万吨,现排入量为3.49万吨,已接近纳污能力的上限。”

  库区治污最难在统一管理

  ——访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丹江口局局长徐志仿

  面对2489条入库水源的污染威胁,纳污能力已接近上限的丹江口水库,如何保持良好水质?记者采访了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丹江口局局长徐志仿。

  水质仍可满足各类功能用水要求

  长江商报:您说“丹江口水库已经接近纳污能力的上限”,具体是指什么?

  徐志仿:按照环保技术标准,纳污能力,是指在库区水域功能对水质的要求能够得到满足,水域功能不受破坏的条件下,水体所能受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现在丹江口水库的水质总体为Ⅱ类,可以满足各类功能用水的要求,只是它的COD(化学需氧量)纳污能力为每年3.72万吨,现排入量为3.49万吨,按这个指标已经快接近纳污能力的上限。

  长江商报:目前,水库主要是哪些污染?

  徐志仿: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点源主要是库区周围工业、生活排污口,面源主要是水土流失、农田排水等。

  水资源保护要从体制上落实到位

  长江商报:您认为库区治理污染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徐志仿:主要是个统一管理的问题。丹江口水库水源保护工作涉及地域广、管理部门多,仅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力量是难以实现全面管理的。目前,整个中线工程水源区只有十堰市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其他县、市都没有建。这种“部门分割”、“区域分割”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使省与省、地方与地方及系统与系统之间容易出现矛盾。要整合丹江口水源区水资源保护的力量,采取流域统一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从体制上保证水资源保护的落实到位。

  其次,是法律法规的完善问题。库区及上游污染不能有效治理,有各种客观原因,但也与相关法规欠缺有很大的关系。制定水资源保护法,是库区保护的法律保障。目前当务之急是结合丹江口水库特点,抓紧制定保护水资源区的相关法规,建立水源地水质保护法规体系,使水质保护有法可依。

  只有这样,相关部门才能理直气壮地管水治污,违规企业和个人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长江商报:对于保护库区的水质,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徐志仿: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丹江口局成立才两年,我们已对水源区库周生态和水资源环境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对库周水污染情况进行了3次巡视检查,已完成了对水源区排污口普查和登记等相关的工作。

  长江委调查显示——

  丹江口库区存七大污染源

  长江水利委员会相关调查显示,目前,丹江口水库库区存在七大污染源,主要包括来自企业、城镇和农村生活、肥料和农药、养殖业、漂浮物、船舶、有毒危险品运输等的污染。

  企业污染

  目前,丹江口水库库周城镇规模较小,工业基础设施落后,基本上没有大规模工业项目。但库沿岸的水泥厂、化肥厂、化工厂、电冶厂、铁合金厂等厂区周围烟雾、粉尘较大,大气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

  另外,水源区附近有一座占地1000亩的民营钢厂,每天要用焦炭800吨到1000吨,铁粉矿石4000吨。据当地居民讲,此厂污染严重,浮尘大,附近种的蔬菜要洗上七八遍才能吃。厂里的两个大排污口直接对着古庄河,然后流入老鹳河,再进入丹江口水库。

  在查实的入库排污口中,汉江、丹江干流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大小支流,等标污染负荷比较大,直接来自排污口的较少,污染负荷比较少。

  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染

  库区周边不少的县、市,将污水甚至垃圾排到附近支流中,造成河水污染。

  在张湾区方滩乡,从该乡穿越的堵河边堆了许多垃圾,有不少飘浮到河面,气味剌鼻,蚊蝇成堆。在河水的推动下,这些入河的垃圾流入汉江,最后又汇入丹江口水库。

  在库区上游,广大农村和无排放水系统的乡镇所排放的畜禽养殖、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与各支流相通的河沟中。

  肥料和农药污染

  据调查,目前十堰市每年化肥施用量已达每亩28.65公斤,农药使用量为2000吨。库区上游其他县、市也是如此,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都在逐年增加。

  当地一些水资源保护专家认为,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尤其在暴雨期发生的地面产流、径流会淋溶土壤中的氮、磷,冲刷积存于土壤中的污染物,随水流汇入库区。包括农田、畜禽养殖、农村生活面源,都对库区水质构成一定影响。

  养殖业污染

  近年来,在库区投饵和天然网箱养殖面积不断增大。在坝前的库湾和汉库的浪河、泗河等水域,分布着大量的网箱,尤其以均县镇水域网箱养殖数量为最多。

  大面积的天然网箱密布,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再加上周边许多渔民网拦库湾养鱼、投饵成鱼网箱和鱼种网箱等,养殖的鱼所排出的大量粪便及投饵散失的饵料,对周围的水体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畜禽养殖业也是如此。2000年时,库周畜禽就已达到300多万头,其年粪便总量近600万吨,因中大部分未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而是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水体。

  漂浮物污染

  这种污染每年秋汛时最为严重。如果上游普降暴雨,上游城镇各类垃圾、苞谷杆、树枝、碎草等就会被冲入水库。受回水顶托,加上越到下游流速减缓,这些漂浮物就会不断累积,造成大面积水污染。

  船舶污染

  随着丹江口库区航运、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类船舶数量不断增加,船舶排放的生活污水、油污等数量也呈递增趋势。

  由于目前尚无有效措施,船舶的含油废水、石油类物质、生活污水、垃圾等都直接排到水库中。

  有毒危险品运输污染

  近年来,库区周边公路、水上运输发展迅速,大小桥梁遍布,各等级公路纵横交叉。因水陆交通事故引发的污染时有发生,尤其是装载化学危险品的车辆、船只的意外失事,极易造成重大的污染事故。

  今年2月15日,湖北郧县与陕西省阳县交界处,一辆载有9吨盐酸的货车翻覆,其中4吨盐酸泄漏后流入河沟中,造成水质局部污染,对3公里外的汉江上游支流郧西县金钱河两岸数万群众直接构成严重威胁。

  丹江口水库

  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400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达9.25万平方公里,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水库,于1958年始建,1973年竣工,水域面积126万亩,蓄水总量达81亿立方米。

  库区坐落在群山环绕之中,这里气候适宜,空气清新,日照量最高。水质透明,水面宽阔,风平浪静,使水库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国家重点项目南水北调大型工程的渠首,就在淅川县九重乡境内。它的全部建成,将以500立方米/秒的流量,把丹、汉二江之水送往华中、华北地区。丹江水库的自然景色是旅游的最佳去处,江面上有四通八达的航线,库区内有自成体系的公路。从这里西上过荆紫关可通秦川,南下可达荆楚,东进可入中原大地。

  水质分五类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把水分为五类。水质按一、二、三、四、五类而逐步下降。当水质下降到三类标准以下,即:四类和五类,由于所含的有害物质高出国家规定的指标,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不能作为饮用水源。具体为: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7、黄浦江万吨轮自沉发生漏油污染带已得到控制

来源:上海青年报2006年12月03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12-03/085011685406.shtml

  本报讯(记者 陈筠)昨日13时许,南浦大桥桥下上海瑞科船务有限公司码头上,一艘停泊的即将改装成挖泥船的1万5千吨轮船,在作业中突然自沉,除驾驶室外几乎全部沉没黄浦江。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有一些油污扩散到了江中。

  董家桥海事处当即派出巡逻艇等进行抢险和清除泄漏。受此事件影响,游轮公司将缩短游览路线,此段面上的大型船只通航也因此受到阻碍。

  ■现场

  下沉速度非常快只有十几分钟

  记者赶到上海瑞科船务有限公司码头现场时,原来有150米左右长的轮船“银锄号”几乎都已经沉入了江中,只剩下10多米高的驾驶舱和些许船尾还露出水面。其旁边的“信和六号”轮船上还垂着一根拉断的粗缆绳。

  船头先向黄浦江外侧倾斜

  一名附近写字楼上班的外国朋友目击了船只沉没的整个过程。他说:“一开始,船头向黄浦江外侧倾斜,随后船尾翘起。紧接着船首迅速沉没,之后船尾也沉入江面。”

  上海瑞科船务公司负责人黄先生也表示,“轮船下沉时间非常快,只有十几分钟。当我们发现它开始倾斜时,便立即撤离所有在船上作业的工人。”据黄先生说,当时“银锄号”往下沉,船方曾试图从其紧邻的“信和六号”轮船以及码头抛出多根缆绳,牵引“银锄号”。因“银锄号”下沉迅速,缆绳根本无法阻挡其下沉之势,都被强行绷断。

  多艘搜救船现场抢险

  目前,沉船已触到黄浦江的河床,其船头沉落在江面以下三四米的深处。记者在现场看到,多艘搜救船只在现场抢险,两艘拖轮正顶住沉船的船体左侧,防止“银锄号”倾覆。

  ■影响

  大量机油严重泄漏江面受污

  董家渡海事处工作人员说,昨日13时05分,海事处接到了有船只沉没的求援电话。海事处方面前后派出了6艘巡逻艇前往现场救援,同时还有两艘拖轮在事发现场帮助救援,并有五六条清污轮在现场清除污油带。

  轮船机舱机油严重泄漏

  轮船机舱在沉船过程中发生了大量机油严重泄漏的情况。记者在现场看到,污油浮出水面并随水波向四周扩散,事故水域周围迅速出现一条黑色污染带。为避免污染带继续扩散,有关部门立即在事故水域拉起护油栏,以吸收泄漏的机油,瑞科船务公司也组织工人不断往黄浦江中洒入消油剂、吸油棉等。在多方协助下,污染带得到有效控制。

  航道交通受到影响

  据了解,董家渡海事处工作人员致电强生游轮和浦江游览等公司,通知上海瑞科船务有限公司码头发生万吨轮沉没事件,希望游轮不要经过此段面,请缩短航线。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航道运行,特别是大型船舶的来往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海事处方面表示,为了防止漏油污染黄浦江,清污船只正在继续清除油污带。而事发现场也抛设了沉船应急灯浮,隔离事故现场,确保夜间航行船舶的安全。

  ■原因

  疑与泥门故障有关具体还要调查

  记者采访船上作业工人了解到,这艘15000吨级“银锄号”的轮船,原是一艘滚装船,主要用于运输汽车。“在半年前,它停靠码头进行改装。从滚装船改造成挖泥船,目前内部改装几乎已经完成。

  据工人透露,改造中的“银锄号”为方便挖泥,专门设计有一个泥门,事故原因疑与泥门故障有关。

  据了解,沉船的打捞日程,将根据打捞方案确定,而它的打捞将需一定的时日。关于事故具体原因,海事处方面表示,只有等沉船打捞上来后,才能最后调查得出。

  ■链接

  此段江面发生沉船并非第一次

  在记者现场采访中,有工人向记者表示,此处的“庐山号”船坞曾在夏天沉没,刚刚打捞上来。没有想到现在又发生了船只沉没的事件。海事部门就记者对“庐山号”在今年夏天沉没一事表示了确认。

而在2003年7月8日晚上,黄浦江南浦大桥下游,当时由中海工业有限公司外轮修理厂所属的“庐山号”浮船坞,因泵房中江水涌入,最后失控下沉。同时还导致两艘拖轮也相继沉没。

8、太湖仍受污染困扰 四成多水为V类水 

来源:新华网2006年12月0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12/04/content_5432185.htm

    新华网南京12月4日电(记者 孙彬)环保部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10月8日―12日对太湖流域和苏浙沪皖等省市交界水体的质量监测表明,太湖仍受污染困扰,四成多水为V类水。

    10月,太湖流域省界河流水质91%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太湖有18.8%的水域为轻度富营养水平,81.2%的水域为中度富营养水平。

    太湖33个监测点监测结果显示:太湖有18.8%的水域达到Ⅲ类,7.0%为Ⅳ类,46.9%为Ⅴ类,27.3%为劣Ⅴ类;未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的项目主要有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

9、新华网: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开工在即

来源:新华网成都2006年12月4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2288

记者日前从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获悉,中国动迁移民数量最少的巨型水电站--锦屏二级水电站项目由国务院正式核准。

这一项目通过国家核准,不仅意味着位于四川雅砻江锦屏大河湾的锦屏二级水电站开工在即,而且标志着雅砻江流域的梯级开发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据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云华介绍,锦屏二级水电站的库区和施工区位于雅砻江干流锦屏大河湾,建设征地总面积为7529.21亩。其中,水库库区不淹没耕地,不拆迁房屋,无移民搬迁等问题。这些问题仅在枢纽工程建设区有少量存在,主要实物指标有:耕地403.6亩,搬迁23户129人,拆除各类房屋7739.89平方米等。

总装机840万千瓦的锦屏水电工程包括锦屏一级、二级水电站。两个电站是四川省百万千瓦级水电站中经济效益最好、淹没耕地和动迁人口最少、具有年调节能力、梯级补偿效益最明显的电站。

目前,锦屏一级水电站已开工建设,锦屏二级水电站可以充分利用一级电站形成的现有条件,在不需要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的情况下即可很快进入主体工程施工。

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盐源、木里三县交界处的雅砻江干流锦屏大河湾上,是雅砻江上装机规模最大的一座水电站,总投资298亿元,装机容量达到480万千瓦。工程计划于2006年正式开工建设,2014年竣工投产。

10、我国又一巨型水电站锦屏一级水电站成功截流

来源:新华网2006年12月4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2329

新华网成都木里12月4日电(记者陈凯、田刚)4日10时06分,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盐源县境内,雅砻江上的又一座巨型水电站——锦屏一级水电站成功实现截流。

9时,雅砻江水文情势显示:现时流量每秒470立方米,围堰龙口宽度10米左右,围堰上下游落差5米,对截流非常有利。9时35分,成都主会场通过卫星远程传输方式下达截流合龙命令。10时06分,上游龙口胜利实现合龙。

总投资约240亿元的锦屏一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盐源县境内,是雅砻江干流下游龙头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360万千瓦,年均发电166.2亿千瓦时。雅砻江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流域干支流技术可开发容量3462万千瓦,居四川各河流之首。其中两河口以下至江口是我国能源发展规划的十二大水电基地之一,是规划的“西电东送”重要电源基地。

作为雅砻江干流下游卡拉至江口河段规划的5个梯级电站的龙头电站——锦屏一级电站拥有多项世界第一,包括305米的世界第一高拱坝、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工隧洞等。其开发任务主要是发电,它与二滩水电站联合运行共有150多亿立方米的库容,补偿效益还可延伸至金沙江下游和长江葛洲坝、三峡电站,同时具有重要的拦沙、蓄洪作用,减轻长江中下游防洪负担。

据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云华介绍,雅砻江的成功截流比国家批准的截流工期提前两年,创造了中国水电开发史上“开工一年后实现截流”的新纪录。同时,截流这一重大里程碑目标的实现,标志着锦屏一级水电站主体工程在2006年底全面开工已具备了基础条件,也为锦屏二级水电站顺利开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11、再造条“岷江” 为未来成都储水

来源:华西都市报2006-12-04

http://www.waterinfo.com.cn/ywkd-1/guonei/200612040005.htm

    岷江上游来水逐年减少,成都河流正逐渐丧失健康生命,城市水景区也只得依靠橡胶坝拦截……昨日,成都正式发布《成都市水利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直面成都水都水资源缺乏、上游地区水生态环境遭遇严重破坏等问题。拟投资2.46亿元,在成都上游的高山之巅规划七大水源涵养区,用5年时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涵养水源,为成都再造一条“岷江”。

  规划七大水源涵养区

  “这份规划的最大功劳就是为成都的未来储备了丰富的水源,简直就是给成都再造了一条岷江!”昨日,成都水利界的一名知名专家对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据了解,《成都市水利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指出,在未来五年内,成都拟投资2.46亿元,率先建立岷江上游都江堰市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和龙泉山深丘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这一重点工程的最大亮点就在于,将在成都市上游的高山之巅规划出七大水源涵养区。它们分别是:崇州市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及万家、苟家山区森林水源涵养区;大邑县西岭雪山风景区水源涵养区;都江堰水利工程及青城山风景区水源涵养区;龙池虹口森林水源涵养区;金堂云顶山风景区水源涵养区;彭州市白水河流域森林及银厂沟风景区水源涵养区;邛崃市南宝山林区及天台山风景区高山森林水源涵养区。根据规划,未来五年,成都将保护、培植这七大水源涵养区的天然林和次生林资源及自然生态环境,改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及生态平衡。力争到2010年,让这七大水源涵养区实现源源不断地为成都河道输入清洁的水源;基本实现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建关口水库备用水源地

  这份新规划还给为成都人饮水安全设置了一道“双保险”。在十一五期间,成都拟建立另一个备用水源地———关口水库。作为开发利用雨洪资源的重点项目,拟建的关口水库位于湔江干流上游河段,坝址在彭州市关口镇铁路桥上游,距关口水文站下游约150米处,距彭州市城关镇约15公里,控制集雨面积627.3平方公里。这个水库具有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功能,也是《四川省水资源开发总体规划报告》确定的位湔江流域上游的重要控制性水利工程。

规划还指出:今后,都江堰将利用紫坪铺水库的调蓄水量供给成都市直灌区农业缺水2亿立方米,其中供给成都市城市规划区农业缺水0.5亿立方米,另外,都江堰供给成都市的工业生活用水增加到50立方米每秒,每年总共新增供水量8.92亿立方米。

12、二十家湿地联手保护长江“生命之网”

来源:岳阳晚报2006年12月3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2257

岳阳晚报讯(记者 刘衍清)昨天,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来自20个湿地类型保护区和来自长江中下游五省一市NGO代表共50余人在中达大酒店举行“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建设”会议。旨在通过沟通和交流促进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区之间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与协作机制,更好的携手保护长江“生命之网”。

长江中下游湿地是中国特有物种扬子鳄、白鳍豚的原产地和模式标本地,也是近100余种百万余只越冬水鸟重要的栖息地。长江流域整个面积占全国可利用水资源面积的54%,长江流域的GDP也占全国的54%。

13、山东建污染自动监控装置 千只"千里眼"将上岗

来源:【齐鲁晚报】2006年12月0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119418.html

  从省环保局获悉,今后五年我省将在588家废水重点污染源企业和3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自动监控装置,还将在348家现役电力企业和现有全部水泥生产线安装烟气自动监控装置。

  据介绍,从2001年起,我省就在重点流域和跨省、市界河流断面安装水质自动监测站,对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初步建设了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网、水质自动监测网、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和省市两级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中心。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设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123个;在27个重点流域河流断面、2个饮用水水源地建设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安装了366套废水自动监控设备、216套废气自动监控设备,基本建成了省与市环境数据、环境监测监控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指挥三个中心。

  近三年以来,自动监控的数据量每年递增60%以上,准确反映了城市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为环境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建设,使环保部门能够掌握企业排污状况,有针对性地实行重点监管,有效地减少了偷开偷排现象的发生。

  省环保局有关人士说,我省的自动监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省的环保形势与任务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全省重点水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安装率仅为33.6%,重点电力企业自动监控系统的安装率仅为48%,城市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系统的安装率为75%,距离环境管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为完善全省自动监控网络,在现有自动监控设施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在588家废水重点污染源企业和3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自动监控装置,还将在348家现役电力企业和现有全部水泥生产线安装烟气自动监控装置。在全省17市新建46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和10个农村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将在36个重点流域河流断面和23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对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质量变化和企业排污状况全天候、全时制的监控。

14、河南三门峡黄河湿地发现大批白天鹅尸体

来源:东方今报 2006年12月04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12-04/033511689799.shtml

  今报三门峡讯 黄河湿地白天鹅保护区惊现大批死因不明的白天鹅尸体。这是记者3日晚从三门峡市有关部门了解到的。

  昨日晚上,三门峡市林业局黄河湿地保护处的负责人介绍说,3日中午,三门峡市林业局的森警巡逻飞机在黄河湿地白天鹅保护区进行例行巡逻飞行时发现,湿地白天鹅保护区有大批死因不明的白天鹅尸体,地点位于与三门峡一河之隔的山西平陆县湾子(一处河段)。

目前,白天鹅死亡原因不详。三门峡市林业部门当即将巡查情况向平陆县和我省有关部门做了通报。今天,记者将和相关部门前去湿地调查采访,了解白天鹅死亡原因和死亡数量。

15、北京市永定河将建成本市最大生态修复公园

来源:北京晨报2006年12月03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12-03/031011683849.shtml

  晨报讯(记者 贺岩)永定河岸边一个占地约为2000亩的大沙坑将建成本市最大的生态修复公园。昨天,门头沟区有关部门表示,该公园将利用永定河附近荒芜的废弃沙地进行生态修复和改造,最终将在永定河边建成一座全新概念的公园。

  昨天,在门头沟区政府举办的国际招商洽谈会上,总共推出了60余个合作项目,其中旅游业项目占25个,总投资额达85.2亿元。包括这座未来本市最大的生态修复公园项目等

11个项目正式签约,签约总金额达49.4亿元。据悉,该公园明年开始投入建设,绿色植被将覆盖荒芜的沙地,在一期建设初步完成后向周边居民开放,暂不收取费用。

  门头沟区有关部门表示,目前,全区15条清洁小流域治理生态沟已初见成效,已治理的区域内有129.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转为无明显流失,有160.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有不同程度减轻。该公园的建设是当地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的组成部分。

16、都江堰的困惑

■     “西部江河行”漫记(一)■陈宏伟

 

    近日,记者深入西部岷江、雅砻江、金沙江、怒江、大渡河、澜沧江等水系,对河流开发做一系列考察,关注这些江河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寻访当地百姓的生活变迁。本版将把记者的随笔陆续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我们西部江河行的第一站是四川省的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都江堰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60多年来仍然连续使用,发挥巨大效益。

    可以说,成都平原之所以能够如此富饶,从而得“天府之国”之名,正是公元前256年李冰修建都江堰的结果。《史记》里有说法称,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正因为如此,都江堰在2000年底被批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成为都江堰人的骄傲。走进都江堰风景区,一眼就能看到一块石头,刻着“世界遗产都江堰”的字样。

    不知为什么这几个字没有更准确地写成“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或许它昭示了一部分都江堰人心里的隐痛:都江堰原本同时申报了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但最终自然遗产申报被搁置。

    我们得到的解释是:原因就是都江堰上游修建的紫坪铺水库。

    紫坪铺水库2000年开始修建,2006年基本竣工。水库距离都江堰工程约有5公里,关于5公里这个数字,还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这是岸上盘山公路的距离,真正的直线距离,根本没有这么远。

    在意紫坪铺距离都江堰远近,是因为关于紫坪铺水库对都江堰的景观影响存在着争议。并且,像众多水坝工程一样,此争议也远远不止景观一项。

    1990年代,出于调节岷江流量和发电双重功能考虑,四川省有关部门提出在都江堰上游修建水坝的方案。

    这个方案包括两个功能一体化工程:一是紫坪铺水库;二是位于著名的都江堰“鱼嘴”工程附近的“鱼嘴反调节水库”。

    之所以要同时修个反调节水库,是因为一旦紫坪铺水库建成并蓄水发电,岷江下游的水量供应会更加不稳定,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将受到影响。反调节水库可以把发电时放下来的水二次蓄起来,以备紫坪铺蓄水时,还有水供应下游。

    2000年,紫坪铺工程上马。但随后,鱼嘴反调节水库引发了各方的激烈争论:

    赞成方认为,如果不修鱼嘴水库,紫坪铺水库才会真正对都江堰水利工程产生影响。并且,紫坪铺水坝的发电功能如不得到充分利用,投资难以如期收回,由此每天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有5000元;反对方认为,紫坪铺水库本身已经是一个错误,不能用一个新的错误纠正老错误。更何况鱼嘴水库离都江堰工程距离太近,对都江堰的破坏作用十分明显。

    据称,赞成方主要是省水利、农业、电力等部门;反对的一方主要是环保人士、关心世界遗产问题人士以及都江堰地方其他各界人士。事实上,为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都江堰市投资了2亿多元人民币进行环境整治、居民及有关单位搬迁。

    后来,赞成者决定将反调节水库移到离都江堰工程稍远的地方,重新命名为“杨柳湖反调节水库”。2004年4月,杨柳湖工程开始论证。但反对者并未罢休,他们认为这并没有改变事情实质,双方争论继续。

    2003年7月,这件事引起媒体关注,公开报道后进一步引起巨大社会反响。后来,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有关官员和专家专门到都江堰考察此事,结果否定了杨柳湖工程。2004年,四川省决定暂时搁置反调节水库方案。

    但问题其实并没有解决,一方面,紫坪铺水库对都江堰及岷江下游地质、水文、生态、居民生活的影响尚未显现,下一步究竟会出现什么问题一时难以预料;另一方面,如果反调节水库不修,确实会加剧紫坪铺水库对都江堰及岷江下游的影响。

    关于水库对下游的影响,有人总结了这么几条:一是下游水量变得更加不稳定,影响居民生活;二是经过水闸放出来的水泥沙含量非常低,水流对下游河道冲刷力量增加,可能引起下游河道及河岸地质结构变化;三是下游生物多样性会受到影响。

    关于反调节水库,有关方面有一个新的考虑:在岷江支流白沙河口,另修一个水库,引紫坪铺水库发电后放出来的水进入该水库,替代杨柳湖水库功能,调节下游水量。

    无论如何,紫坪铺已经成为现实,一切问题只能在这个基础上探讨。

“这样一来,拥有2260多年历史的人类水利创举都江堰,将因其‘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独特功能无用武之地而名存实亡。”一位当地专家这样说。

17、木格措的选择

■“西部江河行”漫记(二)■陈宏伟

   

11月20日一大早,我们从成都出发前往木格措。

    翻越二郎山,一路颠簸,到木格错时天色已晚。

    在资料上看到,木格措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号称“情歌之乡”的康定县北部境内,是一个藏语命名的天然高山湖泊,汉语的意思是“野人海”,面积约3平方公里,水深达70米。

    木格措四面环山,汇聚了雪山、冰湖、温泉、草甸、沙滩以及冷杉、云杉、36种高原杜鹃(植物)和各种珍禽异兽。对世代生活繁衍在此的康巴藏族人民来说,它是一个圣洁的神湖。

    木格措当地百姓最近遇到了一件令他们高兴的事情:11月初,《四川日报》报道称,四川省甘孜州政府决定停建木格措水电站。事实上,这已经是个旧闻了,甘孜州旅游局一位官员向记者介绍说,2005年底,州委州政府就决定停建这个项目。

    这个水电项目,有关单位在2000年就开始论证、考察、勘探。而当地百姓的担心也一直伴随着这一论证、考察、勘探过程。

    家住木格措地区、今年65岁的荣东江措老人在火塘边聊起当地百姓当初对这个水电项目的担忧:在考虑水电项目之前的1986年,甘孜州就已决定开发木格措旅游资源。1989年,木格措景区正式对外营业。自那时以来,景区的百姓依靠旅游服务业,生活明显比以前好转。但是如果水电项目建坝后,木格措独特的自然景观将消失,他们将失去经济支柱。尽管有关部门宣称,建大坝不但不会影响旅游业,而且大坝本身也将成为一个景点。可是老百姓不相信这种说法。而且,他们认为,发展旅游业,增加的收入在百姓手里;开发水电,收入就不知道归谁了。

    有关专家曾表示,木格错大坝将危及的周边环境包括七色海、杜鹃峡、木格错、红海、无名峰、药池、方草坪、金沙滩等等景点。对于其间的云杉、落叶松和大量高山植被,以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尾虹雉、斑尾榛鸡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狼、岩羊、斑羚、马麝、鬣羚、黑熊、白臀鹿、血雉、藏马鸡等,还有名目繁多的两栖类和昆虫栖息地,都会有影响。

    除此之外,老百姓还担心修建大坝会带来大坝下游的安全隐患。木格错周围的山体表面均为风化解体的花岗石,土层很薄,如果兴建水电站而砍伐掉一些树木,势必造成水土流失,易引起山体坍塌。同时,木格错位处地震断裂带,水坝修好后,一旦不幸发生地震,20公里以下的康定县城则面临灭顶之灾。

    值得当地百姓高兴的是,对于这个项目,州里态度一直比较明确:一是认为会对下游安全构成威胁;二是相对于开发旅游业,修水电站带来的经济效益落不到百姓手里,因此不是好的选择。

    荣东江措说,老百姓虽然担心,但政府决定的事情总是应当服从的。他们也没想到后来事情悄然起了变化,水电站决定不修了。

    水坝停修令荣东江措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事实上,荣东江措家目前的生活过得挺好的:因为退耕还林,国家补给他家里的粮食吃不完;在风景区路边开了个家庭旅馆,家庭每年收入过万元;四个子女都已长大成人,自立门户,而且克尽孝道。

    不过,听其他村民讲,当地的其他百姓眼下还有一点想法:由于看到旅游业的稳定前景,以及荣东江措家“榜样的力量”,一些住在河对岸的百姓希望也能搬到路边发展旅游业;与此同时,县里有关部门也试图从旅游业中获取更多利益,设想在景区建设政府接待机构,这样一来,百姓的经营权有可能将受到限制,甚至还可能要搬迁到别的地方。

    但也有好消息,据悉,州政府有关领导为此事来视察过,他们仍然认为应当首先考虑百姓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