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8
六月二十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环保总局污控司:空气污染需区域监控
2、中国拟出台“污染者付费”政策
地方信息:
3、唐山投资71亿元治理环境污染
4、新华网:辽宁西部中小河流全部断流
5、渭河流域实行以关为主治理策略
人与自然:
7、中国六处世遗被亮“黄牌” 过分追求收益遭指责
民间环保:
8、城市乐水行——清河
9、6月23号城市乐水行——小月河
污染信息:
10、蓝藻大爆发 八百里滇池绿潮汹涌
11、四川自贡釜溪河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组图)
深度报道:
12、三峡珍稀植物园面临困境 总理批示难挽救
13、“限改令”当成排污护身符 当地政府听之任之?
14、变味的“皇家园林”:当避暑山庄遭遇地产商
环境时评:
15、“三江并流”能否抓住最后机会?
16、一江难洗众污
17、多年治理多次无效 污染反弹为哪般?
18、欧美无法立足 大排量豪华车改在中国跑马圈地
1、环保总局污控司:空气污染需区域监控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6月28日 孙秀艳
http://env.people.com.cn/GB/5921709.html
“实践证明,区域监测,两地共同控制,对区域空气质量的改善确实产生了重要作用。”谈及粤港区域空气监控系统,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副司长李新民颇多赞许。
“多年的实践证明,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单从本地点源上控制是不够的。‘治气’需要推进区域控制。”李新民说。
粤港地区联手改善空气质量的实践,也给备受关注的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提供了借鉴。记者了解到,去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北京市政府与国家环保总局牵头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包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相邻省区市。由大学、科研单位组成的课题组也已经提出奥运期间空气质量保障措施,该措施的正式文本有望近期出台。
李新民说,北京及其周边地区联合采取措施减少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的产生,降低臭氧浓度,提高空气能见度,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为此,一方面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另一方面对加油站、储油罐等设施进行油气回收改造,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国家环保总局已经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达成共识,由两大石油公司对北京及周边省市区的加油站和储油罐综合治理,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大气环境,也有利于资源回收。
另外,国家电网公司也采取措施,以保障北京奥运空气质量为重点,加强电网调度,实施脱硫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真正做到既要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又要保障空气质量。
“实施区域监控,最重要的是投资支持,所以从国家层面操作这件事是非常必要的。”李新民介绍,国家财政今年起将投入20亿元进行三大体系建设,其中之一就是监测体系的建设。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区域空气监测的工作正在启动,规划设计、网络布局、项目配置、预算等细节已经逐步展开。由国家建站,监测结果的权威性将更有保障,而且在“控”的环节上,更能协调各方统一行动。他认为,投入、建设等环节虽然尚需时日,但是“十一五”期间区域空气质量监控体系肯定能拿出成果。
与此同时,一个有关重点城市群大气污染的国家863项目今年已经启动,据悉,该项目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担,将从区域高度研究空气污染的战略问题,而且也探讨建立相关预警、污染控制协调机制等事宜。
“环境问题不能割裂看待,污染控制也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关联。空气污染区域控制事半功倍,能取得多赢的结果,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宏观指导,努力促进区域污染治理的成功。”李新民说。
2、中国拟出台“污染者付费”政策
来源:《财经》2007-6-28
http://www.h2o-china.com/news/49698.html
目前有关部门起草的全面落实“污染者付费”的改革意见已上报国务院,相关政策已经进入决策程序
“为了治理日渐加重的环境污染,不能局限于‘谁污染谁治理’,必须全面建立‘污染者付费’制度,提高污水和垃圾处理、污染排放等费用的征收标准。”6月26日,在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成立揭幕仪式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在学术发言中如此表示。
会后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毕井泉还透露,目前有关部门起草的全面落实“污染者付费”的改革意见已上报国务院,相关政策已经进入决策程序,出台时间应不会很晚。该文件出台后,中国的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等征收标准等将大幅提高。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加剧,成为对中国政府的新挑战。为筹集污染治理的资金,中国政府目前向工业企业等征收排污费、超标排污费,向居民征收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等。
毕井泉表示,目前中国污染治理的筹资水平很低。全国每年产生的垃圾,如全部焚烧约需500亿元,但全国每年征收的垃圾处理费只有20多亿元;全国每年排放的污水,如果全部处理需70多亿元,实际征收的污水处理费却很少;全国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硫,如完全实现达标排放,约需支付300多亿元,但现实中征收的该项资金不足三分之一。
毕井泉表示,全面落实“污染者付费”涉及各方面利益,涉及各个环节。对未来的改革,首先应逐步提高各种排污费的收费标准。全面实行“污染者付费”后增加的收入,应用于补偿治理污染的成本。目前全国36个城市征收的污水处理费,平均每吨只有0.67元,未来至少要提高一倍。垃圾处理费亦将大幅度提高。
其次,扩大排污费征收范围,强化征收力度。要逐步把排污费征收从大城市扩展到中小城市。同时还要强化各种排污费的征收力度。据毕井泉透露,中国北方两个重要的大城市,一个城市征收的垃圾处理费只有应收标准的10%;一个城市因征收困难,干脆停止征收。
第三,治理污染要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市场竞争。改革污染处理企业管理体制,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场应该与政府脱钩,真正实现政企分开。目前垃圾填埋场直属于政府环保部门,多填埋一吨垃圾就多一份收入,结果导致大多数垃圾焚烧厂“吃不饱”,但事实上垃圾焚烧比垃圾填埋更“环保”。
第四,提高垃圾处理费、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必然增加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针对此问题,政府应该直接补贴低收入群体。由于大多数人对提高垃圾处理费等具有承受能力,与其补贴垃圾和污水处理企业,不如直接补偿受此政策影响的低收入群体。
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依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建立,中心主任由北大财政学系主任林双林担任。6月26日-27日,该中心主办了“中国养老医疗社会福利体系改革国际研讨会”。记者 常红晓/文
3、唐山投资71亿元治理环境污染
来源:新华社2007年06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5920174.html
新华社石家庄6月27日电(记者梁栋)记者从河北省唐山市委办公室了解到,这个市计划投资71亿元,通过制订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新项目准入标准等措施,治理环境污染,打造优质人居环境。
今年以来,唐山市组织国内外一流专家,研究制订全市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将发展速度、发展质量、人民生活等工作量化为可考核的具体指标,全力推进资源型城市向沿海开放型城市转变。同时,唐山立足本市产业基础,加快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培育壮大钢铁深加工、重型装备制造等7大产业链,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力求由耗能大市向节能大市转变。
唐山市还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强力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新一轮技术改造,广泛推广高炉燃气回收发电等“三废”利用技术。同时强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争取到今年9月底,淘汰全部200立方米以下高炉和20吨以下转炉,分步关停10台10万千瓦以下小发电机组。唐山市还进一步提高新上项目准入标准,对新上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政策,做到不符合准入标准的项目不审批、不供地、不建设、不提供基础设施配套。
4、新华网:辽宁西部中小河流全部断流
来源:新华网2007年6月28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5039
新华网沈阳6月27日电(记者姚剑锋)据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最新消息,受旱情影响,辽宁西部地区中小河流全部断流,全省936座水库中有160座水库干涸。
据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统计,干旱已蔓延到全省14个市、89个县(市、区)、914个乡镇。全省23座大型水库总蓄水量为41.28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少4.64亿立方米。
目前,辽宁农作物受旱面积3076万亩,占全省播种总面积的65.7%。其中重旱面积达到1381万亩,占全省播种总面积的29.5%。有159.2万人、74.7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据沈阳市中心气象台预报,从27日夜间到28日夜间,辽宁将迎来一次全省范围的降水过程。
辽宁水利部门分析认为,此次降雨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旱情,但对已经断流的河流和干涸的水库蓄水影响不大。
5、渭河流域实行以关为主治理策略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7年06月2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6-28/104512107966s.shtml
“河流劣Ⅴ类水质断面下降,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比过去减少12.5%和5%。”这是陕西省“十一五”初期实现蓝天碧水、生态良好、环境安全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取得的可喜变化。
层层分解,落实减排责任
陕西省委、省政府根据全省环境形势,编制《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汉丹江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环境保护规划》,明确了污染物减排责任。印发《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将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作为考核各市政府的刚性指标,落实到基层、重点排污单位和治污工程。与各市政府签订了环保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级政府是污染物减排的第一责任人,并将减排指标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年度计划。
强化执法,加大监管力度
为完成减排任务,陕西省环保局先后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电石铁合金焦炭行业污染环境专项整治、陕北石油污染专项整治、矿山环境安全专项检查、水源保护区污染专项整治5个专项执法行动,全省共出动6.12万人次,检查企业1.95万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581起,挂牌督办突出环境问题108个,追究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责任人12名,强力推动了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全面启动了渭河干流4个市界断面和6个支流入渭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目前,10个自动监测站的土建工作已全部完成,设备基本安装到位。
建章立制,划定发展红线
陕西省属经济欠发达省份,区域发展不尽协调,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陕西省制定出台了全国首部针对建筑节能的地方性法规《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提高了新建建筑的市场准入门槛。西安市人大颁布了《西安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对居民用水实行阶梯式水价,鼓励新建小区配套建设中水回用设施。为保护好秦岭的生态环境,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和关中的水质安全,陕西省政府印发了《陕西省秦岭生态保护纲要》,将秦岭地区划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规定海拔2600米以上为禁止开发区,海拔1500米~2600米之间为限制开发区,海拔1500米以下为适度开发区。陕西省发改委发布了《陕西省限制投资类产业指导目录》,对9个行业、56类产业实行了限制投资。省政府拿出年新增可用财力的10%作为环保投入资金。狠抓治理,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在化学需氧量的减排工作中,陕西省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化学需氧量占全省70%的渭河流域,确定“以关为主”的治理策略,先后关闭上千家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曾因造纸废水污染而鱼虾绝迹的渭河支流沣河,水质由过去的劣Ⅴ类变为Ⅳ类,如今鱼虾重现。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3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5万吨/日。
在二氧化硫减排工作中,先后关闭了灞桥、韩城、户县等电厂的10台小火电机组,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近两万吨。加大拆改锅炉和推广清洁燃料力度,通过改烧天然气、推广使用型煤等燃料结构调整,替代了575台燃煤锅炉,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000吨。针对铜川大气污染严重的情况,陕西省环保局采取措施关闭了11条水泥立窑生产线,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000余吨。陕北地区的电石、铁合金、焦化行业污染严重,省环保局及时关闭了小焦化企业49家,铁合金企业6家,对52家电石企业、64家铁合金企业、294家兰炭企业进行停产整改,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2万吨。随着环保投入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有山碧绿,有水皆清”的景象,将在三秦大地逐步成为现实。
6、北京申奥时向全世界承诺的七项绿化指标基本完成
来源:新华网2007年6月28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5040
新华网北京6月27日电(记者 殷丽娟)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7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01年北京申办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时,向全世界承诺的7项绿化指标已基本完成。
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苏梅在新闻发布会介绍,按照“办绿色奥运,建生态城市”的要求,北京市在城市中心区建设块块森林绿地,在郊区建设道道绿色生态屏障,使北京市呈现了城市青山环抱、市区森林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优美景观。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进一步加快了造林绿化建设步伐,到2005年年底北京市林地总面积达105·4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50·5%,林木覆盖率已达到申奥报告中关于北京市林木覆盖率接近50%的承诺。2007年北京市林地总面积还将继续增加,林木覆盖率将达到51%以上。
北京市山区约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62%。据统计,2004年北京市山区林地面积达88·1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67·85%。2006年北京市林地总面积达到89·7万多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69·52%。2007年北京市山区新增人工造林1·01万公顷,全市山区林地面积将达到90·71万公顷,林木覆盖率将达到70·49%。
基本形成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隅,地形明显的分为山区、平原和城区。在园林绿化建设中,依地形规划全市绿化布局,逐步形成了山区以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为主、平原以防沙治沙林和农田防护林为主、城市周边的绿化隔离地区以景观生态林和公园绿地为主的绿化格局。200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确立建设山区、平原和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平原地区形成了以绿色生态走廊为骨架,点、线、面,带、网、片相互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山区生态屏障建设以营造水源保护林和水土保持林为重点,到2007年底,山区林地面积将达90·71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70·49%,形成了林木葱翠、绿绕京城的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实现了绿色环抱北京城的建设目标。
“五河十路”两侧形成2·3万公顷的绿化带。“五河”指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温榆河和北运河;“十路”指京石路、京开路、京津塘路、京沈路、顺平路、京密路、京张路、二环路等8条主要公路和京九、大秦2条主要铁路。“五河十路”总长1000公里,涉及12个区县98个乡镇,规划植树造林2·33万公顷。“五河十路”绿色通道是构筑平原生态屏障的骨架工程。为此北京市将“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列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从2001年春开始实施,目前基本完成。预计到2007年底,“五河十路”绿化长度达1000余公里,绿化面积达到25157·07公顷,实现申奥报告中“‘五河十路’两侧形成23000多公顷的绿化带”的承诺。
北京市区建成1·2万公顷的绿化隔离带。按照1993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北京规划市区实行“分散集团式”布局。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是指在城市中心区和10个边缘集团之间,以及各边缘集团之间用成片的大绿带进行隔离,防止城市中心地区与外围组团之间连成一片,避免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实现城市规划“分散集团式”布局。2006年底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实现绿化总面积12641公顷,种植各类乔木、灌木3000多万株,形成了环绕北京城市的绿色生态屏障。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近年来,北京市结合城市环境整治,开展了多项绿化建设,如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城市水系环境绿化、道路绿化、铁路沿线绿化、居住区绿化建设和整治工作,在城市中心区建设了一大批公园绿地。到2006年,建设公园绿地160余处,绿化面积700余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2·5%,实现了北京市区城市绿化覆盖率40%以上的目标。
自然保护区面积不低于北京市国土面积的8%。为实现“建生态城市、办绿色奥运”目标,北京市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到目前,北京市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0个,总面积13·42万公顷,占北京市国土面积的8·18%,完成了申奥报告中提出的“自然保护区面积不低于全市国土面积的8%”的指标。
7、中国六处世遗被亮“黄牌” 过分追求收益遭指责
来源:东方早报 2007年06月28日
http://news.sohu.com/20070628/n250803061.shtml
早报讯 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这些天一直被紧张的气氛所笼罩。当地时间26日中午12:40,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云南“三江并流”提交大会讨论,10分钟后,世界遗产委员会21国代表一致通过了整治方案,“三江并流”将在明年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再次接受“验收”,如果仍没有明显改善,将可能被列入“濒危名录”,吊销“世界遗产”的称号。
据悉,“三江并流”由于在怒江建大坝、水力发电等设施而被世界遗产专家“质疑”。由于今年1月中国提供了完整的情况报告,云南“三江并流”的整改方案并没有遭遇太多“麻烦”。但是,中国必须为在怒江中游建大坝等工程可能对“三江并流”带来的环境破坏作一份完整的评估报告,并于明年的世遗大会上提交。
联合国专家特别要求中国将日后对“三江并流”附近的每一个工程计划都及时公开透明地公之于众,“希望中国享有世界遗产的地方政府都能从‘三江并流’中认识到,成为世界遗产更多地意味着承担责任和兑现承诺,远不仅是享受旅游收益,可以随意开发那么简单。”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表示,包括“三江并流”,中国已有六处世遗被亮“黄牌”,主要表现为三种:首先,一些地方缺乏经验,保护需要和世界接轨。比如,丽江古城盲目地将原住的纳西族人口迁出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结果世界遗产原本的真实性变“味”了,这是典型的无知所致;其二,过分追逐商业利益;其三,一些保护、修复原则需要与国际接轨,如故宫、颐和园、天坛的大修招致“非议”就是一例。
童明康表示,针对北京的三处遗产,国际古迹修复委员会专家已与中国专家达成《北京文件》,“只要依照这份文件执行,北京这三处遗产就有望摘掉‘黄牌’”。而针对丽江古城、布达拉宫的修复,中国将“大动干戈”,通过采用扩大保护区、出台整体保护规划等手法大规模整治。他认为,“黄牌”能让大家更深刻地认识我们为什么要申报世界遗产,从某一方面而言,这也许是件好事。
8、城市乐水行——清河
文 王 建 图片 白桦
6月2日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在颐和园北宫门的停车场上,聚集了许多素不相识的环保志愿者们。今天的路线是顺着清河上游行走,从颐和园北门经安河桥,到肖家河,再到体育大学,到清河。全程大约8公里。
在青龙桥旁边的石头上写着“清0”,这是清河的零起点,从水闸下来,我们沿着河边观察着水的变化。柱子、毛达、永锋等在清河零起点处取了水样,从感官上看,水质发黑,但没有味儿。西雅图时报记者韩菁问:是不是每次你们到这儿来水都是这样,一位小姑娘回答说:我们每次走不同的河,每条河都不一样,今天是走第十一条河了,但这是第一次走清河。
清河发源于北京市海淀区碧云寺,流经朝阳、昌平,在顺义汇入温榆河,全长23.6公里,流域面积210万平方米。慢慢的清河由原来的农村河道、城市边缘河道逐步转变成市内河道,成为北京市北部主要城市排水河道。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两岸排污量增加,清河不“清”,成了污染严重的臭河。
园林专家杨春霖讲到“当年清河严格意义上来讲还是一条泄洪的河流,北京周围的山间内都有水,山上的涵养水很充足,不断的往下淌水,就流到这条河流,它是一个自然的排雨洪的河流,因为清河的地势很底,所以不可能再流到玉泉山那里了。除了排洪的作用清河上游还是圆明园的北护城河,保卫圆明园的安全,它亦是周围农作物重要的灌溉水源,因为地下水源极其丰富,所以河岸两边的土壤很肥沃。
清河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它是一条水源丰富的河流,还是解放前的军事重地和交通要道,在它的周围有炮校等军事基地,也是通往十三陵的必经之路。而现在这条河的功能已经改变了,基本上成为一条纳污河,在上游的军事科学院等军事基地都往清河里面排放污水,使其成为一条远近闻名的臭河。
北京市水务局领导也曾多次对清河进行现场调研,强调清河的设计风格要与周围的大环境相吻合,多做绿化工程,,同时要彻底治污,追求好的河流形态,做到人工建筑与自然基础相辅相成。2001年,市水务部门开始治理清河,上游安河闸至下清河闸10.16公里河段得以还清,清河下段治理完成后,河道拓宽至100米,改建水闸3座、桥梁2座,兴建滞洪区两处,汛期时蓄水380万立方米,当时设想可防止50年一遇的洪水。沿岸建成肖家河、清河污水处理厂,新建污水截流管网,不再有污水直排入河,并采用河道曝气、渗滤系统等技术手段改善河道水质。
如今清河桥下的河道仍然污染严重,河水很臭很浑,扑面而来的是水中漂浮着黑色泥块儿,这是由于垃圾在水底沉积的时间过长,经过发酵产生了化学物质,带着刺鼻的气味浮出水面。清河沿岸的基础设施太差,道路狭窄且又没有下水道,生活垃圾经常把本已狭窄的道路堵住,致使清运车无法正常驶入工作,大量的垃圾就会随处堆放,污染河流。
行走在清河河岸,对岸便是万园之园圆明园,世界东方园林的代表,远远望去那些苍松翠柏不知什么时候竟少得这样可怜。据何杰博士介绍,他好几年前在圆明园花园别墅购了一套房,本来是住在这里是希望享受的,可是肖家河水臭的能把他半夜熏醒.何博士把房子典当掉,用这些资金专门开发《竹炭净化污水》的技术。他说竹子是非常好的植物,它生长的特别快,在他的家乡四川,一天能长1.5米高,竹炭非常有趣,像蜜蜂的蜂房一样,是六角形的一个挨着一个,对污染物有很强的吸附作用。他这种尽己所学,扎扎实实做环保实事的精神颇令大家感动。
再往前走,南水北调工程的水管子,正在向河中排水,有人判断,这是工程施工过程渗出的地下水,水比较干净无色无味,远远望去该段水清了许多。
走到北京体育大学河段,一位十一、二岁的小朋友优美的唢呐声,打破了沉闷。张祥先生不无感慨地说:清河要真是清清的河,伴着这么美妙的乐曲该有多好啊!可现在一路上尽是“地雷”不小心就会采一脚,河流也没有治理好,总有一种满目创伤的感觉。
我们做的水样检测,可以明显的看出水质很差。
今天的清河之旅有很多新朋友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他们都说这样的活动很好,忙碌的生活使大家很少有机会停下来,看看自己周围的环境,看看这些不能忽视的真相,原先美丽的河流现在路人要掩鼻而过,如何使得基础设施完善和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9、6月23号城市乐水行——小月河
文 冯进 照片 汪永晨
23号的北京很闷,伏天快来了,使得活动增加了难度,但乐水行的脚步永不停止,这次我们来到了小月河的上游。
小月河位于京城之北,基本上是一条自南而北流向的河流。原来的小月河源于德胜门外关厢,(过去城门又叫“城关”,城门外大街及其附近地区称为“关厢”,也就是一个城门旁边另一个小城,用来屯兵的,打仗之前的军队的集中队,跟瓮城是一个概念)沿德昌(德胜门至昌平)公路西侧,经马甸、小关、卧虎桥、九间房、双泉堡等地,于清河镇东南入清河;西北土城沟在元代是元大都西北部的护城河道,保留下来的部分是明光寺以北经黄亭子再折向东至祁家豁子一段。1985年进行河道治理,将原小月河与西北土城沟组合贯通,统称小月河。此后,小月河就改为起自明光寺学院路雨水下水道口,向北至黄亭子,再向东至祁家豁子,然后沿着原来小月河故道向北入清河。河流长10.25公里,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
现今城市容纳了大量人口超出了环境承载力,加上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的过分开发和不合理的取用,并没有完善的环境规划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造就了现今很多地方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小月河地区的排水管线欠账较多,雨水、污水管线合流,直接排入小月河,在小月河及其元土城遗址周边,违法建设、污水垃圾随处可见,以致于这条臭水沟变得越来越臭、水质污染严重。近几年,虽经多次治理,但仍未能改变面貌,在它流经的范围内起到的一条排污河的作用,但是之前的小月河不是这样。
古时的小月河流域泉源众多,“随地涌出” ,“泉昧清甘”,水脉“来自西山”。该处的泉源有个特点,“井高于地,泉高于井”,故称“满井”。如:小月河中段东侧有个地名叫双泉堡,就是因为此地有两口满井而得名。老北京有句谚语:“南城茶叶,北城水”,意思是说要想喝到好水,就得到京城之北。虽然玉泉山的优质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北京城,但是基本上被皇家所垄断。城中百姓大多靠井水为生。而北京城内的井水大多水质不好,“水率咸苦,井而得美泉者,百一二数”(元代王恽《秋涧集》)。“茗具三日不拭,则满积水碱”(明代刘若愚《酌中志》)。而德胜门以北地带清泉密布,口味甘甜,自然成为人们向往之地。
政府部门也在想办法清理河道,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小月河上下游的区别。
河中漂浮着很多黑色的树叶,也可以看到水中有很多气泡,这是由于污染发酵造成的。
这是河道旁的一条风景线,河边的平房是没有市政管线的,他们的污染排放都将进入雨水管线,然后排入河流当中。
路途上我们路过了北京最大的灯饰器材销售地——万家灯火,在八达岭高速上看这里是一片辉煌,但是站在它的背后,我们看见的满是垃圾和排放的污水,这一带没有大型的污水管线,只有他们内部小型的污水管线,将垃圾排到河流中,这些细小的“河流”汇集到一起就形成了现今小月河绝大部分的污染。
沿途我们边走边说,美籍华人李女士说“美国的垃圾分类做的很好,市政府给每户居民两个箱子,一个方形,一个圆形,方的放报纸等纸类,圆的放瓶子等,每两个礼拜一的时后政府就派车来收,每个家庭在星期日晚上就将垃圾整理好放在家门口。这虽然是个很小的方面但是说明政府很重要,而且在平时生活中在宣传环保意识。”李女士的孩子是一名高二的学生,他自己检测了家旁边河流的质量,通过自己的检测得出了一份报告,并得到了美国自然博物馆的嘉奖。
水葫芦
长满泽泄的河道
小月河中种植着一些水葫芦(水葫芦 水葫芦又称凤眼兰、凤眼莲,雨久花科,凤眼莲属,多年生水生植物, 浮水草本或根生于泥中。茎极短,具长匍匐枝, 与母株分离后长成新植株。叶基生,莲座状,叶片卵形、倒卵形至肾圆形,光亮;叶柄基部略带紫红色、膨大呈葫芦状的气囊。花紫兰色,上面一片较大,中部具黄斑。)和泽泄(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00厘米,地下茎球形或卵圆形,密生多数须根。单生叶、数片单生基部,叶片椭圆形,有明显弧形脉5~7条。花丛自叶丛中生出,为大型轮生状的同锥花序,小花梗长短不一。果环状排列,扁平倒卵形,褐色。)
杨春霖讲到“泽泄俗称蓝花子,它是竖立在水面上的,而水葫芦是铺开在水面上的,泽泄净化水体功能比水葫芦好很多,泽泄不会带来污染,而水葫芦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在河湖等水体迅速蔓延,会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气,使原本就富营养化的水体更加恶化。”
小月河最终流进了清河,这是清河大桥的老桥。
远处漂亮的高楼直耸入天,而下面的水也是“十分美丽”,低头往下只能看到一层绿色类似藻类的物体浮在水面。
今天所看到的河流情况十分不值得乐观的,望着脚下这样的河流,每个人都在沉思,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要如何承载这样的速度,我们的家园要走向何方呢?
10、蓝藻大爆发 八百里滇池绿潮汹涌
来源:新华社 2007-06-26
因天气闷热,昆明滇池蓝藻连日来大量繁殖。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工作人员日前证实,滇池确实存在蓝藻暴发现象,但在正常范围之内,昆明民众的饮用水安全不会受到影响。
滇池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污染最严重的一个,现在水质为劣Ⅵ类,每年夏天气温上升,加之富营养化严重,均要引起蓝藻爆发,造成严重污染。
由于污染严重,滇池湖体中土著鱼类已由上世纪六十年代的25种减少到现在的4种。对此,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渔政处技术科王瑛说:“鱼类、水生动物能起到净化湖体的作用,鱼类一旦失衡将加剧水质污染,水质自净能力也将会减弱,保护滇池土著鱼类已经刻不容缓。”
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专家指出,由于MC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但可被活性碳吸收,所以可以用活性碳净水器对被污染水源进行净化。蓝藻等藻类是花鲢鱼的食物,可以通过投放此类鱼苗来治理藻类,防止藻类爆发。
11、四川自贡釜溪河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组图)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2007年06月2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6-28/090012106770s.shtml
由于水质长期受到污染,河面长满了水葫芦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养殖户正在打捞死鱼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养殖户正在打捞死鱼 图片来源:新华社
6月19日至20日,自贡市釜溪河因水质污染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记者闻讯赶赴现场,发现当地养殖户损失惨重。养殖户认为死鱼事件是釜溪河沿岸企业排污造成的。记者调查发现,规划中本该为三类水质的釜溪河一直是四类和劣五类水,这条自贡人民的“母亲河”正饱受污染侵害。
一夜之灾河水变浑鱼儿翻肚
自贡市沿滩区瓦市镇金沙村,王远明夫妻呆坐在釜溪河边的家门口。他家有6口人,养鱼20年,在河里放了20多个网箱,年收入有5万多元。据王远明讲:“19日夜里,釜溪河突然成了乳白色,臭气熏人,鱼全都翻腾起来。我用柴油机往水里打氧,但没有用。”一位住在沿滩区升平街的居民说:“19号晚上,我突然闻到刺鼻气味,连忙给天然气公司打电话报警说漏气了,后来才发现
是河水的问题。”沿河各村的目击者都证实,当时不知上游来的什么水,河水一下子泛白,变得像大米汤,家鱼野鱼一起晕倒,漂了起来。“白水”持续了四五个小时。
养殖户纷纷推测说,该河沿岸自贡市境内有几家化工厂,上游的威远县也有不少工厂,这次死鱼事件是釜溪河沿岸企业排污造成的。
“母亲河”堪忧水质很差达劣五类
釜溪河是自贡市的“母亲河”,发源于荣县,自西向东流经自贡流入沱江,沿岸分布着许多城镇厂矿,是自贡经济核心地带。
自贡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负责人肯定地告诉记者,“企业偷排”的猜测没有根据,环保部门人员一直严格监控,并没有发现当天有企业偷排污水。
但他同时承认釜溪河水质很差。近几年,自贡市排污量逐年下降,但与环保要求还有差距。投资1亿多元的污水处理厂能力不足,只能消化60%左右的生产生活污水。按规划,釜溪河应达到三类水质,实际一直是四类和劣五类,根本不能养鱼。
据环保部门分析,釜溪河流量小,上游建有水库,再加上连年大旱,河水长期不能循环净化,下层有机物产生硫化氢,遇氧变成单质硫,就会使水变浑,造成鱼类窒息。
记者综合各方说法,不管是单个企业一次性排污所致,还是城市污水长期得不到完全处理所致,釜溪河死鱼的原因都可认定为水体污染。
村民揪心鱼儿死光积蓄泡汤
死鱼事件发生在沿滩至邓关河段,全长20多公里。6月21日上午,记者从沿滩区黄天坝码头搭乘一艘小船顺流而下。河水乌黑浓稠,散发腐臭。两岸的网箱里,漂着白花花的死鱼,有白鲢、花鲢和草鱼。河中野鱼也不能幸免。越往下游走,水质越差,死鱼越多。
据王远明、云小平等村民说,从沿滩到邓关的河道里,养殖户少说也有几百家。估计死鱼有十几万斤。下游富顺县互助镇的养殖业主李亮说:“2005年我带着打工20年积攒的钱回家搞了120个网箱,这回90%的鱼都死了,至少6万斤,价值20多万元,半辈子的积蓄泡了汤!现在我的孩子刚考上高中,可连几千元的学费都拿不出。”
强颁禁令何者为因?何者为果?
瓦市镇副镇长欧学良说:“釜溪河曾被三令五申禁止网箱养鱼,沿滩区水务局今年元月发文,要求到3月底取缔网箱养鱼。”但养殖户不听,个别村子网箱反而越禁越多。记者找到了沿滩区水务局2007年第5号文件,文件中取缔网箱的原因有两条,一是影响航运和行洪,二是“釜溪河不宜搞网箱养殖,极易造成大批量死鱼”,但文件没有说明不宜养鱼的原因,也没有提及对养殖户的补偿。
当地干部、群众都认定,该河不是主要行洪河道,航运功能也很有限,真正的原因是第二条———不准养鱼是因为不宜养,而不宜养是因为河水污染。
被污染的河水不许养鱼无可厚非,但“禁渔令”的问题在于它强行用污染受害者的饭碗为污染埋了单。污染影响了祖祖辈辈生活在河边农民的生产生活,矛盾焦点一下子从“养鱼的水该不该变脏”转化成“变脏的水该不该养鱼”,形势顿时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
养殖户表示,退一步说,就算不准养鱼,釜溪河也不该被污染啊,沿岸群众还要靠它生活。如果一个文件就能把责任推干净,以后有人反映河水不能饮用,会不会发个文件禁止喝水?有人反映空气污染,会不会发个文件禁止喘气呢? 据新华社
来源: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2007年06月2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6-28/100313329771.shtml
向秀发守在枯死的植物旁
院士上书总理批示难奈悲凉命运 三峡珍稀植物园根归何处
向秀发耗尽家财,一批中国顶级植物学家奔走呼吁,总理温家宝专门作出批示,也未能使这个“三峡珍稀植物避难所”起死回生。
在这个1200亩的园子里,聚集了176种、上万株珍稀植物,它是“三峡珍稀植物避难所”。
尽管包括3位两院院士在内的一批中国顶级植物学家奔走呼吁,尽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5年即专门对此作出批示,但也未能使这个“避难所”起死回生——2007年6月9日,植物园“停止了生产活动”。
最后两名工人也撤离了。创办人向秀发,成为重庆三峡珍稀植物园惟一的留守者。陪伴这个44岁男人的,只有一个跟随他多年的聋哑孩子——他是他的亲戚。在这个1200多亩的园子里,他们孤独地守候着176种、上万株珍稀植物。每天早晨,向秀发打着手势给“哑巴”吩咐任务,寂静的山林里,只有风穿过树叶的声音。
植物园是在2007年6月9日“关张”的。此前5年,三峡地区珍稀植物大都被抢救性移栽培育在这里,它们来自库区淹没带。库区蓄水完成后,这些在地球上延续了百万年的珍稀植物,将在它们原来的栖息地彻底消失。
所以在植物学家看来,这个园子是“三峡珍稀植物避难所”、“中国植物物种基因库”。
但这抢救性的5年,是惨淡经营的5年。尽管向秀发耗尽家财,尽管包括3位两院院士在内的一批中国顶级植物学家奔走呼吁,尽管总理温家宝在2005年即专门对此作出批示,也未能使这个“避难所”起死回生。
从水产商到植物狂人
2003年6月,三峡库区开始蓄水。当陆地渐渐沉入水底时,人可以迁移,动物可以逃避,“只有植物,既没有嘴喊救命,也没有腿跑。”中科院植物所首席科学家李振宇说,“我们必须帮助它们逃生。”
疏花水柏枝、荷叶铁线蕨、中华蚊母树、川鄂新樟……由于逃脱了远古时代冰川的袭击,50余种三峡地区特有珍稀植物由此保存下来。按照《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名录统计:在8种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中,三峡库区占3种;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59种,三峡库区有22种;三级222种,库区有24种。此外,库区还生长着大量百年以上古树名木,被称为“中国植物资源战略基地”。
而在蓄水后,需抢救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将近300种。
“迁地保护,是挽救三峡珍稀植物的惟一办法。”李振宇说。早在1998年,他就和国家林业局生态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李建文,联合发出了迁地保护建议书。
当建议书被业内人士传阅时,当时还是水产商人的向秀发偶然路过重庆巫山县。他看见施工队伍沿江清库,人们开着推土机、带着砍刀和锄头,逐一铲平树丛。
当时,向秀发承包着一个数百亩的大水库养鱼,每年收入至少三十万。1998年10月,他跑生意路过北京,想到在巫山县看到的情境,这个平时喜欢搞点盆景根雕的人突发奇想跑到了中科院植物所。
向秀发第一次见到首席科学家李振宇。想象中的“大专家”没有架子,而对一个商人关心植物表示出极大的兴趣。李振宇带着向秀发去了北京植物园,他走在前面,用带福建口音的普通话“像背书一样”,滔滔不绝地讲解着路过的植物;向秀发则跟在后面,“完全被李老师的讲解震住了,完全被那些奇特植物吸引了”。
两个生活轨迹本无交叉点的人,最终谈到了三峡植物保护。李振宇从第四纪冰川讲起,一直讲到疏花水柏枝最后的栖息地。
李振宇语气沉重,向秀发似懂非懂。他问:搞个园子,把珍稀植物都保护起来怎么样?李振宇不禁哑然失笑,“一个植物园一年投入要上千万,公益性项目只花钱不赚钱,你怎么搞?”
“回到家后,他一个星期没下楼。”妻子吴石英回忆,“也不见任何人。”
向秀发此后只向一位密友谈起过,那时他在做这辈子最艰难的选择。“他对我说,一个人活一辈子,要做出点事才能留名。”这位密友回忆。
最终,向秀发给李振宇打了电话:“我要搞个植物园,把三峡的珍稀植物全部救了!”
谁也劝不住向秀发。他又经人介绍认识了中科院植物所客座教授、重庆药物种植研究所研究员刘正宇,以及中科院武汉植物所研究员金义欣。他拜他们为师,学习植物知识。从2000年开始,向秀发跑遍北京、上海、武汉、深圳,考察了各地植物园。在深圳仙湖植物园,成片的苏铁开出金黄色的花,向秀发至今也难忘那种“陶醉”。
这个军事经济学院路桥专业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开始一本一本的啃专业植物书籍。亲友都觉得他疯了——他们不知道,这只是开始。
与蓄水上演“生死时速”
2002年,植物园选址确定在万州五桥。“一年多时间,我们被他拉着跑遍了库区,”年过古稀的中科院武汉植物所研究员金义欣回忆,“五桥地处库区核心地带,自然生态良好,气候地貌符合三峡植物生长要求。”
在专家们的影响和向秀发的运作下,2002年8月,当时的重庆市计委支持植物园立项。国家林业局专项拨款313万元,作为植物园初期建设经费。“这是当时惟一专门抢救移栽三峡珍稀植物的园子。”李振宇说。
珍稀植物园由重庆金园珍稀植物培植有限公司担任项目法人,这个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向秀发。
和植物园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的,是抢救性移栽三峡珍稀植物。2003年,一期蓄水就要启动,他们在和蓄水线赛跑。
疏花水柏枝——生长在江边沙夹石地,将被全部淹没。2002年,从巫山段江心岛移栽。这种从喜马拉雅山脉辗转千年才栖息于三峡地区的奇特植物,最终落脚于珍稀植物园。
荷叶铁线蕨——铁线蕨科最原始的类型,在亚洲大陆仅见于三峡,却与大西洋亚速尔群岛产肾叶铁线蕨、非洲中南部细辛铁线蕨同属一个种群。对研究该种的亲缘关系以及植物区系、地理分布均有重大的价值。2002年从万州武陵移栽。
崖柏——1892年法国植物学家从三峡首次采集到标本,此后再未发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灭绝,成为我国植物研究的空白。2003年,采集于城口大巴山并栽培成活。
还有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桫椤,高达20米的紫薇,世界已知胸径最大的黄连木古树,极为罕见的巨型十大功劳木……众多珍稀植物或古树名木,从绝壁或深沟被移栽。“在2003年一期蓄水前,我们就抢着迁移了现在园里大部分植物,”向秀发说起来无比自豪,“我比蓄水线跑得快!”
但他们也并不总是跑赢,在据国外文献记载有“丰都车前”的一个江心岛上,向秀发和专家们4年间前往寻找三十多次,但最终没能找到。当江心岛最终被淹没,向秀发只能黯然喟叹。
2002年,在迁移绝壁上的十大功劳木时,向秀发被滑脱的树干打断两根胸肋;2003年,他在巴东被竹叶青蛇咬伤,虽经当地医生及时救治抢回性命,但一根食指残废;2004年,向秀发又在野外考察时跌落山崖,昏迷数日后救回性命,一根小指残废。
“老向是在以狂热的态度抢救植物,”一位长期采访向秀发的记者分析,“在对待自己认定的事业上,他是个偏执狂。”
13、“限改令”当成排污护身符 当地政府听之任之?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06月2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921382.html
相关新闻:
我们的耻辱 “最受伤长江”谁埋单?
长江登全球“最受伤大河”前十 4问题最伤河流
长江承受中国60%的污染 面临干涸危险
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 长江劲吹“石化风”
长江荆州段多家造纸企业长期违法将生产废水直排长江,严重威胁下游饮用水取水安全。今年3月,荆州市启动了“造纸行业专项治理”,要求这些企业限期内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达标排放,否则将被强制关停。然而记者调查却发现,在“限改令”发出后,造纸企业排污行为不减反增,且日益公开化。
▲“宏云纸业”的排污口隐藏在水面以下,但排污口附近的江水明显变色,面对露出马脚的排污行为,“宏云纸业”副总经理黄家材无言以对(6月22日摄)。
荆江河段造纸企业大排污
荆州“宽宏纸厂”是一家1988年成立的国有企业,2002年改制为民营企业,每年排入长江的污水达到160万吨。6月21日记者实地调查看到,从该厂区内伸出的直径约50公分的黑色钢管,在地下绵延四五公里至长江堤脚后,横穿大堤通入长江。钢管内不断传出水流声,并有硬物与管壁撞击产生的声音。当晚10时,记者来到厂区,还未进门,纸浆发酵产生的恶臭就扑鼻而来,厂区内灯火通明正紧张生产,但治污设备却闲置且锈迹斑斑。
在“宽宏纸厂”排污管道下游几公里江段内,是荆州城区3个自来水厂取水点,其中规模最大的郢都水厂取水点,距这一排污管仅2公里。周围群众告诉记者,前几年“宽宏纸厂”的排污口就在江边,白色泡沫浮在江面绵延几百米,恶臭难闻,群众反映强烈。纸厂就把排污管用黑橡胶管延长并沉入江中,一直伸到6公里以外的长江江心,那里水流湍急,污染可以被迅速稀释。
荆江段另一排污大户“宏云纸业”,厂区紧邻长江柳林洲江段。由于正值长江涨水期,设置在江边的排污口被淹没在水下。6月22日,记者在九号码头一艘趸船上观察,股股褐色暗流,像黑色“蘑菇云”一样翻涌而出,在江面呈盘状扩散开来,与上游江水形成鲜明对比。居住在趸船上的工人告诉记者:“每天淘米洗菜都需在长江取水,但这里日夜都冒出污水,所以只能趁纸厂中午短暂停工期间,取水备用。”
据了解,从今年3月份开始,荆州市就启动了“造纸企业专项整治”,要求用两年时间,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污染严重的小规模造纸企业关停取缔。记者调查的几家纸厂都在限期整治名单内,它们为何敢于顶风排污?
14、变味的“皇家园林”:当避暑山庄遭遇地产商
来源:新华网2007年06月2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922234.html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和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寺庙建筑群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外八庙)”,以其秀美风光和深遂的历史价值,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八方来客。盛夏来临之季,记者却发现,这个天然避暑胜地的旅游景区正面临着房地产开发等商业性侵蚀的尴尬境地,加上人为和自然损坏等原因,使得清代皇家园林寺庙文物保护令人担忧。
现代豪宅紧逼世界文化遗产
近日,记者驱车沿承德城区武烈河段前行,与往年不同的是,河对岸避暑山庄巍峨的宫墙、墙内的绿树红瓦和山庄高高的山峰古塔等,都被河边一片狭长的现代豪宅挡得严严实实,其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这片位于避暑山庄与普乐寺、安远庙、溥仁寺、罄锤峰之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理位置的房地产项目,打出了"世袭湾畔,生态富人区"的口号。
记者从该项目售楼处一份楼盘宣传册上看到,"……与避暑山庄隔武烈河相望,位于山庄与外八庙景区之间……承武烈河之韵,载棒槌山之秀,融自然山水为之契合,外围形成了以武烈河、棒槌山为天然屏障的自然风景区。300年皇脉山水萃取一栋传世豪宅。"然而,市文物局及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两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却说,他们曾多次试图阻止这一项目,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开发商竟无视停工通知和专家、市民的反对,继续上马。
记者查阅到2003年经省政府批复的《避暑山庄及外八庙风景名胜规划》,武烈河两岸区域被划定为二级保护区。按照规划,二级保护区为严格控制区,应努力恢复历史环境原有风貌,不得再修建新建筑。旅游桥至规划的安远庙桥、武烈河两岸应控制各种城市建设,保证安远庙、普乐寺、棒槌山和避暑山庄在空间上的呼应关系。"文物局一位干部说,该房产项目切断了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的整体联系,空间的整体美感几乎没有了!
河北省文物局一位主要领导说,这是一起严重违规的项目,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曾多次下达停工通知,建设部也曾派人专门进行调查,但几乎无一奏效。在山庄附近随机采访时,多数市民认为,房产开发商成功进逼避暑山庄,是一个危险的开头,以后可能的大量开发将对风景区形成全面包围之势。在这样的地段盖住宅楼,其价格超出承德其它普通住宅的好几倍,独栋别墅甚至高达几百万,真不知道这背后是谁发了财!
15、“三江并流”能否抓住最后机会?
来源: 南方都市报2007-06-28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shiping/200706280352.asp
■中国观察之汪永晨专栏
世界遗产“三江并流”再次遭到“黄牌”警告。日前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告知有关方面:如果“三江并流”明年仍得不到有效整治,“世界遗产”的称号很可能被吊销,“希望中国享有世界遗产的地方政府都能从‘三江并流’中认识到,成为世界遗产更多地意味着承担责任和兑现承诺,远不仅是享受旅游收益,可以随意开发那么简单”。
“三江并流”自从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以后,这样的“黄牌”警告已经吃了多次,在几次世遗大会上都面临着吃“红牌”的危险。为什么?正如本次大会上专家所说,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应该是原因之一。早在2005年8月,我国90余家民间组织和450余位个人曾联名提请审批部门在做出决策之前,公布怒江相关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但至今还在等待中。
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指出:“水电开发的勘探活动在怒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大坝建设启动,必将对它的美学价值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样一条自然流淌的河流会变成一系列水库。”会议要求中国政府在2007年2月1日前提交一个报告,明确对遗产地边界的调整,包括提供一个地质学的地图,关于当地开矿情况的详细信息,说明最终批准建设的大坝是否符合世界遗产地保护的标准,特别是对三江并流价值的完整性产生的影响。但公众对这份报告的内容并不知情。
一年来,有关“三江并流”的消息见诸公开报道的有:2006年11月8日,云南省代省长秦光荣说云南省在加快水电产业建设的同时,也要促进移民的脱贫致富和经济持续发展。但在这样的开发中,有关部门是如何兑现对世界遗产应尽义务和责任的,公众不得而知。
今年3月7日新华网报道: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说,怒江水电站的开发并没有整个流域的规划报告。由于处理环境、生态等问题有各方面的意见,目前正在制定全面的综合报告。规划报告和环评报告是否都有公众参与的部分,利益相关群体连知情都不能保证,其声音又怎能被决策者听到,自然与公众的利益又如何得到保护呢?
3月13日,《上海证券报》报道“华电集团开发怒江和金沙江中游水电资源的步伐正在加快。”这条消息就更奇怪了,金沙江、怒江是否进行了环评?环评是否通过?在完全没有公示的情况下,“开发的步伐正在加快”是什么意思?
至于没有进行公开报道的消息则有:今年春节后,一位在怒江做了九个月研究的博士生问怒江州政府的领导:怎么解决目前水库移民遇到的问题?得到的回答是,将从发电后的每度电中为当地人争取补偿。如果国电不答应这一要求,他们将找其他水电公司进行怒江水电开发。就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向中国提出“黄牌”警告的时候,当地人说怒江“水电站的前期勘探热闹极了”。
明年的世遗大会,中国被要求“必须为在怒江中游建大坝等工程可能对‘三江并流’带来的环境破坏,作一份完整的科学的评估报告。对‘三江并流’附近的每一个工程计划都及时公开透明地公之于众”。我们能做到吗?“三江并流”的命运,掌握在谁的手中?中国能抓住最后的机会吗?(作者系知名环保人士)
16、一江难洗众污
来源: 钱江晚报2007-6-28
http://www.h2o-china.com/news/49706.html
闹得沸沸扬扬的无锡太湖蓝藻事件刚过去不久,位于合肥市和巢湖市之间的巢湖也断断续续出现局部蓝藻,面积最大时达到数平方公里。6月25日,安徽省水利部门打开凤凰颈排灌站闸门,引长江水入巢湖。滚滚长江水以每秒100立方米的流量流入西河,经过近百公里的河道,最终进入巢湖,将为巢湖水质改善起到积极作用(6月27日《钱江晚报》)。
笔者的家乡在长江中游的一座小城,我们这里解决湖泊污染的办法,也是“引江入湖”,也就是在每年夏季开闸放水,用长江水改善本地湖水的水质。
“引江入湖”就可以解决水污染吗?我看未必。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最新统计表明,长江流域省界断面水质劣于三类水的比例,由上世纪末的两成上升到目前的接近一半。如果说长江委的介绍太过于专业,另一组数据则更能说明问题:沿岸90%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农药、化肥、生活污水直排江中,1秒钟污水排放量达3吨,年均污水排放量256亿吨;长江干流60%水体遭遇不同程度污染,危及沿江500多座城市的饮用水。
一旦这条中国最大的、贯通多省的母亲河也被污染得像太湖、巢湖一样臭不可闻,那些期待“引江入湖”的人们又该从何处引水,以救众湖之急呢?
上述道理,乃至如何才能真正治理好巢湖、太湖等众多湖泊,各地政府及大大小小的利益相关方,其实皆心知肚明,真正难以割舍的就是各自的眼前利益。并非耸人听闻,真要避免水污染危机,最根本的先决条件是,果断减缓流域内的工业、养殖业和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腾出时间施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反之,照此下去用不了多少时日,人人都会拥有半汪湖水却个个都成为涸辙之鱼。■殷祚桂
17、多年治理多次无效 污染反弹为哪般?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6月28日潘少军
http://env.people.com.cn/GB/5921711.html
虽然经过多年治理,太湖今年还是暴发了大面积的蓝藻,造成饮用水污染,人们又一次领教了污染反弹的厉害。
就概念而言,污染反弹指的是某地原有污染经过治理,情况大有好转,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污染又起,甚至变本加厉。分析污染反弹的原因,有人认为是问责缺失造成,也有人认为是地方保护主义作祟,还有人认为是结构性污染而致……
听起来都有道理,笔者要说的是,污染屡屡反弹,在于多方利益在治污博弈中,各自找到了转移治污风险和转嫁环境成本的新途径。
对于某些地方政府而言,把治污风险转交给下一任,是最“讨巧”的举措。真正“关停并转”污染企业,会减少当地GDP,影响任内政绩,同时也会造成失业,处理不好会增加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如此应对,如关掉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企业,能向各方有所交待就行;让停产的小企业简单合并,形成表面上的规模,既符合“上大压小”的产业政策,也能将整体产量再次提高而不显山不露水。比较难办的是让企业转产,因为不可能立竿见影,这种情况下先把口号喊出来,实际操作中能走几步是几步。这样一来,单个看治污达标了,总体看排污量却增加了,而当这个地方的环境容量被慢慢突破,污染再次集中暴发时,当年的主要领导常已另有高就,事不关己了。
对于某些地方环保部门来说,吃的是当地的“财政饭”,戴的是当地的“乌纱帽”,治污风声紧,就让排污企业暂时停产整顿;风头一过,对再次上马的排污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格,最终只能使治污成果打水漂儿。
那些污染企业呢,则耍起了小聪明。治污就得增加生产成本,于是这些企业会适当“安抚”当地百姓,让他们进厂就业,或交付一定的污染赔款;同时游说当地政府,强调企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大讲自身困难,大表治污决心。如此态度,自然给人好的印象,再排污时就不会引起大的反响,而污染却日益累积,终至再度暴发。
由此看来,要治污染反弹,就得完善治污长效机制,堵住转移治污风险和环境成本的漏洞。让治污责任牢系在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身上,不管相关领导走到哪里,责任始终相随。出现一次污染反弹,弹掉一批责任者的“乌纱帽”,看谁还敢放任污染反弹!
18、欧美无法立足 大排量豪华车改在中国跑马圈地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7年06月2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922522.html
“似乎一夜之间,我们小区里的豪华车又多了许多……”如今,一场豪华车的浙江市场争夺战打得正酣。对于这种现象,业内人士称,浙江是中国的沿海发达地区,消费水平领先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更多的人会选择那些中高级轿车,SUV(一种大排量的运动型轿车),甚至一些顶级的豪华车(《钱江晚报》6月27日)。
其实不仅在浙江,在整个中国大排量豪华车的销售都很火。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去年我国SUV累计销量228695辆,其中4成左右的市场被进口豪华SUV所垄断,月均进口SUV已达7000辆。其中,奥迪Q7和福特、路虎等豪华SUV的销量都实现了近100%的增幅。
作为一个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大排量豪华车已纷纷进军中国。那么,在真正富裕的欧美国家,情况又如何呢?从去年开始,欧盟与美国开始制定更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欧盟环境委员会专员斯塔夫罗斯·季马斯建议通过立法手段,出台控制乘用车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正式法案,以迫使厂商生产更加节能的小型汽车,并召回一些包括SUV、大排量轿车和MPV在内的大排量汽车。
从英国到法国,再到荷兰,许多国家都针对SUV颁布了禁令,对其征收高额税款,或者倡议民众不要购买这种车型。比如,法国巴黎市副市长德尼·博潘公开支持将SUV从巴黎市区清除掉;意大利正在讨论是否每年对SUV车主征收1000欧元的费用;荷兰阿姆斯特丹市政府也考虑利用不给停车位的方式,拒绝四轮驱动车进入市区——正是由于政府的严格限制,许多大排量豪华车无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立足,只好纷纷改在中国跑马圈地。
与此相对应的是,虽然我国也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鼓励发展经济型环保汽车,反对发展高污染、高能耗的大排量汽车,但除了出台新消费税,却一直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和措施。众多的官员、明星、企业家等公众人物,也依然是这些车型的主力消费群,并持续引导着消费潮流。君不见,在公务用车市场上,汽车厂商常常为了一单生意挤破了头,他们之所以不遗余力,看好的不仅是多卖出几辆车,更看好由此带来的巨大品牌宣传效果。在商家眼里,能在公务用车市场上站稳脚跟,就意味着俘获了大众市场。
汽车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减少资源浪费,二是减少污染,最明显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减小汽车的尺寸和排量。笔者认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部门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号召上,还应当制定出一系列与个人经济利益有关的奖惩措施,以应对SUV等“油老虎”的肆意挑衅。
当然,在国家限制大排量汽车的相关政策还很不完善的当下,向大排量汽车说不,政府官员等公众人物的率先垂范,就显得尤为必要。(童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