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7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环保总局命名6家企业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
2、调查显示:我国地厅级公务员最关心环境问题
3、水利部专家称南水北调成本太高
4、我国稀土资源损耗严重 专家呼吁出台保护措施
5、联合国报告:2005年二氧化碳浓度创新高
6、湖面干了鱼儿少了鸟儿走了 鄱阳洞庭齐喊“渴”
7、贵州遵义磷肥厂违法排污已威胁60万人饮水安全
8、全国对口支援三峡重庆库区无偿资金近16亿元
9、三峡工程建设者:任期有限 责任无限
10、三峡库区156米水位蓄水后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11、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实现禁牧4200万亩
12、黄河上游遭遇历史异常“干渴”之年
13、广东深圳:未经环保审批最高将罚百万
14、黑龙江省松花江沿岸化工企业启用事故池
15、世界濒危鸟类卷羽鹈鹕飞临黄河三角洲
16、停了造纸厂又开化工厂 招商引资难就不管环境?
17、别建了地方的电站丢了中国的风景
1、环保总局命名6家企业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6年11月0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008055.html
国家环保总局近日正式命名陶氏化学(张家港)有限公司、常州东芝变压器有限公司、金龙集团大石桥市金龙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欢喜岭采油厂、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和仪征双环活塞环有限公司6家企业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至此,全国已有38家企业获得这一企业在国内环保方面的最高荣誉。
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命名的陶氏化学(张家港)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模范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坚持持续改进的方针,积极实施清洁生产,企业在能耗、物耗方面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有些企业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先进水平;不断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优于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要求;高度重视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工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并建设或配备了相应的应急设施和装备;主动公开环境信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创建和谐社区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这位负责人说,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企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措施。今年以来,创建活动逐步深入。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都制定了“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工作计划”,并向环保总局推荐了160余家企业作为备选单位。江苏、山东、宁夏等省(自治区)纷纷出台激励政策,调动了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环境行为的积极性。环保总局将会同各地环保部门加强对企业创建工作的指导,严格考核,同时进一步完善创建环境友好企业的指标体系和激励政策,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雪琳)
2、调查显示:我国地厅级公务员最关心环境问题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6年11月0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006991.html
一项报告显示,我国地厅级公务员目前最关心环境污染问题,其次是新发明、新技术和科学新发现。
在日前召开的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上,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程萍女士公布了“中国地厅级公务员科学素养调查及对策研究”科研报告。
报告显示,我国地厅级公务员最期望通过科学技术解决的首先是环境保护问题,其次是癌症及常见病的治疗。39.1%的地厅级公务员期望科学技术能够在政府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水平与执政能力。
针对“一个新项目如果上马,会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会使周围环境遭到破坏与污染。您审批时持怎样的态度?”这一问题,有65.9%的人选择“研究该项目方案是否可以改进,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或者制定相应的控制污染措施后再作决定”;有29.7%的人“不同意上马”;“同意上马”的人只占2.6%。选择“上级怎么说,我怎么做”、“提高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染都重要,因而无所适从,干脆多数人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和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数比例之和为1.7%。
这项调查采用了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米勒标准,从2004年全国44万名地厅级公务员中进行抽样,包括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部门厅局级领导,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市长、副市长,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事业单位的领导。(马俊岩)
3、水利部专家称南水北调成本太高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11月07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11-07/065711444417.shtml
水利部专家:水价扭曲将“作废”“南水北调”
多位专家昨日在深圳表示,我国目前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偏低,资源价格与终端价格的比价很不合理,这将极大损害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河昨日在“循环经济与水价政策”论坛上表示,完整的水价应该包括资源成本、供水工程成本以及环境成本三个部分。其中资源成本表现为水资源价格或资源水价,目前是通过水资源费的形式体现。
黄河说:“近年来各地水资源费标准不仅绝对水平低,而且与各地水价相比,比重偏低,比价关系不合理。”
根据2005年水利部对全国水资源费征收状况的普查,仅有北京市水资源费占综合水价比重超过20%,鲁、甘、晋、苏等省在10%~20%之间,其余省市比例均低于10%。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从长江调水的成本远高于受水区开发当地水资源的成本,如果水资源费在水价中比重太低,甚至只体现工程价,讲究“实惠”的使用者势必继续掠夺式开发当地水源,而不用北调的江水。“扭曲的价格将导致扭曲的资源配置。”黄河说。
“完善水资源费征收制度,主要是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并提高其征收标准。”中国价格协会副会长张卓元这样认为。
据了解,1991年以来,北京市的自来水价格经过多次调整,已从每吨0.12元提高到3.7元,是全国各城市中的最高水价。但据预计,到2007年南水北调到北京时,水价要提高到每立方米7元。
4、我国稀土资源损耗严重 专家呼吁出台保护措施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11月0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005503.html
记者近期在“稀土之都”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我国稀土资源消耗很快,资源浪费严重,专家呼吁尽快出台保护措施。
我国是世界头号稀土资源国。近年来,国家采取治散、治乱等措施,整顿稀土资源开发秩序,但眼下我国仍有开采、冶炼等各类稀土企业近100家,布局散,资源耗费、损失严重。
据包头稀土研究院原院长马鹏起介绍,白云鄂博矿累计探明的稀土工业储量为4350万吨。自1958年开发以来,随铁矿采出的稀土资源至今已达1250万吨左右,实际利用的仅有120万吨左右,利用率不足10%。
低端产品出口增加也加剧了稀土资源流失。目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稀土矿大多限产、停产,转而从我国进口。
有专家经统计分析后认为,考虑到环境保护、开发成本等因素,目前我国尚未开采的稀土工业储量仅剩27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现存工业储量的31%。如果按人均计算,我国早已是稀土资源贫乏国家。(任会斌)
5、联合国报告:2005年二氧化碳浓度创新高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6年11月0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009449.html
世界气象组织(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上周发表声明称,2005年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达到历史新高,且呈持续上升趋势。
测量数据显示,去年全球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的平均浓度突破了历史纪录,预计今年还将增加,世界气象组织气候专家盖尔?布罗滕(Geir Braathen)说。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氧化亚氮和二氧化碳(浓度水平)开始稳定。”布罗滕说,“看起来,在可预见的将来,它还将按照目前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
去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了0.5%,达到379.1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氧化亚氮浓度达到319.2ppm,比2004年增加了0.19%。另一种温室气体甲烷的含量自去年以来较为稳定,布罗滕说。
水蒸气是最常见的温室气体,紧随其后的是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来自自然界及施肥、烧荒和工业排放,还有甲烷——来自湿地及其他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世界气候组织在声明中说,自18世纪末期以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35.4%,主要是人类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
科学家表示,化石燃料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已经使地表温度在过去100年中平均上升了1摄氏度。
英国政府上周发布的一项报告也警告说,如果不加以控制,全球变暖对世界经济的破坏程度将与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时期不相上下。
世界气候组织称,其发现是基于在日本搜集的44国出版资料整理而成的。这一发现正好在《京都议定书》支持国的第二次会谈之前公布。此次会谈将于11月6日至17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旨在抑制二氧化碳排放,阻止全球变暖。
布罗滕说,去年才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要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还需假以时日,各国也需付出更多努力。“要真正稳定二氧化碳的浓度水平,我们需要采取比目前《京都议定书》更为激烈的措施。”他说。 (陈丹)
6、湖面干了鱼儿少了鸟儿走了 鄱阳洞庭齐喊“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11月0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005552.html
图为洞庭湖干裂的湖床。
■鄱阳湖面仅剩几条蜿蜒的水道,洞庭核心区出现湖床干裂
■专家建议应建立像应对洪水一样应对低水位的预警机制
本报南昌11月6日电 记者刘建林报道:水位下降,洲滩裸露,水流归槽。近日,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水位,往日宽阔的湖面仅剩几条蜿蜒曲折的水道,呈现“枯水一线”自然景观。截至10月31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仅9.95米,比正常年份低1米。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江西省的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鄱阳湖还是长江仅存的两个通江的天然湖泊之一,它像一个歪脖子的葫芦,悬挂在长江上。以湖岛松门山为界,北(西)部是葫芦上部,为入江水道区,南(东)部是葫芦下部,为宽阔的主湖区。
据专家介绍,近几年鄱阳湖水位连续出现偏低的状况。近两年是鄱阳湖30―40年来水位最低的时期之一,而且出现一个新的变化,那就是枯水位出现的时期提前,以往一年最低水位出现在冬季1―2月份,而现在出现在秋季10―11月份。
鄱阳湖出现水位偏低的情况及其原因与长江流域雨量偏少有关,特别是夏秋时节降雨偏少,出现伏秋旱;今年长江未出现明显的汛期,水位一直偏低,致使鄱阳湖水位提前下降。
专家分析,鄱阳湖水位目前虽然降到了较低的位置,但仍然维持在较稳定的状况,主要河流尚未出现供水紧张的情况。这是因为江西多年来建设了各类水库9268座,总库容达到280亿立方米,不仅大大缓解了今年严重的旱情,也为5大河流和鄱阳湖提供了必要的水源,缓解了鄱阳湖水位下降带来的供水等问题。
本报长沙11月6日电 记者贺广华报道:今年秋天,洞庭湖特别“口渴”,湖区大面积干涸,水位连创历史同期新低。11月5日14时,洞庭湖城陵矶水位为22.71米,并且还在继续下降。据岳阳市水文部门介绍,洞庭湖今年的最高水位与往年差不多,但退水速度比往年快许多,现在刚进11月,洞庭湖水位已经退到了往年冬季枯水期的水位。
据湖南省地质研究所教授童潜明分析,两大原因导致入秋以来洞庭湖水位急剧下降。其中,气候应是主因。自8月份起,湖南省一直是晴热高温天气,洞庭湖区域降水量严重偏低,湘资沅澧四水流域也持续少雨,导致洞庭湖水位不断下降。长江上游来水减少是另一原因。今年四川、重庆等地干旱严重,长江上游来水大大减少。水文部门预计,这样的低水位要到明年3月份才能明显好转。
前不久,湖南省人大环资委办公室副主任刘帅一行考察东洞庭、南洞庭、西洞庭三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让他们揪心的是,这里的许多地方如同一片干裂的荒漠和戈壁,鹭鸟遍寻无着。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蒋勇介绍,11月是候鸟迁徙南来的季节,但今年来这里过冬的鸟儿比以往少了。现在大部分洲滩干涸开裂,候鸟来了,也没有食物和栖息地,最终只能离去。
11月份对于洞庭湖的渔民来说,应该是捕捞作业的黄金季节。可如今湖区却难觅渔民踪影。东洞庭湖渔政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由于大片水域干涸,目前已有2100户渔民的渔船搁浅受困,2/3的渔民已无业可作。
此外,洞庭湖水位走低,使得湖区农业受到影响,不少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位于洞庭湖西岸的益阳市,今秋靠湖水自流灌溉的传统做法受阻,近4万亩农田出现干旱,其中南县、沅江的部分地方还出现了生活用水困难。
长期关注研究洞庭湖的专家高碧云认为,低水位是近几十年来首次出现,其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影响可能丝毫不亚于洪水,但却容易被忽视。政府应尽快建立像应对洪水一样应对低水位的预警机制。
7、贵州遵义磷肥厂违法排污已威胁60万人饮水安全
来源:新华网 2006年11月0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11/07/content_5298637.htm
新华社贵阳11月6日电(记者李忠将)贵州省环保局环境新闻中心日前向新闻媒体通报,贵州省遵义市磷肥厂长期违法排污,威胁着全市60万市民的饮水安全。
贵州省环保专项行动督察组近日执法检查时发现,遵义市磷肥厂长期运行违法生产线,违法排污,生产排放的烟尘、污水影响着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督察组检查发现,这个厂污水沉淀池紧靠着遵义市饮水源上游的洛江河岸,遵义市环境检查支队负责人说,一下雨,沉淀池的污水就漫出来流入洛江河,威胁着洛江河两岸居民的饮水安全。
这家磷肥厂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遵义市环境检查支队负责人介绍,这个厂两条硫酸生产线都属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线,其中一条硫酸生产线长期违法生产。磷肥厂硫酸生产工艺中的高位酸库、硫酸槽已被严重腐蚀,一旦出现酸库泄漏,上百吨浓硫酸将直接排入洛江河,可能导致恶性污染事故。
据了解,近两年来,各级环保部门曾立案查处该厂违法排污行为12起,罚款12.5万元,但这个厂仍有部分罚款未缴。这个厂的污染问题已引起贵州省政府的重视,目前已被列入贵州省挂牌督办企业名单,对其督促治理。
8、全国对口支援三峡重庆库区无偿资金近16亿元
来源:新华网2006年11月7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0375
新华网重庆11月7日电(记者张桂林)记者从重庆市移民局获悉,对口支援三峡移民工作开展10多年来,全国对口支援三峡重庆库区各类无偿资金近16亿元。国家各部门和各省市还积极支援三峡库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和产业发展。
据重庆市移民局统计,截至2006年9月,全国对口支援三峡重庆库区各类无偿资金(含物资折资)近16亿元,援建希望小学341所以及一大批公益项目。实施对口支援经济合作项目1200余个,到位资金158亿元。为库区培训各类人员10多万人次,接收库区劳务工12万多人次。
10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三峡库区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倾斜和重点支持。“十五”期间三峡重庆库区的渝万高速公路、万州机场、渝怀铁路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投入使用。
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国家支持重庆库区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为重庆库区绿化带工程完成造林35万亩。
全国各对口支援省市也积极支援三峡库区。上海、山东、江西在内的11个省市安置重庆库区农村移民9.5万余人。
9、三峡工程建设者:任期有限 责任无限
来源:光明日报2006年11月7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0374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一路走来,顺利地进入了建设的最后阶段。2006年10月27日,三峡水库实现初期蓄水156米目标,标志着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初步形成,三峡工程进入初期运行阶段,并开始全面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等巨大综合效益。在三峡工程建设逐渐接近胜利之时,奋战在三峡工程工作岗位的专家们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在日前召开的“三峡工程建设技术与管理”工程科技论坛上,他们纷纷表示:“越是在接近胜利的时候,越要克服松懈和麻痹思想,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风险与挑战”。
钱正英:对三峡工程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负责到底
1992年4月3日,在七届人大五次全体会议上,出于对“只有以三峡工程调节川江洪水,才能保持长江长治久安”的共识,代表们以超过2/3的多数通过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今天,随着三峡工程的顺利实施,这一决策的前瞻性与正确性愈发地凸显。“纵观长江中游人与河流的发展史,我们只能求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江河演变中争取主动,使人与长江和谐发展——这也是修建三峡工程最本质的意义。”作为当年三峡工程论证的主持人之一,钱正英见证了三峡工程的起落浮沉,对于这项工程,她自然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1986年春,在听取有关同志的可行性汇报后,邓小平同志说:“如果技术经济上都可行,那么‘上’有政治问题,‘不上’也有政治问题,‘不上’的政治问题更大。”对于这段话,钱正英这样分析:“小平同志的指示分清了两种责任——业务工作者的责任是保证技术经济的可行性,政治家的责任是实现技术经济的可行性”。“三峡工程建成后,技术经济可行性还需要长期地经受历史检验,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认识。作为业务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对三峡工程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负责到底,将以无限负责的态度,继续努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钱正英坚定地说。
李永安:用“四个一”的理念指导水电开发
作为中国三峡总公司的总经理,最令李永安感到欣慰的,不是频频传来的工程建设捷报,而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三峡工程涉及能源、水利、交通、生态环境、移民、土地、林业等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要解决一系列重大复杂的技术问题,还需要实现科学高效的工程组织管理;不但要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要处理好库区百万移民等重大社会问题。在不断摸索和总结中,三峡工程的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一”的水电开发理念。何谓“四个一”?对此,李永安的解释是:“第一个‘一’是建好一座电站,要精心设计、施工,全面发挥枢纽的综合效益;第二个‘一’是带动一方经济,通过水电开发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三个‘一’是改善一片环境,实现保护与开发双赢,建设环境友好型工程;第四个‘一’是造福一批移民,以水电工程建设带动移民脱贫致富,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生活逐步能提高’的目标。”“‘四个一’的水电开发理念来源于三峡工程,是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下对三峡工程建设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李永安强调。
曹广晶:对于环保而言,三峡工程刚刚开始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形势,如何尽可能地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实现开发与保护双赢,是三峡工程在论证、决策、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一直备受关注的焦点。中国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介绍说,经过长期论证和研究,特别是1979年以来,国内外40多个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密切合作,系统地开展了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研究与评价工作。1992年2月,国家环境保护局组织国内著名专家评审并正式批准了对工程环境与资源影响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的三峡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认为,三峡工程的有利影响主要是:有效控制上游洪水,减免洪涝灾害带来的生态与环境破坏;增加长江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利用水能资源发电可大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库淹没耕地、移民和城镇迁建会加剧已十分突出的人地矛盾;改变库区及长江中下游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条件进一步恶化;沿江部分文物古迹被淹,部分自然景观受到影响……对此,曹广晶等工程专家看得很长远:“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在当年是最完整的,但是时过境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保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工程的进展,对环境方面的影响开始显现。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方面,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枢纽工程的完建并不是三峡工程的结束,对环保而言,也许仅仅是开始”。
10、三峡库区156米水位蓄水后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来源:新华网2006年11月0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11/07/content_5300674.htm
新华网重庆11月7日电(记者 徐旭忠)记者从重庆市环保局了解到,三峡工程蓄水至156米水位后,三峡库区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库区饮用水源地水质无明显变化。
重庆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三峡工程三期蓄水从9月20日开始进行,10月27日蓄水至156米水位,尾水到达重庆市铜锣峡。
重庆市环境监测部门于9月中旬开始,对长江、嘉陵江、乌江共13个断面水质进行了同步监测,监测项目共24项。同时,库区有关区县环境监测站也加强了对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常规监测。
监测结果显示,蓄水前后,库区干流水质保持稳定,蓄水前、蓄水期间和蓄水后水质满足II类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1.8%、59.1%和63.6%,除粪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项目均达标。饮用水源地水质超标的项目也只有粪大肠菌群一项,其余全部满足饮用水源地水域功能要求,蓄水前后水质无明显变化。
为防止大规模疾病的发生,重庆市还加强了对鼠疫、血吸虫病以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监测,目前未发现鼠间鼠疫疫情、钉螺和血吸虫传染源的输入。今年9-10月,库区传染病发病情况比去年同期还下降了16.84%和18.89%。
11、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实现禁牧4200万亩
来源:新华网2006年11月07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11-07/151510436597s.shtml
新华网西宁11月7日电 (记者王宏伟 任晓刚) 记者在三江源地区采访时了解到,三江源生态工程实施以来,通过退牧还草、搬迁禁牧等方式,项目区牲畜减少了35%,4200万亩草场实现禁牧。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区,也是青海省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近三十年来,
由于受全球气候干暖化和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调查显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造成了三江源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对这两种因素的分析表明,从较长的历史时期和较大的空间领域观察,决定生态环境变化的是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背景,而在20至30年左右较短时间内,影响生态环境并使其发生明显恶化的主要原因,则是人类活动超出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据了解,三江源地区目前实际拥有近70万人口,牲畜2200万个羊单位,均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3倍多。正常年份冬春草场超载牲畜50%至60%,按美国的泰勒放牧法衡量,超载2倍以上。
为了保护和恢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自2003年起,中国在三江源地区开始实施退牧还草与生态移民等生态保护工程。
目前,2003年与2004年实施的生态工程已覆盖29个乡、17366户、约8.2万人,已累计完成禁牧面积4200万亩,项目区减少牲畜35%。2005年工程正在组织实施,有望在年内完成大部分建设任务。
12、黄河上游遭遇历史异常“干渴”之年
来源:新华网 2006年11月0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11/07/content_5300684.htm
新华网西宁11月7日电(叶超、戴升)黄河上游遭遇历史上少有的异常“干渴”之年。青海省气象部门的最新监测结果表明,今年黄河上游地区降水量创历史新低,造成黄河上游流量持续减少。
2006年1-10月,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监测到的平均流量为477.8立方米/秒,比历年平均值少237.5立方米/秒,偏少33.2%,偏少幅度成为1961年以来第3位。而在今年5-9月的汛期中,黄河上游平均流量仅为632.4立方米/秒, 比历年平均偏少39.5%,偏少幅度列1961年以来第2位。气象专家指出,今年黄河上游地区降水量属于异常枯水年份。
专家指出,2005年黄河上游流量经过短暂的回升后,2006年又进入偏枯年份。由于近年来黄河上游来水量仍处在偏枯期,黄河流域缺水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有关部门应加强蓄水工作,以降低上游来水不足对工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13、广东深圳:未经环保审批最高将罚百万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6年11月0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11/07/content_5299377.htm
业主将土地或建筑物租给他人建设环境违法项目,需承担法律责任
历经8年锤炼的《深圳经济特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日前正式颁布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建设单位未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评价文件未经审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入生产、经营、使用的,最高可处以100万元罚款。深圳市环保局负责人指出,“条例”设定了严厉的违法处罚,为环保工作走出“执法成本高、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困局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此外,“条例”创新了八大制度,为环保工作由被动、事后、补救、消极方式向主动、事前、预防、积极方式转变提供了科学的法律制度体系,有利于推进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
据了解,“条例”确立的8项制度为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制度、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制度、审批决策专家咨询制度、业主延伸环保责任制度、环境工程技术方案评估备案制度、建设项目工程环境监理制度、污染物强制委托处理制度及回顾性评价制度。
根据规定,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会同市环境保护、贸易工业、规划等部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特区环境保护的需要,制订并发布建设项目产业导向目录;市环境保护部门可以对产业导向目录中涉及环境保护的禁止项目和限制项目制订补充目录。业主将土地、建筑物、构筑物出租给他人建设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禁止建设的项目的,业主应承担法律责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招标、拍卖或者挂牌前,国土部门应当按照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区域,环保部门应当暂停审批这一区域内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或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应当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由专业机构对项目施工过程中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环境敏感区域的污染源单位,污染物排放不能稳定达到排放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的,环保部门责令其委托环保设施运营专业机构代为运行环保设施或者代为处理污染物;对拒不执行的,环保部门可以直接指定专业机构代为运行或处理,相关费用由污染物产生单位负担。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正式投入生产期满一年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有关专业机构进行环境影响回顾评价。
对环境违法行为,“条例”加大了处罚力度。建设单位未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评价文件未经审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入生产、经营、使用的,由环保部门责令停止建设、生产、经营或使用,并按照以下标准处罚:建设项目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建设项目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建设项目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处以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黄慧诚)
14、黑龙江省松花江沿岸化工企业启用事故池
来源:新华网 2006年11月0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11/07/content_5300932.htm
新华网哈尔滨11月7日电(记者 李建平)为防止危险化学品企业发生突发事故时对江河造成污染,黑龙江省松花江沿岸化工企业采取措施加强对事故状态下污染物的处理,日前,第一批15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建设的事故池通过相关部门验收。
去年11月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引发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故,国务院对沿江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安全环保工作提出严格要求。据黑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化处姜子忠介绍,今年黑龙江省有关单位对哈尔滨、牡丹江等地松花江沿岸的危险品生产和销售企业进行了调查,并最终确定对39家企业进行重点监管,要求其中18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建设事故池。
据了解,企业一旦发生事故,事故池可以把污染物——包括为处理事故用的消防水,收集后进行处理,水质达标以后排放。
15、世界濒危鸟类卷羽鹈鹕飞临黄河三角洲
来源:新华网 2006年11月0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11/07/content_5300701.htm
新华网济南11月7日电(记者王汝堂)近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迎来了13只世界濒危鸟类卷羽鹈鹕。据保护区的科研人员介绍,黄河三角洲已成为目前发现的卷羽鹈鹕在亚洲最大的迁徙停歇地。
卷羽鹈鹕有一张长长的铅灰色的扁平大嘴,外貌粗壮肥大,体重10千克至12千克。在迁徙和越冬期间,卷羽鹈鹕栖息于沿海海面、海湾、江河、湖泊、河口以及沼泽地带等,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及山东以南沿海等地。卷羽鹈鹕数量稀少,已被列入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
2005年10月,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曾首次发现2只迁徙的卷羽鹈鹕。今年11月初,保护区科研人员在野外调查,发现了13只卷羽鹈鹕,这使黄河三角洲成为卷羽鹈鹕目前发现的亚洲最大的迁徙停歇地。
据专家介绍,卷羽鹈鹕有两个迁徙种群,西部种群在南欧及中亚繁殖,冬季在地中海沿岸、波斯湾、印度一带越冬;东部种群在蒙古繁殖,到中国东部与南部越冬,在朝鲜和日本偶有记录。
上世纪80年代,长江流域有卷羽鹈鹕的越冬记录,但近几年非常罕见,总数量仅在30只左右,这可能是亚洲东部最后仅存的一群。
16、停了造纸厂又开化工厂 招商引资难就不管环境?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6年11月0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008140.html
原湖北省广水市马坪造纸厂因污染府河,导致中下游数十万居民饮水困难。经省政府反复督促,于2002年4月底彻底停产。然而时隔两年,当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竟然在造纸厂的原址附近又新建了一家化工企业——广水市鑫钼化工公司,厂里排放的粉尘和气体使周边居民叫苦不迭。对此,省长罗清泉极为重视,批示要严肃查处,副省长阮成发微服暗访马坪镇。
鑫钼化工公司以南约20米是有200多户居民的小区,往南约50米是马坪镇中学。对化工厂的污染问题,居民们曾多次要求镇政府执行环保部门的决定,但马坪镇政府一直不予解决。镇长秦峻说,马坪镇去年230多万元的财政收入,化工厂就交了80多万元,今年已交30多万元。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他承认“这是客观存在的”,但又强调“马坪情况特殊,招商引资很难,要给予理解。”
当地居民去年以来就不断向市政府、市人大及环保部门反映。市环保局曾3次下达整改令,明确要求厂方关闭,但厂方仍然我行我素。
10月27日,湖北省副省长阮成发率领省经委、监察厅、环保局等部门负责人前往广水市马坪镇,在事先没有通知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情况下,阮成发率领有关人员直奔广水市鑫钼化工公司。在这家企业门口,鑫钼化工公司的牌子已不见踪影,企业老板没有露面,闻讯赶来的马坪镇镇长秦峻告诉督办组,这家企业已经停产了。阮成发径直走进生产车间,见炉膛内还有明火,他伸手摸了摸炉壁说:“炉子还在保温,难道还准备继续生产吗?”走到车间外,秦峻指着两个锈迹斑斑的金属罐说:“这是企业控制粉尘的设备。”阮成发转身问省环保局副局长周歆昕:“你见过这样简陋的除尘装置吗?”
阮成发立即召集有关市、县的党政负责人进行专题研究。责令市政府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立即关闭企业并做好善后工作,向省政府写出专题报告。阮成发表示,今后企业如达不到环保要求,一律不准上马;已上马的企业,如环保评估不达标,一律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仍不合格,一律关闭。(李飞)
17、别建了地方的电站丢了中国的风景
来源: 新京报2006-11-7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32/2006/11-07/024@004826.htm
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内的马岭河大峡谷,自然风光雄奇险峻、幽美壮阔。峡谷中的大裂缝全长70多公里,最深处有300多米,有“天下第一缝”、“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痕”的美誉。
一个多月前,马岭河大峡谷隆重举行了赵家渡水电站开工典礼,这里将筑起一条103米的大坝。“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痕”很可能将荡然无存“。(《中国青年报》11月6日)要风景,还是要电站,又一次引发争论。黔西南州州长认为电站的建设”将带动黔西南州经济的大发展“,有政协委员则担忧”水电站一旦上马,马岭河峡谷的旅游资源就算完了。“”要风景“,其实质是要”环保“,要”生态“:”要电站“,其实质是要”发展“,要”富裕“。
我们固然不能站在远离自然的都市人角度,去指责当地置绝美风景于不顾,而无视当地的贫困;我们也一样不能一味站在官员的角度,为了彰显政绩而只顾短期效益,无视当地的生态保护。摆在当地居民面前的现实问题是脱贫。当风景和电站不能两全,我们究竟应更尊重当地居民的脱贫意愿,还是更多尊重专家或游客的生态保护意愿?
然而,“风景”和“电站”也许不能两全,但“生态”与“富裕”却并非不可皆得。事实上,电站未必就能为当地居民解决贫困。以赵家渡水电站为例,据报道,这只是一个10万千瓦的小水电站,估计每年能给地方带来400万元左右的财政收入。赵家渡水电站只属于黔西南州,马岭河大峡谷却属于中国,属于世界。
也许马岭河大峡谷这道“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痕”暂时还不能为当地带来400万元的财政收入,但长远看来,马岭河大峡谷良好的生态和令人惊艳的风景,将为当地的旅游经济带来持续的增长点,在效益上,旅游未必会输给电站。更重要的是,电站虽然能给当地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却难以帮助当地广大居民脱贫致富。也许有人会说,电站的建成可以带动当地的高耗能产业,如钢铁、建材等工业。事实上,马岭河地处高山峡谷,既无配套的矿产资源,山区交通不便因而运输成本高昂,更无相应的技术力量和工艺水平,就算电力再充盈,亦是无米之炊。而旅游则既可为当地增加财政收入,也能因游客的到来而带动与旅游配套的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发展旅游的前提就是保护生态,如果没有了这道“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痕”,马岭河大峡谷拿什么来让人“惊艳”?凭那个能为当地带来400万元财政收入的小水电站吗?
报道说,当地居民也为电站的开工而担忧,他们也逐渐懂得了保护生态就是保护金饭碗的道理。我们想问的是,那些执意要上小水电站项目的官员,为什么就不懂得“科学发展观”,不懂得放眼长远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