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6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环保总局污控司:机动车污染致城市频现灰霾
2、环保总局携手鲁环保局捣毁非法生产甲基溴窝点
3、建设部未批准竟擅建项目 天下奇观面临毁灭之灾
4、《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总体顺利
5、水利部:我国未来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6、汪恕诚考察淮河源头
7、40年后无鱼吃?原因:过度捕捞及环境污染加速
8、丹江口9条支流124个排污口 北京未来水源遭威胁
9、皖水功能区达标率仅6成 淮河巢湖污染最重
10、海口擅自开采地下水严重 地下水漏斗不断扩大
11、中广网:“淮河三峡工程”临淮岗工程举行建成仪式
12、黄河小浪底西霞院水库实现大河截流
13、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进入"第二个枯水期"
14、陕西西安:五类污染大气环境行为市民可举报
15、人民网: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有大局观
16、跨国公司成污染大户谁之责?
1、环保总局污控司:机动车污染致城市频现灰霾
来源:新华网2006年11月05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11-05/155511431549.shtml
昨天(11月4日),第五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高峰年会在南京召开的。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副司长李新民在会上表示,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机动车辆的迅速增长,城市空气污染正由煤烟型污染向煤烟与机动车混合型污染转变,一些大中城市频繁出现灰霾天气。
李新民介绍,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3100万辆。由于我国机动车使用的油品质量低,排放水平不高,机动车已经成为大中城市的重要污染源,直接导致城市灰霾天气增加,汽车
尾气污染型城市增多。
李新民说,所谓灰霾天气,是指空气中的氮氧化物、颗粒物的总量大,导致能见度低。他说,2005年,在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多个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重要污染源。2006年以来,我国城市颗粒物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都呈现有增无减的态势。调查显示,北京市的灰霾天气近几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北京市的道路两侧,交通微环境的污染物人均小时吸入量是北京市整体平均的污染物人均小时吸入量的5倍左右,这导致了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李新民表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需要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发展模式。环保部门将加强新生产车辆的排放控制,分阶段达到欧美标准,并强化管理各类型车辆标准的实施。
-相关新闻
我国东部将村村通客车
据新华社消息昨天,第五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高峰年会在南京召开。交通部公路司副司长徐亚华在会上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公路客运发展,东部乡村通车率将达到100%,中西部乡镇通车率达到99%,建制村通车率达到95%。
此外,公路货运要实现大型化、厢式化和柴油化,用5年-8年时间,实现货物无露天运输。徐亚华介绍,我国的交通运输在“十五”期间发展很快,截至2005年底,有公路19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
2、环保总局携手鲁环保局捣毁非法生产甲基溴窝点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6年11月0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002036.html
履行国际义务 兑现庄严承诺
深秋黎明前,渤海滩涂寒气袭人。10月25日凌晨4点多,由总局环监局、外经办和山东省环境监察总队组成的核查组,依据群众举报线路,准确地找到了潍坊海化温富特有限公司厂址,现场查获违法生产甲基溴产品45吨(300瓶、每瓶约150公斤)。控制现场并与当地有关方面联系后,核查组成员躲进车里御寒。
此次行动,是我国为保护臭氧层,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哥本哈根修正案规定的国际义务,兑现控制全国甲基溴生产总量、逐步消减甲基溴生产承诺,在总局领导指示下进行的。山东省作为"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创建臭氧层友好省市"的积极参与省份,对推进这项工作顺利开展、铲除辖区甲基溴非法生产窝点,心情更为迫切。
天刚放亮,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如约而至。几经催促,企业法人惶惶现身。笔录清晰:经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环保局同意,2005年11月,该公司依据《关于潍坊海化温富特有限公司年产500吨高效无腐助焊剂及1000吨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生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建厂(挂羊头,卖狗肉),2006年3月投入生产,违法生产甲基溴产品约165吨,非法销售甲基溴约120吨。公司法人承认其违法行为。核查组指出,海化温富特有限公司实际违反了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实施甲基溴生产许可证和配额管理的公告》和《关于严格控制新、扩建或改建1,1,1-三氯乙烷和甲基生产项目的通知》有关规定,责成海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组织有关部门立即拆除其违法生产设备,封存非法产品;根据政策规定,在总局外经办指导下对非法产品做进一步处置。
翌日下午,阳光灿烂。海化温富特有限公司厂区聚集着当地政府、环保局、公安局、税务局等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仅仅不到20小时,企业生产车间违法生产设备已被拆卸得面目全非,保管非法产品的库房已被严严实实封存了18小时。
尔后,核查组赶赴去年因同样问题被查处的淄博京春工贸有限公司,严肃指出该企业执行查处决定不彻底的严重问题。淄博市、临淄区两级政府知晓情况后,随即组织人员拆卸该企业已停产但尚未完全拆卸的非法生产设备,责成当地公安局、环保局追查被封存但流失的非法产品去向并当事人责任。
山东省环保局副局长张晓东充分肯定了核查组在山东的工作。结合此次核查出的问题,他就山东省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工作,向省环保局有关部门部署了具体工作,提出了详细、明确要求。
3、建设部未批准竟擅建项目 天下奇观面临毁灭之灾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6年11月06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11/06/content_5294569.htm
照片:挖掘机已开进赵家渡施工现场。木兰摄
读者来信
尊敬的编辑:
今年“十一”黄金周,我们慕名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的马岭河大峡谷漂流。这片深藏于祖国西南的大峡谷拥有3大桂冠:国家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
到马岭河之前,我们翻阅过许多有关峡谷的资料,向往着到“天沟地缝”的奇观胜景中亲身体验一次令人震撼的漂流,然而漂过之后,让我们更为震撼的是在马岭河大峡谷上修水电站的消息。
马岭河大峡谷是上天赐予的一块神奇宝地,是古代造山运动造就的一条地球大裂缝。地缝全长达70多公里,最深处有300多米,在远古时代这里是一条地下暗河,随着地壳的变化和水流的冲洗,熔岩坍塌,暗河变成了今天的“天沟地缝”,故有“天下第一缝”、“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痕”的美誉。
如果100米高的电站大坝一旦建成,将淹没大量自然景观,使“天沟地缝”以及由此而联结的大量自然遗产荡然无存;许多峡谷独有的国家珍稀物种将灭绝;无数熔岩、溶洞等世界级的地质遗迹、地质地貌将消失,马岭河国家地质公园也必将因此黯然失色。而所有慕名前来观光、探险、漂流的游客也只能从图片中欣赏她的壮丽和奇特了。
让我们无法明白的是,当地主管领导居然藐视法规,敢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的核心区建设大型违章建筑。据我们了解,这个工程并未得到国家建设部的批准。法律规定:没有通过审查核准是绝对不允许开工建设的。
国家自然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欠发达地区可以引进资金和项目谋发展,但绝不能以牺牲国家的资源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为代价。急功近利盲目决策损毁子孙后代的摇钱树,人民是不会原谅的。马岭河赵家渡电站刚刚开工,下马越早损失越小,不论是谁,如果执迷不悟,造成国家公共资源毁灭的后果,都将成为历史罪人。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坚持科学发展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已成为我国政府的战略选择。我们要为马岭河大峡谷呼救!呼吁国家有关部门立即制止并查处毁灭“天沟地缝”胜景奇观的水电大坝的建设,制止竭泽而渔,制止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游客卢浪秋等)
11月4日下午,记者赶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大峡谷,实地采访这里大坝建设的情况。一个月前,就在这个地方,隆重举行了赵家渡水电站开工典礼。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一位政协委员说:“水电站一旦上马,马岭河峡谷的旅游资源就算完了。”
“天峡地缝”奇观及地质遗迹将永远消失
马岭河大峡谷拥有国家自然遗产(2006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三大桂冠,是国之瑰宝,也是世界的遗产。
就在不久前的9月28日,这里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开工典礼,黔西南州州长到会并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他宣布,在马岭河大峡谷上要筑起一条103米的大坝,水力发电站的建成将带动黔西南州经济的大发展。按说这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应是一件令人高兴的大事。然而,当地许多老百姓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们知道,大坝将毁掉马岭河大峡谷这块上天赐予的神奇宝地。
马岭河大峡谷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内,景区总面积达450平方公里,重点景观有56处。
马岭河景区以自然风光的雄奇险峻、幽美壮阔著称,集中展示了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峡谷中的大裂缝全长70多公里,最深处有300多米,有“天下第一缝”、“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痕”的美誉。
天然神奇的大峡谷联结起了峰丛、峰林、石林、瀑布群、泉群、溶洞、钟乳石,依据地貌演进历史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从海拔750米至1800米,多层次地展现出雄、秀、奇、险的岩溶风光。马岭河大峡谷如此集中地体现了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绝无仅有,也令国际学术界叹为观止。
“72瀑聚一峡”,从100米到300米,一瀑连一瀑,瀑瀑有新奇,仅天星画廊景区的1.7公里内就有瀑布20余条。瀑布奇观构成了马岭河大峡谷特有的瀑布文化。游客漂流在谷中,仰望悬崖峭壁,到处是牵藤竹和各色珍奇兰花。
电站建设规划未得到建设部正式批准
记者得知,电站的坝址选在马岭河大峡谷中段的赵家渡。赵家渡海拔860米,其上游12公里处的天星画廊景区海拔940米,两地落差约80米。大坝距马岭河漂流水域第三段的终点约100米。
大坝将把70公里峡谷切成三段,最美的峡谷奇观和漂流河段均处在水线以下,大坝对马岭河大峡谷国家风景名胜区最核心的三大景区(天星画廊、万峰湖、万峰林)造成极大影响,这些地方将失去永续利用的自然景源价值,具有科研价值、景观价值的地质遗迹也都将荡然无存。景区原来规划的“大峡谷观光、探险、漂流系列旅游”的设想只能变成泡影。
据称,开工典礼次日,承担水电站建设的广西水电工程局的工程车即来到赵家渡,但没有动工,这些工程机械现在仍静静地等在路边。
在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建大坝本应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并要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没有通过审查核准是绝对不允许开工建设的。
现行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6月7日国务院国发〔1985〕76号)规定:“在珍贵景物周围和重要景点上,除必要的保护和附属设施外,不得增减其他工程设施。”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风景名胜区条例》(将于今年12月1日起实施)明确规定,风景名胜区内“禁止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活动”。
贵州省环保局开发处副处长饶光裕一手经办了赵家渡水电站的环境评估。记者几经周折打听到他的手机号码,拨通电话并说明来意后,饶光裕只说了一句话:“你怎么找到我的?”电话随即被挂断。记者随后数次拨打,不是“无应答”,就是被挂断。
据了解,在马岭河大峡谷建电站是经过职能部门审查批准的“合法工程“,“政策依据充分、专家论证科学、经济效益巨大”。
记者看到,在相关资料上写着:“马岭河流域赵家渡水电站是我州水能资源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早在1989年就由水利部门编制完成了《马别河干流梯级开发规划报告》,并于1990年4月,由州人民政府(90)26号文对规划进行批复。”
但是,这个报告和批复在马岭河大峡谷经国务院审定批准已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后,就已失去政策依据。
记者还获悉,电站建设规划曾上报建设部审批。但只得到主管副部长“将按有关程序对该项目进行审批”的指示,并没有得到建设部的正式批准。
没有批文怎么办?电站业主先在黔西南州多次组织和邀请有关部门及专家进行研讨论证,之后委托贵州省建筑设计院编制完成了《马岭河峡谷风景与水能资源综合开发规划》;2003年12月25日,由贵州省建设厅和黔西南州政府牵头,在贵阳召开了以建设、旅游、环保、水利、经贸、计划、电力、马岭河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等省、州部门专家、负责人为成员的委员会,对《马岭河峡谷风景与水能资源综合开发规划》进行了审查论证。《黔西南日报》报道称,《规划》被“原则通过”。
2004年5月,一份《贵州省风景名胜区项目选址审批书》被报到贵州省建设厅,省建设厅于7月27日将文件上报国家建设部,要求对该电站项目选址给予审批。同年8月26日,省建设厅主要领导亲自到北京向建设部领导作了专题汇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官员表示,按《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主管部门应在60个工作日内对上报文件给予答复,否则将视为同意。我们完全是按程序做的,责任不在地方。
专家认为,电站下马越早损失越小
事实上,贵州省黔西南州和兴义市从酝酿、决定到开工建设这个工程,前后历经7年,反对的声音始终没有断过。
一个当地人告诉记者,2005年“两会”期间,《黔西南日报》曾报道当地多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不宜在赵家渡建电站”。当时,州政府马上将“在马岭河大峡谷上建电站”的内容从该州《政府工作报告》中删除了。政府顺应民意之举受到了政协委员们的高度赞扬。
然而政协委员们没有想到,有关部门依然将赵家渡电站列为黔西南州开发建设的重点项目。
记者采访了当时提出建议的政协委员彭殿基。这位黔西南州政协常委、民进黔西南州委副主任委员说,在赵家渡建电站将带来一系列问题:
一是修建电站要筑起几十米乃至上百米的高坝,拦河成湖,马岭河水面提高,将最壮观的十里画廊风景区大量淹没,现今最刺激游客的漂流也将不复存在。为建一个10万千瓦左右的小电站,毁掉一个国家级风景区实在不可取。
二是马岭河实际上已经成为兴义市区的排污河,几十万人的生活污水和相当多的工农业污水都靠它排入南盘江和万峰湖,一旦赵家渡拦河坝形成,所有的污水都在马岭河内沉积,马岭河就会变成污水沟,到时花费超过建一个小水电站十倍百倍的资金也难以解决和治理,将祸及子孙。
三是一个10万千瓦的小水电站,估计每年能给地方带来400万元左右的财政收入,从马岭河大峡谷——万峰湖风景区的旅游业发展趋势看,这点蝇头小利微不足道。马岭河大峡谷不光属于黔西南,它还属于中国,属于世界,修建赵家渡电站将会使我们的旅游精品受到致命的打击,甚至严重损害黔西南的形象和声誉。
此后,彭殿基等16位政协委员联合建议,从2005年当地重点建设项目中删除“赵家渡水电站”,并且今后不再将它立项。
但是,“相关部门至今没有给我们任何关于这一提案的反馈。”彭殿基说。
一个月前,争议很大的电站还是开工了。
马岭河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负责人说,国家自然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欠发达地区可以引进资金和项目谋发展,但绝不能以牺牲国家的资源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为代价。
当地专家认为,马岭河赵家渡电站刚刚开工,下马越早损失越小。
具有世界品级的遗产地不能只算小账
11月3日下午,记者就马岭河大峡谷开工兴建电站之事采访了国家地质公园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陈安泽研究员和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
陈安泽研究员多次深入马岭河峡谷考察。他说,马岭河大峡谷是世界上非常罕见的地质遗迹,集峰丛、峡谷、峰林、溶洞、落水洞、地下暗河、瀑布群等众多喀斯特地质特征于一身,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遗迹保存价值。
他解释,马岭河大峡谷基本保存了原始的自然生态,这条高原河流穿山而下,一路有很多急流险滩。“特别是70多处大小瀑布,在岩壁上形成很多钙化的堆积,这种地质过程中形成的奇特景观,代表着各个历史阶段,真正是难得的国家地质宝藏,也是研究河流地貌发育历史最好的实地资料。
“大坝建成后淹没了峡谷,再也看不到河床,地质遗迹都被破坏了。现在我去漂流时已经能闻到阵阵垃圾的臭味,大坝截流以后,有自净能力的激流变成了静水湖,也很快就将变成污水池。”由此他总结说,“人只能顺应自然,不能总是想着改造自然。”
听到马岭河上游还有两个县也在申请建自己的水电站,北京大学教授谢凝高急得站了起来。他说,为建这些10万千瓦的电站而毁掉世界上最宝贵的景观,在经济上并不合算。他分析,如果保留下这座天然神奇的大峡谷,有这样一个浩大的喀斯特地质博物馆,有原生态的水文水系和如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种极少人类活动干扰的小气候的价值只会越来越高。
谢凝高说,不久前他们在浙江金华双龙洞国家级风景区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旅游者中把“体验大自然原始风貌”作为首选的人越来越多,占到80%,而两三年前来双龙洞景区是为“朝拜黄大仙”的还占大多数,这次调查却排在了末位。
“现在,中国旅游者的欣赏水平提高得很快,追求文化品位、寻求科学知识,渴望欣赏到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而一些地方的决策者却远远跟不上,还是要在风景区、自然保护区里超量超载地搞开发,以为把交通搞得四通八达才好,恰恰不知道保留原生态的景观环境,在山林小道、山涧溪流间走一走才更能感受愉快,才能更能体现景区的价值。”他说。
谢凝高说,地方官员不要只看这一片景区、自己管的小圈子能产生多少效益,要去看它连带产生的综合效益。现在,媒体这样一报道,大家都知道了马岭河大峡谷的重要价值,也是一件好事。
“不过,要明白一点,正因为没有大坝,没有被破坏,它才会不断升值。反之,没有了峡谷,没有了激流,没有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谁还会来?谁还会坐飞机到昆明(距马岭河最近的机场),再转车或自驾车走你的高速公路过来?谁还来住你县城里的宾馆,买县城的土特产?不会再有漂流的收入,国内外高层次的科学考察也没人来了。”
谢凝高说:“只有在漂流时才能体验激流给人的独特刺激。有激流才有激情。大坝让我们失去的可不仅仅是自然景观和特有的动物植物。”
谢凝高很担心地方官员算不清这笔账,因为,“类似的问题在很多国家风景名胜区都存在,一个美不胜收的好地方,常常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单位扑上去建自己的房子,搞自己的工程项目,却不去想修了大坝,盖了房子,即使现在有人赚到了钱,但是几十年后、几百年后的效益你都给丢了。”他反问:“这笔账还算不清楚吗?”
陈安泽补充说:“还要加上精神文明效益和政治效益两笔账。国家公园和风景名胜区都是每个国家最美的地方,也是最吸引世界目光的地方,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形象。国家要算这笔账。”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187个国家级、500多个省级风景名胜区,然而这些已受到法律保护的区域还有不少面临经济开发和过度旅游的威胁。专家认为,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并不是不能利用。我们的祖宗已经用了5000多年,保留到现在我们还在用,但是我们的后代还能不能用得上,就取决于当今人们的认识了。
建设部要求贵州建设厅对水电站项目展开调查
记者近日获悉,接到游客反映“马岭河大峡谷在呼救”的来信后,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根据部长汪光焘的批示迅速发函给贵州省建设厅,要求立即调查此事,并在11月15日前向建设部报告调查结果。
记者同时从有关专家处得知,他们已就此事向国家地质公园的主管部门、国土资源部的有关官员进行了查询,对方的回答是,没有接到过与此相关的任何报告或备案材料。
记者从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获悉,马岭河建水电站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并未上报国家环保总局,这与它规模较小(10万千瓦)有关。环保总局官员4日下午与贵州省环保局负责人通话查询此事后表示,如果该项目没有通过省环保局的环评,就要按相关法律规定立即停工。(张可佳)
4、《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总体顺利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6年11月06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11-06/094710424909s.shtml
本报讯记者近日从国家环保总局获悉,《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总体进展顺利,但四川、重庆、陕西、宁夏、新疆5省(直辖市、自治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天津、江苏、浙江、辽宁4个试点省(直辖市)总体工作进
展顺利,天津、江苏、辽宁正在进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北京、内蒙古、河南、黑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南、西藏、甘肃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工作进展较好,在省内部署并启动了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工作,部分省市还组织了相关培训。其余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环保部门正在进行协调。
这位负责人说,个别地方政府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地方监测手段相对落后,基础工作薄弱,而且时间紧,经费落实难,给“规划”编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下一步,环保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到工作进展缓慢的几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调查督导,引导经验和技术交流,加强协作和资源共享,推动这项工作顺利开展。
5、水利部:我国未来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来源:新华网2006年11月0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999838.html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5日在合肥召开的中国水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上说,根据现有数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总用水量约为7000亿——8000亿立方米,而届时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8000亿——9000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接近极限。
胡四一说,如果不及早采取有力的措施,我国将迎来严重的水危机。他说,近年来,我国缺水问题一直存在。目前在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的情况下,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将近400亿立方米。在农村,“十五”期间,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3.2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在城市,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110座城市严重缺水。
水资源基础条件差,加上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用水浪费严重造成了我国日趋严重的水危机。胡四一介绍,目前北方大多数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超出其承载能力,淮河、辽河、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或接近60%,海河流域已超过100%,都远远超过国际上认定的水资源科学开发比率。
胡四一指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基于我国国情和水情的战略举措。甘肃省张掖市、辽宁省大连市、四川省绵阳市等试点城市已经在水权制度建设上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今后,我国将综合采用法律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行政措施、科技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蔡敏 马姝瑞)
6、汪恕诚考察淮河源头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6-11-06
http://www.waterinfo.com.cn/ywkd-1/guonei/200611060008.htm
本站11月5日讯 (通讯员 王飞)11月4日,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考察了位于河南省桐柏县的淮河源头。淮委主任钱敏全程陪同。
淮河源头位于豫南鄂北交界的桐柏山脉中段,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和江淮分水岭所在地,距河南省桐柏县城三公里。考察期间,汪恕诚先后参观了淮河源文化陈列馆内的古淮祠、禹王像、淮井、淮源碑、“走读淮河”淮河全景微缩景观和水帘寺、水帘洞等,并仔细询问了淮河文化建设有关情况。在淮源文化陈列馆结束考察时,汪恕诚欣然提笔签名留念。
水利部办公厅主任顾浩、规计司司长周学文、建管司司长孙继昌、水资源司司长高而坤、国家防办公常务副主任张志彤、财经司司长张洪兵等随同考察。
7、40年后无鱼吃?原因:过度捕捞及环境污染加速
来源:新华网2006年11月0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000023.html
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由于过度捕捞和污染正加速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到2048年,世界上可能会没有鱼类和其他海产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环境将因此受到威胁。
这份研究报告题为《生物多样性丧失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由美国和加拿大的生态学家及经济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发表。研究报告说:“我们的分析表明,与以往一样,商业的发展预示着全球食品安全、沿海水质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将受到严重威胁,这将影响到当前和未来几代人。”
这项耗时4年的研究首次对现有的一切海洋物种和生态环境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将这些数据综合起来以了解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的鲍里斯·沃姆在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不论查看的是潮汐池还是对全世界海洋的研究资料,他们发现将要出现的情况是相同的,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正在加速消失。
沃姆说,他们已发现这种情况所带来的一些后果。如果这种趋势长期持续下去,预计所有的鱼类和海产品物种将在2048年前消失。由于物种减少,整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也下降了。
沃姆说,在2003年,有29种鱼类的捕捞量下降了90%,甚至更多。他认为,这一趋势非常明显,而且目前正在加速。
8、丹江口9条支流124个排污口 北京未来水源遭威胁
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2006年11月06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11-06/135211439208.shtml
垃圾和污水直接排入汉江
水库水漫入房内
淹没于水中的大片农作物秸杆造成了库区局部水域出现富营养化问题
近年来,一个叫丹江口的县级市知名度持续攀升。因为这里有一库碧水正安静地躺在群山的怀抱之中。再过4年,到2010年底,北京人就将喝上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送的丹江口水库的水。50年规划,50年建设,5000亿元投资。为了运筹好这一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国家提出了“三先三后”原则──“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温家宝总理更是强调:“把水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使南水北调工程成为‘清水走廊’、‘绿色走廊’。”
不少权威人士则这样断言:治污成则南水北调成,治污败则南水北调败。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丹江口人很是自豪,并自称为“中国水都”,要“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然而,本刊专程派出记者前往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采访时却发现,丹江口水库及上游支流的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在丹江口水库重要支流汉江紫阳县段,两岸违章建设的“水上楼阁”比比皆是,肆意倾倒生活垃圾、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及粪便在汉江岸区已经见怪不怪;其另一支流神定河水的颜色发黑,被当地居民戏称已到了“大人不用买酱油,小孩不用买墨水,直接舀一瓶就行了”的程度。
尽管如此,由于丹江口水库静库面积达740平方公里,水体纳污能力极强,目前水库水质仍然保持良好,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Ⅱ类(即饮用水源)标准。但监测数据同时显示,丹江口水库总氮浓度超过地表水二类标准1.3倍,纳污能力已经接近极限。实际上,本组策划的立意并不局限于对北京未来“水缸”告急的预警。在采访过程中本刊记者注意到,在丹江口所在的十堰市,有关人士忧心忡忡地说,为了保护水源地水质,十堰市工农业、旅游业的发展都受到了限制,“十堰市已经成为一座‘废都’了”。既是“水都”又是“废都”,这似乎成为一个在水污染治理背后的两难命题。“水都”变“废都”现象促使人们正视水源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现实矛盾和水资源供需双方利益失衡问题的深层反思。令人们欣慰的是,当地提出以丹江口为样本进行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探索的提议,得到有关部门的回应,调研工作已经展开。应进一步指出的是,建立在“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基础上的生态补偿制度,不仅是一项环保措施,同时也是解决社会公平、协调地区间相对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9条支流124个排污口
10月10日,北京西四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末端暗涵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施工防护板上“南水北调 ”4个大字让人真切地感到丹江口“甘露”滋润北京已进入倒计时。到2010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实现向北京供水。
此刻千里之外的湖北十堰市丹江口,一库碧水正安静地躺在群山的怀抱之中。“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的横幅悬挂在十堰市汽车站门口;在十堰市一家宾馆里,摆放着有关南水北调的工艺品。
同一时间,在“中国水都”丹江口市,距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大坝不远的一间的办公室里,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丹江口局局长徐志仿却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不要总认为丹江口水库里的水质是好的,不加强治理,谁也不知道将来会是什么样子。”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丹江口局(以下简称水保局丹江口局),这个名称读起来稍微有些拗口的单位,肩负着丹江口水库和汉江上游地区水资源保护管理的重任。2004年11月28日水保局丹江口局成立。当时有媒体这样形容其成立的意义:“长江委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市设立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丹江口局,对于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从徐志仿对记者的表态可以明显地感到这位局长对丹江口一库清水能否长流长清的忧虑。
近年来,为维护水源地水质,水保局丹江口局仅有的几名工作人员几乎跑遍了库区及上游所有大小干、支流和水库。在水质安全和水资源保护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据介绍,2006年4月,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地方水利、环保部门,对库区周边县、市排污口进行了相关普查登记。结果发现周边县、市排污口共有124个,星罗棋布地出现在汉库、丹库、山河、浪河、堵河、泗河、老鹳河等上游9条入库支流上。
记者了解到,根据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多年的监测结果,水库静库面积达740平方公里,最大库容达209亿立方米,相当于全国每人平均有近20吨水存放在这里。目前,丹江口水库现状总体水质良好,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Ⅱ类(饮用水源)标准。但监测数据同时显示,丹江口水库总氮浓度已达到1.2毫克/升左右,超过地表水二类标准1.3倍。
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局长翁立达表示,丹江口水库目前处于中营养状态,但受面源污染的影响,水体中氮、磷浓度已达中营养化的上限,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局部库湾的水体有富营养化的可能。
徐志仿用一连串数据分析了丹江口水库水质状况说:“丹江口水库的COD(化学需氧量)纳污能力为每年3.72万吨,现排入量为3.49万吨,已接近纳污能力的上限,部分功能区的污染物现状入河量已超过水体纳污能力。”
记者了解到,电镀企业、黄姜加工企业、造纸企业、五氧化二钒冶炼企业等,是主要污染源。
徐志仿告诉记者,中线水源地及沿线的水质状况不容乐观,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工作仍然艰巨。 曾经是十堰周边地区主要污染源之一的黄姜加工行业,目前虽然有所收缩,一部分工厂已经被取缔或自然淘汰,但是还有一些黑加工厂明不开暗开,偷偷排放污染物。
徐志仿深有感触地说,控制好点源污染,保护好丹江口水库的水质,要依法采取行政手段,同时也要协调各地方经济发展与丹江口库区水资源保护关系,要将水源区水资源管理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范围,这样才能完成“护送一江清水到北京”的使命。
水上楼阁弄脏汉江 汉江竟成天然化粪池
汉江是“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的重要水源,这里的水源保护情况直接影响着丹江口水库的水质。记者前往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调查发现,汉江河道内竟然出现了一排排“水上楼阁”。
记者乘船从紫阳沿汉江顺流而下,发现从铁路桥至公路桥约500米的汉江水库北岸,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约30余栋“水上楼阁”,有相当一部分为单位用房和居民自建房。放眼望去,只见一排排的地基支柱扎入汉江河床,支柱上托起五六层的楼房。座座楼宇好似悬于空中,俨然一排排气势恢宏的“水中楼阁”。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空中楼阁”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没有经过沉淀或者其他任何处理,直接倒入了汉江,其污水管道基本上都是直接通入江中。在相当一部分“水中楼阁”下面,可以明显看到随意抛撒的一堆堆垃圾和一条条通往汉江的污水沟,花化绿绿的垃圾和已经发黑的污水沟与碧波荡漾的水库湖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汉江两岸肆意倾倒生活垃圾、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及粪便,在汉江岸区已经见怪不怪。
居民们向记者反映:“这些房子根本就没有化粪池,他们的‘化粪池’就是水库。”
陕西省环保局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这种现象令人不可思议,汉江是“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的重要水源。这些建在汉江上住宅楼,一旦对汉江造成严重污染,其后果不堪设想。这无疑是在破坏和污染北京人的“水缸”。
“假如北京人到这里来旅游,看到的是直接排入江中的垃圾、污水,这个水库竟然是一个天然‘化粪池’,他们将要喝这样的水,不知道会是什么心情!”
“得月公寓”被淹
除了污染江水,更加让人揪心的是,这些在河道上建设的“水中楼阁”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当地人士告诉记者,2005年汉江水库蓄水期间,一艘航运船在正常行船过程中,由于看不到淹没在江水下的紫阳大桥水泥立柱,结果发生了船桥相撞事故。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当汉江水涨至当地水利部门设定的最高警戒水位时,这些楼房的基础支柱便被淹没于江水中,类似悲剧可能重演。
紫阳居民张永海告诉记者,2003年9月8日,他被一座名为“得月公寓”的商品楼名称及独特的地理位置所吸引,花了7万余元在该公寓一号楼地下室(负一层)买了一套面积为122.3平方米的商品房。两年后的2005年9月29日,顺利取得了该房屋的产权证书。
然而,就在张永海夫妇二人取得房产证后的两天,就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10月2日,江水漫进了他的房间,水深约30厘米,墙体湿度高达60厘米,门、床、沙发、桌子、衣柜皆被浸泡。平静的生活由此被搅乱,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张永海夫妇二人一时不知所措。
据张永海讲,房子进水时他夫妇二人恰巧不在家中,要不后果难以预料。事发后,他曾多次找到“得月公寓”的开发商——紫阳县宏远房屋建筑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远开发公司)要求解决此事。开发商拿出“得月公寓”项目的一整套证书来证明张永海买的房子手续合法,五证齐全。据此,开发商认为房屋进水与其没有关系,不予承担赔偿责任。
意识到住在这里很危险,张永海被迫搬离了这座“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住宅,长期住在爱人家中。
当地居民告诉记者,每年10月15日至次年5月1日为汉江水库法定蓄水期,几乎有三四层楼高约10多米的地基支柱就会泡在水中。5月至10月为防洪期,水库排水,楼房却成了“空中楼阁”。开发商觉得楼房下面的空间“浪费”了很可惜,就利用此空间建了一层商品房。当然也有可能是政府某些部门默认了这样的做法。
9、皖水功能区达标率仅6成 淮河巢湖污染最重
来源: 新华网 2006-11-06
http://www.china.com.cn/environment/txt/2006-11/06/content_7322200.htm
新华网合肥11月5日电(记者蔡敏、马姝瑞)安徽省水利厅厅长纪冰在5日召开的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上透露,安徽全省水功能区域达标率仅为六成,其中淮河和巢湖污染最为严重,淮北地区已基本上是有水皆污。
纪冰介绍,2005年安徽省主要江河水质监测四类以上劣质水河段占55.7%,其中淮河流域占83.9%。阜阳等城市地下水超采已形成大面积超采漏斗,严重危及地面公共设施和建筑物的安全。
除水环境恶化之外,安徽省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与经济结构布局也存在不平衡。纪冰介绍,沿淮的淮北地区以全省1/5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几乎全部煤炭生产、4/5的发电和1/2的耕地以及人口的用水要求。
此外,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也相当突出。2005年安徽省农业耗水占总耗水量的75.3%;工业用水重复率低,万元GDP用水量为430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实际水管工作中,一些如矿泉水、地热水等的管理权仍存在争议,使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等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纪冰表示,针对存在的问题,遵循“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补源;先治污,后调水”的原则,安徽省将强化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约束力、强化水权与定额管理制度。同时建设和完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在现有基础上,立项建设引江济淮与淮水北调工程,并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基本建成全省安全饮水工程,优先保障城乡人民饮水安全。
10、海口擅自开采地下水严重 地下水漏斗不断扩大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6年11月0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002666.html
记者从海口市水务局了解到,海口擅自开采地下水现象严重,地下水漏斗不断扩大,如继续开采,海口将面临海水倒灌、地面沉降的威胁。
4日上午,海口举行保护地下水资源万人签名活动。据海口市水务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海口停止使用地下水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到2005年末,海口市海府平原区形成了面积696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占海府平原区总面积的63.3%,漏斗面积比上年末增加18平方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海口曾有自备井387口。为了节约地下水,海口市决定到2006年年末关闭或封存自备井,但截至目前,仍有300多口井在使用,封井工作进展相当缓慢。( 赵叶苹)
11、中广网:“淮河三峡工程”临淮岗工程举行建成仪式
来源:中国广播网2006年11月6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0302
中广网合肥11月6日消息(记者张宏) 今日,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举行建成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勇、安徽省省委书记郭金龙、安徽省省长王金山、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及国务院有关部委、沿淮其他省负责同志等领导出席了仪式,水利部副部长矫勇主持建成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和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共同为工程纪念碑揭碑。
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国家"十五"计划的重点项目和19项治淮骨干工程之一,誉为淮河上“三峡枢纽”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今天全面建成投入使用。临淮岗水利枢纽工程是至今为止淮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主体工程位于淮河干流中游正阳关以上28公里安徽省霍邱、颍上两县交界处,涉及河南、安徽两省,控制面积4.22万平方公里, 一等大(1)型工程,按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滞洪85.6亿立方米,10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滞洪121.3亿立方米。计划工期为5年, 2001年12月开工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占地拆迁及移民安置,河南、安徽两省淹没影响处理工程。主体工程包括加固改建49孔浅孔闸和城西湖船闸下闸首;新建14孔姜唐湖进洪闸、12孔深孔闸和临淮岗船闸;加高加固并延伸主坝7.34公里、南北副坝约69公里;扩挖上下游引河14.39公里等。初设批复工程总投资为22.67亿元。
临淮岗工程作为淮河中游具有灌溉和防洪效益的大型水库的规划方案,最初由淮委于1957年提出,1958年开始兴建,1962年因经济困难而停建,停建时已完成了10孔深孔闸、49孔浅孔闸、500吨级船闸及部分主副坝、上下游引河工程。但党中央、国务院从未停止过对临淮岗工程的关注。1969年10月,国务院召开了治淮规划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要求“四五”期间完成淮河中游蓄洪控制工程。1971年国务院治淮规划小组把临淮岗水库工程改为特大洪水控制工程。1981年、1985年国务院两次治淮会议都肯定了临淮岗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付诸实施。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并被国务院确定为19项重点骨干治淮工程之一,临淮岗工程再次拉开研究建设序幕。
临淮岗位于淮河干流中游正阳关以上28公里处,上游的淮河两岸,地形为两岗夹一洼,可滞蓄大量洪水,是不可多得的优良坝址。临淮岗洪水控制性工程扼守着上游来水的“咽喉”之道,几乎控制了淮干正阳关以上的全部洪水。工程建成后,可以滞蓄近86亿立方米的洪水。临淮岗工程的建设,将与淮河上游的山区水库、中游的行蓄洪区、各类堤防以及茨淮新河、淮洪新河等共同构成淮河中游综合防洪体系,调蓄洪水,削减洪峰,使淮河中游正阳关以下地区的防洪标准由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堪称淮河上的"三峡工程"和"小浪底工程",它的建成,在治淮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2、黄河小浪底西霞院水库实现大河截流
来源:新浪网2006年11月06日
http://news.sina.com.cn/c/p/2006-11-06/135211439206.shtml
2006年11月6日,工程车辆将料石向黄河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大坝围堰合龙处倾倒。当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大坝成功实现大河截流。此前大坝北段用于导流的3条排沙底孔以及6条排沙洞和21孔泄洪闸等永久泄洪建筑物,已全部建成投入运行。
工程概算总投资21.97亿元,前期准备工程从2003年1月开工,工期1年;主体工程于2004年1月开工,工期4.5年,计划于2007年汛前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08年6月底工程全部竣工。
西霞院水库,是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位于小浪底坝址下游16公里处的黄河干流上。西霞院水库的任务是:以反调节为主,结合发电,兼顾灌溉、供水等综合利用。
西霞院水库大坝比小浪底大坝长一倍,是黄河上最长的大坝。(张晓理)
13、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进入"第二个枯水期"
来源:中国水势 2006-11-06
http://www.waterinfo.com.cn/ssyj-1/nshbd/200611030005.htm
新华网北京电(记者姚润丰 杨希伟)记者从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办公室获悉,今年汛期刚过,经过各项精心准备,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目前已进入“第二个枯水期”混凝土施工高峰期。
据介绍,根据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的特点和技术要求,由于受夏季度汛和环境温度两个方面的约束,今年5月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在全面完成第一个枯水期施工目标后,大坝主体工程贴坡混凝土浇筑暂告一个段落。
进入10月份以来,随着气温逐渐降低以及汛期的结束,在确认各项准备工作和温控措施全部到位后,经过两次混凝土试浇筑成功,10月下旬,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第二个枯水期”混凝土浇筑相继在左、右岸两个标段全面展开。
据悉,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在“第二个枯水期”期间,计划完成的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1.66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132万立方米、下游排水棱体2.48万立方米、混凝土拆除1.66万立方米、主体混凝土浇筑47.44万立方米。
据南水北调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丹江口混凝土坝加高工程是国内水利水电工程加高续建(改建)工程之最,经过五个枯水期建设后,大坝加高工程计划于2010年结束,正常蓄水位从157米提高至170米,可相应增加库容116亿立方米,其最大技术难题是妥善解决新老混凝土结合问题。贴坡混凝土及溢流坝的加高不能全年施工,只能在低温季节和枯水期进行,对工期要求严格。
14、陕西西安:五类污染大气环境行为市民可举报
来源: 新华网 2006-11-06
http://www.china.com.cn/environment/txt/2006-11/06/content_7322230.htm
新华网西安11月5日电(记者 杨一苗、耿学鹏)西安市环保局日前向西安市民发出《告市民书》,对于五类污染大气环境的行为,希望广大市民能积极进行举报。
《告市民书》说,享受蓝天白云、呼吸清洁空气是广大市民基本的环境权利,也是对广大市民环境参与权、知情权和举报权的落实。因此,西安市的环保部门希望广大市民通过电话、信件、门户网站等方式,积极举报污染大气的环境违法行为。
其中,企业超标排放有毒有害气体污染、企业超标排放粉尘污染、燃煤锅炉烟尘污染、餐饮油烟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等行为应向西安市、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市区焚烧秸秆、树叶及垃圾,市区各类运输车辆抛撒渣土及扬尘污染应向西安市城市综合执法部门投诉;各类建筑拆迁和市政施工工地扬尘污染应向西安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投诉;环卫道路保洁扬尘污染、园林绿化施工扬尘污染应向西安市市容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投诉;进城农用车尾气污染应向西安市公安交警部门投诉。
15、人民网: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有大局观
来源:人民网科技2006年11月4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0170
最近国际上著名的环保组织《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正在酝酿与我国的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合作,召开一次河流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研讨会,向国内的水利水电开发部门介绍国际上河流开发中的生态保护经验。这不仅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体现,而且还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能让我们国内的很多专家、工程师们不出家门就了解到国际上河流开发生态保护最新技术、动态,完善、改进我们在河流开发中的环保工作。毫无疑问,这对于我们妥善解决河流开发中的生态保护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期待着大自然保护协会的专家们的精彩介绍。期待着世界各国生态保护的成功经验,也在中国的水电发展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河流开发中的生态环保问题,都比较关注。尽管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愿意保护好生态环境的,但是,在具体的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式、方法和态度上,社会各界还有很大的分歧。
这些分歧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当前环保科技的水平的原因,另外一方面是环保理念的原因。
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客观存在,虽然具体环保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比较困难,但是社会各方面对此问题争议实际上并不大,谁都不会否认先进的环保技术的重要性。
而对于后一个方面的冲突,则表现得十分严重。主要是对于发展与保护的平衡点的掌握,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国内外的一些环保组织由于对某些具体的环保问题表现的过于偏激,以至于忽视了社会中最重要的“人”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常常不太容易获得发展中国家人民的认同。这种环保理念的分歧,决不是要不要环保的分歧,也不是环境保护重要不重要的分歧,而是环保工作中的宏观与微观矛盾的冲突。
宏观和微观的生态环境保护总是会存在矛盾的,在河流开发问题上也不例外。例如;TNC的专家也承认,对于美国的哥伦比亚河、科罗拉多河的开发并不能算是一个生态保护的成功例子。我认为环保专家这种评价是客观的、真实的。
但是,如果设想美国到今天哥伦比亚河以及科罗拉多河都还没有进行开发,就不可能解决美国西部的水资源问题。那样的话,天然水资源分布的不均的矛盾所造成的洪涝灾害和水资源不足,对整个美国西部的自然生态的不利影响将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为解决水资源问题所造成的巨大的生态灾难,我想美国社会今天恐怕同样也必须要去积极开发哥伦比亚河和科罗拉多河。即便他们明知道目前建设高坝对有些鱼类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还不可能完全解决,但是,为了保护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任何人都会首先选择解决宏观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别看在美国现在有一些生在福中不知福的环保人士们,一天到晚的闹腾着非要拆除所有水坝,如果真容许他们把胡佛大坝等关键性水资源控制工程拆了,恐怕不出三天,他们就会后悔不已的。
除非他们真的愿意回到原始社会的生活状态。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江河开发比美国的大江大河开发晚了半个多世纪,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非常希望能够借鉴一些美国大江大河的开发经验,在现有的水平上避免走弯路。但是,由于我们今天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没有发展到了完全能够解决所有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程度。因此,我们今天的发展仍然还难免要在生态保护的微观问题上做出某些牺牲。
例如,高坝大库对于鱼类过坝的阻碍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措施。可以说,假设就是美国也是今天才修建胡佛水坝,他们同样也还要承受这一不得不接受的现实。这就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宏观与微观的矛盾冲突表现,有时候我们必须要在宏观的发展和微观的保护中作出选择。
我们当然希望解决好所有的微观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人类肯定能够在这方面做得越来越好。
例如,目前的高坝鱼类都很难通过,假设我们能发明一种微波性质的探测、控制、吸引某种鱼类技术,想办法让要过坝的鱼类聚集在某个轮船周围。我们便可以利用船闸让轮船通过的同时,也让鱼类安全的通过了大坝。再比如我们还可以发明一种对鱼类没有伤害的抽水机,把高坝大库都建成具有抽水蓄能功能的电站。这样我们便可以在运行抽水蓄能电站的同时解决鱼类的过坝问题。
不过,以上所有这些设想仅仅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我们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还不能仅仅局限在如何防止、拟补局部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上。大自然本身就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很多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的变化,在自然界本身也是存在的。例如,尼加拉瓜大瀑布的出现也会阻挡鱼类的洄游;一些地区的雪山融水、地下暗河也会使某些河段的水温大幅度降低(产生类似大型水库的低温水的问题)。因此,我们也不必对某些自然环境的改变过于担心、忧虑。在尽量减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改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研究、探讨、适应某些必要的生态环境变化。
总之,我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决不应该是完全不能改变的;必须看到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任何物种如果它还不应该退出历史舞台,都应该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必须承认随着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某些物种的变异、甚至灭绝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如果你承认自然规律是不可被人为改变的、你承认“人定胜天”是办不到的幻想,你就不应过分的夸大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这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能够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保持这样一种清醒的头脑,才有助于我们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的大局观。
什么环保的大局观呢?
概括来说就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护环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文明幸福。对于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的人类环境宣言》中的第四条的结论,很有代表性。该宣言强调:“4、在发展中的国家中,环境问题大半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千百万人的生活仍然远远低于象样的生活所需要的最低水平。他们无法取得充足的食物和衣服、住房和教育、保健和卫生设备。因此,发展中的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牢记他们优先任务和保护及改善环境的必要。”总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经济、充分利用人类文明成果,创造更加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才是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
具体到河流开发问题,也不例外。
举例来说,当前生态专家们都很关心河流的生态流量问题。然而,同样是河流的生态流量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侧重点则是完全不同的。在金沙江的开发中我们恐怕首先要考虑如果何建立更多、更大的龙头水库,增加长江水资源的调控能力,满足南水北调和滇中的供水这些社会生态流量问题。而发达国家的一些环保人士们,在完全解决了水资源的后顾之忧以后,主要关注的可能是如何满足某种鱼类生存习惯的生态流量问题。这也可以说是另外一种意义的“存在决定意识”吧!
当然,我们也非常希望在中国的江河的开发中,吸取各国的先进经验,在江河开发过程中,一次性的妥善地解决好所有的问题。但是,如果不能一次性的解决好所有环境的问题,就不能开发的态度也是绝对不可取的。借口某些发展暂时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高标准就一定要予以扼杀的态度,也不是真正的生态环境保护。实际上各国环境保护的水平也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求全责备,急于求成的态度往往会事与愿违。这就好像一个还不能考上大学的孩子,如果你坚持连中学都不准许他念,他恐怕就永远也进不了大学。不尊重客观现实,不能摆正环保工作中的宏观与微观的辩证关系,就很难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我国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怒江的现状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实例。不远的将来,怒江开发后的事实将会证明,对于欠发达地区进行满足人的生存发展的积极开发,恰恰是保护生态环境最有力的措施。
国际社会对于水坝的生态环境认识也是经历过曲折的,20 世纪初期水坝、水电站建设曾经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最伟大标志之一。然而,到了20世纪末在总结了水坝截断河流、淹没土地、迁移人口、阻断鱼类洄游路线等一系列不可避免的严重的生态问题之后,社会各界曾经对水坝的认识产生过一个矫枉过正的阶段。世界各国的水坝建设和水电开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但是,严酷的现实很快就向人们证明,水坝这种人类文明成果的进步作用是不能否认的。全世界的发展经验都已经说明;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巨大需求和天然水资源分布得不均匀之间的尖锐矛盾,目前还只能靠水坝蓄水来解决。此外,在人类燃烧化石能源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效应的巨大威胁面前。参加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的192个国家的首脑,一致通过了支持发展中国家水电开发的新千年“行动计划”。这并非是因为水坝、水电站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圆满地解决,而是国际社会在宏观和微观的生态环境问题上,已经做出了权衡利弊的明智选择。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如《联合国的人类环境宣言》所说,中国的最大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发展不足造成的。因此,在中国宣传环保理念、技术,一定不能脱离这个大前提。中国的生态环保工作必须立足于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在巨大的人口生存压力面前,那种认为没有必要开发或者借口生态环境问题不让发展的态度,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生态保护。在具体的河流开发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重视任何具体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力争要在现有的水平上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得最好。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某些微观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暂时还不能得到圆满地解决,就放弃必要的发展。任何人类的文明成果的先进性都是相对的,没有一项人类进步能够在保证没有任何副作用前提下发展起来。一些缺乏辩证的思维观念的同志,总是天真的要求必须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之后才能进行河流开发。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如果我们人类的祖先也一定要等到所有问题都圆满解决之后才能发展,那么我们今天的人类可能还是只会在树上摘果子吃的猴子。
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我们人类的所有发展,都是在现有的人类认识水平上的文明选择。在河流开发问题上也不可能例外。我们必须按照现在的人类认识水平,对河流进行必要的开发应用,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总之,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文明、幸福,而保护环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也就是我们环境保护的大局观。我们在高度重视具体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的同时,也不能本末倒置的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大局。(水博)
16、跨国公司成污染大户谁之责?
来源:新华网2006年11月0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001412.html
日前,被媒体曝光的一份33家在华知名跨国公司的“环保违规名单”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这份名单由民间环保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发布,名单上的企业是发布者从各地环保局网站搜集的。从名单可以看出,一贯标榜“重视社会责任”的一些知名跨国公司,不但违反了中国最基本的环保法规,有的还成为当地的污染大户。这种现象原因何在?
首先是一些跨国企业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这次被曝光的跨国公司,有的任意排放超标废水,有的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或未建污染治理设施便擅自投入生产,有的电镀生产线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这些情况对国内企业来说都是不得逾越的“高压线”。
此次媒体曝光后,多数违规公司用“巧合”“疏忽”“意外”进行辩解,实际上都是在回避自身的问题。我们看到,一些头顶“光环”的跨国公司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不仅在华执行低于母公司的标准,甚至违反了中国最基本的环保法规。这些跨国公司大都有资金和技术优势,在环保方面,他们的问题不是能不能达到环保标准,而是不想投入、不愿遵守中国环保法规。
跨国公司成为污染大户现象,为新形势下我国对跨国公司的引导和监管提出了警示。在西方国家,企业侵害社会和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企业自然不敢违规。按理说,无论什么人在中国办厂,都必须恪守中国法律所规定的环境责任和义务,没有谁可以例外。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患了“外资饥渴症”,为了招商引资,不惜降低环保要求,迁就、庇护那些高污染企业。有的地方对外资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依法监管和处罚,环保监察和执法力度相对较弱,生怕管严了会吓跑外商,在客观上纵容了某些跨国公司的非法排污行为。
唯有尽快健全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尽快取消外企的“超国民待遇”,建立严格的监管和环保准入制度,落实环境执法责任制,赏罚分明,有错必纠,才能遏制跨国公司成为污染大户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