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1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周生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2、环保总局:将在全国推广环境信息作为信贷参照
3、中国稀土资源耗损过快 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4、第十一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在江西南昌召开
5、建设部总规划师:历史文化村镇保护遇5难题
6、长江委参加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座谈会
7、中国NGO逆境成长
8、留美归国学者投资千万研究治污工艺
9、图文:触目惊心的中国水污染地图出笼
10、四川嘉陵电厂治污不力被勒令停产整顿(图)
11、趵突泉水位降至黄色警戒线 再次面临停喷危机
12、鄱阳湖持续低水位[组图]
13、转变发展观念 保护"三江源"
14、企业不治污 银行停贷款
15、中柬电力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南方电网试水柬埔寨电力市场
1、周生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6年11月1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9925
周生贤在自然保护区发展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
本报讯 10月27日,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5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周生贤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和保护效果为重点,坚持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有效保护自然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周生贤指出,实践证明,建设自然保护区是近代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人类面对生存挑战做出的明智选择。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建立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各地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自然保护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综合,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的自然保护区体系,为保护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目前,全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349个,总面积150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已有26处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有27处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有十多处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有相当一部分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周生贤指出,回顾中国自然保护区50年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6条经验: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50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将自然保护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健全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增加投入,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管理质量,抢救性划建保护区,为推进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发挥了主导作用。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必须坚持部门联动。部门联动是做好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关键。实践证明,“环保部门统一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是基本符合国情的工作机制。林业部门通过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构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主体,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农业、国土、海洋、水利等部门建立了各具特色的一批保护区,成为自然保护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了大量科学考察和研究工作,为自然保护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保障。环保部门积极发挥综合管理职能,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了政策、法规、标准、规划,加强管理评估和监督检查,促进了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必须完善法规政策。完善法规是做好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基础。全国人大先后颁布了《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法律。1994年,国务院发布了第一部自然保护区的行政法规——《自然保护区条例》,全面规范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有关部门制定了《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24个省份制定了地方法规,200多个自然保护区制定了管理办法,使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逐步步入法制轨道。多年来,通过发布《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实施《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等,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必须严格环境执法。严格执法是做好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重要手段。各地、各有关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通过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防止了重大生态破坏;通过加强执法检查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止了一批违法行为,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2005年环保部门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立案查处违法案件622起,查处有关责任人155人,有力地震慑了违法行为。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必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研究和生态监测是做好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先导。有关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如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繁殖研究、大连蛇岛自然保护区蝮蛇栖息地研究、中科院30多个生态定位站观察研究等取得了重大进展。一些自然保护区通过建立监测站点,加强生态监测,及时掌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必须广泛宣传、加强合作。各地区、有关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普及自然保护科学知识,展示生态保护和建设成就,充分发挥了自然保护区的多重价值和多种功能,使其成为教学科研基地,成为弘扬环境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通过执行国际合作项目、建立姊妹保护区和跨界保护区等多种形式,借鉴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争取资金,加强能力建设。特别是“中国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国际合作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提高。
周生贤指出,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有些地方还没有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牺牲保护区为代价,盲目开发,有的甚至蚕食保护区,给保护区“开膛破肚”,造成生境破碎,严重危及生态安全。二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管护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日常保护、管理和运行维护费用难以落实,有的保护区甚至连人员基本工资都难以保证。三是绝大多数保护区管理机构集行政、事业和企业职能于一体,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创收自养上,弱化了保护管理职能,有的甚至监守自盗。四是空间结构不尽合理。有些区域的保护区过于集中,有些范围过大,需要合理调整,一些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至今尚未划建保护区。五是保护区与社区矛盾突出。有些保护区建立之前,其耕地、林地、草地、水面所有权或使用权已有归属,有些保护区内居住着大量人口,野生动物损害周边群众财产的情况时有发生,引发社会纠纷,影响社会稳定。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周生贤指出,自然保护区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达到16%左右,90%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保护;202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达到17%,95%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形成结构合理、类型齐全、设施先进、管理高效、功能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周生贤指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以下4项工作:
第一,深入开展自然保护区调查,不断优化空间结构。自然保护区的规模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要与保护需求相适应。要在全面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早期建立的保护区范围、界限和功能分区进行全面核查和确认;要在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科学划建新的保护区;要按照自然地理单元对已有保护区进行系统整合,减少重复建设;要通过建立生态廊道,将相对集中分布但无法整合的保护区连接起来;要对范围过大和功能分区不科学的保护区进行调整。
第二,落实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强化能力建设。要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全面加强管护设施和管理能力建设;要制订建设标准和管理工作规则,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要开展示范建设,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一批达到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的自然保护区;要建立管理评估制度,定期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状况评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加强监督管理,防止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要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条例》,严禁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严格控制实验区内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不得随意调整保护区范围或功能区;要实行最为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对涉及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必须从严把关。
第四,统筹保护与发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贫困是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保护论保护,片面强调保护,保护区建设就难以持续。要将保护工作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统筹考虑,通过研究制订和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如加大对保护区所在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使当地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会因建立保护区而受到影响;对经批准使用保护区资源的企业和单位,也应征收相应的生态补偿费,专门用于保护区管理。
周生贤指出,自然保护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三个转变”的思想认识上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自然保护区的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对自然保护区重要性的认识。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自然保护区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是保护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载体,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行动,是维护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措施。要发挥保护区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做好面向普通公众的宣传工作;要积极引导生态旅游,让广大游客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中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国际交流与对外宣传,让世界了解中国自然保护区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中国自然保护区工作者付出的艰辛努力,了解中国自然保护区对全球环境保护的重大贡献,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是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完备的自然保护区政策法规体系。要以制订自然保护区法为核心,积极配合立法部门完善法规,健全部门规章,加强地方立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体系。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保护区内各类违法违规开发建设行为,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深入研究和制订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的有关政策,采取划拨、征用、租赁、协议等形式,合理解决土地问题,减少与社区的矛盾;要深入研究科学的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运行机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离的原则,将行政管理同经营开发分离;要深入研究保护区分类管理方式,打破“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努力提高保护、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要建立保护区升降级制度,对得不到有效保护甚至受到严重破坏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失去保护价值的,要报请批准机关撤销保护区及相应级别的冠名。
三是加强领导,把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发展自然保护区事业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同时,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可以扩大环境容量,通过生态服务功能强化污染防治工作。各级环保部门要把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要积极争取同级党委、政府以及发展改革、财政、科技、编制等部门的支持,切实增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能力。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服务工作,切实发挥法律赋予的综合管理作用,共同推进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健康发展。要利用自然保护区在国际环境保护中的特殊地位,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全面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要充分发挥保护区现有人才的作用,积极引进有志于自然保护区事业的人才,依靠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和适当的待遇留人,保证自然保护区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主持会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为大会发来贺信。大会表彰了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和个人,发布了中国自然保护区区徽。环保、林业、农业、国土、海洋、水利部门代表约400人参加会议。
2、环保总局:将在全国推广环境信息作为信贷参照
来源:人民日报 2006年11月0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11/01/content_5274810.htm
——信贷与治理污染挂钩 环境与金融安全双赢
“银行通过信贷限制污染项目,促进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发展,最终的结果将是环境保护与金融安全的双赢。”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助理巡视员别涛听到记者提起山西的“停贷治污”,眼睛一亮。他说,国外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政策体系,像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性的政策性银行,对于影响环境的信贷就有非常严格的限制。
在我国,早在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就发布了《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对有污染的新项目,在给予固定投资贷款时,银行必须向环保部门了解项目的环境风险、环保审查状况。
“在环境问题与信贷安全上,我们也曾有过教训,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污染环境的小钢铁、小炼焦、小电镀等项目发展很快,这些项目不仅污染环境,且很多效益低下,给银行造成了许多呆坏账。”别涛介绍说。
别涛认为,去年年底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为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信贷制度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决定》明确规定“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企业,停止信贷。”
“把环境信息系统与金融部门共享,保障环境保护与金融信贷的联动,也是落实《决定》的重要工作之一。”别涛告诉记者,国家环保总局已经与央行等部门协调一致,对有关任务进行了分解,并将与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商业信贷的环保指导。“可以说,这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今后环境信息成为信贷参照的工作将在全国推广。”
环境信息源的真实是否能够保证,会不会为一些地方保护主义所干扰?面对记者这些问题,别涛非常乐观,他认为,企业环境信息来源主要是环保部门的监测记录和执法监督检查的情况,但是这些并不是环境信息的全部。对企业的公众评价也将成为环境信息的重要来源。企业所在地居民可以对企业环境状况做出综合评议,环保部门将据此对信息进行调整。最终入库信息还将进行公示,让企业不仅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也接受公众的监督。“阳光下产生的东西更公平,也更真实。”(孙秀艳)
3、中国稀土资源耗损过快 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来源:新华网 2006年11月0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11/01/content_5275738.htm
新华网呼和浩特11月1日电(记者 任会斌)记者近期在“稀土之都”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了解到,近年来中国稀土资源消耗很快,资源浪费严重,专家呼吁尽快出台保护措施。
稀土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据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张宏江介绍,近年来,国家采取治散、治乱等措施,整顿稀土资源开发秩序,严格稀土出口政策,资源保护力度有所加强。但是,眼下全国仍有开采、冶炼等各类稀土企业近100家,布局散,资源耗费、损失严重。
据包头稀土研究院原院长马鹏起介绍,白云鄂博矿累计探明的稀土工业储量为4350万吨。自1958年开发以来,随铁矿采出的稀土资源至今已达1250万吨左右,其中约200万吨在采选、冶炼及堆存等过程中损失掉,损失率在15%左右,实际利用的仅有120万吨左右,利用率不足10%,其余900多万吨都被排入了尾矿坝内。
近年来,白云鄂博矿的铁矿开采规模仍在扩大,每年附带采出约50万吨稀土矿,其中仅有5万吨左右得到利用,其余均排入尾矿坝。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一些工厂往尾矿坝排污水,污水浸泡将为二次开发坝内蓄积的稀土资源造成困难。
中国南方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资源的耗损也很严重。张宏江介绍说,江西等地利用“浸出法”提取稀土,提取1吨稀土氧化物需消耗稀土矿2000吨至3000吨,稀土矿破坏、浪费严重。
低端产品出口增加也加剧了稀土资源流失。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数据,2005年全球生产稀土矿产品12.835万吨,其中11.9万吨为中国生产。当年,中国还出口稀土金属、材料等上、中游产品5.53万吨,出口量和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43%、21%。
专家经统计分析后认为,考虑到环境保护、开发成本等因素,目前全国尚未开采的稀土工业储量仅剩27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现存工业储量的31%。如果按人均计算,中国早已是稀土资源贫乏国家。(完)
4、第十一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在江西南昌召开
来源:新华网 2006年11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986732.html
第十一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1日在江西省南昌召开,这是该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本次大会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和全球自然基金主办,会议的议题是“湖泊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
世界生命湖泊网是由全球自然基金于1998年发起成立的全球性网络组织,以推动全世界湖泊和湿地保护为宗旨。至今已有25个成员湖泊和35个成员机构加入了世界生命湖泊网。
按照世界生命湖泊网的现行规定,每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湖泊作为正式成员加入。2003年9月,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江西省鄱阳湖被世界生命湖泊网接受为正式成员,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加入该组织的湖泊,同时江西山江湖可持续发展促进会被接受为该组织的地方合作伙伴。
世界生命湖泊网基本上每年轮流在成员单位国召开一次湖泊大会,共同研讨全球范围内湖泊和湿地所面临的问题。此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是首次由中国成员所在省江西省人民政府和全球自然基金主办,会议的议题是“湖泊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
由于人口激增、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人类对全球水资源的利用范围和程度不断扩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湖泊湿地的危害也日益严重,不仅水资源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也使生物多样性面临生存和繁衍的危机。
中国是世界上湖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全国有两万多个天然湖泊,各类湿地面积达3611万公顷。中国非常重视维护湖泊湿地的生态安全,不断加强湖泊湿地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目前已建立各类湿地保护区160多处。
参加本届会议的共有120多名代表,包括联合国环境部官员、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和欧盟代表、部分湖泊成员国驻华大使、世界各国的湖泊成员国代表,以及中国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和国内相关湖泊机构代表。
5、建设部总规划师:历史文化村镇保护遇5难题
来源: 中新网2006-11-01
http://www.china.com.cn/environment/txt/2006-11/01/content_7302787.htm
国家建设部总规划师陈晓丽女士10月31日在黟县说,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在10月31日召开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讨会”上,这位总规划师介绍说,目前,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面临着五大方面的难题,包括认识不足、规划滞后、年久失修、资金缺乏、档案缺失等等。
她认为,一些古老的历史文化村镇饱受现代经济活动和城镇化的影响,传统风貌仍在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历史文化价值认识不够,既没有将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全人类遗产进行抢救,也没有将其作为延续民族文化、展示传统风貌的载体来看待,在实际保护中没有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她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传统民居建筑年久失修,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这为保存其完整性带来了困难。另外,给水、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陈旧落后,远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由于当地保护资金不足,无法承担对传统民居修缮的补贴,一些极有科学艺术价值的传统民居、街巷、祠堂、园林等被毁坏,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今天,中国八十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代表在此间集体发出倡议:要像尊敬我们的母亲、爱护我们的眼睛那样,保护好历史文化村镇。必须举起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鲜明旗帜,要以保护为先,保护传统建筑艺术、民俗文化和历史环境,保护好先人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宝贵遗产,为子孙后代传递真实的历史记忆。(中新社黟县十月三十一日电 /阮煜琳)
6、长江委参加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座谈会
来源:长江水利网 2006-10-31
http://www.cjw.com.cn/index/detail/20061031/74780.asp
本站讯(通讯员 向锋) 水利部规计司根据全国七大流域机构的工作情况,于10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座谈会。水规总院和七大流域机构的有关领导专家近40人参加了座谈会。长江委副总工夏仲平、规计局局长王新才、长江设计院副院长仲志余等参加了座谈会。
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长江和西南诸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通知》的精神,长江委于2005年2月正式启动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的修订工作,长江设计院作为技术牵头单位,完成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修订思路报告》和《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修编任务书》(初稿)。
水利部规计司领导对近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与要求。本次流域综合规划属战略性规划,其主要任务是定功能、目标和要求,要完成与《水法》相配套的水行业规划体系,使水主管部门有法可依。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七大江河的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用3至5年时间完成全国主要江河的综合规划,包括省际河流规划。在这一轮综合规划修编中,要以七大江河、矛盾突出和开发无序的河流规划为重点,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今年内完成长江流域、海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任务书和工作大纲的审查,明年3月以前完成其他河流规划任务书与工作大纲的审查工作。
会议要求,要高度重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水利部将成立综合规划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并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领导小组下成立专门办公室,开展日常工作。各流域机构也应成立相应机构,固定专门人员抓该项工作。在综合规划修编中,一定要转变规划指导思想,要从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和宏观战略高度等方面出发,不要局限于工程安排。根据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和要求,岸线利用规划要抓紧进行,其成果纳入综合规划。会议明确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从本次会议开始正式启动。会议还要求各流域机构要尽快完成目前开展的规划,以便集中力量开展综合规划的修编工作。
长江委的工作主要有:今年一定要完成《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要点报告(2004年修订)》、《金沙江干流综合规划报告》、《怒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和《嘉陵江干流综合规划报告》等规划,明年要完成《澜沧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雅鲁藏布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汉江干流综合规划报告》等规划。
7、中国NGO逆境成长
来源:新报(香港) 2006-11-01
内地著名民间环保人士汪永晨昨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非政府组织(NGO)发展仍受到很多制约,但随着社会矛盾频生,中国政府对NGO的看法也在悄然改变,尤其是环保方面,当局希望NGO发挥更大作用,例如引起广泛关注的云南怒江开发,就是因为NGO反对而搁置,这在中国还是首次,具有里程碑意义。
掀起怒江保卫战
本身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的汪永晨所领导的「绿家园志愿者」是北京记者圈子中有名的NGO。该组织曾领头掀起「怒江保卫战」,反对怒江建设梯级水电站,并成功影响了中央决策,成为内地NGO介入中国社会成功的典范。
怒江水电开发规划涉及在这条中国生态最原始的江上建造两库13级梯级水电站,该规划2003年8月通过了国家发改委评估,但却遭到环保人士的强烈质疑。汪永晨为首的NGO组织紧急号召各界人士反对怒江建坝。
他们的声音到达最高决策层。2004年2月中旬,国家发改委上报《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未获国务院通过,总理温家宝批示「慎重研究,科学决策」。
计划虽暂时搁置,但当地政府仍以各种理由继续勘探。今年2月汪永晨第4次进入怒江,工地上彩旗飘飘,勘探船也在紧张工作。「怒江的江水已经和中国目前大多数江河没甚么不同,绿色变成了黄色。」她失望地说。
更令人不安是,云南省有意对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三江併流」多数片区边界进行大幅调整,导致遗产地面积减少,此举令世界遗产委员会不满,今年7月,世遗委员会下「最后通牒」,要求中国政府明年2月前提交报告,说明「三江併流」遗产地边界调整的问题,以及兴建怒江大坝是否会破坏「三江併流」。
汪永晨以为,通牒可能会改变当局在怒江建水电站的立场;但国家水利部长汪恕诚日前在本港坚称怒江「不开发是不可能的」,只是「规划好后再开发」,并称水电站不会影响「三江併流」。汪永晨对此深表失望,表示会继续抗争,「我们并非完全反对建水电站,而是要求科学家要对怒江进行地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全面考察后,再作出决定。当局也应该尽快公布对怒江建水电站的环境评估报告。」
政府态度更宽容
怒江一役令官方更认识到NGO的重要性。汪永晨指,环保NGO与政府互动的活跃程度,在NGO中绝无仅有。
汪永晨于1996年创立「绿家园」,这是内地最早的环保NGO之一。根据内地规定,NGO必须由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但注册要求非常严格。迄今内地NGO也只有不到三成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其他的或以公司名义在工商部门注册,或挂靠在机关、事业单位内部。
汪永晨表示,虽然有些环保NGO并未经过注册就展开活动,但政府对此默认,不会取缔或阻止活动,反映对NGO的宽容度正在增加。她笑言,环保NGO是中国NGO中最活跃的,与官方互动最多的,这些互动以良性居多,如「绿家园」搞的环保活动,政府常会给予一些有形或无形支持。即便是怒江之争,汪永晨坦言,「我们不愿站在政府的对立面,而是希望能与政府合作。」
目前中国NGO的声音越来越被更多人听到,甚至影响政府决策,但汪永晨对前景并不乐观。她引用刚公布的数据指,中国民间自发组织的NGO仅占7.2%。她坦言,草根NGO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公众的环境意识、志愿者认同及资金紧缺。虽然「绿家园」大多数活动经费来自志愿者个人,但汪永晨认为,前两者最重要的,「我们需要有热情的支持者。」
8、留美归国学者投资千万研究治污工艺
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2006年10月3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10-31/154411381558.shtml
我国流域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的5000多条河流,正在变成“污水道”!
“‘母亲河’在呻吟、在呼唤,我感觉中华民族又到了一个‘危险的时刻’,要拯救‘母亲河’,一刻也不能再等待了!”许榕坦言。几年来,这位留美归国学者把自己的全部智慧与精力、技术与资金,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拯救人类生命之源的伟大工程。
2006年1月29日,大年初一。
上海闸北区,夏长浦河道。刺骨的寒风中,一个身着米色灯心绒夹克、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手执笔记本与铅笔,沿着2.8公里长的河道反复观察。整个“黄金周”,他孤独的身影就在这条臭水河边徘徊。
正月初八,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清晨,该男子就带领一支队伍,来到河道边开始了紧张的施工。
管理该河道的保洁服务社的员工们冷眼旁观。一年来已先后有3批国内外知名的研究机构来这里做试验,折腾得人仰马翻,黑水还是黑水。
闸北区河道管理所密切关注着这里的试验。夏长浦河是他们管区内10条河流里污染最严重的一条,每年居民们的投诉令他们寝食不安。
上海市城市建设研究院也在跟踪这项试验。作为该项试验 的“牵线人”,他们看好试验方生物净水工艺,更何况其承诺出资100万元“自费”做这个试验,为何不让他们试一试?
紧挨“试验段”右岸物华园住宅区的居民们,也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这个工程。何年何月,夏长浦河的黑水才能恢复到半个世纪前的清澈,可以游泳、可以钓到鱼?居民们做梦都在盼着呵!
但周围各色人等聚焦的目光和复杂思绪,丝毫没有影响到许榕——这场试验负责人的心态。他似乎已经进入到一种“梦游”般的心境,周围的一切对于他已不复存在,他所能看到、听到、想到的,只剩下了一件事——试验。
人生拐点
许榕,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1993年赴美留学,在迈阿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攻基因工程。1999年,身为美国迈阿密大学研究员和科恩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许榕,带着一批科研成果回国,成为第一届深圳高教会上的“明星”。2000年元月,许榕代表美国科恩公司与湖北车桥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在湖北公安县注册成立了湖北科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00年春节前夕,珠海市委书记方旋设宴,宴请许榕在内的一批海归学者。席间,方旋提到了一件令他伤神的事:作为海滨城市,湛蓝的海水为珠海的养殖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百上千的养殖场曾经风光无限。但近年来海水被污染,珠海的养殖业面临产量骤减、品质下降的严峻形势。
科学的敏感引起许榕对这个问题的高度关注。他用近半年时间调查了国内沿海主要水域,结论令人震惊:我国沿海水域已很难找到一块真正符合养殖条件的水体,就连一向被认为水质良好的海南岛周边海水,COD也远远高于国家标准!
能否利用微生物来净化水质呢?当夜,他就开始查阅文献,结果很快呈现:美国和泰国已有此类产品与技术。于是他一头扎进实验室,开始了自己的实验。为方便观察,他让人在海边挖了一个2亩大的水池,引水养虾。3个月后,许榕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一种指甲大小的固体活性微生物菌片,分别按比例投放到上海、昆山、珠海及自己的“试验池”里,“奇迹”出现了:一周后,从原先COD等严重超标的水体取样化验,各项数据已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又一度新春。珠海举办元宵国际灯展,前去视察的方旋看到搭建在水面上的花灯五彩缤纷,但花灯下的水却又黑又臭,与美丽的灯光极不协调。于是,他让人找到许榕,要了一小瓶微生物菌片,投在珠海公园的水塘里。又一个“奇迹”出现了:灯展开幕时,黑臭的水体已变得清澈见底。
消息通过媒体报道传到马来西亚。既是养殖大国、也是出口大国的马来西亚,水产品同样面临着水体质量下降的严峻现实。一看到报道,马上有人赶到中国,把许榕实验室里现存的菌片统统买走。
然而半个月后,却从马来西亚传来急电:投放菌片水域的许多珍贵养殖产品全部死掉了,损失高达好数千万美元。十万火急赶到马来西亚的许榕站在鱼虾死光的养殖场边,惊讶地看到水质清澈见底。再进一步了解,原来养殖场使用美国货时每亩放5-6片。他们按常理推测:中国产品的价格仅为美国货的1/10,说明书上却写着“5亩鱼塘放2-3片”,这够用吗?于是加倍投放,导致微生物消耗污染物过量。许榕哭笑不得:美国货每片只含3-5亿个活菌,而自己的菌片,每片含有1万亿个活菌,是美国货的2000-3300多倍!
许榕开创了我国微生物菌净化养殖场水体的先河,使用范围第二年便扩展到沿海地区约200万亩的养殖场,国内外销售额激增至2600万元人民币。一顶顶桂冠也纷至沓来:世界水产协会终生会员、美国微生物协会会员、北美生命科学环境学会会员、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委员。
但巨额的收益和耀眼的光环,在许榕头脑里都没有形成兴奋点,他的整个身心,已经被另一个科学设想所占据:利用微生物不仅可以净化养殖场的水质,更可以在治理江河湖海的污染中发挥巨大作用。
从研究药物转到研究微生物净水,许榕的人生轨迹,就在这里拐了个弯。
500多个日夜与300多个菌种
当许榕把眼光投向中国的大江大河时,他的心像被插进了一把钢刀,滴血不止。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全国已有70%的河流湖泊受到了污染:
海河,基本上已是“死河”。辽河,已病入膏肓。淮河,10年来投入治理费用百亿之巨,但至今全流域仍有80.2%是劣五类、五类和四类水。松花江,这3类水的比例仅次于淮河,占78.l%。黄河,每年排入的废污水总量已达42亿立方米,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一倍。长江和珠江,目前水质尚属“较好”,但其“健康状况”也绝对是“今不如昔”了。
“长此以往,我国流域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的5000多条“母亲河”,早晚会变成“污水道”,那将是中华民族的悲剧!”许榕毅然决然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资金,投入到了提炼和生产有益的菌种上。他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拯救祖国的“母亲河”,拯救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
“‘母亲河’在呻吟、在呼唤,我感觉中华民族又到了一个‘危险的时刻’!要拯救‘母亲河’,一刻也不能再等待了!”许榕坦言:“我满脑子想的就是要快干!湖北科亮当时尚有几千万元资金,其中包括我从国外带来的2500万元,我毫不犹豫地全往里投了。”
科亮公司上海实验基地1400平方米的实验室里,排列了4个发酵罐,一支年轻的科研队伍在许榕带领下,开始了连续500多个昼夜艰苦顽强的攻关。
生物界有个很有趣的“天敌共生”现象,即一种生物往往与它的“天敌”相克又相生。微生物也是如此。在某种污染物质极其严重的环境里,绝大多数微生物因失去生存条件而死亡,但总有那么几种微生物,会逐渐适应这种恶劣的环境而生存下来,它们能分解、消化这种污染物质。换言之,这种污染物质倒过来,已成了它们的养料、它们的生存条件。这也就是自然界适者生存的法则。
这个有趣的“共生”现象,是许榕筛选菌种的“金钥匙”。2001年10月,许榕为处理北京焦化厂的废水配制微毛物菌,他寻遍了工厂的每一个角落,最后把目光盯在了下水道的水泥盖上:该厂已有50年历史,厂内的下水道(或叫“阴沟”),应该是藏污纳垢的最佳场所!这个想法令他兴奋不已,立即与助手一起揭开了水泥盖,顶着冲天而起的恶臭,探下身去挖臭泥。沿着厂内一公里多长的下水道,他掏遍了所有20多个窨井,然后把这些臭泥像“宝贝”似地分别装进20多个玻璃瓶里,连夜赶往上海。仅一个月时间,就从中分离出了100多种能够在焦化废水中存活的微生物。进一步研究发现,杀死微生物菌的是焦化废水中含的苯酚,而这些菌都是耐苯酚和能分解苯酚的。从这100多种菌中,许榕又筛选出了10种易大规模发酵生产的菌株,使苯酚的难题迎刃而解。
采访中,许榕谈到去年11月发生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就是因硝基苯泄漏造成的,而他们就有从北京焦化厂的臭泥中分离得到的专门分解硝基苯的微生物。
筛选和分离出有用菌种还是比较容易的,难就难在规模化生产,其中的关键是高密度发酵技术。而这正是许榕的长项。2000年底,试验进入实质性攻关,每个人负责几个菌的生产试验,每个菌的生产周期是20-50小时,要时时刻刻守在发酵罐旁边盯着,不停地观察记录生长情况,不停地检测各种数据,不停地往里添加20多种材料,若出丝毫差错,就得从头做起。这种情况下,连续几天几夜在试验椅上“睡觉”是很“正常”的。但许榕创造了最高记录:7天7夜。期间,他几次从椅子上摔下来,摔得鼻青脸肿。
从2000年夏季至2002年春天,他们在全国各地做了30多个“自费”的试验工程:从养殖水到景观水,从生活污水到工业污水的治理;从珠海海滨公园到江门东湖,从南京莫愁湖到北京朝阳湖的净化;从北京焦化厂到襄樊造纸厂,再到上海南汇一家染料厂的废水处理。他们从各种各样的污水、污泥中,提炼、筛选了300多个菌种、20多个品种,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为微生物净水工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间,许榕还发明了利用桔皮提取液保存活菌的方法和用以在水中吸附固定菌种的“生物带”。
2004年10月,“科利尔生物污水处理工艺”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整套工艺包括了许榕的7个国家专利,其中某些指标,比国际现行指标要高出至少一倍。
也许许榕不是一个精明的企业管理者与经营者,但国家却因此而获得了一项急需的、宝贵的科技成果——一项可以改变中华民族在本世纪生存环境的科技成果。
小试牛刀
历史名城荆州,现在已经是一座拥有600多万人口的中型城市,2000年用荷兰贷款——相当于1.4亿人民币,建了一座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技术是目前国内外通用的“活性污泥法”,目标是每天处理10万吨城市污水。但由于运行成本高达0.8元/吨,长期亏损,地方财政难以支撑。
2001年,许榕采用“微生物净水工艺”,在荆州市管辖的公安县县城边,投资近千万元建了一座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城市污水1万吨。而这个厂处理每吨污水的运行成本仅为0.24元,是荆州污水处理厂的30%!
两座污水处理厂隔着一条长江,一个在北岸,一个在南岸,相距仅30多公里。2006年6月中旬,记者到此采访,先去了荆州的污水处理厂,厂房漂亮气派,所有设备都是进口的,但工厂已难以为继,正等待着拍卖。与它相比,公安的污水处理厂只是个“小儿科”,全部设备“中国制造”,“官兵”总共3人。但它却连续5年多日夜运行,臭黑的污水从这一头进去,出来时已变成了清水。什么时候检测,COD和氨氮都分别低于50毫克/升和15毫克/升,均达到国家一级和二级排放标准。
采访现场,记者巧遇荆州市环保局长带着参观考察的本省10几个市县环保局长。对比着一大一小、一洋一土两个污水处理厂,他们反复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技术,我们中小城市建得起,用得起!”
公安县的污水处理厂是由湖北科亮公司自己投资的,原因很简单:见到实际效果之前,没有人相信这个“神话”。但当“神话”变成了活生生的事实时,公安县从上到下都被震动了。
2005年5月的一天,许榕办公室来了个不速之客:公安县建设局长。局长带来了一个“硬核桃”:油江的污水处理。
油江,流过县城中心,黑得像阴沟,几十米外都闻到熏天的臭气。为治污,县里曾花1000多万元抽干河水,挖光污泥,将整个河床铺上水泥,再放入自来水。然而不到一年,污染又故态复萌。一是因为不可能完全截污,一部分城市生活污水还每天在向油江里排放;二是在失去“活性污泥”的同时,油江水也失去了自净化能力——这是辩证法。
许榕决计啃这个“硬核桃”。把附着了菌种的生物带直接布在河床里,建成活动的“污水处理厂”,这正是“科利尔生物净水工艺”的独到优势。两个月后,油江水变清澈了,半年后,有了水草有了游鱼。县政府趁势把河道两岸改造成草坪、鲜花、树阴环绕的景观带状公园,成为老百姓赏心悦目的休闲地。
这不可思议的“奇迹”使荆州市的领导也怦然心动。全长约11公里的荆州护城河是一个环形封闭的河道,水体流动较小,且每天有5万立方米的生活污水排入,使它成了不折不扣的“污水道”。2005年10月,困扰市民多年的荆州护城河治理工程正式打响,承担单位正是湖北科亮公司。先在护城河老南门一带选择了1.5公里河道做试验,大年三十那天布下生物带,到正月初八河道已有1米的透明度,COD下降到30毫克/升以下。“神奇”的效果令市环保局长喜笑颜开。
一年后的今天,“试验段”已经受住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考验。肩负着荆州600多万市民的重托、荆州市政府的信任,许榕正在做整个工程的设计方案。
2005年,湖北省人大先后4次赴公安考察,追踪科亮公司的治污进展。他们给省政府的考察报告以翔实的数据,充分肯定了“科利尔生物净水工艺”。
挑战苏州河
2005年年末,许榕在全国城市排给水环境工程研讨会上介绍的“科利尔生物净水工艺”,引起了上海城市建设设计院正在编制“苏州河水系截污治污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两位高级工程师的关注。
苏州河,是上海市中心城区最重要的自然水体之一。自1985年至今,已治理了20年,花费了200亿元人民币。成效是巨大的,苏州河干流已基本消除了黑臭。但如果不彻底修复苏州河100多条支流的水体,苏州河干流的水体就无法彻底改观,恢复生态的目标更难以达到。还给上海人民一条清澈、美丽的苏州河,是上海市政府对1340万市民的郑重承诺!
与两位高工对“科利尔生物净水工艺”的钟情相比,苏州河治污工程对许榕更有不可抵挡的巨大“诱惑”。假如能用自己的技术使苏州河变得清澈,这几年的一切付出都值得!于是,当两位高工孙家珍、陈书玉代表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正式向许榕提出合作要求时,许榕又一咬牙,满口应承“自费”100万元来做这个试验。
2006年8月21日。记者来到上海市闸北区河道管理所下属的保洁服务社。社长徐建关、队长杨艳良热情洋溢,喜形于色。“你不知道,一开始我是半信半疑的。”徐建关谈吐直率:“我观察了他们全过程,从安装曝气管,到挂生物带,最后是向河道里撒了几百公斤黄褐色的粉末,许榕说那是菌种。当时是3月下旬,到4月底、5月初时,生物带上菌种出现了,并开始吸附污染物,河水眼看着就变清了。”
他俩把我带到河道边,徐继续介绍:“又过了2个月,嗨,河里竟然开始出现小鱼小龟,你看,你看,那不是!这可是绝迹了多少年的稀罕物呀!”
不知不觉走出500米远,杨队长说:“再往前水质就不行了,‘试验段’布了150米生物带,实际受益达到500米,再远就覆盖不到了。”果然,1000米开外,河水又发黑发臭了。
“试验段”右岸物华园住宅区的3个保安——徐根发、熊惠民、袁士桃正在大门口值班,这里距河道约有4米远。“你问治理前后有什么差别?差别大了去了!”他们你一句、我一言兴致勃勃地介绍:臭气没有了,颜色变清了,蚊蝇也少了。往年这会儿可遭罪了,一个夏天起码抹3瓶“蚊勿叮”,今年一瓶没用上。
闸北区河道管理所的书记孔伟见到记者马上打开电脑,给记者看一篇论文:《夏长浦河道污染治理科研成果报告》,里面有精确的数据,还有试验前后的对比照片。从数据看,治理12天后,“试验段”的COD,就从原来的208.96下降到了29.2,氨氮从22.86下降到了8.56,总磷从2.15下降到了0.54,完全满足景观水要求。
论文的“结束语”:“夏长浦河试点表明,KIC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注:即“科利尔生物净水工艺”),能够适用于遭受严重污染的内河的修复工作,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降解河道的污染物。如果能大范围地推广应用,将有利于保持苏州河整体水质的长期稳定。”论文报告由相关三方联合署名,将用于向上海市申报科研成果。
“每年春夏两季,居民对夏长浦河的投诉总不下十几次,惟独今年没有。”孔伟开心地笑着,掩饰不住的轻松与喜悦。
当记者把这些情况“反馈”给许榕时,这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沉默了许久,而后低声说了两个字:“谢谢!”
我想,这简短的两个字里,包含了这位归国学者5年来太多太多的酸甜苦辣。而他所追求的事业,才刚刚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他要攀越的山峰还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9、图文:触目惊心的中国水污染地图出笼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6年10月3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981911.html
图来源于国土资源部
10月5日,中国水污染地图正式开通。据介绍,水污染地图设置了三类数据:水质信息、排污信息、污染源信息。
中国水污染地图的推出,使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中国严重的水污染现状,对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也更加重视。
据了解,中国一年洗衣污水量就将近22亿吨,相当于34个十三陵水库,76个昆明湖。仅北京市2005年废水排放为10.10亿吨,其中生活污水就达到8.82亿吨,占总排污的近90%。城市生活废水和农业污水开始成为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同时,生活污水对城市地下水和内陆湖泊的污染情况日益凸显。已经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引起每个人的足够重视。
据专家介绍,水体的富营养化,会造成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鱼类和其它生物大量死亡。富营养化污染的根源在于含磷和氮废水的大量排放,生活污水一般氮和磷浓度都很高,因而成为了水富营养获得主要原因。
生活污水一旦污染饮用水,饮入体内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甚至会致癌。未漂洗干净的衣物上残留的苯,不仅会刺激皮肤引起瘙痒,而且会通过皮肤渗入人体内,日积月累,可能诱发疾病。荧光增白剂亦是致癌物质,可使人体细胞发生畸变,也可以引发皮炎和皮肤瘙痒。可见,含磷生活污水排放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后果相当严重,寻求22亿吨生活污水的解决之道迫在眉睫。
然而,要想减轻水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除了依靠国家之外,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生活污水的治理,更要靠每位公民尽量减少含化学物质的污水排放。
由于城市中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较低,小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更为分散,集中处理更是无从谈起,一时之间,每年22亿吨的生活污水似乎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一些致力于维护人类健康,以科技创新为原则的企业几年前就开始研究解决方法。在刚刚闭幕的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一款海尔的无洗衣粉洗衣机引起了温总理的注意,他说:“这个产品我知道。不用洗衣粉,对环境又好,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款洗衣机为我们提出了一条新的洗衣污水解决方案——不用洗衣粉。正所谓“釜底抽薪”,从“根源”上解决了生活污水污染的问题。从理论上讲这是最科学有效的方法。
对环境的保护不仅仅是国家的责任也是企业自身的责任。只有政府与企业、人民共同用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水污染问题,才能使这一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这也是国家发展、企业立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
虽然现在像不用洗衣粉洗衣机这样的环保类产品的市场普及还需要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它为每年22吨的生活污水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更是为人们的饮水健康找到了方向!业内人士指出,企业致力于环保事业是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问题的重要一环,需要各企事业部门的支持和参与。
图来源于国土资源部
10、四川嘉陵电厂治污不力被勒令停产整顿(图)
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2006年11月0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11-01/081311387105.shtml
由于不能按期完成治污任务,成都市政府已决定于今日起对其实施停产治理
早报讯(记者 何娇娇 实习生 邱旭娟)四川嘉陵电力有限公司2005年就被列入省、市重点污染源整治企业,成都市政府多次下达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决定对四川嘉陵电力有限公司实施限期治理通知》。省、市政府经济、环境等部门数十次到企业督促、协调解决企业污染治理中的有关困难和问题,但时至今日,该公司污治不力,已不能按期完成污染治理任务。为此,成都市政府已决定于11月1日起对该企业实施停产治理,并正式下达了停产治理通知书。
停产治理期间一台机组完全停产治理,另一台仅满足供热需求,要求由四川嘉陵电力有限公司自行组织、使用含硫量低于1%的优质煤,由环保局、质监局派工作人员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确保达标排放。
治污历程
市长亲自下令:治污逾期不达标,斗硬!
“黑雨事件”后嘉陵稳坐泰山
作为燃煤电厂,嘉陵电厂如果满负荷运转发电,每年将排放二氧化硫21079吨,烟尘15724吨。2004年8月19日起,省市两级政府为此召开协调会,省上并成立专题调研组,首次责令嘉陵电厂开展综合整治。
2005年3月,省政府展开“零点行动”,将嘉陵电厂纳入全省237家限期治理企业,要求当年完成烟尘治理和脱硫工程开工。
2005年10月18日凌晨,成都城东、城北部分地区出现大面积普降黑雨现象,四川嘉陵电厂是该“黑雨”事件的肇事者。经查,该厂污染防治设施出现故障,未及时向环保部门报告,擅自闲置大气污染防治设施造成污染。省政府再次要求其立即开展脱硫整治。
2005年底,“零点行动”收网,嘉陵电厂依然稳坐泰山,停留在“制订方案”中。
下最后通牒迫使同意脱硫
2006年元旦,副省长刘晓峰走进嘉陵电厂。由于企业治污不力,被刘晓峰当场责令在年内完成治理,并写出书面检查。
2006年2月8日,成都市政府下达“最后通牒”:5月1日还不开工,将在报上公示,对其停产关闭。迫于各方压力,3月15日,嘉陵电力董事会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启动脱硫工程。
2006年4月5日,被省政府列入限期治理名单的12家超标排污企业代表,被成都市市长葛红林悉数请到市政府,挨个敲定完成治理的时间。当着众多媒体,其余11家企业当场承诺了治理时限,而嘉陵电厂依旧使用“拖延战术”,表示要等到明年9月才能实现达标排放。葛红林当场表示:凡是逾期未能完成治理,企业一律停产,市政府一定会斗硬!
2006年4月7日,省国资委紧急召集嘉陵电厂两大股东———中华企业集团和四川省电力公司召开协调会,督促其立马整改。勒令6月必须动工治污,并着手制定停产治污方案。
半年后检查仍停在招投标
2006年7月10日,21名成都市民代表检查今年市委、市政府承诺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踏进嘉陵电厂,令他们吃惊的是,原定6月30日开工的脱硫工程项目,仍徘徊在招投标阶段。
2006年7月18日,嘉陵电厂脱硫治污工程奠基。嘉陵电厂负责人介绍,投入近3000万元的电除尘和输灰系统改造将立即启动。
2006年10月31日,省政府重点污染整治企业治理的最后期限。嘉陵电厂虽然已经开始了治理,但远不能在这一天完成治理任务。嘉陵电厂正式实施停产治污!
11、趵突泉水位降至黄色警戒线 再次面临停喷危机
来源:新华网 2006年11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982880.html
受天旱少雨影响,济南市趵突泉地下水位10月31日下降至28.15米的黄色警戒线,再次面临停喷危机。据了解,这是济南市今年4月初实施《济南市保持泉水喷涌应急预案》(简称《预案》)以来,趵突泉地下水位第五次下降至黄色警戒线。
按规定,针对趵突泉地下水位的应急预案分为黄、橙、红三级,水位降至28.15米时,发布黄色预警;降至28米时,发布橙色预警;降至27.6米时,发布红色预警。
据了解,今年汛期趵突泉最高地下水位为28.77米,但4月到6月间,由于水位下降,济南市曾分别发布两次黄色预警和两次橙色预警。此后水位虽有恢复,但从9月中旬到10月间,济南市出现罕见的干旱少雨天气,造成水位持续下降。
有关专家表示,若再不出现有效降水,同时又没有相关措施快速补充地下水,趵突泉将有可能再次面临停喷危机。
趵突泉有“天下第一泉”的美称。随着经济发展,用水需求增大,加上降雨丰枯不匀,1976年3月30日趵突泉地下水位首次跌破26.98米的临界点,出现停喷。1999年3月14日至2001年9月17日还曾创下停喷长达926天的纪录。(刘宝森)
12、鄱阳湖持续低水位[组图]
来源:新华网 2006年11月0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11/01/content_5275295.htm
10月31日,一位鄱阳湖湖口县的渔民正在鄱阳湖干枯的岸边晒鱼。受长江罕见低水位和江西境内降雨偏少的影响,9月份以来鄱阳湖一直持续低水位状况。截至10月31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只有9.95米,比正常年份水位偏低1米,而鄱阳湖都昌站水位在10月14日仅达9.39米。持续的低水位造成近6万人饮水困难。新华社记者 宋振平 摄
10月31日,一位鄱阳湖湖口县的渔民挑担走在鄱阳湖岸边。受长江罕见低水位和江西境内降雨偏少的影响,9月份以来鄱阳湖一直持续低水位状况。截至10月31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只有9.95米,比正常年份水位偏低1米,而鄱阳湖都昌站水位在10月14日仅达9.39米。持续的低水位造成近6万人饮水困难。 新华社记者 宋振平 摄
13、转变发展观念 保护"三江源"
来源:经济日报 2006-11-01
http://www.waterinfo.com.cn/ssyj-1/shutubaochi/200610300031.htm
本站讯(记者 马玉宏)“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黄河总流量的49%、长江总流量的25%和澜沧江总流量的15%都来自这里。作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三江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气候条件,对我国、东亚甚至北半球的大气环流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从青海省会西宁市出发,沿214国道驱车南行700多公里,跨过“黄河第一桥”、横贯巴颜喀拉山、抵达通天河畔,“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八个耀眼的大字便映入人们的视线。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这是一处被誉为“中华水塔”的生态高地,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此;这又是一处让世人瞩目的地方,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湿地面积达7.33万平方公里,有2238种维管束植物和370种脊椎动物,堪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原湿地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正是“三江源”这一特殊的生态地位,受到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保护“三江源”,青海省先后制定颁布了停止天然林采伐、禁止开采沙金和实行禁牧等一系列规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在“三江源”区建立了隆宝、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建立了“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保护区总面积达19.74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区总面积的54%,涵盖了最需要保护和治理的生态区域。始于1998年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保护面积达1677万亩,完成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44.2万亩。2003年开始实施的退牧还草工程累计完成禁牧面积4200万亩,建设牧民定居点1682个,搬迁牧民2200户,完成减畜138.29万羊单位。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尽管前些年各方面为“三江源”生态保护付出了艰辛努力,但受财力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源区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缓解。为从根本上遏制“三江源”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2005年初,国家投资75亿元用于“三江源”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用6年的时间,将在工程区内退牧还林还草9.18万亩,封山育林、沙漠化土地防治、湿地保护、黑土滩治理1200多万亩,鼠害治理3100多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00平方公里,生态移民55773人,解决13.16万人饮水困难的问题。通过实施规划,使工程区内退化、沙化草地得到治理和恢复,群众落后的生产方式得到改变,生态状况实现良性循环。
“从2005年开始,青海省委、省政府首次将生态保护内容列入处在“三江源”区的玉树、果洛、海南、黄南、海西五个自治州的年度重点考核目标。同时,由于果洛、玉树两个自治州处在‘三江源’核心地带,从生态大局考虑,省委、省政府决定,对果洛、玉树两自治州的GDP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不再提出硬性的考核指标。”青海省考核办常务副主任苏爱国告诉记者。这意味着什么?青海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始重新审视青海的自身优势和发展定位。
青海是国家的生态高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地区,是国家最重要的水源地。青海担负的十分重要的责任是保护好生态、保护好水源。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治理过程中,青海省委、省政府强调两个结合:一是“三江源”的生态保护一定要和当地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结合起来;二是退牧还草必须和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青海投入主要精力和力量,用于“三江源”草原植被的保护、水源的保护,森林、湿地的保护,让源头活水绵绵不绝,植被常青,草原就像地毯一样完整地覆盖在高原上。
14、企业不治污 银行停贷款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11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982325.html
山西环保部门与金融机构联手执行停贷治污政策
50多家污染企业因信贷受限上马环保设施
“由于金融部门协助,停贷治污政策成效显著,目前已有50多家污染企业因信贷受限被迫新添了环保设施。”今天,山西省环保局政策法规处处长王志朝对记者说。
停贷治污是山西继停电治污、停运治污之后的又一环保新举措。5月26日,山西省环保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联合下发通知,要求省内各级环保部门和各金融机构联手执行停贷治污政策。由环保部门及时向金融部门通报企业环保违法情况,后者则据此进行相应的贷款控制。其中,对没有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制度的,或环境保护部门不予批准的项目,金融部门一律不贷款;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环保工程不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的,或没有进行环保工程建设的,金融部门停止贷款支持;对主体工程已完工而环保工程没有完工,或没有进行环保工程建设的项目,在投产运营时,金融部门不提供流动资金贷款。
“算得上是一拍即合。”王志朝回忆那份文件出炉过程时说。“一能达到环保目标,二能预防信贷风险。我们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收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据介绍,山西省环保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联合出台的停贷治污政策,其精神脱胎于1995年央行《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目前被银行予以信贷限制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焦化、冶金、建材、化工等四个行业。
治污效果立时显现。山西孝义一家大型焦化企业的厂房和生产线几个月前就已竣工,但环保工程迟迟不搞。环保部门将其情况通报给银行,银行立即停止对该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经左右“公关”未见成效,该企业不得不突击上马了所有环保设施,并向环保局申请验收,以期尽快获得银行贷款。
在山西,企业的环保信息正在成为贷款的信用凭据。银行方面反映,污染严重企业还贷信用普遍不高,“他们大都没有长远规划,只想牟取短期暴利,被关停的几率大。”一位银行经理说。为此,联合通知明确提出,要将企业环保信息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供各级金融部门在发放贷款时查询。“虽然联合数据库尚在建设中未投入使用,但目前不少银行在接到企业贷款申请时,都会主动向环保部门咨询。”山西省环保局开发监督处处长郑舰军说。
停贷治污得到了山西省各级政府的支持。在刚刚结束的忻州市“银政企恳谈会”上,忻州市政府与山西其他地方政府一样,特别强调了拟贷款项目的环保问题,并承诺要替银行严把企业环保关。忻州市市长耿怀英说,环保本就是地方政府的一大职能,希望有更多的部门加入到环保督促工作中来,加大环保工作的力度。
山西的治污新举措引来各方关注。近来,山西省环保局政策法规处陆续接到来自兄弟省、市环保局的电话,就“环保与信贷挂钩”求计问策。记者了解到,在浙江、江苏等省市,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联手加强环境保护的行动也已陆续展开。(鲍丹)
15、中柬电力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南方电网试水柬埔寨电力市场
来源:人民网广东视窗 2006-11-1
http://gd.people.com.cn/GB/channel2/16/200611/01/22760.html
本报南宁10月31日电 记者庞革平报道:今天下午,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期间,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与柬埔寨工业、矿产和能源部正式签订了“南方电网公司开展柬埔寨王国松博(SAMBOR,规划装机容量3000MW)和柴阿润(STUNG CHEAY ARENG,规划装机容量260MW)两个水电项目可行性研究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与柬埔寨的电力合作正式启动,两国电力合作迈出了可喜和实质性的重要一步。
据了解,松博水电项目规划装机容量300万千瓦,柴阿润水电项目规划装机容量26万千瓦。
南方电网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中国现有两个电网公司之一。南方电网公司负责的供电面积100万平方公里,供电总人口2.3亿人。
目前,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承担着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实现电网互联、电力交易和合作开发等方面的责任。本着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原则,与柬埔寨政府、能源界的同仁,共同探讨全方位的电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