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7
六月二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编辑:丽英)
郑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河流治污仍需努力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2007年6月27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5009
新华网河南频道6月27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 (记者何可)郑州市2006年环境状况公告昨日发布。公报显示,省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河流水质尚需加大治理力度。
郑州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与上年持平。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以上天数为306天,达标率83.8%,比2005年提高1.6个百分点。近年来空气质量呈现出持续改善的趋势。郑州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季节特征明显,夏季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冬季、春季较差。郑州市境内河流水质与2005年基本持平。贾鲁河尖岗水库断面为Ⅱ类水质。黄河花园口断面为Ⅲ类水质。伊洛河七里铺断面为Ⅳ类水质,以无机氮污染为主。黄水河茨山桥断面为Ⅴ类水质,以有机物和无机氮污染为主,还需要继续加大治理力度。
去年来郑州全市水质基本保持稳定,属安全饮用水质。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评价区内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级别为良好,饮用水源地的取水水质达标率为100%。
气候变化会令地球失控
来源:公益时报2007年06月27日
http://news.sina.com.cn/o/2007-06-27/112213322059.shtml
近日,6名美国著名的气候科学家在英国《皇家学会哲学汇刊A辑》发表名为《气候变化与微量气体》的论文,在长达29页的文章中,科学家们明确向世界提出警告:人类文明正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这一威胁比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计的更加严重。如果不努力遏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即将面临的危险将超出人类的掌控。
科学家们在文中详细阐述了他们为什么认为人类不能再忽视气候变化带来的致命威胁,“最近温室气体的排放让地球面临剧烈的气候变化,这有可能让一切失去控制,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巨大的危险。”科学家们说。
在论文中,科学家们始终强调全球变暖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危险。其中一名科学家汉森博士说:“这篇论文可能是我们写得最好的一篇,清楚地阐述了地球正逼近气候变化的危险,这种危险可能超出我们的掌控。”
论文指出,人为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是在给气候施加非自然的压力,可能在南极和格陵兰冰盖“引发一场灾难”。另一位科学家汉森称:“我们有10年左右的时间为遏制二氧化碳排放作出切实的努力,来扭转全球气温上升的危险局面,否则,高温将触发南极冰盖的迅速融化,冰块融化后露出的深色水面将吸收阳光,使热能积聚,造成更大的危害。”
最后,科学家们表示,目前现存的能源结构注定了人类将会在几十年内超越警戒线。结论是必须拿出一套可行的全球拯救策略,策略中必须要求从空气中‘抽除’温室气体的排放。”
湖北清江遭污染 宜都市一度暂停供水
来源:中广网2007年06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918098.html
由于22日湖北宜昌境内发生大面积高强度降雨,导致长阳境内某锰业公司渣场矿渣夹杂大量污水外泄,冲入清江,使清江水体发生污染,宜都市全市一度暂停供水。
事件发生后,清江下游宜都市环保部门随即启动水污染监测及处置应急预案,昼夜对过境水流进行采样监测。23日,数公里长污染带流入清江宜都市境内。23日下午3时许,该市环保部门在国营388厂(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公司)取水口对清江水体进行取样化验。经检测表明清江水体锰含量超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4.9倍。
为了确保该市城区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该市环保部门连续36小时对清江水域沿线水质进行了采样监测,每半小时取水样化验一次。该市政府立即通知国营388厂、高坝洲电站水厂、陆城一、二水厂停止取水,并同时通知清江沿线的高坝洲镇、五眼泉乡居住的9个村数千村民暂停在清江取水,并随即停止全市供水,以避过污染带。23日21:00时,污染带到达宜都陆城。经在宜都清江长江交汇处取水样化验,锰含量超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3日当晚,该市党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先后到陆城一水厂、二水厂、388厂、高坝洲电厂取水口监测水情。24日9:00时,污染带流过该市,经再取水化验,锰含量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9:10时,宜都市恢复全市正常供水。
随后,宜都市环保部门按照省市环保部门的要求,继续对清江断面水质进行采样监测,继发稿时止,未发现新的污染物。宜都有关部门正继续密切监测水质状况,确保饮水安全。(记者左艾甫 通讯员李飞 马林)
青藏铁路野生动物通道成当地野生动物“保护神”
来源:新华社2007年06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916856.html
记者从铁道部获悉,为保护青藏铁路沿线野生动物,青藏铁路公司在铁路沿线野生动物活动频繁区段,修建了33处野生动物通道,并设置了防护栏、警示牌和迁徙诱导等设施,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物的种群基因交流、生存繁衍和迁徙。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的调查表明:青藏铁路设置的33处野生动物通道作用明显,对铁路沿线野生动物的种群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根据青藏铁路环保验收调查期间的监测结果及2004年至2006年的监测资料可知,野生动物通道的使用效率明显提升,尤其是藏羚羊已经逐步适应了新的生存环境,也熟悉了利用野生动物通道迁徙。从监测结果还可以看出,可可西里通道使用率居33处青藏铁路野生动物通道之首。 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针对铁路可能对珍稀野生动物产生的影响,依据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地形地貌,考虑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规律、生活习性,在铁路沿线共设置了路基缓坡、桥梁下方和隧道上方三种形式的33处动物通道,总长59.8公里。
据青藏铁路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为保障进入青藏高原的列车集便器、污水箱的排污需求,青藏铁路公司在格尔木、拉萨站配置了20辆流动卸污车,卸污后送往指定的污水处理点处置。机车、客车、货车的洗刷设专用洗刷线,洗刷污水排入站区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达标排放。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试运营以来,已经集中处理污水污物6.6万多吨,高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记者齐中熙、刘羊旸)
滚滚长江水今晨入巢湖 水质有望改善
来源:安徽商报 2007年6月27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4985
6月25日12时,连接长江与巢湖西部的西河凤凰颈排灌站闸门缓缓开启。长江水以每秒100立方米的流量经过近百公里的西河,将于今日早晨进入巢湖。巢湖裕溪河出口闸门也同步开启,巢湖水开始以每秒200立方米的流量排入长江。据了解,这“一进一出”旨在通过水体交换改善巢湖水质。
受上游来水及中下游降水增多影响,近期长江安徽段水位迅速上涨,长江干流凤凰颈至裕溪河出口段水位分别与巢湖水位形成一定正负落差。为尽快改善巢湖水质,避免发生类似太湖早前的蓝藻危机,省水利厅决定抓住有利时机,于6月25日开启凤凰颈排灌站闸门,以每秒100立方米的流量引长江水经西河进入巢湖。同时,开启裕溪闸和新桥闸,以每秒200立方米的流量排出巢湖水。在这一进一出之间,引入水质较好的长江水并尽最大可能促使巢湖水体流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巢湖水质。
据了解,在前段时间,由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巢湖蓝藻有零星的暴发,其中尤以西半湖情况较为严重。近期,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别就巢湖的蓝藻问题作出了重要批示。巢湖市有关部门为抑制蓝藻暴发,做了大量工作。从目前的情况看,湖面仍存的零星蓝藻未对巢湖市饮用水造成影响,但暴发条件仍然具备,巢湖蓝藻问题不可掉以轻心。巢湖市昨日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从明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环保执法大检查。对违法偷排或超标排污企业,将责令限期治理或停产治理。(强飞)
海南坡鹿野外繁殖成功 种群数量增至1785头
来源:新华社2007年06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916821.html
记者26日上午从海南省林业局了解到,为期二十多天的海南坡鹿数量普查工作日前已圆满结束。普查结果显示,海南坡鹿种群数量已达1785头,年增长率稳定在15%左右。
据介绍,此次调查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坡鹿数量调查,范围涉及海南全省。
调查结果显示,海南坡鹿目前的种群数量是1785头,共分布于12个不同的地点,其中,半野生种群933头,圈养种群81头,野放种群771头。据长期跟踪研究海南坡鹿的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袁喜才研究员介绍,从1976年到2007年的31年间,海南坡鹿种群数量以每年15%左右的速率递增,这一数字和根据理论推算出来的数字非常接近,且近年来坡鹿种群性别比例趋近1:1,显示出坡鹿发展日趋稳定的态势。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宋延龄研究员对坡鹿的未来增长势头也表现出乐观态度,她表示,海南坡鹿的数量明年将会达到2000头左右。
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专家们都表示,海南坡鹿目前仍处在濒危阶段,保护工作仍不能放松。海南坡鹿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海南坡鹿是海南省独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上世纪70年代坡鹿数量曾一度下降到26头,濒临灭绝。 (记者王猛、姜恩宇)
多家“污染限改”纸厂开足马力生产
来源:光明网2007年06月26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6-26/104212093496s.shtml
据新华社电(记者郭嘉轩)今年3月,荆州市启动了“造纸行业专项治理”,要求这些企业限期内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达标排放,否则将被强制关停。据了解,荆州市28家企业中5家被明确年底前关停取缔,其余则是“限期治理,逾期不达标关停”。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限改令”发出后,这些企业利用“限改令”大限前时间抓紧生产公开排污。一名纸厂“老板”甚至直言,出台“限改令”其实还不错,起码这一两年生产排污没人干扰。
荆州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政府因环保问题要关停企业时,“老板”们就以职工安置为借口施压,政府压力很大。荆州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刘华告诉记者,企业却抬出“限改令”,环保部门不好处罚。
排污管深藏长江江心
荆州国企“宽宏纸厂”每年排入长江的污水达到160万吨。6月21日,记者实地调查发现,该厂区内纸浆发酵产生的恶臭扑鼻而来,治污设备闲置且锈迹斑斑。该市规模最大的郢都水厂取水点,距该厂的排污管仅2公里。周围群众告诉记者,“宽宏纸厂”把排污管用黑橡胶管延长并沉入江中,一直伸到6公里以外的长江江心,那里水流湍急,污染可以被迅速稀释。
荆江段另一排污大户“宏云纸业”,设置在江边的排污口被淹没在水下。6月22日,记者在九号码头一艘趸船上发现,股股褐色暗流,像黑色“蘑菇云”一样翻涌而出。居住在趸船上的工人告诉记者:“每天淘米洗菜只能趁纸厂中午短暂停工期间取水备用。”
大限将至开足马力生产
据了解,上述几家纸厂都被要求限期整改,那为何敢于顶风排污?沿线群众说,这些企业拿政府的“限改令”当“护身符”。明知在整顿最后期限来临以前,不会有人再来查,因此无所顾忌地排污。
荆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刘翔告诉记者,“宏云纸业”污水处理设施一直时开时停,每年违法向长江排放污水320万吨。经监测,“宏云纸业”外排废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水污染衡量指标之一)最高时超过行业标准4倍以上。环保部门多次下达停止排放通知,但对方一直不停产。
“宽宏纸厂”顶风排污更突出。荆州区环保局副局长丁家军告诉记者,“宽宏纸厂”每年外排污水160万吨,COD含量超过国家排放标准百余倍。因产量达不到规模,荆州市决定年底将其关闭。大限将近,这家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并将污水直排长江。
厂家多以“安置”施压政府
按照荆州市规划,“宏云纸业”应当在7月31日前完成治污设备改造,逾期不达标将被关停。为何不抓紧时间改造设备,反而开足马力生产大肆排污?“宏云纸业”副总经理黄家材这样解释:企业已经制订并上报了技术改造方案,但目前是汛期无法施工。整个改造工期预计要3个月,最终完成验收要10个月到一年。“改制时我们企业承担了几百名老职工安置工作,要是一下关停了会引发稳定问题。这个情况市里很清楚,到时候我们做做工作争取再延期一下。”黄家材说。
湖北省社科院冯桂林研究员认为,地方政府对一些严重污染企业,应敢于实施“突然死亡”。即使要求企业限期治理,给出的时间也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否则企业在期限内无法完成整改,必然以“末世心态”恶意排污,严重损害政府形象。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局长陆新元表示,目前一些地区对污染事件处理过轻、过慢,成为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瓶颈。
谁治污谁垮台不治污就发财? ADC废水污染之惑
来源:CCTV 2007年06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916784.html
[内容速览]继6月7日《焦点访谈》报道宁夏日盛公司违规超标排放含有高浓度氨氮的废水后,今天节目将聚焦ADC行业的废水处理情况,从而摸清整个行业的污水处理状况。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6月25日播出):继6月7日《焦点访谈》报道国内三大ADC发泡剂生产厂商之一的宁夏日盛公司,违规超标排放含有高浓度氨氮的废水后,今天节目将聚焦ADC行业的废水处理情况,从而摸清整个行业的污水处理状况。
据日盛公司介绍,他们使用的治污设备是"江苏宜兴绿奥公司"生产的,用自来水稀释废水来"达标排放"也是按这家公司要求做的。调查发现,绿奥公司竟然是一个连当地工商部门都无法找到的"冒牌"公司。
目前,全国ADC发泡剂生产企业共有20多家,它们大多位于大江大湖沿岸,对水体安全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专家认为,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难度大、成本高,一些企业为节省成本,长期超标排放废水,不愿意进行治污。国内最大ADC发泡剂生产厂商江苏索普集团公司负责人透露,他们每生产一吨ADC发泡剂产品在废水处理上的投资约2000元左右,这令他们难以承受。因此业内人士说,虽然很多厂家都配置了治污设备,但其实就是个摆设,仅用于应付检查。
位于福建省龙岩市的龙化集团公司,年产ADC发泡剂1万多吨。据公司方面介绍,他们没有专门的废水处理设备,每天产生的700多吨工业废水全部送到市政污水厂进行处理。但调查发现,该企业仍有大量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资深专家郑守樽指出,该行业"谁治污谁垮台,谁不治污谁发财"的内幕一直是被捂着的。如果任由这种怪现象蔓延,其恶果必将由全社会来承担。
6月7日,《焦点访谈》播出了“达标排放的秘密”,披露了中国三大ADC生产企业之一的宁夏日盛集团公司,竟然是用自来水兑废水进行稀释来达标排放应付检查。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有20多家ADC生产企业,这些企业的污水排放和治理情况又是怎么样呢?为此,记者又前往江苏、福建等地进行了深入采访。
解说:ADC是一种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鞋底、人造革、绝热、隔音材料等。记者在宁夏日盛公司调查发现,这家公司的ADC生产废水处理设备根本不具备达标排放的技术能力,但是环保部门的现场检验表明总排放口排出的废水却完全达标,秘密就在于废水排放前用自来水进行了稀释。
宁夏日盛实业有限公司职工:给我们培训时就加清水,加一定量的清水。
解说:据日盛公司介绍,设计生产这套治污设备的江苏宜兴绿奥公司,用自来水稀释就是按照绿奥公司的要求做的。那么绿奥公司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生产的治污设备用得是什么治污技术?难道真的只能用自来水稀释才能达标吗?全国还有多少ADC生产企业像宁夏日盛公司那样,在用着只能靠掺水的方式才能达标治污设备呢?记者在网络上搜索到了绿奥公司的网站,打开网页上面显示,绿奥公司是国内最早的给排水设备生产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壮大为龙鼎实业集团。按照网页留下的地址,我们来到了江苏宜兴市和桥镇找到了龙鼎集团,可是公司有关负责人的说法让记者感到很是意外。
陈东升 江苏新龙鼎保成套工程有限公司设备所所长:我们公司到现在没有在宁夏日盛公司里做过水处理的任何设备。
解说: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龙鼎集团没有在宁夏实施过任何废水处理项目,至于绿奥公司他也是头一次听说。
记者:你们公司有没有这样的分支机构?
陈东升:没有。
记者:有没有这样的下属企业?
陈东升:没有,没有。
记者: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关联企业?
陈东升:没有,绝对没有绿奥这个名字的,绝对没有绿奥这个名称在我们龙鼎出现过。
新华视点:谁该为污染“埋单”?
来源:新华网2007年06月2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6/27/content_6296674.htm
谁该为污染“埋单”?
——四川自贡市釜溪河死鱼事件调查
新华网成都6月27日电(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田刚、江毅)6月19日至20日,四川自贡市的釜溪河因水质污染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新华社记者闻讯后赶赴现场,发现当地养殖户损失惨重。
灭顶之灾一夜来
自贡市沿滩区瓦市镇金沙村,王远明夫妻呆坐在釜溪河边的家门口。
他家有6口人,养鱼20年,在河里放了20多个网箱,还把水田改成了水塘,成了一户纯渔民,年收入有5万多元。
据王远明讲:“19日夜里,釜溪河突然成了乳白色,臭气熏得人在岸上都站不住了,鱼全都翻腾起来。我用柴油机往水里打氧,但没有用。”
屋漏偏逢连夜雨。他说,当时金沙村一组已经停电六天六夜,家里电灯不能亮,电泵不能转,手机不能充电,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有眼睁睁看着鱼大批死掉。
一位住在沿滩区升平街的居民说:“19号晚上,我突然闻到刺鼻气味,连忙给天然气公司打电话报警说漏气了,后来才发现是河水的问题。釜溪河水量不大,平时基本不流,但那天突然流起来,分明是上游的垸口在放水。”
沿河各村的目击者都能证实,当时上游不知来的什么水,河水一下子泛白,变得像大米汤,家鱼野鱼一起晕倒,漂了起来。“白水”持续了四五个小时。
养殖户纷纷推测说,该河沿岸自贡市境内有几家化工厂,上游的威远县也有不少工厂,这次死鱼事件是釜溪河沿岸企业排污造成的。
自贡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负责人肯定地告诉记者,“企业偷排”的猜测没有根据,环境人员一直严格监控,并没有发现当天有企业偷排污水。
但他同时承认釜溪河水质很差。近几年,自贡市排污量逐年下降,但与环保要求还有差距。投资1亿多元的污水处理厂能力不足,只能消化60%左右的生产生活污水。按规划,釜溪河应达到三类水质,实际一直是四类和劣五类,根本不能养鱼。
据环保部门分析,釜溪河流量本身就小,上游又建有水库,再加上连年大旱,河水长期不能循环净化,下层有机物产生硫化氢,遇氧变成单质硫,就会使水变得浑白,造成鱼类窒息。
记者综合各方说法,不管是单个企业一次性排污所致,还是城市污水长期得不到完全处理所致,釜溪河死鱼的原因都可认定为水体污染。
半生积蓄化泡影
釜溪河属长江水系,是自贡市的“母亲河”。它发源于荣县,自西向东流经自贡流入沱江,沿岸分布着许多城镇厂矿,是自贡经济核心地带。死鱼事件发生在沿滩至邓关河段,全长20多公里。
6月21日上午,记者从沿滩区黄天坝码头搭乘一艘小型机动铁船顺流而下。同船的一个村支书说,这段河道两岸是瓦市、互助、王井、邓关等乡镇,以前河水清澈,两岸的人祖祖辈辈靠水吃水,生产生活全靠这条河;近20年来,河中水质越来越差,每年都发生死鱼事件。
记者看到,釜溪河水乌黑浓稠,散发腐臭,近百米宽的河面上漂满了水葫芦。两岸的网箱里,漂着白花花的死鱼,有白鲢、花鲢和草鱼。河中野鱼也不能幸免,水葫芦底下浮着大小不齐的死鱼,大的足有两尺长。这些死鱼都已开始发胀但还未腐烂,说明基本是同时死亡的。
越往下走,水质越差,死鱼越多,水面还漂着腐烂得不成形状的死猪。密布的水葫芦把船的螺旋桨缠住,柴油机被“憋”出一股股黑烟。船老大钟师傅说:“我们跑船运货,十几公里水路平时跑25分钟,水葫芦一暴发就要跑1小时,还会搞坏螺旋桨。”
据王远明、云小平等村民说,从沿滩到邓关的河道里,养殖户少说也有几百家,这次死鱼损失肯定很惊人,但难以确切统计。仅金沙村一组,就有100多个网箱,大箱有2000斤鱼,小箱也有1000斤,基本上死光了,估计有十几万斤。
下游富顺县互助镇的养殖业主李亮说:“我十几岁就出门,在贵州、北京打工将近20年,2005年带着积攒的钱回家搞了120个网箱,这回90%的鱼都死了,至少6万斤,价值20多万元,半辈子的积蓄泡了汤!现在我的孩子刚考上高中,可连几千元的学费都拿不出。”
何者为因?何者为果?
瓦市镇副镇长欧学良说:“釜溪河曾被三令五申禁止网箱养鱼,最近的一次,是沿滩区水务局今年元月发文,要求到3月底取缔网箱养鱼。”
他还说,按照上级要求,镇上号召村干部带头拆,层层动员,广泛宣传,耐心说服,使知晓率达100%,还把限拆通知书发到每个养殖户手里。但养殖户不听,直到6月拆除率不到5%,个别村子网箱反而越禁越多。
记者找到了这份自贡市沿滩区水务局2007年第5号文件,文件中取缔网箱的原因有两条,一是影响航运和行洪,二是“釜溪河不宜搞网箱养殖,极易造成大批量死鱼,影响社会稳定”,但文件没有说明不宜养鱼的原因,也没有提及对养殖户的补偿。
当地干部、群众都认定,该河不是主要行洪河道,航运功能也很有限,真正的原因是第二条——不准养鱼是因为不宜养,而不宜养是因为河水污染。
被污染的河水确实不能养食用鱼,在水质达标之前不许养鱼无可厚非,但“禁渔令”的问题在于它强行用污染受害者的饭碗为污染埋了单。据了解,当地水务、环保、卫生等部门规定,该河段没有被确定为养殖用途,不能核发养殖证;私自养鱼必须责令改正,限期拆除,一切损失自负;该河段出产的鱼类不得进入水产市场。
污染影响了祖祖辈辈生活在河边农民的生产生活,矛盾焦点一下子从“养鱼的水该不该变脏”转化成“变脏的水该不该养鱼”,形势顿时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更有甚者,一名干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分析网箱养鱼的危害,其中有一条竟然是“一旦发生死鱼事件,会给釜溪河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养殖户表示,有人已经养鱼20多年,有的投资十几万元,政府有关部门说禁就禁,也不提养殖户以后靠什么生活;退一步说,就算不准养鱼,釜溪河也不该被污染啊,沿岸群众还要靠它生活。如果一个文件就能把责任推干净,以后有人反映河水不能饮用,会不会发个文件禁止喝水?有人反映空气污染,会不会发个文件禁止喘气呢?
夏日冰雕展要耗多少电?
来源:中新网 2007年6月27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5008
入夏,气温渐渐升高,杭州的用水用电逐渐进入高峰。就在这炎炎夏日里,投入规模大、活动周期长的冰雪娱乐项目,却被引进到了酷暑难耐的杭城。
这场名为“2007国际冰灯冰雪娱乐节”的冰雕展,在受到众人关注的同时,冰雕展究竟消耗多少水、将使用多少电、有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是否参加环境评估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众多杭州市民的质疑。
夏日冰雕展要耗多少电? 高能耗的游乐项目引发争议
穿了羽绒服只能待10多分钟
6月22日中午,记者来到设立在杭州市黄龙体育中心内的冰雕展区。远远就可以听到重型机组的“轰鸣”声。展区后面就是两台正在运作的循环水冷却塔,还不时冒出少量青烟。据旁边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冷却塔每日水蒸发损耗约0.8吨,两个月下来实际用水量在50吨左右。
进入展览区之前,记者穿上了主办方提供的羽绒服。一进门,一股寒气迎面扑来。由于室温只有零下5℃左右,记者完全忘记了与这冰雪世界一墙之隔的就是炎炎夏日。
冰雕展主办方提供的宣传材料显示,整个展览空间约为1万立方米,冰块总重量达1000吨,都是从位于杭州城北的一家制冰厂运来的。冰雕制作于一个多月前开始,目前已基本布展完毕。冰雪城活动区域设置了欢乐“冰”纷迎宾区、国际金奖区、童话娱乐区、梦幻盛景西子境等8个区块,几乎所有的设施都是用冰制成的,其中一尊欢笑开颜的巨型弥勒佛就用冰150吨。
冰雕展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冰块都是用自来水制成的,绝对没有污染,游客可以放心地游乐。由于冰雕艺术大师对冰块的要求非常苛刻,冰块的制作工艺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主办方特意安排了专人到制冰厂全程监制。
虽然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但记者在冰雪城里转了10多分钟,拍了几张照片,就感觉手冻得拿不稳相机,赶紧跑了出来。在出口的东南角,记者看到有大片的冰块被倒在地上,在摄氏30多度的气温下,部分冰块已经开始融化,水沿着低洼处慢慢流淌。工人说,这是雕刻下来的冰渣,化起来很慢的。等到展览结束,如果这些冰不经过加温处理的话,自然解冻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每天至少要耗电800度
这样一个1万立方米的“冰库”,它的用电量又是一个什么数字呢?
据主办方介绍,他们为了节约能源,在冰雪展厅的建设中,购买了1300多平方米的高效节能保温材料,展厅墙板全部采用10厘米厚的聚氨酯高效保温库板,夜间不用开制冷机也可保持展厅内温度。
尽管如此,据记者了解,为保证冰雕的完整,展览区背后两台功率为90千瓦制冷主机,其中一台每天从上午9点到晚上9点,要连续运转12个小时,每天的用电量为800多度。照此计算,在正式展览前,“冰雪城”就已耗电至少3万度。而冰雕展的时间是6月30日至9月2日,将持续整整两个月。
主办方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6月30日正式展览开始,用电量就可以根据参观的人数来计算了。平均每接待一位参观者,将消耗0.1度电,展览区一次性可能容纳300人,每天多的时候可以接待5000人左右,也就是要消耗约500度电。加上灯光以及其他的消耗,每天大约消耗700多度电。
大热天搞冰雕展有必要吗?
在江南地区的炎炎夏日看一场冰雕展,对许多杭州人来说都是很难得的。因此,有不少市民很期待这个展览,已经开始打听到哪里买票。另一方面,记者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家住古荡湾的市民朱阿姨说:“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讲构建和谐社会,创建节约型城市。在这么个大热天里,用水用电都正值高峰期,他们(主办方)消耗这么多的水和电去搞游乐项目,不是明显与老百姓争抢能源吗?”
“我们社区里经常搞环保教育,我也学到了一点小知识。现在不是在‘禁氟’吗?冰雪城的机组肯定要用至少上百斤的氟利昂吧!不知道有没有经过审批和环评?”和睦新村的戴先生问了个比较专业的问题。
屏风新村的小吴同学说:“我前几天在紧张地复习功课准备迎考,本来可以打开空调,在舒适的环境里学习的。但是,我看到有媒体报道,由于气温的不断升高,杭州市用电最高负荷已经达到485千瓦,所以就没好意思开空调。你说我会到冰雪节上去游乐吗?”小吴用这样一句话反问记者。
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告诉记者:“1万平方米的冰雕展区,每天仅用约1000度的电就能维持冰不融化,我不太相信。我曾经在新华社看到过一篇相关的报道,一个占地约2000平方米、总用冰量近千吨的冰雕展,开放时间是上午9点到晚上9点,保守计算每天耗电在1万度以上,这两个规模相差不大的冰雕展,为什么耗电量会有10倍的差距呢?”
冰雪城项目 没有经过审批
带着市民的疑问,记者又采访了节水、电力、文化、环保等相关部门。
对于这个即将在6月30日开展的大型冰雪游乐项目,这些部门几乎都不知情。也就是说,这个项目没有经过以上这些部门的审批。
冰雪娱乐节项目没有经过审批的事实,在主办方那里也得到了证实。不过,这时主办方又表示,先前提供的数据有一点出入,冰雪节实际用冰量应该是800吨,不是1000吨。
杭州市节水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说:“目前,杭州还没有实施用水计划,也就是没有对每个单位的用水量规定指标。冰雪城的用水问题,市节水办公室是没有办法干涉的。除非相关部门认定冰雪城是违章建筑,我们就可以实施强行停水。”
杭州电力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连续多日的晴热天气,使得杭州的电力负荷也有所增加。目前,杭州市用电最高负荷已达到485千瓦,虽然还没有到夏季用电的最高峰,不会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但部分地区由于电网建设滞后,很可能会出现电网‘卡脖子’的现象。”至于冰雪城每天用电近1000度的问题,张先生显得比较吃惊。他表示,这样的用电量肯定与我们现在倡导的节约用电不相符。
环保局的相关部门也解释了氟利昂的问题。我国轻工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局曾在2004年,发布过《关于控制发展使用氟利昂的气溶胶制品的通知》。通知说,由于氟利昂的排放使地球大气同温层臭氧层受到破坏,引起紫外线辐射加强,导致人类皮肤癌增加、全球气候变暖等恶果,氟利昂逐步被替代和禁用已是大势所趋。而冰雪城仍然还在大量使用对人类有害,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影响的氟利昂,这肯定是不应该的。即使要用,也要经过审批,在符合规定的范围内使用。
西湖区文化体育局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对此事非常关注:“据我们了解,冰雕展的名称叫做‘2007杭州·国际冰灯冰雪娱乐节’,但没有演出和娱乐节目。因此,不需要到我们这里来审批。如果发现冰雪娱乐节上有演出或者娱乐节目,我们将依照法律进行查处。”
高能耗项目 应该叫停
在炎热的夏季办冰雕展,并不是第一次了。此前,在我省的金华、宁波、温州等地,往年也曾经办过类似的展览。
杭州市经贸委一位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方面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北方将冰雪设备运到杭州,本身就是需要不小的开支。据说,这次冰雕展的主办方用了好几辆加长大卡车运送相关设备,光运费就耗资10多万元。还请来20多个国内外的冰雕艺术家制作冰雕,也需要不少的投入。
“至少,给我个人的感觉就是故意消耗能源,用这么多的水和电,在南方的夏天搞北国的冰雪娱乐,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浪费,是与国家提倡的和谐、节约背道而驰的。”这名专家对此这样严厉批评。
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讲“降低一度、节约一度、节能减排”,对这样既没有杭州特色,又不能产生很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相关部门不应该提倡。
“我作为一个搞了几十年节能工作,现在已经70多岁的老人,毫不客气地讲,这样大量消耗能源的项目应该叫停!”
评论:污染事件频发考量政府监管水平
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2007年06月26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6-26/073813311145.shtml
据本报昨天报道,一个深藏在海口市秀英区金滩路草丛中的非法废油加工点,给周围的居民和27小师生带来了很大烦恼。其散发出来的异味熏得居民经常头痛,27小的学生们经常喊恶心,吃不下饭。经记者反映,市国土环境资源局表示将立刻对此加工点进行取缔。
这又是一起非法加工点污染环境事件。这个加工点不大,污染环境也不严重,却很有典型性,值得认真关注。我们注意到,近几年来,海口屡屡发生类似的污染环境事件,有的是污水乱流,有的是臭味四散,有的是噪音震耳,虽然情形不一、情节各异,但都污染了周边环境,给市民带来了困扰。尽管在市民反映之后,制造污染的加工点、企业都受到了有关部门的查处,污染行为也得到了及时制止,但污染事件的频繁发生,还是让市民烦不胜烦。
面对不断出现的污染事件,有关部门应该有所反思。这些年来,虽然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污染环境行为的打击、查处力度,也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污染事件的不断出现,还在时时提醒着我们,遏制污染保护环境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有关部门还需打起更多的精神,以应对当前的局面。
我们注意到,一些非法加工点、工厂大多都设在城乡结合部或者在城郊地区,加工时间也刻意选在中午或晚上,以躲避职能部门的检查。这在客观上也给有关部门及时发现、打击增加了难度。但是,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面对狡猾的不法分子,有关部门应该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拿出一些更加有效的对策来。我以为,在这方面不妨借鉴一下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经验,构筑起一张全社会参与的监督环境大网络。因为环保部门一家的力量毕竟有限,在监管中难免有疏漏的时候。这就需要充分调动起各相关部门、市民的力量,构筑起一张完善的监督网络,在各个角落都有警惕的眼睛,这样,制造污染的不法分子将无所遁形。如此,污染环境的现象才有可能遏止得住。
帮助市民解除烦恼,是政府的当然职责。频频发生的污染事件,考量着环保部门的监管水平,也在考量着政府为民解忧的决心。希望环保部门拿出更多的智慧,给市民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中国世遗被亮“黄牌”是好事?
来源:南方日报2007年06月27日
http://news.sina.com.cn/o/2007-06-27/094412100090s.shtml
中国世遗被亮“黄牌”是好事?
“三江并流”等昨接受质疑,本报独家披露整改方案
冲刺新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