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六月二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六月二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2007-06-22

六月二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周生贤:环保产业要为污染减排提供支持

2、环保总局:减排为环保产业创造巨大市场

3中国与老挝泰国签署跨湄公河大桥项目谅解备忘录 

4世界自然基金会称淡化海水威胁环境

5、解振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速仍偏快

 

地方信息:

6、安徽巢湖预备调长江水冲污治蓝藻 

7、官厅水库2010年有望重成北京饮用水源地 

8、广东决心铁腕整治427座“四无”违规水电站

 

重大水事:

9、三峡污水处理管理系统建成使用

 

民间环保:

10、6月9号城市乐水行—北旱河

11、6月16号城市乐水行—南旱河

 

污染信息:

12、上游铁矿排污忙 下游百姓遭了殃 

 

环境曝光:

13、邢台双龙:借不锈钢之名 行小炼铁之实

 

深度报道:

14、百万亩农田几十万居民缺水 海南为何屡遭旱灾

15、河北:污水处理厂缘何“不作为”

 

环境时评:

16、太湖竟还有这么多“小化工”

17、经济繁荣的环境成本

 

民间呼吁:

18、民间组织“夏至关灯”活动通知

 

 

1、周生贤:环保产业要为污染减排提供支持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7年06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898930.html

  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21日上午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开幕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为本次展会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宣布展览会开幕。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曾培炎在贺信中说,希望围绕节能减排和推进环保产业技术进步的主题,开展多层次国际环境技术交流与合作,推进环保产业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致开幕辞。他首先代表国家环保总局向各位中外来宾、参展商以及热心支持和关心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热烈欢迎!周生贤说,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保护环境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以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为标志,中国环保工作进入了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周生贤指出,环境问题是一个“世界问题复合体”,是环境和经济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其核心就是调整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保障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一定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周生贤说,环保产业是为实现环境保护目标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重要产业,为达到污染减排的目标,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多、更好、先进、实用的产品与技术。国家环保总局将进一步通过搭建平台,做好服务,鼓励支持所有关心环保、支持环保、从事环保的部门、单位、专家和学者共同推进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全国人大环资委原主任委员曲格平、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建设部和北京市有关负责同志,以及一些国家驻华大使出席了开幕式。(记者 陈湘静)

2、环保总局:减排为环保产业创造巨大市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7年06月22日 章轲

http://news.sina.com.cn/c/2007-06-22/023813283371.shtml

  日益迫切的减排任务正在为环保产业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中国环保工作已进入了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周圣贤是在昨日上午开幕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上做上述表示的。

  他表示,目前中国的环保产业和国家环保事业的需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今后一段时期,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各项污染减排目标的实现需要依托减排技术、工艺系统、装备设施,并通过具体的工程来完成,这也为环保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周生贤指出,当前环保工作核心就是调整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为达到污染减排的目标,环保产业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多、更好、先进、实用的产品与技术。

  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估算,2006年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从业单位约35000家,从业人员约300万人,年产值(收入)总额约6000亿元,实现利润约520亿元。“十一五”末,我国环保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1000亿元,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将达15%以上。

中国国际环保展是我国环保行业规模最大的国际展览会,自1986年开始,每两年一届,为国际间的环境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促进国内环保产业的发展,以及构筑中外环保企业交流与合作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展会主题是“节能减排和积极推进环保产业技术进步”。

3、中国与老挝泰国签署跨湄公河大桥项目谅解备忘录 

来源:新华网 2007年06月2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6/21/content_6274688.htm

6月21日电(记者吴强)中国政府21日在马尼拉与老挝、泰国两国政府签署了跨湄公河大桥项目实施安排谅解备忘录。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李勇代表中国政府与老挝和泰国政府代表签署了从老挝会晒到泰国清孔的跨湄公河大桥项目实施安排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中泰双方将共同承担该项目的费用,工程预计将在2011年年底前竣工。

    去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老挝期间,中老两国正式宣布中方将参与跨湄公河大桥项目。

    同日,李勇率团参加了在马尼拉举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14次部长级会议。来自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的部长级官员以及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和双边援助机构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回顾了2004年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13次部长级会议以来,特别是2005年在昆明举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之后各重点合作领域取得的可喜进展,审议通过了2002年至2012年战略框架中期回顾报告,并发表了《联合声明》。会议确定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将于2008年3月30日至31日在老挝万象举行。

4、世界自然基金会称淡化海水威胁环境

来源:新华社2007年6月22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4749

[埃菲社日内瓦6月18日电]世界自然基金会日前指出,淡化海水“是对环境的一种潜在威胁,可能加剧气候变化”。

该基金会在日内瓦发表了题为“淡化海水:干旱世界的选择还是破坏?”的报告。报告指出,在有些千旱地区,人们正在用淡化海水的办法获得饮用水。

在西班牙、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等一些国家都出现了自然资源使用混乱的情况。此外,在印度和中国等地也有不同程度的类似情况发生。

该基金会指出,在海湾地区,淡化海水可以满足60%的饮用水的需求,澳大利亚珀斯的1/3的饮用水通过淡化海水获得,而西班牙是世界上将淡化海水用于农业最多的国家(22%)。

该基金会全球淡水项目负责人杰米·皮托克指出,“淡化海水的处理过程费用高昂、需要使用大量能源”。

报告指出,淡化海水处理会增加盐碱废弃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对海岸造成破坏。

皮托克认为,虽然淡化海水在未来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是目前各国依然有其他更加廉价、对环境威胁较小的办法可以使用”。

该基金会还指出,为了拥有可持续性的水资源,人们必须保护各种自然资源,特别是江河湖海和湿地。

5、解振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速仍偏快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7年06月22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6-22/155413289747.shtml

  中新网6月22日电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今日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节能减排工作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时表示,目前,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生产、出口和投资增长都比较迅速,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

  解振华当透露,今年1到4月份,中国重工业同比增长19.2%,轻工业增加15.6%,重工业增长的速度明显高于轻工业;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4%、5.2%、9.2%和3.9个百分点。高技术行业增长的速度也普遍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耗能产品的产量增速明显加快,部分高耗能产品出口大幅增加。

  解振华指出,在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生产、出口和投资增长都比较迅速的同时,一些地方对节能减排工作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够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的任务不能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难以实现。

   面对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解振华表示,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之内,必须要把节能减排任务完成的情况作为检验各地、各部门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之上。(据中国政府网直播文字整理)

6、安徽巢湖预备调长江水冲污治蓝藻 

来源:新华社 2007-6-22

http://www.h2o-china.com/news/49545.html

    6月20日,站在巢湖西北部岸边,腥味扑面而来,一片长约4―5公里、宽约1公里的湖面水华(蓝藻浮上水面成连片形状称为水华)已经形成,这是巢湖目前蓝藻发生的主要区域。

    安徽省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6、7月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蓝藻,没有特别恶化迹象。

    巢湖西半湖蓝藻发生区域在5平方公里左右。据介绍,巢湖已经具备蓝藻暴发的营养条件。与今年5月上旬相比,巢湖西半湖水质已明显下降,由Ⅴ类下降为劣Ⅴ类。

    西半湖区局部发生的蓝藻对合肥市民的饮用水没有造成影响。合肥四水厂取水口距离巢湖西北岸3公里,该厂已停止用巢湖水作为自来水水源。

“短期内根除巢湖蓝藻是不可能的。”安徽省环保局总工程师张之源表示,“但我们可以抑制蓝藻大面积暴发。巢湖水量一般为18亿到20亿立方米,从近几年治理经验来看,每年只要补充7亿立方米的水就可以有效预防蓝藻的大面积暴发。如今安徽还研究了调水冲污的预案,如果出现蓝藻暴发,将调取长江水到巢湖冲污。”(记者 何聪)

7、官厅水库2010年有望重成北京饮用水源地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7-6-22

http://www.h2o-china.com/news/49548.html

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 于立霄)官厅水库经过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预计到二0一0年地表水将达到三类水体标准,重新成为北京的饮用水源。这是记者二十一日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的。

据水务专家介绍,官厅水库流域水质改善工程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在永定河入库口建设黑土洼湿地和生态护岸工程;二是在官厅山峡建设截污、曝气、

渗滤坝等工程,梯级改善水质;三是在三家店实施水源净化渗滤工程。工程目标是官厅水库的水到三家店后,达到饮用水源地水体标准,使官厅水库再次向京城供水。

为了恢复官厅水库作为北京第二饮用水源地的功能,考虑到北京严重缺水的形势,北京水务部门与德国合作,实施黑土洼湿地工程。这项工程借鉴德国在水生态修复方面的先进、成熟的技术,采用无污染、效率高的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受污染的永定河入库水体,目前已有效地控制了入库污染。

专家介绍说,人工湿地内的香蒲、水葫芦、芦苇群落等植物,吸附了杂质、净化了水质,官厅水库湿地每天可处理来水三十万立方米,一年可净化二千五百九十万吨水。三年后,官厅水库就可恢复流域的生态环境,有望成为城市生活供水水源地。

据了解,建于五十年代的官厅水库曾与密云水库担负着为北京供应饮用水的重任,由于官厅水库污染严重,库内的水常年处于四、五类标准,被迫于一九九七年退出北京城市供水系统。

8、广东决心铁腕整治427座“四无”违规水电站

来源:广州日报2007年6月22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4753

记者从21日在东莞市召开的全省水利(水务)局长座谈会上获悉,目前广东尚有427座无立项无设计无验收无管理(以下简称“四无”)违规水电站,犹如布设在人们脑袋上的炸弹对防洪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广东的水利隐患已经到了非铁腕整治清理不可的时候了。

今年水毁水利工程1753

会议透露,今年入汛以来洪涝灾害造成广东部分地区严重的经济损失伤亡的同时,也暴露水利工程潜伏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全省水毁水利工程共1753宗,其中损坏水库90宗,发生决口的堤围187条,损坏水闸158座,冲毁大型水陂1099座,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共需资金4.8亿元。

特别是6月份以来这场洪灾造成的损失更大,共损坏小型水库9座;损坏堤防1545处114.7千米,堤防决口253处9.5千米;损坏水电站108座,水文测站2个。全省直接经济损失19.7亿多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4.5亿多元。

水利工程存在四大心腹隐患

今年洪涝灾害暴露了广东水利工程的四大心腹隐患:一是病险小型水库量多面广,总共有2617宗;二是无立项无设计无验收无管理的“四无”水电站有427宗;三是目前广东境内西江、北江、韩江等流域的防洪体系尚未完善;四是山洪地质性灾害不断。

9、三峡污水处理管理系统建成使用

来源:新华网2007-6-22

http://www.h2o-china.com/news/49593.html

    (记者王松涛)记者从重庆市信息产业局获悉,三峡库区污水处理信息管理系统日前在重庆市万州区建成并运行,这一利用信息技术建成的管理系统可以及时提供三峡库区污水处理的数据采集、数据实时传输、数据集中存储和污水处理远程监控报警等功能。

  据介绍,三峡库区污水处理信息管理系统由中控实时数据采集子系统、生产运行远程监视报警子系统、采购子系统、设备子系统、库房子系统、化验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查询子系统等组成,可以对污水处理各项工业指标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实现多个污水处理厂实时数据的集中存储。系统采用Web网络技术,将污水厂中控室的监视报警信息及时发布到互联网或局域网上,用形象直观的动态图形向有关人员提供污水处理的远程监控报警信息,大大方便了管理人员对生产现场实时情况的了解,管理者和决策者也可以随时上网获取污水处理各个环节的关键数据和重要信息。

  三峡库区污水处理信息管理系统还使污水处理设备从采购、安装、调试到运行维护、故障检修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了设备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三峡库区污水处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库房管理功能能实现下属多点的采购计划、集中审核和物资设备的全程管理,能为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物资成本核算。化验室管理模块根据国家污水检测控制标准进行分析化验,并对检测数据进行海量存储,并能提供污水处理的历史数据和变化分析。此外,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也可以完成实时工业数据设置,生成公控指标分析图,实现实时工业数据查询,满足管理人员的业务查询。

 

1069号城市乐水行—北旱河

绿家园志愿者  文 冯进  图 汪永晨

 

夏日晴朗的早晨我们在颐和园北宫门集合,太阳已经慢慢将它的火舌伸出,但还是比不上我们的热情,空气中那飘动着城市浮躁的气息,慢慢得在走河中被我们踩灭,每个人静静聆听专家的讲解,了解这个存活了几千年城市的一些细微的故事,跟历史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image001.jpg

北旱河源于香山樱桃沟及玉泉山,经龙门西南而下, 流经四王府、娘娘府、青龙桥,于安河桥下注入清河。全长7.2公里,流域面积16.4公里。1974年四王府至娘娘府一段改道。到卧佛寺、樱桃沟花园必经此河道。沿河名胜古迹有香山公园、曹雪芹故居等。早在清乾隆年间,为防范西山洪水,保卫海淀皇家园林和京城的防洪安全,在治理西郊水道时,疏挖了北旱河、南旱河及高水湖、养水湖、泄水湖。南、北旱河至今仍然担负着排泄西山洪水的重要作用。

北旱河、北长河、老龙口排水沟是清河上源,西山洪水被拦截(蓄)后,上游洪水大量减少,为清河全线防洪排水创造了极好条件,对京城北部地区雨季排水非常有利,减少灾害。同时,也减轻城区河道的排洪负担。利用北旱河、南旱河、永定河引水渠道拦蓄洪水后,能涵养西北郊地下水源,非常有利于水源三厂地下水源的补给和水质改善,对城区地下水的补给也会有明显的效果。京城西北郊地处“上风上水”,把西山洪水留在西北郊的旱河、干湖,与昆明湖、京密引水渠、永定河引水渠、长河相邻相连成片,偌大的京西水体,可能起到调节京城气候,改善首都的生态环境状况的功用。在北旱河出口(京密引水渠北旱河渡槽西侧)修建拦蓄洪水建筑物,如简易节制闸。同时,将京密引水渠黑山扈涵洞以上雨水导入京密引水渠右侧边沟,汇入北旱河。在保证北旱河两岸安全的前提下,把雨洪留住。(资料)

image002.jpg

干渴的河道内大大的牌子写着“水深危险请勿靠近”

image003.jpg

夏大爷家门口种的二十二年的梧桐树被砍伐了,说是影响河道防洪。

真是“去年今日河道边,绿荫人面相视笑,树木不知何处去,人面苦对干河道”

image004.jpg

大量的生活垃圾污染河道,何时才能停止呢?

image005.jpg

image006.jpg

图中可以看到河道内的景观建设,张影轩给我们讲到“在自然界的河流都是弯弯曲曲的,有坡度的,但是现在我们修的河道都是一个样子,岸边也是直上直下的,这完全是一个人工化的极端表现,河道内的原本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生物是和河道协同进化的,但现在人为的截断之后,会改变了原先的自然家园。比如有一个比较缓的坡,这样就有一个水位变幅带(三个水期: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植物适合了河道水位变化后自身也会形成个系统,直观的来讲每个水位都会有植物存在: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湿生带,软木带,硬木带,这个植被带是河流或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最集中的地方,在河道边缘地带有植物就会有动物,例如底泥里的微生物,而我们城市生活以工业文明为代表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扔弃破坏了系统的循环,河岸的硬砌切断了这个富含了大量植物和动物的生态系统,使之它们家园破坏,这些景观建设的设计都是错误的,破坏了水土的自净能力,之后再花高额的费用去整修,得不偿失啊。

image007.jpg

image008.jpg

走河时看见他们在打井上前询问得知,是北京市水务局在此打一些一百多米的井,来浇灌道路旁边的绿化带,凿井浇草坪代价太大了,足可以用奢侈来形容,既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系统还浪费地下水资源。

image009.jpg

我们今天行程的最终点是北京植物园内的水源头,进入樱桃沟后,山间的小溪在身边流淌,绿树成荫,脚步轻松起来,放飞心情,跟着大自然一起歌唱,在那树木深处就是我们的快乐家园

不过我们此行的一些老北京说,樱桃沟的水原来是城里人要打回家喝的山泉,现在这样的牌子却立在了水源地。

image010.jpg

image011.jpg

 

11616号城市乐水行—南旱河

绿家园志愿者 文 冯进 图 汪永晨 论坛转载  狐朋

 

上周我们的脚步在北旱河行走,这周踏上了南旱河的大堤,绿色的大旗在风中飘展,虽然知道这次的行程无法看到流动的河水,但大家的兴致还是非常高的,连远道而来的比利时朋友都加入到走河的行列中,夏日早上的8点钟植物园门口闪动着我们的身影。

image001.jpg

公元1770年清朝定鼎北京。当时,西郊玉泉山、香山一带的泉流因没有可泄之处,每逢夏伏季节,大雨成灾,危及京师。改造香山引河,是清代西郊治水的工程之一。这条引河,俗称“旱河”,有河床、河堤。没有雨的季节,河床干涸,可以行车走马,有的农民还在河床上开辟田地,种植麦田,产些粮食以糊口。但到了雨季,大雨滂沱,山洪暴发,决堤淹村,沿河附近便是汪洋一片。旱河的上游,从玉泉山静宜园前的买卖街起,下经东宫村、南辛村、楼后村,到鲍家窑,再向东南流经小屯村西村口外,折而向南,经篱笆居村、梆子井村、南平坡庄至双槐树村,折向东南至半壁店五孔桥,从朱各庄折向正东,经罗道庄至西钓鱼台,再向东流入玉渊潭钓鱼台。其下游则从玉渊潭的南宫门前斜向东南至圆通观前分为两股:一股向南,经五统碑村、白云观后身、甘雨桥,流入西便门外的护城河;另一股,从圆通观前折向正东,经药王庙村、三里河村,穿过东三里河折至东钓鱼台,往东流入护城河。乾隆恐雨患成灾殃及京师,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下旨挖掘玉渊潭。乾隆还曾亲自到玉渊潭来视察治理工程,并对整治计划进行修改。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夏,京城下了一场大雨,西山洪水汹涌而来,淹没了京西大片土地,昆明湖和长河的水面暴涨,河满湖平,威胁京城。当时采取紧急措施,启动青龙闸将洪水导向东北面的肖家河,再由清河排泄出去。为了寻找新的泄洪渠道,乾隆下决心开凿香山引河,疏浚古钓鱼台前的小湖玉渊潭,将水引向护城河。当时有一条从香山沿金山山根东下,经玉泉山北麓至青龙桥的泄水沟渠,即北旱河。乾隆新开的引河自四王府起,往东南经小屯、西石桥、平坡庄、东石桥、双槐树、东经八里庄入玉渊潭,这就是南旱河。起自香山路,顺公路而下,至万安公墓向南而行,经小屯新桥,穿越首都机场路至南平庄,再转向东南,在槐树居电站下游流入永定河引水渠。全长7公里,上口宽约30米,流域面积29公里。属季节性河流,河道处永定河故道,河床沙性较强,透水性大,利于向城区补充地下水。1961年在槐树居电站上游修永丰灌渠,1964年与京密引水渠连通。

image003.jpg

今日南旱河

我们在河道里前行,因为近年来天气干旱,这条本是用来防洪的河流一直没有没有发挥它的作用,但走在宽阔的河道里面,踩在厚重的泥土上,齐腰的杂草在眼前铺开,虽然没有水但有自然的味道,天然的永远是最美的,城市中硬砌的水泥墙让人眼前总是白花花的,看得眼痛。

image005.jpg

十年前这里臭气熏天,因为周围生活区的污水排放都是汇入这条河流,当时还没有完善的污水管线,上图就是以前的污水排放口,现在市政建设了污水管线,用石头将排放口砌住了,让污水形成一个回流,但下大雨时还会将有些垃圾冲出来。

image007.jpg

image009.jpg

香泉环岛的公路旁边的河岸我们看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排污方法,这条小溪是旁边的饭店排出来的,水量还不小,从溪水旁边的土地来看,排放的时间应该不断了。这个溪水的水质经过测试已经达到ph试纸上标注的最差质量。

image011.png

如图所示,河道内已经种上了粮食,这样的情况已经不在少数,官厅水库本应是库容的地方现在已经划分为耕地了,但是因为大旱人们也只能种些粮食,靠天给水,守着水库没水用。的哥刘师傅说“河道里面本不应该是这样,应该是有水的,这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自然的抱负,上周他在顺义走水,河里游的不是鱼,原来却是两头驴,事物应该各尽其责,各行其事,不应成为这样的局面。

image013.jpg  

中间休息时,李洁带着大家做游戏,模拟树木工作的状态,大家扮演了从树根到髓到树皮,还有害虫的角色,游戏中大家得到了快乐,也得到了简单的生物知识,是非常好的休息活动。

image015.jpg

在河道中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圆形设施,张峻峰讲解到“这些设施是为了河道建设而修建的积雨工程,先挖一个大坑,把土都挖出来,然后放上小的鹅卵石,当下雨时雨水将坑灌满,然后下渗,上面铺垫的铁丝网是为了防止雨水将鹅卵石冲走,鹅卵石的渗透性很强最少保证坑里面都是水,相当于在河道隔十米有个小水库,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水都留在河道里。”

image017.jpg

张峻峰上两周去美国参加了water keep的会议,他在给大家讲些自己得感触。

美国人的资源浪费十分严重,他们几乎不保护,大白天全部汽车的车灯都是开的,而且是法律规定的,白天家居的灯也都是开的,出门也没有关灯的习惯,空调永远开到最低,所有的公交车人员乘坐很少,美国人的平均资源消耗量是我们国家的十倍以上,可见经济发达的国家是该为世界环境恶化承担重要责任!

image019.jpg

看见我们脸上幸福的笑容了吗?这就是自然的魅力,扔开那喧嚣的城市,跟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吧!

 

12、上游铁矿排污忙 下游百姓遭了殃

来源:半月谈2007年06月2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6/22/content_6277124.htm

   太行山山麓,有一条河叫大沙河,发源于山西,流经河北省阜平县,最后进入王快水库。阜平县几万农民粮田浇灌用水,县城5万人口的饮用水均来自大沙河。而作为河北第二大水库的王快水库,是2008年奥运会备用水源。

    然而,就是这条被当地百姓比作母亲河的河流,却遭受了严重污染。前不久,记者驱车一路顺河而上采访,所见所闻,令人触目惊心。

    水脏得牲口都不能喝,几百亩土地快给毁了

    当进入阜平县吴王口乡时,河水明显呈现出暗灰色,整个河道被灰白色的物质覆盖着。越往上走,情况越严重。当走到与山西交界的不老台村时,河水已经变成深灰色、稠糊糊的液体。记者用随身携带的矿泉水瓶灌了一瓶污水,不过10分钟,瓶子里就沉淀出占瓶体1/3的石粉。

    记者在不老台村碰见一名正在用这种污水浇田的农民。记者问:“地里浇这种水多长时间了?”“3年多了。你看看地里这厚厚的一层石头粉,这几年庄稼减产得厉害。更要命的是咱老百姓也不知道这东西有没有毒,反正是这几年村里得癌症的病人越来越多。”“对生活有影响吗?”“原来这个水,舀上就能喝,清清的,非常干净,大家洗衣服、洗菜都用河里的水。可现在,您看看这个泥糊糊,连牲口都不能喝。”

    令村民们忧虑不安的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几百亩土地,再过几年,恐怕也要被毁了。记者看见,眼前的大片土地,无不是被厚厚的石粉覆盖着。村民们用手比划着说,用这水灌溉一次就能有这么一指头厚的一层废渣,地皮上连空气都进不去了。他们为此找过县里,可是,县里的干部却说,那是山西污染的,没法管。

    村民们告诉记者,由于山西省繁峙县地处大沙河的上游,而那些大小选矿厂就开在河道的两旁,这些选矿厂为了降低成本,大都从大沙河里直接抽水洗矿、选矿,选完矿后他们又直接将产生的废水、废渣排回河里。被污染后的河水自上而下流经山西繁峙、河北阜平等地,河水中夹带的大量废渣一路沉淀,时间长了,良田就变成了废渣地。

    上级部门经常来检查,管什么用

    知情人告诉记者,污染源就是山西省繁峙县的一些私人铁矿厂。顺着河边公路而上,记者毫不费力地找到了盛产铁矿石的地方。在繁峙县神堂堡乡政府所在地的公路旁,有一条土路通往一个叫庄旺的山沟里。在狭窄的土路上,一辆辆满载铁矿砂的车辆呼啸而过,车辆卷起的灰尘将旁边的车辆和行人全部包裹起来。

    在距离乡政府不足3公里的地方,记者发现了正在生产的两个较大的铁矿厂,还有一个正在紧张的建设中。这些铁矿厂设备十分简陋,只有几台粉碎矿石的机器。当地一名百姓告诉记者,在这周围几十公里范围内有大大小小十几个铁矿厂,都在繁忙地生产,而矿厂选矿后产生的废渣、废水就直接排进了大沙河。

    在繁峙县大洋铁矿厂,记者见到一名王姓负责人。记者问:“有没有排污设施?”他狡黠地笑了一下:“有啊,你看把污水抽到上边的污水池去了。”“但我看见排出来的都是灰红色的泥糊糊啊。”他没有说话。记者又问:“这里有没有上级环保部门检查过?”“几乎每个月都来人检查,工商的、环保的,说都达标,不影响环境。”

    记者见到这名负责人所指的排污池,就是一个在河道边修筑的十几米高的大坝。冲刷铁矿粉后的污水被抽到坝里,但污水刚被抽进去又被排放出来,一根大管子伸向河道。深灰色的污水直接排向河里,向下游流去。

    在铁矿厂所在的中砚台村,一名在铁矿厂干活的村民对记者说,上级部门经常来检查,什么忻州市的、繁峙县的都来过,管什么用?矿还不是照样生产,照样赚钱,老百姓不满意又怎么样?

    知情人介绍,有的铁矿厂一天能净挣1万多元,多的甚至能挣到3万多元。在巨大的利润面前,不少矿厂老板铤而走险。按要求建的尾矿坝大都建在河道旁甚至河道里,只是个用来应付检查的摆设。

    一名拉铁矿砂的司机抱怨说:“老板挣大钱,当官的挣小钱,老百姓只有受罪的份儿。山挖没了,水污染了,老板城里享福去了,至于老百姓的日子怎么过,谁来管呢?”

    就在发稿前,记者收到了繁峙县环保局关于神堂堡矿区的整改说明。对于整改的效果如何,本刊记者将继续关注。(记者 孙爱东)

 

13、邢台双龙:借不锈钢之名 行小炼铁之实

来源:CCTV2007年06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899518.html

  CCTV.com消息(午夜新闻):河北邢台双龙集团去年5月在没有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新建了一个年产40万吨的钢铁项目,并且于去年底部分投产,为使项目获得审批通过,这家企业在上报时把它变成了复合不锈钢项目,然而到目前在这家企业里也看不到一点不锈钢的影子,它炼出的还是最普通的铁水,冒出的依然是浓浓的黑烟。

  在项目所在地南宫市苏村镇,记者看到,这家至今没有得到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核准的钢铁项目目前仍在加紧建设,两座用来炼铁的高炉有一座在去年12月就已经投产了,另一座很快也可以投产。记者采访时,这座前一天还在生产的高炉正在停产检修。

  由于小炼铁炉资源利用率比一般高炉低10%,能耗却高15%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更是高出3倍以上,因此国家早在2005年就规定,新建炼铁高炉必须在1000立方米以上,而这两个高炉都只有380立方米。

  记者提出能不能给我们看一下相关手续,这位负责人始终也没有给我们提供。为了解真实情况,记者来到负责整个河北省钢铁项目审批、核准的省发改委冶金建材处。

  河北省发改委冶金建材处处长 贾乐堂:首先省发改委没有出过任何手续,市里也没有权限给它出任何手续,应该说属于违规,属于黑项目。

  据介绍,从去年起,河北省对新上钢铁项目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特别是新的炼钢炼铁项目更是没有批准一个。

  河北省发改委冶金建材处 处长 贾乐堂:南宫市是个农业县,市场容量很小,加工能力也很弱,当地没有市场,没有资源,环境容量也很小,这三个致命的要害都注定不可能审批这个项目。

  的确,这个去年12月刚刚投产的项目已经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影响。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不仅炼铁厂的周围,就是距厂区很远的庄稼地里也都覆盖一层铁粉尘,正在收拾庄稼的村民手和裤子是黑黑的。

  由于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棉花,现在农民们已经开始为秋天收获棉花而发愁了。

  目前这个违规项目已经引起了河北省有关方面的重视,他们将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这个项目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14、百万亩农田几十万居民缺水 海南为何屡遭旱灾

来源:新华社2007年06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899774.html

  降雨少、气温高,海南西部遭遇干旱(同期:去年到现在了,一直都没有水,一直都是从外面拉回来吃的);“病”水库多、蓄水差,干旱凸显水库管理漏洞(同期:但目前农村的小山塘水库,大都由村委会和村民小组承包出去,农民无法灌溉)。敬请关注《新华纵横》--《海南为何屡遭旱灾》。

  新华社记者陈爱娣:今年,海南省西南部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干旱,100多万亩农田无水灌溉,几十万人出现饮水困难,上百座水库、山塘干涸。那么,降雨量充沛的海南为何屡遭旱灾呢?

  在受旱最严重的海南省西部地区,记者看到不少稻田已经撂荒,一口13米深的水井只剩下一点混浊的泥水。

  海南省乐东县尖峰镇村民: 我们今年水稻收成一点都不好,减产,大量减产,有的地颗粒无收。天旱啊。

  海南省东方市感城镇入学村村民 杨先东:我有三亩地,现在不能耕种了,天太旱,没有水种田,现在没有水就荒了。

  据尖锋镇镇长高师琼介绍,山道村委会共有8个自然村,1800多口人,全部出现了饮水困难问题。现在村民们每天干完活后,都要套上牛车到两公里以外的地方拉水。

  海南省乐东县尖峰镇山道村村民王英: 去年到现在了,一直都没有水,一直都是从外面拉回来吃的。在农村里面,没有水吃也是很难的,因为一边要干工,一边还要拉水回来吃,真的很辛苦的。

  海南省乐东县尖峰镇镇长 高师琼: 那些水库都干,大中水库全部都没有水。这边的井,像这样的井原来一打都有水,2米、3米的水,现在水都没有了,地下水的问题,加上这里的香蕉种植比较多,老百姓挖的井是十几、二十米,那些香蕉老板挖井抽水来灌溉用的100多米、200米的都有。

  和尖峰镇的情况一样,在东方市感城镇记者看到,近4000亩的水稻田大部分因干旱而撂荒,放眼望去,枯黄一片。感城镇党委书记秦国华告诉记者,镇上最大的水库——陀兴水库也只剩下500万立方米水,为了减少村民们的损失,镇里已经引导农民改种用水较少的作物--辣椒和玉米,但这些作物仍需水灌溉。

  海南省东方市感城镇感南村村民郑向明:因为田里面的水少,现在大部分的人家还在缺水,所以我们都连续抽几天了,一个星期了。 记者:这个水这样抽的话,很快就要抽完了? 对啊。

  记者一行在海南省乐东、三亚、陵水等县、市看到上百个中小型水库均干涸见底,由于水库底部相对湿润,农民在库底种植了一些农作物。

  在海南省第二大水库--大广坝水库,记者看到大广坝已经见底,很多渔船已经搁浅。据大广坝发电公司的负责人介绍,大广坝水库正常库容为14亿立方米。但自去年12月以来,这个水库只剩下1.8亿立方米水,仅比死水位高出五十多厘米,可使用水量只有2000万立方米左右,大广坝缺水直接导致灌区6万亩水田无法灌溉。

  海南省水务局局长 王扬俊: 目前局部严重的旱情比04、05年还要严重,但局部的乐东、东方、三亚、陵水,包括中部的保亭、五指山都有严重的干旱。

  王扬俊告诉记者,海南水资源比较丰富,年降雨的地表水资源约为300亿吨,人均将近4000立方米,但是海南具有气候性海岛的特点,地形是中高周低,河短坡少,这种地形特点导致雨水存留不下来,雨水两三天就流到海里去。此外,海南降雨量的多少主要看有没有台风,如果当年没有台风登陆海南,就没有大的强降雨过程,水库就蓄不上水。

  海南省“三防办”主任 杨运暹: 全球大气候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这两三年来,台风从海南登陆少了,台风对我们最大的好处就是带来大量的雨水,海南70%的水是靠台风,也就是说,没有台风登陆,海南的干旱就会非常严重。

  杨运暹(音同“先”)告诉记者除了气候因素外,导致海南干旱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病险水库比较多,病险水库占到海南全省水库的26%,由于有了病库,海南每年降雨集中的时候,水务部门只能降低水位来运行,以防垮坝造成安全问题。

  海南省水务局局长 王扬俊: 病险水库占的比重比较大,将近26%,尽管前几年中央加大了加固的力度,省里加大投资,对病库进行加固,但是加固的速度还比较慢,由于有了病库,海南降雨的时空比较集中,一降雨就很大,所以病险水库水位蓄水,一到时间就要降低水位,到了岁末想多蓄点水又来不及了,因此现有水库的蓄水有时候蓄80%,有时候蓄60%。

  此外,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在农村,许多的小山塘、小水库都被承包出去搞养殖,在雨水充足的年份,养殖和灌溉的矛盾并不突出,而一旦干旱出现,承包者与村民就开始争抢水源。虽然《海南省水利工程管理办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各县、市的中小型水库在保证农业用水及生活用水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多种经营。但部分承包者认为,他们已经交了承包金,塘里的鱼是他们的私有财产,一旦放水,必然给他们带来损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承包者大都拒绝放水灌溉。

  海南省“三防办”主任 杨运暹: 从水库管理的角度说,防洪和灌溉是水库的首要功能,另外还有人畜饮水和发电,虽然养殖也是发挥水库效益的途径之一,但必须在合同中约定,不能影响灌溉。但目前农村的小山塘水库,大都由村委会和村民小组承包出去,农民无法灌溉,有的甚至连合同都不签,只是村干部说了算,更谈不上在合同中规定灌溉优先的条款。

  此外,由于灌区的配套不完善,没有把现有的水资源集中起来,对水源的管理和调度不够科学,也是造成干旱的原因之一。拿海南省最大的水库--松涛水库为例,由于还建有10座副坝,其中有一部分节挂水库没有修完,主坝只能低水位运行。

  海南省水务局局长 王扬俊: 为什么年年抗旱、年年搞工程设施还要干旱呢?关键还是我们工程设施的布局不均匀,工程性缺水的问题比较突出,骨干水源工程还缺少修建,尽管有松涛水库这么大的库,但松涛水库往底下的节挂水库没有修建完,大库就难以发挥它的效益。规划中的水利设施还没有修建好,造成工程性缺水的问题。一到老天爷不下雨,干旱就出现了。

  王扬俊告诉记者,要彻底解决海南的缺水问题必须采取几个结合的措施,一个是“蓄、引、提”相结合,就是把天上水蓄起来,河流的水采取泵站抽水的办法从山上引水来解决;第二个是“大中小结合”,就是修建大型水库、中型水库和小型水库塘坝相结合;第三个是“库塘坝井”相结合,第四个就是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只有这样海南干旱的局面才能缓解。

  海南省水务局局长 王扬俊: 在中央的支持下,大广坝二期也开工建设了,我们想通过5年的努力,把大广坝二期的工程全部贯通,解决最干旱的地区,西部、西南部的地区。第二个是大拢水库的建设基本完工了,下一步我们把灌区的配套跟上,把大拢的水调到乐东九所,这样就坝区域间的水充分利用起来。同时也要修建一批中型水库,通过修大库,修中型水库,又把全省江、河、湖、库的水相连接,做到基本连接起来,海南水资源就有了。

新华社记者陈爱娣:目前,海南省政府已拨出一部分资金对一些病险水库,着手进行维修。为了应对干旱,一些受旱严重的市、县在政府的引导下,已将过去“一季瓜菜,两季水稻”的传统种植模式,改成“两季瓜菜,一季水稻”节水种植模式。好,感谢收看本期的《新华纵横》,明天见!(记者:陈爱娣、郭良川、刘媛媛、别培辉)

 

15、河北:污水处理厂缘何“不作为”

来源:河北日报2007-6-22

http://www.h2o-china.com/news/49566.html

   近年来国家投入巨资建设污水处理厂,到2005年底,共安排国债资金611亿元,支持了1300多个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形成污水处理能力2892万吨/日。但是,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中有近三分之一都不能正常发挥效益,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行,甚至用来养鱼、晒太阳的事时有发生。

  省建设厅的数据显示,到2005年底,全省建成37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达261万立方米,实际运行只有182.6万立方米/日,闲置率30%以上。而同时全省县城以上城市年排放污水14.8亿立方米,至少8.1亿立方米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污染环境。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为什么许多污水处理厂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

  1、运行费拨付不足,处理厂按“钱”生产

  漂浮着生活垃圾的黑臭污水,在石家庄市南环大桥下的南栗明渠分成两股,其中一股入了桥西污水处理厂,另一股只有无奈地流向总退水渠。

  6月18日,石家庄市桥西污水处理厂总工程师李权站在该厂的进水口说:“现在每天能到这儿的污水量是30万吨,我们厂的设计能力是日处理16万吨(年处理能力5840万吨),目前实际处理能力只有9万吨(年处理能力3285万吨)。”

  据介绍,这家建成于1993年的污水处理厂,从建成之日起到现在的14年间,从来没有满负荷运行过。

  “不是我们不想满负荷运行,没钱,只能处理这么多污水。”面对记者疑问的目光,李权急忙解释着。

  桥西污水处理厂是属于石家庄市城管局的事业单位,刚刚建成运行时,市里每年拨款1200万元,当时处理一吨污水的运行费用(不含设备折旧费)就得0.3元。“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笔钱只能处理4000万吨水。”李权的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

  随着设备的老化和原材料、人员工资的上涨,污水处理成本也从当初的0.3元/吨上升到0.5元/吨以上,虽然政府的拨款也逐步提高,但该厂的年处理量却逐年下滑,先降到3500万吨,再降到目前的3000万吨。

  “今年政府拨给我们1750万元,给我们的定额是处理3000万吨。”李权介绍。

  虽然没有满负荷运转,不过运行14年来,桥西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率基本稳定在96%以上,在国内同类型污水处理厂中算是比较好的,该厂曾在国家建设部组织的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评比中荣获“运行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并通过了质量、环境、职工健康安全“三合一”管理体系国际认证。

  “那个厂的问题就是缺钱。”河北省环保局污染控制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如果资金到位,我们实现满负荷运转不成问题。”李权说。

  据记者了解,运行费用不足是制约一些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瓶颈。运行费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处理费,虽然2006年省、市政府领导已经分别和国务院、省政府签订了责任状,承诺2006年底前,各设区市污水处理收费不低于0.8元/吨,所有县城不低于0.6元/吨。但现在大部分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依然偏低,基本为每立方米0.5元左右。

  “除了收费标准达不到要求,收费率也偏低。”省环保局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我省只有7个市污水处理费收缴率达到七成,其他市(县)在20%-50%之间。污水处理收费总额不足,直接导致不能满足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需要。

  “那现在如果污水处理费收缴到位,桥西污水处理厂是不是就可以满负荷运转了呢?”

  “按照我的计算,要让已经运行了14年多的污水处理厂满负荷运转,没有7000万元的投入进行设备维护更新是不行的。”李权的答复不禁让记者发出这样的疑问:“这笔钱又从哪里来呢?”

  2、来水超标严重,宁可闲置也要关门阻拦

  如果说桥西污水处理厂被资金问题困扰着不能满负荷运转的话,那么在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本来是治污的企业怎么却成了“排污”的单位?

  据省环保局介绍,2006年9月,省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在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检查时发现,该厂出水口的水仍然黑臭,检测化验的结果更让人吃惊,污水中的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含量竟然是777mg/l!远远高于120mg/l的标准。显然这个污水处理厂没有正常运行。

  “如果把板子打在我们身上,我们可就比窦娥还要冤了!你们看看入口的污染程度就明白了。”面对毫无争议的事实,该厂的负责人却理直气壮这样说。

  按照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厂的工艺标准,进口污水的污染物浓度不能高于500mg/l,经处理后出口的污染物浓度不能高于120mg/l。如果入口浓度高于500,处理厂的处理成本就会大幅度上升,如果高于1000,处理工艺中分解污染物的菌群会受到伤害,丧失大部分处理能力。并且以后即使入口污水达标,菌群完全恢复处理能力也需要10多天时间。

  进口污水的检验结果出来了,COD浓度为2865mg/l,远远超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要求!

  “我们污水处理厂周围集中了一大批制药、化工等重污染企业,上游污水严重超标,影响了我们的正常运行,我们不是执法单位,对此无能为力。”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负责人无奈地说。

  衡水市污水处理厂同样面临进口超标的困扰。衡水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能力为日处理污水10万吨,目前实际处理量不到5万吨,尚有5万多吨的处理能力空闲。衡水市铁路以北地区的4万吨污水通过处理厂的配套管网滚滚而来,却被一道闸门无情拦在了厂外。

  “我不能让这些水进来。”衡水市污水处理厂副厂长高树国说。“路北是个工业区,一些企业超标排放,污水中COD严重超标、PH值不稳定、无机盐含量超标,这些水进入处理厂,我们不但处理不了,还会破坏我们的处理工艺。”

  晋州市亚太污水处理厂是一个民间投资的企业,其负责人对上游污染超标对企业的影响感触更深。“我们企业靠政府支付的污水处理费维持生存和收回投资,和晋州市政府签订的协议规定,在上游来水达标的前提下,如果我们的出口不达标,就要在处理费上受损失。”

  2004年该厂建成投产后,曾多次因上游超标排污等问题,企业不能正常运营,造成污水处理厂出口不达标,污水处理费不能正常支付,2005年为此曾彻底停止运行长达3个月之久。

  “现在好了,晋州市政府加强了对排污企业的监管,虽然进口污水超标不能完全避免,但基本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企业可以正常运行。”6月20日,晋州市污水处理厂的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对晋州环保部门的努力表示感谢。

  3、管网不配套,有“肚量”没“饭”吃

  “我们厂的设计能力是日处理10万吨,现在能到我们厂可处理的污水只有近5万吨,除了那些超标污水我们不能处理外,正常的污水我们也想多处理,但滏阳河以东的污水都过不来啊!”6月19日,衡水市污水处理厂的副厂长高树国对记者说。

  2005年5月18日,衡水市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行。衡水市同时完成了河西污水管网改造工程,使滏阳河以西、铁路以南的近5万吨污水,顺利到达处理厂。

  衡水市随后实施铁路以北污水管网改造工程,不久之后把该区域每天产生的4万吨污水引到污水处理厂,但因污染物超标严重被拒之门外,来水量不足的瓶颈依然没有解决。

  2005年,衡水市还实施了滏阳河以东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计划在2005年内完成,把该区域每天产生的2万吨城市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但由于种种原因,工期拖了两年也没有完工,2万吨污水始终直排滏阳河。

  “跨河泵站已经进入了设备安装阶段,预计今年7月底,滏阳河以东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可以彻底完工,河东的污水就可以送到我们这里处理了。”高树国说。

  “建管网要花的钱可能比建污水处理厂都多,遇到的困难也可能比建厂更大,把厂子建起来管网改造没有跟上的情况,在一些地方确实存在。”河北省环保局副局长杨智明证实着高树国的说法。

  4、职工人数超标,运转费成了人头费

  在调查中,记者感到,似乎污水处理厂不能满负荷运转都是资金、处理工艺限制、管网等原因导致,那么真的如此吗?

  有专家指出:“有些城市污水处理企业成了安置办,几十个人就能运转的企业竟然安排二三百人的编制,人浮于事。让有限的污水处理费变成了人头费。”

  设计能力为日处理16万吨的石家庄市桥西污水处理厂,是市属事业单位,共有员工210多人。设计能力为10万吨的衡水市污水厂,是市属国有公用企业,共有员工170多人。

  有些污水处理厂的负责人并不讳言单位的人员过多,但他们直言理由:“人员多少的编制我们左右不了。”

  那么,一个污水处理厂到底应该配备多少人?

  “根据国家建设部的规定,标准配备为1万吨/日8至10人。”河北亚太环境科技发展公司总工程师耿毅说。

  实际上又是什么情况呢?同样一个日处理3万吨的二级生化处理厂,以色列的工厂是4人。如果说他们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和我国没有可比性,那么同样规模、同样工艺、具有可比性的国内企业,因为机制的不同,用工人数的差别也在十倍以上。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日处理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最精简的是10人,省内最精简的民营企业是20人。

  据耿毅介绍,随着处理能力的增加,人员效率还会更高,日处理能力为6万吨的正定污水处理厂就是由民营的河北亚太环境科技公司经营的,员工数为26人。(郑建卫)

 

16、太湖竟还有这么多“小化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6月22日  邓建胜

http://env.people.com.cn/GB/5898236.html

  小小的蓝藻,今夏让人如临大敌。昨日本报有报道说,深受其害的无锡市日前掀起“环保风暴”:截至6月20日,已取缔21家废品加工厂,停产整顿127家,还有71家污染严重的企业被责令停业或关闭。同时,规模以下化工企业三年关闭772家的目标将全面提速――已关停小化工生产企业160家,还有343家将在年底前悉数关闭。

  亡羊补牢,值得欣慰。但高兴之余,也会有疑惑:按照国家法规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应销声匿迹的这些污染企业,怎么现在才“计划”悉数关闭?

  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治理太湖的要求,这上千家污染企业至少在7年前就不应当存在。首先,根据1996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包括小化工企业在内的高耗能、高污染“十五小”企业,在1997年年底必须全部关停。其次,《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明确规定,“自1999年1月1日起,太湖流域禁止一切单位超标排放水污染物”;太湖作为水源保护区,化工企业更是在明文规定的“严禁”之列。其三,为配合“太湖2000年变清”目标,流域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治理活动,1999年12月31日24时,流域内两省一市的负责人宣告:1035家重点污染企业“悉数关闭”,辖区内再无超标排污企业。

  不幸,太湖没有如期“变清”。每年盛夏来临,江苏、浙江交界处的水污染纠纷仍然持续。天上不会掉馅饼,自然也不会平白无故掉下污水。在一次次“治污行动”和三令五申面前,掩耳盗铃的还是我们自己。

  这样的尴尬,还不仅存于太湖一隅。有关部门认定为“水质稳定”的巢湖,如今密集的蓝藻已挤占了5平方公里的湖面,而且部分湖水已从Ⅴ类下降为丧失了水体功能的劣Ⅴ类。某省刚宣布“全面取缔”了饮用水源的排污口,10天后一化工厂就发生严重化学品污染事故。而这家多年来被政府部门授予环保先进称号的企业,竟是“长期以来生产废水未经处理直排”进入水源地。

  问题出在哪里?是那些昧着良心赚钱的企业“太狡猾”,还是我们的监管不到位甚至是对公众玩“猫鼠联体”的游戏?

  想起1995年4月在无锡召开的一次国际研讨会。当时有机构根据国外湖泊的治理经验,认为“太湖变清”至少需要四五十年时间,而且前十年至少要投资4000亿元――这比当时太湖流域各大城市一年的财政收入总和还要多,因此大多数人认为是“小题大做”。但今天回过头去看看,10多年来各地投入的资金和污染损失,何止4000亿元 污染治理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实在是搬石头砸自己脚的行为,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老路,都会得不偿失。

  客观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治理污染既要有长期艰苦的打算,避免毕其功于一役的速胜思想,又要有老老实实的切实行动;环保法规不是各取所需的“软柿子”,必须不折不扣令行禁止,环保成果也不能是昙花一现的易碎品――或许,这也是微小的蓝藻肆虐成灾给我们的深刻教训。

 

17、经济繁荣的环境成本

来源: 南方都市报2007-06-22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shiping/200706220315.asp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曾对经济活动的环境成本作过不完全的估计,结论是2004年时的成本大致为GDP的3.5%。考虑到官方统计的该年的GDP增长率为10.1%,即使是按照上述保守估计,2004年GDP净增长也只有6.6%。

  按照上述框架,笔者假定1978-1987年的环境成本为当年GDP的1%,1988-1997年的成本为GDP的2.5%,1998-2007年的成本为GDP的3.5%,那么30年改革期间累积的环境成本就可能高达2007年的GDP的1/3。

  笔者把这样的成本看做中国未来必须支付的隐形负债。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实际是部分地通过向子孙后代“征税”来保障今天生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一旦被迫支付这一笔隐形负债,实际生产成本就可能大幅度上升。根据一些农业经济学家的估算,由于气候恶化、土质退化和供水不足,相对于工业的农业生产成本在过去30年已经翻了好几番。

  这样的变化有可能最终给国际农产品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减少供应、抬高价格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在过去几年,中国需求大幅度增加部分导致了一些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如果同样的情形发生在农产品市场,其后果将更为严重,尤其是对低收入国家而言。

  生产成本上升将不仅仅局限于农业,土地、水和空气等资源的破坏也将大幅度地提高其他领域尤其是制造业的生产成本。目前生产者没有对环境污染作出应有的补偿,其实相当于人为地压低了生产成本,是一种变相的补贴。笔者在这之前曾经将中国经济当前的超常繁荣部分地归功于成本扭曲,与劳动力、资本和土地成本扭曲一样,环境成本扭曲支持了经济活动的高速增长。但这样的情形不可能长久地持续下去。

  一旦生产成本上升,中国制造的产品价格就可能上涨。如果说中国有可能推动全球通货膨胀,这一环境因素可能要比目前许多投资者担心的工资因素重要得多。(原载6月21日《财经》,作者黄益平,本报有删节)

 

18、民间组织夏至关灯活动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