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五月三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五月三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2007-05-31

北京:节水要广泛利用再生水、加强生态调水

来源:新华网2007年5月31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3380

5月31日下午,北京奥组委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举行北京市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吉林、北京市环保局局长史捍民等北京市有关领导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对北京市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是直播内容摘要。

北京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吉林:北京除了水污染还有一个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因此我们要节水,还要广泛利用再生水,还要在各方的协调、配合下加强生态调水,为北京河湖水质的改善提供一些保障。

前年一段时间,北京颐和园水质不好,特别是靠近岸边、西岸的地方有一层绿油油的绿油,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去年、今年就没有了。换上密云水库的水就不存在这种现象,官厅水库的水就容易产生这种现象。一方面节水,利用再生水,另一方面加强生态调水、生态补水,改善城市河湖水质是非常重要的。

 

新华网:我国将在全国四分之一的县市设农村饮水监测点

来源:新华网2007年5月31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3381

新华网上海5月31日电(记者赵晓辉)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白呼群31日说,为改善农村饮用水状况,将扩大农村饮水监测覆盖面,要在全国所有省份约25%的县市设立监测点。

白呼群在联合国秘书长水与卫生顾问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暨水与卫生亚洲地区对话会上说,中国将加大水质监测经费投入,建立长效机制,健全具有权威性的国家级饮水水质监测网络体系。

据介绍,2005年全国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覆盖了26个省份477个县份,对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病区进行了全面筛查,为针对性地开展农村防病改水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白呼群说,今后,在扩大检测点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将定期开展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饮用水水质和水性疾病现状调查以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项目卫生安全评价。逐步优化监测项目,提高监测频率,提高农村供水工程水质合格率,避免因水质不良导致对农村居民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目前中国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仍存在很多问题,全国3亿多人口没有饮用上安全卫生水,大都分布在农村。另外,无害化卫生厕所在农村的普及率还很低,多数农村没有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生活垃圾没有规范地收集、清运和处理。这些都影响着农村居民的健康。

 

江西实施"零点行动" 全面取缔饮用水源地排污口

来源:新华网2007年05月3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7-05/31/content_6180529.htm

    新华网南昌5月31日电(记者张敏)江西省大规模取缔饮用水源地排污口的“零点行动”31日正式开始。全省137个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所有的排污口,31日开始被全部取缔关停。

    江西省此次进行的“零点行动”,即在5月31日零点之前,对全省137个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所有排污口进行彻底取缔,

到12月31日之前,全面关闭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的所有排污口。

    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施,从5月31日开始,江西省国资委、省环保局、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等十几个部门组成联合督察组,与各设区市政府、各设区市环保局一起,到水源地进行现场督察,对任何破坏、污染生活饮用水源地的违法行为,对任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涉污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同时,江西省还将以此次“零点行动”为契机,彻底摸清各地集中饮用水源地的基本情况,对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源和隐患进行彻底清查,并抓紧建立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的长效机制。

    此前据江西省有关部门统计,江西有1077万人口用不上安全的饮用水,占全省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全省137个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符合取水标准和条件的为109个,其余28个取水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张敬伟:柔美的太湖为何大发淫威

来源:中国江苏网2007年05月3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805559.html

  “太湖美,美在太湖水”一曲吴侬软语唱出了太湖波光粼粼风光旖旎的柔美风情。太空鸟瞰,太湖更以江南明镜的美丽蔚蓝色平铺在江南鱼米之乡。就在上周,笔者因公出差,来到还太湖之滨,远望波光如镜,水质看似并不见差。然清风徐来,确有阵阵恶臭扑鼻--那是藻类孳生所致。昨日无锡朋友来电,大声叫苦,该市水质恶臭,自来水和下水道的味道一般无二。之后,该市引发自来水抢购风。无锡告急,湖滨各市也纷纷拉响水质警讯。据悉,此番无锡水污染是由太湖蓝藻爆发所引发的“突发性的生态灾害”(无锡市府语)。

  柔美的太湖为何突发淫威,给予“太湖明珠”的无锡市民以污染突袭呢?表面的原因是太湖水位过低、生活和工农业污水挹注过多在炎热气候下发酵成富氧水质致使蓝藻丛生造成污染。事实上这次“生态灾害”却暴露了太湖污染尾大不掉的难题。

  据无锡朋友介绍,太湖水在1980年代中期还绝少污染,但是到了1990年代,夏季藻类孳生所引发的恶臭已经常见,当时人们将太湖调侃为“臭美”。这说明,太湖的污染是随着该区域工业化的进程而伴生的。曾经让人引以为豪的苏南乡镇企业繁荣、沪上腾飞和浙地临湖地区民营经济原始积累的初期也成了太湖污染之始的源头。必须说明,虽然只有区区2400公里的太湖湖面,其流域面积却达36895平方公里。这里古有”苏湖熟、天下足”美誉,今天则以占全国不到0.4%的土地面积、3%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3%的国内生产总值和19%的财政收入,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可观的数字豪情掩盖了太湖不胜负荷的解污能力,使太湖备受工业会污水戕害、农用废水和农药残留液和生活污水的荼毒。太湖,在湖滨儿女尽享现代化生活的同时已经异变为巨大的“泔水桶”。

  在1990年代中期启动太湖水污染治理的时候,太湖也没有逃脱“先发展后治理”的魔咒。从1996年时任国务委员的宋健认为太湖水变味到2004年年底上海太湖高级论坛专家学者咸认太湖污染的“触目惊心”再到今日无锡自来水污染,太湖污染治理的过程或许让人感佩,但从结果看让人失望。对公众而言,其期盼的乃是公共治理的功劳而非其耗费公共资源而无效果的苦劳。在2004年的太湖论坛上,水利部曾承诺,到2015年内要“让百姓喝上洁净水”。当下的太湖水污染则让人们不敢乐观。

  公众疑惑,既然太湖治污既有政策支持,又有区域共识,还不乏财力奥援,为何区区太湖治污竟然如此难见成效?笔者以为有三大困扰:

  一是行政区划导致的利益分割使太湖成了公共管理难以溯及的盲区或死角。太湖流域处于长三角发展的黄金中心点,苏、沪、浙三省区绕胡而生。这种地缘上的省级行政区隔,决定了太湖治污必须在三省市协调而下才有可能,这是太湖污染难治的第一重公共治理困扰。其二是沿湖城市群落众多,譬如江苏境内就有苏州和无锡两大城市临湖,在各自的临湖区域,或许能够做到湖水自清,但在双方交界水域,却很难厘清治理责任。这是另一重的行政治理困扰。在这两重行政治理困扰下,苏浙两省交界水域污染问题已经成治污的死角和盲点。两省建立协力治理的机制,周边地区形成共治局面才可行。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在与江苏省政府、省环保厅和苏锡常三市的领导作了深入探讨后,一个“总局协调、省厅统筹、地方治理”的网络式“治太”方案框架初步形成,环太湖城市共同治理太湖的思路渐趋明晰。但这个治理网络必须延伸至沪浙两地。流经欧洲9个国家的莱茵河在1950年代也曾经遭受严重污染,但莱茵河沿岸的9个国家都把流域环境保护看作是共同的利益,长期通力协作,步调一致地治理污染。1957年成立“莱茵河清洁工作协会”,1958年成立“防治莱茵河污染国际委员会”,1959年德国成立了“清洁莱茵河德国委员会”,代表联邦政府参与国际合作。目前该河水质清冽,沿岸风光美不胜收。这或给“治太”提供了镜鉴。

  二是太湖养殖业带来的水质损害。太湖水产品丰富,尤其东湖蟹质优美,围网养殖的区域很大。饲养投放的饵料成为水中有害藻类生长的肥料,使水质的富营养化。水草腐烂和螃蟹排泄物会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减少水产养殖,恢复太湖自身的生态环境是当务之急。

  三是太湖周边的工农业污水排放和本地人员加大所带来的生活污水排流所致。

  上述三大难题,皆攸关区域发展利益,发展和环保的失衡是柔美太湖“臭美”而大发淫威的主因。一湖污染,攸关本区域数千万人基本生活质量,太湖之污不治,富裕了又能如何?

 

广东野生动物走私调查:每年百万野物葬身人腹

来源: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2007年05月3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5-31/103813120764.shtml

2007053111-1.jpg

被解救的巨蜥已经送到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姚忆江/图

2007053111-2.jpg

广州野味来源示意图。向春/图

2007053111-3.jpg

记者暗访时得到的酒楼的名片。王轶庶/图

2007053111-4.jpg

剥掉皮毛的金雕死不瞑目,它也是广州人的盘中餐。

  “野生动物走私,已成为继军火、毒品之后的第三大走私贸易。”一位犯罪学专家称。在被遗弃的这艘木船上,警方发现了一张包裹熊掌的《南洋商报》——它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有出版。

  百万野物葬身广东人腹 千年陋习为何屡教不改

  “大概要来多少位客人呢?需要地龙几斤?最近地龙的货源比较紧张,不过请放心,我们酒店的货绝对能够保证。做法还是照旧吗?地龙骨和茯苓一起煲汤、肉红烧、胆用冰糖炖、地龙血炒饭……”

  腥臊味引出野生动物走私第一案

  5400多只一米多长、平均重量三公斤的巨蜥堆在一起,是什么样子?

  且不说它们蛇一样的皮肤,以及附着于身的无数寄生虫,单单是这种腐食冷血动物身上的味道,就足以让几十米外的人作呕。2007年5月22日中午,这种浓烈的腥臭味从广东青洲岛附近海面一艘木船上飘来。怪味引起当地渔民的怀疑,他们报了警。

  广东历史上最大的野生动物走私案由此撕开。阳江边防部队和警方快速出动,驾驶摩托艇前往查缉。在这只没有人的船上,满载各类野生动物活体数千只,其中有大量巨蜥,均已奄奄一息。如果发现稍晚,它们将因长时间曝晒全部死亡。

  当日凌晨,阳江警方已破获了一起走私巨蜥大案。尽管犯罪嫌疑人目前尚未归案,但有警方人士认为,两案件或许并不孤立。

  南方周末记者从阳江市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获悉,两案件共查获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巨蜥5400多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30只,以及马来闭壳龟、缅甸棱龟、锯缘摄龟共3000多只,还有部分熊掌。此案涉及野生动物数量之多,在国内也极为罕见,引起了公安部和广东省高层重视。此前,广东侦破的最大的走私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案,涉及的巨蜥为1700多条。

  这些野生动物产自东南亚。在被遗弃的这艘木船上,警方发现了一张包裹熊掌的《南洋商报》——它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有出版。

  “野生动物走私,已成为继军火、毒品之后的第三大走私贸易。”一位犯罪学专家称。

  据阳江野生动物保护办负责人分析:这些巨蜥的目的地是广州——一个“食野成风”的大都市。

 

农户使用化肥提高珍珠产量 鄱阳湖遭污染(图)

来源:央视《中国法治报道》2007年05月3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5-31/154113122493.shtml

2007053110-1.jpg

侯丰采访珍珠养殖户

2007053110-2.jpg

记者采访当地镇政府

2007053110-3.jpg

养殖户在湖面撒化肥

2007053110-4.jpg

珍珠是这样炼成的

  化肥催肥珍珠之乡 废水灌入长江之肺

  央视《中国法治报道》近日推出聚焦节能减排、关注科学发展的“长江行动”,前方记者撒贝宁、侯丰搭乘船顺江而下,对沿江减排治污展开明查暗访。在5月30日播出的节目中,记者在号称“长江之肺”的鄱阳湖畔发现,由于大量使用化肥,作为当地支柱产业的珍珠养殖产业正在慢慢毒害着鄱阳湖水体。

  化肥“催肥”珍珠之乡

  地处鄱阳湖畔的江西都昌县是国家农业部命名“中国淡水珍珠之乡”,这里的珠核、有核珍珠产量均占全国80%以上。一位当地人告诉侯丰,养珍珠的河蚌一身是宝。蚌壳内可以取珍珠,蚌肉喂猪,蚌壳还可以做工艺品,而且池塘在养殖珍珠的同时还可以养鱼,是一举多得的致富好门路。

  然而,侯丰在调查中发现,在养珍珠的池塘边堆放着大量的化肥,这是做什么用的呢?当地居民告诉侯丰,化肥是用来撒入池塘的,根据使用化肥的种类和池塘大小,每次的用量也有所变化,一般要撒复合肥50斤,过磷酸钙100斤。

  这一发现让侯丰感到意外。资料表明,如果大量施用化肥,会破坏水体生态环境,导致水体高度富营养化。那么,养殖户为什么要撒化肥养珍珠呢?一位珍珠养殖户告诉侯丰,使用化肥后,能够快速见效,提高珍珠产量。

  正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当地养殖户普遍使用化肥。据了解,一个十亩的水塘,一年化肥的使用量大概就在两吨左右。在当地一家农资店,女老板也向记者证实了这里养殖珍珠大量使用化肥的情况,这家店一年就要卖出六吨左右的过磷酸钙化肥。

  肥水不流外人田 定期直灌鄱阳湖

  在采访中记者还得知,在使用化肥后,池水水质会变差,不利于养殖珍珠和鱼。因此,当地养殖户通常每隔10来天就要更换一次池里的水,而换水的来源就是与长江相连的鄱阳湖。

  按照养殖户们的说法,受到化肥污染的池水未经任何处理,就通过沟渠定期向鄱阳湖排放,然后再通过沟渠从鄱阳湖将清水引入池塘。

  还是按一个面积为十亩、水深为两米的水塘来计算,每次循环如果更新一半水量,大约就在6000吨左右,这意味着排入鄱阳湖的污水也在6000吨左右。都昌县全县有几万亩珍珠养殖水面,如果真像养殖户所说的普遍施用化肥,那么这里每年排向鄱阳湖的污水量是惊人的。

  镇长矢口否认污染之源在珍珠

  对于养殖户滥施化肥养殖珍珠可能对鄱阳湖造成的污染,当地政府是否了解?又是否采取了有相关的措施呢?记者决定去附近的周溪镇政府了解一下。据介绍,珍珠产业是周溪镇的支柱产业,全镇人口近5万人,9000余户,就有7500户在从事珍珠养殖和加工。

  在周溪镇政府,记者没有见到相关领导。当晚记者终于拔通了周溪镇镇长曹正立的电话。对于珍珠养殖会污染水体的说法,曹镇长矢口否认。他说,当地使用的是猪、禽粪便这样的有机肥,不会对水体产生任何影响。这与记者调查到的养殖户滥施化肥的事实并不一致。

  那么,这些养殖珍珠的池水到底有没有受到污染呢,“长江行动”随行的长江上最先进的水质监测船对这里的水样做了检测,结果发现这里的水为劣五类水质,属于严重超标。

 

2007国际生态卫生大会将于8月在鄂尔多斯召开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05月3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805333.html

  人民网北京5月31日电 记者扎西报道:今天上午,2007国际生态卫生大会组委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上组委会向媒体通报了“2007国际生态卫生大会”的背景、主要安排和筹备情况。

  据悉,“2007国际生态卫生大会”将于8月26日-29日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召开。届时大会将围绕"生态卫生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这一主题,在全球生态卫生系统发展状况及趋势、生态卫生系统在小城镇地区应用的可行性探讨、生态卫生系统的关键技术、有机垃圾管理和农业再利用、鄂尔多斯市生态卫生及城镇建设成果介绍等方面展开学术研讨与广泛交流。

  “2007国际生态卫生大会”是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与瑞典环境部联合主办,中华环保联合会、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瑞典国际环境研究院共同承办的。

  目前,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参会人员注册、论文征集、论坛准备等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据悉,本次大会将为国内外关注生态卫生城镇建设的管理人员及专家学者提供交流的机会,为国内外生态卫生和生态城镇、生态乡村建设的先进成果提供展示和推广的平台,对促进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地球生态系统的保护有着重要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据透露,届时,来自国内外生态卫生领域的政府官员、知名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家等将发表主题演讲和专题研讨。会议还将组织与会代表现场考察“中国-瑞典鄂尔多斯生态城镇项目”生态示范小区,展示全球第一个小城镇多层楼房中使用生态卫生系统的城镇建设环保项目。

  国际生态卫生大会是由瑞典国际发展合作署(Sida)首先发起召开的系列国际会议,瑞典国际发展合作署是瑞典外交部下属的政府机构,主要任务是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帮助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院(SEI)是瑞典政府资助的科研机构,是瑞典国际发展合作署的国际“生态卫生研究”计划(EcoSanRes)的技术支持和执行机构。

 

“雨水利用”离咱有多远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2007-5-31

http://www.h2o-china.com/news/48781.html

     有关资料显示,哈尔滨市是全国十大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日缺水量达到32万立方米,市民年占有水量仅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2.5%,占全国人均水平的50%。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将会随之增长,水资源的紧张形势将会日渐严峻,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有效地进行利用?市政协委员周颉建议:对雨水进行回收再利用,能够有效地缓解哈尔滨市的缺水状况。

  周颉告诉记者,在很多发达国家,雨水回收已经普及20多年了,并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对城市里面雨水的回收和再利用,是保护、利用水资源的一项有效的方法。在我国,北京、上海、南京等少数城市已经试行开展雨水回收利用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哈尔滨市目前在这方面还是空白。面对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对雨水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无疑将成为不可忽视的议题。目前,在南京已经有成功的先例。当地的聚福园小区利用预先埋设的管网,将房顶、绿地、道路的雨水“自流”进地下储水池,通过过滤、沉淀、净化,再用水泵排入小区景观水体,每年可利用雨水30600立方米,雨水利用率达到40%。由于雨水利用成本低,小区中央形成汪汪一碧的小湖泊,面积有10亩,溪流、小水塘、水柱等水景伸向每幢楼宇间,景色宜人,成为小区的一大卖点。据统计,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循环,6000立方米水体1个月就能循环一次,每个月节约1万吨水,扣除电费,一个月可少花2万元。如果在哈尔滨市开展这样的工程,既符合了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趋势,又节约了相当的物质和能量资源,应该是值得倡导的一项规划。

  业内人士说,哈尔滨市目前冲洗街道、市政绿化、水景观补给、消防等方面的用水,就是我们生活中使用的自来水,而洗车行、居民家中冲洗厕所也都在用自来水,这对日渐珍贵的水资源来说是极大的浪费。由于目前没有雨水回收设施,雨水都白白流进了路边的下水道里,随同城市污水一同排出。如果能将这些雨水回收,进行沉淀、排杂等简单处理后,完全可以应用于上述领域。这样做,不但能够有效缓解哈尔滨市用水的紧张状况,而且据初略估算,还可以节约50%以上的用水成本。如果在农村开展雨水回收,能够抗旱防涝,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记者就雨水回收再利用问题,采访了一些市民,他们均表示赞同,认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而且一劳永逸的好事。雨水是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会枯竭,能够长期利用,市政清洁、绿化等工程完全没有必要用自来水。相反,如果使用雨水对绿化带进行灌溉,因其含有相对丰富的养分,取得的效果还会好于净化过的自来水。对于家庭中用回收处理过的雨水冲洗厕所、清洗车辆等不表示反对,可以接受。

  市政协委员周颉建议:有关部门应研究学习国内外城市雨水回收的技术和经验。在新的居民住宅小区或者新建街道的项目计划中,加上对于这项工程的要求,并且设定相关的项目检查制度,保证这样的要求落到实处。结合哈尔滨市的地理气候特点,研究转雪为水的新型回收模式。如果这样的研究有了新的技术上的突破,很有可能同时为哈尔滨市冬季清雪工作做出重大的改进。在新建小区和街道的实验成功之后,逐步开展旧居民住宅和公路的雨水回收改造。

  相关链接:城市雨水利用就是采取措施,利用屋顶、街道、市政管网和绿地等拦蓄、储存、利用城市降水。有助于实现节水、水资源保护,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和内涝,减少水污染,改善城市生态与环境,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作者: 赵婧一 黄青柏)

 

新华网:黄河小浪底配套工程西霞院水库下闸蓄水

来源:新华网 2007年5月30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3335

新华网郑州5月30日电(记者张兴军、林嵬)5月30日,记者从水利部小浪底建设管理局了解到,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配套工程——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大坝于当天下闸蓄水。据悉,整个蓄水过程将历时108小时,预计到6月11日,水库水位蓄至汛限水位131米,满足首台机组发电条件。

下闸蓄水之前,西霞院坝址处水位为122.6米,入库流量600立方米每秒。为了帮助西霞院水库蓄水,小浪底水库增加下泄流量30立方米每秒。从当天9时开始,西霞院大坝7孔泄洪闸在半小时之内依次徐徐落下,同时,开启部分排沙孔洞,保证600立方米每秒的出库流量,满足黄河下游用水需求。闸门启闭过程井然有序,调度自如。

西霞院水库是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的黄河干流上,上距小浪底水利枢纽16公里。工程开发任务是以反调节为主,结合发电,兼顾灌溉、供水等综合利用。工程概算总投资21.97亿元,主体工程于2004年1月开工建设,下闸蓄水后,工程建设进入收尾阶段,首台机组将于2007年6月中旬发电,2008年6月工程全部竣工。

西霞院水库大坝长3122米,比小浪底大坝长一倍,是黄河上最长的大坝,水库总库容1.62亿立方米。蓄水完成后,大坝上游将形成20多平方公里的“西霞湖”,与小浪底水库相映生辉。

 

专家称太湖蓝藻规模扩大 存在时间将跨越夏天

来源:新闻晨报2007年5月31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3351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水的美丽早已深入人心,但近日太湖发生的情形却使它的形象大大打了折扣——本月29日起,太湖蓝藻集中暴发而导致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发臭,无法饮用。

专家指出,气温过高导致蓝藻提前暴发,如果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太湖蓝藻蔓延的面积将越来越大,蔓延时间将持续整个夏天。无锡市有关部门昨天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否认了外界关于“为了引入长江水,稀释污染水源而将炸掉无锡外围大坝”的传言。

超市矿泉水销售一空

昨天20时左右,记者来到无锡市中心家乐福超市,发现所有的矿泉水货架上都空空如也,货架上还挂着“每人限购2瓶”的黄色标牌。旁边的橙汁、可乐、绿茶以及红茶的货架也都空了大半,来往的顾客还在不断地将各色饮料放进购物车。

饮料区一名女售货员告诉记者:“今晚不会再有矿泉水上架了,超市已经组织车辆去江阴、上海等地采购,明天早上才能上架销售。”

正在选购灌装啤酒的李金汉先生告诉记者,矿泉水都卖完了,自己又不喜欢喝饮料,干脆买点啤酒当水喝。年过70的万广年和陈金娥夫妇则将一扎24瓶的橙汁抬着放在购物车。万广年告诉记者,昨天一天家里仅仅买水就花去了200多元,“我在无锡70多年了,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自来水发臭的事情。”

走出家乐福超市,记者看到路边还有不少兜售矿泉水的小摊。有成扎的,也有用纸箱包装的。不少过路人走到摊前打听价格,有摇头走开的,也有掏钱购买的。一个姓王的摊主对记者说,矿泉水是他下午去江阴拉过来的,自然要比超市里贵一些,1扎12瓶的矿泉水售价20元,25瓶装的则售价32元。“平常也就1元钱1瓶,你们可发财了。”一位掏钱买水的顾客调侃摊主。“没有办法,我们运进来也贵,谁知道明天还涨不涨呢!”摊主回答。

家中自来水发出腐肉味

万广年和陈金娥夫妇的家就在家乐福旁边的长庆路上,当记者跟随夫妇两人跨进他的家门时,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堆放在冰箱旁边的4扎矿泉水,旁边还放着一桶10升装的纯净水。

“前天晚上就发现自来水有点臭,晚饭是用自来水做的,我吃了饭后总觉得肚子不舒服。”陈金娥对记者说,现在也不知道肚子不舒服是否和臭水有关,心里老有疑虑。

记者拧开厨房中的水龙头,捧起一捧水凑到鼻子下,一股腐肉般的味道扑鼻而来。“这水现在看着还清清的,放上几个小时就发黄,而且还是臭水,烧开了也喝不下去。”万广年说。

昨天一大早,万广年就推着自行车到附近的矿泉水批发站买水。“幸亏去得早,当时买了两桶,5元一桶,等下午再去买,就成10元一桶了。没有办法,10元也得买。”万广年无奈地说,明天一大早还得去买水,“现在还不知道臭水要持续多久,只能多储备些。”

在万广年家的厨房里,沿墙摆放着8个热水瓶。“里面都是烧开的矿泉水。老伴不能喝凉水,就把矿泉水烧开了放里面。”厨房里还放着些洗好的西红柿。“洗菜只能先用自来水洗一遍,然后再用矿泉水清洗一遍。洗衣服也是,先用自来水洗,多放点洗洁精,最后再用矿泉水清洗一遍。”

无锡自来水公司称用尽所有过滤手段

“我们自来水公司已经采取了所有能够使用的过滤和净化手段,几乎不计成本,使用了包括平时用来深度净化的活性炭以及高锰酸钾,但还是难以从根本上除掉臭味。”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宣传处的华丹告诉记者,由于前几年江苏省发文要求无锡市禁止开采地下水,目前无锡居民的生活用水全部来自太湖。“蓝藻每年都会暴发,但这次规模最大,对自来水供应的影响也最严重。部分净水厂减产,梅园水厂因为实在处理不了停产了,但无锡总体上还能保证居民用水的供应。”

另外,据华丹介绍,出现蓝藻后,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还调用了5艘清淤船,将取水口周围表面的蓝藻清除干净,不过一时还难以净化取水口的水质。华丹告诉记者,目前经过处理的自来水除了有臭味之外,其它指标完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烧开之后饮用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但就是有一股臭味,我们自己也在饮用自来水的。”至于带臭味的自来水带还会持续多久,华丹称现在还不清楚。

“引江济太”稀释污染水源

昨天有消息称:“无锡市自来水公司透露,无锡市政府可能会考虑将无锡外围的大坝炸掉,引入长江水,稀释污染水源。”无锡市自来水公司宣传处工作人员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进行了澄清:“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接到这样的通知。”

另据江南晚报报道,无锡市水利局已制订紧急措施,启动望虞河“引江济太”。至昨天上午8时,常熟枢纽已累计抽引长江水4.418亿立方米,通过望亭立交进入太湖的长江水已累计达1.755亿立方米,有效地补充了太湖水量,缓解太湖水位的降低,也缓解了太湖水质的进一步恶化。

同时,通过梅梁湖泵站将梅梁湖的水调往梁溪河,经梁溪河入京杭大运河。这项措施可增加梅梁湖水域水体流动,使得“引江济太”补充的水量向梅梁湖水域流动,以达到改善梅梁湖水域水质的效果。“引江济太”和梅梁湖泵站调水同时实施,使得“江湖联调”成为现实。

太湖蓝藻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站长胡维平多年来一直关注太湖流域的“蓝藻污染”。他介绍,此次太湖“蓝藻污染”早在4月初就初露端倪。受到全球变暖影响,太湖周围气温一直不低,加之今年4月份太湖流域降水量明显偏低,进而导致今年太湖水温比往年高,“4月平均水温是19.56℃,是25年来最高。这就为藻类提供了适宜的条件。”胡维平说,气温偏高是“蓝藻疯长的主要原因”。

今年太湖“蓝藻污染”暴发的主要区域为梅梁湖。胡维平说,今年1-4月份偏南风较多,使得太湖内其他湖区的藻类易于向梅梁湖集中。之前曾有专家比喻,梅梁湖的100多平方公里水域像一个水体相对静止的“口袋”,偏南风一吹,便成了整个太湖蓝藻的聚集处。

对于太湖蓝藻接下来的走势,胡维平有些担忧。他说监测数据显示,随着未来几个月气温升高,太湖蓝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时间将跨越整个夏天。”

 

200吨双氧水沉湘江 货船倒扣目前没造成水污染

来源:三湘都市报调查2007-5-31

http://www.h2o-china.com/news/48763.html

  昨天上午,株洲几个部门的负责人早早来到株洲铜塘湾码头,商量双氧水货船打捞事宜。29日清晨,一艘290吨位的双氧水货船在株洲铜塘湾码头搁浅倾翻,倒扣在江中,200多吨双氧水和近千公斤柴油滞留湘江中间。环保部门称,目前没有对湘江水质造成污染。

    双氧水货船滞留湘江

  昨天上午,记者在株洲铜塘湾码头看见,一艘货船倒扣在湘江中间,上游有4艘船用钢索固定这艘失事货船。附近不到100米就是株洲石峰大桥,出事区域附近可以看见裸露的砂石,水位不高,附近江水的颜色没有明显变化。

  正在现场参与打捞准备工作的张师傅说,这艘货船吨位为290吨,长42米,装有200多吨双氧水,货物计划发往江苏。昨天凌晨6时左右,从铜塘湾码头装满货后驶离码头,刚走不远就搁浅倾翻。张师傅介绍,连日来,湘江水位持续走低,过往船只比较“费劲”。

  记者了解到,事故发生时,货船上有3名船员,被另一艘路过的货船救起,人员无碍,但200多吨双氧水和货船自用的近千公斤柴油随船滞留湘江。

    大型打捞船从湘阴增援

  昨天上午,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现在失事货船已被固定,不会随水漂移,现场有株洲各个部门的值班工作人员,随时监测失事货船。值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艘船的吨位比较大,打捞时间一般要4天左右,由于上面还有200多吨双氧水,打捞更须谨慎,目前已联系到450吨大型专业打捞船,昨天已从湘阴沿湘江而上,估计5月31日晚才能到达株洲,只要大型专业打捞船一到,就可以开始打捞了,打捞的过程也不会太长。

    湘江水质没有破坏

  环保部门介绍,双氧水是一种强氧化剂,遇水后产生化学反应,分解成水和氧气,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失事货船的货舱紧闭,事故发生时只有少量双氧水泄漏,没有发生水污染事故,目前对下游水质暂未破坏,由于货舱紧闭,打捞时双氧水泄漏的几率很小。

  对于失事货船自用的近千公斤柴油,株洲有关部门也采取了预防措施,防止发生泄漏,影响湘江水质。(廖才文)

 

陕西紫阳县违规建楼污染汉江回访:违建未拆除

来源:新华网 2007年05月3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5-31/102113120654.shtml

  新华网西安5月31日电 (记者毛海峰)为了确保南水北调成功后,京津冀等沿线城市能够喝上“放心水”,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都加大了对南水北调水源地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然而,陕西省紫阳县却发生了违规建楼污染汉江的事件,本社“新华视点”专栏2006年12月22日以《南水北调水源地 “水中楼阁”污染源》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随后,陕西省政府做出严肃处理,要求紫阳县政府在汉江主汛期到来前拆除违规建筑、治理环境、处理相关责任人。

  进入5月,汉江又一个汛期已至。然而,记者近日到紫阳县回访时却发现,当地政府对于陕西省政府的要求,看起来好像什么都做了,实际上却什么都没解决。

  违规建筑依然矗立汉江边

  2006年年底,记者在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的调查采访时发现,陕西省紫阳县城建局干部竟带头在汉江边违规建起“天元酒楼”。县环保局、县计划局、县水利局等部门对此也监管不力,致使纷纷效仿,在汉江边上修建了包括“得月公寓”在内的多处违规建筑,肆意向汉江排放生活垃圾和污水,大大影响了汉江水质。

  此事经“新华视点”专栏独家披露以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水利部、建设部、环保总局和国土资源部联合组成调查组,会同陕西省对此事进行了调查。陕西省政府对紫阳县违规建楼事件做出了严肃处理,要求紫阳县在2007年汉江汛期前对“天元酒楼”和“得月公寓”两幢建筑予以拆除,在未拆除违规建筑前,紫阳县政府要加大对汉江沿岸的环境治理力度,实施垃圾袋装化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汉江水质的污染,并对紫阳县相关事件责任人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据陕西省政府有关文件显示,紫阳县早在今年年初就已经组成了由县长牵头的拆迁安置工作班子,准备将“天元酒楼”以及另一幢违规建筑“得月公寓”进行拆除,计划于2007年春节后正式启动拆迁工作,力争在2007年汉江主汛期到来前拆除这两幢违规建筑。

  进入5月,汉江便进入汛期。近日记者再次到紫阳县回访时发现,“天元酒楼”“得月公寓”两幢楼仍矗立在汉江边。“天元酒楼”的地下一层,以前被租给一家木材加工厂,现在这家加工厂仍在照常营业。一位工人告诉记者,拆迁的事虽然听说了,但直到现在还没见动静。“得月公寓”的地下一层由于江水上涨时被淹过,在紫阳县政府的协调下,开发商紫阳县宏远房屋建筑开发有限公司已于去年年底将钱还给购买地下一层的住户。记者在“得月公寓”看到,地下一层已人去楼空,但其他各层都没有变化。

  具体负责拆迁工作的紫阳县城建局新任局长徐兴才对记者说,购买“天元酒楼”“得月公寓”两幢违规建筑住房的居民,除县城建局原局长周洪外,还有68户人家,共8592.69平方米的房子。周洪因违规购买房子可以无偿拆迁外,其他居民在购房时均有政府发放的房产证,两幢违规建筑拆迁的代价当然不应由这些居民承担,只能由违规发放房产证的政府承担。紫阳县政府认这个账,只是68户居民的拆迁安置补偿费用高达1299万元,紫阳县是国家重点贫困县,财政根本无力承担。现在紫阳县和所隶属的安康市只能筹集到资金200万元,如果陕西省政府无法帮助解决余下的1100万元资金,拆迁安置肯定无法进行,违规建筑到汉江主汛期前要顺利拆除也将十分困难。

  对此,当地不少干部群众议论说,看来违规建筑拆除不了,财力困难将成为地方政府最好的“挡箭牌”。

  沿江垃圾仍旧满地堆

  陕西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在未拆除违规建筑前,紫阳县政府要加大对汉江沿岸的环境治理力度,实施垃圾袋装化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汉江水质的污染。

  然而记者在汉江北岸看到,成堆的垃圾还是像以前一样在江边堆得满满的。在“得月公寓”楼下,生活垃圾散发着难闻的气味,瓶子、可乐罐子、废弃塑料袋、剩饭剩菜等各种垃圾混在一起,让人十分恶心。由于去年汉江水上涨时,淹没了这些垃圾,现在水虽然退了,但是垃圾在经过几个月的江水浸泡后已开始腐烂。看着满地的垃圾,记者真的很难相信浸泡这些垃圾的江水,竟是以后送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

  记者沿着汉江北岸一路走去,沿江的很多楼下面都是垃圾。一位在沿江楼房中居住的中年男子告诉记者,这里的居民生活废水都是通过下水道直接排入汉江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改变。

  处理结果令人难以理解

  对于“紫阳县违规建楼污染汉江”一事,在陕西省政府的要求下,安康市和紫阳县纪检监察部门对相关人员都已做出了处理,但是其处理的结果却引起了当地不少干部群众的议论。

  据紫阳县纪委书记徐郧顺介绍,目前与该事件有关的10名政府人员都已得到了严肃处理。县城建局原局长周洪被免去局长职务、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帮国、县水利局局长曹义聪、县环保局局长杨宗彦、县计划局原副局长、现任安康市发改委金融合作科科长王建明等都给予党内警示训诫,其他人员都给予应有的处分。

  记者调查发现,根据目前当地房价推算,周洪违规购买的上千平方米房子价值近百万元。如果不是上级领导对此事过问进行处理,周洪凭这一行为就能为自己谋得近百万元的私利,这对于国家重点贫困县紫阳县的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同时两幢违规建筑还给政府带来了1299万元的财政负担,而知法犯法造成这一巨大损失的县国土资源局、水利局、环保局、计划局等部门的负责人却都只仅仅给予了最轻的党内警示训诫,很多干部群众表示难以理解。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对“得月公寓”的开发商紫阳县宏远房屋建筑开发有限公司的处分。据紫阳县城建局局长徐兴才说,由于紫阳县宏远房屋建筑开发有限公司存在批少建多的违规行为,因此给予其20多万元的罚款。紫阳县纪委有关文件透露,紫阳县宏远房屋建筑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得月公寓”,超过政府规划审批的建筑面积足有1320平方米,按近5年来当地同地段的最低商品房价格每平方米600元计算,开发商通过批少建多至少多获利70多万元,20多万元的处罚对开发商来说实在是“得多于失”。

  对此,当地一些干部群众评论说,目前在落实工作中,许多地方存在基层对上级的要求“看起来好像什么都做了,实际上却什么都没解决”的问题,这正说明中央要求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高污染产业向中国转移?节能减排要牵"牛鼻子"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05月3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802375.html

  6月1日起,中国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税率。令人注目的是,这次将对142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加征出口关税。

  “牵牛要牵牛鼻子”。此举,算是牵住了节能减排的“牛鼻子”。

  去年,中国没有完成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今年第一季度,高耗能、高污染仍然增长过快,也像股市的“牛市”。

  钢铁、电力、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它们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的70%,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牛头”。

  尽管采取了种种措施,但是这个“牛头”依然“牛气冲天”。

  除了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等因素外,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当是重要要素。

  发达国家看好中国劳动力成本低、能源价格低、环境管理松弛的状况,将高耗能、高污染的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形成中国出口货物中高耗能、高污染产品迅速增加的态势。例如:把进口铝土矿加工成一吨电解铝,要耗费1.5万度电;2006年中国出口钢材超过4000万吨,仅此一项就耗费相当于3000万吨标煤的能源;2006年中国贸易顺差约为1775亿美元,按2005年万元GDP能耗水平计算,相当于间接出口了1.66亿吨标煤的能源;钢铁产品还大量消耗水源,而中国又是贫水国,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进口铁矿石和出口钢材最多的国家。今年1-4月份,钢铁出口交货额同比增长132%。对于迅猛发展的中国而言,钢铁工业是必需的基础工业,是满足内需必不可少的,但是大量出口钢材甚至成为世界第一就大可不必了。

  为什么中国总是在扩大高消耗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内在的原因是“有利可图”。

  市场的规律是利润驱动,经济的问题要用经济的办法解决。

  这次被加征出口关税的142项产品中,有80多项钢铁产品将加征5%至10%的关税。同时,去年已经征收出口关税的钢坯、钢锭、生铁等钢铁初级产品,其税率由10%提高到15%。调整税率后,总体上钢材出口成本将增加13%至18%。此次加征出口税,肯定会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有人估算,对贸易商而言,加征出口关税后,出口热轧卷等钢材产品基本无利可图。

  通过调整关税税率,政府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对钢铁产品这样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必须进行调整,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势在必行。调整进出口税率也向世界表明:中国政府正在坚定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是中国政府毫不动摇的态度。

  调整关税税率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中国将努力改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减少贸易顺差,扩大内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改善宏观经济。

 

厦门化工项目引发污染传闻 政府紧急叫停

来源: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2007年05月31日朱红军

2007053102-1.jpg

http://news.sina.com.cn/c/2007-05-31/101013120459.shtml

宣布将缓建的PX化工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CFP/图

  PX项目缓建,厦门会何去何从?这座素来以环境优势著称的沿海城市,被授予联合国最佳人居城市,拥有着鼓浪屿等首批国家5A景区的城市,究竟该不该确立化工行业为支柱产业?

  一项投资108亿元、可能给一座城市带来800亿元以上GDP的“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化工项目,如何在科学家、政协委员和广大民意的推动下,最终“暂缓建设”

  峰回路转的叫停

  5月30日上午,厦门市文化宫八楼,厦门市常务副市长丁国炎正式宣布了缓建“海沧PX项目”(PX,又称对二甲苯,化工原料)的决定,并称市政府已委托新的权威环评机构在原先的基础上扩大环评范围,进行整个化工区区域性的规划环评。

  现场并未给出具体环评单位以及“缓建”时间表,整个发布过程寥寥数分钟。

  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缓建”决定,厦门一在场记者形容为“峰回路转,看不明白”。

  就在5月28日,《厦门晚报》刊登了一篇该市环保局负责人就“海沧PX项目”答记者问的万字长文,还以《海沧PX项目已按国家法定程序批准在建》为题,被舆论普遍视为政府强势推进的信号。

  5月29日上午,厦门市政府在要求各部门做好近阶段的安定团结工作时,还提及要保证PX项目顺利进行。

  转折可能发生在5月29日下午,厦门市主要领导赴福州向福建省领导汇报PX项目进展以及近期在民众中的反应。据悉,福建省委紧急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门研讨。

  当天晚上,厦门市即准备在海沧区召开新闻通气会,但几番变更后最终取消。新闻发布会改在了5月30日上午8点50分,“缓建”的决定始出。

  丁国炎为此提及,此次缓建决定和再次环评的工作,亦得到上级的理解和支持。

  曾参与联署提案的一位政协委员第一时间对南方周末记者称,对于政府尊重民意采取审慎做法,表示欢迎和激赏,他认为,厦门市民的环保素质和政府的执政能力经此一役,得到了提炼和升华。

  他同时亦希望,政府能在再次环评中,继续发扬上述风格,积极听取公众意见,提供公众参与可能,确保再次环评的公正、公开,“惟其如此,市民在一个科学、公正的结果面前,才会拥护政府的任何决定”。

  传言纷飞的城市

  此次“缓建”决定的紧急出台,其背景是数月来一直蔓延在整个厦门的关于PX项目的种种安全和环保危害的揣测。

  5月27日的厦门时有阴霾,阵雨连连,在开往鼓浪屿的游船、在繁华的厦禾路茶餐厅,甚至在海沧区偏僻的乡村,关于海沧PX项目的议论不绝于耳。

  “有没有收到短信?”这已经成为厦门市民近段时间见面的寒暄语。这是一条直指PX项目的短信,新华网曾披露其部分内容:“翔鹭集团合资已在海沧区动工投资(苯)项目,这种巨毒化工品一旦生产,意味着厦门全岛放了一颗原子弹,厦门人民以后的生活将在白血病、畸形儿中度过。我们要生活、我们要健康!国际组织规定这类项目要在距离城市一百公里以外开发,我们厦门距此项目才十六公里啊……”

  此前,网络已成为民众表达呼声的场所。在厦门著名的网络社区小鱼社区、厦门大学的公共BBS上,关乎PX项目的帖子,总会吸引数以万计的点击率,“保卫厦门”、“还我蓝天”的字眼屡现网文标题。

  因为没有可供咨询的权威信息渠道,南方周末记者发现,其中部分传闻已近离奇。

  就PX物质本身的危害性,南方周末记者专门请教了中科院一化学专家。他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并结合自身化学实践的经验后对记者称:“对二甲苯就物质本身而言属于低毒,在化学专业人士看来,和一般化学物品概念无二,其危害性应该可以控制。至于毒性,可能在其燃烧不充分的时候产生。”

  他对传闻中所说的PX易导致畸形儿一说予以否认,“这有点言过其辞了,它是对神经系统有刺激作用,但一般是短暂的。”

  不过,在厦门市海沧区,由传言引发的恐慌情绪确已波及具体行业。毗邻PX项目所在地的“未来海岸”,这个大型高尚住宅区如今已被戏称为“味来海岸”。据悉,已有部分购房者要求退房未果。其周遭的二手房价格亦应声而落。但“未来海岸”的开发商海沧投资发展总公司拒绝就此发表评论。

  厦门一地产界人士曾专门调研过海沧板块,“最低时,部分楼盘的退房率达到30%”。联想到五年前,海沧曾立志打造厦门的“浦东”,不遗余力吸引地产商开发,如今的景况令其困惑。他预测,海沧的地产将因PX项目的上马而步入短暂的阵痛期。

  可能被影响的还包括PX项目邻近的几所学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附属海沧学校。该校一位前任领导回忆说,2003年,在海沧区力邀下,学校急速上马,3月校区施工,9月下旬即已开学招生。等学校落成才恍然发觉,数百米开外竟是烟囱林立的化工厂。

  若只是平常的酸臭味尚可忍受,但现在该校的困境可能在于,PX化工项目的上马,也许会直接导致购房者流失,而影响其生源。

  少数厦门市民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们试图为孩子调换读书学校,以达到远离危险的目的。

  一位归国留学生说,PX项目的上马正摧毁着厦门市民一直以来对于环境的优越感和自信心。(来源: 南方周末)

 

江苏无锡太湖蓝藻爆发自来水发臭(组图)

来源:扬子晚报 2007年05月30日

http://news.sina.com.cn/c/p/2007-05-30/014413108289.shtml

 2007053101-1.JPG

居民抢购饮用水

2007053101-2.jpg

超市内空荡荡的纯净水货架。 图片来源:人民图片网

  [扬子晚报网消息] “我们震泽新村的自来水怎么都是臭的啊?”“我是曹张新村的居民,家里的自来水都是臭的。”昨天上午起,本报热线接连接到市民投诉。他们反映,一夜之间,水管里流出的水如同下水道的水一般臭。

  记者来到震泽二村54号303室。男主人宗清波打开厨房间的水龙头盛了一碗水送到记者鼻子边,一股难闻的臭味扑面而来。宗清波告诉记者,早晨起床后,他拿着毛巾洗脸,就明显地闻到有股臭味。“开始还以为是毛巾没有洗干净呢。于是,我就用香皂多洗了两下,没想到洗后毛巾更加臭了。”宗清波当着记者的面用脸盆盛了满满的一盆自来水,不一会整个厨房间里飘散着一阵阵臭味。“这味道和我们在太湖边闻到的蓝藻味很像啊。”宗清波的妻子惠赛娟不禁疑惑起来。

  昨天中午,宗清波和惠赛娟两口子靠着一只南瓜填了肚子,就是没敢用自来水煮饭。到了下午,两个人拨通了无锡市水质检测部门的电话。“水质受到了影响,所以才有臭味。你们可以买些纯净水。”工作人员这样解答。宗清波赶紧跑到楼下买了一大桶纯净水。

  记者从无锡家乐福、大润发等大型超市了解到,昨天纯净水销量猛增,到晚上已被抢购一空。昨晚7点,记者来到无锡家乐福超市。这里的纯净水柜台前挤满了市民。有的市民干脆一口气买了四五箱,而货架上仅剩下几瓶纯净水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午起就开始有市民大批量购买纯净水,5升装纯净水上午就卖完了,柜台上只剩下了小瓶纯净水,卖完了也就只有等第二天再进货了。

  记者从无锡市自来水公司了解到,昨天无锡城区部分自来水用户受到“臭水”的影响。自来水为何一夜间臭味难挡?记者从自来水公司得到的解释是:连续高温高热,导致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爆发,导致水源水质恶化,最终城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自来水发臭现象。早在5月7日太湖蓝藻第一次大爆发时,无锡市自来水公司就停用了牵龙口水厂的水源,而目前,锡城仅有的主要水源是太湖边南泉水厂水源。而这仅有的主要水源也难以幸免,就在28日晚,南泉水厂水源也受到蓝藻爆发的破坏。

  据介绍,为保证居民饮上纯净可口的自来水,自来水公司已不惜成本,每处理一吨水就要耗费6分钱的除藻除臭药剂,而每天需要处理100多万吨水,仅此一项,每天就需耗费6万多元,而且用药剂很难完全除去臭味。有关人士表示,除了臭味外,无锡自来水公司出厂水的其他标准均符合国家标准,目前,无锡市公司的水质化验人员正对水源进行24小时的监控。

  另据消息,无锡市环保和水利局正在紧急处理这一突发事件。(刘梦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