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11
环保总局将严厉打击危害饮用水水源环境违法行为
来源:法制日报 2007-5-11
http://www.h2o-china.com/news/48258.html
“环境违法涉嫌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严肃追究刑事责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今日在此间召开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做出这样表示的同时强调,将严厉打击危害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
周生贤说,国家环保总局已将松花江作为今年环保专项行动的重点,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业园区、重点行业的环境整治,严厉打击涉铅、造纸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周生贤表示,在查处违法行为时,要按照监察部、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清理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错误做法和规范性文件的通知》的要求,坚决纠正各地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土政策。
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惩治力度是周生贤所特别强调的。他说,对明知故犯、阳奉阴违、屡查屡犯、恶意排污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给予高限处罚;对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严肃追究刑事责任;对典型环境污染问题,实行挂牌督办。发现超标排污的污水处理厂,除了罚款、收取超标排污费、停止支付污水处理费外,累计达三次的,取消运营单位的运营资质。
周生贤提出,要加大松花江流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已取缔的直接排污口的巡查力度,以防止死灰复燃。其中,对2000年以来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扩建的建设项目,以及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要在8月底前限期取缔或清除。
2008年底前,哈尔滨、长春、吉林、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牡丹江等七个城市要率先建立水源安全保障体系。(郄建荣)
江西首次发布突发环境事件通报
来源:新华网2007-5-11
http://www.h2o-china.com/news/48274.html
5月8日江西新干县一家位于赣江边的医药化工企业发生爆炸后,江西省环保部门经过对赣江水质不间断监测,于9日下午向全省通报赣江水体安全。这是《江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施以来,江西省发出的第一份突发环境事件通报。
通报称,5月8日下午3时左右,新干县淦辉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缩合车间在检修过程中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江西省环保局立即启动环境应急预案,并派专家赴现场,采取紧急措施杜绝污水排入赣江。
环保部门在事故现场了解到,由于处置及时,措施得力,杜绝了废水和原料流入赣江。通过对不间断抽取的19个水样检测表明,赣江樟树段水体中,甲苯、对间二甲苯、邻二甲苯、苯胺、硝基苯、邻硝基甲苯和邻二硝基甲苯等7项物质均未检出;赣江新干段水体中COD和PH两项指标基本符合水质标准要求。
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和上述监测结果,江西省环保部门认为,赣江新干段、樟树段水质正常,未受到污染,更不会对赣江下游水质造成污染。
目前,赣江下游的南昌市也已向全市通报这一情况,南昌市供水企业确保供水安全,请广大市民放心用水。江西省内的主要媒体都将这一通报全文转载或滚动播出,江西省有关部门还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提醒市民不必担忧。
江西省环保局副局长陈荣表示,这是江西自去年3月实施《江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来,对全省及时通报的第一起较大规模的突发环境事件。江西对这一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及时有效,集中体现了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了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地方安全和社会稳定。(记者张敏)
汽车污染威胁健康 车内污染危害更大
来源:人民网环保论坛 2007年05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720676.html
提及汽车造成的环境污染,人们联想到的往往是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专家指出,汽车内部空间环境污染对驾乘者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值得关注。
★九成汽车“毒气”超标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空气监测中心近期对200辆汽车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若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有近九成的汽车都存在车内空气甲醛或苯含量超标问题,而且大部分车辆甲醛超标都在五六倍以上,其中新车车内的空气质量最差。国外一项研究测试发现,新车出厂后,车内有害气体浓度很高,挥发时间可持续6个月以上,从而使在此间开车的驾驶员身体不适,甚至酿成车祸。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室内环境监测中心发布了今年第一号室内环境消费警示:警惕新车内空气污染。
★环境污染直接致病
据中国装饰协会室内空气监测中心宋广生主任介绍,车内空气超标甲醛多是来自座椅沙发垫、车顶装饰等装饰材料,而苯则来自胶粘剂。此外,发动机产生的一氧化碳、汽油味,车用空调蒸发器长时间不清洗护理所产生的胺、烟碱等有害物质弥漫在车内狭小的空间里,也导致车内空气质量差。这些有害物质有的可能致癌,有的则可能会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大约有65%的司机驾车时会出现头晕、困倦、咳嗽等现象,导致司机感到压抑、烦躁、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车内环境亟待改善
关注与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相比,汽车内部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具有特殊性。日前有律师表示,因汽车内环境造成驾驶者或乘客生命危险的案例时有发生,并且这类型的案例数目呈上升趋势。而目前,汽车空气质量检测的相关标准还没有,车内环境在法律上存在空缺,律师在辩护时无法可依,所以,改善车内环境显得十分紧迫。 (刘元星)
中国将投资3亿多元保护长江上游珍稀鱼类
来源:新华网 2007年05月1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5-11/113912965140.shtml
新华网成都5月11日电 (记者舒适 肖林) 记者从中国三峡总公司获悉,为缓解长江上游向家坝大型水电工程建成后珍稀鱼类的生存压力,该公司计划投资3.82亿元,用于珍稀鱼类保护区的建设、管理以及其它相关保护工作。
向家坝水电工程建成后,由于大坝的阻隔和水文条件的变化,将增加白鲟、达氏鲟、胭脂鱼等珍稀鱼类的生存压力。为此,在水电建设过程中,作为业主的三峡总公司通过调整自然保护区、建设人工增殖放流站和开展相关监测及专题研究等工作,保护长江上游的珍稀鱼类。在向家坝水电站筹建之初,三峡总公司就委托专家,开展了有关保护方案的研究。保护方案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评审并得到批准,保护区范围由420公里江段增加到1162.6公里江段,新保护区范围跨越四川、贵州、云南、重庆等4省份,主要保护对象包括白鲟、达氏鲟、胭脂鱼等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还包括66种中国特有鱼类及其赖以栖息的生态环境。
同时,四川宜宾市、向家坝水电站施工区及赤水河等地还将建设数个白鲟、达氏鲟、胭脂鱼人工繁殖放流站。向家坝工程建设部环保中心专业人员说,放流种类周期按20年考虑,20年以后再根据物种资源恢复情况决定。
在建的向家坝水电站是中国第三大水电站,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600万千瓦,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超过300亿千瓦时。
环保总局暗查松花江流域排污企业 82家企业80%超标排放
来源:科技日报 2007-5-10
http://www.stdaily.com/gb/stdaily/2007-05/11/content_667215.htm
“十一五”期间将停批所有向松花江排放污染的项目
本报长春5月10日电(记者 李禾) “松花江流域是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不合理,有许多高耗能、高耗水和重污染产业;污染排放强度居高不下,万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居全国七大流域之首。”
“企业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情况普遍存在。在环保总局对松花江流域暗查的82家排污单位中,超标排放的竟占80%。”
“截至目前,《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的治污项目仅完成6%,尚有48%的项目未开展前期工作。”
今天,在吉林长春召开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将通过停批所有向松花江排放重金属、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项目等措施,给“疲惫”的松花江“减负”,并得以休养生息。
周生贤说,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提高松花江流域的环境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污染排放与污染增加量。“十一五”期间,凡是向松花江排放汞、镉等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项目,一律停批,“十二五”期间,停批范围还将扩大;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格钢铁、铁合金、焦化、电石、铜冶炼、汽车等行业准入条件,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一律不批;严控污染“增量”,对未按期完成减排任务、超过总量指标、环境违法现象突出、主要控制断面不达标,以及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方或企业集团,实行“区域限批”,暂停该地区或行业新增污染物项目的环评审批;对不履行“三同时”的企业,立即责令停产;试生产企业,对污染防治设施未正常同步运行的,停止其试生产,并责令限期改正;开展规划环评,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划环评作为项目受理的前置条件;对一些污染严重或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水电建设项目,及可能造成跨国界影响的建设项目,严格环境审批。
“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今年年底前,要在松花江流域全面淘汰或关闭生产能力达不到一定规模的草浆和化学制浆生产装置,以及黄板纸、废纸造纸、酒精、味精、糠醛、淀粉生产企业。”周生贤说,还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快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调整,打击危害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大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及重点企业的治污进程。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坚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多元化、市场化方向。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通过合理调度、优化配置,保障河流健康发展。
新华网:中国瑞士合作改善长江上游生态环境
来源:新华网 2007年5月10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2188
新华网成都5月10日电(记者 肖林)中国和瑞士之间的一个合作项目,正在改善长江上游在四川境内的生态环境。
10日,在成都举行的中瑞合作管理培训项目一、二期四川子项目结业典礼上,四川省委组织部称,这个项目已经在长江上游防治水污染、发展生态旅游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据四川省委组织部介绍,中瑞在长江上游的岷江、沱江流域,合作开展“四川岷江、沱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控制管理研究”项目,探索了四川流域水环境污染控制管理的新路子。
如成都市水环境整治实现了从河道治理到流域治理、从单一污染源治理到综合污染源治理的转变。2006年成都实施了凤凰河生物技术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并计划2008年完成上游42条小流域治理。眉山市探索了以环境容量规划城市工业发展的新模式,资阳市填补了农村水污染控制的空白。
中瑞合作的“四川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促成了《四川旅游条例》的出台,总结了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的思路和经验,促进了甘孜藏族自治州生态旅游的开发。
中瑞合作还促进了四川的世界遗产保护工作,如九寨沟景区的环境保护、黄龙景区的隐形索道建设、峨眉山景区的数字化管理等,并推动了四川大熊猫申报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2006年中国“大熊猫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成功。
据介绍,中瑞合作管理培训项目是中国政府和瑞士政府之间一个旨在为中国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合作项目。这个项目实行“行动学习法”,学员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带着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参加培训,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案回到工作岗位实施。
“江湖联系”恢复生态 长江全流域将推广
来源 : 长江商报 2007-5-11
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show.aspx?id=39763
本报讯(记者 定莹莹 通讯员 胡长法 徐定平)通过江湖联系,恢复湖泊和长江的连通,为鱼类建立洄游通道,新洲区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这一做法将在长江全流域推广,这是从近日在长沙结束的第二届长江论坛上传来的消息。
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下游绝大部分湖泊失去了与长江的联系。江湖阻隔导致了湖泊水流不畅、淤积加重、调蓄洪水能力下降,天然鱼类等水生物资源衰退。
每年6至7月,长江武汉段都会出现两次较大的涨退水的过程,此时打开阻隔江湖的闸口,可以为洄游鱼类从长江到湖泊内繁殖、越冬打开一条通道。据了解,涨渡湖自2005年6月首次开闸以来,不但有9种已消失多年的鱼类重返湖泊,当年的渔业也增产17%
江委水工程生态所对金沙江开展生态环境调查
来源:长江水利网 2007-5-10
http://www.cjw.com.cn/index/detail/20070510/87654.asp
本站讯(通讯员 王衡)受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院的委托,长江委水工程生态所承担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水生生物与生态环境调查、影响评价及其保护研究”目前进展顺利。
据悉,该项目是针对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展开的研究,在整个长江流域的综合规划中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调查,认真分析了白鹤滩水电站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免措施和保护对策,为实现水生态保护与水工程建设的和谐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项目执行中,水工程生态所研究人员先后进行5次野外调查,采集了固着藻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高等植物和鱼类样品,鱼类60余种;在早期鱼类资源调查中共采集鱼卵标本814号3470粒,鱼苗标本922号5080尾;采集的鱼卵种类达12余种,鱼苗种类达9余种,为摸清金沙江水生生物和水域生态的现状积累了第一手调查资料,为本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近年来,水工程生态所先后对长江上游和西南诸河等流域进行生态调查,为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松花江流域全面禁污进入休养生息
来源:新京报2007年05月1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5-11/012311793380s.shtml
●可以说松花江是在带病运行,不堪重负,所以一定要让它休养生息。
●我们一定要充分吸取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的沉痛教训,把保障沿岸群众饮水安全作为此次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
本报讯(记者 马力)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昨天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将全面启动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规划,让松花江休养生息。
将提高企业环境准入“门槛”2005年11月的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使得流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周生贤昨天说,松花江发生重大污染事件以后,各地痛定思痛,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整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由于松花江流域重化工业多,历史欠账久,污染负荷重,治污设施建设滞后、环境违法现象严重、治理刻不容缓。
“让松花江休养生息,最关键的措施是控制新的污染。”周生贤表示,松花江流域将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控污染排放与污染增量。
同时,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此外,在未来几年里,松花江流域还将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
建立饮用水源污染应急预案2005年的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中,哈尔滨市民抢购饮用水的情景让人印象深刻。周生贤昨天说,“我们一定要充分吸取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的沉痛教训,把保障沿岸群众饮水安全作为此次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他表示,松花江流域要加快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调整。同时,严厉打击危害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
此外,松花江流域还要建立饮用水水源污染应急预案。
周生贤表示,松花江流域治理的中期目标是,到2010年松花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相关新闻
周生贤:松花江污染有加重趋势
上任后第四次调研松花江,被暗查企业8成超标排放
本报讯(记者 马力)昨天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会议之前,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已经对松花江进行了2天的调研,他认为,松花江流域污染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而且环境违法现象严重,在环保总局暗查的82家排污单位中,超标排放的竟占80%. 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发生后,周生贤接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一职,这位雷厉风行的履新局长甚至还没有熟悉自己的办公室,就前往冰天雪地的松花江现场进行调查。而一年半的时间后,周生贤再次对松花江流域的黑龙江、吉林进行了为期2天的调研,这已是他上任后第四次调研松花江。周生贤沿江察看了哈尔滨市四方台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4家企业的污染治理情况和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
他认为虽然总体上松花江污染防治卓有成效,但依然发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可以说松花江是在带病运行,不堪重负,所以一定要让它休养生息。”“松花江流域的水污染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周生贤说。而来自环保部门2006年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松花江干支流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呈加重趋势,支流水质污染比2005年明显加重,总体上为重度污染。
还湘江碧透美景 湖南百余环保项目集中整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7年05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717290.html
本报长沙5月10日电 (记者贺广华、周立耘)今天下午,记者在湖南省环保局监控中心通过在线“电子眼”,查看了湘江干流16个污水处理厂排放情况,实时数据表明,主要指标均符合环保要求。这是湖南在“十一五”期间实施126个防治湘江流域水污染重点项目以来取得的可喜成果。
湘江流域集中了湖南省59%的总人口和70%的生产总值,湘江也接纳了全省逾60%的工业废水和近70%的生活污水。2004年,排入湘江污水多达16亿吨,环保部门对湘江干流17个断面监测表明,污染超标断面高达70%。
治理湘江,刻不容缓。200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湘江干流两岸划出20公里严管区,规定所有水污染项目一律收由省级以上环保部门审批,禁止新建、扩建化工、有色、钢铁、水泥等重污染企业。截至目前,省环保部门已否决20多个水污染项目,新增污染得到严格控制。
湖南同时对湘江沿岸污染源不断加大整治力度。迄今为止,湘江流域已关闭80多家污染严重且不符合产业发展的工业企业。在湘江中下游5个主要城市,针对工业和城市污水治理的十余个大型环保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目前,湘江流域已有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22座,湘江流域工业废水处理率已达70%以上。
为彻底消除沿岸工业、生活废渣等固体污染源,湖南省已投资2亿多元发展循环经济,对污染物进行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同时,对沿江重金属污染企业,实现24小时全天候电子监控,以确保达标排放。
4月27日,湖南省政府出台“湘江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湘江镉污染防治规划”。加上此前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签署的“环境同治规划”,标志着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污染物减排战役进入新一轮攻坚阶段。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表示,要在统筹兼顾、巩固成果、突出重点的基础上,多还“旧账”,严控新污染源,在环境保护中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随着投入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不久的将来,湖南母亲河湘江将有望再现“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绿色美景。
江西将向鄱阳湖人工放流1200万尾鱼苗
来源:新华网2007年05月10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5-10/143212957038.shtml
新华网南昌5月10日电 (记者郭远明) 近日,江西省渔政管理局已完成了2007年度首批放流苗种招标工作,预计将向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人工放流1200万尾经济鱼类鱼苗。
江西省渔政管理局介绍,这次采购了鳙鱼、鲢鱼、草鱼原种子一代苗种1200万尾,计划5月底投放鄱阳湖。
鄱阳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拥有丰富的野生渔业资源。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鄱阳湖水生生物资源及水域生态环境面临诸多威胁。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过量排入、过度捕捞等造成鄱阳湖水生生物总量减少,水域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主要经济鱼类日趋低龄化、小型化。
为改善鄱阳湖生态环境,除了每年3月至6月在鄱阳湖进行春季禁渔外,近年来,江西渔政管理部门在鄱阳湖积极组织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主动恢复已经衰退的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新华网:三峡工程将荆江河段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
来源:新华网 2007年5月10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2185
新华网宜昌5月10日电(记者 安蓓)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相关负责人10日说,三峡工程今年将充分发挥初期运行期防洪作用,如果发生百年一遇以下的洪水将无须启用荆江分洪区。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枢纽管理部主任冯正鹏对记者说,2007年是三峡枢纽进入初期运行期的第一年,三峡枢纽工程已经具备了175米的挡水条件,将充分发挥初期运行期防洪作用。
在三峡工程建成之前,荆江河段只有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三峡工程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如果发生1998年那样的大水可以确保荆江大堤不发生溃堤。”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工程建设部工程技术部主任丁琦华说。
三峡水库2007年汛期的防洪目标和原则是:在确保已建工程及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应使荆江河段在不分洪条件下达到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发生1000年一遇的洪水,三峡水库蓄洪最高水位为175米,配合运用分蓄洪区,可以达到10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三峡工程梯级调度中心主任袁杰指出,由于工程尚未完全完工,三峡水库对今年长江中下游可能发生的洪水将主要发挥基本的防洪作用。
他强调,目前三峡工程本身已做好各项防洪准备,但要应对长江中下游可能发生的洪水,需要三峡工程与长江中下游各个防洪工程和设施相配合,并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合理调度和总体指挥下发挥作用。
全球濒危鸟种黑嘴端凤头燕鸥再现福建
来源:新华网 2007年05月1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5-11/080012962355.shtml
新华网福州5月10日专电 (记者 姜克红) 福建省观鸟会一行4人日前在福建闽江口湿地进行水鸟调查时,发现4只濒危鸟种——黑嘴端凤头燕鸥,并拍摄到图片资料。这是继2004年以来,福建省观鸟爱好者在闽江口湿地连续4年发现黑嘴端凤头燕鸥,这次是只数最多的一次。
黑嘴端凤头燕鸥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种之一,是鸥科鸟类中最稀少的一种,专家估计全球数量不超过100只,在世界鸟类红皮书中被列为“濒临绝种”等级。黑嘴端凤头燕鸥自1863年被正式命名后,虽然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黄河三角洲各有过一次目击记录,但它的确切踪迹已无法寻觅,甚至许多鸟类学家相信该鸟种已经灭绝。直到2000年6月,台湾鸟类摄影家梁皆得在马祖列岛意外地发现了4对黑嘴端凤头燕鸥的繁殖个体和4只雏鸟,这一发现立即轰动了整个鸟类学界。
福建省观鸟会会员郑怀舟是此次黑嘴端凤头燕鸥的发现者之一。她告诉记者,5月6日15时左右,包括自己在内的一行4人在闽江口湿地进行水鸟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一群大凤头燕鸥在沙滩上停留,经验告诉他们,这些大凤头燕鸥中间极可能有黑嘴端凤头燕鸥混群。于是他们架起高倍观鸟望远镜进行观测,果然在紧靠沙滩的海面上发现4只黑嘴端凤头燕鸥正在“洗澡”。
5月9日下午,记者随同福建省观鸟会4位观鸟爱好者再次来到闽江口湿地,在同一地方发现4只成年黑嘴端凤头燕鸥,它们混群于约200只大凤头燕鸥中间,时而停息沙滩,时而飞行觅食,姿态优美、动作迅捷,并发出“嘎”“嘎”的叫声,记者随后对它们进行了远距离拍照。
福建省观鸟会会长杨金说,2006年黑嘴端凤头燕鸥全球记录数量只有10只,记录数量成逐年下降趋势,对该鸟种的保护前景不容乐观。同时,这是2004年以来,福建观鸟爱好者在闽江口湿地连续4年发现黑嘴端凤头燕鸥,从2004年到2006年,每年都能发现2只,今年却发现了4只。
他还说,以往认为闽江口的黑嘴端凤头燕鸥是从马祖繁殖地飞过来觅食的,但他刚刚收到马祖鸟会理事长张寿华发来的消息,马祖今年还没有发现该鸟种,那么闽江口的黑嘴端凤头燕鸥的繁殖地极有可能就在周边区域。
杨金表示,目前闽江口湿地虽然已经被划为福州市下辖的长乐市级保护湿地,但一直没有设置专门机构和人员对湿地进行管理、保护,湿地上的养鸭场、渔民作业等人为干扰因素还存在,对这里的黑嘴端凤头燕鸥等重要水鸟的保护任务还很艰巨。
长江在危机中重构
来源:《商务周刊》2007年05月10日
http://finance.jrj.com.cn/news/2007-05-10/000002220063.html
今年的3月22日“世界水日”前夕,世界自然基金会在瑞士总部发布了一份报告,称受气候变化、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世界上的一些主要河流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干涸危险。报告列举了面临最严重干涸威胁的10条大河,其中就包括中国的长江。
这当然不是危言耸听。作为中国“母亲河”的长江,正经受着历史上从没有过的生态压力和工业化带来的开发破坏。在遭受多年的工业化污染、肆意的水电梯级开发等人为干扰后,就是不干涸,长江也有可能成为一条“没有生命的河沟”。
长江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乃至世界的意义不言而喻,而一直以来长江流域各地方政府对发展的过度追求和各自为政,让我们今天正在付出代价。传统的长江治理和流域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质疑和批评,长江流域借鉴西方流域综合管理经验、直至成立大长江委的呼声日渐高涨。
但在中国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下,简单的借鉴或成立更高级别的机构,能否解决长江流域问题,估计没有几个人乐观。体制问题的矛盾是根深蒂固的,重新构建长江流域管理体制,不是权力的再分配或者简单的扩大某个部门的权力,如果没有像西方流域治理过程中在严肃法律框架下的协商、各相关利益方的参与机制,以及给予弱势声音充分的表达平台,由谁牵头和成立什么样的机构,都没有本质意义
主笔 王强 记者 袁瑛 谢鹏
危机中的河流
一辆辆重型卡车满载渣土行驶在山路上,扬起滚滚尘土。巨大的山体被削平,高达几十米的塔吊在峡谷中的建筑工地上忙碌。在搅拌机和打桩机的轰鸣声中,整个山谷都在颤抖。
这里是瀑布沟,长江最大支流之一——大渡河上的一个大峡谷。几年以后,这段峡谷将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巨型水坝和大型水电站。按照规划,瀑布沟电站是大渡河规划中的22个梯级电站中最大的一个,设计装机容量达到330万千瓦。
曾经咆哮的江水在人类巨大的工业力量面前,如涓涓细流,显得软弱无力,驯服而听话。
瀑布沟电站只是长江上游众多正在建设和规划中的巨型电站中的一个。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一位官员告诉《商务周刊》,长江上游已经成为国内几大水电集团和地方争夺水电资源的战场。长江上游的峡谷山峦间,如今已经遍布几大电力集团的建设工地。
“曾经壮丽的自然河流将被一座座大坝拦腰截断,失去了往日的气势。”他说。
200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曾发布了一份题为《危机中的河流》的报告,该报告认为,杂乱无章的大坝建设正威胁着世界上的很多著名河流,而中国的长江是其中最岌岌可危的一条河流。
一直以来,长江流域由于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和综合管理规划,担负长江流域管理职能的长江水利委员会,对各个地方和强大利益集团的“跑马圈水”也显得软弱无力。
长江开发和规划的混乱和无序,早就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批评。事实上,长江水利委员会早就开始与有关机构合作进行相关调研。
2007年4月14—17日,第二届“长江论坛”在长沙召开。在会上,一份名为《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的报告被正式发布。这份由中国科学院、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完成的报告一经公布,马上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被称为“第一份完整的长江体检报告”。
该报告指出,长江上游水电开发进入大规模的实施阶段,因水能资源监管尚未理顺,缺乏综合协调,在局部利益驱使下造成“跑马圈水”现象非常突出,导致无序开发、过度开发、不合理开发等问题。
报告尖锐地指出,由于在处理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上,“尚缺乏慎重的态度,缺乏考虑全局和长远的统一规划和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够”,过度开发将造成上游干流大多河段成为梯级水库,完全改变河流的自然水文和理化特性,对河流生态将产生长远影响。三家机构都认为,现行的开发市场主体多元化,“跑马圈水”式的开发方式,不但破坏资源和生态,而且给未来工程统一运行调度与管理留下了隐患。
水电开发问题只是长江众多不合理开发问题中的一个。“不合理开发和对环境生态的不重视,使长江正面临严重的生态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杨桂山说,“长江生态系统在不断退化,物种减少,保护工作紧迫而艰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杨桂山,是《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主编之一,长期关注和研究长江生态问题。他认为,长江面临的生态压力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并有加大的风险。“沿江开发正处于加速阶段,开发力度和强度仍要加大。东部要腾飞,中部要崛起,西部要大开发,这些都可能会向长江要资源。”杨桂山说,“长江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
而令他和同事们担心的是,形势日益严峻,但长江开发仍然缺乏统筹协调与统一规划,类似水电开发“跑马圈水”和不顾生态发展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大长江委权动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所披露出的严重问题,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水利部以时任部长汪恕诚为首的官员们出现在4月17日长沙开幕的“长江论坛”上,相比过去一直强调开发利用长江的基调,水利部的态度出现了很大转变。
“下手太狠了,每一米都不放过。”针对长江上游疯狂的水电开发,时任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长江论坛”上指出,不能再100%开发长江了,要给生态留出余地,以保留原来的生态状况和生物多样性。
汪恕诚的激烈用词,或许可以解释为近两年常有高官于退休之际突然直抒胸臆的现象,因为10天后新华社即发布消息称汪恕诚不再担任水利部部长,由曾于2001—2005年担任水利部副部长的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陈雷接任。但《商务周刊》也注意到,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是《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主要参与方,而作为“长江论坛”的主要发起者,长江委的主要官员和专家们在“长江论坛”上与来自沿江各省市的“地方诸侯”们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这样的国际组织坐在一起,公开讨论长江流域管理体制这样敏感的问题,并明确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希望尽快结束长江“九龙治水”的局面,建立起一个直属于国务院的长江流域综合管理机构。
杨桂山掐着手指头向《商务周刊》记者细数,目前能够对长江实施管理的部门包括水利部、环保总局、建设部、农业部、发改委、交通部以及卫生部等十几个部委,还包括沿江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长江水利委员会只是水利部下属的副部级机构,根本无法在保护长江方面有效协调其他部委和地方权力。
一直以来,中国现行的流域管理体制并不完善。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政水资源局局长刘振胜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指出,一方面,没有形成权威的流域协商决策和协调议事的机制,现有流域机构委员会对流域全局性宏观决策、流域管理政策法规的制定,对流域内不同地区、不同水用户及水资源的各种需求的协调,也缺乏科学有序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流域机构是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在国家行政序列上不是一个行政机构,而是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不享有完全的管理和处理流域有关水资源事务的自主权,控制流域水资源分配的实际权力、监控权、执行权都十分有限。
“机构和体制上的障碍,使得流域机构难以按流域规划对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在流域管理统筹协调方面权威性不够,有关法律法规赋予流域机构的职权也难以落实。”刘振胜说。
由此,刘振胜建议:“我们应该把组建综合性的流域水资源委员会,创新管理模式,提上水资源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几年前,刘就撰文提出组建更高级别的长江流域管理机构,在此次“长江论坛”上,他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长江流域综合管理委员会”并不是新名词。刘振胜告诉记者,早在2001年11月,水利部提交给国务院审议的《水法(送审稿)》中就提出了这一概念。2003年3月,有关部门建言将长江水利委员会改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或长江管理委员会。
中国工程院在最近的一份调研报告也提出,对于长江的管理,应有一个更高级别的委员会,由国务院总理或主管副总理担任主任,办公室设在长江水利委员会,而这个委员会的组成也不应是水利部一家,而至少应包括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同时还应有地方政府和相关利益方。
“现行长江水管理机制和体制不能适应流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这正是长江保护和发展面临的一大症结。”同为《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主编之一的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淡水项目主任李利锋认为,要从根本上遏制长江水资源恶化的势头,就必须尽快打破目前多头管理的“九龙治水”局面,建立起一个直属于国务院的长江流域综合管理机构。
根据中科院副院长孙鸿烈在论坛上透露的数字,目前长江干流和支流上共建有4万多座水库,在建的还有2400多座。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淡水项目负责人杰米·皮托克表示,在全球几大流域之中,这是他所知道的水库数量最多的。另外,长江上在建的大坝还有100多座,居世界第二位。
对此,李利锋认为,长江之所以出现这么多水库和大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多头管理。《长江保护和发展报告》也认为,由于缺乏全局和长远的统筹考虑,上游水电建设“跑马圈地”,开发过度、无序开发和不合理开发问题严重。
这次论坛上,长江水利委员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总工程师马建华、长江委水政水资源局局长刘振胜以及该委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长江论坛秘书长翁立达一同出现在论坛上。
作为《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主编之一,翁立达认为,在一个流域内,要有一个流域的综合管理体制和机制。“我们不仅要管长江,还要管长江边的土,还要管长江的生物多样性。”他说,“要在统一的框架下,进行跨部门、跨地区的管理,而不是一家说了算。”
翁立达也赞同成立比目前长江委更高级别的机构。“道理很简单,三峡工程有个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来管,主任是总理,南水北调也是。长江的管理同样也需要这样。”他指出,这已是“多方的共识”。
很自然,长江流域的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在《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中也有明确表述。报告强调,长江流域水管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呼唤新型流域综合管理机制和体制,采取流域管理委员会+流域管理局的形式,由流域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和决策流域范围内各项管理事务,其委员应包含中央有关部委、流域内各地方政府代表,相关企业代表以及专家代表等,流域管理的一切重大事项和政策都应由流域管理委员会通过民主表决的办法来决定,统筹协调流域管理、区域管理和行业管理的矛盾和冲突。
“从长远来看,流域管理委员会宜直属国务院领导。”报告建议,在流域管理委员会下设流域管理局或类似机构,作为管理执行机构。同时,与会代表们还大都认为,应充分利用“长江论坛”这一合作议事平台,围绕流域管理的热点问题和重要议题开展交流和研讨,寻求共识,探讨合作解决流域发展与保护的具体途径,切实完善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机制。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政水资源局局长刘振胜说:“只有由中央来牵头,沿江各省市参加,才能尽快扭转目前长江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多头管理以及互不协调的局面。”
相关报道:
长江流域协调机制22年演化
借鉴流域综合管理的国际经验
河流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重罚恶意排污 基层官员怎么办?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05月11日梁江涛
http://env.people.com.cn/GB/5717098.html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对重点用能单位和污染源要加强监督,对恶意排污行为实行重罚,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总理一席话,责任重千斤。这既是一个严格环保法律制度的信号,又是对基层环保工作者用心良苦的嘱托。应该看到,近年来,在一些地方,环保领域“少数人受益、多数人受害、全社会埋单”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污染的企业不愿治理污染,肆意排污,甚至是私设暗道排污,环境污染事件不断。不少上游地区的污染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理,污染下游水域,导致有些村庄成了“污染杀手”肆虐下的“癌症村”,基层群众苦不堪言。而有的执法部门罚款了事,污染企业觉得违法成本过低,根本不将环境和周围的群众身体健康当回事,继续排污,恶性循环,一次次造成污染。如今,要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对恶意排污行为实行重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开展深入细致的现场监管工作,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必须跟进。
首先应解决好环保执法环境的问题,执法者失去一个施展身手的空间,将空有一身好武艺。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说:“目前,一些地方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污染反弹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问题看似在企业,其实根子在政府,地方保护是根源。”有些基层环保局长在上级督办、政府干预、群众上访三层压力中工作,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甚至出现了自己充当举报人写匿名信,向上级反映应该由他来管这些事的现象,而有敢于执法、严于执法的环保局长,却很快被“工作需要”挪了地方,有人很形象的说基层环保局长是“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
从源头上看,片面发展观、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在某些地方政府领导心目中占据了上风,“为官一任,增长一方”成为最现实的政绩,甚至出现了副市长为了保护排污企业而斗胆向国务院环保督查组撒谎的事。那么,要解决好执法环境问题,必然先建立和实施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的绿色GDP考核制度。如果能从绿色GDP考核制度上杀出一条血路来,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对辖区内环境质量负责的政绩考核体系,通过问责将节能减排不力工作的官员拉下几个来,环保执法环境将会大为改善。
其次,打铁先得自身硬。环境监管部门应真正成为非法排污者的“克星”。环境污染比较复杂,污染排放的瞬时变化捉摸不定,判断和确定污染源的方位、区域以及定性都是有一定难度的专业工作。对于屡查屡犯的恶意排污者,必须掌握确凿证据,将环境违法案件办成铁案,将违法者绳之以法,付出沉重代价。 而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往往会使污染企业更加侥幸,心升攀比,造成污染反弹,污染物不降反升,环境执法进入越污染越难监管,越难监管越污染的怪圈。如果环保执法者再不“坚挺”,甚至出现个别执法人员“猫鼠同流”,那么,不仅污染企业要受刑罚,连执法者自己迟早也要坐上被告席。
有一句环保标语:“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节能减排是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只要环境监管的措施和保障跟进,就不是一个“消灭污染企业”的问题,更要让那些敢于以身试法的企业法人尝尝戴手铐的滋味。
唤醒源头活水 促进协调发展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7年05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718109.html
松花江是东北人民的母亲河,松花江流域是全国七大流域之一。2005年11月松花江发生重大污染事件后,各地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痛定思痛,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整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由于松花江流域重化工业多,污染负荷大,尤其是结构性污染突出,治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治污项目实施进度较慢,河流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治理的步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松花江流域的污染防治,要求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痛下决心,协同作战,切实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刚刚结束的松花江水污染防治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全流域污染治理的工作目标和措施。会议提出的“严格环境准入、淘汰落后产能”等几项政策措施,就是要让不堪重负的松花江休养生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全流域走上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目前正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产业技术升级换代的重要时机,如果松花江流域生态环境不能尽快恢复,振兴老工业基地就缺乏源头活水,直接影响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事件频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做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事关沿岸人民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执政为民的根本体现。
松花江还是一条国际河流,见证着中俄两国人民的真诚友谊。近年来松花江流域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引起了俄罗斯的密切关注。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污染防治,向世界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促进中俄战略性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发展。
让松花江休养生息,必然会影响流域经济增长的速度,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各级领导统一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妥善处理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在环境准入时忍痛割“爱”,在环境监管中大义灭“亲”。任何网开一面、遮丑护短、欺上瞒下的行为,必将受到舆论的谴责,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松花江污染治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协调行动、落实责任、真抓实干,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广泛参与,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确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松花江将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随手做环保拯救地球--你要当帮凶还是英雄?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7年05月1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5-11/101612964356.shtml
中新网5月11日电 一个人的力量也能减缓全球暖化的脚步!最新一期美国《世界周刊》载文说,温室效应和你我都有切身的关系,不只是政府拟定方案而已,更需要的是民众自己亲身实践才行。
原文摘录如下:
一个人的力量真的能减缓全球暖化的脚步吗?
“体温”不断上升的地球,急切需要一帖解药。气候变化的肇因来自各方面;人类长久以来对大自然的忽视,以及对环境保护的不以为意,加速了地球生态环境的改变,这些改变,使人类了解环境与个人生存休戚与共;身为地球居民的一份子,我们是否还能置身事外?
目前除了需要各国政府的共识和订定条约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具备环保的概念,重视地球是属于大家共有的大环境。时代杂志(Time Magazine)在 4月9日出刊的特别报导,就罗列出51项人人都可轻松完成的“全球暖化生存教战手册”(The Global Warming Survival Guide);教导大家如何善用资源,为减缓全球暖化尽一份心力。
尽量共乘 多穿二手衣
譬如支持当地农民、多吃当地出产的水果蔬菜,就是一个帮助良多的“举手之劳”。藉由消费当地、当季出产的农产品,就可以节省许多浪费在包装、运输的能源;或是在洗衣服时,将衣物集中大量清洗,采用自然风干而不用烘干机,这些简单的方法能成功减少九成洗衣时制造出的污染气体。
多穿二手衣也有助环保,因为每买一件衣服,厂商就需要花更多的能源去制造及运送;男士们不打领带可以减少冷气运作,若是能在摄氏28度的办公室工作,将可以减少七万多吨的二氧化碳被排入空气。
出门旅行时最好尽量搭乘大众交通工具或是采用“共乘制”,由于汽机车的排放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碳,如果能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将有助于减少废气的排放量,以抑制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的产生。另外就是不要使用含有氟氯碳化物的物品,例如冷煤、发泡剂、喷雾式发胶、抗凝剂等等,因为氟氯碳化物在大气中的生命期长达102年,因此只有避免使用含有氟氯碳化物的物品,才可以达到预防温室效应继续蔓延的目的。
节约能源 随手做环保
关于能源的使用,除了本身要节约用电,最重要的是鼓励使用太阳能以及其它再生能源;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而且丰沛的能源,提高太阳能的运用,有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对于降低温室效应有直接的效果。而发展其它的替代能源,例如水力、风力、生质能、海洋能及地热等可以重复循环的再生能源,也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以上所说的各项方法都可以说是绿色消费理念的延伸。绿色消费的基本理念就是体认到人类无法避免衣食住行育乐等消费行为,因此寻求在消费行为中减少对环境的冲击,以保护环境。具体的做法就是鼓励消费者购买较为环保的产品(或称绿色产品),使得消费者在使用这些产品的过程中,减少伴随产生的发电污染、水资源耗用、废弃物污染等环境破坏。
平常多使用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资源”理念的消费品,例如无汞电池,再生纸,省水马桶等。这些产品一则降低有毒物质的产生,一则减少天然资源的使用。以省电灯泡为例,它的售价可能是白热灯泡的五倍,但是它的用电量却仅有五分之一,寿命更可能长达10倍。对消费大众来说,可算是一笔划算的交易,同时又可以做环保,何乐而不为呢?
除此之外个人能做到的还包括:使用省电灯泡、打开室内的一扇窗户、利用网络缴付账单、多建设摩天大楼、不用塑料袋、出国飞机选择直飞、随时关闭计算机等,甚至连少吃牛排也被列入其中,因为饲养更多家畜,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后被提到的基本原则是“减少消费、多多分享,活得更简单。”温室效应和你我都有切身的关系,不只是政府拟定方案而已,更需要的是民众自己亲身实践才行。(摘自美国《世界周刊》;文/张迪恺)
五一绿家园大渡河生态游之四
汪永晨
为了给“中国水污染地图”中所列污染企业定位,我们一行人从乐山大佛到金口河一直开着GPS。
乐山大佛
让我们很遗憾的是,这一路上,虽然并没有一个企业在环保局公布的“黑名单”上,但原本山清水秀的峡谷和田野却有很多地方像我们拍到的照片这样,惨不忍堵。
空气中的颗粒肉眼所见
白天成了黑天
大渡河金口河峡谷段今天还有着它的天然与伟岸,国家地质公园
大渡河峡谷
大渡河金口河峡谷
但是离开它不久,走向泸定桥时,我们车窗外看到的大渡河就成了这样。当年红军飞渡的大渡河在哪儿?如今的大渡河,不仅河床里只剩下干涸的砾石滩,就连河两岸的山都沙化了。滔滔的江水哪里去了,还有两岸大山上的绿色呢?
泸定桥
穿越二郎山
当年红军飞渡的泸定大渡河
被电站截成这样的大渡河
大渡河干涸的河床及两岸的沙化
在雅安,给“中国水污染地图”上标出的企业,中竹纸业有限公司定位时,出租车司机告诉我,天气好时,离中竹纸业还老远呢,就会闻到阵阵恶臭,实在让人难以忍受。我说这个企业不是几年前就被媒体暴光并处罚了吗?不过当我们停在这个企业的大门口外时,可以看到他们的烟囱里在冒着烟。
中竹纸业大门口
中竹纸业
这个企业不但有水污染,还有空气污染,2005年的媒体指出的还包括
纸厂排放出大量煤灰染黑雅安汉墓
华西都市报2005-02-2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消息 雅安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颐墓阙及石刻正遭遇严重的煤灰污染,记者在该墓阙所在的姚桥镇汉碑村采访时了解到,由于附近一家纸厂排放出大量煤灰,当地上千村民的生活受到影响。
高烟囱离墓阙600米
22日中午记者随雅安市文管所工作人员来到高颐墓阙实地采访,刚看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的石碑时,就发现离墓阙600米左右远的地方,几根高大的烟囱正往外吐着白烟。高颐墓阙管理人员指着烟囱说:“那就是罪魁祸首———中竹纸业有限公司纸浆厂的高烟囱!”据他介绍,冒白烟算是好的了,煤灰不是很多,烟囱冒黑烟时,煤灰就漫天飞舞,形如阴天。
墓阙扫掉厚厚黑灰
见记者来采访,高颐墓阙管理人员陈家强拿出一把扫帚来到墓阙下,只见他轻轻一扫,墓阙基座上就出现厚厚一层黑灰。他说,雅安雨水多,堆积起一些后就被雨水冲刷掉了,这两天是晴天,能很清楚地看见从烟囱飘过来的煤灰。
陈家强介绍,从去年开始煤灰污染越来越严重,当高烟囱一排烟,风转向保护馆时,墓阙、石狮、石兽以及保护馆地面上全是灰白色的煤灰。市文管所文物保护专家说,保护馆的红色砂石地板是去年9月前才铺的,而现在已不太容易看出这地面是红色的了,对文物影响最严重的是沉淀在石兽纹路间和墓阙雕刻狭缝间的煤灰污垢,它们对文物的影响是致命的,起到加速腐蚀的作用。
衣服外晾很快变黑
高颐墓阙所在的汉碑村和附近上千村民原本正常的生活也因煤灰大受影响。记者在该村菜地发现,远看这些蔬菜透着绿色,走近后细看就感到惊恐:蔬菜的叶、茎上浮着煤灰,有的明显成为颗粒状的煤渣。记者还在现场看见,有些树的树叶上有一层煤灰形成的壳。村民们反映,他们卖菜时,一些人听说蔬菜是出自纸厂附近的,根本就不买。
村民严大爷说,现在他们白色的衣服根本就不敢挂在屋子外,否则晾晒不了多久就会变黑。村民陈某当场端出了一杯白开水,结果不久开水中就明显出现粉尘。陈某说,现在大家一般不敢在屋子外喝茶。
煤种不合适产生污染
雅安市环保局局长帅韬告诉记者,环保局对这一情况早已掌握,春节前先后派了好几次工作组去调查。他介绍,中竹纸业公司的高烟囱以前是达了标的,污染是最近才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纸浆厂燃烧的煤炭不是适合煤种,所以排放出来的烟雾携带了大量煤灰。由于目前煤炭供应紧张,在雅安又找不到合适的煤炭,所以选用了其他煤种,燃烧后就产生了现在的情况。帅局长说,本来按规定应该勒令纸厂停产整顿,但考虑到停产将对雅安农户竹子销售产生影响,所以暂缓处理。
昨日下午,雅安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胡一常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市环保局非常重视这一污染问题,当日上午开始对中竹纸业公司以及附近居民区进行调查,情况查明后将向公众公布并拿出处理方案。
文/图见习记者涂劲军
新闻背景
高颐墓阙及石刻建于东汉建安十四年,是我国汉代仿木结构石质建筑中保存最完好、雕刻最精美的石阙,属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造于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距今已有近1700多年历史,是汉代益州太守高颐的墓阙。现整体布局为墓、碑、道、阙及兽,集建筑、雕刻、书法、艺术于一体,是我国汉墓阙中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珍品,列为全国现存37处汉墓阙之首,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美学价值。
回复:雅安市中竹纸业有限公司
旅发大会召开前雅安重点治污
华西都市报 2005-8-23
雅安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胡一常2月26日向本报通报,他们经过调查作出处理意见,要求排放烟尘造成全国重点文物受污染的中竹纸业公司限期在3月1日达标,否则将报请市政府批准实行停产治理。
据调查,从去年12月份以来,中竹纸业公司排放烟尘造成污染的原因是由于公司使用了大量劣质煤,烟尘超标排放所致。环保局对中竹纸业公司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要求公司立即停止使用劣质煤作燃料,从2月28日开始两台锅炉交替使用,减少日生产量;聘请专家对现有除尘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确保3月1日后生产锅炉烟尘排放达标。
又讯 在今年下半年举办四川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前,雅安市将重点整治系列污染问题。雅安市环保局日前下达通知,要求包括雅安中竹纸业公司、四川农业大学、雅安市人民医院等在内的全市上百家企业、学校、景区等重点单位限期进行污染治理。据了解,存在污染问题的单位以企业、学校、景区、餐馆、宾馆居多,问题主要集中在烟尘、废水、噪音污染方面。见习记者涂劲军特约通讯员陈开端
我没能采访到这个企业的工作人员,拍到的照片烟囱里冒的烟也是白的,只是出租车司机告诉我天热时,每当从那里经过,味道可以漂向很远。
宁夏环保局长称治污难在于地方保护(组图)
来源:央视《经济半小时》2007年05月1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5-11/021012959163.shtml
宇华纸业排污口的正在排污经过处理的污水。
两年前宇华纸业的排污口排出的超标污水形成的泡沫充斥了整条排水沟。
偷排污水是宁夏造纸企业的普遍现象。
宁夏自治区环保局局长 邸卫国:“我讲过无论你的后台是谁,无论谁支持你,你这种行为也不能容忍的,如果你再持续下去的话,你这个企业我肯定要关你,这是没问题。”
5月10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环保局长坦言治污之难在于地方保护”,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节能减排是目前全国的一项重任,它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改善我们的环境,还大家一个青山绿水。那么,节能减排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生活呢?不妨将目光集中在黄河流域。
《经济半小时》栏目派出记者,对黄河上、中、下游的水质环境,进行了一次全方位扫描,对黄河水做了一次体检。记者考察的第一站是从甘肃,第二站所关注的便是黄河宁夏段。黄河水从甘肃流到宁夏,大约要经过200多公里的路程,由于河流的自净功能,再加上沿途重污染企业比较少,在甘肃遭受污染的黄河水,进入宁夏时,水质已经有了很大改善,能常年保持在三类水左右。然而,记者发现在黄河继续深入宁夏腹地的途中,又遭遇到了新的污染。
宁夏造纸企业普遍存在偷排现象
记者来到宁夏段的黄河边,左手边的黄河颜色是碧绿的,乍一看甚至有些海的颜色,而记者右手边的南干沟正是宁夏众多的排水沟之一,在宁夏所有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都通过同样的沟渠汇入到黄河里面面。在记者的身后的黄河中可以明显的看到一个干沟水与黄河水的分界线,站在岸边还能够闻到一股从南干沟发出的恶臭,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干沟流出来的水是如此恶劣呢?
当记者靠近南干沟和黄河的交汇处,黑色的污水和湛蓝的黄河水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清晰。每天黑色的污水都会源源不断地汇入黄河。在宁夏像同样的排水沟有六条,南干沟主要流经吴忠市,沿途汇集了众多造纸企业和皮革、化工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宁夏污染比较严重的排水沟。
宇华纸业是南干沟下游比较大的造纸企业。当记者来到排污口的时候,宇华纸业正在排污。由于没有围墙,记者看到污水处理设施正在正常运转。在工厂排污口取完水样后,记者碰到宇华纸业治污车间主任杨建军,他告诉记者,治污设施从2002年就已经建成了。当记者和他一起查看在线监测仪时,发现监测仪上显示的COD含量基本上不超过450mg/Ld的达标排放值,在线监测表明宇华纸业是一家守法排污的企业。但宇华纸业实际上并不让人放心。就在2007年1月份,宇华纸业等7家企业被列入自治区的高危企业要求限期整改,由于环保不达标,宇华纸业被取消了“宁夏名牌产品”的参评资格。
再向前追溯到2005年,记者曾经暗访过宇华纸业,当时记者拍摄到,宇华纸业的排污口翻腾着白色泡沫源源不断地向沟渠里喷涌着污水。堆积的泡沫足足有50公分高。在水渠的开端,积下来的泡沫已经变黑、发臭。污水形成的泡沫充斥了整条排水沟。当时记者在污水口取了水样,宁夏自治区水环境监测中心的检测结果显示宇华纸业排放的污水COD含量高达6120mg/L,超出国家造纸企业污水排放标准14倍。
在此次采访中,记者还是听到当地村民反映宇华纸业有偷排现象。
村民:“白天水就这个水,晚上看不来,但是晚上臭得很。”
事实上宇华纸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现象并不是宁夏造纸行业的个案,在宁夏自治区环保局局长看来,偷排是宁夏造纸企业的普遍现象。
宁夏自治区环保局局长 邸卫国“造纸企业的规模如果低于3.4万吨以下,这样的造纸企业它是没有经济效益。我们算过一笔帐,假定说没有按照国家规模的造纸企业如果它能够达标排放,能够按照国家的要求按照标准我们现在是大概每升450毫克/升(化学需氧量)这样的标准,那企业的效益只能维持1到两个月,换句话说剩下十个月它都是亏损的,所以目前的情况看,如果这个企业的规模低于3.4万吨的话,同时它又能够达标排放我认为这个企业在污染治理上是值得研究的。”
2005年,宁夏自治区造纸及纸制品业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66%,但其废水排放量占到了全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54.54%,成为自宁夏地表水污染和黄河宁夏段不能稳定达标的最主要原因。邸局长告诉记者,全区造纸行业的产业调整已经刻不容缓。
邸局长:“在造纸企业的规模上,今后再不审批3.4万吨以下的化学纸浆的项目,要继续关停3.4万吨以下造纸工业,就是造纸企业。这样以来采取这样的措施以后,估计我们自治区的造纸企业能够保留五到六家,也就是在五万吨以上的。”
离开宇华纸业,沿着南干沟向上走,就是记者在2005年曾经到过的万圣生物。两年前万圣生物有5条污水沟在对外排污,其中一条污水沟排放的污水就是没有经过处理的工业污水。而现在,万圣生物只有一条工业污水管道在对外排放污水,水量明显减少,水的颜色也近似于清水。记者取了一个水样,发现水的颜色和2005年的大不相同。三天之后,记者随同宁夏水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工作人员到再次在同一处采集水样,检测结果显示,万圣生物达标排放。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技术进步,他们的污水排放量大大减少了,希望万圣生物在记者和环保部门离开之后也能继续达标排放。
皮革厂废水直接排放 南干沟依旧污水横流
记接连调查了两家曾经严重排污的企业,它们经过整改,现在的治污情况都已经有所改观,虽然没有完全杜绝污染,但至少没出现两年前那种黑水横流的场面。按照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底,黄河流出宁夏时水质要基本达到3类标准。为此,宁夏从今年起,将按期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水污染严重企业,对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治理,全力消除水污染隐患。显然,在节能减排任务的压力下,排污大户的排污口确实越关越小。那么,宁夏南干沟里那些流向黄河的污水又是产自何处呢?记者继续沿着南干沟向上游探寻。
在离开万圣生物之后,记者沿着南干沟继续暗访了十多公里,在一个叫巴闸村的地方发现了一家皮革厂,它没有招牌,远远看去,并不起眼。当记者赶到皮革厂时它并没有在排污,它的生产状况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进到皮革厂之后,记者看到,院子里晾晒着皮革,车间里工人正忙着生产,最后,将鞣制过皮革的污水将直接排到南干沟。
皮革厂负责人:“我们这个环保好着呢。”
记者:“我看你这污水不都直接就排了嘛?”
皮革厂负责人:“对水没有污染不就行了嘛。”
记者:“你加的硝怎么办?”
皮革厂负责人:“硝没有污染。”
记者:“那你这些染色的东西呢?”
皮革厂负责人:“染色的东西也没有污染。”
记者:“颜色多黑啊?又黑又臭。我就是怕人查你,结果你这厂子一关,我上哪去找啊?”皮革厂负责人:“不可能,我生产几十年了。肯定没问题啊?肯定没问题,什么问题都没有。”
在金顺皮革厂的样品室,记者看到各种颜色的皮革样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只要接到订单,企业就会开足马力生产。流入南干沟的污水就会随着这些皮革的颜色发生不同的变化。三天之后,记者协同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工作人员重新对皮革厂的污水进行了取样,检测结果表明,CO4760mg/L,超标14.9倍。
当地老百姓告诉记者,时值宁夏的春灌季节,干净的黄河水被引来灌溉田地,之后,水流到干沟再流到黄河,春灌实际上是将干沟的水给稀释了,但记者看到的仍然是一条臭气熏天的下水道。
当地百姓:“原来这沟里有鱼,有鸭。什么都有。到今年十年了,不是十年也到八年了,牲口也饮不成,庄稼也饮不成,五年前我还在这沟里抽的水浇了地,现在什么都干不了。蛇扔在里面都蛰死了。”
俗话说天下黄河富宁夏,眼下,宁夏已经全面进入春灌季节,为了保证农田灌溉的安全,每年的春灌季节都是宁夏各地环保执法最严厉的时候,尽管如此,每一条通往黄河的排水沟都达不到国家标准。
宁夏自治区环保局 邸局长:“可以说六大排水沟基本上是处于劣五类的状态,我也不隐瞒你们,它排放浓度(COD)大概都超过至少是超过500(mg/L),所以十一五期间我们对六条排水沟都有治理的规划,今年政府承诺社会的十二件环保实事,其中一件就是对六大排水沟的治理,要拿出规划年底要见到一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