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五月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五月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2007-05-08

五月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温家宝:对恶意排污实行重罚 将追究刑事责任

2、不公布排污情况 最高罚10万 

3、全球26亿人缺乏基本的环境卫生 包括9.8亿儿童

4中国与全球环境现状堪忧

5、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达2768家

6、地质灾害防灾形势严峻 人为引发呈上升趋势

7、四川若尔盖湿地沙化严重 沙尘威胁成都平原

 

地方信息:

8、山西临汾:强制关停43家污染企业

95月低江西将关闭所有一级水源保护区排污口

10、新华网:湖北启动四湖流域生态治理工程

11、《人民日报》:广西北流从源头治污

12北京:永定河上游沿岸年内将禁止排污水

 

重大水事:

13、新华网:三峡工程今年可防千年一遇洪水

 

人与自然:

14、吉林莫莫格成世界最大白鹤迁徙停歇地

15、放归长江的中华鲟身体状况都不错 

 

深度报道:

16、我国水资源管理亟待加强 

 

环境时评:

17、时评:合理利用西部水资源 

 

 

 

1、温家宝:对恶意排污实行重罚 将追究刑事责任

来源:新华社20070508

http://env.people.com.cn/GB/5699816.html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并阐述了今后中国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措施。

  温家宝表示,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温家宝强调,要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行业,占了全社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头。遏制这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当前宏观调控的紧迫任务。

  温家宝说,落后生产能力是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源头。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要大力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化工、煤炭、造纸、食品等行业的落后产能。

  温家宝说,消费领域要推广应用高效节能产品,今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5000万支,中央国家机关率先更换节能灯。农村地区要大力发展户用沼气工程。

  据了解,国家已确定千家企业作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五年实现节能1亿吨标准煤,今年实现节能2000万吨。

  其他的措施还包括,推进节能减排科技进步。组织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组建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完善体制和政策体系。要深化改革,消除制约节能减排工作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

温家宝强调,对重点用能单位和污染源要加强经常监督,对恶意排污行为实行重罚,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2、不公布排污情况 最高罚10万 

来源 : 长江商报 2007-5-8

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show.aspx?id=39331

环保总局再掀“阳光风暴”,针对“黑名单”企业——

本报讯(记者 曾强  实习生 李莉)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再次掀起“环保风暴”:根据首部《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从明年51日起,所有超标排污企业须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主要污染物总量等四大类信息,否则最高可罚款10万元。武汉市环保局污控处介绍,企业上环保“黑名单”后,公布排污信息对企业形象、贷款、上市均有不同程度影响,通过此举可以敦促企业治污。

四大类污染信息必须公开

该办法强制超标、超总量排污企业在上了环保部门“黑名单”后的30日内,必须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这些企业不得以保守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公开。环保部门对于一般污染企业持鼓励态度,由其自愿公开环境信息。

这些强制性企业主要公布以下四大类信息: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超总量情况;企业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不公开或未按规定公开,经环保部门查处后可罚款10万元,并由环保部门代为公开。” 武汉市环保局污控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如属强制公开的企业隐瞒相关信息,环保部门可以对其污染情况通过在线监控,掌握排污种类、总量及相关信息,这是重要手段之一。另外,通过执法人员现场察看也是取证的重要方式之一。

据了解,目前武汉市金融系统与环保系统正在联合出手,对于比较敏感的环保行业如有不良记录,将为其贷款带来障碍。

周边企业排污状况  居民有知情权

据了解,中国现有环境法规中虽有“信息公开”原则,但对谁公开,不公开怎么办等,一直缺乏可操作性规定,给公众知情造成了巨大障碍。而这部法规出台后有望改变这种状况。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2006年污染减排指标没有完成的事实说明,污染减排不是一个单纯的专业问题,而是一个对传统增长模式及因此形成的利益格局进行调整的问题。这个调整是艰难的,仅凭环保等少数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           

“公开环保信息,首先可以保证居民了解附近企业噪声、污水等排放情况,从而让居民监督企业排污情况,防止有些企业趁下雨或黑夜偷排。”武汉市环保局宣教中心科长鄢祖海说,“因为市民是环境的最大利益相关者,理应成为污染减排的重要力量。”

此外,公开信息还可以提高环保部门行政效率,排污企业众多,而环保执法人员有限,可以减轻环保执法难度。

“以前因为没有这个制度,有必要的时候才公布,现在有这个制度,让附近居民了解,增加了企业透明度和信誉度。”武汉石化一名刘姓负责人说,操作难度应该不大,因为不涉及商业秘密。至于对贷款的影响,武汉石化作为一个国企,考虑更多的应该是社会责任,而非短期内的经济利益。

家住青山某发电厂附近的曾先生患有多年支气管炎。他告诉记者,原来老看发电厂高高的烟囱往外冒黑烟,对其具体排污指数、有没有达标几乎一无所知,但具体对身体有没有危害、危害多大都不知道,以后通过看报就心里有底了。

3、全球26亿人缺乏基本的环境卫生 包括9.8亿儿童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70508

http://env.people.com.cn/GB/5702959.html

  中新网联合国57日电 目前世界上有26亿人缺乏基本的环境卫生,其中包括9亿8千万儿童。这是星期一(7)在日内瓦召开的2008国际环境卫生年第一次筹备会议上传来的消息。

  据联合国网站新闻中心消息,本次会议是由联合国水和环境卫生咨询委员会、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以及儿童基金会共同发起的,主要目的是为2008年国际环境年以及未来几年制定行动计划,加速改善环境卫生,提高公众环境卫生意识。

  潘基文秘书长在为会议发表的致词中表示,环境卫生是事关人类尊严与权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根本问题,与所有千年发展目标密切相连。他呼吁联合国各机构、各国政府、民间社会以及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促进环境卫生的改善。

  儿基会表示,尽管过去14年中,全世界有10亿多人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改善,但是离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将缺乏基本环境卫生的人口减半的计划还有很大差距。

  儿基会指出,不良环境卫生往往导致疾病、死亡、营养不良以及贫穷,儿童尤其容易成为受害者。每年有150万五岁以下儿童由于不良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以及缺乏安全用水而死亡。据估计,如果环境和个人卫生得到改善,儿童腹泻发病率可降低三分之二。

联合国大会200612月通过决议,将2008年定为国际环境卫生年,以促进世界环境卫生的改善。

4、中国与全球环境现状堪忧

来源:纺织商业周刊2007-5-8

http://www.h2o-china.com/news/48150.html

联合国有关机构认为,20年内,数以亿计目前用水有保障的非洲和拉丁美洲人民将缺水;2050年,亚洲也将有多于10亿的人口面临同样难题;2030年,全球变暖引发的疾病所导致的人口死亡率将上升。

我国年人均水量仅为2400m,仅相当于世界水平的25%,低于人均3000m的轻度缺水标准,是世界上缺水的国家之一。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指出,中国主要城市中,六成以上不仅存在大气污染,而且人均水资源供应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质污染现象严重。

2006年,中国海域总体污染形势严峻,过半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1/4的近岸海域水质处于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状态,80%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

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24.5亿吨,同比增加8.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3.1亿吨,同比增加10.0%

2007年中国环境绿皮书显示,“中国水污染地图”上的污染企业总数已超过5000家,一些跨国公司也在其中。

大气

根据英国“眼泪基金会”的报告,目前已经有2500气候难民,预测未来50年,将会产生2亿气候难民。中国也可能成为气候难民的国家之一。

国际能源机构调查表明,美国CO2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总量的23.7%,年人均排放量约20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51吨,约占全球总量的13.6%。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办事处陈冬梅预测认为,2009年中国CO2的排放量将超美国。

2006年,中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2%的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幅减缓,化学需氧量、SO2排放量分别增长1.2%1.8%

2005年,我国SO2排放量为2549.3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2168.4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182.5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948.9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911.2万吨。

能源

目前全球日均石油需求量超过8000万桶,美国能源署预计,20年后全球每天消耗石油1.19亿桶。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目前每天消耗石油超过2000万桶,约占全球的1/4;中国居第二位,每天消耗石油约700万桶。

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4.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3%,低于经济增长率1.4个百分点。其中,煤炭消费量为23.7亿吨,增长9.6%;原油3.2亿吨,增长7.1%

我国轻工企业中,陶器行业的能源利用率仅28%-30%,而发达国家达50%以上;耗热能的行业单位耗能0.57吨标准煤,而国际平均水平则是0.15-0.2吨标准煤;食品行业原料的平均利用率是65%,而国外已达80%。(惠露露)

5、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达2768家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757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1993

据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 (记者顾瑞珍)记者近日从中华环保联合会获悉,目前中国已有2768家环保民间组织,从业人员总数近23万人,成为推动中国和世界环境事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国家环保总局主管的中华环保联合会成立两年来,共介入环境污染案件111起,其中支持诉讼案件5起,配合和协助国家环保总局督办案件7起,自主调研污染事件95起。经他们督办的石家庄开发区汪洋沟污染案件,已引起当地政府重视,计划于今年年底建造污水处理设施,彻底根治汪洋沟的污染。

6、地质灾害防灾形势严峻 人为引发呈上升趋势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0508

http://env.people.com.cn/GB/5699936.html

  本报北京5月7日电 (记者于猛)记者从国土资源部获悉,由于受区域强降雨、强台风和工程建设活动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年全国地灾造成的危害可能较往年偏重,防灾形势依然严峻。预测结果显示:5―9月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的集中发生时段,6―8月尤为严重。

  今年全国地灾仍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南方大部地区,尤其是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仍是地灾发生的重点地区。

  据了解,去年是我国地质灾害高发年份,地质灾害发生数量为近8年来之最。据统计,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02804起,其中特大型和大型56起,直接经济损失43.16亿元。

  据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介绍,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呈不断上升趋势。许多地质灾害与人为工程活动有密切关系,切坡开挖、地下挖掘、蓄水引水等工程活动经常会引发地质灾害。当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珠江三角洲地面沉降防治形势严峻。

据统计,我国发生的地质灾害60%以上与人为工程活动相关,在矿区、公路和铁路沿线、水利水电工程区等发生的滑坡和地面塌陷更是绝大部分与人为工程活动有关。

7四川若尔盖湿地沙化严重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05月0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5-08/054712934973.shtml

  “若尔盖草原正以每年11.65%的沙尘威胁成都平原速度沙漠化,直逼仅400公里之外的成都平原。这不仅使若尔盖草原的生态系统变得十分脆弱,产生的沙尘还可能影响我国北方地区。”不久前,“寻找中国沙尘暴之源”科考队对若尔盖地区考察后得出了惊人结论。

  若尔盖县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四川省阿坝州北部,地处黄河、长江上游,其湿地涵养了大量水分,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特别是黄河30%的水来自若尔盖湿地。

  而当前,随着沙漠化幽灵的日益逼近,这个母亲河的水源地也开始经常沙尘漫天。但由于经费、人才的匮乏,当地沙化治理工作却严重滞后。

  “我们呼吁,将若尔盖湿地纳入‘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范畴,以举国之力共同构筑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阿坝州政府秘书长何飙接受《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采访时表示。

  沙尘威胁成都平原

  前不久,由我国科学家和新闻媒体组成的“寻找中国沙尘暴之源”科考队初步完成了对于若尔盖地区的科学考察,据介绍,目前若尔盖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 92.87万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6%,扩展速度十分惊人。另外还有受沙化威胁和严重威胁的草原面积逾203万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20.8%。沙漠化侵吞了若尔盖草原上大量的草场,严重制约了这里畜牧业的发展。严重的沙漠化还使若尔盖草原经常出现恶劣的局部沙尘天气。

  科考队队长、四川大学教授梁玉祥采样并对比全国主要沙区近4000个沙粒样本分析后发现,若尔盖草原沙化形成的沙地密度、粒度均属于最小的一类,在固定风力下最容易形成沙尘天气。“地处青藏高原的若尔盖地区春季具备了垂直切变的气象场条件,能够将地表物质大量输送到高空。在若尔盖草原没有沙化前,向流经此处的干冷季风补充的是水分,现在若尔盖地区草场退化形成沙区,向季风补充的可能就是沙尘,从而影响季风下游的北方地区。”梁玉祥说。

  “这里的沙尘,正在逼近直线距离仅400公里的成都市区以及周边城市。”中科院成都分院有关专家表示,当前,位于岷江、大渡河和黄河源头的川西北地区草场的沙漠化现状已极其明显,“气候不断变暖,必使地表水蒸发加速,是土壤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其介绍,如果气候继续变暖,这种现象极可能在成都平原出现。

  曾经水源地,今日吃水难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若尔盖县境内,总面积16670.6公顷,其湿地沼泽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保护区于1994年经若尔盖县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后又升级为国家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该保护区不仅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还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但今天的若尔盖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仅辖蔓乡就有1/3的农户吃水有困难,不少人家靠打井取用地下水生存。而该乡位于岷江源头的文戈村,沙漠化更加严重,据村民介绍,大风一来,沙尘遮天蔽日,两米外不见人影。

  尽管辖蔓乡的沙地现在已经拉上防护网,种上高山柳等植物,但由于经费短缺、缺乏管护、牧民缺乏保护意识等原因,植被还是经常遭到牛羊的破坏。

  若尔盖县与红原县的交界山岭,70年前曾经夺去无数红军战士生命的大沼泽,如今已干涸退化,半沙化的山梁已经延绵几十公里,细沙已经爬上山脊,在红原县境内的沙化草原有20万亩。“若尔盖那边更厉害,如果没有分水岭挡一挡,这里早就变成沙漠了。”红原县政府的官员语气中还有点庆幸。这里曾经也有一片铁丝网围起的4000公顷治沙试验地。从2003年开始,已经有1120万元投入到这片沙地上,但现在留下的只有铁丝网、从洒水车上卸下的绿色储水罐和一些稀稀拉拉的红柳。

  据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相关人士介绍,长期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保护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与日益严重的沙化趋势相比,却多少显得有些杯水车薪,力不从心。因为湿地保护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庞大系统工程,仅凭当地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是难以胜任的,除了经费严重短缺外,能熟练、全面掌握草原沙化治理技能的人员和专门从事草原沙化治理研究的人才也极其缺乏。同时,湿地保护、管理的技术设备和手段也比较落后,严重影响了沙化治理工作的开展。

  地方呼吁:以举国之力拯救若尔盖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为影响,我国的湿地急剧减少,湿地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

  2002年“两会”期间,包括若尔盖在内的湿地保护问题就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他们呼吁,立即行动起来拯救“地球之肾”。

  2006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一五’实施规划”,标志着我国湿地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实施。我国将在五年内投资90亿元,使全国半数的自然湿地和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基本建成自然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将从现有的473个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选择222个国家级保护区或新建保护区,进行重点投资建设。

  2007年,在四川的“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制定《四川省湿地保护条例》的议案,得到“两会”代表委员的广泛响应,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此前不久,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正式施行《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在2010年前,要使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这也让四川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启动生态省建设的省份。

  阿坝州草原地处长江、黄河上游众多支流源头:长江支流岷江、嘉陵江、涪江发源于阿坝;黄河上游的主要支流白河、黑河、贾曲河分别发源于红原、若尔盖和阿坝县,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9%。阿坝州有高原沼泽草地类总面积646万亩,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湿地区。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黄河上游天然蓄水库,补给黄河水量30%,完全符合国际重要湿地条件和标准。”阿坝州政府秘书长何飙介绍,由于该区生态系统本就脆弱,一旦破坏后很难恢复,而日益严重的沙漠化,无疑雪上加霜。若尔盖草原沙化治理仅靠当地人力、物力、财力是无法实现的。由于州、县财力有限,沙化治理工作严重滞后。沙化面积还在以每年11.65%的惊人速度猛增。“借助当前全国上下重视生态保护的大好时机,把若尔盖湿地保护纳入‘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范畴,以举国之力,共同构筑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是治理若尔盖湿地生态危机的根本之策。”

  湿地

  根据1971年2月3日各缔约国在伊朗拉姆萨尔签订的《关于特别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以及海洋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浅海水域。目前,已有96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加入公约,中国于1992年正式加入。

 

8、山西临汾:强制关停43家污染企业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7年05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699913.html

  本报太原5月7日电   (安洋、李宏伟)山西省临汾市从解决结构性污染入手,狠抓环境污染治理,今年,将节能减排列为“市长一号工程”,又强制关停43家污染企业,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从2003年到2005年,临汾市在全国113个环境重点监测城市中,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连续3年排名倒数第一。去年,临汾市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总量年均下降10%,5年降低35%,并将年度减排计划任务列入与各县(市、区)签订的环保目标责任制书中。各县(市、区)政府按照每年削减3%和2.6%以上的比率,将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层层落实到排污企业,强制关停了473家污染企业,摘掉了全国环境质量倒数第一的帽子。今年,该市进一步加大污染企业关停和治理力度,将节能减排列为“市长一号工程”,实行四大班子领导包联制,将淘汰关闭污染企业任务一一落实到每位市领导头上,定期公布关停进度。

 

95月低江西将关闭所有一级水源保护区排污口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5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699922.html

  本报南昌5月7日电 (记者邓建胜)为确保“人人能喝上干净水”江西省政府日前部署落实“5·31零点行动”:5月31日零点之前,全面消灭一级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省长吴新雄表示此举标志着“绿色生态江西”建设正式启动。

  江西省有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137个其中28个存在水污染隐患。到目前为止,在一级水源保护区内,仍有5个设区市、2个县的13个排污口没有取缔,而二级保护区的排污口取缔工作还刚起步。江西省政府与11个设区市的市政府签订“排污口限期拆除责任状”,执行不力的地方将取消2007年度各项评优资格。

据了解,江西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二,达到60.05%。生态环境优势被江西省委、省政府视为“最具竞争力的发展后劲”。建设“绿色生态江西”,更是江西省“十一五”三大战略部署之一,目标是让江西保持和形成“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自然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

 

10、新华网:湖北启动四湖流域生态治理工程

来源:新华网 2007年5月7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2016

新华网宜昌5月7日电(记者江时强 李志晖)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负责人日前表示,三峡大坝今年可以满足千年一遇洪水的防洪度汛标准。

今年三峡工程防汛腾库工作已经启动,至7日8时,三峡大坝上游坝前水位已降至147.51米。

中国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说:“今年三峡枢纽的防洪标准定位为千年一遇,三峡总公司已经做好了安排,我们有信心迎接主汛期可能遭遇的特大洪水挑战。”

中国三峡总公司枢纽管理部主任冯正鹏介绍说,如遇20年一遇洪水,大坝上游坝前水位可控制为154.1米;如遇百年一遇洪水,坝前水位可控制为166.5米,控制枝城下泄流量在5.67万立方米/秒,保证下游沙市水位不超过44.5米;如遇千年一遇洪水,坝前水位可控制在175米,控制枝城下泄流量在8万立方米/秒,保证下游沙市水位不超过45米。三峡大坝今年可按预定目标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

今年三峡工程的度汛工作已经展开。三峡工程导流底孔今年3月份已全部封堵完毕,泄洪表孔9月底前封堵完成,防洪调度方案已制定并付诸实施。

去年10月27日,三峡水库蓄水至156米,从而具备了对中下游承担防洪任务的能力。不久前,三峡水库为防汛回落水位,腾出的库容将超过27亿立方米,预计6月10日前,三峡大坝上游水位将降到今年防洪限制水位144米。

防洪是三峡工程的第一功能。长江流域面积共180万平方公里,其中,三峡工程控制约100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来水。

2006年9月15日,为满足三峡工程蓄水至156米要求,三峡船闸开始了以加高一、二闸首人字门底槛高程和抬升二闸首人字门为主要内容的完建施工。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完建工程比初步设计工期提前10个半月,在今年“五一”节前结束,这为三峡工程今年安全度汛及最终蓄水至175米创造了条件。

 

11、《人民日报》:广西北流从源头治污

来源:《人民日报》2007年5月7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1992

关停252家小纸厂 整治陶瓷水泥黑烟  (节能减排 环境保护)

本报南宁5月6日电 (记者庞革平)一年前,凡到过广西北流市的人都会对圭江被小纸厂污染成“红水河”而感到震惊。一年后的今天,圭江之水复清流,水面上又可以养鱼养虾了。圭江的巨变,得益于北流市认真从源头上抓好环境污染大整治。

近年来,北流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成为广西经济强市。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北流于去年将减排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全面加强环境污染整治。

为确保饮用水安全和加强圭江整治,北流制定了圭江饮用水源地、龙门饮用水源地和佛子湾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目前,全市252家小纸厂已停业整顿,今年6月底前将全面依法关闭取缔。北流还以挂牌督办为手段,对排污企业进行彻底整治。

北流是我国重要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和水泥生产基地。为整治陶瓷黑烟,北流今年从财政拿出2000万元资金,鼓励陶瓷企业进行污染治理。在水泥治污方面,北流通过引进安徽海螺水泥集团,加快大型现代水泥企业建设,逐步替代环境污染严重的立窑水泥企业。

 

12北京:永定河上游沿岸年内将禁止排污水

来源:法制晚报2007-5-8

http://www.h2o-china.com/news/48131.html

  永定河上游沿岸25个村庄将建污水处理站,工程计划在今年10月份竣工。由这些村庄产生的各类污水将全部经过净化后,用于灌溉或景观用水,不再排入永定河。

  据今天的《北京娱乐信报》报道,永定河上游水质改善工程,涵盖了门头沟区军庄镇、妙峰山镇、王平镇和雁翅镇的25个沿岸村庄,将在这些村庄铺设污水管线13.5万米,建设污水处理设备74套。

  建成后每天可治理污水3100余吨,相当于向当地村民提供3100余吨达到国家水景水质标准的再生水。而这些水将用来进行农业灌溉、地区市政用水,多余部分将渗入地下。

 

13、新华网:三峡工程今年可防千年一遇洪水

来源:新华网 2007年5月7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2016

新华网宜昌5月7日电(记者江时强 李志晖)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负责人日前表示,三峡大坝今年可以满足千年一遇洪水的防洪度汛标准。

今年三峡工程防汛腾库工作已经启动,至7日8时,三峡大坝上游坝前水位已降至147.51米。

中国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说:“今年三峡枢纽的防洪标准定位为千年一遇,三峡总公司已经做好了安排,我们有信心迎接主汛期可能遭遇的特大洪水挑战。”

中国三峡总公司枢纽管理部主任冯正鹏介绍说,如遇20年一遇洪水,大坝上游坝前水位可控制为154.1米;如遇百年一遇洪水,坝前水位可控制为166.5米,控制枝城下泄流量在5.67万立方米/秒,保证下游沙市水位不超过44.5米;如遇千年一遇洪水,坝前水位可控制在175米,控制枝城下泄流量在8万立方米/秒,保证下游沙市水位不超过45米。三峡大坝今年可按预定目标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

今年三峡工程的度汛工作已经展开。三峡工程导流底孔今年3月份已全部封堵完毕,泄洪表孔9月底前封堵完成,防洪调度方案已制定并付诸实施。

去年10月27日,三峡水库蓄水至156米,从而具备了对中下游承担防洪任务的能力。不久前,三峡水库为防汛回落水位,腾出的库容将超过27亿立方米,预计6月10日前,三峡大坝上游水位将降到今年防洪限制水位144米。

防洪是三峡工程的第一功能。长江流域面积共180万平方公里,其中,三峡工程控制约100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来水。

2006年9月15日,为满足三峡工程蓄水至156米要求,三峡船闸开始了以加高一、二闸首人字门底槛高程和抬升二闸首人字门为主要内容的完建施工。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完建工程比初步设计工期提前10个半月,在今年“五一”节前结束,这为三峡工程今年安全度汛及最终蓄水至175米创造了条件。

 

14、吉林莫莫格成世界最大白鹤迁徙停歇地

来源:新华网 2007年5月7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2015

新华网长春5月7日电(李月安 于宁)据吉林省环保部门最新统计,今年已有1500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鹤造访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这种世界珍稀鸟类总数的一半,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莫莫格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白鹤迁徙停歇地。

这支有着1500只白鹤的庞大种群停歇在保护区500延长米的范围

内,全年有80多天的时间在此停留,形成了一道特殊的白色风景线。它们白天在水中取食,晚上聚集在岸边或小岛上休息,给早春的莫莫格带来无限生机。

位于吉林省西部镇赉县境内的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白鹤的重要迁徙停歇地,种群数量不断增加。近年来,国家在这里实行了白鹤GEF项目,开展了湿地恢复工程。

2002年,吉林省林业厅为解决连年干旱造成的湿地萎缩和生态退化,启动了引流嫩江水生态恢复项目,成功引入嫩江水1000多万立方米,缓解了湿地生态危

 

15、放归长江的中华鲟身体状况都不错

来源 : 长江商报2007-5-8

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show.aspx?id=39189

  本报讯(记者 冀动)上月22日,5万余尾中华鲟在长江荆州段被放流。昨日,长江水产研究所工作人员表示,通过对7尾中华鲟进行一段时间超声波跟踪监测,放归长江的5万多尾中华鲟身体状况都不错。

  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距放流点最远的是一尾体重160公斤的野生中华鲟,它于5月4日下午通过江苏江阴监测站,距海洋仅100多公里。另一尾体重451公斤的野生中华鲟放归长江后,先向上游,四天后开始向下游,目前在九江江段附近,距离放流点800多公里。此外,对5尾人工养殖10岁龄中华鲟的监测结果显示,除1尾仍在上溯外,其余4尾都已洄游到长江下游,在石首至九江江段栖息。

  科研人员介绍,根据对受跟踪的中华鲟迁移速度、在不同地点出现的情况等方面分析,放归长江的中华鲟行动正常,身体状况不错。

机,为珍稀鸟类提供了良好的迁徙和栖息环境。

 

16、我国水资源管理亟待加强

来源:资源网 2007-5-8

http://www.h2o-china.com/news/48148.html

    水是21世纪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与环境保护建设的关键性因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在我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而且也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重视。水资源问题已成为继石油危机后第二个在全世界引起危机的重大问题。我国受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许多地区(如西北和华北地区)长期面临着缺水问题的困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和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又挤占生态用水,这种状况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不断提高,产生了与水相关的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再加上水污染和用水浪费的影响,使本来就短缺的水资源状况更是雪上加霜。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现状

    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匹配,是我国的基本水情。

    虽然我国淡水资源总量有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排名为世界第121位,是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为1.1万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在上个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北京每年缺水10多亿立方米,深圳每天缺水10万立方米。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不匹配。我国北方耕地多(占全国60.5%)但水少(仅占全国16.7%),南方耕地少(占39.5%)水多(占84%),特别是华北平原和辽河流域,人均水资源才300立方米。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北方和西部广大地域呈现水源性缺水,北方人均拥有水量仅有72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的1/20,处于极端缺水状态。严重缺水造成了我国黄淮海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出现了包括黄河断流、河湖干枯、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下沉、海水入浸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南方虽然降水丰沛,但也已面临水质性贫水。

    据测算,目前全国年用水量已达5600亿立方米,用水量已占存水量的一半以上,而且用水量每10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按此速度发展,我国用水量即将逼近可用储量的容限。水利部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口数量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虑节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亿至2300亿立方米,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问题

    由于我国长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工业、农业、城市三方面用水量急剧增加,再加上人为对水资源的污染、大量浪费、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导致了本已脆弱的水资源问题日趋严重化。具体说来,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存在以下问题。

     1.水污染。

    全国有环境监测的43条大小河流, 80%受到不同程度的水污染,其中大江河流经城镇河段占20%,支流污染占60%。全国2800多个湖泊,凡接纳城镇污水的,大多出现了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辽河部分水域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分别超标5倍和3倍,滇池氨氮、总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分别超过三类水质标准的5.8倍、9.5倍和26.6倍。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环保设施建设被人们所忽视,致使大量的工业污染物(主要是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水体,使松花江、辽河干支流及部分湖泊、水库,甚至江河两岸及近海地区的土壤受到严重污染,不仅地表水,地下水也污染严重。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2.地下水过量开采。

    地下水过量开采已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形成漏斗形状。我国的华北地区就是典型例子。目前全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处,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河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已形成了跨冀、京、津、鲁的环渤海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全国有近50个城市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而发生了地面沉降。

     3.用水浪费。

    我国的用水效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中国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为40%,而发达国家则达70%以上,“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方式目前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的一半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损失了。全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达到50—60%,而发达国家则已达70—90%。主要工业行业用水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美国为9立方米,日本为6立方米;我国的用水总量和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全国多数城市自来水管网仅跑、冒、滴、漏损失至少达20%,家庭生活用水浪费现象十分普遍。

     4.水源缺乏保护。

    由于过度开发和森林面积覆盖率低下,我国的河流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严重问题。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水源地———三江源生态环境和长江、黄河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是密切相关的。黄河断流现象一年比一年严重,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源头地区降水减少。如1997年青海黄河段过境水量较9年前的径流减少了23.2%,而对于三江源生态环境的种种人为破坏现象又加剧了这种影响。

     5.饮水安全问题。

    我国1/2饮用水源地存在一项或两项质量指标超标,已直接影响公众健康。根据全国调查,到2004年底,全国尚有3.23亿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的有5370万人。饮水不安全,对广大农民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

    一些企业非法向江河湖泊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水污染事故经常发生,导致水质下降,大量水生物死亡,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对策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态环境的控制因素之一。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1.国家制定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应牢固树立水资源有限的观念,要把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作为两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不能靠一味扩大供水来满足,必须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道路,争取用最少的水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我国的水资源条件,既要选择和发展节水型产业,又要提倡和推行节水型生活方式。通过提高公民对水资源短缺的认识,切实保护和节约用水,始终是我国节水工作的根本所在。

    应该建立完善的国家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国家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目标、计划和章程,并加大执法力度与增强监督机制。近年来,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工作条例》等,但仍然不健全,与此同时,各地方的执法情况也很不平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在很多地方极为普遍,因此我们必须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改变环境保护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状况,采取得力措施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执法的干扰,把环境执法落到实处。

    针对我国水资源南北、东西空间分配不均匀,同一区域又存在年际、年内变化大的问题,国家应该科学制定并积极实施全国水利建设总体规划和大江大河流域规划,与此同时建立跨流域调水和区域内调水工程,缓解北方地区缺水矛盾。如我国在建或已建的南水北调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引滦入津工程和官厅水库等的建设,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我国的水资源状况起到重要作用。

     2.保护生态环境,满足生态用水。

    在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中,需要对生态用水特别关注,以实现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开采程度和破坏程度不断增强,水文循环受到严重的扰动,水资源自然循环的途径和通量发生改变,出现一系列水环境问题,如河道断流、水质污染、湿地退化、湖泊萎缩等现象。

    有些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城市和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又挤占生态用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加速了湿地的消失和退化,我国有不少湿地,因缺水已经变得干旱,湿地生态受到严重破坏。所以,如何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将人类活动控制在生态、资源、环境允许范围内,核心问题就是生态需水量的确定。如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必须确保生态用水,防止灌溉农业的盲目发展和生态的进一步恶化。

     3.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尽管我国淡水资源贫乏,但水资源浪费在全国仍然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淡水,有很大一部分水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如洗衣、洗车、洗浴等方面的用水,污染很轻,稍加处理即可作中水回用,但这类用水,往往被白白流掉。许多大城市的发展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地下水开采严重的问题,这些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中水回收利用系统开发和建设是有效利用水资源的重要途径。中水可以用来冲洗便器、冲洗汽车、绿化和洗洒道路。设置中水回用既可以有效地利用和节约有限的淡水资源,又可以减少污、废水排放量,还可以缓解城市下水道的超负荷现象,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4.建立有助于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水权水价制度。

    应在水资源国家所有的前提下,逐步明晰水资源使用权,建立适宜的水权管理和变更制度,以及水价调节机制,为水资源从利用效率低的用户向利用效率高的用户转移提供制度保证。同时,必须改变水价过低的状况,水价应该反映供水成本,但必须防止另一种倾向,即具有垄断地位的供水企业不合理地增大供水成本。应通过引进竞争、建立成本审计制度、实行价格听证等措施,保证水价的合理性,维护用水户的合法权益。(赵欣胜)

 

17、时评:合理利用西部水资源

来源:人民日报2007-5-7

http://www.h2o-china.com/news/48121.html

  众所周知,我国西北地区既是众多大河的源头,也是风沙的策源地,植被退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等生态问题非常严峻,已对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构成了威胁。我国西北部六省区,国土面积占到全国的44%,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8%,单位面积径流深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23%,单位面积耕地供水量也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53%,虽然人均占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但因此认为“西北地区少水而不缺水”是不确切的。目前,西北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接近或超出了供给能力。  中国金融大典

  近几年,国家在黑河实施的分水、在塔里木河实行的调水,都有效地改善了内陆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是成功之举。水利部门和科学界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深入研究,确定各生态类型区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科学规划,从而满足生态建设、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动态平衡所需基本水量。

  发展节水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西北地区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也很低,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以上;单位面积农田的灌溉用水量是东部地区的1.5倍;单方耗水产出的粮食只有0.5公斤,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耗水量达850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一倍,可见西北地区节水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因此,要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和鼓励水资源利用向比较效益高的产业转移,建立节水型农业;要增加节水工程投入,对老化失修的灌溉工程进行节水改造,强化用水计划管理,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要积极探索节水技术,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推广节水设施;要树立全民节水的观念,构建节水型社会。

  加强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要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流域管理体制,在流域内进行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实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总量控制。要建立健全水权市场,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多种手段,保障其正常运行,实现水资源“总量控制下的定额管理”。

  西北地区各项事业的用水规模如果能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以内,就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就会造成生态恶化或生态安全的丧失,使区域发展不可持续。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协同努力,无论是政府机构和部门,还是企业、农户、公民个人等,都肩负着各自的责任和使命,都能够为合理用水、为区域的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尽一份力量。作者:刘 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