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四月十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四月十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2007-04-18

四月十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编辑: 丽英)

 

 

环境资讯:

1、中华环保联合会建议组建跨部门绿色GDP小组

2、全国政协调研组调研南水北调中线水质保证

3、长江流域湿地面临严重威胁 加强保护迫在眉睫 

4、以污染减排促进和谐发展

 

地方信息:

5、贵州息烽二氧化硫污染住院者增至450

6、06年水资源统计结果出炉 山西86%河段遭污

7、北京奥运期间将对高排放车辆和公车限行

8、广东东莞城市用地面积过大威胁生态安全

 

重大水事:

9、新华网:三峡水库开县消落区水位调节坝工程获准建设

 

气候变化:

10、专家表示:全球变暖将造成地球植物大规模灭绝

11、气候评估报告称中国平均气温50年上升1.1℃

 

环境曝光:

12、六里屯垃圾场:政府瞒报事实 污染工程糊涂上马

13、湖南株洲县同意污染化工厂搬迁至湘江附近

 

深度报道:

14、国内首个狩猎场经营权拍卖面临流产(组图)

 

环境时评:

15、遏制全球变暖,我们本该行动得更早

16、绿色出行:“治堵”不能只治私家车

 

 

 

1、中华环保联合会建议组建跨部门绿色GDP小组

来源:法制网2007年4月18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1084

法制网北京4月17日讯 记者郄建荣 由前国务委员宋健任主席的中华环保联合会日前向国家发改委建议,由发改委牵头,会同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局、农业部、水利部、林业局以及海洋局等组成跨部门的绿色GDP小组,并逐步在全国范围推开绿色GDP试点。这是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李恒远在该会今日召开的有关新闻发布上透露的。

2004年3月10日,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研究国民经济绿色核算方法”,首次在中央决策层明确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北京、天津、重庆、河北、辽宁、浙江、安徽、广东、海南、四川十省市参加了绿色GDP试点。

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历史上首个绿色GDP报告。这个报告披露,2004年当年的环境污染损失高达5118亿元,2004年中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占当年GDP的3.05%。这份报告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此后不久,有消息说,个别省市提出不参加试点。

中华环保联合会的副主席以前都曾在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各部门任主要负责人,有关绿色GDP的风风雨雨也牵动着这些老领导的心。日前,就继续推行绿色GDP试点,中华环保联合会专门召开了常务理事会,主席宋健主持会议,14位副主席和55位常务理事出席会议。

他们认为,绿色GDP能不能推行下去本身也是对领导环境观的一个考量。因此,他们诚挚建议,由发改委牵头,会同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局、农业部、水利部、林业局以及海洋局等绿色GDP涉及的部委,联合各高校、科研单位环境经济专业研究力量,成立跨部门的小组,统筹绿色GDP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加强指标体系和基础统计研究,完善绿色GDP核算方法,克服各种阻力和障碍,坚定不移地推行绿色GDP试点,通过抓先进典型,逐步在全国范围推开。

2、全国政协调研组调研南水北调中线水质保证

来源:湖北日报2007-04-18

http://www.waterinfo.com.cn/ywkd-1/guonei/200704170009.htm

   10日至13日,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温克刚为组长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保证”专题调研组来鄂调研。

  调研组深入我省十堰、郧西、武当山、丹江口库区及大坝加高建设工地就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等情况,实地考察了十堰市神定河污水处理厂、郧西县黄姜污染治理示范企业、丹江口五龙池水保工程示范点及化工厂点源治理等。调研组还听取了副省长刘友凡关于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保证”情况的汇报,并与省直有关部门及所到地干部、群众座谈。

  调研组认为,湖北省委、省政府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高度重视,全省上下讲政治,顾大局,全力支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特别是在水源区水质保护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湖北省作为中线工程水源地和调水区,肩负着确保“一库清水北调”和“一江清水东流”的重任,水质保护任务十分艰巨。要继续抓好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实现“南北两利、南北双赢”的目标做好各项工作。

省政协副主席宋德福等全程陪同调研。(李玉玲)

3、长江流域湿地面临严重威胁 加强保护迫在眉睫 

来源:新华网 2007年04月18日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07-04/18/content_5993622.htm

    新华网长沙4月18日电(记者谭剑、苏海萍)湖泊数量急剧减少、面积大幅萎缩,湿地生态出现逆向演替、水质型缺水和水污染日益严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经济命脉长江流域湿地生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在此间举行的第二届长江论坛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说:“加强保护长江流域湿地已迫在眉睫。”

    长江中下游湿地是我国及世界同纬度地带水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又是长江分、蓄洪区的主要地域,也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严重的地区。但是湿地面积大量萎缩和质量下降导致长江流域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严重。

    国家林业局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省湖泊从上世纪50年代的1066个减少到现在的182个,湖泊水面减少了60%。湖南洞庭湖水面缩小了46%,江西鄱阳湖水面减少了40%。千百年形成的长江流域多水塘系统,已损失过半且水环境恶化,大大增加了灾害出现的几率。湿地面积不断萎缩,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已对区域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以洞庭湖为例,被列入全球最重要湿地名录的洞庭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十分重要的湖泊,但由于围湖造田、泥沙淤积等原因,洞庭湖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减到目前的2625平方公里,而现有的1300平方公里的洲滩,如不采取有力措施,还可能进一步缩减。在面积不断萎缩的同时,湖区周边污染源多,局部污染严重,水质下降。洞庭湖区主要工业污染源有140多个,工业废水入湖量每年超过1亿吨,生物资源持续减少。

    祝列克说,为了保护长江湿地生态资源,我国政府已先后启动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以及青海三江源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165亿元直接用于湿地保护和恢复等示范工程建设。

    祝列克认为,在实施一系列湿地保护工程性措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遵循生态和经济规律,正确把握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对湿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充分挖掘湿地资源的经济潜力,推进湿地产业发展。

4、以污染减排促进和谐发展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7-4-18

http://www.h2o-china.com/news/47679.html

  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环保优先方针,坚决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持续开展污染减排行动,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

  转变增长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一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合理规划和优化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形成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与空间格局,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小循环”、园区工业“中循环”、经济社会“大循环”。加快推进污染防治、资源节约、新能源等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三是提高园区环保门槛。坚持先环评后建设,超过环境总量和生态承载能力、不符合环保规划要求的项目坚决不能进入园区。

  强化综合整治,从整体上推进减排工程。一是加大污染整治力度。细化年度工作任务,全面推进水、气、固废减排工程。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加强水污染企业的深度治理,积极推行中水回用;推进集中供热,提高集中供热率和覆盖面;加强各类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减少生产环节的污染物排放。二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依法加强对超标排污单位的管理,对擅自停运或故意不正常运行治理设施的行为,从严处罚;对于达不到治理要求的,一律进行整改或升级改造,甚至责令停产整顿。建立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提高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水平。三是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绿化建设,切实加强风景名胜区、湿地、山体资源的保护,对耕地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制度。

  坚持社会联动,从机制上确保减排实效。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做到目标任务、职责分工、治理措施、时间进度、治理效果“五个明确、五个落实”。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对污染减排推进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把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对拒不实施减排任务的单位,进行严肃查处;对于工作积极、措施扎实、按期完成减排任务的单位,市政府按投入治理资金额度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作用,对减排成绩显著的单位进行宣传表扬;对拒不执行政府决定、不服从有关部门管理、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毫不留情地批评曝光。(陶平)

5、贵州息烽二氧化硫污染住院者增至450

来源:贵州都市报2007年04月1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4-18/085111663988s.shtml

  环保部门正在事发现场进一步检测空气质量

  金黔在线讯 位于息烽县小寨坝镇的贵阳中化开磷化肥有限公司发生二氧化硫气体下压事故,导致周边上空一度出现刺激性浓烟,并先后有141名学生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被分别送进当地3家医院接受治疗(本报昨日报道)。昨日,附近居民和学生又有300余人陆续出现不良症状,先后住院的总人数增至450人。

  据介绍,16日晚,息烽县有关部门召开紧急会议,要求相关人员入户调查情况,及时动员有不良反应的居民住院接受治疗。昨日,小寨坝镇附近又有居民和学生陆续出现流鼻血、头昏等症状,并被送进医院接受治疗。目前,息烽县各大医院都已人满为患,受有毒气体影响,先后共有450人入住县医院、县中医院和小寨坝镇卫生院。同时,息烽县从全县范围内紧急调集了相关医务人员和药品,确保每一位住院者都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经过治疗,16日住进医院的141名学生病情稳定,昨日已有部分学生陆续出院,学校也已恢复正常上课。此外,在住院的450人中,1人病情最为严重,已被送到贵阳市一医救治,另有6人病情也较为严重,其余住院者病情均较稳定。目前,环保部门正在事发现场进一步检测空气质量。

6、06年水资源统计结果出炉 山西86%河段遭污

来源:三晋都市报2007年4月17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1043

4月16日,山西省2006年水资源统计结果出炉。全省水资源总量较2005年有所增加,但水质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全省主要河流评价河段中,86%的河段被污染;汾河水库、漳泽水库等6座大型水库仍无一类水质。

据水资源统计数据,山西省2006年水资源总量达到88.58亿立方米,比2005年的84.12亿立方米增加了4.4亿多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增加了4.07亿立方米。全省行政分区中,长治市水资源以11.94亿立方米居全省第一,占到全省总量的13.5%;忻州市次之,为11.79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13.3%;太原市水资源总量最少,为3.21亿立方米,仅占全省总量的3.6%。

但在排污量的对比上,太原市废污水排放量高居榜首,约为1.47亿吨,占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7.46亿吨的19.7%;次之为阳泉市,废污水排放量1.1亿吨,占全省总排放量的14.8%。(张晓华 梁述杰)

7、北京奥运期间将对高排放车辆和公车限行

来源:人民网 2007年04月1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4-18/162112810409.shtml

  人民网北京4月18日讯 在今天下午北京奥运新闻中心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在发布“北京第四阶段缓解交通拥堵情况”时说,应该对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的交通保障方案,政府和奥组委进行了详细、仔细的研究工作。预计2007年底将敲定奥运期间的公交专线的数量和线路的位置。

  中非论坛的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奥运会期间

  对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情况,北京的交通保障方案,政府和奥组委进行了详细、仔细的研究工作。刘小明说,在中非论坛期间,我们对现在的公车进行了一定的限制,比如在市政府的公车有70%停驶,中央政府在京的一些部门他们也采取了一些停驶的方案。同时倡导私人小汽车拥有者在中非论坛期间,停驾或者少开私家车。这些措施在结合我们公共交通服务的一些改善,使中非论坛期间交通处于良好的状况。但是,中非论坛的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奥运会期间,因为毕竟那个时间很短,同时有一个周末。针对奥运的赛事的交通需求的一些管理措施,我们也借鉴其他历届举办过奥运会城市的赛事交通需求管理的一些经验,制定和研究相应方案。

  奥运会期间将对高排放车辆和公车限行

  奥运期间北京市交通委一方面要结合北京城市环境,特别是大气质量保障,对一些高排放的车辆肯定要进行必要的限制。另外,对其他的公车相应也会有一定的限行,这样来减少机动车的运行。按照交通初步的预计和结合其他城市在奥运会期间的经验,需要消减当时交通流量的20%到30%,这样就可以保证奥运的交通正常运行。从现在的一些措施来看,完全能达到这个目的,还要通过设置奥林匹克专用道网络,采取一些对场馆周边的停车需求管理的措施,这样能够保证奥运会交通比较顺序的进行。刘小明介绍,同时进一步研究提出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如5号线、10号线、奥运支线、机场轨道专线要投入运行,同时也正在进行地面公共交通系统的积极改造,相信通过一些奥运赛事社会公交专线的提供,到时候北京的交通问题,应该能够支持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

  年底敲定奥运期间的公交专线的数量和线路的位置

  目前,奥运期间的专用道的设计和公交专线的安排也在计划中。刘小明说,我们把一些重要的奥运场馆,都安排在公交奥运专用道。你可以看一些奥运场馆和非竞赛场馆的分布情况,就可以了解这个专用道的实施办法。总之有两点,一点是专用道网络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使得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成员,能够比较快捷的从他居住的地方,或者工作的地方到各个场馆和他要去的一些地方,所以专用道网络是根据这些场馆的分布所确定的。至于奥运期间公交专线的计划,我们提出来第一版本专用道的方案,我们会向社会公布这个方案。这个本身也是在调整当中,今年第五批公交的线路优化方案刚刚公布,我们在今年还会出台相应的公交线网,或者是优化一些其他的方案。在这个基础上,在今年年底敲定奥运期间的公交专线的数量和线路的位置。

  赛时将对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成员实施免费的公交政策

  在奥运赛时将消减交通流量的20%、30%,这个是根据国内外专家和国内外举办大型活动,特别是国外举办奥运会的城市经验提出来的。我们目前已经实施了对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政策,这样能够使得我们一些开车的人,在公交改善以后,在出行过程当中,特别是通行交通,上下班、上下学的时候,不采用私人小汽车的出行方式。

  第二个问题,在赛时,我们对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成员,持证的工作人员、志愿者,持当日票的观众实施免费的公交政策。这样能吸引一些要开小汽车的人来乘坐公共交通,减少路网的流量。

另外,我们在赛时还会开设一批奥运的公交的专线,同时我们在奥林匹克场馆的周边要实施严格的停车管理的一些政策。这些方面,都是对道路网交通流量的减少,或者是一种限制。当然,我们不排除,而且我们也正在研究,对既有的车辆实施必要的管理。我刚才介绍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控制了250万辆机动车,我们北京要控制100万到120万的机动车。一方面,我们高排放的机动车是肯定要控制的,因为我们大气环境的要求,我们不允许高排放的机动车来运行。另外我们对政府的一些车辆进行控制。我们还会鼓励私人小汽车的拥有者,减少对私人小汽车的使用。中非论坛的经验,我们朋友都可以看到,北京的老百姓还是很有觉悟的。碰到国家、城市有大事的时候,特别是有那么多国际朋友到北京来的时候,一定会给大家创造比较好的交通环境。

8、广东东莞城市用地面积过大威胁生态安全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2007年04月1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4-18/151812809878.shtml

  本报讯记者文聪、通讯员赖锦文报道:昨日,记者从东莞市环保局获悉,由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编制的《东莞市生态保护规划(评审稿)》(以下简称《规划》)已通过评审。众多专家在评审会上指出,东莞原生生态系统“破碎化”严重,正呈现出一种“城市沙漠”状况;但可通过实施15项总投资为88.5亿元的重点工程来改变现状。

  城市呈现沙漠状况

  由于多年来镇村两级对土地资源的大量开发,致使东莞市建设用地面积过大,大量侵占了耕地等生态用地。资料显示,东莞市的建设用地面积,在过去的20多年间增加了30多倍。低水平的土地开发活动,使东莞市自然资源遭到大范围破坏,生态用地急剧减少,生态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中国环境科学院的专家表示,东莞市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没有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给予应有重视。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粗放的发展方式,导致东莞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环境污染、资源缺乏、生态破坏等多个制约因素。目前,东莞市的原生生态系统“破碎化”严重,多种高生态服务功能的草地等供给远低于需求,正呈现出一种“城市沙漠”状况。

  建立绿色生物通道

  如何才能破解“城市沙漠”?《规划》指出,目前迫切需要构建合理的区域生态安全和城镇生态安全的景观格局。

  在具体操作方面,专家在《规划》中给出意见:东莞应将东江、石马河和寒溪河三条河流廊道作为载体,构筑自然水系引导下的景观安全廊道;以西部平原河网和水库联网(含东引运河)为基础,形成河涌景观区和“水库联网”景观斑块;另以南部山地丘陵区为基础,建立大型生态屏障和绿色生物通道。

  《规划》还将东莞分成平原河网区(西部地区及城镇周边)、山地丘陵区(南部及东部地区)、海洋及海岸带(西南地区)三大重要生态区域,并针对各个重点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制订了一系列重点工程。如平原河网区的耕地保护、水源地保护工程,山地及丘陵区的生态公益林管护工程,海洋及海岸带保护区的滩涂资源保护工程等。

9、新华网:三峡水库开县消落区水位调节坝工程获准建设

来源:新华网2007年4月18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71056

新华网重庆4月18日电(记者 张桂林)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治理工程--开县消落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位调节坝工程日前获国家批准建设。该工程总投资1.989亿元,建设工期为26个月。

三峡工程建成后,冬季蓄水发电水位为175米,夏季防洪水位降至145米,其间30米水位落差暴露出的土地被称为“消落带”。消落带生态较为脆弱,而且存在一定的生态环境隐患。作为三峡库区最后一个被淹没的县城,三峡水库175米蓄水以后,重庆市开县境内将形成一个45平方公里的消落带。开县消落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位调节坝工程,就是为了减少消落区面积,降低消落区水位变幅,改善开县新城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而实施的一项工程。该工程位于开县县城下游约4.5公里处的小江澎溪河,由水位调节坝工程和前置库区生态工程两部分组成,水位调节坝总库容8000万立方米。工程建成后,可综合治理坝址以上消落区面积的87%。

据悉,此项工程的前期工作目前已经启动实施,水位调节坝主体工程有望在今年6月开工建设。

10、专家表示:全球变暖将造成地球植物大规模灭绝

来源:新华社2007年04月1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628328.html

  新华社武汉4月17日电(记者丁逸旻 戴劲松 李志晖)参加“植物园保护国际”的专家17日在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上说,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全球变暖和保护濒危物种,地球上的物种将大规模灭绝,全球生态系统将遭到严重破坏。

  西班牙拉斯帕耳马斯岛植物园主任戴维·布兰姆维尔博士说,如果地球气温在未来100年中升高2至3摄氏度,地球上约40万种高等植物和10万种尚未被发现和记载的植物将有一半面临灭绝。他说,这个预测是根据有关全球变暖对植物多样性影响的一些最新发现推论出来的。

  布兰姆维尔博士说,他和英国邱园植物园的科学家共同研究估算,地球上现有40万种植物物种,这个数字高于科学家目前估算出的30至35万植物物种。对南非、巴西、中非、西非和澳大利亚等6个植物物种丰富地区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如果按照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到2050年这些地区将平均有37%的物种消失。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主任黄宏文说,许多植物为了适应全球变暖只得向更高纬度和海拔的地区迁移。

  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包括植物、蝴蝶、蝙蝠和鼠类在内的几百个物种正向极地方向迁移,最长的迁移距离已达到300公里。

  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主任彼得·雷文说:“如果本世纪末全球气温上升5摄氏度,这一因素与植物保护地被破坏等人为因素叠加在一起,必然会导致地球上的物种大规模灭绝。”

  “面对全球变暖和可能发生的物种灭绝,我们必须采取保护措施保护植物多样性,避免人类受到自然灾害的侵扰。”布兰姆维尔博士说。

  他说,全世界的植物园和植物研究所应当联合起来,成立种子库,保存濒危物种的种子和基因。植物园应当继续开展植物迁地保护,并建立全球和地区性的植物数据库。

他认为,应当设立由联合国支持的植物保护项目,敦促各国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植物资源,防止地球发生“万物凋零”的悲剧。

11、气候评估报告称中国平均气温50年上升1.1℃

来源:外滩画报2007年04月1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4-18/165012810333.shtml

环境与气候

  过去50年,中国气温升高1.1℃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更大,一是气温升高对北半球的其他国家影响稍小,二是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有大量的贫困人口,而他们缺乏应对灾害的能力。

  文/李琴

  尽管IPCC长达20多页的报告并没有太多涉及中国的部分,但在李雁看来,“那些与亚洲相关的数据就足够让我们把弦绷紧。”比如报告指出,在亚洲的一些大江大河三角洲地区,人们会面临海水上涨、风暴潮和河流洪水的风险。报告中还提到:“对亚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粮食不足的风险非常高。”

  种植业产量可能下降一成

  李雁对于中国农业可能遭受的影响最为忧虑:“根据我国2006年底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受气候变化影响,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可能会下降5%至10%,这个减产程度相当于湖南湖北这两个传统农业大省颗粒无收。”

  林而达在媒体沙龙上的演讲主题就是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他进一步阐述了李雁的观点:如果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前提下,未来30年中国人不但要多生产1亿吨粮食来满足2亿新生人口的需要,还要多生产3000-5000万吨粮食来适应气候变化的需要。

  影响并不只如此。评估报告中还披露,在过去的50年里,中国平均气温升幅高达1.1℃,比全球平均气温升温要快。而导致气温上升的因素中,90%以上是人为的。林而达拿出的统计数据表明,天气变热已经给中国带来极大危害,比如去年沙尘暴期间,北京曾一天降尘33万吨,这便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中国学术界一种常见的观点是: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大于其他国家。李雁的解释是:“一是气温升高对北半球的其他国家影响稍小,二是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有大量的贫困人口,而他们更缺乏应对灾害的能力。”

  而这一观点已得到证实。在最新出版的英国《环境与城市化》杂志上,来自英国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3位科学家的报告对中国进行了特别的案例研究,称全球变暖不仅中国“受灾”人口最多,而且会对中国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报告称,由于中国沿海地区发展超过内地,带来内地人口大规模向沿海地区迁移。以1990年至2000年为例,沿海地区人口的平均生产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两倍。“除非采取措施,不然就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沿海地区人口安全都会被置于风险之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潘家华说,气候变化对不同国家和社会群体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而报告正是明确指出,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后果的最大受害者正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群,比如中国。

  进一步加大中国的减排压力

  报告带给中国的一个最直接后果是政治上的压力。

  2005年2月16日,一度被搁浅的《京都议定书》因为俄罗斯的加入,正式在联合国生效,成为国际法。但根据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并没有规定中国的废气减排义务。

  而据2006年国际能源机构(IEA)的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第一大国。对此,国家环保总局潘岳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指出:“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和化学有机物能源占了85%,越不减排,未来就会越被动。”

  事实也是如此,在刚刚过去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不管是英国首相布莱尔还是德国总理默克尔,都在讲话中强调,应该建立一个包括中国等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内的新排放体系。布莱尔强调,即使英国一点温室气体都不排放,也仅能削减世界总量的2%,还不足中国在两年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增量。而美国拒绝参与《京都议定书》的借口之一,就是议定书没有规定中国、印度、巴西等主要发展中国家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

  在媒体沙龙里,潘家华强调说,报告的推出进一步加大了中国的减排压力。他指出,如果中国不能妥善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中国在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活动中遭受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潘家华说,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即使政府有强烈的减排愿望,但要减少能源消耗还是困难重重。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是,中国在“十一五”规划中第一次提出要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但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每年4%的分阶段目标无法兑现已成定局。

  潘家华讲述了他今年3月在布鲁塞尔的一次会议经历:有与会的美国首席谈判代表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未来方案需要考虑国情:即欧盟2020年基本无增长,俄罗斯要下降,日本保持不变。而美国到2050年人口要比现在增加60%,所以美国考虑到未来需求不能减排,还要增加。尽管他并不能完全赞同这一番观点,但他也指出,考虑到中国未来的基本国情,即人口规模持续增加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等,中国面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也需要考虑国情需要,减排难度很高。

  李雁则乐观许多。在她看来,自“十一五”开始,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即使这些措施现在的效果并不明显,中国也即将发布自己的气候变化策略,最新的调查也显示公众越来越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12、六里屯垃圾场:政府瞒报事实 污染工程糊涂上马

来源:央视国际2007年04月1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628372.html

  昨天,我们的记者再度对北京六里屯垃圾填埋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这个存在了12年之久垃圾填埋厂,在选址之初就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在查询12年前的政府文件中记者发现,当时为了获得主管部门批准,北京海淀区政府瞒报事实,在一个本来不应该修建垃圾厂的地方修建了这个垃圾厂。

  来看看他的调查。眼前的这份文件就是1994年北京海淀区政府给市政府上报的关于将六里屯砖瓦厂取土坑开辟为垃圾消纳场的紧急请示。 在这份13年前的文件中,北京海淀区政府写得很清楚,该坑的西北两面为稻田,东面为污水坑,南侧为砖蛙厂生产区,方圆两公里内没有村庄,是较为理想的垃圾消纳厂。

  同样,北京环境保护局在1995年发出的关于北京海淀区六里屯垃圾消纳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批复文件上,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描述,该坑周围敏感点较多,两公里范围内约有人口11000人,一公里范围内有部队驻地,西六砖瓦厂,六里屯村,亮甲店村,屯佃村。在文件的批复中,北京环保局明确的写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在此地建设垃圾填埋厂是不适宜的。

  经管13年前政府的两个部门就对于在六里屯建立垃圾厂的问题产生了分歧,但最后,北京市环保局还是批准了海淀区政府的请示,同意在六里屯建垃圾填埋厂。

  但就是这个在争议中诞生的垃圾填埋场,在建成投入使用后,最终把北京环保局规定的操作要求抛在了脑后, 北京市环保局当时要求,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必须分区作业,分区不能少于18个,地下水下游方向应设置监测井位,定期检测。同时对于当地的居民,环保局明确要求对其进行搬迁。但记者今天在垃圾场附近看到,填埋厂周边,到处是垃圾,臭水沟从居民的住宅前流过,为了躲避恶臭,很多人家都用塑料布把窗户堵上,当地居民告诉记者,从垃圾厂建设的那一天开始一直到今天,从来也没有一个部门通知居民们搬迁。

  记者:“您在这里住了多长时间了?”

  当地居民:“我80年就开始在这里住。”

  记者:“有没有人叫您搬家呀?”

  当地居民:“从来没有。”

  记者:“我现在手里拿的是北京市环保局1995年对于建设六里屯垃圾厂的批示,在文件的最后,明确规定,在垃圾厂外围五百米的区域不能有居民的生活设施,如果有,要马上搬迁,可是,通过我们的镜头您可以看到,我身边的就是居民住宅,这里到垃圾填埋厂的距离还不到200米,文件中的规定在这里根本没有得到任何落实。”

  北京环保局: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完全符合环保标准

  12年前北京环保局对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做批复的文件如今是行同一张废纸,规定的条条框框没有一项得到落实,而12年后的今天,对于这个垃圾场准备再度新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要求,北京环保局又一次给予了准许的批示。

  北京环保局为什么同意建设这个项目。面对今天环保专家的置疑,主管部门又是如何考虑的呢?为此,我们的记者采访了北京环保局的相关负责人。来听一下他们的解释。

  此前,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项目一提出,相关环保专家们就提出,垃圾焚烧会产生二恶英,对此,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处处长宗祝平认为,六里屯垃圾焚烧厂不会产生二恶英,此外,环保评估书中提到能在线监测和超标自动报警等安全措施,以保证在10分钟内发现问题并及时更换,防止二恶英超标排放,也是环保专家置疑的重点, 宗处长给出的是这样的答案。

  而记者提出想要深入了解一下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厂具体的技术指标时,宗祝平婉言进行了拒绝。

  此外,北京六里屯当地居民反对修建焚烧炉最主要的一个置疑是,在北京的上风地区修建焚烧炉,产生的烟尘将会导致北京城区更大范围的环境污染,对老百姓的这个担心,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庄志冬认为,这种情况基本上不会发生。

13、湖南株洲县同意污染化工厂搬迁至湘江附近

来源:法制日报2007年04月1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4-18/080812806099.shtml

  早在两年前,湖南省政府就已做出了“湘江20公里范围内严禁上污染项目”的决定。而湖南省株洲县政府的办公会议却同意将污染严重的化工厂,搬迁到距离湘江不到一公里的地方。而这家化工厂至今也没有拿到“准生证”———没有环评,没有“三同时”。

  □打着高科技产品旗号的污染企业成执法难点

  □没有履行职责把关不严地方环境监管漏洞大

  本报记者 郄建荣

  虽然没有挂牌,但路人对记者要找的化工厂显然都很熟悉。在他们的指引下,记者在湖南省株洲市株洲县朱亭镇朱亭水闸不远处,找到了株洲亚帝实业有限公司。

   县办公会同意污染工厂搬家

  走进厂区,机械正在轰鸣,锅炉上的烟囱冒着热气。

  亮身份,出示证件。

  “这里是株洲亚帝吗?”

  “是。”

  “有人举报你们违法生产的事,我们来核实一下。”

  “没有啊。”

  “现在生产线上生产的是什么产品?气味可不小呀。”

  对于记者的到来,手里拿着早点边吃边回答记者问题的一名工人显然还有些懵懂。

  待记者沿着生产机械、锅炉走过一圈,轰鸣的机械突然停了下来。

  在记者的要求下,厂里一名自称“袁厂长”的负责人在厂宿舍楼的办公室里接待了记者。他告诉记者,企业的产品主要是结晶紫内酯,说白了就是开发票用的那个纸上的蓝色涂料。袁厂长说,一年可以有一百多吨产品投放市场。

  “这个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都非常看好,目前,国内也只有包括我们在内的两家企业能生产。”袁厂长告诉记者,眼下,厂子没有正式生产,因为污染治理设施还没有建好,县环保局已经下了停产的通知。厂里已经请专业人员做了废水处理方案,等废水处理厂建好后,差不多就可以生产了。说着,袁厂长顺手将一本废水处理方案概要递给记者。

  走出办公楼,袁厂长带记者看了他们正在建的废水处理池,没有任何设备,只挖了两个几米见方的水泥池。从“废水处理池”往上走,就是四周裸露的生产车间了,另一侧是锅炉房。就在袁厂长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企业一直没有生产”的同时,锅炉房烟囱上的热气一直在冒;生产设备上堆放着大堆原料。到了下风处,刺鼻的气味更是呛得人透不过气来。

  袁厂长说,这味没什么,生产原料里有尿素,自然会有氨气味。

  正说着,株洲亚帝真正的老板到了。他告诉记者,他叫刘厚志,是这个企业的董事长。

  面对记者,没有怒气,出奇的平静让记者有些意外。

  “实际上,我们这个企业污染不是很大,县政府对我们这个企业也一直很支持。就企业搬迁的问题,2006年县政府还专门召开过办公会议,后来,又和我们一起选择了现在这块地方。”刘厚志说,厂里的生产废水确实有氨氮污染问题,以前都是通过管道直接排入湘江。现在我们正在建污水处理设施,建好后,县环保局就会来验收,验收一过,就可以立即投入生产。

  从老厂到新厂群众举报未断

  “好大的味,只有春节停产了几天,今年以来就一直没有停过。”这是株洲亚帝附近村子里一位女村民见到记者后说的第一句话。

  她告诉记者,她所在的这个村叫龙潭村,离株洲亚帝不到百米。“株洲亚帝的污染实在太严重了,我可以带你们到离厂子更近的那个村去,那里的村民肯定会告诉你们(污染的事)。”

  在这位女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离厂区只有几十米的一户开店铺的人家。

  说到污染的事,店铺的女主人显然十分激动。她说,他们这个地方叫牌楼村牌楼组,他们所受的污染最为严重。

  在店铺里的其他村民告诉记者,这家工厂搬来之前,他们这里根本就没有污染,离湘江不到几百米,山清水秀。“化工厂来了以后,空气呛得人喘不过气,井水里的臭味很浓,都不能喝了,一个多月前,厂里才给我们装了自来水。”村民们告诉记者,这几个月来,化工厂一直在生产,只有见来了“可疑”的人或者车,化工厂的生产才会突然停下来。

  记者端起相机,想拍几张在场村民的照片,店铺女主人一把抢过相机,厉声告诉记者,不能拍照,理由是担心被报复。

  环保总局称当地环监漏洞明显

  事实上,株洲亚帝之所以搬迁到这里,就是因为污染遭到了周边老百姓的强烈抗议。从株洲市环保局到株洲县环保局,这样的说法是一致的。

  株洲亚帝搬迁到新址后,有群众将举报信直接寄到了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手里。在潘岳的批示下,国家环保总局派出官员前来调查。

  1月8日,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派出官员与省、市环保局一起组成检查组前往株洲亚帝调查,环监局的调查结论是:“三同时”严重不到位即擅自开工试生产,并发生储罐爆炸事故,老厂遗留环境问题突出。

  据环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株洲亚帝原厂址因所处地带敏感(周围是农户和农田),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污染扰民问题突出,经县政府协调,该企业于2006年10月搬迁到现在的距离湘江不到一公里的朱亭镇,并更名为现名。环监局通过调查证实,株洲亚帝的生产产品、生产工艺、规模都没有改变。

  “2006年7月,长沙环保职业技术学院为该项目补做了环评,8月14日,株洲县环保局进行了批复,12月10日,该企业开始试生产。”在这样的一个过程里面,环监局发现,株洲亚帝在非法试生产期间,企业共生产产品1.2吨,通过封闭管道排入湘江废水约30吨;该企业危险化学品原料如二甲苯渣露天堆放。

  环监局这位负责人特别指出,株洲亚帝环评存在重大失误。在株洲亚帝的污染问题上,环境监管漏洞明显。环监局认为,株洲县环保局把关不严、监管不到位,在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就匆忙对该项目进行了审批;审批之后,又没有切实履行环境监管的责任,未及时发现和制止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

  在查清了这些问题后,调查组要求企业立即整改,在有关措施未到位之前,坚决不许试生产;同时要求株洲县环保局对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给予处罚。尔后,株洲县环保局责令企业停产并处罚一万元。

  没有“准生证”企业安家在禁区

  “株洲亚帝还在生产,我们确实不知道。现在的情况是,正在对新厂址补做环评。”在株洲县环保局,接受记者采访的有关负责人这样表示。他告诉记者,最近确实没到厂里去过,“县环保局总共才有两辆车,监管面积有一百七十多平方公里,实在跑不过来”。

  这位负责人说,株洲亚帝由于建在湘江附近,这样企业的环评他们已无权审批,必须经过省里。

  “我们县里的态度很明确,省里批了它的环评,企业就上,省里不批,企业就关。”这位负责人说,“企业不去省里审批,我们也没办法催他。”

  而在株洲市环保局的有关负责人看来,“株洲亚帝的污染其实也没有什么。企业生产工艺不复杂,主要污染物不过是氨氮和化学耗氧量。”这位负责人认为,株洲亚帝的工业废水通过管道输入湘江,对老百姓的饮用水没有什么影响。而且,企业的科技含量很高,产品国内只有两家企业能够生产。

  他还透露说,省环保局已对株洲亚帝的问题下了两条结论,一是属于越权审批,在湘江20公里范围内的污染项目一律都由省里审批;二是,环评质量未达到要求,环评被撤销。“现在我们也是在等企业重新做环评,至于什么时候做好,我们也无法催企业。而且最终的审批权也在省里。”按照这位负责人的这一说法,问题的关键还在省环保局。

  “当时迁址的时候就批错了。”湖南省环保局开发处处长姚斌的态度既坚决又明朗。他说,2005年7月,湖南省政府就已经明确提出,湘江20公里范围内,不能新增污染项目,有废水排放的项目必须到省里审批。

  “按照这一要求,姑且不说株洲亚帝没有依法环评和‘三同时’,就是建在朱亭镇本身也违反省里的要求。”姚斌说,选址错误的问题他们早已通知了有关部门,现在的难题是株洲亚帝必须再选扯,然后搬迁、做环评。

  就株洲亚帝选址错误问题,记者曾致电株洲县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这位负责人表示,他们并不知道选址错误这回事,就是湘江20公里范围内不能再建新污染项目的事,他们也只是口头听说过,至今没有收到过正式文件。

  显然,无论是株洲亚帝还是株洲县政府以及有关环保部门,都已陷入僵局。

  僵局如何打破?姚斌认为,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责令违法企业立即停产,比如贴封条。如果企业仍然违法生产,可以请求法院强制执行。

  “但是,问题的难点是,企业搬迁到朱亭镇是经过县政府批准的,那么谁来承担由此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县政府还是县环保局?企业会不会起诉县政府或是有关环保部门?最终谁来为这一环境违法事件埋单?”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环保官员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很显然,这一环境违法事件从发生到选址错误,与环保监管不力有直接关联。一些环保官员往往以企业科技含量高、产品独特为由为污染企业辩护甚至开绿灯,这样的事例已不在少数,这一趋势必须引起高度警惕。”有关专家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认为。

  这位专家指出,在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基层地区,随着一些低端污染企业纷纷被淘汰出局,类似株洲亚帝这样的打着高科技产品旗号的“高端”污染问题凸显,并成为环境执法的一大难点。环保执法与环境违法的博弈正在升级,如何提高环保监管队伍的执法水平值得有关部门认真考虑。

  本报北京4月17日讯

  名词解释

  什么是“三同时”

  “三同时”: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14、国内首个狩猎场经营权拍卖面临流产(组图)

来源:新京报2007年04月1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4-18/011412802830.shtml

李忠承包下这片山林,原本欲打造中国最大狩猎场,因种种限制梦想流产。本报记者吕宗恕 摄

枪支管理是中国狩猎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金鹰狩猎俱乐部供图

  原定于4月26日举行的石马山狩猎场拍卖会,因竞拍人数太少可能推迟。这是国内首家狩猎场经营权的拍卖活动。商人李忠筹建猎场9年,共投资1700万,终因缺乏合作伙伴,欲将其拍卖出让。

  这个猎场流产的命运,表面原因是由于资金缺乏所致,但其背后折射出,中国狩猎产业的起步状态。狩猎活动本身的无序、动物保护者对狩猎的抵制、枪械管理对狩猎活动的约束,都说明中国亟待为狩猎活动立法,促其健康发展。

  4月,李忠的梦想再次陷入泥潭。他说,原定4月26日的狩猎场拍卖会可能延期,“报名竞拍的人实在太少。”一个月前,他发布消息,以810万元底价,拍卖四川石马山可汗狩猎场。这是国内首家狩猎场经营权的拍卖。第二天,他接到噩耗。

  四川省林业厅来电要求,“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许可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不得拍卖。

  这样,他所拍卖的就已不是狩猎场,而只是一片普通山林。

  李忠原本想将这片山林打造成中国最大综合性狩猎场。在过去9年里,他为这个梦想投资了1700万,但很快发现,通往梦想的道路遥远而且曲折。

  刚起步的中国狩猎产业让李忠屡屡受挫。游戏规则的不明确、民众对狩猎看法的不成熟,以及狩猎法的缺位,成为李忠前进道路上的坎儿。而每道坎都不是他能凭借着梦想激情所能越过的。

  “没想到现在要把它卖了也这么难。”李忠有些感叹。

  建猎场投资1700

  李忠的梦想是打造一个中国最大的狩猎场,实现年销售收入9000万元。

  从成都向南,车行两小时,再换乘摩托,可达四川江油石马山。山脚处,一块断裂石碑刻着“石马山可汗狩猎场、公元一九九九年元月十八日”。

  这是李忠残留下来的梦。

  1995年,李忠来到这里。

  刚从国外回来的他,想打造一个中国最大的狩猎场。1998年,他租下这片山林,随即向四川省林业厅提出申请。

  按照李忠的设想,这个项目预计投资1.5亿元,涉及狩猎,温泉,生态观光,水上娱乐,溶洞探险等21个项目。

  当初对狩猎场经济效益的预测结果是:“可实现年销售收入9000万元,利税25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6年。”在办理各种手续时,李忠发现,其申报手续的复杂程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仅办手续就花去百万之巨。”4年后,四川省林业厅批复了李忠建立狩猎场的申请,并发给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以及四川省陆生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

  但在批文中,四川省林业厅规定,该狩猎场为国内狩猎场,只能接待国内客人,不能开展对外狩猎服务。而且,还是圈养式狩猎场,和无围栏的国际狩猎场大不一样。

  李忠原想“以养待狩”进行“生态狩猎”,计划投3000万元在山下办养殖场,让村民认养和购养,参与到自动维护环境中来,不破坏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但之后,他在批文中看到,国家明确狩猎动物的来源必须按照有关管理规定,并且必须逐级上报审批。这又是他不曾料想的。

  在引进资金方面,李忠也遭遇麻烦。狩猎场开工之初,他一位在北京的朋友帮他介绍了一位正在找合作伙伴的新加坡商人。后来,这位商人携巨款到了江油,准备实地考察一下李忠的狩猎场项目。最后因顾虑狩猎场暗藏巨大的投资风险,该商人放弃了这个项目。

  在9年中,李忠耗资1700万建了一些周边设施。

  由于常年找不到合作方,李忠于去年打算放弃他的梦想。

  社会舆论反对狩猎动物保护者对狩猎活动形成舆论压力,李忠曾遭遇相关谣言,为其融资形成困难。

  李忠说,迫使他放弃梦想虽然主要由于缺乏资金,但其实是许多综合性的因素共同导致。

  首先,整个社会舆论不支持狩猎活动,并起到抵触作用。

  在众人眼中,保护动物是首要任务,怎么能让人持枪猎捕呢?难道野生动物真的多起来了?不用保护?更何况还把狩猎权数额卖给国外有钱人?甚至有生态学者认为,人为猎杀那些看上去“该死”了的野生动物,有悖生态伦理规范,侵犯动物福利,是一种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思维——那些老弱病残动物要死得“物有所值”,哪能我们人类做主?民众情绪也直接影响到社会对李忠的评价。李忠就曾遭遇到关于他的一个谣言。

  2001年6月底,四川省绵阳市东信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向绵阳警方报案,他们怀疑石马山可汗狩猎场老板李忠在利用动物托管实施诈骗。接到报警后,绵阳、江油两地警方展开调查。

  当地警方提供的证据显示,诈骗者对东信公司说,“本企业因进行基本建设,一批观赏性动物因场地的问题繁养发生困难,特委托贵公司代为暂时管养。”代养的动物有金丝猴、青猴、金鸡和一批鸟类。

  江油市森林公安事后介绍,行骗者以委托公司代养动物收取公司保证金,进而实施诈骗,但这一手法被识破。

  比对李忠提供的公司公章、个人签名和私章,警方认定该案系冒名作案。

  “由于存在这样的社会情绪和意外事件,要融到巨资是很困难的。”李忠说。

  “狩猎就是动物保护”

  如果种群达到一定规模,而猎捕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野生动物有益而无损。

  李忠自从深入狩猎这一产业后,他发现滥捕滥杀是国内个别猎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初,狩猎在国内刚刚兴起时,黑龙江省有一个猎场因野生动物数量多种类全而吸引了众多国内打猎者。

  由于当时没有狩猎规则,打猎者进场后见猎物就打,不分大小不分老幼,一概猎杀。

  熟悉该猎场的李忠告诉记者,正是这种几乎毁灭性的狩猎,引起了国家林业局的重视,也引起了国际自然保护组织(IUCN)的关注。后来,这个猎场不到两年就无猎可打,最后不得不改为滑雪场。

  曾把国际狩猎最早带入中国的美籍华人、国际猎人刘国烈先生告诉记者,早期国内猎场上,部分国内猎手缺乏自我约束的意识,狩猎过程中不分老幼,不顾动物种群发展滥捕滥杀,加上各地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狩猎证发放欠规范,也给一些狩猎者以可乘之机。

  甚至在一些野生动物远未到可以狩猎程度的地方,也发放狩猎证。

  种种不规范给当初国内狩猎场带来不利影响,刘国烈说,直到国际猎人进入中国越来越多后,开始慢慢改变国内狩猎者的行为。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王伟曾介绍说,现在已经对狩猎作出一些细致规定,比如必须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猎杀指定的野生动物,并遵循“打公不打母、打老不打小”等原则,不会对野生动物种群造成破坏。而且,拍卖所得的资金收入将全部用于保护野生动物。

  “狩猎并非乱捕滥猎,狩猎本身就是动物保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产业处处长曹良也曾公开表示,“按照保护生物学原理,如果种群达到一定规模,而猎捕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特别是有针对性地猎捕对种群繁衍不具贡献能力的老龄雄性野生动物,将不足以对种群发展造成影响,对野生动物有益而无损。

  枪支管理“瓶颈”

  目前四川4家狩猎场都没有真正配枪,他们多以驯养、繁殖和观赏。

  所有的解释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去年8月,国家林业局在舆论压力下,将四川一狩猎权的拍卖活动叫停,国际狩猎也随即被无限期封冻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忠感到心灰意冷。

  而枪支管理也是李忠所顾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他曾打算申购25支单管猎枪,由于猎场尚未建成不符合购枪条件,所以只有搁下。但对于自己是否能申购到枪支,他自己也不敢肯定。

  李晓是四川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枪支爆炸物品管理支队的支队长。他说,没有猎枪或者难以配到猎枪,是制约国内狩猎场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枪,也就没有办法狩猎。”狩猎用枪支与警用、军用枪支都不一样,必须使用公安部门指定的来福猎枪,然而,并非每一个狩猎场只要申请配备就能买到枪支。

  我国实行严格的枪支管理,与猎枪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枪支管理法》、《猎枪弹具管理办法》等。

  如果未经许可持有枪支,按照枪支管理法的规定属于私藏枪支,即便没有造成任何后果,也可能面临拘留和罚款。要是被发现拒不交出,就更可能以私藏枪支罪论处。

  李晓告诉记者,公安部门对于持枪许可采取的是事后审批制度,而非前置审批办法,即配枪单位符合条件且检查过关后才准许购买枪支,而且也要到指定的制枪企业购买制定的枪支。配枪计划要上报公安部,审批才能购买。

  就算有单位申报配枪,他们还要对其存枪的库房、负责保管枪支的人员、措施,以及使用枪支范围等进行严格审查,达到要求方可向公安部上报配枪计划。

  另外,持有枪支后的配枪单位,基层派出所或者县市一级公安局会将该单位列为日常工作检查对象,要求不得有任何违反《枪支法》的行为。

  目前,经四川省林业厅准许创办的国内狩猎场只有四家。李晓说,直到今天,还没有一家经营性国内狩猎场真正配了枪,他们多以驯养、繁殖和观赏。

 [1] [2] [下一页]

15、遏制全球变暖,我们本该行动得更早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04月18日 杨宁

http://env.people.com.cn/GB/5628014.html

  联合国4月6日发布了气候变化影响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将使数10亿人面临水和食物短缺,洪水、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率也将增加。

  看来地球安静的生存状态是受到人这种生物的打扰了,只是没有人能够准确知道,现在的情形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种怎样的位置。

  气候变暖,实在是几乎关系到人类生活的每个方面,从饮用水到粮食到自然灾害,从工业到农业到服务业,从地区安全到传染病到大气污染。国家之间不停地在争吵,科学家们不停地在论战,企业家们不停地在游说。我们无法得知,形势严峻到什么程度。因为历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用有限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甚至去猜想遥远的情形,只能是猜测:人类曾经成功地猜测到了飞机潜水艇的出现,也曾经猜测人口增长会导致地球的食物产量无法维持基本需要,或者家庭根本不需要计算机。人类甚至不能预计明天发生什么,所以保险才卖得出去。如同算命人或者创业者,人们只关注正确的和成功的,其实那只是万分之一。预言也一样。

  但是,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无论这个报告的预言是否可靠,人类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积极寻找可持续的清洁能源的方向,是正确的。无论温室气体排放最终是否会导致全球气候出现狂乱得让人无法应对的大规模变化,我们都应该向着清洁能源的方向迈进。不管将来你是否要当运动员,身体强壮总是好的。

  抛开特定行业或特定国家的利益,其实人类迈向新能源的步伐本该行动得更早,人类本可以不用等到事情糟糕到一定的地步才来收拾。可惜,这似乎是人类的本性:问题不够尖锐,就不足以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同很多学生喜欢考试前一天晚上“开夜车”。人类在打下第一眼石油钻井时就应该思考这个问题,而不是等到地貌被破坏,河流空气被污染。美国《商业周刊》最近刊登了一篇文章,指出BP公司和壳牌公司,根本不是像它们的广告所渲染的一样关心环保,它们污染环境的行径和臭名昭著的埃克森美孚并无本质不同。

除了人们保护环境的良知和自觉之外,根本责任还在于各国政府。毕竟,即使我们夏天把空调调在26℃,即使我们分秒不差地拔掉充满的电池,节约的能源也无法满足那些污染和高耗能大厂的需要。为什么太阳能和风能的运用不能得到政府更有力的支持?人类能否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使这条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转型道路尽可能地迅速而且不那么痛苦?其实多年前的动画片《变形金刚》是多么意味深长:汽车人和霸天虎打来打去,常常是为了些“能量块”。如果新能源能够成为主导,报纸上也许就不会充斥着中东和平进程受阻和恐怖主义袭击这些令人耳朵起茧的消息了。

16、绿色出行:“治堵”不能只治私家车

来源:新华网2007年04月17日 刘宇

http://env.people.com.cn/GB/5627020.html

图为北京市的交通拥堵。

  从4月15日开始,旨在缓解北京城区交通拥堵的第四阶段实施工程正式启动。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表示,年内将择机出台减少城区内停车位数量,提高停车费的方案,达到对私人小汽车合理使用的引导作用。(4月16日《新京报》)

  从理论上来讲,提高停车费就可以减少私家车的出行量,也就减少了对停车位的需求。停车位减少了,尤其是在路边的停车位减少了,道路就显得宽敞了,再加上路上的车也相对减少了,所以也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但这种看似有理(因为人家优先发展公交了,大家也就没理由继续开私家车出行了)的做法,事实上却有些不讲道理。因为这么做的实质是在牺牲私家车车主的利益,以达到确保公务车畅通的目的。公务车是真正的获益者,但对私家车来说却是明显的不公平。众所周知,公务车不仅是花纳税人的钱买的,运行过程中的一切支出同样也是纳税人再埋单,不管这个公务车干的是公务还是私务。而正因为不需要使用者自己出钱,所以,就算是你把停车费提高到了每小时1000元,这对他们来说同样也是没有任何影响的。而北京恰恰是公车最多的地方,数量也完全是可以减下来的。

  据2006年11月7日的《华夏时报》报道,刘小明副主任去年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北京交通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论坛期间,“北京城市交通顺畅,秩序井然”。为方便市民出行,北京市采取了封存公车、增加公交运力、错峰上下班等措施,保证了市民出行的需要,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欢迎。他表示,论坛结束后,对一些市民普遍欢迎的措施,北京市准备经过研究调整使之长期化。不知道其中的措施到底长效化了多少?但估计封存的公车十有八九是又上路了。当时的报道说,“49万辆公车入库封存,本市各机关事业单位没有因此而受到丝毫影响。”而如果这49万辆公车到现在还在封存着呢的话,还用再采取提高停车费的办法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吗?

  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私家车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影响应该是必然的。但“治堵”不能只向私家车要畅通,保有量大且使用频率极高的公车(公事、领导的私事、司机的私事等,这些任务都得靠公车去完成),也是造成道路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有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即一说私车保有量增加,就批评说这增加了城市交通的压力,污染了空气等弊端,却对私车消费推动汽车工业进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搞活经济等好处闭口不谈,这很不公正。况且,相对而言,在公务车使用的监督管理还很不完善的条件下,公务车带来的公车私用、腐败浪费等危害却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从节约财政支出、遏制公车腐败、缓解拥堵等多个目的出发,最应该首先限制的恰恰不是私车而是公车。

  公共交通的畅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利益,必须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妥善处理公务车、公交车、私车、自行车、行人的权益,厘清问题症结,对症下药,努力构建和谐共处的交通秩序,才能让各相关方心服口服。那种动不动只拿私车说事,有意无意回避问题要害的做法,不是解决实际问题正确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