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0
三月二十日江河信息导读:
环境资讯:
1、涉铅污染和造纸行业企业违法将得到集中整治
2、联合国副秘书长说:中国经济正迈向绿色增长
3、马凯:中国为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4、水电建设集团又一座高薄拱坝建成投产
5、鄱阳湖3月20日起禁渔(图)
地方信息:
6、河北地下水超采近千亿立方 饮用水资源形势严峻
7、河北省六大环保工程破解环境难题
8、建全国水电基地 水电开发成川支柱产业
9、总投资20亿 四川第二个都江堰明年建成
重大水事:
10、重庆将全面整合长江三峡“7+4”景区
深度报道:
11、60人死于癌症 钱塘江严重污染让代表揪心
气候变化:
12、科学家警告:“拯救”地球要谨慎
13、海南岛2006度过特暖年 灾害频生造成数亿元损失
14、科学家警告:全球变暖可能导致2100年北极融化
15、英记者称2050年上海可能被淹 仅是推测
1、涉铅污染和造纸行业企业违法将得到集中整治
来源:人民网 2007年03月2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489535.html
记者19日从监察部了解到,2007年全国各级监察机关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集中整治涉铅污染企业和造纸行业企业违法问题,深入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全面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
据了解,监察部日前下发了关于2007年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工作的安排意见,强调要加强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意见强调,要按照《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要求,督促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严格贯彻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强环境监管。
同时,严肃查处环境保护方面的违纪违法行为,对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不认真履行环保职责导致环境违法问题严重、大型企业集团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问题突出的,要集中力量进行查处,对社会影响大、造成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件要挂牌督办。
另外,要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和工作手段,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政策规定进行清理,着重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环境执法问题。(李亚杰、崔静)
2、联合国副秘书长说:中国经济正迈向绿色增长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3月2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488417.html
本报曼谷电 记者任建民、刘歌报道:在赴北京参加第八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前夕,联合国副秘书长兼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执行秘书金学洙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指出,利用财政和税收杠杆改变人们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以及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对环境因素的重视,是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实现经济绿色增长的有效途径。中国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金学洙指出,亚太地区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但也承受着环境恶化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向绿色增长模式转变。绿色增长模式重视环境保护,重视创造绿色产业的机会,并强调生产和消费模式都应注重社会生态效益,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绿色增长模式不但不会限制经济增长速度,还会带来发展机遇。
金学洙表示对中国实现经济绿色增长模式充满信心。他指出,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经济绿色增长的重要性,并为之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3、马凯:中国为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7年03月20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3-20/141512565503.shtml
中新网3月20日电 据发改委网站消息,发改委主任马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7年会上表示,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10.7%,增速已连续四年保持在10%或者多一点。但是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比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表观消费量为3.88亿吨,占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
马凯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既有阶段性、转移性因素,也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密切相关。
从阶段性因素看,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是资源消耗增长的爬坡阶段。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资源需求总量和消耗强度在较长时期保持较高水平,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从转移性因素看,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高消耗、资源性的产业转移到中国,相应地加大了资源消耗总量。随着大量“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中国也直接或间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资源。比如许多国家自己不再生产或减少生产焦炭,同期,中国焦炭出口从1991年的108万吨增加到去年的1450万吨,此外,去年我国还净出口煤炭2500多万吨,这是直接出口。同时,中国还间接出口了不少能源资源。去年我国净出口粗钢3434万吨,未锻轧铝70万吨,彩电及整套散件1.04亿台,机电产品1217亿美元,这里面都包含着能源资源的消耗。比如一吨铝耗电15000度,净出口70万吨铝就等于出口100多亿度电。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增加的资源能源消耗,相当一部分是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资源消耗的“替代”,是对世界能源资源供应的贡献。
马凯指出,资源消耗高、环境压力大,突出地表明中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比,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15%,火电供电煤耗高20%,水泥综合能耗高23.6%。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不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把过高的资源消耗降下来,中国经济虽然一时可以增长很快,但走不好,也走不远。加快转变增长方式,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我们内在的迫切要求。
4、水电建设集团又一座高薄拱坝建成投产
来源: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信息网2007年3月20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9218
由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水电九局承建的重庆藤子沟水电站高薄拱坝工程,日前正式通过验收并移交业主单位投入商业运行。
藤子沟水电站总装机容量70MW,大坝设计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顶最小宽度 5.0m,顶拱中心线弧长339.475m,最大坝高127m,坝顶弧长拱冠梁底宽20.01m,厚高比0.171,薄得相当于个鸡蛋壳。它的投产,进一步彰显了水电建设集团“中国水电”第一品牌的实力。
高拱坝施工是水电建设集团水电九局一大品牌优势之一,早在上世纪的60年代就在贵州的猫跳河流域开发中,建成修文(三级)水电站厂顶溢流单拱坝,窄巷口(四级)水电站混合溢流式双曲拱坝,红岩(六级)水电站中孔溢流双曲拱坝,之后又独立建成亚太地区最高最薄的乌江东风水电站高薄拱坝(高164m,坝底宽25m,坝顶宽6m,坝顶长250m,厚高比0.163),建成海棠水库——云南地区第一座双曲率混凝土薄拱坝;21世纪初,又参与世界上最高(喀斯特地区)的拱坝——乌江构皮滩水电站双曲拱坝施工(高232.5m),目前已进入混凝土浇筑高峰期。
5、鄱阳湖3月20日起禁渔(图)
来源:江南都市报2007年3月20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9201
3月19日,记者在新建县樵舍镇、南矶乡等环鄱阳湖渔区看到,渔民们有的把渔船拖上岸,有的把渔船开进港,并开始整理渔网渔具、修补渔船等,等待禁渔期过后再进湖捕鱼。(许南平 摄)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3月20日中午12时开始进入禁渔期。19日,记者在新建县樵舍镇、南矶乡等环鄱阳湖渔区看到,渔民们有的把渔船拖上岸,有的把渔船开进港,并开始整理渔网渔具、修补渔船等,等待禁渔期过后再进湖捕鱼。
据悉,每年的3月至6月,正是鄱阳湖及长江鱼类产卵繁殖的季节,为了使鱼类能在安静的自然环境下繁衍生息,国家从2002年起,对鄱阳湖及长江流域江西段实施春季禁渔,时间为每年的3月20日12时至6月20日12时。
禁渔期间,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还将在特定水域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并对明禁暗捕、日禁夜捕等不法行为依法实施严厉打击。
6、河北地下水超采近千亿立方 饮用水资源形势严峻
来源:中新社2007年3月20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9174
记者今日从河北省环保局获悉,该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地下水累计超采九百九十六亿立方米,是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的五点八倍。“十一五”期间该省将重点确保饮水安全,建立安全供水保障体系,加强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渠系的环境监察,确保北京奥运和河北受水地区的用水安全。
据悉,该省水土流失面积六点三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二点七二万平方公里,分别占该省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和百分之十四点四。北部张家口、承德市和西部太行山区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尤为严重。森林覆盖率为百分之二十三点二五,人均林地面积零点八三亩,不足中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同时,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大大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流域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沿海地区出现海水入侵和咸水下移。土壤污染带来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
针对河北省未来环保的严峻形势,该省环保局副局长杨智明表示:“河北省环境容量非常小,河道没有天然净流,加之大气干燥,必须下更大的力量改善环境。‘十一五’期间,河北省约需环保投入一千六百亿元人民币,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燃煤电厂脱硫、工业污染防治、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等六大环保工程。”
7、河北省六大环保工程破解环境难题
来源:河北日报2007-3-20
http://www.h2o-china.com/news/46798.html
3月19日讯(记者吴艳荣)今天,省环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河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该《规划》是省政府确定的省级重点专项规划,是我省第一次以省政府名义发布的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规划》指出,目前,我省环境污染仍很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有效控制,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等。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实施环保重点工程是重要举措。“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实施六大环保重点工程共计454项,总投资约466亿元,占同期环保总投资的29%。
这六大环保重点工程包括: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总投资约83.9亿元,建设89个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37.4万吨/日,形成化学需氧量削减能力17.3万吨/年。
城市垃圾处理工程。总投资约27.5亿元,其中投资22.5亿元新建40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新增处置规模1.63万吨/日。到2010年,全省将建成58个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处置规模可达2.58万吨/日,无害化处理率达80.2%;投资5.0亿元,建设全省17个医疗废物及危险废物处置项目。
燃煤电厂脱硫工程。总投资116亿元,建设34项电厂脱硫除尘工程和23项集中供热工程,可形成二氧化硫削减能力51.5万吨/年,烟尘削减能力8.4万吨/年,粉尘削减能力0.58万吨/年。
工业污染防治工程。总投资132.8亿元,占重点环保工程投资的28.5%。其中,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投资约93.9亿元,建设56个大气污染点源治理项目;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投资约19.9亿元,建设77项水污染防治点源重点工程;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工程投资约19.0亿元,建设41个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项目。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建设工程。总投资约92.7亿元,其中投资15.2亿元,新建或升级49个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达1.4万平方公里;投资77.5亿元,建设包括白洋淀生态恢复、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河道综合整治等共计11个生态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工程。总投资约12.7亿元,建设16项以提高全省环境应急、执法监察、环境监测、环境信息、环境宣教、环境科研及辐射环境管理能力为重点的工程项目。
8、建全国水电基地 水电开发成川支柱产业
来源:《中国投资》2007年3月19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9167
继去年11月26日我国综合规模第三大的向家坝水电站开工之后,今年1月30日,雅砻江上最大的电站锦屏二级水电站主体工程也全面动工。这两大项目标志着,四川“十一五”打造水电基地已进入了如火如荼的阶段。
《四川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显示:“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将新增水电装机容量超过1500万千瓦,经过15~20年的努力,四川省将成为全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基地。
备受瞩目的向家坝水电站,是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已列入2006年西部大开发重点开工项目的重要工程,是继三峡工程、溪洛渡水电站之后的又一特大型水电工程。同时,向家坝水电站还是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一期工程和“西电东送”的骨干工程,电站的建设对于加快金沙江水电开发、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实现能源优化配置、促进流域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川省被称为“千河之省”,水力资源蕴藏量10万千瓦及以上河流共781条,是我国水电能源基地建设的大省。根据最近全国水力复查成果,全省技术可开发量1.20亿千瓦,经济可开发量1.03亿千瓦,约占全国总量的1/4。
四川省副省长王怀臣指出,由于四川省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能资源比较富集的都是大山,总体上开发利用条件比较好。一是境内河流控制流域面积大,径流丰沛。二是落差大而集中,技术经济指标优越。三是淹没损失相对较小,单位电能需安置移民及淹没耕地均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0%。四是大中小水电站类型齐全,特别是大型规模电站的优势突出。五是多数河流具备规划建设龙头水库的资源条件,梯级整体调节性能较好。六是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低,已建和在建水电装机容量尚不到技术可开发量的30%,未来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很好,具备大规模开发的资源条件。
根据《四川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到2010年底四川省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川电外送能力600万千瓦;到2020年底全省水电装机容量达7530万千瓦左右,川电外送能力达到3330万千瓦左右。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将加快建设“十五”新开工并结转“十一五”及以后投产的一批水电项目,约2040万千瓦。包括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干流的溪洛渡、锦屏一级、瀑布沟等一批大型水电项目以及其他一批大中型河流的水电项目。
新开工并建成一批水电项目,约400万千瓦。包括大渡河干流的龙头石,支流的革什扎河、东谷河梯级;金沙江支流的西溪河梯级电站;雅砻江支流的木里河、安宁河梯级电站和九龙河、青衣江、嘉陵江、白水江等大中型水电梯级以及其他一批中型水电项目。
加快建设“十一五”开工并结转到2011年以后投产的一批水电项目,约2700万千瓦。包括金沙江上的向家坝、雅砻江干流的锦屏二级、官地、桐子林、两河口等,大渡河干流的深溪沟、大岗山、猴子岩、金川、双江口、丹巴、长河坝、黄金坪、泸定等以及岷江、嘉陵江等流域上的一批大中小型水电项目。
王怀臣说,水电开发是四川省“十一五”时期的重要支柱产业,四川要建全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要把省内这些重点工程都建成水电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9、总投资20亿 四川第二个都江堰明年建成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07-03-20
http://www.waterinfo.com.cn/ywkd-1/guonei/200703190026.htm
从四川省发改委传来最新消息,总投资近20亿元的武都引水二期工程将于明年年底基本竣工。届时,被誉为“天府第二堰”的武都引水工程将全部建成完工,彻底解决川东北旱地的灌溉问题,受益群众将达300万人。
武都引水工程位于绵阳境内,是四川以防洪灌溉为主兼发电、航运、水产、旅游等功能的大型水利工程,控灌绵阳、南充、遂宁、广元4市8县的228 万亩农田,被邓小平同志誉为“第二个都江堰”,也被人们称为“天府第二堰”。武都引水一期工程于2000年建成,二期工程于2004年11月正式开工,预计明年年底建设竣工。据统计,武引工程二期建成以后,每年可向灌区提供城镇工业及生活用水6573万方,受益群众将达300万人。
10、重庆将全面整合长江三峡“7+4”景区
来源:新华网 2007年3月20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9203
新华网重庆3月20日电(记者 王金涛)记者日前从重庆市政府获悉,重庆交通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投入60多亿元,以收购为主的方式全面整合长江三峡7个重点景区和4个次重点景区,力争把三峡库区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生态旅游区。
“7+4”景区分别是涪陵白鹤梁、丰都名山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奉节白帝城、巫山小三峡、巫山神女溪及万州青龙瀑布、奉节天坑地缝、巫溪红池坝和宁厂古镇。这些景区的管辖权现在分别属于三峡重庆库区各区县的林业、文物、园林等部门和一些投资开发景区的企业。有的景区投入不大,仅靠门票收入勉强维持。比如风景秀丽的神女溪,由于投入少,服务差,很难吸引更多的游客。
据重庆交通旅游投资集团董事长李健介绍,目前长江三峡景区整合工作进展顺利,目前交旅集团已完成对丰都名山鬼城景区和万州青龙瀑布的财务审计,其他景区的财务审计也即将全面展开。
近年来,三峡库区产业空虚问题突出,由于库区生态环境和长江水资源亟须保护,三峡库区不可能发展大规模的重化工业。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成为库区破解产业空虚难题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整合三峡景区是做大库区旅游业的关键一步,这将有效改变三峡景区投入少、各自为政、竞争力弱的局面。
11、60人死于癌症 钱塘江严重污染让代表揪心
来源:央视国际2007年03月2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488591.html
韦东英(图右)被外界称为“环保卫士”。图中她给观众拿出她带来的黑色“污水”
CCTV.com消息(记者武林北京报道):“江里面的鱼用手去捡,不用渔网,因为鱼都浮在上面死了”,眼前这位农村妇女忿忿的对记者说。她叫韦东英,居住在钱塘江边,她和丈夫被媒体称为民间环保卫士。自从2003年来,这对夫妇坚持每天去江边搜集水样,拍的照片足有5斤重,日记从不间断。
在《小丫跑两会》的录制现场,韦东英夫妇俩向两会代表委员坦言,“我想请你们把我们的环境弄好,我现在太累了……让我们老百姓不要听到患癌症的人死去之类的话。”
据悉,韦东英居住的镇里的化工园位于钱塘江口,自从这些企业生产以后,江水受到严重污染,两千多人的村子竟有60人死于癌症。
三张不同颜色的渔网
韦东英还给记者展示了三条当地渔民用来捕鱼的网。一条全新的像晶莹剔透的粉丝、一条只用了7天却被染成淡黄色,而另一条使用了一个多月的渔网已经接近黑色。“因为环境的事情,我们老百姓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韦东英说。
“两会结束后,我希望邀请一些代表委员共同去韦大姐家附近的案例点考察”,人大代表、青岛啤酒集团总经理金志国说这话时有些激动。
这次金志国代表带着“关于加快《循环经济》立法”的议案前来参加两会。他强调,环保工作“首先应该从监管体制上调整,必须垂直管理”,并且需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监管和保护氛围,如果靠个人行动去解决,力量太微薄”。
金志国代表说,“解决水污染问题先要控源头,抓立项,达不到环评标准的,不能给予审批。第二个是抓过程,要对生产企业进行实时监督。第三个是追后果……必须通过法制建设来使相关企业得到有效管理,使环境得以改善和保证。”
在离开录制现场之前,韦东英大姐告诉记者,“我这么做就是想让我的儿子、孙子长大后不要骂我们,不能让他们生活在污染这么严重的地方”。
韦大姐15岁大的儿子已经立志以后要跟着爸妈一起继续环保事业。
【1】 【2】 【3】 【4】 【5】
12、科学家警告:“拯救”地球要谨慎
来源:新华网2007年03月2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488532.html
为缓解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现象,科学家们考虑使用各种所谓的“地球工程”,包括制造人造“树木”、为地球撑遮阳伞等。然而,科学家也担心这些工程在缓解全球变暖同时可能引发其他问题。
愚蠢行为
美联社19日报道说,维多利亚大学教授安德鲁·韦弗提出,科学家们应该停止采取“极端”方式缓解全球变暖,这些方式可能严重影响自然环境。
近几个月,科学家正考虑实施一些巨大工程缓解全球变暖,这些所谓“地球工程”包括:人工制造巨型“树木”,用以过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射数万亿个太空“飞碟”到地球和太阳间,连接成片形成“遮阳伞”,为地球抵挡阳光以降温;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用以反射阳光等。
科学家警告说,这些工程耗资巨大,并且不符合大自然运作规律,可能引发各种问题。实施这些工程可能使干旱的中东地区更加干旱,也可能污染空气导致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增加。
美国全国大气研究中心科学家凯文·特伦伯思说,人类在不经意间已经破坏了地球的气候,希望通过一些极端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是“愚蠢”的想法。
美国白宫科学顾问杰克·马伯格认为,将资金用于“地球工程”毫无意义。“我不认为现在研究这个(“地球工程”)具有科学可行性,”马伯格说,“真正紧急的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据马伯格介绍,美国政府在气候变化研究方面投入的20亿美元中,几乎所有资金都用于研究那些更少排放甚至不排放温室气体的能源。
迫于无奈?
尽管如此,美国全国大气研究中心科学家汤姆·威格利依然致力于研究人造“火山”这一工程。威格利认为,就不采取任何措施而言,人造“火山”工程是“两个魔鬼中较小的一个”。
“无论我们怎么做,都会有不良后果,你们应该比较一下所有不良后果的危害程度,”威格利说。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岑及其他科学家研究了火山喷发物在缓解全球变暖方面的作用,并于去年夏天提出了人造“火山”这一概念。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报告说,1991年6月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后,弥漫在大气同温层中的硫酸薄雾使全球气温下降。因为2500万吨含大量硫化物的火山灰喷入大气层后,与水蒸气反应形成硫酸微滴,这些微滴对太阳光线的反射作用使地球表面受到的阳光照射量减少2%。
克鲁岑说:“这(人造‘火山’工程)会令决策者震惊。如果他们不加大力度采取措施(处理全球变暖问题),最终我们将被迫采取类似方式。”
保险措施
科学家们早在1965年就首次提出“地球工程”这一概念,由于担心使用这种科技方式缓解全球变暖会让政治家和民众忽略了节能的重要性,因此科学家们一度没有公开讨论这一话题。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曾于2001年就“地球工程”在缓解全球变暖方面进行过研究,发现该工程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以及在法律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研究小组最后得出结论:“与其他策略不同,‘地球工程’着重于处理气候变化的表面症状,并非起因。”
卡尔加里大学教授戴维·基思是“地球工程”方面的专家。他指出,尽管使用科技方式缓解全球变暖可行,但也不应该代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一“正道”方法,而应该作为“保险措施”,以便在全球变暖情况较预期更加恶化时使用。
尽管如此,支持“地球工程”的科学家在提出这一概念时仍非常谨慎。基思说:“我们在‘玩火’。提出那些建议时,我们也非常紧张。”(章磊)
13、海南岛2006度过特暖年 灾害频生造成数亿元损失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7年03月19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3-19/150312556314.shtml
中新社海口三月十九日电(王辛莉)二00六年海南岛度过了一个特暖年。受气候变化影响,海南去年遭受干旱、热带气旋、强对流天气、雷电等危害。
据《海南日报》报道,海南省气象局日前发布《二00六海南省气候公报》,去年全省年平均气温二十五摄氏度,为一九六一年以来仅次于一九九八年的第二高值,属于特暖的年份。年平均气温不同地区升高零点五至一点三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少百分之十五。
反常的气候给海南岛带来危害。据披露,海南去年因干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逾四点四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超三点五亿元;去年遭受九个热带气旋影响,百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六千三百万元;强对流天气频发,全年出现冰雹、龙卷风和大风事件十多起,造成两人死亡、十一人失踪、十四人受伤,一百四十六公顷农作物受灾,数百间房屋被损和倒塌,直接经济损失八百多万元;发生雷电事故四十多起,造成八人死亡、一人失踪、十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二百多万元。
14、科学家警告:全球变暖可能导致2100年北极融化
来源:新华网2007年03月2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490552.html
美国科学家15日发表报告警告说,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北极冰面自2100年起在夏季完全融化,那时北极会季节性地成为一片汪洋。
汪洋
报告作者为美国科罗拉多州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研究人员,他们利用电脑制作了15种气候变化模型,结果其中约一半模型的推演结果预测,北极如今被冰雪覆盖的地方将于下个世纪出现季节性全面融化现象。高级研究员马克·塞尔茨还说:“这是保守说法。”
塞尔茨和其他研究员均认为,随着北极冰盖融化数量的加大以及融化后形成海洋面积的增加,其融化速度也将越来越快。因为大面积的海水会吸收热量,导致更多冰块从下面开始融化。塞尔茨说:“冰雪越来越少,放出的热量却越来越多”,最终全球将变得更暖。
数据证明了研究人员的说法。目前,北极冰面已经消融约9.8万平方千米,相当于美国阿拉斯加的面积。由于浮冰之间的距离变大,北极熊觅食已受到影响,它们在海水中游的距离越来越远。
研究人员说,北极地区海水中的冰块已显露出即使在北极寒冷、黑暗而又漫长的冬季里也不再冻结的迹象。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研究员朱利安娜-斯特洛夫16日说,今年的北极地区冰面冻结时间再次推后,冰面范围也比去年有所缩小,可见今年北极融化的冰面没能完全恢复。
脆弱
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全球变暖在北极地区引起大气、海洋和陆地等的显著变化。
罗斯·弗吉尼亚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大学的环境学教授,同时也是14日在该州汉诺威举行的北极科学高峰周会议的组织者之一。弗吉尼亚14日接受路透社电话采访时说:“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与环境和气候息息相关,没人能真的逃掉。当它们发生变化时,我们会受到冲击,北极地区时首先发生变化的地方。”
他还说,地球在过去130年里一直在升温,然而并非每个地区的温度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升高。
升温多发生在赤道地区,但是由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作用,地球也将热量运送到南北两个半球。赤道地区不断升温对于本已炎热的赤道不算什么,但温度升高对两极所造成的影响却非同小可。
弗吉尼亚说:“两极地区极为敏感,与赤道地区相比,它们正经历更大的变化。”
拯救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北极“夏季融冰”的面积就以每10年7%的速度减少。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大量北极浮冰就被风吹出北冰洋进入大西洋,随后又向南漂流最终融化。
1979年起,人类开始使用卫星检监测北冰洋夏季冰面的面积,目前这一数字已低于多年来的平均值。2005年是有记录以来北极夏季冰面覆盖面积最小的一年,2006年位列倒数第二。
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对海洋、气候、生态环境和相关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报告撰写者们也说,人们已经感受到北极冰面逐渐减少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的海岸线更易受到海浪的侵害,当地的耕作养殖方式也将面临新挑战。北极熊已经遭遇生存难题。而有关全球变暖最让人担心的预测是,浮冰融化并没有加高海平面。
面对北极面临的诸多难题,来自英、美等国家的约200名代表参加了14日召开的北极科学高峰周会议。会议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汉诺威举行,将于20日闭幕。与会各国科学家呼吁加强北极科学研究,以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并提出应对措施。
15、英记者称2050年上海可能被淹 仅是推测
来源:新闻晨报2007年03月2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491483.html
昨日,英国资深环境记者保罗·布朗在电话中告诉晨报记者:“正如我告诉中国朋友的那样,到2050年时,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那样的话,像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将被海水淹没。”此前,保罗在广州参加英国领事馆组织的一次活动中,首次披露了这一消息并引起环保人士的担忧。
昨日,晨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环境部陈满春研究员,他证实了未来50年内,天津、上海等城市可能受到海面上升的威胁,但他同时强调,只要采取防范措施,“淹没城市”就只会停留在理论层面。
致电——英国资深环境记者保罗·布朗
洋记者发“城市淹没”警告
昨日下午,英国资深环境记者保罗·布朗在伦敦向晨报记者电话证实,自己在由广州市科协和英领馆联合举办的论坛上告诉中国公众,最新的研究结论认为,如果人们仍不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控制的话,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再上升2℃,而至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5℃。2050年,像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有被海水淹没的危险。
在英国《卫报》从事了多年环境报道工作的保罗介绍,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涨将威胁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大陆国家及大部分岛屿国家。“英国政府科技署在2004年发布的报告称,未来50年近400万英国居民面临房屋被淹没的危险,英国政府首席科学家戴维·金领衔的60人研究小组证实,英国的城市正受到海平面上涨、河流洪水泛滥的威胁,大规模洪水暴发保守估计会在2080年到来,最坏的情况是2050年就会来临。戴维·金甚至表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其威胁超过恐怖主义。”
保罗介绍,目前英国沿海城市在维多利亚时代建造的排水系统难以抵御突发洪水的威胁,“一些厂矿可以重新选址,但一个岛国,要将沿海城市全部搬迁非常困难。”
致电——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陈满春研究员
海洋信息中心证实“涨海”
昨日下午,晨报记者就此致电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陈满春研究员,他证实了保罗·布朗的部分说法。
“海平面上涨是全球性的问题,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海平面上升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就我国沿海而言,一些大城市如天津、上海和广州等,位于河口淤积平原,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和大型建筑物群增加的地面负载,加速了地面沉降,造成了海平面相对上升,这与海平面自然上升结合,就形成了剪刀差。我们需要思考如何采取措施应对,但是他(保罗·布朗)所说的淹没中国城市的问题,前提是在现有防护条件下,那是理论概念上的。”
陈满春向晨报记者进一步提供了目前他所在课题组获得的一些数字———到2050年前后,长三角地区海平面将上升20到60厘米(相对2000年),环渤海地区将上升30到60厘米(相对2000年)。“目前我们正在国家海洋局指导下进行天津市的海平面上升影响评估工作,下半年结束后我们的评估将在全国展开。”
尝试月报海平面上涨情况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透露,国务院已经要求国家海洋局密切关注海平面上涨情况及其危害。目前,该中心正进一步完善海洋监测网,并正在尝试就海平面上涨情况发布月报。在上海市,近两年已经增设数个监测点,其他省市也在逐步进行加强。陈满春研究员说:“各沿海城市、尤其是重点海域的海平面上升了多少,下降了多少,这些数据都要明确。以天津为例,我们对地势走势、地面高层模型等方面都在进行努力,哪些地方会受到何等程度影响,我们必须给出评价报告。”
陈满春介绍,防御海水上涨无非有两个应对措施,“一个是挡,一个就是撤”。天津市已经将150多公里海挡重新加固和修缮,天津市海挡工程滨海新区汉沽段重建工程也于2006年年底完工。广东省也对海挡进行了类似的加固。上海市则对一些地区的开发项目进行了限制,“政府应该把‘海平面上升影响危险度区划指标’作为沿海新兴开发区规划的重要内容加以考虑,可能受到海水影响的地方不应再上新建设项目。只要中国沿海城市采取一定的措施,应该不存在淹没城市的问题。”
不过陈满春表示,目前长期“防涨”任务还相当艰巨,“我国海岸线漫长,要建立荷兰那样的海堤是很难的,相关投入将非常大。海水上涨的过程是缓慢的,但灾难的来临却是朝夕之间,美国新奥尔良的洪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巨大的,如何有效兴建防潮工程,我们将进行进一步研究并提出建议,这迫在眉睫。”
致电——中国测绘科学院研究员胡建国
国内部分地区仅靠海堤防护
胡建国认为,我国沿海部分地区海拔只有1到3米,一些地区甚至已经在海平面以下,只能靠海堤防护。“目前上海平均海拔仅为约1.8到3.5米,最低处只有0.91米。长江三角洲和苏北滨海平原,有11000平方公里海拔不超过2米。”
上海回应:“海平面确有上升,近期主要防范风暴潮”
上海防汛指挥部新闻发言人章振宇昨日下午告诉晨报记者,“近期海平面的确有所上升,根据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字,上升幅度很小,但还是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章振宇介绍,近年来内河流域虽然洪水上涨频繁,但对上海市无法构成太大影响,“长江入海口比较开阔,近期我们主要还是防范台风风暴潮引起海水倒灌的情况。”
目前,上海海洋环境预报台已经研制了台风数值预报模式与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接口的衔接技术,初步实现了直接从台风风压场数值预报到风暴潮数值预报的准业务化试运行;该预报台还成功研制风暴潮预报专家系统,这是我国在该领域研究应用的一项创新,研究成果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在减灾防灾工作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记者手记:当理性面对“海涨”
来自联合国的数据显示,最近100年,全球平均升温0.3至0.6℃,气候变暖产生的“温室效应”,加速冰川融化,使海水发生热膨胀,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城市。
全球变暖在巨大工业发展推动力下,已经成为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立解决的难题,但面对不断上涨的海水,理性将是我们战胜灾难,保全家园的唯一途径。海水上涨将是持续半个世纪的缓慢过程,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应对,因此目前不必恐慌,而应从身边事做起,集腋成裘,用长期的努力打造“软防线”。从温室效应的源头方面,全体市民应当形成减少能耗意识———夏季空调调到26℃、停止家用电器待机电耗、夏天把冰箱温控器调到最高以减少启动耗电……这些身边环保小事,都是有效减少燃烧电煤排放的温室气体的举手之劳。而在大海与城市抢夺土地的未来争斗中,全体市民共同支持下的公共防汛系统,将集中我们的集体智慧,将海水阻挡于城市家园的大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