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15
三月十五日江河信息导读:
两会专送:
1、委员陈凌孚:建立长江沿岸重化工环境预警机制
2、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强:减排呼唤环保“升级”
3、全国政协委员姚凯伦:应坚决禁止沙湖养鱼
4、委员陈开枝建议尽快建立环保设施运营监管制度
环境资讯:
5、环保总局解除对华能、国电两集团限批
地方信息:
6、山西拟重点保护饮用水源地
7、建了污水处理厂就能治好海南水污染吗?
8、黑龙江今年将治理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240万亩
重大水事:
9、三峡库区移民“零就业”家庭有望上半年全面消除
10、长江三峡航标GPS定位管理 精度差错2米
人与自然:
11、曹文宣代表:长江珍稀鱼类保护区还保得住吗?
气候变化:
12、气候变暖 全球植物园群花争春
深度报道:
13、风暴2007--飓风起 力击“地方保护”
环境时评:
14、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5、企业群为何超标排污
1、委员陈凌孚:建立长江沿岸重化工环境预警机制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7年03月1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474479.html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凌孚建议,必须建立长江段和沿江重化工区环境风险预警和应急管理系统,以预防、应对、遏制突发性环境事故,确保长江水安全,消除发展隐患。
“现行的管理体制不能适应防范长江及沿江重化工区环境风险的需要。”陈凌孚说。重大污染事故防范及其管理监督需要有相应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目前全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现在的预防措施难以防范特大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陈凌孚指出。据了解,目前沿江重化工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重点是在事故后的求援与抢险上,对如何避免或减少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则考虑不足。
陈凌孚认为,应借鉴国际通行做法,迅速补充完善包含环境风险评价、事故预防、组织保障工作机制、应急预案、应急监测体系和风险防范措施等内容的法律、法规。
同时应尽快建立长江段整体环境监测、预警、应急体系。设立由各省政府牵头,环保、安监、海事、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参加的长江特大事故应急协调机制。制订、完善与省市应急体系相适应,与消防、安全等应急预案相衔接,覆盖陆(水)域、职责明确、上下联动的长江和沿江化工区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鉴于多数中小企业和一些大企业的老装置缺乏出现事故后的防止污染外泄装置,陈凌孚建议将安装防止污染外泄装置作为对沿江化工企业的统一强制要求。同时加大对环保部门监测、防范、抢救、修复等方面的投入。
陈凌孚强调,要重视对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装置的事故防范。加大对沿江各化工企业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厂的检查力度,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万无一失。
2、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强:减排呼唤环保“升级”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7年03月1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474965.html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环保局长刘庆强认为,要寻求减排困境的“突围”,必须让环保部门的能力建设跟上来,树立环保权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国家与地方利益博弈的状况,进而从根本上完成污染减排的具体指标。
刘庆强说,从中央到地方,都应从污染减排的目标出发,大幅度提高环保投入,帮助环保部门加强能力建设,同时还应充分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引导或“强迫”企业加大环保投入,为减排提供可靠保证。
刘庆强表示,国家环保总局把2007年定为“加强地方环保工作年”,切合地方环保工作实际,得到了基层环保部门的赞成和拥护。安徽超过半数的县级环保部门不具备基本的监测能力,“硬件跟不上,软件跟不上”。要实现减排,加强地方环保部门能力建设刻不容缓。
刘庆强提出,为加大各地减排的力度,今年安徽将效仿国家环保总局的“区域限批”政策,对未能完成减排任务的地区进行区域限批。这一提议已经得到了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支持。
3、全国政协委员姚凯伦:应坚决禁止沙湖养鱼
来源 : 长江商报2007-3-15
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show.aspx?id=31034
本报北京电(记者 陈晨)“被污染的水源养鱼应该予以禁止。”昨日,全国政协委员姚凯伦谈及沙湖养鱼一事,认为禁养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影响周边渔民的生活,但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老百姓尤其是湖边居民的。
“沙湖受到污染,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湖边的居民。”姚凯伦委员说,劣五类水质养鱼是不能食用的,严重危害市民健康,“应坚决禁止在污染的沙湖中养鱼。”
姚凯伦委员认为,尽管短时间内湖边渔民能够靠养这种“毒鱼”为生,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湖北是千湖之省,我还记得30多年前,我站在东湖边上,那时的水非常清澈,三四年前汤逊湖的水也几乎没有被污染。但是现在,武汉市内几乎找不到没有被污染的湖泊了。”
姚凯伦委员说,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对湖泊周围的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加强对水污染的控制,减少排放降低污染。环保部门应该严格控制生活垃圾的排放,制定明确的标准,控制湖泊周围垃圾污染。同时,政府对渔民要采取措施妥善安置,合理地解决他们的问题。
4、委员陈开枝建议尽快建立环保设施运营监管制度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7年03月1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475978.html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并引发了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针对污染企业普遍存在的偷排和漏排现象,为防范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全国政协委员陈开枝建议,我国应尽快建立环保设施运营监管制度。
陈开枝说,污染企业为追求成本最小化擅自偷排,而环保部门由于执法人力有限、在线监控设备没有普及到每一个企业,对企业环保设备运营情况的监管力量不足。
为此,必须建立环境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监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要严格执法、加强监督,对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及时通过媒体曝光,对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给予重罚,对有关的企业负责人或地方领导应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环保部门要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对各地位于居民集中区、江河流域沿岸及水源地上游存在污染隐患的企业进行全面核查,对其环保治理设施能否正常使用并达标排放进行现状评估,对不合格的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同时,对重污染、高风险的企业建立许可生产机制,严密监控其周边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从源头上杜绝各类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建立各地环保设施统一运营管理监督制度。由各地持有专业运营管理资格证的环保公司对所有企业的环保设施统一运营,实行有偿监督管理,通过市场化有偿服务的运作方式,保障企业达标排放,避免出现污染事故。
各地应采取对环保设施技改及环保设施统一运营政府专项资金补助的方式,一方面扶持企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污染程度,开展清洁生产、中水回用,并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有较好基础的企业作为试点,逐步推广。
环保部门应建立完善企业考核制度,对企业治理设施运行各项指标进行详细考核,把好技术关、服务关和法律关。
5、环保总局解除对华能、国电两集团限批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2007年03月1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475186.html
人民网北京3月15日讯 记者扎西报道: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今日向媒体公布说,今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通报的82个严重环境违法项目和限批的行政区域和集团整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根据整改情况,环保总局决定继解除对山东莱芜市的区域限批后,从即日起解除对华能集团和国电集团的限批。
潘岳说,2007年1月10日,环保总局决定对华能集团和国电集团实施限批后,两家集团高度重视,积极整改,效果明显。华能集团被限批后,立即召开专项会议落实整改,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对三个违规企业进行内部通报,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出严肃处理,同时对集团所有电厂的环保工作开展全面检查。截至目前,华能集团所属乌拉山电厂2台75兆瓦机组和1台100兆瓦机组已关停,中水回用工程已完成招投标;蒙华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台12兆瓦供热机组已关停,中水回用工程3月开工;海勃湾发电厂一、二期脱硫工程正在实施,中水回用工程已完成招投标,已关停的274兆瓦小机组每年将减排二氧化硫1.3万吨。国电集团被限批后,立即就濮阳热电小机组脱硫问题与濮阳市政府进行沟通,成立整改工作小组,明确脱硫工程资金来源,并对所属在建和试生产火电项目全面进行环保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逐项整改。集团所属的濮阳热电公司已停运1台50兆瓦机组和2台220吨/小时锅炉,正在开展脱硫工程招投标,并承诺在完成脱硫改造前1机2炉不再运行,期间将减排二氧化硫0.24万吨。
潘岳指出,环保总局此次对几个大型电力集团实施限批,一方面是强化环保执行力,加大对电力行业火电项目环评、“三同时”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另一方面是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采取的减量措施。华能集团和国电集团要以此次限批整改为契机,加强内部环境管理,确保所有建设项目严格落实环评、“三同时”要求,依法履行企业环保责任;加快现役机组的脱硫、除尘改造,坚决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小机组,兑现节能减排承诺。
潘岳说,总的看,今年初通报的82个严重环境违法项目整改工作整体进展顺利。23个“三同时”违规项目中,18个已基本完成或正在开展验收监测;59个未批先建违规项目,12个已关停,15个已补办环评手续,其余多数正在按程序办理环评手续。其中,吕梁市对全市焦化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治,依法关停88家污染严重的焦化企业。吕梁焦化厂60万吨/年机焦二期工程配套环保设施已基本建成;河北省和唐山市对辖区内钢铁项目进行拉网式清查,按照环保准入条件和钢铁产业政策,制定分类查处和整治方案,全省已关停30余家小型钢铁企业;六盘水市对区内焦化、钢铁等行业违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大唐国际承诺3月中旬停运唐山发电厂全部小热电机组;华电集团计划3月底关停攀枝花发电公司2台小机组。
潘岳表示,环保总局将善始善终地抓好通报严重环境违法项目及限批地区的整改工作,坚决维护环境执法权威。对完成整改、符合验收条件的项目尽快组织环保验收;对符合环保准入条件的项目依法办理环评审批;对认真落实整改并取得实效的区域与行业尽快解除限批禁令;对个别整改不力的违规项目,将督促其加快整改;对逾期不能完成整改的,将采取更加严厉的惩处措施。
6、山西拟重点保护饮用水源地
来源:山西晚报2007-3-15
http://www.h2o-china.com/news/46663.html
重点保护饮用水源地
为保障百姓的饮水安全,我省将把饮用水源地保护为水源地保护的重点。各地要在2007年6月底前,完成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制定管理办法,编制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2007年年底前,全部取缔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2008年年底前,完成影响饮用水安全的污染源的治理、搬迁、改造、关停任务。2010年,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除矿化度指标外达到国家饮用水源水质标准,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我省将优先解决因水污染造成疾病高发地区的人畜饮水困难,2010年年底前,解决因水污染导致的农村地区人畜饮水问题。
积极改善汾河水质
2007年6月底前,汾河上游4县污水处理厂要实现稳定达标运行。2008年年底前,汾河上游4县垃圾处理厂建成投用。禁止在汾河水库库区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污染水环境的旅游项目;汾河水库库区及周边区域要加大力度退耕还林还草,控制水土流失造成的水库污染;禁止向汾河干流和一级支流排放医药、生物制品、化学制剂、农药、石油炼制、焦化和其他有毒有害的工业废水。禁止在汾河上游干流两侧3公里、汾河中下游干流两侧两公里范围内,新建污染水环境的企业;已建成的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企业,2007年年底前要完成治理改造或搬迁。实现汾河水库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
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
2007年年底前,全省已开工建设的污水处理厂要建成投运。“蓝天碧水工程”范围内,尚未开工建设的污水处理厂,2007年年底前必须开工建设,2008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其他县(市)污水处理厂2007年完成前期工作,最迟于2008年开工建设,2009年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到2010年,太原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5%,其他地级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县(市)级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5%。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统筹考虑污水再生利用,建立中水回用价格机制,鼓励和引导具备使用回用水条件的用户使用回用水。
水保护纳入政绩考核
省政府要求各辖区污染物减排和环境质量责任,“一把手”负总责。省政府建立了相应的考核制度,每年的考核结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并在全省通报。
对没有完成水污染治理工程任务的市县实施“区域限批”,对其主要负责人按领导干部问责制的有关规定实施问责。对工作完成情况好的市,在资金安排、项目核准等方面予以倾斜。记者 王冠兴
7、建了污水处理厂就能治好海南水污染吗?
来源:海南日报2007-3-15
http://www.h2o-china.com/news/46660.html
海南省江河湖海水质污染问题严重,“打开一张大比例的海南岛地图,已难以找到一条清澈见底没有被污染的河流了”,除海口三亚,全岛16个市县没有污水处理厂。
海南目前治理水污染的对策是:五年内,海南将分期分批建设19座污水处理厂。有报道说,这个鼓舞人心的消息让人振奋,相信治理好污水,还海南以纯净,日子不会太久。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这种看法过于乐观,恐怕会麻痹人们思想。
从目前海口、三亚这两座已建有污水处理厂的城市来看,其情况又如何呢?拿海口来说,目前海口海甸溪、鸭尾溪等地方水质受污染严重,海口美舍河不再清澈,几成了“臭水沟”。据报,海口龙昆沟入海口及秀英工业区排污口,其临近海域水质均劣于Ⅰ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Ⅳ类海水水质面积已经达到0.5-1.0平方公里,已经影响万绿园部分海域,长期发展下去将无疑会给海口市西海岸风景区造成毁灭性打击。
另一方面,海口市污水处理厂的建成能力为30万吨/日,实际运行能力为22万吨/日,主城区的污水处理率为67%;三亚市污水处理厂的建成能力为8万吨/日,实际运行能力为5万吨/日,污水处理率仅是23%。
由此可见,已建有污水处理厂的海口三亚,污水治理仍存种种难题,其城市水污染状况已让人忧心。对其他16个未建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长期直接排入江河中的市县,谁能保正建好污水处理厂后问题就能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团代表刘海荣是现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她直言不讳地指出,在防治水污染的问题上,政府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污水处理厂本身几乎是没有盈利能力,只能靠收费和政府补贴。政府一定要站在相当的高度,正确看待水污染防治。
在当前海南水污染严重情况下,全省各市县管理部门是否真正认识到水污染的严重性?是否落实了领导的相关责任制?生活污水处理如何逐步解决,何时解决等等?如果把治好海南水污染仅仅寄托在“五年内将建19个污水处理厂”上,估计到那时人们还会问:治好水污染还要等多久?作者:楚剑
8、黑龙江今年将治理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240万亩
来源:新华网2007年03月15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7-03/15/content_5850620.htm
新华网哈尔滨3月15日电(记者王春雨)记者从黑龙江省水利厅了解到,这个省今年将通过预防监督、监测预报和综合治理等措施治理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240万亩,预计到2010年,全省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00万亩。
近年来,黑龙江省全面启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建设,通过水土治理来恢复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黑龙江省注重引导农民保护黑土治理成果,并通过引入项目法人制、监理制、投标制和合同制,进一步完善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2006年,全省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5万亩,破解了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中的筹资、投工、占地等一大批难题。
据了解,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将建成一个初具规模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同时,全省还将开展以大流域为骨干、小流域为单元、县为实施单位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预计到“十一五”规划末期,黑龙江省将实现全部成林地得到保护,1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做到预防保护区内无人破坏植被,已建水土保持工程完好率达到80%以上,并保护好现有的治理成果。
9、三峡库区移民“零就业”家庭有望上半年全面消除
来源:新华网2007年3月13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8790
新华网重庆3月13日电(记者张桂林 张琴)三峡库区所在的重庆市在直辖十周年之际宣布,三峡库区城镇移民的“零就业”家庭已被全面消除,而农村移民“零转移就业”家庭可望在2007年6月前得以消除。
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在建设世界上最大水电站的同时,中国政府也把搬迁安置好百万移民作为这项工程的头等大事。中国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三峡水电站主体大坝全线建成,三峡工程已搬迁移民120万人。
重庆市全国人大代表调研组的一份调查表明,三峡库区移民搬迁以后,在基础设施、生活环境大幅度改善的同时,由失业导致的部分移民生活水平下降成为了困扰三峡库区的一大难题。
为此,三峡库区所在的重庆市在2006年提出了一项消除移民“零就业”家庭的计划。重庆市移民局局长王显刚解释说:“消除‘零就业’家庭,就是要让每个城镇移民家庭,至少有一人拥有工作岗位,每个农村移民家庭,至少一人在非农产业实现就业。”
移民部门通过对三峡库区移民家庭逐户开展就业状况调查,统计出家中无一人就业或转移就业的城乡移民8000余户,涉及移民人口近3万人。
为使百万三峡移民能够安稳致富,中国政府已累计投入544亿元用于移民搬迁安置。同时还做出承诺,中央和地方财政今后5年将再投入550亿元,用于解决移民安置和库区产业空虚的问题,使三峡移民实现充分就业。中央和地方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三峡库区发展产业,吸纳移民就业。
10、长江三峡航标GPS定位管理 精度差错2米
来源:新华网2007年3月15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8937
新华网宜昌3月15日电(记者江时强)从3月中旬开始,长江三峡河段150余座航标全面推行GPS定位系统辅助设置与维护管理。记者从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海事航道局获悉,此举结束了三峡坝区水域航标长期靠测深仪反复探测定位的传统方式。
随着三峡工程蓄水,三峡库区通航条件大为改善,通过三峡河段的船舶密度不断加大。2006年,通过三峡坝区断面的货运量超过了5200万吨,通过三峡船闸的年货运量达到3939万吨。三峡水域通航的繁忙,对航道管理和航标设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峡通航局海事航道局航道科科长卢俊介绍,这150余座航标皆为岸标和浮标,分布在三峡坝上的庙河水域至葛洲坝下游的中水门水域,航段全长59公里。这些航标类似于公路上的边线,主要是给船舶指明航向,实现GPS定位管理后,将较大提升航标设置准确性,定位精度差错值要求在2米左右范围。
长江三峡河段航标实施GPS定位管理,为进出三峡河段船舶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安全保障,也为长江三峡数字航道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11、曹文宣代表:长江珍稀鱼类保护区还保得住吗?
来源:科技日报 2007-03-14 刘莉
http://www.stdaily.com/gb/stdaily/2007-03/14/content_643913.htm
“已经掐了头,又想去掉尾”
摆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面前的有两个选择———参加,或是不参加。
但对当初倡导设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这位73岁老人来说,他根本没有选择。
“在保护区里修水电站,根本就是违法的。还搞什么环评报告?我肯定不参加。”
已经“缩水”的保护区
为了不让有眼疾的眼睛受光,曹文宣背光趴在桌子上仔细地给记者画起了保护区的图。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针对三峡工程修建后,对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生存的不利影响所采取的补救措施。2000年4月,国务院将长江“合江—雷波江段”划定为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曹文宣和同事们经过几十年调查研究、比选、呼吁后的结果。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没多久就有了变化。
水利部门的金沙江一期开发工程,与保护区的设立产生了矛盾,其中水电站完全位于保护区内,使保护区的功能有可能部分丧失。
总有一方要让步。国家环保总局组织专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并要求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工程或保护区调整的替代方案。
2005年4月,国家环保总局发函调整保护区,同时指出:“调整方案按国务院的审批意见执行。在规划修编与建设中应明确调整后的保护区内不得再进行水利水电开发活动。”
2005年7月,农业部发文,标明了保护区新的范围。原定的保护区缩小了。
再次来临的危险
鱼儿们潜在的危险有一个“温情”的开始。
有人热情地邀请在北京开两会的曹文宣吃饭。在刚刚调整的保护区内,他们想开建新的水电枢纽。请客者希望曹文宣出任环评专家。
“已经掐了头,又想去掉尾”,他真担心:保护区还保得住吗?
有关方面打算修建的水利枢纽坝址,位于保护区缓冲区下方1.5公里处的实验区内。如果这个工程建成,将使65公里的保护区(97.7%是缓冲区)变成水库,将不适合特有鱼类栖息、繁殖。而坝下约20公里的实验区也将与核心区、缓冲区隔断而丧失功能。因此,总共只有365.15公里长的保护区干流段,将会因这个计划中的工程而减少近1/4。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三十二条:“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这样明显的违法行为,曹文宣不明白:还有什么可评价的!
过去,长江上游的白鲟、胭脂鱼等珍稀鱼类和岩原鲤、圆口铜鱼等40余种特有鱼类,常年生活在金沙江虎跳峡以下至宜昌间约2400公里的江段内。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下游的激流、砾石底河段是它们的栖息、繁殖地。
曹文宣告诉记者:经调整后的保护区,容纳珍稀特有鱼类栖息、繁殖的容量已经达到最小程度,不能再加以切割。
难起作用的过鱼通道
“不要指望修建一两座过鱼设施就能减轻水利枢纽对鱼类的不利影响”,对于规划部门提出的修建鱼道等过鱼设施的“解决方案”,曹文宣不以为然。
经过几十年的调查研究和经验积累,他认为修建鱼道并不是鱼类保护有效手段。他解释说,北美和欧洲一些国家在水利枢纽修建过鱼设施,主要是针对鲑科鱼类和洄游性鱼类。鲑科鱼类有强烈的回归性,并有很强的游泳能力,这是欧美修建的鱼道有一部分获得成功的原因。我国的鱼类与国外差异很大,长江上游,根本不存在洄游性鱼类。
据介绍,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修建过一些鱼道,其中较大的一个是60年代末修建的七里垄鱼道,建成后从未有鱼、虾、蟹通过,完全是一个废物,后来被“绿化隐蔽”。1979年建成的洋塘鱼道,当时被评价为最成功的鱼道,名噪一时;但在取得实际数据后,从1984年起便废弃不用了。
“修建过鱼设施是一项花费巨大的工程。如果不尊重科学事实,不但不能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还会造成巨额浪费。”曹文宣建议,环保部门在对大型工程上马进行环评时,要真正让科学论证成为政府官员的决策依据。这次的两会,他专门就该水利工程提交了建议。
鱼儿不会说话。但作为中国鱼类学会的理事长,曹文宣觉得自己有责任代表鱼儿讲点话:“一个物种是经过几万年甚至几百万年的进化才形成的。总得为鱼留几条河啊!”
12、气候变暖 全球植物园群花争春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03月1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475373.html
布鲁克林植物园:游人如织
在日本,樱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可是在美国布鲁克林植物园,220多株樱花树中,有5棵在1月份就抢先怒放,并因此赢得了“四季樱花”的美名。
四季樱花的花期通常最迟可以延续到11月底,但像此次冬季开花的景象不多见,这比植物园计划于4月28日―29日举办的一年一度的樱花节提前了3个多月。
“气候环境”造成了花朵提前盛放的异常现象,植物园园艺设施副主管帕特里克·卡利纳(Patrick Cullina)说。
除了樱花,植物园内两棵繁花似锦的日本杏树也给人们带来了早春的气息。迎春、金缕梅、番红花,以及两个不同品种的雪花莲也都竞相争妍。提早绽放的花朵,再加上温暖的天气,吸引了更多的游人前来观看。
上海植物园:樱花提前绽放
上海植物园的樱花和栀子比正常花期提前15到20天绽放。据报告,这种情形已经是第二次出现。
“这种花在二月开放是很少见的。”植物园官方发言人赵映英(音译)说,而梅花因为不能适应温暖的气候,花期相应地缩短了。
植物园负责人李雪梅(音译)表示,温和的冬天可能对春季开花的植物不利。“植物的生物钟被打乱了。植物的这种提前开花效应可能并不圆满,一旦冷空气到来,花朵就会凋谢。”这种温暖气候也可能给上海南汇区每年3月底或4月初举行的桃花节带来麻烦。
纽约植物园:“全球变暖”试验园
持续好几周的异常温暖天气,让1月份的纽约植物园一改往日冬季的萧条,雪花莲、金缕梅、木绣球、茶花、金银花以及日本杏花等次第开放,呈现出一片缤纷色彩。
面积250英亩的植物园内,随处都能看到春的足迹。位于Enid A. Haupt展览温室东南侧的试验园更是生机盎然。这个被称为“全球变暖花园”的试验区是4年前开辟的,种植的多是当地地理带不常见的植物,目的在于检验那些看似娇弱无法存活的植物到底有多大耐性,同时增加园内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存活下来的植物将被转移到植物园其他地带,然后再引进新的品种。
园艺师们重点培育的茶花、日本杏树、紫薇,甚至一株喜马拉雅蒲葵,都在温暖的气候里发芽开花长出了新叶了。被认为无法适应纽约市寒冷气候的黎巴嫩雪松和喜马拉雅雪杉,自2004年室外种植后就存活了,另有5棵同样不被看好的美洲杉,也葱葱郁郁地生长了五年。
芝加哥植物园:植物花期再次提前
异乎寻常的高温,也让芝加哥植物园感受到了春的气息,番红花和雪花莲都提前4个月开放。自1997年起,植物园工作人员每隔两周就将植物的开花情况记录下来。资料显示,1999年雪花莲最早提前到3月1日开花,2000年和2006年花期更早,但都比不上今年。
“这很不寻常。”负责记录的园艺师鲍耶斯·坦斯克斯利(Boyce Tanskersley)说,“试想一下,当我们假期归来检查花园,期望发现一些花蕾,相反却看到它们实际上开花了时的惊讶之情。那非常、非常激动人心。”
我们该怎么做?
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关注适应性政策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不挂这些影响的起因是什么,罗杰·皮尔克(Roger Pielke)及其同事最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说。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推动了减排政策的实施,认为只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导致气候发生变化,才需要这些适应性政策的。
但是也有一些非气候因素――比如沿海地区人口快速增长――是造成人类易受气候异常事件影响更重要的原因。比如,地下水的抽取导致菲律宾陆地下沉,由此带来的洪灾风险,比气候变化引起海平面升高所面临的洪灾风险更大。
造成气候变化政策忽略这些因素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缺少一个姿态鲜明的国际组织来宣扬适应性战略的多种益处。
论文作者表示,除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给予适应性战略与其它政策同等的关注和投资,不论减排多少温室气体,气候事件给那些脆弱群体造成的影响还将继续增多。(陈丹)
13、风暴2007--飓风起 力击“地方保护”
来源:中国网2007年03月13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3-13/154512506819.shtml
2007年元月,国家环保总局基本在和2005、2006相同的时间,对全国82个环境违法项目启动了“区域限批”的行政惩罚手段。此次“区域限批”被舆论和广大公众认为是又一次“环保风暴”,限批涉及的项目金额达到1123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中央领导批示指出,我们应尽心尽责,加大执法力度,要完成总量控制的目标。
环保总局再掀“风暴” “四大电力”首当其冲
2007年1月10,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媒体通报了全国82个环境违法项目,并宣布启动“区域限批”的行政惩罚手段,来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趋势。国家环保总局将对4个电力集团、4个行政区域所有建设项目实行停批、限批。这是环保部门成立近30年来首次启用这一行政惩罚手段。
环保总局指出,环境违法的背后,是一些地方和行业受到了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驱动。国家督察组在湖北的抽查结果直接印证了这一判断:一些地方政府不仅不支持环保执法,还出台了很多干扰和限制环保执法的“土政策”,成为环保执法的一大绊脚石。
这82个项目是在环保总局刚刚结束的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核查和新开工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专项清查工作中发现的。其中23个严重违反“三同时”环保验收制度,59个严重违反环评制度。这些项目涉及全国22个省市的钢铁、冶金、电力、化工等12个行业,最严重的是北京周边的河北省唐山市和山西省吕梁市。
潘岳说,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然而,一些地方和行业仍然无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驱动下,不顾当地的环境资源限制和国家的产业政策,以违法手段盲目发展钢铁、冶金、电力、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为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带来更大成本与极大困难。宏观调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先行手段,环评制度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为了维护中央宏观调控的权威,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盲目扩张,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第13条和第21条,环保总局首次动用“区域限批”政策来惩罚严重违规的行政区域、行业和大型企业,即停止审批其境内或所属的除循环经济类项目外的所有项目,直到它们的违规项目彻底整改为止。
此次“区域限批”的行政区域包括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吕梁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山东省莱芜市;企业集团包括大唐国际、华能、华电、国电等四大电力集团。这些地区大多本身已无环境容量却仍然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如唐山市,在没有环境容量的情况下,全市依然建设了70家钢铁企业,且80%没有经过环评,近几年钢产量已达到全国十分之一,但钢铁企业的平均产量仅在65万吨以下,规模小且布局分散,造成大气和水的严重污染。
以往环保行动中被叫停的项目往往补办手续先过关,然后用各种手法拖延或拒绝兑现环保承诺,使一次次声势浩大的环评执法效果有限。采用‘区域限批’,就是针锋相对的措施。具体内容是:在大唐国际所属的唐山发电厂落实关停5×50MW小机组整改要求前,环保总局停批大唐国际所有建设项目,环保总局和河北省环保局停批唐山市所有建设项目;在山西吕梁焦化厂一期工程完成各项环保措施整改要求前,环保总局和山西省环保局停批吕梁市所有建设项目;在贵州省六盘水发耳电厂、野马寨电厂落实停止建设、停止生产、办理环保手续等整改要求前,环保总局和贵州省环保局停批六盘水市的所有建设项目;在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冷轧薄板一期工程落实停止建设、办理环评审批手续整改要求前,环保总局和山东省环保局停批莱芜市所有建设项目;在华电集团所属四川攀枝花发电公司落实关停3×50MW小机组整改要求前,环保总局停批华电集团所有建设项目;在华能集团所属乌拉山电厂落实关停2×75MW机组和一台100MW机组脱硫整改要求前,环保总局停批华能集团所有建设项目;在国电集团所属濮阳热电公司落实2×50MW小机组脱硫整改要求前,环保总局停批国电集团的所有建设项目。
这82个违法违规项目集中反映出三个问题:一是钢铁、冶金行业不符合产业政策、未批先建和越权审批现象严重,违规项目高达30个,占违规项目总数的37%。二是火电项目“三同时”违规现象严重。环保审批虽严,但跟踪监管能力不到位,导致许多项目正式投产后都未兑现当初的环保承诺,在当地政府庇护下使环保“三同时”制度流于形式。三是部分违法项目毫不理睬环保总局责令停止建设和限期改正的要求,继续建设和运行。
对23个“三同时”违规项目,环保总局将责令其限期办理验收手续、限期改正或停止试生产。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改建铁路新乡至日照线菏泽至日照段增建第二线工程等5个久拖不验违规项目,责令限期办理环保验收手续,逾期不办,将责令停止试生产并罚款;对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有限责任公司4×330MW发电机组等18个“三同时”违规项目,下达限期改正通知书,逾期不按要求完成整改,将责令停止试生产并处以罚款,对其中的铁路、港口项目逾期未完成整改要求的处以罚款。
对于59个未批先建违规项目,环保总局将责令其停止建设或生产。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山西振兴集团2×200MW火电机组等51个未批先建违规项目,责令停止建设,已建成投产的,责令停止生产,由具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下达限期补办环评审批手续,逾期不补办,将处以罚款;对河北唐山滦南华瑞钢铁有限公司钢铁项目等8个未批先建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条件的违规项目,责令停止建设,已建成投产的,责令停止生产。
国家环保总局将跟踪督办这次执法行动全部查处结果,在三个月内分阶段向社会公布整改情况,并同时依据《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通报并建议监察部门对相关人员追究行政责任。
风暴再起 势在必然
刚刚过去的2006年,环境形势令人揪心,全年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事故161起,平均每两天一起;环境投诉已达60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30%。仅此一年,环保总局在环评这道关口就停批缓批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163个,投资额达7700多亿,其中50%以上是钢铁、火电、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每年节能4%,减排2%”。结果是,2006年主要污染物排放不降反升,平均每两天发生一起突发性环境事故,群众环境投诉增加了三成,中央领导对环境问题的批示比上一年增加了52%。
对于老百姓来讲,2006年的环境质量也难以令人满意。与前年相比,去年环境质量状况没有明显改善。近50%的城市出现了中度以上的污染,其中18%的城市出现过重度污染。此外,环境污染事故呈高发态势,平均每两天就发生一起突发性环境事故。群众环境投诉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
在地方或个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仍有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对加强环保“阳奉阴违”,虽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但并没有切实履行污染削减承诺,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法律与不顾;一些企业在地方政府或大集团的怀抱中不仅自身环境意识不强,更是对环保法律法规缺乏起码的敬畏,企业违规顶风上马,导致环评项目一拖再拖,影响非常恶劣,更有甚者上马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没有“准生证”的情况下都能“脱胎而出”。 使国务院2006年年初提出的能耗降低4%、污染物排放降低2%的目标未能实现。
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重污染企业,限而不治,不仅影响周围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甚至是健康安全,而且使政府的环保指令成为一张废纸,严重损害一级政府的法治权威。
生态环境的破坏或者环境污染的影响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到底有多大,相关部门做过研究,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分析结果是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而世界银行提出的比例达到13%。
为应对环境挑战,国家明确提出了今后5年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到2010年,在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使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其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力争比“十五”末期减少10%,并作为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同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由18.2%提高到20%。就目前情况言,要实现这个目标还任重道远。
“沉疴必用重药”,对这种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扩张的高峰,温和手段已不起作用。当污染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以及为治污花费的巨资投入,当建设绿色经济成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特征时,启动“区域限批”成为国家环保总局以法制邪的必然举措。
风暴过后总有净土
2005年环评执法之后,环评从“橡皮图章”变成了项目审批的重要环节,实际上已经成了宏观调控的手段。2006年仅环评一道关口,就卡住了7700亿元投资项目,其中一半以上是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第一次环评执法后,凡是发改委核准备案的特大企业的重点项目没有不履行环评程序的。此前,许多人确实不知道还有环评一说;“圆明园听证会”以后,《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出台了,2006年这个办法卡住了1600亿元公众不同意的项目;第二次环评执法后,环评由“项目”层面深入到规划层面,规划环评的法律在国务院法制办的审核之中。
环保专家认为,对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也许威慑力不大,但是这终究是个开始,是个进步,有所为强于不为。
环保总局掀起的席卷全国的“环保风暴”,与以往的监管和执行手法截然不同,大规模曝光违规企业也实属罕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表示,2005年、2006年两次环保风暴,显示了环保总局加强、改变执法和监管的决心。而且,这种转变也得到了社会舆论的支持,群众的环境意识显著提高。
虽然破除体制壁垒依旧困难重重,但风暴过后总有净土,一些政府或企业都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江苏提出 “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青山”发展经济宗旨,并且探索让“排污者交费、治污者赚钱”,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市场治污运作机制。江苏在吸引外资时,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否决了数十亿的污染项目。江苏省委组织部和省环保厅还联合发文,对市县党政领导干部的环保实绩进行“COD(原指化学耗氧量,泛指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和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安徽省铜陵市安纳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家环保局挂牌当晚即将3万吨/年钛白粉改扩建项目停产。
环境正向好的方向发展
在国家环保政策的支持下,环境正向好的方向发展。中国部分城市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10年来,中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减缓,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工业产品的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与1996年相比,2005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增加了3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劣于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比例下降了39个百分点。
“九五”(1996—2000年)期间,国家关闭8.4万家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企业。
2005年,中国关停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钢铁、水泥、铁合金、炼焦、造纸、纺织印染等企业2600多家。
2001——2004年,连续三次发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淘汰3万多家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并对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钢铁、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炼焦、皂素、铬盐8个重污染行业进行集中整顿,停建、缓建项目1900多个。
在注重处罚的同时,国家把表扬先进典型同步进行,1996年到2006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共命名63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5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共涉及13个省、2个区、3个直辖市。
国家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有关省市选择82家单位开展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在北京、上海等24个城市开展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海南、吉林、黑龙江等9省积极开展生态省建设,全国150个县市开展了生态县(市)创建工作。
环保媒体需要鼓与呼
环境是全民族的长久利益,并非环保部门私事,在信息时代,媒体更应肩担道义,充分发挥的功能和优势,宣传政策、传递信息、动员群众,以保障环保目标的实现。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记协名誉主席潘岳在中国环境记者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上呼吁,新闻媒体要为提高我国环保工作水平,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鼓与呼。
环保部门要充分依靠新闻媒体来开展各项工作,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弥补环境执法手段的不足。加强环境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对于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明确提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中国的环境问题是综合问题,需要综合的机制与手段予以解决。
潘岳呼吁新闻媒体能进一步加大对国务院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的宣传力度,为推进环保的历史性转变鼓与呼。同时,也希望新闻媒体要勇于揭露那些不顾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不关心人民生产生活环境,甚至严重损害群众环境权益、导致地方环境质量状况严重恶化的违法行为。环保工作既需要新闻界的支持,也欢迎媒体监督。环境信息和环保工作都是透明的,不回避矛盾,也不粉饰太平,更不要惧怕困难。
[上一页] [1] [2] [3]
14、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来源:经济日报2007-3-15
http://www.h2o-china.com/news/46665.html
—代表委员畅谈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让祖国保持蓝天碧水和青山沃土,成为这个春天代表委员们的热切期盼。
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首先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节能降耗、污染减排作为工作重点。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环保总局原副局长汪纪戎认为,“考察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绝不能只看GDP,一定要看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是否做到了协调发展。”
这一观点已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共识。全国人大代表、安徽马鞍山市委书记丁海中表示,“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要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他介绍说,近5年来,马鞍山市累计投入资金16.48亿元,用于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等,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2天。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威海市市长宋远方说,“生态环境是我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宝贵财富,威海要继续努力,扎扎实实地抓好环境保护,加快对传统行业的结构调整,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使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对环境污染状况十分关注的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兴雄代表说,“我注意到在今年的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中,用于节能降耗和环保的投入都有所加大。政策和资金上的保障,对实现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目标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代表委员们表示,今年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出的,这表明保护环境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也表示,节能减排“三个不变、一个加大”(决心不变、目标不变、责任不变,工作力度继续强化),都表明环境保护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去年北京已开始试行绿色GDP核算,虽然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但这样的GDP是对环境友好的GDP,是受群众欢迎的GDP!
倡导预防为主的污染控制模式
实践证明,先污染后治理,或者边污染边治理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会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也会给环境治理造成巨大的负担。代表委员们谈道,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生产方式和浪费型生活方式,倡导预防为主的污染控制模式,从源头控制污染。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魏复盛给记者举了个例子。2005年我国燃煤消耗22.5亿吨,如果少烧1亿吨煤,将会减排160万吨二氧化硫;我国城市人口人均每天用水150升,如果每人每天节水20升至30升,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每天就可节水2万至3万吨,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轻了污水处理的压力。魏复盛代表说,“污染减排要从源头抓起,要大力实施清洁生产,推动循环经济,从源头控制住污染,减轻对环境的压力;新建项目的立项和布局都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新建的企业必须提高其环境标准和准入门槛,如果能耗和污染物的排放达不到标准就不让它上!如果当地的环境容量已经饱和,就必须先治污,才能上新项目!”
杨先明委员认为,循环经济模式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他说,“国家现在推行的循环经济模式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循环经济作为生产和消费的基础,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可能流于空谈。推行循环经济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相辅相成,互相支撑,有助于实现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的统一。”
全国人大代表、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总经理李长顺说,“去年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这两项约束性指标没有完成,我作为来自工业企业的代表深感压力巨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应对措施,也让我获得了工作动力。建议国家加大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监督检查力度,尽快建立区域循环经济实施办法,制定相应的优惠措施和税收补偿政策。”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英惠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展岳说,“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企业责任重大,绝不能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去破坏生态环境,要尽力实现效益和环保的共赢;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应该多多回报社会,多捐赠资金用于环保事业。”
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代表委员们提出,要建立起一整套包括责任追究在内的、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制度,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驾护航。
汪纪戎委员提出,应该进一步构建科学完备的环保法律体系。应抓紧制定和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并加大对污染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对环境保护和监测的能力和水平,严厉查处造成环境破坏的违法行为,将保护环境的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魏复盛代表强调,“要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对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企业和有关负责人要严厉查处;要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将环境质量变化和环保工作作为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要加快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还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综合发挥行政、市场、经济和法律的作用。”
杨先明委员进一步提出,应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逐步完善“中央监察地方、地方监管单位、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的监管体制;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创造条件;企业必须公开环境信息,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通过开听证会、讨论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让企业接受社会的监督。
代表委员们还就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增强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提倡节约型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等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一项项建议,一个个希望,让我们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充满期待。代表委员们坚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步伐,谱写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乐章! 记者 赵晓强 苏大鹏
15、企业群为何超标排污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7-3-15
http://www.h2o-china.com/news/46686.html
在江苏省500家重点污染源中,有近1/3企业存在超标排放现象。一些平时环境行为较好的大型、特大型企业,这次也进入了超标排污的黑名单。甚至以环境管理严格著称的一些外资柠檬酸、制药、织染等企业,这次也出现了超标排污行为
企业群为何超标排污
企业对达标排放有厌战心理 需创新现场执法管理机制
一份《江苏省重点污染源排放水污染物监督监测报告》显示:对南通醋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实地监测后发现,这家公司1#和2#
排污口排放废水中的氨氮浓度,分别超过了相关标准的5.9倍和3.6倍,而1#排污口排放废水中的COD浓度,也超过了相关标准的1.6倍。这不仅仅是个别重点污染源在超标排污。
据最新一个季度的《江苏省重点污染源排放水污染物总量监督监测报告》显示,在全省500家重点污染源中,有近1/3企业存在超标排放现象。针对“企业群”超标排污,江苏省环保厅立即下达“严管令”:对症下药化解超标排污现象。
据悉,为把日常监督重点放在“排污大户”上,江苏省把排污总量较大的500家排污企业列为全省重点监管的“重中之重”污染源,并对这些污染源全面加强了日常的监督监测检查。但在最新一个季度的《江苏省重点污染源排放水污染物总量监督监测报告》显示,全省500家重点污染源中,竟有121家出现了超标排污行为。这份超标排污企业名单显示,全省13个省辖市都出现了“企业群”超标排污现象。这些企业超标排污主要为COD、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而且氨氮、总磷超标现象比较突出。
分析这份超标排污企业名单不难发现,一些平时环境行为较好的大型、特大型企业,这次也进入了超标排污的“黑名单”。甚至以环境管理严格著称的一些外资柠檬酸、制药、织染等企业,这次也出现了超标排污行为。
更令人关注的是,在121家超标排污企业中,竟有25家各类城镇、综合污水处理厂出现了超标排污。其中,常州市的11家重点污染源超标排污名单中,有9家为各类综合的污水处理厂。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出现超标排污的也达到了9家。以麦草制浆为特征的造纸业,一直是江苏省严管的对象。但这次监督发现,在徐州市14家超标排污企业中,竟有11家企业是造纸企业。常熟市第二造纸有限公司经实地监测发现,排污口每升造纸废水的COD浓度,竟达到了1680毫克,已大大超过了现行排污标准。
业内人士指出,江苏省出现的“企业群”超标排污现象,应引起特别关注。当前,全省上下正通过各种有力措施,来削减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但是,出现的“企业群”超标排污,很可能会抵消我们所取得的减排成果。
记者经过深入了解得知,“企业群”超标排污现象的出现,是当前排污企业对达标排放产生出一种“厌战”心理的综合反映。据悉,在这批超标排污企业中,绝大部分环保设施运转正常,各项现场管理也基本到位。但是,由于几年来“老一套”的操作运行,不仅使操作工不同程度产生了“疲塌症”,而且环保设施也不同程度患上了“老年症”,导致去污效果较差。
针对这种状况,业内人士指出,创新现场执法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要抓紧研究和推行新的“严管重罚”措施,尽快提高超标排污处罚额度和大幅度提高COD等主要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用更加严厉的经济杠杆,猛敲企业的“疲塌症”,促使企业把达标排放分量看得更重。
同时,江苏省环保厅已向全省13省辖市发文,要求各地环保局对这些超标排污企业进一步核实其排污情况,依法加强环境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对治理设施不能满足COD、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的污染源,立即着手开展新一轮的限期治理;通过采取一系列“强心剂”措施,确保全省重点污染源的稳定达标排放。 记者 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