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8
三月八日江河信息导读:
两会专送:
1、新华网:代表委员议政录:快快保护甘南“黄河之肾”
2、陈守义委员:建立环境诉讼和司法审查制度
3、委员牛文元提案:加快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
环境资讯:
4、高科技环保企业将受中央财政重点支持
5、水利部长汪恕诚:政府应制定预案应对极端气候
6、中石油:将再投入137亿元防范安全环保事故
地方信息:
7、江苏:“环境有价”撬动污染减排
8、吉林“松花江防污项目”被列入亚行贷款规划
重大水事:
9、如何实现和谐发展?怒江流域是否开发无定论
10、三峡水库2月份共为长江中下游补水16亿立方米
11、彭启友:三峡工程本身不会加剧长江流域"污染"
12、蔡其华代表呼吁关注三峡泥沙问题
13、黄河兰州段遭遇水危机 水位下降现浅滩和河汊
人物访谈:
14、“洞庭湖治理是我们的牵挂”—— 专访水利部长汪恕诚
人与自然:
15、没有白鳍豚的世界
环境时评:
16、引入市场机制是破解环保难题的关键
17、遏制环境污染还农村一方净土
1、新华网:代表委员议政录:快快保护甘南“黄河之肾”
来源:新华网2007年3月7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8465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宋常青、朱建军)90%的草地退化、大面积的湿地干涸、大面积沙丘带出现……全国人大代表陈建华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生态环境的退化忧心忡忡。他建议:尽快恢复当地生态,保护黄河水源涵养地。
甘南的玛曲县是“黄河九曲”的首曲所在地。黄河在这里流经433公里,径流入量38.9亿立方米,径流出量147亿立方米,在甘南玛曲段径流量增加108.1亿立方米,补给约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的58.7%,是青藏高原“中华水塔”的重要涵养地,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据统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受到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玛曲可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了15%左右。
“但这里近年来正发生着生态与经济的逆行演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陈建华说,昔日被誉为“中华水塔”和“黄河蓄水池”的玛曲湿地也正在干涸,对黄河的补水量大幅度下降,直接威胁到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和甘南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甘南大面积的草地、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是黄河、长江上游的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目前,甘南全州90%的草地退化,仅玛曲县黄河沿岸沙化草地面积就达80多万亩,湿地面积锐减,“黄河之肾”衰竭,天然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趋势加剧。仅玛曲县境内分布的沼泽草地干涸面积就达153万亩之多,有不少地方出现了难以恢复的“黑土滩”。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的湿地犹如‘黄河之肾’,对黄河水有不可替代的生态调节功能,对整个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陈建华说:“这一区域生态恶化,湿地锐减,是自然、气候、人为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需要尽快开展综合治理。”
2、陈守义委员:建立环境诉讼和司法审查制度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03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451428.html
全国政协委员陈守义说,国家环保总局不止一次掀起“环保风暴”,但遗憾的是,“环保风暴”常在一片叫好声中开场,最后又在无奈中收场。
陈守义委员认为,从表面上看,是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博弈,其实是政绩与民生的博弈,是环境违法成本低廉、法律法规偏软的体现。
陈守义委员说,在对待环保问题上,中央的态度是再明确和坚定不过了。可是一些企业和部门敢于有令不听、有禁不停。置长远利益于不顾,顶风行事,违法运行。为此,当前要加快体制改革与法律修订,建立环境诉讼和司法审查制度,让法律法规条文更符合现实情况,使违法者难逃其咎;建立包括信息公开和法律问责在内的公众参与机制,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公益事业,不应是政府环保部门孤军奋战,而应成为社会各界共同的呼声,人大的司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都应成为环保监督的利器。 (记者黄会清)
3、委员牛文元提案:加快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2007年03月08日 记者 扎西
http://env.people.com.cn/GB/5451450.html
国家环保总局和统计局从2004年3月开始联合开展了中国综合环境与经济(绿色GDP)核算的工作,并于2006年9月向全世界新闻媒体发布了第一份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日前2005年的核算工作也已完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牛文元在向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提交的提案中呼吁:加快研究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
牛文元在《关于加快研究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的提案》中指出,10多年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时至今日,在全国各地经济总量连年超目标增长、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问题仍然严重。不仅主要污染物排放没有明显减少,“十五”要求2005年末全国耕地不少于19.2亿亩的目标也没有完成。
牛文元指出,这些严峻现实的背后,隐藏的是我们国家管理体制上长期形成的弊病。一方面,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明确设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另一方面,又面对困境找不到有效的监管手段。这种政治意愿与管理手段之间的不匹配是经济增长方式难以真正转变的根本原因。
政府调控资源环境市场要通过提高环境保护公共财政支出、利用市场调节资源环境价格、制定产业经济政策、实施有效的环境税收政策、制定区域生态补偿政策、提高排污收费、规范土地流转制度、建立排污交易制度等综合管理手段来实现。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作用并不仅仅在于最后核算得出的“绿色GDP”的数值本身,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更主要体现在核算过程为我们所展示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全景图示。
在《关于加快研究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的提案中牛文元提出了五项建议:
第一,建立正常规范的核算数据交换机制。建议由国家统计局作为牵头单位,积极争取水利部、卫生部、农业部、林业局、海洋局、气象局等部门的支持,为后续研究和核算工作提供数据保证;
第二,完善现行的资源环境统计制度,根据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需求增加资源环境统计指标;
第三,建立相关的标准法规,如绿色GDP核算方法和标准的统一规范、核算过程的监督管理制度、核算结果发布制度和奖惩制度等;
第四,实施绿色GDP核算的工作制度和核算研究报告审查制度,以适当的方式定期发布环境污染扣减指数以及环境损失占GDP的比例等核算数据;
第五,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逐步纳入到国家环境法和统计法中。
牛文元特别强调,由于各地方存在盲目攀比GDP以及单位GDP能耗等一些经济环保指标,使指标的真实性受到质疑,为了避免这种地方自己既当运动员,又当教练员,还当裁判员的尴尬局面的出现,建议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在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的主导下,由研究机构第三方进行核算研究工作,将核算对象先确定在省级区域范围内,等待技术方法成熟和数据逐级上报制度形成后,再制定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推广计划,扩大环境经济核算试点的范围和级别。
4、高科技环保企业将受中央财政重点支持
来源:新华社2007年03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450890.html
从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传递的信息看,2007年,高科技和环保类企业将受到中央财政的重点支持。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今年要充分利用税收扶持政策,整合资金,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中央财政将支持关键核心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国产化,并拓展政府采购政策对自主创新的扶持功能。今年,废旧物资回收、可再生能源、替代能源和新能源等产业有望获得国家财税政策扶持,财税政策体系将向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产业倾斜。
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将进一步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将在电力行业和太湖流域开展。财政部还将研究建立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财政厅厅长李友志说,对高科技企业和环保企业的支持力度是和国家大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的。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和环境保护的力度,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方式的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李友志说,一方面是从税收政策上对高科技和环保企业给予支持,比如降低税收或免税。另一方面,在资金上也会有一定的扶持,比如帮助他们加大研发投入。
“从财政上,对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企业是抑制的。”李友志说。根据报告,在出口退税和关税方面,将研究实施鼓励资源性和有利于技术创新商品的进口,以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商品出口的税收政策。(记者 赵晓辉、刘羊旸)
5、水利部长汪恕诚:政府应制定预案应对极端气候
来源:红网 2007年3月8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8468
红网北京3月8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刘勇 戴丹 胡力丰)“如果湖南遇到四川去年那样的特大干旱,有没有办法应对?”昨日上午,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参加了湖南代表团第四次全团会议。会上,汪恕诚提醒大家说,针对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现状,各级政府必须着手研究制定预案,时刻准备应对极端气候。
“最近这些年,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整个地球的温度上升,气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汪恕诚说,这反映到水资源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极端气候在全世界各地不断发生。比如,去年的八号台风达到了17级;第二个特点是,常规气候有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各级政府、各级领导一定要把准备工作设定在最坏的气候条件下。”汪恕诚说,比如湖南现在的降雨量还可以,水资源也比较丰富,但要立足于考虑四川、重庆连续两年出现那样的特大干旱,有没有办法去应对。这些准备工作都必须从现状抓起,要制定好预案,确保极端气候发生的时候,能够做到万无一失。
在参加完湖南代表团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后回答记者提问时,汪恕诚说,去年重庆等地遭遇的大旱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与三峡工程一点关系都没有。
去年夏季,四川、重庆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有人怀疑,这种严重的高温伏旱天气与三峡大坝蓄水有关。中国气象局之前曾表示,这种极端的干旱高温事件,不是中国重庆、四川特有的地区现象,而是一个全球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温室气体增加所导致的全球变暖,而工业化较早的发达国家对温室气体的增加负有更多责任。
6、中石油:将再投入137亿元防范安全环保事故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7年03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451268.html
200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将再次投入137亿元左右,努力实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
中石油近日公开发布了2006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其中透露,公司2006年投入治理资金175亿元,治理重特大安全环保隐患2781项,实施水环境污染三级防控项目123项,关停存在隐患的化工装置41套。这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透露,与2005年相比,2006年中国石油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分别下降33%、6.8%和82.5%。
报告披露,去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均好于国家对重点企业的监管要求,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石油类和COD排放总量分别下降4.65%和5.4%。
据悉,这是中国石油集团第一次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也是首次独立发布的非财务年报,今后每年将定期发布。
7、江苏:“环境有价”撬动污染减排
来源:新华社 2007年03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450123.html
记者从江苏省环保厅了解到,江苏2006年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污染减排任务,其环境价格改革是重要的促进手段。
据了解,江苏省去年全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2.9万吨,削减率为3%,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4.9万吨,削减率3.6%。经国家环保总局严格审查,江苏是全国4个完成减排任务的省份之一。
江苏省环保厅厅长史振华说,在GDP增长14.9%的情况下,江苏完成减排任务实属不易。除了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污水处理和重点工程治理外,江苏逐步完善环境价格体系,运用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引导企业珍惜环境,自觉守法,加强治污。
江苏省的环境价格改革主要立足三个方面:一是在太湖流域和电力行业分别实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污指标初始分配有偿试点,并进一步推广排污权交易,培育排污权交易市场。二是完善排污收费政策,开展提高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试点工作,逐步使排污费征收水平超过污染治理成本,解决部分企业宁愿交费、不愿治污问题。三是按照“排污者付费,治污者受益”的原则,研究制订环保设施运营规范和费用标准,推进环保设施运营社会化和污水、垃圾、废弃物处理的产业化。 (记者郭奔胜)
8、吉林“松花江防污项目”被列入亚行贷款规划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2007-3-8
http://www.h2o-china.com/news/46467.html
近日,我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亚洲开发银行贷款2007-2009年规划。贷款金额为1亿美元,项目的实施不但可以缓解我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资金的紧张状况,同时也可以贷款项目为载体,引进国际经验、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国内配套资金的使用效率。松花江流经我省30个市、县,流域面积13.4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71.8%,流域内人口189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1.2%,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9.4%。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全面推进,松花江流域的水体污染日趋严重。仅吉林段每年排入松花江的污水就达到5.2亿吨,排入的COD达30.6万吨。大多数水源地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水质的污染已严重影响了吉林省及下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了改变松花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的局面,我省“十一五”规划确定,到2010年末,全省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大于50%。其中,地级市城市达到60%,县(市)级城市达到40%的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经有关部门申请,省发改委认真研究筛选,向国家提出了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治理吉林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本次拟申请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的项目,主要是省会城市长春市和梅河口市、辉南县等12个县(市)级城市及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负责的长白山保护区共14个子项目。共建设15座污水处理厂、8座垃圾处理厂、1座净水厂和1座利用地热资源集中供热项目。这些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天将减少向松花江水体排放污水48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2520吨,将大大改善松花江上游的水质污染的现状。目前,根据国家规划要求,省发改委正在组织项目单位开展备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与国外贷款机构程序衔接工作也正在紧张进行。
9、如何实现和谐发展?怒江流域是否开发无定论
来源:云南信息报2007-03-07
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3/07/content_9448165.htm
环境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才更和谐。
前日,在列席全国人大重庆代表团的讨论会后,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表示,南水北调应急工程将于2008年具备通水条件,但整个工程的工期还很漫长。同时,针对怒江水电站的开发,目前还处于制定报告的阶段。
汪恕诚说,怒江水电站的开发目前并没有整个流域的规划报告,以前报道的是指电力系统的电力规划报告。现在来看,由于处理环境、生态等问题有各方面的意见,因此目前正在制定全面的综合报告。
报告出来后,再根据内容,考虑发电、取水和生态保护问题。他表示,虽然目前引起很多部门的关注,但至今还没确定一个可行的规划报告,现在还在制定报告的过程中。是否开发和如何开发,目前尚无定论。
新闻链接·高端专访
2006年11月8日,刚刚出任云南省代省长的秦光荣在出席云南省移民工作会议后,接受了新华社联合采访组的专访。
联合采访组:在培育水电产业过程中,云南是如何把水力资源开发和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的?
秦光荣:云南省水力资源的开发,特别是“三江”水力资源的开发涉及全省12个州市,覆盖62%的人口和70%的国土面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水力资源开发建设中,云南省努力做到“建一个电站,富一方百姓,促一地平安”。
移民脱贫致富是“三农”工作的重要方面,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力资源开发涉及大量移民,其中绝大部分是山区贫困人口。因此,云南省在加快水电产业建设的同时,也要促进移民的脱贫致富和经济持续发展。
水电开发建设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云南省把移民搬迁安置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从政策、资金、产业发展等方面为实行移民小城镇安置创造条件,引导移民转变生产、生活观念,鼓励移民向小城镇集中,推进全省城镇化进程。
联合采访组:采取环境友好的方式来实施水电开发,在正确处理水电开发和生态环保关系上,云南省有什么举措?
秦光荣:在电站建设的前期论证阶段,就开始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对涉及重大环保问题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例如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内的项目不开发;对位于自然保护区、远离经济发展区,如独龙江(伊洛瓦底江干流)和其他一些河流,虽然它们的水能蕴藏量很丰富,开发条件很好,但我们将不进行开发,而保留其自然状态。(综合新华社)
10、三峡水库2月份共为长江中下游补水16亿立方米
来源:新华社2007年03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450148.html
长江水文局7日发布的《长江水雨情分析》披露,2月份三峡水库共计为长江中下游补充水量达16亿多立方米。
长江水文局局长王俊说,三峡水库2月平均补给流量668立方米/秒,相当于增加了一条乌江(长江流域较大的一条河流)目前的流量。
每年2月中旬前后,原本就是长江中下游水位最低的时候。加上去冬今春长江上游来水持续偏少,长江全线各河段水位比往年同期偏低,给沿江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长江航运以及长江口的生态均带来不利影响。
长江水文局实测数据表明,长江上中游交界处的宜昌、中游的沙市和武汉,以及中下游交界处的大通水文站,去冬今春已出现的年度最低水位分别为38.71米、30.53米、13.55米、4.36米。
随着三峡工程加大下泄流量和长江流域的降雨增加,目前,这四大水文站的水位比最低水位分别高出0.2-3.2米,枯水给长江中下游带来的航运及沿江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已得到缓解。
三峡工程通过加大下泄流量,既有利于改善枯水期的长江中下游航运条件、多发电增加效益,又减缓长江口的咸潮上溯,并方便了沿江居民的生产生活取水。王俊指出,这表明三峡工程在原来设计的防洪、发电、航运三大功能之外,功能效益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长江水文局预测,随着降雨的增加,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将继续上涨。其中,武汉站水位3月10日8时将涨至16.8米左右,较目前上涨1米。(记者杨希伟)
11、彭启友:三峡工程本身不会加剧长江流域"污染"
来源:新华社2007年03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450027.html
“三峡工程本身不会加剧长江流域的‘污染’”。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科技委员会主任彭启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自三峡工程启动后,关于其加剧长江流域“污染”的说法一直不绝于耳。正在北京举行的两会上,来自长江中下游省份的一位人大代表建议尽快开展三峡工程运行对鄱阳湖的影响研究。
这位人大代表在建议中指出,三峡建坝会加重泥沙在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区的淤积,降低水域防洪抗灾的能力,使鄱阳湖滩的植被减少,鱼类数量和质量下降,增加急性血吸虫病的感染机会,加大候鸟传播传染病的几率。
针对这种看法,彭启友说,三峡水库蓄水容量只有393亿立方米,三峡水库是河道型的水库,可调节库容水量为220多亿立方米。
历史数据显示,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900多亿立方米,而三峡工程上游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500多亿立方米。三峡水库可调节库容量仅占上游年平均径流量的5%。
“三峡工程对下游湖泊的生态环境影响被夸大了。”彭启友说。鄱阳湖地处江西境内,其生态环境的状况主要受赣江等省内河流汇水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此前也表示:三峡工程建设没有给库区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灾害。三峡库区每个市县和重点镇都建立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站,目前库区水质和三峡工程建设前比没有明显变化。
“事实上,地方政府加大了环保治理的力度,三峡上游的植被保护也取得成效。”彭启友说。以泥沙为例,数据表明,2006年,三峡工程上游泥沙输入量已由多年平均的5.8亿吨降至约2亿吨。
三峡工程于1994年12月开工建设,2006年5月三峡大坝全面建成。三峡工程无论单项、总体都是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整个三峡工程总投资将控制在1800亿元左右。
“三峡工程上马后正在发挥积极效应。”彭启友说。三峡工程每发一度电的价格是0.25元,但这些电输送到周边地区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应呈数十倍地放大。
彭启友透露,三峡工程26台发电机组有望于2007年全面投产,届时一年的发电量最高可达847亿度,产值逾200亿元。(记者李兴文 吴晶)
12、蔡其华代表呼吁关注三峡泥沙问题
来源:新华网 2007年03月0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3-08/092112462089.shtml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程义峰)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7日说,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三峡大坝下游堤岸安全,投入一定经费进行研究和维护。
蔡其华介绍说,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缓解我国一些地区的电力紧缺状况;今年三峡汛期的防洪库容将达110亿立方米,从而使荆江地区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总而言之,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已开始显现。
“我要说的是三峡的泥沙问题,”蔡其华说,“三峡工程从2003年初期蓄水发展到去年的156米,上游来的泥沙部分淤积于水库,另一部分则排到坝下。根据我们观测到的情况,上游来沙现在有60%都留在三峡库底,目前总量有4.7亿吨。当然,跟总库容比,这是正常的,也是微不足道的;可是三峡工程以下的河道水体含沙量大幅下降后,河水清澈见底,河水挟沙能力不足,只能冲刷河床。目前从荆江到九江,全段处于冲刷状态,河库冲刷深度一般为1到2米,造成河床两岸已建的护岸、护坡被破坏,对堤防的安全十分不利。”
蔡其华解释说,下游河沙变少,不都是因为三峡。“首先上游来沙少了,统计显示,近几年来上游来沙每年减少50%;另外,去年上游的主要产沙区嘉陵江和金沙江流域没有强降雨,水来得少,沙就更少了”。
蔡其华建议说,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观测,多点检查,发现险情后及时抢护;二要把荆江河段的河事控制早日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尽早实施。
13、黄河兰州段遭遇水危机 水位下降现浅滩和河汊
来源:中新社2007-3-8
http://www.h2o-china.com/news/46472.html
今年冬季气温与往年相比偏高,黄河中上游降水稀少,工农业用水增多,造成黄河兰州段水位异常低下,河面变窄,浸在水中的大片滩涂裸露出来。 中新社发 刘薛梅 摄
兰州三月七日电 (刘薛梅)记者今日从兰州市水利部门获悉,随着气温回升,黄河兰州段自二月中旬至今,出现了大面积浅滩和河汊,水位严重下降。
据记者了解到,由于今年冬季气温与往年相比偏高,黄河中上游降水稀少,加上工农业用水增多,造成水位下降,致使黄河兰州段部河面变窄,水深只有两米左右,拉响了枯水警报。黄河兰州段的水位线异常低,以往浸在水中的大片滩涂裸露了出来,成为一景。
目前,黄河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在进一步加剧,黄河上游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也在下降。甘肃省大部分地方旱象露头,局部呈严重发展之势,导致人畜饮水困难加剧。据统计,目前甘肃全省受旱面积一千二百三十万亩,河东干旱山区有六十五万人程度不同地出现吃水困难,其中有二十八万人吃水持续困难。
14、“洞庭湖治理是我们的牵挂”—— 专访水利部长汪恕诚
来源:三湘都市报2007年3月8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8508
三湘都市报北京3月7日讯“洞庭湖是我们共同的牵挂,我们将一如既往关注洞庭湖!”水利部部长汪恕诚今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日,汪恕诚参加了湖南代表团的讨论。
记者:您觉得湖南在水利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什么问题,今后还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汪恕诚:湖南是一个水利大省,湖南水资源也十分丰富。湖南的水利建设在做好防洪抗险的同时,应该根据新的地球气候变化,做好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恶劣气候进行抵御的预案。以重庆为例,去年夏天,重庆遭受了总体上一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是189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共有2100万人受灾,2000万亩农田受灾,三分之二的乡镇、街道计795万人、735万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这就是一场意想不到的恶劣天气,因此,要设定在最坏的气候条件下来做好水利工作。
记者:这次全国“两会”,在湘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提案,呼吁加大洞庭湖综合治理力度,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您觉得,洞庭湖综合治理应当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汪恕诚:必须加快建立人与湖泊协调共处的防洪减灾体系,提高分蓄洪能力,加强洞庭湖区堤防建设,提高防洪标准,加强治涝工程和电力排涝设施建设和改造,进一步提高排涝能力。与此同时,要加强洞庭湖水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洞庭湖水的治理力度,把水生态与环境保护纳入湖区综合规划目标,加大城镇的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确保饮水安全、生态安全,实现人与湖泊和谐发展,造福湖区广大人民。
记者:我去年在洞庭湖进行了一星期的采访,发现洞庭湖生态破坏比较严重,居民的饮水受到了威胁,请问水利部今后在洞庭湖综合治理方面有什么样的政策?
汪恕诚:洞庭湖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中央对洞庭湖的综合治理也给予过很多投入。目前洞庭湖的生态破坏的确比较严重,对此,我们也感到十分痛心。洞庭湖是我们共同的牵挂,我们将一如既往关注洞庭湖!
链接:“黄花菜”向部长求援
3月7日。讨论没有安排自己发言,坐在会场最后一排的李映武代表有点着急。此前,得知水利部部长汪恕诚会来湖南代表团参加讨论,李映武曾激动了好一阵子,心想这下父老乡亲托付的事情总算有盼头了!
可是,部长来了,自己却没机会发言,李映武能不急吗?
一个,两个,三个!前面三个发言的代表都没有提到自己要说的问题。李映武有点坐不住了。第四个,第五个,还是没有人提那个问题!“不行,得想想办法!”李映武心里琢磨着。
第六个代表发言。“再不出击,恐怕就没有时间了!”李映武再也坐不住了。
第六个代表的发言终于讲完了,这时,李映武不待第七个代表接上,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部长,我要向你提个要求!”
张春贤书记被李映武的声音吸引了,他抬头看了看李映武,笑了笑,随即脱口而出:“黄花菜!”
会场顿时哄堂大笑———李映武是祁东县映武黄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贤书记显然认识他,但他没有直呼其名。张书记的幽默一下将刚才还有点紧张的气氛一下放轻松了。
李映武对着张书记点点头,然后离开自己的座位,走到一个离汪部长不远的座位坐下。
“我想建议水利部挤出部分资金,支持湘南小丘陵地区的小水利建设!”李映武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向汪部长汇报说,如果不干旱,黄花菜亩产一般都可以达到350公斤,湖南有些地方的亩产还高达500公斤,按照市价10元/公斤计算,500公斤就可以收入5000余元。而祁东县某村16万亩黄花基地平均每亩的收入不过1800元。
“去年,这个村投资180万元建设小水利,收益非常明显,亩产一下子就增加了400多元。所以,我们请求水利部能够支持湘南地区的小水利建设!”“你的建议很好,我们会考虑的!”汪部长言辞简洁,但十分肯定!
回到自己的座位,李映武心里一下安定了。
“尽管鲁莽了点,但乡亲们的愿望总算转达给中央了!”李映武庆幸着。
15、没有白鳍豚的世界
来源:南方周末 2007-03-08 何三畏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70308/wh/whzl/200703080054.asp
白鳍豚可能已经永远完成了它们的物种史,凝固成人类的一段记忆了。一个由中国、美国、瑞士、日本、英国、德国等6个国家的25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考察队,在长江干流来回3336千米,搜寻38天,于2006年12月13日宣布,他们什么都没有找到,除了这个令人万分忧伤的消息。虽然,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定义,50年内没有在野外观测到任何的个体才能宣传一个物种灭绝,但是,这一次,专家们使用了声学技术,其精确度与可信性不容怀疑,人们在长江里再见到漏网之豚的希望,基本没有了。
我们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时候离我们而去的,只知道现在再也找不到它们了。在此之前,它们在长江里大约生活了2500万年,它们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遗物种。它们应该比大熊猫还珍贵,因为它们的数目比大熊猫少得多。假如它们像大熊猫一样便于携带和放在笼子里供人们观赏,它们完全有可能成为比熊猫更宝贵的国宝而在世界范围被迎来送往,充当中国人民的亲善大使。白鳍豚的生命比大熊猫更脆弱。古老的大熊猫虽然已经老得懒于交配,但人工还可以勉强帮助它们繁育,而白鳍豚则对人类这一套根本不感兴趣。因此,它们不仅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现代汉语词典对白鳍豚的注释是,鲸类,哺乳动物,生活在淡水中,比海里的鲸小,身体呈纺锤形,上部浅蓝灰色,下部白色。它们仅存于我国长江之中,是世界上现有5种淡水豚(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印河豚、白鳍豚)中存活头数最少的一种。
这个古老的精怪6岁性成熟,但它孕育下一代却跟人类一样颇费周章。它2年怀一次孕,10月育一次胎。它成年后身长达2.5米左右,体重达两百千克左右。它喜欢群居,经常两三头一同出没。漫长的进化史赋予了它不可比拟的复杂本能和智慧,它靠“回声定位”和声纳功能,掌握周围的世界,它具有丰富皮下脂肪,呈流线的体形,游泳敏捷。这些都是人类所不能及的。
它们是在最近20年加速走完它们的物种历程的。这是白鳍豚最后的血泪史:上世纪80年代初,它们的种群数量被认为有400头左右。1986年,降到300头。1990年,200头。1994年,100头以下。1997年,农业部共调集渔政船53艘,组织沿江渔政人员和科技工作者300多人,分成22个考察组细致观察,认定共观察到13头。1998年,再一次细致观察,见到3头至4头。1999年,再一次发现,只有5头……目前,就算还有几头残余的个体躲藏在某一个意外的地方,这对于作为一个物种的白鳍豚来说,也已经没有了意义。因为当一个物种减少到一定数量,也就意味着它的灭绝———任何办法都不能改变它们近亲繁殖而导致基因退化,从而自然灭亡。
何况,这个意外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白鳍豚不会跟人类捉迷藏,你不用声学技术去寻找,它也会跟你打招呼的———它用肺呼吸,每隔一二分钟就要露出水面换一次气,换气时总是头先出水,有时会喷出水花,有时会发出声响。
这位长江的原始主人就这样无声地消失了。在某一个不为人知的时刻,它完成了最后的挣扎,把最后一滴眼泪汇入了奔腾不息的万古长江。
它原是长江里真正的龙头老大,居于长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在漫长的水域里所向无敌。它灭绝的直接原因,只能是来自可怕的人类。现在,它终于无奈地把长江全部留给了强悍的人类。假如给它一个最后演说的权利,它会对人类说什么?
人们主宰着脆弱的地球。他们对鱼食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们过度活动,酷捕滥杀,掠夺地球,包括炸、毒、电击、“迷魂阵”等竭泽而渔,常令白鳍豚遭遇不测。日益繁忙的水上交通,船舶的噪音,使白鳍豚精神紧张和声纳系统失灵,以至直接被高速旋转的螺旋桨撞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每一次爆破对它的打击都可能是致命的(曾经,有关部门在湖北洪湖燕窝实施爆破清理航道时,一个拥有4名成员的白鳍豚家庭全部遇难,其中有2头怀孕的雌豚)。而被密集的水电工程截断的河流,压缩了白鳍豚的生存空间,破坏它的栖息地,阻断它的洄游路线,工业污水和农药存积,使它的食物短缺,繁殖力更加衰微……长江越来越不适合豚居。
就这样,白鳍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人类消灭的鲸类动物。
但是,人们并不是没有想过挽留它们。在三峡工程论证之初,曾经有过专项保护项目。有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殖研究的动议和努力。而白鳍豚对任何人工环境都不屑一顾,多次豢养归于失败。1980年初,一头受伤的雄性白鳍豚被救起,人们把它投入“疗养所”,它成为目前世界上惟一一头被人类成功饲养的白鳍豚,没有第二头能成活下来成为它的配偶。它已经26岁了,体检表明,这头作为一个物种的绝遗而活着的生物,其生命已经老化。现在,人们除了在小学生的画报上,还可以去看看这头老朽不堪的实物,要不了多久,这一抹夕阳就会全部退尽,白鳍豚的世界正式没入黑暗。
克隆吧!你们人类不是很聪明吗?克隆个白鳍豚出来呀!可惜,这个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人类对它的繁殖特性相当无知,再说,已经找不到克隆载体,再说,即便找到一个载体,克隆成功,其基因多样性已经消失,同样不可能挽救一个物种。
白鳍豚去了,下一个是谁?
长江里还有江豚呢。专家认为,目前长江江豚的数量总计有1000多头。这个数量仅仅是15年前的种群数量的一半!长江江豚谢幕的速度比白鳍豚还快。江豚长期以来在汉语词典里被注释为“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它们据说已经被人类饲养了,但是,既然中国人念着“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诗句,总是禁不住唾液直流的话,就算长江可以供它们鱼水相融和谐共处,它的末日也不会太远的。
江豚以后又是谁?
似乎没有必要这么追问下去。物种是按照某种神秘的序列演化的。它的不二法则是,所有种类都只是一个过客,一切都要消亡。如果地球上不产生能“战胜自然”的人类,这一切会按照上帝预先输入的密码进行。可是,这个“如果”已经不存在,人类有能力并且已经打破了这个序列。问题在于,人类能够,可是也仅能够打破,而不能复现这个序列。造物的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一次性消费。所以,当白鳍豚在我们眼前消失的时候,我们应该寄予我们的悲伤。我们打破自然的序列,我们有力量把别的成员,例如白鳍豚,提前赶进永恒的黑暗。
人类跟白鳍豚不一样的是,获得了善待地球和延长地球生机的自觉,目前,这种愿望被表述为“发展”的“可持续性”。如果做得好,人类有可能成为地球“最后的主人”,从而有可能由人类在“最后的时刻”来从容地打扫这个注定将复归于寂静的地球。如此而已。
但是,知易行难。
据说,上帝派了一个天才来向人类“透露”它的绝密消息。这个叫霍金的人坐在轮椅上,除了做这件事情别无所做。他最近说,“最后的日子”,就在下一个世纪。
16、引入市场机制是破解环保难题的关键
来源:中财网2007-3-8
http://www.h2o-china.com/news/46494.html
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提出--
记者林春霞北京报道 环保和节能问题是近年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认为,引入市场机制是治理环境污染行之有效的办法。
南存辉说,近年我国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越来越重视,但是环境改善的情况仍不容乐观,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污染还相当严重。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仍很艰巨。实践证明,治理环境污染单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需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特别是用市场机制动员企业的力量,有助于环境的改善。
南存辉指出,单靠政府投入治理环境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投入资金有限,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地方迫于环境状况逐渐恶化的压力,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环保的投资,但投入金额十分有限,杯水车薪。目前不少小城市没资金建垃圾污水处理厂,垃圾只能靠填埋,有的甚至连填埋的场地都没有。
其次,是体制上的束缚。以"政府行为"为主导的环境保护方式往往带来对政府的依赖,不利于调动企业和社会公众对环境治理的积极性。有些企业认为环保就是政府的事,人为地减少对环境保护的投资,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环境为代价换取企业的收益。
此外,缺乏经济激励机制。目前不少地方实行"谁污染谁付费"的模式,但收取的费用标准很低。一方面使政府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弥补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使得排污企业宁愿交排污费,也不愿意采取治理措施。实际上没有真正做到"谁污染谁付费"。
还有,政府执行力度有限。当前靠政府来保护和治理环境,靠政府投资,靠政府来监管和营运,导致政府治理环境的权力过大,难免产生腐败的行为。
南存辉分析认为,引进市场机制是破解环保难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将环保产业化和市场化,将外在的环境成本内化为企业的成本,是一种理想模式。
可以采用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即"建设-运营-移交"模式,引入民间资本建造垃圾焚烧发电厂。就是政府出让一段时期的垃圾处理项目的经营权(一般为25年),并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行投资、建设和经营。企业在规定的经营期限结束后,将项目经营权无偿移交给政府。政府则无偿提供垃圾处理建设场地,负责全部场地的"四通一平",并给垃圾处理企业支付垃圾处理费,而政府可以向城市居民征收垃圾处理费,实现谁污染谁付费的模式。垃圾发电成功后,将由政府收购全部发电量。项目运营期间,政府减免企业运营税费,协助解决市场化运作中的有关政策处理和协调工作。
BOT模式不仅会降低政府投资和管理风险,同时使充沛的民间资本找到了新的投资方向,使民营企业进入到公益型的基础性环保设施的投资中来。
南存辉认为,破解环保难题关键在于政府的引导,他建议政府:一要转变观念;二要出台优惠政策,对从事环保治理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减免,征用土地适当放宽政策,财政上给予适当补贴;三要建立激励机制,对投资环保并作出贡献的企业和人士,给予物质和精神鼓励,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7、遏制环境污染还农村一方净土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07-3-8
http://www.h2o-china.com/news/46483.html
随着各地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和“招商引资”热的不断升温,我国农村面源污染日益加剧,相当数量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据了解,目前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有些地方已是“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猪、牛、鸡三大类畜禽粪便排放化学耗氧量达到6900万吨,是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的5倍。
农村环境恶化导致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农业基础条件遭到严重破坏,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农民生命安全遭到严重威胁,各地出现不少癌症高发村;因污染持续和赔偿问题无法解决,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冲突。
农村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今年大会,民盟中央、民进中央、农工党中央、致公党中央等都提交了相关提案,呼吁制定有力措施,防止农村环境进一步恶化。
民盟中央:解决农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农村环境治理问题应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来对待。民盟中央在《关于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亟待改善的提案》中建议,政府应在农村地区开展一次环境状况普查,调查主要污染源,了解污染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并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解决农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调查表明,虽然不少村庄都用上了自来水,但水源污染情况突出,加上大部分乡镇自来水厂为个体承包经营,在经费、技术和监督方面不到位,导致提供的饮用水不合格。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在这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供水系统的支持,采取充分的应对举措。
民进中央:急需建立村镇垃圾收运管理体系
民进中央在提案《加强村镇生活垃圾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中提出,村镇生活垃圾管理往往直接套用现有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模式,在环保方面和经济方面都不具有合理性,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起村镇垃圾收运管理体系。如对村镇生活垃圾管理可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不同地域进行分类管理。在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紧缺的东部较发达地区,可参照城镇生活垃圾进行管理,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置;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村镇,应有计划、分步骤地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农工党中央:创建城市面向农村的环境补偿机制
各级政府应破除重城市轻农村的思维定式,把农村环保切实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任期责任目标。农工党中央在提案《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加大农村环保力度的建议》中指出,各级政府应建立城市向农村、工业向农业、经济向环境的补偿机制,解决农村环保的资金渠道和资金保障。政府新增的环保投入应重点支持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各级政府对农村环保投入不低于全国环保总投入50%的目标;尽快普遍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清洁队,负责街道的日常清扫和垃圾的定期清运。希望各地积极探索农村清洁队的资金保障模式,将建立农村清洁队与增加农村就业岗位结合起来。
致公党中央:坚决遏制 不法企业向农村转移
致公党中央在提案《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中呼吁,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农村有关环保产业政策,加强农村环保审批。特别是要针对一些不法企业借农村环境监管力度弱、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等向农村转移的问题,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对未经审批、严重污染当地环境的不法企业坚决予以查处,依法关闭,有效遏制不法企业向农村转移的势头。要加强对农民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解决好农民环保意识“不及”和“过激”的问题。对污染环境、损害农民权益的现象,要引导农民通过正确途径切实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和自身环境权益。作者:朱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