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二月十二日江河信息导读:

二月十二日江河信息导读:

2007-02-12

二月十二日江河信息导读:

 

环保资讯:

1、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未能实现 责任在领导

2、环境论坛年会支持成立联合国环境组织

3、减排也赚钱 北京有望成为全球排放权交易中心

4、鄱阳湖33个子湖泊达国际重要湿地标准

 

地方信息:

5、安徽黄山将全面实现能源电气化以保护生态环境

6、四川:污水资源化步伐应当更快

 

污染信息:

7、高校实验室直排废水 微放射性物质隐忧最大

8、广西北海“天下第一滩”污水横流

 

人与自然:

9、一个人困守天鹅坟场

10、联合国专家称:现在家禽贸易应为禽流感的传播负责,而不是野生鸟类。

 

重大水事:

11、为缓解下游水电供应紧张 三峡再次对下游补水

12、曾培炎:提高移民安置质量 推进三峡工程建设

13、中老缅泰合力建设澜沧江国际航运五级航道

 

环境时评:

14、节能降耗如何从概念转为行动?

15、胡鞍钢:中国不仅要"和平崛起" 也要"绿色崛起"

16、熄灯:“五分钟”拯救地球 

17、拒绝洋垃圾,必须旗帜鲜明 

 

 

 

1、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未能实现 责任在领导

来源:经济参考报2007年02月1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90176.html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我国首任环保局局长曲格平表示,2006年单位GDP能耗降低4%的目标未能如期实现,主要责任在各地有决策能力的领导人身上。

  在2月11日中国科学院举办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新闻发布会上,曲格平说,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生态环境脆弱,“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态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主要原因是各地领导人特别是有决策能力的领导人的环境意识较差。真正按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制定发展规划的省份,全国能有多少,值得怀疑。

  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干部不如群众清楚。山西省环保局此前公布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93.31%的群众认为,环境保护应该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然而却有高达91.95%的市长(厅局长)认为加大环保力度会影响经济发展。这说明,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上,一些干部的认识仍然模糊。

  这位知名环保专家说,没有制定与降低能耗指标相对应的干部考核制度,也是造成单位GDP能耗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虽然有的地方也制定了一些考核办法,但执行不力,监督不力,从而流于形式。曲格平此前曾表示,一些部门、地方嘴上说环保重要,但一碰到具体问题就变样了,仍然是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是约束性指标,不降反升,而GDP不是约束性指标,在许多地方却上升得很快。在现有的干部考核体制下,环境保护仍被认为是软指标,而经济建设特别是财政收入仍是硬指标。

  曲格平说,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多读点书,多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发布会上也表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充分发挥中央政府的作用,也要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要使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科学发展理念,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另据记者了解,面对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0%,2006年下降4%的约束性指标;同时,2006年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下降2%也是约束性指标。但在“十一五”开局之年的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均不降反升。2006年,环境事故居高不下,国家环保总局应急中心共处置环境事件159起,是2005年的两倍。 (记者:王一娟)

2、环境论坛年会支持成立联合国环境组织

来源: 新华网2007-02-10 

http://www.china.com.cn/environment/txt/2007-02/10/content_7790334.htm

新华网内罗毕2月10日电(记者赵卓昀)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办的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年会暨环境规划署第24届理事会会议9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闭幕。会议支持把环境规划署转变为联合国环境组织,以更有效地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认为,有必要加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科研基础。我们支持把环境规划署转变为联合国环境组织,给予它更大的授权,使它能引起各国决策者对科学问题的关注。”

此外,会议还同意帮助非洲抵御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同意把环境规划署的预算增加6%。此次会议汇集了来自全球的10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代表,在5天时间里讨论通过了60多项决议。

此前,出席巴黎“地球公民”环境大会的代表3日发表《巴黎呼吁》,倡议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改造成一个全球参与的联合国环境组织。代表们认为,该组织应以世界卫生组织为模式,它的声音应该是强有力的,应该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3、减排也赚钱 北京有望成为全球排放权交易中心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02月1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89915.html

  新闻 词典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也称“碳交易”。由于发达国家减排二氧化碳成本很高,《京都议定书》建立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发达国家或者企业帮助发展中国家每分解一吨标准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就可以获得一吨标准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权。发达国家因此降低了减排成本,而发展中国家获得了资金和技术,最终共同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

  相关 新闻

  减排5年CO2获5000万美元

  粤最大一单“碳交易”签约

  本报讯 日前,英国ICECAP公司与广州市惠景环保技术公司签订合同,将在未来5年购买广州兴丰垃圾填埋场利用甲烷发电而减少的500万吨二氧化碳(CO2)排放权。这是广东省内最大的一单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价值高达5000万美元左右。

  近日,日本钢铁、电力业界也确定了向中国大量购买排放权的方针,预计将年均购买约120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权。

  核心 报道

  与联合国合作启动“碳基金”

  12省份试点“碳交易”

  本报综合消息 温暖的冬日迫使世人再次聚焦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而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碳交易”在中国也逐渐升温。据《国际金融报》报道,联合国在华常驻协调员马和励日前透露,中国和联合国正致力于在北京成立发展中国家首个碳交易所,此举可能使北京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一个重要中心。马和励表示:“我希望今年就能启动,越快越好。”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总投资为170万美元的“促进中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碳基金项目”日前启动,将在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12个省份进行试点。这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政府共同建立的示范项目。

  参与试点的12个省份将建立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作为国际投资机构与地方合作伙伴之间的桥梁,帮助西部欠发达地区迈出“绿色投资”的第一步。项目旨在为在中国扩大碳市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提供能力建设和政策建议。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截至今年1月底,全球已经获得注册的CDM项目约为500个。中国政府批准达到了300个,其中37个已经获得了注册,可以向国际碳市场正式销售。《南方日报》报道,专家指出,目前在发达国家之间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排放权交易制度,去年全球排放贸易额达到了280亿美元,但由于内部交易成本偏高,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用CDM机制向发展中国家购买排放权。

联合国气候变化秘书处预计,到2012年,中国将占联合国发放的全部“碳排放信用”的41%。现在络绎不绝的国际买家的到来,让中国企业家看到,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可以赚钱。

4、鄱阳湖33个子湖泊达国际重要湿地标准

来源:新华社  2007-02-12

http://www.waterinfo.com.cn/ywkd-1/guonei/200702120008.htm

   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中有33个子湖泊达到了国际重要湿地标准。

    2006年底至2007年初,由全球环境基金白鹤保护项目资助,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联合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组织鄱阳湖区3市15县(市、区)和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200多名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人员,开展了第八次环鄱阳湖越冬水鸟调查。

    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最近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底至2007年初,鄱阳湖区越冬鸟类达107种46万多羽,其中白鹤、黑鹳、小天鹅、鸿雁等10种水鸟在鄱阳湖越冬数量占全球迁徙路线上的30%以上;有25种水鸟在鄱阳湖区的越冬数量达到或超过了全球总数的1%。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组织要求,有2万羽或更多的水鸟经常性栖息,或某一水鸟物种或亚种全球种群数量的1%以上经常性地利用的湿地,均可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经所在国政府申请,可列为国际重要湿地。这次调查涉及鄱阳湖区子湖泊59个,结果显示有33个子湖泊达到这一标准。

据悉,目前鄱阳湖区只有位于永修县吴城镇的大湖池、沙湖、蚌湖等9个子湖泊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面积仅占鄱阳湖总面积的5%。(完)

5、安徽黄山将全面实现能源电气化以保护生态环境

来源:新华社2007年02月1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91438.html

  黄山供电公司日前计划投资1559万元,今年内分期对景区内所有输变电设施进行全面技改。黄山景区管理部门将以电网改造为契机,加快景区内旅游服务设施改用电力这一清洁能源的进度,有望在年内从根本上消除景区内遗存的以燃煤、燃油等为能源的现象,保护黄山生态环境。

  黄山供电部门介绍,随着黄山风景区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旅游旺季景区用电负荷近年来呈现急速攀升态势,日最高负荷已由上世纪90年代的2000千瓦增长到目前的1万千瓦。

  今年,坐落在黄山北海景区的白鹅岭变电站和温泉景区的温泉变电站以及云谷寺开闭所有设备、自动化改造均在技改计划之内。改造后,景区电网结构更加优化、科技含量全面升级。

对风景区的燃料结构进行调整,是黄山景区减少污染源的重要措施。据了解,从1987年起,黄山景区逐步由烧柴、烧煤改为烧油、燃气和用电。燃料结构的改变,既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又极大地增强了各类设施的安全和用电可靠性。(王立武)

6、四川:污水资源化步伐应当更快

来源:四川日报2007-2-12 

http://www.h2o-china.com/news/45947.html

  “真是可惜了!”不久前,省政协委员、省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程毅强在参观一家污水处理厂时,心里忍不住嘀咕。污水厂尽管设备很新,却没有中水回用设施,净化后的水直接排入河道:“法国的塞纳河,入海前重复利用过9次;尼罗河在入海前被重复利用过50次,我们许多城市经过处理的水不再循环利用,这也是浪费!”

  这一问题,并不仅仅是程毅强在关注。近来,一些省政协委员通过提交提案《关于尽早制定我省中水回用规划的提案》、《关于四川省中水回用问题的立法建议》等。中水是指城市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相应标准的,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杂用水。通过发展中水回用这一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推进水的再生利用,让废水“变”资源,节水治污,缓解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状况。

  水资源大省也缺水四川并非不缺水。全省有10多个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低于国际公认1750立方米紧张线。在这些缺水地区中,有3个市低于400立方米,属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据测算,四川正常年份缺水约20亿立方米。而近年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逐年大幅增加,将会使四川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水危机将成为所有资源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因此,在我省推广以节约和重复利用水资源为目的的中水回用就显得非常必要。”来自致公党四川省委的省政协委员们倡议。

  中水可替代自来水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城市景观、市政绿化、生活杂用、地下水回灌和补充地表水等。“中水回用是实现污水资源化的有效途径,如北京市通过中水回用仅2005年上半年就节水270万吨。”致公党四川省委的政协委员们介绍。

  进入虽早推广却慢早在2002年,成都市便启动了中水回用工程,用中水补充地表水、市政绿化等。然而此后,在我省推广中水回用的步伐却有些缓慢,至今,除了成都、遂宁少数几个城市外,大多数城市均未配置中水回用设施。目前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大多也仅是将添置中水回用设施纳入远期规划,但尚未开始实施。

  进入早,为何推广却慢?致公党四川省委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省目前尚无中水回用方面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对中水生产、利用进行有效的引导、激励和规范。已有的一些相关条文,如《四川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园林、环卫和基建工用水应当充分利用城市废水”等过于原则,难以执行。这种立法滞后的情况严重阻碍了中水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

  程毅强则分析,由于过去未将中水回用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划、设计、建设往往没有考虑中水的利用,大多处在城市的下游,给日后城市污水回用在管线布置、回用水量平衡等造成具体困难,限制了城市污水回用工作的有效开展。

  此外,公众对中水的认知度不够,不少人对中水水质仍存在疑虑,对其使用有抵触心理,我省川中一城市修建了每日可供水2万吨的中水回用设施,但公众使用的积极性却不高,最终每日只订购出几千吨。

  利用法律推广中水回用“推广中水回用应从过去的宣传教育阶段上升到法律调控阶段。”面对推广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政协委员们倡议,从宏观上,要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推动中水回用的价格、金融、税收政策,让推广普及中水回用有章可循。

  在实际操作层面,针对管道建设的问题,可借鉴外省管道设施立法经验,要求污水处理厂在选址、规模、处理工艺、水质标准及管线安排等方面满足回用要求。

  面对公众对中水回用心存疑虑,认同度低的问题,委员们建议制定中水使用、转售规则,严格限定中水使用的用途,适用的行业、范围,明确哪些行业必须用中水,哪些行业可以用中水,哪些行业杜绝用中水。在此基础上,在现有节水监督管理机构中增设中水回用的组织、验收与监督检查部门,并向公众定期公布供应中水的水质,打消公众的疑虑,以便于推广中水回用。

7、高校实验室直排废水 微放射性物质隐忧最大

来源:《北京青年报》2007年02月1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89994.html

  “864个实验室的废水未经处理与单位生活废水混合后排放。”这是海淀区一名政协委员的调查结果。据介绍,针对这一问题,该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曾多次向政府部门呼吁。

  废水有害,不能直接排放,道理再明白不过。为什么实验室不把废液、废弃物集中处理?记者通过调查还发现,在实验室废液、废物的处理问题上,许多部门都有话要说。

  实验室直接排放废水

  “应特别关注海淀区特有的污染源,海淀区高校和研究院所864个实验室的废水,未经处理与单位生活废水混合后排入市政管网。”海淀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政府部门呼吁,高校实验室污染应引起政府的足够关注。

  海淀区一名政协委员反映说:“高校实验室的废水含有各种生物废弃物、电泳液和特种生物试剂等有害物质,甚至一些放射性元素。但现有的污水厂大多采取的是生活污水处理措施,不可能消除这些特殊污染源的污染物。”

  实验室管理令人担忧

  采访中,高校对实验室污染物的实际管理情况不容乐观。中国农业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介绍了她所看到的情况,“试剂瓶里的废液、做实验用过的东西有时就随手倒入下水道,甚至实验用的小白鼠也直接扔掉。在大学里的老旧实验室,这样的情况更是常见。”

  谈到实验室污染,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武三安道出了担忧,“很多实验室强酸、强碱直接排放,而一些微放射性物质的直接排放最让人担心。”作为民盟海淀区委委员,武三安表示今年民盟有必要把实验室污染作为课题专门讨论。他同时表示,对高校实验室污染物的管理不只是海淀区的问题,全国的实验室可能都存在监管不严的情况。

【1】       【2】 【3】

8、广西北海“天下第一滩”污水横流

来源:新华社2007-2-11

http://www.h2o-china.com/news/45936.html

  据新华社电从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将海水染成暗红色,还伴有刺鼻的盐酸气味。这是9日记者在号称“天下第一滩”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北海银滩看到的一幕。

  这片暗红色的海水位于银滩中区的小渔港内,蔓延了涨潮中的小半个渔港,记者赶到时污水已经停排。

  银滩管理公司一位姓裴的职工说,他们8时40分左右发现排污口排出红色污水,并带有很浓的气味。先于记者赶到现场的北海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说,盐酸气味使他们取样时感到喉咙发干。

  银滩管理公司的员工说,这并非第一次发现这种现象,常常间隔几天就有一次,估计是银滩附近几家从事贝壳加工的工厂所排的清洗液。

  记者随后在数百米外的马路旁的一个院子里,找到一个贝壳工艺品加工点,院子里堆满了珊瑚和各种贝壳,一个水泥池子里盛着的液体与排污口所排的红色污水一模一样。女主人告诉记者,用这种液体浸泡几天,黑乎乎的珊瑚、贝壳才会变得洁白耀眼。

记者在银滩中区看到,短短两百米内就有两个朝着小渔港的排污口,银滩公园正门附近的一个,浑浊不堪的污水正在源源不断往外排放,记者见不少游客掩鼻而过。银滩管理公司人员说,尽管银滩旅游度假区几年前就铺了排污管网,但并没有与市区的污水处理厂连通,附近酒店、工厂和农村的生活污水全部从排污口直排银滩海域。

9、一个人困守天鹅坟场

2007-01-31 记者: 张伟

    1月24日,本报接到读者来电,称入冬以来,山东省荣成大天鹅栖息地又有20余只大天鹅陆续死亡,呼吁媒体关注。

    袁学顺在天鹅湖岸边又挖下了一个半米长的坑,他轻轻地把大天鹅的尸体摆弄好,让它的头朝着北方——它飞来的方向。这个冬天,他已经这样亲手埋掉了5只大天鹅。事实上这还远远不是全部。

    袁学顺,50岁上下,家就住在离天鹅湖不到一公里的成山镇,他在镇上开了个电器修理的小店。每年入冬,当大天鹅从从西伯利亚、蒙古和东北三江平原等地飞到荣成过冬时,小店就成了大天鹅救助中心,老袁也格外忙。据他说,今冬以来,因伤、饿辗转送到他这儿,后又陆续被林业局或动物园等其他单位领走的大天鹅已有22只,这些大天鹅最后都陆续死掉了。

    “有的大天鹅是饿死的,被人送来时,提起来像棉絮一样轻。有的大天鹅是被撞死的,头上伤口很大,血已经流尽。”还有的,送来的时候只剩一口气,最终死在了袁学顺的怀里。

    老袁至今记得被他称为“老白”的那只大天鹅,被发现时,正随着一群大天鹅觅食,一条腿已经断了,铁制的猎夹拖拉在上面。“老白”用这条独腿支撑着活了6年,死在一个冬天的早晨。

    在荣成天鹅湖沿岸的浅水里,这样的猎夹并不少见。袁学顺说,看似平静的湖里,其实处处充满杀机。钓钩、鱼网,都是足以使大天鹅致命的东西。在天鹅湖的湖心,有人用鱼网圈起一块领地,养起了海参。许多大天鹅因为撞上鱼网,挣扎不脱,最终死掉。

    即使大天鹅没有被鱼网勒死,等待它们的仍然是一个险象环生的世界。在湖边,有人曾经捡到一只大天鹅的头,刀口整齐,明显是被剁下来的。另一只被冲上岸的大天鹅,双腿全被折断。还有一只,翅膀拧在了一起。

    在袁学顺眼里,这个号称是世界上四大天鹅栖息地之一的天鹅湖,已经成了大天鹅的一个坟场,在这里,他至今已经埋葬了200余只大天鹅。

    离天鹅湖最近的成山镇,街上到处都是大天鹅的影子——白玉石雕刻的大天鹅像,以天鹅湖命名的宾馆,“旅游胜地天鹅湖”的巨幅标语,以及依靠大天鹅为卖点的房地产项目,当地也由此赢得了“天鹅之乡”的美誉。年复一年,来此越冬的大天鹅已日趋减少,能安全返回的更少,许多大天鹅再也无法回到北方它们的繁殖地去了。

    沿着天鹅湖岸巡查,袁学顺经常想起过去。上世纪70年代,他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常常约上几个伙伴,去湖边看大天鹅。芦苇丛、滩涂、淡水河的入湖口处,大天鹅成群,此起彼伏,连缀成片,夕阳下,覆盖了半边湖水。如今,他沿着天鹅湖、马山湾、朝阳湖的湖岸巡视时,不得不悲哀地承认了现实,当年3个大天鹅主要栖息地,如今已经面目全非。

    天鹅湖西面,曾经是一片滩涂,湖边堆积着几米深的淤泥,生长着大天鹅最喜欢的食物大叶藻。上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进行了一次规模浩大的“清淤工程”,将湖底淤泥挖出,然后倾倒在原先有水有芦苇的滩涂上。

    如今,此处已被厚厚的淤泥替代。黑色的淤泥干掉后,龟裂、沙化,走在上面松松软软。昔日大天鹅成群的地方,已经看不到什么。

    另一个曾经的大天鹅栖息地,在天鹅湖南岸,在这里,一条叫花夼河的淡水河注入湖中。记者从河流上游探访时看到,从成山镇通向花夼河的水渠里,流着发臭的生活用水。类似的水渠,一共有两条,分别从不同位置与花夼河连接。

    花夼河的入湖口处,聚集着几十只天鹅,河里带来的淡水,是它们的主要水源。当地人说,这水“虽然脏一些,起码天鹅还能喝”。

    不能喝的是遭受了工业污染的水流。一条被当地人称作“沙沟河”的淡水河,经过了一个电子科技园区。记者看到,乳白色的废水直接排到河里。有些水域,沉淀着暗红色的粉末状物质,河水发出刺鼻的味道。

    与沙沟河并行的另一条河,流过了一个水产加工区。河水超过1/4的部分,呈现浅绿色或红色,带着油花的水和浅红色的液体,通过细长的铁管直接排到河里。

    两条淡水河最终都流进了天鹅湖。在河水入湖的地方,过去大天鹅的栖息地之一,目前已经是一条沿湖修建的水泥路。入口处用几道铁栅栏围成一个窄门,进门者,收费20元。

    “如果只是一只只地捕杀,大天鹅是杀不绝的。”袁学顺说,生存环境的改变,才是对大天鹅最大的威胁。

    淡水、食物,大天鹅生存的这两个必要条件,在袁学顺看来,已经遭到严重损害。

    对此,荣成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的闫建国站长并不认同。他认为,除了注入天鹅湖的淡水,周边的许多淡水水库,也可以为大天鹅提供饮用水。

    “大天鹅可以在100米的范围内闻到淡水,它们的淡水来源绝对不成问题。”闫站长说。

    不过,在大天鹅的另一个主要栖息地马山湾,记者看到,100余只大天鹅挤在岸边一片泥浆地里。地表坑坑洼洼地积攒着极少的淡水,小的水洼不过巴掌大,大天鹅把嘴伸进浑浊的泥水里,然后抻长脖子,仰头将水咽下。

    袁学顺认为,由于沿湖生态遭受破坏,以前大天鹅赖以生存的大叶藻已经基本绝迹。因此,大天鹅才会上岸以麦苗为食。这造成了人、鹅之间的矛盾。他怀疑有人因此在麦地里投放毒饵。但怀疑归怀疑,因为没有资金,他无法将怀疑中毒的大天鹅送去尸检。

    闫站长的看法显然与袁学顺有些出入,他表示,尽管麦苗是大天鹅喜欢的食物之一,但大天鹅的主要食物仍然是大叶藻。他承认,湖区周围的麦田确曾发现有毒的玉米和花生,但那是村民毒老鼠用的,大天鹅只是误食了而已。

    大天鹅湖自然保护区内,一个叫烟墩角的码头是许多摄影爱好者聚集的地方。这里,常常栖息着数百只大天鹅,或浮游,或休憩。岸边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车辆,各种相机的镜头对着湖里,拍摄者有时为了获得一张理想的照片,会一次次将大天鹅轰起。

    几百米处,一个公共厕所后面,是一个巨大的湖边生活垃圾场。村民长期以来都是靠着大海的吞吐将垃圾冲刷干净。靠近垃圾场,腐臭气息扑面而来。记者略微翻捡,垃圾里有茶色的玻璃药瓶、绿色的方便面包装袋、发霉的橘子皮、白菜叶和大葱等。大天鹅就在这样的垃圾丛中穿梭,不时将头伏下啄食着可吃的东西。

    有人曾拍下这样一张照片:一只天鹅,满身泥污地游在垃圾漂浮的水面上,头上顶着一片绿色的菜叶。而另一名当地人告诉记者,他亲眼看见一只被剥了皮的死貂扔到垃圾堆里,被几只天鹅瞬间用嘴啄散。“我听说大天鹅是不吃肉的啊。”他边说边啧啧摇头。

    岸边一家旅店门口挂着牌子:卖玉米,5元一袋。每天,都有拍摄者前来购买玉米,撒在垃圾前面。这时,所有的大天鹅就会扑着翅膀抢上前来争食。有时候,大天鹅的嘴甚至会伸到人的手里来。这一幕,当地人已经司空见惯。“大天鹅已经和我们没有距离了,这说明我们的保护意识有多强。”一名林业局的官员这样说。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的一名工作人员却从中看到了大天鹅难耐的饥饿。他的解读是:所有的野生动物,本能上都是怕人的,若非迫不得已,不会与人这么接近。

    在袁学顺家的院子里,7只大天鹅和一只黄狗圈在一起,周围用半米高的绿丝网拦着。

    这些大天鹅的翅膀和腿脚多少都有些伤,已经飞不起来了。靠墙修建的一个水泥池子里,水已经结了冰,因为无处洗澡,大天鹅浑身上下沾满了泥灰,挤在一个铁盆前一下一下啄食玉米。

    忽然,几只大天鹅引颈高亢地鸣叫起来。袁学顺说,它们这是“产生爱情”了”。如果这些大天鹅是健康的,春天来临时,它们会成双成对飞回遥远的北方,然后在那里的芦苇丛中织窝,生儿育女。现在,它们只能在老袁这儿终老一生,再也飞不回去了。

    “这里就是它们的归宿,直到死掉。”袁学顺说着叹了口气。

    如今,袁学顺已将自己三间临街的铺子改造成了“家庭式大天鹅救护中心”,每当有人将受伤的大天鹅送来,他都会在这里进行医治。

    目前,他正在悉心喂养的一只受伤的大天鹅,被发现时,脖子被电线划伤,食道的上端严重脱落,右脚外侧的脚趾骨被折断,并伴有中毒迹象。

    每天早上9点左右,袁学顺会亲自配好大天鹅的食物——切成细条的玉米饼和苹果。喂前他先拍拍大天鹅的头,然后掰开大天鹅的嘴,用手指将食物深深地塞到大天鹅食道没有受伤的部位,再帮它捋下。喂食一次要花费3到4个小时。“对自己的父母也没这么操心。”说这话时,袁学顺一脸无奈,用水给大天鹅擦洗着身上的灰尘。

    袁学顺给大天鹅疗伤治病的药,有三七粉、阿托品粉、安磷定针剂等,把这些药与绿豆汤和在一起,每天给大天鹅灌服两次。他认为自己并不是救治大天鹅的最佳人选,“可是现在,没有什么地方能像我这样用心的给大天鹅做救护。我不能眼看着它没命。”

    他告诉记者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周五的下午,村民发现一只受伤的大天鹅,按规定给相关部门打电话报告,对方表示,先寄养在村民家,等周一上班了,他们再派车来接。

    相比之下,袁学顺的“家庭式大天鹅救护中心”可随到随接,远近闻名。成山镇兽医院,同时挂着“荣成市大天鹅救护中心”的公家牌子。记者看到,里面的“治疗室”干净整洁,暂住室里也没有大天鹅暂住。值班时间,工作人员向记者推荐:“要了解大天鹅救治?你可以去镇那头找一个私人的救护中心。”

    袁学顺认同“救助的根本目的是使大天鹅回归自然”这一“国际惯例”。可他还是把那些不可能重归自然的大天鹅养了下来,为此,他甚至和一些保护动物的人士发生争吵。因为根据那个“惯例”,一些不能再回归自然又没有教育意义的野生动物,应该被杀死。

    他不忍心抛弃任何一只,包括那些已经死掉的。空闲的时候,他会一个人到湖边的“天鹅坟场”坐着。湖对面,依稀可以看到,离天鹅湖岸几百米处,一座新的居住小区正在建设中。

    1月30日,记者离开当地时获悉,荣成天鹅湖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编后:2004年1月5日,本版发表了“大天鹅是怎么死的”的一文。当时,“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接到来自山东荣成的报告,报告人就是袁学顺。那年大天鹅在天鹅湖落脚一个多月就死掉了13只……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迅即派出鸟类学专家对当地大天鹅的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大天鹅,国家Ⅱ级保护动物。荣成天鹅湖属省级自然保护区,据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以往保护区越冬的大天鹅数量在1万只左右,最高年份达11120只,是世界上四大天鹅栖息地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大天鹅越冬地。时隔两年,山东荣成天鹅湖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有越来越恶化的趋势。

10、联合国专家称:现在家禽贸易应为禽流感的传播负责,而不是野生鸟类。

来源:纽约2007-2-9

联合国专家针对禽流感指出,去年主要是通过迁徙的野生鸟类传播,而现在正通过家禽贸易来传播。专家警告说,尽管有些国家成功地遏制了病毒,但它还是有导致人类流行病蔓延的潜在危险。

David Nabarro(联合国禽类和人类流感资深协调人)告诉记者说:“我很高兴有些国家已经开始组织起来来努力应对这些挑战。”

不过,他提醒道,“我们不仅要继续关注禽流感,而且要为有可能发生的流行病做好准备。”

自去年以来,现已有10个国家爆发禽流感,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亚,越南,韩国,泰国,中国,日本,埃及,尼日利亚,匈牙利和英国。据报道,土耳其也出现了禽流感,但还没有被确认,另外,也没有证实南北美洲爆发禽流感。Dr. Nabarro 说,他预测将会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出现禽流感,但目前,还不能知道具体的发生。

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禽流感的爆发很大程度上认为是通过家禽贸易来传播的。另外,H5N1的其它传播途径还包括被有病家禽污染过的水和土壤。

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报道,2003年以来,人类已有272人确信感染H5N1病毒,其中有166人死亡。联合国继续关注病毒可能突变,从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导致全球流行病蔓延。

Dr. Nabarro说,我们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对付这种病毒,包括高层政府间的承诺和责任,加强兽医和人类卫生服务,健全的补偿和恢复计划,私有部门和民间组织履行起责任,把有关禽流感的有效信息传递给公众。

对受感染的鸟类进行大规模地检查和宰杀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阻止病毒进一步地扩散。

Dr. Nabarro还说,现在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一些严重受感染的国家,尽一切努力来控制病毒。尤其是对贫穷的人们要给予更多帮助,大量屠杀禽类可能真的会引起社会,经济方面的严重后果。

为了消除这种后果,对于禽类饲养者的补偿是必需的,并且要允许他们重操就业。世界银行有一笔资金已拔到尼日利亚了。现在急切的是,联合国需要有一个专门的中心账户来尽快地分配这些钱。

11、为缓解下游水电供应紧张 三峡再次对下游补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2月1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89880.html

下泄流量将达20多亿立方米

  本报武汉2月11日电 记者顾兆农从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中心获悉:为改善三峡枢纽工程下游航道的航深及缓解下游水电供应紧张的局面,三峡总公司决定,从2月8日至2月底,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将增加到4800立方米/秒,增发电量约18亿千瓦时。

  这是三峡工程在2006年首次对下游进行补水调度后,第二次启动增加下游下泄流量。首次补水量为3亿多立方米,同时增发电量2亿多千瓦时。

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中心主任袁杰介绍,这次增加下泄流量使水库水位从155米降到151米,下泄流量将达20多亿立方米。

12、曾培炎:提高移民安置质量 推进三峡工程建设

来源:新华网 2007年2月11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7242

三峡工程移民工作会议召开

曾培炎强调着力提高移民安置质量

扎实推进三峡工程建设

新华网宜昌2月11日电 三峡工程移民工作会议10-11日在湖北宜昌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专题听取了三峡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要求把提高移民安置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实现库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曾培炎强调,要继续做好三峡库区三期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让移民真正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结合库区实际,认真贯彻国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不断改善农村移民生产生活条件。落实国务院关于三峡库区城镇移民后期扶助的政策措施,完善资金扶助方式。加强移民职业技能和就业培训,努力增加移民收入。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进一步支持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提高广大移民生活水平创造条件。

曾培炎指出,今后一个时期,三峡工程建设的任务仍然相当繁重。要进一步做好三峡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重视建设质量和安全运行,确保三峡工程万无一失。满足高水位蓄水要求,按时完成地质灾害治理、移民搬迁安置、交通设施复建等工作。切实加强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立并完善水库运行管理的体制和机制。继续加强工程稽查、资金监督检查和审计整改工作,确保三峡建设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主持了会议。会议强调,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分认识三峡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真分析库区人多地少的基础性矛盾,着力解决库区产业发展滞后和移民就业严重不足的突出问题,切实履行维护库区社会稳定这个第一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面推进“动力三峡、生态三峡、文化三峡、和谐三峡”建设,圆满完成三峡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

据悉,三峡工程建设全面顺利推进。三峡大坝全线达到185米设计高程,三峡水库成功蓄水至156米水位,三峡工程开始由围堰发电期全面转入初期运行期。截至2006年底,三峡枢纽工程累计完成动态投资760亿元,左岸电站14台机组提前一年全部投入运行并实现了满负荷发电,右岸电站12台机组预计2008年全部投产发电,地下电站建设顺利。输变电工程完成动态投资341亿元,除地下电站电力送出工程外,输变电工程将于今年全部建成。库区移民工程累计完成动态投资544亿元,搬迁安置移民120万人,建设各类房屋4432万平方米,搬迁、破产、关闭工矿企业1560家。目前,三峡水库运行正常,船闸完建工程开始实施,工程综合效益进一步发挥。

13、中老缅泰合力建设澜沧江国际航运五级航道

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2007-02-12

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2/12/content_9290894.htm

    新华网云南频道2月12日电(记者 李倩)到今年年底,澜沧江国际航运五级航道的建设将全面完成,届时,中老缅泰四国的大吨位船舶也可以轻松而安全地行驶在这条航道上。

    这是记者从近日在昆明举行的"云南省交通工作会议"上获悉的。云南省交通厅厅长杨光成说,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的开发利用是中国加强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关系的具体体现。

    杨光成介绍,开工建设的五级航道主要是景洪港至中缅243号界碑的71公里航道,包括航道上的20道险滩都需要整治。2006年,澜沧江国际航运五级航道建设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海事及船员实作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也通过了国家海事局及省有关部门审查,关累码头多用途泊位建设准备工作已经到位。

    记者从云南省航务管理局了解到,2000年,中老缅泰签署了《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制订了与协定相配套的6项规则,并于2001年6月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市举行了四国商船正式通航仪式。

    为了解决四国商船航行的安全问题,2002年3月-2004年5月,中国政府提供资金,中老缅泰四国合作实施了上湄公河航道的改善工程。云南省航务管理局局长乔新民介绍,自那之后,四国船只在上湄公河段再没有发生较大的海损事故,船舶航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中国境内运输主力船型由原来的150吨提升为200-300吨,350吨的优选货轮已经成功投产,运输成本相应下降了30%左右。同时,运量大幅增加。据中国口岸码头统计,2006年国际货运量达到50万吨,客运量为1.6万人次。

    由此引发了四国航运市场投资升温。据云南省航务管理局统计,现已有客商在缅甸、老挝投资、注册了近20艘大型货船从事跨国运输。而沿岸经济也因此得到了带动。1993年,中国关累码头开工建设时还是一片荒地、人烟稀少,如今已经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水路出入境最前沿的开放港口。老挝的班相果、缅甸的索累也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沿岸各国都加大了对上湄公河航运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中国交通部和云南省加大了这条国际航运的基础设施投入,继2004年实施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后,2005年又合资启动了澜沧江下游五级航道的整治工程;缅甸搬迁了索累村,为码头提供建设服务用地,并改造了后方道路;泰国正在扩建清盛港;老挝正在改建班相果码头的后方道路。

    "可以预见,随着澜沧江五级航道建设完成,这条航运的可开发价值能得到较大体现。"乔新民说,"初步估计,到2010年,澜沧江国际航运的货运量可达到150万吨,客运量将达到40万人次。"

    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唯一一江连六国的国际河流。它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全长4880公里,其中中国内河2130公里,在西双版纳出境后称作湄公河,流经老缅泰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以长度算是世界第六大河流。(完)

14、节能降耗如何从概念转为行动?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02月12日张丽丽  邢渊渊

http://env.people.com.cn/GB/5389917.html

资源价格太低使浪费和高能耗降不下来 政府要减弱经济性管制强化社会性管制

  自从国家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以来,发展循环经济日益受到各方重视。以资源循环利用、避免废物产生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战略包括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和废弃物再生利用等内容,这一战略究竟该如何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挥何种职能?为此,本报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

  必须做出的战略性选择

  问:我国目前大力倡导建设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是什么?

  刘世锦:我国堪称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大多数资源的人均拥有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土地、水等不可移动或移动性差的资源约束更为明显。我国经济正处在并将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继续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而这一时期是整个工业化进程中单位产出资源消耗比率上升的时期。近年来,尽管从大多数的技术经济指标看能耗是下降的,但由于能源消耗较高产业的比重上升,总的能耗系数还是上升了。从发展趋势看,这种状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体制和政策环境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现实中可以看到很多例子,处在相同行业,面对大体相同的发展条件,企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程度可以有很大差别,主要原因就在于体制和政策环境的不同。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是由我国现阶段特定的资源环境条件、特定的发展阶段和特定的体制政策环境所决定的,不是我们主观上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客观上必须做出的战略性选择。

  基础是让价格起作用

  问:既然加强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那么您认为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刘世锦:最重要的是让价格起作用。近一个时期,“资源约束”问题讲得很多,其实,人类经济活动何时未曾受到过“资源约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市场是有效的,资源约束的强弱将表现为价格的高低。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经常看到一方面资源供给紧张,另一方面浪费严重的情况?是因为价格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当事人利益与资源节约缺少相关性。价格起作用,一是刺激供给,在开放条件下,既包括国内供给,也包括国际供给;二是促进节约,少花钱、多办事;三是鼓励技术创新,发展各种替代品。就目前大家关注的供给约束压力大的几种资源(如石油、铁矿石等)来说,增加供给的潜力,包括利用国际资源的潜力还不小,节约的潜力更大,通过技术创新发展替代品的潜力则不可限量。所谓“资源约束”只是表象,它背后的真实问题是“价格失效”,价格所带动的增产、节约和创新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还是要强调价格在节能降耗、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这个价格应当依托市场而形成,能够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场的供求关系。此外,还要解决价格后面的企业改革、公平竞争和法规建设问题。

  政府转向社会性管制

  问: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发挥何种职能?

  刘世锦:强调让价格起作用,并不意味着仅靠价格和市场在所有场合都能保障资源的有效配置。一个企业在生产产品的同时也产生污染,它将污染排放到企业外部,而不支付治理成本,由此增加企业利润。这部分利润实际上是以企业外部的人群和社会受到污染伤害为代价而获取的,是一种“掠夺性占有”。同样,在市场存在高额利润情况下,采用能耗过高而成本较低的设备或生产方法也能赚钱,但对社会是本来可避免的浪费。这些经济学所说的负的外部性需要政府管制介入加以解决。加强政府管制首先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由经济性管制向社会性管制的转变,所谓经济性管制是指管投资、管项目、管企业,社会性管制主要是指管安全、能耗、环保和相关技术标准等。这样一个转变至关重要。我们不能笼统地说政府管多了还是管少了,问题是不该管的还管得不少,该管的没有管,或者管得不到位。

  深化改革进行制度创新

  问:对于上面提到的价格起作用和加强政府管制,如何才能有效推进?

刘世锦:无论是发挥价格的基础性作用,还是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加强社会性管制,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制度创新。比如继续推动资源价格的市场化,资源价格能够由市场决定的,要尽可能地交给市场;在存在大宗、长期资源交易的情况下,如电力企业与煤炭企业之间的电煤交易,铁矿石企业与钢铁企业之间的矿石交易,应鼓励企业通过参股、联营、订立长期合约等方式,形成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对不能或不能完全由市场决定其价格的某些垄断性、基础性的资源产品,政府的价格管制要形成反映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够及时灵活调整、透明度高的机制,减少或防止资源价格的扭曲。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改进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办法,使地方政府在GDP指标之外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要有相应的机制和政策的配合,例如某个地区被认为不适合发展工业,重点实行生态保护,为此要调低GDP指标,明确生态保护指标,另一方面,如何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法进行补偿,如何保障当地居民发展权益等,也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稳定持续的机制和政策。

15、胡鞍钢:中国不仅要"和平崛起" 也要"绿色崛起"

来源:广州日报2007年02月1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91462.html

  中国不能走高消费、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黑色模式”

  记者:2007年“中国经济50人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大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您认为中国经济目前主要面临哪些挑战?

  胡鞍钢:我首先更愿意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看待中国的发展前景,当前中国遇到了现代历史上最大的发展机遇就是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所说的“战略机遇期”主要就是从这两个角度来谈的。这是我们最好的机遇。

  现在回过头来看,1991年邓小平提出的要抓住机遇,每隔几年就上一个新台阶的“台阶论”真的很有道理,很有远见。中国的崛起实际上就是“台阶式的崛起”,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一个不断上台阶的历史过程,这个台阶做好了,就要考虑下一个台阶。像我们过去5年(指“十五”时期)在经济总量、贸易总量、财政能力上上了一个大台阶,就要考虑在为所有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上台阶了。比如,为所有老百姓提供最低医疗保障,提供安全饮用水,免费上学等。

  记者:从总体上看,我们都认为中国的发展态势很好,但挑战是不是也很多,有些还很严峻?

  胡鞍钢:当然,我们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这些挑战突出表现在当前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上,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增长质量反而下降;能源资源短缺严重,生态继续恶化;就业与失业压力仍然十分沉重;收入和财富不平等成为突出的经济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近几年来,资源密集、能源密集、污染密集的行业发展过快,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重新进入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黑色”发展模式。

  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呢?我在几年前曾提出中国不仅要“和平崛起”,也要“绿色崛起”;不仅是“和平发展”, 也是“绿色发展”。

  过去28年的高速发展确实给中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却也对大自然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环境问题虽然有跨境的特征,但最大的受害者还是13亿中国人。财富虽然创造出来了,但财富为人民提供的福利最大化的发展真正目的并未达到。因此,中国不能走高消费、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黑色模式”,一定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记者:因此,您建议省级以下各地区不要再统计、公布GDP及增长率,而是侧重考核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胡鞍钢: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崛起、绿色发展,最核心的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在政绩考核指标等方面实现重大创新。只有淡化经济增长指标,同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责任指标,中国在未来5年才可能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十一五”规划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在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滞后于中央政府的战略部署,对中央制定的增长目标进行层层加码。因此我去年郑重提出建议:省级以下各地区不要再统计、公布GDP及增长率,考核地方政府的政绩指标应以公共服务为主,公共服务主要指标包括污染排放、社会治安、重大事故等。

  参考国际经验,都不统计GDP,它没有这个政绩指标啊,主要考虑的是人均收入而不是人均GDP,以便识别贫困人口,还有老年人口和服务、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等等指标,就是重点考虑公众福利,你看纽约市长向市民述职时,什么时候说过我的GDP增长9%什么的了?他首先会说犯罪率是否降低等等。

  我们学市场经济,也得学学别人是怎么做的,我们现在五级政府,五级统计,连个镇级都统计GDP。这种GDP统计方法,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人口和劳动力是流动的,会存在很多重复性的部分。为什么现在国家统计局要求地方不要统计GDP,由它来核实呢?就是这个道理。

  经过20多年市场经济的实践使我们形成新的共识:政府和企业两者是有分工的,企业的责任是创造GDP,政府的责任是提供公共服务。政府的政绩是什么?不再是GDP,那是企业或经济活动主体的政绩,政府的政绩就是为人民服务,即为所辖地区全体人口(包括流动人口、外地人口)的公共服务。

  记者:能否具体谈一下政府怎样为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务?

  胡鞍钢:我认为,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既可促进公平,又可促进效率。比如你提高农民工的医疗保障率,既保证了对农民工的公平,又能提高他的生产效率。

  各种数据表明,我对本届政府给予很高评价,正在从GDP挂帅型政府向提供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逐步从GDP政绩向公共服务主体转变。现在我们的领导人对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都看得很清楚,有解决问题的政治意愿和政治承诺,而且采取的措施都有针对性,相当务实。

  中国要成功崛起,挑战主要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

  记者:会不会存在中央很好的政策,到下面就走样了的情况?

  胡鞍钢:这就是另外一项研究了,即中国治理研究或良治研究。中国就像一个小联合国,像新加坡的很多经验,我都觉得借鉴意义是比较有限的。为什么?你想广州都比新加坡大多了啊!中国有31个省,333个地级市或者地区,2800多个县或县级市或者市辖区,还有4万多个乡镇,你看,这有五级政府!世界大国都是三级政府,只有中国是五级政府。中国治理始终面临两大不对称性问题:首先是存在一个信息不对称问题,所有信息都传递到中央也不大可能,而中央的政策到了各级地方,也会因地方利益而打折扣啊;其次还存在一个权力不对称,中央遇到了如何监督各级政府的问题,越是基层,越是难以监督,同时政府与公民的权力不对称性越明显,所谓“天高皇帝远”,对他的监督比较难,对他的违纪违法惩治也很难。解决第一个不对称性问题是需要“透明革命”,即涉及公共信息必须全部披露;解决第二个不对称性问题是需要“监督革命”,即涉及公共权力必须受到各种制衡(水平制衡和纵向制衡)和监督。所以,中国要成功地崛起,要解决自己的崛起问题,它的挑战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更多来自内部,主要是来自党和国家内部的官僚主义、低效率和腐败的挑战,从“劣治”走向“良治”。这就是我多年研究中国国情一个最主要的体会,只有经济学是不够的,还需要政治经济学的办法。

  记者:可否谈谈您对广东、广州经济发展的观察?

  胡鞍钢:客观地说,广州将来就是世界的底特律呀!你看,全世界最好的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公司,都转移到广州地区了。谁在创造GDP,不就是这些企业吗?为什么都转移到广州?就是因为广州市政府提供了优质的公共服务嘛,包括交通、港口、通信条件等等,这些企业才“用脚投票”。

  广州、广东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率先起飞”,现在的关键是如何更加“智慧”,更加“理性”,要选择哪种改革和开放?我建议,要从“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从“黑色改革”到“绿色改革”;从“黑色贸易”变成“绿色贸易”。我把它称之为从“黑猫”模式到“绿猫”模式,这就是广东和广州的基本方向,希望你们在绿色发展和绿色改革“先行一步,再作表率”,给全国起到一个示范作用。现在也该到了广州、广东与全国分享经验的时候了。别的地区都说绿色发展做不到,那么,我们自然会问:为什么广州、广东就做到了?不仅经济上去了,而且节能效率提高了,污染排放总量也下降了呢?

  记者:您曾说过,西方的媒体“软实力”远超过他们的经济“硬实力”。那么,对中国的新闻媒体产业,我想您也一定有自己的见解,您能提出一些建议吗?特别是我们广州日报,一直以来都在谋求更大、更高的发展空间,您觉得作为一家市场化的党报,该怎样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呢?

胡鞍钢:像广东、广州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也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前沿。广州应该多体现四个“全面”:全面建设,全面改革,全面创新,全面开放。我把广东称作是中国的“加州”,加州在美国举足轻重,它的经济总量最大,出口最多,高科技也是最强,那反过来加州又带动美国西部其他州的发展。“加州”的《洛杉矶时报》就是美国大报,也是世界大报。所以我觉得,像你们这样的报纸,就该朝着世界级大报的方向去努力,要增加那些好(优秀)的、美(优美)的、高(质量)的、雅(高雅)的知识与消息,增加你这份报纸对人们的吸引力——这就是“软实力”的体现。

16、熄灯:“五分钟”拯救地球 

来源: 新京报2007-2-10  汪永晨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32/2007/02-10/015@031527.htm

  绿家园

  熄灯之举,有两点值得一说:一是来自民间组织的环保行动,在欧洲所起到的作用之大;一是欧洲人解决环境问题从身边事做起的意识之强。

  有谁想过,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古罗马露天竞技场、西班牙马德里坐落在独立广场上的阿尔卡拉门、希腊雅典的议会、市政厅和外交部的灯光,在2月1日晚19时55分至20时,5分钟之内,平时的灯火辉煌,成了一片黑暗。而就是在这片黑暗中,一些闪光灯却在闪烁。手持相机的人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回答:我们要记住,为什么会有这一刻。

  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巴黎发表了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梗概,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至4摄氏度,海平面将升高18至59厘米,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过去有科学家说66%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而在这次大会上,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已经被公布定为90%.埃菲尔铁塔等场所熄灯5分钟,是由法国“地球联盟”保护组织倡议,欧洲多个城市响应的。他们是希望通过这种行动,呼吁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向浪费能源的行为宣战。据法国全国输电网介绍说,在灭灯5分钟活动中,法国全国用电量瞬时减少了大约800兆瓦。不过该机构特别强调说,用电量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对供电安全非常不利,但由于事先采取了措施,整个活动中没有发生任何供电事故。

  一个民间环保组织的倡议,就能让欧洲这么多重要的地方关灯熄火。我想,有两点值得一说:一是来自民间组织的环保行动,在欧洲所起到的作用之大;一是欧洲人解决环境问题从身边事做起的意识之强。

  前些年在德国采访,知道德国环保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环保组织功不可没。德国有上千个环保组织,人员达200万左右。比如,德国最大的环保非政府组织“自然保护联盟”有105年的历史,拥有成员约40万人。该组织每年的经费1800万欧元,其中,1200万欧元来自成员交纳的会费,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捐赠和罚款收入。“自然保护联盟”90%以上的成员都是义务兼职人员,无偿为环保事业做着大量工作。“自然保护联盟”主席契普克说,这些义务环保人员非常活跃,常常到处举行宣传活动,希望能将每一个关注环境问题的男女老少变为辛勤播撒环保种子的人。

  1月26日早上8点钟,我和几个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人一起,应邀到法国驻中国使馆与法国前总理阿兰·朱佩共进早餐。早餐后,朱佩要赶往机场。朱佩用吃早餐的时间,听中国民间环保人士介绍中国的环保,我想不但和他一贯关注环境问题有关,也和他这次来中国是以环保人士的身份,是为了推广希拉克的倡议,建立起一个保护环境的联合国组织(ONUE),来统筹全球的环境治理相关。那天,同去的北京地球村的廖晓义,向他介绍了中国9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夏天空调定在26度行动,朱佩大加赞赏。我想,回去后中国的这一行动能向国际社会推广也不是没有可能。近年来,德国环境部长,英国环境大臣到中国访问,会见环保NGO代表,都是他们节目单上的内容。

  其实,不仅欧洲,美国的民间环保组织把旧金山附近一片漂亮的山地,从建水坝的工程人员手里“抢”了回来;韩国民间环保组织把一座垃圾山变成了生态公园。

  这些都显示着当今社会,民间环保组织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的作用。这些说明的是什么,是环境保护公众参与。

  我曾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里,做过一个“抠门”的瑞士人的广播节目。讲的是瑞士人请客吃饭,一定要把每一个盘子都吃得一丝不剩,不像我们国人的习惯,盘子一空就问人家吃饱了吗?讲他们的高档饭店里,连牙膏牙刷都没有,更别提一次性拖鞋了。这些年我发现,不仅瑞士,欧洲、美国很多国家的高级宾馆的洗漱间里都是空空的。决不像我们,哪怕是县招待所,哪怕只用了一次的肥皂,洗漱间里也摆得满满的,再来人也要换成新的,更别提那些包装牙刷、牙膏、肥皂的包装纸,要顺手丢掉多少。去年,北京的一些宾馆也发起了节约行动,不在房间里摆“六小件”,但随后不久的报道表明,效果并不理想,有些宾馆甚至选择了退出。

  “地球在呻吟:飓风、洪涝、旱灾,种种极端气候反应就是证明;大自然在呻吟:地球上的物种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在刚刚闭幕的巴黎“地球公民”环境大会上,法国总统希拉克向全世界发出的呐喊振聋发聩。希拉克的话并非危言耸听。1970年以来,法国苹果树的开花期已经提前了10天,玉米的播种季节提前了1个月……

  现在采取行动还为时不晚,但这一行动必须是全球性的,必须要世界上所有的政府、企业和个人都积极参与。如果行动稍有迟疑,哪怕再晚10年或20年,人类的生存安全都可能受到威胁。

  我们不能让人类回到洞穴人的时代。但是,法国从事珠宝经营的女商人尚塔尔·贝尔考特在规定熄灯时间,关闭了家中所有的家电设备后说:“我认为这是一次很重要的表态。”为了给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专家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下榻的巴黎希尔顿酒店,也参与了这次关灯活动。

  作者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17、拒绝洋垃圾,必须旗帜鲜明 

来源: 新京报2007-2-11蒋高明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32/2007/02-11/011@050206.htm

  生态家园

  中国的未来,决不能成为发达世界的“垃圾场”或“垃圾沟”,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拒绝洋垃圾。

  针对近期有媒体称,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货轮“爱玛·马士基号”向中国卸载洋垃圾一事,海关总署表示,此报道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调查表明,马士基号没有在广东联窖镇卸载洋垃圾。(2月8日《新京报》)这一次,调查固然表明马士基号没有在中国卸载洋垃圾,但是,却并不能够说明此前英国没有这样做过。1月22日,《东南快报》报道,据英国最新官方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05年,英国运往中国的垃圾数量狂涨了158倍,达到了惊人的190万吨。这些垃圾中,这废纸数量为大约150万吨,其余则是塑料制品和包括铜、镍、锌、铅和钨在内的金属。

  自然界中,由于动物、植物、微生物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基本不产生废物。分解动植物产生的“垃圾”及其尸体的,是微生物和食腐动物。但是,对人类制造的塑料、农药颗粒以及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微生物们却“啃”不动。

  人们称那些自然界不能分解的有机化合物,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2004年正式生效的国际《斯德哥尔摩公约》,把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滴滴涕、七氯、氯丹、灭蚁灵、毒杀芬、六氯代苯、二英、呋喃以及多氯联二苯12种化合物列为首批对人类危害极大的POPs,在世界范围内禁用或严格限用。它们在自然界中滞留时间很长,毒性极强,并可通过呼吸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中毒、癌变或畸形,甚至死亡。

  在洋垃圾处理现场,工人们挑拣出废塑料,把它们融化后再次利用。燃烧发出的阵阵浓烟刺激着人们的鼻腔,燃烧后的化学废物直排放到附近的河水里,把河水都染成了黑色,直接影响了下游广州的环境质量。但是,这还不是问题的终结,更严重的还在后头。

  焚烧塑料类垃圾过程极易产生上述12种POPs的至少5种,即列在清单上的后5类。可见,中英不法之徒在将洋垃圾倾倒中国的时候,同时将5种剧毒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也留在了中国。这些污染物的危害时间之久,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李国刚总工程师的话来讲,即使现在停止引进,“最早也要在未来第7代人体内才不会检出这些物质”。

  将垃圾倾倒别国的做法是典型的“以邻为壑”。美国人均消费包装塑料量达23.4公斤,日本20.1公斤,欧洲15公斤,而我国最少,约为13公斤。发达国家早就意识到“白色污染”的危害,采取“回收和替代”双管齐下的方式,基本上消除了其危害。但是,依然有一些国家如英国等,采取将别国当作“垃圾场”的做法,出口了之。既输出了污染,还赚取了“黑心”钱。

  这里,我不禁想起了1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当时,英国人为了获得白银,转嫁国内经济危机,竟将害人的鸦片输入中国,造成了中国国力的衰弱。今天,他们中的一些人故伎重演,堂而皇之地向中国输出其高消费后的垃圾,污染别国环境。这一次,马士基号没有在广东联窖镇卸载洋垃圾,当然使我们欣慰,但是,在马士基号之外,谁敢保证没有别的途径,继续往中国卸载洋垃圾?

  洋垃圾入侵中国,已为多年来的一个严肃话题。不仅英国,美国、日本等每年也将洋垃圾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而我国沿海的一些小港口,已成了“洋垃圾场”。中国的未来,决不能成为发达世界的“垃圾场”或“垃圾沟”,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拒绝洋垃圾。对那些以牺牲中国13亿人生态环境,牟取暴利的中外不法之徒,必须予以坚决的打击。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