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05
二月五日江河信息导读:
环保资讯:
1、潘岳:环境资源问题对和谐社会构成严重挑战
2、国家林业局等推出首部湿地技术指导手册
3、46国期待共同成立保护地球组织
4、“水电开发与绿色未来”新华论坛在京召开
5、“和谐德钦论坛”在昆举行研讨会
地方信息:
6、广州东莞市政府举债35亿建污水管网 12年还清
7、江苏省2010年环保业年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
8、四川:一路绿灯 千里急调“救命水”
9、辽宁大连“海水空调”工程主体完工
重大水事:
10、三峡南线船闸运行高效顺畅
水利要闻:
11、中广网:长江上游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今年将动工兴建
深度报道:
12、韩江上游拟建核电站? 逾千万人饮水可能被污
13、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气候变化:
14、气候变暖的危言绝非人类在吓唬自己
环境时评:
15、不该便宜了环境污染企业
16、如何应对长江水位最低的挑战
1、潘岳:环境资源问题对和谐社会构成严重挑战
来源:中新社2007年02月0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64395.html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绿叶》杂志创刊十五周年研讨会上指出,环境资源问题已经对建设“和谐社会”构成了严重挑战。
他说,当前,中国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与经济的矛盾空前突出: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每年节能百分之四,减排百分之二”。结果是,二00六年主要污染物排放不降反升;平均每两天发生一起突发性环境事故,群众环境投诉增加了三成。环境资源问题已经对建设“和谐社会”构成了严重挑战,环境问题早已超越了专业层次,成为影响经济、制约社会、涉及政治的大问题。
他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取得了西方一百多年的经济成果,而西方一百多年发生的环境问题在中国二十多年里集中体现,二十年的成果与二十年的污染,过度消耗了我们的资源与环境。一系列事实说明,如果经济出现问题,宏观调控可以解决;社会出现问题,付出一定的代价也可以解决;但环境出了问题,是多少年都无法扭转的,那将是中华民族的灾难。
十五年前,在一些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的倡议下,创办了中国第一本环境文学杂志《绿叶》。《绿叶》目前已经成为一本环境保护的综合刊物。 (记者 赵胜玉)
2、国家林业局等推出首部湿地技术指导手册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 2007年02月0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64437.html
昨天(2月4日),我国第一部湿地技术指导手册———《湿地恢复手册》由国家林业局等推出,并赠送给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等湿地保护相关部门。有关专家表示,这标志着中国修复脆弱的湿地环境迈出重要一步。
据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手册详细介绍了湿地恢复的关键技术和操作方法,并根据不同类型湿地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恢复和修复方案,科学性、专业性较强。
3、46国期待共同成立保护地球组织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02月0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67650.html
为期4天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IPCC)会议刚刚在巴黎结束。出于对全球变暖趋势失控的恐慌,46个国家于2月3日联合起来,对法国的提议表示支持,即成立一个新的环境组织,专门挑出那些滥用地球的国家,甚至可能对其行为进行管辖。
“这是我们的责任。人类的未来要求这样做。”法国总统希拉克说。他呼吁将环境事务置于全球议程的首位。
希拉克是在联合国气候报告发表一天后的研讨会上说这番话的。这份由全球顶级气候科学家和政府官员共同拟写的报告指出,全球变暖的形势如此严峻,还将“持续数个世纪”,而人类需要因此受到谴责。
报告激起了要求尽快在全球范围采取行动的呼声。不过,并不是每个出席研讨会的人都赞同希拉克关于成立一个组织以制定甚至强制实行环保措施的提议。
包括美国、中国以及印度在内的几个主要污染排放国避开了这一话题,而欧洲则持欢迎态度。共有46个国家同意将为新组织的建立继续拟定计划。
凭借一部全球变暖的纪录片获两项奥斯卡提名的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为希拉克的努力喝彩。他在研讨会上播放的录音中说,2月2日的报告是“对我们所面临的危险发出的又一个警告。我们必须行动,并且行动要快。” “我们正处于转折点。”
IPCC首发的那份21页的报告说,冷天气减少,夜晚更热;热浪、洪水、暴雨和干旱,尤其是大西洋出现的强烈风暴等等都要归咎于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
报告表示,如果不采取行动改变目前温室气体排放的模式,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1华氏度。但是,如果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控制——这是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实现的——最乐观的预测将是气温升高3华氏度。
到本世纪末,海平面预计将上升7到23英寸,报告说。
如果排放不受限制,到2100年,格陵兰冰川的融化将不可避免,全球海平面最终将上升20多英寸,报告作者之一、澳大利亚科学家纳撒尼尔·宾道夫(Nathaniel Bindoff)说。
作者们认为报告过于保守:它只采用经专家评审发表的科学资料,并经过11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逐字审核。它只是一幅“快照”,表明全球变暖环境下地球的现状和未来,但是并没有告诉各国政府应该做什么。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成立于1988年,每隔5到6年发表一次气候评估报告,2月2日公布的报告是今年4个报告中的第一个。(陈丹)
4、“水电开发与绿色未来”新华论坛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水势 2007-02-05
http://www.waterinfo.com.cn/ywkd-1/guonei/200702050003.htm
本站2月3日讯(记者 韦凤年 车小磊 王欢)由新华水利水电投资公司主办的“水电开发与绿色未来”新华论坛于2月3日在京召开。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出席论坛并讲话。会议围绕“水电开发与绿色未来”这个主题,深入探讨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问题及对策,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国水力资源居世界首位,水电开发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创造优美环境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十一五”期间,我国电源结构面临调整,作为环境友好的清洁能源,水电开发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新华论坛”是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新华水利水电投资公司为水电开发投资、建设、管理和社会有关方面提供的交流互动的平台。推出的首届论坛以“水电开发与绿色未来”为主题,以“发展水电、服务社会、专业进取、和谐共赢”为宗旨,深入探讨水电开发领域里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重点探讨水电开发与生态移民安置、水电开发与生态修复、水电站运行管理与优化调度、水电开发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国际河流生态与环境保护及水能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时空配置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从多维视角透析水电开发和生态与环境双赢的经验和模式。会议交流了许多具有创新价值的学术观点和先进经验,将对今后的水电开发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5、“和谐德钦论坛”在昆举行研讨会
来源:云南日报 2007年02月04日
http://www.yndaily.com/html/20070204/news_92_213547.html
2日,由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主办的“和谐德钦论坛”在昆明
举行研讨会。
研讨会上,省文化厅、民政厅、民委、扶贫办和德钦县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云南大学、省社科院的专家学者,保护国际、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香港乐施会
等国际组织项目责任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综合治理德钦项目社区村民,聚
集一堂对项目实施进行阶段性总结,并为德钦和谐发展建言献策。
该研究会成立于1995年,是一个致力于山区扶贫、环境资源管理、生物
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非营利性民间学术团体。至今,他们在
西双版纳、红河、文山、保山、丽江、迪庆、怒江和楚雄等地先后开展了20多
个项目,直接资助达200多万元人民币。储东华(云南日报)
6、广州东莞市政府举债35亿建污水管网 12年还清
来源:广州日报2007年02月0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64573.html
建设36项污水处理工程总投资70多亿,其中政府投资建设部分高达43.75亿元,2月2日下午由中国银行东莞分行、中国建设银行东莞分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东莞分行联合牵头组成“银团”向东莞市政府开出最大的借条——35亿元用于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市政府将用12年时间还款。
一次性贷款35亿元会不会调高水价来消化?东莞市物价局办公室副主任罗德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近期内物价局不会考虑调高水价和污水处理费用,并表示调整水价首先要经过听证会形式通过,再考虑是否提价。
环保局举债35亿建污水管网
据东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莞正在建设的36项污水处理工程,总投资70多亿元,是东莞市有史以来投入最大的环保治污工程。
根据预算,管网工程总投资39.25亿元,另外,还计划对全市主要内河涌进行整治,作为污水处理工程的配套工程,估算总投资4.5亿元,两项合计43.75亿元。据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环保治污工程建设资金除资本金外,其余工程建设资金通过“银团”贷款方式解决,贷款金额为35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贷款期为12年(包括建设期两年)。
此项“银团”贷款由中国银行东莞分行、中国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东莞分行联合牵头,组织了市内各大金融机构组成“银团”,负责治污工程项目的贷款事宜。经过一年多的磋商,于今年1月就“银团”贷款有关合同达成了一致意见。
据悉,第二批污水处理厂截污主干管网工程共18项的截污主干管网线总长为386.34公里,日处理总规模为118.5万吨,工程除万江、寮步、横沥东坑3项由于规划调整等原因暂缓建设外,其余15项工程现已全面开工建设,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污水处理费暂无调高意向
“一次性贷款35亿元,无形中增加了财政负担,这部分钱会不会通过调高污水处理费用的手段消化?”许多企业和市民对此表示关注,东莞市物价局办公室副主任罗德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物价部门暂时还未考虑对污水处理费用进行调整。
据悉,从今年元旦起,东莞污水处理费已经上调了0.2元/吨。其中,生活用水的污水处理费由原来的每吨0.5元调整为0.7元,其他用水的污水处理费由原来的每吨0.6元调整为0.8元。
罗德泉表示,东莞的污水处理费是以公用事业价格的方式并入水价管理,实行政府定价。对于水价、污水处理费的调整根据规定将通过听证会的形式通过。(韩治华)
7、江苏省2010年环保业年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02月0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64186.html
到2010年,江苏省环保产业年产值(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仍将占到全国的两成以上。
根据江苏省经贸委、江苏省环保厅联合制定的《江苏省环保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江苏省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4%以上,到2010年,年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其中环境保护产品年产值250亿元,资源综
合利用年产值1000亿元,洁净产品年产值600亿元,环境保护服务收入150亿元。
“十一五”期间江苏环保产业将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企业规模也将进一步提高。《规划》表示,将研究开发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适应中国国情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力争这部分产值占环保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0%左右。到2010年,形成200个年产值(收入)超亿元企业,并在环境保护生产、环境保护服务两个领域分别形成2~3家年产值(收入)10亿元以上、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环保产业大公司和企业集团。(高学军)
8、四川:一路绿灯 千里急调“救命水”
来源:四川在线2007年2月5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6775
眼看白花花的水流欢腾地从进水口流出,资阳市雁江区老鹰水库管理所所长陈辉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从1月5日发现水质变化,到2月2日500多万方“救命水”流入水库。20多天的千里调水,一场可能导致资阳市城区混乱的供水危机在各方不懈努力中终于消弭!
水质突降,吓出“水将军”一身冷汗
时间拨回到一个月前,1月5日上午10点。老鹰水库。
例行巡视的陈辉站在水库坝上,两条眉毛拧在一起,双眼注视着水面1平方米乳白色带状物,几个小时后变成了1平方公里。陈辉心里一惊“坏了,水质出问题了!”
老鹰水库是资阳市区唯一的供水源,每天向市区供水4万方。也就是说老鹰水库一天不放水,资阳市区20多万市民就将滴水不得。
老鹰水库1964年竣工后一直都是作为灌溉、发电之用,直到1991年才为资阳市生产、生活提供用水。半途改道的老鹰水库少了其他供城市用水水库的必要条件———它没有放空洞。因而它的取水管道以下的水40多年没有更换过。当老鹰水库的水量降到一定程度,沉寂于40多年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就会上升,这就是乳白色带状物出现的原因。
水质到底坏没坏?陈辉希望检测部门检测后能带来好消息。
可惜,检测结果是水解氧只有1点多,标准要求5。“完了”,陈辉立刻向局里报告:“资阳市区20万市民面临无水的危险。”
兵分两路,北上借水
邓修武,资阳市水利局局长。当他接到陈辉打来的电话时整个人都蒙了:“资阳就全乱了。”
他紧握手机对陈辉说:“陈辉,这件事绝对不能传出去,不要引起市民的恐慌。我们要在事情发展到无法控制前解决掉。”
邓修武直接拨到资阳市副市长陈能刚手机。水利、供水、检测、环保等部门连夜召开应对会议。经过计算,要补上缺口,解决水质问题最少要500万方水注入老鹰水库。会后,供水和环保部门直赴水库:想尽办法确保从老鹰水库流出的水必须达标。资阳市水利局则北上成都,向省水利厅借水去。
省里能同意借水吗?资阳不属于跨灌区调水范围。
一波三折,援水两天进“鹰口”
事情进展出乎意料地顺利。省水利厅、省农水局一路绿灯,所有文件上都有四个醒目的红字“特事特办”,省水利厅领导相继批示:立刻解决老鹰水库缺水问题!
借水手续从行政上已经完成,但新的问题又摆在借水队伍面前。首先,今年1月都江堰上游的雪溶水还没有流下来,流经宝瓶口的水本就不多;第二,水是商品,老鹰水库要500万方水,加上沿路损失,都江堰就要放上千万方水,这是笔不小的开支;第三,众多渠道正在进行岁修,有的渠道甚至完全处于“不营业”状态。
困难再大,没有20万人缺水的事情大。几个部门短暂的碰头后,最后决定从都江堰引2000万方水,沿途严防死守,确保援水经东风渠、张家岩水库再流入老鹰水库。而2000万方的水费则延后支付。
此时是1月10日,距离发现水质问题已经过去5天。这天上午东风渠开始以10个流量放水冲渠道,下午2点水过龙泉隧道。再到张家岩水库,过低南干渠道到三岔水库。
12日,“救命水”终于流进了老鹰水库。邓修武心里那根绷紧的弦也松了一下。
到2月2日,老鹰水库一共进水550万方。检测部门当天打电话给邓修武:“老邓,今天从老鹰流出的水检测完全合格。”
借来的水救了急,但陈辉没有忘记老鹰水库没有放空洞,有970万方的死水存在。“如果这970万方不是死水,也不会出现千里借水的事。早三年、晚五年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把放空洞建起来。”
9、辽宁大连“海水空调”工程主体完工
来源:新华社2007年02月0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65610.html
日前,亚洲供热面积最大、利用海水供冷供热的星海湾水源热泵工程主体工程(热泵机组、管线安装)基本完成,即将进入调试阶段。
据辽宁省政府消息,星海湾水源热泵工程将担负为星海建筑群提供空调冷热水及生活热水任务。一期工程可以带动星海湾游泳馆、会展一期和二期的30万平方米的供热、制冷。
热泵技术,可以把不能直接利用的低位热源,如空气、土壤、水中所含的热能及太阳能、工业废热等,转换为可以利用的高位热能。
星海湾水源热泵机组单台产能供热为8兆瓦,供冷为10兆瓦,比常规机组减少25%制冷剂充灌量,冬季可节省燃煤40%,夏季可省50%以上,可以减少大量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释放。(姚剑锋)
10、三峡南线船闸运行高效顺畅
来源:新华网2007年2月5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6804
新华网宜昌2月5日电(记者江时强、田建军)三峡南线船闸目前独自承担沟通长江航运的重任,恢复通航16天来运行保持高效顺畅。
据统计,1月20日8时到2月5日8时,三峡南线船闸日均运行15.92个闸次,比北线船闸最高记录日均高出1.2个闸次;南线船闸日均货物通过量为11.07万吨,比北线高1万吨;日均通过船舶106艘,比北线最高记录多6艘。南线船闸通过能力再创新高,并且做到了安全、高效、畅通。
经过128天的完建施工和调试后,三峡南线船闸1月20日恢复通航,北线船闸随即停航投入施工。据运行情况看,三峡南线船闸目前设备设施运行正常,各项控制系统响应正常,至今未发生设备设施故障影响通航的事故。
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在去年9月15日开始完建施工后,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对先期单独运行的北线船闸探索了一闸室待闸和四级运行方式,从而大大节省了船舶过闸时间,从原来的3个半小时缩短为两小时40分,单线运力达到了原来双线时的80%。北线停航南线施工完成恢复营运后,三峡通航局将经验用于南线,使得船闸运行效能不断提高。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副局长计玉健说,春运已经来临,在客流高峰时南线船闸将更多地通过客船,他们将对设备加强保养维护,进一步熟练旅客应急分流预案,确保南线船闸能安全有序运行。
11、中广网:长江上游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今年将动工兴建
来源:中国广播网2007年2月5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6826
中广网重庆2月5日消息(记者刘湛 实习生唐棠 通讯员赵正荣)昨日,记者从重庆市发改委获悉,长江上游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重庆小南海水利枢纽工程今年将在巴南区兴建。该工程建成后,重庆将彻底告别拉闸限电的历史,拉动重庆经济的快速增长。
据悉, 重庆小南海水利枢纽工程,工程动态总投资370亿元,静态总投资220亿元,是重庆直辖以来投资最大的一个建设项目,也是重庆“十一五”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该枢纽为I等工程,由混凝土坝、泄洪消能建筑物、引水发电系统、船闸等建筑物组成,计划在2007年动工兴建,工期为6年,将在2013年建成。
目前,政府已组成了专门的领导班子,正在做重庆小南海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前的前期准备工作。
12、韩江上游拟建核电站? 逾千万人饮水可能被污
来源:《南方日报》2007年02月0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64247.html
韩江上游建核电站,中下游1000多万人饮水可能被污染?
昨天(4日),汕头、潮州代表团就“首个内陆核电项目可能落户梅州”问题,向省发改委、省环保局、省水利厅提出询问,场面火爆。
一问
海岸线那么长为何选址韩江上游
“广东已有或在建的大亚湾、岭澳、阳江这些沿海的核电站,海岸线那么长,为什么还要在内陆建?而且选在韩江上游的梅州市大埔、丰顺?请发改委解释一下。”汕头市陈汉初代表率先“发难”。
“我们省一次性能源紧缺,发展核电是省策!”省发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办主任李妙娟先交了下“家底”:现在煤矿都关了,海上的石油有限,而且国家要求“十一五”广东单位能耗要降16%,我们的能源压力很大!积极推广核电等清洁能源是大势所趋。现在发达国家核能已占总能量的17%,我国的目标是2020年核能使用率达4%。
“广东适合建核电站的地方不多!”李妙娟解释说,核电站选址对地质有严格要求,而且其冷却处理装置需要建在海洋、河流边上。
之前我省几个核电站是建在沿海地区,但由于符合条件的地点有限,所以新的规划设在内陆。
“所谓的首个内陆核电项目落户梅州,是失实报道!项目起码要2020年才能启动。现在湖南、广西这些省也在争,我省也只是同时在韩江、西江、北江三江流域普查选址。大埔、丰顺只是基本符合条件,目前只处在普查阶段,根本没有立项!”
“就好在还没立项啊!要是已经定了,我们搞询问还有什么意义!”潮州的许实德代表心直口快,引来一阵笑声。
二问
上游建核电站到底会不会污染水源
“韩江毕竟不是大亚湾,是我们的母亲河,中下游1000多万人民喝水就靠她啊!我代表这1000多万人民问一句:如果到时真在上游建核电站,到底会不会对水源造成污染?”潮州的梁银英代表朗声追问。
“经过近20年探索,我们国家的核电站安全技术已经很成熟!”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的专家马捷回应称,核电站从设计、施工都有复杂严格的要求,投资主要就用在固、液、气“三废”排放、防辐射等安全体系建设上。高放射性的工业废水不会排放到江海中,经过混凝土固化处理后储存起来,进行几十年的自然衰变。
他说,至于排放到江中的废水,主要是员工冲凉、洗衣服、冲地板产生的,必须经过废液处理系统处理后才排,根据大亚湾的检测结果来看,仅是国家允许排污指标的1%,非常安全。另外,冷却塔从河里取水,一秒钟才取4到5个立方米,和火电厂的冷却水是一样的,没有放射性。“不会有污染!”
“我是学生物的,这些水温度高达310度,冷却后如排放对江河的生物物种肯定有影响!”汕头“珍珠养殖大户”谢绍河代表说,相信核电站安全技术很强,但核电站的废物日积月累,会不会对周边环境、子孙后代造成辐射等隐形污染?
省环保局副巡视员戎明海表示,一旦立项,这些问题都会进行严格的环保论证,再上报国家环保总局审批,有一整套严格的科研论证,请代表们放心。
三问
潮汕人口密集万一核泄漏怎么办
“所谓的仅占国家允许排污指标的1%,到底是按国际先进标准,还是像我们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一样,只是低要求的‘中国特色’标准?”汕头大学教授乌兰哈斯代表对污染标准紧追不放。
“我国在核能方面用的是国外的老标准。”马捷笑着回应,“当时没研究透,要求更严格!现在国外很多新标准都越来越宽松了。”
“大家看看,法国三分之二的核电站都建在内陆!”李妙娟拿出了一张法国核电站分布图说,法国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大力发展核能,大量的核电站都建在巴黎等大城市附近,包括塞纳河旁边,法国人都觉得这很自然。
“法国是这样,但我们知道,德国、比利时就承诺不再建核电站!
而且法国的人口密度能跟我们比吗?汕头是3000人/平方公里,人口这么密集,一旦出事,损失将难以挽回!“乌兰哈斯、陈汉初代表说,省人大正在制定《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建议在韩江上游这种水源地区,就不应设立核电站等设施。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发生战争或类似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事件,如何应急?”潮州的陈友标代表激动地说。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的反应堆早已淘汰,我们现在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第三代技术,有三层保障,可以防范切尔诺贝利事件的重演!”马捷说。
回应
一定尊重科学和民意高度审慎推进核电站建设
“感谢代表的关注和理解!”李妙娟和戎明海最后恳切地说,安全是核电站的生命线,项目还处在早期普选阶段,还需国家环保总局的严格把关批准,估计最快也得“十二五”期间才能启动。
省有关部门一定尊重科学、尊重民意,高度审慎推进核电站建设。
一个多小时的“唇枪舌剑”,代表们对询问结果满意吗?“今天的交流很充分,我们比较满意!”陈汉初、万洪富等代表说,我们理解和支持省里大力发展核能,也希望政府选址要三思,充分听取民意,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妥善解决能源问题。代表们将继续关注、跟进这个问题。
13、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02月0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65765.html
一、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的产生
什么是社会主义?对这个词解释了200年,而且还将继续下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是社会历史进程的必然阶段,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替代,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其核心价值就是平等,其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与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古往今来有多少种社会主义?据学者统计有25种。社会主义思想最早出现于15世纪,是早期无产者同资产者矛盾逐步激化的产物,我们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有两种,一个是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政权的闵采尔式;一个是主张和平改造社会的莫尔式。
从19世纪开始,资本主义工业化随着大规模殖民地的开发迅猛推进,一方面形成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社会化大生产;另一方面使资本与劳动更加尖锐对立。各种社会主义思想如潮水般涌现。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将空想社会主义具体化,制定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生产分配原则,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贫富对立、无序竞争、经济危机等弊病进行了更深刻的批判。
19世纪30年代,圣西门的门徒提出了基督教社会主义。圣西门晚年曾把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称为“新基督教”,认为一旦将基督教的平等、博爱、慈善三大原则应用于社会改革运动,人类便走进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天堂时代”。这一将宗教伦理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的观点,为以后的伦理社会主义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法国的勃朗提出工场社会主义。他从阶级调和的观点出发,设计了一套通过国家权力来组织劳动、建立“社会工场”、消灭不公平竞争的社会改革方案。俄国的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又提出农民社会主义。他们主张废除土地私有制与农奴制,实行土地国有化,在村社基础上直接建立社会主义。这一思想直接促成了俄国民粹主义运动。法国蒲鲁东系统地提出了无政府社会主义,主张废除强权法律,重视对人性和人的价值思考,强调自由意志论,梦想建立一个自愿合作组成的、没有任何权威统治的新社会。
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与蓬勃的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准备了坚实的思想源泉与阶级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借鉴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创立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他们借鉴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他们借鉴欧文和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学说。为了使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融合,他们在1848年发表了《共产党宣言》。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胜利不可避免;无产阶级既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者;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道路;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是无产阶级实现其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科学社会主义虽然将社会主义引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它未能完全解决在它产生前社会主义运动就存在的难题,也不可能为它产生后所出现的所有新难题提供答案。社会主义阵营由此逐渐分成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两大流派。
注:本文原载于《绿叶》杂志2006年第十期
【1】 【2】 【3】 【4】 【5】 【6】
14、气候变暖的危言绝非人类在吓唬自己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7年02月0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64630.html
巴黎当地时间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IPCC)发布了一份对世界未来极为重要的报告: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这是该组织6年来的头一次信息更新,它再次引起世界公众对全球变暖这一严肃而紧迫问题的关注。同时,美国政府也再次成为世界各国媒体集中批评的对象。
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于1990年发表,它促使联合国大会作出了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决定。《第二次评估报告》于1995年发表,它为UNFCCC的京都议定书会议谈判作出了贡献。《第三次评估报告》于2001年发表,6年来对世界各国科学而准确地了解气候变化及影响、采取相应的减缓和适应措施提供了巨大帮助。因此,第四次评估报告的发布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人类应对全球变暖负90%的责任
第四次报告显示,与工业革命之前相比,全球气温已经增长了0.74℃,预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比现在上升0.13米至0.58米,全球气温将上升2℃至4.5℃,有的地区气温甚至有可能上升6℃。
“报告中有大量的迹象和证据,不仅清楚地显示了气候变化的确是现实存在的事实,还证明人类活动确实影响了这种变化。”IPCC主席帕乔里说。根据报告预测,北极海的海冰将在本世纪后半叶融化消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冰河将不再是冬季滑雪胜地,而将成为避暑区;地中海沿海地区的夏季将会由于热浪变得几乎无法居住;澳大利亚著名的大堡礁将因海水温度上升而在数十年内被毁。在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经济造成的损失方面,穷国将首当其冲,很多非洲国家将更加饱受干旱之苦,孟加拉国以及部分太平洋岛国这种低地国家将被上升的海水淹没。
报告明确指出,对于过去50年来的全球暖化现象,人类活动要负90%的责任。虽然目前世界各国对于气候变化的关切和政治觉醒已达到历年来的最高程度,但帕里乔主席仍然认为还远远不够,他希望这份报告能够“震动”公众和政府,使其采取更加严肃认真的行动。
客观看待这份报告,它的预测和分析是否有些夸大其辞?事实恰恰相反。
英国政府的一位气候变化高级专家在《观察家》杂志上指出,该报告的论点其实还过于保守和乐观,因为它的出台经历了艰难的妥协过程。IPCC报告是由几千名气候变化专家完成的,他们在温室气体所带来的影响这个问题上观点差异巨大。因此,这个报告的每一段话都经过无数次的讨论和激烈的争执,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没争议的观点被保留下来。所以说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报告。
有专家认为,即使人类现在停止所有的能源消耗活动,依然很难使今后的温度保持住不上升。因为大气里已经存在的二氧化碳有一个惯性,海洋本身也有储存并逐步反应的过程,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使实际温度很可能还会升高。所以,挽救全球温度不超过两度,难度非常大。
【1】 【2】 【3】 【4】
15、不该便宜了环境污染企业
来源:《工人日报》2007年02月0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67547.html
据报道,一项迟来的处罚决定日前从国家环保总局发出,这就是对松花江污染事件的“主角”———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所做出的罚款100万元的决定。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从而引发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这起特别重大的水污染责任事件,造成了有目共睹的损失,有关部门却只能开出100万元的罚单,让人吃惊不已。
原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规定,环保部门对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的单位只能处以最高100万元的罚款。可100万元对于某些“财大气粗”的企业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毛毛雨”。这能让它吸取教训,警示后人吗?如此“便宜”的罚款不仅让环保部门尴尬,也让笔者感到失望。
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王锡武曾算了一笔账。他在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的一家重点污染企业调研时发现,2005年这家企业应当缴纳排污费116万元(实际上只交了36万元),加上环保部门对其的罚款4万元,这家企业一年违法排污总成本为120万元,违法100年也不过1.2亿元,而这家企业的环保要达标至少需要投入1亿多元。
违法成本与守法成本竟有天壤之别,这导致污染企业“宁愿认罚不治污”成为普遍现象,企业的排污设备成为应付检查的“摆设”。一些地方的环境污染问题之所以严重,显然与污染企业的违法成本太低有关。“法律不得使违法者通过违法行为而获利”,这是法律的名言也是原则。“现有环保法律、法规偏软,对违法企业处罚额度过低”,已成为令环保部门颇感头疼的问题。
当环境违法能为违法者带来利益时,实际上是在“鼓励”、纵容违法,这时违法便会成为一种常态。因此,如何修补法律漏洞,让环境违法者付出应有的违法成本,罚到他们不敢再违法,需要摆上议事日程。
16、如何应对长江水位最低的挑战
来源: 新京报2007-2-4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32/2007/02-04/021@001007.htm
公众的知情权,公众的参与,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民主决策,也关乎每一个国人都要面对自然的挑战。
在1月29日召开的长江水利委员会上,流域规划修编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不少水利专家表示长江流域的规划修编,已迫在眉睫。
长江是中国水资源、水能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也是中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实施能源战略的主要基地、改善北方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支撑点,还是连接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珍稀水生生物的天然宝库。长江治理与开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职责。
面对长江140年水位最低纪录,与三峡水坝无关是一种说法,流域规划修编迫在眉睫是解决问题的措施之一。而公众的知情权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同样不可忽视。
去年,我曾到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源头采访。渭源县内的渭河干得让人看了心疼。采访中,县有关部门的领导把渭河源头的干归于全球气候变暖。可在鸟鼠山上渭河源头的泉眼旁采访时,管护着源头“品字泉”的一位老人对我却说:我十几岁时,这里的大树是背靠着背的,鸟鼠同穴的那棵大树几个人都抱不过来。那时的泉水是往上涌的,漫得哪儿哪都是。现在我天天打着手电照,看看泉里是不是来水了。老人说,鸟鼠山上那满山的树被砍三回了。同样是解释渭水源头的干,为什么有着这么大的区别。
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的环境危机,可把我们决策中出的问题都归到大环境中,显然是推卸责任。我们自己当年的围湖造田、乱砍乱伐和今天对水资源的无序开发,能说就没有对今天长江水位出现了历史最低造成影响吗?而面对长江向我们人类提出的这一挑战,政府决策中的科学发展观,对改变长江生态危机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公众的知情权,公众的参与,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民主决策,也关乎每一个国人都要面对自然的挑战。
2006年年底,山西省环保局公布的一次万人环保意识问卷调查告诉我们:在回答“某市财政收入全省领先,但环境染污日趋严重,你是否让现任市长继续留任”这个问题时,71%的被调查民众选择了“不愿意”,而90.8%的受访市、县官员选择了“愿意”。这是为什么?
改变环境现状,当然也需要专家参与环境决策,希望专家能在利益无涉的条件下做出科学判断。但是,从西方一些国家的环境治理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中,我们不难看出,光有前两者是不够的。因为,公众参与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动力;因为,公众是环境和资源破坏的真正受害者、他们不会选择让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受到严重损害的发展道路、更不会选择断送自己子孙后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正因为如此,公众才是权力寻租无法突破的障碍。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在合肥召开的中国水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上说,根据现有数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总用水量约为7000亿—8000亿立方米,而届时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8000亿—9000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接近极限。如果不及早采取有力的措施,我国将迎来严重的水危机。
今天,我们面对的已经不是一条长江水位出现了历史最低。淮河、辽河、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或接近60%,海河流域已超过100%,都远远超过国际上认定的水资源科学开发比率。
公众的知情权,随着我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发展,已有所推进。随着2003年国家正式实施了《环境影响评价法》、2006年中央又提出:“从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面对长江水位最低的挑战,建设节水型社会既是基于我国国情和水情的战略举措,也离不开公众的参与。而在水域的开发,水域的管理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和听证会、就更成为我们应对长江出现危机的关键。
面对长江水位最低的挑战,我们也可听听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他拍的电影《难以忽视的真相》中是怎么说的:我们每个人对全球气候变暖都有责任。把二氧化碳排放降为零,应从我们每个人做起。减少开车,改骑自行车。对妈妈说:请不要毁坏我们生存的地球。
汪永晨 作者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