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01
二月一日江河信息导读:
环保资讯:
1、12项目公然藐视环保禁令 环保总局:扩限批范围
2、《中国生态状况报告》首次算出我国生态指数
3、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严防海洋成为"垃圾桶"
4、我国水资源应从统一管理转变到综合管理
5、水利专家否认黄河接近断流
6、1月下旬渤海海冰面积为2000年来最小值
7、北京“污水处理率90%”奥运水环境目标实现
8、17年来水质首次好转 武汉东湖水质升回Ⅴ类
9、5因素威胁"地球之肾" 湿地保护挑战与机遇并存
污染信息
10、江苏:污水屡作恶 死鱼百万斤
11、广东:东江上游污染东莞运河遭殃
人与自然:
12、兰科珍贵种正消失 专家呼吁抢救野生兰科植物
深度报道:
13、科学时报:闸坝与河流健康关系求解
14、监管强势出击突破污染重围
环境时评:
15、可持续消费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1、12项目公然藐视环保禁令 环保总局:扩限批范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2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52588.html
执法一往无前 违法一意孤行
本报北京1月31日讯 记者孙秀艳报道:被称为“环保风暴”的区域限批政策出台20天,整改进展情况如何?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今天向媒体通报说,虽然一些限批区域及企业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但是被曝光的82个严重环境违法项目中,至今仍有12个项目对环保执法置若罔闻,继续违法运行。
违 法——
一些项目对环保执法置若罔闻
这些项目包括:
“山西吕梁焦化厂一期工程(60万吨/年机焦)” 2号焦炉仍未停止生产;
“改建铁路新乡至日照线菏泽至日照段增建第二线”和“海南洋浦海发面粉加工项目”两个久拖不验的违法项目,至今未见整改;
“山西古交发电厂新建2×300兆瓦工程”、 “云南建材集团日产40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技改项目”和“宁夏宁东马莲台电厂2×330兆瓦工程”3个“三同时”严重违法项目,对环保总局限期整改要求毫不理睬,没有采取任何整改措施;
“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有限责任公司4×330兆瓦发电机组工程”、“内蒙古蒙华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扩建2×200兆瓦供热机组工程”、“上海米其林回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子午线轮胎项目”、“江西贵溪电厂二期2×300兆瓦工程”4个严重违法项目,整改至今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未批先建的“云南玉溪峨山天大工贸有限公司新建二号焦炉项目”与“山西省运城闻喜县海鑫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高炉项目” ,至今仍未停止生产。
执 法——
即使困难,也将依法严处到底
“这些企业无视法律的行为也反映了环保执法的一些尴尬。”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助理巡视员别涛认为,被曝光的违法项目可以说是经过了反复的核实,事实非常清楚。但是由于法律对这些行为的处罚最高罚款只有区区10万元,这对于投资千万甚至上亿的项目来说,实在是九牛一毛。有一家未批先建的电厂,甚至首先做好了全年的环境处罚预算,宁可受罚,也不整改,反映的正是违法成本过低的问题。而对于未经环评破坏环境的建设项目,环保部门甚至没有责令其立即停建的权力,只能先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改,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报请政府勒令停建。“司法强制执行并不容易,而一些地方保护主义更不会让项目停下来。”别涛表示,对这些违法项目,即使有许多困难,有关部门也将依法严厉处置到底,一定要树立环保法律的权威。
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副司长赵维钧表示,有一部分项目单位和涉及人员不理睬,使得环保总局的查处阻力重重。“有些人认为查处一阵风,过去了还照旧;有些人认为纠正违法代价太大,能顶则顶;有些人认为已成事实,放过算了。我们对此说‘一定不’!”赵维钧表示,针对这些情况,环保总局延伸“区域限批”、“行业限批”,就是要给这些违法项目的存在再施加压力,让区域行政主管、行业集团领导层也成为纠正违法行为的同盟军,更有效地查处违法项目。
限 批——
内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从另一个角度讲,扩大“区域限批”、“行业限批”也是在“小试牛刀”,因为这样的做法更有深意——国家环保总局希望这种手段能被社会各界接受,成为完成国务院交办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任务的重要保障。
对此,潘岳表示,此次的“限批”主要是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低、“三同时”违法现象严重的区域和行业。今后,“区域限批”与“行业限批”的内容与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下一步对未按期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总量和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的地区或行业,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国家主要控制断面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河流流域,对多次发生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环境风险隐患突出的行政区域,都将采取“区域限批”与“行业限批”政策。
新闻链接
一些限批区域及企业积极整改
自1月10日开始,国家环保总局与河北、山东、贵州、山西4个省环保局已对唐山市、莱芜市、六盘水市和吕梁市暂停了除循环经济类项目外所有项目的环评审批。目前,与唐山市和大唐国际限批捆绑的项目“唐山热电厂技术改造项目”已停运1机2炉;与莱芜市限批捆绑的项目“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冷轧薄板一期工程”已停止建设;与六盘水市限批捆绑项目“贵州发耳电厂4×600兆瓦新建工程”已停止建设,“贵州野马寨电厂(3×200兆瓦)技改工程”已全部停运。
几大电力企业集团也迅速作出反应。华能集团乌拉山电厂2台75兆瓦机组已关停,1台100兆瓦机组也随后关停。国电集团停运了濮阳热电的1机2炉。华电集团的“攀枝花发电公司‘以大代小’煤矸石发电技术改造工程”已关停了1台50兆瓦小机组。
什么是区域限批
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1月10日,环保总局动用“区域限批”政策来惩罚严重违规的行政区域、行业和大型企业,即停止审批其境内或所属的除循环经济类项目外的所有项目,直到它们的违规项目彻底整改为止。这是环保部门成立近30年来首次启用这一行政惩罚手段。
此次“区域限批”的行政区域包括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吕梁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山东省莱芜市;企业集团包括大唐国际、华能、华电、国电等四大电力集团。
2、《中国生态状况报告》首次算出我国生态指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2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53255.html
我国生态综合指数为1.02,目前处于生态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最近出版的《中国生态状况报告2005》首次利用生态综合指数的概念和方法,对我国生态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判断。
这一报告首次提出了生态综合指数的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选取森林、荒漠、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湿地、草原、农田、城市8个因子,利用生态综合指数计算公式,得出我国生态综合指数。报告认为,这一匡算结果可以作为判断我国现阶段生态治理与破坏所处阶段的基本科学依据,说明自1998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大幅度增加生态建设投入,大规模开展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目前处于生态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国家应该持续进行大规模生态建设,以促进生态系统向良性阶段递进。
据介绍,《中国生态状况报告2005》由一批中青年科学家历时3年攻关完成,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奚宁宇)
3、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严防海洋成为"垃圾桶"
来源:新华社2007年02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55338.html
陆源污染物排海造成近岸海域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注。中国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在正在此间举行的全国海洋厅局长会议上说,遏制近岸海域环境恶化趋势,将是2007年海洋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国家海洋局不久前发布的《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中国近岸约25%的海域水质处于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状态。而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海,特别是部分排污口的连续超标排放,是造成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6年,在被监测的600多个陆源入海排污口中,约81.4%的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致使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超过60%的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处于极差状态,海水污染程度加重,周边海洋功能区受损严重。
专家认为,社会对海洋保护意识的薄弱是造成入海排污口普遍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沿海城市认为只要将污染物排进海里就算是对污染物的处理,没有意识到海洋对污染物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据介绍,2007年国家海洋局将继续深化海洋环境行政许可工作,强化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评技术审查,促进海域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要深化对陆源入海排污的监管,调整海洋环境监测方案,拓展监测内容和领域,有针对性地扩大监测范围和频率,为重点开发区域提供环境保护决策依据。”孙志辉说。
此外,中国还将加强对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的选划建设和监督管理,研究制定滨海湿地保护管理的方针政策,对受损海洋生态实施生态恢复和综合整治。(吴晶晶 李斌)
4、我国水资源应从统一管理转变到综合管理
来源:科技日报 2007-2-01
http://www.stdaily.com/gb/stdaily/2007-02/01/content_629912.htm
本报讯(记者罗晖)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1月26日结束。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题为“技术民主和决策民主”的讲话中提出,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信息民主,进而带来技术民主,技术民主的发展必然促进决策民主、资本民主以及政治民主。他认为,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发展既要重视工程技术问题,也要重视社会科学问题;要解放思想,重视发挥技术民主,推进决策的民主进程,努力实现我国水资源从统一管理到综合管理的巨大转变。
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是一个由70多位知名专家组成的高级咨询机构。水利部副部长、科技委主任胡四一在会议上作了“发挥参谋作用,推进水利创新”的报告。他指出,随着我国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进程的不断推进,科技委必将在水利决策中发挥重大作用。凡是涉及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水利问题,都需要充分听取科技委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水利热点难点问题发表真知灼见,勇于提出不同意见,也是科技委顾问和委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胡四一说,重大水利问题,尤其是热点难点问题,尤需以开放式的方式开展工作,充分发扬学术民主,鼓励争鸣,各抒己见,以求博采众长,集思广益。为此,2006年,水利部科技委围绕水利科技创新主题,通过组织专题调研、技术研讨会、专家咨询会等多种形式,对大江大河治理、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及调水工程施工技术等重大科技问题进行了科技咨询,推进了水利科技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了决策依据和科技支撑。
例如,针对社会广为关注的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清水下泄引起下游河道冲淤变化问题,水利部科技委联合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三峡泥沙专家组开展了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变化和防洪对策研究专题调研。咨询报告引起了科技部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快速响应,目前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安排了“三峡工程运用后泥沙与防洪关键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并已启动实施。另外,针对当前我国水电开发建设热潮中出现的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文伏波委员、徐乾清顾问等资深专家联合编写了《对我国当前水电开发应注意问题的建议》,并刊发在《工程院院士建议》上。
科技委委员们在讨论2007年的工作时表示,今后,要更多地关注那些悬而未决的项目,敢于去碰那些争议性大的问题,继续当好参谋。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作了关于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成果汇报的专题报告。
5、水利专家否认黄河接近断流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2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53259.html
据新华社济南1月31日电 (记者王汝堂)由于黄河来水偏少,黄河下游目前流量较小,有报道说黄河接近断流。黄河水调部门对此进行了否认,目前河务部门正在精心调度,确保黄河不断流。
山东黄河河务局高级工程师刘静说,目前黄河下游正值枯水期,按正常规律流量就偏小,但断流的情况不会出现。据预测,今年上半年黄河主要来水区来水比多年同期均值将偏少三成,黄河干流五大水库蓄水比去年同期偏少80多亿立方米,今年春灌高峰期引黄供需矛盾将异常尖锐。
1月31日记者从山东黄河河务局水调处了解到,小浪底水库为增加蓄水量,应对今春用水高峰,自1月18日起,日均按200立方米每秒下泄,在确保利津站不低于100立方米每秒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满足沿黄各地用水所需。
6、1月下旬渤海海冰面积为2000年来最小值
来源:新华网2007年02月0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2/01/content_5683933.htm
新华网北京2月1日电(张洁)中国气象局2月1日发布消息称,由于1月下旬前期渤海及周边地区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相关地区气温回升较快,渤海海冰明显消融。海冰面积为2000年以来最小值。
消息称,2007年1月,中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同期,东北大部、华北东北部、内蒙东部等地偏高1℃至4℃,环渤海地区的营口、天津、大连等地,1月份平均气温比常年略偏高1℃至3℃,环辽东湾的气温偏高3℃以上。
据1月24日卫星遥感渤海海冰监测图像显示,1月下旬渤海海冰主要在辽东湾北部。气象专家通过对2000年以来的卫星遥感渤海海冰信息分析,今年1月下旬渤海海冰面积是近八年来最小的。同时与近15年同期渤海海冰面积相比,今年1月下旬渤海海冰覆盖面积仅比1999年(自1993年以来的海冰最轻年份)略大。2007年1月下旬辽东湾海冰偏轻,反映出近一时期暖冬对渤海海冰的影响。
7、北京“污水处理率90%”奥运水环境目标实现
来源:千龙网2007-2-1
http://www.h2o-china.com/news/45703.html
记者日前从北京排水集团获悉,记者日前从北京排水集团获悉,2006年城区9座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7.8亿立方米,日均处理213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90%,提前实现奥运水环境目标;再生水回用总量1.3亿立方米,再生水回用率达46%,今年将开建、续建4座再生水厂,实现再生水回用率50%的奥运目标。
5年来,北京排水集团共处理污水26亿立方米,超过密云水库现蓄水量两倍,京城四大水系水质得到明显改善。2002年前,本市只有高碑店、方庄、北小河、酒仙桥4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为128万立方米,通惠河、坝河水质得到改善,清河、凉水河水污染状况亟待解决。
5年间,排水集团投资70亿元围绕凉水河、清河展开治理,共建设完成4座污水处理厂,铺设300公里污水截流管线。 2002年10月,清河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日处理污水20万立方米,污染严重的清河水质有所改观;2003年9月,凉水河流域上游的吴家村污水处理厂建成,处理量为每日8万立方米,被市民称之臭河的凉水河上游终于有了清洁水源;2004年清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日处理污水20万立方米,清河上游水质全面改善;同年,凉水河上游的卢沟桥污水处理厂建成,日处理污水10万立方米,凉水河水系水质进一步改善;2005年11月,凉水河第三座污水处理厂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日处理污水60万立方米,凉水河流域水污染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这4座污水处理厂的建成使得凉水河、清河水质全面改善,至此,京城四大水系水污染治理基本完成,污水处理能力从每日128万立方米提高到250万立方米,年均提高14%,城区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已按城市规划建设完成。
五年来,排水集团加速再生水回用建设速度,共建成投产酒仙桥、方庄、清河3座再生水厂和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泵站,铺设再生水管线325公里,累计生产再生水5.2亿立方米,年供水超过1亿立方米。 2002年前,本市只有高碑店再生水泵站投入运营,日供水能力47万立方米。2003年,酒仙桥再生水厂建成,日供水规模为每日6万立方米。经过深度处理的再生水向朝阳公园、东四环绿化带、环卫部门、洗车行和住宅小区等提供市政及景观用水;2004年方庄再生水厂建成,规模为日供水能力5000立方米,通过8公里长的管线为紫芳园、世纪风景等住宅小区供市政杂用水;2006年12月,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清河再生水厂,日供水规模8万立方米,这是国内利用膜技术建成的最大的再生水厂,为奥运公园和清河流域提供高品质的水源。
2006年5月建成高碑店至八一湖再生水调水工程,首次实现再生水东水西调,为城市景观提供补充水源,目前已累计供水300万立方米;2006年11月建成小红门再生水泵站,每日可向大兴区提供20万立方米的水源用于农业灌溉。这三厂一站的建成使再生水日供水能力从2002年的每日47万立方米提高到2007年的91.5万立方米,年均提高14%,为北京建设节水型城市、满足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为了提高城区管网运营管理水平,更好的为奥运服务,排水集团全部使用“机器人”(管道探测仪)完成管网普查,5年累计普查管线上千公里,积累数据上万个,并将采集的图像和数据制作电子档案,全市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GIS)初步框架基本形成,目前GIS系统已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从现在起至奥运会召开前,排水集团将以提高污水处理出水水质、为社会提供优质再生水水源,提高城市水系水质,有效控制河湖富营养化现象;开建、续建北小河、吴家村、卢沟桥、小红门4座再生水厂及配套管网,年底前完成北小河、吴家村2座再生水厂建设并投入运行,可向奥运中心区及凉水河上游提供景观补充水源;继续做好污水截流完善工程,铺设148公里管线,提高污水收集能力;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实现跨流域调水;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提高管网运行和管理能力,为奥运会提供一个安全的公共卫生环境。
8、17年来水质首次好转 武汉东湖水质升回Ⅴ类
来源:湖北日报2007-2-1
http://www.h2o-china.com/news/45696.html
昨从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获悉,该站2006年监测数据表明,我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的水质达到地表水Ⅴ(五)类功能标准,这是自1990年湖水水质降为劣Ⅴ类以来,首次发生质的变化。
东湖为半封闭型浅水湖泊,水面面积33平方公里,由郭郑湖、汤菱湖、鹰窝湖、水果湖和庙湖五大水系构成。上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渔业发展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东湖水质逐年恶化。到上世纪80年代初,该湖因湖水富营养化发生水华,部分污染物数值大大超出国家标准。
1999年以来,武汉市对东湖实施大规模截污,每天排向该湖的30万吨污水有七成被截走,经沙湖、龙王嘴、二郎庙3座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回东湖。
8年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秦祖殿介绍,按照综合测算,东湖水质已达Ⅴ类,由重度富营养状态变为中度富营养状态,其中郭郑湖和汤菱湖两大水系水质更佳,达到Ⅳ(四)类标准。
专家称水质的好转表明东湖已进入恢复期,但要使水质达到饮用水源的Ⅲ(三)类标准,在彻底截污之后,还须进行重点区域清淤、六湖连通、水生态修复等工作,需30年至40年。(记者文慧、通讯员勾汉斌、姚志伟)
9、5因素威胁"地球之肾" 湿地保护挑战与机遇并存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2月01日 记者:刘 毅
http://env.people.com.cn/GB/5353251.html
“我国的湿地保护挑战与机遇并存,‘十一五’期间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中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印红最近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
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湿地自然保护区达470多处,总面积4900多万公顷,其中1715万公顷的自然湿地位于保护区,占全国自然湿地面积的45%。不过,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在肯定湿地保护成绩的同时,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目前,至少有五大因素仍然威胁着“地球之肾”。
湿地面积不足,退化严重
由于湿地面积总量不足,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所提供的服务功能不能满足社会对湿地功能的多种需求。据调查,我国自然湿地面积362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77%,远小于世界6%的平均水平。我国人均自然湿地面积0.028公顷(按13亿人口计),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湿地面积0.213公顷(根据全球60亿人口计)的13.15%,我国湿地面积无论总量还是相对数量都严重不足。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丧失、退化严重,质量不断下降。
面临经济和人口巨大压力
引起湿地丧失和退化的间接驱动力将长期存在,湿地生态系统面临巨大的压力。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人口继续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成为湿地丧失和退化间接驱动力的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两大因子将长期存在,我国湿地将长时间面临巨大的压力。
开垦、污染等造成直接威胁
造成湿地丧失和退化的直接驱动力没有有效消除,局部地区甚至有日趋加重的趋势,我国湿地面临直接严重威胁。我国湿地面临的直接威胁主要是湿地被开垦、开发、污染、湿地资源过度利用、水资源的不合理调配与利用、泥沙淤积等。在局部地区,这些直接威胁因素呈日趋加重的趋势。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包括在湿地上游截留水源,以及过度的工农业生产用水,特别是不合理的农业灌溉用水,以及自然因素造成了湿地生态缺水,特别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的生态缺水问题十分严重,对湿地构成了严重威胁和破坏。
对湿地重要性认识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还有许多公众对湿地不了解,或者对湿地的认识水平还十分肤浅,仍处于湿地的“破坏者”行列。二是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对湿地的认识不深刻,对湿地的内涵、多种功能与属性不理解或处于表面的理解,不能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湿地保护工作不能提上工作议程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中。湿地保护缺乏政策、法规保障,组织管理体系薄弱。重利用、轻保护,湿地保护管理还处在随意性较强的状态,保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湿地保护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开展,直接导致湿地的盲目开发利用、乱占滥用。三是许多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者还缺乏系统培训,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十分贫乏,湿地保护管理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法律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湿地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湿地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虽然有关的法规涉及湿地资源的保护,但主要针对湿地的单一资源,注重湿地的单项功能发挥,不能保护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不能发挥湿地的多属性和多功能效益,难以对湿地资源依法实施有效监管,难以有力打击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与活动,难以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湿地的管理体制不顺、权属不清、边界不明,各部门、不同利益群体对湿地采取不同的保护与利用行为,难以形成保护合力。
10、江苏:污水屡作恶 死鱼百万斤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7-2-1
http://www.h2o-china.com/news/45695.html
位于无锡市与苏州市交界处的望虞河,在短短3个月内发生4次死鱼事件
污水屡作恶 死鱼百万斤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水,给多少诗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竞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江南的富产,又给多少世人带来了可口的美味。而如今在无锡市与苏州市交界、有太湖和长江“清水通道”之称的望虞河却因污染改变了水清鱼美的景象,短短3个月内,频发的污染不仅使这条“清水通道”变成了“黄河”,而且沿河两岸的渔场几乎全军覆没。
渔场厄运不断,“黄水”毒死百万斤鱼
“哪里还有蓝天碧水啊?全都变成蓝天‘黄水’了。”看到记者到来,住在鹅真荡边上的人们看着浊黄的望虞河水喟然叹道。
“我们辛辛苦苦养的鱼虾全被这‘黄水’给‘毒’死了。”位于望虞河西边的鹅湖水产养殖场的人们指着打捞上来的一船死鱼气愤地说,“这不是第一次了,从2003年到2007年大批的鱼因为污染突然死亡已经有五六次了。仅2006年11月份我们的鱼就死了25万斤。”
给鹅湖水产养殖场以致命一击的是2007年1月16日开始下泻的一股黄水,水产养殖场负责人吴纪梁给记者讲述了当天发生的一幕:“1月16日那天,一股深黄色的水流从这里经过,我们渔场的鱼全部翻起肚皮,看上去整个渔场白花花的一片,就连长期潜藏在淤泥里的甲鱼和鳗鱼也没逃过劫难。这一次的损失无法估计。”
受此危害的还有与鹅湖相对的望虞河东面的苏州漕湖渔场,在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1月共4次“黄水入侵”的时间里,漕湖渔场死鱼累计达40多万斤。
据吴纪梁介绍,鹅湖渔场围网8000余亩,成立于1956年,属于国有。它北通望虞河,南望太湖,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南角。上世纪90年代中期,鱼的年产量达140万~160万斤,销往全国各地。2002年渔场改制承包出去,产量也不知什么原因降到了每年110万斤左右。而从2003年开始,渔场开始厄运不断:2003年1月,鹅湖渔场由于受到污染死了一大批鱼,但是他们获得了一家企业的赔款;2004年和2005年也发生了小规模的死鱼事件,但损失都不太大;2006年11月5日、11月21日、12月20日及2007年1月16日一共发生4次死鱼事件,前3次大约损失30万斤左右,而2007年1月份的这次死鱼对他们说可称得上是致命打击,据估计,锡苏两地死鱼损失不下百万斤。
“现在湖里的鱼几乎全部死光,假如从鱼苗养起至少要3年,前提是河水不再污染。况且这两三年里若没有经济收入,场里40余位职工怎么办?”提到这个问题,吴纪梁也显得忧心忡忡。
渔场怀疑造纸企业违法排污
污染过后的鹅湖渔场现在是一个什么状况?导致鱼儿大量死亡的“黄水”到底有多严重?为了了解这些情况,在鹅湖渔场工人的带领下,记者登上了一艘摩托艇,穿过鹅真荡中心,奔望虞河而去。
虽然深黄色污染流已经过去几天,但一眼望去,鹅真荡的湖水还是混浊不堪,船儿划过,激起黄波翻滚。围网附近依然残存着许多翻着白肚皮的死鱼,与杂草混在一起,放眼望去,一片凄惨景象。而在离鹅湖渔场不远的苏州相城区北桥镇,记者看见望虞河的一条支流还残存着那股“黄水”,犹如泥浆的颜色,黄得瘆人。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死鱼事件频繁发生?鹅湖渔场和环保部门各有各的看法。
“我们上游有一家造纸厂,他们曾经偷排污水。早在2003年我们曾经现场抓住过,并获得了二十几万元的赔偿。”吴纪梁显得非常愤然,“这家企业就在望虞河边,而且在河水下面几米的地方埋了排污管道,钢管里塞着一条橡皮管。前两天我们的员工穿着潜水衣还摸到那条橡皮管,但是1月23日环保部门来检查时就找不到了,可能他们听到风声给撤了吧。这次的污染八成就是他们造成的。”
鹅湖渔场负责人所说的造纸厂全名是无锡生力纸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与望虞河仅一墙之隔,在鹅湖渔场上游大约1000米左右,主要利用回收的废纸重新生产酒瓶包装用纸,年产两万多吨。对这次死鱼的情况,生力纸业负责人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的确死了不少鱼,将心比心,到了年关鱼正是该卖钱的时候,死这么多谁都不开心。但我们从1998年开始办这个厂,老是被怀疑是不行的,如果我们每次排放污水的话,这么多年,他的鱼早就死光了。再说,去年从年初到年底,如果是我们排污,为什么之前不死,到现在才发生这个事件?”
对于鹅湖渔场提到的2003年赔偿的情况,这位负责人表示了不同的看法:“2003年赔一些钱了事,是因为不愿意把事情扩大化。不过,总是怀疑我们就讲不通了。而且他们摸到的那根管子是达标排放的时候挖通的,一直就有,拿也拿不掉,至于橡胶管我们从2003年就撤了,以后就从来没有放进去过。”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虽然2003年以前生力纸业是达标排放,但自从2003年对鹅湖渔场损失进行赔偿后,厂里就上了设备,现在是零排放,“望虞河边厂家也不只我们一家,凭什么就肯定是我们?”
无锡、苏州两地环保部门对死鱼原因各执一词
据了解,在污染导致死鱼事件发生后,锡山区环保局去现场进行过一次检查。负责这次调查的锡山区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负责人丁维伟告诉记者,这次污染可能是综合污染,具体说哪一家企业造成的不太科学。他表示目前已经对河水进行了检测,到底是什么原因现在还不知道。目前江苏省环保厅联合无锡、苏州市环保局正在调查,结果尚未出来。
对于望虞河频繁发生污染,无锡市环保局认为与望虞河所处的位置有关。望虞河是夹在无锡与苏州之间的一条人工水道,北接长江,南通太湖,担负着从长江为太湖补水和泄洪的任务。由于近些年太湖作为重点保护水域,望虞河的水流不到太湖就被闸住了,而长江又处于望虞河上游,水位也比较高。下游流不动,上游又来水,因此,望虞河基本上属于死水状态。各个企业即便是达标排放,日积月累也会达到一个临界点,一旦流出去就会造成污染。
苏州市是这次望虞湖水污染的另一个受害者,对于污染的原因,苏州市环保局却表示了不同的看法。苏州市环境监测支队队长蒋勐表示,这次污染可以认定与“一些企业排污”有关。他分析说,这次污染从水质检测来看主要是重金属污染,由于企业向水中排放的污染物中含有大量二价铁离子,二价铁离子在水中会迅速结合氧气,转化为三价铁离子,从而消耗掉水中的氧气,致使大批鱼缺氧死亡。而此外水中还有一些六价铬离子和二价铜离子,它们也能造成污染,“根据监测结果,可以肯定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沿河的一些企业,具体结论要等到省厅调查出来后才能确定。”
望虞河周围遍布污染企业
望虞河频发的污染导致死鱼事件,为迅速发展的苏南如何保护好环境敲响了警钟。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苏南,小桥流水、碧波荡漾早已成了明日黄花,取而代之的是顺着道路连绵伸展开来的工厂,以及发黄变黑的河汊港湾。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望虞河周围附近都建起了许多企业,仅在鹅湖渔场所在的鹅真荡附近就有造纸厂、电池厂等一些污染型企业,而鹅湖渔场所怀疑的生力纸业污水处理池、污泥池和望虞河仅有一墙之隔。鹅湖镇上金杨、明杨两家电池厂外的小河沟早已成了排污沟,河水变得发黑发臭。在调查期间,记者还发现有污水正向位于金杨电池厂和无锡市锡晨丝织有限公司之间的河道里排出,有没有达标,不得而知,因为河水已经变黑,管道没入水面,目测难以确定。此外,流入望虞河的一条支流九里河的下游也分布着电化厂、钛白粉厂和金属表面处理厂等企业,所有这些企业的排污汇集起来足以造成严重污染。
望虞河地理位置至关重要,作为连通长江和太湖的“清水通道”,不但连起了长江水和太湖水,也连起了无锡、苏州两个经济强市,成为两地沿岸百姓的“母亲河”。望虞河不仅是两岸群众的重要饮用水源和沿岸城市的水上运输通道,而且其支流纵横交错,流向各个小河道沟汊,小河道沟汊之间互相联通,又与盛产大闸蟹的阳澄湖血脉相连。如果不果断采取措施,加强对沿岸污染企业的监控,长此以往,将一损俱损,不但波及锡、苏两地,还将影响太湖和长江,其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江苏省环保厅正在调查无锡、苏州两地污染死鱼事件。 记者原二军 实习记者赵建东
11、广东:东江上游污染东莞运河遭殃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2007-2-1
http://www.h2o-china.com/news/45708.html
针对跨区域污染日趋严重的态势,东莞拟与珠三角其他城市共同协商解决
记者文聪报道:今年“两会”期间,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曾直言,东莞跨区域污染问题相对突出,污染源向上游转移日趋严重,政府需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昨日,据东莞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一问题也已得到了省政府的重视,今后对于重污染或会造成跨区域污染的建设项目,将由省环境保护局组织相关城市环保局进行联合审批。
污染源纷纷向上游转移据了解,虽然东江东莞段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全年水质达标率为100%,总体实现了广东省珠江综合整治的“三年不黑不臭”的目标。但目前,东江水质出现了一个新问题———跨区域污染,东莞运河“黑臭”便是该问题的一个产物。据东莞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流经东莞的几条跨区域河流,如东江上游、潼湖河、石马河上游观澜河等,其流域内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相对缓慢,一些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都是直接排放。为了杜绝这些污水对东江饮用水源造成影响,都被调入到东莞运河中去处理。但目前,承担过滤净化运河污水的樟村水质净化厂日处理规模为260万吨,单深圳观澜河、惠州潼湖河流入到石马河的污水量就新增了100多万立方米/天,樟村水质净化处理厂不胜负荷,造成了东莞运河“黑臭”问题总得不到根治。另外,近几年东莞在开展禽畜养殖业污染整治、关闭“四纯两小”企业后,东莞内河周边的养殖场、猪场、电镀厂等基本都销声匿迹,但一些小作坊却在河源、梅州等东江上游城市死灰复燃起来,形成了“上游污染、全江遭殃”的局面。
招商不得降低环保标准东莞应该如何联手其他兄弟城市携手保护东江水质,解决东江跨流域污染及污染源转移到上游等问题呢?昨日,东莞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仅是东莞市政府或环保部门能解决的,必须要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特别是在东江上游的城市共同协商解决才行。“日前省环保局出台了《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区域协调,对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的区域环境政策和标准,防止将降低环保要求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据其介绍,今后对于重污染或造成跨区域污染的建设项目,将由省环境保护局组织相关城市环保局进行联合审批。统一规划区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环境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制定实施区域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理的最低收费标准。
12、兰科珍贵种正消失 专家呼吁抢救野生兰科植物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2月01日 记者:潘少军
http://env.people.com.cn/GB/5353256.html
我国兰科植物特有种和珍贵种正在消失,18种野生兜兰全部流落到国外。专家呼吁――
目前,我国兰科植物一些特有种和珍贵种正在消失,18种野生兜兰全部流落到国外。最近在广东深圳召开的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兰科植物保育委员会年会上,17位兰科植物研究领域专家对我国野生兰科植物遭到严重破坏深感担忧,呼吁全社会关注和抢救野生兰科植物。
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兰科植物的所有野生种都在保护之列,该公约保护的全球植物的90%以上是兰科植物。我们熟悉的兰花属于兰科植物中的兰属,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类群之一,既有重要的生态、科研、文化价值,也有巨大的观赏、药用等经济价值,被人们称为“植物熊猫”。我国有兰科植物170余属1200多种,并且具有从原始类型到高级类型演化的高度多样性,其中中国特有种达500种左右,这在世界兰科植物分布国中是少有的。
2001年我国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对兰科植物资源进行了重点保护,编制了《中国重点兰科植物保护工程规划》,划建了一批新的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兰科植物种质资源迁地保护和野外种群重建,加强了兰科植物人工培育以缓解野生资源保护压力。但是,面对日益严重的掠夺和破坏,保护的力量还是过于弱小。
调查显示,由于近20年来的掠夺式偷采滥挖、森林过度采伐和土地开垦等原因,许多兰科植物分布区收缩并破碎化,我国兰科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数量急剧减少,大量野生兰花处于濒危状态。
面对兰科植物面临的严峻形势,专家们呼吁对野生兰科植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对现有的野生兰科植物及生境建立起保护区、保护小区和保护点,一律保护起来;除了《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现有有关法律法规外,尽快制定专门的兰科植物保护法规,尽快将兰科植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坚决打击破坏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行为;严格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把住野生兰科植物出口关,防止中国特有种和珍贵种的流失;加强兰科植物市场管理,探索兰科植物管理标识制度。加快经济利用兰科植物资源的人工培育步伐,实现兰科植物由主要利用野生资源向主要利用人工培育资源的转变。
13、科学时报:闸坝与河流健康关系求解
来源:科学时报 2007年01月31日 王卉
http://vip.sina.com.cn/cgi-bin/mail/redirect.cgi?http://scitech.people.com.cn/GB/5350886.html
流域闸坝建设对河流水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是中国河流防洪、经济供水和环境保护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也是世界范围内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1月12日,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水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副主席夏军,就他在淮河流域所做的闸坝与河流健康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与关注水问题、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河流污染谁之过,是闸坝问题还是超标排放?
专家介绍,1994年7月淮河突降暴雨,颍上水库超防洪警戒线,开闸泄洪,将积蓄的2亿立方米污水下放,污水团达90公里,水域严重污染,沿淮各水厂被迫停水达54天,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此后,淮河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究竟是闸坝问题还是排污超标导致河流水污染?对此,环保部门和水利部门一直有争议。
据统计,全球约5万座大坝,中国占2.6万座(约50%)。由于洪涝灾害严重,淮河流域已兴建约1.1万余座闸坝。闸坝在防洪、灌溉供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但工程修建后引起径流大幅变更,加之水污染过程迭加,对河流生态与环境造成的影响,已成为国内外关注与争论的焦点问题。
200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93号),进一步明确水利部门要“抓紧对淮河流域现有闸坝运行管理进行评估,正确处理闸坝调度、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突如其来的水污染与闸坝的关系如何客观评价?夏军表示:“如何维系防洪重任、又能调控严峻的突发水污染事件,的确是一个挑战。”
为了发挥国家层面科研优势力量,客观评价闸坝对淮河河流生态环境影响,为“淮河流域闸坝运行管理评估及优化调度对策研究”提供依据,2006年3月底,淮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作为第三方,开展闸坝对淮河河流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研究工作。由夏军承担的这项工作的焦点正是“闸坝对河流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保护途径”。
通过流域水系统模拟与综合评价研究,夏军等研究人员得出一个基本的认识:导致淮河河流水质和水生态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原因比较复杂。从有坝群和无闸坝群的水文—水质综合模拟与情景分析所得到的结果显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排污行为,位于淮河中下游的闸坝和污水排放二者共同作用加剧了河流水质的恶化,但是各自对水质恶化“贡献”不同。夏军通过建模型,严格推导论证,首次给出一套能够具体量化闸坝和污水排放对河流水污染“贡献率”的评价体系与方法,可定量评估闸坝对河流环境的影响。
夏军等人的研究表明,废污水超标排放是导致河流水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主要的“贡献”者。闸坝工程修建后,在非汛期关闸蓄水能够导致污染物的累集,汛前集中开闸放水过程中,由于改变了河流水文情势,在污染负荷的迭加下,可以加剧污染带时空的不利分布,对河流水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水工程对河流水环境也是有影响的,闸坝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污染带时空分布,加剧或者缓解河流水污染事件的风险。
闸坝对河流的环境影响与生态修复调控,是国际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但是,迄今仍缺乏从流域尺度认识其成因的分析评价工具,现行的水污染控制技术亟待与流域水系统调控的结合,实现低环境影响利用与环境冲突的协调。夏军是其中一个求解者。目前,该项研究仍在继续,可望获得新的进展与成果。
何为健康河流?
“河流健康的含义是什么?中国有哪些河流是健康的?中国有没有一条健康的河流?黄河、长江算不算?”现场有研究人员提问。
“这些都没有人能作出明确的回答,都还是有争议的。我们从事地理科学与资源环境研究的人应该研究这些问题。”夏军表示,“'健康不健康’,是以人为基础判断的,而且也是相对的,这需要非常多的学科——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的交叉研究。”
尽管如此,夏军还是给出一个河流健康的基本标志:
一是维持一定的水资源可更新能力(可再生性)。如果评价河流的健康情况,那么水资源本身就应是可更新的,如果有断流、地下水超采等现象,就会出现问题。
二是维系一定水平的生态可持续性。
三是从河流的特性出发,强调维持一定水与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关系。
夏军表示,河流的水的可持续利用,应该是河流健康的标志,既有索取,又不要完全损坏河流的再生性。河流健康应该建立在健康的水循环这个基础上。
对于河流健康的评估,一个是河流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另一个是依据河流功能建立健康评估体系,包括河流的水文功能、河流的生态功能、河流的社会经济服务功能。
谈到河流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夏军表示,在没有人类严重干扰情况下,一条河流的发育、变化以及与其联系的生态系统变化,还有河流的兴盛与消亡是很自然的事情。在有人类活动情况下,由于严重干预了自然界的水循环,可以导致河流的不健康问题,加速了河流的衰退,这应该是河流健康的核心问题。
夏军强调,河流的变化如同大自然,有生有死,有发育也有消亡。认识河流气候环境、演化规律的成因,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河流究竟发生了哪些问题,这非常值得深思。
“现在面临的问题非常多,不是单靠哪一家就能解决的,迫切需要科研院所、高校与水利等多部门的联合优势来共同关注。”夏军表示。
14、监管强势出击突破污染重围
来源:山西省环境保护局 2007-2-1
http://www.cfej.net/Environment/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07
编者按:山西是全国的污染大省,环境污染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为改变这一状况,山西省委、省政府站得高、看得远,认识明确,措施有力,敢字当头。他们勇于正视问题,敢于向污染宣战,坚定地提出“绝不要污染的GDP”。正是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山西省环保部门通过创新制度、严格执法、强化问责,打开了环境执法工作新局面,树立了环保权威。山西省这种知耻而后勇的精神,值得全国各地学习。我们相信,只要下最大的决心,采取最有力的措施,锲而不舍地抓下去,山西的环境一定能够逐步改善,环保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
山西是全国环境污染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任务十分艰巨。山西省委、省政府将专项行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作为环境综合治理的突破口,一年来,通过创新制度、严格执法,动真碰硬、强化监管,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专项整治战略,在较短时间内打开了工作局面,树立了环保权威,见到了实际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铁腕执法,动真碰硬,强势出击。造成山西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是执法难度大、手段软。为此,我们采取强势攻克重点、合力围剿难点的治污措施,专挑影响大的硬骨头啃,对违法企业起到震慑作用。
我们按照《山西省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办法》的规定,选择重点市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先行突破。以孝义市、襄汾县、河津市、介休市、清徐县、怀仁县这些全省经济上名列前茅但环境污染严重的县(市)为突破口,依法对焦化、冶金、煤炭、化工、电力、耐火六大重污染行业集中进行清理整顿。我们按照全面清理、分类处置、突出重点、人事结合、务求见效的方针,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做法,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初战告捷。
我省多数区域大气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硫大部分集中在火电行业。2006年省政府决定,对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20台机组予以关闭,对32台机组停产治理,对89台机组实行处罚,并召开全省电力企业污染治理促进会,公开宣布了处理决定。省长于幼军针对关闭这些小发电机组批示:没有商量的余地。有力地推动了电力企业脱硫设施建设。目前,老机组(2005年以前投产)的脱硫设施建设开工率达到60%以上。今年新审批发电机组提高准入门槛,全部上脱硫设施,全部用空冷,否则一律不予审批。对山西最大的国有企业太原钢铁公司、最大的民营企业海鑫钢铁公司、影响最大的合资企业富士康公司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并要求其写出书面检查。这种抓大碰硬的做法,在省内产生了很大影响,环保在山西全省工作中有地位了,说话有权威了,腰杆子硬起来了。
二、创新政策,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省委书记、省长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环保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领导逢会必讲环保,部门认真落实环保。我们先后和银行、铁路、电力、国土、煤炭、建设、公安等10多个部门联合发文,对污染企业围歼堵截,找到了对违法企业有效治理的新途径,形成了新时期治理污染的环保统一战线,掀起了联合执法的环保风暴。第一,断财源。我们与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联合发出通知,对决定关闭、停产的环境违法企业,由省环保局通告“人行”,由“人行”发布信息,各商业银行执行停贷。第二,断电源。我们与山西电力公司联手,对决定关闭、停产的环境违法企业,由省环保局函告省电力公司,由电力公司通知地方供电部门停止供电。第三,断货源。我们和铁路、公路运输部门联手,对环境违法企业停止安排运输计划。我们在处理孝义市的违法企业时,就采取了部门联动的执法措施。省环保局暂停对孝义市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并将函告各相关单位,各单位立即采取了停贷、停电、停运措施,多管齐下,对全市违法排污企业起到了伤筋动骨、釜底抽薪的效果。这一部门联动、综合治污的做法,有效地解决了多年来困扰环保部门的执法不到位问题。
省环保局选择环境污染危害典型事例,组织拍摄了《忧患家园》纪录片,引起了各级、各部门、全社会的强烈反响。组织开展了规模宏大的“百县千企万民环境意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公布后,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各市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把污染企业、污染县市曝光于全社会,对污染企业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
三、落实“四责”,政府履职,主官尽责。落实政府的环保责任,让政府履职,让主官尽责,有效地推进环保工作在当地的开展。
一是落实责任制。将环保任务分年度下达给各市县人民政府,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省环保局与省监察委联合对26个全省典型的环境违法案件实施挂牌督办;将30个严重违法案件移送工商、电力等部门落实相应措施。对吕梁市兴县不履行职责、造成土焦大面积死灰复燃负有领导责任的分管县长、镇党委书记、镇长进行了严厉处分。
二是建立考核制。制定了“蓝天碧水工程”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考核办法,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省119个县(市、区)安装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设备,并以此作为考核依据。由省长和市长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市长和县长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一年一考核,县市连续3年环保排在倒数后三位的,建议政府主官移位。
三是实行问责制。对考核结果实行“四挂钩”:跟政绩挂钩。将环保作为考核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跟任免挂钩。实行环保一票否决,被评为环境差和较差地方的官员不予提拔;跟政府部门、企业评先创优挂钩。环保业绩差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跟执行纪律挂钩。省监察委和省环保局制定了《山西省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处分暂行办法》,对环境监管失职、渎职,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造成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的给予纪律处分。从省环保局自身做起,对违反管理规定、擅自出具环保证明以及对违法建设项目查处不力的有关处室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责令写出书面检查。
四是实施一票否决制。各级党委、政府对同级环保部门领导干部的使用,必须主动征求上一级环保部门的意见。在评先、评优、评模中,先征求环保部门的意见,环保部门有“一票否决”的优先权,一年中,我们先后否定了10多个企业的评先评优资格,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
15、可持续消费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02月01日 姜文来
http://env.people.com.cn/GB/5355129.html
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价值越来越大,民众对环境越来越关心和关注,迫切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支撑更高生活质量。实际上,我国的环境并不乐观,与民众迫切愿望相距还有一定的距离。根据《中国环境公报》相关资料,2005年我国七大水系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Ⅳ类以上高达到59%,除珠江、长江水质较好外,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尤为严重。我国海域污染严重,珠江口、辽东湾、渤海湾水质较差,长江口、杭州湾水质最差,以四类或者劣四类海水为主。我国地下水水质令人担忧,在被监测的160个城市中,地下水污染呈现加重趋势的城市有21个(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东南地区)。尽管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有所好转,但部分城市污染仍然严重,在522个监测城市中,三级标准以上为207个,占监测城市的39.7%。
环境问题产生原因时复杂的,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认为环境问题是由生产者造成的,实际上,消费者对环境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作用,造就了系列的生态环境环境问题。联合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全球性环境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特别是工业化国家。”实施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所谓的可持续消费是指“提供服务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小,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消费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重要途经,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我们都很欣赏欧美的生活方式,在实际中,我们在自觉和不自觉地追求这种生活方式。如果仅从资源环境的角度来看,欧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适应我国的国情。根据有关资料,20世纪人类消耗了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6亿吨铝和4.8亿吨铜。欧美发达国家仅占世界人口的15%,却消费了世界56%的石油、60%以上的天然气和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中国拥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如果按照欧美的消费方式,我们将消耗世界大部分资源,我们的资源环境不能支撑,世界资源环境也难以支撑我们这样的生活方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方式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虽然不能再现“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生活模式,但节俭作为我们传统美德不能丢,而且应该发扬光大。节水、节电、节能、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是我们今后消费过程中长期的消费倾向,面对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环境恶化的现实,走可持续消费之路是我国消费者必由抉择。
为了实现可持续消费,实现“环境友好型”科学消费,需要我们做的工作很多,目前我们应该重点工作是:
(1) 大力提倡可持续消费,建立浓厚的可持续消费的社会氛围
可持续消费是指一种既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也是对生态环境破坏、对自然资源浪费最小的利己、利他、利后代的消费方式。建立可持续消费的荣辱观,可持续消费光荣,不可持续消费可耻。由于消费者的意愿受到大众传媒舆论宣传影响较大,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可持续消费。可持续消费要从娃娃抓起,注重教育引导青少年,在学校教育中有步骤地增加可持续消费相关内容。
(2) 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机制
可持续消费机制是实现可持续消费的润滑剂,也是可持续消费的保障。可持续消费机制是一系列有关可持续消费制度的总和,它至少包括控制、市场、生产、奖惩、宣传和教育机制。控制机制是可持续消费机制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控制机制对可持续消费起到调控的作用。消费是在市场中进行的,市场机制既可对可持续消费起到促进作用,也可抑制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可持续消费,如通过市场准入制度,对那些影响环境的产品禁止进入市场,他是从一个角度来保障可持续消费。生产和消费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统一体,消费促进生产,生产满足消费,通过清洁生产方式生产绿色产品,是对可持续消费的最大支撑。奖惩机制是对可持续消费的物质或精神刺激,通过不同的方式鼓励、表扬可持续消费者,对于不可持续消费方式给予适当的惩罚。教育和宣传机制从意识和知识等层次深化可持续消费,使可持续消费成为消费者自觉的行动。
(3)建立可持续消费法律体系同时,政府加大可持续消费推进力度
将可持续消费纳入法律的轨道,将其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加以推广和实施。法律是可持续消费的保障,具有强制性。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可持续消费的法律,只是在一些相关法律中有所涉及。2003年我国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明确提出政府采购要有利于环境保护(第九条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财政部联合颁布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并于2007年1月实施,是相关法律的具体化,有可操作性。除此之外,国家环保总局在国家ISO14000示范区建设(ISO14000国家示范区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符合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区域,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继ISO9000之后推出的第二个管理系列标准)中明确提出“区域各相关组织建立绿色消费、绿色采购制度”;北京2008奥运会行动规划中明确提倡“在奥运设施建设中,广泛使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北京奥组委还对每一类采购产品均规定了产品的环境要求,优先选购获得环境标志的产品,逐步将绿色奥运变成行动。我国需要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在必要的情况下,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消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