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一月二十五日江河信息导读:

一月二十五日江河信息导读:

2007-01-25

一月二十五日江河信息导读:

环保资讯:

1、环保总局:坚决打击废物非法越境转移行为 

2、可吸入颗粒物影响08年奥运会的环保承诺

3、南京玄武湖重金属污染区扩大 

重大水事:

4、三峡下游基坑破堰进水验收 将于3月破堰进水

人与自然:

5、环保人士呼吁建立“中华对角羚专署保护区”

6、让鸟儿在蓝天翱翔 

深度报道:

7、英进口垃圾污染我环境 应拒"洋垃圾"于国门外

8、北方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南水北调为何? 

9、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10、环保企业身陷困境 谁为环保企业“送一程”?

11、松花江污染只罚百万 迟到罚单曝环保法律尴尬

12、洋垃圾流入中国屡禁不止调查:中间商有利可图

评论报道:

13、环保总局最大罚单能否震慑企业低成本违法?

其它报道:

14、中国气候智囊团:压力不亚于加入WTO

15、科学家指出:阿尔卑斯山冰川40余年后完全消失

 

1、环保总局:坚决打击废物非法越境转移行为 

来源:新华网2007年01月2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25605.html

  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24日针对近期新闻媒体报道的英国向我国倾倒洋垃圾事件表态说,环保总局已责成广东省环保局迅速调查,并派人赴现场了解情况,督促处理。表示将密切关注事件调查处理的情况,积极配合海关部门打击进口废物走私工作。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广东省环保局已组织人员赴现场展开调查。媒体所称受到污染的“莲角”小镇为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联滘工业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废旧塑料回收贸易加工区域,也是一个国内废塑料集散地,每年废塑料生产贸易量达20万吨,其中80%以上是国内收集来的废塑料,其余部分为涉嫌进口的废塑料。经查,该工业区没有领取国家进口废物批准证书的进口废塑料企业。

  据介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进口废物管理工作,严格履行《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规定,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无害化方式利用的固体废物,对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实行限制进口和自动许可进口分类管理。但由于利益驱动,一些不法经营者违法走私或与境外不法分子勾结非法进口废物,给人民群众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危害。

这位负责人表示,近期环保总局正在与欧盟有关组织协商,探讨预防和打击废物非法越境转移事宜的途径和合作方式。同时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进口可用做原料固体废物的管理法规、标准,加强对废物进口、加工利用等环节监管,加大打击废物走私工作的力度,坚决维护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顾瑞珍)

2、可吸入颗粒物影响08年奥运会的环保承诺

来源: 新华网2007-01-25 

http://www.china.com.cn/environment/txt/2007-01/25/content_7709359.htm

新华网北京1月24日电(记者 张淼淼)“北京的大雾天经常会出现‘霾’的天气,大气中的这种细小颗粒物非常不利于人体健康,我想知道针对这种情况环保部门有没有什么样的措施?”

24日,北京奥运新闻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环保局、水务局等部门就北京在奥运期间的环境污染治理等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记者们的问题多集中在:就北京已经显现的大气污染问题有何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颗粒物污染。

北京市环保局局长史捍民在回答中坦言:北京不光是大雾天,有时候天气好也灰蒙蒙地看不清楚。

他说:“影响大气透明度的主因就是细小颗粒度,细小颗粒越多,能见度越小。这种颗粒物的组成比较复杂,除了燃煤、机动车、工地与道路扬尘以及工业污染源等排放外,风沙季节出现的严重沙尘污染影响也非常大。另外,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尤其容易在大雾天,在高湿度的情况下变化,变成硫酸盐、硝酸盐。”

史捍民说,申办奥运会时,北京环保部门有两个承诺,一是在2008年北京市全年的空气质量要比过去的几年都改善和提高;二是承诺在奥运期间,也就是2008年8月份,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要达到国家的标准。“目前,以上三种污染物都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只有可吸入颗粒物还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其组成复杂,所以解决的难度也比较大。”他说。

据介绍,为保证奥运会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近些年来,北京不断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十五”期间环保投资720亿,2006年投资约200亿,截至2006年年终全市累计实施了十二个阶段200余项大气污染治理措施:2006年全市天然气使用量由1998年的3亿立方米增加到38亿立方米;累计改造1.5万台20吨以下燃煤锅炉,改用了清洁能源;累计更新淘汰了5万辆老旧出租车、近1万辆老旧公交车。

数据显示,北京1998年四级以上重污染天气是141天,1999年是79天,每年平均下降十几天。2006年由于遭遇严重沙尘,所以仅2006年上半年四五级污染天气就达到20天。

史捍民表示,环保部门将尽快制定实施北京市控制大气污染第十三阶段的措施,力争2007年北京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气达到67%。

3、南京玄武湖重金属污染区扩大 

来源:新华报业网 2007-1-25

http://www.h2o-china.com/news/45520.html

河海大学袁旭音教授指出———

玄武湖重金属污染区扩大

  玄武湖将投放400万尾鱼苗预防蓝藻爆发的消息近日引起各方关注。昨天,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袁旭音教授指出,玄武湖底淤泥中的重金属含量不断呈上升趋势。

  洒药水用黏土都不是好办法

  近年来有关方面针对玄武湖等水面蓝藻爆发采取的洒药水、挖淤泥、用黏土覆盖等措施,袁教授认为都不是好办法,治标不治本且副作用较大。“如用黏土覆盖湖底,因能阻隔底泥中的氮、磷等元素挥发到水中而控制蓝藻生长,但一是会造成底泥缺氧导致生物死亡,二是流动的水冲刷掉黏土层后便起不到阻隔的作用,三是总不能一次次地去用黏土覆盖吧,那不把湖填平了?”

   鱼苗投放量要科学论证

  袁教授说,污染治理特别是水污染的治理是一件非常复杂、非常困难的事情,一旦形成了一个污染的“链”,你要把这个“链”解开、使生态恢复原样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比一开始就预防污染的投入大许多。如国家为治理昆明滇池的污染投入了上百亿元,效果仍不理想,因此我们还是要从源头的预防上予以高度重视。

  在目前,袁教授还是比较赞成采取向湖里投放鱼苗的措施,因为这在武汉东湖治理中取得过不错的成效,但鱼苗的投放量还需要科学论证。

   重金属污染还属轻度污染

  袁教授还指出,当前各级政府及广大群众对污染问题的关注程度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一般仍局限在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如玄武湖蓝藻爆发等,实际上深层次的、危害更大的问题还有不少。就拿玄武湖来说,其湖底淤泥中的铅、锌、镍等重金属含量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且污染区域从西北湖向东南湖扩展,这个问题连科研单位都关注不多。

袁教授强调,这在当前还属轻度污染,大可不必因此而恐慌,但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今后需要加强观测与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并在治理污染时注意保护生态。 作者:钱恂熊 王晶卉

4、三峡下游基坑破堰进水验收 将于3月破堰进水

来源:湖北日报2007年1月25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6105

昨日,国务院三峡验收委员会枢纽工程验收组宣布,三峡三期工程通过下游基坑破堰进水验收,具备破堰进水条件。

三峡工程2002年11月导流明渠截流筑起右岸三期上下游围堰,隔断江水形成浇筑右岸大坝的基坑。去年6月,大坝全线到顶后右岸上游围堰被成功爆破拆除,大坝上游面全线挡水,下游基坑继续进行收尾施工。目前,下游基坑各项施工已全部结束,下游围堰挡水使命完成。验收组19日至23日对三峡右岸厂房坝段等主要项目检查结果表明,施工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

根据施工计划,三峡下游基坑将于3月破堰进水,大坝将首次实现上下游面全线挡水。(小明)

5、环保人士呼吁建立“中华对角羚专署保护区”

来源:新华网2007年01月2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25845.html

  仅存300多只的中华对角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之一。为保护这种中国独有的动物,环保人士呼吁建立“中华对角羚专署保护区”。

  青海民间环保人士葛玉修表示,青海省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尝试进行人工饲养中华对角羚,但由于受到经济能力的限制,目前中华对角羚的保护仅局限于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附近的区域,其关键活动区没有包括在保护区内,更没有专门为对角羚设立专属保护区。

  葛玉修呼吁,为了保护这种濒危动物,应当尽快建立“中华对角羚专署保护区”。

  中华对角羚,学名普氏原羚,因首次由俄国人普热瓦尔斯基发现而命名。2002年,葛玉修提议为普氏原羚增加一个中国名字“中华对角羚”,并得到众多专家支持。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考察发现,中华对角羚目前仅分布在青海湖地区的共和、海晏、刚察、天峻4县的7个区域,且呈不连续的隔离分布状态,种群数量仅300余只,比大熊猫的数量还要少。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蒋志刚认为,中华对角羚还能够生存多久尚难定论,很可能在人类了解其生态、进化和遗传特征之前就会灭绝。1996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中华对角羚列为“世界极度濒危物种”,成为《全球羚羊保护行动计划》中名列首位的濒危羚羊类物种。(任晓刚) 

6、让鸟儿在蓝天翱翔 

来源:北京晚报2007-01-24 09:14     

http://epaper.bjd.com.cn/wb/20070124/200701/t20070124_158772.htm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鸟类繁殖地和候鸟迁徙的驿站,素有“鸟类天堂”之称。多年来,向海自然保护区为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鸟类作出了艰苦努力,演绎了一个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人故事。

  丹顶鹤享受“贵宾”待遇

  2001年10月15日,向海自然保护区救护中心接到电话,说吉林省四平地区双辽电厂捡到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请向海自然保护区的同志去取。当时自然保护区经费比较紧张,仅有一台旧“212”北京吉普车供科研救护使用。考虑路途远,决定派科研处长林宝庆坐长途客车去。几经周折,350多公里的路总算到了。林宝庆受到双辽电厂领导和职工的热情接待,林宝庆看到,厂里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归丹顶鹤“起居”用,还特意到市场买鲜鱼喂丹顶鹤。根据症状,林宝庆给丹顶鹤做了肌肉注射,待情况比较稳定后,林宝庆把丹顶鹤装在编织袋子里,匆匆地来到双辽火车站。买好了火车票,怕挤着丹顶鹤,准备最后一个上车。当他正要上车时,鲜红的鹤顶红吸引了民警,被车站民警一把拽住,“这不是国家保护动物丹顶鹤吗?”任凭林宝庆怎样解释,民警就是不让上车!林宝庆拿出介绍信、工作证,并拨通了保护区的电话,在局长作证的情况下,林宝庆才被放行。车上人很多,林宝庆抱着丹顶鹤跑到两节车厢中间的过道上。尽管这样,还是吸引了众多旅客的目光,许多人离开座位前来围观。列车员无奈,把乘务室腾出来让林宝庆抱着丹顶鹤坐在里面,平安回到了通榆,坐上了返回向海的小客车。在汽车上,车主让出两人的座位供丹顶鹤使用。

  白鹤牵动大家的心

  2002年10月17日,吉林省大安市查干乡六合塘农民马占海在屯外发现一只受伤的白鹤。这个一向老实巴交的农民毫不犹豫地把白鹤送到村头党支部。小小的村党支部立刻沸腾了:村书记亲自打电话通知支部成员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何去何从。一番讨论过后,他们首先与向海自然保护区取得了联系。然后,他们又四处寻兽医、买活鱼,像照料婴儿一样照料大家打心眼里喜欢的白鹤。当向海保护区工作人员赶到时,看到白鹤被安置在村委会的两间瓦房内,门外由两名村保安人员把守,室内地中央放着一盆清水,水里的鱼还在欢快地吐着水泡。

  白鹳闯大祸

  2004年10月25日,吉林省通榆县瞻榆镇农民李春福与朋友合骑一辆摩托车,两人中间坐着儿子去城里办事,走到屯边,见围着一群人,走近一看,是一只大白鸟?白鹳?脚被夹子夹住,脚趾已渗出血,大白鸟在痛苦地挣扎。李春福连忙下车,与朋友一起把夹子取下,由朋友抱着将鸟夹在儿子与朋友之间,他想将白鹳送回家中救治。在途中,6岁的儿子出于好奇,多次回头看,也许是孩子的动作惹怒了白鹳,白鹳突然发起攻击,向儿子的眼睛猛啄一口,儿子尖叫一声,用双手捂住眼睛。李春福和朋友扒开儿子的眼睛,已经充血!他安慰着儿子返回家里,把白鹳的脚趾上些药,包扎好,并迅速地与向海自然保护区取得联系,然后,他才带着受伤的儿子去长春治疗。李春福的事迹通过吉林电视台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人纷纷捐款捐物,到医院探望。李春福说他不后悔,他以前救助过一只鹤送到向海自然保护区,家里现在还有保护区发的荣誉证书。

  让车

  2006年4月5日,向海自然保护区保护局局长李英俊要外出办事,要出发前几分钟,接到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地区一农民打来的电话,说有一只受伤的丹顶鹤生命垂危,请自然保护区速去营救。李英俊考虑到救护中心的车状况不好,路程远,土路长,怕半路出差错,延误救治时间,李局长决定用自己的专车接鹤,自己改坐“大客”。当时李局长身体不好,因高血压、胆囊炎住院治病,刚刚出院。许多同事劝他,50多岁的人了,别拿身体开玩笑,但他态度坚决,说时间就是丹顶鹤的生命,决不能耽搁,并派局里有救治经验的业务骨干前去,使丹顶鹤及时得到救治。

向海自然保护区自2000年以来,通过周边群众提供的线索,救助野生鸟类125只,其中93只被放归自然。

7、英进口垃圾污染我环境 应拒"洋垃圾"于国门外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1月25日 记者:孙秀艳  杜海涛

http://env.people.com.cn/GB/5324742.html

  “你们关注,我们比你们更关注。”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固体处处长于飞听到记者问起英国“洋垃圾”的事情,一句话直切主题,“为了这个事情,我们已经连夜和广东省环保局沟通,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处理。”

  近日,有媒体报道,来自英国的几十吨“洋垃圾”被运输到我国,并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污染。

  据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媒体所称的“莲角”小镇实际上是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联滘工业区。这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废旧塑料回收贸易加工区域,也是国内废塑料的集散地之一,每年废塑料生产贸易达20万吨,其中80%以上是国内收集来的废塑料,其余则为涉嫌进口的废塑料。经查,该工业区没有领取国家进口废物批准证书的进口废塑料企业。

  目前,广东省环保局已组织人员赴现场展开调查。

  进口废物数量大增,具体数量不明

  实际上,“洋垃圾”进口事件近年来屡有发生,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去年11月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上,大会报告中特意把“进口废物”作为了一个章节。

  然而,我国每年的进口废物数量究竟有多少呢?

  国合会进口废物报告起草人之一、国家环保总局政策研究中心的吴玉萍博士告诉记者,我国进口废物用作原料加工利用已有十几年历史,进口废物数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趋势。目前,国外电子垃圾进入我国的地域呈现扩大的趋势,从广东地区蔓延到湖南、浙江、上海、天津、福建、山东等地。

  国合会的相关报告引用了一些数字,如:“2004年进口废物总量为3308万吨,共计93亿美元”、“据统计,全世界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中,有80%出口至亚洲,这其中又有90%进入我国”等,但按照吴玉萍的说法,这些数字大多来源于一些民间组织的调查报告,并不准确、权威。

  “我们提交报告的目的,是希望这个现象能够引起政府的重视。至于到底有多少进口废物,迄今为止并没有科学的定论。”吴玉萍说。

  多方原因造成“洋垃圾”走私进口屡禁不止

  海关人士介绍,我国提倡和保护正常的可用作原料的废旧物资利用工作,在严格限定的条件下允许从国外进口诸如废纸、废钢等可回收物资。“但垃圾必须具备一定的标准,方可进口。”

  然而,数量众多的“洋垃圾”却被夹带在进口废物里或被伪装成可回收物质,被走私进入国门。

  “许多发达国家对垃圾处理的要求非常严且费用相当高,于是便有人把垃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处理。”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常务副会长何方明介绍说,随着我国各种资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进口原材料的价格也一路飙升,而进口废旧原料成本低、利润高。在高额利润面前,一些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

  “监管权力分散,执法主体多”,也加大了监管“洋垃圾”的难度。何方明说,目前,进口固体废物管理,涉及环保、工商、质检、海关等,由于涉及部门较多,信息难以及时沟通,无法集中力量监管,给走私分子造成可乘之机。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时,一味追求增长速度,对保护环境往往是“说的多,做的少”,有意无意地为“洋垃圾”加工处理开了“绿灯”。

  协同作战,共同应对“洋垃圾”

  “国家很重视环保、海关等部门的监管协调,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处理进口废物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不断提高这一领域防伪、联控管理水平。”

  于飞举例说,伪造废物进口审批证书一度十分猖獗。2005年10月,国家环保总局与海关总署就废物进口审批证件进行了电子联网,有效杜绝了此类现象。

  据介绍,2005年,全国海关缉私部门对58件涉嫌犯罪的固体废物走私案件立案侦查,查获各类走私进口废物11194吨,其中工业废物8247.1吨,城市生活垃圾92.4吨,危险废物2854.5吨。

  “堵住下游,是控制‘洋垃圾’进口的有效方式。”于飞认为,要加强对进口废物加工利用单位的监管,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加工企业不予审批进口;同时强化对进口废物加工利用单位的监督管理,每年不定期进行检查。

  国际合作逐步展开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规定,全面禁止以任何理由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有害废物。

  据了解,我国正积极加强国际合作,督促发达国家加强废物出口管理,预防和打击废物非法出口。近期,环保总局正在与欧盟有关组织协商,探讨加强合作,预防和打击废物非法越境转移事宜。

  我国实行严格的废物进口管理制度(链 接)

  我国对固体废物进口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可以用作原料进口的固体废物的目录,未列入该目录的固体废物禁止进口。确有必要进口目录中的固体废物用作原料的,必须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审查许可,方可进口。

  根据有关规定,对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从事此类废物的进口贸易以及其他经营活动,各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把关,坚决禁止进口。

  对可作为原料进口的固体废物,由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审批,其他任何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均无权审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凭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文件批准有关企业经营此项业务,或者办理企业注册登记手续。海关凭批准文件放行进口。

对可作为原料但必须严格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由国家商检机构列入强制检验商品目录强制检验。

8、北方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南水北调为何? 

来源:《大地》2007-1-25 (梅洁)

http://www.h2o-china.com/news/45515.html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16亿高峰时,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仅有110至240立方米,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以解决京津冀用水为主要目标的南水北调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区,全区工农业产值占全国的百分之十二,而水资源仅占百分之一点五。一般旱年缺水93亿立方米,中等旱年缺水172亿立方米,2000年全区缺水198至301亿立方米。按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引水,称为南水北调西线、中线、东线方案。三线调水总量将达到400亿立方米,占长江总水量的百分之五十。 调水路线从南至北,途径鄂、豫、冀、苏、鲁、津、京七个省市。调水距离一千多公里。

  2003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位于鄂、豫、陕3省交界处,工程预计2010年完工。那时,北京城里,丛林般的簇新高楼,年轮般的灰瓦胡同,上千万在此生活工作的人们,维系他们生命的大部分液体,来自3000里外的汉江。

  北京西四环桥旁边,有一块用蓝色塑料布围拢的栅栏,蓝色围布上别着硕大的白字红布标语“南水北调,精心施工”。而周围,车轮滚滚、人流滔滔。

  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城市地下正在悄静而紧张地进行的工程?有多少人知道南水北调真正的含义?有多少人知道调水源头在哪里?又有多少人会感动不久就要喝上三千里迢迢北上的汉江水?

  北京南水北调办的白咸勇先生告诉我,北京永定河倒虹吸工程已经接近尾声,中线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也已于五月全面开工,西四环工程将穿越五棵松地铁站,在深达二十米的地铁站下面、在四环路立交桥桩基中间进行。暗涵工程头顶车水马龙的西四环路和每天运送十余万人的一线地铁,还有盘旋叠立的立交桥和耸入云天的高楼大厦,施工难度世界罕见。全长近13公里的工程挖掘不能使用任何机械,只能靠几十个工人每天三班倒地钻在几十米深的地下,小心翼翼地、一镐一铲地进行,一班八小时的进度只有半米。

  在我的故乡、调水源头,从政府到百姓,从城市到乡村,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机关、厂矿、学校,也无论大街小巷、酒楼、饭庄,都在发出同一个声音:“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这句话箴言般在故乡的山山岭岭中传诵。故乡人为着江水的北送在日夜工作着,操劳着,忙碌着,也欣喜着,尽管他们面临着太多的艰难和困苦,尽管他们就要再度扶老携幼远离家园。他们都知道北方缺水,尤其知道北京缺水(肯定比北京人自己知道得多!),于是,当他们含泪亲自拆掉自家的房屋远迁时总是对我说:“以后你在北京喝上老家的水时,给我们捎个信儿……”;又说:“水流到北京时,你站那儿拍个照片给我们寄回来……”

  我在北京西四环暗涵工程施工处,独自站了许久,许久……

  北方的水困境

  699个城市400个供水不足,110个严重缺水。每年农田受旱面积成倍增加,20世纪70年代每年有1亿7千万亩农田受旱,到90年代增加到4亿亩!

  按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中国年缺水量约为4百亿立方米。北方因缺水,年经济损失高达4千7百多亿元人民币!

  如此大的缺数向哪儿找补?中国北方经济飞速发展哪儿来的水?

  这是除水务工作者之外任何中国人都不知道的秘密:那就是无限制地超采地下水。

  近二十年来,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地区,地下水开采量不断上升。仅海河平原超采地下水已超过六百亿立方米!浅层水基本开采完毕,已开始开采深层水。深层水已被掠夺近160亿立方米!占全国开采深层水总量的百分之六十还多。

  中国水利部长汪恕成不无忧心地说:“如果这种地下水位下降的现象一直持续,总有一天就会下降到基岩。北京公主坟一带的地下水位已经降到基岩了。华北地区如果继续按照现在的开采方法,再过十五年左右,地下水就会全部枯竭……”

  科学家告诉我们,干旱的北方浅层水恢复已实属不易,而恢复深层水需要上万年!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这是地表水和地下水之和。若按世界各国通行标准即以河川径流量代表水资源总量计算,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好像我们并不缺水。然而,我们人均拥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相当于美国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加拿大的四十四分之一,在世界排名第一百一十位,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十三个贫水国家之一。

  联合国审议人与水资源短缺标准为:人均水量在2000立方米以下就是缺水国家,人均水量不足1000立方米,即为严重缺水国,人均等于或小于500立方米,为生存极限缺水。

  中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极度贫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水资源总量占全国七大河流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四,而北方的黄淮海流域只占百分之九点九!北方人均水资源不足1000立方米,是南方人均量的三分之一,是全国平均水量的百分之十五,是世界平均水量的十六分之一!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审议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标准若低于2千立方米,说明水资源已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而目前,中国有十八个省份低于这个标准,其中有十个省份低于联合国审议的维持生存的最低保障线,即人均底于五百立方米,这也是国际上严重缺水的警戒线。比如: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仅285立方米,天津165立方米,上海201立方米,河北不足385立方米,山东394立方米,河南471立方米,宁夏210立方米等等。

  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黄淮海三片已出现大面积漏斗,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省市的漏斗面积已达九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五个北京市的面积!

  惊人的是,至2005年仅河北一省就出现五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水开采漏斗区和地面沉降区!为世界最大漏斗区,已占去河北平原面积的三分之二!漏斗中心区地下水最大埋深已达一百一十米!地面沉降最大已到二点二米!北京市区地面沉降已达一米,天津已沉降二点六米!

  我们脚下的土地在下沉!海水在倒灌!建筑物在倾斜倒坍!土壤在污染!庄稼在枯死!

  北方地区由于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困扰,普遍存在水资源超负荷运行。为维持不断增长的水需求,不仅严重超采地下水,地表水即河川的径流也几乎是竭泽而鱼。国际上对于地表水的开发利用有个公认标准,即开发利用率不能超过百分之四十,否则地下水便因得不到补充而发生恶性循环。而眼下黄河流域径流利用率已达百分之六十七,淮河流域已达百分之六十,北京、天津、河北所在的海河流域已达百分之九十!远远超过极限标准。换句话说,也就是已经根本无水可用!有河皆干!

  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被人糟蹋的更是惨不忍睹,从1972至1998年的二十七年中,共断流二十一年,累计1050天。最严重的是1997年,断流十三次,其中有一次断流河段长达七百多公里!该年有330天滴水未能入海!

  滔滔万里的江河竟然到了滴水全无的地步,这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北方不仅有河皆干,而且有水皆污!!

  2000年全国水环境监测网对全国九大流域七百多条河流水质监测评价,结果表明,在11万4千公里的河长中,不能饮用的四类、五类和劣五类水竟长达4万8千公里!

  目前,中国有3千万人和几千万牲畜吃水困难!

  3亿多人用不上健康、卫生的饮用水!

  1999年以来的持续干旱,使已经成为“庞然大物”的北京更是时时出现自来水供不应求,降压供水、停水事件屡屡发生。持续的水荒使原本向天津、北京供水的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从1982起国务院就决定不再向同样在遭受干旱煎熬的冀、津地区供水。这原本是冀、京、津三省市30万人民在20世纪50年代共同挥汗如雨修建的生命之水!但为了首都,大家都得割爱!都得牺牲!都得奉献!

  北京人的母亲河永定河早已干涸了!

  从1999年起,北京连续七年干旱,作为北京市主要水源的密云水库已接近临界值,每年向市区供水锐减到2亿、3亿吨。地表水资源的严重短缺,造成了潮白河河道断流至今。潮白河断流后,周边环境急骤恶化,河道内砂石裸露,风起尘扬。

  我们再来看天津: 截至2005年,二十二年来,引滦工程为天津人送来了168亿立方米的生命之水。

  1997年至今,华北地区又遭遇了连续八年的大旱,天津市城乡水源再度发生了严重短缺。1997年潘家口水库汛期来水量仅7亿多立方米,加上非汛期基流共12亿立方米,比正常年份少9亿立方米;到2000年潘家口水库的水已降到死水位,一个原本29亿库容量、可调节水量达19亿5千万立方米的水库当年入库水量只有1亿1千万立方米;2004年,汛期潘家口水库入库的水量也只有2亿7千万立方米。而天津一年没有35亿吨水根本无法存在!

  从2000年至2004年,面临断水的天津又连连向中央呼救。于是,国务院又连续四年作出“引黄济津”应急调水的决定。

  2000年,整个黄河流域都在干旱,调黄河水已非常困难。国务院不得不协调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河北八个省给天津调水,这是黄河水第七次解救天津。

  2004年,位山闸再次奉命为天津放水9亿8千万立方米,历时一百二十天,天津实收水四亿三千一力立方米,黄河水第九次解救天津。

  那么,2005年呢?2006年呢?????谁知道在2010年汉江水未到达之前,天津还要引几次黄河水?

  泥沙滚滚的黄河,已经断流了二十一年的黄河,仅为三类、四类水质的黄河,哺喂了流域内几亿人的黄河,它还有多大力量一年又一年的哺喂海河流域的天津呢?

  可天津水荒一年接一年,不舍昼夜!

  和北京、天津一样, 缺水使河北每年几千万亩土地受灾,粮食减产每年达几十亿吨;使一些县、乡、村不得不实行定时、定量、凭票供水,黄骅市的五十多个村不得不到天津的北大港买水吃;漳河两岸冀、豫两省村民因争水殴斗和炮击事件而惊动了公安部门……

  2008年“奥运”在即,极度干渴的河北还必须动用岗南、黄壁庄、西大洋、王快四座水库,调3至5亿吨水给北京、保“奥运”。河北人说了,到时若急需,河北只留下城市用水,其余全给北京!

  北调后的南水命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加坝扩容后,沿线挖渠引水,经唐白河流域,过江淮分水岭,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跨越淮河、黄河、海河流域,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干线总长1421公里(含从河北徐水分水至天津工程段154公里),工程分二期进行,一期工程的石家庄至北京的迎“奥运”应急工程已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届时从河北借三亿吨水支援北京“奥运”。中线丹江口加坝工程已于2005年9月26日开工,规划2010年一期工程完工,届时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沿线四十四个城市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兼顾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95亿吨。2030年二期工程完工后,可向这一地区年供水130亿至140亿吨。

  届时,调水量已远远超过汉水承受能力,要以另外的工程引长江水注入汉江,即从巫山凿通一百多公里的隧洞,引三峡水库水到鄂西北的堵河,再由堵河流入汉水,进而补充丹江口水库蓄水量。

  美丽的汉水从冢山流出,一路逶迤九百余公里,到达丹江口浩邈的“小太平洋”。从丹江口以下她又逶逶迤迤抵达汉口、入长江,这一段路称为汉水中下游,长六百五十余公里。汉江五百多年前改道从汉口入长江,使武汉最终形成了武昌、汉阳、汉口三镇的格局。千万年连接着黄河文化、经济和长江文化、经济的黄金水道汉江,使汉口在五百年的时间里,其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具有三千年历史的武昌和汉阳,最终使武汉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个城市。“九省通衢”成为这个城市的得天独厚。清澈的汉水养育着汉江中下游襄樊、荆门、荆州、孝感和武汉所辖的十九个市、区、县以及三个大型国营农场和天门、潜江、仙桃三个省直管市中的二十个市、县、区的一千六百多万人口。在这片富水的土地上,他们不愁吃、不愁穿、更不愁水,他们每年生产、生活消耗的水有104亿吨!这是让干旱的北方惊羡不已的数字。

  不仅仅是这些。四十多年前,十余万人用十年时间在丹江口入汉水处修起一座高达162米的大坝后,惊涛波澜的汉水便使丹江口以下的地区成为四季安澜的鱼米之乡。至今汉江中下游平原已经成为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金三角”。除武汉、襄樊两座大城市之外,在曾经评比的全省十强县市中,有六强位于这个区域,其中仙桃市和钟祥市已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区域内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十几个百分点。在这个富庶的地带,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已有了最坚实的基础。这里已形成的庞大的汽车工业带和粮、棉、油、蔬菜、畜禽、水产养殖带,以最具生命力的强势进入了湖北经济发展的最前列。

  可有一天,他们突然全体性地发愁了!不仅是发愁,他们无限地惊慌起来,即而沉重起来,忧虑起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就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95亿立方米或140亿立方米后,如果不考虑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概括起来就是“四减少、四降低、四增加”:

  一是汉江流量减少,水位降低,水资源利用成本增加

  调水后,汉江沿线涵闸、泵站取水保证率将降低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他们以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九八年三十年实测的数据证明,有些地方的断面大于每秒六百立方米流量的保证率将由百分之七十八下降至百分之二十三,多年平均水位下降三十至四十厘米。襄樊河段多年平均水位下降半米还多,襄樊段多年平均流量每秒减少四百二十立方米。樊城港装卸通航天数由现在每年的二百八十四天下降到一百二十八天,下降幅度高达百分之四十三;钟祥皇庄港由现在的三百二十一天下降到二百一十二天。同时对灌溉和取水十分有利的中高水位历时大幅度减少。汉江中下游取水及灌溉设施需重建,需改造,运行费用将大大增加。

  二是环境容量减少,水体稀释自净能力降低,控制污染的难度增加

  据测算,调水95亿立方米时,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减少百分之二十三左右;调水145亿立方米时,减少百分之三十七左右。国际上公认的对河流的水环境开发不能超过百分之二十,否则,水体自身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将降低,“水华”出现的概率将增加。何况,近十几年来,在汉江下游因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水华”现象已多次发生。这说明汉江的水环境生态系统的脆弱和不稳定。中线调水后,中下游多年平均径流量减少,环境容量、自净能力会因此而下降,“水华”发生概率将由调水前的百分之十六左右增加为调水后的近百分之三十二,增加一倍以上。这预示着中线调水工程的实施将影响到汉江的水环境质量,从而加重汉江的水环境污染。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汉江水体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水华”发生很可能更为频繁,汉江就被毁了。

  三是航运条件好的中水历时大幅度减少,航运保证率降低,航运成本增加

  汉江通航里程1300多公里,湖北境内近860公里,汉口至襄樊可通航五百吨级船舶,丹江至襄樊可通航100至150吨级船舶。汉江是国家规划重点建设的内河二十条主通道之一,枯水期开发汉江航运是加快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据统计,汉江中下游(丹江口——武汉)共有港口泊位582个,码头总长度近4万2千米。2001年度汉江中下游港口码头总货物吞吐量—千五百万吨,旅客吞吐量—百八十八万人次。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将大大减少,这给汉江中下游航道将带来严重影响:

  一是枯水期由现状平均每年出现三至四个月延长到八至十个月;二是中水期大大缩短,现状每年出现条件好的每秒八百至一千八百立方米流量由平均每年出现八个月左右下降到三个月左右。由于丧失中水流量而造成航道整治工程的设计流量降低,航道水深达不到设计要求,而大量出现碍航浅滩,对港口、码头、船厂及航运企业的运营十分不利。特别是潜江市兴隆河段,中水期下降最大接近百分之五十,这对汉江中下游航运企业的不利影响将大大增加。

  四是合适的鱼类越冬场、肥育场所面积减少,水温降低,不适合鱼类生存的因素增加

  调水实施后,汉江水位降低,合适的鱼类越冬场、肥育场所面积将减少,不利于较大型经济鱼类的栖息。大坝加高后,下泄水温有所降低,同时,经水库调节,涨水过程减弱,鱼类繁殖所需的水温和流水条件受到不利影响,产漂流性卵的鱼类资源量会大大下降。

  面对汉江的不能承受之重,湖北方面坚持加坝调水同时要对汉江中下游实行四项补偿工程。

  这四项补偿工程是:一、兴建引江济汉工程,即从荆州市李埠镇处引长江水,至潜江市高石碑镇处进入汉江,修建六十七公里运河,以长江水补充汉江兴隆以下二百六十余公里的水量,以满足汉江下游生态环境、航运和灌溉用水;二、兴建碾盘山水利枢纽(后协调改为兴隆水利枢纽):兴隆水利枢纽位于汉江下游湖北省潜江、天门市境内,上距丹江口大坝三百七十八公里,下距河口二百七十四公里,是汉江干流规划的最下一个梯级,以便在枯水期壅高库区水位,改善库区沿岸灌溉和河道航运条件;三、改建、扩建部分闸站,以有效满足灌溉需水要求;四、整治局部航道,改善和恢复汉江航运条件。

  然而,针对加坝调水还是不加坝调水、调多少水、汉江中下游要不要同时进行工程补偿等等重大问题,从1987年至2003年,进行了长达十五年的、反反复复地调查、研究、论证,一条江的命运在科学与局限的艰难论辩中,将何去何从?

  襄樊,能否打造成中国的田纳西?

  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而言,湖北襄樊人有个说法,即丹江口以上地区为贡献区,丹江口以下地区为受损区,湖北人艰苦卓绝地争取汉江中下游四项补偿工程就是要把受损区的损失减到最小。然而,无论怎样,受损区的古城襄樊依然忧虑重重。作为丹江口大坝下面第一个受损最严重的大城市,他们还仿佛处在被遗忘区。

  应该说,襄樊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文明城市,能取得这样的文明成果离不开汉江这条母亲河的哺育。汉江自丹江口水库以下十公里处进入襄樊境内,在襄樊境内流经老河口市、谷城县、宜城市,由宜城岛口进入另一行政辖区的钟祥市,全长一百九十五公里,流域面积一万七千余平方公里,占襄樊全市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七。长达二百四十余公里的沿江堤防,分布了三十五个水厂、七十七座泵站、三千一百多眼机井。汉江是五百八十万襄樊人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恰因为如此,对于汉江的感情,他们从来是以生命相许的。

  也恰因为如此,他们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尤其是对襄樊的影响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关注。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开发使得该地区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转变为一个环境优美、工农业发达的美国中等发达地区。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最终目标是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水系俄亥俄河的一条支流,流经美国东南部的七个州。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比汉水少6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53亿立方米,不足汉水的一半。20世纪30年代前,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田纳西河的开发最早要追朔到1836年,那时,人们开始在这条河流上兴建通航工程。1925年为提高马瑟滩上的通航水深,人们在河流上建起第一座大坝—威尔逊大坝。1922-1925年,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提出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报告,虽经批准,但当时并未实行。1933年,美国经济萧条时期,根据罗斯福总统建议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开始了有计划的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

  看中汉江中下游这一流域有可能、也有条件建成中国第一个田纳西式的现代水利试点的人,是中国现任水利部长汪恕诚。

  2003年3月10日,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听取湖北省省长罗清泉一行关于全省水利建设情况的汇报以后,汪恕诚说:“要引进现代水利的观念,把汉江建设成为现代水利示范工程。将防洪、灌溉、发电、景观一起考虑,治理后的汉江应该是最科学的综合整治的一个结果,自动化程度应该是最高的,生态环境应该是最好的,景观应该是最美的。要像美国的田纳西河那样,设立专门的流域管理机构,负责汉江的综合开发。”又说,“如果湖北愿意干,我们就一起干”。

  汪恕诚要求江河流域的工作者和他的同事们,“要站在河流的立场上,做河流的代言人;要着眼于人类发展的未来,保护生态,保护河流的生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把保护生态、保护河流的生命作为工作的制高点,而不能把开发资源作为流域机构工作的制高点。”“我们的河流因为被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生态严重破坏。河流不会说话,生态也不会说话,谁来替河流说话呢?谁来替生态说话呢?在新形势下,流域机构要义不容辞地担起河流代言人的重任。要成为河流的代言人,成为生态的代言人,维护河流的健康生命!”

  中线工程调水95亿立方米后,丹江口水库下泄水量每年平均减少近百分之二十七,将对襄樊的生态环境造成多重负面影响:

  首先,水环境容量减少百分之二十三左右。由于地表水位下降,江中洲滩湿地面积将减少六十公顷,岸边河滩湿地面积将减少四千公顷,现状约占全年三分之二时间的丰水期可以淹没的大片江心、江边滩涂和堤脚将长年裸露,不仅长达一百九十五公里的汉江沿岸失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且严重影响堤防安全和城市环境;调水后,汉江襄樊段水位平均下降三十厘米至五十一厘米,相应地引起两岸地下水位下降二十五厘米至四十一厘米。如此,直接导致沿江二十一座水厂、三十九座泵站、一千六百八十眼机井取水困难或报废;沿江土壤质量下降。华中农业大学的李学垣教授研究认为,调水后地下水位下降,将影响襄樊七十万亩肥沃的土地。它们将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的养分需求,加速沙化的土壤只会频频诱发病虫害,造成庄稼减产减收;水生生物物种资源和渔业将遭受沉重打击。调水后,汉江中七十三种鱼类品种将减少三分之—,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将有灭顶之灾。“四大家鱼”产卵场可能消失,天然鱼产量减少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五十,“亲本”不足直接导致鱼类品种的退化;水质恶化加剧。调水后,水环境容量减少,江水自净能力减弱,然而,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排污水量却一路攀升,汉江水质必然进一步恶化。目前,襄樊境内汉江支流的唐白河、小青河、滚河水质已为劣质五类。据预计,调水后,整个襄樊地区汉江水质将下降一个等级。“守着汉江无水吃”,恐怕不再是痴人的呓语;调水后,由于水量的减少,唐代诗人王维描绘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景色将风光不在,襄樊旅游业依托的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将受到严重损害。

  但就我在武汉已经了解到的情况是:随着调水工程,同时争取到的汉江中下游四项补偿工程中包括襄樊的有两项:部分站、闸改造;部分航道整治。

  襄樊人算了一笔帐:按科研部门计算(襄樊曾请华中科技大学作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襄樊市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襄樊因调水造成的损失高达一百二十四亿元!按政府调水部门计算,损失达二十六亿元。而国家规划襄樊的部分站闸改造和航道整治两项补偿合计仅有六千六百万元。不到实际损失的四十分之一,更不到中下游补偿工程经费的百分之一!

  襄樊的生态怎么办?

  仿佛唯一可救襄樊于万一的是那个美丽的梦想:田纳西工程。田纳西工程主项目是近期在汉江中下游干流上建六个水利枢纽,也叫梯级渠化。就是一个梯级一个梯级地建大坝拦蓄下泄水,以此把汉江中下游拦蓄成六个大水湖,以抬高水位解决调水后中下游缺水问题,还可以发电。在襄樊境内的梯级枢纽叫崔家营水利枢纽,即在襄樊以下17公里处的汉江崔家营段建大坝。

  工程竣工蓄水后,可最大抬高水位四米多,而调水后影响襄樊水位最大变幅不到二米五,基本能弥补调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汉江航运条件得到改善:目前,汉江襄樊段通航驳船为二百吨级,调水后,汉江通航期将大大缩短,通航驳船吨位也降至五十吨级,汉江“黄金水道”将不复存在。崔家营枢纽建成后,水库回水航深平均可达5米多,200吨级驳船可畅通无阻,“黄金水道”将再次产生“黄金效益”;沿江城镇供水状况不再堪忧:崔家营工程建成后,库区城镇部分供水泵站、机井,也随着水位抬高,不必耗费大量的资金进行改造。原天然河道在工程建成后变成一条长33公里的人工湖泊,水面预计可增加6千亩左右,为发展渔业和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等等。

  然而,襄樊人依然忧虑。

  他们认为:田纳西经过了七十年的建设,而汉水北调,不到七年,到2010年汉水就要进京,太紧迫了。还有,美国开发河流的条件能和我们现实的中国的条件相比吗?美国田纳西的这些水利工程,难道都不搞环境影响评价论证吗?如果不搞,能开工吗?他们的水利工程难道不预估利弊吗?如果造成了灾害由谁来买单?现今汉水襄樊段水质平时多为二类水,汉水北调后,水质降一个等级,襄樊饮用水源成为三类水质。而且崔家营大坝区还将拦住发源于河南省的唐白河,唐白河是汉江中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年径流量六十二余亿立方米。唐白河流入襄樊市本来应为三类水,即还应有水的基本功能,但由于对跨省市污染问题的管理缺失(南阳地区十九家造纸厂都布局在唐白河下游入汉江一带),唐白河注入汉江时已是劣五类水。尽管流经襄阳和樊城两城之间的汉水主干流常年为二类水质,但诸多劣五类水被崔家营大坝拦在库内,库内的水质还能是二类水吗?

  襄樊老百姓担忧,崔家营大坝会拦成“一盆污水“!

  “一江清水送北京”——十堰的“咒语”

  有“中国底特律”之称的国家载重汽车生产基地的十堰,眼下,“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已成为它的咒语!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丹江口水库蓄水量将为290亿吨,从2010年开始,将每年向中原、华北、京、津输送90亿吨生活用水,2030年以后,每年将输送130亿至140亿吨!丹江口水库将成为北中国人最大的一口水井!一口生命之井啊!

  2002年5月,温家宝总理到十堰丹江口水库视察,他对当地领导人再三嘱咐的话就是“一定要保护好一库清水”。

  由于中线工程建设,十堰的经济发展面临一个产业选择与调整问题。为保证一库清水送北京,十堰必须付出代价。库区将关停一批污染企业,限期治理一批重点污染企业,永久性禁止高污染企业,大力控制面源污染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等等,库区生产生活体系、交通运输体系等均需重构;十堰工农产业结构、城镇建设、交通网络、旅游开发等发展布局均需战略性调整,这给经济本已十分困难的库区带来更大的压力。

  2005年7月14日午后,在北京参加中组部“市长研讨班”学习的湖北省十堰市市长陈天会,望着窗外林立的高楼,感慨地对我说:“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城市啊!这是中国的心脏之城啊!十堰市的市长就是这座城市的第一守井人,而340万十堰人也都是这座水井的看井人,我们责任重大啊!”

  为了这口井,库区人民经历了长达五十年的艰辛!今天,为了保护这口甘甜如乳的生命之井,他们又做着新的奉献和牺牲,以及应对新的生存选择、新的挑战和机运。

  所有的艰辛都包含着一条江的宿命,所有的机运和创造都深潜着一个未来的隐喻……

  与陈天会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访谈,陈天会头脑的清晰、意志的坚定,以及其工作的严谨、负责和勤政的精神指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天会给我说了“三个责任,四个困难,四个机遇”。

  陈天会说:南水北调三条线中线是重点,中线的成败要素有两个,一个是移民,一个是对水源区水质的保护。这两大关键要素都取决于十堰市的工作;第二个责任是对历史的责任。中线投资千亿多元,国家下了大决心,不是权宜之计,是关乎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怎样保证一江清水送北方,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污染问题,水土保持问题等等。怎样保证水质不污染、水库不淤积?我们责任重大;第三是对库区人民的责任。十堰的几个县市区,过去遗留下的移民问题太多,我们欠移民的情,欠他们的债。这次移民能否做到“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使他们能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任。

  看起来好讲,做起来非常艰巨、非常复杂,必须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就是我工作的重点。我感到担子很重,责任重大,政府不敢有丝毫懈怠。负起责任、尽到责任,为这个工程竭尽全力、倾尽心血,对于我们这个班子和我这个市长而言,是我们赶上了这样一个时代,工程为我们“上为国分忧,下为民解难”提供了一个载体,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平台上,我们能不作为?

  那么,为了履行责任,我工作的难点在哪儿?我说四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为民能够提供的物资支持和经济支持不足的矛盾。现在的规划对移民的补偿是不够的,比如一平方米房屋补偿三四百元,只够盖半平方米房,老百姓损失很多。我又要支持国家,又觉得亏了老百姓,我很矛盾。过去是几百元打发一个老百姓,一打发就过去几十年,老百姓食不饱肚、衣不蔽体。怎样解决老移民问题?这个水库—九五八年建时就是170米工程,基础就是这么做的,现在就是在原基础上加高,这个工程是过去留下的半拉子工程,国家从来没有放弃170米方案,所以问题不是十五年的问题,是几十年的问题,老百姓是几十年的等待、盼望。丹江口库区移民住房、生活水平、三通状态为什么远低于三峡?就是补偿太低,就是几十年长江委一直没放弃这个工程。我们一方面要实践以人为本的为民大政,但一接触实际问题就只能按规划条款办事,这是个矛盾,矛盾的地方就是我们困难的地方;另一方面,加快发展、使生产成本最小化与环境、治污方面的矛盾。我们的企业已达到国家治污标准,但按工程水质却不行,要治污必须加大成本,但又没谁说水源区的产品可以卖高价,由于治污成本的承受能力问题,我们要放弃许多企业,关闭或破产许多企业,这是一个巨大的牺牲;再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水库大量淹没的矛盾。大坝加高开始蓄水后,三千公里的库岸线、290亿吨水,相当于二十个十三陵水库的库容,淹没我们上千公里公路、六百多个码头、一百二十多家企业、十四个集镇,损失非常惨重,这么多基础设施的恢复需要时间,困难可以想象;最后我想说的一个困难是:老百姓现在的维权意识增加,办事程序化的要求比过去高,而移民时间紧,我们要做十几万人艰苦细致的工作。过去移民,给生产大队长开了会就行,现在给家长开了会都不行。国家规定2009年移民完毕,十堰各县市区到2009年移民人数接近十八万。五年搬迁完十八万人,一年要搬迁3万6千人,一月至少要搬3千人,3千人如果坐大客车走,一月就需要近百辆客车。十八万人十八万个思想,工作量相当大,这个责任最大的地方,还不能出问题……

  笔者在走访十堰市时了解到:在贫困的郧阳山区,由于历史上国家大型三线建设和丹江口水库淹没,耕地资源非常紧缺,农民人均只有六分土地,如果农业结构调整仅局限于粮油种植面积的增减,只能维持温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这就迫切需要依托资源优势,开发特色产业,改变粮油主导的农业结构布局;加之秦巴武当山区是黄姜最适宜生长的生态区,资源丰富,市场效益好。十堰市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把以黄姜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确定为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已形成了近八十万亩的种植规模,郧西县、房县、竹山县、郧县、丹江口市、竹溪县、茅箭区、张湾区八个县市区,已成为全国黄姜最集中的产区,是全国黄姜“野转家”种植的发源地。自—九八四年以来,该地区黄姜产业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决定了十堰山区黄姜鲜姜产量高,皂素含量高,开发价值高。在市场拉动下,不但十堰地区黄姜产业发展迅速,并向周边襄樊的谷城、老河口,河南的淅川,陕西的白河、安康等地辐射,形成了以十堰市为中心的秦巴黄姜产业带。据最新数据信息,全国黄姜种植面积约180多万亩,其中十堰市80万亩左右,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以上,2003年已成为该市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

  随着黄姜种植业的飞速发展,黄姜加工业也迅即发展到六十余家,年加工鲜姜能力达到45万吨,皂素生产能力2千2百多吨!

  然而,2005年4月,当我踏上鄂西北十堰的土地,看到的却是满山遍野的黄姜干枯在了地里,无人收挖。巨大的黄姜冲击波仿佛已到了尾声。不久,我便听到了这个城市市委书记赵斌忧郁而沉重的声音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坚决拥护,并决心像当年支援丹江口水利枢纽、第二汽车制造厂和襄渝铁路等“三线”工程建设那样,自觉服从国家利益,举全市之力,为新时期的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再做新贡献。保证—库清水送北京是中央交给我们的头等重要的任务,而黄姜加工对水质的污染十分严重,在科技攻关、黄姜加工废水处理未有成果之前,为保证丹江口水库水质,我们已强制性关闭不具备治污能力的黄姜加工厂三十家,黄姜种植面积也已减少到35万亩,还要继续减少5万亩。为此,近50万姜农的生产、生活将受到重创,但我们别无选择。

  在压缩黄姜生产的同时,我们还关停了117家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否决了20多个投资项目,严肃治理了86家重点污染企业,并对20多家污染排放大户实施远程监管。与此同时,我们自筹资金2亿7千多万元,建成了日处理能力16万5千吨的神定河污水处理厂。但由于资金困难,污水处理工厂不能正常运转……

  笔者在走访十堰市郧县时,这里二十多家铜矿、矾矿都已关闭;年生产二万吨优质纸、为国家指定出口创汇的中二型企业郧县造纸厂已经停产,八百多职工生活已无保障,每月靠县财政发一百元生活费维持难以维持的生计。而因关停企业损失了上亿元财政收入的县财政,维持行政人员工资都已困难,八百多纸厂工人一月一百元、一年就是一百万元,他们找不到出处时,县长就心如火焚,四处乞讨。郧县纸厂造纸原料为龙须草,龙须草为鄂西北“三宝”之一,是造纸业上等原料。在外地纸厂用龙须草如同菜肴里加味精一样珍惜时,郧县纸厂的原料全部用的是龙须草。每年消耗六万吨龙须草的纸厂,带动郧县农民发展了六十万亩龙须草基地,2004年,湖北省下文:为中线调水、保护丹江口水质,立即关闭纸厂。自此,农民的六十万亩龙须草干枯在地里了,纸厂自种的三千亩苇林也荒芜了……

  还有丹江口市,2004年以来,关掉了大大小小八十余家企业,炼铁厂、电解铝厂、造纸厂纷纷关闭,二个多亿的产值没有了,几千工人的生计失去了……

  据悉,国务院去年制定了《三峡库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规划中设立了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以此来促进三峡库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为加快丹江口库区生态建设步伐,促进库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保护优质水源。

  十堰市委书纪赵斌恳请国家:按照支持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制定《丹江口库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设立丹江口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只有库区经济发展了,移民生活长治久安了,一库清水送北京才有保障……

  为保证一江清水北送,中国十堰率先走在了生态建设的前列。

  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秦巴余脉和武当山三大山系腹地的十堰,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形成了发展生态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国土资源看,十堰的优势在于山水。十堰国土面积两万三千余平方公里,占湖北省八分之一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一百四十五人,不及湖北省三分之一。其结构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场面积近二键七百万亩,人平近八亩,与欧洲一些生态良好的国家接近;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五百万千瓦,这是一片山水资源富饶的土地。

  经过几届政府、几代人的努力,十堰地区森林覆盖率已上升为百分之四十六,高于湖北省十四个百分点,高于全国二十九个百分点,新世纪五年,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十堰市人均绿地面积近十五平方米,高于全国人均九平方米;十堰农村国土面积占百分之九十五,属于一方净土;只占百分之五的市城区,均被葱郁的绿色包围,城在山中,山绕城转,整个十堰被称为“天然氧吧”;十堰市城区的绿化树种多达一千七百种,雪松、水杉、玉兰、女贞、垂柳、石楠、栀子、桂花、杜鹃????一条路一种树,千树争艳、万花纷呈。以樟树为市树、石榴花为市花的美丽的十堰,终于1999年与有“天堂之美”的城市杭州一起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那年,全国申报园林城市的有二十多个,最终通过的只有杭州和十堰,十堰成为中国内陆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无独有偶,2004年12月,十堰又与杭州一起,双双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生态功能示范城市”,全国仅此两个。接踵而至的还有“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旅游优秀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湖北省文明城市”等等。

  有“中国底特律”之称的国家载重汽车生产基地的十堰,工业“三废”治污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据环保部门长期监测结果,十堰山区水质、土壤、大气等环境质量综合评定均为优。尽管所属六县市均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市,但山水造就的良好生态,已显现出这座城市巨大的生态优势。

  二十一世纪伊始,国家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十堰千家万户、120万农民都参与了退耕还林,已退耕还林二十五度以上山地八十九万亩,争取到国家天然保护林近二千万亩,以及三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四百余万亩;与此同时,十堰在全市开展节柴改灶和建沼气池工程,已帮助十万户农民建了沼气池,百分之八十的农户改了灶。仅此,年节约薪柴三十五万吨,保护了三十万亩薪炭林免遭砍伐。

  良好的生态使十堰的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三千平方公里;使汉水始终为中国唯一未被污染的大江;使丹江口水库一直保持为一类、二类水质,盛起即可饮用,比处理后的矿泉水还要卫生!

  实施“生态立市”的十堰,为保护和涵养丹江口水库水质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其功难没!

  相关链接

  南水北调工程由来

  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听取有关引江济黄的设想汇报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从此,拉开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大幕。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并发出了《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除了各地区进行的规划工作外,全国范围的较长远的水利规划,首先是以南水(主要指长江水系)北调为主要目的地,即将江、淮、河、汉、海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系统规划。”这是“南水北调”一词第一次见之于中央正式文献。

  1959年2月,中科院、水电部在北京召开了“西部地区南水北调考察研究工作会议”,确定的南水北调指导方针是:“蓄调兼施,综合利用,统筹兼顾,南北两利,以有济无,以多补少,使水尽其用,地尽其利。”

  1979年12月,水电部正式成立了部属的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统筹领导协调全国的南水北调工作。1987年7月,国家计委正式下达通知,决定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列入“七五”超前期工作项目。

  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南水北调列入“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四次代表大会把南水北调列入中国跨世纪的骨干工程之一。

  1995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全面论证。

  2000年6月5日,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有序展开,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

  四横三纵:构建水资源的“中国网”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线。

  东线工程,即从长江下游的江苏省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上,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越黄河,自流至河北、天津。输水主干线长1l56公里;一路向东,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输水线路长701公里。工程分三期进行。2002年年底,东线—期工程已开工,2009年—期工程完工后,可向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的天津、河北、江苏、山东半岛年供水89亿吨,以解决津浦沿线和胶东地区的城镇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规划2030年工程全部完工后,年均可向这一地区供水148亿吨。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补充黄河水资源的不足,以解决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黄河上中游六省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工程分三期建设,2011年开工—期工程,2050年工程全部完工后,年可调水总量为170亿吨。

  在规划的长达五十年间,南水北调工程静态总投资高达5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版图上南北流向的三条调水工程与东西流向的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纵横交叉,最终形成—个世界上罕见的水资源“中国网”。

  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宏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这是中国水利史乃至世界水利史上史无前例的工程!

  这也是世界上—个人口最多、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四分之—的国家保持良好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最紧迫的工程!

  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

  北水南调工程是以色列最大的工程项目,也是以色列国家输水工程。北水南调工程将以色列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起始水源地位于以色列东北部的太巴列湖,高水位时太巴列湖可蓄水43亿立方米,除去损耗及下泄约旦河0.4亿立方米水,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年均抽太巴列湖水4.0亿立方米左右。

  北水南调工程由以色列塔哈尔公司设计,由具有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行政职能的麦克洛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以1953年开挖6.5公里长艾拉本隧洞为标志,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1964年建成投入运行,前后历时11年,投资1.47亿美元。北水南调工程建地下厂房,岩洞内安装三台水泵,每台泵抽水流量为6.75立方米每秒,总抽水能力20.25立方米每秒。工程设两级泵站,第一级提升250米,第二级提升150米,再经两道倒虹吸,第一道跨越150米深凹槽,第二道槽深50米,输水隧洞总长9.31公里,明渠33公里。水在调节池经检测化验,沉沙灭菌消毒处理,达到饮用水标准后,输入内径2.8米、长77公里主干管道。调水管道向南到130公里处的特拉维夫东北部后,主干管分为东西两支继续向南延伸,直达内格夫沙漠。至20世纪80年代末,北水南调工程输水管线南北已延长到约300公里,沿途设多座泵站加压,并吸纳全国主要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同时,向外辐射的供水管道与各地区的供水管网相连通,形成全国统一调配的供水系统。

  北水南调工程的建设,由于全国南北实行统一水价,才得以在水源地200公里以外的南部发展灌溉,利用北方的水资源和南部充足的光热条件,生产出高质量的水果、蔬菜和花卉等农产品。该工程既改善了以色列水资源配置的不利状况,缓解了制约南部地区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也改善了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带动了南部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该工程把大片不毛之地的荒漠变为绿洲,扩大了以色列国的生存空间。

  以色列在艰难条件下建设调水工程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国家与地区改善水资源配置,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解决缺水难题,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9、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来源: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7年1月25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6142

一直以来,水资源缺乏都是一个地区性问题,各国政府负责平衡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然而,随着国际粮食贸易的深入开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跨越国界的世界性问题。生产1t粮食需要消耗1000t水,进口粮食实际上成为进口水资源的最有效途径,各国都利用粮食来平衡其水资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未来的粮食贸易就成了水资源贸易。

如今,地下水位的下降已经影响到了包括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粮食产量。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土壤含水层厚度已经变得很薄,农民已经开始利用深部古含水层,但这并不能满足需求。一些种植小麦的地区现在已经从300m深的地下抽水进行灌溉。

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从1998年时的峰值3.92亿吨减少到2005年的大约3.58亿吨。减少的3 400万吨仍然比加拿大小麦产量要多。一直以来,中国政府用大量库存的粮食来弥补产量减少的部分,从2004年开始,中国已进口了700万吨粮食。

由于无法确定实际的粮食消费量和人口数量之间的差额,印度面临着更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印度主要的粮食生产有小麦和水稻,产量仍在增长,但在今后几年内,灌溉水资源的减少速度将会超过科技进步的速度,那时印度的部分地区也将会出现同中国一样的问题,并导致粮食减产。

在中国和印度之后,进入水资源缺乏的第二梯队的国家有阿尔及利亚、埃及、伊朗、墨西哥和巴基斯坦。其中阿尔及利亚、埃及和墨西哥三国已经开始大量进口粮食。2004年,水源短缺的巴基斯坦从国际市场进口了150万吨小麦,且今后几年内进口数量还会继续增长。

中东和北非——从摩洛哥西部到伊朗东部——已经成为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粮食进口市场。粮食需求的增长缘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靠大量出口石油。这一地区国家的水资源利用已经接近极限,城市对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只能用农业灌溉的水来满足。

埃及有7400万人口,近年来已经超过日本成为最大的小麦进口国,目前国内粮食供给的40%需要进口,有数字表明,埃及的人口增长已经超过了尼罗河流域粮食产量的增长。

阿尔及利亚人口有3 300万,国内粮食消费超过一半需要进口,这就意味着进口粮食所含的水资源已经超过了国内所使用的水资源。由于过度依赖进口,阿尔及利亚的粮食供给能力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到世界粮食短缺的影响。

去年,用于生产中东和北非地区进口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所需要的水量相当于阿斯旺地区尼罗河1年的水流量。实际上该地区水量的减少可以理解为尼罗河以粮食进口的形式又流回了这一地区已经常有评论指出,未来中东战争将更有可能是争 夺水资源而非石油的战争,而对水资源的竞争进而又表现为世界粮食市场的竞争。也就是说并非军事上最强大的国家,而是那些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将会在这场竞争中赢得胜利。

要了解今后需要进口粮食的地区,现在首先要了解水资源不足的地区。迄今为止,需要大量进口粮食的还是一些小国家,我们现在要关注水资源短缺形势快速增长的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都超过了10亿的大国;

每年世界水资源消费和可持续的水资源供给之间的差距都在加大。含水层耗竭和城市用水的增多都导致灌溉用水的短缺并因此导致一些缺水国家的粮食减产。

过度抽取地下水来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最终将导致含水层耗竭而引起的粮食产量的减少,很多国家实际上都在建立一种“粮食泡沫经济”,即粮食生产靠不可持续的地下水开采进行人为扩大。

过去的几十年中,农民大范围抽取地下水的行为还没有造成十分明显的过度利用的后果。对农民来说,抽取地下水而不使用地表水可以随时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将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温带地区的农民在干旱季节利用地下水还可以使产量加倍。

美国37%的灌溉水源来自地下水,其余63%来自地表水。粮食产量最多的3个州——得克萨斯州、堪萨斯州和内布拉斯加州——的灌溉水源有90%来自Ogallala含水层,而这是一个古含水层。依靠地下水进行灌溉带来的粮食高产也就意味着当地下水耗竭后粮食产量会大幅度地减少。

水资源短缺如何转变为粮食短缺?哪些国家会因为含水层耗竭引起的灌溉用水缺乏导致粮食产量的减少?工作在国际水管理研究所(世界重要的水研究组织)的DavidSeckler和他的同事们研究指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几个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以及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所有国家,在20—30年后地下水资源会耗竭”。这些国家已经因为没有合理利用宝贵的水资源而受到惩罚,不夸张地说,对上述国家甚至对全世界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1950~2000年间,增加灌溉使得世界粮食产量增长了3倍,毫无疑问水资源短缺会造成粮食减产。许多国家对灌溉水使用都是传统的过度利用——耗竭模式。如果这些过度抽取地下水的国家不尽快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并稳定地下水位,那么粮食产量减少将是不可避免的。

10、环保企业身陷困境 谁为环保企业“送一程”?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1月25日  记者:王明浩

http://env.people.com.cn/GB/5325079.html

每天可“吃掉”石家庄六成垃圾的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目前却濒于全面停产――

  隆冬时节,记者驱车来到位于石家庄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富华康土特环保有限公司,举目四望,一片荒凉:垃圾分拣区、生物降解区、熟化区,到处是废弃的机器、班驳的锈迹、丛生的杂草……作为国内首家利用国际先进微生物降解技术处理城市垃圾的环保型企业,富华康土特何以走到如此地步?对此,公司董事长徐路刚几多感慨、几多忧伤在心头。

  应该说,不管是从发展前景,还是从社会公益角度看,富华康土特都有着一个值得期待的明天。然而,政策环境的变迁、支撑政策的缺失,却让富华康土特“很受伤”,以致目前濒于全面停产。

  曾因“变废为宝”被看好

  河北富华康土特环保有限公司主要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产有机肥、有机复混肥、新型建材产品。作为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8亿元,其中利用国债资金7900万元,农业银行项目贷款1970万元,项目于2003年12月投入试运行。

  据介绍,富华康土特日处理垃圾1600吨,按照石家庄全市日产垃圾量2600吨计算,这家企业就可吃掉全市60%的垃圾。徐路刚说,生活垃圾经处理后可年产20万吨有机肥,如深加工可年产40万吨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年分拣废旧塑料6万吨,经过深加工后可生产10万个塑木托盘;建筑垃圾处理后可生成新型环保建材,年产标砖、空心砖等3亿块。

  石家庄长安区发展改革局在相关报告中称:富华康土特环保有限公司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积极开展对城市垃圾资源化的再利用。生产的塑木托盘既利用了废旧塑料又推进了木材节约代用;生产的标砖、空心砖等,是替代粘土砖的最佳产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国土生态治理课题组认为其技术先进、稳定,形成了环保产业的自我循环商业化体系。

  国债资金难到位误前程

  徐路刚怎么都没想到,当初一片光明的前途却变成了命运多舛的坎坷之路。

  富华康土特环保有限公司原属河北正定县管辖,2001年3月16日被划归石家庄,按区域划分该公司在铁道以南应归裕华区,按行政关系则应归长安区管辖。“国债拨付程序为:国家财政―省财政―市财政―区(县)财政―企业,由于当时未确定管辖归属区域,我们找谁谁都不搭理。”直到2003年6月国债资金才全部到位,原本计划两年的建设期,却用了整整5年。

  2004年一年试运行,年处理垃圾15万吨。因缺少流动资金,处理量仅仅达到年设计能力的42%。2004年4月,富华康土特生产的有机肥通过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检验认证,检验指标全部合格。由于是新型环保产品,为了检验肥效、得到农户认可,该公司将当年生产的1万多吨有机肥送给农民无偿使用。经过1年试用,农民反映肥效良好。

  2002年,国家对肥料也提出进一步要求――造粒。因为建设期的拖延,政策、市场的变化让企业始料不及。为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客户要求,公司以20万吨初级有机肥为原料,延伸了二期工程――5万吨肥料深加工造粒项目,生产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虽然超出原来的设计和技术引进,但5万吨造粒生产线仍无法消化上游“吐”出来的原料,初级有机肥产品严重积压,最终导致前期垃圾处理系统于2005年8月底被迫停产。

  “扶上马”能否再“送一程”

  富华康土特环保有限公司的垃圾处理项目,由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一开始就得到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享受了一系列优惠和扶持政策――被纳入重点支持的环保项目,得到7900万元国债资金支持;每处理1吨生活垃圾能得到40元、每处理1吨建筑垃圾能得到5元财政补贴等等。这样令人羡慕的优惠政策为何还是扶不起这个企业?

  “如果有3000万元资金的注入,就能维持设备运转;若再投入1亿元建若干条造粒生产线,即可达到年产30万―40万吨的复混肥生产规模,整个垃圾处理系统才能形成完整的生产流程。”徐路刚眼前的路虽然清晰,希望却很渺茫――由于当时国债资金延迟到位,项目未投产就面临银行贷款到期、偿还本息的压力,造成信用不良记录,想再从银行贷款难上加难。

  “非常感谢政府的支持,但是企业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们也有点抱怨,为什么有些政策支持总是差了一点点,可就是这样的一点点,对企业的运作来说,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饱尝艰辛的徐路刚的希望很多――国家政策性银行给予流动资金贷款支持,统一制定明确的免税条款,用生活垃圾生产的有机肥应享受与化肥一样的半价铁路运费。“真心希望政府能扶上马,送一程。”

11、松花江污染只罚百万 迟到罚单曝环保法律尴尬

来源:法制日报2007年01月25日  记者:郄建荣

http://env.people.com.cn/GB/5325714.html

  迟到罚单再曝环保法律之尴尬

  “现有环保法律、法规偏软;对违法企业处罚额度过低。”这是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眼中的环保老大难问题

  一项迟来的处罚决定日前从国家环保总局发出,这就是对松花江污染事件的元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吉林石化分公司)所做出的罚款100万元的决定。

  从污染事故发生到罚单的开出,时间跨越了整整一年多。

  按法律:顶破天只能罚100

  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松花江污染事件震惊了世界。有专家说,把它看成是建国以来最大的环境污染事故一点不过分。

  然而,就是这样一起无法用定量词来形容的特大污染事故,国家环保总局只能开出100万元的罚单。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2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53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43条的规定,环保部门可对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的单位处以最高100万元的罚款。这位负责人说,依据这两部法律,再根据《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第15条第二款的规定,国家环保总局在分别通知吉林石化分公司、吉林省环保局和吉林市环保局后,直接对造成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吉林石化分公司实施了处罚。

  显然,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这100万元的罚款已是最高限,也就是说,按照现在环保法律的规定,这个罚款数额已是顶破天了。

【1】       【2】

12、洋垃圾流入中国屡禁不止调查:中间商有利可图

来源:青年周末 2007年01月2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27085.html

  近日,英国垃圾大规模“入侵”中国一事成为国内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新闻,有关消息更在各大网站的论坛上引起轰动。尽管对此事进行追踪报道的媒体大多请来各路专家观看报道材料后“说法”,但对于洋垃圾倾倒中国这个早已议论了近二十年、先后已经有过好几轮报道的老话题而言,却鲜有新闻披露为什么这轮“洋垃圾事件”最初竟是由英国媒体报出来,且国内有关方面对此事的跟进又究竟到达了怎样一个程度……

  为此,本报记者兵分两路,一路从最早披露此事的英国天空电视台入手,从海外追到国内;一路从国内各大相关政府部门及运输公司入手,从国内追到海外……

  国际追踪

  洋垃圾“入侵”国内由来已久,而最近洋垃圾的话题之所以又成为国际国内媒体及各大网站关注的热点话题,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源于CCTV2《经济信息联播》对英国垃圾侵入中国污染环境的连续重磅报道,并由此吸引国内众多媒体跟踪报道;其二,一组关于英国垃圾出口中国的最新英国官方数据(如:八年来,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可循环垃圾总量已增长了158倍等)让国人触目惊心。本报记者对此特别进行了跨洋追踪调查,发现许多鲜为人知的独家细节。

  英国垃圾卖到中国变便宜

  英国女记者三个月追踪发现洋垃圾倾销秘密

  央视的报道是转载美联社的报道

  国内掀起此轮“英国垃圾入侵中国污染中国环境”报道的是CCTV2的《经济信息联播》,正是央视自1月12日起连续数日的追踪报道揭开了事件真面目:广东省佛山南海联滘饱受70万吨洋垃圾大规模“入侵”之苦,遭受严重环境污染。

  然而这桩发生在我们自家“后院”的新闻,最初发现者却并非国内媒体。当记者找到《经济信息联播》的制片人余敬中时,他说:“这是英国天空电视台最先报出来的,天空电视台是英国除了BBC的第二大电视机构。美联社的APTV做了视频和文字的转载,我们跟美联社有业务合作关系。后来我们也去找了天空电视台最初做这个报道的记者,但她有很多东西说不清楚,整个报道也缺乏细节。这事我们现在已经没法追了。因为它作为一个现象是存在的,而作为一个具体的事件,太缺乏细节了。”

  英国电视记者从香港文字记者处发现秘密

  但当记者辗转找到英国天空电视台最初进行“联滘村洋垃圾”报道的女记者何丽·威廉姆斯(Holly Williams)时,却发现天空电视台对整个报道的细节掌控还算清楚,只是也许国内媒体和国际媒体处理新闻的方式、对于细节的理解有所不同才造成上述处理差异。

  记者联系到何丽和何丽对记者的感觉一样,都是一种“意外”。最初,记者只是了解到爆料媒体是英国天空电视台,于是一开始在网上找到联系方式后便直接给他们的英国总部打了电话。七拐八拐之后,天空电视台给记者打来国际长途,告诉记者何丽此时正在北京可直接与她联系。

  “我在中国已经生活8年了,其实我不是英国人,我是澳大利亚人,只是为英国电视台工作。” 何丽在解答完记者对她的好奇后,开始回忆起最初她是怎么发现广州联滘村的“秘密”。“我想我不是最早做这个的外国媒体,最早是香港的一个英国文字记者去报道过这件事情,但我看到的那个报道里没说有英国的垃圾,而是说很多是来自国外的垃圾,我打电话给那个记者,他说有很多英国垃圾。我想我们作为一个英国的电视台应该关心一下,我和我的摄影记者就过去了。”

【1】 【2】 【3】 【4】

13、环保总局最大罚单能否震慑企业低成本违法?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7年01月25日 记者:刘世昕

http://env.people.com.cn/GB/5325780.html

  今天(24日),环保总局有关官员证实,近期该部门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简称吉林石化)下发了《松花江水污染事故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该公司处以100万元的罚款。据悉,对一家企业动用最高限额的行政罚款,对环保总局来说也是鲜见的。

  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国务院近期认定这是一起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要求有关部门作出严肃处理。

  根据我国的有关法律,环保部门可对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的单位处以最高100万元的罚款。环保总局在分别通知吉林石化分公司、吉林省环保局和吉林市环保局后,直接对造成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吉林石化分公司实施了处罚。

  专家:我国部分环保法律过软

  尽管这已经是法律允许环保部门开出的最高罚单,但环保专家认为,区区100万元罚款相对于吉林石化给松花江流域所造成的损失而言是不值一提的。行政处罚力度过低导致法律对一些企图钻空子的企业没有威慑力,这个最高限额的罚款实际上再次折射了由于目前我国部分环境法律过软导致的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实,也凸显了环保部门对违法企业监管的尴尬与无奈。

  由于法定罚款上限低,不足以制裁、震慑和遏制环境违法行为,致使许多企业宁愿选择违法排污并缴纳罚款,导致恶意偷排、故意不正常运转污染防治设施、长期超标排放等持续性环境违法行为大量存在。

  这位环保专家说,记得几年前,美联社曾有报道称,在与美国环境保护局就特富龙事件纠缠了近20年后,美国杜邦公司在2005年12月15日同意接受美国环保部门开出的总额为1025万美元罚单,以求与美国环境署达成和解。此外,环保部门还要求杜邦出资625万美元用于相关环保项目。这是当时美国环境署在联邦环保条例允许范围内开出的最大数额的一笔民事行政罚款。

  在这位专家看来,“企业违法成本低”不仅表现在环保部门对其违法行为罚款的绝对数额过低,还表现在,一段时期内,环保部门只能对违法企业的同一违法行为处罚一次,不得多次处罚。某企业有可能在一年、一个月内连续每天都偷排,但环保部门只能处罚一次,但在相当多的国家,环保部门可以对违法企业执行“按日计罚”的处罚机制,偷排了多少天就罚多少天的钱。

  近年来,在环境专家圈子里,建议引入“按日计罚”的处罚机制的呼声越来越强。这位环保专家介绍说,其实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已经在尝试对违法企业“按日计罚”。

  几年前,北京市环保局曾对一家持续超标排污的发电厂,基于相同的超标排放违法事实,按月处罚多次,而且在同月之内,还基于不同日期的相同违法事实处罚多次。被处罚的发电厂随后向环保总局提起了行政复议,环保总局作出了维持处罚的复议决定。

  专家说,遗憾的是,这个案例仅仅是环境行政执法中的个案,关键还是要通过修改有关法律、法规,对环境管理实践中大量存在的持续性环境违法行为引入“按日计罚”的处罚机制,扭转“环境违法成本低”和环境违法现象普遍的局面。

  肇事企业不需要为环境修复埋单

  关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人都应该记得,污染事件发生后的一个多月里,北京大学的汪劲教授曾经代表松花江以鲟鳇鱼、太阳岛等自然物作为共同原告起诉中石油,要求法院判决被告赔偿100亿元用于设立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基金,以恢复松花江流域的生态平衡,保障鲟鳇鱼的生存权利、松花江和太阳岛的环境清洁的权利以及自然人原告旅游、欣赏美景和美好想象的权利。

  尽管这起诉讼没有被法院受理,但诉讼本身引发了人们对污染企业的民事赔偿的关注。一位环保专家说,目前吉林石化只受到来自环保部门行政处罚,但没有被要求承担修复受损生态环境的责任。吉林石化发生爆炸案后,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人力对松花江水质实施实时监测、消除污染对流域的影响,但这些所花成本都由国家埋单,甚至在未来的生态修复国家也还将投入巨资。

  最多只交点罚款,不用为投资巨大的生态修复埋单,也是不少企业宁愿偷排也不愿投资环保设施的原因之一。专家认为这也是目前我国相关法律的空白。

14、中国气候智囊团:压力不亚于加入WTO

来源:东方早报 2007-1-24

http://www.cfej.net/Environment/ShowArticle.asp?ArticleID=664

中国正面应对气候问题的国际角力。作为高层对气候问题决策的智囊团,中国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日前成立并正式开展工作。

    专家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国政府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战略方针、政策法规和措施提供科技咨询和政策建议。

    中国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成为1990年代以来中国气候决策上的重要突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的成立“不亚于中国加入WTO,压力非常大”。

    委员来自不同部门和学科

    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由孙鸿烈、丁一汇、何建坤、巢纪平、郎四维、李烈荣、林而达、潘家华、吴国雄、尹改、蒋有绪和周大地12人组成,其中,孙鸿烈院士为主任委员,丁一汇院士、何建坤教授为副主任委员。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清华大学、国家海洋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环保总局、中国林业科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副司长巢清尘昨天向早报记者介绍,气候变化对国家的影响非常广泛,政治、经济、能源乃至国家安全问题都和气候变化息息相关,成立跨部门、跨学科的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从科学层面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咨询与服务,有助于增强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进一步提高中国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据巢清尘介绍,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将以专题组的方式对气候变化进行研究,课题可以由政府部门根据需要提出,也可以由委员结合自己的专业向政府申报。

2007年,专家委员会将设立三个专题组,分析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提炼重大关键问题,研究报告对未来气候变化走向、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并向国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IPCC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1990年、1995年和2001年,IPCC相继完成了三次评估报告,这些报告已成为国际社会认识和了解气候变化问题的主要科学依据。目前,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正在编写和评审之中,将于2007年完成。

    酝酿于2005

    中国政府一直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高度重视。1990年,中国政府在当时的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下设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1998年,在中央国家机关机构改革过程中,设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是中国政府关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跨部门议事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讨论涉及气候变化领域的重大问题,协调各部门关于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活动,组织对外谈判,对涉及气候变化的一般性跨部门问题进行决策。

    200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新一届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成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担任组长,成员单位有财政部、商务部、农业部、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和中国民航总局。

    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等都在国家最高层面设立了有关的科学顾问或顾问组,为政府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措施提供科学基础和决策依据。巢清尘介绍说,早在2005年6月,叶笃正、刘东生、何祚庥、孙枢、孙鸿烈、巢纪平、吴国雄和秦大河等八位中科院院士,联名向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了设立国家气候变化科学特别顾问组的建议。胡锦涛总书记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成立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

    2006年8月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组建完毕。2007年1月12日,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迎接2012

    成立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的一个直接促因就是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巢清尘说,“在这个意义上,不亚于中国加入WTO,压力非常大!”

 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借口之一,就是议定书没有规定中国、印度、巴西等主要发展中国家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甲烷、氧化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预测表明,到2025年前后,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

    虽然《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没有规定中国的减排义务,但是,《京都议定书》的第一个承诺期到2012年结束,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承诺期的谈判即将展开,届时,中国不可避免地将成为谈判各方关注的焦点,很有可能被要求承担相应的减排义务。

    在之前,在关于《京都议定书》国际谈判中,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一直是争论不休:发展中国家表示要在发达国家做出真正的表率后才接受有约束力的承诺,而发达国家则要求发展中国家从现在起就采取更多的行动。

    巢清尘表示,如果我国长期不承担温室气体控制义务,我国在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活动中遭受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如处置不当,有可能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将会对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关链接

    中国面临气候压力

    早报讯中国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压力。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为缔约各国设定减排目标的《京都议定书》并没有把发展中的中国纳入其中,因为该议定书只面向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发展中国家一直以“历史责任”的挡箭牌把排放设限拒之门外。《京都议定书》设立的减排义务虽然并没有给中国带来法律约束,但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迅速增长,中国若想继续获得“豁免地位”将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中国温室气体的排量大、潜力大,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总排量的13%。排第一位的是美国,占总量的23%。而中国的甲烷、氧化氮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居于世界前列。虽然从人均排放量看,中国目前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据统计,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将在2005年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15、科学家指出:阿尔卑斯山冰川40余年后完全消失

来源:现代快报2007-01-25

http://www.waterinfo.com.cn/ywkd-1/guoji/200701240002.htm

    体积每年缩小约3%,厚度减少约1米。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不容忽视。据美联社22日报道,由于欧洲大陆冰层一直在缓慢融化,阿尔卑斯山冰川将在2050年前消失殆尽。

    20年厚度消减近10

    阿尔卑斯山西起法国,经意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德国,东到奥地利。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生态学院科学家罗兰·普森纳对位于奥地利阿尔卑斯省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进行研究后发现,山上冰川的体积每年缩小约3%,厚度每年减少约1米。

    他说,预测2050年冰川消失是保守估计,如果阿尔卑斯山冰川按照目前速度融化,大部分冰川在2037年前就会消失。

    “阿尔卑斯山冰川目前的平均厚度是30米,并且可以肯定不会再有新的冰层形成,”普森纳说。

    瑞士有关部门的初步测量也显示,2004年阿尔卑斯山冰川厚度平均减少70厘米,2005年则平均减少了60厘米。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大陆冰川平均厚度消减了9.6米。

    位于瑞士苏黎世的世界冰川监测机构跟踪监测了全球9大山脉的30个冰层。监测结果表明,这些冰层一直在消融。

    冰川融化可能加速

    苏黎世大学研究冰川的科学家迈克尔·曾普22日接受美联社电话采访时说,“凉爽的夏天不至于融化太多冰层,冬季大雪有利于增加冰层厚度,这两方面都对保护冰川意义重大。糟糕的情况是,冬季过于干燥,夏天过于炎热,都会加速冰川融化。而这正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难题。”

    此外,南北两极冰层也在消融,两极冰层厚度已降到100年来的最低点。两极冰层一旦融化,对于低洼地区的国家与居民来说,将是一场重大灾难。

    奥地利阿尔卑斯省旅游胜地阿尔卑巴赫每年都会举行关于当地环境及生态问题的专家研讨会。今年,专家们没有过多讨论全球变暖问题,而是呼吁采取防御措施保护阿尔卑斯地区居民。因为冰川融化会引发洪水,威胁当地居民安全。

    除此之外,阿尔卑斯山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滑雪爱好者,为当地旅游业创收数百万美元。如果积雪不断减少,势必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世界杯滑雪赛也被叫“停”

    科学家解释说,人类生产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破坏了自然界生态平衡,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冰川消融现象就是其中之一。

    欧洲各国对气候变暖问题非常关注。奥地利一家知名汽车俱乐部号召上班族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少开汽车。因为即使像奥地利这样一个人口只有820万的国家,每年载客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达1140万吨。而统计显示,大约十分之一的私家车一次外出行程不到1公里,俱乐部认为,车主完全可以步行或骑车代步。

    与此同时,出于对暖冬现象的忧虑,一些欧洲环保主义者还要求世界杯滑雪赛主办方取消比赛,以保护山上积雪。(顿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