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一月二十六日江河信息导读:

一月二十六日江河信息导读:

2007-01-26

一月二十六日江河信息导读:

环保资讯:

1、浙江“统筹生态补偿”5年投入近225亿

2、甘肃省政协委员:莫让敦煌月牙泉再“缩水”

3、陕西严把排污总闸门 韩城市污染超标被限批 

4、中广网:贵州省50%以上城市发展受到水资源限制

5、我国海水资源开发生机无限

污染信息:

6、黄河兰州段遭油污污染 油污超标6

7、江西鄱阳县昌江流域千亩天然岛屿遭蚕食

8、洞庭湖10余公里防浪林遭砍伐变成树桩群

9、海南三亚污水之“痛” 

人与自然:

10、西江上游广西内河鱼类资源仍呈衰退迹象

11、千余珍稀鸟类逗留沧州湿地 下月将进入回迁高峰

深度报道:

12、远未结束的环保风暴 

13、英国向中国倾倒洋垃圾事件背后的深思

14、交通生态链“变态”:自行车速度称王 

环保评论:

15、地方环保部门为何不怕总局怕县长?

 

1、浙江“统筹生态补偿”5年投入近225亿

来源:新华网 2007-1-26

http://www.cfej.net/Environment/ShowArticle.asp?ArticleID=714

    该省目前正尝试对全省区域、流域内生态保护作统筹性补偿生态补偿是一种新型环境治理模式,指通过计划、立法、市场等手段,强化一些地区的生态保护,提前预防环境污染,对生态功能区和受益地区间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定位。一些地区为保护整个流(区)域的生态安全、防止生态污染,进行了特殊生态功能区划定位,因此限制、牺牲了经济增长机会,流(区)域内的受益地区应进行相应补偿。

    记者从浙江省财政厅新近公布的数据统计报告获悉,“十五”期间,该省财政对环境保护累计投入255亿元,其中用于安排生态补偿转移支付224.99亿元,占环保总投入近九成。

    这意味着,该省正跳出传统的“污染——治理”模式,转为预防污染产生,各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或异地补偿等途径,缓解不同地区由于环境资源禀赋、生态系统功能定位导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目前,浙江正尝试对全省区域、流域内的生态保护作统筹性补偿。

    大投入后环境明显改善

    该省财政厅的统计显示,“十五”期间,省级财政安排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的224.99亿元主要用于财力补助、环境整治与保护补助、生态公益林建设补助、生态目标责任制考核奖励等。

    巨大的投入使该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2006年12月初,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显示,浙江以87.1分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名列全国第一。

    “统筹生态补偿”

    首试钱塘江除各地开展的局部生态补偿外,浙江正在建立更大范围的生态补偿体系。据悉,因浙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且该省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大都在该地区,浙江正尝试对省级区域、流域范围内统筹性补偿的途径。昨天,该省环保部门透露,第1个由省级财政专项补助的环境保护项目——钱塘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补助已经展开。

    省财政专项补助的初步范围是钱塘江流域干流,以及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源头所在的经济欠发达县(市、区)。相关部门正讨论具体的范围、金额等。预计今年上半年,补助款可落实到相关县市。

    ◇典型案例“千岛湖秀水”获异地补偿

    “千岛湖的优良饮用水供应下游百万人,是浙江生态补偿的重点区域之一。”淳安县环保局生态科科长胡水景表示,杭州已将淳安县划为生态功能区,明确县域生态保护优于经济发展、限制工业发展。

    为此,浙江省、杭州市两级财政累计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该县数千万元,杭州还考虑在经济发达的萧山区东江工业区内,专为淳安划定区域,供该县招商引资,引入企业的利税归该县所有。

不过,按规定,流出千岛湖的水须达到2类标准。一旦不达标,生态补偿金将减少甚至被取消。

2、甘肃省政协委员:莫让敦煌月牙泉再“缩水”

来源:新华网2007年01月2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33038.html

  “敦煌月牙泉面临着干涸枯竭的危险!”在甘肃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关于治理敦煌月牙泉水位下降问题的建议》中提出,应该采取措施防止月牙泉再“缩水”。

  政协委员在提案中认为,周围耕地面积的增加造成工农业用水量增大,水利工程的实施导致月牙泉周围地下水补充不足,区域性水位下降造成周边环境恶化导致敦煌市地下水位下降是影响月牙泉水位下降的三大主要原因。

  政协委员建议,首先应该给月牙泉“补水”,实施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其次要以大力推广节水措施,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而提案认为防止月牙泉水位继续下降的根本措施是“引水”,从大哈尔腾河调水到敦煌市的党河。

敦煌月牙泉位于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之内,以其独特的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自然景观闻名于世,与敦煌莫高窟一并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50万人次。 (屠国玺)

3、陕西严把排污总闸门 韩城市污染超标被限批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7年01月2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32055.html

  陕西省近日对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韩城市实行“区域限批”,暂停审批这一地区除污染治理项目以外的所有新建项目。

  去年以来,陕西省环保局不断接到群众投诉,反映韩城市龙门、昝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陕西省环保局曾多次派员或委托渭南市环保局赴韩城市进行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和现场查看,认定这一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指标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氨气、硫化氢和苯类等污染物以及盘河水质中的化学需氧量、挥发酚、氨氮、石油类均严重超标,地下水也已经受到挥发酚的污染,煤矸石、灰渣等固体废物未按环保要求堆放,产生的扬尘污染十分严重。

  鉴于韩城市目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已经超过总量控制指标,根据国务院《决定》第二十一条关于“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的规定,陕西省环保局决定暂停审批这一地区除污染治理项目以外所有新建项目的环评审批。

另悉,陕西省环保局还责令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和龙钢集团宝鸡红光钢铁公司违反“环评法”的项目停止建设,限期整改。

4、中广网:贵州省50%以上城市发展受到水资源限制

来源:中国广播网2007年1月26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6200

中广网贵阳1月24日消息(记者陈屹)工程性缺水再次成为正在召开的贵州“两会”代表、委员关注大问题。10年内彻底解决工程性缺水的状况成为代表、委员们共同的希望。

贵州的水资源总量为1062亿立方米(含地下水资源260亿立方米),总量在全国排在第6位,属于水资源量较丰富的省份。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特殊的地理和地质环境存不住水,缺乏水利设施留不住水,是造成贵州目前严重工程性缺水的现状。因工程性缺水,贵州目前还有1300 多万人存在饮水有困难或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仅0.41亩,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全省50%以上的城市发展受到水资源限制。

贵州总用水量不到100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仅9%,居全国末位行列。

全省有耕地2660万亩,目前能灌溉的仅1400多万亩。2004年全省农村人口人均灌溉面积只有0.31亩,2005年为0.37亩,去年又提高到0.41亩,计划今年达到0.45亩。尽管每年都有很大的提高,但距人均灌溉面积0.5亩还有差距。

贵州省思南县青杠坡镇高庄寺村34户人家人畜共用一处浅井水,秋冬两季需要专人每天天不亮就去排队等水,有时一天才能等到一挑水。村民说;“希望政府能帮我们修建几个水池、水窖,实现几十代人的梦想,不用排队就能喝上干净的水。”

与高庄寺相邻的铺子上、龙家寨、合同坝、养马坨等17个村因为没有蓄水设施,雨天地势低洼处易成灾,晴天108个村民组1.6万人饮水困难,每年农作物都因干旱减产甚至绝收。

从1992年开始,贵州就提出了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贵州省财政不断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2006年省级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增加到3亿元,比上年多了1.1亿元。到2006年底,全省水利总投入达31.26亿元,解决了近1100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贵州计划分两个五年解决目前全省1300万人饮水不安全或困难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解决700万人,这个被称为“饮水安全”的工程从去年开始启动,完成了 70多万人。截至2006年底,全省完成新增灌溉面积25.09万亩;完成改善灌溉面积6.67万亩;完成恢复灌溉面积51.43万亩。

饶小华代表说,江口县6万人饮水困难,5万亩望天田收成得不到保障,贫困人口多集中在这些地方。2007年,县财政将投入110万元,争取国家补助,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加快“三小”工程建设。力争10年内彻底解决工程性缺水的状况。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建议增加国家补助比例,取消地方匹配。

朱开茗委员认为,从资源量来讲,要解决城乡缺水问题是完全有基础的,关键是要加快建设水利设施,千方百计把水留下来。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要用两条腿走路,一是工程性措施,二是非工程性措施。工程性措施就是大力发展水利工程。非工程措施即是依法管理,依法节约用水。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缺水,另一方面又是大量的浪费水,管理不善,管理体制不顺,水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贵州在解决工程性缺水工作中,以建设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为龙头(特大型的调水工程),以“滋黔”工程(中型水利工程)为骨干,以“三小”工程(小水池、小水窖、小山塘)为主要内容的益民工程为基础加大推进力度。同时,加强病险水库的治理。

今年贵州要解决100万人以上饮水安全,搞饮水配套120万亩以上,修三小工程10万个以上,治理病险水库100座以上。集中更多的资金,帮助非产烟地区加快“三小”水利设施建设。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稳定的水利建设资金来源。

5、我国海水资源开发生机无限

来源:资源网2007年1月26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6174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淡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世界第二大环境问题。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顺应国家战略需求,作为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具有突出的公益性特征,是充满生机、颇具魅力的朝阳产业。当前正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处于大发展的关键时期。

海水资源利用之现状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主要包括:海水(苦咸水)淡化技术、海水直接利用技术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三方面。

30多年来,在科技部等部委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四个五年计划的持续攻关,特别是"九五"以来,海水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许多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队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海水淡化等资源利用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具备了坚实的推广应用技术基础,相关技术经济性日趋合理,产业大发展的技术经济条件已经具备。

海水淡化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其吨水成本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的7元左右降低到目前的5元左右。国内已建、在建的大型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工程已达到12项,均已收效。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冷却和海水冲厕等)技术是直接采用海水替代淡水以节约淡水资源的开源节流技术。据统计,城市用水中约50%是工业冷却用水;而冲厕用水约占城市生活用水的35%左右。另外,沿海城市中部分企业的工业用水,亦可用海水代替。

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是从海水中提取化学元素和生产人类需要的化学品及其深加工技术,有关海水、卤水资源利用示范工程正在天津、青海建设。

海水资源利用之必要

据水利部预测:到2030年,我国用水总量将达7000亿立方米~8000亿立方米,已接近可用水量的极限。我国政府在大力提倡节约用水的基础上,采取了如兴建蓄水工程、跨流域调水、废水回用、雨水利用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但上述传统措施只能实现水资源的时空位移,而不能增加淡水资源总量,不可能解决我国2030年以后的缺淡水问题。开源节流——向大海要淡水,将成为我国解决21世纪淡水资源危机问题的必然选择。

海水(苦咸水)淡化和直接利用,近期可作为沿海城市用水的第二水源,岛屿用水的第一水源;中长期可缓解甚至最终解决我国北方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并综合利用淡化和冷却排放浓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可提供一条弥补陆地资源相对不足的有效途径及实现循环经济模式。

海水资源开发之瓶颈

尽管国家领导及国家计委、科技部、经贸委等部委对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领域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与支持,但从整体上讲,相对于产业发展需要,仍存在认识和政府政策引导、资金投入不足、缺乏专门的机构或部门统筹规划协调等诸多问题。为加快我国海水资源开发利用事业的发展,建议:

1.建立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协调机构。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只有走综合利用之路,即以沿海具有低位余热的企业如发电厂为依托,形成冷却、发电、淡化、化学资源提取及其深加工的一套完整生产体系,减少环境污染,形成海水综合利用产业链,才能实现海水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而海水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政府部门、省市地区和许多行业领域、企业单位。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在政府部门领导、行业协调、产业政策、技术创新等方面统筹规划,采取统筹措施,建立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协调机构,加强对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建议由国家计委牵头,成立由国家经贸委、科技部、国家海洋局等部门参加的产业化协调机构,负责产业化总体策划及协调工作。

2.制定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虽然国家已经制定了一些宏观引导鼓励政策,但尚缺乏切合海水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例如:国家对自来水实行补贴,并公益投入水利工程,使得尚处于起步阶段、完全市场行为的海水淡化经济竞争力受到很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采用海水淡化的积极性。

建议国家采取积极的产业发展政策,尽快出台关于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引导政策法规和鼓励沿海城市利用海水的具体措施,并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如对沿海用水工业大户规定使用海水的硬性定额,或限制其淡水供给量;给予利用海水的产业和用户在税收、信贷、水价等方面的鼓励和扶持;并逐步提高水价,有效引导有条件使用海水的企业利用海水资源。

3.设立专项基金,引导海水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国外的发展经验和我国的实践都证明:海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示范可以最大限度地集成相关技术,提高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降低产业发展风险。规模示范工程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政府的投入和政策引导是规模示范的必由之路。

目前国家对规模示范阶段的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采用新技术的动力和信心,并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可能面临的经济运行风险,也带来规模示范困难重重的局面。建议采取"政府(资金、政策)引导、启动培育市场,逐步向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过渡"的发展模式,设立专项基金,启动"海水开源计划"重大专项。

4.建立国家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中心。建议组建"国家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中心",赋予其向国家提供领域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基础性、公用性技术支撑,对产业进行规范和指导的职能,给予其持续稳定支持,迅速加强自主核心技术创新和规模产业化的能力,构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壁垒,应对加入WTO的严峻挑战,保证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持续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6、黄河兰州段遭油污污染 油污超标6

来源:《西部商报》 2007年01月2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32133.html

  昨日上午9时,市民发现黄河兰州段中山桥南岸水面漂有大片油花。省、市、区三级环保部门闻讯后,迅速赶到现场,并向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电话报告。经初步调查认定,油污来源于中国北车集团兰州机车厂热处理分厂。

  油污严重超标

  环保部门调查证明,水面漂浮的大片油花是中国北车集团兰州机车厂热处理分厂排放的油污。据该厂负责人讲,当日凌晨4时,该厂淬火油槽回油口被棉丝堵塞,造成油槽内的淬火油溢流进地沟,由于地沟与厂区下水管相通,致使机油从污水管排出,顺下水道流入排洪沟,进入黄河。兰州市环境监测站9时30分到11时30分采样监测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十里店桥(事故发生地上游)、中山桥(城关区)、包兰桥(兰州市出境断面)3个监测断面化学需氧量、硫化物和PH值均未超标;石油类除十里店桥未检出外,其余2个监测断面中山桥、包兰桥均有不同程度超标,最大值浓度分别为0.35毫克/升、0.33毫克/升,分别超出地表水Ⅲ类标准6倍、5.4倍,对黄河兰州段水质造成较大污染。

  兰州集中饮水未受影响

下午1时,油污漂浮现象基本消失,跟踪监测工作继续进行。兰州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未受到影响。因兰州市包兰桥下游小峡水电站大坝的截流,黄河白银段未发现油花漂浮现象,经白银市环境监测站监测,石油监测结果正常。目前,对事故原因、排油数量正在进一步核实。(王燕军)

7、江西鄱阳县昌江流域千亩天然岛屿遭蚕食

来源:江南都市报2007年01月26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1-26/163212149683.shtml

毁岛淘金

  红岭镇位于鄱阳县境内的昌江河畔,是一个仅有500余户的移民集镇,属于村委会建制。这些年,村支书邹光新的一些做法让村民颇有微词,主要原因是他带头非法开采河道。

  1月25日,记者赶赴鄱阳县境内采访,发现邹光新不仅非法开采河道,他的合作伙伴在当地也都有一定的身份、背景,其中,包括村主任邹发圆。或许是淘金船主人的身份特殊,在记者相机下,淘金船不仅滥采开采,执法人员也没有出面执法。

  美丽岛屿遭遇疯狂开采

  夹洲是昌江河中的一个天然岛屿,占地面积超过1000亩,归属鄱阳县古县渡镇管理。1998年,在政府的动员下,生活在夹洲上的400多户村民统一搬迁到对面的河岸上,形成了一个新的移民集镇,集镇与夹洲仅一道江水之隔。搬迁后,村民的意见集中在村支书邹光新身上,指责他带头泛滥开采夹洲,而且利用职权垄断水域范围。

  1月25日下午1时,记者来到红岭镇,在两名村民的陪同下,记者雇请一只渔船,朝河道中的夹洲驶去,仅凭目测,夹洲的范围非常大,原本是一个美丽的天然岛屿。岛屿的周边,没有江水扑打岸边的景象,原本呈斜坡状的岸边,全部变成了陡峭的“悬崖”,凹凸不平的悬崖在江水的拍打下不时塌方,江水一片浑浊,眼前景观一片沧桑。

  距夹洲大约30米的位置,是一个名为洋墩洲的小岛屿,村民说,洋墩洲的面积约为70亩,村民生活在夹洲时,洋墩洲经过祖辈开垦,全部用来种植农作物。而记者眼前的洋墩洲同样遭受了疯狂开采,美丽的岛屿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一堆堆高耸的砂石。

  这些堆积的砂石,来自一条正在疯狂作业的淘金船。村民邹茂喜说,这艘淘金船价值百万元,村书记邹光新和村主任邹发圆都是老板之一。

  开采行为过度疯狂

  下午1时30分,记者一行四人划着渔船来到淘金船上,一群男子正在各司其职开采岛屿,其中一人手拿金盆(一种用木头制作的器具,专门用来淘洗黄金),见到记者拍照后,对方将金盆收了起来,在淘金船的甲板上,有两只瓷碗,其中一只瓷碗中有少许水银,这些迹象,证实他们刚淘洗黄金不久。一名年约40岁的中年男子辩称,这艘船不是用来淘金,而是采砂。

  淘金船呈吞噬状开采洋墩洲,开采过的岸边不时有滑坡现象,对此,淘金船上的人员见多不怪。在淘金船上,记者试图找到执法部门颁发的相关证件,一名男子告诉记者,证件都不在身边,然后开始拨打电话。和记者随行的村民说,拨打电话的男子姓刘,联系的对象就是村支书邹光新。

  在记者的相机下,淘金船继续疯狂开采,随后,记者与鄱阳县水上公安分局取得联系,公安局的民警告诉记者,整治河道非法开采主要由水利局牵头,涉及到水上违法犯罪行为,水上公安将随时出警,水利局如果有要求,水上公安将协同整治。

  记者随即与水利局取得联系,对方答应将及时整治。

  下午4时,记者从红岭镇赶往古县渡镇政府时,淘金船依旧在开采河道。傍晚6时许,记者从古县渡镇政府返回红岭镇时,淘金船开采河道的轰鸣声依旧。

  对于淘金船开采两个岛屿的具体面积,各方说法不一,部分村民说,这艘船开采的时间持续了3年,岛屿流失的面积在20亩以上,撑船的老渔民指着水面距离岸边约5米的位置说,这些水面都是流失的范围。

  淘金船业主都有“身份背景”

  在古县渡境内的昌江河道,分布着10余艘淘金船,这些淘金船多半停止作业,少数船只在河道水面中开采,而公然开采岛屿的只有一条淘金船,这艘淘金船在村民中的反响很大。村民说,这艘船的老板都是一些很有“身份、背景”的人,他们不仅能非法开采岛屿,而且垄断水域范围,有上级领导来检查或者记者来采访时,这艘淘金船会暂时离开“避风头”。

  当地执法部门为何不管?针对这个问题,村民一再提到“保护费、官商勾结”等一带有情绪化词语。

  下午5时,村支书邹光新和村主任邹发圆接受了记者采访。邹光新说,他和村主任在淘金船上都各占十分之一的股份,人均投资了5万元,并说购买淘金船虽然是第三产业,但迫于生计,但到目前都没有收回成本。采访中记者获悉,现年52 岁的村支书邹光新连续担任了20年的村干部,其中连续14年担任村支书职务。

  对于淘金船的其他股东,村民说古县渡镇人大主任陈贵主是股东之一,但记者发现,股东并非村民传说的陈贵主,而是他的一名亲属。淘金船上还有一个比较大的股东,是鄱阳县民政局一名副局长的亲属。对于其他的股东,记者一时难以查证。对于股东的人数各方说法也不一,邹光新说大股东是10人,村民说是8人,有执法人员说是6人。

  这些船只,当地都叫做“淘金船”,村民的说它们主要是淘金,而政府说成是采砂船,一些船只都办理了采砂证,事实上,船主都是以淘金为主,采砂为辅,或者说,办理采砂证就是为能够顺利淘金。

  淘金船已经被整顿处罚

  1月26日下午5时,鄱阳县水利局水政股股长周水平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26日上午,他们已经组织力量对非法开采岛屿的船只进行了整顿和处罚,整顿就是责令船只停止开采,离开岛屿范围,处罚的金额是2000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被开采的夹洲属于禁采区,洋墩洲属于鄱阳县水利局计划开采的范围,开采计划已经形成书面报告递交上级政府职能部门,目前还没有批复下来。

古县渡镇的主要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镇政府对这些船只乱采滥挖的行为非常头疼,但是镇政府不是没有执法主体资格,曾经做了大量工作,但力不从心。目前,鄱阳县政府正在这段河道酝酿公开竞标拍卖,组织有实力的公司对河道进行有序疏通。(记者 金其会)

8、洞庭湖10余公里防浪林遭砍伐变成树桩群

来源:法制周报-e法网 2007年01月26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1-26/130312148567.shtml

被截顶的防洪林带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桩。

  专家称断枝截顶将减弱防洪护堤作用

  本报讯  (记者 伍洲奇) 近日,有读者拨打本报热线电话4839110,称岳阳市君山区良心堡镇辖区内“10余公里长的防浪林带正被砍伐”。

  防浪林是洞庭大堤内抵御滔滔洪水的一道有效防线。每年丰水季节,长江水倒灌入洞庭湖,形成滔滔大浪,冲向防洪大堤,防浪林坚实的树干,繁密的枝叶,能有效地缓解大浪的冲击。大堤之外,是居住着数万名群众的湖区农场。洞庭湖的波浪一旦越过防洪大堤,就会荼毒生灵。

  记者马上拨通了良心堡镇镇党委书记刘胜国的电话。刘胜国说,他们并没有砍伐防浪林,只是对其进行管理,将树木的枯枝除去,以保障防浪林来年能更好地成长。到底是“砍伐”还是“管理”? 2007年1月15日,记者迅速赶往岳阳君山。

  防浪林变成“树桩”群

  1月15日晚,大雪纷飞,整个岳阳城一片银妆素裹。飘落的大雪给记者的现场采访带来了很大困难。由于积雪太厚,摩托车开到半路上就停了。记者在积雪中艰难步行,好不容易来到了离君山造纸厂不远处的防洪大堤。

  站在君山观光旅游桥上,看到的是一片长长的“树桩”群,延伸到白茫茫的远方,望不到边际。顺着防洪大堤,记者又往前走了近一公里路,树木砍伐现象大同小异。附近的群众告诉记者,从六门闸到二门闸之间,已经有三四公里路长的防浪林被断枝截顶,还有5公里多的防浪林将在春节前遭受同样的命运。

  在一个伸向湖心的小岔路口,记者试图沿着小路往下走,用手中的卷尺测量一下树木的准确高度与直径。一位群众告诫说:“下面是沼泽地,有不少小水坑,很危险,当心滑进去。”记者继续往前走了十几步,脚下一滑,靴子插进泥坑里,积雪和泥水马上灌进鞋子,记者不得不停止前行。

 [1] [2] [3] [下一页]

9、海南三亚污水之“痛” 

来源:新华社XHTV海口专电2007-1-26

http://www.h2o-china.com/news/45530.html

  (记者:陈爱娣、郭良川、杨华 编辑:别培辉):每天5万吨污水直排入海,周边环境逐渐恶化;(同期:沙滩里,我觉得有些玻璃,不太好,有酒瓶子、玻璃。)污水管网不完善,美丽三亚大煞风景。(同期:污水管道接到我们雨水管道上去,直接排到三亚湾去了)。敬请关注《新华纵横》——《三亚污水之“痛”》。

  主持人:海南三亚是我国最南端的热带滨海城市,这里汇集了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等旅游资源,是国务院1994年1月10日发布的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但最近记者在三亚市采访时发现,三亚得天独厚的美丽环境正在遭受严重破坏。

  2007年1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三亚市,这个全长近18公里的海湾以及沿着海岸线修建的滨海路是三亚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但不少游客反映,现在三亚市沙滩的环境越来越差了。

  外地游客 :沙滩里,我觉得有些玻璃,不太好,有酒瓶子、玻璃。像这么大的小孩在这玩,不太安全,尤其像这样天热了,脱鞋子,很不安全。

  记者看到在三亚市的沙滩上除了有垃圾外,还出现了严重的“泥化”现象。

  外地游客 :这边的沙滩不怎么好。 记者:像泥巴一样? 对,我觉得卫生不太好。

  随后,记者驱车在三亚市转了一圈,发现从三亚湾大桥到天涯度假村之间,整整近10公里长的海滩颜色发暗,尤其几个雨水污水排放口附近的变化最为明显。而在海月广场观海台西侧100多米长的岸段上,甚至还出现了侵蚀现象。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原本美丽的三亚变了模样呢?一位在沙滩上卖水果的当地妇女告诉记者,造成环境恶化是因为这些距离沙滩不到十米左右地方设置的排水口。

  小商贩 :(我在这里)卖了五六年了。 记者:五六年了,这管子一直都在排吗? 有时候排,有时候也不排。 记者:排的时候多,还是不排的时候多? 排的多,不排的少。

  顺着这位妇女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马路和沙滩之间,分布着十几个排水口,沙滩被污水冲刷出的大坑清晰可见。深夜11点多钟,记者再次来到这些排水口时,发现臭气熏天的污水正从排污管道中涌出来。(排污现场)以生态的国际旅游度假基地为城市定位、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卫生城市的三亚为什么要将污水直排入海呢?三亚市建设局城市建设管理科科长黎觉行告诉记者,三亚规划市区面积37平方公里,目前污水管网覆盖的范围仅约8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三亚市的河东区、河西区和大东海片区。

  海南省三亚市建设局城市建设管理科科长 黎觉行 :从解放路开始一直到海边,三亚港务局这一块,因为这一块管网一直都是混交,就近排海的。这个规划跟那个建港路埋一条截流管过来,疏到三亚泵站,我们规划建设上有,但是这几年三亚市这两届政府来讲,规划都规划得很好,但是最终没有实施。

  据黎觉行介绍,目前三亚市全市日供水量为13.20万吨。按用水量80%的污水生成率测算,产生污水总量约10万吨。而投资2.7亿元建设的三亚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2001年12月投产后,污水日处理能力可达8万吨,但由于现在污水管网不完善每天仅能处理5万吨左右。

  海南省三亚市建设局城市建设管理科科长 黎觉行 :这么多污水没有全部进入管网,除了刚才我说的,那个从光明路一直到三亚码头这片区域,还有三亚码头,还有水居巷居民区,这个就没有管网覆盖到。第二个的话,河西这里面还存在着很大部分是老居民,他们原来是做三级化粪池,没有封底,直接渗到地下水去,所以说这部分水没有收集到污水管里面来。

  由于管道不完善,有的片区尽管修建了污水主干管道,但支管网还不完善,生活污水一般就地消化或者排到三亚河中;还有些大排档、洗车场往往就近将污水接到雨水管道中,以致污水直排三亚湾。黎觉行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全市整片开发还没有启动,而建设污水管网费用相当高,只有等到旧城改造时才能一起铺设。

  海南省三亚市建设局城市建设管理科科长 黎觉行 :投资相当大,我们光测算一下这条管,差不多两公里,光拆迁费起码3个亿资金。光是拆迁费就上亿元,所以说这里面赔偿费要比建设管网费都大得多。

  据了解,目前国内其他城市的污水处理厂普遍的建设标准为一级半到二级。而三亚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标准仅为一级处理,只建设了污水泵站、曝气沉砂池、初级沉淀池,这样的污水设备在处理污水时,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仅40%,由于出水中仍有大量的有机物,处理后的水质仍然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海南省三亚市建设局城市建设管理科科长 黎觉行 :1996年当时设计这个污水处理厂的级别很低,按照一级污水处理,一级污水处理的概念就是说,如果按照现在的国家的标准来讲,满足不了现在(的发展)。当时我们国家对环保的意识不强,因为(上世纪)90年代以前都是就地排海,居民的人口不多,以前是几万人口。

  三亚市人大城建环保工委主任委员容天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亚市人大已经连续几年都对污水排放情况进行调研。三亚市政府也拨出专款从中国海洋环境检 测组请来专家,对三亚湾环境的治理进行了调查。

  三亚市人大城建环保工委主任委员 容天明 :泥化的原因是,一个我们三亚河的排污,一个是污水管道接到我们雨水管道上去,直接排到三亚湾去了,再一个是人工岛建设,建这个人工岛的大桥的时候截流,打桩的时候影响了海水的交换,泥沙就沉淀在这个地方,再一个,三亚湾的人流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人的活动太频繁了。

  容天明认为,目前三亚的污水处理能力尚未达到发展的要求,以三亚目前的卫生状况,很难与国际旅游城市的身分相匹配,三亚的污水治理刻不容缓。

  三亚市人大城建环保工委主任委员 容天明 :一个就是加大污水管网的建设;第二个是加快旧城改造的步伐来完善污水处理;再一个就是对所有污水管网覆盖到的那些地方,我们要进行排查,防止有些单位和个人把污水接到雨水管道里,污水一定要并入我们的污水管网,这样才能把我们的污水最大限度地收集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主持人:三亚市人大城建环保工委主任委员容天明告诉记者,近年来,由于三亚市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三亚市的外来人口增长迅速,市区面积也不断扩大,三亚市政府应尽快上马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或者根据新的建成区规划建设新的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排放等级,做到中水回用,否则,每天5万吨甚至更多的污水直排,最终破坏的将是三亚的生态环境。好,感谢收看今天的《新华纵横》,明天见!

10、西江上游广西内河鱼类资源仍呈衰退迹象

来源:新华网 2007-1-26

http://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1/26/content_9143905.htm

新华网广西频道1月26日电(记者 张周来)尽管坚持多年人工放流增殖,但西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内河鱼类资源仍在衰退确是不争的事实,一些水产专家呼吁,要进一步重视江河鱼类多样性保护工作,加大放流力度促进鱼类资源可持续发展。

据广西水产部门调查,上个世纪80年代广西境内西江中上游干流有1700多公里,流经20个县市,原有水产资源比较丰富,初步统计经济鱼类有近250种。

"但最近几十年来,由于渔业环境的逐渐恶化,渔业资源遭受严重破坏,许多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已经难觅踪迹,鱼类资源呈现衰退的迹象。"广西科嘉养殖实验场场长、高级工程师林岗对记者说。

据林岗分析,沿江地区鱼类的过度捕捞、水域污染和水工建筑都会造成鱼类资源的变动,其中在河道上拦江筑坝建设水电站对鱼类洄游繁殖产生的影响最大。

"虽然蓄水后对草上产卵的鱼类繁殖比较有利,但库水却淹没了敞水性产卵鱼类的产卵场,同时隔阻了其洄游通道,妨害了青鱼、草鱼、鲢、鳙、赤眼鳟等敞水性产卵鱼类的摄食肥育、越冬和繁殖等生命机能的正常完成,还同时淹没了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等石砾性产卵鱼类的产卵场,使其繁殖受阻。"林岗说。

西江上游广西境内的红水河是国家重点建设的水电基地,布局了以龙滩、乐滩、大化、白龙滩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水电站,鱼类资源大受影响。据广西水产部门调查,一种名为斜颌鲴的鱼沿江渔民已多年未见,只在去年捕获了1尾;黄尾鲴也极其稀少,也是今年捕获了1尾。近10多年来,广西渔业部门一直坚持在一些江段鱼类增殖放流,例如桂平市从1990年开始在浔江放流,其中1990年至2003年一共放流鱼种414万尾,使渔获量由1990年的286吨提高到2002年的4010吨。2004年至2006年全广西放流鱼种740万尾,其中曾经极为少见的赤眼鳟在放流江段的渔业资源增加十分明显。

不过,尽管过去10多年广西在江河放流的鱼类有17种,但放流的品种和数量依然偏少,放流的品种结构不合理,引进品种有可能导致外派品种入侵和鱼类种质资源的混乱,不利于整体鱼业资源的保护。

广西水产畜牧局水产专家李秀珍建议,今后开发水电应尽量保护内河鱼类资源,如设置鱼道等,而当务之急是多方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大西江鱼类的放流增殖力度,遏制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同时放流的品种既要考虑多样性,又要考虑合理搭配,禁放外来品种及人工改造过的杂交品种,加大鱼类繁育研究,促进西江鱼类资源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完)

11、千余珍稀鸟类逗留沧州湿地 下月将进入回迁高峰

来源:中新网2007年1月26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6221

蔚蓝的大海边,美丽的沧州湿地,将成为珍禽集翔嬉戏的乐园。此间参加世界水鸟同步调查、中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两项活动的专家表示,沧州湿地目前共发现大天鹅、灰鹤、白鹭等珍稀鸟类一千余只,下月中旬前后将是鸟类迁徙返程的高发时段,届时将有更多品种的珍稀鸟类在湿地逗留。

世界水鸟同步调查、中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两项活动于本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在世界范围同时展开。记者跟随河北沧州师专生物系副教授、沧州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负责人孟德荣对沧州周边湿地鸟类进行了观测调查。为期两天的活动,孟德荣教授对沧州辖区的海兴湿地、羊城湖湿地、南大港湿地和周边沿海鸟类较集中的区域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观测调查。此次观测调查当中,孟教授及学生共发现包括大天鹅、灰鹤、白鹭等各种鸟类十五种,数量达一千多只。

在沧州海兴湿地,记者有幸同孟教授看到二十四只大天鹅群。孟表示,在这个季节数量如此之大的天鹅群不多见,“这群天鹅是留在此地过冬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鸟类的迁徙也同样受到了影响,鸟类的活动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各国动物专家的关注”。

孟德荣教授表示,今年二月中旬沧州各湿地将迎来鸟类迁徙返程的高发时段,届时将有更多品种的珍稀鸟类在湿地逗留。上年被沧州野生动物救助中心救助康复的一批鸟类也将被重新放归大自然。

12、远未结束的环保风暴 

来源:南方周末2007-1-26  记者:赵小剑

http://www.h2o-china.com/news/45550.html

  环保执法为何难?

  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为何屡禁不绝?

  因为这里交织着太多的企业利益、地方利益

  “你把我撤了,我也干不了”

  “我现在肯定不能停下来,停下来,20多万户老百姓供不上热,这能行吗?你就是把我撤了,我也干不了。”1月12日,唐山市副市长张羽对到唐山检查环保工作的国家环保总局检查组说。

  河北大唐国际唐山热电公司(下称“大唐热电”)承担着唐山约1400万平方米、24万户居民的供热任务。但是恰恰是这个大唐热电违反了环保要求,成为国家环保总局此次刮起的第三轮“环保风暴”需要整治的一个对象。

  大唐热电在2000年初进行一期、二期技术改造,计划上马两台300MW机组。国家环保总局在2000年12月1日与2002年7月22日分别对这两期技术改造进行了环保方面的批复。当时,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是,在这两期“以大机组代替小机组”的项目投入运行后,应立即关停其5台50MW的小机组。

  不过,到了2006年8月,国家环保总局在现场核查中却发现,大唐电力并没有淘汰5台50MW的小机组,并且已经运行两年多的两台大型供热机组也没有向当地的环境监测部门———河北环保局———申请环境保护验收。

  2006年10月,国家环保总局下达了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大唐电力于2006年12月31日前淘汰小机组,但1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到现场检查时,却发现5台小机组中仅有1台停了下来。

  唐山热电公司总经理张增广介绍说,如果立即将小机组关停,将有300万平方米的供热缺口。张增广承认,唐山热电确实一直希望能把老机组保下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两台新机组在投入试生产后一直没向环保局申请环保验收。

  对于上述理由,国家环保总局检查小组当场质疑说:环保总局的两次督察均在2006年供暖季之前,为何当时没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扩容与反扩容

  如果说大唐热电不能停下污染环境的小机组,尚有一些保证唐山居民供热的因素在的话,那么唐山钢铁企业的严重污染就怎么也说不通了。

  2005年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主要指标考核结果显示,唐山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浓度,在108个城市中分别排在第98位和第91位。空气中的污染物与遍布唐山的70多家钢铁企业有关。遍布唐山的钢厂为唐山赢来了“钢城”的美誉,但是也成为环境污染的“元凶”,这些钢厂中有80%没有经过环境保护评估。钢铁企业的平均产量仅在65万吨以下,规模小且布局分散,造成严重的大气、水污染。

  1月12日,记者随同国家环保总局违规项目现场检查组到达唐山宝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钢铁厂(下称“唐山宝业”)时,现场粉尘冲天,钢水通红,一片繁忙景象。

  国家环保总局指出唐山宝业的违法事实是:工业粉尘超标排放;未经验收擅自投运,不符合产业政策。

  最后一条的依据是国家发改委2005年7月8日公布的《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第十七条:“加快淘汰并禁止新建容积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2005年12月2日下发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则再次强调:“100至200立方米(含200立方米)高炉属需淘汰类项目。”

  尽管有法令在先,唐山宝业还是将200立方米的高炉私自改成了350立方米,试图躲过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

  “产业政策是从资源、能源、环保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而最终确定的。什么是该淘汰,淘汰的具体期限是什么,这些在产业政策中都有明确规定。当初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时,我们环保部门是参与了重要意见。制定需要淘汰的标准是因为在某个标准以下即使上了环保措施,治理成本也会很高,代价非常昂贵,”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工程师聂菲向记者解释说,“而现在这些违规企业的普遍做法是通过扩容来逃避政策制约。”

  唐山新联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山新联”)是另一家这样做的企业。

  唐山新联两台28平方米的烧结机、两座205m3高炉、3座16吨转炉,均属于原国家经贸委禁止重复建设的项目和目前国家明令淘汰的项目。这家始建于1999年的企业也未进行环评及获得相关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但唐山新联将28平米的烧结机,私自扩容为32平方米,正好越过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底线,甚至略微多出了那么一点点。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30平方米以下的烧结机应该在2005年以前淘汰。

  记者了解到,在唐山,这样做的钢铁企业非常普遍,在巨额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钢铁企业纷纷加入到逃避产业政策限制的“扩容”中来,结果是环境受到了更大的伤害。

  1月12日,唐山宝业负责人反复对记者表示,虽然扩容了,但是唐山宝业所有的环保指标都是达标的。站在该负责人身边的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处长梁鹏则当场反驳:“按目前的监测数据来看,工业粉尘绝对是不达标的。”

  “我们下了多次文件,但没什么用!”

  对于山西吕梁交口县来说,不能停下来的环保污染,还掺杂着更多的无奈。

  1月12日,越野车磕磕绊绊地颠簸在山西209国道上。道路上随处可见被巨大的运煤车压出的坑陷。运煤车长达十几米,飞速奔跑,车身上不时滚落的煤块呼啸而下,变成了一发发“子弹”,射向其后的车辆———后者稍稍躲闪不及,就极有可能身负重伤。

  这是在去往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小焦化厂、小钢铁厂等严重污染带的路上。吕梁市也是此次环保总局刮起的第三轮“环保风暴”中首批被“区域限批”的城市。国家环保总局暗访组的先遣部队已经是第二次来这里了。他们事先已经打好“前哨战”。

  “否则你很难发现问题,”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副司长赵维钧对记者说,“地方有关部门都把你往治理好的地方领,你来的时候炉子全停下来,你一走又都点火了。”

  暗访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我们暗访时情况比现在严重多了,白天几乎都看不到路,灰尘滚滚,扑面而来,即使坐在车里,也吃了一嘴沙子。”

  果然,检查组到达第一站———山西省交口县天源焦化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天源焦化”)———时,天源焦化看起来已经停产了。不过,真实情况很快查明,在检查组到来的前两个小时,这家工厂还在生产。

  这个2002年开工的60万吨的小型焦化厂,没有任何环评手续,环保措施也极为简陋。距它不远的晓烨冶炼有限公司在环保治理方面,也是一样糟糕。记者进入晓烨冶炼厂时,看到地上的粉尘足有一尺厚。

  实际上,整个交口县共有12家与天源焦化类似的小焦化厂和8家与晓烨冶炼比肩的小钢铁厂,这些企业均属关停之列,但是检查团到的当天,他们均还在生产。交口县环保局局长任桂生无奈地对记者说:“我们下了许多次文件,要求他们关停,但是没有什么用处!”

  为何这些早就应该消失的污染源没有消失?是因为它们为地方贡献了巨额税收?

  交口县县长王宁介绍,焦化冶金行业为交口县贡献了约70%的财政收入,去年交口县的财政收入仅有3.2亿元。

  “我们这个地方比较偏,地方经济发展得非常缓慢,招商引资可以说是靠我们自己小打小闹,慢慢地搞资本进来。要为人民群众办事,要让农村的小孩子们上学,还要保证机关的正常运转,没有钱咋办?”王宁对记者说。但他很快又对记者表态,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地方政府对于本地污染企业主动或被迫的默许,纵容了企业的污染冲动。记者了解,目前基层环保局只是地方政府的一个部门,局长由本级政府任命并对本级政府负责,经费开支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如果环保局长不折不扣地依法行政,不仅有可能被停拨经费,甚至有可能丢“乌纱帽”。鉴于环保部门的尴尬处境,一些基层环保局长只能服从地方的“大局”,无为而治。在贫困地区大力招商引资的背景下,有些基层环保部门在上级督办、政府干预、群众上访的三层压力中工作,举步维艰。他们戏称自己过的是“夹缝人生”。

  更要紧的是,下至基层环保,上至国家环保局,在目前的法律框架内,都没有实打实的强制执法权,对污染企业进行强制查封和查处,结果往往是环保部门来检查时“好话说尽”,检查组一走,便开始“坏事做绝”。因为几十万元的罚款,完全不能与动辄成百上千万元的非法获利相提并论。

  在检查组即将结束本次检查时,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副司长赵维钧接到唐山市常务副市长周仲明打来的电话,他表示市政府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将坚决按照环保总局的要求,关闭环保总局查处的几个钢厂,而不再是补办环保手续。对于大唐热电厂的小机组问题也将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出替代方案,最终实现关停。(

13、英国向中国倾倒洋垃圾事件背后的深思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01月26日 (姜文来)

http://env.people.com.cn/GB/5330092.html

  中国环境问题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甚至在局部地区环境已经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移民或者环境难民时常涌现,如何快速遏制中国环境恶化,不仅是中国政府必须严正以待的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民族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

  中国的环境问题十分复杂,随着世界一体化趋势加剧,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中国的环境问题带有浓厚的世界性特征,中国的环境问题与世界的环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中国已经成为逐步成为“世界工厂”,一些产品正源源不断输入世界各国,与此同时,生产这些产品产生的垃圾却留在在中国,中国渐渐演变成“世界垃圾场”;另一方面,中国也成为发达国家垃圾的主要倾泄地,“洋垃圾”污染本已脆弱的中国环境。

  据《东南快报》报道,中国每年有价值160亿英镑的货物运往英国,作为“回报”,英国每年将190万吨垃圾运回中国。根据有关资料,1997年英国大约有1.2万吨垃圾倾泄到中国,2005年英国运往中国的垃圾数量高达190万吨,短短的8年时间,垃圾数量扩大了158倍!另据国家环保总局有关人员透露,全世界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有80%出口亚洲,其中有90%进口中国。2002年2月25日,硅谷防止有毒物质联盟和巴塞尔行动网络联合公布了亚洲电脑垃圾进口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美国每年大约有50—80%的电脑垃圾被出口到了亚洲,主要出口地是中国。中国成了世界最大的垃圾倾倒场。

  面对中国成为“世界垃圾场”的现实,我们不能再等待了,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摘掉“世界垃圾场”帽子,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还民众一个曾经拥有的碧水蓝天。

  一、“世界垃圾场”的显现与发展,凸现我国有关部门环境监管不严,缺乏足够的敏感度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汲取经验和教训

  世界垃圾倾倒中国,早已有迹可寻, 如1993年9月韩国7家公司以“其它燃料油”的名义,将1228吨腐蚀性化工废弃物废运抵南京港; 1994年7月在厦门非法进口了美国70台废多氯联苯变压器;1995年6月,从德国进口食品袋、饭盒、饮料罐等生活废弃物等678吨货物抵运江西;2002年2月28日,浙江省台州海关查获一批重达800吨的“洋垃圾”; 2005年3月,在荷兰鹿特丹港截获的一艘前往中国的英国货船上,54个集装箱内装满了食品垃圾、塑料废品、饮料罐、旧衣服、废电池以及废旧手提袋等生活垃圾。如果仅从1993年垃圾倾倒算起,到现在近15年了,发达国家倾倒垃圾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而且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不能不引起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反思,我们不能再容忍类似的事件发生了,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遏制这种情况的继续蔓延!

  二、建立“世界垃圾场”的强制性长效性机制,消除“世界垃圾场”迫在眉睫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是中国消除“世界垃圾场”的强制性长效性机制。1989年3月22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世界环境保护会议上通过了《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Basel Convention on the Control of Tran boundary Movements of Hazardous Wastes and Their Disposal)(简称《巴塞尔公约》),1992年5月正式生效,已有近百个国家签署了这项公约,中国于1990年3月22日在该公约上签字。《巴塞尔公约》旨在遏止越境转移危险废料,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料。公约要求各国把危险废料数量减到最低限度,用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尽可能就地储存和处理。公约明确规定:如出于环保考虑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料,出口危险废料的国家必须事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料的数量及性质;越境转移危险废料时,出口国必须持有进口国政府的书面批准书。公约还呼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转让、交流情报和培训技术人员等多种途径在处理危险废料领域中加强国际合作。我国虽然批准了《巴塞尔公约》,但相关国内配套性法律主要是2004年12月底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于控制外国向我国越境转移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规定则比较简略,如禁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的,进口属于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者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用作原料的,由海关责令退运该固体废物,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样法律,远远不能满足控制我国“世界垃圾场”的现实需求,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的实施细则,使相关法律更具有操作性。同时,适时调整有关废物进口管理名录,并且根据进口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更新,遏制垃圾进口。

  三、逐步改变我国“世界工厂”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已经渐渐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工厂”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济相互依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生产模式也出现了新问题,“世界工厂”为世界生产产品,消耗了大量的资源环境,给我国的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物留在了中国,中国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世界垃圾场”,中国以牺牲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为世界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地改变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让经济的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产品出口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改变“世界垃圾场 ”式的自杀发展方式,将碧水蓝天留给我们自己,也留给我们的后代!

  四、建立中国特色的“绿色贸易壁垒”制度

  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订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

  目前有一种看法,认为“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了世界贸易,是发达国家运用其先进的技术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歧视”。应该改变这种看法,从我国的环境资源承载力角度来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贸易壁垒”制度,有利于消除中国的“世界垃圾场”。在国际贸易中加强环境管理,有利于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生命,通过提高门槛,限制破坏我国环境物品进口,是我国资源环境现状的迫切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很迫切的。

目前,美国1吨有毒废物的处理费高达400美元以上,比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涨了16倍,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环境标准低,监管力度不足和法律的缺陷,危险废物的处理费很低,甚至垃圾倾销商通过付费给垃圾进口商的方式倾销垃圾,这种差价导致垃圾商为从中牟利,想方设法进口垃圾,因此,通过经济手段让进口者无利可图,甚至付出刑事责任的代价,彻底遏制“世界垃圾场”继续毒害我国环境!

14、交通生态链“变态”:自行车速度称王 

来源:新华网 2007年01月2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33973.html

  公交车、小轿车、出租车、自行车,已经构成了目前中国各大城市的交通“生态链”。在这条“生态链”上,技术含金量最低的自行车,却正在成为最快的城市交通工具,甚至创造了最快的“城市速度”;而设计时速高达200多公里的高级轿车们,却“爬”、“趴”在了不断拓宽,但仍拥堵不堪的城市马路上。

  这是一条已经失衡、“变态”,甚至正在濒危的城市交通“生态链”。2007年,北京市政府的一句“公交优先”似乎唤醒了都市人渐已麻痹的“交通神经”,“公交优先”似乎成了解决目前几近“焦头烂额”的城市交通的一根救命稻草。

  “公交优先”:从“纸”上到“路”上

  2007年元旦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平时上班时间“挤都挤不上去”的北京地铁竟出现多半空座的场面。“坐公交只要4毛钱,人们都去挤公交了。”在北京朝阳区上班的小李说,“便宜当然好了,可乘公交上班能保证不被堵在路上吗?”

  “取消传统公交电子月票,持卡四折优惠;优化线网,北京市三环路以内中心城区将减少110条重复线路、3000个站牌;制定鼓励换乘的停车收费政策,减少市区小汽车交通量;形成总长度约540公里的公交专用道网络,二、三环路部分路段将设公交专用道……”从今年1月1号开始,喊了多年的“公交优先”在北京率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从“纸”上落实到了“路”上。

  “以前我们把公交看成是一个企业行为,要它盈利;而现在,市政府把公交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性事业。这种定位的转变解决了公交发展的最根本性问题。”对于北京市此次出台的发展公共交通新举措,著名交通专家段里仁教授将其评价为“公交事业上的革命性措施”。

【1】 【2】 【3】

15、地方环保部门为何不怕总局怕县长?

来源:新华网  2007年01月26日 (慕山下)

http://env.people.com.cn/GB/5333736.html

  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向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下发了《松花江水污染事故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该公司处以100万元的罚款。如此重大污染事件,当地环保部门难道不知情吗?对此,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副局长熊跃辉说:“地方政府好不容易培养的一个GDP、一个财政收入的来源,你去检查执法,就是影响地方的经济效益和财政收入,所以基层很多环保局长说,情愿得罪环保总局局长,也不愿意得罪当地县长。”(1月25日《现代快报》)

  “地方环保部门不怕总局怕县长”折射出当前环保监管的无奈——监督者根本不能履行其自身职能。

  根据规定,我国的地方环保由各级政府负责,基层环保的人事权和财务权都在地方政府手上,而环保总局对各地环保部门只有业务指导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地方环保局长往往是外行出身,只对县长负责。

  当地方环保部门受制于地方政府时,又怎能奢望他们因为环保问题而挺直腰杆与县长叫板呢?

  笔者认识一个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他常常陷于饭碗与良心的矛盾中。与基层审计人员的生存状况一样,基层环保人员也同样面临着沉重的生存压力。一方面,他们受制于地方政府,有问题不敢查,有问题要先汇报;另一方面,一旦出了问题,他们往往又是第一“挨刀”者,做顶罪羊。

  面对如此生存现状,我们恐怕不能仅仅谴责地方环保人员的失职。即使换掉他们,再换一批人上去,也不能解决问题。一个地方的环保,往往取决于地方领导,尤其一、二把手的认识程度,这是一种无奈,这也是一种现实。

让地方环保部门不怕县长而怕总局,这有赖于解决环保系统自身的垂直管理问题。当然,垂直管理也不是灵丹妙药,也可能发生新的问题。但是,我们只有先解决了这一管理体制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其他问题。只有让地方环保部门切切实实发挥作用,松花江水污染这样的事故才不会再次发生。